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23927B -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制冷系统、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制冷系统、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23927B
CN113623927B CN202010384259.6A CN202010384259A CN113623927B CN 113623927 B CN113623927 B CN 113623927B CN 202010384259 A CN202010384259 A CN 202010384259A CN 113623927 B CN113623927 B CN 1136239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on
phase change
temperature
change element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8425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23927A (zh
Inventor
唐学强
盛庆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8425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239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23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39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239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39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 F25D19/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with respect to movable contain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 F25D19/006Thermal coupling structure or interfa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D29/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movable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D2600/04Controlling heat transf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制冷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制冷设备包括制冷组件和换热组件,制冷组件包括壳体、导热件、固态相变元件及调压组件。导热件位于壳体内,导热件与壳体围成安装腔;固态相变元件位于安装腔内,固态相变元件能够随所受压力的变化发生热交换;调压组件与壳体相连接,调压组件用于调整固态相变元件所承受的压力;换热组件用于吸收固态相变元件的热量。本发明提供的制冷设备,借助固态相变材料在受压时放热压力释放后吸热的特点,通过调节泄压过程开始时的温度,实现较低的制冷空间表面温度,可增大导热件与待制冷物的换热温差,同时冷量直接通过热传导传递到待制冷物中,可提升降温速度,达到快速制冷的效果。

Description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制冷系统、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冷设备、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一种制冷系统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冰箱通常采用的制冷方式为蒸汽压缩制冷,这种制冷方式可以实现间室的不同温区,但是这种制冷方式往往需要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装置这些基本的制冷部件来实现制冷,这些部件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将这些部件连接又需要焊接等相关工艺支持。同时这种制冷方式由于压缩机的震动也会带来一些噪声的问题。现有风冷冰箱的冷量通过送风传递给所储存的食物,由于空气的单位容积比热只有食物的千分之一,加上冰箱蒸发温度最低只有-30℃左右,导致冰箱内食物冻结速度较慢,食物通过最大冰晶带时间长,细胞内冰晶大,细胞壁被刺破,冷冻存储保鲜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制冷设备。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制冷系统。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包括制冷组件和换热组件,其中,制冷组件包括壳体、导热件、固态相变元件及调压组件。导热件位于壳体内,导热件与壳体围成安装腔;固态相变元件位于安装腔内,固态相变元件能够随所受压力的变化发生热交换;调压组件与壳体相连接,调压组件用于调整固态相变元件所承受的压力;换热组件用于吸收固态相变元件的热量。
本发明提供的制冷设备,设置具有固态相变元件的制冷组件,可借助固态相变材料自身在受压时放热压力释放后吸热的特点(材料表面温度可以从泄压时的温度降低10℃以上),通过在施压时利用换热组件给固态相变元件降温,可调节固态相变元件泄压过程开始时材料的温度,从而在泄压后令固态相变元件获得较低的温度,进而为导热件降温,实现较低的制冷空间表面温度,可增大导热件与待制冷物(如食物)的换热温差,提升降温速度。同时,待制冷物直接放在冷源(即导热件)表面,冷量直接通过热传导传递到待制冷物中,进一步提升降温速度,可达到快速制冷的效果。具体地,制冷设备为速冻设备,当换热组件与现有冰箱制冷循环相连接时,可形成复叠制冷系统,由于现有冰箱制冷循环的蒸发温度最低为-30℃左右,因而可实现低于-40℃的制冷温度,使得待制冷物冻结速度大大提高,达到快速冷冻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固态相变元件与导热件相接触。
在该设计中,导热件构成了安装腔的外壳,同时也是制冷设备的制冷空间外壳,通过令固态相变元件直接与导热件相接触,可令固态相变元件的冷量通过热传导高效传递给导热件,确保导热件充分降温至与固态相变元件相当的水平,进而实现较低(例如前文中的-40℃)的制冷空间表面温度,有助于增大导热件与待制冷物的换热温差,提升降温速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导热件构造有用于放置待制冷物的置物部。
在该设计中,通过在导热件上构造出置物部,可为待制冷物提供明确可靠的放置位置,确保导热件与待制冷物直接接触,形成高效的热传导。再者,通过测试找到表面温度相对较低、换热效率相对较高的区域并在此构造置物部,可引导用户合理放置待制冷物,提升实际制冷效果。此外,通过设计置物部的具体形状,可提升使用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调压组件包括加压设备、进口阀及泄压阀,进口阀连接在加压设备和安装腔之间;泄压阀连通安装腔。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调压组件包括加压设备、进口阀及泄压阀,可利用加压设备增加安装腔内的压力,再通过开启泄压阀实现泄压,从而可靠地调整固态相变元件所承受的压力。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换热器与固态相变元件相接触。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换热组件包括与固态相变元件相接触的换热器。通过设置换热器,一方面可便于规划低温制冷剂的流动路径,避免死角处换热效果差,实现高效换热,另一方面可避免低温制冷剂和固态相变元件直接接触而发生化学变化或互相损坏,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换热组件还包括:换热开关,位于换热器的进口端和/或出口端。
在该设计中,换热组件进一步还包括换热开关,以实现换热器的通断,便于按需控制固态相变元件与换热器的换热。具体地,开启换热开关可令低温制冷剂进入换热器以吸收固态相变元件的热量,关闭换热开关则可减少不必要的热量交换,提升能源利用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制冷组件还包括:门体,门体与导热件围成置物腔。
在该设计中,通过设置门体,可与导热件一起围成封闭的置物腔,以提供稳定的制冷空间,既便于取放待制冷物,又可减少冷量散失。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制冷组件还包括:保温件,保温件位于安装腔内。
在该设计中,通过在安装腔内设置保温件,可减少固态相变元件的冷量散失,有助于提升制冷效果和保温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制冷设备还包括: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计算机程序;及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控制调压组件以加压模式运行;确定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控制调压组件停止运行加压模式以维持当前压力;接收制冷指令,控制调压组件以泄压模式运行。
在该设计中,进一步限定了制冷设备还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及执行该计算机程序的处理器,以准确控制调压组件,进而实现制冷功能的顺利准备和可靠执行。其中,准备阶段为蓄冷阶段,通过为固态相变元件加压,可令其释放热量并降温,当降至目标温度时,就完成了蓄冷,可停止加压,维持当前压力。当有制冷需求时,可通过制冷指令触发制冷功能,此时通过为固态相变元件泄压,可令其吸收热量,实现待制冷物的快速降温。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还被配置为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开启加压设备和进口阀,关闭泄压阀,以控制调压组件以加压模式运行;关闭加压设备、进口阀和泄压阀,以控制调压组件停止运行加压模式以维持当前压力;关闭加压设备和进口阀,开启泄压阀,以控制调压组件以泄压模式运行。
在该设计中,对应于调压组件包括加压设备、进口阀及泄压阀的结构,具体限定了处理器如何控制调压组件,其控制方式简洁可靠,确保了制冷设备的稳定运行。具体而言,通过关闭泄压阀,可封闭安装腔,开启加压设备和进口阀则可增加安装腔内的压力,实现加压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关闭加压设备和进口阀,可停止加压,保持当前压力状态;进一步开启泄压阀,则可释放安装腔内的压力,实现泄压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还被配置为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在确定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之前,开启换热开关,直至确定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处理器可开启换热开关,以令换热器吸收固态相变元件的热量,直到完成蓄冷,固态相变元件降温至目标温度,则关闭换热开关,可减少低温制冷剂的冷量消耗,提升能源利用率。此外,由于泄压时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会低于低温制冷剂,因此及时关闭换热开关还可避免泄压时固态相变元件吸收换热器内的低温制冷剂的热量而削弱速冻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还被配置为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在确定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之前,开启换热开关,直至接收到制冷指令。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处理器可开启换热开关,以令换热器吸收固态相变元件的热量,并持续至接收到制冷指令,可对固态相变元件进行持续冷却,减少冷量散失,有助于实现蓄冷保温。此外,由于泄压时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会低于低温制冷剂,因此及时关闭换热开关还可避免泄压时固态相变元件吸收换热器内的低温制冷剂的热量而削弱速冻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还被配置为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确定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大于储存温度,开启换热开关,储存温度大于目标温度。
在该设计中,调压组件根据制冷指令运行泄压模式后,固态相变元件可迅速降温,实现制冷功能。此后,制冷组件中的冷量会逐渐散失到环境中,引起制冷空间和固态相变元件升温,此时通过监测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并在大于储存温度时开启换热开关,可及时控制制冷组件内的温度,确保制冷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及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制冷设备,蒸发器与换热组件相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制冷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制冷设备,因而具有该制冷设备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制冷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制冷系统还包括:制冷管路,制冷管路串联在蒸发器的出口端,换热组件的换热器与制冷管路并联。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蒸发器与换热器采用串联的连接方式,从蒸发器中流出的低温制冷剂可进入换热组件的换热器,实现固态相变元件的降温,有助于回收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的低品质冷量,提升能源利用率。当无需为固态相变元件降温时,可令从蒸发器中流出的低温制冷剂不流经换热器,而经制冷管路维持原制冷循环,提升了系统的灵活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蒸发器与换热组件的换热器并联。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蒸发器与换热器采用并联的连接方式,可令二者共用进口端,使得进入换热器的是具有高品质冷量的低温制冷剂,有助于提升蓄冷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制冷设备的调压组件以加压模式运行;确定制冷设备的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控制调压组件停止运行加压模式以维持当前压力;接收制冷指令,控制调压组件以泄压模式运行。
本发明提供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通过准确控制调压组件,可实现制冷功能的顺利准备和可靠执行。其中,准备阶段为蓄冷阶段,通过为固态相变元件加压,可令其释放热量并降温,当降至目标温度时,就完成了蓄冷,可停止加压,维持当前压力。当有制冷需求时,可通过制冷指令触发制冷功能,此时通过为固态相变元件泄压,可令其吸收热量,实现待制冷物的快速降温。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控制制冷设备的调压组件以加压模式运行,包括:开启调压组件的加压设备和调压组件的进口阀,关闭调压组件的泄压阀;控制调压组件停止运行加压模式,包括:关闭加压设备、进口阀和泄压阀;控制调压组件以泄压模式运行,包括:关闭加压设备和进口阀,开启泄压阀。
在该设计中,对应于调压组件包括加压设备、进口阀及泄压阀的结构,具体限定了如何控制调压组件,其控制方式简洁可靠,确保了制冷设备的稳定运行。具体而言,通过关闭泄压阀,可封闭安装腔,开启加压设备和进口阀则可增加安装腔内的压力,实现加压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关闭加压设备和进口阀,可停止加压,保持当前压力状态;进一步开启泄压阀,则可释放安装腔内的压力,实现泄压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确定制冷设备的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之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开启制冷设备的换热开关;在确定制冷设备的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之后,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关闭换热开关。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可开启换热开关,以令换热器吸收固态相变元件的热量,直到完成蓄冷,固态相变元件降温至目标温度,则关闭换热开关,可减少低温制冷剂的冷量消耗,提升能源利用率。此外,由于泄压时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会低于低温制冷剂,因此及时关闭换热开关还可避免泄压时固态相变元件吸收换热器内的低温制冷剂的热量而削弱速冻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确定制冷设备的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之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开启制冷设备的换热开关;在接收制冷指令之后,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关闭换热开关。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可开启换热开关,以令换热器吸收固态相变元件的热量,并持续至接收到制冷指令,可对固态相变元件进行持续冷却,减少冷量散失,有助于实现蓄冷保温。此外,由于泄压时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会低于低温制冷剂,因此及时关闭换热开关还可避免泄压时固态相变元件吸收换热器内的低温制冷剂的热量而削弱速冻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控制调压组件以泄压模式运行之后,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确定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大于储存温度,开启制冷设备的换热开关,储存温度大于目标温度。
在该设计中,调压组件根据制冷指令运行泄压模式后,固态相变元件可迅速降温,实现制冷功能。此后,制冷组件中的冷量会逐渐散失到环境中,引起制冷空间和固态相变元件升温,此时通过监测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并在大于储存温度时开启换热开关,可及时控制制冷组件内的温度,确保制冷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而具备该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一个剖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另一个剖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剖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制冷设备,120制冷组件,122壳体,124导热件,126固态相变元件,128安装腔,130门体,132加压设备,134保温件,140换热组件,142换热器,144进口连接管,146出口连接管,148电磁阀,150三通阀,200蒸发器,300压缩机,400冷凝器,500毛细管,600风机,700制冷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100,例如速冻设备,可借助固态相变材料自身在受压时放热压力释放后吸热的特点(材料表面温度可以从泄压时的温度降低10℃以上)实现低温固态制冷,既可增大与待制冷物的换热温差,又可使冷源与待制冷物直接接触,从而大大提高降温速度。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制冷设备100包括制冷组件120和换热组件140两部分,其中,制冷组件120包括壳体122、导热件124、固态相变元件126及调压组件(例如包括加压设备132)。导热件124位于壳体122内,导热件124与壳体122围成安装腔128;固态相变元件126位于安装腔128内,固态相变元件126能够随所受压力的变化发生热交换,固态相变元件126为固态相变材料制成,固态相变材料可选用塑晶材料,如有机塑晶材料新戊醇(CH3)3CCH2OH、新戊二醇(CH3)2C(CH2OH)2,又如无机塑晶材料氯化氢HCl、六氟化硫SF6;调压组件与壳体122相连接,调压组件用于调整固态相变元件126所承受的压力。换热组件140与制冷组件120相连接,换热组件140用于吸收固态相变元件126的热量。
接下来针对以上各部分结构分别展开介绍。
关于导热件124
导热件124用于将固态相变元件126的冷量通过热传导直接传递给待制冷物,可选用导热效率高的材料,如金属。为提升固态相变元件126和导热件124之间的导热效率,可令固态相变元件126与导热件124相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制冷组件120还包括门体130,在导热件124的一侧,门体130与导热件124围成置物腔,作为制冷空间。进一步地,还可在门体130处设置密封件以提升密封效果,减少冷量散失。在导热件124的另一侧,壳体122与导热件124围成安装腔128,以安装制冷所需的其他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件124构造有用于放置待制冷物的置物部。一方面,可通过测试找到表面温度相对较低、换热效率相对较高的区域并在此构造置物部。另一方面,可设计置物部的具体形状,以提升使用性能。例如,置物部可以呈板状,以令结构简洁;也可设计为盘状以易于置物;还可设计为碗状、漏斗状等凹陷结构,以便于增大与待制冷物的接触面积;如图3所示,导热件124还可设计为搁板状,且具体可为多层搁板(图3中展示的是一层搁板),以增大置物量,并且此时单层置物空间的高度降低,使得待制冷物的顶部也可能与导热件124相接触,从而增大了导热件124与待制冷物的接触面积。
关于调压组件
调压组件用于给固态相变元件126提供所需要的压力,可通过机械结构施压,例如采用杠杆结构来扩大较小的压力,实现直接施压;如图1所示,也可通过调整安装腔128内的压力实现,此时调压组件具体可包括加压设备132、进口阀(图中未示出)、泄压阀(图中未示出),进口阀连接在加压设备132和安装腔128之间,泄压阀连通安装腔128。加压设备132可以是液压设备或气压设备,只要是可以给目标空间(本发明中即为安装腔)提供所需压力的设备即可,压力范围例如为1MPa-50MPa。
对于制冷组件120,除以上各部分结构外,还可在安装腔128内设置保温件134,以减少固态相变元件126的冷量散失。具体地,如图1所示,保温件134可包覆在壳体122的内表面。
关于换热组件140
换热组件140用于吸收固态相变元件126的热量,可确保固态相变元件126的蓄冷效果,调节固态相变元件126泄压过程开始时材料的温度,进而影响后续制冷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换热组件140包括与固态相变元件126相接触的换热器142。具体地,换热器142可通过进口连接管144和出口连接管146与蒸发器200相连接,令蒸发器200中的低温制冷剂进入换热器142(图1中的空心箭头方向表示换热器142中的制冷剂流动方向),即可与固态相变元件126换热。通过设置换热器142,一方面可便于规划低温制冷剂的流动路径,避免死角处换热效果差,实现高效换热,另一方面可避免低温制冷剂和固态相变元件126直接接触而发生化学变化或互相损坏,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换热器142穿过固态相变元件126内,可扩大二者接触面积,提升换热效率。
当换热组件140与现有冰箱制冷循环相连接时,可形成复叠制冷系统(图4展示了换热器142与现有冰箱压缩式制冷循环的蒸发器200串联的制冷系统结构,图5展示了换热器142与现有冰箱压缩式制冷循环的蒸发器200并联的制冷系统结构,图4和图5中的实心箭头方向表示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制冷剂流动方向),由于现有冰箱制冷循环的蒸发温度最低为-30℃左右,因而可实现低于-40℃的制冷空间表面温度,使得待制冷物冻结速度大大提高,达到快速冷冻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组件140还包括换热开关,以实现换热器142与蒸发器200之间的通断,便于按需控制固态相变元件126与换热器142的换热。换热开关可设置在换热器142的进口端(即与进口连接管144相连),也可设置在换热器142的出口端(即与出口连接管146相连),还可同时设置在换热器142的进口端和出口端。换热开关可为双通阀,例如图4所示的电磁阀148;也可为如图5所示的位于蒸发器200和换热器142的公共进口端的三通阀150,当然,也可将三通阀150设置在蒸发器200和换热器142的公共出口端;对于图4所示的方案,也可将电磁阀148替换为三通阀,设置在蒸发器200、换热器142、制冷管路700三者汇合处。
可以理解的是,当换热开关为三通阀时,开启换热开关就是开启与换热器142相连的阀口,关闭换热开关就是关闭与换热器142相连的阀口,三通阀的余下两个阀口则可按需选择开闭状态。例如对图4所示的方案,当在蒸发器200、换热器142、制冷管路700三者汇合处设置三通阀时,若关闭与换热器142相连的阀口,开启与蒸发器200、制冷管路700相连的阀口,则仅运行压缩式制冷循环;若开启与换热器142、蒸发器200相连的阀口,关闭与制冷管路700相连的阀口,则可在运行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同时为制冷组件120降温,此时不宜同时开启三个阀口,因为容易造成大量低温制冷剂从阻力更小的制冷管路700流过而减少流经换热器142的低温制冷剂,影响蓄冷效果。对于图5所示的方案,若开启与毛细管500、换热器142相连的阀口,关闭与蒸发器200相连的阀口,则可单独实现蓄冷;若同时开启三个阀口,则可在运行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同时为制冷组件120降温;若开启与毛细管500、蒸发器200相连的阀口,关闭与换热器142相连的阀口,则仅运行压缩式制冷循环。
关于制冷功能的实现
除制冷组件120和换热组件140外,制冷设备100还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控制调压组件以加压模式运行;确定固态相变元件126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控制调压组件停止运行加压模式以维持当前压力;接收制冷指令,控制调压组件以泄压模式运行。
通过配置存储器和处理器,可准确控制调压组件,进而实现制冷功能的顺利准备和可靠执行。其中,准备阶段为蓄冷阶段,通过为固态相变元件126加压,可令其释放热量并降温,当降至目标温度时,就完成了蓄冷,可停止加压,维持当前压力。当有制冷需求时,可通过制冷指令触发制冷功能,此时通过为固态相变元件126泄压,可令其吸收热量,实现待制冷物的快速降温。
具体地,存储器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可在综合网关容灾设备的内部或外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在合适的情况下,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改写ROM(EAROM)或闪存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
上述处理器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具体地,根据目标温度的高低,可实现的制冷功能具体为冷藏功能或速冻功能,以速冻功能为例,可将目标温度设定在-30℃左右,如-27℃至-32℃之间的任意值。关于制冷指令,可以设置专门的制冷按键,当触发制冷按键时就生成制冷指令;也可设置传感器,例如可在导热件124上设置压力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以检测是否在制冷组件120中放入了待制冷物,还可在制冷组件120的门体130上设置传感器以检测门体130的开闭,当门体130一开一闭,则认为放入了待制冷物,当然,也可同时设置这两类传感器,将二者的检测结果相结合以提升检测的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应于调压组件包括加压设备132、进口阀及泄压阀的结构,处理器还被配置为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开启加压设备132和进口阀,关闭泄压阀,以控制调压组件以加压模式运行;关闭加压设备132、进口阀和泄压阀,以控制调压组件停止运行加压模式以维持当前压力;关闭加压设备132和进口阀,开启泄压阀,以控制调压组件以泄压模式运行。具体而言,通过关闭泄压阀,可封闭安装腔128,开启加压设备132和进口阀则可增加安装腔128内的压力,实现加压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关闭加压设备132和进口阀,可停止加压,保持当前压力状态;进一步开启泄压阀,则可释放安装腔128内的压力,实现泄压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应于换热组件140包括换热开关的结构,处理器还被配置为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在确定固态相变元件126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之前,开启换热开关,直至确定固态相变元件126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或接收到制冷指令。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处理器可开启换热开关,以令换热器142吸收固态相变元件126的热量。需说明的是,开启换热开关的时机可以在运行加压模式之前、之后或者同时,均可实现吸热,在此不做限制。当完成蓄冷,固态相变元件126降温至目标温度,则可关闭换热开关,以减少低温制冷剂的冷量消耗,提升能源利用率。也可保持换热开关开启,直至接收到制冷指令,可持续冷却固态相变元件126,减少冷量散失,有助于实现蓄冷保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还被配置为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确定固态相变元件126的温度大于储存温度,开启换热开关,储存温度大于目标温度。
在该实施例中,调压组件根据制冷指令运行泄压模式后,固态相变元件126可迅速降温,实现制冷功能。此后,制冷组件120中的冷量会逐渐散失到环境中,引起制冷空间和固态相变元件126升温,此时通过监测固态相变元件126的温度,并在大于储存温度时开启换热开关,可及时控制制冷组件120内的温度,确保制冷效果,具体为确保冷冻效果。储存温度具体可参考现有冰箱冷冻室的制冷温度,例如-17℃至-20℃之间的任意值。而当固态相变元件126降温后,可关闭换热开关,也可保持换热开关开启以实现持续监控,在此不做限制。
需说明的是,当蓄冷阶段采用在固态相变元件126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时关闭换热开关的方案时,由于目标温度小于储存温度,因而不会造成换热开关不恰当地开启而影响固态相变元件126的蓄冷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制冷功能具体为速冻功能的情况,通过以上控制方案已经足够确保待制冷物速冻后的低温保存,不必再重复运行调压组件的加压模式,而当需要速冻其他待制冷物时,则可将已经速冻的待制冷物取出,再次加压以重新执行前述控制流程。
以下结合具体实验展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100的制冷效果。
制冷设备100具体为冰箱的速冻设备,导热件124构成冰箱冷冻室的冷表面,冰箱上电后,控制调压组件将安装腔128加压至20MPa,再将导热件124冷冻到-20℃,完成蓄冷。此后,将一块质量为200g、温度为25℃的肉放入速冻设备,并控制调压组件泄压,实现肉的速冻。经测试,肉中心温度在49分钟内降至-5℃,比常规冷冻降温速度提升40%以上。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200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蒸发器200与换热组件140相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制冷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因而具有该制冷设备100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制冷系统例如可为冰箱、冷柜、冷库。蒸发器200可参考现有制冷循环中的结构,例如图4和图5中的压缩式制冷循环,该制冷循环还包括压缩机300、冷凝器400、毛细管500、风机600,经压缩机300压缩后得到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在冷凝器400中放热,冷凝为高温高压液态制冷剂,经毛细管500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再进入蒸发器200中吸热蒸发,实现制冷。风机600可实现待制冷的气体与蒸发器200的强制对流换热,提升制冷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制冷系统还包括:制冷管路700,制冷管路700串联在蒸发器200的出口端,换热组件140的换热器142与制冷管路700并联。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蒸发器200与换热器142采用串联的连接方式,从蒸发器200中流出的低温制冷剂可进入换热组件140的换热器142,实现固态相变元件126的降温,有助于回收从蒸发器200出来的制冷剂的低品质冷量,提升能源利用率。当无需为固态相变元件126降温时,可令从蒸发器200中流出的低温制冷剂不流经换热器142,而经制冷管路700维持原制冷循环,提升了系统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蒸发器200与换热组件140的换热器142并联。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蒸发器200与换热器142采用并联的连接方式,可令二者共用进口端,使得进入换热器142的是具有高品质冷量的低温制冷剂,有助于提升蓄冷速度。
本发明第三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该制冷设备的结构例如可参见本发明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S102,控制制冷设备的调压组件以加压模式运行;
S104,确定制冷设备的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控制调压组件停止运行加压模式以维持当前压力;
S106,接收制冷指令,控制调压组件以泄压模式运行。
本发明提供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通过准确控制调压组件,可实现制冷功能的顺利准备和可靠执行。其中,准备阶段为蓄冷阶段,通过为固态相变元件加压,可令其释放热量并降温,当降至目标温度时,就完成了蓄冷,可停止加压,维持当前压力。当有制冷需求时,可通过制冷指令触发制冷功能,此时通过为固态相变元件泄压,可令其吸收热量,实现待制冷物的快速降温。
具体地,根据目标温度的高低,可实现的制冷功能具体为冷藏功能或速冻功能,以速冻功能为例,可将目标温度设定在-30℃左右,如-27℃至-32℃之间的任意值。关于制冷指令,可以设置专门的制冷按键,当触发制冷按键时就生成制冷指令;也可设置传感器,例如可在导热件上设置压力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以检测是否在制冷组件中放入了待制冷物,还可在门体上设置传感器以检测门体的开闭,当门体一开一闭,则认为放入了待制冷物,当然,也可同时设置这两类传感器,将二者的检测结果相结合以提升检测的准确度。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S202,开启调压组件的加压设备和调压组件的进口阀,关闭调压组件的泄压阀;
S204,确定制冷设备的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关闭加压设备、进口阀和泄压阀;
S206,接收制冷指令,关闭加压设备和进口阀,开启泄压阀。
在该实施例中,对应于调压组件包括加压设备、进口阀及泄压阀的结构,具体限定了如何控制调压组件,其控制方式简洁可靠,确保了制冷设备的稳定运行。具体而言,通过关闭泄压阀,可封闭安装腔,开启加压设备和进口阀则可增加安装腔内的压力,实现加压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关闭加压设备和进口阀,可停止加压,保持当前压力状态;进一步开启泄压阀,则可释放安装腔内的压力,实现泄压模式。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S302,开启调压组件的加压设备和调压组件的进口阀,关闭调压组件的泄压阀;
S304,开启制冷设备的换热开关;
S306,确定制冷设备的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关闭加压设备、进口阀、泄压阀和换热开关;
S308,接收制冷指令,关闭加压设备和进口阀,开启泄压阀。
在该实施例中,以冰箱的速冻功能为例,冰箱上电后,加压设备开启,给固态相变元件所处环境加压,固态相变元件表面温度升高,此时换热开关(例如图4所示的电磁阀)接通换热器,低温液态制冷剂与高温固态相变元件在换热器处接触,开始换热,最终把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降低到-30℃左右,之后电磁阀关闭,同时加压设备停止工作,进口阀和泄压阀保持关闭状态。当用户把食物放到金属的导热件表面,开启速冻功能后,泄压阀打开,安装腔内压力降低,固态相变元件表面温度迅速降低到-40℃以下,通过导热件把冷量传递给食物,达到快速冷冻的效果。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9所示,该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S402,开启制冷设备的换热开关;
S404,开启调压组件的加压设备和调压组件的进口阀,关闭调压组件的泄压阀;
S406,确定制冷设备的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关闭加压设备、进口阀和泄压阀;
S408,接收制冷指令,关闭加压设备、进口阀和换热开关,开启泄压阀。
在第三个实施例和第四个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可开启换热开关,以令换热器吸收固态相变元件的热量。需说明的是,开启换热开关的时机可以在运行加压模式之前(例如第四个实施例)、之后(例如第三个实施例)或者同时,均可实现吸热,不必限制。当完成蓄冷,固态相变元件降温至目标温度,则可关闭换热开关(例如第三个实施例),以减少低温制冷剂的冷量消耗,提升能源利用率。也可保持换热开关开启,直至接收到制冷指令(例如第四个实施例),可持续冷却固态相变元件,减少冷量散失,有助于实现蓄冷保温。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10所示,该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S502,开启调压组件的加压设备和调压组件的进口阀,关闭调压组件的泄压阀;
S504,开启制冷设备的换热开关;
S506,确定制冷设备的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关闭加压设备、进口阀、泄压阀和换热开关;
S508,接收制冷指令,关闭加压设备和进口阀,开启泄压阀;
S510,确定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大于储存温度,开启制冷设备的换热开关,储存温度大于目标温度。
在该实施例中,调压组件根据制冷指令运行泄压模式后,固态相变元件可迅速降温,实现制冷功能。此后,制冷组件中的冷量会逐渐散失到环境中,引起制冷空间和固态相变元件升温,此时通过监测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并在大于储存温度时开启换热开关,可及时控制制冷组件内的温度,确保制冷效果,具体为确保冷冻效果。储存温度具体可参考现有冰箱冷冻室的制冷温度,例如-17℃至-20℃之间的任意值。而当固态相变元件降温后,可关闭换热开关,也可保持换热开关开启以实现持续监控,在此不做限制。
需说明的是,当蓄冷阶段采用在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时关闭换热开关的方案时,由于目标温度小于储存温度,因而不会造成换热开关不恰当地开启而影响固态相变元件的蓄冷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制冷功能具体为速冻功能的情况,通过以上控制方案已经足够确保待制冷物速冻后的低温保存,不必再重复运行调压组件的加压模式,而当需要速冻其他待制冷物时,则可将已经速冻的待制冷物取出,再次加压以重新执行前述控制流程。
本发明第四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而具备该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包括:
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包括:
壳体;
导热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热件与所述壳体围成安装腔;
固态相变元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固态相变元件能够随所受压力的变化发生热交换;及
调压组件,所述调压组件与所述壳体相连接,所述调压组件用于调整所述固态相变元件所承受的压力;
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
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用于吸收所述固态相变元件的热量;
所述调压组件包括:
加压设备;
进口阀,所述进口阀连接在所述加压设备和所述安装腔之间;及
泄压阀,所述泄压阀连通所述安装腔;
所述换热组件包括: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固态相变元件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态相变元件与所述导热件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件构造有用于放置待制冷物的置物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
换热开关,位于所述换热器的进口端和/或出口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还包括:
门体,所述门体与所述导热件围成置物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还包括:
保温件,所述保温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
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计算机程序;及
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
控制所述调压组件以加压模式运行;
确定所述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控制所述调压组件停止运行所述加压模式以维持当前压力;
接收制冷指令,控制所述调压组件以泄压模式运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
开启所述加压设备和所述进口阀,关闭所述泄压阀,以控制所述调压组件以所述加压模式运行;
关闭所述加压设备、所述进口阀和所述泄压阀,以控制所述调压组件停止运行所述加压模式以维持当前压力;
关闭所述加压设备和所述进口阀,开启所述泄压阀,以控制所述调压组件以所述泄压模式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
在确定所述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之前,开启所述换热开关,直至确定所述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降至所述目标温度;或
在确定所述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之前,开启所述换热开关,直至接收到所述制冷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
确定所述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大于储存温度,开启所述换热开关,所述储存温度大于所述目标温度。
1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蒸发器;及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所述蒸发器与所述换热组件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
制冷管路,所述制冷管路串联在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端,所述换热组件的换热器与所述制冷管路并联。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与所述换热组件的换热器并联。
14.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制冷设备的调压组件以加压模式运行;
确定所述制冷设备的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控制所述调压组件停止运行所述加压模式以维持当前压力;
接收制冷指令,控制所述调压组件以泄压模式运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控制所述制冷设备的调压组件以加压模式运行,包括:
开启所述调压组件的加压设备和所述调压组件的进口阀,关闭所述调压组件的泄压阀;
控制所述调压组件停止运行所述加压模式,包括:
关闭所述加压设备、所述进口阀和所述泄压阀;
控制所述调压组件以泄压模式运行,包括:
关闭所述加压设备和所述进口阀,开启所述泄压阀。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确定所述制冷设备的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之前,所述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开启所述制冷设备的换热开关;
在确定所述制冷设备的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降至目标温度之后,或在接收制冷指令之后,所述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关闭所述换热开关。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调压组件以泄压模式运行之后,所述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固态相变元件的温度大于储存温度,开启所述制冷设备的换热开关,所述储存温度大于所述目标温度。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010384259.6A 2020-05-09 2020-05-09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制冷系统、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6239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84259.6A CN113623927B (zh) 2020-05-09 2020-05-09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制冷系统、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84259.6A CN113623927B (zh) 2020-05-09 2020-05-09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制冷系统、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3927A CN113623927A (zh) 2021-11-09
CN113623927B true CN113623927B (zh) 2022-08-30

Family

ID=78377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84259.6A Active CN113623927B (zh) 2020-05-09 2020-05-09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制冷系统、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2392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6330A (zh) * 1999-08-13 2003-03-26 郑兴旺 加热升温系统
CN102778075A (zh) * 2011-04-11 2012-11-14 崔军 热弹性冷却
CN106642855A (zh) * 2016-11-16 2017-05-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载蒸发循环制冷综合热管理系统及其方法与应用
CN107289668A (zh) * 2017-06-06 2017-10-2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低品位热驱动的弹热制冷循环方法及其系统
CN108834378A (zh) * 2018-07-30 2018-11-16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使用冲压空气和蒸发制冷循环冷却循环水的机载喷雾冷却系统
CN110285516A (zh) * 2019-06-27 2019-09-27 重庆大学 基于固体相变压热效应的冷暖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6330A (zh) * 1999-08-13 2003-03-26 郑兴旺 加热升温系统
CN102778075A (zh) * 2011-04-11 2012-11-14 崔军 热弹性冷却
CN106642855A (zh) * 2016-11-16 2017-05-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载蒸发循环制冷综合热管理系统及其方法与应用
CN107289668A (zh) * 2017-06-06 2017-10-2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低品位热驱动的弹热制冷循环方法及其系统
CN108834378A (zh) * 2018-07-30 2018-11-16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使用冲压空气和蒸发制冷循环冷却循环水的机载喷雾冷却系统
CN110285516A (zh) * 2019-06-27 2019-09-27 重庆大学 基于固体相变压热效应的冷暖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3927A (zh) 2021-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85116B1 (ko) 냉장고
KR101962129B1 (ko) 냉장고
KR101798553B1 (ko) 냉장고용 제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냉장고
US20220042739A1 (en) Refrigerator control method
US20140130532A1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utilizing natural circulation of heat to carry out defrosting thereof
KR102455080B1 (ko) 이동식 에어컨 및 그 냉각 방법
JP2005249254A (ja) 冷凍冷蔵庫
JP5261066B2 (ja) 冷凍冷蔵庫及び冷却庫
JP5178771B2 (ja) 冷凍冷蔵庫
JP2006317077A (ja) 冷凍冷蔵庫
KR20060051551A (ko) 냉장고
CN100371662C (zh) 冰箱
CN111207534A (zh) 制冷系统、制冷设备以及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KR101314621B1 (ko) 냉장고 제어방법
US20220236000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efrigerator
JP2007093112A (ja) 冷却貯蔵庫
CN113623927B (zh)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制冷系统、可读存储介质
RU2505756C2 (ru) Холодильный аппарат
US20230235940A1 (en) Quick-freezing equipment
JP2006317079A (ja) 冷凍冷蔵庫
RU2708761C1 (ru) Холодильное и/или морози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14763958B (zh) 冰箱
EP2781863A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efrigerator
CN110671851A (zh) 冰箱
CN109869951B (zh) 制冷系统、冰箱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