CN113630708A - 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装置、耳机套件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装置、耳机套件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30708A
CN113630708A CN202110932699.5A CN202110932699A CN113630708A CN 113630708 A CN113630708 A CN 113630708A CN 202110932699 A CN202110932699 A CN 202110932699A CN 113630708 A CN113630708 A CN 1136307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phone
audio signal
earphone
abnormal
dif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326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30708B (zh
Inventor
凌华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alme Chongqi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alme Chongqi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alme Chongqi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alme Chongqi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3269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307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30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07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307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07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9/00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R29/004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microphon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装置、耳机套件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耳机套件,耳机套件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第一耳机包括第一麦克风,第二耳机包括第二麦克风。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一音频信号,获取第二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二音频信号;对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进行信号比对处理,得到处理结果;根据处理结果确定异常检测结果,异常检测结果用于表征耳机套件中的异常麦克风。本申请实现了对耳机套件中异常麦克风的识别,能够有效地检测出耳机套件中的异常麦克风,从而有利于尽量减小异常麦克风对用户使用造成的影响。

Description

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装置、耳机套件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音频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装置、耳机套件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交互技术的迅速发展,麦克风作为拾取音频的硬件设备,被广泛地应用于耳机中。
然而在耳机的日常使用中,麦克风孔经常出现灰尘堵孔、水滴堵孔等问题,从而导致麦克风出现声音断续、音量较小、无声等异常情况,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装置、耳机套件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应用于耳机套件,耳机套件包括彼此通信连接的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第一耳机包括第一麦克风,第二耳机包括第二麦克风,方法包括:获取第一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一音频信号,获取第二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二音频信号;对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进行信号比对处理,得到处理结果;根据处理结果确定异常检测结果,异常检测结果用于表征耳机套件中的异常麦克风。
第二方面,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装置,应用于耳机套件,耳机套件包括彼此通信连接的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第一耳机包括第一麦克风,第二耳机包括第二麦克风,装置包括:信号接收模块,获取第一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一音频信号,获取第二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二音频信号;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对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进行信号比对处理,得到处理结果;以及执行模块,用于根据处理结果确定异常检测结果,异常检测结果用于表征耳机套件中的异常麦克风。
第三方面,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耳机套件,包括彼此通信连接的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第一耳机包括第一麦克风,第二耳机包括第二麦克风,耳机套件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上述的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其中,在程序代码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的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中,基于第一耳机的第一麦克风和第二耳机的第二麦克风录制的音频信号,进行音频信号对比处理和分析,从而检测出耳机套件中是否存在异常麦克风。因此,基于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对应麦克风之间音频信号的比对处理步骤,来实现对耳机套件中异常麦克风的识别,能够有效地检测出耳机套件中的异常麦克风,从而有利于尽量减小异常麦克风对用户使用造成的影响,也能够有利于用户明确地获知异常麦克风的存在,例如,耳机套件在确定了异常麦克风后,可以针对异常麦克风发出提示或者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从而能够尽量减小异常麦克风对用户使用造成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所示的方法中的异常麦克风确认算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3所示的方法中的差值曲线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3所示的方法中的又一种异常麦克风确认算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第六实施例提供的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第七实施例提供的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第八实施例提供的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套件的模块框图。
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地,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技术名词进行介绍:
傅里叶变换:信号在时域空间内,可以表征为不同频率的正弦波信号的叠加,在对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之后,将时域空间转换成频域空间,并得到该信号的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描述该信号中不同正弦波信号的频率对应的振幅大小。
扫频信号:在指定频段内,频率连续变化的正弦波信号。
在耳机的日常使用中,会出现灰尘、水滴等异物堵塞麦克风的现象,从而导致耳机在处于通话或录音模式时,通过麦克风获取的音频信号会出现断续、音量较小等异常情况,甚至出现无声的问题,由于用户无法获知异常麦克风的情况,异常麦克风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进一步地,如果该耳机是降噪耳机的情况下,故障麦克风会导致左、右耳机在处于降噪模式或者通透模式时,产生降噪效果不一致以及杂音等问题,从而降低用户的佩戴体验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升用户的佩戴体验感,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基于第一耳机的第一麦克风和第二耳机的第二麦克风录制的音频信号,进行音频信号对比处理和分析,从而检测出耳机套件中是否存在异常麦克风。因此,基于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对应麦克风之间音频信号的比对处理步骤,来实现对耳机套件中异常麦克风的识别,能够有效地检测出耳机套件中的异常麦克风,从而有利于尽量减小异常麦克风对用户使用造成的影响,也能够有利于用户明确地获知异常麦克风的存在,例如,耳机套件在确定了异常麦克风后,可以针对异常麦克风发出提示或者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从而能够尽量减小异常麦克风对用户使用造成的影响。下面将对本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1所示,图1示意性地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方法的一种应用环境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耳机套件500中,该耳机套件500包括第一耳机501和第二耳机50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耳机套件500为无线耳机,第一耳机501和第二耳机502之间可以通信连接,例如,第一耳机501和第二耳机502均配置有蓝牙模块,二者之间通过蓝牙模块实现通信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耳机501包括第一麦克风5010,第二耳机502包括第二麦克风5020。在对耳机套件500的第一麦克风5010和第二麦克风5020进行异常检测时,耳机套件500可以基于第一麦克风5010和第二麦克风5020所接收的音频信号之间的比对结果,确定第一麦克风5010和第二麦克风5020之间是否存在异常麦克风。
具体地,第一麦克风5010和第二麦克风5020是一种拾取声音的传感器,可以是驻极体麦克风,也可以是硅麦克风。麦克风主要用来收集耳机外部的声音,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耳机套件500的主控芯片处理,以实现耳机的主动降噪、语音通话、通话降噪、语音录音、语音助手唤醒等功能。在具有主动降噪功能的耳机中,麦克风还分为前馈麦克风和反馈麦克风,具体地,前馈麦克风用于拾取外界噪声,为扩展降噪的幅度和宽度,对拾音的准确性、一致性、相位的平顺性等要求非常严格。反馈麦克风用于拾取耳道内噪声,具有特别设计的结构和精确的降噪计算能力,大幅提升了对低频部分的降噪。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耳机501中的第一麦克风5010可以为多个,也即,第一耳机501可以包括多个第一麦克风5010。类似地,第二麦克风5020可以为多个,也即,第二耳机502可以包括多个第二麦克风5020,多个第一麦克风5010和多个第二麦克风5020之间一一对应,彼此对应的第一麦克风5010和第二麦克风5020的型号相同。在对耳机套件500的麦克风进行异常检测时,耳机套件500可以基于多个第一麦克风5010和多个第二麦克风5020所接收的对应的音频信号之间的比对结果,确定多个第一麦克风5010和多个第二麦克风5020中是否存在异常麦克风。应当注意的是,本申请中所说的麦克风的“型号相同”应理解为,型号相同的麦克风具有相同的硬件结构、硬件参数以及软件版本。型号相同的麦克风在完成生产后、出厂前验证时,其获取到的音频信号具有相同的信号指标,信号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灵敏度、频率响应、信号噪声比和动态范围。具体在一些应用中,可以通过产品型号来确定麦克风的型号是否相同,产品型号通常为麦克风的生产商为产品标注的设备标识,该标识可以包括字母或/及文字或/及数字,通常情况下,型号相同的麦克风可以认为是由同一生产商生产的同一设计产品(同一款产品)。
具体而言,第一耳机501的多个第一麦克风5010可以包括第一主麦克风5011和第一副麦克风5013。第一主麦克风5011用于收取用户的语音,以实现耳机的录音、通话功能,第一副麦克风5013可以与第一主麦克风5011相间隔,第一副麦克风5013可以作为第一耳机501的降噪麦克风,以实现耳机的主动降噪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耳机501中,第一主麦克风5011的数量为一个,而第一副麦克风501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如两个或两个以上)。
第二耳机502的多个第二麦克风5020可以包括第二主麦克风5021和第二副麦克风5023。第二主麦克风5021用于收取用户的语音,以实现耳机的录音、通话功能,第二副麦克风5023可以与第二主麦克风5021相间隔,第二副麦克风5023可以作为第二耳机502的降噪麦克风,以实现耳机的主动降噪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耳机502中,第二主麦克风5021的数量为一个,而第二副麦克风502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如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耳机套件500的麦克风进行异常检测时,第一麦克风5010和第二麦克风5020所获取的音频信号可以来自于耳机套件500外部,也可以来自于耳机套件500本身器件所发出的声音。例如,第一麦克风5010和第二麦克风5020所获取的音频信号可以来自外部噪声,也可以来自于指定的声源设备503(如播放器、音箱等电子设备);又如,第一麦克风5010和第二麦克风5020所获取的音频信号可以来耳机套件500的扬声器所播放的声音。扬声器是一种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音频信号的电能通过电磁,压电或静电效应,使扬声器内部的纸盆或膜片振动并与周围的空气产生共振(共鸣)而发出声音。
具体而言,第一耳机501可以包括第一扬声器5015,第一麦克风5010获取的音频信号可以来自于第一扬声器5015;第二耳机502可以包括第二扬声器5025,第二麦克风5020获取的音频信号可以来自于第二扬声器5025。
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套件500还可以包括佩戴传感器,佩戴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耳机501、第二耳机502的佩戴状态。当耳机套件500进行麦克风异常检测后,其可以基于异常检测结果,并根据第一耳机501、第二耳机502的佩戴状态,确定不同的控制策略,从而能够尽量减小异常麦克风对用户使用造成的影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佩戴传感器可以为电容传感器或光学传感器,其中,电容传感器是利用人体感应电容原理进行判断,具体地,通过感测人体的电容值,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耳机套件500的主控芯片进行分析,进一步判断耳机是否佩戴。另一种光学传感器则是利用光线的发出、反射和接收判断,具体地,利用激光发射器,发射红外激光,激光朝特定方向打出,反射回来形成回路。当接收区域的主控芯片收到有效的编码信号后输出电平信号,从而判断耳机是否佩戴。
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耳机501还可以包括第一佩戴传感器5017,第二耳机502还可以包括第二佩戴传感器5027。
为了处理第一麦克风5010和第二麦克风5020获取到的音频信号对应的音频数据,检测耳机套件500中是否存在异常麦克风,耳机套件500还可以包括主控芯片,主控芯片可以为微控制单元MCU(Microcontroller Unit),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Microcomputer)或者单片机。其主要实现对电信号的处理、分析、转换,并生成控制指令,输出控制信号。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耳机501可以包括第一主控芯片5019,第二耳机502可以包括第二主控芯片5029。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产生音频信号的声源设备503可以为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MP3、MP4等电子设备,但不限于此。进一步地,声源设备503与第一耳机501间的距离和外部电子设备503与第二耳机502间的距离保持一致,即可保证第一主麦克风5011和第二主麦克风5021拾取的音频信号保持相同,第一副麦克风5013和第二副麦克风5023拾取的音频信号保持相同,确保了后续对音频信号分析的准确性。进一步地,图1所示的第一耳机501、第二耳机502和外部电子设备503的实现形式只是示例性说明,并不对其实现形式进行限制。
如图2所示,图2示意性地示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耳机套件,该耳机套件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第一耳机包括第一麦克风,第二耳机包括第二麦克风,该异常检测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10至步骤S130。
步骤S110:获取第一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一音频信号,获取第二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二音频信号。
其中,音频信号(Audio Signals)指的是带有语音、音乐或音效的有规律的声波的频率、幅度变化信息载体。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进入麦克风异常检测状态(如,耳机套件自动地进行异常检测工作,或者在用户操控下进行异常检测工作)后,外部电子设备可以在用户的控制或耳机套件的控制下,利用扬声器播放预先设置好的测试音频信号,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对该音频信号进行拾音,进而耳机套件的控制芯片可以选取相同时间段内的音频信号作为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其中,“相同时间段内”应理解为“指定检测时间段”。举例而言,耳机套件的控制芯片在获取到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拾取的音频信号时,可以利用整流电路,将这些音频信号输入整流电路中,在第一麦克风所拾取的音频信号中截取时间点T1至时间点T2的音频信号作为第一音频信号,并在第二麦克风所拾取的音频信号中截取时间点T1至时间点T2的音频信号作为第二音频信号。
步骤S120:对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进行信号比对处理,得到处理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麦克风的性能可以由其对于音频信号的频率响应来表征,则在步骤S120中,对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进行信号比对处理时,可以利用第一麦克风对第一音频信号的频率响应、第二麦克风对第二音频信号的频率响应,将二者的频率响应的特征进行比对后,得到频率响应的比对结果。具体地,可以通过计算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的频率响应之间的差值,并将该差值作为处理结果。该处理结果用于作为后续对麦克风异常进行判定的判断依据,由于该处理结果经由上述的比对处理而得,利用处理结果判定异常麦克风时,其判定结果较为可靠。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麦克风的性能可以由其灵敏度来表征,则在步骤S120中,对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进行信号比对处理时,可以基于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分别获取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的灵敏度,并将二者的灵敏度进行比对处理,得到比对结果,该比对结果可以表征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之间的灵敏度差异,以利于后续判定异常麦克风。其中,麦克风的灵敏度是指输出电压与麦克风所受声压得复数比。通常情况下定义麦克风在1帕声压时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为1V时的灵敏度为0dB。
步骤S130:根据处理结果确定异常检测结果,该异常检测结果用于表征耳机套件中的异常麦克风。
异常检测结果包括: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之间不存在异常麦克风;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之间存在异常麦克风,且第一麦克风为异常麦克风;以及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之间存在异常麦克风,且第二麦克风为异常麦克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麦克风的性能可以由其对于音频信号的频率响应来表征,则在步骤S130中,可以根据上述步骤S120中得到的频率响应的差值,即处理结果,设置相应的异常信号存在条件。具体地,对于将频率响应的差值作为处理结果的情况,异常信号存在条件可以设置为,频率响应的差值中存在大于预设差值的差值。若处理结果不满足异常信号存在条件,即频率响应的差值中不存在大于预设差值的差值,则确认异常检测结果为: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之间不存在异常麦克风。若处理结果满足异常信号存在条件,即频率响应的差值中存在大于预设差值的差值,则确认异常检测结果为: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之间存在异常麦克风。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麦克风的性能可以由其灵敏度来表征,则在步骤S130中,可以根据上述步骤S120中得到的灵敏度的差值来设置响应的异常信号存在条件,如,异常信号存在条件可以为:灵敏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灵敏度差值。若灵敏度的差值不大于预设灵敏度差值,则确认处理结果不满足异常信号存在条件,并确认异常检测结果为: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之间不存在异常麦克风。若灵敏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灵敏度差值,则确认处理结果满足异常信号存在条件,并确认异常检测结果为: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之间存在异常麦克风。
进一步地,异常检测结果为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之间存在异常麦克风的情况下,可以对该处理结果进行进一步地分析,设置相应的异常信号判断条件,该异常信号判断条件用于在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中确定异常麦克风。具体地,对于上述频率响应的差值中存在大于预设差值的差值的情况,标记大于预设差值的差值对应的信号频率为目标信号频率,异常信号判断条件可以设置为,在该目标信号频率下,产生较小频率响应对应的麦克风为异常麦克风。若在该目标信号频率下,第一音频信号的频率响应曲线的幅值小于第二音频信号的频率响应曲线的幅值,则确认异常麦克风为第一麦克风;若在该目标信号频率下,第二音频信号的频率响应曲线的幅值小于第一音频信号的频率响应曲线的幅值,则确认异常麦克风为第二麦克风。类似地,当借助于灵敏度差值来判断异常麦克风时,可以进一步地确认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的灵敏度中的较小者,将其确认为异常麦克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被分别配置在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中,并用于实现同样的功能。例如,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可以均为耳机套件的通话麦克风,或者,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可以均为耳机套件的降噪麦克风。因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通过对耳机套件的两个耳机中同类型的对应麦克风之间的比较判断确定出异常检测结果,保证了该异常检测的比较基础是一致的、可靠的,并且有利于在同类型麦克风中发现异常麦克风以便于后续的修复、或确定有效的麦克风替换/控制/工作策略。
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基于第一耳机的第一麦克风和第二耳机的第二麦克风录制的音频信号,进行音频信号对比处理和分析,从而检测出耳机套件中是否存在异常麦克风。因此,基于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对应麦克风之间音频信号的比对处理步骤,来实现对耳机套件中异常麦克风的识别,能够有效地检测出耳机套件中的异常麦克风,从而有利于尽量减小异常麦克风对用户使用造成的影响,也能够有利于用户明确地获知异常麦克风的存在。
如图3所示,图3示意性地示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耳机套件,该耳机套件包括彼此通信连接的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第一耳机包括第一麦克风,第二耳机包括第二麦克风,该异常检测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10至步骤S230。
步骤S210:获取第一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一音频信号,获取第二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二音频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210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S110的阐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S220:对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进行信号比对处理,得到处理结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获取到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之后,可以通过对音频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并获取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之间的差别。具体地,耳机套件的主控芯片可以预置有对音频信号进行音频分析的算法,该算法可以实时地计算出两路音频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的幅值大小,并给出处理结果。在本实施例中,该算法根据在同一时间段内,以具有对应关系的第一麦克风u1和第二麦克风v1获取的第一音频信号u1(t)和第二音频信号v1(t)为输入,计算出第一音频信号u1(t)和第二音频信号v1(t)在不同频率下的幅值差异,并给出处理结果,即差值曲线。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22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21至步骤S224。
步骤S221:获取第一音频信号的第一频率响应曲线。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获取频率响应的方式可以是对该音频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操作,对第一音频信号u1(t)进行傅里叶变换操作之后,得到第一频率响应曲线U1(ω),其中ω表示信号的频率。
步骤S222:获取第二音频信号的第二频率响应曲线。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获取频率响应的方式可以是对该音频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操作,对第二音频信号v1(t)进行傅里叶变换操作之后,得到第二频率响应曲线V1(ω)。
步骤S223:计算第一频率响应曲线和第二频率响应曲线在指定的频率范围内的差值曲线。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差值曲线A(ω)对应的计算计算式如下:
A(ω)=U1(ω)-V1(ω);
具体地,该指定的频率范围可以取值为200Hz~6kHz。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截取指定的频率范围,可以有效去除频率响应中的干扰数据,例如可以先截取该频率范围内的第一频率响应曲线和该频率范围内的第二频率响应曲线,在计算二者之间的差值,以得到指定的频率范围内的差值曲线。
步骤S224:将指定的频率范围内的差值曲线作为处理结果。
步骤S230:根据处理结果确定异常检测结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根据音频信号分析得到的处理结果(差值曲线)之后,进一步判断异常检测结果,也即判断第一麦克风u1和第二麦克风v1之间是否存在异常麦克风。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判断步骤包括:取差值曲线A(ω)的绝对值|A(ω)|,若该绝对值小于预设差值Adef,即满足|A(ω)|<Adef时,确定异常检测结果为:第一麦克风u1和第二麦克风v1之间不存在异常麦克风;若该绝对值中存在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值Adef的绝对值,即满足|A(ω)|≥Adef时,确定异常检测结果为为:第一麦克风u1和第二麦克风v1之间存在异常麦克风。
具体地,该预设差值Adef的取值可以大于或等于3dB且小于或等于6dB,例如,预设差值Adef可以为3dB、4dB、5dB或6dB等。
若第一麦克风u1和第二麦克风v1之间存在异常麦克风,进一步地,可以根据差值曲线A(ω)从第一麦克风u1和第二麦克风v1中确定出异常麦克风。具体地,耳机可以内置对异常音频信号进行识别的算法,该算法可以对音频分析算法得到的结果从第一麦克风u1和第二麦克风v1中确定出异常麦克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差值曲线的具体数值的分布状况,在第一麦克风u1和第二麦克风v1中确定异常麦克风。如图4所示,图4示意性地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认异常麦克风的算法的一种流程图,在第一麦克风u1和第二麦克风v1之间已确认存在异常麦克风的情况下,该算法可以根据差值曲线的具体数值,从第一麦克风u1和第二麦克风v1中确定出异常麦克风。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异常麦克风确认的算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31至步骤S232。
步骤S231:将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值的差值作为目标差值,确定目标差值对应的目标频率区间。
由于差值曲线A(ω)是根据具体频率响应曲线来波动的,因此不同的频率所对应的差值各不相同。如果在某频率处的差值很小,说明两个麦克风对此频率处的信号响应基本相同;如果在某频率处的差值很大,说明两个麦克风对此频率处的信号响应存在较大差距,在这种情形下,两个麦克风之间可能存在异常麦克风,因此需要再进一步去判断是否存在异常麦克风。进一步地,如果在差值曲线中,存在几个偶发的很大的差值,会影响拿到判断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引入较大的差值对应的目标频率区间来做辅助判断。具体地,将差值曲线A(ω)上的一段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值的差值曲线记为目标差值,并将该目标差值对应的频率区间记为目标频率区间。具体地,将目标频率区间记为[ω1,ω2],请参照图5,图5示意性地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差值曲线的示意图。
步骤S232:比较在目标频率区间下对应的第一频率响应曲线的幅值均值和第二频率响应曲线的幅值均值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异常检测结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计算目标频率区间下第一频率响应曲线的幅值均值U1_ave的计算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211644670000071
计算目标频率区间下第二频率响应曲线的幅值均值V1_ave的计算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211644670000072
麦克风由于堵孔、进尘等问题出现异常时,其所拾取到的音频信号响度就会低于正常麦克风拾取到的音频信号响度,因此在对应的频域空间内,异常麦克风拾取到的音频信号对应的频率响应曲线的幅值就会小于正常麦克风拾取到的音频信号对应的频率响应曲线的幅值。因此,若U1_ave和V1_ave之间满足U1_ave<V1_ave,则确定异常检测结果为:第一麦克风u1为异常麦克风;若U1_ave和V1_ave之间满足U1_ave>V1_ave,则确定异常检测结果为:第二麦克风v1为异常麦克风。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差值曲线的具体数值的分布状况以及目标频率区间的带宽,在第一麦克风u1和第二麦克风v1中确定异常麦克风。如图6所示,图6示意性地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确认异常麦克风算法的流程图,在第一麦克风u1和第二麦克风v1中已确认存在异常麦克风的情况下,该算法可以从第一麦克风u1和第二麦克风v1中确定出异常麦克风。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异常麦克风确认的算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35至步骤S238。
步骤S235:将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值的差值作为目标差值,确定目标差值对应的目标频率区间。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235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S231的阐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S236:计算目标频率区间的带宽。
具体地,计算带宽ωlen的计算式如下:
ωlen=ω21
在一些实施例中,差值曲线中可以存在多个曲线段的值均大于预设差值,则多个曲线段分别对应的多个频率区间均被确定为多个目标频率区间,且计算多个目标频率区间的带宽。例如,差值曲线中,存在第一频率区间[ω1,ω2]、第二频率区间[ω3,ω4]所对应的差值曲线段的值均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值,那么第一频率区间、第二频率区间均被确认为目标频率区间。则在步骤S236中,可以进一步计算第一频率区间的第一带宽、第二频率区间的第二带宽。
步骤S237:根据预设带宽进一步判定出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之间是否存在异常麦克风。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若带宽小于或等于预设带宽ωdef,即满足ωlen≤ωdef时,确定异常检测结果为:第一麦克风u1和第二麦克风v1之间不存在异常麦克风;若带宽大于预设带宽ωdef,即满足ωlen>ωdef时,确定异常检测结果为:第一麦克风u1和第二麦克风v1之间存在异常麦克风。具体地,该预设带宽ωdef的取值可以大于或等于为160Hz且小于或等于240Hz,例如,预设带宽ωdef可以为160Hz、180Hz、200Hz、220Hz或240Hz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若差值曲线中存在多个目标频率区间以及对应的多个带宽,则在执行步骤S237时,分别判断多个带宽与预设带宽之间的大小关系,若多个带宽均小于或等于预设带宽,确定异常检测结果为:第一麦克风u1和第二麦克风v1之间不存在异常麦克风;若多个带宽中的任一个大于预设带宽,则确定异常检测结果为:第一麦克风u1和第二麦克风v1之间存在异常麦克风。
步骤S238:比较在目标频率区间下对应的第一频率响应曲线的幅值均值和第二频率响应曲线的幅值均值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异常检测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238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S232的阐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中,基于第一耳机的第一麦克风和第二耳机的第二麦克风录制的音频信号,通过傅里叶变换的方式获取音频信号的频率响应进行对比处理,得到频率响应的差值曲线。进一步地,通过该差值曲线,并设置判断条件,从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中分析出是否存在异常麦克风。同时,在存在异常麦克风的情况下,进一步从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中确定出异常麦克风。因此,基于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对应麦克风之间音频信号的比对处理步骤,来实现对耳机套件中异常麦克风的识别,能够有效地检测出耳机套件中的异常麦克风,从而有利于尽量减小异常麦克风对用户使用造成的影响,也能够有利于用户明确地获知异常麦克风的存在。
如图7所示,图7示意性地示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耳机套件,该耳机套件包括的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第一耳机包括第一麦克风,第二耳机包括第二麦克风,该异常检测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310至步骤S340。
步骤S310:获取第一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一音频信号,获取第二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二音频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来自于耳机套件外部的指定电子设备所发出的固定扫频信号。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耳机套件开始进行麦克风异常检测时,可以通过外部设备的扬声器播放预先设置好的测试音频信号,该音频信号为扫频信号。与此同时,第一麦克风u1和第二麦克风v1同时进入收音模式,对测试音频信号进行获取,并将获取到的第一音频信号记为u1(t)、第二音频信号记为v1(t),具体的音频信号的截取,可参考步骤S110,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312:获取第一音频信号的第一频率响应曲线。
步骤S314:获取第二音频信号的第二频率响应曲线。
步骤S316:计算第一频率响应曲线和第二频率响应曲线在指定的频率范围内的差值曲线。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312至步骤S316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S221至步骤S223的阐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S318:在指定的频率范围内,判断差值曲线中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均大于或等于指定的误差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320;若否,则执行步骤S330。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指定的频率范围内取差值曲线A(ω)的绝对值|A(ω)|,若绝对值|A(ω)|均大于或等于指定的误差阈值At,即满足|A(ω)|≥At,则表明在全部频率区间内的整体幅值都存在差异,该差异有可能不是麦克风故障引起,有可能是环境引起的,例如第一耳机、第二耳机与指定的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差异过大导致差值曲线出现异常,因此需要对差值曲线进行校正。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麦克风u1和第二麦克风v1拾取的信号出现存在频响差值整体差异的问题,有可能由于第一耳机与外部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与第二耳机与外部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不一致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式麦克风本身故障引起的,因此需要在校正后进一步判定麦克风的异常状况,避免误判的情况发生。若绝对值|A(ω)|不满足|A(ω)|≥At,则不需要对差值曲线进行校正。
具体地,该指定的误差阈值At的取值可以大于或等于2dB且小于或等于6dB,例如,指定的误差阈值At可以为2dB、3dB、4dB、5dB或6dB等。
步骤S320:对差值曲线进行校正。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耳机可以内置有对差值曲线进行校正的算法,该算法可以在判断出差值曲线需要进行校正的情况下执行,并给出校正后的差值曲线。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差值曲线具体数值的均值,对差值曲线进行校正。如图9所示,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差值曲线校正算法的一种流程图。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32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指定的多个频率点上,对差值曲线中的差值进行采样,获得采样差值;去除采样差值中的最高值和最低值,计算剩余采样差值的采样差值平均值;将采样差值平均值作为校正值,并对差值曲线进行校正。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差值曲线上选取多个指定的频率点上的差值,分别记为采样差值A′(ω),其中,ω=ω1,ω2,...,ωn,n为频率点的个数。具体地,频率点的个数n的取值可以是大于1的整数,例如,频率点的个数n为10、50、100或500等。具体频率值的取值在指定的频率范围内选取,在本实施例中,指定的频率范围为200Hz~6kHz,并在该频率范围内选取10个频率点,对应的频率值可以为500Hz、600Hz、700Hz、800Hz、900Hz、1kHz、2kHz、3kHz、4kHz和5kHz。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以通过排序算法对采样差值A′(ω)进行排序,进一步去掉最高值和最低值,计算剩余差值的平均值,采样差值平均值Aave计算计算式如下:
Figure BDA0003211644670000101
进一步地,将采样差值平均值作为校正值之后,对差值曲线进行校正的方式可以为:对该差值曲线A(ω)在指定的频率范围内的幅值都减去校正值,即完成了对差值曲线的校正过程。
步骤S330:将指定的频率范围内的差值曲线作为处理结果。
步骤S340:根据处理结果确定异常检测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340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S230的阐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施例中,通过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相同的音频信号,该音频信号来自于耳机套件外部的指定电子设备所发出的固定扫频信号。由于第一耳机与外部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与第二耳机与外部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可能存在不一致的问题,会导致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拾取到的音频信号存在响度差异,在对应在频率响应中,体现在频率响应的幅值存在差异。基于存在差异的频率响应曲线的幅值,本实施例中提出的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可以提取频率响应曲线的幅值特征进行分析,并对频率响应曲线的差值曲线进行校正。因此,本方法解决了由于耳机距离外部电子设备距离不同导致的音频信号存在响度差异的问题,保障了后续对麦克风异常检测的准确性。
如图8所示,图8示意性地示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耳机套件,该耳机套件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第一耳机包括第一本体以及第一扬声器,第一麦克风及第一扬声器均设置于第一本体内;第二耳机包括第二本体以及第二扬声器,第二麦克风及第二扬声器均设置于第二本体内;该检测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410至步骤S450。
步骤S410:获取指定音频信号,根据预定的响度补偿参数,对指定音频信号进行增益补偿,得到第一补偿音频信号及第二补偿音频信号。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开始进行麦克风异常检测后,可以利用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播放指定的音频信号,该指定的音频信号即为后续判断异常麦克风的参数基础。该指定的音频信号可以被预置在耳机套件的主控芯片中,也可以为由耳机套件所接收的来自于外部电子设备的音频信号。例如,可以将耳机和外部电子设备进行连接,并接收外部电子设备传输的测试音频信号后,通过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自身的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播放测试音频信号,该音频信号可以为固定扫频信号。与此同时,第一麦克风u1和第二麦克风v1同时进入收音模式,对该固定扫频信号进行获取。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自身的硬件有可能存在差异,会导致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播放的音频信号的响度存在差异,进而造成麦克风拾取到的音频信号同样存在响度差异的问题,从而会导致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出现误判的可能,因此需要对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播放的音频信号进行响度校正。
具体地,在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出厂之前,会对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进行响度测试,并保存对应的响度补偿参数。因此在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播放的音频信号进行响度校正的过程中,读取该响度补偿参数,将其作为补偿值,对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播放的音频信号中,对响度较低的音频信号进行增益补偿。应当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测试音频信号补偿的步骤,可以由耳机套件的主控芯片执行,如由第一主控芯片或/及第二主控芯片执行。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衰减现象影响本申请的检测方法的准确度,耳机套件的主控芯片可以预置有对应于第一耳机的第一补偿参数以及对应于第二耳机的第二补偿参数,在对指定音频信号进行补偿时,基于第一补偿参数补偿得到第一补偿音频信号,并基于第二补偿参数补偿得到第二补偿音频信号,这些补偿后的音频信号在被两个扬声器播放后的响度值大致相同,这就能保证后续异常判断的步骤具有更加的参考性。应当理解的是,为了简化响度补偿的步骤,第一补偿参数、第二补偿参数的其中一者可以为0,此时,只需要补偿另外一者多对应的扬声器,即可保证补偿后的音频信号在被两个扬声器播放后的响度值大致相同。
步骤S420:控制第一扬声器基于第一补偿音频信号播放第一信号,控制第二扬声器基于第二补偿音频信号播放第二信号,其中,第二信号的响度与第一信号的响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值。
步骤S430:获取第一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一音频信号,获取第二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二音频信号。
步骤S440:对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进行信号比对处理,得到处理结果。
步骤S450:根据处理结果确定异常检测结果,该异常检测结果用于表征耳机套件中的异常麦克风。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430至步骤S450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S110至步骤S130的阐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开始进行麦克风异常检测时,可以将耳机和外部电子设备进行连接,通过第一耳和第二耳机自身的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播放预先设置好的测试音频信号,但由于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自身的硬件存在差异,会导致扬声器播放的音频信号的响度存在差异。因此,本实施例中的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对扬声器播放的音频信号进行响度校正,从而使得两个扬声器播放的音频信号响度一致,保障了后续对麦克风异常检测的准确性。
如图9所示,图9示意性地示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耳机套件,该方法应用于耳机套件,该耳机套件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第一耳机包括第一麦克风,第二耳机包括第二麦克风,该异常检测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510至步骤S530。
步骤S510:获取第一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一音频信号,获取第二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二音频信号,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来自于耳机套件外部环境的噪声信号。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果耳机套件所处的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大于预设噪声信号响度时,可以将该环境噪声信号作为音频信号。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对该环境噪声信号进行拾取,获得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若第一音频信号的频率响应曲线的幅值和第二音频信号的频率响应曲线的幅值在全部频率区间内的差值均存在较大差异,则表明两个耳机所处的环境噪声响度不一致,此时,可以进一步发出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用于提醒用户更换环境或者方法检测,其中,该提示信息可以包括指示灯的灯光或/及特定的声音信息(如蜂鸣音);若第一音频信号的频率响应曲线的幅值和第二音频信号的频率响应曲线的幅值在全部频率区间内的差值差距较小,则对该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进行进一步的对比分析。
具体地,该预设噪声信号响度的取值可以大于或等于为80dBA且小于或等于140dBA,例如,预设噪声信号响度可以为80dBA、100dBA、120dBA或140dBA等。
步骤S520:对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进行信号比对处理,得到处理结果。
步骤S530:根据处理结果确定异常检测结果,该异常检测结果用于表征耳机套件中的异常麦克风。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520至步骤S530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S120至步骤S130的阐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开始进行麦克风异常检测时,可以将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所处的满足条件的环境噪声信号作为音频信号进行拾取,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检测方法中,不需要通过播放固定扫频信号的方式来拾取音频信号,对检测方法进行了简化。
如图10所示,图10示意性地示出本申请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耳机套件,该方法应用于耳机套件,该耳机套件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第一耳机包括第一麦克风,第二耳机包括第二麦克风,该异常检测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610至步骤S640。
步骤S610:获取第一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一音频信号,获取第二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二音频信号。
步骤S620:对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进行信号比对处理,得到处理结果。
步骤S630:根据处理结果确定异常检测结果,该异常检测结果用于表征耳机套件中的异常麦克风。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610至步骤S630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S110至步骤S130的阐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S640:根据异常检测结果,基于异常检测结果与控制策略的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控制策略,并控制耳机套件执行控制策略。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若异常检测结果表征耳机套件中存在异常麦克风,耳机套件可以针对不同的使用模式和佩戴状态,采取不同的异常处理策略。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检测出异常麦克风的情况下,耳机套件可以设置有针对使用模式和佩戴状态进行异常处理的算法。该算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耳机套件的使用模式以及佩戴状态,根据第一麦克风的数量、第二麦克风的数量、使用模式和佩戴状态,确定对应的控制策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耳机套件的主控芯片中可以内置有异常检测结果与控制策略的映射关系,在得到异常检测结果后,可以根据耳机套件的使用模式以及佩戴状态,根据第一麦克风的数量、第二麦克风的数量、使用模式和佩戴状态,在该映射关系表中查找对应的控制策略。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由于耳机套件在实际使用时,可以通过读取耳机套件的运行日志来确定耳机套件的使用模式,也可以借助于与耳机套件通信连接的外部设备的工作参数来确定耳机套件的使用模式。具体地,使用模式包括录音模式和通话模式。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由于耳机上设有佩戴传感器,可以通过佩戴传感器来判断第一耳机和/或第二耳机是否已经佩戴,根据佩戴情况来确认佩戴状态。具体地,佩戴状态包括单耳配戴状态或/及双耳配戴状态或/及双耳未佩戴状态。其中,单耳配戴状态应理解为第一耳机、第二耳机中的一者被佩戴在用户耳部,双耳配戴状态应理解为第一耳机、第二耳机均被佩戴在用户耳部,双耳未佩戴状态应理解为第一耳机、第二耳机均未被佩戴在用户耳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佩戴传感器可以为红外传感器,该红外传感器设置于耳机(如第一耳机、第二耳机)内部,并被配置为接收外界的红外信号并据此判断耳机是否处于佩戴状态,例如,当红外传感器所接收的红外信号大于预定值时,确定耳机处于佩戴状态。在其他实施例中,佩戴传感还可以为其他的传感器,例如,压电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单个耳机上麦克风的个数可以通过读取耳机套件相应的硬件参数获取。具体地,单个耳机上麦克风的个数为一个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以上。也即,可以通过读取耳机套件的硬件参数,确定第一耳机的第一麦克风的数量、第二耳机的第二麦克风的数量。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耳机套件处于录音模式与单耳配戴状态时,并且单个耳机上的麦克风个数为一个时,若麦克风存在异常,则出现提醒用户更换另一只耳机的提示;若麦克风没有异常,不进行任何处理。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耳机套件处于录音模式与单耳配戴状态时,并且单个耳机上的麦克风个数为两个及以上时,若当前使用的耳机套件存在正常麦克风时,对存在异常的麦克风进行关闭;若当前使用的耳机套件不存在正常麦克风时,则出现提醒用户更换另一只耳机的提示。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耳机套件处于录音模式与双耳配戴状态时,对存在异常的麦克风进行关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耳机套件处于通话模式与单耳配戴状态时,并且单个耳机上的麦克风个数为一个时,若麦克风存在异常,则出现提醒用户更换另一只耳机的提示;若麦克风没有异常,不进行任何提醒。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耳机套件处于通话模式与单耳配戴状态时,并且单个耳机上的麦克风个数为两个及以上时,调整通话降噪算法,若当前使用的耳机套件存在异常麦克风时,则出现提醒用户更换另一只耳机的提示;若更换后的耳机依旧存在异常麦克风,将异常麦克风关闭。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耳机套件处于通话模式与双耳配戴状态时,关闭异常麦克风并调整通话降噪算法,将存在较少异常麦克风所在的耳机设定为主耳机,该主耳机用于承担通话功能或/及用于与外部的电子设备通信连接。具体地,调整通话降噪算法包括:将双麦降噪算法调整成单麦降噪算法,或/及将三麦降噪算法调整成双麦降噪算法,或/及将四麦降噪算法调整成三麦降噪算法。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耳机套件为主动降噪耳机,第一麦克风中可以包括前馈麦克风、反馈麦克风,第二麦克风也可以包括前馈麦克风和反馈麦克风。若第一耳机或第二耳机中的前馈麦克风或反馈麦克风为异常麦克风时,则关闭异常麦克风。若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中的前馈麦克风或反馈麦克风为异常麦克风时,则关闭异常麦克风。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耳机套件为主动降噪耳机,第一麦克风中可以包括前馈麦克风、反馈麦克风,第二麦克风也可以包括前馈麦克风和反馈麦克风。若第一主动降噪耳机或第二主动降噪耳机中的前馈麦克风和反馈麦克风为异常麦克风时,需要进一步确定当前耳机的佩戴状态,若处于单耳配戴状态,则关闭异常麦克风;若处于双耳配戴状态,则关闭第一主动降噪耳机和第二主动降噪耳机的全部前馈麦克风和反馈麦克风,并且禁用主动降噪模式和通透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认出第一耳机或/和第二耳机中存在异常麦克风的情况下,进一步针对耳机套件目前的使用模式和佩戴状态,进行不同的处理策略,从而能够尽量减小异常麦克风对用户使用造成的影响。
如图11所示,图11示意性地示出本申请第七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耳机套件,该耳机套件包括彼此通信连接的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第一耳机包括两个或多个第一麦克风,两个或多个第一麦克风包括灵敏度各不相同的第一主麦克风u1和第一副麦克风u2;第二耳机包括两个或多个第二麦克风,两个或多个第二麦克风包括灵敏度各不相同的第二主麦克风v1和第二副麦克风v2;第一主麦克风u1和第二主麦克风v1的型号相同,第一副麦克风u2和第二副麦克风v2的型号相同,该检测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710至步骤S750。
步骤S710:获取第一主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一子音频信号,获取第二主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二子音频信号,获取第一副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三子音频信号,获取第二副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四子音频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耳机所包含的多个第一麦克风的灵敏度各不相同,第二耳机所包含的多个第二麦克风的灵敏度各不相同。灵敏度指的是麦克风的拾音能力强弱,灵敏度较高的麦克风,其获取音频信号的能力(即音效)越强。第一耳机所包含的多个第一麦克风的型号各不相同,以用于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第一主麦克风用于收取用户的语音,第一副麦克风用于实现耳机的主动降噪功能;第二耳机所包含的多个第二麦克风的型号各不相同,以用于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第二主麦克风用于收取用户的语音,第二副麦克风用于实现耳机的主动降噪功能。多个第一麦克风和多个第二麦克风一一对应,彼此对应的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的型号和作用都相同。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子音频信号和第三子音频信号,可认为是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音频信号的下位概念,因此,前述实施例对第一音频信号的处理,也同样适用于对本实施例的第一子音频信号和第三子音频信号的处理;类似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子音频信号和第四子音频信号,可认为是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二音频信号的下位概念,因此,前述实施例对第二音频信号的处理,也同样适用于对本实施例的第二子音频信号和第四子音频信号的处理。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进入麦克风异常检测状态(如,耳机套件自动地进行异常检测工作,或者在用户操控下进行异常检测工作)后,外部电子设备可以在用户的控制或耳机套件的控制下,利用件扬声器播放预先设置好的测试音频信号。第一主麦克风u1、第二主麦克风v1、第一副麦克风u2和第二副麦克风v2进入拾音,进而耳机套件的控制芯片可以选取相同时间段内的音频信号作为第一子音频信号记为u1(t)、第二子音频信号记为v1(t)、第三子音频信号记为u2(t)和第四子音频信号记为v2(t),其中,“相同时间段内”应理解为“指定检测时间段”。举例而言,耳机套件的控制芯片在获取到第一主麦克风u1、第二主麦克风v1、第一副麦克风u2和第二副麦克风v2拾取的音频信号时,可以利用整流电路,将这些音频信号输入整流电路中,在第一主麦克风u1所拾取的音频信号中截取时间点T1至时间点T2的音频信号作为第一子音频信号,在第二主麦克风v1所拾取的音频信号中截取时间点T1至时间点T2的音频信号作为第二子音频信号,在第一副麦克风u2所拾取的音频信号中截取时间点T1至时间点T2的音频信号作为第三子音频信号,在第二副麦克风v2所拾取的音频信号中截取时间点T1至时间点T2的音频信号作为第四子音频信号。
步骤S720:对第一子音频信号和第二子音频信号进行信号比对处理,得到第一处理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720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S220的阐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在对第一子音频信号和第二子音频信号进行信号比对处理后,得到第一子音频信号和第二子音频信号的频率响应曲线所对应的第一差值曲线,该第一差值曲线即为第一处理结果。
步骤S730:对第三子音频信号和第四子音频信号进行信号比对处理,得到第二处理结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获取到第三子音频信号和第四子音频信号之后,可以通过对音频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并获取第三子音频信号和第四子音频信号之间的差别。在本实施例中,对第三子音频信号和第四子音频信号进行的信号比对处理同样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S220对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的阐述。具体地,耳机套件的主控芯片可以预置有对音频信号进行音频分析的算法,该算法可以实时地计算出两路音频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的幅值大小,并给出处理结果。在本实施例中,该算法根据在同一时间段内,以具有对应关系的第一副麦克风u2和第二副麦克风v2获取的第三子音频信号u2(t)和第四子音频信号v2(t)为输入,计算出第三子音频信号u2(t)和第四子音频信号v2(t)在不同频率下的幅值差异,并给出处理结果,即第二差值曲线。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73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第三子音频信号的第三频率响应曲线,获取第四子音频信号的第四频率响应曲线,计算第三频率响应曲线和第四频率响应曲线在指定的频率范围内的第二差值曲线,将第二差值曲线作为第二处理结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获取频率响应的方式可以是对该音频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操作,对第三子音频信号u2(t)和第四子音频信号v2(t)分别进行傅里叶变换操作之后,得到第三频率响应曲线U2(ω)和第四频率响应曲线V2(ω),其中ω表示信号的频率。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差值曲线A2(ω)对应的计算计算式如下:
A2(ω)=U2(ω)-V2(ω);
具体地,该指定的频率范围可以取值为200Hz~6kHz。
步骤S740:根据第一处理结果确定第一异常检测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740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S230的阐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S750:根据第二处理结果确定第二异常检测结果。
第二异常检测结果包括:第一副麦克风和第二副麦克风之间不存在异常麦克风;第一副麦克风和第二副麦克风之间存在异常麦克风,且第一副麦克风为异常麦克风;以及第一副麦克风和第二副麦克风之间存在异常麦克风,且第二副麦克风为异常麦克风。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根据音频信号分析得到的第二处理结果(第二差值曲线)之后,进一步判断第一副麦克风u2和第二副麦克风v2之间是否存在异常麦克风。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处理结果确定第二异常检测结果的步骤同样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S230中根据处理结果确定异常检测结果的步骤的阐述。本实施例仅作出简单阐述如下: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判断步骤包括:取第二差值曲线A2(ω)的绝对值|A2(ω)|,若该绝对值小于预设差值Adef,即满足|A2(ω)|<Adef时,说明第一副麦克风u2和第二副麦克风v2之间不存在异常麦克风;若该绝对值中存在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值Adef的绝对值,即满足|A2(ω)|≥Adef时,说明第一副麦克风u2和第二副麦克风v2之间存在异常麦克风。
具体地,该预设差值Adef的取值可以大于或等于为3dB且小于或等于6dB,例如,预设差值Adef可以为3dB、4dB、5dB或6dB等。若第一副麦克风u2和第二副麦克风v2之间存在异常麦克风,进一步地,可以通过第二处理结果从第一副麦克风u2和第二副麦克风v2中确定出异常麦克风。具体地,耳机可以内置对异常音频信号进行识别的算法,该算法可以对音频分析算法得到的结果给出进一步的判断分析,从而在第一副麦克风u2和第二副麦克风v2中确定出异常麦克风。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异常麦克风确认的算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值的差值作为第二目标差值,确定第二目标差值对应的第二目标频率区间,比较在第二目标频率区间下对应的第三频率响应的幅值均值和第四频率响应的幅值均值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第二异常检测结果。
具体地,将第二目标频率区间记为[ω3,ω4]。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计算目标频率区间下第三频率响应的幅值均值U2_ave的计算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211644670000151
计算目标频率区间下第四频率响应的幅值均值V2_ave的计算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211644670000152
若U2_ave和V2_ave之间满足U2_ave<V2_ave,则说明第一副麦克风u2为异常麦克风;若U2_ave和V2_ave之间满足U2_ave>V2ave,则说明第二副麦克风v2为异常麦克风。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异常麦克风确认的算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值的差值作为第二目标差值,确定第二目标差值对应的第二目标频率区间,计算第二目标频率区间的带宽,根据预设带宽进一步判定出第一副麦克风u2和第二副麦克风v2之间是否存在异常麦克风,比较在第二目标频率区间下对应的第三频率响应的幅值均值和第四频率响应的幅值均值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第二异常检测结果。具体地,将目标频率区间记为[ω3,ω4],计算带宽ωlen的计算式如下:
ωlen=ω43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若带宽小于或等于预设带宽ωdef,即满足ωlen≤ωdef时,说明第一副麦克风u2和第二副麦克风v2之间不存在异常麦克风;若带宽大于预设带宽ωdef,即满足ωlen>ωdef时,说明第一副麦克风u2和第二副麦克风v2之间存在异常麦克风。具体地,该预设带宽ωdef的取值可以大于或等于为160Hz且小于或等于240Hz,例如,预设带宽ωdef可以为160Hz、180Hz、200Hz、220Hz或240Hz等。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仅以每个耳机配置两个麦克风为例进行说明,但这些说明不应对本案进行限制。在前述的多个实施例中,对于第一麦克风、第二麦克风的音频数据的处理、异常的判定的步骤,不局限于对“一个第一麦克风”、“一个第二麦克风”的处理、判断,当第一麦克风、第二麦克风均为多个时,前述的实施例所阐述的步骤,也可以应用在每两个彼此所对应的第一麦克风、第二麦克风之中,以在两个彼此对应的第一麦克风、第二麦克之中确定出异常麦克风。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上的主麦克风和副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音频信号;对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上的主麦克风接收到的两路音频信号进行信号对比处理,得到第一处理结果;进一步地,针对第一处理结果分析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上的主麦克风中是否存在异常麦克风,并在存在异常麦克风的情况下,在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中定位出异常的主麦克风。同样地,对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上的副麦克风接收到的两路音频信号进行相同的信号对比处理和分析。由此,通过该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可以实现对耳机套件中异常麦克风的识别,能够有效地检测出耳机套件中的异常麦克风,从而有利于尽量减小异常麦克风对用户使用造成的影响,也能够有利于用户明确地获知异常麦克风的存在。
如图12所示,图12示意性地示出本申请第八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耳机套件,该耳机套件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第一耳机包括两个或多个第一麦克风,两个或多个第一麦克风包括灵敏度各不相同的第一主麦克风u1和第一副麦克风u2;第二耳机包括两个或多个灵敏度各不相同的第二麦克风,两个或多个第二麦克风包括第二主麦克风v1和第二副麦克风v2;第一主麦克风u1和第二主麦克风v1的型号相同,第一副麦克风u2和第二副麦克风v2的型号相同,该检测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810至步骤S855。
步骤S810:获取第一主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一子音频信号,获取第二主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二子音频信号,获取第一副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三子音频信号,获取第二副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四子音频信号;第一子音频信号、第二子音频信号、第三子音频信号、第四子音频信号来自于耳机套件外部的指定电子设备所发出的固定扫频信号。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开始进行麦克风异常检测时,可以通过外部设备的扬声器播放预先设置好的测试音频信号,该音频信号为固定扫频信号。与此同时,第一主麦克风u1、第二主麦克风v1、第一副麦克风u2和第二副麦克风v2同时进入收音模式,对测试音频信号进行获取,并将获取到的第一子音频信号记为u1(t)、第二子音频信号记为v1(t)、第三子音频信号记为u2(t)和第四子音频信号记为v2(t)。
步骤S815:获取第一子音频信号的第一频率响应曲线,获取第二子音频信号的第二频率响应曲线。
步骤S820:计算第一频率响应曲线和第二频率响应曲线在指定的频率范围内的第一差值曲线。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815至步骤S820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S221至步骤S223的阐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S825:获取第三子音频信号的第三频率响应曲线,获取第四子音频信号的第四频率响应曲线。
步骤S830:计算第三频率响应曲线和第四频率响应曲线在指定的频率范围内的第二差值曲线。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825至步骤S830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S732至步骤S734的阐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S835:在指定的频率范围内,判断第一差值曲线中差值的绝对值和第二差值曲线中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均大于或等于指定的误差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840;若否,则执行步骤S850。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取第一差值曲线A1(ω)的绝对值|A1(ω)|,取第二差值曲线A2(ω)的绝对值|A2(ω)|,在指定的频率范围内,若绝对值|A1(ω)|和绝对值|A2(ω)|均大于或等于指定的误差阈值At,即满足|A1(ω)|≥At以及|A2(ω)|≥At,则表明在全部频率区间内的整体幅值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对第一差值曲线和第二差值曲线进行校正。若绝对值|A1(ω)|和绝对值|A2(ω)|不满足|A1(ω)|≥At以及|A2(ω)|≥At,则不需要对第一差值曲线和第二差值曲线进行校正。
具体地,该指定的误差阈值At的取值可以大于或等于为2dB且小于或等于6dB,例如,指定的误差阈值At可以为2dB、3dB、4dB、5dB或6dB等。
步骤S840:对第一差值曲线和第二差值曲线进行校正。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耳机可以内置有对第一差值曲线和第二差值曲线进行校正的算法,该算法可以在判断出第一差值曲线和第二差值曲线需要进行校正的情况下执行,并给出校正后的第一差值曲线和第二差值曲线。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一差值曲线和第二差值曲线具体数值的均值,对第一差值曲线和第二差值曲线进行校正。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84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指定的多个频率点上,对第一差值曲线中的差值进行采样,获得第一采样差值;对第二差值曲线中的差值进行采样,获得第二采样差值;去除第一采样差值中的最高值和最低值,计算剩余第一采样差值的第一采样差值平均值;去除第二采样差值中的最高值和最低值,计算剩余第二采样差值的第二采样差值平均值,比较第一采样差值平均值和第二采样差值平均值,将较小值作为校正值,对第一差值曲线和第二差值曲线进行校正,将指定的频率范围内的校正后的第一差值曲线作为第一处理结果,将指定的频率范围内的校正后的第二差值曲线作为第二处理结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差值曲线和第二差值曲线上选取多个指定的频率点上的差值,分别记为第一采样差值A′1(ω)和第二采样差值A′2(ω),其中,ω=ω1,ω2,...,ωn,n为频率点的个数。具体地,频率点的个数n的取值可以是大于1的整数,例如,频率点的个数n为10、50、100或500等。具体频率值的取值在指定的频率范围内选取,在本实施例中,指定的频率范围为200Hz~6kHz,并在该频率范围内选取10个频率点,对应的频率值可以为500Hz、600Hz、700Hz、800Hz、900Hz、1kHz、2kHz、3kHz、4kHz和5kHz。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对第一差值曲线和第二差值曲线进行采样时,对应的频率点的个数n和频率值不需要取相同值。例如,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采样差值A′1(ω)对应的频率点的个数可以为10,对应的频率值可以为500Hz、600Hz、700Hz、800Hz、900Hz、1kHz、2kHz、3kHz、4kHz和5kHz;第二采样差值A′2(ω)对应的频率点的个数可以为12,对应的频率值可以为350Hz、450Hz、550Hz、650Hz、750Hz、850Hz、950Hz、1500Hz、2500Hz、3500Hz、4500Hz和5500Hz。
进一步地,在计算采样差值平均值时,可以通过排序算法对第一采样差值A′1(ω)进行排序,进一步去掉最高值和最低值,计算剩余第一采样差值的平均值,第一采样差值平均值A1_ave计算计算式如下:
Figure BDA0003211644670000171
同样地,计算第二采样差值A′2(ω),对应的第二采样差值平均值A2_ave,计算计算式如下:
Figure BDA0003211644670000172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若A1_ave和A2_ave之间满足A1_ave<A2_ave,则将A1_ave作为校正值;若A1_ave和A2_ave之间满足A1_ave>A2_ave,则将A2_ave作为校正值。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存在多个第一麦克风(第一麦克风的数量大于2)和多个第二麦克风(第二麦克风的数量大于2)的情况下,在上述步骤的计算中,会得到多个(数量大于2)采样差值平均值,因此在对应在步骤846中,将多个(数量大于2)采样差值平均值中的最小值作为校正值,用于后续对差值曲线的校正。具体地,可以通过排序算法对多个(数量大于2)采样差值平均值进行排序,进而确定最小的采样差值平均值,即校正值。
进一步地,在确认完校正值之后,对第一差值曲线和第二差值曲线进行校正的方式可以为:对该第一差值曲线A1(ω)和第二差值曲线A2(ω)在指定的频率范围内的幅值都减去校正值,即完成了对第一差值曲线A1(ω)和第二差值曲线A2(ω)的校正过程。
步骤S850:将指定的频率范围内的第一差值曲线作为第一处理结果,将指定的频率范围内的第二差值曲线作为第二处理结果。
步骤S860:根据第一处理结果确定第一异常检测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860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S230的阐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S870:根据第二处理结果确定第二异常检测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870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S750的阐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上的主麦克风和副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音频信号,该音频信号来自于耳机套件外部的指定电子设备所发出的固定扫频信号。由于第一耳机与外部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与第二耳机与外部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可能存在不一致的问题,会导致第一耳机上的第一麦克风和第二耳机上的第二麦克风拾取到的音频信号存在响度差异,在对应在频率响应中,体现在频率响应的幅值存在差异。基于存在差异的频率响应曲线的幅值,本实施例中提出的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提取频率响应特征进行分析,并对音频信号响度较小的耳机上的全部麦克风拾取的音频信号进行增益补偿。因此,本方法解决了由于耳机距离外部电子设备距离不同导致的音频信号存在响度差异的问题,保障了后续对麦克风异常检测的准确性。
如图13所示,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装置600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应用于耳机套件,耳机套件包括彼此通信连接的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第一耳机包括第一麦克风,第二耳机包括第二麦克风。该检测装置600包括信号接收模块610、信号处理模块620以及执行模块630。信号接收模块610用于获取第一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一音频信号,获取第二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二音频信号。信号处理模块620用于对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进行信号比对处理,得到处理结果。执行模块630用于根据处理结果确定异常检测结果,异常检测结果用于表征耳机套件中的异常麦克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模块相互之间的耦合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形式的耦合。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耳机套件700,包括彼此第一耳机710和第二耳机720,第一耳机710包括第一麦克风7101,第二耳机720包括第二麦克风7201。耳机套件70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30、存储器740、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750,其中,存储器740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740调用时实执行上述的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方法。
处理器73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处理器73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池管理系统内的各种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74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740内的数据,执行电池管理系统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73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73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730(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730(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730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74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740(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740(Read-Only Memory)。存储器74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74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种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电子设备图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电话本、音视频数据、聊天记录数据)等。
如图1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800,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800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810,计算机程序指令810可被处理器调用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诸如闪存、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硬盘或者ROM之类的电子存储器。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800具有执行上述方法中的任何方法步骤的程序代码的存储空间。这些程序代码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读出或者写入到这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程序代码可以例如以适当形式进行压缩。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耳机套件,所述耳机套件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所述第一耳机包括第一麦克风,所述第二耳机包括第二麦克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一音频信号,获取所述第二麦克风在所述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二音频信号;
对所述第一音频信号和所述第二音频信号进行信号比对处理,得到处理结果;
根据所述处理结果确定异常检测结果,所述异常检测结果用于表征所述耳机套件中的异常麦克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音频信号和所述第二音频信号进行信号比对处理,得到处理结果,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的第一频率响应曲线;
获取所述第二音频信号的第二频率响应曲线;
计算所述第一频率响应曲线和所述第二频率响应曲线在指定的频率范围内的差值曲线,所述差值曲线用于表征在所述指定的频率范围内所述第一频率响应曲线的幅值和所述第二频率响应曲线的幅值之间的差值;
将所述指定的频率范围内的所述差值曲线作为处理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处理结果确定异常检测结果,包括:
若所述差值曲线中差值的绝对值均小于预设差值,则确定所述异常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中不存在所述异常麦克风;
若所述差值曲线的差值中存在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差值的差值,则将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差值的差值作为目标差值,并执行:
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目标频率区间;
比较在所述目标频率区间所对应的所述第一频率响应曲线的幅值均值和所述第二频率响应曲线的幅值均值的大小;
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异常检测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异常检测结果,包括:
在所述第一频率响应曲线、所述第二频率响应曲线中确定异常频率响应曲线,所述异常频率响应曲线为在所述目标频率区间中,所述第一频率响应曲线、所述第二频率响应曲线中幅值均值较小者,并确定所述异常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中的所述异常麦克风为产生所述异常频率响应曲线的麦克风;或者,
所述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异常检测结果,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频率区间的带宽;
若所述带宽小于或等于预设带宽,则确定异常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中不存在所述异常麦克风;
若所述带宽大于所述预设带宽,则在所述第一频率响应曲线、所述第二频率响应曲线中确定异常频率响应曲线,所述异常频率响应曲线为在所述目标频率区间中,所述第一频率响应曲线、所述第二频率响应曲线中幅值均值较小者,并确定异常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中的所述异常麦克风为产生所述异常频率响应曲线的麦克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频信号、所述第二音频信号来自于所述耳机套件外部的指定电子设备所发出的扫频信号;
所述将所述指定的频率范围内的所述差值曲线作为处理结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指定的频率范围内,若所述差值曲线中差值的绝对值均大于或等于指定的误差阈值,则对所述差值曲线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差值曲线;
所述将所述指定的频率范围内的所述差值曲线作为处理结果,包括:将所述指定的频率范围内的校正后的差值曲线作为处理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指定的频率范围内,若所述差值曲线中差值的绝对值均大于或等于指定的误差阈值,则对所述差值曲线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差值曲线,包括:
在指定的频率范围内,若所述差值曲线中差值的绝对值均大于或等于指定的误差阈值,则执行:
在指定的多个频率点上,对所述差值曲线中的差值进行采样,获得多个采样差值;
去除所述采样差值中的最高值和最低值,计算剩余采样差值的采样差值平均值;
将所述采样差值平均值作为校正值,根据所述校正值对对所述差值曲线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差值曲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还包括第一扬器;所述第二耳机还包括第二扬声器;
所述获取所述第一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一音频信号,获取所述第二麦克风在所述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二音频信号,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扬声器及所述第二扬声器播放指定音频信号;
获取所述第一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一音频信号,获取所述第二麦克风在所述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二音频信号,所述第一音频信号、所述第二音频信号来自于所述指定音频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扬声器及所述第二扬声器播放指定音频信号,包括:
获取指定音频信号;
根据预定的响度补偿参数,对所述指定音频信号进行增益补偿,得到第一补偿音频信号及第二补偿音频信号;
控制所述第一扬声器基于所述第一补偿音频信号播放第一信号,控制所述第二扬声器基于所述第二补偿音频信号播放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的响度与所述第一信号的响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值。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处理结果确定异常检测结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异常检测结果,基于异常检测结果与控制策略的映射关系,确定对应的控制策略;
控制所述耳机套件执行所述控制策略。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包括两个或多个所述第一麦克风,两个或多个所述第一麦克风包括灵敏度各不相同的第一主麦克风和第一副麦克风;所述第二耳机包括两个或多个所述第二麦克风,两个或多个所述第二麦克风包括灵敏度各不相同的第二主麦克风和第二副麦克风;所述第一主麦克风和所述第二主麦克风的型号相同,所述第一副麦克风和所述第二副麦克风的型号相同;
所述获取所述第一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一音频信号,获取所述第二麦克风在所述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二音频信号,包括:获取所述第一主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一子音频信号,获取所述第二主麦克风在所述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二子音频信号;获取所述第一副麦克风在所述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三子音频信号,获取所述第二副麦克风在所述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四子音频信号;
所述对所述第一音频信号和所述第二音频信号进行信号比对处理,得到处理结果,包括:对所述第一子音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子音频信号进行信号比对处理,得到第一处理结果;对所述第三子音频信号和所述第四子音频信号进行信号比对处理,得到第二处理结果;
所述根据所述处理结果确定异常检测结果,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处理结果确定第一异常检测结果,根据所述第二处理结果确定第二异常检测结果,所述第一异常检测结果和所述第二异常检测结果用于表征所述耳机套件中的异常麦克风。
11.一种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耳机套件,所述耳机套件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所述第一耳机包括第一麦克风,所述第二耳机包括第二麦克风,所述装置包括:
信号接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麦克风在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一音频信号,获取所述第二麦克风在所述指定检测时间段内接收的第二音频信号;
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音频信号和所述第二音频信号进行信号比对处理,得到处理结果;以及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处理结果确定异常检测结果,所述异常检测结果用于表征所述耳机套件中的异常麦克风。
12.一种耳机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套件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所述第一耳机包括第一麦克风,所述第二耳机包括第二麦克风,所述耳机套件还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以及
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932699.5A 2021-08-13 2021-08-13 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装置、耳机套件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6307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32699.5A CN113630708B (zh) 2021-08-13 2021-08-13 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装置、耳机套件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32699.5A CN113630708B (zh) 2021-08-13 2021-08-13 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装置、耳机套件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30708A true CN113630708A (zh) 2021-11-09
CN113630708B CN113630708B (zh) 2023-08-29

Family

ID=78385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32699.5A Active CN113630708B (zh) 2021-08-13 2021-08-13 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装置、耳机套件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3070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90505A (zh) * 2022-01-26 2022-04-22 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紧急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449434A (zh) * 2022-04-07 2022-05-0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麦克风校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866944A (zh) * 2022-05-13 2022-08-05 广州市保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音频输出异常定位测试方法及系统
WO2023129421A1 (en) * 2021-12-30 2023-07-06 Google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the effect of water retained in a microphone por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39868A2 (en) * 2009-12-25 2011-06-29 Fujitsu Limited Microphone directivity control apparatus
US20120288105A1 (en) * 2011-05-09 2012-11-15 Sony Corporation Acoustic device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abnormal sound
CN103297909A (zh) * 2013-04-23 2013-09-11 衡阳加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6686511A (zh) * 2016-11-15 2017-05-1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功能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CN109121035A (zh) * 2018-08-30 2019-01-0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异常处理方法、耳机、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0019821A1 (zh) * 2018-07-26 2020-01-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麦克风堵孔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39868A2 (en) * 2009-12-25 2011-06-29 Fujitsu Limited Microphone directivity control apparatus
US20120288105A1 (en) * 2011-05-09 2012-11-15 Sony Corporation Acoustic device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abnormal sound
CN103297909A (zh) * 2013-04-23 2013-09-11 衡阳加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6686511A (zh) * 2016-11-15 2017-05-1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功能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WO2020019821A1 (zh) * 2018-07-26 2020-01-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麦克风堵孔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121035A (zh) * 2018-08-30 2019-01-0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异常处理方法、耳机、系统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彦强: "耳机类产品标准符合性研究",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9421A1 (en) * 2021-12-30 2023-07-06 Google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the effect of water retained in a microphone port
CN114390505A (zh) * 2022-01-26 2022-04-22 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紧急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390505B (zh) * 2022-01-26 2023-08-18 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紧急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449434A (zh) * 2022-04-07 2022-05-0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麦克风校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866944A (zh) * 2022-05-13 2022-08-05 广州市保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音频输出异常定位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4866944B (zh) * 2022-05-13 2023-09-05 广东保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音频输出异常定位测试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30708B (zh) 202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30708B (zh) 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装置、耳机套件及存储介质
CN109196877B (zh) 个人声音设备的头上/头外检测
CN111149369B (zh) 头戴式受话器耳上状态检测
US8340323B2 (en) Sound outputting apparatus, sound outputting method, sound outputting system and sound output processing program
US10848887B2 (en) Blocked microphone detection
US9584932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earing device and a hearing device
US861156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voice operated control
US20080189107A1 (en) Estimating own-voice activity in a hearing-instrument system from direct-to-reverberant ratio
JP2008160506A (ja) 音声出力装置、音声出力方法、音声出力システムおよび音声出力処理用プログラム
US20140341386A1 (en) Noise reduction
CN111754969B (zh) 一种降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降噪系统
US2022012260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voice operated control
CN113949955B (zh) 降噪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耳机及存储介质
US20210386320A1 (en) Cough detection
US11297429B2 (en) Proximity detection for wireless in-ear listening devices
US20180288534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earing apparatus, and hearing apparatus
US11290802B1 (en) Voice detection using hearable devices
CN114697849A (zh) 耳机佩戴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
CN117440282A (zh) 耳机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
US9992583B2 (en) Hearing aid system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a hearing aid system
US2023042197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wn voice detection in a hearing system
US2021040041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valuating an ear seal using normalization
KR20210029816A (ko) 보조 신호를 사용하는 오디오 디바이스에 대한 송신 제어
CN115813379A (zh) 中耳声导纳的测试方法、装置及耳机
CN115314804A (zh) 佩戴检测方法、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