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5929A - 一种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95929A
CN113595929A CN202010361397.2A CN202010361397A CN113595929A CN 113595929 A CN113595929 A CN 113595929A CN 202010361397 A CN202010361397 A CN 202010361397A CN 113595929 A CN113595929 A CN 1135959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loss rate
packet loss
reordering
reordering ti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6139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95929B (zh
Inventor
崔立伟
赵志华
薛静
谢刊
李重锦
季永程
刘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6139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95929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0771 priority patent/WO202121845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595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59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959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59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7Evaluation or update of window size, e.g. using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acknowledged [ACK]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03Access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2Traffic sha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4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ensuring sequence integrity, e.g. using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04L49/9057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packet reassembly or resequenc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用于改善由于分组数据包单位时间内的接收量不稳定,导致的分组数据包在PDCP层丢包的问题,有助于降低丢包率、提高通信质量。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分组数据包的第一丢包率;当所述第一丢包率大于丢包率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丢包率和重排序窗口的剩余大小调整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或者,根据所述分组数据包的接收链路的链路质量,调整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其中所述重排序窗口用于缓存接收到的分组数据包。

Description

一种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能够管理设备(例如终端)接收到的分组数据包,将分组数据包按照其携带的序列号(Serial Number,SN)从小到大的顺序提交给上层应用。
由于设备接收到的分组数据包可能是乱序的,为了实现按序提交,PDCP定义了一个重排序定时器。设备在向上层应用提交分组数据包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待发送的分组数据包缺失时,则启动重排序定时器,暂停发送并等待缺失的分组数据包。其中,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即为等待缺失分组数据包的时长。
然而,在上述过程中,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通常是固定的,但分组数据包单位时间内的接收量是不稳定的。当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较长时,如果该接收量过大,分组数据包就会快速涌入并占满设备的缓存队列,导致随后到达的分组数据包在PDCP层被丢弃。当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较短时,如果该接收量过小,缺失的分组数据包可能在重排序定时器超时之后才到达设备,其到达后仍然会在PDCP层被丢弃,导致丢包率升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及装置,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分组数据包单位时间内的接收量不稳定,导致的分组数据包在PDCP层丢包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分组数据包的第一丢包率;当所述第一丢包率大于丢包率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丢包率和重排序窗口的剩余大小调整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或者,根据所述分组数据包的接收链路的链路质量,调整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其中所述重排序窗口用于缓存接收到的所述分组数据包。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能够调整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使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与分组数据包单位时间内的接收量相适配,减少分组数据包在PDCP层丢包,降低丢包率,提高通信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丢包率和重排序窗口的剩余大小调整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包括:确定所述第一丢包率中的下边界丢包率R1和上边界丢包率R2,以及所述重排序窗口的剩余大小WinN;当R1>R1 *,且R2=0或者WinN>WinN*时,增加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当R1=0或者WinN=0,且R2>R2 *时,减少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
其中,R1为序列号小于所述重排序窗口的下边界序列号的分组数据包的丢包率;R2为序列号大于所述重排序窗口的上边界序列号的分组数据包的丢包率;R1 *为所述下边界丢包率的门限值,R2 *为所述上边界丢包率的门限值,WinN*为所述重排序窗口的剩余大小的门限值。
在本实施例中,当R1>R1 *,且R2=0或者WinN>WinN*时,通过增加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有助于降低下边界丢包率。当R1=0或者WinN=0,且R2>R2 *时,通过减少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有助于降低上边界丢包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增加或者减少的步长为
Figure BDA0002475190890000021
其中,N>1,T0为所述重排序定时器当前的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边界丢包率的门限值为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下边界丢包率的平均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边界丢包率的门限值为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上边界丢包率的平均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
Figure BDA0002475190890000022
或者
Figure BDA0002475190890000023
其中,M>0,
Figure BDA0002475190890000024
为预设时间段内所述重排序窗口的剩余大小的平均值。
本实施例提供的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能够根据分组数据包的下边界丢包率R1、上边界丢包率R2以及重排序窗口的剩余大小WinN,调整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使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与分组数据包单位时间内的接收量相适配,减少分组数据包在PDCP层丢包,降低丢包率,提高通信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分组数据包的接收链路的链路质量,调整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包括:检测所述分组数据包的接收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对应的等级;将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调整为与所述等级对应的预设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链路质量参数为多个,所述将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调整为与所述等级对应的预设时长,包括:将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调整为,与多个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分别对应等级的组合模式对应的预设时长。
本实施例提供的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能够根据分组数据包接收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例如参考信号强度、参考信号质量、信噪比和分组数据包流量等,调整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使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与分组数据包单位时间内的接收量相适配,减少分组数据包在PDCP层丢包,降低丢包率,提高通信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调整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分组数据包的第二丢包率;当所述第二丢包率大于所述第一丢包率时,按照预设的时长间隔回调K次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并检测每次回调后的第三丢包率,K≥1;根据所述第一丢包率、所述第二丢包率和检测到的K个所述第三丢包率中最小的丢包率所对应时长,调整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
在调整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之后,有可能会导致丢包率增加。通过回调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有助于设备确定最佳的重排序定时器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所述第一丢包率、所述第二丢包率和检测到的K个所述第三丢包率中最小的丢包率所对应时长,调整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最小的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率阈值,且所述接收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小于预设范围时,停止调整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
也就是说,当分组数据包的接收链路的链路质量变化不大,且通过调整重排序定时器时长无法改善丢包率时,停止调整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避免进行无效的调整操作。
第二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分组数据包的第一丢包率;
调整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丢包率大于丢包率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丢包率和重排序窗口的剩余大小调整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或者,根据所述分组数据包的接收链路的链路质量,调整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其中,所述重排序窗口用于缓存接收到的所述分组数据包。
第三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程序产品包括程序,当所述程序被设备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和基站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序列中分组数据包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排序窗口的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排序窗口的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排序窗口的示意图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适用于基站,或者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笔记本电脑、上网本等终端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基站和终端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制。
在移动通信中,参见图1,终端和基站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相互传输数据。其中,对于数据量较大,无法一次发送的数据序列,终端或者基站可以将其拆分成多个分组数据包,并将分组数据包按照序列号(SN)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发送给对端。
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分组数据包均携带一个唯一确定的SN,并且按照分组数据包在数据序列中的位置,其SN依次连续增大。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数据序列A可以被拆分为32个分组数据包,每一个分组数据包被配置了一个SN,且SN依次为0~31。
终端和基站中设置有一个PDCP层,用于通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管理接收到的分组数据包,其中包括根据分组数据包的SN将分组数据包去重、排序以及按序提交给上层应用(例如通话应用等)。
下面将以终端为例,对PDCP管理分组数据包的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说明。
根据PDCP,参见图3,终端中设置有一个重排序窗口,用于以环形队列的形式,按照SN从小到大的顺序缓存接收到的分组数据包。
在本实施例中,重排序窗口可以缓存分组数据包的最大数目,用重排序窗口的大小L表示。在一个示例中,根据PDCP的规定,重排序窗口的大小L=2l-1。其中,l为分组数据包SN的长度,例如5比特(bit)、12bit、18bit等。例如,参见图3,当l=5bit时,重排序窗口的大小L=25-1=16。当l=12bit时,重排序窗口的大小L=212-1=2048。
由于重排序窗口的大小有限,通常不能同时缓存所有的分组数据包。因此,重排序窗口对其允许缓存的分组数据包进行了限制。
重排序窗口设置了下边界序列号SN和上边界序列号SN。其中,SN是重排序窗口队首所能缓存的分组数据包的SN,也是当前整个重排序窗口可以缓存的分组数据包的最小SN。SN是重排序窗口队尾所能缓存的分组数据包的SN,也是当前整个重排序窗口可以缓存的分组数据包的最大SN。当分组数据包的序列号在SN~SN之间时,为合法的分组数据包。终端在接收到SN在SN~SN之间的分组数据包后,将其缓存至重排序窗口中对应的位置。而当接收到SN<SN的分组数据包时,或者接收到SN>SN的分组数据包时,将其丢弃。
例如图3所示,重排序窗口的大小为16,SN=5,SN=20。也就是说,该重排序窗口允许缓存SN取值在5~20之间的分组数据包。当终端接收到SN取值在5~20之间的分组数据包之后,例如SN=5、SN=6、SN=7、SN=8或者SN=13的分组数据包,将其缓存于重排序窗口中对应的位置。当终端接收到SN<5,或者SN>20的分组数据包之后,例如SN=3、SN=22或者SN=23的分组数据包,将其丢弃。
此外,对于已缓存的分组数据包,终端如果接收到相同的分组数据包,则将其丢弃,以去除重复的分组数据包。例如,对于如图3所示的重排序窗口,其中已缓存SN=13的分组数据包。当其再次接收到SN=13的分组数据包之后,将其丢弃。
终端在接收并将分组数据包缓存于重排序窗口的过程中,也从重排序窗口的队首开始,向上层应用发送重排序窗口中缓存的分组数据包。
对于重排序窗口,如果其队首不为空,则将队首的分组数据包发送给上层应用。例如,对于图3所示的重排序窗口,将队首的SN=5的分组数据包发送给上层应用。
当队首的分组数据包发送之后,重排序窗口会向后移动,即重排序窗口队首和队尾的位置分别沿着环形队列的缓存方向向后移动一位,随之SN和SN分别增加1。例如,对于图3所示的重排序窗口,当队首的SN=5的分组数据包发送给上层应用之后,队首的位置移动至SN=6的缓存位置,队尾的位置移动至SN=21的缓存位置。此时,参见图4所示,重排序窗口的SN=6、SN=21,其允许缓存的分组数据包的SN的范围变更为6~21之间。
然而,受网络不稳定的影响,终端接收到的分组数据包可能是乱序的,导致重排序窗口的队首为空,甚至沿着缓存方向,与队首临近的多个缓存位置也连续为空,影响终端发送给上层应用的分组数据包的连续性。例如,在图5所示的重排序窗口中,队首用于缓存SN=9的分组数据包的位置,以及缓存SN=10、SN=11、SN=12的分组数据包的位置均为空,直至SN=13的位置才开始缓存有分组数据包。
为此,PDCP定义了重排序定时器,时长为T。在终端向上层应用发送分组数据包的过程中,当待发送的分组数据包缺失,且当前缓存的分组数据包的最小SN为n时,认为终端遇到了SN=n的乱序分组数据包。此时,重排序定时器启动,以等待SN<n的分组数据包。当重排序定时器超时之后,无论等待的SN<n的分组数据包是否全部到达,均将接收到的SN<n的分组数据包全部发送给上层应用。其中,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T即为等待SN<n的分组数据包的时长。此外,对于SN≥n的连续的分组数据包,也可以和SN<n的分组数据包一起发送给上层应用。
例如图5,当终端从重排序窗口向上层应用发送分组数据包的过程中,待发送的SN取值在9~12的分组数据包还没有到达终端,但SN=13的分组数据包却已到达。也就是说,终端遇到了SN=13的乱序分组数据包。此时,终端控制重排序定时器启动,暂停向上层应用发送分组数据包,以等待SN取值在9~12的分组数据包。当重排序定时器超时之后,无论终端是否全部接收到SN取值在9~12的分组数据包,均将SN<13的分组数据包全部发送给上层应用。此外,也可以将SN取值在13~15的分组数据包发送给上层应用。
然而,在上述过程中,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T通常是固定的。也就是说,在遇到乱序的分组数据包时,等待缺失分组数据包的时间是固定的。但是,分组数据包单位时间内的接收量是不稳定的,当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与所述接收量不适配时,就会导致分组数据包在PDCP层丢包。
在一个示例中,当T较短(例如,T为10毫秒(ms))时,终端在遇到乱序的分组数据包后,等待缺失的分组数据包的时间仅为10ms。在等待的过程中,受网速较慢的影响,如果分组数据包单位时间内的接收量较小,则缺失的分组数据包可能还没有全部到达,终端就停止等待。此后,当缺失的分组数据包到达之后,将会被终端在PDCP层丢弃,导致丢包率增加。
在另一示例中,当T较长(例如,T为1000ms)时,终端在遇到乱序的分组数据包后,等待缺失的分组数据包的时间长达1000ms。在等待的过程中,受网速较快的影响,如果分组数据包单位时间内的接收量较大,就会有大量的分组数据包快速涌入重排序窗口进行缓存。当重排序窗口满了之后,新到达的大量的分组数据包将会被终端在PDCP层全部丢弃,导致数据断流,丢包率增加。
为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以调整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使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与分组数据包单位时间内的接收量相适配,减少分组数据包在PDCP层丢包,降低丢包率,提高通信质量。
下面将以终端为例,对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进行说明。
参见图6,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601~S602。
S601,检测分组数据包的第一丢包率。
终端在接收分组数据包的过程中,能够检测预设时间段内(例如500ms、1000ms等)接收到的SN<SN、SN取值在SN~SN以及SN>SN的分组数据包的个数,并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分组数据包的第一丢包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丢包率
Figure BDA0002475190890000051
其中,X为在预设时间段内,终端接收到的SN<SN,以及SN>SN的分组数据包的个数。Y为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终端接收到的SN在SN~SN之间的分组数据包的个数,或者,Y为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终端接收到的所有分组数据包的个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涉及的丢包率是指终端在接收到分组数据包之后,由于重排序窗口的下边界序列号和上边界序列号的限制,分组数据包在PDCP层的丢包率。
S602,当第一丢包率大于丢包率阈值时,根据第一丢包率和重排序窗口的剩余大小调整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或者,根据分组数据包的接收链路的链路质量调整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
其中,丢包率阈值是预先的配置的,例如R=0、R=1%、R=2%、R=5%等,本实施例对其具体数据不进行限制。
下面分别对根据第一丢包率和重排序窗口的剩余大小调整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以及根据分组数据包的接收链路的链路质量调整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过程进行说明。
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涉及的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示意图,涉及如何根据分组数据包的第一丢包率和重排序窗口的剩余大小调整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701~S703。
S701,确定第一丢包率中的下边界丢包率R1和上边界丢包率R2,以及重排序窗口的剩余大小WinN。
根据终端检测到的SN<SN、SN取值在SN~SN以及SN>SN的分组数据包的个数,可以计算下边界丢包率R1和上边界丢包率R2
在本实施例中,下边界丢包率
Figure BDA0002475190890000061
上边界丢包率
Figure BDA0002475190890000062
R=R1+R2。其中,X1为在预设时间段内,终端接收到的SN<SN的分组数据包的个数。X2为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终端接收到的SN>SN的分组数据包的个数。
S702,当R1>R1 *,且R2=0或者WinN>WinN*时,增加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
R1>R1 *说明终端丢弃的SN<SN的分组数据包过多。R2=0说明终端没有丢弃SN>SN的分组数据包。WinN>WinN*说明重排序窗口的剩余量较多。其中,R1 *为分组数据包的下边界丢包率的门限值,WinN*为重排序窗口的窗口剩余大小的门限值。
可以理解的是,当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T设置的较短时,重排序窗口向后移动过快。此时,如果分组数据包单位时间内的接收量较少,那么等待的分组数据包还没有到达,终端便停止等待并增加了SN的值。此后,即使等待的分组数据包到来,终端也会由于其SN小于新的SN,而将其在PDCP层丢弃。
例如,参见图5所示的重排序窗口,其中SN=9,SN=24。当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T设置的较短且分组数据包单位时间内的接收量较小时,终端在启动重排序定时器,等待SN<13的分组数据包的过程中,可能等待的SN=10分组数据包已到达,而等待的SN=9以及SN=12的分组数据包还未到达,终端就停止了等待。随后,终端会将SN=10的分组数据包发送给上层应用,并将SN调整为13。此后,即使SN=9以及SN=12的分组数据包到达,终端也会由于其SN小于13而将其在PDCP层丢弃。
然而,在上述过程中,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T设置的较短且所述接收量较小时,并不会导致重排序窗口的剩余量减少,也不会引起重排序窗口的上边界丢包率升高。
因此,当R1>R1 *,且R2=0或者WinN>WinN*时,增加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有助于减少SN<SN的分组数据包在PDCP层的丢包数量,降低下边界丢包率。
S703,当R1=0或者WinN=0,且R2>R2 *时,减少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
R1=0说明终端没有丢弃SN<SN的分组数据包,WinN=0说明重排序窗口已满。其中,R2 *为分组数据包的上边界丢包率的门限值。
可以理解的是,当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T设置的较长时,重排序窗口向后移动过慢。此时,如果分组数据包单位时间内的接收量较大,就会有大量的分组数据包将重排序窗口存满(即WinN=0),终端新接收到的分组数据包,会由于没有空间缓存而被丢弃。
例如,参见图5所示的重排序窗口,其中SN=9,SN=24。如果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T设置的较长且所述接收量较大时,终端在启动重排序定时器,等待SN<13的分组数据包的过程中,可能等待的SN取值在9~12,以及未等待的SN取值在16~28的分组数据包均已全部到达并缓存于重排序窗口中。此时,由于SN取值在9~12及SN取值在16~24会将重排序窗口存满,导致SN取值在25~28的分组数据包无处缓存而被终端在PDCP层丢弃。
然而,在上述过程中,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T设置的较长且所述接收量较大时,并不会引起重排序窗口下边界丢包率升高。
因此,当R1=0或者WinN=0,且R2>R2 *时,减少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有助于减少SN>SN的分组数据包在PDCP层的丢包数量,降低上边界丢包率。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每一次增加或者减少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步长ΔT可以是预设的固定步长(例如5ms、10ms、20ms等),也可以是通过动态计算获得的动态步长。示例性的,该动态步长可以为当前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
Figure BDA0002475190890000071
Figure BDA0002475190890000072
其中,N为预设数值且N>1,例如5、8或者10等,T0为当前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需要说明的是,当ΔT为固定步长时,如果T0-ΔT<0,则将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T设置为1ms。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分组数据包的下边界丢包率的门限值R1 *、上边界丢包率的门限值R2 *以及重排序窗口剩余大小门限值WinN*,既可以是预设的固定数值,也可以是每间隔预设时间,终端通过计算确定的动态数值。
当R1 *被配置为固定数值时,示例性的,R1 *=2%、R1 *=3%或者R1 *=5%等。当R1 *被配置为动态数值时,每间隔预设的时间,终端将所述预设时间段内下边界丢包率的平均值,确定为下边界丢包率的门限值。示例性的,当分组数据包的接收链路的网速大于10兆比特/秒(Mbps)时,每间隔10分钟(min),终端检测到10min内分组数据包的下边界丢包率的平均值为3.6%,那么将R1 *设置为3.6%。
当R2 *被配置为固定数值时,示例性的,R2 *=1%、R1 *=2%或者R1 *=4%等。当R2 *被配置为动态数值时,每间隔预设的时间,终端将所述预设时间段内上边界丢包率的平均值,确定为上边界丢包率的门限值。示例性的,当分组数据包的接收链路的网速大于10Mbps时,每间隔10min,终端检测到10min内分组数据包的上边界丢包率的平均值为1.9%,那么将R2 *设置为1.9%。
当WinN*被配置为固定数值时,示例性的,当重排序窗口的大小为2048时,WinN*=800、WinN*=1000或者WinN*=1200等。当WinN*被配置为动态数值时,每间隔预设时间,终端确定
Figure BDA0002475190890000073
或者
Figure BDA0002475190890000074
其中,
Figure BDA0002475190890000075
表示对A向上取整,即当A是整数时,保持原数值不变;当A是小数时,将A的小数位舍去并给个位数加1。
Figure BDA0002475190890000076
表示对A向下取整,即当A是整数时,保持原数值不变;当A是小数时,舍弃A的小数位。例如,当A=5时,
Figure BDA0002475190890000077
当A=3.5时,
Figure BDA0002475190890000078
Figure BDA0002475190890000079
M为预设数值且M>0,例如1、2、3等,
Figure BDA00024751908900000710
为当分组数据包的接收链路的网速大于网速阈值时,预设时间段内重排序窗口剩余大小的平均值。
示例性的,当分组数据包的接收链路的网速大于10Mbps时,每间隔10min,终端检测到10min内重排序窗口剩余大小的平均值为999,那么
Figure BDA0002475190890000081
或者
Figure BDA0002475190890000082
此外,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在每一次调整R1 *、R2 *或者WinN*之后,可以将调整后的丢包率与调整之前的丢包率进行比较。如果调整后的丢包率降低,则保持R1 *、R2 *或者WinN*调整后的数值。如果调整后的丢包率升高,则沿着本次调整R1 *、R2 *或者WinN*数值的反方向,调整R1 *、R2 *或者WinN*的数值。例如,当R1 *由2%增大为5%之后,分组数据包的丢包率由5%增加到8%,此时,将R1 *减小,例如减小为4%,或者3%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能够根据分组数据包的下边界丢包率、上边界丢包率以及重排序窗口的剩余大小,调整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使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与分组数据包单位时间内的接收量相适配,减少分组数据包在PDCP层丢包,降低丢包率,提高通信质量。
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涉及的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示意图,涉及如何根据分组数据包接收链路的链路质量调整重排序定时器时长。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801~S803。
S801,检测分组数据包的接收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
示例性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可以为参考信号强度(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Power,RSRP)、参考信号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和信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分组数据包流量等。
其中,分组数据包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接收的分组数据包的大小,例如100千比特/秒(Kbps)、200Kbps等。
S802,确定链路质量参数对应的等级。
示例性的,可以根据RSRP等级列表、RSRQ等级列表、SINR等级列表和流量等级列表,确定RSRP等级、RSRQ等级、SINR等级和流量等级。
其中,RSRP等级列表包括了RSRP和RSRP等级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表1所示,当RSRP大于-80米瓦特(dBm)时,RSRP等级为“超强”。当RSRP在-80~-90dBm之间时,RSRP等级为“强”。当RSRP在-90~-110dBm之间时,RSRP等级为“中”。当RSRP小于-110dBm时,RSRP等级为“弱”。
RSRQ等级列表包括了RSRQ和RSRQ等级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表2所示,当RSRQ在-3~-10分贝(dB)之间时,RSRQ等级为“好”。当RSRQ在-10~-15dB之间时,RSRQ等级为“中”。当RSRQ在-15~-19dB之间时,RSRQ等级为“差”。
SINR等级列表包括了SINR和SINR等级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表3所示,当SINR大于20dB时,SINR等级为“好”。当SINR在1~20dB之间时,SINR等级为“中”。当SINR小于1dB时,SINR等级为“差”。
分组数据包流量等级列表包括了分组数据包流量和流量等级的对应关系。例如表4所示,当分组数据包流量在1Kbps以下时,流量等级为“L1”。当分组数据包流量在1~100Kbps之间时,流量等级为“L2”。当分组数据包流量在100Kbps~1Mpbs时,流量等级为“L3”。当分组数据包流量在1~10Mbps之间时,流量等级为“L4”。当分组数据包流量在10Mbps以上时,流量等级为“L5”。
表1 RSRP等级列表
RSRP(单位:dBm) RSRP等级
大于-80 超强
-80~-90
-90~-110
-110以下
表2 RSRQ等级列表
RSRQ(单位:dB) RSRQ等级
-3~-10
-10~-15
-15~-19
表3 SINR等级列表
SINR(单位:dB) SINR等级
大于20
1~20
小于1
表4流量等级列表
分组数据包流量 流量等级
1Kbps以下 L1
1~100Kbps L2
100Kbps~1Mpbs L3
1~10Mbps L4
10Mbps以上 L5
S803,将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调整为与所述等级对应的预设时长。
在一个示例中,当链路质量参数为一个时,例如为分组数据包流量,可以根据例如表5所示的流量等级与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对应关系列表,调整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例如,当流量等级为L2时,将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调整为200ms。
表5重排序定时器时长列表一
流量等级 重排序定时器时长(ms)
L1 500
L2 200
L3 100
L4 50
L5 10
在另一示例中,当链路质量参数为多个时,将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调整为,与多个所述等级的组合模式对应的预设时长。
例如,当链路质量参数同时包括RSRP、RSRQ、SINR和分组数据包流量时,可以根据例如表6所示的RSRP等级、RSRQ等级、SINR等级和流量等级的组合模式与时长的对应关系,调整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
根据表6,当RSRP等级为“强”、RSRQ等级为“中”、SINR等级为“中”、流量等级为“L4”时,对应的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为50ms。因此,将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调整为50ms。
表6重排序定时器时长列表二
Figure BDA0002475190890000101
需要说明的是,重排序定时器时长列表并不局限于上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等级的组合模式与重排序定时器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为其他的对应关系,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能够根据分组数据包接收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例如参考信号强度、参考信号质量、信噪比和分组数据包流量等,调整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使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与分组数据包单位时间内的接收量相适配,减少分组数据包在PDCP层丢包,降低丢包率。
此外,基于上述本实施例中S701~S703或者S801~S803提供的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可选的,在调整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之后,还可以检测分组数据包的第二丢包率(即重排序定时器时长调整后的丢包率)。如果第二丢包率大于第一丢包率,则按照预设的时长间隔(例如10ms、20ms等)回调K次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并检测每一次回调后的第三丢包率。最后,将第一丢包率、第二丢包率和检测到的K个第三丢包率中最小的丢包率所对应时长,确定为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K>1且K为整数。
例如,终端在将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由100ms调整至200ms之后,检测到分组数据包的第二丢包率为8%,而第一丢包率为5%,丢包率恶化。此时,按照20ms的步长,将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由200ms逐渐向100ms回调,每回调一次,检测一次回调后的第三丢包率。在回调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过程中,分组数据包的丢包率如表7所示,当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为160ms时,分组数据包的丢包率最小,为1%。因此,终端将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重新调整为160ms。通过回调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有助于终端确定最佳的重排序定时器时长。
在重新调整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之后,如果当前时长对应的丢包率仍然大于丢包率阈值,且参考信号强度、参考信号质量、信噪比的变化小于预设范围时,则停止调整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示例性的,该预设的范围可以为参考信号强度、参考信号质量、信噪比的0~10%、0~15%之间等,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
表7丢包率统计表
T(单位:毫秒) 丢包率
200 8%
180 6%
160 1%
140 3%
120 4%
100 5%
也就是说,当分组数据包的接收链路的链路质量变化不大,且通过调整重排序定时器时长无法改善丢包率时,停止调整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避免进行无效的调整操作。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所述的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装置的结构框图,包括的各模块用于执行步骤S601~S602、步骤S701~S703以及步骤S801~S803。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参见图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装置包括:检测模块901和调整模块902。
检测模块901,用于检测分组数据包的第一丢包率。
调整模块902,用于当所述第一丢包率大于丢包率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丢包率和重排序窗口的剩余大小调整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或者,根据所述分组数据包的接收链路的链路质量,调整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其中,所述重排序窗口用于缓存接收到的所述分组数据包。
所述调整模块902,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丢包率中的下边界丢包率R1和上边界丢包率R2,以及所述重排序窗口的剩余大小WinN;当R1>R1 *,且R2=0或者WinN>WinN*时,增加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当R1=0或者WinN=0,且R2>R2 *时,减少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
其中,R1为序列号小于所述重排序窗口的下边界序列号的分组数据包的丢包率;R2为序列号大于所述重排序窗口的上边界序列号的分组数据包的丢包率;R1 *为所述下边界丢包率的门限值,R2 *为所述上边界丢包率的门限值,WinN*为所述重排序窗口的剩余大小的门限值。
可选的,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增加或者减少的
Figure BDA0002475190890000111
其中,N>1,T0为所述重排序定时器当前的时长。
可选的,所述下边界丢包率的门限值为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下边界丢包率的平均值。
可选的,所述上边界丢包率的门限值为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上边界丢包率的平均值。
可选的,
Figure BDA0002475190890000112
或者
Figure BDA0002475190890000113
其中,M>0,
Figure BDA0002475190890000114
为预设时间段内所述重排序窗口的剩余大小的平均值。
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901,还用于检测所述分组数据包的接收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所述调整模块902,还用于确定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对应的等级;将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调整为与所述等级对应的预设时长。
可选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为多个时,所述调整模块902,还用于将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调整为,与多个链路质量参数分别对应等级的组合模式对应的预设时长。
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901,还用于检测所述分组数据包的第二丢包率。所述调整模块902,还用于当所述第二丢包率大于所述第一丢包率时,按照预设的时长间隔回调K次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并检测每次回调后的第三丢包率,K≥1;以及,根据所述第一丢包率、所述第二丢包率和检测到的K个所述第三丢包率中最小的丢包率所对应时长,调整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
可选的,所述调整模块902,还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丢包率、所述第二丢包率和检测到的K个所述第三丢包率中最小的丢包率所对应时长,调整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之后,当所述最小的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率阈值,且链路质量参数小于预设范围时,停止调整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参见图10,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1001、处理器1002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1003,所述处理器1002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本实施例提供的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
所述存储器100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装置/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100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装置/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装置/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1001还可以既包括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装置/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1001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Boot Loader)、数据以及其他程序等,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等。所述存储器100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述处理器1002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1002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拍照装置/终端设备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可以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个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分组数据包的第一丢包率;
当所述第一丢包率大于丢包率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丢包率和重排序窗口的剩余大小调整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或者,根据所述分组数据包的接收链路的链路质量,调整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其中所述重排序窗口用于缓存接收到的所述分组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丢包率和重排序窗口的剩余大小调整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丢包率中的下边界丢包率R1和上边界丢包率R2,以及所述重排序窗口的剩余大小WinN;
当R1>R1 *,且R2=0或者WinN>WinN*时,增加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
当R1=0或者WinN=0,且R2>R2 *时,减少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
其中,R1为序列号小于所述重排序窗口的下边界序列号的分组数据包的丢包率;R2为序列号大于所述重排序窗口的上边界序列号的分组数据包的丢包率;R1 *为所述下边界丢包率的门限值,R2 *为所述上边界丢包率的门限值,WinN*为所述重排序窗口的剩余大小的门限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增加或者减少的步长为
Figure FDA0002475190880000011
其中,N>1,T0为所述重排序定时器当前的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边界丢包率的门限值为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下边界丢包率的平均值。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界丢包率的门限值为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上边界丢包率的平均值。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Figure FDA0002475190880000012
或者
Figure FDA0002475190880000013
其中,M>0,
Figure FDA0002475190880000014
为预设时间段内所述重排序窗口的剩余大小的平均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分组数据包的接收链路的链路质量,调整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包括:
检测所述分组数据包的接收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
确定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对应的等级;
将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调整为与所述等级对应的预设时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质量参数为多个,所述将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调整为与所述等级对应的预设时长,包括:
将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调整为,与多个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分别对应等级的组合模式对应的预设时长。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调整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分组数据包的第二丢包率;
当所述第二丢包率大于所述第一丢包率时,按照预设的时长间隔回调K次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并检测每次回调后的第三丢包率,K≥1;
根据所述第一丢包率、所述第二丢包率和检测到的K个所述第三丢包率中最小的丢包率所对应时长,调整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丢包率、所述第二丢包率和检测到的K个所述第三丢包率中最小的丢包率所对应时长,调整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最小的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率阈值,且所述接收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小于预设范围时,停止调整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
11.一种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分组数据包的第一丢包率;
调整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丢包率大于丢包率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丢包率和重排序窗口的剩余大小调整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或者,根据所述分组数据包的接收链路的链路质量,调整所述重排序定时器的时长,其中,所述重排序窗口用于缓存接收到的所述分组数据包。
12.一种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361397.2A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5959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1397.2A CN113595929B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PCT/CN2021/080771 WO2021218456A1 (zh) 2020-04-30 2021-03-15 一种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1397.2A CN113595929B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5929A true CN113595929A (zh) 2021-11-02
CN113595929B CN113595929B (zh) 2022-07-26

Family

ID=78236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61397.2A Active CN113595929B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95929B (zh)
WO (1) WO202121845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5806A (zh) * 2021-12-24 2022-04-05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收发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4398166A (zh) * 2022-01-27 2022-04-26 重庆大学 基于二分法的分布式计算任务调度方法及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1210B (zh) * 2022-02-03 2024-01-26 百果园技术(新加坡)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2347A (zh) * 2009-09-27 2010-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包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677266A (zh) * 2008-09-19 2010-03-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控制重排序和重复消除操作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4683262A (zh) * 2015-01-30 2015-06-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US20170295516A1 (en) * 2016-04-08 2017-10-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medium access control reception-reorder timeout in a crowde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N109690992A (zh) * 2016-05-26 2019-04-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关于dsds电话调离之后改进一个订阅数据吞吐量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7070A (zh) * 2008-03-24 2009-09-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类型的判断方法及其装置
US8705357B2 (en) * 2011-11-29 2014-04-22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CP traffic with random early detection and window size adjustment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7266A (zh) * 2008-09-19 2010-03-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控制重排序和重复消除操作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662347A (zh) * 2009-09-27 2010-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包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683262A (zh) * 2015-01-30 2015-06-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US20170295516A1 (en) * 2016-04-08 2017-10-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medium access control reception-reorder timeout in a crowde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N109690992A (zh) * 2016-05-26 2019-04-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关于dsds电话调离之后改进一个订阅数据吞吐量的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5806A (zh) * 2021-12-24 2022-04-05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收发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4398166A (zh) * 2022-01-27 2022-04-26 重庆大学 基于二分法的分布式计算任务调度方法及设备
CN114398166B (zh) * 2022-01-27 2024-05-28 重庆大学 基于二分法的分布式计算任务调度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18456A1 (zh) 2021-11-04
CN113595929B (zh) 2022-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95929B (zh) 一种重排序定时器时长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US11349900B2 (en) Voice encoding and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9596281B2 (en) Transport accelerator implementing request manager and connection manager functionality
KR101256293B1 (ko) 하트비트 신호 발생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0943776B1 (ko)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정체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9930097B2 (en) Transport accelerator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55306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CN109698797B (zh) 一种tcp拥塞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954225B (zh) 无线漫游的方法、装置及无线设备
CN107666366B (zh) 一种调整编码速率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104908A (zh) 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设备
WO2016173155A1 (zh) 一种tcp ack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737997B (zh) 调整数据包传输速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22017529A1 (zh)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2447606A (zh) 一种数据传输流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450441A (zh) 一种基于tcp协议的弱网加速方法和装置
CN104683262A (zh) 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WO2014201635A1 (zh) 一种消息处理的方法及基站
CN112491573B (zh) 一种网络参数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5517058B (zh) 移动终端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472670A (zh) 小区切换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CN108809850B (zh) 传输通道的状态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0650501B (zh) 一种会话网络的切换门限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6231618A (zh) 一种发送编解码重协商请求的方法及装置
CN112584452A (zh) 5g nsa的上行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