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7001A -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对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对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97001A
CN113597001A CN202010367054.7A CN202010367054A CN113597001A CN 113597001 A CN113597001 A CN 113597001A CN 202010367054 A CN202010367054 A CN 202010367054A CN 113597001 A CN113597001 A CN 1135970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rs
srs resource
port
antenna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670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绍中
谢信乾
郭志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6705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97001A/zh
Priority to EP21797768.5A priority patent/EP4138487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88503 priority patent/WO202121871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597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7001A/zh
Priority to US17/976,027 priority patent/US20230064862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04B7/06952Selecting one or more beams from a plurality of beams, e.g. beam training, management or swee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对应装置,用于提高终端设备天线端口和/或波束切换情况下的下行信号接收性能。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SRS资源,该至少一个SRS资源与终端设备接收下行信号所使用的接收天线对应;终端设备使用与至少一个SRS资源对应的接收天线从网络设备接收下行信号。由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指示接收天线,能够避免终端设备选择接收天线时由于切换接收天线端口导致的切换时间内无法接收下行信号以及切换后接收性能下降等问题,从而可以提升下行信号接收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对应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对应装置。
背景技术
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和长期演进高级(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无线通信系统相比,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4G)新空口(new radio,NR)无线通信系统的部署频段更高,以便获得更大的通信带宽。随着通信频率的提升,天线的尺寸可以进一步减小,在相同天线面板面积条件下,NR的天线阵子数量远多于LTE与LTE-A的天线阵子数量,这有助于获取分集增益,实现空间复用,从而进一步提升NR的频谱效率。
随着天线阵子数量的增加,射频链路数量也随之线性增加,射频链路中包括造价昂贵的数模/模数转换器等,所以天线阵子数量的增加需要高额的成本与能耗开支。因此,大部分NR终端设备的射频通道数少于实际的天线端口数量。其中天线端口可以1驱1做数字波束赋形(digital beamforming,DBF),也可以1驱X做模拟波束赋形(analogbeamforming,ABF),其中X>1。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天线,大部分NR终端设备可以支持接收天线和/或接收ABF波束的选择功能,进而最大限度提升NR终端设备的接收性能。
目前,终端设备天线端口和/或波束的测量、选择与切换均是在终端设备侧实现的。首先,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signal,CSI-RS)至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基于CSI-RS测量所有天线端口和/或波束的信道信息,之后,终端设备根据所有天线端口和/或波束的测量结果,选择一组接收性能最优的天线端口和/或波束,作为终端设备的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
由于终端设备的实际的天线端口数通常多于接收天线端口数(即接收射频通道数),所以终端设备一次只能测量部分天线端口和/或波束的信道信息。例如,参见图1,终端设备有8个天线端口,但射频接收通道只有4个,因此终端设备一次最多测量4个天线端口的信道信息和/或该4个天线端口上的波束的信道信息。终端设备完成所有天线端口和/或波束的信道信息的测量,则需要切换天线端口和/或波束。
但是,终端设备天线端口和/或波束的切换需要较长时间,终端设备在这段切换时间内无法接收下行信号,且终端设备天线端口和/或波束切换后还可能导致信道恶劣变化,使得终端设备的接收性能急剧下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对应装置,用于提高终端设备天线端口和/或波束切换情况下的下行信号接收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资源,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下行信号所使用的接收天线对应;所述终端设备使用与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对应的接收天线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下行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指示接收天线(包括天线端口和/或波束),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切换接收天线端口导致的切换时间内无法接收下行信号、切换后接收性能下降等问题,从而可以提升下行频谱效率。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下行信号所使用的接收天线对应,包括: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中的每个第一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SRS端口,每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关联一个天线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中的每个第二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二SRS端口,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关联至少两个天线端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两种资源,即第一SRS资源和第二SRS资源,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第一SRS资源与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的关联关系、第二SRS资源与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和波束之间关联关系为终端设备选择和指示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提高了方案的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中的所述第一SRS资源确定第一接收天线端口,根据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中的所述第二SRS资源确定第二接收天线端口和接收波束;使用确定出的第一接收天线端口、第二接收天线端口和接收波束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下行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基于第一SRS资源与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的关联关系、第二SRS资源与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和波束之间关联关系,可以从指示信息获知网络设备为其选择的第一接收天线端口、第二接收天线端口和接收波束,进而基于第一接收天线端口、第二接收天线端口和接收波束从网络设备接收下行信号,提高了方案的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关联至少两个天线端口,包括:每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关联一个天线端口,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对应多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并且对应于同一个所述第一SRS端口的多个所述第二SRS端口所在的所述第二SRS资源配置有不同的空间关系信息。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一个第二SRS端口对应多个第一SRS端口,而一个第一SRS端口关联一个实际的物理天线端口,所以一个第二SRS端口间接地关联了多个物理天线端口,通过将第二SRS资源的第二SRS端口和第一SRS资源的第一SRS端口相关联,达到了将第二SRS资源与多个实际的物理天线端口的相关联的技术效果。而对应于同一个所述第一SRS端口的多个第二SRS端口所在的第二SRS资源配置有不同的空间关系信息,实现了基于多个物理天线端口配置ABF波束的效果。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发送SRS,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由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SRS生成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
本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发送SRS,使得网络设备可以基于这些SRS测试各天线端口和/或波束的接收性能,进而基于测试结果为终端设备选择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并基于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对应的SRS资源生成指示信息,保证了方案的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接收天线对应的SRS资源的SRS资源标识ID、SRS端口ID。
本实施方式中,指示信息携带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的SRS资源信息,对协议改动小,网络设备选择的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性能优。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接收天线对应的SRS资源的SRS资源ID与SRS端口ID的组合在第一子集中的索引值;所述第一子集中包括:多个接收天线组合中各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SRS端口ID,以及各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和SRS端口ID的组合的索引值;其中,每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和SRS端口ID的组合的索引值在所述第一子集中唯一。
本实施方式中,指示信息携带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的索引信息,信令设计的开销小,网络设备选择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的计算复杂度低。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集为由所述终端设备的所有可能的接收天线组合构成的全集的真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中的每个接收天线组合的接收性能满足预设条件。
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保证网络设备在第一子集中选择的接收天线和/或接收波束的接收性能一定满足预设条件,同时可以保证第一子集中的待选择的接收天线组合数量较少,可以提高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选择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的效率。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之前,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信息,所述天线信息对应所述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为多个子集中的一个,所述多个子集对应不同的天线信息。
本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天线信息选择与该终端设备的天线信息相对应的第一子集,并在该第一子集中选择接收天线和/或接收波束,可以保证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选择的接收天线和/或接收波束与终端设备的天线信息匹配,更好地保证终端设备的接收性能。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信息包括以下几项中的一项或多项:发射射频通道数、接收射频通道数、天线端口总数、模拟波束数;其中,一个模拟波束由至少两个天线端口产生。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由MAC CE或DCI携带。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资源,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下行信号所使用的接收天线对应;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信号。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下行信号所使用的接收天线对应,包括: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中的每个第一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SRS端口,每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关联一个天线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中的每个第二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二SRS端口,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关联至少两个天线端口。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还可以确定出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接收天线端口对应的第一SRS资源、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接收天线端口以及接收波束对应的第二SRS资源;所述网络设备根据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接收天线端口对应的第一SRS资源、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接收天线端口以及接收波束对应的第二SRS资源生成所述指示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关联至少两个天线端口,包括:每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关联一个天线端口,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对应多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并且对应于同一个所述第一SRS端口的多个所述第二SRS端口所在的所述第二SRS资源配置有不同的空间关系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还可以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发送的SRS,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接收天线端口、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接收天线端口以及接收波束由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SRS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接收天线对应的SRS资源的SRS资源标识ID、SRS端口ID。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接收天线对应的SRS资源的SRS资源ID与SRS端口ID的组合在第一子集中的索引值;所述第一子集中包括:多个接收天线组合中各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SRS端口ID,以及各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和SRS端口ID的组合的索引值;其中,每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和SRS端口ID的组合的索引值在所述第一子集中唯一。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集为由所述终端设备的所有可能的接收天线组合构成的全集的真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中的每个接收天线组合的接收性能满足预设条件。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网络设备生成所述指示信息之前,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信息,所述天线信息对应所述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为多个子集中的一个,所述多个子集对应不同的天线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信息包括以下几项中的一项或多项:发射射频通道数、接收射频通道数、天线端口总数、模拟波束数;其中,一个模拟波束由至少两个天线端口产生。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由MAC CE或DCI携带。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信号接收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者是终端设备上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的模块。
示例性的,该装置可以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资源,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与所述装置接收下行信号所使用的接收天线对应;处理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接收模块使用与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对应的接收天线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下行信号。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与所述装置接收下行信号所使用的接收天线对应,可以包括: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中的每个第一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SRS端口,每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关联一个天线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中的每个第二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二SRS端口,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关联至少两个天线端口。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中的所述第一SRS资源确定第一接收天线端口,根据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中的所述第二SRS资源确定第二接收天线端口和接收波束;控制所述接收模块使用确定出的第一接收天线端口、第二接收天线端口和接收波束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下行信号。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关联至少两个天线端口,可以包括:每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关联一个天线端口,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对应多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并且对应于同一个所述第一SRS端口的多个所述第二SRS端口所在的所述第二SRS资源配置有不同的空间关系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用于根据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发送SRS,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由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SRS生成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所述接收天线对应的SRS资源的SRS资源ID与SRS端口ID的组合在第一子集中的索引值;所述第一子集中可以包括:多个接收天线组合中各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SRS端口ID,以及各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和SRS端口ID的组合的索引值;其中,每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和SRS端口ID的组合的索引值在所述第一子集中唯一。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之前,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装置的天线信息,所述天线信息对应所述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为多个子集中的一个,所述多个子集对应不同的天线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信息可以包括以下几项中的一项或多项:发射射频通道数、接收射频通道数、天线端口总数、模拟波束数;其中,一个模拟波束由至少两个天线端口产生。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信号发送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或者是网络设备上的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的模块。
示例性的,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模块,用于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资源,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与终端设备接收下行信号所使用的接收天线对应;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指示信息,以及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信号。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下行信号所使用的接收天线对应,可以包括: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中的每个第一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SRS端口,每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关联一个天线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中的每个第二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二SRS端口,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关联至少两个天线端口。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确定出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接收天线端口对应的第一SRS资源、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接收天线端口以及接收波束对应的第二SRS资源;根据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接收天线端口对应的第一SRS资源、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接收天线端口以及接收波束对应的第二SRS资源生成所述指示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关联至少两个天线端口,可以包括:每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关联一个天线端口,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对应多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并且对应于同一个所述第一SRS端口的多个所述第二SRS端口所在的所述第二SRS资源配置有不同的空间关系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发送的SRS,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接收天线端口、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接收天线端口以及接收波束由所述装置根据所述SRS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由所述装置配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所述接收天线对应的SRS资源的SRS资源ID与SRS端口ID的组合在第一子集中的索引值;所述第一子集中可以包括:多个接收天线组合中各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SRS端口ID,以及各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和SRS端口ID的组合的索引值;其中,每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和SRS端口ID的组合的索引值在所述第一子集中唯一。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生成所述指示信息之前,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信息,所述天线信息对应所述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为多个子集中的一个,所述多个子集对应不同的天线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信息可以包括以下几项中的一项或多项:发射射频通道数、接收射频通道数、天线端口总数、模拟波束数;其中,一个模拟波束由至少两个天线端口产生。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通信接口;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或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或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或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与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或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
上述第二方面至第八方面中各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参见第一方面中对应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天线端口和/或波束的切换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和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端口和波束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令格式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面板的示意图;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AC CE的信令格式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CI的信令格式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接收装置800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发送装置9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100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解决终端设备在天线端口和/或波束切换期间无法接收下行信号、以及在天线端口和/或波束切换之后终端设备接收性能下降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对应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例如: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系统,如NR,及未来的通信系统,如6G系统等。当然,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的通信系统,只要该通信系统存在天线端口和/或波束的选择需求即可。
示例性的,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其中网络设备可以发送下行信号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当然终端设备可以发送上行信号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 signal,SRS)资源,这些SRS资源和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和/或波束具有明确的关联关系,终端设备基于网络设备配置的SRS资源在各个天线端口和/或波束上发送SRS,网络设备通过测量终端设备这些SRS获得各个天线端口和/或波束的发送性能,然后利用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的相关性或互易性确定各个天线端口和/或波束的接收性能,进而为终端设备确定出接收性能满足预设条件的天线端口和/或波束作为终端设备的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最后通过信令将确定出的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通知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收到信令后,根据信令确定出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并基于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从网络设备接收下行信号。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只需要切换发射天线端口和/或发射波束发送SRS,而不需要切换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接收CSI-RS,就可以完成下行信道信息的测量,因此能够有效避免终端设备因接收天线切换导致的切换时间内无法接收下行信号、切换后接收性能下降等问题,从而提升了下行频谱效率。并且,由于上行发送对于终端设备是可控制的,所以终端设备在切换发射天线端口和/或发射波束时,可以控制避免对上行发送造成的影响,即同时保证终端设备的发送性能。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为了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更加清楚,以下再对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内容以及概念在此处作统一介绍。
1)、终端设备,又称之为终端,是用户侧的一种用于接收或发射信号的实体,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或从网络设备接收下行信号。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核心网进行通信,与RAN交换语音和/或数据。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V2X终端设备、无线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设备到设备通信(device-to-device,D2D)终端设备、机器到机器/机器类通信(machine-to-machine/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2M/MTC)终端设备、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终端设备、订户单元(subscriber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远程站(remote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或用户装备(userdevice)等。例如,可以包括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移动装置等。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还包括受限设备,例如功耗较低的设备,或存储能力有限的设备,或计算能力有限的设备等。例如包括条码、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或智能穿戴式设备等,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头盔、智能首饰等。
而如上介绍的各种终端设备,如果位于车辆上(例如放置在车辆内或安装在车辆内),都可以认为是车载终端设备,车载终端设备例如也称为车载单元(on-board unit,OBU)。
2)、网络设备,用于从终端设备接收上行信号,或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信号。例如包括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设备,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接入网设备例如基站(例如,接入点),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口通过一个或多个小区与无线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网际协议(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终端设备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IP网络。网络设备还可协调对空口的属性管理。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或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ved Node B),或者也可以包括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5G)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的下一代节点B(nextgeneration node B,gNB)或者下一代演进型基站(next generation evolved nodeB,ng-eNB)、en-gNB(enhanced 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增强的下一代基站;也可以包括云接入网(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loud RAN)系统中的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或者还可以包括中继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核心网设备例如包括对用户的信令和数据进行处理和转发的网络设备。在4G系统中,一种核心网设备例如为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MME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协议所定义的LTE系统的接入网络的关键控制节点,它负责空闲模式的终端设备的定位和传呼过程等,包括中继。简单地说,MME是负责信令处理部分的核心网设备。或者,在5G系统中,核心网设备例如包括接入管理网元、会话管理网元或用户面网关等核心网设备。用户面网关可以是具有对用户面数据进行移动性管理、路由、转发等功能的服务器,一般位于网络侧,如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或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或用户面网元功能实体(user plane function,UPF)。
3)、SRS资源(SRS resource),用于指示终端发送SRS的时域、频域和空域等资源。
4)、SRS资源集(SRS resource set):具有相同功能和资源类型的SRS资源的集合。
5)、天线端口(antenna port):终端设备实际的物理天线端口。例如,图1中的天线端口0~7。
6)、接收天线端口:终端设备用于接收信号的物理天线端口。接收天线端口的数量和终端设备的接收射频通道数一致,不能超过终端设备的物理天线端口总数,一般少于终端设备的物理天线端口总数。
相应的,终端设备用于发送信号的物理天线端口为发送天线端口,发送天线端口的数量和终端设备的发送射频通道数一致,一般少于终端设备的物理天线端口总数。
7)、SRS端口(SRS port):SRS资源中虚拟出来的表示发送SRS的天线端口,一个SRS资源包括一个或多个SRS端口;SRS端口和天线端口具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例如一个SRS端口对应一个或多个实际的物理天线端口。
8)、波束(beam):包括模拟波束赋形(analog beamforming,ABF)波束和数字波束赋形(digital beamforming,DBF)波束两种。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空中传播的高频无线信号基本上都是模拟信号,而在基站或者终端设备内部的器件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因此在信号发射端一定有数模转换器(DAC),而在接收端一定有模数转换器(ADC)。ABF和DBF的区别主要在于:ABF的发射端是在数模转换之后完成波束赋形的信号处理,即处理的是模拟信号,接收端是在模数转换之前完成波束赋形的信号处理,即处理的是模拟信号。而DBF的发射端是在数模转换前完成波束赋形的信号处理,即处理的是数字信号,接收端是在模数转换之后完成波束赋形的信号处理,即处理的是数字信号。
由于5G NR的天线数量太多,为将降低天线的复杂度和功耗,5G NR一般考虑采用ABF天线,或者是同时使用ABF天线和DBF天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ABF天线发送或接收的波束称为模拟波束或者ABF波束。一个模拟波束可以由一个天线端口产生,也可以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天线端口合并成产生。这里不做限制。
应理解,在本文中,除非有特别说明之外,本文中的波束均指模拟波束。
9)、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
以及,除非有相反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例如,第一优先级准则和第二优先级准则,只是为了区分不同的准则,而并不是表示这两种准则的内容、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等的不同。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不是排他的。例如,包括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模块,还可以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模块。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和发送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2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该方法的流程介绍如下。
S301、网络设备生成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资源,至少一个SRS资源与终端设备接收下行信号所使用的接收天线对应。
S3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
S303、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信号,终端设备使用与至少一个SRS资源对应的接收天线从网络设备接收下行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收下行信号所使用的接收天线包括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该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由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选择。
具体的,1)如果终端设备所有天线端口不做ABF,则网络设备只为终端设备选择接收天线端口;2)如果终端设备每个天线端口的波束赋形方式均可以做ABF,则网络设备可以先为终端设备选择接收天线端口,然后在接收天线端口的波束中为终端设备选择接收波束;3)如果终端设备的每个天线端口都不做ABF(为了便于描述,将不做ABF的天线端口称为第一天线端口),但多个天线端口线的组合可以做ABF(为了便于描述,这里将可以做ABF的多个天线端口的组合称为第二天线端口),则网络设备可以先为终端设备选择第一天线端口和/或第二天线端口,如果选择结果中包括第二天线端口,则进一步在第二天线端口上的波束中为终端设备选择接收波束;4)如果终端设备的一部分天线端口可以做ABF,另一部分天线端口不做ABF,则网络设备可以先为终端设备选择做ABF的接收天线端口和/或不做ABF的接收天线端口,然后进一步在做ABF的接收天线端口的波束中为终端设备选择接收波束。
下面分别对这四种情况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情况1、假设所有天线端口都不做ABF,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选择接收天线端口,并向终端设备指示接收天线端口。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仅考虑天线端口的选择,不用考虑波束选择。
(1)首先,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SRS资源集(SRS资源集#0),SRS资源集#0中的SRS资源与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具有关联关系(或说对应关系)。为了便于描述,这里将SRS资源集#0中的SRS资源与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的关联关系称为第一关联关系。
应理解,所谓第一关联关系是指,SRS资源集#0中的SRS资源与其分配的终端设备天线端口具有明确的映射关系;基于此映射关系,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SRS资源找到对应的终端设备天线端口,也可以根据终端设备天线端口找到对应的SRS资源。
一种可能的第一关联关系为:SRS资源集#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每个第一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SRS端口,每个第一SRS端口关联终端设备的一个天线端口。
可选的,SRS资源集#0的具体配置可以与终端设备上报的天线能力相关。其中,该天线能力包括以下信息的部分或全部:发射天线端口数(T)(即发射射频通道数)、接收天线端口数(R)(即接收射频通道数)、天线端口总数(A)、模拟波束数(B)。应理解,只有在所述终端设备上报了A>R时(即存在接收天线端口的切换需求时),所述网络设备才会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所述SRS资源集#0。
示例性的,第一关联关系可以为:
SRS resource#r0+i和SRS Port#j关联Antenna Port#p0+i*T+j;
其中,i=0,1,…,A/T–1;j=0,1,…,T–1;A为天线端口总数、T为发射天线端口数。
由此可知,一个天线端口可以由一个第一SRS资源和第一SRS端口唯一标识。
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设SRS资源集#0包括4个第一SRS资源,每个第一SRS资源由2个第一SRS端口(SRS Port#0和SRS Port#1)组成,每个第一SRS端口与1个天线端口相关联,第一关联关系如下:SRS resource#r0+i,SRS Port#0关联天线端口Antenna Port#p0+2i,SRS Port#1关联天线端口Antenna Port#p0+2i+1,其中i=0,1,…,3;r0表示位于所述SRS资源集#0中的第一SRS资源的初始ID,p0表示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的初始ID。具体如表1所示,根据表1可知,一个天线端口,可以由一个第一SRS资源ID和一个第一SRS端口ID唯一标识。
表1SRS资源集#0
第一SRS资源ID 第一SRS端口ID 天线端口ID
r0+0 0 p0+0
r0+0 1 p0+1
r0+1 0 p0+2
r0+1 1 p0+3
r0+2 0 p0+4
r0+2 1 p0+5
r0+3 0 p0+6
r0+3 1 p0+7
(2)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好SRS资源集#0之后,终端设备在每个天线端口上发送第一SRS,网络设备根据第一SRS测试各个天线端口的接收性能,将接收性能最优的一组天线端口(一组天线端口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作为终端设备的接收天线端口。
由于SRS资源集#0中的第一SRS资源与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具有第一关联关系,所以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接收所述第一SRS,测量终端设备所有天线端口(例如天AntennaPort#p0~Antenna Port#p0+7)的信道信息,选择接收性能最优的一组天线端口(例如天线端口Antenna Port#p0、Antenna Port#p0+1)作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接收天线端口。
(3)网络设备将选择的接收天线端口通过信令(携带指示信息)通知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为其选择的接收天线端口从网络设备接收下行信号。
同理,由于SRS资源集#0中的第一SRS资源与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具有第一关联关系,所以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将接收天线端口所关联的第一SRS资源指示给终端设备(即发送指示信息)。而终端设备基于第一SRS资源与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的第一关联关系,确定网络设备指示的第一SRS资源所对应的接收天线端口,然后并基于接收天线端口从网络设备接收下行信号。
例如,仍以上述表1为例,假设网络设备测量终端设备所有天线端口的信道信息之后,性能最优的一组天线端口为Antenna Port#p0、Antenna Port#p0+1,则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SRS resource#r0、SRS Port#0,以及SRS resource#r0、SRS Port#1。
情况2、假设所有接收天线做ABF,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选择接收波束,并向终端设备指示接收波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ABF波束可以由单个天线端口产生,也可以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天线端口合并产生。以下,分别对单个天线端口产生ABF波束的情况进行说明。
具体的,如果1个天线端口在水平方向驱动多个天线阵子,则可以实现水平方向的ABF,即ABF波束可以由一个天线端口产生。
由于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较多,考虑获得更好的接收性能以及更高的波束选择效率,网络设备可以先(基于第一SRS资源集)为终端设备选择接收性能好的接收天线端口,然后再(基于第二SRS资源集)在这些接收天线端口对应的波束中为终端设备选择接收性能好的接收波束。
(1)首先,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SRS资源集(SRS资源集#0)。
这里情况2中(1)部分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情况1中(1)部分的具体实现方式,例如上述表1,这里不再赘述。
(2)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好SRS资源集#0之后,终端设备在每个天线端口上发送第一SRS,网络设备根据第一SRS测试各个天线端口的接收性能,将接收性能满足预设条件天线端口作为终端设备的接收天线端口。
(3)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二SRS资源集(SRS资源集#1),SRS资源集#1中的SRS资源与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以及该天线端口产生的波束具有关联关系(或说对应关系)。为了便于描述,这里将SRS资源集#1中的SRS资源与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以及该天线端口产生的波束的关联关系称为第二关联关系。
应理解,所谓第二关联关系是指,SRS资源集#1中的SRS资源与其分配的终端设备天线端口以及该天线端口产生的波束具有明确的映射关系;基于此映射关系,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SRS资源找到对应的终端设备天线端口以及对应的波束,也可以根据终端设备天线端口和波束找到对应的SRS资源。
一种可能的第二关联关系为:SRS资源集#1包括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每个第二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二SRS端口,每个第二SRS端口关联终端设备的一个天线端口以及该天线端口产生的一个波束。
可选的,SRS资源集#1的具体配置可以与终端设备上报的天线能力相关。其中,该天线能力包括以下信息的部分或全部:发射天线端口数(T)(即发射射频通道数)、接收天线端口数(R)(即接收射频通道数)、天线端口总数(A)、模拟波束数(B)。应理解,只有在所述终端设备上报了B>1时(即存在波束切换需求时),所述网络设备才会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所述SRS资源集#1。
示例性的,第二关联关系可以为:
SRS resource#r1+i和SRS Port#j关联Antenna Port#p0+(i*T+j)%A上的Beam
Figure BDA0002476852150000131
其中,i=0,1,…,A/T*B–1;j=0,1,…,T–1;A为天线端口总数,T为发射天线端口数、B为模拟波束数,%是求余运算,
Figure BDA0002476852150000132
是向下求整运算。
由此可知:一个天线端口上产生的一个波束可以由一个第二SRS资源和一个第二SRS端口唯一标识。
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设SRS资源集#1包括8个第二SRS资源,每个第二SRS资源包括2个第二SRS端口(SRS Port#0和SRS Port#1),每个第二SRS端口与1个天线端口和其产生的一个波束相关联,如下表2所示。
表2 SRS资源集#1
第二SRS资源ID 第二SRS端口ID 天线端口ID 波束ID
r1+0 0 p0+0 0
r1+0 1 p0+1 0
r1+1 0 p0+2 0
r1+1 1 p0+3 0
r1+2 0 p0+4 0
r1+2 1 p0+5 0
r1+3 0 p0+6 0
r1+3 1 p0+7 0
r1+4 0 p0+0 1
r1+4 1 p0+1 1
r1+5 0 p0+2 1
r1+5 1 p0+3 1
r1+6 0 p0+4 1
r1+6 1 p0+5 1
r1+7 0 p0+6 1
r1+7 1 p0+7 1
可选的,网络设备可以在配置SRS资源集#0时同时配置SRS资源集#1,也可以在确定了接收天线端口之后再为终端设备配置SRS资源集#1,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在配置SRS资源集#0时同时配置SRS资源集#1。在这种情况下,SRS资源集#1中SRS资源可以对应终端设备的全部天线端口,例如表2中的所有SRS资源,并触发SRS资源集#1中的部分SRS资源。这样,可以使得终端设备只需要在接收天线端口产生的不同波束上发送SRS,可以减少终端设备发送SRS的次数。
例如,如果选择Antenna Port#p0+0和Antenna Port#p0+1,虽然SRS资源集#1包括SRS resource#r1+0~7,但只需要触发SRS resource#r1+1和SRS resource#r1+4。
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可以在确定了接收天线端口之后,根据接收天线端口为终端设备配置SRS资源集#1。在这种情况下,SRS资源集#1中SRS资源只对应终端设备的部分天线端口(即接收天线端口),并触发SRS资源集#1中的全部SRS资源。这样,可以使得终端设备只需要在接收天线端口产生的不同波束上发送SRS,不仅可以减少终端设备发送SRS的次数,还可以有效降低网络设备配置第二SRS资源集的开销。
例如,如果选择Antenna Port p0+2和Antenna Port p0+1,则SRS资源集#1只需要配置SRS resource#r1+1和SRS resource#r1+4,并触发SRS resource#r1+1和SRSresource#r1+4。
(4)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好SRS资源集#1之后,终端设备在每个天线端口的每个波束上发送第二SRS,网络设备根据第二SRS测试每个天线端口上的每个波束的接收性能,将接收性能最优的一组波束作为接收波束。
由于SRS资源集#0中的第二SRS资源与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产生的波束具有第二关联关系,所以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接收所述第二SRS,测量终端设备所有天线端口上的波束的信道信息,选择接收性能最优的一组波束(例如天线端口Antenna Port#p0上的波束0、Antenna Port#p0+1上的波束1)作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接收波束。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时,在上述(1)、(2)也可以不执行,即可以直接为对所有的天线端口配置第二SRS资源,基于第二SRS资源对所有的天线端口的上的所有波束进行测量,然后直接选择接收性能最好的接收波束。
(5)最后,网络设备将选择的接收波束(以及该波束所在的天线端口)通过信令通知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根据信令确定接收波束(以及该波束所在的天线端口),基于该接收波束从网络设备接收下行信号。
同理,由于SRS资源集#1中的第二SRS资源与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及天线端口上的波束具有第二关联关系,所以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将接收波束所关联的第二SRS资源指示给终端设备(即发送指示信息),使得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指示的第二SRS资源确定接收天线端口以及该天线端口上的接收波束,然后基于该天线端口上的接收波束从网络设备接收下行信号。
例如,仍以上述表2为例,假设网络设备测量终端设备所有天线端口的信道信息之后,性能最优的一组波束为天线端口Antenna Port#p0上的波束0、Antenna Port#p0+1上的波束1,则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SRS resource#r1+0、SRS Port#0,以及SRSresource#r1+4、SRS Port#1。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上述天线端口和波束的选择方法,下面例举一个可能的完整的实施例流程。参见图4,一种天线端口和波束的选择方法,具体包括:
S401、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并触发第一SRS资源集(SRS resourse set#0)。
S402、终端设备基于第一SRS资源集轮流在每个天线端口上发送第一SRS。
也即,终端设备发送第一SRS的物理资源由第一SRS资源集(SRS resource set#0)指示。
S403、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在每个天线端口上发送的第一SRS进行测量,选择终端设备的接收天线端口。
网络设备接收第一SRS,测量所有天线端口的信道信息,选择接收性能最优的一组天线端口作为终端设备的接收天线端口。应理解,这里的一组天线端口可以包括多个天线端口。
可选的,当执行步骤S403之后,网络设备可以立即将接收天线端口通知给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可也可以在为终端设备选择完接收波束之后,将接收天线端口和接收波束一并通知给终端设备。
下面以网络设备在为终端设备选择完接收波束将接收天线端口和接收波束一并通知给终端设备为例。
S404、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并触发第二SRS资源集(SRS resourse set#1)。
S405、终端设备基于第二SRS资源集在接收天线端口的每个波束上发送第二SRS。
也即,终端设备发送第二SRS的物理资源由第二SRS资源集(SRS resource set#2)指示。
S406、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在接收天线端口的每个波束上发送第二SRS进行测量,选择终端设备的接收波束。
网络设备接收第二SRS,测量接收天线端口的所有波束的信道信息,选择接收性能最优的一组波束作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接收波束。应理解,这里的一组波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波束。
S407、网络设备通过信令将接收天线端口和接收波束通知给终端设备,并发送下行信号。
S408、终端设备基于接收天线端口和接收波束从网络设备接收下行信号。
情况3、如果终端设备的每个天线端口都不做ABF(为了便于描述,将不做ABF的天线端口称为第一天线端口),但多个天线端口的组合可以做ABF(为了便于描述,这里将可以做ABF的多个天线端口的组合称为第二天线端口),则网络设备可以先在第一天线端口和/或第二天线端口中为终端设备选择接收天线端口,如果接收天线端口选择结果中包括第二天线端口中的天线端口,则进一步在第二天线端口上的波束中为终端设备选择接收波束。
具体的,以水平方向波束扫描为例,一个天线端口在水平方向只驱动1个天线阵子,但多个天线端口合并后在水平方向可以驱动多个天线阵子,则ABF波束由两个及两个以上天线端口产生。
由于终端设备的天线有多个,所以终端设备可以产生ABF波束的天线端口组合也可能有多个。
示例性的,假设终端设备一共有8个物理天线端口Antenna Port#p0~AntennaPort#p7,以两个实际物理天线端口合并后的可以产生ABF波束为例,则可以将这两个实际物理天线端口称为一个用于ABF的天线端口组,如表3所示,设可用于ABF的天线端口组有四个:即由Antenna Port#p0+0、Antenna Port#p0+1组成的天线端口组Antenna Port#p1+0、由Antenna Port#p0+2、Antenna Port#p0+3组成的天线端口组Antenna Port#p1+1、由Antenna Port#p0+4、Antenna Port#p0+5组成的天线端口组Antenna Port#p1+2、由Antenna Port#p0+6、Antenna Port#p0+7组成的天线端口组Antenna Port#p1+3。
表3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的对应关系
Figure BDA0002476852150000161
应理解,上述表3中的每个第二天线端口实际对应两个实际的物理天线端口(即第一天线端口)。这里的第二天线端口ID(如p1+0、p1+1等)只是为了便于描述可以产生ABF波束对应的一组天线端口所起的名字,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直接用ABF对应的各天线端口的ID来描述第二天线端口,例如Antenna Port#p1+0也可表述为Antenna Port#p0+0和Antenna Port#p0+1,Antenna Port#p1+1也可表述为Antenna Port#p0+2和Antenna Port#p0+3。当然,还可以有其它表述方式来形容多个天线端口的组合,这里不做限制。
考虑获得更好的接收性能以及更高的波束选择效率,网络设备可以先为终端设备选择接收性能好的接收天线端口组,然后再在这些接收天线端口组对应的波束中为终端设备选择接收性能好的接收波束,具体步骤包括:
(1)首先,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SRS资源集(SRS资源集#0)。
这里情况2中(1)部分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情况1中(1)部分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上述表1,这里不再赘述。
(2)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好SRS资源集#0之后,终端设备在每个天线端口上发送第一SRS,网络设备根据第一SRS测试各个天线端口的接收性能,将接收性能满足预设条件天线端口作为终端设备的接收天线端口。
网络设备根据第一SRS测试各个天线端口的接收性能后,从上述表3中选择接收性能较好的天线端口,将这些天线端口的类型可能只包括第一天线端口,也可能只包括第二天线端口,还可能既包括第一天线端口又包括第二天线端口。
如果只包括第一天线端口,则网络设备可以直接将选择的第一天线端口(这里将网络设备选择的第一天线端口称为第一接收天线端口)通知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指示的第一SRS资源确定第一接收天线端口,并基于第一接收天线端口从网络设备接收下行信号。具体实现可以参考上述情况1中的(3)部分。
如果只包括第二天线端口,或者同时包括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则网络设备执行以下(3)~(5)。
(3)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端口)配置第二SRS资源集(SRS资源集#1),SRS资源集#1中的SRS资源与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端口以及第二天线端口上的波束具有关联关系(或说对应关系)。为了便于描述,这里将SRS资源集#1中的SRS资源与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端口以及第二天线端口上的波束的关联关系称为第二关联关系。应理解,除非有特别说明之外,本文中的波束均指ABF波束。
所谓第二关联关系是指,SRS资源集#1中的SRS资源与其分配的终端设备第二天线端口以及波束具有明确的映射关系;基于此映射关系,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SRS资源找到对应的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上的波束,也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上的波束找到对应的SRS资源。
一种可能的关联方式为:SRS资源集#1包括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每个第二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二SRS端口,每个第二SRS端口关联至少两个实际的物理天线端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SRS资源集#1可以不直接关联到终端设备的物理天线端口,可以在SRS资源集#0和SRS资源集#1之间建立第三关联关系,进而通过第三关联关系和SRS资源集#0将SRS资源集#1间接关联至终端设备的实际物理天线端口。
示例性的,第三关联关系包括:一个第二SRS端口对应多个第一SRS端口,并且对应于同一个第一SRS端口的多个第二SRS端口所在的所述第二SRS资源配置有不同的空间关系信息(SpatialRelationInfo)。其中,空间关系信息用于间接指示波束信息,例如终端设备接收信号所使用的滤波器系数等。由于一个第二SRS端口对应多个第一SRS端口,而一个第一SRS端口关联一个实际的物理天线端口,所以一个第二SRS端口间接地关联了多个物理天线端口。
同理,这里SRS资源集#1的具体配置与终端设备上报的所述天线能力相关。应理解,只有在所述终端设备上报了B>1时(即存在波束选择需求时),网络设备才会为终端设备配置SRS资源集#1。
示例性的,第一关联关系为:
SRS resource r0+i、SRS Port j关联Antenna Port p0+i*T+j;
其中,i=0,1,…,A/T–1,j=0,1,…,T–1;A为终端设备实际的天线端口数量(即第一天线端口的总数),T为发射射频通道数;
第二关联关系为:
SRS resource r1+i’、SRS Port j’关联Antenna Port p0+(i’*T+j’)%A’、
Figure BDA0002476852150000171
其中,i’=0,1,…,A’/T*B–1;j’=0,1,…,T–1;应理解,A’区别于A,A为第一天线端口的总数,A’为第二天线端口的总数;T为发射射频链路通道数;
第三关联关系为:
SRS resource r1+i”、SRS Port j”关联SRS resource r0+(i”*T+j”)%A’、SRSPort k;
其中,k={0,1,…,T-1};i”=0,1,…A’/T*B–1;j”=0,1,…T–1。
通过上述可知:一个第二天线端口(即一组可以合并产生ABF波束天线端口)上的一个波束,可以由一个第二SRS资源和一个第二SRS端口唯一标识。
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设SRS资源集#1包括4个第二SRS资源,每个第二SRS资源包括2个第二SRS端口(SRS Port#0’和SRS Port#1’),则SRS资源集#1的配置情况可以如下表4所示。结合表4和表3,SRS资源集#1和SRS资源集#0的第三关联关系可以如表5所示。
表4 SRS资源集#1
Figure BDA0002476852150000181
表5 SRS资源集#1和SRS资源集#0的第三关联关系
Figure BDA0002476852150000182
可选的,网络设备可以在配置SRS资源集#0时同时配置SRS资源集#1,也可以在选择了接收天线端口之后再为终端设备配置SRS资源集#1,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在配置SRS资源集#0时同时配置SRS资源集#1。在这种群情况下,SRS资源集#1中SRS资源可以对应终端设备的全部第二天线端口(即所有可以产生ABF的天线端口组),例如表3中的所有SRS资源,并触发SRS资源集#1中的部分SRS资源。这样,可以使得终端设备只需要在接收天线端口产生的不同波束上发送SRS,可以减少终端设备发送SRS的次数。
例如,参见表4,如果网络设备选择Antenna Port p1+2和Antenna Port p1+3,虽然SRS资源集#1包括SRS resource#r1+0、SRS resource#r1+1、SRS resource#r1+2和SRSresource#r1+3,但只需要触发SRS resource#r1+1和SRS resource#r1+3。
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可以在选择了接收天线端口之后,根据选择接收天线端口为终端设备配置SRS资源集#1。在这种情况下,SRS资源集#1中SRS资源只对应终端设备的部分第二天线端口(即可以产生ABF的部分天线端口组),并触发SRS资源集#1中的全部SRS资源。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网络设备配置第二SRS资源集的开销。
例如,参见表4,如果网络设备选择Antenna Port p1+2和Antenna Port p1+3,则SRS资源集#1只需要包括SRS resource#r1+1和SRS resource#r1+3,并触发SRS resource#r1+1和SRS resource#r1+3。
(4)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好SRS资源集#1之后,终端设备在第二天线端口的每个波束上发送第二SRS,网络设备根据第二SRS测试各个第二天线端口上的各波束的接收性能,将接收性能最优的一组波束(包括一个或多个波束)作为终端设备的接收波束,其中接收波束所在的第二天线端口为第二接收天线端口。
同理,由于SRS资源集#1中的第二SRS资源与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上的波束具有第二关联关系,所以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接收第二SRS,测量终端设备各个第二天线端口上的波束的信道信息,选择接收性能最优的一组波束作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接收波束,且将接收波束所在的第二天线端口作为第二接收天线端口。
应理解,这里的波束选择是从波束的接收性能的角度考虑,所以每个第二接收天线端口上的波束可能只有部分波束被选中作为接收波束,也可能全部波束被选中作为接收波束,这里不做限制。
(5)最后,网络设备将选择的第二接收天线端口以及接收波束通过信令通知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接收天线端口以及接收波束从网络设备接收下行信号。
同理,由于SRS资源集#1中的第二SRS资源与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端口和波束具有第二关联关系,所以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将第二接收天线端口以及接收波束所关联的SRS资源指示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基于第二关联关系找到对应的接收波束和第二接收天线端口,基于第三关联关系以及第一关联关系找到第二接收天线端口对应的实际物理天线端口,然后基于第二接收天线端口和接收波束从网络设备接收下行信号。
例如,假设网络设备最终选择的一组波束为Antenna Port#p1+0产生的beam#0,则根据上述表4,指示信息可以包括:SRS resource#r1+0、SRS Port#0’。终端设备收到指示信息(SRS resource#r1+0、SRS Port#0’)后,可以根据第三关联关系(参见表5)找到与SRSresource#r1+0、SRS Port#0’对应的SRS resource#r0+0、SRS Port#0以及SRS resource#r0+0、SRS Port#1;再根据第一关联关系(参见表3或表5)确定出SRS resource#r0+0、SRSPort#0以及SRS resource#r0+0、SRS Port#1对应的(也即Antenna Port#p1+0对应的)实际物理天线端口Antenna Port#p0+0和Antenna Port#p0+1。之后,网络设备基于AntennaPort#p0+0和Antenna Port#p0+1以及SRS resource#r1+0配置的空间关系信息(空间关系信息可确定beam#0)从网络设备接收下行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各个情况还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如1和上述情况2可以相互结合实施实现下面的情况4。
情况4、如果终端设备的部分天线端口可以做ABF(例如M个天线端口中的每个天线端口都可以做ABF),另一部分天线端口不做ABF(例如N个天线端口中的每个天线端口都不做ABF),则网络设备可以先为终端设备选择接收天线端口(可能包括该M个接收天线中的天线端口,也可能包括该N个接收天线中的天线端口),如果选择的接收天线端口都不做ABF,则直接将接收天线端口通知给终端设备,如果选择的接收天线端口还有做ABF的天线端口,则还可以进一步为终端设备选择波束。
(1)首先,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SRS资源集(SRS资源集#1),SRS资源集#1。
这里可以具体参见上述情况1中的相关部分,这里不再赘述。
(2)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好SRS资源集#0之后,终端设备在每个天线端口上发送第一SRS,网络设备根据第一SRS测试各个天线端口的接收性能,选择不用于ABF的接收天线端口,以及用于ABF的接收天线端口。
假设终端设备一共有8个物理天线端口Antenna Port#p0~Antenna Port#p7,其中Antenna Port#p0~Antenna Port#p3中的每个天线端口都不能做ABF,Antenna Port#p4~Antenna Port#p7中的每个天线端口都能做ABF,终端设备选择的天线端口包括不能做ABF的Antenna Port#p0、Antenna Port#p1,以及能做ABF的Antenna Port#p6、AntennaPort#p7。
(3)网络设备为用于ABF的接收天线端口配置第二SRS资源集,SRS资源集#1中的SRS资源与终端设备的(可用于ABF的天线端口以及可用于ABF的天线端口上的)波束具有明确的关联关系。
例如,继续以终端设备选择的天线端口为Antenna Port#p0、Antenna Port#p1、Antenna Port#p6、Antenna Port#p7为例,网络设备可以为已选择的用于ABF的接收天线端口Antenna Port#p6、Antenna Port#p7配置第二SRS资源集,或者为所有的可用于ABF的接收天线端口Antenna Port#p4~Antenna Port#p7配置第二SRS资源集。此部分内容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文情况2中的相关部分。
(4)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好SRS资源集#1之后,终端设备在用于ABF的接收天线端口的每个波束上发送第二SRS,网络设备根据第二SRS测试各波束的接收性能,将接收性能最优的一组波束作为终端设备的接收波束。
例如,网络设备选择了Antenna Port#p6上的波束beam#0和Antenna Port#p7上的波束beam#1。
(5)最后,网络设备将选择的接收天线端口和接收波束通过信令通知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选择的接收天线端口和接收波束从网络设备接收下行信号。
例如网络设备将选择的不能用于ABF的Antenna Port#p0、Antenna Port#p1,以及Antenna Port#p6上的波束beam#0和Antenna Port#p7上的波束beam#1通知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选择的Antenna Port#p0、Antenna Port#p1接收下行信号,以及根据网络设备选择的Antenna Port#p6上的波束beam#0和Antenna Port#p7上的波束beam#1接收下行信号。
以上介绍了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SRS资源集,并基于SRS资源集为终端设备选择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的具体实现方式。以下介绍网络设备确定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之后,将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指示给终端设备的具体实现方式。
方式1、信令(即指示信息)携带SRS资源信息。
例如,信令由SRS resource ID和SRS Port ID组成。根据SRS资源与天线端口和/或波束的关联关系,SRS resource ID和SRS Port ID共同指示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
可选的,该信令可以由半持续SRS激活/去激活(SP SRS Activation/Deactivation)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AC CE)携带。
信令格式可以如图5所示,图5中无阴影部分是MAC CE已有字段,阴影部分是新增或修改字段,各字段的具体定义如下:
*PE:1比特(bit)。PE的值为“1”时,MAC CE用于使能所述终端设备的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PE的值为“0”时,所述MAC CE用于半持续SRS激活/去激活。
*SRS Resource IDm:1bit。与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关联的SRS资源的ID。
*SRS Port IDm:2bit。与接收天线端口关联的SRS端口的ID。
方式2、信令(即指示信息)携带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的索引信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索引信息具体可以为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自身的索引值。
示例性的,以接收天线端口索引为例。如图6所示,假设终端设备有4个面板,每个面板2个天线端口,每个天线端口不产生ABF波束。表6为一种可能的接收天线端口组合子集的示例,给出了10种可能的接收天线端口组合。应理解,天线端口的组合方式实际不止表6所示10种,表6中所列举的是接收性能大概率可达预设条件的多组天线端口,网络设备在为终端设备选择接收天线端口时,只从表6中选择一组性能最优的天线端口组合,这样可以提高计算速率。
表6接收天线端口组合子集
联合索引(Combination Index) Antenna Port ID
0 0 1 2 3
1 2 3 4 5
2 4 5 6 7
3 0 1 6 7
4 0 3 5 6
5 1 2 4 7
6 0 1 2 7
7 1 2 3 4
8 2 4 5 7
9 1 4 6 7
表6中第2~5行假设信号传播为视线(line of sight,LOS)径,则接收性能最优的天线端口大概率集中在终端设备两个相邻面板上;表6中第6、7行假设信号传播为非视线(line of sight,NLOS)径,则接收性能最优的天线端口大概率均匀分部在终端设备的所有面板上;表6中第8~11行假设终端设备有1个面板被遮挡,则接收性能最优的天线端口大概率集中在被挡面板的对立面版上,小部分分部在其他面板上。
应理解,所述接收天线端口组合子集与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所述天线能力相关。
另外,如果需要为终端设备选择波束,则上述每个索引所在的行还可以包括波束的ID,这里不再详细举例介绍。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不同的天线能力,预先设计多套接收天线端口/接收波束组合子集。网络设备在为终端设备选择接收天线端口/接收波束时,从与终端设备的天线能力对应的接收天线端口/接收波束组合子集中为终端设备选择接收天线端口/接收波束。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于上述天线端口和/或波束与SRS资源的关联关系,索引信息还可以为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和SRS端口ID所构成的组合的索引值。
示例性的,指示信息具体为:接收天线的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对应的SRS资源的SRS资源ID与SRS端口ID的组合在接收天线端口/接收波束组合子集(为了便于描述,这里称为第一子集)中的索引值。其中,第一子集包括多个接收天线组合中各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SRS端口ID,以及各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和SRS端口ID的组合的索引值,每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和SRS端口ID的组合的索引值在所述第一子集中唯一。例如,表7所示:
表7第一子集
Figure BDA0002476852150000221
当然,实际天线端口和/或波束的组合方式不止表7所示8种,表7可以是由终端设备的所有可能的天线端口和/或波束组合构成的全集的真子集。表7中所列举的是接收性能大概率可达预设条件的天线端口和/或波束组合的集合,网络设备在为终端设备选择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时,从表7中选择一组性能最优的天线端口和/或波束组合,这样可以提高计算速率。
类似的,不同天线能力的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子集可以不同。所以,在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之前,终端设备还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天线信息,使得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天线信息确定出第一子集,从第一子集中为终端设备选择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
类似的,在方式2下,信令(索引信息)同样可以由MAC CE或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l information,DCI)携带。
例如,图7A为MAC CE携带信令的格式,其中联合索引(Combination Index):8bit,表示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在接收天线端口/接收波束组合子集中的索引。例如,图7B为DCI携带信令的格式,其中联合索引(Combination Index):8bit,表示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在接收天线端口/接收波束组合子集中的索引。
根据上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基于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的相关性或互易性,由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SRS、测试终端设备各天线端口和/或波束的接收性能,进而由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选择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波束。那么对于终端设备而言,只需要切换发射天线端口发送SRS就可以完成所有下行信道信息的测量,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切换接收天线端口导致的切换时间内无法接收下行信号、切换后接收性能下降等问题,从而可以提升下行频谱效率。且由于上行发送对于终端设备是可控制的,所以终端设备在切换发射天线端口和/或发射波束时可以避免对其它上行发送造成影响,能够保证终端设备的发送性能。
其次,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SRS资源与终端设备的天线端口和/或波束之间具有明确的关联关系(如上文中第一关联关系、第二关联关系、第三关联关系等待),不仅使得网络设备可以通过这些关联关系为终端设备选择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还可以使得网络设备可以基于这些关联关系,通过携带有SRS资源信息的信令将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信息通知给终端设备。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将选择的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信息通过信令通知终端设备,其信令有两种设计:第一种信令携带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的SRS资源信息,第二种信令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的索引信息(或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对应的SRS资源的索引信息)。第一种信令设计对协议改动小,网络设备选择的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性能优。第二种信令设计开销小,网络设备选择接收天线端口和/或接收波束的计算复杂度低。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结合以实现不同的技术效果。
以上结合附图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来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
参见图8,基于同一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接收装置800,该装置800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者是终端设备上的装置800,该装置800包括用于执行图3或图4所述方法的模块。
示例性的,该装置800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资源,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与所述装置800接收下行信号所使用的接收天线对应;
处理模块802,用于控制所述接收模块801使用与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对应的接收天线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下行信号。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与所述装置800接收下行信号所使用的接收天线对应,可以包括:
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中的每个第一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SRS端口,每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关联一个天线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中的每个第二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二SRS端口,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关联至少两个天线端口。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8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中的所述第一SRS资源确定第一接收天线端口,根据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中的所述第二SRS资源确定第二接收天线端口和接收波束;控制所述接收模块801使用确定出的第一接收天线端口、第二接收天线端口和接收波束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下行信号。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关联至少两个天线端口,可以包括:
每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关联一个天线端口,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对应多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并且对应于同一个所述第一SRS端口的多个所述第二SRS端口所在的所述第二SRS资源配置有不同的空间关系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800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803,用于根据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发送SRS,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由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SRS生成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
其中,图8中的虚线框表示发送模块803对于装置800是可选的。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可以包括:
所述接收天线对应的SRS资源的SRS资源ID与SRS端口ID的组合在第一子集中的索引值;
所述第一子集中可以包括:
多个接收天线组合中各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SRS端口ID,以及各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和SRS端口ID的组合的索引值;
其中,每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和SRS端口ID的组合的索引值在所述第一子集中唯一。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800还可以包括:
发送模块803,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801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之前,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装置800的天线信息,所述天线信息对应所述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为多个子集中的一个,所述多个子集对应不同的天线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信息可以包括以下几项中的一项或多项:发射射频通道数、接收射频通道数、天线端口总数、模拟波束数;其中,一个模拟波束由至少两个天线端口产生。
基于同一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号发送装置900,该装置900可以是网络设备,或者是网络设备上的装置900,该装置9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3或图4所述方法的模块。
参见图9,该装置900可以包括:
处理模块901,用于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资源,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与终端设备接收下行信号所使用的接收天线对应;
发送模块902,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指示信息,以及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信号。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下行信号所使用的接收天线对应,可以包括:
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中的每个第一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SRS端口,每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关联一个天线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中的每个第二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二SRS端口,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关联至少两个天线端口;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901用于:
确定出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接收天线端口对应的第一SRS资源、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接收天线端口以及接收波束对应的第二SRS资源;
根据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接收天线端口对应的第一SRS资源、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接收天线端口以及接收波束对应的第二SRS资源生成所述指示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关联至少两个天线端口,可以包括:
每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关联一个天线端口,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对应多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并且对应于同一个所述第一SRS端口的多个所述第二SRS端口所在的所述第二SRS资源配置有不同的空间关系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900还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903,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发送的SRS,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接收天线端口、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接收天线端口以及接收波束由所述装置900根据所述SRS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由所述装置900配置。
其中,图9中的虚线框表示接收模块903对于装置900是可选的。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可以包括:
所述接收天线对应的SRS资源的SRS资源ID与SRS端口ID的组合在第一子集中的索引值;
所述第一子集中可以包括:
多个接收天线组合中各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SRS端口ID,以及各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和SRS端口ID的组合的索引值;
其中,每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和SRS端口ID的组合的索引值在所述第一子集中唯一。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900还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903,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901生成所述指示信息之前,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信息,所述天线信息对应所述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为多个子集中的一个,所述多个子集对应不同的天线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信息可以包括以下几项中的一项或多项:发射射频通道数、接收射频通道数、天线端口总数、模拟波束数;其中,一个模拟波束由至少两个天线端口产生。
基于同一技术构思,参见图1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1000,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1002、通信接口1003;
其中,所述存储器1002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执行的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使得所述装置1000执行如图3或图4所述的方法。
可选的,所述存储器1002位于所述装置1000之外。
可选的,所述装置1000包括所述存储器1002,所述存储器1002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相连,所述存储器1002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执行的指令。附图10用虚线表示存储器1002对于装置1000是可选的。
其中,所述处理器1001和所述存储器1002可以通过接口电路耦合,也可以集成在一起,这里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以及通信接口1003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10中以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以及通信接口1003之间通过总线1004连接,总线在图10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0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
示例性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e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
需要说明的是,当处理器为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时,存储器(存储模块)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
应注意,本文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基于同一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如图3或图4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基于同一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如图3或图4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基于同一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与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实现如图3或图4所述的方法。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4)

1.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资源,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下行信号所使用的接收天线对应;
所述终端设备使用与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对应的接收天线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下行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下行信号所使用的接收天线对应,包括:
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中的每个第一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SRS端口,每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关联一个天线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中的每个第二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二SRS端口,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关联至少两个天线端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使用与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对应的接收天线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下行信号,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中的所述第一SRS资源确定第一接收天线端口,根据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中的所述第二SRS资源确定第二接收天线端口和接收波束;使用确定出的第一接收天线端口、第二接收天线端口和接收波束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下行信号。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关联至少两个天线端口,包括:
每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关联一个天线端口,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对应多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并且对应于同一个所述第一SRS端口的多个所述第二SRS端口所在的所述第二SRS资源配置有不同的空间关系信息。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发送SRS,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由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SRS生成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接收天线对应的SRS资源的SRS资源ID与SRS端口ID的组合在第一子集中的索引值;
所述第一子集中包括:
多个接收天线组合中各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SRS端口ID,以及各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和SRS端口ID的组合的索引值;
其中,每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和SRS端口ID的组合的索引值在所述第一子集中唯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信息,所述天线信息对应所述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为多个子集中的一个,所述多个子集对应不同的天线信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信息包括以下几项中的一项或多项:发射射频通道数、接收射频通道数、天线端口总数、模拟波束数;其中,一个模拟波束由至少两个天线端口产生。
9.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资源,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下行信号所使用的接收天线对应;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信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下行信号所使用的接收天线对应,包括:
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中的每个第一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SRS端口,每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关联一个天线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中的每个第二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二SRS端口,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关联至少两个天线端口。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确定出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接收天线端口对应的第一SRS资源、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接收天线端口以及接收波束对应的第二SRS资源;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接收天线端口对应的第一SRS资源、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接收天线端口以及接收波束对应的第二SRS资源生成所述指示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关联至少两个天线端口,包括:
每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关联一个天线端口,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对应多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并且对应于同一个所述第一SRS端口的多个所述第二SRS端口所在的所述第二SRS资源配置有不同的空间关系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发送的SRS,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接收天线端口、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接收天线端口以及接收波束由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SRS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
14.如权利要求9-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接收天线对应的SRS资源的SRS资源ID与SRS端口ID的组合在第一子集中的索引值;
所述第一子集中包括:
多个接收天线组合中各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SRS端口ID,以及各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和SRS端口ID的组合的索引值;
其中,每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和SRS端口ID的组合的索引值在所述第一子集中唯一。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网络设备生成所述指示信息之前,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信息,所述天线信息对应所述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为多个子集中的一个,所述多个子集对应不同的天线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信息包括以下几项中的一项或多项:发射射频通道数、接收射频通道数、天线端口总数、模拟波束数;其中,一个模拟波束由至少两个天线端口产生。
17.一种信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资源,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与所述装置接收下行信号所使用的接收天线对应;
处理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接收模块使用与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对应的接收天线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下行信号。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与所述装置接收下行信号所使用的接收天线对应,包括:
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中的每个第一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SRS端口,每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关联一个天线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中的每个第二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二SRS端口,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关联至少两个天线端口。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中的所述第一SRS资源确定第一接收天线端口,根据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中的所述第二SRS资源确定第二接收天线端口和接收波束;控制所述接收模块使用确定出的第一接收天线端口、第二接收天线端口和接收波束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下行信号。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关联至少两个天线端口,包括:
每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关联一个天线端口,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对应多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并且对应于同一个所述第一SRS端口的多个所述第二SRS端口所在的所述第二SRS资源配置有不同的空间关系信息。
21.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发送SRS,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由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SRS生成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由所述网络设备配置。
22.如权利要求17-2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接收天线对应的SRS资源的SRS资源ID与SRS端口ID的组合在第一子集中的索引值;
所述第一子集中包括:
多个接收天线组合中各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SRS端口ID,以及各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和SRS端口ID的组合的索引值;
其中,每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和SRS端口ID的组合的索引值在所述第一子集中唯一。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之前,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装置的天线信息,所述天线信息对应所述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为多个子集中的一个,所述多个子集对应不同的天线信息。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信息包括以下几项中的一项或多项:发射射频通道数、接收射频通道数、天线端口总数、模拟波束数;其中,一个模拟波束由至少两个天线端口产生。
25.一种信号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资源,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与终端设备接收下行信号所使用的接收天线对应;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指示信息,以及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信号。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下行信号所使用的接收天线对应,包括:
所述至少一个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中的每个第一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SRS端口,每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关联一个天线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中的每个第二SRS资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二SRS端口,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关联至少两个天线端口。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确定出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接收天线端口对应的第一SRS资源、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接收天线端口以及接收波束对应的第二SRS资源;
根据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接收天线端口对应的第一SRS资源、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接收天线端口以及接收波束对应的第二SRS资源生成所述指示信息。
28.如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关联至少两个天线端口,包括:
每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关联一个天线端口,每个所述第二SRS端口对应多个所述第一SRS端口,并且对应于同一个所述第一SRS端口的多个所述第二SRS端口所在的所述第二SRS资源配置有不同的空间关系信息。
29.如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发送的SRS,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接收天线端口、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接收天线端口以及接收波束由所述装置根据所述SRS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SRS资源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由所述装置配置。
30.如权利要求25-2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接收天线对应的SRS资源的SRS资源ID与SRS端口ID的组合在第一子集中的索引值;
所述第一子集中包括:
多个接收天线组合中各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SRS端口ID,以及各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和SRS端口ID的组合的索引值;
其中,每个接收天线组合对应SRS资源的SRS资源ID和SRS端口ID的组合的索引值在所述第一子集中唯一。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生成所述指示信息之前,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信息,所述天线信息对应所述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为多个子集中的一个,所述多个子集对应不同的天线信息。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信息包括以下几项中的一项或多项:发射射频通道数、接收射频通道数、天线端口总数、模拟波束数;其中,一个模拟波束由至少两个天线端口产生。
3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通信接口;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8或9-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如权利要求1-8或9-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CN202010367054.7A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对应装置 Pending CN1135970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7054.7A CN113597001A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对应装置
EP21797768.5A EP4138487A4 (en) 2020-04-30 2021-04-20 METHOD FOR RECEIVING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
PCT/CN2021/088503 WO2021218714A1 (zh) 2020-04-30 2021-04-20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对应装置
US17/976,027 US20230064862A1 (en) 2020-04-30 2022-10-28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signal sending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7054.7A CN113597001A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对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7001A true CN113597001A (zh) 2021-11-02

Family

ID=78237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67054.7A Pending CN113597001A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对应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64862A1 (zh)
EP (1) EP4138487A4 (zh)
CN (1) CN113597001A (zh)
WO (1) WO202121871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7013A (zh) * 2022-01-11 2022-05-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上报、信息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55810B2 (en) * 2020-10-19 2023-12-2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imultaneous CSI at single RX chai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8303B (zh) * 2010-02-11 2014-11-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Srs信号发送方法及其触发方法以及设备
CN105991264B (zh) * 2015-02-03 2019-1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设备和系统
EP3883139A1 (en) * 2017-01-08 2021-09-22 LG Electronics Inc. Uplink transmission/reception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9802801B (zh) * 2017-11-17 202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034875B (zh) * 2018-01-11 2021-02-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8260217A (zh) * 2018-03-05 2018-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和通信节点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7013A (zh) * 2022-01-11 2022-05-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上报、信息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57013B (zh) * 2022-01-11 2024-02-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上报、信息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64862A1 (en) 2023-03-02
EP4138487A4 (en) 2023-10-18
WO2021218714A1 (zh) 2021-11-04
EP4138487A1 (en) 2023-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1196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management in high frequency multi-carrier operations with spatial quasi co-location
CN109155656B (zh) 波束选择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JP2020509626A (ja) 基地局制御型ビーム管理
CN111385824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290158B2 (en) Signaling RX/TX beamforming linkage for MIMO systems
US20220216905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adio beam determination
US20230064862A1 (en)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signal sending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apparatus
CN109150453B (zh) 波束管理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
CN113840375B (zh) 用于寻呼的方法和装置
CN114731658A (zh) 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11937234A (zh) 用于毫米波mimo模式选择的方法和设备
CN111372308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30140502A1 (en) Beam ind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WO202223665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guard period location for srs antenna switching
US20230361979A1 (en) Selection of tdd patterns for dl and ul communication
WO2021062614A1 (e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for beam vector selection
WO2020147086A1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16325605A (zh) Tci状态列表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99574A (zh) 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以及通信设备
US20190149208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1923938B2 (en) Beamformed transmission towards groups of terminal devices
CN113812095B (zh) 朝向终端设备的组的经波束成形的传输
CN108809368B (zh) 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及其装置
WO2017163276A1 (ja)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