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85712A - 建筑施工支架 - Google Patents

建筑施工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85712A
CN113585712A CN202110949663.8A CN202110949663A CN113585712A CN 113585712 A CN113585712 A CN 113585712A CN 202110949663 A CN202110949663 A CN 202110949663A CN 113585712 A CN113585712 A CN 1135857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hell
clamping
damping
suppor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496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德超
朱慧
张振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econd Metallur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econd Metallur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econd Metallur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econd Metallur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4966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857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85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57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E04G5/007Devices and methods for erecting scaffolds, e.g. automatic scaffold er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16F15/06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metal springs
    • F16F15/067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metal springs using only wound sp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支架,该支架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支板、夹持机构、减震机构和调距机构;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支板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对应于开口处的侧壁且盖设于开口;调距机构设置于壳体的顶部且与墙体相连接,还用于调节壳体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夹持机构设置于支板且置于壳体的外部,用于夹持钢管;减震机构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在支板进行振动时进行减震。本发明中,调距机构调节壳体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并在调节之后使得壳体与墙体相对固定,夹持机构对钢管进行夹持,在墙体或其他地方发生振动时,支板可相对于壳体上下移动,减震机构对支板进行减震,避免钢管出现偏移,保证钢管的稳定夹持,无需重新固定钢管,提高了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建筑施工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施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支架。
背景技术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管道、隧道以及防护工程。
现有的施工支架在对钢管或者管道固定完成后,墙体其他地方施工产生的振动会使被固定的钢管或者管道产生偏移,需要重新固定,影响了施工的效率。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建筑施工支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施工支架在固定钢管或者管道后受振动易产生偏移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建筑施工支架,该支架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支板、夹持机构、减震机构和调距机构;其中,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支板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对应于开口处的侧壁且盖设于开口;调距机构设置于壳体的顶部且用于与墙体相连接,还用于调节壳体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夹持机构设置于支板且置于壳体的外部,用于夹持钢管;减震机构设置于壳体的内部,用于在支板进行振动时进行减震。
进一步地,上述建筑施工支架中,调距机构包括:两个调距组件;其中,两个调距组件均设置于壳体的顶部且分别置于开口的两侧;每个调距组件均包括:固定框、固定杆、导板和连接板;固定框设置于壳体的顶部,导板的顶部通过连接板与墙体相连接,导板开设有多个限位槽,导板从固定框的顶部可滑动地穿设于固定框且部分置于固定框内;固定杆可滑动地穿设于固定框的侧壁,固定杆的部分置于固定框内且插设于任一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上述建筑施工支架中,每个调距组件均还包括:连接框和复位弹簧;其中,连接框可滑动地套设于固定框内,导板可滑动地穿设于连接框;固定杆置于固定框内的部分穿设于连接框且其端部置于连接框内,固定杆与连接框相连接;复位弹簧套设于固定杆置于固定框与连接框之间的杆体。
进一步地,上述建筑施工支架中,调距机构还包括:连接杆;其中,导板为两个且均与连接板相连接;固定框为两个,连接框为两个,两个连接框一一对应且可滑动地套设于两个固定框内;每个导板均可滑动地依次穿设于对应的固定框和连接框;连接杆的第一端与其中一个连接框相连接,连接杆可滑动地穿设于两个固定框且与另一个连接框相连接,连接杆的第二端置于另一个连接框内且插设于对应导板的任一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上述建筑施工支架中,固定框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的顶部,导板的顶部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板。
进一步地,上述建筑施工支架中,夹持机构包括:多个夹持组件和多个锁紧组件;其中,支板的顶部开设有向底部凹陷的滑槽,各夹持组件均可滑动地设置于滑槽内;各锁紧组件与各夹持组件一一对应设置,每个锁紧组件均用于将对应的夹持组件与滑槽相锁紧。
进一步地,上述建筑施工支架中,每个夹持组件均包括:均呈弧形的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其中,第一夹持体可滑动地设置于滑槽内,第一夹持体与第二夹持体可拆卸地扣合连接,第一夹持体与第二夹持体扣合后的空间夹持钢管。
进一步地,上述建筑施工支架中,每个锁紧组件均包括:两个螺杆;其中,滑槽的底壁开设有多个螺纹槽;第一夹持体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二夹持体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两个螺杆均依次螺接于相对应的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和对应的螺纹槽。
进一步地,上述建筑施工支架中,减震机构包括:两个减震器和缓冲组件;其中,两个减震器间隔地设置于壳体内且均与支板相连接;缓冲组件设置于两个减震器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建筑施工支架中,缓冲组件包括:呈U型的缓冲架、减震弹簧、两个并列设置的减震板和两个支撑板;其中,缓冲架置于两个减震器之间且其开口端与支板相连接;两个减震板均可移动地置于缓冲架内,并且,两个减震板之间设置减震弹簧;每个减震板均与一个支撑板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每个支撑板的第二端均与一个减震器可转动地连接。
本发明中,调距机构调节壳体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并在调节之后使得壳体与墙体相对固定,夹持机构对钢管进行夹持,使得壳体与钢管相对固定,在墙体或其他地方发生振动时,支板可相对于壳体的开口处的侧壁上下移动,减震机构对支板进行减震,避免钢管出现偏移,保证钢管的稳定夹持,无需重新固定钢管,提高了施工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施工支架在固定钢管或者管道后受振动易产生偏移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施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施工支架中,调距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施工支架中,调距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施工支架中,夹持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至图4,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建筑施工支架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建筑施工支架包括:壳体1、支板2、夹持机构3、减震机构4和调距机构。其中,壳体1的内部中空,壳体1的顶部(图1所示的上部)开设有开口,该开口可以对应于壳体1的中心部位处。支板2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对应于开口处的侧壁,并且,支板2盖设于该开口,具体地,支板2的尺寸可以与开口的尺寸相匹配,支板2对应于开口处以将壳体1顶部的开口进行封堵,并且,支板2可相对于壳体1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支板2可沿壳体1的深度方向(图1所示的由上至下的方向)上下移动。具体实施时,支板2与壳体1之间的移动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调距机构设置于壳体1的顶部,调距机构用于调节壳体1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并在调节之后与墙体相连接,以使壳体1与墙体相对固定,以保持调节后的距离不变。
夹持机构3设置于支板2,并且,夹持机构3置于壳体1的外部,夹持机构3用于夹持钢管,以使壳体1与钢管相对固定。
减震机构4设置于壳体1的内部,在夹持机构3夹持钢管之后,当墙体或者其他地方发生振动时,支板2也会进行振动,这样,在支板2进行振动时减震机构4用于进行减震。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调距机构调节壳体1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并在调节之后使得壳体1与墙体相对固定,夹持机构3对钢管进行夹持,使得壳体1与钢管相对固定,在墙体或其他地方发生振动时,支板2可相对于壳体1的开口处的侧壁上下移动,减震机构4对支板2进行减震,避免钢管出现偏移,保证钢管的稳定夹持,无需重新固定钢管,提高了施工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施工支架在固定钢管或者管道后受振动易产生偏移的问题。
参见图1至图3,上述实施例中,调距机构可以包括:两个调距组件5。其中,两个调距组件5均设置于壳体1的顶部,并且,两个调距组件5分别置于开口的两侧。具体地,两个调距组件5在壳体1的顶部为对称设置,如图1所示,两个调距组件5对称地设置于开口的左右两侧。
每个调距组件5均包括:固定框51、固定杆52、导板53和连接板54。其中,固定框51设置于壳体1的顶部。具体地,固定框51的底部(图2所示的下部)通过板状体57与壳体1的顶部相连接。优选的,固定框51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的顶部,即固定框51与板状体57可转动地连接,板状体57与壳体1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更为优选通过螺纹杆连接。
导板53的顶部(图2所示的上部)与连接板54相连接,连接板54再与墙体相连接。优选的,导板53的顶部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板54。导板53的底部(图2所示的下部)为自由端。导板53沿其长度方向(图1所示的由上至下的方向)开设有多个限位槽531,各限位槽531间隔开设。导板53从固定框51的顶部(图2所示的上部)可滑动地穿设于固定框51,并且,导板53的部分置于固定框51内。具体地,固定框51为框体结构,导板53可沿固定框51的高度方向(图2所示的由上至下的方向)滑动,即如图2所示,导板53可相对于固定框51上下滑动。
固定杆52可滑动地穿设于固定框51的侧壁,固定杆52的部分置于固定框51内,并且,固定杆52置于固定框51内的端部插设于任意一个限位槽531内。具体地,固定杆52部分置于固定框51内且部分置于固定框51外。固定杆52与导板53相垂直,固定杆52可沿固定框51的宽度方向(图2所示的由左至右的方向)滑动,即如图2所示,固定杆52可相对于固定框51左右滑动,则固定杆52从固定框51的左侧穿设于固定框51的侧壁进而进入固定框51内。由于导板53的部分置于固定框51内,所以固定杆52置于固定框51内的端部可与导板53上的其中一个限位槽531相插接。
具体使用时,将导板53相对于固定框51自由滑动,在确定壳体1与墙体之间的距离之后,将导板53所对应位置的限位槽531与固定杆52相对应,则固定杆52插设于对应的限位槽531内,使得导板53无法滑动,即使得壳体1与墙体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动,并能保证壳体1与墙体之间的相对固定。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每个调距组件的结构简单,便于实施,并且,通过导板53的滑动调节墙体与壳体1之间的距离,并在调节好之后,固定杆52插设于导板53的其中一个限位槽531内,使得导板53不再滑动,从而使得壳体1与墙体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动。在需要调节墙体与壳体1之间的距离时,将固定杆52从限位槽531中拔出,再次滑动导板53即可进行调节。
参见图1至图3,上述实施例中,每个调距组件5均还包括:连接框55和复位弹簧56。其中,连接框55可滑动地套设于固定框51内,具体地,连接框55为框体结构,连接框55的尺寸小于固定框51的尺寸,连接框55在固定框51内可沿固定框51的宽度方向(图2所示的由左至右的方向)滑动,即如图2所示,连接框55可相对于固定框51左右滑动。
导板53从固定框51的顶部依次可滑动地穿设于固定框51和连接框55,并且,导板53也是从连接框55的顶部(图2所示的上部)穿设,导板53的部分置于固定框51内。
固定杆52置于固定框51内的部分从连接框55的侧壁处穿设于连接框55,固定杆52与连接框55相连接,即两者相对固定。固定杆52的端部置于连接框55的内部,并且,固定杆52置于连接框55内的端部插设于导板53的任意一个限位槽531内。
复位弹簧56套设于固定杆52置于固定框51与连接框55之间的杆体,具体地,复位弹簧56套设于固定杆52,并且,复位弹簧56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框51的内壁和连接框55的外壁相连接。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固定杆52和连接框55相对固定,则固定杆52沿固定框51左右滑动时,可带动连接框55一起沿固定框51左右滑动,当固定杆52向左滑动时,连接框55也向左滑动,进而挤压复位弹簧56,使得复位弹簧56压缩,固定杆52与导板53的限位槽531相分离,以便于滑动导板53而调节壳体1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在调节好之后,在复位弹簧56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复位弹簧56推动连接框55向右滑动,带动固定杆52的端部也向右滑动进而与导板53其中一个限位槽531相插接。并且,复位弹簧56的设置能够保证固定杆52与限位槽531之间的稳定插接,避免固定杆52脱离限位槽531,确保导板53被固定杆52卡紧。
参见图1至图3,上述实施例中,调距机构还可以包括:连接杆6。其中,导板53为两个,两个导板53并列设置且间隔预设距离。两个导板53均与连接板54相连接,优选的,两个导板53均与连接板54可转动地连接。
固定框51为两个且并列设置,连接框55为两个且并列设置。两个固定框51与两个连接框55一一对应。每个连接框55均可滑动地套设于对应的固定框51内,并且,每个连接框55均可沿对应的固定框51左右滑动。
两个导板53与两个固定框51一一对应,每个导板53均可滑动地依次穿设于对应的固定框51和连接框55,并且,每个导板53均置于对应的固定框51内。
连接杆6的第一端(图3所示的右端)与其中一个连接框55相连接,连接杆6可滑动地穿设于两个固定框51,并且,连接杆6与另一个连接框55相连接。连接杆6的第二端(图3所示的左端)置于另一个连接框55内,并且,连接杆6的第二端插设于对应导板53的任意一个限位槽531内。具体地,连接杆6与固定杆52相平行,固定杆52通过连接杆6带动两个连接框55一起左右滑动,并且在固定杆52插设于其中一个导板53的其中一个限位槽531时,连接杆6的第二端也插设于另一个导板53的限位槽531内。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导板53为两个、固定框51为两个、连接框55为两个,通过固定杆52带动两个连接框55一起滑动,并且,固定杆52和连接杆6对两个导板53进行限位,保证调距组件5的稳定性,在调节好之后使得墙体与壳体1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动。
参见图1和图4,上述各实施例中,夹持机构3可以包括:多个夹持组件31和多个锁紧组件。其中,支板2具有一定的厚度,支板2的顶部(图1所示的上部)开设有向底部(图1所示的下部)凹陷的滑槽21,该滑槽21的长度方向与壳体1的宽度方向(图1所示的由左至右的方向)相平行,即如图1所示,该滑槽21的长度方向为图1中由左至右的方向。各夹持组件31均可滑动地设置于滑槽21内,则各夹持组件31沿滑槽21的长度方向滑动,使得各夹持组件31可在两个调距组件5之间滑动,以适应钢管的位置。
各锁紧组件与各夹持组件31一一对应设置,每个锁紧组件均用于将对应的夹持组件31与滑槽21相锁紧,使得夹持组件31与滑槽21相对固定。
每个夹持组件31均可以包括:第一夹持体311和第二夹持体312。其中,第一夹持体311和第二夹持体312均呈弧形,第一夹持体311可滑动地设置于滑槽21内,具体地,第一夹持体311设置于滑块7,滑块7与滑槽21可滑动地连接,该滑动连接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第二夹持体312与第一夹持体311相扣合,并且,第二夹持体312与第一夹持体311可拆卸连接,由于第一夹持体311和第二夹持体312均呈弧形,所以第二夹持体312与第一夹持体311扣合后形成一个夹持空间,该夹持空间夹持钢管。
具体实施时,第一夹持体311的弯曲半径与第二夹持体312的弯曲半径相等,第一夹持体311的弯曲半径小于等于钢管的半径,以保证第一夹持体311和第二夹持体312相扣合且连接后能够将钢管夹紧。
每个锁紧组件均可以包括:两个螺杆32。其中,滑槽21的底壁开设有多个螺纹槽211,各螺纹槽211在滑槽21上间隔设置,优选为均匀开设。
第一夹持体311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二夹持体312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两个第一螺纹孔与两个第二螺纹孔一一对应。两个螺杆32与两个第一螺纹孔相对应,则每个螺杆32均依次螺接于相对应的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和对应的螺纹槽211。具体地,任意相邻两个螺纹槽211之间的间距与两个第一螺纹孔之间的间距相等,则两个第一螺纹孔、两个第二螺纹孔和其中两个螺纹槽211均为一一对应,每个螺杆32均依次穿设于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和对应的螺纹槽211,并且,每个螺杆32与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和对应的螺纹槽211均相螺接。这样,两个螺杆32能够将第一夹持体311和第二夹持体312相连接,使得第一夹持体311和第二夹持体312相扣合后将钢管夹紧。并且,两个螺杆32与两个螺纹槽211相螺接,使得第一夹持体311、第二夹持体312和滑槽21相对固定。
具体实施时,夹持组件3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每个夹持组件31可沿滑槽21滑动,能够适用于不同位置的钢管,并且,两个螺杆32能够调节第一夹持体311和第二夹持体312之间的间距,进而保证钢管稳定夹持,每个夹持组件31和每个锁紧组件的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参见图1,上述各实施例中,减震机构4可以包括:两个减震器41和缓冲组件。其中,两个减震器41间隔地设置于壳体1内,两个减震器41的底部均与壳体1内的底壁相连接,并且,每个减震器41的顶部均与支板2的底部(图1所示的下部)相连接。优选的,两个减震器41分别一一对应地置于支板2的两个端部处。
缓冲组件设置于两个减震器41之间,缓冲组件用于对两个减震器41的振动进行缓冲,起到减震的作用。
缓冲组件可以包括:缓冲架42、减震弹簧43、两个并减震板44和两个支撑板45。其中,缓冲架42呈U型,缓冲架42的开口端(即U型的开口端)朝向支板2的底部,缓冲架42置于两个减震器41之间,并且,缓冲架42的开口端与支板2相连接,则支板2的底部对缓冲架42的开口端进行封堵。
两个减震板44并列设置,并且,两个减震板44之间具有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两个减震板44均可移动地置于缓冲架42的内部,两个减震板44在缓冲架42内可移动,并且,两个减震板44与缓冲架42和支板2的底部均相接触。
两个减震板44之间设置减震弹簧43,每个减震板44均与一个支撑板45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每个支撑板45的第二端均与一个减震器41可转动地连接。具体地,两个减震板44与两个支撑板45一一对应且与两个减震器41一一对应。每个支撑板45的第一端均与对应的减震板44可转动地连接,每个支撑板45的第二端均与对应的减震器41可转动地连接。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在发生振动时,支板2相对于壳体1向下移动,两个减震器41对支板2进行减震,并且,支板2向下移动时会带动缓冲架42相对于壳体1向下移动,则两个减震器41通过对应的支撑板45推动减震板44在缓冲架42内相对靠近,这样,两个减震板44相对向内移动时,压缩减震弹簧43,减震弹簧43被压缩时产生弹性相互作用,从而达到减震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调距机构调节壳体1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并在调节之后使得壳体1与墙体相对固定,夹持机构3对钢管进行夹持,使得壳体1与钢管相对固定,在墙体或其他地方发生振动时,支板2可相对于壳体1的开口处的侧壁上下移动,减震机构4对支板2进行减震,避免钢管出现偏移,保证钢管的稳定夹持,无需重新固定钢管,提高了施工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建筑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1)、支板(2)、夹持机构(3)、减震机构(4)和调距机构;其中,
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支板(2)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对应于所述开口处的侧壁且盖设于所述开口;
所述调距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且用于与墙体相连接,还用于调节所述壳体(1)与所述墙体之间的距离;
所述夹持机构(3)设置于所述支板(2)且置于所述壳体(1)的外部,用于夹持钢管;
所述减震机构(4)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用于在所述支板(2)进行振动时进行减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距机构包括:两个调距组件(5);其中,
两个所述调距组件(5)均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且分别置于所述开口的两侧;
每个所述调距组件(5)均包括:固定框(51)、固定杆(52)、导板(53)和连接板(54);所述固定框(51)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所述导板(53)的顶部通过所述连接板(54)与所述墙体相连接,所述导板(53)开设有多个限位槽(531),所述导板(53)从所述固定框(51)的顶部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固定框(51)且部分置于所述固定框(51)内;
所述固定杆(52)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固定框(51)的侧壁,所述固定杆(52)的部分置于所述固定框(51)内且插设于任一所述限位槽(53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调距组件(5)均还包括:连接框(55)和复位弹簧(56);其中,
所述连接框(55)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固定框(51)内,所述导板(53)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连接框(55);
所述固定杆(52)置于所述固定框(51)内的部分穿设于所述连接框(55)且其端部置于所述连接框(55)内,所述固定杆(52)与所述连接框(55)相连接;
所述复位弹簧(56)套设于所述固定杆(52)置于所述固定框(51)与所述连接框(55)之间的杆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距机构还包括:连接杆(6);其中,
所述导板(52)为两个且均与所述连接板(54)相连接;
所述固定框(51)为两个,所述连接框(55)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框(55)一一对应且可滑动地套设于两个所述固定框(51)内;
每个所述导板(53)均可滑动地依次穿设于对应的所述固定框(51)和所述连接框(55);
所述连接杆(6)的第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框(55)相连接,所述连接杆(6)可滑动地穿设于两个所述固定框(51)且与另一个所述连接框(55)相连接,所述连接杆(6)的第二端置于所述另一个所述连接框(55)内且插设于对应导板(53)的任一所述限位槽(531)内。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5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所述导板(53)的顶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板(5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多个夹持组件(31)和多个锁紧组件;其中,
所述支板(2)的顶部开设有向底部凹陷的滑槽(21),各所述夹持组件(31)均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21)内;
各所述锁紧组件与各所述夹持组件(31)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锁紧组件均用于将对应的夹持组件(31)与所述滑槽(21)相锁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夹持组件(31)均包括:均呈弧形的第一夹持体(311)和第二夹持体(312);其中,
所述第一夹持体(311)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21)内,所述第一夹持体(311)与所述第二夹持体(312)可拆卸地扣合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体(311)与所述第二夹持体(312)扣合后的空间夹持所述钢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锁紧组件均包括:两个螺杆(32);其中,
所述滑槽(21)的底壁开设有多个螺纹槽(211);
所述第一夹持体(311)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夹持体(312)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
两个所述螺杆(32)均依次螺接于相对应的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和对应的螺纹槽(2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4)包括:两个减震器(41)和缓冲组件;其中,
两个所述减震器(41)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均与所述支板(2)相连接;
所述缓冲组件设置于两个所述减震器(41)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呈U型的缓冲架(42)、减震弹簧(43)、两个并列设置的减震板(44)和两个支撑板(45);其中,
所述缓冲架(42)置于两个所述减震器(41)之间且其开口端与所述支板(2)相连接;
两个所述减震板(44)均可移动地置于所述缓冲架(42)内,并且,两个所述减震板(44)之间设置所述减震弹簧(43);
每个所述减震板(44)均与一个所述支撑板(45)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每个所述支撑板(45)的第二端均与一个所述减震器(41)可转动地连接。
CN202110949663.8A 2021-08-18 2021-08-18 建筑施工支架 Pending CN1135857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9663.8A CN113585712A (zh) 2021-08-18 2021-08-18 建筑施工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9663.8A CN113585712A (zh) 2021-08-18 2021-08-18 建筑施工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5712A true CN113585712A (zh) 2021-11-02

Family

ID=78238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49663.8A Pending CN113585712A (zh) 2021-08-18 2021-08-18 建筑施工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8571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2977A (zh) * 2021-12-21 2022-03-25 陈晓亮 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管搭建的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2977A (zh) * 2021-12-21 2022-03-25 陈晓亮 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管搭建的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232977B (zh) * 2021-12-21 2023-06-23 江西远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管搭建的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95507B1 (ko) 수평진동 저감 기능을 갖는 3차원 면진장치
WO2015125996A1 (en) Seismic isolator utilizing wedge
CN203049821U (zh) 无导向轨式调谐质量阻尼装置
CN113585712A (zh) 建筑施工支架
KR101939248B1 (ko) 내진형 송배전 케이블 지지장치
CN111576203B (zh) 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桥梁减震装置
KR101575743B1 (ko) 쐐기를 이용한 진동 저감장치
CN215907367U (zh) 建筑施工支架
KR20140146815A (ko) 낙교방지 및 인장저항 성능을 갖는 면진장치
CN110005901A (zh) 一种多维集成摩擦阻尼调谐质量减震支架
CN113928580B (zh) 一种民用航空器电子设备安装结构
KR101939249B1 (ko) 행거형 송배전 케이블 지지장치
WO2022041463A1 (zh) 竖向隔震系统
CN210318339U (zh) 一种抗震支架
JP6480220B2 (ja) 制振装置
CN216973745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
CN111473161A (zh) 一种燃气管道系统铺设结构及铺设方法
CN115538610A (zh) 一种轻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CN210216789U (zh) 含面外限位的阻尼器安装结构
KR20150034387A (ko) 고감쇠 고무 댐퍼가 부착된 실린더형 제진장치
CN210830989U (zh) 一种综合管线抗震支吊架
KR101939247B1 (ko) 방진형 송배전 케이블 지지장치
CN215483781U (zh) 一种装配式抗震剪力墙
CN220910673U (zh) 一种建筑管道用抗震支架
KR102615089B1 (ko) 모듈형 면진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