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6789A - 设备交互方法及核心网设备 - Google Patents

设备交互方法及核心网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96789A
CN113596789A CN202010368326.5A CN202010368326A CN113596789A CN 113596789 A CN113596789 A CN 113596789A CN 202010368326 A CN202010368326 A CN 202010368326A CN 113596789 A CN113596789 A CN 1135967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network
network device
relay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remo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6832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
谢振华
张艳霞
柯小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6832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96789A/zh
Priority to MX2022012340A priority patent/MX2022012340A/es
Priority to CA3174008A priority patent/CA3174008A1/en
Priority to KR1020227040482A priority patent/KR20230004708A/ko
Priority to BR112022021200A priority patent/BR112022021200A2/pt
Priority to JP2022554938A priority patent/JP7383834B2/ja
Priority to PCT/CN2021/091177 priority patent/WO2021219102A1/zh
Priority to EP21797172.0A priority patent/EP4145874A4/en
Publication of CN113596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6789A/zh
Priority to US17/954,691 priority patent/US20230020344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交互方法及核心网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以解决如何实现中继AMF实体和远端AMF实体交互的问题。该方法包括:第一核心网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至少一个UE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与第一UE已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与第一UE待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第一核心网设备根据第二UE的标识信息,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交互,第二UE为至少一个UE中的任意一个;其中,第一核心网设备为服务第一UE的核心网设备,第二核心网设备为服务第二UE的核心网设备。该方法应用于核心网设备间交互的场景中。

Description

设备交互方法及核心网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交互方法及核心网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第五代移动通信-近距离(fifth generation proximityservices,5G_ProSe)技术中,可以通过层二(layer-2)方式,实现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到网络中继(UE-to-network relay)连接。
在层二方式中,UE-to-network relay的通信架构中可以包括两套核心网设备,例如中继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实体和远端AMF实体。
然而,在上述通信架构中,由于该通信架构包括中继AMF实体和远端AMF实体,因此如何实现中继AMF实体和远端AMF实体交互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备交互方法及核心网设备,能够解决如何实现中继AMF实体和远端AMF实体交互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交互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核心网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至少一个UE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与第一UE已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与第一UE待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第一核心网设备根据第二UE的标识信息,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交互,第二UE为至少一个UE中的任意一个;其中,第一核心网设备为服务第一UE的核心网设备,第二核心网设备为服务第二UE的核心网设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核心网设备,该核心网设备可以为第一核心网设备,该核心网设备包括接收模块和交互模块。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的标识信息,至少一个UE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与第一UE已建立UE到网络中继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与第一UE待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交互模块,用于在接收模块接收到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之后,根据第二UE的标识信息,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交互,第二UE为至少一个UE中的任意一个;
其中,第一核心网设备为服务第一UE的核心网设备,第二核心网设备为服务第二UE的核心网设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核心网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该存储器上并可在该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设备交互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中的设备交互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和该处理器耦合,该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中的设备交互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至少一个UE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与第一UE已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与第一UE待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第一核心网设备根据第二UE的标识信息,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交互,第二UE为至少一个UE中的任意一个;其中,第一核心网设备为服务第一UE的核心网设备,第二核心网设备为服务第二UE的核心网设备。通过该方案,由于在UE-to-network relay通信中,根据UE的标识信息,可以确定服务UE的核心网设备,因此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其接收到的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确定服务该至少一个UE中的UE的第二核心网设备,从而与第二核心网设备进行交互。例如,中继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其接收到的远端UE的标识信息,实现与服务远端UE的远端核心网设备进行交互,或者远端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其接收到的中继UE的标识信息,实现与服务中继UE的中继核心网设备进行交互。如此,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交互方法,可以实现中继核心网设备与远端核心网设备的交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交互方法应用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交互方法应用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交互方法应用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交互方法应用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核心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核心网设备的硬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例如,多个核心网设备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核心网设备等。
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术语/名词进行解释说明。
中继核心网设备:是指在UE-to-network relay通信中,服务UE-to-networkrelay UE的核心网设备,例如中继AMF实体。
中继UE(即relay UE):是指在UE-to-network relay通信中,作为远端UE(remoteUE)的中继设备,实现远端UE与接入网设备通信的UE,即UE-to-network relay通信中的UE-to-network relay UE。
远端核心网设备:是指在UE-to-network relay通信中,服务远端UE的核心网设备,例如远端AMF实体。
远端UE(即remote UE):是指在UE-to-network relay通信中,需要通过中继UE中继,与接入网设备通信的UE。
中继UE的接入网设备:是指在UE-to-network relay通信中,服务UE-to-networkrelay UE的接入网设备,例如5G系统基站(gNB)、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交互方法及核心网设备,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至少一个UE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与第一UE已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与第一UE待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第一核心网设备根据第二UE的标识信息,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交互,第二UE为至少一个UE中的任意一个;其中,第一核心网设备为服务第一UE的核心网设备,第二核心网设备为服务第二UE的核心网设备。通过该方案,由于在UE-to-network relay通信中,根据UE的标识信息,可以确定服务UE的核心网设备,因此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其接收到的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确定服务该至少一个UE中的UE的第二核心网设备,从而与第二核心网设备进行交互。例如,中继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其接收到的远端UE的标识信息,实现与服务远端UE的远端核心网设备进行交互,或者远端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其接收到的中继UE的标识信息,实现与服务中继UE的中继核心网设备进行交互。如此,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交互方法,可以实现中继核心网设备与远端核心网设备的交互。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中继核心网设备01、中继UE 02、远端核心网设备03、远端UE 04和接入网设备05。其中,远端UE 04可以通过中继UE 02与接入网设备05进行通信。
其中,上述中继UE 02可以为具有中继能力的UE或者具有中继能力的其他设备,例如路边单元(road side unit,RSU),也可以称为路侧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如图1所示的各个设备之间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
UE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有线/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UE可以经过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设备进行通信。UE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也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RAN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UE也可以称为用户代理(user agent)或终端设备等。
接入网设备是一种部署在RAN中用于为UE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可以为基站,且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等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第五代无线通信(5-generation,5G)系统中,可以称为5G系统基站(gNB);在第四代无线通信(4-generation,4G)系统,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可以称为演进型基站(eNB);在第三代移动通信(3-generation,3G)系统中,可以称为基站(NodeB)。随着通信技术的演进,“基站”这一名称可能会发生变化。
核心网网络设备可以为位于网络侧的核心网网元,例如AMF实体、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实体等。
下面结合各个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交互方法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交互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该方法可以包括下述的S201和S202。
S201、第一核心网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
其中,上述至少一个UE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与第一UE已建立UE-to-networkrelay连接的UE、与第一UE待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为服务第一UE的核心网设备。
S202、第一核心网设备根据第二UE的标识信息,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交互。
其中,上述第二UE可以为上述至少一个UE中的任意一个;第二核心网设备可以为服务第二UE的核心网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UE-to-network relay通信中,第一设备可以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与第一UE已建立和/或待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即上述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如此,第一核心网设备接收到该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之后,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该至少一个UE中的第二UE的标识信息,与服务该第二UE的第二核心网设备进行交互。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种实现方式,上述第一核心网设备为中继核心网设备,第一UE为中继UE;第二核心网设备可以为远端核心网设备,第二UE为远端UE。
第二种实现方式,上述第一核心网设备为远端核心网设备,第一UE为远端UE;第二核心网设备可以为中继核心网设备,第二UE为中继UE。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设备可以为上述第一UE或接入网设备。
其中,上述接入网设备可以为中继UE提供服务,中继UE可以为第一UE或第二UE。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第一种实现方式,上述第一设备可以为中继UE或中继UE的接入网设备;对于上述第二种实现方式,上述第一设备可以为远端UE或中继UE的接入网设备。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上述第一核心网设备为中继核心网设备时,上述至少一个UE可以包括:与中继UE(即第一UE)已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远端UE、与中继UE待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远端UE。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中继UE接收到某一远端UE发送的非直接建立请求(或直接建立请求)时,该远端UE即为与中继UE待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远端UE。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非直接建立请求或直接建立请求可以用于指示:远端UE请求与中继UE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与中继UE已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远端UE可以包括:中继UE当前连接或服务的远端UE。与中继UE待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远端UE可以包括:中继UE即将建立连接或即将服务的远端UE、中继UE正在建立连接的远端UE。
其中,与中继UE已建立和待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远端UE可以统称为与中继UE关联进行UE-to-network relay的远端UE。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上述第一核心网设备为远端核心网设备时,上述至少一个UE可以包括:与远端UE(即第一UE)已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中继UE。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上述至少一个UE的数量为多个时,第一核心网设备接收到的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的形式可以为列表形式。也就是说,第一核心网设备接收到的是包括上述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的列表。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可以携带在NAS消息、N2接口消息或标识请求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中。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上述第一设备为第一UE时,上述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可以携带在NAS消息或标识请求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中;当上述第一设备为中继UE的接入网设备时,上述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可以携带在N2接口消息或标识请求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中。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至少一个UE中的任意一个UE的标识信息可以为以下任意一项:
5G全球唯一临时标识(5G globally unique temporary identifier,5G-GUTI);
5GS-临时移动签约标识(5G S-temporary mobile subscription identifier,5GS-TMSI);
应用层身份标识(application layer ID);
近距离中继用户密钥标识(ProSe relay user key identity,PRUK ID);
永久设备标识(permanent equipment identifier,PEI);
签约隐藏标识(subscription concealed identifier,SUCI);
签约永久标识(subscription permanent identifier,SUPI)。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上述第一设备为第一UE时,上述至少一个UE中的任意一个UE的标识信息可以为5G-GUTI、5G S-TMSI、应用层身份标识、PRUK ID、PEI、SUCI或SUPI。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上述第一设备为中继UE的接入网设备时,上述至少一个UE中的任意一个UE的标识信息可以为5G-GUTI、5G S-TMSI、应用层身份标识或PRUK ID。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核心网接收到上述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之后,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二UE(该至少一个UE中的任意一个)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二核心网设备,从而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一个请求获取第二UE的上下文的消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请求消息),在第二核心网设备接收到该消息之后,第二核心网设备可以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UE的上下文。如此,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与第二核心网设备进行交互。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S202具体可以通过下述的S202a-S202c实现。
S202a、第一核心网设备根据第二UE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二核心网设备。
S202b、第一核心网设备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其中,上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携带第二UE的标识信息,该第一请求消息可以用于请求获取第二UE的上下文。
S202c、第一核心网设备接收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二UE的上下文。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核心网设备接收到上述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之后,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二UE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二核心网设备,并在确定第二核心网设备之后,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上述第一请求消息,请求获取第二UE的上下文。在第二核心网设备接收到该第一请求消息之后,第二核心网设备可以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UE的上下文,从而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接收到第二UE的上下文。如此,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与第二核心网设备进行交互。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二UE的标识信息,从网络存储库功能(Network Repository Function,NRF)实体中,检索到服务第二UE的核心网设备的信息,从而确定第二核心网设备。
示例性的,假设上述第一核心网设备为中继AMF实体,第二UE为远端UE,第二UE的标识信息为远端UE的5G-GUTI或5G S-TMSI,那么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远端UE的5G-GUTI或5G S-TMSI,从NRF实体中检索到服务远端UE的远端AMF实体的信息。如此,在中继AMF实体确定远端AMF实体之后,中继AMF实体可以向远端AMF实体发送,请求获取远端UE的上下文的请求消息(即上述第一请求消息),从而可以与远端AMF实体进行交互。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核心网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二UE的标识信息,与第二核心网设备进行其它任意可能交互,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交互方法,由于在UE-to-network relay通信中,根据UE的标识信息,可以确定服务UE的核心网设备,因此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其接收到的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确定服务该至少一个UE中的UE的第二核心网设备,从而与第二核心网设备进行交互。例如,中继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其接收到的远端UE的标识信息,实现与服务远端UE的远端核心网设备进行交互,或者远端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其接收到的中继UE的标识信息,实现与服务中继UE的中继核心网设备进行交互。如此,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交互方法,可以实现中继核心网设备与远端核心网设备的交互。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上述S202c之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交互方法还可以包括下述的S203。
S203、第一核心网设备根据第二UE的上下文,确定第二UE是否被授权进行UE-to-network relay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核心网设备接收到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二UE的上下文之后,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二UE的上下文,对第二UE鉴权。具体的,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二UE的上下文,确定第二UE是否被授权进行UE-to-network relay通信。
可以理解,第二UE的上下文中可以包括第二UE的授权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上述第一核心网设备为中继核心网设备、第一UE为中继UE、第二UE为远端UE,且第二UE为与第一UE待建立UE-to-network relay的UE,那么在中继核心网设备在接收到远端UE的上下文之后,中继核心网设备可以确定远端UE是否被授权进行UE-to-network relay通信。具体的,如果远端UE被授权进行UE-to-network relay通信,那么中继UE可以与远端UE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如果远端UE未被授权进行UE-to-network relay通信,那么中继UE可以拒绝(或忽略)远端UE的非直接建立请求。
可以理解,中继AMF实体确定远端UE是否被授权进行UE-to-network relay通信可以为:中继AMF实体确定该远端UE能否作为UE-to-network relay中的远端UE。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上述S201之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交互方法还可以包括下述的S204。
S204、第一核心网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标识请求(identifier request)消息。
其中,上述标识请求消息可以用于请求获取与第一UE已建立和/或待建立的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的标识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核心网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上述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之前,第一核心网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上述标识请求消息,从而可以向第一设备获取与第一UE已建立和/或待建立的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的标识信息。如此,在第一设备接收到该标识请求消息之后,第一设备可以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该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第一UE的标识信息可以为第一UE的5G-GUTI或第一UE的5G S-TMSI。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标识请求消息中可以携带第一UE的标识信息。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设备为中继UE的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在标识请求消息中携带第一UE的标识信息,从而请求获取第一UE已建立和/或待建立的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的标识信息。如此,在接入网设备接收到该标识请求消息之后,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UE已建立和/或待建立的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的标识信息(即上述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设备接收到上述标识请求消息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可以通过标识请求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上述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标识请求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还可以携带第一UE的标识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接入网设备可以服务多个中继UE,因此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向在标识请求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中携带第一UE的标识信息,清楚地告知第一核心网设备,上述第二UE具体为与第一UE关联进行UE-to-network relay的UE。
示例性的,假设上述第一核心网设备为中继核心网设备、第一设备为中继UE的RAN,那么当RAN向中继核心网设备发送,与中继UE关联进行UE-to-network relay的远端UE的标识信息时,RAN还可以向中继核心网设备发送中继UE的标识信息(例如中继UE的5G-GUTI或中继UE的5G S-TMSI),从而可以清楚地告知中继核心网设备,该远端UE具体为与哪个中继UE关联进行UE-to-network relay的UE。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上述S201之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交互方法还可以包括下述的S205-S207。
S205、第一核心网设备向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
其中,上述第二请求消息携带第二UE的标识信息,第二请求消息可以用于请求获取第二UE的授权信息。
S206、第一核心网设备接收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二UE的授权信息。
S207、第一核心网设备根据第二UE的授权信息,确定第二UE是否被授权进行UE-to-network relay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核心网设备接收到上述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之后,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向上述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上述第二请求消息,从而请求获取上述第二UE的授权信息。如此在第三核心网设备接收到该第二请求消息之后,第三核心网设备可以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UE的授权信息。从而在第一核心网设备接收到第二UE的授权信息之后,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确定第二UE是否被授权进行UE-to-network relay通信。
可选的,对于上述S205-S207,第二UE的标识信息可以为第二UE的SUCI或第二UE的SUPI。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核心网设备可以与第一核心网设备为同一个设备,也可以与第一核心网为不同的设备,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核心网设备可以为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data management)实体。
当然,实际实现时,上述第三核心网设备还可以为其它任意可能的实体,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假设上述第一核心网设备为中继核心网设备,第一设备为中继UE,第三网络设备为UDM实体,如果中继UE向中继核心网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为远端UE的SUCI或SUPI,那么中继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远端UE的SUCI或SUPI,通过UDM实体获取远端UE的授权信息。从而中继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远端UE的授权信息,确定远端UE是否被授权进行UE-to-network relay通信。
具体的,当远端UE为与中继UE待建立UE-to-network relay的UE,那么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远端UE的授权信息,确定第二UE是否被授权进行UE-to-network relay通信。如果远端UE被授权进行UE-to-network relay通信,那么中继UE可以与远端UE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如果远端UE未被授权进行UE-to-network relay通信,那么中继UE可以拒绝(或忽略)远端UE的非直接建立请求。
为了更清楚地示意本申请实施例,下述实施例将通过下述的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交互方法的不同应用场景进行示例性说明。
实施例一:第一核心网设备为中继AMF实体,第一UE为中继UE;第二核心网设备为远端核心网设备,第二UE为远端UE,第一设备为中继UE。
在实施例一中,中继AMF实体从中继UE处获得远端UE的标识信息(例如远端UE的5G-GUTI),中继AMF实体根据远端UE的标识信息,检索到远端AMF实体的信息,并与远端AMF实体交互,获得远端UE上下文,从而鉴权远端UE。
下面结合图3,对上述实施例一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3所示,Step1:中继UE接收到远端UE的非直接建立请求;或者,中继UE已经与远端UE存在UE-to-network relay连接。
一种实现方式,Step2a:中继UE通过NAS消息向中继AMF实体发送远端UE的标识信息。
其中,远端UE的标识信息可以为远端UE的5G-GUTI、远端UE的5G-S-TMSI、远端UE的PEI、远端UE的SUCI、远端UE的应用层身份标识、远端UE的SUPI或远端UE的PRUK ID,等等。
另一种实现方式,Step2b:中继AMF实体向中继UE发送标识请求(identifierrequest)消息,该标识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中继UE提供中继UE当前连接或者服务的远端UE的标识信息。
Step2b-1:中继UE接收到中继AMF实体发送的标识请求消息后,通过响应消息向中继AMF实体发送远端UE的标识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中继UE当前连接或者服务多个远端UE,即远端UE有多个,中继UE可以向中继AMF实体发送该多个远端UE的标识信息的列表。
一种可能的情况,Step3a:如果中继UE提供的远端UE的标识信息为远端UE的5G-GUTI或5G-S-TMSI,那么中继AMF实体可以根据远端UE的5G-GUTI或5G-S-TMSI检索远端AMF实体信息,并根据其检索到的信息,与远端AMF实体交互,从远端AMF实体交互处获取远端UE的上下文,以及根据远端UE的上下文,确定远端UE是否被授权进行UE-to-network relay通信。
另一种可能的情况,Step3b:如果中继UE提供的远端UE的标识信息为远端UE的SUCI或者SUPI,那么中继AMF实体可以通过与UDM实体交互,获取远端UE的授权信息,从而根据远端UE的授权信息,判断远端UE是否被授权进行UE-to-network relay通信。
实施例二:第一核心网设备为中继AMF实体,第一UE为中继UE;第二核心网设备为远端核心网设备,第二UE为远端UE,第一设备为中继UE的RAN。
在实施例二中,中继AMF实体从RAN处获得远端UE的标识信息(例如远端UE的5G-GUTI),中继AMF实体根据远端UE的标识信息,检索到远端AMF实体的信息,并与远端AMF实体交互,获得远端UE的上下文,从而鉴权远端UE。
下面结合图4,对上述实施例二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4所示,Step1:中继UE接收到远端UE的非直接建立请求;或者,中继UE已经与远端UE存在UE-to-network relay连接。
一种实现方式,Step2a:RAN通过N2接口消息向中继AMF实体发送远端UE的标识信息。
其中,远端UE的标识信息可以为远端UE的5G-GUTI、远端UE的5G-S-TMSI、远端UE的应用层身份标识或远端UE的PRUK ID。
另一种实现方式,Step2b:中继AMF实体向RAN发送标识请求(identifierrequest)消息,该标识请求消息用于请求RAN提供与中继UE当前关联进行UE-to-networkrelay的远端UE的标识信息,该标识请求消息可以携带(包含)中继UE的标识信息,例如中继UE的5G-GUIT或者中继UE的5G-S-TMSI。
Step2b-1:RAN接收到中继AMF实体发送的标识请求消息后,向中继AMF实体发送响应(response)消息,该response消息可以携带(包含)远端UE的标识信息和中继UE的标识信息(如中继UE的5G-GUIT或者中继UE的5G-S-TMSI)。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中继UE当前连接或者服务多个远端UE,即远端UE有多个,因此RAN可以向中继AMF实体发送该多个远端UE的标识信息的列表。
Step3:如果RAN提供的远端UE的标识信息为远端UE的5G-GUTI或者5G-S-TMSI,那么中继AMF实体可以根据远端UE的5G-GUTI或者5G-S-TMSI检索远端AMF实体的信息,并根据其检索到的信息,与远端AMF实体交互,从远端AMF实体处获取远端UE的上下文,以及根据远端UE的上下文,确定远端UE是否被授权进行UE-to-network relay通信。
实施例三:第一核心网设备为远端AMF实体,第一UE为远端UE;第二核心网设备为中继核心网设备,第二UE为中继UE,第一设备为远端UE。
在实施例三中,远端AMF实体从远端UE处获得中继UE的标识信息(例如中继UE的5G-GUTI),远端AMF实体根据中继UE的标识信息检索到中继AMF实体的信息,并与中继AMF实体交互,获得中继UE的上下文,从而鉴权中继UE。
下面结合图5,对上述实施例三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5所示,Step1:中继UE已经与远端UE完成了UE-to-network relay的建立,即中继UE已经与远端UE存在UE-to-network relay连接。
一种实现方式,Step2a:远端UE通过NAS消息向远端AMF实体发送中继UE的标识信息。
其中,中继UE的标识信息可以为中继UE的5G-GUTI、中继UE的5G-S-TMSI、中继UE的PEI、中继UE的SUCI、中继UE的应用层身份标识、中继UE的PRUK ID或中继UE的SUPI,等等。
另一种实现方式,Step2b:远端AMF实体向远端UE发送标识请求(identifierrequest)消息,该标识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远端UE提供当前服务于远端UE的中继UE的标识信息。
Step2b-1:远端UE接收到远端AMF实体的标识请求消息后,通过响应消息向远端AMF实体发送中继UE的标识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服务远端UE的中继UE可能有多个,因此RAN可以向远端AMF实体发送给该多个中继UE的标识信息的列表。
一种可能的情况,Step3a:如果远端UE提供的中继UE的标识信息为中继UE的5G-GUTI或5G-S-TMSI,那么远端AMF实体可以根据中继UE的5G-GUTI或5G-S-TMSI,检索中继AMF实体的信息,并根据其检索到的信息,与中继AMF实体交互,从中继AMF实体处获取中继UE的上下文,以及根据中继UE的上下文,确定中继UE是否被授权进行UE-to-network relay通信。
一种可能的情况,Step3b:如果远端UE提供的中继UE的标识信息为中继UE的SUCI或SUPI,那么远端AMF实体可以通过与UDM实体交互,获取中继UE的授权信息,从而根据中继UE的授权信息,判断中继UE是否被授权进行UE-to-network relay通信。
实施例四:第一核心网设备为远端AMF实体,第一UE为远端UE;第二核心网设备为中继核心网设备,第二UE为中继UE,第一设备为中继UE的RAN。
在实施例四中,远端AMF实体从RAN处获得中继UE的标识信息(中继UE的5G-S-TMSI),远端AMF实体根据中继UE的标识信息,检索到中继AMF实体的信息,并与中继AMF实体交互,获得中继UE的上下文,从而鉴权中继UE。
下面结合图6,对上述实施例四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6所示,Step1:中继UE已经与远端UE完成了UE-to-network relay的建立,即中继UE已经与远端UE存在UE-to-network relay连接。
一种实现方式,Step2a:RAN通过N2接口消息向远端AMF实体发送中继UE的标识信息。
其中,中继UE的标识信息可以为中继UE的5G-GUTI、中继UE的5G-S-TMSI、中继UE的应用层身份标识或中继UE的PRUK ID。
另一种实现方式,Step2b:远端AMF实体向RAN发送标识请求(identifierrequest)消息,该标识请求消息用于请求RAN提供当前服务于远端UE的中继UE的标识信息,该标识请求消息可以携带(包含)远端UE的标识信息,例如远端UE的5G-GUIT或者远端UE的5G-S-TMSI。
Step2b-1:RAN接收到远端AMF实体发送的标识请求后,向远端AMF实体发送响应(response)消息,该response消息可以包含(携带)中继UE的标识信息和远端UE的标识信息(例如远端UE的5G-GUIT或者远端UE的5G-S-TMSI)。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服务远端UE的中继UE可能有多个,因此RAN可以向远端AMF实体发送给该多个中继UE的标识信息的列表。
Step3:如果RAN提供的中继UE的标识信息是中继UE的5G-GUTI或者5G-S-TMSI,那么远端AMF实体可以根据中继UE的5G-GUTI或者5G-S-TMSI,检索中继AMF实体的信息,并根据其检索到的信息,与中继AMF实体交互,从中继AMF实体处获取中继UE的上下文,以及根据中继UE的上下文,确定中继UE是否被授权进行UE-to-network relay通信。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核心网设备300,该核心网设备为第一核心网设备,该核心网设备300包括接收模块301和交互模块302。接收模块301,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至少一个UE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与第一UE已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与第一UE待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交互模块302,用于在接收模块301接收到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之后,根据第二UE的标识信息,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交互,第二UE为至少一个UE中的任意一个;其中,第一核心网设备为服务第一UE的核心网设备,第二核心网设备为服务第二UE的核心网设备。
可选的,交互模块可以包括确定子模块、发送子模块和接收子模块;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二UE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子模块,用于向确定子模块确定的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携带第二UE的标识信息,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第二UE的上下文;接收子模块,用于在发送子模块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之后,接收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二UE的上下文。
可选的,核心网设备还包括确定模块;确定模块,用于在接收子模块接收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二UE的上下文之后,根据第二UE的上下文,确定第二UE是否被授权进行UE-to-network relay通信。
可选的,核心网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模块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UE的标识信息之前,向第一设备发送标识请求消息,标识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与第一UE已建立和/或待建立的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的标识信息。
可选的,第一设备为第一UE或接入网设备,接入网设备为中继UE提供服务,中继UE为第一UE或第二UE。
可选的,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携带在NAS消息、N2接口消息或标识请求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中。
可选的,至少一个UE中的任意一个UE的标识信息为以下任意一项:
5G-GUTI;
5G-S-TMSI;
应用层身份标识;
PRUK ID;
PEI;
SUCI;
SUPI。
可选的,第一核心网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和确定模块;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模块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之后,向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第二请求消息携带第二UE的标识信息,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第二UE的授权信息;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二UE的授权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模块接收的第二UE的授权信息,确定第二UE是否被授权进行UE-to-network relay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核心网设备能够实现上述设备交互方法实施例中第一核心网设备执行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核心网设备,该核心网设备为第一核心网设备,该核心网设备包括接收模块和交互模块。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至少一个UE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与第一UE已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与第一UE待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交互模块,用于在接收模块301接收到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之后,根据第二UE的标识信息,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交互,第二UE为至少一个UE中的任意一个;其中,第一核心网设备为服务第一UE的核心网设备,第二核心网设备为服务第二UE的核心网设备。由于在UE-to-network relay通信中,根据UE的标识信息,可以确定服务UE的核心网设备,因此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其接收到的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确定服务该至少一个UE中的UE的第二核心网设备,从而与第二核心网设备进行交互。例如,中继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其接收到的远端UE的标识信息,实现与服务远端UE的远端核心网设备进行交互,或者远端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其接收到的中继UE的标识信息,实现与服务中继UE的中继核心网设备进行交互。如此,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交互方法,可以实现中继核心网设备与远端核心网设备的交互。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核心网设备,包括图8所示的处理器501,存储器502,存储在存储器502上并可在处理器5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501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核心网设备的硬件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核心网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01、存储器502、收发器503。
其中,收发器503,可以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至少一个UE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与第一UE已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与第一UE待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并根据第二UE的标识信息,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交互,第二UE为至少一个UE中的任意一个;其中,第一核心网设备为服务第一UE的核心网设备,第二核心网设备为服务第二UE的核心网设备。
可选的,处理器501,可以用于根据第二UE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二核心网设备;收发器503用于向处理器501确定的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并接收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二UE的上下文,第一请求消息携带第二UE的标识信息,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第二UE的上下文。
可选的,处理器501,还可以用于在收发器503接收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二UE的上下文之后,根据第二UE的上下文,确定第二UE是否被授权进行UE-to-network relay通信。
可选的,收发器503,还可以用于在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UE的标识信息之前,向第一设备发送标识请求消息,标识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与第一UE已建立和/或待建立的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的标识信息。
可选的,第一设备为第一UE或接入网设备,接入网设备为中继UE提供服务,中继UE为第一UE或第二UE。
可选的,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携带在NAS消息、N2接口消息或标识请求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中。
可选的,至少一个UE中的任意一个UE的标识信息为以下任意一项:
5G-GUTI;
5G-S-TMSI;
应用层身份标识;
PRUK ID;
PEI;
SUCI;
SUPI。
可选的,收发器503,还用于在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之后,向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并接收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二UE的授权信息,第二请求消息携带第二UE的标识信息,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第二UE的授权信息;处理器501,用于根据收发器503接收的第二UE的授权信息,确定第二UE是否被授权进行UE-to-network relay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核心网设备,该核心网设备为第一核心网设备,该核心网设备的收发器,可以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至少一个UE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与第一UE已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与第一UE待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并根据第二UE的标识信息,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交互,第二UE为至少一个UE中的任意一个;其中,第一核心网设备为服务第一UE的核心网设备,第二核心网设备为服务第二UE的核心网设备。由于在UE-to-network relay通信中,根据UE的标识信息,可以确定服务UE的核心网设备,因此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其接收到的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确定服务该至少一个UE中的UE的第二核心网设备,从而与第二核心网设备进行交互。例如,中继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其接收到的远端UE的标识信息,实现与服务远端UE的远端核心网设备进行交互,或者远端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其接收到的中继UE的标识信息,实现与服务中继UE的中继核心网设备进行交互。如此,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交互方法,可以实现中继核心网设备与远端核心网设备的交互。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核心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例如图7)中的接收模块301、交互模块302和发送模块可以通过上述收发器503实现;核心网设备中的确定模块可以通过上述处理器501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8中的两个处理器501中的一个处理器501用虚线表示,以指示核心网设备中的处理器50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其中,图8中是以核心网设备包括两个处理器501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的。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核心网设备500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中继核心网设备01或远端核心网设备03。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如图8所示的处理器501执行时实现上述设备交互方法实施例中第一核心网设备执行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上述处理器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UE或网络设备中的处理器。该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和该处理器耦合,该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设备交互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空调,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8)

1.一种设备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核心网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的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UE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与第一UE已建立UE到网络中继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与第一UE待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
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根据第二UE的标识信息,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交互,所述第二UE为所述至少一个UE中的任意一个;
其中,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为服务所述第一UE的核心网设备,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为服务所述第二UE的核心网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根据第二UE的标识信息,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交互,包括:
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二UE的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
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向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二UE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二UE的上下文;
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UE的上下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UE的上下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二UE的上下文,确定所述第二UE是否被授权进行UE-to-network relay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标识请求消息,所述标识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与所述第一UE已建立和/或待建立的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的标识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一UE或接入网设备,所述接入网设备为中继UE提供服务,所述中继UE为所述第一UE或所述第二UE。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携带在非接入层NAS消息、N2接口消息或标识请求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UE中的任意一个UE的标识信息为以下任意一项:
5G全球唯一临时标识5G-GUTI;
5GS-临时移动签约标识5G-S-TMSI;
应用层身份标识;
近距离中继用户密钥标识PRUK ID;
永久设备标识PEI;
签约隐藏标识SUCI;
签约永久标识SUPI。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向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二UE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二UE的授权信息;
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UE的授权信息;
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二UE的授权信息,确定所述第二UE是否被授权进行UE-to-network relay通信。
9.一种核心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设备为第一核心网设备,所述核心网设备包括接收模块和交互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的标识信息,所述至少一个UE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与第一UE已建立UE到网络中继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与第一UE待建立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
所述交互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之后,根据第二UE的标识信息,与第二核心网设备交互,所述第二UE为所述至少一个UE中的任意一个;
其中,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为服务所述第一UE的核心网设备,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为服务所述第二UE的核心网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核心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模块包括确定子模块、发送子模块和接收子模块;
所述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UE的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
所述发送子模块,用于向所述确定子模块确定的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二UE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二UE的上下文;
所述接收子模块,用于在发送子模块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之后,接收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UE的上下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核心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设备还包括确定模块;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子模块接收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UE的上下文之后,根据所述第二UE的上下文,确定所述第二UE是否被授权进行UE-to-networkrelay通信。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核心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所述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之前,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标识请求消息,所述标识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与所述第一UE已建立和/或待建立的UE-to-network relay连接的UE的标识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核心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一UE或接入网设备,所述接入网设备为中继UE提供服务,所述中继UE为所述第一UE或所述第二UE。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核心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携带在非接入层NAS消息、N2接口消息或标识请求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中。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核心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UE中的任意一个UE的标识信息为以下任意一项:
5G全球唯一临时标识5G-GUTI;
5GS-临时移动签约标识5G-S-TMSI;
应用层身份标识;
近距离中继用户密钥标识PRUK ID;
永久设备标识PEI;
签约隐藏标识SUCI;
签约永久标识SUPI。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核心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和确定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所述至少一个UE的标识信息之后,向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二UE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二UE的授权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发送模块发送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之后,接收所述第三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UE的授权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第二UE的授权信息,确定所述第二UE是否被授权进行UE-to-network relay通信。
17.一种核心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交互方法的步骤。
18.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交互方法的步骤。
CN202010368326.5A 2020-04-30 2020-04-30 设备交互方法及核心网设备 Pending CN1135967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8326.5A CN113596789A (zh) 2020-04-30 2020-04-30 设备交互方法及核心网设备
MX2022012340A MX2022012340A (es) 2020-04-30 2021-04-29 Metodo de interaccion de dispositivos y dispositivo de red principal.
CA3174008A CA3174008A1 (en) 2020-04-30 2021-04-29 Device interaction method and core network device
KR1020227040482A KR20230004708A (ko) 2020-04-30 2021-04-29 기기 인터랙션 방법 및 코어 네트워크 기기
BR112022021200A BR112022021200A2 (pt) 2020-04-30 2021-04-29 Método de interação de dispositivo e dispositivo de rede central
JP2022554938A JP7383834B2 (ja) 2020-04-30 2021-04-29 機器インタラクション方法及びコアネットワーク機器
PCT/CN2021/091177 WO2021219102A1 (zh) 2020-04-30 2021-04-29 设备交互方法及核心网设备
EP21797172.0A EP4145874A4 (en) 2020-04-30 2021-04-29 DEVICE INTERACTION METHOD AND CORE NETWORK DEVICE
US17/954,691 US20230020344A1 (en) 2020-04-30 2022-09-28 Device interaction method and core network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8326.5A CN113596789A (zh) 2020-04-30 2020-04-30 设备交互方法及核心网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6789A true CN113596789A (zh) 2021-11-02

Family

ID=78237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68326.5A Pending CN113596789A (zh) 2020-04-30 2020-04-30 设备交互方法及核心网设备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20344A1 (zh)
EP (1) EP4145874A4 (zh)
JP (1) JP7383834B2 (zh)
KR (1) KR20230004708A (zh)
CN (1) CN113596789A (zh)
BR (1) BR112022021200A2 (zh)
CA (1) CA3174008A1 (zh)
MX (1) MX2022012340A (zh)
WO (1) WO2021219102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4354A1 (zh) * 2022-01-14 2023-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23134566A1 (zh) * 2022-01-11 2023-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3220988A1 (zh) * 2022-05-18 2023-11-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24065233A1 (zh) * 2022-09-27 2024-04-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39753A (zh) * 2021-12-31 2022-04-1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数据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EP4282189A4 (en) * 2022-04-08 2024-05-08 Zte Corp NETWORK RELAY SECURITY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2803A (zh) * 2015-04-02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ue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7128306A1 (zh) * 2016-01-29 2017-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7182061A (zh) * 2017-06-14 2017-09-19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及装置
WO2018126452A1 (zh) * 2017-01-06 2018-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授权验证方法和装置
CN109547955A (zh) * 2017-08-01 2019-03-2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下行信息的发送方法、amf实体及nf实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04036B (zh) * 2015-05-19 2019-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供中继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US11109434B2 (en) * 2017-02-06 2021-08-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handling of a RRC connection request message of a remote UE by a relay 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CN112911583A (zh) * 2017-07-11 2021-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911596A (zh) * 2018-05-22 2021-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接入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2803A (zh) * 2015-04-02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ue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7128306A1 (zh) * 2016-01-29 2017-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18126452A1 (zh) * 2017-01-06 2018-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授权验证方法和装置
CN107182061A (zh) * 2017-06-14 2017-09-19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09547955A (zh) * 2017-08-01 2019-03-2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下行信息的发送方法、amf实体及nf实体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4566A1 (zh) * 2022-01-11 2023-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3134354A1 (zh) * 2022-01-14 2023-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23220988A1 (zh) * 2022-05-18 2023-11-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24065233A1 (zh) * 2022-09-27 2024-04-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22021200A2 (pt) 2022-12-06
US20230020344A1 (en) 2023-01-19
KR20230004708A (ko) 2023-01-06
JP2023521948A (ja) 2023-05-26
EP4145874A1 (en) 2023-03-08
CA3174008A1 (en) 2021-11-04
WO2021219102A1 (zh) 2021-11-04
EP4145874A4 (en) 2023-09-20
JP7383834B2 (ja) 2023-11-20
MX2022012340A (es) 2022-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96789A (zh) 设备交互方法及核心网设备
CN107770815B (zh) 一种基于位置的mec方法及设备
CN108632808B (zh) 核心网控制面设备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10366132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1011240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CN109429361B (zh) 会话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125817A (zh) 用户策略的获取
CN113596804B (zh) 状态指示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3938845B (zh) 上下文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0881185B (zh) 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07105458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031538B (zh) 一种鉴权的方法及装置
EP398788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mission control of sessions based on priority
CN103002428A (zh) 一种物联网终端网络附着的方法及系统
CN103052034B (zh) 一种长期演进中实现集群组呼会话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3079547B (zh) 一种提供中继业务的方法、设备、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18010583A1 (zh) 网络系统
CN110366204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2438058B (zh) 系统消息更新方法、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4828203A (zh) 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6304252A (zh) 一种接入虚拟专用拨号网络vpdn的方法和终端
CN112689326B (zh) 一种指示nssai携带的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3134516A1 (zh) 一种广播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3453311B (zh) 封闭接入组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3197320A1 (zh) 上行定位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