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20555A - 污泥重力浓缩装置及污水处理厂 - Google Patents

污泥重力浓缩装置及污水处理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20555A
CN113620555A CN202111038032.7A CN202111038032A CN113620555A CN 113620555 A CN113620555 A CN 113620555A CN 202111038032 A CN202111038032 A CN 202111038032A CN 113620555 A CN113620555 A CN 1136205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vity
sludge
mud
gravity concentration
thick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380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谷
彭弘
戴炜豪
郝炫凯
林臻
王旋
连宝菊
陈焜
苏先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itut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3803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205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20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05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21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by mechanical de-water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重力浓缩装置及污水处理厂,所述重力浓缩装置包括配泥井、出泥堰和多个重力浓缩池,相邻的所述重力浓缩池之间具有缝隙空间,所述配泥井设置于所述缝隙空间内,所述配泥井通过进泥支管与所述重力浓缩池连通;所述出泥堰设置于所述重力浓缩池与所述配泥井相对的一侧,所述重力浓缩池通过出泥支管与所述出泥堰连通。从而能够使得配泥井、出泥堰和重力浓缩池之间的距离更为紧密,减小重力浓缩装置的占地面积,节省土地资源;并且配泥井和出泥堰分别与重力浓缩池连接,污泥进入配泥井后,进入重力浓缩池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再通过出泥堰流出,能够对污泥进行重力浓缩。

Description

污泥重力浓缩装置及污水处理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重力浓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及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城市产生的污水急剧增加,污水处理已经成为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近年来对污水处理设施的集约化要求越来越高,逐渐成为一种行业趋势。污泥浓缩池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段的核心处理构筑物。重力浓缩是最常见的污泥浓缩工艺,因其运行稳定可靠而应用广泛,但其占地面积较大。
传统布置形式的重力浓缩池,在中间布置配泥井,而在配泥井四周独立布置重力浓缩池,需占据很大一部分的厂区用地。对于用地紧张的厂区而言,无疑是一定程度上的土地资源浪费。而对于半地下、全地下建设形式的污水处理厂,为避免此类问题,一般会将污泥处理设施布置在地上并按传统形式布置,或直接取消污泥浓缩池而进入调理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污泥重力浓缩装置占地面积大的缺陷,提供一种污泥重力浓缩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污泥重力浓缩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重力浓缩装置包括配泥井、出泥堰和多个重力浓缩池,相邻的所述重力浓缩池之间具有缝隙空间,所述配泥井设置于所述缝隙空间内,所述配泥井通过进泥支管与所述重力浓缩池连通;所述出泥堰设置于所述重力浓缩池与所述配泥井相对的一侧,所述重力浓缩池通过出泥支管与所述出泥堰连通。
在本方案中,将配泥井设置于重力浓缩池之间的缝隙空间内,并将出泥堰设置于与配泥井相对的一侧,能够使得配泥井、出泥堰和重力浓缩池之间的距离更为紧密,减小重力浓缩装置的占地面积,节省土地资源;并且配泥井和出泥堰分别与重力浓缩池连接,污泥进入配泥井后,进入重力浓缩池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再通过出泥堰流出,能够对污泥进行重力浓缩。
较佳地,所述重力浓缩池阵列排布,四个彼此相邻的所述重力浓缩池所环绕的中间位置处具有所述缝隙空间。
在本方案中,四个彼此相邻的重力浓缩池的中间位置处设有该缝隙空间,配泥井中的污泥能够分别进入四周的重力浓缩池中。
较佳地,所述重力浓缩池的外侧壁与所述配泥井的一侧侧壁相接触;
和/或,所述出泥堰的一侧侧壁与所述重力浓缩池的外侧壁相接触。
在本方案中,重力浓缩池的外侧壁可以与配泥井的外侧壁和出泥堰的外侧壁相接触,一方面可以使得重力浓缩装置在该方向上更为紧凑,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重力浓缩池到配泥井和出泥堰所需的管路长度。
较佳地,所述重力浓缩装置还包括外壁,所述重力浓缩池、所述配泥井和所述出泥堰设置于所述外壁内。
在本方案中,将重力浓缩池、配泥井和出泥堰集成于外壁内,可以集约化布置重力浓缩装置内的各个部分。
较佳地,所述外壁的两个内侧壁分别与所述重力浓缩池的外侧壁相接触。
较佳地,所述出泥堰的一侧壁为所述外壁的一部分。
在本方案中,将出泥堰的一个侧壁集成于外壁上,能够进一步减小重力浓缩装置的尺寸,节省土地资源。
较佳地,所述进泥支管的一端与所述配泥井连接;所述进泥支管的另一端在所述配泥井与所述重力浓缩池相接触处,沿着所述重力浓缩池的半径方向向所述重力浓缩池内延伸;
和/或,所述出泥支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泥堰连接;所述出泥支管的另一端在所述出泥堰与所述重力浓缩池相接触处,沿着所述重力浓缩池的半径方向向所述重力浓缩池内延伸。
在本方案中,进泥支管和出泥支管分别在其与重力浓缩池接触处,将配泥井和出泥堰与重力浓缩池连通,从而污泥的流通路径更短,效率更高。
较佳地,所述重力浓缩装置还包括总进泥管,所述总进泥管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重力浓缩池之间,且所述总进泥管的一端与所述配泥井连接。
较佳地,所述重力浓缩池的外侧壁与所述总进泥管的外侧壁相接触。
较佳地,所述重力浓缩池为四个,四个所述重力浓缩池彼此相邻分布,且四个所述重力浓缩池之间的中间位置具有所述缝隙空间
所述配泥井为正方体配泥井,所述正方体配泥井的四个侧壁分别与四个所述重力浓缩池相接触。
一种污水处理厂,其特点在于,所述污水处理厂包括如上述的污泥重力浓缩装置。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将配泥井设置于重力浓缩池之间的缝隙空间内,并将出泥堰设置于与配泥井相对的一侧,能够使得配泥井、出泥堰和重力浓缩池之间的距离更为紧密,减小重力浓缩装置的占地面积,节省土地资源;并且配泥井和出泥堰分别与重力浓缩池连接,污泥进入配泥井后,进入重力浓缩池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再通过出泥堰流出,能够对污泥进行重力浓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力浓缩装置的下层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力浓缩装置的渠道层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力浓缩装置的上层平面示意图;
图4图1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重力浓缩装置1
配泥井100
进泥支管110
出泥堰200
出泥支管210
重力浓缩池300
第一重力浓缩池310
第二重力浓缩池320
第三重力浓缩池330
第四重力浓缩池340
缝隙空间400
外壁500
出泥管600
总进泥管700
清液管800
刮板9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泥重力浓缩装置1,如图1-4所示,重力浓缩装置1包括配泥井100、出泥堰200和多个重力浓缩池300,相邻的重力浓缩池300之间具有缝隙空间400,配泥井100设置于缝隙空间400内,配泥井100通过进泥支管110与重力浓缩池300连通;出泥堰200设置于重力浓缩池300与配泥井100相对的一侧,重力浓缩池300通过出泥支管210与出泥堰200连通。从而能够使得配泥井100、出泥堰200和重力浓缩池300之间的距离更为紧密,减小重力浓缩装置1的占地面积,节省土地资源;并且配泥井100和出泥堰200分别与重力浓缩池300连接,污泥进入配泥井100后,进入重力浓缩池300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再通过出泥堰200流出,能够对污泥进行重力浓缩。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重力浓缩池300阵列排布,四个彼此相邻的重力浓缩池300所环绕的中间位置处具有缝隙空间400。在本方案中,四个彼此相邻的重力浓缩池300形成两行两列的阵列排布方式,其中间位置处的空间构成缝隙空间400,可以用于容纳配泥井100。该种结构的重力浓缩装置1,其重力浓缩池300之间相互排列得较为紧密,并且还利用其缝隙空间400设置配泥井100,能够充分利用其空间,节省土地资源。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数目的重力浓缩池300,并进行相应地排布。如图1所示,可以设置四个重力浓缩池300,并且四个重力浓缩池300构成上述的两行两列的排布方式。也可以设置多行多列的重力浓缩池300,并且该多行多列的重力浓缩池300中的单个单元可以为上述重力浓缩池300的布置方式。
更进一步的,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更多或者更少的重力浓缩池300,比如可以设置两个重力浓缩池300,该两个重力浓缩池300之间的一侧缝隙设置配泥井100。以及,多行多列的重力浓缩池300的单个单元也可以为上述两个重力浓缩池300的布置方式。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重力浓缩池300的外侧壁与配泥井100的一侧侧壁相接触。从而一方面可以使得重力浓缩装置1在该方向上更为紧凑,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重力浓缩池300到配泥井100的管路长度。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出泥堰200的一侧侧壁与重力浓缩池300的外侧壁相接触。从而可以利用重力浓缩池300另一侧的缝隙空间400,一方面可以使得重力浓缩装置1在该方向上更为紧凑,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重力浓缩池300到出泥堰200所需的管路长度。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重力浓缩装置1还包括外壁500,重力浓缩池300、配泥井100和出泥堰200设置于外壁500内。从而可以集约化布置重力浓缩装置1内的各个部分。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出泥堰200设置于外壁500与重力浓缩池300之间的空间,又进一步利用其缝隙空间400,提升空间利用率。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外壁500的两个内侧壁分别与重力浓缩池300的外侧壁相接触。从而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出泥堰200的一侧壁为外壁500的一部分。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重力浓缩装置1的尺寸,节省土地资源。
在具体实施,出泥堰200为外壁500一部分的侧壁上设有出泥管600,从而出泥堰200中的污泥可以通过出泥管600排出。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进泥支管110的一端与配泥井100连接;进泥支管110的另一端在配泥井100与重力浓缩池300相接触处,沿着重力浓缩池300的半径方向向重力浓缩池300内延伸。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出泥支管210的一端与出泥堰200连接;出泥支管210的另一端在出泥堰200与重力浓缩池300相接触处,沿着重力浓缩池300的半径方向向重力浓缩池300内延伸。
从而,进泥支管110和出泥支管210分别在其与重力浓缩池300接触处,将配泥井100和出泥堰200与重力浓缩池300连通,从而污泥的流通路径更短,效率更高。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重力浓缩装置1还包括总进泥管700,总进泥管700设置于相邻两个重力浓缩池300之间,且总进泥管700的一端与配泥井100连接,总进泥管700的另一端穿过或连接于外壁500上。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重力浓缩池300的外侧壁与总进泥管700的外侧壁相接触。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重力浓缩装置1还包括清液管800,清液管800设置于外壁500上部,用于释放重力浓缩池300中澄清液区内的液体。如图1-4所示,重力浓缩池300的底部还设有刮板900。
通过上述的重力浓缩装置1的结构,其重力浓缩池300、配泥井100和出泥堰200都设置于外壁500内,且多个重力浓缩池300之间相互紧密排列,配泥井100设置于多个重力浓缩池300之间的缝隙空间400内,出泥堰200设置于外壁500与重力浓缩池300之间的缝隙空间400内,从而使得整体结构紧凑,能够节省土地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包括如上述的污泥重力浓缩装置1。
另外,本发明中的重力浓缩装置1既可以应用于常规的地上式污水处理厂,还可以应用于半地下、全地下建设形式的污水处理厂。
以下以如图1-4中所示的重力浓缩装置1为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污泥重力浓缩装置1在具体实施时的方式。其中,重力浓缩装置1包括四个重力浓缩池300,分别为第一重力浓缩池310、第二重力浓缩池320、第三重力浓缩池330和第四重力浓缩池340;第一重力浓缩池310、第二重力浓缩池320、第三重力浓缩池330和第四重力浓缩池340彼此相邻分布,该四个重力浓缩池300分别位于正方体的四个角上。四个重力浓缩池300中间的空间构成缝隙空间400,配泥井100可以设置于该缝隙空间400内。
如图1-3所示,配泥井100可以为正方体配泥井100,正方体配泥井100的四个侧壁分别与四个重力浓缩池300相接触。或者,配泥井100也可以为圆柱体配泥井100,四个重力浓缩池300的外侧壁分别与圆柱体配泥井100相应的位置相切。
如图1-3所示,外壁500为正方体外壁500;四个重力浓缩池300彼此相邻分布于正方体外壁500内,且四个重力浓缩池300的外侧壁分别与正方体外壁500的内侧壁相接触。在具体实施时,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工况,将正方体外侧壁的四个角分别构筑为与重力浓缩池300相类似的形状,也可以将外壁500构筑为圆柱体的形式。
通过上述的重力浓缩装置1,污泥通过预埋管进入配泥井100后,通过配泥井100的堰门配泥至四个重力浓缩池300,并配泥至重力浓缩池300进行重力浓缩。浓缩后的污泥通过出泥管600进入出泥堰200,通过堰门出泥进入下一阶段的污泥处理工艺。从而用四个圆形沉淀区中间的缝隙空间400作为配泥井100,利用周边二处圆形的缝隙作为出泥井,有效利用并节省了土地资源,占地面积较常规布置形式可节省约25%~30%。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污泥重力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浓缩装置包括配泥井、出泥堰和多个重力浓缩池,相邻的所述重力浓缩池之间具有缝隙空间,所述配泥井设置于所述缝隙空间内,所述配泥井通过进泥支管与所述重力浓缩池连通;所述出泥堰设置于所述重力浓缩池与所述配泥井相对的一侧,所述重力浓缩池通过出泥支管与所述出泥堰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重力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浓缩池阵列排布,四个彼此相邻的所述重力浓缩池所环绕的中间位置处具有所述缝隙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重力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浓缩池的外侧壁与所述配泥井的一侧侧壁相接触;
和/或,所述出泥堰的一侧侧壁与所述重力浓缩池的外侧壁相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重力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浓缩装置还包括外壁,所述重力浓缩池、所述配泥井和所述出泥堰设置于所述外壁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重力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的两个内侧壁分别与所述重力浓缩池的外侧壁相接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重力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泥堰的一侧壁为所述外壁的一部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重力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泥支管的一端与所述配泥井连接;所述进泥支管的另一端在所述配泥井与所述重力浓缩池相接触处,沿着所述重力浓缩池的半径方向向所述重力浓缩池内延伸;
和/或,所述出泥支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泥堰连接;所述出泥支管的另一端在所述出泥堰与所述重力浓缩池相接触处,沿着所述重力浓缩池的半径方向向所述重力浓缩池内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重力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浓缩装置还包括总进泥管,所述总进泥管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重力浓缩池之间,且所述总进泥管的一端与所述配泥井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泥重力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浓缩池的外侧壁与所述总进泥管的外侧壁相接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重力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浓缩池为四个,四个所述重力浓缩池彼此相邻分布,且四个所述重力浓缩池之间的中间位置具有所述缝隙空间
所述配泥井为正方体配泥井,所述正方体配泥井的四个侧壁分别与四个所述重力浓缩池相接触。
11.一种污水处理厂,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厂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污泥重力浓缩装置。
CN202111038032.7A 2021-09-06 2021-09-06 污泥重力浓缩装置及污水处理厂 Pending CN1136205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38032.7A CN113620555A (zh) 2021-09-06 2021-09-06 污泥重力浓缩装置及污水处理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38032.7A CN113620555A (zh) 2021-09-06 2021-09-06 污泥重力浓缩装置及污水处理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0555A true CN113620555A (zh) 2021-11-09

Family

ID=78389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38032.7A Pending CN113620555A (zh) 2021-09-06 2021-09-06 污泥重力浓缩装置及污水处理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20555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53546A1 (en) * 2000-06-16 2001-12-20 Stewart William C. Biological filter structures
CN101249994A (zh) * 2008-03-21 2008-08-27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浊环水浓缩脱水方法
CN201834798U (zh) * 2010-11-01 2011-05-18 江苏新纪元环保有限公司 组合式水沉淀/澄清池
CN105601030A (zh) * 2015-12-19 2016-05-25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循环序批运行的污水处理装置及工艺
CN107019937A (zh) * 2017-06-05 2017-08-08 无锡市通用机械厂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沉淀浓缩机系统
CN110937763A (zh) * 2019-12-26 2020-03-31 深圳市易水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
CN210367239U (zh) * 2019-05-28 2020-04-21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气浮浮渣处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53546A1 (en) * 2000-06-16 2001-12-20 Stewart William C. Biological filter structures
CN101249994A (zh) * 2008-03-21 2008-08-27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浊环水浓缩脱水方法
CN201834798U (zh) * 2010-11-01 2011-05-18 江苏新纪元环保有限公司 组合式水沉淀/澄清池
CN105601030A (zh) * 2015-12-19 2016-05-25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循环序批运行的污水处理装置及工艺
CN107019937A (zh) * 2017-06-05 2017-08-08 无锡市通用机械厂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沉淀浓缩机系统
CN210367239U (zh) * 2019-05-28 2020-04-21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气浮浮渣处理系统
CN110937763A (zh) * 2019-12-26 2020-03-31 深圳市易水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51375B (zh) 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一体化处理装置
CN107986442A (zh) 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4085986A (zh) 一种气升式外循环涡旋强化生物脱氮反应器
CN113620555A (zh) 污泥重力浓缩装置及污水处理厂
CN105236570A (zh) 一种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
CN101269879A (zh) 深沟型气升推流立体循环式倒置a2o整体合建氧化沟
CN105712483A (zh) 一种湿地净化自流沉淀池
CN202529906U (zh) 一种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结构
CN203668108U (zh) 改良型水解酸化池
CN102897916A (zh) 一种二级曝气生物滤池及池体的布水布风方法
CN112960771A (zh) 水解酸化和厌氧复合abr反应器及其应用方法
CN110743213A (zh) 一种多层沉淀池出水系统
CN205933556U (zh) 一种高效、集约化城镇污水处理装置
CN205710091U (zh) 一种湿地净化自流沉淀池
CN201240978Y (zh) 组合式污水就地处理系统
CN205222955U (zh) 一种回转射流污泥床
CN216336848U (zh) 一种酱香型白酒酿造废水的厌氧处理设备
CN215592789U (zh) 一种将预臭氧接触池与机械混合池合建的组合池结构
CN210993132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淀池结构
CN203428977U (zh)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CN211170015U (zh) 一种双层平流沉淀池
CN213112720U (zh) 一种低溶解氧生化反应系统
CN207512031U (zh) 一种一体化生物滴滤池设备
CN102267784B (zh) 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10133992U (zh) 一种改良的装配式养殖废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