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3762B - 用于吸入粉末状物质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吸入粉末状物质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73762B
CN113573762B CN202080020434.1A CN202080020434A CN113573762B CN 113573762 B CN113573762 B CN 113573762B CN 202080020434 A CN202080020434 A CN 202080020434A CN 113573762 B CN113573762 B CN 1135737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ance
drive
container
closure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04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73762A (zh
Inventor
艾尔弗雷德·冯舒克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 ErfuleideFengshukeman
Original Assignee
Ai ErfuleideFengshukem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 ErfuleideFengshukeman filed Critical Ai ErfuleideFengshukeman
Priority to CN20231105565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580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73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3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73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37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028Inhalators using prepacked dosages, one for each application, e.g. capsules to be perforated or broken-up
    • A61M15/003Inhalators using prepacked dosages, one for each application, e.g. capsules to be perforated or broken-up using capsules, e.g. to be perforated or broken-up
    • A61M15/0033Details of the piercing or cutting means
    • A61M15/0041Details of the piercing or cutting means with movable piercing or cut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028Inhalators using prepacked dosages, one for each application, e.g. capsules to be perforated or broken-u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001Details of inhal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A61M15/0003Details of inhal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dispensing more than one dru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001Details of inhal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A61M15/0011Details of inhal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with microcapsules, e.g. several in one do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001Details of inhal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A61M15/0021Mouthpieces therefor
    • A61M15/0025Mouthpieces therefor with c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028Inhalators using prepacked dosages, one for each application, e.g. capsules to be perforated or broken-up
    • A61M15/003Inhalators using prepacked dosages, one for each application, e.g. capsules to be perforated or broken-up using capsules, e.g. to be perforated or broken-up
    • A61M15/0033Details of the piercing or cutting means
    • A61M15/0035Pierc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028Inhalators using prepacked dosages, one for each application, e.g. capsules to be perforated or broken-up
    • A61M15/003Inhalators using prepacked dosages, one for each application, e.g. capsules to be perforated or broken-up using capsules, e.g. to be perforated or broken-up
    • A61M15/0033Details of the piercing or cutting means
    • A61M15/0038Cut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065Inhalators with dosage or measuring devices
    • A61M15/0068Indicating or counting the number of dispensed doses or of remaining doses
    • A61M15/007Mechanical counters
    • A61M15/0071Mechanical counters having a display or indicator
    • A61M15/0075Mechanical counters having a display or indicator on a dis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06Gas or vapour producing the flow, e.g. from a compressible bulb or air pump
    • B05B11/062Gas or vapour producing the flow, e.g. from a compressible bulb or air pump designed for spray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 B05B11/064Gas or vapour producing the flow, e.g. from a compressible bulb or air pump designed for spray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the particulate material being stored in several discrete quantities delivered one at a tim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2/00Special media to be introduced, removed or treated
    • A61M2202/06Solids
    • A61M2202/064Powd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6/00Characteristics of a physical parameter; associated device therefor
    • A61M2206/10Flow characteristics
    • A61M2206/16Rotating swirling helical flow, e.g. by tangential inflow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吸入粉末状物质(48、48')的设备(1),具有能连续移动到排空位置中的多个物质容器(5),其中,彼此不连接的物质容器(5)容纳在固定在设备上的导引装置(4)中以便彼此直接贴靠并且能够通过在这些物质容器(5)中间蔓延的接触压力移动,其中另外,导引装置(4)具有驱动轮(57),该驱动轮具有由驱动齿(102)分隔的容纳成型部(58)。为了以有利的方式进一步改进所述类型的设备,在此建议,在排空位置中,物质容器(5)位于驱动轮(57)的容纳成型部(58)中。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吸入粉末状物质(48、48')的设备(1)的物质容器(5),为了提供一种新颖的并且有利的用于这样的设备(1)的物质容器(5)建议,所述物质容器(5)具有两个子区域(46),这两个子区域分别单独地具有物质(48、48')的量,并且两个子区域(46)具有能打开的、能刺穿的护盖(50)。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能连续移动到排空位置中的物质容器(5)填充用于吸入粉末状物质(48)的设备(1)的方法。

Description

用于吸入粉末状物质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首先涉及一种用于吸入粉末状物质的设备,其具有能连续移动到排空位置中的多个物质容器,其中,彼此不连接的物质容器容纳在固定在设备上的导引装置中以便彼此直接贴靠并且能够通过在这些物质容器中间蔓延的接触压力移动,其中另外,导引装置具有驱动轮,该驱动轮具有由驱动齿分隔的容纳成型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吸入粉末状物质的设备的物质容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能连续移动到排空位置中的物质容器填充用于吸入粉末状物质的设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所述类型的设备用于吸入,尤其用于吸入粉末状物质。待吸入的物质分份地在物质容器中已准备就绪,以便通过在使用者的吸气过程中产生的空气流被输出。为此被带到输出-准备位置中的物质容器优选在空气流产生之前通过刺入装置打开。通过在此产生的开口,分份地储存在该容器中的物质被清空并且通过排出通道被运输至吸口部。
还已知这样的设备,其中提供沿物质容器的移动方向依次(或者说一个接一个地)布置在设备中的多个物质容器。在此,这些物质容器可以彼此连接,例如基于物质容器的透明塑料包装或透明塑料条的设计。
随着每次操纵设备,物质容器被连续地移动到排空位置中。
此外,例如由WO 2005/049 121 A1(US 2007/0 131 225 A1)已知一种所述类型的设备,其中容纳有多个物质容器,这些物质容器连续地被带到排空位置中以便被排空。
WO 2003/061 743 A1(US 8 511 304 B2)公开了一种设备,其中,物质容器链状地以透明塑料条的样式彼此连接地在设备中提供,其中,物质容器设计为,这些物质容器将两种必要时、也优选地不同的物质以预定的配量储存。物质容器的这两种物质容纳在物质容器的直至排空彼此隔开的子区域中。
由US 2007/131225 A1已知一种用于吸入粉末状物质的设备,其中,多个物质容器通过驱动轮在无端头队列中被移动。一个物质容器在每个驱动轮之外位于未详细描述的排空位置中。
关于单独的物质容器,该物质容器相同地设计为具有相同的装填室。关于用物质容器填充设备,该填充仅在盖子被取下的情况下、因此垂直于在设备的通常运行时物质容器在设备中的移动方向是可能的。
由WO 02/053216A1以相同的方式已知一种用于吸入粉末状物质的相应的设备。但物质位于具有单独腔室的盒子中。由US 2010/294278 A1同样已知一种用于吸入粉末状物质的设备。物质位于单独的透明塑料包装中,该透明塑料包装又容纳在透明塑料-旋转件中。为了排空,透明塑料包装首先被从旋转件引出并且然后被刺破。由EP 2 115 595 A2同样已知一种用于吸入粉末状物质的设备,其中,以相同的方式在盒子中容纳有单独的透明塑料包装。该盒子通过滑橇形的驱动件被移动。在透明塑料包装的排空位置中,该透明塑料包装位于盒子中。
发明内容
基于前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以有利的方式进一步改进所述类型的设备。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新颖的并且有利的用于这样的设备的物质容器以及一种用这种物质容器填充这样的设备的方法。
所述技术问题首先在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设备中解决,其中,在排空位置中,物质容器位于驱动轮的容纳成型部中。
基于多个物质容器在设备中的优选提供的松散布置,在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具有例如不同物质和/或不同配量的物质容器可以是能布置在设备中的。如此,例如直接依次布置的物质容器的配量还可以连续增加,例如直至增加到医学上必需的水平,并且必要时通过最后的多个物质容器又按吸入顺序连续减少。
通过物质容器的单独的布置使得设备能够被个性化地装备。
即使物质容器彼此不连接,它们也可以在设备中或在设备的导引装置中必要时链状地移动,这尤其基于每两个沿移动方向直接相继的物质容器的彼此贴靠产生。物质容器的尤其由使用者从外部致使的例如到排空位置中的移动基于该彼此贴靠产生在物质容器上蔓延的接触压力。必要时主动从外部、优选通过驱动轮直接被置于移动中的物质容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全部的另外的物质容器排列推到它前面来。
由于物质容器的被俘获在容纳成型部中的位置,可到达物质容器的预定的并且因此在多次吸入的过程中分别可确定地占据的排空位置。排空位置的占据在此优选独立于沿运输方向尾随的并且因此在其它情况下施加接触压力以便移动导引装置中的物质容器的容器。更确切地说,被带到排空位置中的物质容器可以临时从直接的接触压力-蔓延链中脱开,以便确定地占据该位置。
在物质容器方面,所述技术问题在权利要求18的技术方案中解决,其中据此,所述物质容器具有两个子区域,这两个子区域分别单独地具有物质的量,并且两个子区域具有能打开的、能刺穿的护盖。
基于该设计方案提供一种新颖且有利的物质容器。该物质容器使得两份粉末状物质能够容纳在同一物质容器中。这两份在其组分方面可以是不同的。
特别是在不同的药学物质适合用于吸入但为了改善效果应当在吸入过程中才直接混合的情况下,其子区域还优选能同时打开以便吸入的物质容器是适宜的。不同物质中的每种物质作为一份容纳在物质容器的单独的空腔中。以有利的方式,两个子区域可以分别具有能打开的护盖。这样的打开可以在设备中通过刺入装置实现。
这样的物质容器还提供如下可能性,即,在设备相应地设计的情况下,可选地在吸入过程中仅打开并且通过在吸入的过程中产生的空气流清空一个或另一个子区域,或者还备选地打开或如此清空两个子区域。
在填充设备的方法方面,所述技术问题在权利要求24的技术方案中解决,其中据此,在第一方法步骤中,在所述设备已基本上装配的情况下,将物质容器通过单独的壳体开口引入设备的储存室中,在所述设备中构造有用于物质容器的形式为导引轨道的导引装置,并且所述导引轨道中的物质容器沿在设备的通常使用中也产生的运输方向被导入,并且在第二方法步骤中,将所述单独的壳体开口通过所述封闭件封闭,该封闭件不再能无损地移除。
通过所建议的方法使得一方面设备的制造和装配和另一方面设备的填充能够在空间上和/或时间上分开。除封闭件外,该设备仍然能够以完全且功能准备好的方式被装配。在此,物质容器可以例如通过滑动器被连续导入设备内的可能的导引装置中,在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在该滑动器上或在该滑动器中可以以依次布置的方式提供物质容器。
在所述用于吸入粉末状物质的设备中,其具有容纳在设备中的物质容器和刺入装置,其中,刺入装置设计用于打开物质容器,该物质容器可以具有两个子区域并且在每个子区域中可以包含物质容器的物质的部分量。此外,这些子区域彼此分开,每个子区域具有通过刺入装置能打开的能刺穿的护盖,并且每个子区域的部分量仅能通过配属于该子区域的被刺穿的护盖排空。
根据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物质容器在设备的导引装置中构成无端头的排列。尽管物质容器优选地彼此不连接,但在这样的设计方案中,在设备中产生物质容器的无端头链状的布置。导引装置尤其可以设计为仅具有横向于物质容器在导引装置中的移动方向产生的宽度,从而物质容器相对于该移动方向仅能依次布置在导引装置中。因此,物质容器单排依次地优选容纳在设备中并且单排依次地在设备中优选被移动。
在用各个单独的物质容器装备该设备的情况下,根据所建议的方法,最后一个待导入的物质容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闭合物质容器的前述无端头链。该最后一个物质容器可以最终确保,当物质容器-链移动时,接触压力在所有的物质容器上蔓延。该接触压力必要时既可以沿物质容器的通常移动方向产生又可以沿与此相反的方向产生。
可以提供驱动元件,通过该驱动元件能够作用于任一物质容器或选择的物质容器,以便移动物质容器。驱动元件可以直接或者也可以间接地作用于所述任一或多个选择的物质容器,使得这些物质容器被主动移动,而导引装置中的其它物质容器通过在物质容器中间蔓延的接触压力移动。
在此,驱动元件可以设计为具有径向敞开的容纳成型部的前述驱动轮,以便作用于相应的物质容器。该驱动轮可以设计为星形轮的形式,其具有上述容纳成型部。
在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在设备中提供仅一个(数词)驱动元件、尤其驱动轮,该驱动元件进一步优选地至少对待移动到排空位置中的物质容器直接作用。此外,驱动轮必要时也可以作用于位于排空位置中的物质容器上游和/或下游(相对于容器的位移方向)的一个或两个、必要时三个或四个或更多个物质容器。
物质容器可以完全或者也可以仅部分地被俘获在容纳成型部中。因此,驱动轮的限定容纳成型部边界的壁可以将被俘获的物质容器沿周向在一区段上抓住,该区段允许导引并且在导引装置内引导物质容器。因此,在驱动轮的几何旋转轴线优选作为点示出的平面图中,容纳成型部可以具有弓形的边缘棱边走向,以便与物质容器的例如呈圆柱体形的区段配合作用。
通过能由使用者移动的驱动件可以将驱动元件、尤其驱动轮沿优选预定的运输方向移动。驱动元件逆着运输方向的移动优选被禁止。驱动件由使用者有意地移动,以便尤其将物质容器朝排空位置移动。在另外的设计方案中也可以通过驱动件如此移动刺入装置,使得物质容器的护盖可以被捅穿以便打开物质容器。
在此,驱动元件相对于操纵轮同轴地并且旋转连接地(drehverbunden)布置。关于这一点还可以规定,驱动元件和操纵轮抗扭地布置在驱动轴上。根据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这样的驱动轴的几何旋转轴线可以基本上垂直于物质容器在导引装置中的移动方向定向。在此,导引装置还可以轨道状地以围绕驱动轴的方式布置。
驱动件可以通过驱动轴间接或直接作用于操纵轮。因此,使用者可以通过驱动件同时地并且优选地以相同的程度作用于驱动元件和操纵轮。
操纵轮可以与止回器配合作用,以便防止反转、即尤其逆着物质容器在导引装置中的预定的移动方向旋转。如此,操纵轮例如可以棘轮式地与加装弹簧的阻挡件配合作用,该阻挡件仅能沿一个旋转方向被越过。
在操作技术上有利的方式,驱动件可以与封闭罩连接,使得在封闭罩在枢转路径上移动到打开位置中的过程中,驱动件沿运输方向移动。由此有利地随着基于封闭罩被枢转到优选释放设备的吸口部的打开位置中准备设备以便吸入,同时物质容器通过驱动元件被移动,由此在优选的设计方案中一个物质容器被带到排空位置中。在此优选不需要额外的操作。更确切地说,通过将封闭罩枢转到打开位置中,该设备优选地关于物质容器的定位被准备以便吸入。
在封闭罩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中的过程中,可能需要通过驱动件仅在枢转路径的一部分上加载操纵轮。这尤其涉及在此过程中仅部分产生的路径,物质容器要走过该路径,但其中,为了操纵刺入装置需要必要时更长的路径。为此,驱动件可以仅在枢转路径的优选第一部分上与操纵轮嵌接并且在枢转路径的另外的部分上与操纵轮脱离嵌接。为此可以设置月牙板导引件,在封闭罩的枢转移动的过程中,驱动件通过该月牙板导引件被控制进入与操纵轮的嵌接位置或从该嵌接位置出来。
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优选,借助于月牙板导引件,驱动件在枢转路径的第一部分上与还驱动驱动元件的驱动轴和操纵轮嵌接并且在罩移动的第二部分路径上脱离嵌接。
在封闭罩返回移动到封闭位置中的过程中,驱动件又可以通过月牙板导引件在向后贯通的整个枢转路径、即返回路径上完全与操纵轮或驱动轴脱离嵌接。
因此,驱动件还可以设计为能回弹的。通过月牙板导引件,使驱动件必要时克服弹簧的产生的回复力偏转或者利用弹性的回复力将驱动件挤到产生的月牙板轨道区段中。
该弹性可以基于驱动件的区段的弹性设计产生。
在封闭罩的封闭位置中,驱动件可以处于初始位置中,在该初始位置中,驱动件以较少的或缺失的弹性蓄能优选坐落在月牙板导引件中。相应地,在设备的未使用位置中,驱动件的弹簧在其弹簧力方面优选未被加载或未被明显加载,设备的未使用位置可以对应于设备的优选的保存位置。基于该优选的设计方案,即使驱动件的能回弹的区段设计为塑料件,驱动件的对于设备的功能必要时是必需的弹性也不会减弱或不会明显减弱,从而即使设备长时间不使用,该功能也是可靠的。
用于物质容器的导引装置还具有导引轨道,该导引轨道与壳体中的用于物质容器的能封闭的导入开口连接。导引轨道提供对物质容器的定向导引。在此,物质容器可以相对于移动方向在导引轨道中在两侧被导引。
能封闭的导入开口可以在壳体侧提供,该导入开口在相应的打开位置中允许从外部接近导引轨道。通过导入开口可以将物质容器导入导引轨道中,例如、也优选地以便用优选预定数量的物质容器完全装备设备。
如此在设备中,例如15到60个、进一步例如20到40个、进一步尤其大约30个这样的物质容器可以是能布置在导引轨道中的。
导入开口可以是通过仅能破坏式地移除的封闭件能封闭的。在设备填充有预定数量的物质容器之后,封闭件被如此安装到导入开口中,使得防止物质容器整体从导引轨道和设备掉出。封闭件可以在外侧、朝向使用者地在视觉上代表设备壳体的一部分。
封闭件在被安装到导入开口中之后可以优选仅通过对封闭件的完全或部分破坏被移除,其中,对封闭件的仅部分破坏尤其还防止将封闭件正确地重新安装到导入开口中。
封闭件的相应的固定可以通过卡锁用的后方抓夹区段通过与周围的壳体区域的配合作用实现。关于这一点也可以提供与周围的壳体边缘区域的粘贴或焊接。
还可以、也优选的是,封闭件在内侧构成导引轨道的一部分。因此,朝向封闭件的导引轨道可以形成导引轨道壁的一部分,必要时、如果提供在导引轨道侧的话可以形成另外的诸如导引边条等之类的导引件。
此外,配属于用于物质容器的刺入装置,所述导引轨道可以具有纵向槽,可能在刺入装置中逸出的物质能够收集在这些纵向槽中。例如如果在位于刺入装置中的物质容器被刺破之后不实施吸入,则物质可以必要时流淌到导引轨道中。物质优选被收集在导引轨道的纵向槽中,从而物质容器在导引轨道上的可移动性不被损害。
为此,导引轨道的底板和/或顶板可以相应地具有相对于用于物质容器的贴靠面或滑动面的相应槽状的凹陷部。
在此,纵向槽可以在导引轨道的整个路段上延伸,其中,必要时可以提供并排布置的多个纵向槽。所述多个纵向槽还可以通过相对于导引轨道的纵向延伸(基本上)横向延伸的横向槽彼此连接,以便实现可能流淌到槽中的物质的有利分布。
此外,通过导引槽还可以将物质颗粒有针对性地转运到构造有收集室的区域中,该收集室优选相对于导引轨道单独地构造。在纵向槽中运输的物质必要时可以收集在该收集室中。因此可以实现物质最终必要时完全移出导引轨道的区域。
物质容器可以基本上构造为柱体形、更优选圆柱体形。
在这样的设计方案中,物质容器的两个子区域可以分别在相对于柱体形的物质容器的纵向延伸轴线的端侧提供,从而这两个子区域可以沿该轴线的延伸方向观察相对置地布置。
物质容器的子区域可以通过基本上在相对于纵轴线的横向平面中延伸的底部彼此隔开。
为了实现通过空气流有利地清空子区域(空腔),这些子区域可以分别成形为半壳状,从而优选不产生与流动相关的死区。为此,子区域可以具有连续弯曲的底部区域。该连续的弯曲优选地也相同地在所有可能的沿纵轴线的方向产生的横截面中提供。
关于这一点已经证明有利的是,物质容器相对于柱体纵轴线大致居中地具有在外部环绕的、横向于柱体纵轴线定向的槽。基于这样的槽的设计,尤其关于子区域的半壳形设计并且相对于通过物质容器的纵剖面,在具有将子区域彼此隔开的底部的中间区域中也产生容器的大致相同的壁厚度,在所述纵剖面中,纵轴线作为线示出。尤其当物质容器制造为塑料-注塑件时,在局部高(太高)的壁厚度的情况下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表现出塌陷现象(Einfallerscheinig),如同在所述中间区域中在不提供槽的情况下会产生的那样。此外节省了材料并且减轻了重量。
因此,物质容器还优选由硬塑料、例如聚丙烯或聚乙烯制成。
此外,在物质容器上必要时提供的壁外侧的并且沿周向延伸的槽另外还可以用于在导引轨道中导引物质容器,该导引例如基于导引边条在物质容器的相对于纵轴线作为点示出的平面图的单侧或双侧嵌接在该槽中。
覆盖物质容器的相应的子区域并且能捅穿的护盖可以、也优选地由膜、例如铝膜构成。在此,该膜可以与物质容器的端面边缘或与围绕子区域的边缘焊接。尤其地,在此优选使用超声波焊接。
在此,物质容器的与此相关的端面边缘在焊接膜之前可以例如具有单独的边条、例如相对于纵轴线径向定向的边条,这些边条在焊接过程中熔化并且在整个端壁上进行均等化的情况下与膜连接。
待储存在空腔中的分份的物质当然在膜被焊接以便覆盖空腔之前被引入。
物质容器通过导入开口被导入导引轨道中,这沿在设备的通常使用中也产生的移动方向进行,从而必要时提供的止回器不阻碍该导入。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阐述,然而所述附图仅示出实施例。仅关于这些实施例之一描述并且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没有由于在那里突出的特点被其它不同的部件替代的部件也针对该另外的实施例被描述为至少可能的存在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一种用于吸入粉末状物质的设备的立体图,其涉及封闭的非使用位置;
图2示出按照图1的设备的另一立体图;
图3示出在壳体侧的导入开口由封闭件封闭之前区域III的放大图;
图4示出用于该设备的物质容器的单独立体图;
图5示出按照图4中的箭头V的俯视图;
图6示出按照图4中的箭头VI的朝物质容器看的视图;
图7示出按照图6中的VII-VII线的剖面;
图8示出图7中的区域VIII在护盖固定在物质容器上的情况下的放大图;
图9示出基本上与图8相符的详细剖面图,但涉及在护盖固定在物质容器之前的情况;
图10示出物质容器的局部剖开的详细立体图,其涉及按照图9的情况;
图11示出该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12示出图11中的区域XII的放大的分解立体图;
图13示出图11中的区域XIII的放大的分解立体图;
图14示出该设备的另一分解立体图;
图15示出图14中的区域XV的放大的分解立体图;
图16示出图14中的区域XVI的分解立体图;
图17示出驱动小齿轮、驱动元件和抗扭地布置在驱动轴上的操纵轮以及传动齿轮和计数轮的布置的立体图;
图18示出计数轮和传动轮以及容纳计数轮和传动齿轮的壳体区段的分解立体图;
图19示出设备的俯视图,其涉及封闭的非使用位置;
图20示出按照图19中的线XX-XX的剖面;
图21示出按照图19中的线XXI-XXI的剖面;
图22示出按照图20中的线XXII-XXII的剖面;
图23示出与图22相符的图示,但不具有能容纳在设备中的物质容器;
图23a示出与图23相符的图示,但涉及备选的实施方式;
图24示出与图22相符的另一图示,涉及在用物质容器填充设备的过程中的情况;
图25示出设备的基本上与图19相符的俯视图;
图26示出与图25相符的、但在封闭罩朝打开位置的枢转运动的过程中的图示;
图27示出按照图26中的线XXVII-XXVII的剖面;
图28示出按照图26中的线XXVIII-XXVIII的剖面;
图29示出相对于图26的后续图,其涉及封闭罩-打开位置;
图30示出按照图29中的线XXX-XXX的剖面;
图31示出设备的立体图,其涉及封闭罩-打开位置和因此吸入-准备位置;
图32示出基本上与图31相符的图示,但部分地切开;
图32a示出与图32相符的图示,涉及备选的实施方式;
图33示出按照图29中的线XXXIII-XXXIII的剖面;
图34示出设备的局部分解立体图,涉及刺入装置的区域;
图35示出图34中的区域XXXV的放大图;
图36示出刺入装置的单独立体图;
图36a示出刺入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36b示出图36a中的区域XXXVIb的放大图;
图37示出刺入装置的侧视图;
图38示出涉及两个刺入装置在设备中的用于捅穿物质容器的两个护盖的布置的剖面图;
图38a示出按照图38的剖面图,但涉及按照图36a的实施方式;
图39示出沿图37中的线XXXIX-XXXIX的剖视图;
图39a示出按照图39的剖面图,涉及第二实施方式;
图40示出与图37基本上相符的侧视图,但涉及两个刺入装置的布置;
图41示出物质容器的透视的剖面图,其中护盖被根据图36的刺入装置捅穿;
图41a示出与图41相符的图示,但其中护盖被根据图36a的刺入方向捅穿;
图42示出设备的涉及罩关闭位置的基本上示意性的俯视图,涉及计数机构和用于将物质容器带到排空位置中的驱动元件的齿轮传动式的配合作用并且涉及刺入件随着封闭罩的枢转移动被施加作用;
图43示出在封闭罩朝打开位置的枢转运动的过程中相对于图42的后续图;
图44示出相对于图43的后续图;
图45示出相对于图44的后续图,涉及中间位置,在该中间位置中,物质容器已到达排空位置;
图46示出在封闭罩枢转到打开位置中的过程中的进一步后续图,涉及刺入件被施加作用的情况;
图47示出当到达封闭罩-打开位置时的进一步后续图;
图48示出按照图47中的XLVIII的空气通道的区域的示意图;
图48a示出与图48相符的图示,但涉及按照图32a的实施方式;
图49示出在封闭罩从打开位置朝封闭位置枢转的过程中的中间位置;
图50示出设备的示意性俯视图,用于阐述设备的几何基本轮廓及其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和图2以及图11示出和描述用于吸入粉末状物质48、48'的设备1。设备1优选地具有吸口部6,此外还具有带有刺入件63的刺入装置60,用于打开物质容器5,其中,优选提供可以连续地移动到排空位置P中的多个物质容器5,这些物质容器彼此不连接地容纳在固定在设备上的导引装置4中以便彼此直接贴靠。为了计数和显示已实施的或还剩余的吸入过程提供计数机构84。
以下列出的设备1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如同优选的那样由塑料、尤其诸如聚丙烯或聚乙烯之类的硬塑料构成。
如同尤其从图12至图17中的分解立体图可见的那样,设备1可以基本上首先由壳体-上内部件2和壳体-下内部件3构成,该壳体-上内部件和壳体-下内部件以直接彼此贴靠的方式在其本身之间保留用于物质容器5的导引装置4。
在壳体-内部件2和3上布置有吸口部6,通过该吸口部可以基于吸气实施吸入过程。
此外,壳体-上外壳件7和壳体-下外壳件8均是设备1的组成部分,它们基本上沿着朝向彼此的边缘棱边以彼此贴靠的方式在其本身之间容纳壳体-内部件。
壳体-上外壳件7和壳体-下外壳件8基本上与吸口部6一起构成设备1的外轮廓。
用于吸口部6的封闭罩9也基本上是设备1的组成部分。封闭罩9基本上由两个封闭罩件、即上封闭罩件10和下封闭罩件11构成,这两个封闭罩件分别配属于壳体-上外壳件7和壳体-下外壳件8。
在此,每个封闭罩件具有盘状的盖区段12和从该盖区段12向外突出的、构造为在横截面中呈L形的罩区段13。
沿着这些L形的罩区段13的朝向彼此的自由的边缘棱边,这些罩区段可以例如基于粘贴或焊接彼此连接,从而在这方面总体上产生用于覆盖吸口部6的在横截面中基本上呈U形的罩。
这些盖区段12彼此平行地定向并且相对于壳体-内部件和壳体-外壳件能围绕几何枢转轴线x枢转移动。
上封闭罩件10此外可以由盘状的顶盖件14覆盖,并且下封闭罩件11可以由同样优选盘状的底部件15覆盖。
关于前述壳体使用的术语“上”和“下”或“底部”或“顶盖”仅涉及例如在图12至图17中的图示。对于所建议的设备1,优选不存在设备的用于获得正确操作的优选定向。因此在使用时,例如上侧完全也可以构成设备1的下侧。
底部件15和顶盖件14可以如同也示出的那样分别具有部分地环绕枢转轴线x的凸缘16。这些凸缘的沿周向指向的自由的端面边缘棱边可以分别在封闭罩-关闭位置中和在封闭罩-打开位置中提供用于封闭罩9的枢转止挡。封闭罩9的枢转角度相应地被限制为例如大约50至70度、优选大约60度。
在设备1中提供沿着几何枢转轴线x定向的驱动轴17。该驱动轴可以、也优选地是相对于封闭罩9和壳体52可枢转移动或可旋转移动的。驱动轴17可以在壳体-上内部件2和壳体-下内部件3中的或在壳体-上外壳件7和壳体-下外壳件8中的适配的钻孔18、19的区域中受到导引。
驱动轴17也可以容纳在相对于驱动轴17固定的轴身100上。轴身100在此可以由分别在顶盖件14和底部件15的中央成形并且朝向彼此的空心枢轴99构成。空心枢轴99可以、也优选地彼此卡锁,使得因此总体上锁闭的壳体52优选不再能无损地打开。
驱动轴17可以通过封闭罩9棘轮式地被驱动,使得基于封闭罩9的尤其从封闭吸口部6的基本位置到打开位置中的枢转移动,驱动轴17被旋转移动预定的角度。封闭罩9从打开位置到关闭位置中的返回枢转移动优选不引起驱动轴17的同步旋转。
为此,驱动轴17与操纵轮20抗扭地连接。在所示实施例中,操纵轮处于壳体-下外壳件8的凹腔状的凹陷部21中在该下外壳件和下封闭罩件11之间。
操纵轮20可以也优选地具有基本上径向突出的同步凸起22。在所示实施例中提供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八个这样的同步凸起22,其中,每个同步凸起22可以偏离相对于几何枢转轴线x的严格径向地包围大约20至30度的锐角,因此相对于例如根据图42的俯视图通过同步凸起22的假想中心线可以像割线一样切割操纵轮20。
操纵轮20在凹陷部21的区域中与止回器23配合作用。该止回器可以、也如所示那样作为壳体-下外壳件8的弹性区段与该壳体-下外壳件一体式构造。
止回器23配设有卡锁凸耳24,以便与操纵轮20的同步凸起22配合作用,其中,卡锁凸耳24还可以设计为,该卡锁凸耳只能沿操纵轮20的预定的旋转方向a被同步凸起22越过。在这样的越过的情况下,卡锁凸耳24相应地回弹。
逆着旋转方向a,这样的越过是不可能的。而是,止回器23的卡锁凸耳24阻挡操纵轮20沿该方向的旋转。
基于驱动件25对操纵轮20的同步凸起22之一的作用,操纵轮20可旋转运动并且驱动轴17通过操纵轮可旋转运动。驱动件25可以、也优选地是封闭罩9的一部分、尤其是下封闭罩件11的一部分。
驱动件25在此可以与相关的下封闭罩件11一体地并且材料一致地构造。在此,驱动件25还可以具有扎根在盖区段12上的悬臂26,该悬臂在端侧形成凸起状的同步凸耳27。同步凸耳27适合用于与操纵轮20的同步凸起22配合作用。
基于同步凸耳27在悬臂26上的布置,同步凸耳27设计为基本上横向于悬臂26的纵向延伸可弹性偏转。
在驱动件25的对应于封闭罩9的例如按照图42的吸口部-封闭位置的基本位置中,驱动件25未加载地并且优选没有弹性蓄能地嵌入在凹陷部21中。当封闭罩9从封闭位置朝打开位置枢转时,驱动件25才克服在此在悬臂26的区域中产生的回复力发生受控制的移动。
该控制通过相对于驱动件25和操纵轮20固定的月牙板导引件28实现。该月牙板导引件可以、也如所示的那样在凹陷部21的底侧上提供。月牙板导引件28此外可以设计为基本上相对于枢转轴线x同心地延伸的、沿周向呈阶梯状的肋,其中,该肋首先具有控制面29,用于与在驱动件25上在同步凸耳27的区域中成形的控制销30配合作用。
在封闭罩9从根据图42的封闭位置枢转出来时,控制销30首先靠在控制面29上,其中,在封闭罩9进一步枢转移动的情况下,控制销30并且同步凸耳27通过该控制销相对于枢转轴线x径向向内被控制,同时在悬臂26中产生回复力(参见图43)。
同步凸耳27进入沿周向在操纵轮20的两个同步凸起22之间的空隙。
在封闭罩9朝打开位置进一步枢转移动的过程中沿着与枢转轴线x同心延伸的第一贴靠面31被导引的同步凸耳27以贴靠在同步凸起22上的方式沿旋转方向a带动操纵轮20经过预先确定的角度范围,该角度范围能够实现将物质容器5带到排空位置P中。
操纵轮20的通过驱动件25引起的旋转角度优选地小于封闭罩9的可能的、止挡限制的枢转角度。
在封闭罩9的该进一步枢转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悬臂26被带动的同步凸耳27通过月牙板导引件28中的阶梯状的回缩部32下落到第二贴靠面33上,该第二贴靠面相对于枢转轴线x与第一贴靠面31相比径向向外偏移。同步凸耳27的该下落由悬臂26的回复力支持。同步凸耳27离开与操纵轮20的同步凸起22配合作用的区域,从而封闭罩9的进一步枢转移动不产生另外的对操纵轮20的旋转影响。
当达到根据图47的封闭罩-打开位置时,控制销30离开月牙板导引件28,据此驱动件25可以重新占据弹簧力被卸载的位置。
月牙板导引件28的阶梯状设计还使得,在操纵轮20完全旋转移动预定的旋转角度之后并且因此在物质容器5移动到排空位置P之后,封闭罩9朝优选止挡限制的打开位置的进一步移动必须强制进行。在当到达罩-打开位置时月牙板导引件28已被离开(根据图47中的位置)之后,才能进行封闭罩9的返回移动。
从该封闭罩-打开位置出来,优选在之前已实施的吸入过程之后,基于封闭罩9朝基本位置或按照图42的吸口部-封闭位置的移动,驱动件25的控制销30被移动靠在端侧的另外的控制面34上,该控制面实现控制销30和因此同步凸耳27相对于枢转轴线x径向向外的回弹移动,从而此后在封闭罩9朝吸口部-封闭位置的进一步枢转移动的过程中,控制销30沿着与第一和第二贴靠面31、33相比又相对于枢转轴线x径向向外间隔的第三贴靠面35被移动。在此在悬臂26的区域中产生与驱动件25的向前移动相比相反地作用的弹簧回复力,直到在即将到达封闭罩-终端位置时控制销30离开月牙板导引件28并且重新占据根据图42的弹簧未加载的位置。
在壳体-上内部件和壳体-下内部件2、3之间构造的或由其构成的导引装置4形成用于彼此不连接的多个物质容器5的储存室36。沿枢转轴线x的延伸方向观察,壳体-上内部件2和壳体-下内部件3分别构成导引装置4或储存室36的大约一半。在此,每个壳体-内部件可以相对于枢转轴线x作为线示出的横截面产生U形的区段,其中,U形开口朝向彼此并且限定U形开口的侧壁37在端面处彼此贴靠。
如此产生相对于枢转轴线x在上侧和下侧以及在横向由侧壁37限定边界的导引轨道38,其中,侧壁37横向于导引轨道38的纵向延伸优选以适应于物质容器5的外径d的方式彼此间隔。
如同例如从图22可见的那样,导引轨道38曲折形地以无端头轨道的样式在设备1中提供,在此在枢转轴线x的区域中构成与枢转轴线x同心地延伸的环。
从该环开始,导引轨道38在环的两侧首先朝设备1的背离吸口部6的后侧的方向延伸,以便此后分别通过向外指向的弧朝设备1的具有吸口部6的前部区域的方向返回延伸。包围该环的、必要时与枢转轴线x同心地延伸的弧将这些轨道区段连接成因此弯曲的无端头轨道,该无端头轨道优选不具有笔直拉伸地延伸的区段。
在轨道底板39和/或轨道顶板40的区域中可以、也优选地在导引轨道38的全部或大部分上提供纵向槽41。如此,关于这一点例如可以提供两个或三个纵向槽41,这些纵向槽沿导引轨道38的纵向延伸方向延伸并且在此横向于纵向延伸彼此间隔(参见图23)。
这些纵向槽41也可以局部地通过横向槽42连接。
根据例如图23中的图示,同样沿纵向方向延伸的纵向边条109可以沿着纵向方向将纵向槽41彼此分开。在导引装置4的配属于吸口部6的顶点区域110中,纵向边条109可以设计为不贯通的或终结。在该区域中,纵向槽41可以相应地在横向于纵向槽41的纵向延伸观察的整个宽度上自由进入轨道底板39中。因此,在该区域中不存在可区分的纵向槽。
与此相反,在图23a所示的实施例中,顶点区域110也被将纵向槽41分开的纵向边条109贯穿。
根据图23a,纵向边条109也可以通过桥接区段111优选在导入或壳体开口53的区域中沿相对于边条的纵向延伸的横向彼此连接。
通过导引轨道38的底板区域和/或顶板区域中的该槽结构可以有利地将必要时从物质容器5逸出的物质48、48'、尤其粉末状的物质48、48'导引到由这些槽构成的空隙中并且必要时通过这些空隙导引到另外提供的收集室43中。收集室43可以在导引轨道38的转弯区域之间的相对于吸口部6在后侧的楔形区域中产生。
在这种情况下,收集室43优选地通过分支路径44与导引轨道38的朝向的区段连接。
设备1的与此有关的后侧可以为设备1提供竖放面45,从而在这种情况下,收集室43布置在设备1的最下部的区域中,并且必要时收集在槽41和42中的物质由于重力朝收集室43的方向到达。
尤其在图4至图10中示出的物质容器5可以首先并且基本上具有圆柱体形状,其具有柱体轴线y,在物质容器5在设备1或导引装置4中的容纳位置中,该柱体轴线y与几何枢转轴线y或驱动轴17的旋转轴线同向地定向。
外径d可以如所示的那样选择为大于物质容器5沿轴向观察的高度延伸量。如此,直径d可以等于轴向高度e的大约1.2至1.5倍(参见图6)。
物质容器5还优选地由硬塑料、例如聚丙烯或聚乙烯制成。物质容器具有沿柱体轴线y的延伸方向相对置并且与柱体轴线y同心地定向的两个子区域46或空腔。如同例如在图41中示出的那样,这两个子区域可以基本上例如构造为半球形的凹陷部。各自的开口在横向于轴线y定向的相应端面中产生。每个空腔可以设计用于容纳例如2至250μg、进一步例如10至100μg的物质量。
根据图38a和图41a中的图示,物质容器5的子区域46也可以设计为基本上呈罐状的凹陷部,其具有相对于柱体轴线y基本上呈柱体形的罐壁和横向于轴线y延伸的罐底。从罐壁到罐底的过渡部是圆形的。通过根据图41a的该横截面几何形状还可以实现空腔的有利清空。罐底具有横向于轴线y平面状地延伸的区域或者构造为至少以比从罐壁到罐底的过渡部大得多的半径弯曲地延伸。
子区域46设计用于分别容纳物质48、48'。
由于在包括优选相对于高度e居中的底部49的情况下子区域46被彼此隔开,可以在子区域中46容纳不同的物质48、48'。
空腔或子区域46分别被可打开的或可刺穿的护盖50覆盖。这些护盖50封闭相应的子区域46和容纳在其中的物质48、48'。
护盖50可以、也优选地是膜、例如铝膜。该膜优选与物质容器5的端面边缘47焊接。
为此,端面边缘47此外可以具有环绕地沿轴向突出的肋51,这些肋在膜状的护盖50被放置之后在焊接过程、尤其超声波焊接过程中熔化并且在表面中的均等化的情况下获得护盖50的粘附。
在固定在设备上的导引装置4中容纳有多个这样的在结构和尺寸方面优选相同的物质容器5。但分别容纳在这些物质容器5中的物质可以例如在组分和/或量和/或配量方面不同。
根据所示实施例,30个这样的物质容器5可以容纳在无端头-导引轨道38中,其中,沿导引轨道38的纵向延伸观察,这些物质容器5基本上彼此直接贴靠。在此,物质容器5分别在在横向由导引装置4的侧壁37导引。
物质容器5通过其端面边缘47分别被支撑在轨道底板39和轨道顶板40的相对于纵向槽41和横向槽42突出的支撑面上(参照图20、尤其附属的放大图)。
如同从图24中的图示可见的那样,物质容器5还可以在设备1的基本上完全且有功能能力的组装之后才被导入导引装置4或导引轨道38中。为此,在设备1的壳体52上提供导入或壳体开口53,该导入或壳体开口例如配属于竖放面45并且因此进一步优选配属于导引轨道38的后侧的转弯区段。
在该开口53上可附加有例如形式为导入滑轨54的导入辅助装置,通过该导入辅助装置可以将以依次布置的方式容纳在滑轨中的物质容器5仅通过在物质容器5中间蔓延的压力被带到导引轨道38中。优选地,首先容纳在导入滑轨54中的物质容器5的数量相当于最多可容纳在导引轨道38或导引装置4中的物质容器5。
随着最后一个物质容器5被导入,由彼此不连接的物质容器5构成的无端头链在导引装置4中闭合。最后引入的物质容器5在无端头链中以顶石的样式起作用。
例如,在使用例如这样的导入滑轨54装备设备1的过程中物质容器5的进入方向与在设备1的通常使用中物质容器5在设备1内的移动方向r一致。
导入或壳体开口53最后、即在设备1完全装备有预定数量的物质容器5之后由封闭件55封闭。封闭件55可以与环绕的壳体边缘例如粘贴或焊接。必要时关于这一点也可以进行卡锁连接。在此重要的是,在相应的封闭之后,封闭件55优选地不再能无损地移除。
在封闭位置中,封闭件55在壁内侧构成导引轨道38或侧壁37的一部分。
物质容器5在导引装置4或导引轨道38中通过驱动元件56沿导引轨道38的纵向延伸方向被移动,使得排空的物质容器5被从排空位置P移出并且直接跟随的、在其子区域46中储存物质48和48'的物质容器5接替进入该排空位置P中。
在所示实施例中,在导引轨道38的围绕枢转轴线x的环的顶点处到达排空位置P。
驱动元件56可以如所示的那样是星形轮状的驱动轮57,该驱动轮能够以抗扭地布置在驱动轴17上的方式通过操纵轮20驱动。优选地,在设备1中仅提供一个这样的驱动元件56或驱动轮57。
驱动轮57配设有径向敞开的容纳成型部58,沿周向观察,该容纳成型部在两侧由径向突出的驱动齿102限定边界并且通过驱动齿102彼此间隔。如在该实施例中所示可以提供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八个这样的容纳成型部58。这些容纳成型部优选相同地设计为凹状的边缘凹空、尤其弓形的边缘凹空的形式,这些边缘凹空的半径优选地适应于物质容器5的外径d。
驱动元件56通过容纳成型部58抓住在导引轨道-环的区域中的物质容器5。在此,例如七个这样的物质容器5被抓住或者由驱动轮57导引并且基于驱动轮57的旋转移动在导引轨道38中被引导。由于在无端头链中在物质容器5中间蔓延的接触压力,在此所有的物质容器5在驱动轮57的相应的旋转中被进一步移动。
驱动轮57的用于更换排空位置P中的物质容器5的旋转角度尤其取决于容纳成型部58的数量。在八个容纳成型部58的情况下,相应的旋转角度优选为大约45度。
如上所述,通过封闭罩9的枢转移动通过驱动轴17也对驱动轮57施加影响,该封闭罩的枢转角度选择为大于驱动轮57的允许的旋转角度。通过前述的月牙板导引件28,在实施驱动轮57的45度旋转之后,驱动件25与操纵轮20脱离嵌接。
如此确保,通过封闭罩9的每次打开运动,物质容器-链沿移动方向r仅被移动一个容器。
如同另外尤其从图6、图7和图41中的图示可见的那样,物质容器5可以相对于柱体轴线y大致居中地具有外部环绕的、横向于柱体轴线y定向的槽59。相对于柱体轴线y作为线示出的横截面,该槽59可以具有半圆形的、向外敞开的轮廓(参照图7或图41)。
在备选的设计方案中,槽59的径向向内指向的槽底可以构造为圆柱体形的壁区段,从该壁区段开始,槽壁在根据图41a的横截面中径向向外分别沿着弯曲线延伸,使得产生槽59的漏斗状的扩宽直到容器壁中。
槽59的径向深度或环绕的半圆形凹陷部的与此有关的半径可以优选地选择为,使得总体上大致产生物质容器5的均等的壁厚度、进一步尤其关于与柱体轴线y同心地环绕的壁的均等的壁厚度。
通过物质容器5的产生的收窄部抵抗所谓的塌陷现象,该塌陷现象例如在壁厚度较高的情况下在硬塑料产品中可能出现。此外,这也节省了材料,进而减轻了重量。
此外,槽59还可以用于在设备1中、尤其在导引装置4中导引物质容器5,为此,导引轨道38的一个或两个侧壁37在其沿枢转轴线x的延伸方向观察的中间高度处可以具有指向相对置的侧壁的肋或类似物,该肋导引式地嵌接在物质容器5的槽59中。如此,物质容器5在导引装置4中的导引必要时可以仅通过嵌接在槽59中的肋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物质容器5的端面边缘47可以与轨道底板39和/或轨道顶板40间隔。
配属于物质容器5的排空位置P提供刺入装置60,用于物质容器侧的护盖50的受控制的、有针对性的打开。
根据在物质容器5中的两个分别具有物质48、48'的子区域46的设计方案,优选还提供两个刺入装置60。这两个刺入装置沿枢转轴线x的延伸方向彼此相对置。
在此,装置60可以布置在壳体-下外壳件8的凹陷部21中,并且另一刺入装置60可以布置在壳体-上外壳件7中的这样的凹陷部61中。
在图36至图39中示例性地示出刺入装置60。
每个刺入装置60首先具有固持件62,在该固持件上固定有刺入件63。优选地,配属于刺入件63提供两个单独的刺入区域104,这两个刺入区域相对于根据图39中的图示的横截面可以例如设计为弓形。
如同例如从图36a和图36b可见的那样,每个刺入区域104备选地可以具有两个或更多个、此处例如三个刺入尖端105。这些刺入尖端可以布置在弓形的底座108的端侧上。刺入尖端104优选地自由突出超出底座108的端面。
相对于刺入装置60总体的纵向延伸L,刺入区域104横向于该纵向延伸L彼此间隔,其中,在刺入区域104设计为弓形的情况下,这些弓形的平坦侧朝向彼此。如此相应地在刺入区域104之间产生缝隙状的自由空间64,该自由空间优选在刺入区域104的整个延伸长度上垂直于纵向延伸L延伸直至固持件62。
刺入区域104的背离固持件62的自由端部区域可以刀刃状地设计为尖的,其优选分别在弓形的顶点区域中具有刀刃尖。
在构造有刺入尖端105的情况下优选棘刺状的设计,其具有优选柱体形区域106和连接的尖端区域107,刺入尖端105通过柱体形区域连接到底座108上。尖端区域107可以设计为从柱体形区域106开始呈锥形地朝向自由端部逐渐变细。
每个刺入装置60优选地具有单独的固持件62。如同示例性地在图40中借助点划线示出的那样,两个刺入装置60也可以具有共同的固持件62。
此外,刺入装置60的固持件62可以、也优选地与塑料弹簧65结合设计。该塑料弹簧65具有两个沿纵向延伸L相反地定向的悬臂66。在此,这些悬臂66相对于纵向延伸L在各自的端部区域中优选大致在共同的、横向于刺入件63的延伸方向定向的支撑平面E内延伸。在根据图37的侧视图中,刺入方向b或c线状地示出并且两个悬臂66在其纵向延伸中示出,在该侧视图中,这些悬臂66的沿纵向延伸L观察居中的连接区域凹状拱形地延伸,其中,固持件62优选在纵向延伸L的当中布置悬臂66之间。刺入件63优选地布置在由于凹状设计在固持件62的区域中产生的拱顶的下侧上并且优选贯穿两个悬臂66的前述共同的支撑平面E(参见图37)。
这些悬臂66可以从其自由端部开始分别在提供支撑平面E的区域中具有长孔状的导引凹空部67,这些导引凹空部可以分别与固定在壳体上的销68配合作用。通过这些销68可以实现刺入装置60在相应的壳体件(壳体-上外壳件7或壳体-下外壳件8)上的固定。此外同时还可以提供在刺入过程中对固持件62的导引。
这样的导引也可以通过在壳体侧的导引突伸部69和在固持件62的区域中提供的边缘侧的导引切槽70之间的配合作用产生。
无论如何,沿相应的刺入装置60的刺入方向b或c分别产生尤其对刺入件63的精确导引,从而指向彼此的刺入方向b、c在整个移动路径上优选相对于支撑平面E垂直定向。
每个刺入装置60在相应地克服塑料弹簧65的回复力被施加作用的情况下沿枢转轴线x的方向被按压穿过物质容器5的相应的护盖50,以便打开子区域46。为此,在承载刺入装置60的壳体-上外壳件7和壳体-下外壳件8的相应的凹陷底部中提供导引穿通部71,刺入区域104可以通过该导引穿通部沉入。
在壳体-上内部件2和壳体-下内部件3中也构造有相应的穿通部72。这些穿通部首先以适应于刺入件63的外径的方式提供为钻孔状,在此居中地沿着直径线具有将钻孔分隔成两个子区段的边条73。该边条73在其横向于直径尺寸观察的宽度方面适应于刺入区域104在缝隙状的导引部64中相对彼此的相应的距离尺寸。这样的边条也可以在壳体外壳件中的导引穿通部71的区域中。
边条73首先尤其在刺入过程中提供对刺入区域104的稳定化和导引。此外,边条73同时提供吸气通道74和排出通道75之间的隔开。
位于排空位置P中的物质容器5的每个空腔或每个子区域46配有通过相应的边条73隔开的吸气通道74和排出通道75。
基于刺入装置60的前述布置和构造,这些刺入件63或刺入区域104优选沿相反的刺入方向b和c起作用,这些刺入方向分别沿着枢转轴线x指向。在用于穿通护盖50的相应的加载下,刺入件63优选沿指向彼此的方向起作用。
由于刺入区域104,在刺入区域104的例如根据图36或图39中的图示的设计方案中,在位于排空位置P中的物质容器5的每个护盖50中产生冲裁区段76,这些冲裁区段优选居中地沿着物质容器5或护盖50的直径线在保留的护盖边条77上向内折叠到相应的子区域46中(尤其参照图41)。
如根据图38a和图41a所示,例如根据图36a的刺入装置60的刺入尖端105产生容器侧的护盖50的孔状的冲裁部。相应地产生的冲孔(开口78和79)可以分别具有直径尺寸,该直径尺寸可以选择为例如小于2mm、进一步优选地小于1.5mm、必要时小至0.5mm或更小。优选产生大头针大的开口78和79。
在此,在一方面由开口78组成并且另一方面由开口79组成的两组冲孔之间也产生未被贯穿或未被冲裁的当中的护盖边条77。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产生配属于每个子区域46的用于来自吸气通道74的空气流s进入的开口78和用于掺入来自子区域46的物质48或48'的空气流s逸出到排出通道75中的开口79。
优选地,穿通部72中的将吸气通道74相对于排出通道75隔开的边条密封式地支撑在护盖50或在护盖50被打开之后产生的护盖边条77上,从而空气流s被强制导引通过开口78并且通过子区域46。
子区域46成形为必要时半球形的凹陷部促进通过空气流s的清空效果。不存在与流动有关的死区。由于冲裁区段76朝子区域底部折叠,空气流s在底部附近被导引通过子区域46,这促进了对子区域46的完全清空。
两个刺入装置60优选地同时被加载和卸载。关于这一点也可以进行对一个或两个刺入装置60的可选的加载。
在这些图示中示出一种实施方式,其中,两个刺入装置60的移动基于封闭罩9的枢转移动同步进行。
为此可以在上封闭罩件10和下封闭罩件11的下侧成形有凸块80,这些凸块分别指向分别朝向的凹陷部21或61,在封闭罩9的枢转运动的过程中,凸块优选在物质容器5向前移动到排空位置P中之后克服塑料弹簧65的回复力沿刺入方向b和c向下压刺入件63。在此,凸块80优选在相应的固持件62的区域中对刺入装置60施加作用。
物质容器5的用于到达排空位置P的上述向前移动例如已经通过封闭罩9的大约45度的枢转移动实现。在取消封闭罩9和操纵轮20之间的带动运动的情况下,封闭罩9此后可以进一步朝完全打开位置枢转,其中,在该枢转运动的过程中,凸块80以对刺入装置60的固持件62施加作用的方式越过该固持件。基于物质容器5的向前移动,在此确保在上述排空位置P中存在新的、未清空的物质容器5。这之后才针对性地捅穿护盖50。
在封闭罩9的枢转运动的末尾,凸块80离开对刺入装置60的作用区域,刺入装置基于塑料弹簧65的回复力又移回到到其初始位置中。在此,刺入件63或刺入区域104又从物质容器5的子区域46移出,以便相应地释放开口78和79或者将这些开口与吸气和排出通道74、75在流动方面连接。
处于排空位置中的物质容器5的每个子区域46配有两个吸气通道74。这些吸气通道的吸气口81在吸口部6的两侧构造在相应的壳体-上外壳件7或壳体-下外壳件8中,而吸气通道74基本上可以在壳体-上内部件2或壳体-下内部件3中以成形的方式延伸(参见例如图32和图48)。
如此在设备1中总共产生具有四个吸气口81的四个吸气通道74,这些吸气口81在两侧在吸口部6旁边定位,使得这些吸气口在封闭罩9朝打开方向翻开之后才被释放。在设备1的封闭的基本位置中,吸气口81受保护地隐藏在封闭罩9下方。
空腔的两个吸气通道74优选地直接在由边条73分隔的穿通部72的区域中相遇(也参见图48)。
在备选的设计方案中,尤其并且优选地在根据图36a、图36b和39a的具有刺入尖端105的刺入装置60的使用方面提供将沿空气流方向s位于物质容器5或排空位置P上游的吸气通道74连接的旁路103(参见图32a和图48a)。通过该横向通道(旁路103),吸入的空气的一部分可以在吸入过程中直接地并且在不通过物质容器5的空腔的情况下流入排出通道75。这样的旁路103可以、也优选地配属于每对吸气通道74。
此外,位于排空位置中的物质容器5的每个空腔或每个子区域46配有排出通道75。相应地,在设备1中产生总共两个排出通道75,这些排出通道首先从对应的穿通开口开始彼此分开地朝吸口部6导引,这尤其沿大致垂直于前述后侧的竖放面45的方向进行。
这两个排出通道75直接在到吸口部通道82的过渡处合并(参见例如图33)。在该合并区域83中,必要时可以提供涡旋元件等。
根据排出通道75的上述设计和分离,在吸入过程中,在通过刺入装置60打开护盖50并且基于通过吸口部6的吸入或吸气产生空气流s之后,物质48和48'分开地从相应的子区域46被清空并且在到使用者的呼吸区域的过渡处的紧邻上游、尤其在吸口部6的根区域中的合并区域83中才汇合并且混合或涡旋。
设备1还设计和构造用于对已实施的或还剩余的排空过程或吸入过程进行计数。为此提供计数机构84。
如同例如从图17和图18中的细节可以看到的那样,计数机构84基本上具有环形的计数轮85、传动齿轮86和驱动小齿轮87。驱动小齿轮87抗扭地布置在驱动轴17上并且与传动齿轮86的外齿部啮合。传动齿轮86的外齿部又与在计数轮85的环绕的凸缘88内侧构造的内齿部89啮合。
如此产生的、齿轮传动式的计数机构84基本上布置在壳体-上外壳件7和对应的上封闭罩件10之间。
在计数轮85的上侧的环形面的区域中施加有符号、尤其数字。数字的数量优选地等于能容纳在设备1的导引装置4中的物质容器5的数量。如此,根据所示实施例可以提供从0到30的数字序列。
计数轮85的当前旋转定向和相应地待显示的当前的例如还有的未使用的物质容器5的数目或备选地已使用的物质容器5的数目通过顶盖件16中的透明窗90从外部对使用者可见。窗90封闭顶盖件16中的适配的穿通部91。上封闭罩件10也具有这样的穿通部92,该穿通部在封闭罩9的吸口部-封闭位置中位于相对于枢转轴线x与顶盖件14中的穿通部91和窗90对齐的重叠位置中。此外可以提供另外的、沿周向偏移地构造的穿通部92',通过该穿通部在封闭罩打开位置中也可以看到所述显示。
在封闭罩-枢转运动的过程中,通过窗90看不到计数轮85的数字,因为上封闭罩件10的此外闭合的盖区段12位于计数轮85和窗90之间。随着封闭罩9到吸口部6的封闭位置中的返回枢转移动已完成,可见的数字与封闭罩9从封闭位置到打开位置中的枢转开始之前相比增加1或备选地减小1。
封闭罩-枢转运动因此既引起物质容器5在导引装置4内移动一个位置以便将下一个物质容器5带到排空位置P中,又引起位于排空位置P中的物质容器5的两个子区域46的护盖50的打开并且还引起计数机构84的显示的改变。
计数机构84的传动齿轮86在壳体-上外壳件7的轴颈93上导引。在此,传动齿轮86的几何旋转轴线与枢转轴线x同向延伸。
轴颈93在端侧、相应地相对于轴颈93扎根在其中的凹陷底部间隔地具有径向凸起94。传动齿轮86具有相应地适配的、钥匙孔状的中央穿通部,该穿通部使得传动齿轮86仅能以一种旋转定向被推套在轴颈93上。在运行位置中,传动齿轮86的轮毂位于轴颈93的径向凸起94的下方,因此传动齿轮86可自由旋转。
计数轮85沿着其环绕的凸缘88具有向外指向的径向凸缘86。在运行位置中,该径向凸缘86被在包括凹陷部61的壳体壁的区域中径向向内突出的、构成另外的定向成型部97的边条覆盖。在计数轮85的径向凸缘96的区域中提供与定向成型部97适配的边缘敞开的凹空98。
基于上述设计,计数轮85和传动齿轮86均仅能沿相对于彼此和/或相对于驱动小齿轮87的预定的角度定向被装配。
在此,尤其计数轮85的安装位置可以是这样的:在物质容器5被导入此外准备好运行的设备1中之后,计数轮85才被如此定向,使得通过窗90例如可以看到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最大的可实施的吸入的数目或未使用的物质容器5的数目,因此根据所示实施例可以看到数字30。由于将物质容器5连续地例如通过导入滑轨54导入导引装置4中,安装在预定的旋转位置中的计数轮85通过上述齿轮传动装置被带动并且被置于精确的初始位置中。
在无端头排列中的最后一个物质容器5的空腔被打开之后并且优选在此后实施的吸入之后,设备1可以被锁住以便准备假想的下一次吸入。
因此在该位置中,计数机构84可以、也优选地显示零。相应地旋转到该位置中的计数轮85在此可以通过在径向凸缘96的区域中成形的止挡肋101抵靠固定在壳体上的区段、例如定向成型部97。
因此可以实现对齿轮传动式的计数机构84和由此对驱动轴17的锁住,从而如果试图将封闭罩9从封闭位置朝打开位置翻开,则驱动件25抵靠被锁住的驱动轴17或与该驱动轴抗扭连接的操纵轮20。
在所有物质容器5被排空之后,设备1被锁住并且优选地可以不能继续使用。在没有这种锁住的情况下,由于物质容器5在导引装置4中的优选的无端头-顺序排列,在最后一个物质容器5之后,已经排空的第一个物质容器会被重新带到排空位置P中。这样的错误操作通过上述锁住克服。
附图标记列表
1设备
2壳体-上内部件
3壳体-下内部件
4导引装置
5物质容器
6吸口部
7壳体-上外壳件
8壳体-下外壳件
9封闭罩
10上封闭罩件
11下封闭罩件
12盖区段
13罩区段
14顶盖件
15底部件
16凸缘
17驱动轴
18钻孔
19钻孔
20操纵轮
21凹陷部
22同步凸起
23止回器
24卡锁凸耳
25驱动件
26悬臂
27同步凸耳
28月牙板导引件
29控制面
30控制销
31第一贴靠面
32回缩部
33第二贴靠面
34控制面
35第三贴靠面
36储存室
37侧壁
38导引轨道
39轨道底板
40轨道顶板
41纵向槽
42横向槽
43收集室
44分支路径
45竖放面
46子区域
47端壁
48物质
48'物质
49底部
50护盖
51肋
52壳体
53导入或壳体开口
54导入滑轨
55封闭件
56驱动元件
57驱动轮
58容纳成型部
59槽
60刺入装置
61凹陷部
62固持件
63刺入件
64缝隙状的自由空间
65塑料弹簧
66悬臂
67导引凹空部
68销栓
69导引突伸部
70导引切槽
71导引穿通部
72穿通部
73边条
74吸气通道
75排出通道
76冲裁区段
77护盖边条
78开口
79开口
80凸块
81吸气口
82吸口部通道
83合并区域
84计数机构
85计数轮
86传动齿轮
87驱动小齿轮
88凸缘
89内齿部
90窗
91穿通部
92穿通部
92'穿通部
93轴颈
94定向成型部
95穿通部
96径向凸缘
97定向成型部
98凹空
99空心枢轴
100轴身
101止挡肋
102驱动齿
103旁路
104刺入区域
105刺入尖端
106柱体形区域
107尖端区域
108底座
109纵向边条
110顶点区域
111桥接区段
112基线
113腰
114腰
115侧壁区段
a旋转方向
b刺入方向
c刺入方向
d外径
E高度
f基础宽度
g高度
h高度
r运输方向
s空气流
x枢转轴线
y柱体轴线
z对称轴线
D三角形
E支撑平面
L纵向延伸
P排空位置

Claims (17)

1.一种用于吸入粉末状物质(48、48')的设备(1),具有能连续移动到排空位置中的多个物质容器(5),其中,彼此不连接的物质容器(5)容纳在固定在设备上的导引装置(4)中以便彼此直接贴靠并且能够通过在这些物质容器(5)中间蔓延的接触压力移动,其中另外,导引装置(4)具有驱动轮(57),该驱动轮具有由驱动齿(102)分隔的容纳成型部(58),其特征在于,在排空位置中,物质容器(5)位于驱动轮(57)的容纳成型部(58)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质容器(5)在导引装置(4)中构成无端头的排列。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提供驱动元件(56),通过该驱动元件能够作用于任一物质容器或选择的物质容器(5),以便移动物质容器(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56)设计为具有径向敞开的容纳成型部(58)的驱动轮(57),以便容纳成型部(58)作用于相应的物质容器(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56)能够通过能由使用者移动的驱动件(25)沿运输方向(r)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56)相对于操纵轮(20)同轴地并且旋转连接地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56)和所述操纵轮(20)抗扭地布置在驱动轴(17)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操纵轮(20)能够通过驱动件(25)被作用,其中,操纵轮(20)还与止回器(23)配合作用以便防止反转。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25)与封闭罩(9)连接,使得在封闭罩(9)在枢转路径上移动到打开位置中的过程中,驱动件(25)沿运输方向(r)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驱动件(25)借助于月牙板导引件(28)仅在封闭罩(9)的枢转路径的子区域上与操纵轮(20)嵌接。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25)设计为能回弹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封闭罩(9)的封闭位置中,驱动件(25)以较少的或缺失的弹性蓄能处于初始位置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装置(4)具有导引轨道(38),所述导引轨道与壳体(52)中的用于物质容器(5)的能封闭的导入开口(53)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开口(53)能够通过仅能破坏式地移除的封闭件(55)封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封闭件(55)在内侧构成所述导引轨道(38)的一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配属于用于物质容器(5)的刺入装置(60),所述导引轨道(38)具有纵向槽(41),在刺入装置(60)中逸出的物质(48、48')能够收集在所述纵向槽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构造有收集室(43),在该收集室中能够收集在所述纵向槽(41)中运输的物质(48、48')。
CN202080020434.1A 2019-01-14 2020-01-14 用于吸入粉末状物质的设备 Active CN1135737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55658.8A CN117258089A (zh) 2019-01-14 2020-01-14 具有两个子区域的物质容器的应用和具有两个子区域的物质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100832 2019-01-14
DE102019100832.8 2019-01-14
DE102020100550.4A DE102020100550A1 (de) 2019-01-14 2020-01-13 Vorrichtung zum Inhalieren pulverförmiger Substanzen, Substanzbehälter für eine solche Vor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zum Befüllen einer derartigen Vorrichtung
DE102020100550.4 2020-01-13
PCT/EP2020/050808 WO2020148276A1 (de) 2019-01-14 2020-01-14 Vorrichtung zum inhalieren pulverförmiger substanzen, substanzbehälter für eine solche vor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zum befüllen einer derartigen vorrichtung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55658.8A Division CN117258089A (zh) 2019-01-14 2020-01-14 具有两个子区域的物质容器的应用和具有两个子区域的物质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3762A CN113573762A (zh) 2021-10-29
CN113573762B true CN113573762B (zh) 2024-01-30

Family

ID=7113241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55658.8A Pending CN117258089A (zh) 2019-01-14 2020-01-14 具有两个子区域的物质容器的应用和具有两个子区域的物质容器
CN202080020434.1A Active CN113573762B (zh) 2019-01-14 2020-01-14 用于吸入粉末状物质的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55658.8A Pending CN117258089A (zh) 2019-01-14 2020-01-14 具有两个子区域的物质容器的应用和具有两个子区域的物质容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26035A1 (zh)
EP (1) EP3911387B1 (zh)
CN (2) CN117258089A (zh)
CA (1) CA3126414A1 (zh)
DE (1) DE102020100550A1 (zh)
ES (1) ES2947173T3 (zh)
WO (1) WO20201482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89282S1 (en) * 2020-06-08 2023-06-13 Merxin Ltd. Inhaler
USD984631S1 (en) * 2020-07-23 2023-04-25 Lupin Inc. Inhale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84044A1 (en) * 2013-05-17 2014-11-20 Koninklijke Philips N.V. Multidose substance delivery module
CN104245025A (zh) * 2012-04-20 2014-12-24 艾尔弗雷德.冯舒克曼 用于吸入粉末状物质的装置
CN105706120A (zh) * 2013-10-15 2016-06-22 艾尔弗雷德.冯舒克曼 计数器和具有计数器的手持式设备
CN108348706A (zh) * 2015-11-13 2018-07-31 艾尔弗雷德.冯舒克曼 可手动操作的吸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88112C (fi) * 1985-07-30 1993-04-13 Glaxo Group Ltd Anordning foer administrering av laekemedel till patienter
GB9920839D0 (en) * 1999-09-04 1999-11-10 Innovata Biomed Ltd Inhaler
WO2002053216A2 (en) * 2001-01-08 2002-07-11 Cipla Limited An improved device for metered administration of medicament by inhalation
GB0201677D0 (en) 2002-01-25 2002-03-13 Glaxo Group Ltd Medicament dispenser
GB0227128D0 (en) * 2002-11-20 2002-12-24 Glaxo Group Ltd A capsule
GB0325627D0 (en) 2003-11-03 2003-12-10 Glaxo Group Ltd A hand-held capsule device
CA2673553C (en) * 2006-12-22 2014-06-17 Laboratorios Almirall, S.A. Breath actuated metering slide for a powder inhaler
EP2432536B1 (en) * 2009-05-21 2018-07-04 MicroDose Therapeutx, Inc. Rotary cassette system for dry powder inhal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5025A (zh) * 2012-04-20 2014-12-24 艾尔弗雷德.冯舒克曼 用于吸入粉末状物质的装置
WO2014184044A1 (en) * 2013-05-17 2014-11-20 Koninklijke Philips N.V. Multidose substance delivery module
CN105706120A (zh) * 2013-10-15 2016-06-22 艾尔弗雷德.冯舒克曼 计数器和具有计数器的手持式设备
CN108348706A (zh) * 2015-11-13 2018-07-31 艾尔弗雷德.冯舒克曼 可手动操作的吸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26035A1 (en) 2022-04-28
WO2020148276A1 (de) 2020-07-23
CN117258089A (zh) 2023-12-22
CN113573762A (zh) 2021-10-29
EP3911387A1 (de) 2021-11-24
ES2947173T3 (es) 2023-08-02
CA3126414A1 (en) 2020-07-23
EP3911387B1 (de) 2023-04-19
DE102020100550A1 (de) 2020-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51484B1 (en) Single dose inhaler
AU2011201294B2 (en) Inhaler
CN113573762B (zh) 用于吸入粉末状物质的设备
RU2523642C2 (ru) Ингаляци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JP4044620B2 (ja) 粉末状薬剤の吸入による投与のためのシステム
EP1726324B1 (en) Medicament container with same side airflow inlet and outlet
US20150209531A1 (en) Inhaler
JP6222710B2 (ja) 流動体ディスペンサ装置
CN113573763B (zh) 用于吸入粉末状物质的设备
WO2002053216A2 (en) An improved device for metered administration of medicament by inhalation
US11224705B2 (en) Inhaler
US10888675B2 (en) Inhaler
CN104334220B (zh) 用于分配流体产品的装置
AU2013206353B2 (en) Inhaler
AU2002228322A1 (en) An improved device for metered administration of medicament by inha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