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3963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93963A
CN113593963A CN202110866929.2A CN202110866929A CN113593963A CN 113593963 A CN113593963 A CN 113593963A CN 202110866929 A CN202110866929 A CN 202110866929A CN 113593963 A CN113593963 A CN 1135939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body
key
electronic device
limiting
detection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669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小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6692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939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93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39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02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having an operating member rectilinearly slidable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02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having an operating member rectilinearly slidable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 H01H2025/004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having an operating member rectilinearly slidable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the operating member being depressable perpendicular to the other direction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按键组件、控制器、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按键组件包括按键本体,按键本体可移动地设于壳体,且可在多个工作位置之间切换,在按键本体被按压的情况下,控制器控制电子设备触发与对应的工作位置相应的按键功能,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设于壳体,第一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按键本体的位置,第二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按键本体的按压状态,且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上述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的功能按键较多,需要的检测元件较多,导致占用电子设备内部空间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包括多个功能按键,例如锁屏键、音量增加键和音量减小键等,通过按压各个功能按键可以触发电子设备的对应的功能。相关技术中,通过对应的检测元件检测对应的功能按键是否被按压,功能按键的数量和检测元件的数量相同,需要的检测元件的数量较多。
但是,电子设备越来越向着更高集成度、更薄的趋势发展,随着而来的是电子设备内部空间越来越局促,多个检测元件无疑会占用电子设备内部较大的空间,不符合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的功能按键较多,需要的检测元件较多,导致占用电子设备内部空间较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按键组件、控制器、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其中:
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按键本体,所述按键本体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壳体,且可在多个工作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按键本体被按压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触发与对应的工作位置相应的按键功能;
所述第一检测元件和所述第二检测元件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按键本体的位置,所述第二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按键本体的按压状态,且所述第一检测元件和所述第二检测元件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按键本体可以在多个工作位置之间切换,按压按键本体,控制器控制电子设备触发与对应的工作位置相应的按键功能,第一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按键本体的位置,第二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按键本体是否被按压,通过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可以实现按键本体的工作位置以及按压状态的检测,大大减少了检测元件的使用数量,进而减小了检测元件所占用的电子设备的空间。由此可见,本申请公开的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的功能按键较多,需要的检测元件较多,导致占用电子设备内部空间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按键的功能转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110-按键壳体、111-底壁、1111-定位槽、
200-按键组件、210-按键本体、220-延伸件、230-第一卡接部、240-防滑结构、
300-控制器、
410-第一压力传感器、420-第二压力传感器、
500-筒状体、
610-第一弹性件、620-第二弹性件、630-第三弹性件、
700-连接件、
800-限位件、810-第二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请参考图1至图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00、按键组件200、控制器300、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
壳体100为电子设备的基础构件,为电子设备的部分功能器件提供安装基础,例如显示屏。
按键组件200包括按键本体210,按键本体210可移动地设于壳体100。可选的,按键本体210可以设于壳体100背离显示屏的一侧表面,也可以设于壳体100具有显示屏的一侧表面。但是,在按键本体210设于上述位置的情况下,不便于用户对按键本体210进行操作,且在将按键本体210设于显示屏一侧表面的情况下,需要减小显示屏的面积,不符合现如今全面屏的发展趋势,也不利于电子设备的美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按键本体210可以设于壳体100的侧部。此种情况下,既能够方便用户对按键本体210进行操作,又有利于电子设备的美观。
按键本体210能够在多个工作位置之间切换。也就是说,按键本体210的工作位置至少包括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第一工作位置可以对应于电子设备的锁屏功能位置,第二工作位置可以对应于电子设备的静音功能位置,也就是说,在按键本体210移动至第一工作位置的情况下,按键本体210为锁屏键,在按键本体210移动至第二工作位置的情况下,按键本体210为静音键。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按键本体210的工作位置还可以包括第三工作位置和第四工作位置,第三工作位置可以对应于电子设备的音量增加功能位置,第四工作位置可以对应于电子设备的音量减小功能位置,也就是说,在按键本体210移动至第三工作位置的情况下,按键本体210为音量增加键,在按键本体210移动至第四工作位置的情况下,按键本体210为音量减小键。当然,按键本体210的工作位置还可以包括第五工作位置和第六工作位置,第五工作位置可以对应于电子设备的拍照功能位置,第六工作位置可以对应于电子设备的呼叫功能位置,也就是说,在按键本体210移动至第五工作位置的情况下,按键本体210为拍照键,在按键本体210移动至第六工作位置的情况下,按键本体210为呼叫键。
需要说明的是,按键本体210的工作位置和按键功能的对应关系可以进行调整,例如,在按键本体210位于第一工作位置的情况下,按键本体210可以为锁屏键,也可以为静音键或音量增加键,还可以为音量减小键。
在按键本体210被按压的情况下,控制器300控制电子设备触发与对应的工作位置相应的按键功能。例如,在按键本体210处于第一工作位置,且按键本体210被按压的情况下,控制器300可以控制电子设备触发锁屏功能;在按键本体210处于第二工作位置,且按键本体210被按压的情况下,控制器300可以控制电子设备触发静音功能;在按键本体210处于第三工作位置,且按键本体210被按压的情况下,控制器300可以控制电子设备触发音量增加功能;在按键本体210处于第四工作位置,且按键本体210被按压的情况下,控制器300可以控制电子设备触发音量减小功能。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按压按键本体210可以分为长按和短按,按键本体210被长按或被短按时,控制器300可以控制电子设备触发不同的按键功能。例如,在按键本体210处于第一工作位置,且按键本体210被短按情况下,控制器300可以控制电子设备触发锁屏功能;在按键本体210处于第一工作位置,且按键本体210被长按的情况下,控制器300可以控制电子设备触发开关机功能。
在按键本体210未被按压的情况下,电子设备的与对应的各工作位置相应的按键功能均未被触发。
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设于壳体100,第一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按键本体210的位置,第二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按键本体210的状态,也就是说,第二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按键本体210是否被按压,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均与控制器300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按键本体210可以在多个工作位置之间切换,按压按键本体210,控制器300控制电子设备触发与对应的工作位置相应的按键功能,第一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按键本体210的位置,第二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按键本体210是否被按压,通过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可以实现按键本体的工作位置以及按压状态的检测,不需要在多个工作位置对应地设置多个检测元件,大大减少了检测元件的使用数量,进而减小了检测元件所占用的电子设备的空间。由此可见,本申请公开的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的功能按键较多,需要的检测元件较多,导致占用电子设备内部较大空间的问题。
此外,配置有多个功能按键的电子设备的壳体需要开设多个开孔,以供各功能按键通过各开孔伸出至壳体之外,这不利于电子设备的防水,也使得壳体的结构强度较低。而在本申请公开的电子设备中,按键本体210可移动地设于壳体100,且能够在多个工作位置之间切换,壳体100只需要开设一个开孔即可,有效减少了壳体100上的开孔数量,有利于电子设备的防水,也提高了壳体100的结构强度。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按键组件200还可以包括延伸件220,延伸件220设于壳体10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按键本体210与延伸件220在按键本体210的移动方向滑动配合,且延伸件220可随按键本体210在按键本体210的按压方向相对于壳体100移动,延伸件220与第二检测元件相配合,以检测按键本体210的按压状态。可选的,延伸件220上可以设置长条孔,长条孔的延伸方向与按键本体210的移动方向一致,使得延伸件220能够沿长条孔的延伸方向移动。此种情况下,第二检测元件不需要随按键本体210的移动而移动,使得第二检测元件的设置位置不受按键本体210的约束,便于第二检测元件的安装使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按键本体210和延伸件220可以设为一体式结构,也就是说,按键本体210和延伸件220固定连接,延伸件220可随按键本体210相对于壳体100进行移动,也就是说,延伸件220既可以随按键本体210在移动方向相对于壳体100移动,又可以随按键本体210在按压方向相对于壳体100移动。此种情况下,延伸件220可以覆盖开口,有利于对壳体100内的功能器件进行保护。
第二检测元件的种类可以有多种,本文对此不作限制。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检测元件可以为第二压力传感器420,第二压力传感器420的第一端可以与壳体100相对固定,第二压力传感器420的第二端可以与延伸件220相配合。第二压力传感器420的第二端可以与延伸件220相对设置,以实现二者的配合。在按键本体210被按压的情况下,第二压力传感器420检测到的压力为第一压力;在按键本体210未被按压的情况下,第二压力传感器420检测到的压力为第二压力,第一压力大于第二压力。
延伸件220可随按键本体210在按键本体210的按压方向相对于壳体100移动,在按压按键本体210的过程中,按键本体210带动延伸件220向靠近第二压力传感器420的方向移动,使得延伸件220触控按压第二压力传感器420,使得第二压力传感器420检测到的压力值增大,直至按压到位,第二压力传感器420检测到的压力为第一压力,第二压力传感器420将此信号传递给控制器300,控制器300控制电子设备触发与此工作位置对应的按键功能。此种情况下,按键本体210位于各工作位置时均可以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420来检测按键本体210的状态,既有效减少了检测元件的数量,又能够精确的检测按键本体210是否被按压。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弹性件620,第二弹性件620的一端与第二压力传感器420相连,第二弹性件620的另一端与延伸件220相配合,在按键本体210被按压的情况下,延伸件220驱动第二弹性件620产生弹性形变;在按键本体210未被按压的情况下,第二弹性件620恢复弹性形变。可选的,第二弹性件620可以为螺旋弹簧、弹性柱等。在按键本体210被按压的过程中,延伸件220触控第二弹性件620并对第二弹性件620施加压力,使得第二弹性件620产生弹性形变,并积蓄恢复形变的弹性势能;在松开按键本体210的过程中,第二弹性件620恢复弹性形变,并推动延伸件220带动按键本体210向远离第二压力传感器420的方向移动。此种情况下,通过第二弹性件620能够使得延伸件220和按键本体210更加快速、省力地恢复至未被按压的状态。
第二弹性件62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且在按键本体210的移动方向上,两个第二弹性件620分别位于按键本体210的两侧,两个第二弹性件620的面向延伸件220的表面均与延伸件220相配合,且在按键本体210未被按压的情况下,两个第二弹性件620的面向延伸件220的表面共面。此种情况下,在按压按键本体210的过程中,位于按键本体210两侧的延伸件220分别触控两个第二弹性件620,并同时对两个第二弹性件620施加压力,使得按键本体210的两侧受力均匀,防止由于按键本体210的两侧受力不均,导致按键本体210朝一侧倾斜,进而导致按键本体210被按压后所在位置与工作位置错位分布,不能有效触发相应的按键功能。
为了约束第二弹性件620的移动路径,避免第二弹性件620歪斜,导致第二压力传感器420检测到的压力不准确,第二压力传感器420的第二端可以设有筒状体500,第二弹性件620可以设于筒状体500之内。筒状体500的数量与第二弹性件620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第二弹性件620与延伸件220之间可以设有连接件700,第二弹性件620和延伸件220可以通过连接件700实现连接。在延伸件220与按键本体210为一体式结构的情况下,连接件700可以设为滚动体,第二弹性件620和延伸件220可以均与滚动体滚动配合,以减小延伸件220移动过程中,第二弹性件620与延伸件220之间的摩擦,避免对延伸件220造成磨损,且能够减小按键本体210和延伸件220移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使得按键本体210的移动更加顺滑。
第一检测元件的种类有多种。可选的,第一检测元件可以为霍尔器件,相应的,按键本体210可以为磁性件,按键本体210位于不同的工作位置时,霍尔器件能够感应到不同的磁场强度,根据霍尔器件感应到的磁场强度判断按键本体210所处的位置。
可选的,第一检测元件可以为距离传感器,根据距离传感器距按键本体210的距离判断按键本体210所处的位置。
可选的,第一检测元件可以为第一压力传感器410,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弹性件610,第一弹性件610的一端与第一压力传感器410相连,第一弹性件610的另一端与按键本体210相连。按键本体210通过第一弹性件610与第一压力传感器410相连,在按键本体210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弹性件610能够伸长或缩短,改变按键本体210和第一弹性件610施加在第一压力传感器410上的压力,第一压力传感器410将检测到的压力信号传递给控制器300,控制器300根据此压力信号判断按键本体210所在的位置。可选的,第一弹性件610可以为螺旋弹簧、弹性柱等。此种情况下,通过一个第一压力传感器410能够检测按键本体210所在的位置,结构简单可靠,且有效地减少了检测元件的数量。
上述方案中,按键本体210能够相对于壳体100移动,也就是说,按键本体210可活动地设于壳体100,为了防止按键本体210在壳体100内随意晃动,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限位件800,限位件800可活动地连接于壳体100,且限位件800可相对于壳体100在按键本体210的按压方向移动,按键本体210和限位件800可在按键本体210的移动方向限位配合。需要说明的是,限位件800的数量与壳体100的工作位置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各限位件800所在的位置即为各工作位置。
在按键本体210与限位件800限位配合的情况下,按键本体210在移动方向被定位,使得按键本体210不能在移动方向移动;在按键本体210与限位件800解除限位的情况下,按键本体210能够在移动方向移动。此种情况下,既能够防止按键本体210在壳体100内晃动,又能够保证按键本体210所处的位置与工作位置精确对应,避免按压按键本体210时,按键本体210所处的位置与工作位置错位分布,导致不能有效触发此工作位置对应的按键功能。
实现限位件800和按键本体210限位配合的方式有多种。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限位件800可以为磁性件,相应的,按键本体210也可以设为磁性件,按键本体210和限位件800能够相互吸附,在按键本体210与限位件800相互吸附的情况下,按键本体210和限位件800在移动方向限位配合;在按键本体210受到的在移动方向的作用力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按键本体210脱离限位件800,按键本体210和限位件800在移动方向解除限位。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按键本体210的面向限位件800的端部可以设有第一卡接部230,限位件800的面向按键本体210的端部可以设有第二卡接部810。在第一卡接部230和第二卡接部810卡接配合的情况下,按键本体210和限位件800限位配合。沿按键本体210的移动方向推动按键本体210,在推力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第一卡接部230和第二卡接部810相互脱离,按键本体210和限位件800解除限位,使得按键本体210可以在移动方向移动。
第二卡接部810可以为锥形结构,且沿按键本体210至限位件800的方向,锥形结构的面积逐渐增大,第一卡接部230与锥形结构卡接配合。可选的,第一卡接部230可以具有卡接槽,在锥形结构的至少部分伸入卡接槽内的情况下,第一卡接部230和第二卡接部810卡接配合。此种情况下,锥形结构能够使按键本体210和限位件800更加方便、省力地相互脱离。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三弹性件630,第三弹性件630的一端与壳体100固定相连,第三弹性件630的另一端与限位件800相连。可选的,第三弹性件630可以为螺旋弹簧、弹性柱等。在按压按键本体210的过程中,按压作用力通过按键本体210传递至限位件800使得限位件800受到沿按压方向的作用力,并挤压第三弹性件630使得第三弹性件630产生弹性形变,并积蓄恢复形变的弹性势能;在松开按键本体210的过程中,第三弹性件630恢复弹性形变,并带动限位件800向靠近按键本体210的方向移动,恢复至初始位置。此种情况下,借助第三弹性件630的弹性力,能够使得限位件800能加简单、快速、省力地恢复至初始位置。
壳体100可以包括按键壳体110,按键本体210的至少部分、限位件800均设于按键壳体110内,按键壳体110具有底壁111,底壁111设有定位槽1111,第三弹性件630固定连接于定位槽1111的槽底,且在第三弹性件630不受力的情况下,限位件800的至少部分通过定位槽1111的槽口伸出至定位槽1111之外,以使限位件800能够与按键本体210限位配合。此种情况下,相对于将第三弹性件630直接设在底壁111上,此种结构能够减小限位件800和第三弹性件630所占用的空间。
为了更好的防护电子设备内部的功能器件,壳体100具有内腔,按键壳体110设于内腔中,且按键壳体110与壳体100可以围成第一子腔,按键壳体110与第一子腔密封隔离,电子设备的功能器件可以设于第一子腔中。此种情况下,可以使得第一子腔与电子设备外部密封隔离,保持第一子腔的密封性能,避免灰尘或水汽进入第一子腔中,有利于第一子腔中的功能器件的防护。
按键本体210还包括防滑结构240,防滑结构240设于按键本体210远离壳体100的一侧表面。可选的,防滑结构240可以为设于按键本体210上的多个凸起,多个凸起间隔设于按键本体210的表面。此种情况下,便于用户对按键本体210施加作用力。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或可穿戴设备。当然,该电子设备也可以是其他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按键组件、控制器、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其中:
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按键本体,所述按键本体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壳体,且可在多个工作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按键本体被按压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触发与对应的工作位置相应的按键功能;
所述第一检测元件和所述第二检测元件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按键本体的位置,所述第二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按键本体的按压状态,且所述第一检测元件和所述第二检测元件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延伸件,所述延伸件设于所述壳体,所述按键本体与所述延伸件在所述按键本体的移动方向滑动配合,且所述延伸件可随所述按键本体在所述按键本体的按压方向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所述延伸件与所述第二检测元件相配合,以检测所述按键本体的按压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元件为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延伸件相配合,在所述按键本体被按压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为第一压力;在所述按键本体未被按压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为第二压力,所述第一压力大于所述第二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相连,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延伸件相配合,在所述按键本体被按压的情况下,所述延伸件驱动所述第二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在所述按键本体未被按压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弹性件恢复弹性形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数量为两个,且在所述按键本体的移动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位于所述按键本体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面向所述延伸件的表面均与所述延伸件相配合,且在所述按键本体未被按压的情况下,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面向所述延伸件的表面共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元件为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相连,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按键本体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至少两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且所述限位件可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按键本体的按压方向移动,所述按键本体和所述限位件可在所述按键本体的移动方向限位配合;
在所述按键本体与所述限位件限位配合的情况下,所述按键本体在所述移动方向被定位;在所述按键本体与所述限位件解除限位的情况下,所述按键本体能够在所述移动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本体的面向所述限位件的端部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限位件面向所述按键本体的端部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为锥形结构,且在所述按键本体至所述限位件的方向上,所述锥形结构的截面积逐渐增大,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锥形结构卡接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相连,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件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按键壳体,所述按键本体的至少部分、所述限位件均设于所述按键壳体内,所述按键壳体具有底壁,所述底壁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三弹性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定位槽的槽底,且所述限位件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定位槽的槽口伸出至所述定位槽之外。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本体还包括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设于所述按键本体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表面。
CN202110866929.2A 2021-07-29 2021-07-29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5939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6929.2A CN113593963A (zh) 2021-07-29 2021-07-29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6929.2A CN113593963A (zh) 2021-07-29 2021-07-29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3963A true CN113593963A (zh) 2021-11-02

Family

ID=78252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66929.2A Pending CN113593963A (zh) 2021-07-29 2021-07-29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93963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90742A (ja) * 1995-12-29 1997-07-22 Nec Corp アナログ式方向操作入力装置
JP2006120550A (ja) * 2004-10-25 2006-05-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キースイッチ及び端末装置
US20100219056A1 (en) * 2009-02-27 2010-09-02 Samsung Digital Imaging Co., Ltd. Button assembly and digital camera having the same
CN105393459A (zh) * 2013-07-22 2016-03-09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
CN106024483A (zh) * 2016-08-04 2016-10-12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
CN111814672A (zh) * 2020-07-08 2020-10-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按键、电子设备、按键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12411890U (zh) * 2020-08-21 2021-01-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模组和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90742A (ja) * 1995-12-29 1997-07-22 Nec Corp アナログ式方向操作入力装置
JP2006120550A (ja) * 2004-10-25 2006-05-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キースイッチ及び端末装置
US20100219056A1 (en) * 2009-02-27 2010-09-02 Samsung Digital Imaging Co., Ltd. Button assembly and digital camera having the same
CN105393459A (zh) * 2013-07-22 2016-03-09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
CN106024483A (zh) * 2016-08-04 2016-10-12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
CN111814672A (zh) * 2020-07-08 2020-10-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按键、电子设备、按键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12411890U (zh) * 2020-08-21 2021-01-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模组和终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75343B1 (ko) 터치스크린 잠금장치를 구비한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CN103809686A (zh) 电子装置
CN101990022A (zh) 按键组件及应用该按键组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US20090115749A1 (en) Input device
CN113555249A (zh) 按键模组及电子设备
JPH0648133U (ja) キーボードスイッチ
US20100175974A1 (en) Low profile multi-directional key unit structure
CN113593963A (zh) 电子设备
US20110292001A1 (en) Stylus retaining mechanism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8390602B2 (en) Stylus retaining mechanism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2992565B (zh) 开关和电子设备
CN213988684U (zh) 电子装置及其按键
KR20150031968A (ko) 단말기
CN111180237B (zh) 电子设备
CN217151549U (zh) 智能锁及门
CN217280506U (zh) 防水按键结构以及充电宝
CN112614720A (zh)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3873792A (zh) 电子装置及其密封结构
CN213184057U (zh) 一种应用于工控移动终端的防水按键结构
CN106298301B (zh) 一种弹性按键及其终端设备
CN219534356U (zh) 按键组件以及控制器
KR200451842Y1 (ko) 로우 프로파일 멀티 방향 키 유닛 구조
CN111665958B (zh) 触控笔
WO2023126001A1 (zh) 雾化装置的雾化主机和雾化装置
CN217507164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