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5834A - 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95834A
CN113595834A CN202110910721.6A CN202110910721A CN113595834A CN 113595834 A CN113595834 A CN 113595834A CN 202110910721 A CN202110910721 A CN 202110910721A CN 113595834 A CN113595834 A CN 113595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control
control device
equipment
downlink
up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107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95834B (zh
Inventor
贺传森
亓娜
王艳辉
王晓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Shili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Shili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Shili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an Shili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1072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958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95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58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958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58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7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func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及装置,视联网设备包括主控设备、与主控设备连接的分控设备以及与分控设备连接的视联网终端,该方法包括:基于用户的输入,确定目标数据传输方向;根据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向视联网设备发送目标数据,以使视联网设备在目标数据传输方向上传输测试数据包;获取视联网设备传输测试数据包之后,主控设备和视联网终端各自接收和/或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根据主控设备和视联网终端各自接收和/或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确定视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情况。本发明基可以确定视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情况。进而实现了在视联网设备中真正开展实际业务之前,获知视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

Description

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视联网是网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一个实时网络,能够实现高清视频实时传输,将众多互联网应用推向高清视频化,高清面对面。视联网采用二层私有协议进行数据的传输,在实现全网高清视频实时传输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安全性。
随着视联网中开展的业务不断增多,对视联网设备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软硬件方面的限制,使得视联网设备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在其接收到大量需要处理的数据时,若超出其处理能力,超出部分的数据将会被丢弃,从而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转。
然而,目前只能在视联网中真正开展实际业务过程中,出现因数据处理能力造成问题的时候,基于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记录,确定各视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无法提前获知视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所述视联网设备包括主控设备、与所述主控设备连接的分控设备以及与所述分控设备连接的视联网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用户的输入,确定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其中,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包括:从主控设备到视联网终端的下行方向和/或从视联网终端到主控设备的上行方向。
根据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向所述视联网设备发送目标数据,以使所述视联网设备在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上传输测试数据包;
获取所述视联网设备传输测试数据包之后,所述主控设备和所述视联网终端各自接收和/或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根据所述主控设备和所述视联网终端各自接收和/或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确定所述视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情况。
可选地,在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包括所述下行方向的情况下,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向所述视联网设备发送目标数据,以使所述视联网设备在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上传输测试数据包,包括:
基于所述下行方向,按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向所述主控设备发送下行测试数据包,以使所述下行测试数据包经由所述主控设备和所述分控设备转发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所述获取所述视联网设备传输测试数据包之后,所述主控设备和所述视联网终端各自接收和/或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包括:
向所述主控设备发送下行统计指令,以使所述下行统计指令经由所述主控设备和所述分控设备转发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接收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下行统计指令返回的第一数量以及第二数量,其中,第一数量包括所述主控设备接收到的所述下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第二数量包括所述主控设备向所述分控设备转发的所述下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接收所述主控设备转发的来自所述视联网终端的第三数量,其中,第三数量包括所述视联网终端接收到的所述下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可选地,所述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包括:下行测试数据包的发包个数、发包次数、每次发包间隔、每个下行测试数据包的大小以及设备集合,其中,所述设备集合包括接收所述下行测试数据包的各设备的设备信息组成的集合。
可选地,在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包括所述上行方向的情况下,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向所述视联网设备发送目标数据,以使所述视联网设备在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上传输测试数据包,包括:
基于所述上行方向,将上行数据发送策略发送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上行数据发送策略经由所述主控设备和所述分控设备转发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接收经由所述主控设备转发的来自所述视联网终端的上行测试数据包,其中,所述上行测试数据包为所述视联网终端按照所述上行数据发送策略发送的测试数据包;
所述获取所述视联网设备传输测试数据包之后,所述主控设备和所述视联网终端各自接收和/或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包括:
向所述主控设备发送上行统计指令,以使所述上行统计指令经由所述主控设备和所述分控设备转发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接收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上行统计指令返回的第一数量以及第二数量,其中,第一数量包括所述主控设备接收到的所述上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第二数量包括所述主控设备发送的所述上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接收所述主控设备转发的来自所述视联网终端的第三数量,其中,第三数量包括所述视联网终端发送的所述上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可选地,所述上行数据发送策略包括:上行测试数据包的发包个数、发包次数、每次发包间隔、每个上行测试数据包的大小以及设备集合,其中,所述设备集合包括接收所述上行数据发送策略的各设备的设备信息组成的集合。
可选地,在所述基于用户的输入,确定目标数据传输方向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视联网设备发送清空指令,以使所述视联网设备清空本地接收和发送测试数据包的统计数据。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装置,所述视联网设备包括主控设备、与所述主控设备连接的分控设备以及与所述分控设备连接的视联网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传输方向模块,用于基于用户的输入,确定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其中,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包括:从主控设备到视联网终端的下行方向和/或从视联网终端到主控设备的上行方向。
数据测试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向所述视联网设备发送目标数据,以使所述视联网设备在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上传输测试数据包;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视联网设备传输测试数据包之后,所述主控设备和所述视联网终端各自接收和/或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主控设备和所述视联网终端各自接收和/或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确定所述视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情况。
可选地,在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包括所述下行方向的情况下,所述数据测试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所述下行方向,按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向所述主控设备发送下行测试数据包,以使所述下行测试数据包经由所述主控设备和所述分控设备转发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下行统计单元,用于向所述主控设备发送下行统计指令,以使所述下行统计指令经由所述主控设备和所述分控设备转发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第一下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下行统计指令返回的第一数量以及第二数量,其中,第一数量包括所述主控设备接收到的所述下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第二数量包括所述主控设备向所述分控设备转发的所述下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第二下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主控设备转发的来自所述视联网终端的第三数量,其中,第三数量包括所述视联网终端接收到的所述下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可选地,所述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包括:下行测试数据包的发包个数、发包次数、每次发包间隔、每个下行测试数据包的大小以及设备集合,其中,所述设备集合包括接收所述下行测试数据包的各设备的设备信息组成的集合。
可选地,在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包括所述上行方向的情况下,所述数据测试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所述上行方向,将上行数据发送策略发送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上行数据发送策略经由所述主控设备和所述分控设备转发至所述视联网终端;接收经由所述主控设备转发的来自所述视联网终端的上行测试数据包,其中,所述上行测试数据包为所述视联网终端按照所述上行数据发送策略发送的测试数据包;
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上行统计单元,用于向所述主控设备发送上行统计指令,以使所述上行统计指令经由所述主控设备和所述分控设备转发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第一上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上行统计指令返回的第一数量以及第二数量,其中,第一数量包括所述主控设备接收到的所述上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第二数量包括所述主控设备发送的所述上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第二上行接收单元,用于数量包括所述视联网终端发送的所述上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可选地,所述上行数据发送策略包括:上行测试数据包的发包个数、发包次数、每次发包间隔、每个上行测试数据包的大小以及设备集合,其中,所述设备集合包括接收所述上行数据发送策略的各设备的设备信息组成的集合。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清控模块,用于向所述视联网设备发送清空指令,以使所述视联网设备清空本地接收和发送测试数据包的统计数据。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
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用于检测视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这里的视联网设备包括:主控设备、与所述主控设备连接的分控设备以及与所述分控设备连接的视联网终端。可以理解的是,多级网络架构的数据通信可以分为上行通信和下行通信,这里从主控设备开始经由分控设备,最终到视联网终端实现的数据通信为下行通信;从视联网终端开始经由分控设备,最终到主控设备实现的数据通信为上行通信。基于用户的输入,确定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即由用户决定检测哪种通信过程中视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进而根据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向所述视联网设备发送目标数据,以使所述视联网设备在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上传输测试数据包,从而模拟各视联网设备在开展实际业务时的数据通信过程。获取所述视联网设备传输测试数据包之后,所述主控设备和所述视联网终端各自接收和/或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由于各视联网设备只能够处理在其处理能力范围内的数据包,超出能力范围的数据包将被丢弃,因此,基于主控设备和所述视联网终端各自接收和/或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可以确定视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情况。进而实现了在视联网设备中真正开展实际业务之前,获知视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的实际应用架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的实际应用流程图之一;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的实际应用流程图之二;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用于检测视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其中,视联网设备包括主控设备、与主控设备连接的分控设备以及与分控设备连接的视联网终端。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方法应用于连接主控设备的检测装置,检测装置与主控设备之间、主控设备与分控设备之间、分控设备与视联网终端之间均可以基于视联网协议实现通信。具体的,视联网设备可以为包括主控设备、分控设备以及视联网终端的视联网核心服务器。如图1所示为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的实际应用架构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基于用户的输入,确定目标数据传输方向。
应当说明的是,多级网络架构的数据通信可以分为上行通信和下行通信。视联网终端、分控设备、主控设备可以构成多级网络架构。这里从主控设备开始经由分控设备,最终到视联网终端实现的数据通信为下行通信;从视联网终端开始经由分控设备,最终到主控设备实现的数据通信为上行通信。不同通信过程对应不同应用场景,这里由用户根据需求自行决定检测哪种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处理能力。具体的,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包括:从主控设备到视联网终端的下行方向和/或从视联网终端到主控设备的上行方向。视联网设备在上行方向上传输数据即为上行通信,视联网设备在下行方向上传输数据即为下行通信。当然视联网设备还可以同时在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上传输数据。
步骤202:根据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向视联网设备发送目标数据,以使视联网设备在目标数据传输方向上传输测试数据包。
应当说明的是,不同数据传输方向对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向视联网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也略有不同。这里,可以预先设置每一数据传输方向对应的策略,在确定目标数据传输方向之后按照其对应的策略发送不同目标数据。可以理解的是,视联网设备在接收到目标数据之后,基于不同的目标数据进行不同的数据操作,以实现按照目标数据传输方向传输测试数据包。
步骤203:获取视联网设备传输测试数据包之后,主控设备和视联网终端各自接收和/或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应当说明的是,主控设备、分控设备和视联网终端传输测试数据包时将记录自身接收和/或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可以理解的是,每一设备所能够发送的测试数据包即为其能够处理的测试数据包。例如主控设备发送了1000个测试数据包,则其在传输测试数据包过程中所能够处理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为1000个。主控设备接收的测试数据包可以是分控设备在上行通信过程中发送的测试数据包,也可以是检测装置在下行通信过程中发送的测试数据包。主控设备发送的测试数据包可以是上行通信过程中向检测装置转发来自分控设备的测试数据包,也可以下行通信过程中向分控设备转发来自检测装置的测试数据包。这里,主控设备可以预先设置有一预设阈值,在其接收到的测试数据包大于该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其仅转发与预设阈值相同数量的测试数据包。
视联网终端接收的测试数据包可以是分控设备在下行通信过程中发送的测试数据包。视联网终端发送的测试数据包可以是在上行通信过程中按照发送需求发送的测试数据包。
步骤204:根据主控设备和视联网终端各自接收和/或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确定视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情况。
本步骤中,通过主控设备接收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和发送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可以确定主控设备所处理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以及丢弃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例如主控设备接收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为10000和发送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为9900,可以确定主控设备所处理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为9900以及丢弃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为100。
同理,在下行通信过程中,通过主控设备发送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和视联网终端接收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可以确定分控设备所处理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以及丢弃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例如在下行通信过程中,主控设备发送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为10000和视联网终端接收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为9000,可以确定分控设备所处理的测试数据包的为数量9000以及丢弃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为1000。在上行通信过程中,通过主控设备接收到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和视联网终端发送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可以确定分控设备所处理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以及丢弃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例如在上行通信过程中,主控设备接收到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为8000和视联网终端发送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为10000,可以确定分控设备所处理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为8000以及丢弃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为2000。较佳地,还可以直接根据分控设备接收和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确定分控设备所处理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以及丢弃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原始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以及主控设备和分控设备所处理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和/或丢弃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可以确定视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情况。这里,原始测试数据包是指下行通信过程中检测装置发送的测试数据包的或者上行通信过程中视联网终端发送的测试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用于检测视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这里的视联网设备包括:主控设备、与主控设备连接的分控设备以及与分控设备连接的视联网终端。可以理解的是,多级网络架构的数据通信可以分为上行通信和下行通信,这里从主控设备开始经由分控设备,最终到视联网终端实现的数据通信为下行通信;从视联网终端开始经由分控设备,最终到主控设备实现的数据通信为上行通信。基于用户的输入,确定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即由用户决定检测哪种通信过程中视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进而根据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向视联网设备发送目标数据,以使视联网设备在目标数据传输方向上传输测试数据包,从而模拟各视联网设备在开展实际业务时的数据通信过程。获取视联网设备传输测试数据包之后,主控设备和视联网终端各自接收和/或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由于各视联网设备只能够处理在其处理能力范围内的数据包,超出能力范围的数据包将被丢弃,因此,基于主控设备和视联网终端各自接收和/或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可以确定视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情况。进而实现了在视联网设备中真正开展实际业务之前,获知视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
可选地,在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包括下行方向的情况下,根据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向视联网设备发送目标数据,以使视联网设备在目标数据传输方向上传输测试数据包,包括:
基于下行方向,按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向主控设备发送下行测试数据包,以使下行测试数据包经由主控设备和分控设备转发至视联网终端。
应当说明的是,视联网设备进行下行通信过程中,通信方向从主控设备开始至视联网终端结束。这里,可以预先设置下行数据发送策略,按照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向主控设备发送下行测试数据包,进而使得主控设备将下行测试数据包转发至分控设备,分控设备再将接收到的下行测试数据包转发至视联网终端,从而视联网设备完成下行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主控设备、分控设备在发送其接收到的下行测试数据包时,根据自身数据处理能力发送其数据处理能力范围内的下行测试数据包。例如主控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仅支持其处理10000个数据包,则其接收到11000个下行测试数据包的情况下,将转发其中的10000个下行测试数据包至分控设备。同理分控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仅支持其处理9000个数据包,则其接收到10000个下行测试数据包的情况下,将转发其中的9000个下行测试数据包至视联网终端,视联网终端将收到9000个下行测试数据。同理,主控设备、分控设备在发送其接收到的上行测试数据包时,根据自身数据处理能力发送其数据处理能力范围内的上行测试数据包,这里不再赘述。
获取视联网设备传输测试数据包之后,主控设备和视联网终端各自接收和/或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包括:
向主控设备发送下行统计指令,以使下行统计指令经由主控设备和分控设备转发至视联网终端;
接收主控设备基于下行统计指令返回的第一数量以及第二数量。
应当说明的是,第一数量包括主控设备接收到的下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第二数量包括主控设备向分控设备转发的下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第二数量即为主控设备所处理的下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通过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即可确定主控设备的上行数据处理能力情况。若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相差不大,并且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的数值较大,则可以认为主控设备的上数据处理能力较好。
接收主控设备转发的来自视联网终端的第三数量。
应当说明的是,第三数量包括视联网终端接收到的下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第三数量即为分控设备所处理的下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通过第二数量和第三数量即可确定分控设备的下行数据处理能力情况。从而基于分控设备的下行数据处理能力情况和主控设备的下行数据处理能力情况,确定视联网设备的下行数据处理能力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主控设备和分控设备接收和发送的下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确定视联网设备在下行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处理能力情况。
可选地,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包括:下行测试数据包的发包个数、发包次数、每次发包间隔、每个下行测试数据包的大小以及设备集合,其中,设备集合包括接收下行测试数据包的各设备的设备信息组成的集合。
应当说明的是,下行数据发送策略用于指示发送下行测试数据包过程中涉及的具体发送方式。例如下行数据发送策略中设备集合包括视联网终端1001的设备信息,发包个数为16384个(约1M),每个下行测试数据包大小为64字节,发包间隔1秒,发包次数为10次。可简单理解为:检测装置每秒发送1M流量数据包给视联网终端1001,共发送10次。较佳地,下行测试数据包的主要信息包括:操作码、包类型、负载内容,其中,操作码用于指示当前数据包为测试数据包,包类型包括单播包和其他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下行数据发送策略中详细规定发送下行测试数据包过程中涉及的具体发送方式,保证视联网设备可以正常进行下行通信。
可选的,在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包括上行方向的情况下,根据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向视联网设备发送目标数据,以使视联网设备在目标数据传输方向上传输测试数据包,包括:
基于上行方向,将上行数据发送策略发送至主控设备,以使上行数据发送策略经由主控设备和分控设备转发至视联网终端。
应当说明的是,视联网设备进行上行通信过程中,通信方向从视联网终端开始至主控设备结束。这里,可以预先设置上行数据发送策略,将上行数据发送策略发送至视联网终端,以使视联网终端按照上行数据发送策略发送上行测试数据包。视联网终端发送的上行测试数据包可以经由分控设备发送至主控设备,从而视联网设备完成上行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主控设备、分控设备在发送其接收到的上行测试数据包时,根据自身数据处理能力发送其数据处理能力范围内的上行测试数据包。这里,主控设备和分控设备发送上行测试数据包的情况与发送下行测试数据包的情况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接收经由主控设备转发的来自视联网终端的上行测试数据包。
应当说明的是,上行测试数据包为视联网终端按照上行数据发送策略发送的测试数据包。
获取视联网设备传输测试数据包之后,主控设备和视联网终端各自接收和/或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包括:
向主控设备发送上行统计指令,以使上行统计指令经由主控设备和分控设备转发至视联网终端;
接收主控设备基于上行统计指令返回的第一数量以及第二数量。
应当说明的是,第一数量包括主控设备接收到的上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第二数量包括主控设备发送的上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第二数量即为主控设备所处理的上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通过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即可确定主控设备的下行数据处理能力情况。若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相差不大,并且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的数值较大,则可以认为主控设备的下行数据处理能力较好。
接收主控设备转发的来自视联网终端的第三数量。
应当说明的是,第三数量包括视联网终端发送的上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第一数量为分控设备所处理的上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通过第一数量和第三数量即可确定分控设备的上行数据处理能力情况。从而基于分控设备的上行数据处理能力情况和主控设备的上行数据处理能力情况,确定视联网设备的上行数据处理能力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主控设备和分控设备接收和发送的上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确定视联网设备在上行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处理能力情况。
可选地,上行数据发送策略包括:上行测试数据包的发包个数、发包次数、每次发包间隔、每个上行测试数据包的大小以及设备集合,其中,设备集合包括接收上行数据发送策略的各设备的设备信息组成的集合。
应当说明的是,上行数据发送策略用于指示发送上行测试数据包过程中涉及的具体发送方式。较佳地,上行数据发送策略包括用于指示上行通信的操作码。具体的,上行数据发送策略中设备集合包括视联网终端1001的设备信息,发包个数为16384个(约1M),每个上行测试数据包大小为64字节,发包间隔1秒,发包次数为10次。可简单理解为:视联网终端1001每秒发送1M流量数据包给主控设备,共发送10次。较佳地,视联网终端发包完毕后,上报发包结果响应,发包结果响应主要信息包括:操作码(上行发包结果响应)、结果(0表示成功,其他值表示失败)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上行数据发送策略中详细规定发送上行测试数据包过程中涉及的具体发送方式,保证视联网设备可以正常进行上行通信。
可选地,在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包括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的情况下,视联网设备将同时进行上行通信和下行通信,其中上行通信过程与上述发明实施例中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包括上行方向时的通信过程类似,下行通信过程与上述发明实施例中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包括下行方向时的通信过程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同时控制视联网设备进行上行通信和下行通信,基于主控设备和分控设备接收和发送的上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和下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确定视联网设备在上行通信过程中和下行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处理能力情况。
可选地,在基于用户的输入,确定目标数据传输方向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向视联网设备发送清空指令,以使视联网设备清空本地接收和发送测试数据包的统计数据。
应当说明的是,视联网设备情况本地接收和发送测试数据包的统计数据包括:主控设备清空本地接收和发送测试数据包的统计数据、视联网终端清空本地接收和发送测试数据包的统计数据。从而保证在后续获取主控设备和视联网终端本地接收和发送测试数据包的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具体的,检测装置封装清空指令包并发送到主控设备,清空指令包遵循视联网协议规则。清空指令包的主要信息包括:操作码(清空统计)、接收指令的终端设备号码列表等,主控设备接收清空指令包后,清空本地收包和发包统计数据,同时通知分控设备将清空指令包发送至对应的视联网终端,以使视联网终端清空本地收包和发包统计数据。较佳地,视联网终端可以返回清空统计响应,最终由主控设备通知检测装置清空统计结果,响应信息主要包括:操作码(清空统计响应)、结果(0表示成功,其他值表示失败)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发送清空指令,使得视联网设备清空本地接收和发送测试数据包的统计数据,避免视联网设备中存储的统计数据对后续步骤产生影响。
可选地,在确定视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情况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主控设备和视联网终端各自接收和/或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计算得到目标值,其中,目标值包括目标设备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除以接收到测试数据包的数量得到的商,目标设备包括主控设备和/或分控设备。
应当说明的是,通过主控设备接收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和发送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可以确定主控设备所处理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以及丢弃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进而得到该主控设备对应的目标值。例如主控设备接收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为10000和发送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为9900,可以确定主控设备所处理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为9900以及丢弃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为100,主控设备对应的目标值为0.99。同理,在下行通信过程中,通过主控设备发送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和视联网终端接收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可以确定分控设备所处理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以及丢弃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进而得到该分控设备在下行通信过程中对应的目标值。在上行通信过程中,通过主控设备接收到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和视联网终端发送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可以确定分控设备所处理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以及丢弃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进而得到该分控设备在上行通信过程中对应的目标值。
在目标值不符合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动态调整视联网设备在目标数据传输方向上传输测试数据包的数量,并重新计算得到目标值,直至重新计算得到的目标值符合预设条件为止。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目标值动态调整整视联网设备在目标数据传输方向上传输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从而方便确定视联网设备的最大数据处理能力和最优数据处理能力。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的实际应用流程图之一,包括:
检测装置可以通过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socket(套接字)连接到视联网设备,并使用视联网设备中注册的账号登录到视联网设备。
检测装置可以封装清空统计指令包(清空统计指令)并发送到主控设备,清空统计指令包遵循视联网协议规则。清空统计指令包的主要信息包括:操作码(清空统计)、接收指令的终端设备号码列表等。
主控设备接收清空统计指令包后,清空本地收包和发包统计数据,同时通知分控设备向对应的终视联网终端转发清空统计指令。
视联网终端收到空统计指令后,清空本地收包和发包统计数据,同时向上返回清空统计响应,最终由主控设备通知检测装置清空统计结果,响应信息主要包括:操作码(清空统计响应)、结果(0表示成功,其他值表示失败)等。
清空统计成功后,若进行下行发包测试,则检测装置按照需求封装和向主控设备发送下行测试数据包,封包和发包主要参数:接收下行测试数据包的设备集合、发包个数、每个包大小(64字节、288字节和1056字节)、发包次数和每次发包间隔时间(秒)。下行测试数据包主要信息包括:操作码(测试数据包)、包类型(单播包、其他)、负载内容。
主控设备收到下行测试数据包后,检测是否超过最大处理能力(假如设置的最大处理能力为每秒处理约30M),如果超过最大处理能力则丢弃超过的数据包,同时向分控设备转发未超流的数据包以及记录收到的包个数和向下转发包个数。最终分控设备转发到对应视联网终端,视联网终端收到下行测试数据包后记录收到下行测试数据包的总个数。
检测装置发包完毕后,封装统计指令包(统计指令)并发送到主控设备,统计指令包遵循视联网协议规则。统计指令包的主要信息包括:操作码(统计)、接收指令的终端设备号码列表等。
主控设备接收统计指令后,返回本地收包和发包总数等统计数据,同时通知分控设备向对应的视联网终端转发统计指令。
终端设备收到通知后,向上返回统计响应,最终由主控设备通知检测装置统计结果,统计响应信息主要包括:操作码(统计响应)、结果(0表示成功,其他值表示失败)、本地收包和发包总个数等。
检测装置收到统计数据后,分析各设备的上行测试数据包的转发情况,从而判断每个设备最大数据处理能力,假如检测装置1秒发包163840个64字节包(约10M):主控设备返回的向下转发包个数为163800个,说明主控设备丢掉了40个包;视联网终端返回收到包个数为163700个,说明分控设备丢掉100个包;最终检测装置可根据需求循环发包(如1秒10M,持续1小时)后,检测各设备最大数据处理能力和最优处理能力。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的实际应用流程图之二,包括:
检测装置封装清空统计指令包清空主控设备和视联网终端的统计数据,具体流程与图3中情况统计指令的相关步骤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检测装置封装上行发包指令并通知视联网终端向上发包,上行发包指令遵循视联网协议规则。上行发包指令的主要信息包括:操作码(上行发包)、接收指令的设备集合、发包个数、每个包大小(64字节、288字节或1056字节)、发包次数和每次发包间隔时间(秒)等。
主控设备收到上行发包指令后转发到分控设备,最终由分控设备通知对应的视联网终端。
视联网终端收到上行发包指令后,按照需求封装上行测试数据包,并按要求向上发送上行测试数据包,视联网终端将记录发包总个数。
分控设备收到上行测试数据包后向上转发收到的上行测试数据包。
主控设备收到上行测试数据包后,检测是否超过最大处理能力(假如设置的最大处理能力为每秒处理约30M),如果超过最大处理能力则丢弃超过的数据包,同时向检测装置转发未超流的数据包,主控设备记录向上转发包个数和收到上行测试数据包的个数。
检测装置收到主控设备发送的上行测试数据包后,记录收包个数。
视联网终端发包完毕后,上报上行发包结果响应,上行发包结果响应的主要信息包括:操作码(上行发包结果响应)、结果(0表示成功,其他值表示失败)等。
检测装置收到终端上报的上行发包结果后,封装统计指令包(统计指令)来统计主控设备和视联网终端的收包、发包总数。
检测装置收到统计数据后,分析各设备上行测试数据包转发情况,从而判断每个设备最大数据处理能力,如终端设备共发包163840个64字节包(约10M):主控设备返回统计数据中,收到分控设备上报包个数为163000,说明分控设备向主控设备转发包时丢掉了840个包。主控设备向检测装置转发包个数为162000个,说明分控上报的数据包超过了主控设备最大处理能力,主控设备丢掉了1000个包。最终视联网终端可根据需求循环发包(如1秒10M,持续1小时)后,检测各设备最大数据处理能力和最优处理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全面检测视联网设备中各个节点的数据最大处理能力,精准统计每个节点在各种流量通信的情况下丢包情况,以及对各个节点限流后(如主控设备下行最大30M、分控设备上行流最大10M等),准确的验证各个节点限流是否有效等,为找出各节点在数据转发时的最优值和最大值提供数据参考,保障视联网稳定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发明实施例所必须的。
图5示出了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装置,视联网设备包括主控设备、与主控设备连接的分控设备以及与分控设备连接的视联网终端,该装置包括:
传输方向模块51,用于基于用户的输入,确定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其中,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包括:从主控设备到视联网终端的下行方向和/或从视联网终端到主控设备的上行方向。
数据测试模块52,用于根据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向视联网设备发送目标数据,以使视联网设备在目标数据传输方向上传输测试数据包;
获取模块53,用于获取视联网设备传输测试数据包之后,主控设备和视联网终端各自接收和/或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确定模块54,用于根据主控设备和视联网终端各自接收和/或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确定视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情况。
可选地,在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包括下行方向的情况下,数据测试模块52,具体用于基于下行方向,按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向主控设备发送下行测试数据包,以使下行测试数据包经由主控设备和分控设备转发至视联网终端;
获取模块53,包括:
下行统计单元,用于向主控设备发送下行统计指令,以使下行统计指令经由主控设备和分控设备转发至视联网终端;
第一下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主控设备基于下行统计指令返回的第一数量以及第二数量,其中,第一数量包括主控设备接收到的下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第二数量包括主控设备向分控设备转发的下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第二下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主控设备转发的来自视联网终端的第三数量,其中,第三数量包括视联网终端接收到的下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可选地,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包括:下行测试数据包的发包个数、发包次数、每次发包间隔、每个下行测试数据包的大小以及设备集合,其中,设备集合包括接收下行测试数据包的各设备的设备信息组成的集合。
可选地,在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包括上行方向的情况下,数据测试模块52,具体用于基于上行方向,将上行数据发送策略发送至主控设备,以使上行数据发送策略经由主控设备和分控设备转发至视联网终端;接收经由主控设备转发的来自视联网终端的上行测试数据包,其中,上行测试数据包为视联网终端按照上行数据发送策略发送的测试数据包;
获取模块53,包括:
上行统计单元,用于向主控设备发送上行统计指令,以使上行统计指令经由主控设备和分控设备转发至视联网终端;
第一上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主控设备基于上行统计指令返回的第一数量以及第二数量,其中,第一数量包括主控设备接收到的上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第二数量包括主控设备发送的上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第二上行接收单元,用于数量包括视联网终端发送的上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可选地,上行数据发送策略包括:上行测试数据包的发包个数、发包次数、每次发包间隔、每个上行测试数据包的大小以及设备集合,其中,设备集合包括接收上行数据发送策略的各设备的设备信息组成的集合。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清控模块,用于向视联网设备发送清空指令,以使视联网设备清空本地接收和发送测试数据包的统计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用于检测视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这里的视联网设备包括:主控设备、与主控设备连接的分控设备以及与分控设备连接的视联网终端。可以理解的是,多级网络架构的数据通信可以分为上行通信和下行通信,这里从主控设备开始经由分控设备,最终到视联网终端实现的数据通信为下行通信;从视联网终端开始经由分控设备,最终到主控设备实现的数据通信为上行通信。基于用户的输入,确定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即由用户决定检测哪种通信过程中视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进而根据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向视联网设备发送目标数据,以使视联网设备在目标数据传输方向上传输测试数据包,从而模拟各视联网设备在开展实际业务时的数据通信过程。获取视联网设备传输测试数据包之后,主控设备和视联网终端各自接收和/或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由于各视联网设备只能够处理在其处理能力范围内的数据包,超出能力范围的数据包将被丢弃,因此,基于主控设备和视联网终端各自接收和/或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可以确定视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情况。进而实现了在视联网设备中真正开展实际业务之前,获知视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
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上所述的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所述视联网设备包括主控设备、与所述主控设备连接的分控设备以及与所述分控设备连接的视联网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用户的输入,确定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其中,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包括:从主控设备到视联网终端的下行方向和/或从视联网终端到主控设备的上行方向。
根据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向所述视联网设备发送目标数据,以使所述视联网设备在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上传输测试数据包;
获取所述视联网设备传输测试数据包之后,所述主控设备和所述视联网终端各自接收和/或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根据所述主控设备和所述视联网终端各自接收和/或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确定所述视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包括所述下行方向的情况下,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向所述视联网设备发送目标数据,以使所述视联网设备在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上传输测试数据包,包括:
基于所述下行方向,按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向所述主控设备发送下行测试数据包,以使所述下行测试数据包经由所述主控设备和所述分控设备转发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所述获取所述视联网设备传输测试数据包之后,所述主控设备和所述视联网终端各自接收和/或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包括:
向所述主控设备发送下行统计指令,以使所述下行统计指令经由所述主控设备和所述分控设备转发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接收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下行统计指令返回的第一数量以及第二数量,其中,第一数量包括所述主控设备接收到的所述下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第二数量包括所述主控设备向所述分控设备转发的所述下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接收所述主控设备转发的来自所述视联网终端的第三数量,其中,第三数量包括所述视联网终端接收到的所述下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包括:下行测试数据包的发包个数、发包次数、每次发包间隔、每个下行测试数据包的大小以及设备集合,其中,所述设备集合包括接收所述下行测试数据包的各设备的设备信息组成的集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包括所述上行方向的情况下,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向所述视联网设备发送目标数据,以使所述视联网设备在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上传输测试数据包,包括:
基于所述上行方向,将上行数据发送策略发送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上行数据发送策略经由所述主控设备和所述分控设备转发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接收经由所述主控设备转发的来自所述视联网终端的上行测试数据包,其中,所述上行测试数据包为所述视联网终端按照所述上行数据发送策略发送的测试数据包;
所述获取所述视联网设备传输测试数据包之后,所述主控设备和所述视联网终端各自接收和/或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包括:
向所述主控设备发送上行统计指令,以使所述上行统计指令经由所述主控设备和所述分控设备转发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接收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上行统计指令返回的第一数量以及第二数量,其中,第一数量包括所述主控设备接收到的所述上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第二数量包括所述主控设备发送的所述上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接收所述主控设备转发的来自所述视联网终端的第三数量,其中,第三数量包括所述视联网终端发送的所述上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数据发送策略包括:上行测试数据包的发包个数、发包次数、每次发包间隔、每个上行测试数据包的大小以及设备集合,其中,所述设备集合包括接收所述上行数据发送策略的各设备的设备信息组成的集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用户的输入,确定目标数据传输方向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视联网设备发送清空指令,以使所述视联网设备清空本地接收和发送测试数据包的统计数据。
7.一种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装置,所述视联网设备包括主控设备、与所述主控设备连接的分控设备以及与所述分控设备连接的视联网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传输方向模块,用于基于用户的输入,确定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其中,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包括:从主控设备到视联网终端的下行方向和/或从视联网终端到主控设备的上行方向。
数据测试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向所述视联网设备发送目标数据,以使所述视联网设备在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上传输测试数据包;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视联网设备传输测试数据包之后,所述主控设备和所述视联网终端各自接收和/或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主控设备和所述视联网终端各自接收和/或发送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确定所述视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情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数据传输方向包括所述下行方向的情况下,所述数据测试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所述下行方向,按下行数据发送策略向所述主控设备发送下行测试数据包,以使所述下行测试数据包经由所述主控设备和所述分控设备转发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下行统计单元,用于向所述主控设备发送下行统计指令,以使所述下行统计指令经由所述主控设备和所述分控设备转发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第一下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下行统计指令返回的第一数量以及第二数量,其中,第一数量包括所述主控设备接收到的所述下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第二数量包括所述主控设备向所述分控设备转发的所述下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第二下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主控设备转发的来自所述视联网终端的第三数量,其中,第三数量包括所述视联网终端接收到的所述下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
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监控流量速率的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
CN202110910721.6A 2021-08-09 2021-08-09 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5958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10721.6A CN113595834B (zh) 2021-08-09 2021-08-09 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10721.6A CN113595834B (zh) 2021-08-09 2021-08-09 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5834A true CN113595834A (zh) 2021-11-02
CN113595834B CN113595834B (zh) 2024-08-02

Family

ID=78256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10721.6A Active CN113595834B (zh) 2021-08-09 2021-08-09 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95834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4599A (zh) * 2008-11-12 2009-04-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故障检测的方法、主设备、从设备、控制终端和系统
JP2011147092A (ja) * 2010-01-18 2011-07-28 Video Research:Kk 通信システム、中継装置及び中継装置における通信方法
CN103701658A (zh) * 2013-11-18 2014-04-02 北京视联动力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联网的网络状况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5024868A (zh) * 2014-04-17 2015-11-04 北京视联动力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联网的网络质量侦测方法和系统
WO2016095379A1 (zh) * 2014-12-17 2016-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丢包位置的辅助定位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182075A (zh) * 2016-03-11 2017-09-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网络的性能测试方法、移动终端、服务器及测试系统
CN109150665A (zh) * 2018-09-27 2019-01-04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9639822A (zh) * 2018-12-28 2019-04-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CN111510341A (zh) * 2020-03-13 2020-08-07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联网的网络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2866390A (zh) * 2021-01-21 2021-05-28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99157A (zh) * 2021-03-17 2021-07-09 海南视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会议控制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4599A (zh) * 2008-11-12 2009-04-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故障检测的方法、主设备、从设备、控制终端和系统
JP2011147092A (ja) * 2010-01-18 2011-07-28 Video Research:Kk 通信システム、中継装置及び中継装置における通信方法
CN103701658A (zh) * 2013-11-18 2014-04-02 北京视联动力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联网的网络状况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5024868A (zh) * 2014-04-17 2015-11-04 北京视联动力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联网的网络质量侦测方法和系统
WO2016095379A1 (zh) * 2014-12-17 2016-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丢包位置的辅助定位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182075A (zh) * 2016-03-11 2017-09-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网络的性能测试方法、移动终端、服务器及测试系统
CN109150665A (zh) * 2018-09-27 2019-01-04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9639822A (zh) * 2018-12-28 2019-04-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CN111510341A (zh) * 2020-03-13 2020-08-07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联网的网络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2866390A (zh) * 2021-01-21 2021-05-28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99157A (zh) * 2021-03-17 2021-07-09 海南视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会议控制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5834B (zh) 2024-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12284B (zh) 一种流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US2021005881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time series data
CN111597057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47736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P3560152B1 (en) Determining the bandwidth of a communication link
CN110708234B (zh) 消息发送的处理方法、消息发送的处理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6789700A (zh) 一种流量整形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4788199A (zh) 一种数据校验方法及装置
CN113992396A (zh) 一种流量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831335B (zh) 一种数据监控方法、监控终端、存储介质及数据监控系统
CN113595834B (zh) 检测视联网设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CN110460486A (zh) 服务节点的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03501251B (zh) 断网情况下的数据包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7050121A1 (zh) 计费请求消息的过载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766696A (zh) 一种文件上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15754A (zh) 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波动安全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3556573A (zh) 推流链路选择方法及系统
CN113300966A (zh)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JP6554011B2 (ja) タイムアウト時間設定装置とタイムアウト時間設定方法
CN110881213A (zh) 一种网络测试过程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JP2015032985A (ja)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システム
CN113473243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CN118250341B (zh) 表单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176839B (zh) 遥测报文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99306A1 (en) A method of processing an incoming service request by a first network function, nf, instance, 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network func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