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6864A - 终端漫游引导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终端漫游引导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96864A
CN113596864A CN202010366188.7A CN202010366188A CN113596864A CN 113596864 A CN113596864 A CN 113596864A CN 202010366188 A CN202010366188 A CN 202010366188A CN 113596864 A CN113596864 A CN 1135968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arget
neighbor
signal strength
roa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661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96864B (zh
Inventor
孙福清
马志
白小飞
包德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6618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96864B/zh
Priority to CA3116393A priority patent/CA3116393A1/en
Priority to JP2021076170A priority patent/JP7331035B2/ja
Priority to EP21170858.1A priority patent/EP3905785B1/en
Priority to US17/244,263 priority patent/US11540188B2/en
Priority to AU2021202691A priority patent/AU2021202691B2/en
Publication of CN113596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68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968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68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34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 H04W40/36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due to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34Reselec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终端漫游引导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属于网络通信技术领域。本方法通过确定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以及第二AP,并基于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引导该终端由该第一AP漫游至该第二AP,从而可以提高终端漫游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终端漫游引导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终端漫游引导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中,访问接入点(accesspoint,AP)可以根据终端的信号强度,利用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协议标准中的引导协议对终端进行主动引导,以实现终端漫游。
目前,终端漫游的引导过程可以是:对于AP所关联的任一终端,当AP检测到该终端的信号强度较低时,AP可以通过WiFi协议标准中的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802.11v协议以及去认证(deauth)协议,来尝试引导终端从该AP漫游至目标AP。具体地,该AP可以先通过IEEE 802.11v协议,尝试对终端进行漫游引导,若通过本次引导终端从该AP漫游至目标AP,也即是该终端断开与该AP关联,而与目标AP建立关联,则终端漫游成功,引导结束;否则引导失败,则AP通过IEEE802.11v协议,再次对终端进行漫游引导;若通过IEEE 802.11v协议,进行了三次漫游引导均引导失败,则该AP还可以尝试通过deauth协议,再次对终端进行漫游引导,无论引导成功还是失败,引导结束。
由于IEEE 802.11v协议和deauth协议不一定为该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因此,在上述终端漫游的引导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引导失败的情况,导致终端漫游的成功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漫游引导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提高终端漫游的成功率。该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漫游引导方法,该方法包括:
确定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从所述第一AP的至少一个邻居AP中,确定第二AP;基于所述引导协议,引导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一AP漫游至所述第二AP。
该方法通过确定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以及第二AP,并基于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引导该终端由该第一AP漫游至该第二AP,从而可以提高终端漫游的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从所述第一AP的至少一个邻居AP中,确定第二AP包括:
对于所述至少一个邻居AP中的任一邻居AP,当所述第一AP的网络情况以及所述邻居AP的网络情况满足所述终端的网络选择参考信息所指示的网络情况时,将所述邻居AP确定为所述第二AP;
其中,所述网络选择参考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进行漫游时,所述第一AP和所述第二AP需满足的网络情况。
基于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第一AP的网络情况、至少一个邻居AP的网络情况以及终端的网络选择参考信息,确定第二AP,以避免确定出的第二AP不符合网络选择参考信息的要求,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终端漫游的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从所述第一AP的至少一个邻居AP中,确定第二AP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AP的网络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邻居AP的网络信息,一个AP的网络信息用于指示所述AP的网络情况。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第一AP的网络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邻居AP网络信息包括:
向所述第一AP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邻居AP发送信息获取请求;接收所述第一AP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邻居AP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发送的各自的网络信息;
其中,所述信息获取请求用于指示AP向控制节点返回网络信息。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所述终端的地址信息以及所述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的标识,所述信号测量协议用于测量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信息获取请求还包括所述第一AP的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以及所述第一AP的信道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信息获取请求还包括目标测量次数,所述目标测量次数为需要测量的次数。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引导协议,引导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一AP漫游至所述第二AP包括:
基于所述引导协议中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所述终端的参数值,引导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一AP漫游至所述第二AP。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从所述第一AP的至少一个邻居AP中,确定第二AP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引导协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所述终端的参数值、所述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以及所述网络选择参考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生成所述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所述漫游引导行为特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进行漫游时的行为特点。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生成所述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漫游引导行为特征,确定引导所述终端进行漫游的漫游时机。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生成所述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所述终端的参数值、所述信号测量协议以及所述网络选择参考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所述终端的参数值包括:
当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的目标参数值集合,引导所述终端完成漫游的成功率大于或等于目标阈值时,将所述目标参数值集合中每个目标引导参数的目标参数值,确定为每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所述终端的参数值,所述目标参数值集合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中每个目标引导参数的目标参数值。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向所述第一接入点AP发送漫游引导指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和/或所述终端当前所进行的业务的业务类型;
根据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和/或所述终端当前所进行的业务的业务类型,确定所述终端需要进行漫游。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以及所述终端当前所进行的业务的业务类型,确定所述终端需要进行漫游包括:
当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指示所述终端正在远离所述第一AP,和/或,所述终端当前所进行的业务的业务类型为目标业务类型时,则确定所述终端需要进行漫游。
基于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根据该终端的运动状态以及该终端当前所进行的业务的业务类型,确定该终端是否需要进行漫游,当终端需要进行漫游时,才会引导终端漫游,以避免终端漫游对终端进行的业务的影响,以提供终端用户的体验。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控制节点,所述基于所述引导协议,引导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一AP漫游至所述第二AP包括:
向所述第一AP发送漫游引导指令,所述漫游引导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AP基于所述引导协议,引导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一AP漫游至所述第二AP。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漫游引导指令包括所述引导协议中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所述终端的参数值。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漫游引导指令还包括所述第二AP的标识、所述引导协议的标识以及所述终端的地址信息。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漫游引导指令还包括所述第二AP的网络信息。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从所述第一AP的至少一个邻居AP中,确定第二AP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AP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邻居AP发送信息获取请求,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所述终端的地址信息以及所述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的标识,所述信号测量协议用于测量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
接收所述第一AP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邻居AP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发送的各自的网络信息。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所述第一AP。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选择参考信息包括信号强度参考信息、负载参考信息、频段参考信息以及带宽参考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信号强度参考信息包括源信号强度阈值、目标信号强度阈值以及目标信号强度差值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目标信号强度阈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源信号强度阈值,所述负载参考信息包括目标信道利用率、目标信道利用率差值以及目标终端关联数目中的至少一项,所述频段参考信息包括目标频段以及目标频段区间中的至少一项,所述带宽参考信息包括目标信道带宽以及目标信道带宽区间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一个AP的网络信息包括所述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所述AP的信道利用率、所述AP的频段、所述AP所关联的终端的数目以及所述AP的信道带宽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AP的网络情况以及所述邻居AP的网络情况满足下述至少一项时,所述第一AP的网络情况以及所述邻居AP的网络情况满足所述网络选择参考信息所指示的网络情况:
所述第一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源信号强度阈值,和/或所述邻居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信号强度阈值;
所述第一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源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邻居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一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差值;
所述邻居AP的信道利用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信道利用率;
所述邻居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且所述邻居AP的信道利用率与所述第一AP的信道利用率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信道利用率差值;
所述邻居AP接入的终端的数目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终端关联数目;
所述第一AP的频段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频段,且所述邻居AP的频段大于所述目标频段;
所述邻居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且所述邻居AP的频段与所述第一AP的频段之间的频段区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频段区间;
所述第一AP的信道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信道带宽,且所述邻居AP的信道带宽大于所述目标信道带宽;
所述邻居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且所述邻居AP的信道带宽与所述第一AP的信道带宽之间的信道带宽区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信道带宽区间。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漫游引导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终端漫游引导方法。具体地,该终端漫游引导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选方式提供的终端漫游引导方法的功能模块。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控制设备,该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该指令由该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选方式提供的终端漫游引导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该指令由该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选方式提供的终端漫游引导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该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终端漫游引导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漫游引导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P的分布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终端漫游引导行为特征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漫游引导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漫游引导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漫游过程中终端侧信号强度变化的对比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漫游引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漫游引导系统的示意图,参见图1,该系统100包括多个访问接入点(access point,AP)101、多个终端(station,STA)102以及控制节点103。该系统100内可以覆盖有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
其中,多个AP101中的任一个AP101,用于接入至少一个终端102,并可以为接入的每个终端102提供网络服务,例如信道、WiFi信号等。该AP101还用于测量该AP101与该AP101中接入的终端102之间信号强度,并基于测量到的信号强度,向控制节点103上报网络信息。该AP101还用于向控制节点103上报接入的终端102的运动状态以及触发该AP101的邻居AP向控制节点上报邻居AP的网络信息。该AP101还用于测量该AP101与邻居AP中接入的终端102之间的信号强度,并基于测量到的信号强度,向控制节点上报网络信息。该AP101还用于接收控制节点103下发的漫游引导指令,根据接收到的漫游引导指令,引导该AP101中接入的终端进行漫游。
多个终端102中的任一终端102,用于根据信号测量协议,对接入的AP101下发的下行信号进行测量,以获取该终端102与接入的AP101之间的信号强度,并向AP101上报该终端102与接入的AP101之间的信号强度。该终端102还用于接收接入的AP下发的漫游引导报文,并基于该漫游引导报文,由当前接入的AP101漫游至其他AP101。该终端102可以是带有WiFi无线接口的手机、智能佩戴设备、平板电脑、笔记本等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AP101所提供的WiFi信号具有一定的覆盖范围,该覆盖范围可以包括核心覆盖范围和非核心覆盖范围。当一个终端中处于一个AP101的核心覆盖范围内时,则认为该终端与该AP之间的信号强度高。当该终端远离该AP101的核心覆盖范围内,且处于该AP的非核心覆盖范围时,则认为该终端与该AP之间的信号强度低。当该终端与该AP之间的信号强度低一定程度时,则会为终端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因此,当该终端与另一个AP之间的信号强度较高时,该终端可以由当前接入的AP漫游至另一个AP,由另一个AP为该终端提供WiFi信号,以避免为终端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例如图2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P的分布示意图,图2中终端STA在移动前接入AP1,并从AP1的核心覆盖范围向AP2的核心覆盖范围移动,并经过AP2的核心覆盖范围,向AP3的核心覆盖范围移动,若终端在移动过程中一直接入AP1,那么随着该终端的移动,终端远离AP1的核心覆盖范围,AP1发出的WiFi信号的传输距离也就随之增加,从而使得到达终端的WiFi信号的信号强度降低,也即是信号变差,数据传输速率降低,因此,随着终端的移动,终端与AP1之间的信号强度会由54Mbps降低到24Mbps。当终端在进入AP3的核心覆盖范围时,终端与AP3之间的信号强度较高,若终端断开与AP1之间的无线连接,并接入AP3时,也即是终端由AP1漫游至AP3,由AP3为终端提供WiFi信号,由于AP3所提供的WiFi信号的信号强度会比较高,因此,可以避免为终端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
控制节点103,用于生成各种终端102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该漫游引导行为特征用于指示终端102进行漫游时的行为特点。对于任一个终端102,控制节点103还用于根据该终端102的运动状态判断该终端102是否需要进行漫游,当终端102需要进行漫游时,控制节点103还可以根据漫游引导行为特征、该终端102当前接入的AP的网络信息以及该终端102当前接入的AP的至少一个邻居AP的网络信息,确定终端能否基于引导进行漫游,若终端能基于引导进行漫游,则控制节点103可以向该终端102当前接入的AP下发漫游引导指令。该控制节点可以是服务器,该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节点103的全部或部分功能也可以在AP101上实现,例如,控制节点103仅负责生成各种终端102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并将各种终端102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下发至各个AP101,由AP101根据其接入的终端102的运动状态判断该终端102是否需要进行漫游,当终端102需要进行漫游时,AP101还可以根据终端102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自己的网络信息以及至少一个邻居AP的网络信息,确定终端102能否基于引导进行漫游(也即是确定终端120能否接受引导),若终端能基于引导进行漫游,则AP101可以向该终端102发送漫游引导报文,引导终端102进行漫游。
该控制节点可以是图3所示的控制设备,其中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控制设备300包括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s,CPU)301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存储器302,其中,该存储器302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该至少一条指令由该处理器301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控制节点所执行的步骤。当然,该控制设备300还可以具有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键盘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等部件,以便进行输入输出,该控制节设备300还可以包括其他用于实现设备功能的部件,在此不做赘述。
AP可以是图4所示的网络设备,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网络设备400包括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s,CPU)401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存储器402,其中,该存储器402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该至少一条指令由该处理器401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AP所执行的步骤。当然,该网络设备400还可以具有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403,还可以具有输入输出接口等部件,以便进行输入输出,该网络设备400还可以包括其他用于实现设备功能的部件,在此不做赘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上述指令可由控制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以完成下述实施例中的终端漫游引导方法。例如,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控制节点在对终端进行漫游引导之前,可以先获取多个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其中,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用于指示终端进行漫游时的行为特点。例如终端支持哪些引导协议,支持哪些信号测量协议以及终端进行漫游时对网络情况有哪些要求,以便后续控制节点可以根据每个终端的漫游行为特征,引导对应的终端进行漫游。参见图5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终端漫游引导行为特征的流程图。
501、控制节点确定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
该终端为任一终端,该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可以是标准引导协议,例如IEEE802.11v协议、deauth协议以及信道切换通告(channel switch announcement,CSA)协议,当然,该终端还可以支持非标准的引导协议,例如华为私有协议(huawei Hilink)中的引导协议。不同的终端可以具有不同或相同的引导协议,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不做具体限定。
技术人员可以对该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进行测试,以得到该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当技术人员确定该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后,可以在该控制节点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生成界面输入该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的标识,当控制节点检测到技术人员在该界面上传了该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的标识后,可以触发控制节点获取到技术人员上传的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的标识,从而控制节点可以根据上传的引导协议的标识,确定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
502、控制节点确定该引导协议中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该终端的参数值、该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以及该终端的网络选择参考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该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为该终端在基于该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进行漫游时指定的引导参数,不同的引导协议中的该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支持相同引导协议的不同的终端,在接受引导漫游时可以具有不同的目标引导参数,也可以具有相同的目标引导参数,对于同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应于不同终端的参数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因此适用于终端的是目标引导参数的参数值,而并不是目标引导参数。例如,三星盖乐世系列(samsung galaxy s)9手机支持IEEE 802.11v引导协议,且要求IEEE802.11v引导协议中引导参数A(目标引导参数)是非0值,而华为(huawei)p30 pro也支持IEEE 802.11v引导协议,要求IEEE 802.11v引导协议中引导参数A是0。再例如,IEEE802.11v引导协议中简略(abridged)字段内的abridged用于记录优先级,为一个目标引导参数,对于终端A,当abridged为1时,引导终端A完成漫游的成功率较高,则1为abridged参数适应用于终端A的参数值。而对于终端B,终端B在接受引导漫游时不会解析abridged字段,则abridged不能作为终端B的目标引导参数。再例如,IEEE 802.11v引导协议中的去关联时刻(Disassociation Imminent)字段中的参数为Disassociation Imminent,去关联计时器(Disassociation Timer)字段中的参数为Disassociation Timer,这两个字段可以作为一个组合,用于指示终端在Disassociation Timer指定的时间内漫游,可以将Disassociation Timer和Disassociation Timer分别作为一个目标引导参数,终端C要求当Disassociation Imminent为1和Disassociation Timer为非0值时,终端C才会在Disassociation Timer规定的时间漫游,因此,1为Disassociation Imminent适用于终端C的参数值,而非0值为Disassociation Timer适用于终端C的参数值,但是,终端D在漫游时并不关心Disassociation Imminent和Disassociation Timer的具体取值,因此,可以将0作为Disassociation Imminent和Disassociation Timer适用于终端D的参数值。当然,在一些引导协议中还可以不存在目标引导参数,此时控制节点则无需确定引导协议中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应于该终端的参数值,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中是否具有该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具有哪些目标引导参数以及每个目标引导参数适应于该终端的参数值不做具体限定。
该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该终端的参数值为终端进行漫游对该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设定的最优参数值组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技术人员可以为该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设置多个目标参数值集合,每个目标参数值集合包括该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中每个目标引导参数的目标参数值,相当于该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的一组参数值组合,技术人员可以基于每个目标参数值集合,引导该终端进行多次漫游,得到多次漫游的漫游结果,每次漫游的漫游结果用于指示每次引导终端所进行的漫游是否成功,以便基于多次漫游的漫游结果,获取基于每个目标参数值集合引导该终端完成漫游的成功率。当基于该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的一个目标参数值集合,引导该终端完成漫游的成功率大于或等于目标阈值时,该控制节点可以将该目标参数值集合中每个目标引导参数的目标参数值,确定为每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该终端的参数值。
当确定该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应于该终端的参数值之后,以便控制节点后续可以基于该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应于该终端的参数值,引导该终端从第一AP漫游至第二AP,具体请参见图6所示的过程。
该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用于测量该终端与AP之间的信号强度,该终端与AP之间的信号强度用于指示终端接收到来自AP的下行信号的信号质量,信号测量协议也即是终端所支持的链路信号质量测量协议。不同的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可以不同,例如huawei p30 pro所支持的下行信号测量方式为接收信道功率参数(received channelpower indicator,RCPI)--802.11k-无线电链路测量(radio link measuremen),其中,802.11k为信号测量协议;而huawei mate 10pro所支持的下行信号测量方式为链路余量(link margin)--802.11h-传输功率控制(transmit power control,TPC);huawei mate20pro支持huawei Hilink中的信号测量协议。
该网络选择参考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进行漫游时,该终端当前接入的第一AP和该终端将要接入的第二AP需满足的网络情况。网络选择参考信息也可以认为是终端内置的漫游网络条件,后续控制节点可以根据该网络选择信息,确定终端能否接受漫游引导,以提高引导终端漫游的成功率。有的终端在漫游时仅对信号强度有要求,有的终端在漫游时仅对第二AP的负载情况有要求,而有的终端在漫游时仅对第二AP的频段和/或信道带宽有要求,而有的终端在漫游时既对信号强度有要求,还对第二AP的负载情况有要求,还对第二AP的频段和/或信道带宽有要求,因此,该网络选择参考信息可以包括信号强度参考信息、负载参考信息、频段参考信息以及带宽参考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该信号强度参考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漫游时终端对终端与第一AP之间的信号强度以及终端与第二AP之间的信号强度的要求。关于对信号强度的要求,有的终端在漫游时,仅对与第一AP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有要求,而有的终端仅对与第二AP之间的信号强度有要求,而有的终端既对与第一AP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有要求,还对与第二AP之间的信号强度有要求,因此,该信号强度参考信息可以包括源信号强度阈值、目标信号强度阈值以及目标信号强度差值中的至少一项,该目标信号强度阈值大于或等于该源信号强度阈值,该源信号强度阈值为终端漫游所要求的第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最低信号强度,该目标信号强度阈值为终端漫游所要求的第二AP与该终端之间的最低信号强度,目标信号强度差值可以可以是目标信号强度阈值与该源信号强度阈值之间的差值。
该负载参考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漫游时终端对第二AP的负载情况的要求。关于对第二AP的负载情况的要求,有的终端在漫游时仅对第二AP的信道利用率有要求,而有的终端仅对第二AP接入的终端的数目有要求,而有的终端既对第二AP的信道利用率有要求,还对第二AP接入的终端的数目有要求,因此,负载参考信息可以包括目标信道利用率、目标信道利用率差值以及目标终端关联数目中的至少一项,其中,目标信道利用率为终端漫游时第二AP的最高信道利用率,该目标信道利用率可以是第二AP自己测量出的信道利用率,该目标信道利用率还可以是终端测量出的第二AP的信道利用率。该目标信道利用率差值可以是目标信道利用率与第一AP的信道利用率之间的差值。该目标终端关联数目为终端漫游时第二AP接入的最多终端数目。
该频段参考信息用指示终端漫游时终端对第二AP的频段的要求,关于对第二AP的频段的要求,有的终端在漫游时仅对第二AP的频段有要求,而有的终端仅第一AP的频段与第二AP的频段之间的频段区间有要求,因此,该频段参考信息可以包括目标频段以及目标频段区间中的至少一项,其中,该目标频段为终端漫游时第二AP的最小频段,目标频段区间为终端漫游时第二AP的频段与第一AP的频段之间的频段区间。
该带宽参考信息用指示终端漫游时终端对第二AP的信道带宽的要求,关于对第二AP的信道带宽的要求,有的终端在漫游时仅对第二AP的信道带宽有要求,而有的终端仅第一AP的信道带宽与第二AP的信道带宽之间的信道带宽区间有要求,因此,该带宽参考信息可以包括目标信道带宽以及目标信道带宽区间中的至少一项,其中,该目标信道带宽为终端漫游时第二AP能够的最小信道带宽,目标信道带宽区间为终端漫游时第二AP的信道带宽与第一AP的信道带宽之间的信道带宽区间。
如果终端出现漫游,终端在与第一AP断开还未接入第二AP的时间段内(也即是漫游期间)无法接收到WiFi信号,在此期间终端可能会暂停终端正在进行的业务。有的业务受到终端漫游的影响比较小,例如下载数据的业务,在漫游期间终端可以暂时暂停下载数据,漫游完成后继续下载,不会影响下载的数据的内容。而有的业务受到终端漫游的影响会比较大,例如视频会话,在漫游期间视频会话可能会出现卡顿等现象,将会严重影响终端用户的体验,因此,控制节点根据终端用户对不同业务的业务需求,可以确定哪些业务受到终端漫游影响较小,哪些业务受到终端漫游影响较大,并将受到终端漫游影响较小的业务确定为目标业务。由于终端漫游对目标业务影响较小,终端在执行目标业务时允许进行漫游,而由于终端漫游对非目标业务影响较大,那么终端在执行非目标业务时可能不允许漫游,因此,该网络选择参考信息可以包括该目标业务类型,该目标业务类型可以是目标业务的业务类型,其中,该目标业务也即是受终端漫游影响较小的业务,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目标业务可以是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终端的业务所需要的网络流量小于或等于流量阈值时,控制节点可以确定该业务为目标业务,而当业务所需要的网络流量大于该流量阈值时,控制节点可以确定该业务为非目标业务,因此,该网络选择参考信息中的目标业务类型还可以用该流量阈值来替换。
技术人员在对该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进行测试过程中,还可以得到该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中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该终端的参数值,技术人员还可以对该终端进行测试,以获取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以及该网络选择参考信息。当技术人员确定该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中该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该终端的参数值、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以及该网络选择参考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后,可以在该控制节点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生成界面上传该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的标识、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中该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该终端的参数值、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的标识以及该网络选择参考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当控制节点检测到技术人员在该界面上传的该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的标识、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中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该终端的参数值、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的标识以及该网络选择参考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后,可以触发控制节点获取到技术人员上传的该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的标识、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中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该终端的参数值、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的标识以及该网络选择参考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从而控制节点可以根据技术人员上传的内容,确定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终端所支持的导协议中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该终端的参数值、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以及该网络选择参考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503、控制节点基于该引导协议、该引导协议中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该终端的参数值、该信号测量协议以及该网络选择参考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生成该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该漫游引导行为特征用于指示该终端进行漫游时的行为特点。
控制节点可以将该引导协议的标识、该参数值、该信号测量协议的标识、该网络选择参考信息以及该终端的标识,组成该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以指示该终端进行漫游时的行为特点。其中,该终端的标识可以包括该终端媒体存取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MAC)地址、终端的类别标识、终端的款型标识、终端的系统版本标识、终端的厂商版本标识中的至少一项,其中,终端的类别标识用于指示终端的类型,例如终端是智能手机还是笔记本电脑,终端的款型标识用于标识终端的款型,例如终端是huawei p30 pro款型的手机,还是honor 10款型的手机,终端的系统版本标识用于指示终端所使用的系统的版本,例如安卓(Android)10,终端的厂商版本标识用于指示终端的厂商版本,例如情感用户界面(emotion user interface,EUMI)10。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任一终端,控制节点都可以基于上述步骤501-503所示的过程来获取该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因此,控制节点可以获取到多个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每当控制节点获取到一个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该控制节点还可以对获取到该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进行存储,以便该控制节点后续可以基于该终端的该漫游引导行为特征,确定引导该终端的进行漫游的漫游时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控制节点还可以向终端漫游引导系统中的各个AP下发多个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以便每个AP也可以基于各自接入的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确定引导各自接入终端的进行漫游的漫游时机,以便在适当的漫游时机,引导各自接入的终端进行漫游。
步骤501-503所示的过程为控制节点通过离线的方式获取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的过程,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节点还可以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模型在线学习各个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
为了进一步说明控制节点根据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引导终端进行漫游的过程,参见如图6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漫游引导方法的流程图。
601、控制节点获取终端的运动状态和/或该终端当前所进行的业务的业务类型。
该终端为任一终端,控制节点可以根据终端上报的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确定终端的运动状态。终端的运动状态可以包括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终端的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可以用于指示终端是静止还是正在移动,若移动速度为0则终端静止,若移动速度不为0,则说明终端正在移动,若移动速度不为0,且终端的移动方向指向终端接入的第一AP,则说明该终端正在接近第一AP,若移动速度不为0,且终端的移动方向与该第一AP所在的方向相反,则说明该终端正在远离第一AP。当然,该控制节点还可以根据终端的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预测该终端的移动路线以及该移动路线所经过的各个AP。
在目标时间段内,控制节点还可以接收第一AP多次上报的第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控制节点根据多次上报的第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的变化趋势,确定该终端的运动状态,该终端的运动状态可以包括多次上报的第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的变化趋势。若多次上报的第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越来越大,则说明终端正在接近第一AP,若多次上报的第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越来越小,则说明终端正在远离第一AP,若多次上报的第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目标阈值,则可以视为终端静止,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目标阈值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节点在执行本步骤601之前还可以向终端漫游引导系统中的各个AP下发各个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以便各个AP可以根据各个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确定各个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或者控制节点也可以仅向各个AP下发各个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的标识,以便每个AP可以根据接入的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周期性地测量每个AP与接入的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并向控制节点上报每个AP与接入的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以便控制节点可以获取到目标时间段内各个AP所接入的终端的信号强度。
控制节点还可以对该终端当前所进行的业务中的业务报文进行检测,以获取该业务的业务类型是否为目标业务类型。控制节点还可以根据该业务消耗的网络流量来确定该终端的业务类型,其中,控制节点根据该业务消耗的网络流量来确定该终端的业务类型的过程在步骤502中有相关描述,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做赘述。
602、控制节点根据该终端的运动状态和/或该终端当前所进行的业务的业务类型,确定该终端需要进行漫游。
当终端在远离第一AP过程中,第一AP与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会变弱,为了避免为终端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则此时终端需要漫游。若终端正在进行实时业务,终端漫游可能会影响终端进行的实时业务,则此时终端暂不需要漫游。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终端的运动状态指示该终端正在远离该第一AP,和/或,该终端当前所进行的业务的业务类型为目标业务类型时,则控制节点确定该终端需要进行漫游,否则确定该终端不需要进行漫游。例如,只要该终端的运动状态指示该终端正在远离该第一AP,该控制节点就确定该终端需要进行漫游。再例如,只要终端当前所进行的业务的业务类型为目标业务类型,该控制节点就确定该终端需要进行漫游。再例如,只有当该终端的运动状态指示该终端正在远离该第一AP,且该终端当前所进行的业务的业务类型为目标业务类型时,控制节点才会确定该终端需要进行漫游。
当该终端需要进行漫游时,则控制节点可以下述步骤603-609所示的过程来引导该终端进行漫游,当该终端不需要进行漫游时,则控制节点可以暂时不引导该终端进行漫游。
603、控制节点获取第一AP的网络信息以及该第一AP的至少一个邻居AP的网络信息,一个AP的网络信息用于指示该AP的网络情况。
一个AP的网络信息可以包括该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该AP的信道利用率、该AP的频段、该AP所关联的终端的数目以及该AP的信道带宽中的至少一项。对于该第一AP和第二AP中的任一AP,该任一AP的网络信息所包括的内容可以与该终端的网络选择参考信息的内容对应,若该终端的网络选择参考信息仅包括信号强度参考信息,则该任一AP的网络信息可以仅包括该任一AP与该终端的之间的信号强度,若该终端的网络选择参考信息包括信号强度参考信息与频段参考信息,则该任一AP的网络信息至少包括该任一AP与该终端的之间的信号强度以及该任一AP的频段。
控制节点可以通过向该第一AP以及该至少一个邻居AP下达指令,触发第一AP以及该至少一个邻居AP分别上报各自的网络信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步骤603可以由下述步骤6031-6036所示的过程来实现。
步骤6031、控制节点向该第一AP以及该至少一个邻居AP发送信息获取请求,该信息获取请求用于指示AP向控制节点返回网络信息。
该信息获取请求可以包括该终端的地址信息以及该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的标识,该信号测量协议用于测量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该信息获取请求还可以包括目标测量次数,该目标测量次数为需要测量的次数。该信息获取请求还可以包括该第一AP的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BSSID)以及该第一AP的信道的标识。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于第一AP知道自己的BSSID以及信道,因此,控制节点向第一AP发送的信息获取请求可以不包括该第一AP的BSSID以及该第一AP的信道的标识,以降低信息获取请求的数据量,而由于邻居AP不知道第一AP的BSSID以及第一AP的信道,因此,控制节点向该至少一个邻居AP发送的信息获取请求还可以包括该第一AP的BSSID以及该第一AP的信道的标识,以便邻居AP可以根据该第一AP的BSSID以及该第一AP的信道的标识,伪装第一AP测量邻居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具体请参见下述步骤6035中邻居AP测量与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的过程。
该控制节点可以根据该第一AP的位置信息,确定该第一AP的至少一个邻居AP,其中,第一AP的位置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AP所在的位置,该至少一个邻居AP与该第一AP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或者该控制节点还可以将预测的该终端的移动路径上经过的至少一个AP作为该第一AP的至少一个邻居AP。
步骤6032、第一AP接收该信息获取请求。
步骤6033、第一AP基于该信息获取请求,向该控制节点发送该第一AP的网络信息。
当接收到该信息获取请求后,该第一AP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息获取请求中终端的地址信息,确定待测量的终端,并根据接收到的信息获取请求中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的标识,确定待测量的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该第一AP还可以根据该终端的地址信息以及该终端所支持的协议,测量该第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并基于测量结果向该控制节点返回第一AP的网络信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步骤6033可以由下述步骤A-C所示的过程来实现。
步骤A、第一AP基于该终端的地址信息以及该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对该终端与该第一AP之间的信号强度进行测量。
该第一AP可以通过该第一AP的信道,基于该终端的地址信息以及该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向该终端发送信号强度测量报文,其中,该信号强度测量报文可以包括该第一AP的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BSSID);当该终端接收到该信号强度测量报文后,该终端可以根据第一AP的BSSID,确定是第一AP在测量信号强度,则该终端可以向该第一AP返回信号测量响应报文,该第一AP可以基于根据信号强度测量报文的发送时间以及信号测量响应报文的接收时间,确定该终端与该第一AP之间的信号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信号测量协议,第一AP测量信号强度的过程不同,例如,该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为802.11k-radio-link-measurement,则第一AP可以采用802.11k-radio-link-measurement,获取到该终端接收的下行信号的信号强度(也即是第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如果该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为link margin--802.11h-TPC,那么第一AP则采用link margin--802.11h-TPC,对该终端进行信号强度测量,以获得该终端接收的下行信号的link margin,并根据下行信号的link margin确定该下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如果该终端支持huawei Hilink,则第一AP可以采用huawei Hilink中的信号测量协议,对该终端进行信号强度测量,以获得该终端发送的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和该终端接收的下行信号的信号强度。
步骤B、第一AP基于测量出的该终端与该第一AP之间的信号强度,生成该第一AP的网络信息。
当该终端确定出该终端与该第一AP之间的信号强度后,第一AP可以将该终端与该第一AP之间的信号强度、该第一AP的信道利用率、该第一AP的频段、该第一AP所关联的终端的数目以及该第一AP的信道带宽中的至少一项,组成和成该第一AP的网络信息。
步骤C、第一AP向该控制节点发送该第一AP的网络信息。
步骤6034、该至少一个邻居AP接收控制节点发送的信息获取请求。
步骤6035、该至少一个邻居AP基于该信息获取请求,向控制节点发送该至少一个邻居AP的网络信息。
对于该至少一个邻居AP中的任一邻居AP,该邻居AP可以基于接收到的信息获取请求,确定待测量的终端,该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第一AP的BSSID以及第一AP的信道。该邻居AP可以基于该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第一AP的BSSID,生成信号强度测量报文,并切换到第一AP的信道上,根据该终端的地址信息,从第一AP信道,向该终端发送信号强度测量报文,从而该邻居AP可以伪装成第一AP对邻居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进行测量,直至确定该邻居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该邻居AP可以基于该邻居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向控制节点发送该邻居AP的网络信息。其中,该邻居AP基于该邻居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向控制节点发送该邻居AP的网络信息的过程与第一AP基于第一AP与该终端的信号强度,向控制节点发送该第一AP的网络信息的过程同理,在此,本申请实施例对该邻居AP基于该邻居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向控制节点发送该邻居AP的网络信息的过程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该第一AP以及该至少一个邻居AP中的任一AP,当该信息获取请求中携带有目标测量次数时,则该任一AP还可以对该任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进行目标测量次数的测量,并基于每次的测量结果,向控制节点返回一次该任一AP的网络信息。
步骤6036、该控制节点接收该第一AP以及该至少一个邻居AP基于该信息获取请求发送的各自的网络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节点还可以不用通过向第一AP以及至少一个邻居AP下发指令,来获取第一AP的网络信息以及至少一个邻居AP的网络信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漫游引导系统中的各个AP内均存储有各自的至少一个邻居AP的BSSID以及信道标识,第一AP每接入一个终端后,可以在每个测量周期,就对第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进行测量,并基于每次的测量结果向控制节点返回一次网络信息,且该第一AP还可以将新接入的终端的地址信息、新接入的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的标识,发送给该第一AP的至少一个邻居AP,以便每个邻居AP可以在各自的测量周期内,根据该第一AP新接入的终端的地址信息、新接入的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该任一AP的BSSID以及信道,对各自与新接入的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进行测量,并基于每次的测量结果向控制节点返回一次网络信息,从而控制节点可以获取到第一AP的网络信息以及该至少一个邻居AP的网络信息。
当该控制节点接收到同一个AP多次发送的网络信息时,该控制节点还可以对该AP多次发送的网络信息中的各项内容求平均值,得到该AP的平均网络信息,并将该AP的平均网络信息作为该AP的网络信息。
604、对于该至少一个邻居AP中的任一邻居AP,当该第一AP的网络情况以及该邻居AP的网络情况满足该终端的网络选择参考信息所指示的网络情况时,该控制节点将该邻居AP确定为第二AP。
当该第一AP的网络情况以及该邻居AP的网络情况满足该终端的网络选择参考信息所指示的网络情况时,说明该邻居AP和第一AP符合该终端内置的漫游条件,则该控制节点可以将该邻居AP作为该终端将要接入的第二AP(也即是该终端的目标AP),以便后续引导该终端由该第一AP漫游至该第二AP。
当该第一AP的网络情况以及该邻居AP的网络情况满足下述至少一项时,该第一AP的网络情况以及该邻居AP的网络情况满足该网络选择参考信息所指示的网络情况:
第1项、该第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该源信号强度阈值,和/或该邻居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该目标信号强度阈值。
例如,当该信号强度参考信息仅包括源信号强度阈值时,若该第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该源信号强度阈值,则该第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满足该信号强度参考信息所指示的信号强度。再例如,当该信号强度参考信息仅包括源信号强度阈值和目标信号强度阈值时,若该第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该源信号强度阈值,且该邻居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该目标信号强度阈值,则该第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满足该信号强度参考信息所指示的信号强度,且该邻居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也满足该信号强度参考信息所指示的信号强度。
由于目标信号强度阈值可以大于源信号强度阈值,若该终端由第一AP漫游至该邻居AP,则该邻居AP可以为该终端提供的WiFi信号的信号强度更高,从而可以提高终端用户的体验。
第2项、该第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该源信号强度阈值,且该邻居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与该第一AP和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该目标信号强度差值。
例如,当该信号强度参考信息仅包括源信号强度阈值和目标信号强度差值时,若该第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该源信号强度阈值,且该邻居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和该第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目标信号强度差值,则该第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满足该信号强度参考信息所指示的信号强度,且该邻居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也满足该信号强度参考信息所指示的信号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信号强度参考信息包括源信号强度阈值、目标信号强度阈值以及目标信号强度差值时,若第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源信号强度阈值,邻居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目标信号强度阈值,且第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和邻居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目标信号强度差值,则该第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满足该信号强度参考信息所指示的信号强度,且该邻居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也满足该信号强度参考信息所指示的信号强度。
第3项、该邻居AP的信道利用率小于或等于该目标信道利用率。
例如,该负载参考信息仅包括目标信道利用率50%,若该邻居AP的信道利用率小于或等于50%,则该邻居AP的负载情况满足负载参考信息所指示的负载情况。当该目标信道利用率较低,且该邻居AP的信道利用率低于该目标信道利用率时,若该终端由第一AP漫游至该邻居AP,则该邻居AP可以为该终端提供更多的信道资源,以提高该终端传输业务数据的效率,从而可以提高终端用户的体验。
第4项、该邻居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且该邻居AP的信道利用率与该第一AP的信道利用率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该目标信道利用率差值。
例如,当该负载参考信息仅包括目标信道利用率,且网络选择参考信息包括信号强度参考信息时,若该邻居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且该邻居AP的信道利用率与该第一AP的信道利用率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该目标信道利用率差值,则该邻居AP的负载情况满足负载参考信息所指示的负载情况。
第5项、该邻居AP接入的终端的数目小于或等于该目标终端关联数目。
其中,目标终端关联数目为终端要求的第二AP最多可以关联的终端的数目,因此,目标终端关联数目可以是第二AP关联终端的数目阈值。例如,当该负载参考信息仅包括目标终端关联数目时,若该邻居AP接入的终端的数目小于或等于该目标终端关联数目,则该邻居AP的负载情况满足负载参考信息所指示的负载情况。当该目标终端关联数目较低,且该邻居AP接入的终端的数目小于或等于该目标终端关联数目时,若该终端由第一AP漫游至该邻居AP,则该邻居AP可以为该终端提供更多的网络资源,以提高该终端传输业务数据的效率,从而可以提高终端用户的体验。
第6项、该第一AP的频段小于或等于该目标频段,且该邻居AP的频段大于该目标频段。
当该频段参考信息仅包括目标频段时,若该第一AP的频段小于或等于该目标频段,且该邻居AP的频段大于该目标频段,则该邻居AP以及该第一AP的频段均满足频段参考信息所指示的频段。若该终端由第一AP漫游至该邻居AP,则该邻居AP可以为该终端提供更宽范围的频带资源,使得该终端在目标频段范围内能够进行更多的业务,从而可以提高终端用户的体验。
第7项、该邻居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且该邻居AP的频段与该第一AP的频段之间的频段区间大于或等于该目标频段区间。
例如,当频段参考信息仅包括目标频段区间,且网络选择参考信息包括信号强度参考信息时,若该邻居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且该邻居AP的频段与该第一AP的频段之间的频段区间大于或等于该目标频段区间,也可以认为该邻居AP的频段满足频段参考信息所指示的频段。
第8项、该第一AP的信道带宽小于或等于该目标信道带宽,且该邻居AP的信道带宽大于该目标信道带宽。
当该带宽参考信息仅包括目标信道带宽时,若该第一AP的信道带宽小于或等于该目标信道带宽,且该邻居AP的信道带宽大于该目标信道带宽,则该邻居AP以及该第一AP的信道带宽均满足频段参考信息所指示的信道带宽。若该终端由第一AP漫游至该邻居AP,则该邻居AP可以为该终端提供更多的信道带宽资源,以提高该终端传输业务数据的效率,从而可以提高终端用户的体验。
第9项、该邻居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且该邻居AP的信道带宽与该第一AP的信道带宽之间的信道带宽区间大于或等于该目标信道带宽区间。
例如,当带宽参考信息仅包括目标信道带宽区间,且网络选择参考信息包括信号强度参考信息时,若该邻居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一AP与该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且该邻居AP的信道带宽与该第一AP的信道带宽之间的信道带宽区间大于或等于该目标信道带宽区间,也可以认为该邻居AP的信道带宽满足带宽参考信息所指示的信道带宽。
由于网络选择参考信息可以包括信号强度参考信息、负载参考信息、频段参考信息以及带宽参考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且信号强度参考信息、负载参考信息、频段参考信息、带宽参考信息中的每一项均可以包括多个参数,而只有当该第一AP的网络情况以及该邻居AP的网络情况满足该终端的网络选择参考信息所指示的所有网络情况时,该控制节点才可以将该邻居AP确定为第二AP,本申请实施例仅列出上述9项判断方式,根据网络选择参考信息所包括的内容,还可以存在其他判断方式,在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其他判断方式进行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该至少一个邻居AP中,仅有一个邻居AP满足网络选择参考信息的要求,则该控制节点可以将这个邻居AP作为该终端的第二AP。若有多个邻居AP均满足网络选择参考信息的要求,该控制节点还可以从这多个邻居AP中,选择一个网络情况最好的邻居AP作为该终端的第二AP。若有多个邻居AP均满足网络选择参考信息的要求,该控制节点还可以直接将多个邻居AP作为该终端的多个候选第二AP,由终端自己从多个候选第二AP中选择一个候选第二AP作为该终端的第二AP。另外,本步骤604所示的过程也即是控制节点从该第一AP的至少一个邻居AP中,确定第二AP的过程。
605、控制节点向该第一AP发送漫游引导指令,该漫游引导指令用于指示该第一AP基于该引导协议,引导该终端由该第一AP漫游至该第二AP。
该漫游引导指令可以包括该第二AP的标识、该引导协议的标识以及该终端的地址信息。该漫游引导指令还可以包括该引导协议中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该终端的参数值和该第二AP的网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需要说明的是,若控制节点仅从该第一AP的邻居AP中确定出多个候选第二AP,而没有确定出第二AP,则该漫游引导指令还可以包括多个候选第二AP的网络信息以及多个候选第二AP的标识。
本步骤605所示的过程也即是控制节点基于该引导协议,引导该终端由该第一AP漫游至该第二AP的过程。当该漫游引导指令包括该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该终端的参数值时,本步骤605所示的过程也即是,控制节点基于该引导协议中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该终端的参数值,引导该终端由该第一AP漫游至该第二AP的过程。
606、第一AP接收漫游引导指令。
607、第一AP基于该引导协议以及该漫游引导指令,生成漫游引导报文,该漫游引导报文用于指示该终端由所述第一AP漫游至所述第二AP。
该第一AP可以根据漫游引导指令携带的终端的地址信息,确定待引导的终端,根据该漫游引导指令携带的引导协议的标识,确定待引导的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并基于该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将该漫游引导指令封装为漫游引导报文。也即是,漫游引导报文可以包括漫游引导指令所携带的内容。当该漫游引导报文包括该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该终端的参数值时,本步骤607所示的过程也即是,第一AP基于该引导协议中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该终端的参数值,引导该终端由该第一AP漫游至该第二AP的过程。
608、第一AP向该终端发送该漫游引导报文。
该第一AP可以根据该终端的地址信息,向该终端发送该漫游引导报文。
609、该终端基于该漫游引导报文进行漫游。
当该漫游引导报文未携带该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该终端的参数值,说明该终端漫游时无需考虑目标引导参数,则该终端可以根据漫游引导报文携带的第二AP的标识,确定该终端待接入的第二AP,则该终端可以断开与第一AP的无线连接,并接入该第二AP,以完成漫游。
如果该漫游引导报文携带该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该终端的参数值以及第二AP的网络信息,则该终端确定该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该终端的参数值是否为预设参数值,并判断第二AP的网络信息所指示的网络情况是否满足该网络选择参考信息所指示的网络情况,若该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该终端的参数值为预设参数值,且第二AP的网络信息所指示的网络情况满足该网络选择参考信息所指示的网络情况,则该终端可以根据漫游引导报文携带的第二AP的标识,确定该终端待接入的第二AP,则该终端可以断开与第一AP的无线连接,并接入该第二AP,以完成漫游。其中,终端判断第二AP的网络信息所指示的网络情况是否满足该网络选择参考信息所指示的网络情况的过程与步骤604中控制节点判断第二AP的网络信息所指示的网络情况是否满足该网络选择参考信息所指示的网络情况的过程同理,在此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判断第二AP的网络信息所指示的网络情况是否满足该网络选择参考信息所指示的网络情况的过程不做赘述。
如果该漫游引导报文未携带第二AP的网络信息也没有携带第二AP的标识,而携带有多个候选第二AP的网络信息以及多个候选第二AP的标识,则该终端可以根据多个候选第二AP的网络信息以及该网络选择参考信息,选择一个网络情况最好的候选第二AP作为该终端的第二AP,则该终端可以断开与第一AP的无线连接,并接入该第二AP,以完成漫游。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中包括对该终端支持引导时终端的运动状态和/或业务的业务类型的限定,因此,上述步骤602中控制节点根据该终端的运动状态和/或该终端当前所进行的业务的业务类型,确定该终端是否需要进行漫游的过程,为控制节点基于该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确定引导该终端进行漫游的漫游时机的过程。并且,由于当该第一AP的网络情况以及第二AP的网络情况满足该终端的网络选择参考信息所指示的网络情况时,说明此时若控制节点引导终端由第一AP漫游至第二AP,完成引导漫游的成功率极大,控制节点才会向第一AP发送漫游引导指令,因此,上述步骤605也可以是控制节点基于该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确定引导该终端进行漫游的漫游时机的过程。
为了进一步说明步骤601-609所示的过程,参见如下示例1-3。
示例1、某款手机(终端A)支持IEEE 802.11v协议,并且要求目标信号强度大于-70dB;在某个时刻,终端A在AP0(第一AP)上的下行信号的信号强度为-70dB(也即是第一AP与终端A之间的信号强度),而终端A在某个邻居AP1上的下行信号的信号强度为-60dB,则控制节点判断IEEE 802.11v协议是否为终端A支持的引导协议,如果是,控制节点将向终端A发送漫游引导指令;而终端A接收到漫游引导指令后,将评估邻居AP1的信号强度是否满足该终端A的网络选择参考信息所要求的目标信号强度,若满足,则终端A将漫游到邻居AP1。
示例2、某款笔记本电脑(终端B)支持IEEE 802.11v协议,但要求目标信道利用率不能超过50%;某个时刻,终端B接入在AP0上,AP0与终端B之间的信号强度为-65dB,存在一个邻居AP1,AP1与终端B之间的信号强度为-55dB,但AP1上接入有其他终端和流量,AP1的信道利用率达到70%;控制节点判断如果在AP1这个网络情况下,AP0向终端B下发漫游引导报文,将终端B通过IEEE 802.11v协议引导到AP1,将不能满足终端B的网络选择参考信息的要求,终端B将会拒绝或不接受这个漫游引导报文;因此,控制节点将不会向AP1下发漫游引导指令,而是等待邻居AP1的下一个网络情况,例如邻居AP1接入的终端离开,使得邻居AP1信道利用率下降到20%,则控制节点再向AP1下发漫游引导指令。
示例3、某款手机(终端C)支持huawei Hilink,信任控制节点的漫游引导,且没有网络选择参考信息,因此,只要控制节点确定终端与第一AP之间的信号强度小于终端与第二AP之间的信号强度,则控制节点可以立刻基于huawei Hilink中的引导协议,对终端C发起引导。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确定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以及第二AP,并基于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引导该终端由该第一AP漫游至该第二AP,从而可以提高终端漫游的成功率。并且,通过根据该终端的运动状态和/或该终端当前所进行的业务的业务类型,确定该终端是否需要进行漫游,当终端需要进行漫游时,才会引导终端漫游,以避免终端漫游对终端进行的业务的影响,以提供终端用户的体验。并且,通过第一AP的网络情况、至少一个邻居AP的网络情况以及终端的网络选择参考信息,确定第二AP,以避免确定出的第二AP不符合网络选择参考信息的要求,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终端漫游的成功率。
控制节点可以先生成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再基于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第一AP的网络信息以及至少一个邻居AP网络信息,引导终端漫游,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过程,参见图7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漫游引导方法的流程图。
701、控制节点生成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
控制节点可以基于静态测试或AI模型在线学习生成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具体过程请参见图5。其中,该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可以包括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例如信号测量协议Lx)、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以及引导协议中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该终端的参数值(例如引导协议Gx,目标引导参数Sx)、终端接受引导的网络选择参考信息(例如网络选择参考信息Cx)。
702、控制节点获取第一AP的网络信息、至少一个邻居AP网络信息以及该终端的状态。
其中,一个AP的网络信息可以包括该AP的信道利用率、信道带宽、频段、接入的终端的数目,该终端的状态可以包括终端的运动状态、当前正在进行的业务的业务类型以及终端与该AP之间的信号强度。
703、控制节点根据第一AP的网络信息、至少一个邻居AP网络信息、该终端的状态,以及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对该终端进行引导进行判决,若判决结果为对终端进行引导,则对于不同的终端,控制节点可以根据不同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对不同的终端进行差异化引导。
其中,控制节点根据第一AP的网络信息、至少一个邻居AP网络信息、该终端的状态,以及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对该终端进行引导进行判决的过程,可以包括两次判决过程,一次为根据终端的状态,确定终端是否需要进行漫游,具体请参见602,另一次判决过程为根据第一AP的网络信息、至少一个邻居AP网络信息以及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能否选择出第二AP,请参见步骤604。由于不同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不同,因此向不同终端发送的漫游引导报文的格式可以不同,且向不同终端发送的漫游引导报文携带的内容也可以不同,从而就会对不同的终端进行差异化引导。以终端x为例,通过终端x接入的AP,控制节点可以将终端x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Lx以及引导协议Gx,目标引导参数Sx下发至终端x。需要说明的是,步骤703在图7简写为“控制节点主动引导判决和差异化引导”。
图6和图7所示的由控制节点引导终端进行漫游的过程,可以使得终端在漫游过程中终端接收到WiFi信号的信号强度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信号强度范围内,例如图8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漫游过程中终端侧信号强度变化的对比示意图,在图8中曲线1为终端在移动过程中,基于控制节点引导进行漫游时的信号强度,在图8中曲线2为终端在移动过程中,终端自主漫游时的信号强度。从曲线1中可以看出,当终端在AP1的核心覆盖范围移动时,终端侧的信号强度均高于-65dB,当终端由AP1的核心覆盖范围移动到AP2的核心覆盖范围内时,终端与AP1之间的信号强度低于-65dB,而终端与AP2之间的信号强度高于-65dB,终端接受控制节点的主动引导,终端由AP1漫游至AP2,此时终端侧的信号强度仍均高于-65dB;当终端由AP2的核心覆盖范围移动到AP3的核心覆盖范围内时,终端与AP1之间的信号强度在-75dB至-70dB之间,终端与AP2之间的信号强度低于-70dB至-65dB之间,而终端与AP3之间的信号强度高于-65dB,终端接受控制节点的主动引导,终端由AP2漫游至AP3,此时终端侧的信号强度仍均高于-65dB,可见终端在移动过程中,若基于控制节点的主动引导,进行漫游,可以使得终端侧的信号强度一直在一个较高的信号强度范围内,从而可以提高终端传输业务数据的效率。从曲线2中可以看出,终端从AP1的核心覆盖范围开始移动,终端进行自主漫游,当终端移动到AP3的核心覆盖范围内时,才能由AP1漫游至AP3,但是,由于终端接入的一直都是AP1,因此,当终端在AP2的核心覆盖范围中移动时,终端侧的信号强度一直低于-65dB,且随着终端的移动,终端侧的信号强度越来越低。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5-图7所示的过程为控制节点生成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并由基于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引导终端进行漫游的过程。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AP也可以生成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并基于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引导终端进行漫游。其中,第一AP生成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的过程与控制节点生成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的过程同理,在此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AP生成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的过程不做赘述。而第一AP基于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引导终端进行漫游的过程与控制节点基于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引导终端进行漫游过程中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AP无需生成漫游引导指令,也无需基于漫游引导指令引导终端进行漫游,而是可以直接基于该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引导该终端由第一AP漫游至第二AP。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AP基于该引导协议,生成漫游引导报文,并向该终端发送该漫游引导报文,由该终端基于该漫游引导报文进行漫游。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漫游引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900包括:
确定模块901,用于确定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所述终端接入第一访问接入点AP,所述引导协议用于引导所述终端进行漫游;
所述确定模块901,还用于从所述第一AP的至少一个邻居AP中,确定第二AP;
引导模块902,用于基于所述引导协议,引导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一AP漫游至所述第二AP。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901用于:
对于所述至少一个邻居AP中的任一邻居AP,当所述第一AP的网络情况以及所述邻居AP的网络情况满足所述终端的网络选择参考信息所指示的网络情况时,将所述邻居AP确定为所述第二AP;
其中,所述网络选择参考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进行漫游时,所述第一AP和所述第二AP需满足的网络情况。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AP的网络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邻居AP的网络信息,一个AP的网络信息用于指示所述AP的网络情况。
可选地,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
向所述第一AP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邻居AP发送信息获取请求,所述信息获取请求用于指示AP向控制节点返回网络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AP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邻居AP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发送的各自的网络信息。
可选地,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所述终端的地址信息以及所述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的标识,所述信号测量协议用于测量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
可选地,所述信息获取请求还包括所述第一AP的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以及所述第一AP的信道的标识。
可选地,所述信息获取请求还包括目标测量次数,所述目标测量次数为需要测量的次数。
可选地,所述引导模块902用于:
基于所述引导协议中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所述终端的参数值,引导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一AP漫游至所述第二AP。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引导协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所述终端的参数值、所述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以及所述网络选择参考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生成所述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所述漫游引导行为特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进行漫游时的行为特点。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901还用于:
基于所述漫游引导行为特征,确定引导所述终端进行漫游的漫游时机。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901还用于: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所述终端的参数值、所述信号测量协议以及所述网络选择参考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901用于:
当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的目标参数值集合,引导所述终端完成漫游的成功率大于或等于目标阈值时,将所述目标参数值集合中每个目标引导参数的目标参数值,确定为每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所述终端的参数值,所述目标参数值集合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中每个目标引导参数的目标参数值。
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和/或所述终端当前所进行的业务的业务类型;
所述确定模块901,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和/或所述终端当前所进行的业务的业务类型,确定所述终端需要进行漫游。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901用于:
当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指示所述终端正在远离所述第一AP,和/或,所述终端当前所进行的业务的业务类型为目标业务类型时,则确定所述终端需要进行漫游。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控制节点,所述引导模块902用于:
向所述第一AP发送漫游引导指令,所述漫游引导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AP基于所述引导协议,引导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一AP漫游至所述第二AP。
可选地,所述漫游引导指令包括所述引导协议中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所述终端的参数值。
可选地,所述漫游引导指令包括所述第二AP的标识、所述引导协议的标识以及所述终端的地址信息。
可选地,所述漫游引导指令还包括所述第二AP的网络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AP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邻居AP发送信息获取请求,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所述终端的地址信息以及所述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的标识,所述信号测量协议用于测量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AP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邻居AP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发送的各自的网络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为所述第一AP。
可选地,所述网络选择参考信息包括信号强度参考信息、负载参考信息、频段参考信息以及带宽参考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信号强度参考信息包括源信号强度阈值、目标信号强度阈值以及目标信号强度差值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目标信号强度阈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源信号强度阈值,所述负载参考信息包括目标信道利用率、目标信道利用率差值以及目标终端关联数目中的至少一项,所述频段参考信息包括目标频段以及目标频段区间中的至少一项,所述带宽参考信息包括目标信道带宽以及目标信道带宽区间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一个AP的网络信息包括所述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所述AP的信道利用率、所述AP的频段、所述AP所关联的终端的数目以及所述AP的信道带宽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AP的网络情况以及所述邻居AP的网络情况满足下述至少一项时,所述第一AP的网络情况以及所述邻居AP的网络情况满足所述网络选择参考信息所指示的网络情况:
所述第一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源信号强度阈值,和/或所述邻居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信号强度阈值;
所述第一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源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邻居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一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差值;
所述邻居AP的信道利用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信道利用率;
所述邻居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且所述邻居AP的信道利用率与所述第一AP的信道利用率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信道利用率差值;
所述邻居AP接入的终端的数目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终端关联数目;
所述第一AP的频段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频段,且所述邻居AP的频段大于所述目标频段;
所述邻居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且所述邻居AP的频段与所述第一AP的频段之间的频段区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频段区间;
所述第一AP的信道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信道带宽,且所述邻居AP的信道带宽大于所述目标信道带宽;
所述邻居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且所述邻居AP的信道带宽与所述第一AP的信道带宽之间的信道带宽区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信道带宽区间。
该装置通过确定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以及第二AP,并基于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引导该终端由该第一AP漫游至该第二AP,从而可以提高终端漫游的成功率。并且,通过根据该终端的运动状态以及该终端当前所进行的业务的业务类型,确定该终端是否需要进行漫游,当终端需要进行漫游时,才会引导终端漫游,以避免终端漫游对终端进行的业务的影响,以提供终端用户的体验。并且,通过第一AP的网络情况、至少一个邻居AP的网络情况以及终端的网络选择参考信息,确定第二AP,以避免确定出的第二AP不符合网络选择参考信息的要求,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终端漫游的成功率。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漫游引导装置在引导终端漫游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漫游引导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5)

1.一种终端漫游引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所述终端接入第一访问接入点AP,所述引导协议用于引导所述终端进行漫游;
从所述第一AP的至少一个邻居AP中,确定第二AP;
基于所述引导协议,引导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一AP漫游至所述第二A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一AP的至少一个邻居AP中,确定第二AP包括:
对于所述至少一个邻居AP中的任一邻居AP,当所述第一AP的网络情况以及所述邻居AP的网络情况满足所述终端的网络选择参考信息所指示的网络情况时,将所述邻居AP确定为所述第二AP;
其中,所述网络选择参考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进行漫游时,所述第一AP和所述第二AP需满足的网络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引导协议,引导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一AP漫游至所述第二AP包括:
基于所述引导协议中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所述终端的参数值,引导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一AP漫游至所述第二AP。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一AP的至少一个邻居AP中,确定第二AP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引导协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所述终端的参数值、所述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以及所述网络选择参考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生成所述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所述漫游引导行为特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进行漫游时的行为特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所述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漫游引导行为特征,确定引导所述终端进行漫游的漫游时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所述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所述终端的参数值、所述信号测量协议以及所述网络选择参考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所述终端的参数值包括:
当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的目标参数值集合,引导所述终端完成漫游的成功率大于或等于目标阈值时,将所述目标参数值集合中每个目标引导参数的目标参数值,确定为每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所述终端的参数值,所述目标参数值集合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中每个目标引导参数的目标参数值。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一接入点AP发送漫游引导指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和/或所述终端当前所进行的业务的业务类型;
根据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和/或所述终端当前所进行的业务的业务类型,确定所述终端需要进行漫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以及所述终端当前所进行的业务的业务类型,确定所述终端需要进行漫游包括:
当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指示所述终端正在远离所述第一AP,和/或,所述终端当前所进行的业务的业务类型为目标业务类型时,则确定所述终端需要进行漫游。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控制节点,所述基于所述引导协议,引导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一AP漫游至所述第二AP包括:
向所述第一AP发送漫游引导指令,所述漫游引导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AP基于所述引导协议,引导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一AP漫游至所述第二AP。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漫游引导指令包括所述引导协议中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所述终端的参数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一AP的至少一个邻居AP中,确定第二AP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AP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邻居AP发送信息获取请求,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所述终端的地址信息以及所述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的标识,所述信号测量协议用于测量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
接收所述第一AP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邻居AP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发送的各自的网络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所述第一AP。
14.根据权利要求2-13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选择参考信息包括信号强度参考信息、负载参考信息、频段参考信息以及带宽参考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信号强度参考信息包括源信号强度阈值、目标信号强度阈值以及目标信号强度差值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目标信号强度阈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源信号强度阈值,所述负载参考信息包括目标信道利用率、目标信道利用率差值以及目标终端关联数目中的至少一项,所述频段参考信息包括目标频段以及目标频段区间中的至少一项,所述带宽参考信息包括目标信道带宽以及目标信道带宽区间中的至少一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AP的网络信息包括所述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所述AP的信道利用率、所述AP的频段、所述AP所关联的终端的数目以及所述AP的信道带宽中的至少一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AP的网络情况以及所述邻居AP的网络情况满足下述至少一项时,所述第一AP的网络情况以及所述邻居AP的网络情况满足所述网络选择参考信息所指示的网络情况:
所述第一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源信号强度阈值,和/或所述邻居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信号强度阈值;
所述第一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源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邻居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一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差值;
所述邻居AP的信道利用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信道利用率;
所述邻居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且所述邻居AP的信道利用率与所述第一AP的信道利用率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信道利用率差值;
所述邻居AP接入的终端的数目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终端关联数目;
所述第一AP的频段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频段,且所述邻居AP的频段大于所述目标频段;
所述邻居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且所述邻居AP的频段与所述第一AP的频段之间的频段区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频段区间;
所述第一AP的信道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信道带宽,且所述邻居AP的信道带宽大于所述目标信道带宽;
所述邻居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且所述邻居AP的信道带宽与所述第一AP的信道带宽之间的信道带宽区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信道带宽区间。
17.一种终端漫游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终端所支持的引导协议,所述终端接入第一访问接入点AP,所述引导协议用于引导所述终端进行漫游;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从所述第一AP的至少一个邻居AP中,确定第二AP;
引导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引导协议,引导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一AP漫游至所述第二AP。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对于所述至少一个邻居AP中的任一邻居AP,当所述第一AP的网络情况以及所述邻居AP的网络情况满足所述终端的网络选择参考信息所指示的网络情况时,将所述邻居AP确定为所述第二AP;
其中,所述网络选择参考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进行漫游时,所述第一AP和所述第二AP需满足的网络情况。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模块用于:
基于所述引导协议中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所述终端的参数值,引导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一AP漫游至所述第二AP。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引导协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所述终端的参数值、所述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以及所述网络选择参考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生成所述终端的漫游引导行为特征,所述漫游引导行为特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进行漫游时的行为特点。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基于所述漫游引导行为特征,确定引导所述终端进行漫游的漫游时机。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所述终端的参数值、所述信号测量协议以及所述网络选择参考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当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的目标参数值集合,引导所述终端完成漫游的成功率大于或等于目标阈值时,将所述目标参数值集合中每个目标引导参数的目标参数值,确定为每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所述终端的参数值,所述目标参数值集合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中每个目标引导参数的目标参数值。
24.根据权利要求17-23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和/或所述终端当前所进行的业务的业务类型;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和/或所述终端当前所进行的业务的业务类型,确定所述终端需要进行漫游。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当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指示所述终端正在远离所述第一AP,和/或,所述终端当前所进行的业务的业务类型为目标业务类型时,则确定所述终端需要进行漫游。
26.根据权利要求17-25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控制节点,所述引导模块用于:
向所述第一AP发送漫游引导指令,所述漫游引导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AP基于所述引导协议,引导所述终端由所述第一AP漫游至所述第二AP。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漫游引导指令包括所述引导协议中至少一个目标引导参数适用于所述终端的参数值。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AP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邻居AP发送信息获取请求,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所述终端的地址信息以及所述终端所支持的信号测量协议的标识,所述信号测量协议用于测量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AP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邻居AP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发送的各自的网络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17-25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所述第一AP。
30.根据权利要求18-29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选择参考信息包括信号强度参考信息、负载参考信息、频段参考信息以及带宽参考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信号强度参考信息包括源信号强度阈值、目标信号强度阈值以及目标信号强度差值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目标信号强度阈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源信号强度阈值,所述负载参考信息包括目标信道利用率、目标信道利用率差值以及目标终端关联数目中的至少一项,所述频段参考信息包括目标频段以及目标频段区间中的至少一项,所述带宽参考信息包括目标信道带宽以及目标信道带宽区间中的至少一项。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AP的网络信息包括所述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所述AP的信道利用率、所述AP的频段、所述AP所关联的终端的数目以及所述AP的信道带宽中的至少一项。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AP的网络情况以及所述邻居AP的网络情况满足下述至少一项时,所述第一AP的网络情况以及所述邻居AP的网络情况满足所述网络选择参考信息所指示的网络情况:
所述第一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源信号强度阈值,和/或所述邻居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信号强度阈值;
所述第一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源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邻居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一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差值;
所述邻居AP的信道利用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信道利用率;
所述邻居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且所述邻居AP的信道利用率与所述第一AP的信道利用率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信道利用率差值;
所述邻居AP接入的终端的数目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终端关联数目;
所述第一AP的频段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频段,且所述邻居AP的频段大于所述目标频段;
所述邻居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且所述邻居AP的频段与所述第一AP的频段之间的频段区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频段区间;
所述第一AP的信道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信道带宽,且所述邻居AP的信道带宽大于所述目标信道带宽;
所述邻居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AP与所述终端之间的信号强度,且所述邻居AP的信道带宽与所述第一AP的信道带宽之间的信道带宽区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信道带宽区间。
33.一种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终端漫游引导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34.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终端漫游引导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3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终端漫游引导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CN202010366188.7A 2020-04-30 2020-04-30 终端漫游引导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5968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6188.7A CN113596864B (zh) 2020-04-30 2020-04-30 终端漫游引导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A3116393A CA3116393A1 (en) 2020-04-30 2021-04-27 Terminal roaming stee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2021076170A JP7331035B2 (ja) 2020-04-30 2021-04-28 端末ローミングステアリング方法および装置、デバイス、ならびに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EP21170858.1A EP3905785B1 (en) 2020-04-30 2021-04-28 Terminal roaming stee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7/244,263 US11540188B2 (en) 2020-04-30 2021-04-29 Terminal roaming steering method and device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U2021202691A AU2021202691B2 (en) 2020-04-30 2021-04-30 Terminal roaming stee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6188.7A CN113596864B (zh) 2020-04-30 2020-04-30 终端漫游引导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6864A true CN113596864A (zh) 2021-11-02
CN113596864B CN113596864B (zh) 2023-08-22

Family

ID=75728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66188.7A Active CN113596864B (zh) 2020-04-30 2020-04-30 终端漫游引导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540188B2 (zh)
EP (1) EP3905785B1 (zh)
JP (1) JP7331035B2 (zh)
CN (1) CN113596864B (zh)
AU (1) AU2021202691B2 (zh)
CA (1) CA311639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8529A (zh) * 2022-07-25 2022-08-23 成都伍零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239762A1 (en) * 2022-01-24 2023-07-27 Avago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Sales Pte. Limited Seamless roaming of multi-radio station
CN114554475A (zh) * 2022-02-25 2022-05-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漫游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JP2024008683A (ja) * 2022-07-08 2024-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4008685A (ja) * 2022-07-08 2024-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7880893B (zh) * 2024-03-11 2024-05-14 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fttr组网的网络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和介质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40163A1 (en) * 2005-12-21 2007-06-21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ed WiFi/WiMax neighbor AP discovery and AP advertisement
CN104822168A (zh) * 2015-04-22 2015-08-05 深圳市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终端频段切换的引导方法和装置
CN104869555A (zh) * 2015-04-23 2015-08-2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终端漫游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50282032A1 (en) * 2014-03-27 2015-10-01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multi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150350875A1 (en) * 2014-05-30 2015-12-03 Apple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Basic Service Set Transition Management
WO2016192225A1 (zh) * 2015-06-02 2016-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漫游切换控制方法和中央控制单元
US20170006495A1 (en) * 2014-07-15 2017-01-05 Aruba Networks, Inc. Intelligent handling of voice calls from mobile voice client devices
US20170135145A1 (en) * 2015-11-10 2017-05-11 Netgear, Inc. Automated mesh point survey and guided installation for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US20170272317A1 (en) * 2016-03-18 2017-09-21 Plume Design, Inc. Cloud-based control of a wi-fi network
US20180279192A1 (en) * 2017-03-24 2018-09-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steering in a network having multiple access points
CN108738053A (zh) * 2018-05-21 2018-11-02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的漫游检测方法及装置
US20180324668A1 (en) * 2017-05-02 2018-11-08 Airties Kablosuz Iletisim Sanayi Ve Dis Ticaret A.S.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nection and hand-over management across networks and ssids
WO2019034527A1 (en) * 2017-08-17 2019-02-2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FREQUENCY BAND DIRECTION OF STA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79512B2 (en) * 2008-09-18 2013-0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ing identifier mapping to resolve access point identifier ambiguity
US9026099B2 (en) * 2011-12-08 2015-05-05 Apple Inc. Mechanisms to improve mobile device roam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US10645588B2 (en) * 2016-03-22 2020-05-05 Cable Laborator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ordinated access point channel assignment
US10257742B2 (en) * 2017-04-05 2019-04-09 Cisco Technology, Inc. Spoofing a service identifier when performing statefull switchover of wireless stations
US10159039B2 (en) * 2017-04-19 2018-12-18 Fortinet, Inc. Steer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clients
CN109788519B (zh) * 2019-03-12 2021-06-08 深圳市网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2.4G自适应阈值的双频WiFi智能切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40163A1 (en) * 2005-12-21 2007-06-21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ed WiFi/WiMax neighbor AP discovery and AP advertisement
US20150282032A1 (en) * 2014-03-27 2015-10-01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multi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150350875A1 (en) * 2014-05-30 2015-12-03 Apple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Basic Service Set Transition Management
US20170006495A1 (en) * 2014-07-15 2017-01-05 Aruba Networks, Inc. Intelligent handling of voice calls from mobile voice client devices
CN104822168A (zh) * 2015-04-22 2015-08-05 深圳市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终端频段切换的引导方法和装置
CN104869555A (zh) * 2015-04-23 2015-08-2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终端漫游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6192225A1 (zh) * 2015-06-02 2016-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漫游切换控制方法和中央控制单元
US20170135145A1 (en) * 2015-11-10 2017-05-11 Netgear, Inc. Automated mesh point survey and guided installation for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US20170272317A1 (en) * 2016-03-18 2017-09-21 Plume Design, Inc. Cloud-based control of a wi-fi network
US20180279192A1 (en) * 2017-03-24 2018-09-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steering in a network having multiple access points
US20180324668A1 (en) * 2017-05-02 2018-11-08 Airties Kablosuz Iletisim Sanayi Ve Dis Ticaret A.S.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nection and hand-over management across networks and ssids
WO2019034527A1 (en) * 2017-08-17 2019-02-2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FREQUENCY BAND DIRECTION OF STA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8738053A (zh) * 2018-05-21 2018-11-02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的漫游检测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8529A (zh) * 2022-07-25 2022-08-23 成都伍零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938529B (zh) * 2022-07-25 2022-11-11 成都伍零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05785B1 (en) 2023-10-04
CN113596864B (zh) 2023-08-22
JP2021175196A (ja) 2021-11-01
US20210345207A1 (en) 2021-11-04
EP3905785A1 (en) 2021-11-03
JP7331035B2 (ja) 2023-08-22
AU2021202691B2 (en) 2023-10-12
US11540188B2 (en) 2022-12-27
CA3116393A1 (en) 2021-10-30
AU2021202691A1 (en) 2021-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96864B (zh) 终端漫游引导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627875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9596673B2 (en) Resource negoti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D2D communication
US10212653B2 (en) Efficient roaming of mobile clients
EP3751872A1 (en) Relay node sel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KR102305866B1 (ko) 측정 간격 구성 방법, 장치, 기기, 단말 및 시스템
CN110636567B (zh) 一种切换评估、报告方法、装置及基站
EP299639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terworking between access technology networks
US20230262497A1 (en)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9788221B2 (en) Server device capable of analyzing communication behavior, control device, control method for mobile terminal,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1150345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providing a station with a suggestion to transition from Wi-Fi to LTE
EP3216198A1 (en) Improving voice call performance testing
CN107211471A (zh) 一种无线局域网络wlan的测量上报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230239747A1 (en) Handover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s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30403674A1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network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applying mobility information of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CN114258058A (zh) 测量方法、测量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3747541B (zh) 终端漫游引导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41658B (zh) 一种基于5g nsa语音通话的载波配置方法和装置
US11337082B2 (en) Wireless backhaul conn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3840389B (zh) 随机接入资源的确定方法和自回传iab节点
US2024016375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17641304A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23537453A (ja) Epsフォールバック後にlteからnrにリダイレクト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11148169A (zh) 一种基于WiFi的网络切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