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07013B -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引信控制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引信控制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07013B
CN113607013B CN202011161346.1A CN202011161346A CN113607013B CN 113607013 B CN113607013 B CN 113607013B CN 202011161346 A CN202011161346 A CN 202011161346A CN 113607013 B CN113607013 B CN 1136070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button
control switch
isolation layer
fuz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613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07013A (zh
Inventor
陈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Huafeng Xinyu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Huafeng Xinyu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Huafeng Xinyu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Huafeng Xinyu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6134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070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07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07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07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070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CAMMUNITION FUZES; ARMING OR SAFETY MEANS THEREFOR
    • F42C11/00Electric fuz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CAMMUNITION FUZES; ARMING OR SAFETY MEANS THEREFOR
    • F42C19/00Details of fuz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引信控制开关,涉及引信控制开关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壳体内部活动设置按钮,按钮伸入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滑块,滑块远离按钮的一侧设置有弹簧,且弹簧伸入尾盖的圆形盲孔内,滑块内设置有导电体,导电体呈一端开口的盒体结构且内部设置有压簧和滚珠,导电体开口侧部设置有印制板,印制板一端电性连接导线,且导线穿过尾盖伸出壳体外,滑块远离印制板的侧部设置有用于引导滑块做直线运动的引导组件,按钮与壳体之间设置防尘组件。本发明接触可靠,满足引信电信导通控制的实际需求,满足产品实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滚珠和印制板是滚动触压接触,摩擦力小,接触可靠且导电性能好。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引信控制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引信控制开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引信控制开关。
背景技术
引信是利用目标信息和环境信息,在预定条件下引爆或引燃弹药战斗部装药的控制装置(系统),爆竹的火药捻子即是最早的引信,引信的保险型:一、当引信处于保险状态时,传爆元件均不隔离开的,称为非保险型引信;二、将大帽与下一级传爆元件隔离开来的引信,称为半保险型引信;三、将雷管与下一级传爆元件隔离开来的引信,称为全保险型引信。引信安全系统必须有两个独立的保险件,其中每个保险件都必须能防止意外解除保险,而解除两个保险件的力必须从不同的环境获得,成为双环境力全保险型引信。引信功能各异,主要有机电触发引信、光引信、红外引信、静电引信、磁引信、灵巧引信和智能引信等,真可谓百变多样,凸显出引信在实际运用发展中的突出地位与作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引信的重要考核指标。
目前,现有的引信控制开关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体积较大,使用者难以将其方便的掌控,同时不利于携带;2、接触不稳定,容易出现故障,不符合现有技术检测标准要求;3、在一些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如粉尘、细沙较大的空气环境下,空气中的细微粉尘、微粒非常容易进入引信控制开关内,伴随引信控制开关的多次使用,细微粉尘或者沙土不断的进入,并且在引信控制开关内不断积累,导致引信控制开关失效或者失灵,对产品的质量和使用造成十分巨大的影响,不利于产品对环境的适应性需求;4、现有引信控制开关没有防止偏离的引导组件,在引信控制开关发生磕碰或者撞击情况下,容易发生失效和失灵现象,因此,本司设计工作人员自主开发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方案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引信控制开关,产品体积较小,携带和安装都十分方便,易于携带,接触可靠,满足引信电信导通控制的实际需求,满足产品实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滚珠和印制板是滚动触压接触,摩擦力小,接触可靠且导电性能好。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引信控制开关,包括壳体,壳体内部活动设置按钮,按钮伸入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滑块,滑块远离按钮的一侧设置有弹簧,且弹簧伸入尾盖的圆形盲孔内,滑块内设置有导电体,导电体呈一端开口的盒体结构且内部设置有压簧和滚珠,导电体开口侧部设置有印制板,印制板一端电性连接导线,且导线穿过尾盖伸出壳体外,滑块远离印制板的侧部设置有用于引导滑块做直线运动的引导组件,按钮与壳体之间设置有防止粉尘、沙土进入壳体内的防尘组件,防尘组件包括间距设置于壳体内壁上的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第一隔离层、第二隔离层与按钮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密封垫圈,按钮外壁且于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之间设置有活动密封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面向活动密封板侧面均设置有环状梯形凹槽,且环状梯形凹槽与活动密封板侧部的环状梯形凸台相匹配,活动密封板与壳体内壁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垫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活动密封板面向第二隔离层的侧面上设置有能够容纳粉尘、沙土的容纳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引导组件包括设置于滑块端部的导块,导块活动设置于导杆上,导杆外表面且于导块和尾盖之间设置有引导弹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壳体外部设置有用于和引信基座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滚珠是采用铜滚珠镀金制成且能够触压印制板侧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壳体内部且于按钮和滑块的外部设置有环状的绝缘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导线分别电性连接印制板上的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当按钮处于未按压的状态时,滚珠处于印制板侧部远离导线的一端,此时第一触点和第三触点电性导通,当按钮处于按压的极限状态时,滚珠处于印制板侧部靠近导线的一端,此时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电性导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引信控制开关,产品体积较小,携带和安装都十分方便,易于携带,接触可靠,满足引信电信导通控制的实际需求,满足产品实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滚珠和印制板是滚动触压接触,摩擦力小,接触可靠且导电性能好。
1、本发明设置有印制板、按钮、滚珠、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当按钮处于未按压的状态时,滚珠处于印制板侧部远离导线的一端,此时第一触点和第三触点电性导通,第一触点、第三触点分别电性连接黄色导线和蓝色导线,即黄色导线与蓝色导线导通,当按钮处于按压的极限状态时,滚珠处于印制板侧部靠近导线的一端,此时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电性导通,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分别电性连接黄色导线和绿色导线,即黄色导线和绿色导线导通,从而实现对引信的控制通断。
2、本发明设置有防尘组件,在按钮10按压的过程中,粉尘依次受到第二隔离层1203、活动密封板1202、第一隔离层1201的隔离效果,且通过活动密封板1202与第一隔离层1201和第二隔离层1203的相互配合,粉尘或者细沙滞留在第一隔离层1201和第二隔离层1203所形成的空腔内,避免粉尘、细沙进入壳体4内对滚珠7与印制板5的触压造成失效或者失灵。
3、本发明设置有引导组件,能够有利于实现对滑块的直线运动进行引导,同时为了避免装置在磕碰或者撞击情况下,发生失效和失灵现象,更为了使按钮能够更快的复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A-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印制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防尘组件位置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引导组件位置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导线;2、尾盖;3、弹簧;4、壳体;5、印制板;6、滑块;7、滚珠;8、压簧;9、导电体;10、按钮;11、绝缘套;12、防尘组件;13、引导组件;501、第一触点;502、第二触点;503、第三触点;1201、第一隔离层;1202、活动密封板;1203、第二隔离层;1204、第一密封垫圈;1205、容纳槽;1206、第二密封垫圈;1301、引导弹簧;1302、导杆;1303、导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为: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引信控制开关,包括壳体4,壳体4内部活动设置按钮10,按钮10伸入壳体4的一端设置有滑块6,滑块6远离按钮10的一侧设置有弹簧3,且弹簧3伸入尾盖2的圆形盲孔内,滑块6内设置有导电体9,导电体9呈一端开口的盒体结构且内部设置有压簧8和滚珠7,导电体9开口侧部设置有印制板5,印制板5一端电性连接导线1,且导线1穿过尾盖2伸出壳体4外,滑块6远离印制板5的侧部设置有用于引导滑块6做直线运动的引导组件13,按钮10与壳体4之间设置有防止粉尘、沙土进入壳体4内的防尘组件12,防尘组件12包括间距设置于壳体4内壁上的第一隔离层1201和第二隔离层1203,第一隔离层1201、第二隔离层1203与按钮10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密封垫圈1204,按钮10外壁且于第一隔离层1201和第二隔离层1203之间设置有活动密封板1202。
优选的,为了有利于实现对粉尘、细沙的隔离效果,第一隔离层1201和第二隔离层1203面向活动密封板1202侧面均设置有环状梯形凹槽,且环状梯形凹槽与活动密封板1202侧部的环状梯形凸台相匹配,活动密封板1202与壳体4内壁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垫圈1206,在按钮10按压的过程中,粉尘依次受到第二隔离层1203、活动密封板1202、第一隔离层1201的隔离效果,且通过活动密封板1202与第一隔离层1201和第二隔离层1203的相互配合,粉尘或者细沙滞留在第一隔离层1201和第二隔离层1203所形成的空腔内,避免粉尘、细沙进入壳体4内对滚珠7与印制板5的触压造成失效或者失灵。
优选的,为了有效避免粉尘、沙土进入壳体4内,活动密封板1202面向第二隔离层1203的侧面上设置有能够容纳粉尘、沙土的容纳槽1205。
优选的,为了有利于实现对滑块6的直线运动进行引导,同时为了避免装置在磕碰或者撞击情况下,发生失效和失灵现象,更为了使按钮10能够更快的复原,引导组件13包括设置于滑块6端部的导块1303,导块1303活动设置于导杆1302上,导杆1302外表面且于导块1303和尾盖2之间设置有引导弹簧1301。
优选的,为了有利于实现将装置方便的安装于引信基座上,壳体4外部设置有用于和引信基座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优选的,为了有利于实现滚珠7和印制板5是滚动触压接触,摩擦力小,接触可靠且导电性能好,滚珠7是采用铜滚珠镀金制成且能够触压印制板5侧面。
优选的,为了有利于实现对引信电性的通断控制且提高装置整体的可靠性,壳体4内部且于按钮10和滑块6的外部设置有环状的绝缘套11。
优选的,为了有利于实现对引信电性的通断控制,导线1分别电性连接印制板5上的第一触点501、第二触点502和第三触点503,当按钮10处于未按压的状态时,滚珠7处于印制板5侧部远离导线1的一端,此时第一触点501和第三触点503电性导通,第一触点501、第三触点503分别电性连接黄色导线和蓝色导线,即黄色导线与蓝色导线导通,当按钮10处于按压的极限状态时,滚珠7处于印制板5侧部靠近导线1的一端,此时第一触点501和第二触点502电性导通,第一触点501、第二触点502分别电性连接黄色导线和绿色导线,即黄色导线和绿色导线导通,从而实现对引信的控制通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引信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4),壳体(4)内部活动设置按钮(10),按钮(10)伸入壳体(4)的一端设置有滑块(6),滑块(6)远离按钮(10)的一侧设置有弹簧(3),且弹簧(3)伸入尾盖(2)的圆形盲孔内,滑块(6)内设置有导电体(9),导电体(9)呈一端开口的盒体结构且内部设置有压簧(8)和滚珠(7),导电体(9)开口侧部设置有印制板(5),印制板(5)一端电性连接导线(1),且导线(1)穿过尾盖(2)伸出壳体(4)外,滑块(6)远离印制板(5)的侧部设置有用于引导滑块(6)做直线运动的引导组件(13),按钮(10)与壳体(4)之间设置有防止粉尘、沙土进入壳体(4)内的防尘组件(12),防尘组件(12)包括间距设置于壳体(4)内壁上的第一隔离层(1201)和第二隔离层(1203),第一隔离层(1201)、第二隔离层(1203)与按钮(10)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密封垫圈(1204),按钮(10)外壁且于第一隔离层(1201)和第二隔离层(1203)之间设置有活动密封板(1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引信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层(1201)和第二隔离层(1203)面向活动密封板(1202)侧面均设置有环状梯形凹槽,且环状梯形凹槽与活动密封板(1202)侧部的环状梯形凸台相匹配,活动密封板(1202)与壳体(4)内壁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垫圈(12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引信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密封板(1202)面向第二隔离层(1203)的侧面上设置有能够容纳粉尘、沙土的容纳槽(12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引信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组件(13)包括设置于滑块(6)端部的导块(1303),导块(1303)活动设置于导杆(1302)上,导杆(1302)外表面且于导块(1303)和尾盖(2)之间设置有引导弹簧(13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引信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外部设置有用于和引信基座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引信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7)是采用铜滚珠镀金制成且能够触压印制板(5)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引信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内部且于按钮(10)和滑块(6)的外部设置有环状的绝缘套(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引信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1)分别电性连接印制板(5)上的第一触点(501)、第二触点(502)和第三触点(503),当按钮(10)处于未按压的状态时,滚珠(7)处于印制板(5)侧部远离导线(1)的一端,此时第一触点(501)和第三触点(503)电性导通,当按钮(10)处于按压的极限状态时,滚珠(7)处于印制板(5)侧部靠近导线(1)的一端,此时第一触点(501)和第二触点(502)电性导通。
CN202011161346.1A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引信控制开关 Active CN1136070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61346.1A CN113607013B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引信控制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61346.1A CN113607013B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引信控制开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07013A CN113607013A (zh) 2021-11-05
CN113607013B true CN113607013B (zh) 2023-04-07

Family

ID=78303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61346.1A Active CN113607013B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引信控制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0701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280653A (zh) * 1961-10-31
CN2054897U (zh) * 1989-07-07 1990-03-21 郭绍华 高频电磁引信及其击发装置
CN102412092B (zh) * 2011-07-26 2014-03-12 国营红林机械厂 触发式电子引信短路开关
CN205279900U (zh) * 2016-01-04 2016-06-01 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引信触碰开关
CN109506527B (zh) * 2018-11-20 2022-03-15 南京理工大学 高炮防雹增雨弹机电时间引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07013A (zh) 2021-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45873U (zh) 多功能防触电插座
WO2018035969A1 (zh) 电磁式自动复位行程开关
CN113607013B (zh)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引信控制开关
JPS59148051U (ja) スイツチ装置
US2929892A (en) Explosive actuated switch
CN101820122B (zh) 插头
US2712575A (en) Squib switch
CN213811981U (zh) 一种用于引信的控制开关
US4079220A (en) Snap action switch
CN201465907U (zh) 一种磁控开关
CN207967402U (zh) 一种防触电排插
CN108511242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10972552B (zh) 一种带曲折槽式的机械开关
US3263040A (en) Pressure operated circuit controlling devices operable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wo elements
CN110867350A (zh) 用于包含烟火特征的切换装置的无源触发机构
CN102412092B (zh) 触发式电子引信短路开关
US3222485A (en) Electrical pull switch utilizing spring biased plunger
CN108128472B (zh) 一种万向冲击闭合器
CN104582353A (zh) 电子装置及按键
CN108288785A (zh) 三极通断漏电保护插头
CN210516542U (zh) 一种水下按键开关及其控制面板
CN104089542B (zh) 用于集成放电电路冲击片雷管的安装组件
CN116435140B (zh) 集成智能接触器
CN203113940U (zh) 一种电子报警锁芯触发装置
CN201229904Y (zh) 一种冲击爆炸式短接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