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3559A - 一种机柜温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柜温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73559A
CN113573559A CN202111027256.8A CN202111027256A CN113573559A CN 113573559 A CN113573559 A CN 113573559A CN 202111027256 A CN202111027256 A CN 202111027256A CN 113573559 A CN113573559 A CN 1135735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poration
air
cavity
evaporation side
sid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272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73559B (zh
Inventor
倪赛龙
程竑理
江文兵
黄德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aiw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aiw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aiw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aiw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2725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735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73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355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6447 priority patent/WO202303043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735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35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536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racks or cabinets of standardised dimensions, e.g. electronic racks for aircraft or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 H05K7/20663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e.g. heat pip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27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8Liquid cooling with phase cha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柜温控系统,通过对空调单元进行结构改进,使其第一腔壁和第二腔壁各自具有沿第一方向开设的蒸发侧回风口和蒸发侧送风口,还具有在冷凝侧腔体的腔壁上沿第二方向开设的冷凝侧回风口和冷凝侧出风口;首先,蒸发侧腔体与冷凝侧腔体相互独立,蒸发侧与冷凝侧的进出风不会相干扰,且空调单元将蒸发侧和冷凝侧集成一体,占用空间少,便于移动,可以实现空调单元的快速拖动,便于现场安装;接着,由于第一腔壁与第二腔壁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一组蒸发风口,设备柜单元可单个设置于空调单元的一侧,也可以设置两个且分别安装于空调单元的两侧,仅需令设备柜单元与空调单元连接,即可完成扩容,即设备柜单元的扩容灵活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机柜温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柜温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柜温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通信行业各项业务飞速发展,随着业务量和网络规模的快速扩张,物联网、大数据、大容量的提倡,以及4G移动网络及5G移动网络的普及,各大运营商需要建设大量的带有制冷功能的机柜以存放各类通信单元。
现有技术的机柜空调多采用分体式结构,即机柜空调包括用于为通信单元提供冷风的室内单元、用于利用室外冷源对室内单元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室外单元和用于存放通信单元的设备存放单元;其中,设备存放单元与室内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是出厂前便加工好的,例如将室内单元嵌合固定在设备存放单元的柜门上。
面对通信单元增加的情况,则需要对机柜空调进行扩容;现有技术中,如果对机柜空调进行扩容,只能增加新的机柜空调,至少需要增加一套额外的固定连接有室内单元的设备存放单元,以满足增加的通信单元的存放需求和制冷需求;即对于采用分体式结构的机柜空调而言,由于设备存放单元与室内单元一一对应,导致现有技术中的机柜空调的扩容方式不灵活,每次扩容都需要一设备存放单元及对应的室内单元,不便于机柜空调的现场安装及后期扩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柜温控系统,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机柜空调扩容方式不灵活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柜温控系统,包括空调单元和与所述空调单元可拆卸连接的设备柜单元;所述空调单元内形成有蒸发侧腔体和冷凝侧腔体;所述蒸发侧腔体内设置有吸热制冷换热装置,所述冷凝侧腔体内设置有放热换热装置,所述放热换热装置与所述吸热制冷换热装置之间通过制冷剂管路连通;
所述蒸发侧腔体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腔壁与第二腔壁,所述第一腔壁与所述第二腔壁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一组蒸发风口,所述蒸发风口包括沿第一方向开设的蒸发侧回风口和蒸发侧送风口,且所述蒸发侧送风口至蒸发侧回风口之间的气流流经所述设备柜单元;
所述冷凝侧腔体的腔壁上沿第二方向开设有冷凝侧回风口和冷凝侧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冷凝侧腔体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腔壁和第四腔壁;
所述第三腔壁和所述第四腔壁上均开设有一组所述冷凝侧回风口和所述冷凝侧出风口,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可选地,于所述放热换热装置与所述冷凝侧出风口之间,所述冷凝侧腔体还安装有冷凝风机,所述冷凝风机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
于所述吸热制冷换热装置与所述蒸发侧送风口之间,所述蒸发侧腔体还安装有蒸发风机,所述蒸发风机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可选地,所述蒸发侧回风口及所述蒸发侧送风口远离所述蒸发侧腔体的一端的开口处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远离所述蒸发侧腔体的一面上开设有排水槽。
可选地,所述蒸发侧回风口及所述蒸发侧送风口的开口处设置有密封装置;
当所述蒸发侧回风口及所述蒸发侧送风口的一侧未设置有所述设备柜单元时,所述密封装置封堵所述蒸发侧回风口及所述蒸发侧送风口。
可选地,所述密封装置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上凸设有耳片,所述耳片开设有销孔;
所述蒸发侧腔体内滑动连接有滑销,当所述挡板封堵所述蒸发侧回风口或所述蒸发侧送风口时,所述滑销穿过所述销孔。
可选地,所述密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蒸发侧回风口及所述蒸发侧送风口的开口处的风阀,所述风阀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风阀开合。
可选地,所述设备柜单元的内部设有设备安装位,所述设备安装位设置于所述蒸发侧回风口与所述蒸发侧送风口之间;
所述蒸发侧送风口与所述设备安装位之间形成冷通道,所述设备安装位与所述蒸发侧回风口之间形成热通道。
可选地,所述冷凝侧腔体设置于所述蒸发侧腔体的顶部;
所述放热换热装置包括热管冷凝器,所述热管冷凝器与所述吸热制冷换热装置连通;
所述放热换热装置还包括压缩制冷冷凝器,所述吸热制冷换热装置的出口端与所述压缩制冷冷凝器的入口端之间还连通有压缩机。
可选地,所述空调单元包括第一顶部连接部和第一底部连接部;所述设备柜单元包括第二顶部连接部和第二底部连接部;
所述第一顶部连接部和所述第二顶部连接部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有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部连接部通过螺栓和/或螺钉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顶部连接部通过螺栓和/或螺钉连接;所述第一底部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底部连接部通过螺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机柜温控系统,通过对空调单元进行结构改进,使其第一腔壁和第二腔壁各自具有沿第一方向开设的蒸发侧回风口和蒸发侧送风口,还具有在冷凝侧腔体的腔壁上沿第二方向开设的冷凝侧回风口和冷凝侧出风口;首先,蒸发侧腔体与冷凝侧腔体相互独立,蒸发侧与冷凝侧的进出风不会相干扰,且空调单元将蒸发侧和冷凝侧集成一体,占用空间少,便于移动,可以实现空调单元的快速拖动,便于现场安装;接着,由于第一腔壁与第二腔壁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一组蒸发风口,设备柜单元可单个设置于空调单元的一侧,也可以设置两个且分别安装于空调单元的两侧,仅需令设备柜单元与空调单元连接,即可完成扩容,即设备柜单元的扩容灵活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柜温控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柜温控系统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柜温控系统的第一状态的布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柜温控系统的第二状态的布局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柜温控系统的第三状态的布局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单元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柜温控系统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在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挡板安装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柜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在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施例的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1、空调单元;11、蒸发侧腔体;12、冷凝侧腔体;13、蒸发侧回风口;14、蒸发侧送风口;15、冷凝侧回风口;16、冷凝侧出风口;17、第一顶部连接部;18、第一底部连接部;
21、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2、放热换热装置;23、蒸发风机;24、冷凝风机;
3、设备柜单元;31、设备安装位;32、冷通道;33、热通道;34、第二顶部连接部;35、第二底部连接部;41、密封圈;42、排水槽;51、挡板;52、耳片;53、销孔;54、滑销;6、连接板;
71、锁合杆;72、密封板;73、卡合部;74、卡合槽;75、导向部;76、挂钩部;77、滑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至图1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柜温控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柜温控系统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柜温控系统的第一状态的布局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柜温控系统的第二状态的布局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柜温控系统的第三状态的布局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单元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柜温控系统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在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挡板安装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柜温控系统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在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施例的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例提供了一种机柜温控系统,应用于室内外环境中,主要用于存储通信设备,并为通信设备提供适温的工作环境;本发明的机柜温控系统通过改进结构,使其扩容前后均能维持良好的散热循环,从而保持良好的散热能力。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机柜温控系统包括空调单元1和与空调单元1可拆卸连接的设备柜单元3;空调单元1内形成有蒸发侧腔体11和冷凝侧腔体12;蒸发侧腔体11内设置有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冷凝侧腔体12内设置有放热换热装置22,放热换热装置22与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之间通过制冷剂管路连通。其中,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通过其内部流动的制冷剂对热风进行冷却得到冷风,升温后的制冷剂流动至放热换热装置22中,放热换热装置22通过室外冷源对其升温后的制冷剂进行冷却,制冷剂冷却后流动至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
蒸发侧腔体11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腔壁与第二腔壁,第一腔壁与第二腔壁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一组蒸发风口,蒸发风口包括沿第一方向开设的蒸发侧回风口13和蒸发侧送风口14,且蒸发侧送风口14至蒸发侧回风口13之间的气流流经设备柜单元3。第一方向即图6中的标示方向,也为设备柜单元3的排列方向,即设置多个设备柜单元3时,设备柜单元3沿第一方向分布。
冷凝侧腔体12的腔壁上沿第二方向开设有冷凝侧回风口15和冷凝侧出风口16。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空调单元1采用至上而下分布冷凝侧腔体12及蒸发侧腔体11的布局,此时可沿第一方向在蒸发侧腔体11的左右中的一侧或左右两侧布置设备柜单元3,留出冷凝侧回风口15和冷凝侧出风口16于第二方向上与柜外的空气进行换热,冷凝侧和蒸发侧互不干扰,换热效率高,且空调单元1整体占地面积小,便于选址和搬运。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机柜温控系统通过对空调单元1进行结构改进,使其第一腔壁和第二腔壁各自具有沿第一方向开设的蒸发侧回风口13和蒸发侧送风口14,还具有在冷凝侧腔体12的腔壁上沿第二方向开设的冷凝侧回风口15和冷凝侧出风口16;首先,蒸发侧腔体11与冷凝侧腔体12相互独立,蒸发侧与冷凝侧的进出风不会相干扰,且空调单元1将蒸发侧和冷凝侧集成一体,占用空间少,便于移动,可以实现空调单元1的快速拖动,便于现场安装;接着,由于第一腔壁与第二腔壁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一组蒸发风口,设备柜单元3可单个设置于空调单元1的一侧,也可以设置两个且分别安装于空调单元1的两侧,仅需令设备柜单元3与空调单元1连接,即可完成扩容,即设备柜单元的扩容灵活性高。
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如图6和图7所示,冷凝侧腔体12的腔壁上开设有冷凝侧回风口15和冷凝侧出风口16,冷凝侧回风口15和冷凝侧出风口16之间形成冷凝气流通道,放热换热装置22设置于冷凝气流通道内。本实施例中的机柜温控系统通过冷凝侧回风口15和冷凝侧出风口16引入柜外风至空调单元1内,对放热换热装置22中制冷剂进行冷却。
具体地,如图6所示,冷凝侧回风口15和冷凝侧出风口16均沿第二方向贯穿冷凝侧腔体12,即在第三腔壁和第四腔壁上均开设有一组冷凝侧回风口15和冷凝侧出风口16;第二方向(前后方向)与第一方向(左右方向)垂直。本实施例的机柜温控系统于空调单元1的前后两侧开设有贯穿冷凝侧腔体12的冷凝侧回风口15和冷凝侧出风口16以对制冷剂进行冷却,于空调单元1的左右两侧开设有贯穿蒸发侧腔体11的蒸发侧回风口13和蒸发侧送风口14,且设备柜单元3均设置在空调单元1的左侧或右侧;冷凝侧的进出风与蒸发侧的进出风,在空间中的纵向和横向均相互错开,确保两股气流不会相接触,进而保证了机柜温控系统的换热效率,并且该结构的紧凑度高,蒸发侧风口和冷凝侧风口均集中在一空调单元1上,集中的进出风结构形成紧凑的气流循环结构,减少了气流循环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于放热换热装置22与冷凝侧出风口16之间,冷凝侧腔体12还安装有冷凝风机24,冷凝风机24的出风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同。
于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与蒸发侧送风口14之间,蒸发侧腔体11还安装有蒸发风机23,蒸发风机23的出风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同。其中,冷凝风机24和蒸发风机23均采用离心风机,风量大,满足柜内的换热气流高效循环。需要理解的是,蒸发风机23和冷凝风机24均起到改变方向的作用,示例性的,室内热风通过蒸发侧回风口13进入蒸发侧腔体11后,经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再通过蒸发风机23的转向和增大风量,最后从蒸发侧送风口14排出,其中,热风进入蒸发侧腔体11后沿第二方向流动,蒸发风机23还起修正降温的室内冷风的风向的作用,使室内冷风最终沿第一方向流出蒸发侧腔体11保证气流的循环性和高效性;同理地,冷凝风机24还起修正升温后室外热风的作用,使室外热风最终沿第二方向流出冷凝侧腔体12;在空调单元1有限的空间内,延长风在蒸发侧腔体11及冷凝侧腔体12的流动长度,从而尽可能地提高室内风与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的换热效果,提高室外风与放热换热装置22的换热效果。
需要补充的是,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倾斜设置于蒸发侧腔体11内,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相对于蒸发风机23的进风方向倾斜设置;放热换热装置22倾斜设置于冷凝侧腔体21内,放热换热装置22相对于冷凝风机24的进风方向倾斜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室内风与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的接触面积,提高室外风与放热换热装置22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设备柜单元3的内部设有设备安装位31,设备安装位31设置于蒸发侧回风口13与蒸发侧送风口14之间,且蒸发侧送风口14与设备安装位31之间形成冷通道32,设备安装位31与蒸发侧回风口13之间形成热通道33。其中,冷通道32与热通道33的流动方向均与第一方向平行。
具体地,在前期通信设备投入较少的情况下,如图2至图4所示,可仅于空调单元1的一侧安装一个设备柜单元3,另一侧的蒸发侧回风口13和蒸发侧送风口14闭合,相当于在空调单元1的一侧形成如下气流循环:蒸发侧送风口13、冷通道32、设备安装位31、热通道33及蒸发侧回风口14,此时气流单向循环;随着通信设备数量的增加,如图1和图5所示,在空调单元1的两侧各设置一个设备柜单元3,此时,两侧的蒸发侧回风口13和蒸发侧送风口14均开启,相当于形成双气流循环,两侧的气流循环对称设置,气流循环仍然为:蒸发侧送风口13、冷通道32、设备安装位31、热通道33及蒸发侧回风口14,由单个空调单元1为两侧的冷通道32提供冷风,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扩容后的机柜空调,气流的流动距离更长且流动性更强,从而保证了各个通信设备的均匀散热,避免出现局部过热的情况,消除了安全隐患。
需要理解的是,如图1所示,设备柜单元3的一侧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设备柜单元3,相邻的两个设备柜单元3的冷通道32相互连通,相邻的两个设备柜单元3的热通道33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11所示,蒸发侧回风口13及蒸发侧送风口14远离蒸发侧腔体11的一端的开口处安装有密封圈41,密封圈41远离蒸发侧腔体11的一面上开设有排水槽42。其中,密封圈41分别设置在蒸发侧回风口13及蒸发侧送风口14的风口四周,起到防水防尘的效果,并且通过密封圈41上开设的排水槽42实现防水排水的效果,提高了机柜温控系统的防水防尘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8至图10所示,蒸发侧回风口13及蒸发侧送风口14的开口处设置有密封装置。
当蒸发侧回风口13及蒸发侧送风口14的一侧未设置有设备柜单元3时,密封装置封堵蒸发侧回风口13及蒸发侧送风口14。其中,密封装置在空调单元1的一侧未设置有设备柜单元3时,起到密封的效果,防止冷却后的室内风从未连通有冷通道32的蒸发侧送风口14排出柜外,导致冷量的流失,提高了机柜温控系统的节能环保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密封装置包括挡板51,挡板51上凸设有耳片52,耳片52开设有销孔53。
蒸发侧腔体11内滑动连接有滑销54,当挡板51封堵蒸发侧回风口13或蒸发侧送风口14时,滑销54穿过销孔53。需要补充的是,可以在滑销54的一端连接一拉绳,便于工作人员解除滑销54对挡板51的锁定,且滑销54的一端上形成有导向斜面,在滑销54的另一端套设有一压簧,压簧的一端与蒸发侧腔体11抵接,压簧的另一端与滑销54的另一端抵接。
当挡板51设置在蒸发侧回风口13或蒸发侧送风口14上,工作人员可以从外部将挡板51按压向蒸发侧回风口13或蒸发侧送风口14上,耳片52挤压滑销54的导向斜面,使压簧压缩,直至销孔53与滑销54的位置重合时,耳片52不再挤压滑销54,使滑销54在压簧的作用下滑入销孔53中,利用滑销54实现挡板51与蒸发侧腔体11之间的位置关系锁定,使得工作人员只能从蒸发侧腔体11的内侧拉动拉绳才能解除滑销54对挡板51的锁定,相当于滑销54限制了挡板51与蒸发侧腔体11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无关人员无法从空调单元1外侧对密封装置进行拆卸,提高了机柜温控系统的防盗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密封装置包括设置于蒸发侧回风口13及蒸发侧送风口14的开口处的风阀,风阀连接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风阀开合。其中,驱动装置可以选用电机或气缸,通过驱动装置的旋转端带动风阀开合,其具体的结构也不作限制,例如风阀可以采用百叶窗的形式,通过电机的旋转端驱动百叶扇的开合;还可以采用在气缸的伸缩端上固定连接一阀体,当蒸发侧回风口13及蒸发侧送风口14的一侧未设置有设备柜单元3时,气缸的伸缩端伸出,将阀体伸出至蒸发侧回风口13及蒸发侧送风口14,从而实现封堵的效果。
进一步地,冷凝侧腔体12设置于蒸发侧腔体11的顶部。
放热换热装置22包括热管冷凝器,热管冷凝器与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连通。
放热换热装置22还包括压缩制冷冷凝器,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的出口端与压缩制冷冷凝器的入口端之间还连通有压缩机。
其中,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的制冷剂受热转为气相时,向上流动至热管冷凝器,气相制冷剂在热管冷凝器中冷凝为液相,随后在重力作用下流动至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节能低效;当自然冷源不足时,还可以通过压缩机将经过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的气相制冷剂输向压缩制冷冷凝器实现换热;需要补充的是,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可以选用铜管翅片式蒸发器、微通道式蒸发器等用于对室内风降温的装置;放热换热装置22还可以选用水冷冷凝器、风冷冷凝器等利用室外冷源对制冷剂降温的装置。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所示,空调单元1包括第一顶部连接部17和第一底部连接部18;设备柜单元3包括第二顶部连接部34和第二底部连接部35。
第一顶部连接部17和第二顶部连接部34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有一连接板6,连接板6的一端与第一顶部连接部17通过螺栓和/或螺钉连接,连接板6的另一端与第二顶部连接部34通过螺栓和/或螺钉连接;第一底部连接部18与第二底部连接部35通过螺栓连接。需要补充的是,空调单元1对应第一底部连接部18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安装槽,设备柜单元3对应第二底部连接部35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的槽壁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槽的槽壁开设有第二安装孔。
示例性的,当需要安装设备柜单元3时,先将连接板6的两端通过螺栓与第一顶部连接部17和第二顶部连接部34固定连接,其中,连接板6形成有容置槽,在安装设备柜单元3时,该容置槽包裹第一顶部连接部17和第二顶部连接部34,使雨水无法从容置槽的槽壁逆流而上,进而避免雨水流入空调单元1与设备柜单元3之间,因此连接板6还起到防止水、尘等杂质从空调单元1与设备柜单元3之间的缝隙进入机柜空调内部的作用;然后,再将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并通过螺母拧紧该螺栓,实现空调单元1与设备柜单元3的固定连接,同时可以在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上安装密封板72(可以通过卡扣的形式固定安装,还可以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密封板72上凸设的第一连接部与在安装槽的槽壁上凸设的第二连接部,在空调单元1或机柜单元3内进行锁紧操作以完成密封板72的安装),从而从机柜温控系统的外侧看不到该螺栓,并使螺栓不能从外面拧出,保证外观面上无可拆的螺钉。需要补充的是,沿柜体的高度方向上,还可以在空调单元1与设备柜单元3分别设置额外的L型连接片,两个L型连接片通过螺栓连接,且完成两个L型连接件的组装后,可以在外侧设置不锈钢美观罩(可以通过卡扣的形式固定安装,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实现防盗防拆。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至图14所示,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能沿竖直方向活动的锁合杆71,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还设置挂钩部76和滑动部77,锁合杆71的两端分别于滑动部77滑动配合,并在密封板72未安装时承载于挂钩部76上。密封板72上凸设有卡合部73,卡合部73对应锁合杆71的位置开设有卡合槽74,且卡合部73远离密封板72的一端形成有导向部75,导向部75沿远离密封板42的方向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减少。其具体原理为,当第一底部连接部18与第二底部连接部35连接后,将密封板72从外侧放入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此时在导向部75的作用下锁合杆71向上移动,直至卡合槽74移动至锁合杆71下方,使锁合杆71与卡合槽74卡合,至此完成对设备柜单元3底部的密封;在需要拆卸时,仅能通过打开设备柜单元3的柜门,从内侧通过拉动挂钩部76从而拉动锁合杆71向上移动脱离卡合槽74以解除密封板72的锁定,具有安全性高和密封性强的优点。
还需要理解的是,上述说明的结构为空调单元1与设备柜单元3之间的连接方式,该结构还可以应用在相邻的两个设备柜单元3或者相邻的两个空调单元1的安装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机柜温控系统,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扩容后的机柜空调,其气流的流动距离更长且流动性更强,实现了均匀散热的技术效果,并且还具有安全性高、防盗性强、稳定性高、灵活度高、防水防尘效果好等优点。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机柜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单元(1)和与所述空调单元(1)可拆卸连接的设备柜单元(3);所述空调单元(1)内形成有蒸发侧腔体(11)和冷凝侧腔体(12);所述蒸发侧腔体(11)内设置有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所述冷凝侧腔体(12)内设置有放热换热装置(22),所述放热换热装置(22)与所述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之间通过制冷剂管路连通;
所述蒸发侧腔体(11)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腔壁与第二腔壁,所述第一腔壁与所述第二腔壁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一组蒸发风口,所述蒸发风口包括沿第一方向开设的蒸发侧回风口(13)和蒸发侧送风口(14),且所述蒸发侧送风口(14)至蒸发侧回风口(13)之间的气流流经所述设备柜单元(3);
所述冷凝侧腔体(12)的腔壁上沿第二方向开设有冷凝侧回风口(15)和冷凝侧出风口(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侧腔体(12)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腔壁和第四腔壁;
所述第三腔壁和所述第四腔壁上均开设有一组所述冷凝侧回风口(15)和所述冷凝侧出风口(16),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放热换热装置(22)与所述冷凝侧出风口(16)之间,所述冷凝侧腔体(12)还安装有冷凝风机(24),所述冷凝风机(24)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
于所述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与所述蒸发侧送风口(14)之间,所述蒸发侧腔体(11)还安装有蒸发风机(23),所述蒸发风机(23)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侧回风口(13)及所述蒸发侧送风口(14)远离所述蒸发侧腔体(11)的一端的开口处安装有密封圈(41),所述密封圈(41)远离所述蒸发侧腔体(11)的一面上开设有排水槽(4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侧回风口(13)及所述蒸发侧送风口(14)的开口处设置有密封装置;
当所述蒸发侧回风口(13)及所述蒸发侧送风口(14)的一侧未设置有所述设备柜单元(3)时,所述密封装置封堵所述蒸发侧回风口(13)及所述蒸发侧送风口(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柜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包括挡板(51),所述挡板(51)上凸设有耳片(52),所述耳片(52)开设有销孔(53);
所述蒸发侧腔体(11)内滑动连接有滑销(54),当所述挡板(51)封堵所述蒸发侧回风口(13)或所述蒸发侧送风口(14)时,所述滑销(54)穿过所述销孔(5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柜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蒸发侧回风口(13)及所述蒸发侧送风口(14)的开口处的风阀,所述风阀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风阀开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柜单元(3)的内部设有设备安装位(31),所述设备安装位(31)设置于所述蒸发侧回风口(13)与所述蒸发侧送风口(14)之间;
所述蒸发侧送风口(14)与所述设备安装位(31)之间形成冷通道(32),所述设备安装位(31)与所述蒸发侧回风口(13)之间形成热通道(3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侧腔体(12)设置于所述蒸发侧腔体(11)的顶部;
所述放热换热装置(22)包括热管冷凝器,所述热管冷凝器与所述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连通;
所述放热换热装置(22)还包括压缩制冷冷凝器,所述吸热制冷换热装置(21)的出口端与所述压缩制冷冷凝器的入口端之间还连通有压缩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单元(1)包括第一顶部连接部(17)和第一底部连接部(18);所述设备柜单元(3)包括第二顶部连接部(34)和第二底部连接部(35);
所述第一顶部连接部(17)和所述第二顶部连接部(34)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有一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部连接部(17)通过螺栓和/或螺钉连接,所述连接板(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顶部连接部(34)通过螺栓和/或螺钉连接;所述第一底部连接部(18)与所述第二底部连接部(35)通过螺栓连接。
CN202111027256.8A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机柜温控系统 Active CN1135735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27256.8A CN113573559B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机柜温控系统
PCT/CN2022/116447 WO2023030432A1 (zh) 2021-09-02 2022-09-01 一种机柜温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27256.8A CN113573559B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机柜温控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3559A true CN113573559A (zh) 2021-10-29
CN113573559B CN113573559B (zh) 2023-09-15

Family

ID=78173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27256.8A Active CN113573559B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机柜温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73559B (zh)
WO (1) WO202303043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0341A (zh) * 2021-12-24 2022-04-12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空调及机柜温控系统
WO2023030432A1 (zh) * 2021-09-02 2023-03-09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温控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4459A (zh) * 2013-07-12 2013-11-06 深圳市阿尔法特网络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冷热通道模块及机柜组合结构
CN206919283U (zh) * 2017-07-04 2018-01-23 四川依米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机房空调
CN108119968A (zh) * 2016-11-30 2018-06-05 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空调及机柜
CN108571782A (zh) * 2018-06-12 2018-09-25 世图兹空调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一体式空调
CN108712849A (zh) * 2018-06-12 2018-10-26 世图兹空调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一体式机柜
CN210511933U (zh) * 2019-05-24 2020-05-12 深圳市共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空调系统
CN212851531U (zh) * 2020-08-08 2021-03-30 山东朗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空调机组及安装有该空调机组的集装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8167A (zh) * 2010-11-19 2011-06-08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用于改善变电站设备运行环境的控制系统
US8817474B2 (en) * 2011-10-31 2014-08-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ulti-rack assembly with shared cooling unit
CN106016797A (zh) * 2016-06-30 2016-10-12 深圳市艾特网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微模块化制冷装置及机柜
CN207201215U (zh) * 2017-09-29 2018-04-06 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温控设备
CN111836520B (zh) * 2020-07-15 2021-08-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内外机一体式空调
CN213426763U (zh) * 2020-11-06 2021-06-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
CN113573559B (zh) * 2021-09-02 2023-09-15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温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4459A (zh) * 2013-07-12 2013-11-06 深圳市阿尔法特网络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冷热通道模块及机柜组合结构
CN108119968A (zh) * 2016-11-30 2018-06-05 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空调及机柜
CN206919283U (zh) * 2017-07-04 2018-01-23 四川依米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机房空调
CN108571782A (zh) * 2018-06-12 2018-09-25 世图兹空调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一体式空调
CN108712849A (zh) * 2018-06-12 2018-10-26 世图兹空调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一体式机柜
CN210511933U (zh) * 2019-05-24 2020-05-12 深圳市共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空调系统
CN212851531U (zh) * 2020-08-08 2021-03-30 山东朗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空调机组及安装有该空调机组的集装箱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0432A1 (zh) * 2021-09-02 2023-03-09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温控系统
CN114340341A (zh) * 2021-12-24 2022-04-12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空调及机柜温控系统
WO2023116054A1 (zh) * 2021-12-24 2023-06-29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空调及机柜温控系统
CN114340341B (zh) * 2021-12-24 2023-09-19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空调及机柜温控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30432A1 (zh) 2023-03-09
CN113573559B (zh) 2023-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97882B1 (ko) 스위치 캐비닛의 실내에 배치된 부품들을 위한 냉각 장치
CN113573559A (zh) 一种机柜温控系统
CN108882657A (zh) 一种自然冷源液冷数据中心散热系统及散热方法
CN106546045A (zh) 变频器冷却装置、空调机组及控制方法
US20200329585A1 (en) Cooling system, in particular for electronics cabinets, and electronics cabinet with a cooling system
JP3909520B2 (ja) 冷却装置
CN210821747U (zh) 一种汽车热泵空调的散热回路及其空调系统
CN201897275U (zh) 节能机柜空调器
CN220083204U (zh) 一种空调单元及机柜温控系统
CN215819001U (zh) 一种可扩容机柜温控系统
CN217083041U (zh) 一种活塞式蒸发冷一体机
JP2006327350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13367622U (zh) 变频器和制冷系统
CN213841138U (zh) 空调室外机
CN106949652A (zh) 换流柜和冷媒散热系统一体装置
CN212231951U (zh) 一种基站空调
CN209877180U (zh) 一种双回路热管空调的自适应冷凝装置
CN103476220A (zh) 节能机柜空调器
CN209963500U (zh) 一种带温度调控功能的高低压配电柜
CN206755639U (zh) 换流柜和冷媒散热系统一体装置
CN215260182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4892805U (zh) 用于热交换器的水箱
CN219976616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9015052U (zh) 换热装置及空调
CN219607223U (zh) 空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