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6251A -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96251A
CN113596251A CN202110859925.1A CN202110859925A CN113596251A CN 113596251 A CN113596251 A CN 113596251A CN 202110859925 A CN202110859925 A CN 202110859925A CN 113596251 A CN113596251 A CN 1135962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mobil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599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单正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3596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62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1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for supporting emergency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通信服务模块、所述通信服务模块通过包交换的无线网络系统与所述多个移动终端互联;并且,所述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模式包括对讲模式、语音模式和视频模式,以便所述多个移动终端切换通信模式:其中,所述多个移动终端的其中一个移动终端选择所述对讲模式后,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会通过通信服务器通知所述多个移动终端中的其他移动终端,以便所述多个移动终端中的其他移动终端切换到所述对讲模式。该系统使通信的参与者可以根据通信场景与通信内容,以语音、视频、对讲等通信模式建立通信或在通信中根据需求进行模式切换以适应场景的变换。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4月20日、申请号为201810357591.6、发明名称为“一种面向通信场景及内容的新型移动通信系统”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是一种面向通信场景及通信内容的新型移动通信系统的实现方法,该方法是使移动通信终端可以在语音、视频双工、半双工通信的模式下及即时信息通信的模式下,通信参与者可以根据通信场景及通信内容任意切换其通信的模式,从而实现在对应场景下以更符合场景的通信模式、通信内容工作;在语音、视频通信的同时还可以收发、共享数据、共享位置信息、分享图片、文件、网页链接、文本交互等;在共享位置信息时,可以根据终端定位信息与终端的GIS系统形成相互位置信息如距离、路径、队列状态等,并可根据位移实时计算并同步更新至每位位置共享者;通信终端可以是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智能步话通信终端或运行在这些智能终端上的App或某种App的含本方法的通信插件,因为通信的功能还要能支持运动者在驾驶、移动或运动等生活场景,所以除了能通过终端屏幕控制、键盘控制以外,还能支持eyes free,fingers free人机交换控制功能,以确保移动通信终端的使用者特别是驾驶、骑行等高速运动,登山、滑雪或极限等危险运动,步行、跑步等需要位移的运动时,通信者的目光不必因为操作通信终端而离开路面或聚焦事物从而引发事故与意外或因为操作智能终端\手机而必须中断、改变运动状态,弥补现有智能终端、智能手机系统不能在运动、位移、驾驶等场景下安全、方便使用的缺陷。
背景技术
过去多年智能手机、智能终端迅速发展,但一直没有有效解决以下问题,比如通信的参与者本来是在进行一个即时消息的互动,但问题复杂化后,需要立即切换模式,变成为语音双工通信,或者多人双工通信来讨论该问题,而且还能支持必要的数据共享或者文件收发,而今天的即时消息系统并不能支持聊天群组内的参与者由消息交互模式切换到语音或多人语音会议或视频会议或对讲通信状态更不能与即时消息群用户外的人有效通信比如邀请一个非即时消息APP的用户参与语音、数据通信;再比如多人组队登山或者骑车,参与者可以组成半双工通信的群体,同时通信的参与者都会获得其它方的位置信息、路径信息与相对位移,这样通信的参与者不但可以语音沟通信息,而且还可以获得比语音更确切的位置、标志地点照片等信息,使参与者能更好的组队活动,当领队到了某处时,可能希望用视频直播,从而让后面的成员更清楚的了解到前面的路况。我们今天的移动通信系统并不支持这样任意转换模式及内容的通信;我们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场景,比如去某个地方与他人见面,当去不熟悉的目的地时,通常需要电话沟通,而传统的通信系统并不支持位置共享,而实际上电话打通后如果采用位置共享功能,则一方就可以获得另一方的信位置信息,并根据GIS形成的指引,方便的找到对方,或指引位置的一方设定共同的目标位置,则其他的通信者终端的GIS会自动形成自己的路径,指引方也会有自己的路径,而终端上会形成各自的路径、相对的位移,并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诉求来随时播报相应位置、位移等情况,从而让通信参与者知道彼此的位移情况与到目标地点的情况,同时还可以在驾驶中沟通,更好的调整位移状态或者在某点一方等另一方。通常人们在通信时,描述某个具体事物,有时候非常困难,而顺手拍一张照片发给对方,则对方马上就可以明白事物的本来模样,而传统的移动系统电话并无此直接功能,而是需要启动第三方的App,如果对方不是很熟悉的人,不在即时消息、社群系统的朋友列表或没有共同的即时消息App,则通信内容受阻、通信效果大打折扣。由于现行的即时消息系统部分含有双工语音通信功能,但作为一个陌生人,则通信双方必须添加为“好友”之后才可以通信,而对于非即时消息系统的通信对象,手机本身的电话系统不能支持更多的信息交互如文件共享、位置共享,这实际上阻碍了人们的通信及限制了今天通信内容多样化的诉求,而即时消息系统通常也不能直接与电信运营商的语音交换体系互通互联,所以某些即时信息系统具备的一些很好的功能却只能在其体系内运作,而非其用户,只能先下载APP,而移动智能手机系统如果将其面向链接的通信体系优化成本公开面向场景及内容的新型移动通讯系统后,则能规避今天移动系统中很多影响通信效果、通信内容的问题,也能把即时消息系统不能与非用户通信的问题解决,从而让通信边界更大,限制更少。比如今天的移动通信终端在话务时,各种数据连接就中断了,这样同时数据共享、位置共享、文件共享等必要的通信功能就不能实现,而这本就是跟不上时代诉求的技术,所以在本方法下,这种限制则会取消,这样跨即时消息 APP,跨移动运营商无人为阻隔的移动通信体系就可以实现。
对于雨天户外的移动用户或者工作、生活环境容易手湿、脏的通信用户,今天的智能终端使用的屏幕粘水后,通常控制困难,甚至接、拒、挂电话这样的基本功能,或者屏幕解锁这种基本功能都难以做到,所以也需要不受屏幕限制就可以使用智能终端、智能手机并控制电话通信系统。例如驾驶人员在驾驶时使用智能手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交通死亡事故最主要的成因之一。而驾驶人员除了用智能手机语音通信以外,通常还会使用社群、即时通信APP,还通常使用导航引导方位,因为所有智能手机都缺乏简单有效的盲控功能,使用者需要眼睛离开路面来操作手机,所以驾驶者必然暂时盲驾,这导致交通事故多发。对于非机动车辆驾驶者,通常双手持把,而进行通信时,翻看即时信息或GIS时,通常单手持把,眼睛离开路面,安全系数自然降低,但在全球范围内,上述现象都是今天的常态,而通信设备制造商因为没有有效研究这些场景下的通信诉求,所以部分发达国家与地区彻底在骑车、开车时禁碰手机或者准许用hands free技术使用手机(语音识别在噪声时,达不到使用基本要求,户外与驾驶中车体震动时,通常不能满足使用者)。有些场景还存在于登山、自行车、摩托车等组队运动中,而既有的智能手机或者终端系统均没有很好的研究人们通信内容的改变以及场景的多元化,而是继续了既往面向连接的通信技术,所以造成系统功能不能满足今天人们在多种场景、多种通信内容下的通信需求,只有通过整体上改变现有的面向连接的移动通信系统,才可以形成新的通信体系与能力来适应今天人们天天面对的生活。
更多场景不再一一举例,但可以确定现行的移动通信系统并没有充分研究通信使用者在今天所面临的通信内容、通信场景与当年面向连接的通信发明时(电话通信)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所以今天的通信系统需要改进来满足通信使用者的现实生活。
强调智能终端、智能手机通信系统的盲控功能是因为无论驾驶、跑步、骑行者还是其它类型的运动,智能手机的使用者通常都要破坏原运动状态来使用手机,因为需要用眼睛看屏幕,用指头配合触摸屏来控制手机,所以必然要打扰原运动、位移状态,这是智能手机发明时就存在的问题且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而智能手机使用者每天都有相当多的时间处于移动、位移状态(驾驶、步行、骑行…)。在移动、位移时,低头使用手机非常容易造成事故,而智能手机的盲控技术则会让这些场景下的通信变的相对更安全也更符合通信场景化适合的诉求,而盲控不再局限与必须用手碰手机,而是用户触发与智能通信终端无线互联的可穿戴设备就可以操作控制手机,比如通过全无线耳机的传感器反向控制手机,但这就需要移动操作系统增加传感器控制接口,而非局限在今天的屏幕控制。
传统的语音通信是面向链接的通信系统,即通信双方通过交换设备以电路方式将至少两方互通,而在如今普遍存在的包交换传系统中,就应该为通信者提供更多的功能,而不是继续沿用链路交换时代的通信思想,而我们今天与未来的通信应该是面向通信者内容需求与场景需求,而非纯粹是为语音、视频通信的需求与逻辑,也不是用户只能在静态环境下用屏幕触控,所以包交换体系为新型移动通信方法提供了技术基础,对于今天或未来的一个有效通信往往是语音、视频、数据(含GIS或IOT信息)、文件共享、文本交互、数据交互、消息等的组合形式。
如今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含有丰富的传感器,其中有些传感器可以感知外部的物体与物体接近的时长甚至物体移动方向与速度,这就为手机的盲控提供了技术实现途径。通过接近手机的传感器就可以为智能终端发送指令。这些基础的功能存在就为通信使用者在手、眼不便时盲控智能手机提供了可能,当然智能终端采用可感知方向性触发、感知触发时间、时长的传感器或传感器组后,就可以方便的实现盲控。
当我们将通信内容与通信场景结合分析后,我们非常明确的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今天的移动通信系统没有结合通信内容与场景,所以本公开涉及的方法就是来满足内容与场景诉求的新型移动通信方法。
在特种工作领域,数字集群普遍被使用,但其技术老旧,不能很好的利用现代科技成果,采用本公开的新型移动通信的方法,则可以解决数字集群的问题,使语音、视频、照片、地图、图纸等信息均可以迅速分享、共享给各方,使缉捕工作更加有效,且风险降低,信息泄露的机会降低。同样本方法也适应用于单兵通信终端,可以使单兵了解整个作战区域状况以及指挥员可以了解每个单兵的位置以及单兵反馈的信息,从而更全面的做出指挥决策。
本方法基于移动通信用户今天及未来可能使用的场景、可能涉及的通信内容,重新架构了通信与信息组件、模块,采用了新的技术使多模式通信成为可能,并在不便使用眼、手指的场合下,还可以盲控智能终端通信,解决了今天智能终端或手机产品不能全场景使用的缺陷,同时也让传统单一的语音通信叠加各种数据、文件后,让通信的效率大大提升,改变今天移动通信系统在通话时,切断数据业务的弊病,使数据与语音业务不能并行工作,人为破坏通信者对内容(数据)的诉求,人为将移动通信服务的语音通信与社群即时消息服务商进行消息与功能的阻断,使跨通信系统用户不能无缝通信。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应用于多个移动终端。移动通信系统包括:通信服务模块、通信服务模块通过包交换的无线网络系统与多个移动终端互联;并且,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模式包括对讲模式、语音模式和视频模式,以便多个移动终端切换通信模式。其中,多个移动终端的其中一个移动终端选择对讲模式后,移动通信系统会通过通信服务器通知多个移动终端中的其他移动终端,以便多个移动终端中的其他移动终端切换到对讲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系统还包括用户信息数据库、实时数据库、协议和/或数据适配层,在通信过程中,多个移动终端利用协议和/或数据适配层进行数据和/或文件的交互,并且,如果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采用不同的即时信息系统,协议和/或数据适配层还用于适配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实时数据库用于接收并处理消息和/或数据,并通知多个移动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在主叫终端的主叫界面,选择通信参与者、通信模式并呼叫后,通信服务模块查询用户信息数据库,寻址被叫用户,并振铃被叫终端,其中,如果选择位置共享,则所选通信模式与位置共享,共同构成呼叫信息;被叫终端的被叫界面含通信参与者信息、通信模式;被叫用户选择接听,建立通信或选择通信模式,通信服务模块将选择的模式发送至主叫终端,主叫接收到被叫选择的模式并确认后,通信建立。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对讲模式下,多个移动终端中的任意一方均具有多个移动终端的其他方的位置信息和/或组队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对讲模式下,如果移动终端呼叫应急求救电话,移动通信系统将呼叫应急求救电话的移动终端所对应的位置信息发送至警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多个移动终端之间建立呼叫关系时,移动通信系统建立即时信息窗口,即时信息窗口用于基于点对点的形式或者群组信息的形式传递文字信息、照片信息和多媒体文件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多个移动终端中的一个移动终端接收到其他移动终端发送的文本类型文件,则移动通信系统发出语音提示,以提示用户收到所述文本类型文件;如果移动通信系统收到用户的盲控指令,则移动通信系统朗读文本类型文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多个移动终端中的一个移动终端接收到其他移动终端发送的图片文件,则移动通信系统发出语音提示,以提示用户收到图片文件;如果移动通信系统收到用户的盲控指令,则移动通信系统语音播放图片中的内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移动通信系统收到用户的盲控指令,则移动通信系统语音播放图片中的内容,包括:如果移动通信系统收到用户的盲控指令,移动通信系统调用人工智能接口,将图片文件上传对应的图像内容识别模块,图像内容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图片文件的要素信息并转换成文字内容;移动通信系统将文字内容发送至自然语言生成模块,自然语言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文字内容生成文字内容对应的语音信息;并且,移动通信系统语音播放语音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为单兵通信终端。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应用于多个移动终端。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通信服务模块,该通信服务模块通过包交换的无线网络系统与多个移动终端互联;实时数据库,实时数据库用于接收并处理消息和/或数据,并通知多个移动终端。其中,多个移动终端的其中一个移动终端呼叫多个移动终端中的其它移动终端时,通过实时数据库,向被叫终端更新信息,该信息至少包含用于判断是否是骚扰电话的辅助信息,以使被叫终端判断是否接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系统还包括用户信息数据库和协议和/或数据适配层。在通信过程中,多个移动终端利用协议和/或数据适配层进行数据和/或文件的交互,并且,如果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采用不同的即时信息系统,协议和/或数据适配层还用于适配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用户在主叫终端的主叫界面,选择通信参与者、通信模式并呼叫后,通信服务模块查询用户信息数据库,寻址被叫用户,并振铃被叫终端,其中,如果选择位置共享,则所选通信模式与位置共享,共同构成呼叫信息;被叫终端的被叫界面含通信参与者信息、通信模式;被叫用户选择接听,建立通信或选择通信模式,通信服务模块将选择的模式发送至主叫终端,主叫接收到被叫选择的模式并确认后,通信建立。
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信息包括主叫所属机构信息、社交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为了克服今天智能终端、智能手机及其上的通信系统不能有效的适应现实生活中的通信场景、通信内容,而提出了本方法,以让未来智能终端、智能手机的使用者在通信时能最大限度的适应各种通信场景;在通信时,还可以分享、共享、交互各种信息,对于通信方可以用更大的边界通信(即时消息用户在不知道对方电话时可以启动电话通信,而电话用户在不是即时消息朋友时也可以数据通信如数据、文件共享)。通信各方可以是双工、半双工到即时消息等模式的切换而不必非挂断,再起其它APP等繁琐操作,通信的切换可以根据场景的变化以及通信内容的变化来由通信者进行模式切换。对于不同的含即时信息功能的App,当跨App用户通信时,调用智能终端上采用本方法的API,则可以跨App即时信息通信与语音、视频通信而且也可以各种模式切换,使App自然形成的用户界限被这种新的通信方法所打破。对于眼手不便时的场景,比如驾驶、运动、骑行等,参与者可以盲控智能终端通信功能,从而让通信控制功能满足如前所述智能终端、智能手机使用不便的场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方法的系统功能模块的组成图与信息流、信令流与控制流的图。
图2是本方法在大规模部署时的层级架构图。
图3是本方法作为主叫时的通信界面功能示例。
图4是本方法作为主叫时在终端上的通信界面及对应功能示例。
图5是本方法作为被叫时通信界面功能示例。
图6是本方法作为被叫时在终端上的通信界面与对应功能示例。
图7是本方法在通信中的通信界面功能示例。
图8是本方法在通信中时在终端上位置共享的界面示例。
图9是本方法在通信中时在终端上即时信息的界面示例。
图10是本方法在通信中时在终端上视频会议的界面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及具体的时间、编码、数量、示意图等,并不代表与本方法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力书中叙述的本方法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方法。
如图1所示,S101、S102、S103均为采用了本方法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这些智能终端通过包交换的无线网络系统,与S104通信服务模块信令互联,连接的信令可以是基于SIP等国际通用的协议或未来更实用的通信信令体系,终端在通信服务模块上注册的信息至少包含以下信息但不限于以下信息如手机SIM卡号、智能终端唯一号、 E.164号码、用户名、包交换网络地址、终端物理地址、一个或多个在智能终端上安装的即时消息系统名、对应的用户名、用户ID、用户的电子邮件等,终端的所有相关数据均与S104通信服务模块数据注册并存储在S105用户信息数据库,当终端侧的数据发生变化后如所使用无线包交换网络的地址漫游等,立即将信息更新至S104通信服务模块,该模块将数据存储至S105用户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是内存数据库,以确保大用户量时的即时呼叫寻址。E.164号码对于传统通信体系而言,是呼叫、寻址的基础,而对于包交换体系中,比如SIP,H323,就可以采用别名、邮件名等只要能表明可以作为唯一寻址的信息即可,而作为多方兼容特征的系统,则需要将不同体系的号码对应翻译,最终以包交换网络的地址如IP地址进行通信连接;当然用户身份证信息,社会保障号信息均可以作为寻址号码,比如社保单位联系相关人时,可直接呼叫社保号就可以实现通信,社保人员可以实时将该人员所缺信息表单共享而完成数据跟新。寻址方式多样多元化后,会方便很多生活场景,但这就要求S105要做到安全、保密。这样的实现不但方便的个人通信,也方便的政府或相应机构与个人的互动,而不是局限与今天这种面向连接通信的设计。
当智能终端S101作为主叫呼叫智能终端S102时,S101先通过S104通信服务模块,根据呼叫的电话号码或呼叫用户名或某个即时消息系统用户名或某个即时消息系统的 ID或身份证号,在S105用户信息数据库中找到其现在对应的包交换网络的地址,然后根据信令规程由通信服务模块建立通信。点对点通信时的音频、视频流不需要通过其它组件可以直接建立语音、视频的通道的连接,在IP协议为例子的包交换网络中,通常视频、音频的建立协议是RTP/RTCP。这种通信连接就是我们今天IP网络中语音、视频最普遍的连接模式,但在公共移动网络中,今天都是使用电话号码即E.164编码而不是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用户名或某个消息系统的ID。但面向内容与场景的新型移动通信系统中,则要考虑前后系统的兼容,所以与传统系统通信,则使用本机的E.164号,而在往后兼容中,则采用多种信息,但在寻址时确保唯一性就可(如身份证、社保号等理论不可以重号),比如通过某社群用户号也可以寻址到该移动通信用户,建立通信连接,而希望他人加入通信时他人非该社群用户,但靠呼叫其其它号码如E.164或他的其它可唯一识别号。
当智能终端S101与智能终端S102连接成功后,假如智能终端S101的使用者想给智能终端S102的用户描述一个物品,但描述后发现还是发照片更直接有效,则S101的用户用智能终端拍照片,然后将该照片发送至S109协议/数据适配层,在发送的过程中,任何状态、行为的都实时的发送至S108实时数据库,比如进度数据,S108收到数据后实时发送给终端S102,终端S102的用户就实时知道对方发送文件的行为与进度,当文件上传完成时,文件通过S109存储至S111,S102收到S108的通知,则通过S109就可以从S111文件服务器调用该照片文件到本终端,当然S101终端发送的照片可以通过S109 存储到S110中,但对于结构化数据库这样并不是好的方法;但对于非结构数据库,S110 与S111可以一体,功能含收发存储即时消息系统中传递的数据、文件、媒体等各种交互数据。
S108采用实时数据库是因为通信中,各种状态、数据变化迅速,对于某些数据的变化,数据库会直接通知关联用户,而传统的数据库响应高频数据时效果不佳,反应较慢,且自身并不能向关联群组用户自动发送数据、发送消息,不适合多业务并行通信体系所工作的环境,所以为了更好的通信体验,需要采用实时数据库S108,以适应大用户群时快速对消息、数据反应与处理,这类数据库中,性能与特点有代表特征的就如Firebase,但每有数据更新时会通知该数据敏感者,这样终端上就会体现出如某人留言,某未知电话,但其主叫是社交朋友中的某人,这样被叫就有更多的辅助信息判断是否是骚扰电话或者是否接电话,不像今天陌生来电时需要判别是否骚扰或者用手机软件先自动查被人标记的数据,而用了本方法后,主叫信息不在是E.164号码,而是辅助一些相关信息,没有这些信息的呼叫,被叫就可以不去理睬,因为正常人与机构都会标注相关信息,所以在本方法实现后,诈骗电话,电话防火墙等,存在的意义大大降低,因为任意移动用户需要与身份证、社保、社交、所属机构、信用等信息捆绑时,诈骗作案成本已经非常之高,今天移动诈骗高发与现行移动技术的模式是有关系的,如果采用本方法,一个合法的移动用户没有多方交叉验证真实信息是不可能有通信号的,没有交叉确认信息的号码,自然没有人接。
S109的主要功能是数据、文件等的接收及调用,实际作用就是起到中间件作用,为不同来源、协议、接口的数据、文件适配,并根据业务量负载均衡,把通信内容、信息如数据、文件等存储到对应的数据库组件S110以及文件服务组件S111,或者从对应的数据库组件S110及文件组件S111中调用至需要数据的终端。对于面向大量用户的通信业务而言,S109将业务压力均衡后,递交给后台对应的数据库或文件服务器,若没有这一层,通常的服务器及数据库面临大规模业务压力时,很难满足用户体验的要求。
再用一个场景说明S109功能,比如S101是从即时信息系统A调用了本方法的API拨打了一个电话,拨打了S102终端,当通信开始后发现语音不能说明问题,需要共享一个视频文件,而终端S102上没有即时信息系统A,按照传统的模式,终端S102也必须装即时信息系统A才能实现视频文件共享,但采用本方法后的终端本身具备即时信息功能,虽然与S101不是同一个即时消息体系,但通过S109,就可以实现通信的目的,而不需要通信双方都使用同一个即时信息系统,这就让通信的自由度大幅提升。所以 S109还起到各种协议适配的功能。对于信息通信而言,主要的是内容传递与沟通,而语音、视频、文件、即时消息等信息内容通常都符合相应标准,所以S109才可以容易的实现适配,智能终端上在拥有自身非第三方的即时消息系统后,用API的方式就可以将不同即时消息系统的边界彻底打开,这样即时通信也不会局限在朋友群内而是作为标配移动通信功能。
S110是数据库组件,记录各种通信行为、参与者、时间、通信数据及数据库方便储存的内容等,如果是不便数据库储存的媒体文件、非结构化数据等,则由S111文件服务器组件存储管理,但数据库有对应记录,使用者调用时则可以根据S110的数据记录调用到S111具体的文件,这与传统面向连接的语音通信系统已然完全不同。
如果非结构化数据库可以很好的存储各种结构化数据及非结构化数据,则S110与S111可以一体。
我们再用S101、S102、S103群组通信时的例子来说明这种新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实现方法,当S101与S102,S103在即时消息系统中发文字信息,但感觉沟通不畅,所以其中一位使用者如S103在群组通信界面选择语音通信,这样文本消息的界面还保持,但三方都可以建立语音通信连接,这个过程的实现如下。
S103选择语音通信后,S103将信息发送到了S104通信服务器,通信服务器查询S107音频、视频桥接服务器的资源,并申请3个端口的资源给S101,S102与S103,当申请到资源后,S104通知S101,S102,S103在S107上申请到的资源编码,并通知S101, S102,S103与该编码建立连接,建立连接的方式可以是S107呼叫S101,S102,S103或者 S101、S102、S103收到S104告知的信息后,主动呼叫S107上的资源号。这样,一个我们通常熟悉的即时消息群聊的场景就变成了多方语音讨论、会议,如果讨论的议题里涉及文件、信息等,可以继续用原即时消息系统窗口传递信息,还值得一提的是,本方法实施后,通信者不是任何即时消息APP的用户及好友也可以群“聊”,文件共享,这与即时消息系统的前提是必须是“好友”或加入到某个“群”后才能通信的前提逻辑是完全相反的,因为通信者并不一定是好友,也并不一定会成为好友,而只是就事论事将某个事情沟通清楚。比如中国的通信者A现在需要与美国的通信者B电话商讨业务,但发现最好有张图纸说明,而其中一方又在移动状态下,美国人用facebook,中国人用 QQ,这样这个通信就无法有效下去,而采用本方法后,手机用户可以立即把手机内的图纸共享出来,各方用自己的系统依然能通信而不必强制装相同的APP,所以通信的效率远高于今天通信的系统。
我们继续在三个终端的例子基础上引申举例来说明本方法,当他们三个终端的使用者认为语音讨论不如面谈有效,去其中某一位现在所处位置,比如去S101现在所处的位置,则S101在通信界面选择共享位置信息,如果S102,S103接受共享,则通信界面的GIS会显示出S101,S102,S103的实时位置信息,S102,S103点S101现在的位置然后导航,则S102,S103在导航的提示下去S101位置,通信中的每个人都知道对方的位置情况,如果此时S101认为还需要发个标志建筑,则拍张照片,发即时信息,则S102 与S103到达目的时更方便找到S101。当然此时语音可以挂断,但如果不选择位置共享停止,这三个智能终端用户彼此一路上都知道对方位置与相互距离,直至到目的地,也就是说,语音通信结束后,位置共享不结束前,共享的功能持续工作,这与传统通信挂断就是结束通信的理念也有根本差异,因为面向场景就要面向真实的使用场景而并非面向连接的思想。这也就是说一个人同时与多个人用不同方式都能保持通信,比如与A位置共享,短消息状态,与B语音或者视频,同时也位置共享,这更符合今天日常的场景,而非必须挂断某个,因为通信已经衍生到某个人行为的过程中,而非仅是通信,特别是 IOT普及后,这种逻辑更强烈,人机,人人,人身上的机与后台的机器的通信,都是本方法希望解决的问题,比如打110,按照本方法,则是110接通后,位置信息,位置变化信息,现场监听语音数据、方便时的图像数据警方一并获得,而不是今天语音描述半天位置,还不能确切描述,这就是人机、人人通信的一种简单体现。
在这个例子中,技术的实现方式是任意一个终端的通信界面上选择共享位置,发起终端会将发起通知S104通信服务组件,通信服务组件会告知其它终端,当其它终端接收共享后,终端会读取终端的位置信息并发送给S108实时数据库,其它通信参与者接收到S108推送的数据,这样通信的参与者彼此获得位置信息而且在本机的GIS上显示,由于在高速位移时位置信息变化要跟上速度,所以采用实时数据库,以降低传统数据库交互时的低效。当然还有一种实现方式是任意一个终端的通信界面上选择共享位置,发起端会将发起共享请求发送至S108实时数据库,实时数据库通知其它终端,当其它终端接收请求后就由S108实时共享GIS数据。前一种方式,需要S104信令支持,而后一种方式,只需要终端根据实时数据库数据更新的标示即可实现。当S101传照片时,照片文件通过通信界面的即时信息窗发送至S109协议数据适配层,适配层根据定义将照片发送至数据库或文件管理组件,当照片传输完成后S108通知各终端,各终端经S109 从S110读取数据或文件存储的位置(数据库形式为tag,文件形式为存储地址),在各自终端的即时信息窗口显示(或S109完成收信息的工作后自动推送到其它各终端)。而S106则记录整个通信过程的各种信息用于行为研究及收费使用。
这个例子还可以设定为不是去S101所处位置,而是去三方商讨后的某一地点,在通信界面的GIS内只要一人设定目标位置,3位通信者可以获得目的地址的位置信息,并形成各自的路径,而且通信者在去往该目的地的过程中,都可以随时掌握彼此位移路径以及彼此距离到达时长等。
上述例子与[0036]段例子技术实现方法一致,不再赘述,但在设地址时,目的地址不是S101的地址而是手动定位或搜索到的目标地址,这也是今天GIS系统还不支持的多方共享功能。
如果这个场景再改变一下,他们是骑行去郊游,设定某一郊区地址,则3位通信者之一可以选择对讲模式,这样一方说话,另两方就不可以讲话,通常所说的半双工工作状态,这样三人或者更多的人参与通信时,只在需要时通信即可,但每个用户都有其它方与自己的位置信息,组队信息,这样让大家能非常有效的保持队列出行与通信而不需要额外准备集群通信系统(未来无线通信系统应该是无死角系统即卫星覆盖无线网,所以山区并不跟今天一样手机没有网络信号,通信用户用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今天对讲机的所有功能)。
如果再将这个场景改变一下,是几个人去登山,登山中通常由于体力差异会拉开距离,而山路通常GIS没有任何标定,假设终端S101的用户用了一段前人走过的路线,并且导入到自己智能手机的GIS里,并形成了登山路线,如果他选择了GIS共享,那这段路线也会自动被多方共享,这样在山路上登山者拉开距离后,会按照轨迹行走,即便是在山区通信障碍的情况下,组队出行的人也不会走散,同样,该功能也可对约定到某处会和的登山团队,之前就共享了GIS信息,即便通信中断时,共享的GIS信息还仍然存在,在约定的时间到达约定点后,依然可以组队。而这种功能,传统的手机GIS功能并不支持,多功能对讲机也并不支持,而本方法因为强调场景,所以不是简单的点对点共享位置,而是为达成共享的目的,比如是为了会和目的,还是为了组队前行目的,而非简单的A的位置,B的位置与A和B现在的位置这样逻辑的共享,当然这是共享位置的基础。
在这个例子中,任意终端选择对讲模式后,会通过S104通信服务器通知各终端,当各终端都切换到对讲模式时,其中一个终端按下对讲键或控制发声时,其它终端均不可以发声,只能收听(PUSH TO TALK功能),实现方法是进入到对讲模式后,当其中一个终端按下对讲键,就向S104发请求,请求对讲权限,以及别人此时不可以再请求,然后利用S104控制S107的桥接端口,获得权限的人,音频桥端口输入授权开放,而其它参与者的桥接端口只有输出是开放的,输入均关闭,当结束对讲后,桥端口双向都开放,当下个申请者申请讲话时(按下对讲键)则其输入开放,其它人的输入均关闭。上述方式是需要修改S104中的信令,并控制S107;当然还有一种简单做法是终端就将对讲(PUSH TO TALK)请求发送S108,若S108没有其它对讲请求则,则该终端可以发声,若已经有其它对讲或对讲请求,则语音、震动等提示不可以对讲只能收听,并让终端拾音功能暂停,直到别人的PUSH TO TALK结束。前者需要在S104信令中定义对讲功能,比如以SIP为例,利用SIP协议头的空白字段,定义对讲功能信息,当某方讲话时,S104先检查几方是否有通话者,若没有,则给予音频桥S107对应端口对应权限,从而在对讲这个环节不必使用S108。而后者,不需要改变任何信令结构,以及音频桥的功能,就可以实现。而至于终端上的GIS变化后都立即发送S108,S108将各方更新的信息发送给其它被共享终端,在各自终端的GIS上形成队列、位移、数据或图,让参与者随时可以掌握其它方信息。而S106会将各种数据以时间、群组、个体等多种方式分表储存,以用于收费及通信行为的分析,通常也就是CDR数据,只是这种新型通信方式的CDR与以往相比,内容涵盖的相对复杂,不只是记录主叫、被叫、通信时长,而是在此基础上个各种信令或非信令通信状态及变化数据。
在图1中,S112为通信网关,该网关是用于与非相同协议的通信系统互通互联使用,比如与传统的电话网,以电路交互为连接的传统移动无线网、或者非同协议的通信系统等,通常需要通过S112实现互联互通,否则通信系统不能与既往的通信系统互联互通是通信业的大忌就如用微信的用户不能与其它用即时信息系统如facebook用户无障碍通信一样,还有某些即时消息系统自身有语音通信能力,但不能与PSTN互联互通,不能用其它系统的音、视频用户寻址,这就是典型的有障碍通信系统的实施方式。
以上各个例子只是描述了这种新型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与各大功能模块之间的工作逻辑,以试图说明本公开的体系与今天移动电话通信系统的优势所在及今天的移动通信系统已不能满足人们生活中对场景与内容的通信要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位置共享在呼叫官方的应急、求救电话时,这是一个默认选项,比如中国打110电话,美国打911电话,当拨打电话接通后,求救方的位置信息就直接发送至警方,警方不必如以往先用若干时间沟通具体的位置信息(通常浪费宝贵时间) 而是马上着手如何应急,当然这就要求警方的呼叫中心也具备与本方法所述移动终端相同的能力,如果警方的报警中心的体系还不能含与之匹配的能力,则系统中S109部分,可以用信息的报文方式,用电子邮件或警方具备的常规方式,将求救者信息、现场声音、位置信息、移动轨迹等以资源链接的方式递交警方,而警方进入该链接也可以获得现场实时的信息含位置、声音等。
上述的提到的位置信息含GPS、北斗等卫星定位系统信息、无线终端使用基站信息、上网的包交换网络分配的地址信息与接入设备关联的物理位置信息等,这些都是位置信息,而非仅限于今天通常使用的GPS。比如卫星不能定位区域,基站就是最好的定位工具,辅助包交换网络的地址,则可以获得相对精确的位置信息。
当系统用户群数量非常大时,业界都有比较成熟的技术比如Cluster技术,对于S104,则可以多个通信服务组件Cluster化,这样既能保证服务用户数量,也能保证在一个Cluster内的系统冗余度,负载均衡等,对于大规模体系,采用分层级(Class)的体系,这点与今天电信级交换的体系并无太大差异,只是支持的通信功能增多,内容增多,通信信令除了既有的通信协议外,增加了很多终端关联的控制协议。S104采用的协议也可沿用业界标准通信协议例如SIP等或者下一代信令标准,但鉴于面向通信内容与情景,所以需要做部分控制信令的增补或通过S108,用即时数据库加终端对应功能做带外控制。对于S105,S106,S107,S108,S109,S110,S11,S112与S104均为一个Cluster 内的成员,而各成员根据用户数量可以用Cloud化(云技术)横向扩展,成为一个完整的面向场景与通信内容的新型移动通信系统的Cluster或者Cloud(云)。多个分级的 Cluster形成“域”,比如以省为单位或者服务商为单位,多个“域”形成整个国家级别的新型移动通信系统。
如图2所示,假如二级节点为地市级别节点,则一级节点就是省级节点,而根节点就是国家级节点,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根级节点在逻辑上通过网状网形式互联,根节点及以下的一级节点、二级节点则构成一个“域”,对于电路交换的系统,这样的3级结构存在很大困难,但今天在包交换的网络上,在网络足够优良的情况下,二级节点都可以上收,也就是由根节点与一级节点就可以完成一个国家级别的通信体系,而为了整个系统的冗余性,根节点在物理上可能是多个,而在逻辑上则可以是一个,现有的云化 (Cloud)技术都可以在大规模系统上实现这点,只是会要求系统之间的时间特性,比如响应时间等。
上述通过实例描述了几个通信场景及内容下本新型移动通信系统的后台主要功能模块的工作逻辑与功能。而且描述了该系统大面积使用时的布局方法。
但在描述上述各个例子时,提到了通信界面的一些功能,显然这些功能今天的智能终端电话系统都不具备,所以要实现上述功能,通信终端的通信界面也需要改变。而以下则以主叫、被叫、通信中三个状态来分别说明本公开在通信界面的实现方法。
以下提到的通信界面内的功能是为说明本方法而采用的基本功能,并不代表本方法在通信界面测的所有功能,而且恰恰相反,在本方法下扩展的更多功能不过是用本方法在某个功能点的一个实例而已;所用附图的通信界面的布局仅是为说明本方法而采用的最简表示,而不代表本方法唯一布局,恰恰相反,任何基于本方法的通信界面布局只是本方法的一个实现实例。
在主叫通信界面,至少含有如图3所示的功能选项,S201,通信参与者列表区,该列表为点击了S210个人收藏、S211最新通话、S212通信录的可复选的联络号码,联络信息等或S213拨号键盘输入的号码,S201非常好理解,就跟今天我们拨打电话时,先需要从电话本里寻找被叫信息一样,但有别于今天的系统是可以一次就复选多个通信参与者。
当被单选或者复选到的通信参与者的联络信息显示到S202已选通信参与者列表区后,主叫发起者可再编辑删去不必参与通信者或误选者。当选好通信参与者后,就需要选择通信模式,通信模式分S203语音模式,该模式就是我们今天移动通信时最常用的语音电话,建立通信后为双工通信,主叫通信界面默认就是S203。如果想视频通信则选 S204视频模式,在该模式下双向视频通信。如果希望通信模式为对讲模式,比如多人骑行、登山等活动时,则选择S205。如果选择单人或多人、留言、留文字或者分享文件则选择S206,这个功能如同今天群即时信息系统中的群组功能中建群时选参与者,然后能在群里分享各种信息类似(但与即时信息系统最大的不同是,要留言、留信、分享各种数据的对象不是即时信息系统中的“好友”,而可能是任何陌生人,任何新输入的联系人)。如果通信时,希望通信多方获得彼此的位置信息、位移信息、轨迹信息比如到达某一方现在位置,或者去某一特定位置等,则选S207位置共享,S207为S203、S204、 S205、S206选择后的附加选项。S208为呼叫,即主叫呼叫S202中的参与者,根据S203 到S206中任意一种模式,与附加选项S207共同构成呼叫的信息,呼叫S104通信服务组件,S104根据模式与附加选项S207调度相关组件建立通信。
值得说明的是如果选择通信的模式不是S206,是S203到S205中任何一项,S206都会执行,自动形成一个即时信息群,群中用户就是通信参与者,如果这几个参与者有既往形成的群,则直接选用该群既往名称,如果是新的通信者,则建新群组用于即时信息传递。如果在通信中需要附加其它文字、文件、多媒体等,则在通信建立后的界面内有即时信息窗口,输入文字,共享文件,调用相机拍照等,这也是既往移动通信电话系统不具备的功能。
图4中的A2就是一个移动终端内主叫界面的示例,含有图3所描述完成呼叫的基本功能(图4中的A2不代表本方法的所采用的唯一通信界面,A2只是示例性表明本方法在实现时的一个具体式样以用于说明本方法),其中S201在A2中对应的区域就是中间第二个区域,最直白的理解也就是联系人名单,可以是今天电话本中的所有名单,也可以是最近通信者的列表。而S202在A2中对应的区域内,则是已经选择马上要通信的联络人名单。A2中显示的各种功能,在具体的主叫界面时,可以优化到更美观的方式,增加更多的功能,以实现让功能更直接、界面更美观友好,但这都是基于本方法的具体实现展示而已。
当主叫终端按照通信界面选择好的模式及附加选项发出呼叫后,S104及相关组件完成调度准备后,由S104发起振铃信号给其它被叫终端,被叫振铃后会显示至少如下必要信息如图5。S301,显示通信参与者信息,这些信息含主叫信息及其它参与者信息,让被叫知道都是谁将参与通信。
S302,通信的模式,即S203、S204、S205中的某个模式,当然在使用中如果显示的模式是视频,而被叫不方便视频时,可以点击S302,选择自己认可的通信模式,主叫接收到被叫希望的模式并确认后,通信建立。
S303是位置共享,当主叫在呼叫时就选择位置共享,则S303出现提示,显示该通信需要共享位置,如果被叫不希望自己位置被对方知道,则选择拒绝位置共享即可,例如点击S303或者选择S303非位置共享模式。当主叫在呼叫时没有选择S207位置共享,而被叫希望获得主叫的位置才接听通信,则可以选择S303位置共享,并选择S304接听,被叫通知S104服务器,通知主叫选择S207,当主叫选择S207后,通信开始建立,否则相当于主叫拒绝或挂机。这些控制信息都可属于信令信息,比传统的通信接续的信令稍微复杂,可在相关ITU-T或者基础上为面向场景与数据的新移动通信系统做信令增补,也可以是带外信息,通过实时数据库与智能终端通信系统预先的定义,由终端执行后并通知S104,以完备通信所需信息以及后续控制。
S304是被叫看到各种信息后认为愿意接听通信,则选择接听,而如果不愿意接通通信时,则选择S305拒绝。
图6是被叫界面的一个示意图,图中A3为被叫通信界面,对应于S301,S302及S303以及S304,S305都有对应的示意区域,而对应被叫界面而已,除了S304,S305还有基本功能如通信保持等,均没有逐一标记,因为类似这些功能不影响对本方法实现的描述。
当我们接通了呼叫后,无论何种模式建立联络,通信界面至少出现如下功能选项,如图7所示,S401通信基本信息,含通信参与者,通信已经进行的时间、通信的模式等基本信息。
S402为GIS信息功能,如果通信建立时含S207共享位置,则S402的GIS信息功能中显示通信这位置、位移、路径等,如果建立呼叫时没有选择S207位置共享,则在 S402中选择共享,其它方确认后则共享位置的通信者的位置信息就会在S402的GIS图层中显示。我们知道智能终端都含导航App,该功能由终端调用终端上随机安装的导航APP就可实现或者直接通过包交换网络,调用网络上的导航、GIS服务,但涉及组队等功能时,需要导航或GIS能提供这种类型的API,如果GIS还不具备这样的API功能,则需要S402实现这些功能,然后根据需要调用导航、GIS。
在谈到S402时,终端导航APP的提供者也可以直接调用本移动通信方法的API,启动通讯功能,比如我们经常开车时使用导航,当去某一地方有某人会合时,找不到具体路径时,可以在导航APP上直接呼叫对方,当对方共享地址后,导航根据共享地址形成路径并指引。
S403是即时信息,含传统的文字、照片等信息,也可以是多媒体文件如音乐、视频等点对点或者群组信息传递,在S403中将综合了原来智能手机的彩信、短信、留言业务,也包含了基于包交换的即时消息业务。而且当建立呼叫时,这个信息自动建立,以便通信中各种信息共享,如果既往已经有各种沟通信息,则显示最近沟通的信息与数据。对于当下的即时信息服务商或者电信业务服务商而言,这种业务根本就没有必要分离,面向内容的通信,本就是该将这些业务整合而非各成体系,给使用者增加了不少负担。 S404是模式切换,将双工通话切换至半双工或者视频,目的是让移动终端的使用者选择更符合场景的通信方式。对于包交换的通信体系,模式切换难度都很小,而这些功能如果基于电路交换,可能需要大量的信令,而基于包交换网络,带内或者带外传递信令都可以解决这些模式切换问题。关于S405到S409都是通话后终端通信界面的基础功能,比如挂电话,保持电话,比如静音、比如采用扬声器,比如电话录音,比如将通信参与者加入电话本或者邀请更多通信建立时没有参与的人,这些都是今天通信系统基本功能不再逐一描述。
图8是在位置共享下的一个建立通信后的示例,S401对应A4的信息是:A某、B 某、X某以对讲模式通信,且位置共享。在A4中GIS中,我们可以看到3人往一个共同的地方组队位移,有某人设了目标地址,并形成了队列模式,3人按照队列模式位移。在GIS右下GIS功能中,可以设置如但不限于:1、位置共享、2、目标设置;2、组队功能;4、路径导入(既往数据、登山数据、海图等);5、路径最优(多人组队,且出发地址不一时,需要最佳计算);6、目的地最优(多人会和时选最佳区域);7、选定区域内通信用户对讲通信(登山、钓鱼等场景,陌生人组群沟通)等功能,以适应各种生活场景,而上述7个功能及相应的通信模式,目前GIS系统并无支持,而在陆地、山区、海洋中运动、位移时,多人、多车辆、多船舶位移时,上述基本功能都应该是基本功能。而至于算法,在GIS上计算最优通常按照路径的成本、参与者的速度、具体的路径会计算出最优,并可以根据动态的共享数据而实时调优,至于这样的功能为何今天在智能手机、智能终端上没有实现,是因为业界参与者人为割裂了通信与GIS,而没有考量人们的场景需求与通信需求。
在图8的A4区域内,在GIS下有模式切换功能,这是给通信参与者根据情况,选择模式切换,比如用本例子的对讲切换到其它模式,而“PTT”就是我们所说的PUSH TO TALK功能即对讲功能,在半双工通信中,只有按下PTT后,才能申请讲话的权利,而别人在讲话时,这个权利不释放。在位移运动中,我们的手、眼可能总被占用,而这个功能如何使用呢,这就要用到智能终端、手机的盲控功能,比如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或接近距离传感器,当覆盖时就是对讲,覆盖结束,对讲结束。而其它S405到S409功能,根据界面的需求可以隐藏,用一个键代替调用或根据功能增补,均是在本方法下为功能更完善而采用的功能,是本方法的一个实现展示而已。
在图9中A5区域内,是一个即时信息窗口,过去人们的电话时,如果想发个照片,则需要用别的通信APP,而在本方法中,语音、视频、双工、半双工通信建立的同时,这个即时信息窗口就存在,一旦有语音不能说清楚的事情,马上就可以传递视频、文件、信息、图纸等,总之让通信者不是靠语音去想象而是真实面对实体的图、文件、照片,这样通信效率大大提高。在A5中示例,3人组队到某一目标,如果其中一人走到某个地方,感觉路不好走或者容易迷失,就可以发一张照片或一个短视频,来告诉后面的人,该区域如何继续行进,后面的人也不会迷失路径,所以通信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限定在面向连接的技术惯性上。
在图9中A5区域中的即时信息窗口右下是“即时信息功能”,点击该功能后,文件共享、照片、媒体文件共享,甚至音乐共享,同播都可以来实现,这里面可有很多内容,鉴于即时信息系统已经使用多年,参照业界主流即时系统的即时信息功能即可。点击该功能后,就是即时信息所需的各种子功能。
在图10中,A6区域是一个视频通信的时的通信界面,采用了多分屏幕展示了4位通信者,至于采用何种模式如PIP还是4分屏,在视频界窗口下的视频功能中选择即可,视频通信系统有基于SIP或H.323的通信标准,其中基本控制功能都已经标准化,在“视频控制”功能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全屏、PIP、语音激励等。不但可以作为参与者控制终端本身的展示效果,也可反向控制MCU工作。
上述内容描述了终端的通信界面的展示及基本功能,因为在通信中,后台系统的能力与前端系统的功能是一致性匹配的,所以后台的功能需要前端设备来实现、展现。通过上述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比今天移动手机电话系统功能丰富,更适合人们通信内容、通信场景的移动通信体系。
人们在现代生活中,很多时间是在位移中,而位移中如何不影响位移且能使用智能终端的通信系统,比如驾驶时因为使用智能手机而造成的事故、死亡率高居交通事故死亡人口的前列,这就要求盲控手机技术。
关于盲控手机技术的专利,详见:专利申请CN2017110653987《一种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智能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及专利申请CN2016103632799《一种智能终端/手机的控制方法》,引用上述两个专利申请的实现方式,就可以不用智能终端的屏幕、不用眼睛、不用手指控制通信的功能。
以手机上都有的接近距离传感器为例,我们来说明如何盲控。对于功能与状态的切换,我们可以用超长触发来实现,通过超长触发,可以切换功能,切换菜单,而在即时消息功能下,则超长触发就是留言,在对讲功能下,超长触发则是对讲。而对于即时信息系统,短触发为TTS(Text To Speech)上条信息(如果即时信息的指针不是指在最上),而长触发为TTS下条信息(如果即时信息的指针不是指在最后),如果指针指到对方发来的是一个文本类型的文件,则会语音提示“某某发来一个文本或pdf或word类型文件”则如果通信用户想听该文件,则两个连续的短触发,则系统开始TTS这个文件;如果对方发来一张图片,而通信用户想听这张图,则使用的方法就相对复杂些,步骤如下:1、系统先TTS“某某发来一张图片”;2、如果想知道这张图的内容,则是双短触发;3、通信终端收到短触发后,则调用AI(人工智能)接口,将该图上传对应AI的图像内容识别服务,并将图内要素识别出来并变成文字形式(含有关联关系的字符串);4、将视图的文字识别形式提交AI的(NLP)自然语言生成,也就是根据3的结果及4的理解后,生成自然语言(而非3的直接输出,通常是不连贯但有关联关系的信息);5、将反馈的文本信息再用TTS告知通信者;如果通信者想回信,在步骤6、长触发并说话,触发结束后,触发期间内的说话内容将发送给与其通信者。这就是通信者在运动中没有用眼睛、手指、手机屏幕参与通过1到6这几个步骤,实现了对发信息、图片文件的解读,结合前后通信者的通信内容,虽然通信者没有看图,则已经基本清楚发来图的比较详细的内容,而且还反馈他人,目前该功能任何即时信息及社群系统都没有该功能(当然系统也可以将所传来图片与相似图对比服务的API对接,这样图片也就变成了相关信息,比如发的用户拍了一座山,靠图片内容识别再自然语义然后TTS结果还是山,而用相似图识别,则反馈信息就是某个角度拍摄的香山,在结合照片中的GIS信息,盲用智能终端的用户就知道对方在香山某个位置拍的香山,所以两种对图识别的路径在实用中要结合而不能一味靠识别图然后自然语义)。
而对于电话的接、拒、挂、则更简单了,来电后,按照盲控方法,则会TTS告知谁是主叫、通信模式、GIS共享等信息,例如主叫是A某,用了语音模式,但要求位置共享,则终端会播报“A某请求位置共享的语音通信”,如果被叫想接电话,但不想位置共享,则两个快速的短触发之后再跟一个长触发,或者两个短触发后等指令窗口结束,则主叫就会看到被叫希望接电话,但没有接受位置共享;而被叫想接受位置共享时,则连续三个短触发,就实现语音通信时的位置共享。而要挂电话时呢,还是连续3个短触发,则是电话、共享全中断、而只是2个连续短触发、则挂电话而不中断位置共享。由于采用的触发编码,所以如上只要定义1-3位触发编码,就可以控制通信的接续与中断。
至于位置共享功能,使用者通过超长触发,就可以切换到位置共享模式,然后用短触、长触发实现功能的选择,连续双短触发则意味着执行该功能,这样使用者在TTS提示下,利用智能手机的接近距离传感器就实现了菜单功能的选择与执行。
当然对于拨打电话,方法也是一样的,用超长触发进入电话本,然后用长、短触发寻找通信对象,但由于是盲用,所以建议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主叫,不要选择几百人的电话本,而是选择10个或者20个最关键的联系者,比如跑步、驾驶时,通常只会拨打很关键或长联络的人,而不是找一个不常联络的人。
上面内容描述了如何用盲控技术控制通信,这样可以让运动中的人们通信问题得以解决,无论作为被叫还是主叫。
但在通信终端的使用者遇到风险时,希望获得求救而又不能用手拨打电话的场景,比如针对个人或几个人抢劫等暴力事件,受害人不能也没有机会碰手机的场景,今天智能终端、智能手机的功能均不能帮到受害者,但在本方法下,利用专利申请CN2015108357473《一种隐蔽的基于智能终端/手机及其附属或关联设备的求救方法》的方法,只要智能手机及附属关联设备采用了其方法,都可以触发求救,而本方法的通信体系则会隐蔽的将现场声音、图像(如果智能终端前后相机无覆盖)、位置信息,实时的发送给救援者,让救援者完全知悉现场的情况、现场的位置而犯罪实施者则完全不知 (通常采用黑屏模式下发送上述信息)。而后台会根据系统时钟将所有相关信息与时间一一对应存储,如果为了防止篡改以及日后可信的查证调查,用区块链技术记录触发的现场语音信息、实时变化的位置信息、现场的图像信息并以精确到10毫秒左右的系统时间戳,从而让黑客也无从改变证据。
本方法所涵盖的内容,涉及通信使用者面对的场景、通信的内容,而今天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的面向连接的通信思想并不能满足这些场景与内容,所以需要更先进的通信体系替代今天的系统。而本方法基于对人们生活场景的理解,对于通信内容的理解以及基于对通信系统、信息系统的知识而提出,本方法的实现在技术上并无多大困难(识图并自然语言处理,此处复杂图不太成熟,微软、谷歌等公司有开放API供调用),所有其它的基础功能及设备,通信、信息行业已经使用多年,但因为业界的既有利益(比如制式专利以维护利益),所以并没有跟上现在与未来的通信场景与内容需求,所以没有将现有技术有机整合,形成服务于人们的通信系统。而本方法则是将语音、视频通信、信息通信、实时数据库、定位信息的应用、触控、隐蔽求救、AI(实际是调用成型的第三方API)等技术结合,形成了面向场景、内容的移动通信系统。对于信息或通信企业,按照本方法及本方法可以很容易的实现面向通信场景、通信内容的新型移动通信体系,从而彻底改变我们今天的移动终端电话时不能其它数据业务并行通信,通信系统的人为割裂(即时消息系统与运营商,即时消息系统之间),GIS多种实时共享技术与运营商语音业务通信冲突,数据冲突的问题,而且不能在运动时充分利用智能终端的问题。
本方法所提及的内容,均可以分步骤实施实现,实现后的新型面向场景及数据的移动通信系统,则可以大大提升了移动用户的沟通效率,大大的适应了今天每个移动用户所面临的移动场景而不是今天所假设的最好在静态环境下用屏幕使用智能移动终端。
本方法在实现时,需要对目前的智能终端,无线网络,后台数据、语音、视频交互、交换系统都要做系列调整,才能形成面向移动时的场景与数据诉求的能力,而无疑这种移动通信系统能力远高于今天我们所体验的移动通信系统。

Claims (13)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个移动终端,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
通信服务模块,所述通信服务模块通过包交换的无线网络系统与所述多个移动终端互联;
并且,所述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模式包括对讲模式、语音模式和视频模式,以便所述多个移动终端切换通信模式:
其中,所述多个移动终端的其中一个移动终端选择所述对讲模式后,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会通过通信服务器通知所述多个移动终端中的其他移动终端,以便所述多个移动终端中的其他移动终端切换到所述对讲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信系统还包括用户信息数据库、实时数据库、协议和/或数据适配层,
在通信过程中,所述多个移动终端利用所述协议和/或数据适配层进行数据和/或文件的交互,并且,如果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采用不同的即时信息系统,所述协议和/或数据适配层还用于适配所述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
所述实时数据库用于接收并处理消息和/或数据,并通知所述多个移动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用户在主叫终端的主叫界面,选择通信参与者、通信模式并呼叫后,所述通信服务模块查询所述用户信息数据库,寻址被叫用户,并振铃被叫终端,其中,如果选择位置共享,则所选通信模式与位置共享,共同构成呼叫信息;
被叫终端的被叫界面含通信参与者信息、通信模式;被叫用户选择接听,建立通信或选择通信模式,所述通信服务模块将选择的模式发送至所述主叫终端,主叫接收到被叫选择的模式并确认后,通信建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讲模式下,所述多个移动终端中的任意一方均具有所述多个移动终端的其他方的位置信息和/或组队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讲模式下,如果所述移动终端呼叫应急求救电话,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将所述呼叫所述应急求救电话的移动终端所对应的位置信息发送至警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个移动终端之间建立呼叫关系时,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建立即时信息窗口,所述即时信息窗口用于基于点对点的形式或者群组信息的形式传递文字信息、照片信息和多媒体文件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多个移动终端中的一个移动终端接收到其他移动终端发送的文本类型文件,则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发出语音提示,以提示用户收到所述文本类型文件;如果所述移动通信系统收到所述用户的盲控指令,则所述移动通信系统朗读所述文本类型文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多个移动终端中的一个移动终端接收到其他移动终端发送的图片文件,则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发出语音提示,以提示用户收到所述图片文件;如果所述移动通信系统收到所述用户的盲控指令,则所述移动通信系统语音播放所述图片中的内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如果所述移动通信系统收到所述用户的盲控指令,则所述移动通信系统语音播放所述图片中的内容,包括:
如果所述移动通信系统收到所述用户的盲控指令,
所述移动通信系统调用人工智能接口,将所述图片文件上传对应的图像内容识别模块,所述图像内容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图片文件的要素信息并转换成文字内容;
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将所述文字内容发送至自然语言生成模块,所述自然语言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文字内容生成所述文字内容对应的语音信息;
并且,所述移动通信系统语音播放所述语音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为单兵通信终端。
1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个移动终端,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
通信服务模块,所述通信服务模块通过包交换的无线网络系统与所述多个移动终端互联;
实时数据库,所述实时数据库用于接收并处理消息和/或数据,并通知所述多个移动终端;
其中,所述多个移动终端的其中一个移动终端呼叫所述多个移动终端中的其它移动终端时,通过所述实时数据库,向被叫终端更新信息,所述信息至少包含用于判断是否是骚扰电话的辅助信息,以使所述被叫终端判断是否接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信系统还包括用户信息数据库和协议和/或数据适配层,
在通信过程中,所述多个移动终端利用所述协议和/或数据适配层进行数据和/或文件的交互,并且,如果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采用不同的即时信息系统,所述协议和/或数据适配层还用于适配所述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
用户在主叫终端的主叫界面,选择通信参与者、通信模式并呼叫后,所述通信服务模块查询所述用户信息数据库,寻址被叫用户,并振铃被叫终端,其中,如果选择位置共享,则所选通信模式与位置共享,共同构成呼叫信息;
被叫终端的被叫界面含通信参与者信息、通信模式;被叫用户选择接听,建立通信或选择通信模式,所述通信服务模块将选择的模式发送至所述主叫终端,主叫接收到被叫选择的模式并确认后,通信建立。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主叫所属机构信息、社交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CN202110859925.1A 2017-11-15 2018-04-20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 Pending CN1135962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307322 2017-11-15
CN201711130732 2017-11-15
CN201810357591.6A CN108600536B (zh) 2017-11-15 2018-04-20 一种面向通信场景及内容的新型移动通信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57591.6A Division CN108600536B (zh) 2017-11-15 2018-04-20 一种面向通信场景及内容的新型移动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6251A true CN113596251A (zh) 2021-11-02

Family

ID=6361408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57591.6A Active CN108600536B (zh) 2017-11-15 2018-04-20 一种面向通信场景及内容的新型移动通信系统
CN202110859925.1A Pending CN113596251A (zh) 2017-11-15 2018-04-20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57591.6A Active CN108600536B (zh) 2017-11-15 2018-04-20 一种面向通信场景及内容的新型移动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86005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1305B (zh) * 2019-03-19 2021-01-01 全链通有限公司 群组通信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62992B (zh) * 2019-12-25 2022-07-01 广州市百果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互动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510201A (zh) * 2020-04-24 2020-08-07 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远洋捕捞信息回传的方法
CN118233832A (zh) * 2021-09-03 2024-06-21 韩树倩 一种基于5g通讯的实时公共交互通信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08909U (zh) * 2009-12-31 2010-10-13 黎英征 移动手机对讲通信系统
CN103383809A (zh) * 2013-07-21 2013-11-06 熊国顺 车辆紧急救助以及身份识别的系统和应用方法
CN104580983A (zh) * 2015-01-15 2015-04-29 深圳市捷视飞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视频通讯ptt功能的方法
CN104811423A (zh) * 2014-01-24 2015-07-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位置信息的共享方法和装置
CN105509752A (zh) * 2016-01-15 2016-04-20 杜曦阳 一种智能自组网导航信息共享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CN107257317A (zh) * 2012-05-04 2017-10-17 江虹 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已建立通信信道的即时通信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52501A (ja) * 2004-03-03 2005-09-15 Nec Corp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20100246571A1 (en) * 2009-03-30 2010-09-30 Avay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multiple concurrent communication sessions using a graphical call connection metaphor
US8249574B2 (en) * 2010-01-22 2012-08-21 Bellmar Communications Llc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02571722A (zh) * 2010-12-31 2012-07-11 北京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融合通信系统及适用于该融合通信系统的多协议适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08909U (zh) * 2009-12-31 2010-10-13 黎英征 移动手机对讲通信系统
CN107257317A (zh) * 2012-05-04 2017-10-17 江虹 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已建立通信信道的即时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03383809A (zh) * 2013-07-21 2013-11-06 熊国顺 车辆紧急救助以及身份识别的系统和应用方法
CN104811423A (zh) * 2014-01-24 2015-07-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位置信息的共享方法和装置
CN104580983A (zh) * 2015-01-15 2015-04-29 深圳市捷视飞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视频通讯ptt功能的方法
CN105509752A (zh) * 2016-01-15 2016-04-20 杜曦阳 一种智能自组网导航信息共享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0536A (zh) 2018-09-28
CN108600536B (zh) 202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0536B (zh) 一种面向通信场景及内容的新型移动通信系统
US7890638B2 (en)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real world environment and a virtual world environment
CN104836977B (zh) 即时通讯过程中的视频通讯方法及系统
CN101866265B (zh) 利用图形隐喻管理通信会话中可信关系的系统和方法
KR100901244B1 (ko) 통신 접속 요청의 라우팅 방법, 통신 접속 제공 방법,발신자의 통화에 대한 라우팅 방법 및 발신자를 위한 통신접속을 결정하는 방법, 서비스 및 장치
CA2888180C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9544260B2 (en) Rapid assignment dynamic ownership queue
CN100464539C (zh) 在不同通信系统之间提供通信的通信服务器和方法
CN102308555B (zh) 虚拟环境中的多媒体通信
CN106416208A (zh) 通过主机使用客户端接听呼叫
CN102892094A (zh) 用于确定移动设备之间的网络关系的系统和方法
GB2391134A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voice first collaboration
US11115373B1 (en) Multi-channel engagement platform converter
US11516348B2 (en) Voice enabled IoT using second line service
CN101843081A (zh) 两个独立电话系统的适应
KR20120018708A (ko) 커뮤니케이션 서비스 수행 도중 멀티미디어 콘텐츠 제공 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210392551A1 (en) Cellular wifi - cellular data handoffs
CN100568898C (zh) 一种基于ParlayAPI的多媒体呼叫中心系统
CN112751681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158989B (zh) 一种固定电话漫游系统和方法
CN101790254B (zh) 支持集团通信的移动电话终端和系统以及方法
US20230188503A1 (en) Data analytics collection using vpn gateway
JPWO2018116492A1 (ja) グループ通話システム、通話内容提供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ambert et al. How to build an innovative C2 system supporting individual-centric emergency needs?
CN205666854U (zh) 基于软交换的融合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