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23389A - 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23389A
CN113623389A CN202110917702.6A CN202110917702A CN113623389A CN 113623389 A CN113623389 A CN 113623389A CN 202110917702 A CN202110917702 A CN 202110917702A CN 113623389 A CN113623389 A CN 1136233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oil temperature
gearbox
current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177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23389B (zh
Inventor
王锦艳
刘晓莹
卢振东
孙萧
张维杰
张强
周武明
张作美
徐德君
王瑞平
肖逸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Jili Engin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Aurora Bay Technology Co Ltd
Yiwu Geely Powertra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Jili Engin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Aurora Bay Technology Co Ltd
Yiwu Geely Powertra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Jili Engin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Aurora Bay Technology Co Ltd, Yiwu Geely Powertra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Jili Eng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1770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233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23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33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233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33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12Cooling or heating; Control of temperature
    • F16H57/0415Air cooling or ventilation; Heat exchangers; Thermal insulations
    • F16H57/0417Heat exchangers adapted or integrated in the gearing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获取到的当前变速箱油温确定当前循环模式;在当前循环模式为低温加热模式时,通过三通电磁阀接通低温加热回路,以使低温加热回路中流经的高温冷却液对变速箱油进行加热;在当前循环模式为高温冷却模式时,通过三通电磁阀接通高温冷却回路,以通过高温冷却回路中的低温冷却液对变速箱油进行冷却。通过根据当前循环模式的不同切换不同的循环回路,使得在低温加热模式下,变速箱油快速升温,降低变速箱油粘度,减少摩擦损失,提高变速箱机械效率,降低整车油耗;在高温冷却模式下,变速箱油快速冷却,避免因变速箱油温度过高而发生高温限扭现象,延长变速箱寿命。

Description

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能量从发动机传递到车轮需要经过变速箱(包括离合器和齿轮箱)、差速器、传动轴,每一次的传递都伴随着能量损失。在化石能源日渐匮乏的趋势下,节能对于传统汽车变得尤为重要。对于自动变速箱,它的一部分能量损失耗费在变速箱油低温高粘度工况,改善变速箱机油温度调节性能可提高变速箱机械效率从而达到降油耗的目的。
其中,自动变速箱包括但不限于液力自动变速箱(Automatic Transmission,AT)、机械式无级自动变速箱(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CVT)、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Dual Clutch Transmission,DCT),都设计有用来调节变速箱机油温度的变速箱油冷器(Transmission Oil Cooler,TOC),最佳的情况是:在变速箱油温低时给其加热,使油温快速提升,降低粘度,减少摩擦损失,提高变速箱机械效率,降低整车油耗;在变速箱油温高时给其冷却,避免油温过高出现限扭,同时也能提高变速箱离合器摩擦片和换挡片的寿命。
然而现有技术中,多采用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变速箱油冷器布置在发动机冷却系统小循环中,一般与暖风回路并联。此种方案中,变速箱油冷器进水都为高温水,在高温高负荷工况,变速箱机油温度持续高温,影响变速箱寿命,且易出现高温限扭,用户体验较差。
方案二:变速箱油冷器布置在大循环,从散热器后引水,之后回到水泵前。此种方案中,在低温冷启动工况,变速箱油冷器无冷却液通过,变速箱油温仅靠摩擦生热提升温度,温升缓慢,摩擦损耗较大,此工况变速箱机械效率较低,整车油耗高。
因此,如何精准调控变速箱油温,以提高变速箱机械效率,降低整车油耗,延长变速箱寿命,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如何精准调控变速箱油温,以提高变速箱机械效率,降低整车油耗,延长变速箱寿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变速箱油温,根据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确定当前循环模式;
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低温加热模式时,通过三通电磁阀接通低温加热回路,以使所述低温加热回路中流经的高温冷却液对变速箱油进行加热;
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高温冷却模式时,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接通高温冷却回路以冷却所述高温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并通过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液对所述变速箱油进行冷却。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低温加热模式时,通过三通电磁阀接通低温加热回路,以使所述低温加热回路中流经的高温冷却液对变速箱油进行加热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低温加热模式时,通过三通电磁阀关闭通向散热器的通路以开启低温加热回路,使发动机出水口处流出的高温冷却液对流经变速箱油冷器的变速箱油进行加热。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高温冷却模式时,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接通高温冷却回路以冷却所述高温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并通过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液对所述变速箱油进行冷却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高温冷却模式时,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接通通向散热器的通路以开启高温冷却回路,使发动机出水口处流出的冷却液流经所述散热器进行冷却,并通过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液对流经变速箱油冷器的变速箱油进行冷却。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高温冷却模式时,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接通通向散热器的通路以开启高温冷却回路,使发动机出水口处流出的冷却液流经所述散热器进行冷却,并通过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液对流经变速箱油冷器的变速箱油进行冷却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高温冷却模式时,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接通通向散热器的通路以开启高温冷却回路,使发动机出水口处流出的冷却液依次流经所述散热器进行冷却,并通过流经电子水泵的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液对流经所述变速箱油冷器的变速箱油进行冷却。
可选地,所述获取当前变速箱油温,根据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确定当前循环模式的步骤,包括:
获取当前变速箱油温,判断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是否大于等于第一变速箱油温且小于第二变速箱油温;
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变速箱油温且小于所述第二变速箱油温时,判定当前循环模式为低温加热模式。
可选地,所述获取当前变速箱油温,判断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是否大于等于第一变速箱油温且小于第二变速箱油温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变速箱油温时,判断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是否大于第三变速箱油温,所述第三变速箱油温大于所述第二变速箱油温;
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大于所述第三变速箱油温时,判定当前循环模式为高温冷却模式。
可选地,所述获取当前变速箱油温,判断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是否大于等于第一变速箱油温且小于第二变速箱油温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小于所述第一变速箱油温时,判定当前循环模式为旁通模式;
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旁通模式时,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关闭通向变速箱油冷器的通路,以使发动机出水口处流出的冷却液经散热器流至发动机水泵,并经所述发动机水泵将所述冷却液送回至所述发动机。
可选地,所述获取当前变速箱油温,判断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是否大于等于第一变速箱油温且小于第二变速箱油温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变速箱油温时,判断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是否小于等于第三变速箱油温,所述第三变速箱油温大于所述第二变速箱油温;
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小于等于所述第三变速箱油温时,判定当前循环模式为旁通模式;
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旁通模式时,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关闭通向变速箱油冷器的通路,以使发动机出水口处流出的冷却液经散热器流至发动机水泵,并经所述发动机水泵将所述冷却液送回至所述发动机。
可选地,所述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发动机出水口处流出的冷却液的水温,通过出水节温器根据所述水温调节流至散热器的冷却液的水量;
或,获取发动机出水口处流出的冷却液的水温,通过进水节温器根据所述水温调节流至发动机水泵的冷却液的水量。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变速箱油温热管理系统,所述变速箱油温热管理系统包括:
模式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当前变速箱油温,根据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确定当前循环模式;
低温加热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低温加热模式时,通过三通电磁阀接通低温加热回路,以使所述低温加热回路中流经的高温冷却液对变速箱油进行加热;
高温冷却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高温冷却模式时,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接通高温冷却回路以冷却所述高温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并通过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液对所述变速箱油进行冷却。
本发明中,获取当前变速箱油温,根据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确定当前循环模式;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低温加热模式时,通过三通电磁阀接通低温加热回路,以使所述低温加热回路中流经的高温冷却液对变速箱油进行加热;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高温冷却模式时,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接通高温冷却回路以冷却所述高温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并通过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液对所述变速箱油进行冷却。本发明中,根据当前循环模式的不同,通过三通电磁阀切换低温冷却回路对应的小循环回路和高温冷却回路对应的大循环回路,使得在低温加热模式下,开启小循环回路,如此,温度相对较高的冷却液可对变速箱油加热,使变速箱油快速升温,降低变速箱油粘度,减少变速箱搅油损失,以减少摩擦损失,提高变速箱机械效率,降低整车油耗;在高温冷却模式下,开启大循环回路,如此,经过散热器冷却的低温冷却液进入变速箱油冷,使变速箱油快速冷却,避免因变速箱油温度过高而发生高温限扭现象,也避免了离合器摩擦片和刹车片的寿命衰减现象的发生,以进一步延长变速箱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第一实施例涉及的第一流向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第一实施例涉及的第二流向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第二实施例涉及的循环模式切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变速箱油温热管理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所述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当前变速箱油温,根据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确定当前循环模式;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第一实施例涉及的第一流向原理图,该图表征为实现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的车辆中各个元器件之间的协作关系,图2中,三通电磁阀01的三端分别与变速箱油冷器02、发动机04、电子水泵07相连,在具体实现中,为了节省经济支出,也可去掉电子水泵07,将所述三通电磁阀01的三端分别与变速箱油冷器02、发动机04、散热器06相连。图2中的节温器05可理解为出水节温器,用以获取发动机04的出水口处流出的冷却液的水温,并通过(出水)节温器05根据所述水温调节流至散热器的冷却液的水量。
在具体实现中,通过三通电磁阀01的通断,可实现不同循环回路之间的切换,如,出水节温器下的低温加热回路:从发动机04的出口处流出的冷却液通过三通电磁阀01经变速箱油冷器02至发动机水泵03,再流回至发动机04,即图2中的①②③④,以及从发动机04流出的冷却液经(出水)节温器05至发动机水泵03,再流回至发动机04,即图2中的⑤⑥④。
又如,出水节温器下的高温冷却回路:从发动机04的出口处流出的冷却液经(出水)节温器05至散热器06,经散热器06冷却后的冷却液再经电子水泵07至三通电磁阀01,通过三通电磁阀01经变速箱油冷器02至发动机水泵03,再流回至发动机04,即图2中的⑤⑦⑧⑨②③④,以及,从发动机04流出的冷却液经(出水)节温器05至散热器06,经散热器06冷却后的冷却液经发动机水泵03,再流回至发动机04,即图2中的⑤⑦⑩④。
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第一实施例涉及的第二流向原理图,该图表征为实现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的车辆中各个元器件之间的协作关系,图3中,三通电磁阀01的三端分别与变速箱油冷器02、发动机04、电子水泵07相连,在具体实现中,为了节省经济支出,也可去掉电子水泵07,将所述三通电磁阀01的三端分别与变速箱油冷器02、发动机04、散热器06相连。图2中的节温器05可理解为进水节温器,用以获取发动机04出水口处流出的冷却液的水温,并通过(进水)节温器05根据所述水温调节流至发动机水泵03的冷却液的水量。
在具体实现中,通过三通电磁阀01的通断,可实现不同循环回路之间的切换,如,进水节温器下的低温加热回路:从发动机04的出口处流出的冷却液通过三通电磁阀01经变速箱油冷器02至发动机水泵03,再流回至发动机04,即图3中的①②③④,以及从发动机04流出的冷却液经(进水)节温器05至发动机水泵03,再流回至发动机04,即图3中的⑤⑥④。
又如,进水节温器下的高温冷却回路:从发动机04的出口处流出的冷却液经散热器06冷却后,再经电子水泵07至三通电磁阀01,通过三通电磁阀01经变速箱油冷器02至发动机水泵03,再流回至发动机04,即图3中的⑦⑧⑨②③④,以及,从发动机04流出的冷却液经散热器06冷却后,再经(进水)节温器05至发动机水泵03,再流回至发动机04,即图3中的⑦⑩⑥④。
在具体实现中,为了确定当前循环模式,可先获取当前变速箱油温所处的油温区间,再根据油温区间确定当前循环模式,如,低温加热模式,通过高温冷却液对流经变速箱油冷器02的变速箱油进行加热;高温冷却模式,通过低温冷却液对流经变速箱油冷器02的变速箱油进行冷却,以使所述变速箱油温保持在预设最佳油温区间,所述预设最佳油温区间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如,[90℃,100℃],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步骤S20: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低温加热模式时,通过三通电磁阀接通低温加热回路,以使所述低温加热回路中流经的高温冷却液对变速箱油进行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当前循环模式为低温加热模式时,可通过三通电磁阀关闭通向散热器的通路以开启低温加热回路,使发动机出水口处流出的高温冷却液对流经变速箱油冷器的变速箱油进行加热,使变速箱油快速升温,降低变速箱油粘度,减少摩擦损失,从而提高变速箱机械效率,降低整车油耗。如,图2中的出水节温器下的低温加热回路:从发动机04的出口处流出的高温冷却液通过三通电磁阀01经变速箱油冷器02至发动机水泵03,再流回至发动机04,即图3中的①②③④,以及从发动机04流出的冷却液经(进水)节温器05至发动机水泵03,再流回至发动机04,即图2中的⑤⑥④。
又如,图3中的进水节温器下的低温加热回路:从发动机04的出口处流出的高温冷却液通过三通电磁阀01经变速箱油冷器02至发动机水泵03,再流回至发动机04,即图3中的①②③④,以及从发动机04流出的冷却液经(进水)节温器05至发动机水泵03,再流回至发动机04,即图3中的⑤⑥④。
步骤S30: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高温冷却模式时,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接通高温冷却回路以冷却所述高温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并通过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液对所述变速箱油进行冷却。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高温冷却模式时,可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接通通向散热器的通路以开启高温冷却回路,使发动机出水口处流出的冷却液依次流经所述散热器进行冷却,并通过流经电子水泵的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液对流经所述变速箱油冷器的变速箱油进行冷却,利用散热后的低温冷却液进行有效散热,保证变速箱油温稳定在上述预设最佳油温区间内,使变速箱稳定工作。同时根据变速箱散热需求调节电子水泵07的转速,以提高散热精准度。如,图2中的出水节温器下的高温冷却回路:从发动机04的出口处流出的冷却液经(出水)节温器05至散热器06,经散热器06冷却后的冷却液再经电子水泵07至三通电磁阀01,通过三通电磁阀01经变速箱油冷器02至发动机水泵03,再流回至发动机04,即图2中的⑤⑦⑧⑨②③④,以及,从发动机04流出的冷却液经(出水)节温器05至散热器06,经散热器06冷却后的冷却液经发动机水泵03,再流回至发动机04,即图2中的⑤⑦⑩④。
又如,图3中的进水节温器下的高温冷却回路:从发动机04的出口处流出的冷却液经散热器06冷却后,再经电子水泵07至三通电磁阀01,通过三通电磁阀01经变速箱油冷器02至发动机水泵03,再流回至发动机04,即图3中的⑦⑧⑨②③④,以及,从发动机04流出的冷却液经散热器06冷却后,再经(进水)节温器05至发动机水泵03,再流回至发动机04,即图3中的⑦⑩⑥④。
易于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电子水泵07可提高变速箱油的冷却精准度,但在具体实现中,若为了节省经济支出,也可去掉电子水泵07。此外,即使去掉电子水泵07,若仍想实现对变速箱油冷却的精准控制,也可在三通电子阀01中除设置切换循环回路的功能外,再增加控制循环开度的功能,以提高对变速箱油的冷却精度,在具体实现中,均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本实施例中,获取当前变速箱油温,根据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确定当前循环模式;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低温加热模式时,通过三通电磁阀接通低温加热回路,以使所述低温加热回路中流经的高温冷却液对变速箱油进行加热;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高温冷却模式时,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接通高温冷却回路以冷却所述高温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并通过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液对所述变速箱油进行冷却。本实例中,根据当前循环模式的不同,通过三通电磁阀切换低温冷却回路对应的小循环回路和高温冷却回路对应的大循环回路,使得在低温加热模式下,开启小循环回路,如此,温度相对较高的冷却液可对变速箱油加热,使变速箱油快速升温,降低变速箱油粘度,减少变速箱搅油损失,以减少摩擦损失,提高变速箱机械效率,降低整车油耗;在高温冷却模式下,开启大循环回路,如此,经过散热器冷却的低温冷却液进入变速箱油冷,使变速箱油快速冷却,避免因变速箱油温度过高而发生高温限扭现象,也避免了离合器摩擦片和刹车片的寿命衰减现象的发生,以进一步延长变速箱寿命。
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包括:
步骤S101:获取当前变速箱油温,判断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是否大于等于第一变速箱油温且小于第二变速箱油温;
步骤S102: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变速箱油温且小于所述第二变速箱油温时,判定当前循环模式为低温加热模式。
易于理解的是,为了确定当前循环模式,可先获取当前变速箱油温,判断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是否大于等于第一变速箱油温且小于第二变速箱油温,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变速箱油温且小于所述第二变速箱油温时,判定当前循环模式为低温加热模式。其中,第一变速箱油温和第二变速箱油温均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变速箱油温可设置为60℃,第二变速箱油温可设置为90℃,如,在当前变速箱油温所处的油温区间为[60℃,90℃)时,可采取低温加热模式,通过高温冷却液对流经变速箱油冷器的变速箱油进行加热。
步骤S103: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变速箱油温时,判断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是否大于第三变速箱油温,所述第三变速箱油温大于所述第二变速箱油温;
步骤S104: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大于所述第三变速箱油温时,判定当前循环模式为高温冷却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变速箱油温时,可判断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是否大于第三变速箱油温,所述第三变速箱油温大于所述第二变速箱油温;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大于所述第三变速箱油温时,判定当前循环模式为高温冷却模式。本实施例中,第三变速箱油温可设置为100℃,如,在当前变速箱油温所处的油温区间为(100℃,+∞)时,可采取低温加热模式,通过高温冷却液对流经变速箱油冷器的变速箱油进行加热。
此外,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小于所述第一变速箱油温时,可判定当前循环模式为旁通模式,以及,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变速箱油温时,可判断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是否小于等于第三变速箱油温,所述第三变速箱油温大于所述第二变速箱油温,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小于等于所述第三变速箱油温时,判定当前循环模式为旁通模式,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旁通模式时,变速箱油冷器内无冷却液通过,以避免不必要的散热损失,在具体实现中,可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01关闭通向变速箱油冷器02的通路,以使发动机04出水口处流出的冷却液经散热器06流至发动机水泵03,并经所述发动机水泵03将所述冷却液送回至所述发动机04。如,可设置为图2中的出水节温器下的旁通回路:从发动机04流出的冷却液经(出水)节温器05至散热器06,经散热器06冷却后的冷却液经发动机水泵03,再流回至发动机04,即图2中的⑤⑦⑩④,又如,图3中的进水节温器下的旁通回路:从发动机04流出的冷却液经散热器06冷却后,再经(进水)节温器05至发动机水泵03,再流回至发动机04,即图3中的⑦⑩⑥④。
如,在当前变速箱油温所处的油温区间为(﹣∞,60℃)时,可采取旁通模式,变速箱油冷器内无冷却液通过,以避免不必要的散热损失;在当前变速箱油温所处的油温区间为[60℃,90℃)时,采取低温加热模式,通过高温冷却液对流经变速箱油冷器的变速箱油进行加热;在当前变速箱油温所处的油温区间为[90℃,100℃]时,切回旁通模式;而在当前变速箱油温所处的油温区间为(100℃,+∞)时,采取高温冷却模式,通过低温冷却液对流经变速箱油冷器的变速箱油进行冷却,以使所述变速箱油温保持在预设最佳油温区间,所述预设最佳油温区间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如,[90℃,100℃],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第二实施例涉及的循环模式切换示意图。
图5中,在低温冷启动初期,可根据整车采暖需求和发动机暖机需求先进入旁通模式,待水温升至60℃左右,进入低温加热模式,利用温度较高的冷却液对变速箱油加热(此工况下旁通模式与低温加热模式可综合考虑发动机暖机与变速箱暖机的影响来进行两个模式的选择);在变速箱油温升至90℃时可进入旁通模式,让变速箱油温自行上升;变速箱油温在90℃至100℃区间为变速箱工作适宜温度,也可保持旁通模式;而当变速箱油温高于100℃时可进入高温冷却模式,利用经散热器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液对变速箱油进行冷却。
本实施例中,获取当前变速箱油温,判断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是否大于等于第一变速箱油温且小于第二变速箱油温,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变速箱油温且小于所述第二变速箱油温时,判定当前循环模式为低温加热模式;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变速箱油温时,判断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是否大于第三变速箱油温,所述第三变速箱油温大于所述第二变速箱油温,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大于所述第三变速箱油温时,判定当前循环模式为高温冷却模式,以此,实现对当前循环模式的精准判断,进一步地,也提高了后续根据当前循环模式进行循环回路切换的精准度,以使变速箱油温保持在适宜的温度,提高了变速箱机械效率,降低了整车油耗,也延长了变速箱寿命。
参照图6,图6为本发明变速箱油温热管理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变速箱油温热管理系统包括:
模式确定模块10,用于获取当前变速箱油温,根据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确定当前循环模式;
低温加热模块20,用于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低温加热模式时,通过三通电磁阀接通低温加热回路,以使所述低温加热回路中流经的高温冷却液对变速箱油进行加热;
高温冷却模块30,用于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高温冷却模式时,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接通高温冷却回路以冷却所述高温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并通过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液对所述变速箱油进行冷却。
本实施例中,获取当前变速箱油温,根据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确定当前循环模式;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低温加热模式时,通过三通电磁阀接通低温加热回路,以使所述低温加热回路中流经的高温冷却液对变速箱油进行加热;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高温冷却模式时,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接通高温冷却回路以冷却所述高温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并通过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液对所述变速箱油进行冷却。本实例中,根据当前循环模式的不同,通过三通电磁阀切换低温冷却回路对应的小循环回路和高温冷却回路对应的大循环回路,使得在低温加热模式下,开启小循环回路,如此,温度相对较高的冷却液可对变速箱油加热,使变速箱油快速升温,降低变速箱油粘度,减少变速箱搅油损失,以减少摩擦损失,提高变速箱机械效率,降低整车油耗;在高温冷却模式下,开启大循环回路,如此,经过散热器冷却的低温冷却液进入变速箱油冷,使变速箱油快速冷却,避免因变速箱油温度过高而发生高温限扭现象,也避免了离合器摩擦片和刹车片的寿命衰减现象的发生,以进一步延长变速箱寿命。
基于本发明上述变速箱油温热管理系统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变速箱油温热管理系统的第二实施例。
所述低温加热模块20,还用于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低温加热模式时,通过三通电磁阀关闭通向散热器的通路以开启低温加热回路,使发动机出水口处流出的高温冷却液对流经变速箱油冷器的变速箱油进行加热。
所述高温冷却模块30,还用于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高温冷却模式时,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接通通向散热器的通路以开启高温冷却回路,使发动机出水口处流出的冷却液流经所述散热器进行冷却,并通过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液对流经变速箱油冷器的变速箱油进行冷却。
所述高温冷却模块30,还用于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高温冷却模式时,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接通通向散热器的通路以开启高温冷却回路,使发动机出水口处流出的冷却液依次流经所述散热器进行冷却,并通过流经电子水泵的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液对流经所述变速箱油冷器的变速箱油进行冷却。
所述模式确定模块10,还用于获取当前变速箱油温,判断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是否大于等于第一变速箱油温且小于第二变速箱油温;
所述模式确定模块10,还用于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变速箱油温且小于所述第二变速箱油温时,判定当前循环模式为低温加热模式。
所述模式确定模块10,还用于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变速箱油温时,判断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是否大于第三变速箱油温,所述第三变速箱油温大于所述第二变速箱油温;
所述模式确定模块10,还用于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大于所述第三变速箱油温时,判定当前循环模式为高温冷却模式。
所述模式确定模块10,还用于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小于所述第一变速箱油温时,判定当前循环模式为旁通模式;
所述模式确定模块10,还用于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旁通模式时,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关闭通向变速箱油冷器的通路,以使发动机出水口处流出的冷却液经散热器流至发动机水泵,并经所述发动机水泵将所述冷却液送回至所述发动机。
所述模式确定模块10,还用于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变速箱油温时,判断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是否小于等于第三变速箱油温,所述第三变速箱油温大于所述第二变速箱油温;
所述模式确定模块10,还用于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小于等于所述第三变速箱油温时,判定当前循环模式为旁通模式;
所述模式确定模块10,还用于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旁通模式时,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关闭通向变速箱油冷器的通路,以使发动机出水口处流出的冷却液经散热器流至发动机水泵,并经所述发动机水泵将所述冷却液送回至所述发动机。
所述模式确定模块10,还用于获取发动机出水口处流出的冷却液的水温,通过出水节温器根据所述水温调节流至散热器的冷却液的水量;
所述模式确定模块10,还用于获取发动机出水口处流出的冷却液的水温,通过进水节温器根据所述水温调节流至发动机水泵的冷却液的水量。
本发明变速箱油温热管理系统的其他实施例或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变速箱油温,根据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确定当前循环模式;
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低温加热模式时,通过三通电磁阀接通低温加热回路,以使所述低温加热回路中流经的高温冷却液对变速箱油进行加热;
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高温冷却模式时,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接通高温冷却回路以冷却所述高温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并通过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液对所述变速箱油进行冷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低温加热模式时,通过三通电磁阀接通低温加热回路,以使所述低温加热回路中流经的高温冷却液对变速箱油进行加热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低温加热模式时,通过三通电磁阀关闭通向散热器的通路以开启低温加热回路,使发动机出水口处流出的高温冷却液对流经变速箱油冷器的变速箱油进行加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高温冷却模式时,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接通高温冷却回路以冷却所述高温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并通过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液对所述变速箱油进行冷却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高温冷却模式时,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接通通向散热器的通路以开启高温冷却回路,使发动机出水口处流出的冷却液流经所述散热器进行冷却,并通过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液对流经变速箱油冷器的变速箱油进行冷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高温冷却模式时,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接通通向散热器的通路以开启高温冷却回路,使发动机出水口处流出的冷却液流经所述散热器进行冷却,并通过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液对流经变速箱油冷器的变速箱油进行冷却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高温冷却模式时,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接通通向散热器的通路以开启高温冷却回路,使发动机出水口处流出的冷却液依次流经所述散热器进行冷却,并通过流经电子水泵的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液对流经所述变速箱油冷器的变速箱油进行冷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变速箱油温,根据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确定当前循环模式的步骤,包括:
获取当前变速箱油温,判断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是否大于等于第一变速箱油温且小于第二变速箱油温;
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变速箱油温且小于所述第二变速箱油温时,判定当前循环模式为低温加热模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变速箱油温,判断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是否大于等于第一变速箱油温且小于第二变速箱油温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变速箱油温时,判断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是否大于第三变速箱油温,所述第三变速箱油温大于所述第二变速箱油温;
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大于所述第三变速箱油温时,判定当前循环模式为高温冷却模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变速箱油温,判断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是否大于等于第一变速箱油温且小于第二变速箱油温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小于所述第一变速箱油温时,判定当前循环模式为旁通模式;
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旁通模式时,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关闭通向变速箱油冷器的通路,以使发动机出水口处流出的冷却液经散热器流至发动机水泵,并经所述发动机水泵将所述冷却液送回至所述发动机。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变速箱油温,判断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是否大于等于第一变速箱油温且小于第二变速箱油温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变速箱油温时,判断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是否小于等于第三变速箱油温,所述第三变速箱油温大于所述第二变速箱油温;
在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小于等于所述第三变速箱油温时,判定当前循环模式为旁通模式;
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旁通模式时,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关闭通向变速箱油冷器的通路,以使发动机出水口处流出的冷却液经散热器流至发动机水泵,并经所述发动机水泵将所述冷却液送回至所述发动机。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发动机出水口处流出的冷却液的水温,通过出水节温器根据所述水温调节流至散热器的冷却液的水量;
或,获取发动机出水口处流出的冷却液的水温,通过进水节温器根据所述水温调节流至发动机水泵的冷却液的水量。
10.一种变速箱油温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油温热管理系统包括:
模式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当前变速箱油温,根据所述当前变速箱油温确定当前循环模式;
低温加热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低温加热模式时,通过三通电磁阀接通低温加热回路,以使所述低温加热回路中流经的高温冷却液对变速箱油进行加热;
高温冷却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循环模式为高温冷却模式时,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接通高温冷却回路以冷却所述高温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并通过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液对所述变速箱油进行冷却。
CN202110917702.6A 2021-08-11 2021-08-11 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6233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17702.6A CN113623389B (zh) 2021-08-11 2021-08-11 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17702.6A CN113623389B (zh) 2021-08-11 2021-08-11 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3389A true CN113623389A (zh) 2021-11-09
CN113623389B CN113623389B (zh) 2022-11-25

Family

ID=78384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17702.6A Active CN113623389B (zh) 2021-08-11 2021-08-11 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2338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0500A (zh) * 2021-12-03 2022-02-1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dct变速器的润滑油自动调控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36812A (en) * 1971-06-28 1973-06-05 Falk Corp Speed reducer recirculating cooling system
CN103334825A (zh) * 2013-07-08 2013-10-02 龙口中宇热管理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发动机用复合型冷却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车辆
CN103671860A (zh) * 2013-12-26 2014-03-26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冷却润滑系统
CN104196990A (zh) * 2014-08-26 2014-12-10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冷却系统
CN209196090U (zh) * 2018-11-22 2019-08-02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新型双回路变速器油温调节结构、发动机总成及汽车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36812A (en) * 1971-06-28 1973-06-05 Falk Corp Speed reducer recirculating cooling system
CN103334825A (zh) * 2013-07-08 2013-10-02 龙口中宇热管理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发动机用复合型冷却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车辆
CN103671860A (zh) * 2013-12-26 2014-03-26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冷却润滑系统
CN104196990A (zh) * 2014-08-26 2014-12-10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冷却系统
CN209196090U (zh) * 2018-11-22 2019-08-02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新型双回路变速器油温调节结构、发动机总成及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0500A (zh) * 2021-12-03 2022-02-1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dct变速器的润滑油自动调控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3389B (zh) 2022-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27640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eating vehicle fluids
CN109532405B (zh) 一种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1394051B1 (ko) 차량용 엔진 냉각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0588278B (zh) 一种优化热能分配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US918805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control automotive powertrain component temperature
EP187342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vehicle fuel economy
CN110217071B (zh) 一种车辆热管理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US20160363037A1 (en) Control method for engine thermal management
JP2005113783A (ja) 冷却水回路
CN109578126B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高低温双循环冷却系统
CN113859051B (zh) 车辆及其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KR20150072716A (ko) 차량의 오일온도 조절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2401448A (zh) 用于控制空调设备的方法
CN113623389B (zh) 变速箱油温热管理方法及系统
JP4259125B2 (ja) 潤滑油の温度制御装置
CN111098664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多模式温度管理系统
CN112031913A (zh) 一种车用冷却系统
JP2004360460A (ja) 車両冷却システム
JP2012132422A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US5249742A (en) Coolant circulation system for engine heat pump
EP1653062A1 (en) Oil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vehicles with a liquid cooling circuit and method therefor
CN213953729U (zh) 一种快速暖机发动机冷却系统
JP2002310270A (ja) 油温制御装置
CN115111349A (zh) 基于自动变速器的温控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9398061B (zh) 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以及混合动力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