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4915B - 一种短距通信方法、装置、芯片系统、终端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短距通信方法、装置、芯片系统、终端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74915B
CN113574915B CN202180002409.5A CN202180002409A CN113574915B CN 113574915 B CN113574915 B CN 113574915B CN 202180002409 A CN202180002409 A CN 202180002409A CN 113574915 B CN113574915 B CN 1135749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synchronization
information
nodes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024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74915A (zh
Inventor
程型清
高磊
万蕾
杨常青
王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2896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808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74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49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74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49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短距通信方法及装置,应用于短距通信领域,尤其涉及智能驾驶、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等场景,可建立全网节点的时频同步。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接收来自至少一个节点的至少一个节点信息;第一节点控制第一节点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中、属于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其中,来自所述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所述同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标识、节点数量、同步状态或者节点之间的同步方向中的至少一个。该方案进一步可用于提升自动驾驶或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能力,可应用于车联网,例如车辆外联V2X、车间通信长期演进技术LTE‑V、或车辆‑车辆V2V等。

Description

一种短距通信方法、装置、芯片系统、终端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短距通信方法及装置,可以应用于智能驾驶、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等领域。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短距通信系统中,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和蓝牙(bluetooth,BT)等,都是异步系统。节点之间会彼此干扰,造成整体性能下降,用户体验变差,尤其在密集场景下,问题更加突出。
举例来说,BT在每平米4人情况下,地铁车厢和地铁站台场景下,解调失败率分别为56%和80%;在每平米2人情况下,地铁车厢和地铁站台场景下,解调失败率分别为34%和55%;在每平米1人情况下,地铁车厢和地铁站台场景下,解调失败率分别为18%和33%。可以看出,在密集场景下,BT解调失败率极高,影响用户体验。为了减少节点之间的彼此干扰,提高整体性能,不同节点间需要保持时频同步。如何保证不同节点的时频同步,是本申请实施例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短距通信方法及装置,以保证不同节点的时频同步。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接收来自至少一个节点的至少一个节点信息,控制第一节点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中、属于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其中,来自所述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所述同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标识、节点数量、同步状态或者节点之间的同步方向中的至少一个。可选的,上述至少一个节点可以通过广播的方式发送节点信息,或者可通过单播的方式发送节点信息等,不作限定。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中确定作为同步源的所述第二节点。
通过上述方法,第一节点可以通过其周围的至少一个节点发送的节点信息,从至少一个节点中,选择第二节点,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从而保证不同节点的时频同步,降低不同节点间的干扰,提高系统通信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同步区域为所述至少一个节点所属的同步区域中、节点(即主节点)数量最多的同步区域。或者说,所述第二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所属的至少一个同步区域中除所述第二同步区域之外的任一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发送所述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一更新同步信息,所述第一更新同步信息是基于所述时频同步的建立对所述第二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更新后得到的。可选的,上述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一更新同步信息可以通过广播信息发送。
通过上述方法,第一节点通过与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从而加入至第二同步区域。示例的,第一节点在加入到第二同步区域后,第一节点可对第二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进行更新,得到第一更新同步信息。第一节点并向外发送第一更新同步信息,以通知其周围其它节点。周围其它节点在接收到上述包括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一更新同步信息之后,主要有以下两种操作,判断自己当前是否已加入第二同步区域;第一种,若当前已加入第二同步区域,则根据上述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一更新同步信息,更新自己存储的第二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第二种,若当前未加入第二同步区域,则根据上述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一更新同步信息,综合判断是否需要加入第二同步区域等。通过上述方法的迭代,可以使得越来越多的节点,加入到某一同步区域中,从而建立全网的时频同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节点的至少一个节点信息和/或所述至少一个节点的信号强度,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中确定属于所述第二同步区域的所述第二节点。
可选的,来自所述至少一个节点的至少一个节点信息中包括所述节点所属的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和/或所述节点的优先级信息;所述同步信息用于指示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标识、节点数量、同步状态或者节点之间的同步方向中的至少一个。
通过上述方法,第一节点可以基于至少一个节点的节点信息中包括的信息,和/或至少一个节点的信号强度等,从至少一个节点中,选择建立时频同步的第二节点。可选的,上述至少一个节点的节点信息中包括节点所属的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和/或节点的优先级等。举例来说,第一节点可以根据至少一个节点所属的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确定至少一个节点中每个节点所属的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的数量;且从中选择,包括节点数量最多的同步区域,第一节点选择加入上述节点数量最多的同步区域。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使得越来越多的节点加入到同一个同步区域,实现全网节点的时频同步,降低不同节点的彼此干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在控制第一节点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中、属于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之前,所述第一节点属于第一同步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或者,
第一节点在控制第一节点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中、属于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之前,所述第一节点属于第一同步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等于所述第一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且所述第二节点的优先级和/或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时频同步的节点的优先级和/或信号强度。
通过上述方法,由于全网可以做多次时频同步,在一次时频同步的过程中,全网中的每个节点均向外发送节点信息,每个节点的节点信息中包括其加入的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在每次时频同步的过程中,节点一直会选择加入数量较多的同步区域,从而建立全网的时频同步。若第一节点当前加入的同步区域中包括的节点数量,大于其周围节点加入的同步区域中包括的节点数量,第一节点是无需再加入其它节点的同步区域的。即第一节点只有在其加入的第一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小于其周围节点中加入的同步区域的节点数量,例如,第二同步区域的节点数量,才会加入第二同步区域。或者,也有一种可能为,第一节点所加入的第一同步区域,等于第二节点所加入的第二同步区域,但此时可能需要保证第二节点的优先级和/信号强度,高于第一节点的优先级和/或信号强度,第一节点可能也会选择加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在控制第一节点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中、属于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之前,所述第一节点不属于任何同步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大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所属的至少一个同步区域中除所述第二同步区域之外的任一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
进一步,若所述至少一个节点的所属的至少一个同步区域中存在至少两个同步区域,该至少两个同步区域中的节点数量相同,并且大于所述至少一个同步区域中除所述至少两个同步区域的任一同步区域的节点数量,所述第二节点属于所述至少两个同步区域,所述第二节点的优先级和/或信号强度高于所述至少两个同步区域对应的节点中除所述第二节点之外的任一其它节点。
通过上述方法,若第一节点当前并没有加入过任何同步区域,通常的操作是,第一节点根据周围的至少一个节点所发送的节点信息,从中选择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的数量最多的同步区域,选择加入。但在一种场景下,可能有至少两个同步区域中包括的节点数量最多,那么第一节点可以再根据其它规则,例如,优先级或信号强度等,从上述多个节点数量最多的同步区域中,选择一个同步区域。采用上述方式,可以使得第一节点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同步区域加入,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保证该同步区域的性能可能要高于其它同步区域。例如,若多个同步区域中包括的节点数量相同,可进一步考虑优先级和/或信号强度等,从而提高了全网时频同步的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中包含除所述第二节点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三节点,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节点属于所述第二同步区域;其中,所述第二节点是从所述第二节点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节点中,根据预设规则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节点的优先级大小,或者,节点的信号强度大小。
通过上述方法,第一节点,在至少一个节点中,选择满足条件的节点;若筛选出的满足条件的节点,包括多个。比如,上述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第一节点还可以进一步,根据上述预设规则,从上述多个节点中,选择出某一个节点,建立时频同步。比如,上述预设规则可包括节点的优先级较高,和/或信号强度较高等,从而使得第一节点建立时频同步的第二节点较优,提高全网时频同步的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控制第一节点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中、属于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之前,所述第一节点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节点,第一节点控制第一节点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中、属于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还包括:第一节点降低所述第一节点的优先级和/或提高所述第二节点的优先级,以满足所述第二节点的优先级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节点。
通过上述方法,若预先设定规则,第一节点仅与高优先级的节点建立时频同步。若根据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的数量等条件,从至少一个节点中,筛选出第二节点。但第二节点的优先级低于第一节点。此时,第一节点可以降低自己的优先级,或者提高第二节点的优先级,从而使得第二节点的优先级高于自己,从而后续第一节点可以与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加入第二同步区域,有利于实现全网的时频同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预设时间内,第一节点确定未接收到所述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更新同步信息,所述第二更新同步信息是基于所述确定未收到所述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对第一更新同步信息更新后得到的。
通过上述方法,在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加入到第二同步区域之后。在预设时间内,若第一节接收不到第二节点的广播信息,例如同步信号,则第一节点可确定第二节点故障或移出网络等,则第一节点可更新当前所加入的区步区域的同步信息,即更新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同步信息。比如,第二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A、节点B和节点C。节点A的父节点为节点B,节点B的父节点为节点C。当节点C移出网络或故障等时,节点B可将第二同步区域中的同步信息中包括的节点标识更新为节点A和节点B等。最后,第一节点可发送包括上述第二更新同步信息的节点信息,以通知其周围节点,重新建立全网的时频同步。通过上述方法,在某个节点故障或移出网络时,网络中的节点通过不断更新,仍然可以恢复全网的时频同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节点标识是节点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或者根据节点的MAC地址生成的标识节点身份的标识,或者标识节点身份的其它标识,或者所述节点所在通信域的标识。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二节点发送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节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一同步信息;第二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节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同步信息,所述第二同步信息是基于时频同步建立的更新同步信息,所述第二同步信息不同于第一同步信息。可选的,第二节点还可以更新所述第一同步信息为所述第二同步信息;其中,所述同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标识、节点数量、同步状态或者节点之间的同步方向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同步信息和/或所述第二节点的优先级信息。
通过上述方法,第二节点加入第二同步区域之后,第二节点可向外发送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一同步信息,以通知其周围节点。若其周围节点中包括第一节点,上述第一节点通过与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加入到上述第二同步区域之后,第一节点可将上述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一同步信息更新为第二同步信息,且第一节点向外发送第二同步信息。而第二节点可根据上述第二同步信息,将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一同步信息更新为第二同步信息。可选的,第二节点可向外发送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同步信息,以通知其周围节点。通过上述迭代过程,越来越多的节点将加入到第二同步区域中,而第二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中包括的节点数量也会越来越多,从而实现全网的时频同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节点的优先级信息,和/或所述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优先级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节点标识是节点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或者根据节点的MAC地址生成的标识节点身份的标识,或者标识节点身份的其它标识,或者所述节点所在通信域的标识。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方法,包括相应的功能模块或单元,分别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方法中的步骤。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或单元。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分别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方法,包括相应的功能模块或单元,分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方法中的步骤。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或单元。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程序或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使得该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程序或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使得该装置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可包括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所述的装置,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的装置。可选的,该装置可以为智能家居设备、智能制造设备、智能运输设备等,例如车辆、无人机、无人运输车、汽车和车辆等,或机器人等。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装置执行时,使得该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装置执行时,使得该装置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装置执行时,使得该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装置执行时,使得该装置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G节点时频同步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超帧的一示意图;
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同步区域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示例性的给出了与本申请相关概念的说明以供参考,如下所示:
1、时频同步
时频同步包括时间同步和频率同步。时间同步是指将不同节点的时钟值调整到一定的准确度或一定的符合度,或者将不同节点的时间单元的传输的起始时刻的误差调整在一定范围内。时间单元的单位可以为超帧、无线帧(radio frame)、符号(symbol)或其它时间单位等。其中,超帧是由多个无线帧组成的时间单位,无线帧是比超帧更小的时间单位,符号是比无线帧更小的时间单位。如在车载无线短距通信系统中,规定无线帧的长度为1/48ms=20.833us,每个超帧包含48个无线帧,每个超帧的长度为1ms。在一种示例中,如图3b所示,一个超帧包括48个无线帧,该48个无线帧的编号依次为无线帧#0至无线帧#47。每个无线帧中包括10个符号。该10个符号中有4个符号用于下行,3个符号用于上行,2个符号作为保护间隔(gap,GAP),1个符号作为灵活符号,该灵活符号可用于上行传输,也可以用于下行传输,或者用于其它传输不作限定。在车载(或者非车载)无线短距通信系统中,上行通常是指终端(terminal,T)节点向管理(grant,G)节点发送数据或信息的方向,可用“T”表示。下行通常是指G节点向T节点发送数据或信息的方向,可用“G”表示。由于在车载无线短距通信系统中,不同T节点之间,或者不同G节点间通常也存在通信需求,不同T节点之间,或者不同G节点之间的通信可占用上述灵活符号。在上述图3b中,灵活符号表示为特殊管理(special grant,SG)。上述帧和超帧的解释可以应用于下文的实施例中。
频率同步是指不同节点的载波频率误差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不同节点的载波频率误差可以指节点的实际频率与期望频率的相对/绝对误差,或者不同节点之间的实际频率的相对/绝对误差等。频率同步还可称为频率正交。例如,节点1使用的一个子载波频率为f0,节点2使用的一个子载波频率为f1。若f1与f0的差是子载波间隔的整数倍或者接近于子载波间隔的整数倍,但两者的差值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该约束条件可根据系统抗干扰能力及业务特征等因素确定,则认为节点1与节点2采用的频率是保持正交的,否则认为两者不正交。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T节点需要与关联的G节点建立时间同步,则T节点需要获取G节点发送符号的起始位置及结束位置,其持续时间与G节点理解一致,T节点与G节点建立时间同步。T节点需要获取G节点的载波频率,使得T节点的载波频率与G节点的载波频率误差保持在一定范围内,T节点与G节点建立频率同步。例如,T节点与G节点的载波频率误差可以是100Hz。
2、广播信息
广播是一种信息的传播方式,指网络中的某一个节点发送信息的方式,这个信息所能传播到的范围称为广播域,广播域中的其它节点可以收到该信息。以广播的方式发送的信息,可称为广播信息,包含但不限于广播信道和/或系统信息。相对而言,单播信息是单一发送者和单一接收者之间通过网络通信的信息。例如,同步信号、系统消息等属于广播信息。
其中,广播域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节点的发送功率越高,广播域的范围越大。或者,低频段相对于高频段而言,其传播距离较远,广播域的范围更大。为了方便描述,在以下实施例中,以两个节点间的距离较近,或一个节点位于另一个节点的附近,表示一个节点位于另一个节点的广播域内,即该节点可以接收到另一个节点发送的广播信息。本申请多以广播信息为例进行阐述,但是信息的发送方式不仅限于广播。
3、同步区域
同步区域中可包括至少一个主节点,该同步区域内的所有主节点保持时频同步,这里的主节点可以为本申请所涉及的G节点,也即无线短距通信系统中的管理节点,主节点可以通过发送同步信息实现同步区域外的其它主节点与其建立时频同步而加入到该同步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在无线短距通信系统中,可能存在其它不具有同步信息发送以提供时频同步功能的G节点,这些G节点不属于同步区域中的主节点的范围,上文中出现的终端节点T节点尽管可以与G节点建立时频同步,也不属于同步区域中的主节点的范围。也就是说,本申请中的同步区域中包含的主节点仅涉及同步区域中、能够发送同步信息以提供时频同步功能的G节点,其它G节点以及T节点不用于进行核心方案的阐述。为阐述简洁,下文直接称同步区域中的主节点为“节点”。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允许的情况下,其它G节点以及T节点可以通过主节点建立时频同步。
应当指出,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节点所属的同步区域,还可称为节点关联的同步区域,或者节点所加入的同步区域等。每个节点所加入的同步区域可以动态变化,比如,某一节点当前加入同步区域A,后续通过观测发现,同步区域B更适合自己,该节点可以与同步区域B内的某个节点建立时频同步,从而加入同步区域B。
4、同步信息
在本申请中,节点所发送的节点信息中可包括节点所属的同步区域内的同步信息,该同步信息可用于指示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标识、节点数量、同步状态或者节点之间的同步方向等中的至少一个。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标识可以为同步区域内的所有G节点的标识,也可以为同步区域内的所有主节点(参见3的解释)的标识,或者为同步区域内从根节点到当前节点的同步路径上的所有主节点或者G节点的标识。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可以为同步区域内的所有G节点的数量,或者也可以为同步区域内所有主节点(参见3的解释)的数量。也即,这里的节点标识和节点数量与T节点无关。其中,根节点为同步区域中的首个节点,同步区域中的其它节点都是直接或者间接通过该根节点加入该同步区域。同步路径是指从根节点到当前节点的连通路径。例如当前节点通过父节点进入同步区域,父节点通过根节点进入同步区域,则当前节点-父节点-根节点形成所述同步路径。
上述同步信息所指示的各个信息可以通过同步信息直接指示,或者通过同步信息隐示指示。例如,该同步信息中可包括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直接指示节点数量,或者,该同步信息中不包括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可通过上述同步信息中的其它信息,例如节点标识,隐示指示节点数量。例如,同步区域中的同步信息中包括A、B、C等三个节点的标识,则该3个节点的标识可隐示指示该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的数量为3。
举例来说,假设同步区域内包括5个主节点,分别为G1、G2、G3、G4和G5。该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中包括节点标识、同步状态和同步方向。如表1所示,节点标识可具体指表1中G1至G5的标识。同步状态可指每个节点的同步情况,可用二进制数值“0”或“1”表示。例如,G1节点的同步状态,可具体为G1节点分别与G1节点和G2节点保持时频同步,而G1节点与G3节点、G4节点和G5节点并不保持时频同步。同步方向可指每个节点的同步方向。例如,“1”表示Gx与Gy进行时频同步,如G1->G2是“1”,表示G1与G2进行时频同步,即G1的时频将根据G2的时频进行调整,G2为时频同步的父节点,G1为时频同步的子节点。“0”表示Gx不与Gy进行时频同步,如G2->G1是“0”,表示G2不与G1进行时频同步,即G2的时频不会根据G1的时频进行调整。
应当指出,表1中的时频同步是具有方向性的。例如,G1与G2进行时频同步,即G1的时频根据G2的时频进行调整,则G1->G2的取值是“1”。但反过来,G2不与G1进行时频同步,即G2的时频不根据G1的时频进行调整,则G2->G1的取值是“0”。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表格仅仅是一种关系的表现形式,具体实现中,并不限定仅通过表格的方式,其它任何可以体现相应信息的方式均可以用于本申请实施方式。
表1
G1 G2 G3 G4 G5
G1 1 1 0 0 0
G2 0 1 1 0 0
G3 0 0 1 1 0
G4 0 0 0 1 1
G5 0 0 0 0 1
5、节点标识
节点标识可以是节点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或者节点的部分MAC地址,例如,节点的MAC地址的前n位,后n位,中间n位,或在节点的MAC地址中任意取的n位,该n位可以为MAC地址中的连续取值或非连续取值等,不作限定。其中,n的取值为大于或等于1,小于MAC地址的全部位数的正整数。或者,节点标识可以是根据节点的MAC地址生成的标识节点身份的标识,例如利用节点的MAC地址与预设字符进行逻辑运算,运算结果作为节点的标识等,逻辑运算可包括逻辑异或,逻辑加减等。或者,节点标识可以是能标识节点身份的其它标识或者地址等,例如为节点预分配的索引、地址等。
针对节点标识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节点标识可以是节点所在的通信域的标识。具体的,一个G节点使用的一个载波上,该G节点发送同步信号、广播信息、G链路控制信息的资源,以及该G节点可以调度和配置的资源组成的资源集合称为该G节点的通信域或者说该G节点的通信域资源,该G节点称为该通信域的G节点。一个通信域一般包括一个G节点以及至少一个T节点。那么该通信域的标识可以等同于该G节点的标识,或者说,该G节点的标识可以称为该G节点所在的通信域的标识。那么对于同步区域内的主节点来说,其节点标识也可以理解为其所在的通信域的标识(DomainID)。
应当指出,为了清楚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采用“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不限定一定不同。并且,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方案可能的一种应用场景。在智能终端所在的无线通信场景中,在一定通信区域或范围内往往会存在多个通信域。如图1所示,图1表示车内通信链路的拓扑关系示意图。该通信域工作有一组具有通信关系的通信节点:一个G节点和至少一个T节点。其中,G节点管理通信域的时频资源,并具有为T节点间的通信链路调度资源的功能。不属于通信域的节点,可以简称为外部节点(包括未加入过通信域的节点以及加入过通信域又退出通信域的节点),外部节点可以通过加入通信域的过程转换为该通信域的T节点。外部节点加入通信域的过程中,首先要与通信域时频同步,并获取通信域的资源配置和支持的特性等系统信息。在每个通信域中,T节点可以与其对应的G节点保持时频同步,本申请不对T节点与G节点的同步方式进行限定。在某个区域或场景中存在多个通信域时,如何保证多个通信域的G节点保持时频同步,降低不同通信域的干扰,提高系统通信能力,是本申请实施例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特定区域(例如,智能汽车座舱)中存在三个通信域,分别为第一通信域、第二通信域和第三通信域。在第一通信域中,手机作为G节点,耳机和穿戴设备作为T节点。在第二通信域中,车机作为G节点,麦克、音箱和手机等作为T节点。在第三通信域中,无钥匙进入及启动系统作为G节点,手机钥匙和车钥匙作为T节点。在该示例中,手机、车机和无钥匙进入及启动系统等3个G节点间需要保持时频同步。
在本申请的另一应用场景中,在短距无线系统中包括至少一个G节点,每个G节点下接入至少一个T节点。其中,G节点,可以认为是一个无线网络的创建者,是网络的中间节点。G节点的功能类似于基站或无线保真接入点(wireless fidelity access apoint,WIFIAP)。T节点,可以认为是连接到无线网络中的终端,例如手机、耳机、笔记本和电脑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以为作为一个G节点,与该手机属于同一个用户的耳机可作为一个T节点。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会议室可以布局多个G节点,会议室的其它终端设备可作为T节点,例如,无线音箱和手机等,接入上述多个G节点中的任一个G节点。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智能汽车内包括多个G节点,关于智能汽车内G节点的举例可参见上述图1所示,后续有作为G节点的终端设备(例如手机)移动到上述智能汽车的区域内,则该终端设备需要与上述智能汽车内的原有的多个G节点保持时频同步。如何保持一定区域内的多个G节点的时频同步,是本申请实施例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或者,称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同样适用于保持一定区域内的多个G节点的时频同步,而并不限定该多个G节点一定属于同一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应用场景仅为示意性说明,并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演进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目前,关于实现不同节点间时频同步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种方案,所有节点与公共的同步源保持一致,如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问题主要为,在室内、车内、地下室等无法连接GNSS或者连接GNSS性能较差的地方,节点无法与GNSS保持较好的同步,造成节点间不同步。
第二种方案,节点与某个特定节点保持同步,例如与信号最强的节点保持同步。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在密集部署的时候,不能保证所有节点都同步。举例来说,有5个节点,分别为A、B、C、D和E。B节点搜索到的附近信号最强的节点为A节点,B节点与A节点同步。C节点搜索到的附近信号最强的节点为D节点,C节点与D节点同步,且D节点与E节点同步。在这种情况下,B节点与C节点没有保持同步,B节点与C节点彼此会造成干扰,达不到全网同步的目的。
基于上述,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至少包括:接收来自至少一个节点的节点信息;控制第一节点与至少一个节点中、属于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来自所述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中包括第二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保证不同节点的时频同步,降低不同节点间的干扰,提高系统通信性能。
在以下实施例中,以网络中的第一节点建立时频同步为例,进行描述。且将第一节点建立时频同步的节点称为第二节点,第二节点所属的同步区域称为第二同步区域。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可以为无线短距通信系统中的主节点(根据上文解释,下文简称为节点)。如图2所示,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至少包括:
步骤201:第一节点接收来自至少一个节点的节点信息。例如,所述节点信息可以为广播信息或者单播信息(也可以理解为点对点信息)。
一种设计中,该节点信息可以以广播的方式发送。例如,所述节点信息可以以第一周期发送。又如,所述节点信息可以承载于系统消息中。
又一种设计中,第一节点向所述至少一个节点发送请求信息,所述至少一个节点接收到所述请求信息后,发送节点信息。在该设计中,该节点信息是以单播的方式发送。
下文多以广播信息为示例进行方案的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广播信息可以替换为单播信息。
步骤202:第一节点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中、属于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也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同步源。同步源即当前节点与其建立时频同步而加入相应同步区域的源节点。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同步区域为所述至少一个节点所属的同步区域中、节点(即主节点)数量最多的同步区域。或者说,所述第二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所属的至少一个同步区域中除所述第二同步区域之外的任一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附近存在至少一个节点,该至少一个节点可以发送相应的节点信息,例如可周期性或基于事件触发等条件发送广播信息或者以单播的方式发送节点信息。第一节点可根据至少一个节点的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信息和/或至少一个节点的信号强度,从至少一个节点中确定属于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节点。可选的,至少一个节点的节点信息中包括所述节点所属的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和/或节点的优先级等。关于第一节点,从至少一个节点中,选择第二节点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来讨论:
1、第一节点优先考虑优先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设置不同节点的优先级。
在一种示例中,可以直接为每个节点配置优先级。或者,也可以间接为每个节点配置优先级。例如,为了便于不同节点的同步,通常会为每个G节点配置同步序列,同步序列用于不同节点间进行时频同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节点可以通过为其配置的同步序列,确定自身的优先级。例如,可以预先设置同步序列与优先级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获得为其配置的同步序列后,可根据该同步序列,确定节点自身的优先级等。例如,预先为节点G1配置的同步序列为同步序列A,且该同步序列A对应的优先级为A,那么节点G1的优先级可以为A。
又一种示例中,所述优先级可以通过同步区域内同步路径上的节点顺序、节点位置或者当前节点与根节点之间的距离指示。根据上文的阐述,同步路径是指从根节点到当前节点的连通路径。例如当前节点通过父节点进入同步区域,父节点通过根节点进入同步区域,则当前节点-父节点-根节点形成所述同步路径,那么在该示例中,根节点的优先级可以标识为0,在该同步区域和该同步路径中,根节点的优先级最高,那么上述父节点的优先级为1(或者说,与根节点之间的距离为1),仅次于根节点,当前节点的优先级为2(或者说,与根节点之前的距离为2),次于父节点。这里不限定用0、1等数字用来标识,任何可以体现优先级大小的信息都可以用于进行优先级的标识。基于该示例,在同步区域中若存在多条同步路径,则对于与根节点距离相同的多个不同的节点,在不同的同步路径中仍然可以具有相同的优先级。
可选的,每个节点可以将自己的优先级,通知其它节点。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个节点可以显式向其它节点指示自己的优先级。例如,节点可发送广播信息或节点信息,该广播信息或节点信息中包括该节点的优先级。或者,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个节点可以隐式向其它节点指示自己的优先级。具体的,每个节点为了其它节点与自己时频同步,广播发送同步信号,该同步信号中包括同步序列,利用同步序列可以隐示指示每个节点的优先级。当然,在上述描述中,是以同步序列与节点优先级存在对应关系,利用同步序列隐示指示节点的优先级为例描述的,并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限定。与节点优先级存在对应关系的信息还可以为其它信息,例如,其它信息可以为同步序列的根序列等,即还可以利用其它信息隐示指示节点的优先级,比如同步序列的根序列等。在以下示例的描述中,是以至少一个节点显示向第一节点指示自己的优先级,即至少一个节点发送的节点信息中包括节点的优先级为例进行描述的。
示例性的,第一节点,如何从至少一个节点中,选择第二节点的过程:第一节点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获取至少一个节点的优先级:至少一个节点发送的节点信息中,除包括上述节点所属的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外,还可以包括节点的优先级。例如,节点2发送的节点信息中,除包括节点2所属的同步区域2的同步信息外,还包括节点2的优先级。第一节点可以通过至少一个节点的节点信息,获取至少一个节点中每个节点的优先级。或者,第一节点可以根据至少一个节点的同步序列,获取至少一个节点中每个节点的优先级。第一节点在获取至少一个节点中每个节点的优先级之后,第一节点可以从至少一个节点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节点,作为第二节点。
可以理解的是,在此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多个节点的优先级相同,且优先级最高。第一节点可以基于第一预设规则,从上述多个优先级最高的节点中,选择一个节点,作为第二节点。该第一预设规则可以为随机选择一个节点,或者,基于多个节点的信号强度和/或其所属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的数量等。
举例来说,至少一个节点中包括节点A、节点B和节点C。节点A的优先级2,节点B和节点C的优先级相同,均为优先级1,优先级1高于优先级2。第一节点可以基于第一预设规则,在上述节点B和节点C中,选择一个节点,作为第二节点等。
在上述描述中,是以第一节点基于至少一个节点的优先级,选择第二节点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同步区域也可以设置有优先级。同步区域的优先级同样可以通过节点信息指示给第一节点,或者通过预配置的方式指示给第一节点;第一节点可基于至少一个节点所属同步区域的优先级,选择第二节点。例如,第一节点选取所属同步区域优先级最高的节点作为第二节点等。沿用上述举例,至少一个节点中包括节点A、节点B、节点C,节点A属于的同步区域A的优先级为1,节点B属于的同步区域B的优先级为2,节点C属于的同步区域的优先级为3,优先级1高于优先级2高于优先级3,第一节点可以选择优先级最高的同步区域A对应的节点A,作为第二节点。此时,可能同样会出现多个同步区域的优先级最高,与上述类似,第一节点可以继续考虑同步区域包括节点的数量和/或节点的信号强度等因素。
2、第一节点优先考虑节点所属同步区域内包括的节点数量
第一节点根据至少一个节点发送的节点信息中包括的同步信息,确定至少一个节点中每个节点所属同步区域中包括的节点数量;第一节点选择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数量最多的节点,作为第二节点。沿用上述举例,至少一个节点中包括节点A、节点B和节点C等,节点A所属的同步区域A内包括节点的数量为N1,节点B所属的同步区域B内包括的节点的数量为N2,节点C所属的同步区域C内包括的节点数量为N3。N1、N2和N3均为正整数,若N3的取值大于N1和N2,则第一节点可选择节点C作为第二节点。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多个节点所属的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的数量最多的情况。仍沿用上述举例,若N1与N2的取值相同,且大于N3的取值,则第一节点需要在节点A和节点B中,选择一个节点,作为第二节点。第一节点可以基于第二预设规则,在上述所属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数量最多的节点中,选择一个节点,作为第二节点。第二预设规则,可以为随机选择一个节点,或者,基于多个节点的信号强度和/或优先级等。
3、第一节点优先考虑节点的信号强度
第一节点可在至少一个节点中,选择节点信息、广播信息或其它信道或信号的信号强度最大的节点,作为第二节点。其中,节点信息的信号强度可具体指第一节点接收其它节点的节点信息的信号强度,上述广播信息的信号强度可具体指第一节点接收广播信息的信号强度。具体的,所述广播信息可以为同步信号。可选的,第一节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射频发射功率+发射端天线增益-路径损耗-障碍物衰减+接收端天线端。接收信号强度可以用分贝(decibel,dB)或分贝毫瓦(decibel relative to one milliwatt,dBm)度量。例如,第一节点接收节点A的广播信息的信号强度,即接收信号强度为100dBm,接收节点B的广播信息的信号强度,即接收信号强度为101dBm,则第一节点可以选择节点B作为第二节点。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多个节点的接收信号强度最高的情况。第一节点可以基于第三预设规则,在上述多个节点中,选择一个节点,作为第二节点。该第三预设规则可以为随机选择一个节点,或者,基于多个节点的优先级和/或其所属同步区域包括节点的数量等。
以上实施例,概括性描述了第一节点的同步过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从另一个维度描述。该维度的出发点为:第一节点在与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之前,是否加入过其它同步区域。
一、第一节点在与第二节点时频同步之前,第一节点不属于任何同步区域。第二节点所属于的第二同步区域的节点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所属的至少一个同步区域中除所述第二同步区域之外的任一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
进一步,若所述至少一个节点的所属的至少一个同步区域中存在至少两个同步区域,该至少两个同步区域中的节点数量相等,并且大于所述至少一个同步区域中除所述至少两个同步区域的任一同步区域的节点数量,所述第二节点的优先级和/或信号强度高于所述至少两个同步区域对应的节点中除所述第二节点之外的任一其它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刚启动,还未加入过任何同步区域,即第一节点不属于任何同步区域。在该种情况下,第一节点无论如何是要在至少一节点中,选择一个节点建立时频同步的。除非,第一节点作为全网的第一个启动的节点,或者第一节点周围没有任何启动的其它节点,第一节点不能接收到任何节点的节点信息,第一节点可自己建立一个同步区域,该同步区域内仅包括第一节点自己。以下实施例中,将重点讨论,第一节点在不属于任何同步区域时,如何从至少一个节点中,选择建立时频同步的第二节点的过程:
具体的,第一节点可根据至少一个节点发送的节点信息中包括的同步信息,确定不同节点所属于同步区域包括的节点数量;第一节点可选择同步区域包括节点数量最多的节点,作为第二节点。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情形下,可能会出现多个节点所属的同步区域包括节点的数量最多的情况。此时,第一节点可以基于上述第二预设规则,在多个数量最多的节点中,选择第二节点。
二、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时频同步之前,第一节点属于第一同步区域,第二节点所属的第二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具体的,所述第二节点所属于的第二同步区域的节点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所属的至少一个同步区域中除所述第二同步区域之外的任一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
进一步,若第二节点所属的第二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等于第一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且第二节点的优先级和/或信号强度,高于第一节点建立时频同步的节点的优先级和/或信号强度。可选的,上述第二节点的优先级和/或信号强度,高于第一节点建立时频同步的节点的优先级和/或信号强度,还可替换为:第二节点的优先级和/或信号强度,高于第一节点的优先级和/或信号强度。上述两种方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建立时频同步的节点(或者用于第一节点加入第一同步区域的同步源)是指所述第一节点通过与其时频同步而进入所述第一同步区域的节点。举例来说,第一节点原来与A节点时频同步,属于第一同步区域,第一同步区域中包括N个节点。后续B节点所属的第二同步区域内也包括N个节点,第一同步区域与第二同步区域内包括的节点数量相同,均为N。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B节点的优先级和/或信号强度,高于A节点的优先级和/或信号强度,则第一节点可与B节点进行时频同步,加入第二同步区域。或者,若B节点的优先级和/信号强度,高于第一节点的优先级和/或信号强度,则第一节点与B节点进行时频同步,加入第二同步区域。在以下实施例中,将以B节点与A节点比较信号强度和/或优先级为例进行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在与第二节点时频同步之前,已加入第一同步区域,即第一节点属于第一同步区域。第一节点可根据至少一个节点发送的节点信息中包括的同步信息,确定至少一个节点中每个节点所属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的数量。具体的可参见下述。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理解,将整个过程按照先后顺序,描述成下述“1”和“2”两个步骤,实质上仅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比如,并不限定执行下述“1”和“2”两个步骤的先后顺序,也不限定必须要执行下述“1”和“2”中的任一步骤等。
1、按照至少一个节点所属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的数量,第一节点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中某一个或者多个节点所属同步区域包含的节点数量最多,例如为N,N为正整数。示例的,至少一个节点中包括节点A、节点B和节点C。节点A所属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的数量为N1,节点B所属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的数量为N2,节点C所属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的数量为N3。若N3的取值大于N2的取值,N2的取值大于N1的取值。则上述3个节点内,其所属的同步区域内包括节点数量最多的节点为节点A。
2、将第一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的数量与上述至少一个节点中所属同步区域中最多的节点数量进行对比。为了便于描述,在以下实施例中,可将至少一个节点中所属同步区域中节点数量最多的节点称为目标节点,目标节点所属同步区域称为目标同步区域。可能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第一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的数量大于目标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的数量,第一节点继续保持属于第一同步区域。进一步,可选的,在该网络中,第一节点所属的第一同步区域中包括的节点数量最多。进一步,第一节点附近的至少一个节点后续也可以通过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加入到第一同步区域中。
第二种情况,第一同步区域所包括节点的数量小于目标同步区域所包括节点的数量,第一节点与目标同步区域对应的目标节点建立时频同步,即上述目标节点为第二节点。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目标节点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第一节点可基于上述第二预设规则,在多个目标节点中,继续选择一个节点,作为建立时频同步的第二节点。
第三种情况,第一同步区域所包括节点的数量等于目标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的数量。当目标节点的优先级和/或信号强度,高于第一节点建立时频同步的节点的优先级和/或信号强度时,第一节点才与目标节点建立时频同步,否则第一节点继续保持属于第一同步区域。
可选的设计中,目标节点的信号强度可以包括第一节点接收目标节点的节点信息或广播信息的接收信号强度,第一节点建立时频同步的节点的信号强度可以包括第一节点接收第一同步区域中需要与其保持时频同步的节点的接收信号强度。
应当指出,在以上描述中,无论第一节点以上述何种方式选择第二节点,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上述至少一个节点中包含除所述第二节点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三节点,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节点与第二节点都属于第二同步区域。第一节点可基于第四预设规则,在第二节点和至少一个第三节点中,确定第二节点。即第二节点是从所述第二节点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节点中,根据第四预设规则确定的。可选的,第四预设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优先级,和信号强度等。例如,第一节点可在第二节点和至少一个第三节点中,优先选择优先级高的节点,和/或,信号强度大的节点,作为第二节点等。
通过上述描述,第一节点可以在至少一个节点中,选择出第二节点。后续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间建立时频同步的过程,可包括: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二节点的同步信号,该同步信号中可包括第二节点的时间信息和频率信息。第一节点可基于上述第二节点的时间信息,建立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的时间同步;基于上述第二节点的频率信息,建立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的频率同步。
可选的,在上述步骤202之后,还可包括:
步骤203:第一节点可发送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一更新同步信息,所述第一更新同步信息是基于时频同步建立的更新同步信息。可选的,所述第一更新同步信息可以以广播或者单播的方式发送。具体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更新同步信息是第一节点基于所述时频同步的建立对所述第二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更新后得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代表第一节点加入第二同步区域。第一节点需要更新第二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以第二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中包括节点标识为例,更新前的第二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中不包括第一节点标识,更新后的第二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中包括第一节点标识。当然,若第二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中包括节点数量,更新前的第二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中的节点数量为M,则更新后的第二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中的节点数量为M+1,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第一节点可以将更新后的同步信息通知其周围的其它节点,该其它节点中可包括属于第二同步区域中的节点,和属于其它同步区域的节点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网络中的节点周期性发送广播信息为例,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之后:正常情况下,第一节点还可以周期性的接收到来自第二节点的广播信息的。若在预设时间内,第一节点确定未接收到第二节点的广播信息,则表示第二节点出现故障或移出网络,则第一节点可更新第二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例如,将第二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由第一更新同步信息更新为第二更新同步信息。之后,第一节点可以发送所述第二更新同步信息。例如,发送节点信息,以通知其周围的其它节点,该节点信息中包括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更新同步信息,所述第二更新同步信息是基于确定未收到所述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对第一更新同步信息更新后得到的。
以同步信息中包括节点标识为例,更新前的同步信息,即第一更新同步信息中可包括第二节点的标识,更新后的同步信息,即第二更新同步信息中不再包括第二节点的标识。可选的,第二更新同步信息中除不再包括第二节点的标识之外,可能也不再包括第二节点的子节点的标识与第二节点的父节点的标识。可选的,第二节点的子节点可包括第二节点的直接子节点和间接子节点。其中,第二节点的直接子节点是指通过与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而加入到第二同步区域的节点,第二节点的间接子节点是指通过与第二节点的子节点建立时频同步,而加入到第二同步区域的节点。第二节点的父节点可以包括第二节点的直接父节点和间接父节点等。其中,第二节点的直接父节点是指第二节点通过与之建立时频同步,而加入到第二同步区域的节点。第二节点的间接父节点是指第二节点的父节点通过与之建立时频同步,而加入到第二同步区域的节点。举例来说,如图3c所示,第一节点通过与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加入到第二同步区域,第二同步区域中包括的所有节点可参见图3c所示。当第二节点由于故障或移出网络等原因,第一节点不能继续接收到第二节点的广播信息时,则第一节点可更新第二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该同步信息中至少不再包括以下节点的标识:第二节点除第一节点外的其它子节点,第二节点的父节点。上述其它子节点中包括第二节点中除第一节点外,其它的直接子节点以及间接子节点。例如,在图3c中,子节点A为第二节点的直接子节点,子节点B为第二节点的间接子节点。第二节点的父节点中包括第二节点的直接父节点和间接父节点等。例如,如图3c所示,第三节点为第二节点的直接父节点,由于第三节点的直接父节点为第四节点,所以第四节点为第二节点的间接父节点。也就是更新后的第二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中仅包括以下节点的标识:第一节点,以及第一节点的子节点,第一节点的子节点中包括第一节点的直接子节点和间接子节点等。例如,如图3c所示,子节点C为第一节点的直接子节点,子节点D为第一节点的间接子节点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从第二节点的维度,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该方案至少包括:第二节点发送节点信息(例如通过第一广播信息),所述节点信息包括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一同步信息;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例如通过第二广播信息),该节点信息中包括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同步信息,该第二同步信息对应于上述第一更新同步信息,该第二同步信息是基于时频同步的建立的更新同步信息;第二节点将第一同步信息更新为第二同步信息。可选的,第二节点还可发送所述第二同步信息(例如通过第三广播信息)。
在上述描述中,是以第二节点接收到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二同步信息后,更新第二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为例描述的,并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第二节点在其它情况下,也可以更新第二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例如,当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时,第一节点通知第二节点,第二节点在接收到该通知后,可直接更新第二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预设规定第一节点仅与高优先级或相等优先级的节点,建立同频同步。若第二节点的优先级低于第一节点,则在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之前,还可包括:第一节点降低第一节点的优先级和/或提高第二节点的优先级,以使得第二节点的优先级高于或等于第一节点。其中,第一节点提高第二节点优先级的过程可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指示信息,以指示第二节点提高自己的优先级。可选的,该指示信息中可包括第一节点的优先级,以使得第二节点参照第一节点的优先级,提高第二节点的优先级。或者第二节点可根据接收到的周围节点的信息及系统需求等触发条件,自己调整自身的优先级。
基于上述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两种具体的实施例,如图3a所示,以该两个实施例中的网络包括5个主节点,分别为G1、G2、G3、G4和G5为例介绍,如何实现5个主节点的时频同步。以下实施例中以广播信息承载同步信息和/或节点优先级为例进行阐述。
实施例一
在该实施例一中,不规定节点必须与高优先级或相等优先级的节点建立时频同步。时频同步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
G5首先开机,G5搜索不到周围任何节点发送的广播信息,则G5独立工作,第一同步区域中节点列表为{G5},第一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的数量为1。后续G4开机,搜索到G5,与G5建立时频同步,更新第一同步区域中的节点列表为{G4,G5},更新第一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的数量为2。
G1开机,G1搜索不到周围任何节点发送的广播信息,则G1独立工作,第二同步区域中节点列表包括{G1},第二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的数量为1;G2开机,搜索到G1,G2与G1建立时频同步,更新第二同步区域中节点列表包括{G2,G1},更新第二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数量为2。
G3开机,搜索到周围G2和G4发送的广播信息,并且G2和G4所属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的数量均为2,在这种情况下,G3可以根据第五预设规则,在G2与G4中选择相应的节点建立时频同步。其中,第五预设规则可以为随机选择相应的节点,或者,根据接收G2、G4的信号强度和/或G2、G4的优先级等。假设G3选择与G4建立时频同步,则G3更新第二同步区域节点列表为{G3,G4,G5},更新第二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的数量为3。
第二阶段:
主节点再执行一次时频同步搜索,G2会搜索到G3和G1的广播信息。由于G3所属的第二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的数量3,大于,G1所属的第一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的数量1。为了保持全网时频同步,G2与G3建立时频同步,并且更新第二同步区域的节点列表为{G2,G3,G4,G5},更新第二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的数量为4。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G2与G3建立时频同步时,代表G2移出第一同步区域,加入第二同步区域。之后,当G2加入第二同步区域后,G2可发送包括第二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的广播信息。G1接收到上述广播信息时,可通过广播信息中携带的同步信息,判断出G2已经移出第一同步区域,则G1可将第一同步区域包括的节点列表更新为{G1},将第一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的数量更新为1。
第三阶段:
主节点再执行一次时频同步搜索,G1会搜索到G2的广播信息。由于G1所属的第一同步区域中包括的节点数量1,小于,G2所属的第二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的数量4,G1与G2建立时频同步,并且G1更新第二同步区域的节点列表为{G1,G2,G3,G4,G5},第二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的数量为5。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工作的过程中,如果某个主节点坏掉或移出网络,网络的时频同步关系可能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举例来说,在上述第三阶段中,若G3故障或移出网络,G2判断G3出现故障或移出网络,则G2更新同步区域的节点列表为{G1,G2},更新同步区域的节点数量为2。严格意义上来说,当G2断开与G3节点的时频同步关系,G1与G2节点组成了新的同步区域。由于G2节点并没有加入其它同步区域,还是保留在原来的同步区域中,所以可将G2节点对节点列表和/或节点数量等同步信息的更新,为阐述方便,这里也称这种更新为对第二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更新。更新的过程具体为:将整个同步区域列表由{G1,G2,G3,G4,G5}更新为{G1,G2},节点数量由5更新为2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G4作为G3的父节点,当其判断G3出现故障或移出网络,则G4判断G3不在当前同步区域内,G4将同步区域的节点列表更新为{G4,G5},更新同步区域的节点数量为2,并通知G5。此时对于G4来说,也可以称其所在的同步区域为第二同步区域,但是与G2所在的同步区域实质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同步区域的编号或者名称进行具体限定,以能清楚理解整个方案为准。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在上述第三阶段实现了时频同步,同步区域中节点列表包括{G1,G2,G3,G4,G5}。但由于G3的故障或移出网络等原因,整个同步区域分割为两个同步区域,分别为{G1,G2}和{G4,G5}。应当指出,虽然形式上该同步区域为两个,但实质上该两个同步区域中的节点在一定时间内仍是时频同步的,但超过一定时间两个同步区域中的节点可能会失去时频同步。在一些实施例中,当G3再次加入网络或者恢复正常时,G3可加入{G4,G5}的同步区域,或者加入{G1,G2}的同步区域,再经过一次时频同步搜索,可再次实现全网的时频同步,整个网络中仅包括一个同步区域,即{G1,G2,G3,G4,G5}。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虽然G3出现故障或移动网络,若G2可搜索到G4或G5的广播信息,G2可与G4或G5建立时频同步,同步区域将更新为{G1,G2,G4,G5}或
Figure GDA0003536246890000181
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的数量将更新为4。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根据主节点所属的同步区域的节点列表以及同步区域中包括节点的数量等信息,不断更新主节点时频同步的父节点,从而可达到全网时频同步的目的,减少不同主节点之间的干扰,提高系统通信能力。
实施例二
在该实施例二中,设定G1与G5具有最高优先级,G2、G3和G4的优先级次之,且规定所有主节点仅与高优先级或相等优先级的节点,建立时频同步。则时频同步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时频同步过程,与上述实施例一相似,不再赘述。主要不同之处在第三阶段,G1与G2建立时频同步的过程。在实施例二中,第三阶段如下:
由于G1具有最高的优先级,且预先设定的规则为节点仅与高优先级或相等优先级的节点建立时频同步,例如该规则可以是标准或者生产厂商预先规定或者设置的。此时,G1的处理方案可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种,G1不改变其优先级和上述预定规则,若其周围没有高优先级或相等优先级的节点,则不与任何节点建立时频同步。此时,G1只能独立工作,等待其它低优先级的节点与G1建立时频同步。基于上述处理方案,全网包括2个同步区域,分别为{G1}和{G2,G3、G4和G5},并未实现全网时频同步。
第二种,G1抛弃或不管上述优先级规则,根据同步区域中包括的节点数量,与节点建立时频同步。G1可与G2建立时频同步,与上述实施例一的方案相较近,可实现全网时频同步,整个网络中包括1个同步区域,该同步区域包括{G1,G2,G3、G4和G5}。该方案中G1无视了上述预先定义的规则,从实现角度来说,为了通信性能的需求,也可以执行特殊处理,但是不妨碍标准或者生产厂商进行预先的规定或者设置。
第三种,G1降低自身的优先级,和/或,提高G2的优先级,以使得G1的优先级高于或等于G2的优先级。在一些实施例中,G1提高G2优先级的过程可包括:G1向G2发送指示信息,以指示G2提高自己的优先级。可选的,该指示信息中可包括G1的优先级,以使得G2参照G1的优先级,提高G2的优先级。或者G2可根据接收的周围节点的信息及系统需要等提高自己优先级。可选的,提高后G2的优先级不应该高于其父节点G3的优先级。通过上述优先级的调整,在下一次全网时频同步的过程中,G1可与G2建立时频同步,实现全网时频同步。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在时频同步的过程中,可以更新节点的优先级,从而实现全网时频同步,提高主节点的通信能力。
以上结合图1至图3c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以下结合图4和图5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应理解,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相互对应。因此,未详细描述的内容可相互参见。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400的示意性框图,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的功能。例如,该装置可以为软件模块或芯片系统。所述芯片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该装置400包括处理单元401和通信单元402。通信单元402用于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还可以称为通信接口、收发单元或输入\输出接口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装置40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的功能,装置400可以是第一节点,或者配置于第一节点中的芯片或电路等。处理单元401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的处理相关操作,通信单元402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的收发相关操作。
通信单元402,用于接收来自至少一个节点的至少一个节点信息;处理单元401,用于控制第一节点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中、属于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其中,来自所述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二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所述同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标识、节点数量、同步状态或者节点之间的同步方向中的至少一个。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信息以广播的方式由所述至少一个节点发送。
可选的,通信单元402,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一更新同步信息,所述第一更新同步信息是基于所述时频同步的建立对所述第二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更新后得到的。可选的,所述第一更新同步信息以广播的方式发送。
可选的,处理单元401,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节点的节点信息和/或所述至少一个节点的信号强度,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中确定属于所述第二同步区域的所述第二节点。
可选的,所述第二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所属的至少一个同步区域中除所述第二同步区域之外的任一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
可选的,在控制第一节点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中、属于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之前,所述第一节点属于第一同步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
可选的,在控制第一节点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中、属于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之前,所述第一节点属于第一同步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等于所述第一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且所述第二节点的优先级和/或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时频同步的节点的优先级和/或信号强度。
可选的,在控制第一节点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中、属于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之前,所述第一节点不属于任何同步区域。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节点的所属的至少一个同步区域中存在至少两个同步区域,该至少两个同步区域中的节点数量相同,并且大于所述至少一个同步区域中除所述至少两个同步区域的任一同步区域的节点数量,所述第二节点属于所述至少两个同步区域,所述第二节点的优先级和/或信号强度高于所述至少两个同步区域对应的节点中除所述第二节点之外的任一其它节点。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中包含除所述第二节点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三节点,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节点属于所述第二同步区域;其中,所述第二节点是从所述第二节点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节点中,根据预设规则确定的。
可选的,所述预设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节点的优先级大小,或者,节点的信号强度大小。
可选的,在所述控制第一节点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中、属于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之前,所述第一节点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节点,处理单元401,还用于降低所述第一节点的优先级和/或提高所述第二节点的优先级,以满足所述第二节点的优先级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节点。
可选的,处理单元401,还用于在预设时间内,确定未接收到所述第二节点的广播信息;通信单元402,还用于发送节点信息,所述节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更新同步信息,所述第二更新同步信息是基于所述确定未收到所述第二节点的广播信息对第一更新同步信息更新后得到的。其中,所述第二更新同步信息可以以广播的方式发送。
可选的,所述节点标识是节点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或者根据节点的MAC地址生成的标识节点身份的标识,或者标识节点身份的其它标识,或者节点所在通信域的标识。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装置40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节点的功能,装置400可以是第二节点,或者配置于第二节点中的芯片或电路等。处理单元401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节点的处理相关操作,通信单元402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节点的收发相关操作。
例如,通信单元402,用于发送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节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节点所属的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一同步信息;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节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同步信息,所述第二同步信息是基于时频同步的建立的更新同步信息;所述第二同步信息不同于所述第一同步信息。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401,用于更新所述第一同步信息为所述第二同步信息;其中,所述同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标识、节点数量、同步状态或者节点之间的同步方向中的至少一个。示例的,所述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包含于第一广播信息中,和/或,所述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包含于第二广播信息中。
进一步,通信单元402,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同步信息和/或所述第二节点的优先级信息。例如,所述第二同步信息和/或所述第二节点的优先级信息包含于第三广播信息中。
可选的,所述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节点的优先级信息,和/或所述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优先级信息。
具体的,所述节点标识是节点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或者根据节点的MAC地址生成的标识节点身份的标识,或者标识节点身份的其它标识,或者所述节点所在通信域的标识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请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500的示意图,该装置500可以为节点,或者节点中的一部件,例如芯片或集成电路等。该装置500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02和通信接口504。进一步,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501。更进一步,可选的,还可以包含总线503。其中,存储器501、处理器502和通信接口504通过总线503相连。
其中,存储器501用于提供存储空间,存储空间中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等数据。存储器501可以是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memory,EP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等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处理器502是进行算术运算和/或逻辑运算的模块,具体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片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unit,MPU)、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协处理器(协助中央处理器完成相应处理和应用)、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等处理模块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通信接口504可以用于为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提供信息输入或者输出。和/或所述通信接口可以用于接收外部发送的数据和/或向外部发送数据,可以为包括诸如以太网电缆等的有线链路接口,也可以是无线链路(Wi-Fi、蓝牙、通用无线传输、车载短距通信技术等)接口。可选的,通信接口504还可以包括与接口耦合的发射器(如射频发射器、天线等),或者接收器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装置500可以为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或者第一节点中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集成电路。该装置500中的处理器502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501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控制所述第一节点执行以下操作:接收来自至少一个节点的至少一个节点信息;控制第一节点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中、属于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其中,来自所述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二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所述同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标识、节点数量、同步状态或者节点之间的同步方向中的至少一个。关于具体细节,可参见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记载,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装置500可以为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二节点或者第二节点中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集成电路。该装置500中的处理器502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501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控制所述第二节点执行以下操作:发送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节点信息包括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一同步信息;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节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同步信息,所述第二同步信息是基于时频同步建立的更新同步信息,所述第二同步信息不同于所述第一同步信息。进一步可选的,还控制所述第二节点更新所述第一同步信息为所述第二同步信息。其中,所述同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标识、节点数量、同步状态或者节点之间的同步方向中的至少一个。关于具体细节,可参见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记载,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可以为智能座舱设备、智能家居设备、智能制造设备或者车辆等。也可以理解为上文中的“车载无线短距通信系统”的技术可以应用于非车载领域的短距通信系统。所述终端包括第一节点和/或第二节点,该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可分别为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其中,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的类型可相同或不同。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的类型不同,则所述第一节点可以为摄像头、屏幕、麦克风、音响、雷达、电子钥匙、无钥匙进入、启动系统控制器以及用户设备UE等模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第二节点可以为基站、汽车座舱域控制器(cockpit domain controller,CDC)等。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的类型相同,则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可均为基站或CDC等。或者,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可均为摄像头、屏幕、麦克风、音响、雷达、电子钥匙、无钥匙进入、启动系统控制器以及用户设备UE等模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可选的,所述终端可以为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家居场景中的设备、或智能制造场景中的设备等。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包括用于实现上文图2所示实施例的单元。或者,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或者,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上文图2所示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文图2所示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电路。进一步可选的,所述芯片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或者外接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接口电路执行指令和/或数据的交互,以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文图2所示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协处理器等,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简称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以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简称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SSD)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4)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来自至少一个节点的至少一个节点信息;
控制第一节点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中、属于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
其中,来自所述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同步区域的同步信息,所述同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标识、同步状态和节点之间的同步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所述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一更新同步信息,所述第一更新同步信息是基于所述时频同步的建立对所述第二同步区域的所述同步信息更新后得到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节点的至少一个节点信息和/或所述至少一个节点的信号强度,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中确定属于所述第二同步区域的所述第二节点。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所属的至少一个同步区域中除所述第二同步区域之外的任一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第一节点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中、属于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之前,所述第一节点属于第一同步区域;以及
所述第二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第一节点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中、属于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之前,所述第一节点属于第一同步区域;以及
所述第二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等于所述第一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数量,且所述第二节点的优先级和/或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时频同步的节点的优先级和/或信号强度。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第一节点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中、属于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之前,所述第一节点不属于任何同步区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节点的所属的至少一个同步区域中存在至少两个同步区域,该至少两个同步区域中的节点数量相同,并且大于所述至少一个同步区域中除所述至少两个同步区域的任一同步区域的节点数量,所述第二节点属于所述至少两个同步区域,所述第二节点的优先级和/或信号强度高于所述至少两个同步区域对应的节点中除所述第二节点之外的任一其它节点。
9.如权利要求1、2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中包含除所述第二节点之外的至少一个第三节点,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节点属于所述第二同步区域;
其中,所述第二节点是从所述第二节点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节点中,根据预设规则确定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节点的优先级大小,或者,节点的信号强度大小。
11.如权利要求1、2、8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第一节点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中、属于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之前,所述第一节点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节点,
所述控制第一节点与所述至少一个节点中、属于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节点建立时频同步,还包括:
降低所述第一节点的优先级和/或提高所述第二节点的优先级,以满足所述第二节点的优先级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节点。
12.如权利要求1、2、8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预设时间内,确定未接收到所述第二节点的广播信息;
发送节点信息,所述节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更新同步信息,所述第二更新同步信息是基于所述确定未收到所述第二节点的广播信息对第一更新同步信息更新后得到的。
13.如权利要求1、2、8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标识是节点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或者根据节点的MAC地址生成的标识节点身份的标识,或者标识节点身份的其它标识,或者所述节点所在通信域的标识。
14.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节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节点所属的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一同步信息;
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节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同步信息,所述第二同步信息是基于时频同步建立的更新同步信息,所述第二同步信息不同于所述第一同步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同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同步区域内的节点标识、同步状态和节点之间的同步方向。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所述第二同步区域的第二同步信息和/或所述第二节点的优先级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节点的优先级信息,和/或所述第二节点的节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优先级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标识是节点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或者根据节点的MAC地址生成的标识节点身份的标识,或者标识节点身份的其它标识,或者所述节点所在通信域的标识。
1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的方法的单元。
1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单元。
20.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接口电路执行指令和/或数据的交互,使得所述芯片系统执行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接口电路执行指令和/或数据的交互,使得所述芯片系统执行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或权利要求20所述的芯片系统,和/或,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或权利要求21所述的芯片系统。
2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80002409.5A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短距通信方法、装置、芯片系统、终端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5749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28964.8A CN115580853A (zh)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短距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74952 WO2022165653A1 (zh)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短距通信方法及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28964.8A Division CN115580853A (zh)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短距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4915A CN113574915A (zh) 2021-10-29
CN113574915B true CN113574915B (zh) 2022-09-09

Family

ID=7817492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28964.8A Pending CN115580853A (zh)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短距通信方法及装置
CN202180002409.5A Active CN113574915B (zh)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短距通信方法、装置、芯片系统、终端和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28964.8A Pending CN115580853A (zh)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短距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79851A1 (zh)
EP (1) EP4277369A4 (zh)
CN (2) CN115580853A (zh)
WO (1) WO2022165653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2428A (zh) * 2019-04-02 2019-07-05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构建同步网络的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及同步网络系统
CN111107622A (zh) * 2019-10-25 2020-05-05 湖南国科防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超宽带无线通信的自适应组网的时间同步系统及方法
CN111182612A (zh) * 2018-11-12 2020-05-1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组网中节点的入网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11447673A (zh) * 2020-04-03 2020-07-24 南京大鱼半导体有限公司 无线自组网的同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其节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2773A (zh) * 2005-03-18 2008-03-1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节点的同步方法
WO2014158064A1 (en) * 2013-03-27 2014-10-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selecting a synchronization reference
US9408167B2 (en) * 2013-05-03 2016-08-02 Blackberry Limited Transmitting a synchronization indication
US9432925B2 (en) * 2013-08-05 2016-08-30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hop count usage in cluster selection
CN104812056A (zh) * 2014-01-29 2015-07-2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d2d终端时频同步的方法和设备
US10721698B2 (en) * 2017-07-01 2020-07-21 ARRIS Enterprises, LLC Identifying a synchronization master for radio nodes
CN110099021B (zh) * 2018-01-30 2021-10-26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信号配置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2612A (zh) * 2018-11-12 2020-05-1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组网中节点的入网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09982428A (zh) * 2019-04-02 2019-07-05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构建同步网络的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及同步网络系统
CN111107622A (zh) * 2019-10-25 2020-05-05 湖南国科防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超宽带无线通信的自适应组网的时间同步系统及方法
CN111447673A (zh) * 2020-04-03 2020-07-24 南京大鱼半导体有限公司 无线自组网的同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其节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77369A1 (en) 2023-11-15
WO2022165653A1 (zh) 2022-08-11
EP4277369A4 (en) 2024-03-20
CN113574915A (zh) 2021-10-29
CN115580853A (zh) 2023-01-06
US20230379851A1 (en) 2023-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6492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reference signa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vehicle-mounted device, and terminal
US10624115B2 (en) Radio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JP2021513290A (ja) リソース選択方法及び端末デバイス
EP3965341A1 (en) Rate matching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2007021178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reading channel code selection
CN115150925A (zh) 非优选传输资源的有效信令
CN112449420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026902A (zh) 小区配置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US2023018924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EP4185038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19060108A1 (en) SOCIAL MESH NETWORKS
CN112399469B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3574915B (zh) 一种短距通信方法、装置、芯片系统、终端和存储介质
US2023004657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767683B (zh) 波束管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6521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30142451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5244954B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137768A1 (zh) 侧行反馈信道的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EP4346288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ervice access point, and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communication node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4004039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unlicensed spectrum
WO2023030052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3022488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and terminal
CN117597952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7915477A (zh) 信息处理方法、终端、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