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3401B -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73401B
CN113573401B CN202010351593.1A CN202010351593A CN113573401B CN 113573401 B CN113573401 B CN 113573401B CN 202010351593 A CN202010351593 A CN 202010351593A CN 113573401 B CN113573401 B CN 1135734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proxy
user equipment
source base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15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73401A (zh
Inventor
邓爱林
曾礼君
熊博
洪劲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1168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74977A/zh
Priority to CN202010351593.1A priority patent/CN113573401B/zh
Priority to KR1020227041098A priority patent/KR20230004778A/ko
Priority to PCT/CN2021/088117 priority patent/WO2021218682A1/zh
Priority to EP21795776.0A priority patent/EP4135424A4/en
Publication of CN113573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3401A/zh
Priority to US18/050,206 priority patent/US20230077110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734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34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4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by altering transmission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determining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8Service support devices; Network management devices
    • H04W88/182Network node acting on behalf of an other network entity, e.g. prox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代理基站从用户设备接收MSG1;所述代理基站响应于所述MSG1,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2,所述MSG2包含时间提前量,所述时间提前量是根据信号拉远系统的内部处理时延、所述信号拉远系统与信源基站之间的时延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基于该方案,在引入信号拉远系统之后,由代理基站将正确的时间提前量发送给用户设备,使得用户设备可以基于时间提前量完成与信源基站之间的时间同步,保证了用户设备与信源基站之间的正常通信。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信源基站与用户设备的通信过程中,由于信源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导致信源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号或数据传输存在一定的时延。为了抵消这种时延,在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过程中,信源基站会根据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Access Channel,PRACH),测量信源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时延,然后指示用户设备根据该时延调整上行发送的时间提前量(Time Advance,TA)。也即终端设备会根据时间提前量,提前一定时间发送上行数据或信号。
由于信源基站的覆盖范围是有限的,为了能够提升信源基站的信号的传输距离,一般可以通过信号拉远系统(如数字化室内分布式系统、直放站或数字化分布式天线系统(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DAS))达到拉远信号传输距离的目的。以数字化室内分布式系统为例,在用户设备与信源基站之间引入数字化室内分布式系统之后,信源基站的信号先到达数字化室内分布式系统,然后由数字化室内分布式系统经过内部处理(如信号的数模转换等)后传输给用户设备。引入数字化室内分布式系统的好处是可以拉远信源基站的信号传输距离,使得信源基站的信号可以覆盖更大范围。数字化室分采用全数字化传输,避免了射频线缆损耗,可以支持更远的拉远,获得更高的信噪比。
引入数字化室内分布式系统之后,由于数字化室内分布式系统内部的各处理,转换节点以及光纤拉远等,都引入了额外的时延,这部分时延对于信源基站来说等效于空口传播时延。
在引入信号拉远系统之后,如何将正确的上行发送的时间提前量通知给用户设备,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将正确的时间提前量发送至用户设备,保障用户设备与信源基站之间的正常通信。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代理基站从用户设备接收MSG1;所述代理基站响应于所述MSG1,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2,所述MSG2包含时间提前量,所述时间提前量是根据信号拉远系统的内部处理时延、所述信号拉远系统与信源基站之间的时延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基于上述方案,在引入信号拉远系统之后,由代理基站将正确的时间提前量发送给用户设备,使得用户设备可以基于时间提前量完成与信源基站之间的时间同步,保证了用户设备与信源基站之间的正常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代理基站从用户设备接收MSG1之前,所述代理基站从代理设备接收加扰标识和关键无线资源控制RRC信元,所述加扰标识和所述关键RRC信元来自信源基站,所述加扰标识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或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TC-RNTI;则所述MSG2还包含所述加扰标识;所述代理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2之后,所述代理基站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MSG3;所述代理基站响应于所述MSG3,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4,所述MSG4包含所述关键RRC信元。
上述方案可以应用于RRC空闲态的用户设备发起竞争性随机接入的应用场景,使得用户设备可以基于时间提前量完成与信源基站之间的时间同步,保证了用户设备与信源基站之间的正常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代理基站从用户设备接收MSG1之前,所述代理基站从代理设备接收加扰标识,所述加扰标识来自信源基站,所述加扰标识为C-RNTI或TC-RNTI;则所述MSG2还包含所述加扰标识;所述代理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2之后,所述代理基站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MSG3,所述MSG3包含第一媒体接入控制MAC服务数据单元SDU;所述代理基站向所述代理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所述第一MAC SDU,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AC SDU向所述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所述代理基站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第二MAC SDU,所述第二MAC SDU来自所述信源基站;所述代理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4,所述MSG4包含所述第二MAC SDU。
上述方案可以应用于RRC连接态的用户设备发起竞争性随机接入的应用场景,使得用户设备可以基于时间提前量完成与信源基站之间的时间同步,保证了用户设备与信源基站之间的正常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一消息还包含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AC SDU向所述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AC SDU向所述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MSG1包含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代理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2之后,所述代理基站向所述代理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含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向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二消息还包含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向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向所述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上述方案可以应用于RRC连接态的用户设备发起非竞争性随机接入的应用场景,使得用户设备可以基于时间提前量完成与信源基站之间的时间同步,保证了用户设备与信源基站之间的正常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代理基站和所述代理设备集成于同一块单板,所述单板耦合于所述信号拉远系统;或者,所述代理基站和所述代理设备分别集成于两块单板,所述两块单板分别耦合于所述信号拉远系统;或者,所述代理基站和所述代理设备分别为独立于所述信号拉远系统的硬件模块,所述代理基站和所述代理设备分别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信号拉远系统进行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信号拉远系统为数字化室内分布式系统、直放站或数字化DAS。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用户设备向代理基站发送MSG1;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代理基站接收MSG2,所述MSG2包含时间提前量,所述时间提前量是根据信号拉远系统的内部处理时延、所述信号拉远系统与所述信源基站之间的时延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基于上述方案,在引入信号拉远系统之后,由代理基站将正确的时间提前量发送给用户设备,使得用户设备可以基于时间提前量完成与信源基站之间的时间同步,保证了用户设备与信源基站之间的正常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MSG2还包含C-RNTI;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代理基站接收MSG2之后,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代理基站发送MSG3;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代理基站接收MSG4,所述MSG4包含关键RRC信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代理基站接收MSG4之后,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信号拉远系统,向信源基站发送MSG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信号拉远系统为数字化室内分布式系统、直放站或数字化DAS。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代理基站,还可以是用于代理基站的芯片。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实现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用户设备,还可以是用于用户设备的芯片。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实现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装置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一至第二方面、第一至第二方面的各实现方法中的任意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上述第一至第二方面、第一至第二方面的各实现方法中的任意方法。该处理器包括一个或多个。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上述第一至第二方面、第一至第二方面的各实现方法中的任意方法。该存储器可以位于该装置之内,也可以位于该装置之外。且该处理器包括一个或多个。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处理器上述第一至第二方面、第一至第二方面的各实现方法中的任意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运行时,使得上述第一至第二方面、第一至第二方面的各实现方法中的任意方法被执行。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第一至第二方面、第一至第二方面的各实现方法中的任意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代理基站和代理设备,所述代理设备为替代用户设备向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的设备;所述代理基站,用于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MSG1;响应于所述MSG1,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MSG2,所述MSG2包含时间提前量,所述时间提前量是根据信号拉远系统的内部处理时延、所述信号拉远系统与所述信源基站之间的时延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适用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代理基站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适用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包括信源基站、代理设备、代理基站和用户设备。其中用户设备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代理设备与信源基站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连接,代理设备与代理基站之间(通过数字接口或模拟接口)有直接或间接连接,代理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连接,用户设备与信源基站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连接。
作为一种实现方法,可以在信号拉远系统(如数字化室内分布式系统、直放站或数字化DAS系统)中增加一块基带板,该基带板可以实现代理基站和代理设备的功能,或者增加两块基带板,分别实现代理基站和代理设备的功能。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法,代理基站和代理设备也可以是独立硬件模块或设备。并且,代理基站和代理设备可以与信号拉远系统交互通信,比如分别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方式与信号拉远系统进行通信。
信源基站:作为射频信源馈入信号的基站。信源基站包括但不限于:第五代(5thgeneration,5G)中的下一代基站(g nodeB,gNB)、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传输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移动交换中心等。
代理设备:面向信源基站,可以代替用户设备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代理基站:面向用户设备,可以代替信源基站响应随机接入流程。其中随机接入流程至少包含对MSG1(或随机接入前导(preamble))和MSG2(或随机接入响应)的处理。
用户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用户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
在基于竞争性的随机接入过程中,包括消息一(message 1,MSG1)、消息二(message 2,MSG2)、消息三(message 3,MSG3)和消息四(message 4,MSG4)。在基于非竞争性的随机接入过程中,包括MSG1和MSG2。
本申请实施例中,MSG1是终端设备发送给代理基站,或代理设备发送给信源基站的,或终端设备发送给信源基站的,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preamble)。
信源基站或代理基站接收到MSG1之后,针对MSG1发送一个随机接入响应(RandomAccess Response,RAR),即MSG2。具体的,信源基站或代理基站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中盲检测Preamble,如果检测到了Preamble,后续会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PDSCH)中反馈随机接入响应。
在基于竞争性的随机接入过程中,还包括MSG3和MSG4。用户设备或代理设备在接收到MSG2之后,可以根据MSG2获得上行同步,并在信源基站或代理基站分配的上行资源中传输MSG3,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传输。信源基站或代理基站在接收到MSG3之后,针对MSG3发送一个MSG4,携带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元。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称为预接入过程。
在预接入过程中,在用户设备向代理基站发起随机接入之前,代理基站可以通过代理设备从信源基站获取到加扰标识(如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或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temporary Cell Radio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TC-RNTI))和关键RRC信元,从而在用户设备正式向代理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时,代理基站可以基于已经获取到的加扰标识和关键RRC信元快速响应用户设备,减少了用户设备随机接入过程的时延。
其中预接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代理设备向信源基站发送MSG1,其中包含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Access Preamble)。
本申请实施例中,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也可以简称为Preamble,这里统一说明,后续不再赘述。
Preamble集合是由物理层生成的,信源基站侧的RRC分配部分或全部Preamble的索引值用于竞争随机接入,并通过系统信息广播到代理设备。
代理设备随机接入需要的PRACH物理信道资源(如PRACH个数和时频位置等),也由信源基站通过系统消息广播到代理设备。
步骤202,信源基站向代理设备发送MSG2,也即发送随机接入响应(RAR)。
信源基站会在PRACH中盲检测Preamble,如果信源基站检测到了Preamble,后续会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在PDSCH中反馈随机接入响应。
MSG2中至少包含加扰标识。可选的,MSG2中还可以包含其他参数如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ndom Access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A-RNTI)。
步骤203,代理设备向信源基站发送MSG3,即第一次上行调度传输。
代理设备根据MSG2可以获得上行同步,并在信源基站为其分配的上行资源中传输MSG3,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传输。
步骤204,信源基站向代理设备发送MSG4,携带关键RRC信元。
其中,关键RRC信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rrc-TransactionIdentifier、rrcSetup。
步骤205,代理设备向代理基站发送加扰标识和关键RRC信元。
作为另一种实现,代理设备也可以是在步骤202之后向代理基站发送加扰标识,以及在步骤204之后向代理基站发送关键RRC信元。
步骤206,代理设备挂起MSG5。
由于MSG5会触发代理设备与核心网之间的交互,以及信源基站与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之间的用户级NG接口交互,这些交互过程依赖与用户设备的全球用户识别卡(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Module,USIM)的参与。但由于代理设备并不能获得用户设备的USIM卡,因此代理设备并不能完成与核心网之间的交互。因而,代理设备不向信源基站发送MSG5,而是后续由用户设备在正式接入过程中向信源基站发送MSG5。也即,代理设备挂起MSG5。
步骤207,代理基站存储加扰标识和关键RRC信元。
该加扰标识和关键RRC信元作为一组资源,存储在代理基站中。
通过上述步骤201至步骤207,代理基站和代理设备可以完成预接入过程,在该过程中代理基站可以获得一组资源,即加扰标识和关键RRC信元,以便后续用户设备正式接入时,可以使用该组资源快速响应。
实际应用中,由于同一时间或同一时间段,可能有多个用户设备同时发起随机接入,为了满足多个用户设备同时发起随机接入的需求,代理基站可以在将上述预接入过程执行N次,以获取N组资源并存储至资源池中。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从而当有多个用户在同一时间或同一时间段发起随机接入时,代理基站可以从资源池中为每个用户设备分配一组资源,每组资源包括一个加扰标识和一个关键RRC信元。
在预接入过程之后,用户设备可以正式发起随机接入,即进入正式接入过程。需要说明的是,正式接入过程中,可能会使用代理基站在预接入过程中获取到的信息中的信息(如以下图3对应的场景一、图4对应的场景二),或者也可以不使用代理基站在预接入过程中获取到的信息(如以下图5对应的场景三)。
下面结合三种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RRC空闲态的用户设备发起竞争性随机接入的应用场景。
在正式接入过程中,用户设备向代理基站发起随机接入,代理基站基于在预接入过程中获取的加扰标识和关键RRC信元,与用户设备进行交互,并在该过程中向用户设备发送时间提前量。
该场景下,用户设备的正式接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用户设备向代理基站发送MSG1,其中包含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Access Preamble)。
Preamble集合是由物理层生成的,信源基站侧的RRC分配部分或全部Preamble的索引值用于竞争随机接入,并通过系统信息广播到用户设备。
用户设备随机接入需要的PRACH物理信道资源(如PRACH个数和时频位置等),也由信源基站通过系统消息广播到用户设备。
步骤302,代理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MSG2,也即发送随机接入响应(RAR)。
代理基站会在PRACH中盲检测Preamble,如果代理基站检测到了Preamble,后续会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在PDSCH中反馈随机接入响应。
MSG2中至少包含加扰标识和时间提前量。
其中,加扰标识是代理基站在预接入过程中从信源基站获取并存储在资源池中的,也即代理基站从资源池中获取一个加扰标识。
时间提前量是代理基站根据信源基站与信号拉远系统之间的时延(以下称为第一时延)、信号拉远系统内部的处理时延(以下称为第二时延)、信号拉远系统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时延(以下称为第三时延)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的。比如,当第三时延相较于第一时延、或第二时延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则代理基站可以根据第一时延和第二时延确定时间提前量。再比如,当第一时延相较于第二时延、或第三时延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则代理基站可以根据第二时延和第三时延确定时间提前量。也就是说,如果其中一个或两个时延可以忽略不计,则在确定时间提前量时可以不参考该一个或两个时延。
作为一种实现方法,上述第一时延可以是在组网时确定的,或者是代理设备根据接收到的信源基站的下行信号定时偏差测量出来的,并由代理设备发送至代理基站。
作为一种实现方法,上述第二时延、或者第二时延与第三时延之和,可以是由代理基站根据用户设备的上行信号定时偏差测量出来的。
用户设备根据时间提前量提前发送上行数据或上行信令,抵消用户设备与源基站之间的时延,实现用户设备与信源基站之间的时间同步。
步骤303,用户设备向代理基站发送MSG3,即第一次上行调度传输。
用户设备根据MSG2中的时间提前量,可以获得上行同步,并在代理基站为其分配的上行资源中传输MSG3,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传输。
步骤304,代理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MSG4,携带关键RRC信元。
其中,关键RRC信元代理基站在预接入过程中从信源基站获取并存储在资源池中的,也即代理基站从资源池中获取一个关键RRC信元。需要说明的是,该关键RRC信元与上述步骤302的加扰标识属于同一组资源。
步骤305,用户设备向信源基站发送MSG5。
其中,用户设备的MSG5需要经过信号拉远系统,在信号拉远系统中不做处理,直接透传到信源基站,之前挂起的MSG5后的流程可以继续往下走。
基于上述方案,在引入信号拉远系统之后,由代理基站将正确的时间提前量发送给用户设备,使得用户设备可以基于时间提前量完成与信源基站之间的时间同步,保证了用户设备与信源基站之间的正常通信。
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RRC连接态的用户设备发起竞争性随机接入的应用场景。
在正式接入过程中,用户设备向代理基站发起随机接入,在MSG3至MSG5中RRC可能是经过加密的,因此代理设备无法提前发起。并且,代理基站可以在MSG2中向用户设备发送时间提前量。
该场景下,用户设备的正式接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用户设备向代理基站发送MSG1,其中包含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Access Preamble)。
Preamble集合是由物理层生成的,信源基站侧的RRC分配部分或全部Preamble的索引值用于竞争随机接入,并通过系统信息广播到用户设备。
用户设备随机接入需要的PRACH物理信道资源(如PRACH个数和时频位置等),也由信源基站通过系统消息广播到用户设备。
步骤402,代理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MSG2,也即发送随机接入响应(RAR)。
代理基站会在PRACH中盲检测preamble,如果代理基站检测到了preamble,后续会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在PDSCH中反馈随机接入响应。
MSG2中至少包含加扰标识和时间提前量。
其中,加扰标识是代理基站在预接入过程中从信源基站获取并存储在资源池中的,也即代理基站从资源池中获取一个加扰标识。
其中,时间提前量的定义以及确定方法,可以参考图3对应的实施例的步骤302的相关描述,不再赘述。
用户设备根据时间提前量提前发送上行数据或上行信令,抵消用户设备与源基站之间的时延,实现用户设备与信源基站之间的时间同步。
步骤403,用户设备向代理基站发送MSG3,即第一次上行调度传输。
用户设备根据MSG2中的时间提前量,可以获得上行同步,并在代理基站为其分配的上行资源中传输MSG3,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传输。
步骤404,代理基站向代理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含MSG3。
待基站接收到MSG3后,确定该MSG3是经过加密的,因此代理基站将MSG3携带于第一消息中发送给代理设备,该第一消息还可以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发起随机接入。比如,在步骤403的MSG3中携带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单元(medium access control control element,MAC CE),该MCE中携带加扰标识,则代理基站根据MAC CE携带了加扰标识,确定该用户设备处于RRC连接态,因此MSG3是经过加密的。
作为一种实现方法,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发起随机接入,具体包括:该第一消息本身可以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发起随机接入,比如第一消息的名称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发起随机接入。作为另一种实现方法,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发起随机接入,具体包括:该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发起随机接入。
进一步的,代理基站还可以启动一个定时器,代理基站需要在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来自信源基站的MSG4并将MSG4发送给用户设备。也即,如果定时器超时,则代理基站不向用户设备发送MSG4。该定时器比如可以称为ra-ContentionResolutionTimer。
该步骤404的MSG3与步骤403的MSG3相同。
步骤405,代理设备向信源基站发送MSG1,其中包含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Access Preamble)。
Preamble集合是由物理层生成的,信源基站侧的RRC分配部分或全部Preamble的索引值用于竞争随机接入,并通过系统信息广播到代理设备。
代理设备随机接入需要的PRACH物理信道资源(如PRACH个数和时频位置等),也由信源基站通过系统消息广播到代理设备。
步骤406,信源基站向代理设备发送MSG2,也即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信源基站会在PRACH中盲检测Preamble,如果信源基站检测到了Preamble,后续会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在PDSCH中反馈随机接入响应。
步骤407,代理设备向信源基站发送MSG3,即第一次上行调度传输。
代理设备根据MSG2可以获得上行同步,并在信源基站为其分配的上行资源中传输MSG3,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传输。
该步骤407中的MSG3与步骤404的MSG3的关系为:步骤407的MSG3中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与步骤404的MSG3中的MAC SDU相同。这是因为,代理基站无法解析步骤403的MSG3中的MAC SDU,因此可以通过用户设备发送至信源基站,由信源基站解析并返回MSG4。
步骤408,信源基站向代理设备发送MSG4。
该MSG4是经过加密的。
步骤409,代理设备向代理基站发送MSG4。
该步骤409的MSG4与步骤408的MSG4相同。
步骤410,代理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MSG4。
该步骤410中的MSG4与步骤409的MSG4的关系为:步骤410的MSG4中的MAC SDU与步骤409的MSG4中的MAC SDU相同。并且该步410的MSG4是通过步骤403中携带的加扰标识进行加扰的。
步骤411,用户设备向信源基站发送MSG5。
其中,用户设备的MSG5需要经过信号拉远系统,在信号拉远系统中不做处理,直接透传到信源基站。
基于上述方案,在引入信号拉远系统之后,由代理基站将正确的时间提前量发送给用户设备,使得用户设备可以基于时间提前量完成与信源基站之间的时间同步,保证了用户设备与信源基站之间的正常通信。
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RRC连接态的用户设备发起非竞争性随机接入的应用场景。
在正式接入过程中,用户设备向代理基站发起随机接入,由非竞争性随机接入过程中只包含MSG1和MSG2,并且用户设备也不需要获取加扰标识。代理基站可以在MSG2中向用户设备发送时间提前量。
该场景下,用户设备的正式接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用户设备向代理基站发送MSG1,其中包含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Access Preamble)。
Preamble集合是由物理层生成的,信源基站侧的RRC分配部分或全部Preamble的索引值用于竞争随机接入,并通过系统信息广播到用户设备。
用户设备随机接入需要的PRACH物理信道资源(如PRACH个数和时频位置等),也由信源基站通过系统消息广播到用户设备。
步骤502,代理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MSG2,也即发送随机接入响应(RAR)。
代理基站会在PRACH中盲检测Preamble,如果代理基站检测到了Preamble,后续会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在PDSCH中反馈随机接入响应。
MSG2中至少包含时间提前量。
其中,时间提前量的定义以及确定方法,可以参考图3对应的实施例的步骤302的相关描述,不再赘述。
用户设备根据时间提前量提前发送上行数据或上行信令,抵消用户设备与源基站之间的时延,实现用户设备与信源基站之间的时间同步。
步骤503,代理基站向代理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含随机接入前导码(preamble),第二消息用于指示代理设备根据该preamble向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由于用户设备希望接入到信源基站,因此信源基站需要感知到用户设备的接入。因而,代理基站在向用户设备发送MSG2之后,通知代理设备立即在下次随机接入机会窗口内用相同的Preamble接入信源基站。也即,该步骤503的preamble与步骤501中的preamble相同。
作为一种实现方法,该第二消息用于指示代理设备根据该preamble向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具体包括:该第二消息本身可以用于指示代理设备根据该preamble向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比如第二消息的名称可用于指示代理设备根据该preamble向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作为另一种实现方法,该第二消息用于指示代理设备根据该preamble向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具体包括:该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代理设备根据该preamble向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步骤504,代理设备向信源基站发送MSG1,其中包含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Access Preamble)。
该步骤504的preamble与步骤501的preamble相同。
步骤505,信源基站向代理设备发送MSG2,也即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信源基站会在PRACH中盲检测Preamble,如果信源基站检测到了Preamble,后续会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在PDSCH中反馈随机接入响应。
基于上述方案,在引入信号拉远系统之后,由代理基站将正确的时间提前量发送给用户设备,使得用户设备可以基于时间提前量完成与信源基站之间的时间同步,保证了用户设备与信源基站之间的正常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步骤502中还可以携带MSG3的上行调度(UL Grant),如果代理基站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的MSG3,则作为一种处理方法,代理基站可以将MSG3发送给用户设备,然后用户设备在步骤505之后将MSG3中的MAC SDU拷贝新的MSG3中,并将新的MSG3发送给信源基站。作为另一种处理方法,代理基站也可以在接收到MSG3之后不对用户设备作出反馈响应,导致用户设备向代理基站重传MSG3,直到用户设备多次重传均没有收到反馈响应之后,用户设备会主动发起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使得信源基站可以通过代理设备来响应用户设备的调度请求以进行上行调度。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现各网元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由用户设备实现的步骤或者操作,也可以由配置于用户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对应由代理设备实现的步骤或者操作,也可以由配置于代理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对应由代理基站实现的步骤或者操作,也可以由配置于代理基站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对应由信源基站实现的步骤或者操作,也可以由配置于信源基站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用于实现以上任一种方法的装置,例如,提供一种装置包括用以实现以上任一种方法中用户设备所执行的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例如,提供一种装置包括用以实现以上任一种方法中代理设备所执行的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例如,提供一种装置包括用以实现以上任一种方法中代理基站所执行的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例如,提供一种装置包括用以实现以上任一种方法中信源基站所执行的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
参考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图2至图5的方法实施例中对应代理基站所执行的各个步骤,如图6所示,该装置600包括接收单元610和发送单元620。
接收单元610,用于从用户设备接收MSG1;发送单元620,用于响应于所述MSG1,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2,所述MSG2包含时间提前量,所述时间提前量是根据信号拉远系统的内部处理时延、所述信号拉远系统与信源基站之间的时延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接收单元610,还用于在从用户设备接收MSG1之前,从代理设备接收加扰标识和关键无线资源控制RRC信元,所述加扰标识和所述关键RRC信元来自信源基站,所述加扰标识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或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TC-RNTI;则所述MSG2还包含所述加扰标识;所述接收单元610,还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620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2之后,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MSG3;所述发送单元620,还用于响应于所述MSG3,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4,所述MSG4包含所述关键RRC信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接收单元610,还用于从用户设备接收MSG1之前,从代理设备接收加扰标识,所述加扰标识来自信源基站,所述加扰标识为C-RNTI或TC-RNTI;则所述MSG2还包含所述加扰标识;所述接收单元610,还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620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2之后,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MSG3,所述MSG3包含第一媒体接入控制MAC服务数据单元SDU;所述发送单元620,还用于向所述代理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所述第一MAC SDU,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AC SDU向所述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所述接收单元610,还用于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第二MAC SDU,所述第二MAC SDU来自所述信源基站;所述发送单元620,还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4,所述MSG4包含所述第二MAC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一消息还包含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AC SDU向所述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AC SDU向所述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MSG1包含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发送单元620,还用于在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2之后,向代理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含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向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二消息还包含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向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向所述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代理设备集成于同一块单板,所述单板耦合于所述信号拉远系统;或者,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代理设备分别集成于两块单板,所述两块单板分别耦合于所述信号拉远系统;或者,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代理设备分别为独立于所述信号拉远系统的硬件模块,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代理设备分别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信号拉远系统进行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信号拉远系统为数字化室内分布式系统、直放站或数字化DAS。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个单元也可以称为模块或者电路等,并且上述各个单元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全部或者部分集成。上述接收单元610和发送单元620也可称为通信接口。
可选的,上述通信装置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数据或者指令(也可以称为代码或者程序),上述各个单元可以和存储单元交互或者耦合,以实现对应的方法或者功能。例如,处理单元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数据或者指令,使得通信装置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应理解以上装置中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装置中的单元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各个单元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该单元的功能。此外这些单元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又可以成为处理器,可以是一种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实现或者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
在一个例子中,以上任一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再如,当装置中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以上接收单元610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从其它装置接收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接收单元610是该芯片用于从其它芯片或装置接收信号的接口电路。以上发送单元620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向其它装置发送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发送单元620是该芯片用于向其它芯片或装置发送信号的接口电路。
参考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图3至图5的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用户设备所执行的各个步骤,如图7所示,该装置700包括接收单元710和发送单元720。
发送单元720,用于向代理基站发送MSG1;接收单元710,用于从所述代理基站接收MSG2,所述MSG2包含时间提前量,所述时间提前量是根据信号拉远系统的内部处理时延、所述信号拉远系统与所述信源基站之间的时延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MSG2还包含C-RNTI;发送单元720,还用于在接收单元710从所述代理基站接收MSG2之后,向所述代理基站发送MSG3;接收单元710,还用于从所述代理基站接收MSG4,所述MSG4包含关键RRC信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发送单元720,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710从所述代理基站接收MSG4之后,通过所述信号拉远系统,向信源基站发送MSG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信号拉远系统为数字化室内分布式系统、直放站或数字化DAS。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个单元也可以称为模块或者电路等,并且上述各个单元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全部或者部分集成。上述接收单元710和发送单元720也可称为通信接口。
可选的,上述通信装置7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数据或者指令(也可以称为代码或者程序),上述各个单元可以和存储单元交互或者耦合,以实现对应的方法或者功能。例如,处理单元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数据或者指令,使得通信装置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应理解以上装置中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装置中的单元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各个单元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该单元的功能。此外这些单元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又可以成为处理器,可以是一种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实现或者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
在一个例子中,以上任一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再如,当装置中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SOC的形式实现。
以上接收单元710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从其它装置接收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接收单元710是该芯片用于从其它芯片或装置接收信号的接口电路。以上发送单元720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向其它装置发送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发送单元720是该芯片用于向其它芯片或装置发送信号的接口电路。
参考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代理基站的结构示意图,用于实现图2至图5的实施例中代理基站的操作。如图8所示,该代理基站包括:处理器810和接口830,可选的,还包括存储器820。该接口830用于实现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以上实施例中代理基站执行的方法可以通过处理器810调用存储器(可以是代理基站中的存储器820,也可以是外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即,用于代理基站的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810,该处理器810通过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以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的代理基站执行的方法。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例如CPU。用于代理基站的装置可以通过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或者,可以结合以上实现方式。
参考图9,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用户设备用于实现以上图3至图5的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的操作。如图9所示,该用户设备包括:天线910、射频装置920、信号处理部分930。天线910与射频装置920连接。在下行方向上,射频装置920通过天线910接收信源基站或代理基站发送的信息,将信源基站或代理基站发送的信息发送给信号处理部分930进行处理。在上行方向上,信号处理部分930对用户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920,射频装置920对用户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910发送给信源基站或代理基站。
信号处理部分930用于实现对数据各通信协议层的处理。信号处理部分930可以为该用户设备的一个子系统,则该用户设备还可以包括其它子系统,例如中央处理子系统,用于实现对用户设备操作系统以及应用层的处理;再如,周边子系统用于实现与其它设备的连接。信号处理部分930可以为单独设置的芯片。可选的,以上的装置可以位于信号处理部分930。
信号处理部分93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931,例如,包括一个主控CPU和其它集成电路,以及包括接口电路933。此外,该信号处理部分930还可以包括存储元件932。存储元件932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用于执行以上方法中用户设备所执行的方法的程序可能存储,也可能不存储于该存储元件932中,例如,存储于信号处理部分930之外的存储器中,使用时信号处理部分930加载该程序到缓存中进行使用。接口电路933用于与装置通信。以上装置可以位于信号处理部分930,该信号处理部分930可以通过芯片实现,该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用户设备执行的任一种方法的各个步骤,接口电路用于与其它装置通信。在一种实现中,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例如该装置包括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存储元件可以为处理元件处于同一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内存储元件。
在另一种实现中,用于执行以上方法中用户设备所执行的方法的程序可以在与处理元件处于不同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外存储元件。此时,处理元件从片外存储元件调用或加载程序于片内存储元件上,以调用并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
在又一种实现中,用户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这些处理元件设置于信号处理部分930上,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为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或者这些类集成电路的组合。这些集成电路可以集成在一起,构成芯片。
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SOC的形式实现,该SOC芯片,用于实现以上方法。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由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的存储的程序的形式实现以上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集成电路,用于实现以上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可以结合以上实现方式,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程序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集成电路的形式实现。
可见,以上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处理元件可以以第一种方式:即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的方式执行用户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也可以以第二种方式:即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结合指令的方式执行用户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当然,也可以结合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执行用户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这里的处理元件同以上描述,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CPU,还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存储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元件的统称。
结合以上,本申请还提供如下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通信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代理基站从用户设备接收MSG1;
所述代理基站响应于所述MSG1,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2,所述MSG2包含时间提前量,所述时间提前量是根据信号拉远系统的内部处理时延、所述信号拉远系统与信源基站之间的时延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实施例2、如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所述代理基站从用户设备接收MSG1之前,还包括:
所述代理基站从代理设备接收加扰标识和关键无线资源控制RRC信元,所述加扰标识和所述关键RRC信元来自信源基站,所述加扰标识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或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TC-RNTI;
则所述MSG2还包含所述加扰标识;
所述代理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2之后,还包括:
所述代理基站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MSG3;
所述代理基站响应于所述MSG3,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4,所述MSG4包含所述关键RRC信元。
实施例3、如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所述代理基站从用户设备接收MSG1之前,还包括:
所述代理基站从代理设备接收加扰标识,所述加扰标识来自信源基站,所述加扰标识为C-RNTI或TC-RNTI;
则所述MSG2还包含所述加扰标识;
所述代理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2之后,还包括:
所述代理基站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MSG3,所述MSG3包含第一媒体接入控制MAC服务数据单元SDU;
所述代理基站向所述代理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所述第一MACSDU,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AC SDU向所述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所述代理基站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第二MAC SDU,所述第二MAC SDU来自所述信源基站;
所述代理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4,所述MSG4包含所述第二MAC SDU。
实施例4、如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消息还包含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AC SDU向所述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AC SDU向所述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实施例5、如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所述MSG1包含随机接入前导码;
所述代理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2之后,还包括:
所述代理基站向代理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含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向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实施例6、如实施例5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消息还包含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向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包括: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向所述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实施例7、如实施例2-6任一所述的方法,所述代理基站和所述代理设备集成于同一块单板,所述单板耦合于所述信号拉远系统;或者,
所述代理基站和所述代理设备分别集成于两块单板,所述两块单板分别耦合于所述信号拉远系统;或者,
所述代理基站和所述代理设备分别为独立于所述信号拉远系统的硬件模块,所述代理基站和所述代理设备分别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信号拉远系统进行通信。
实施例8、如实施例1-7任一所述的方法,所述信号拉远系统为数字化室内分布式系统、直放站或数字化DAS。
实施例9、一种通信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向代理基站发送MSG1;
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代理基站接收MSG2,所述MSG2包含时间提前量,所述时间提前量是根据信号拉远系统的内部处理时延、所述信号拉远系统与所述信源基站之间的时延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实施例10、如实施例9所述的方法,所述MSG2还包含C-RNTI;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代理基站接收MSG2之后,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代理基站发送MSG3;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代理基站接收MSG4,所述MSG4包含关键RRC信元。
实施例11、如实施例9或10所述的方法,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代理基站接收MSG4之后,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信号拉远系统,向信源基站发送MSG5。
实施例12、如实施例9至11任一所述的方法,所述信号拉远系统为数字化室内分布式系统、直放站或数字化DAS。
实施例13、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代理基站和代理设备,所述代理设备为替代用户设备向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的设备;
所述代理基站,用于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MSG1;响应于所述MSG1,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MSG2,所述MSG2包含时间提前量,所述时间提前量是根据信号拉远系统的内部处理时延、所述信号拉远系统与所述信源基站之间的时延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的。
实施例14、如实施例13所述的系统,所述代理设备,用于从所述信源基站接收加扰标识和关键无线资源控制RRC信元;以及向所述代理基站发送所述加扰标识和所述关键RRC信元,所述加扰标识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或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TC-RNTI;
则所述MSG2还包含所述加扰标识;
所述代理基站,还用于在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MSG2之后,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MSG3;响应于所述MSG3,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4,所述MSG4包含所述关键RRC信元。
实施例15、如实施例13所述的系统,所述代理设备,用于从所述信源基站接收加扰标识;以及向所述代理基站发送所述加扰标识,所述加扰标识为C-RNTI或TC-RNTI;
则所述MSG2还包含所述加扰标识;
所述代理基站,还用于在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2之后,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MSG3,所述MSG3包含第一媒体接入控制MAC服务数据单元SDU;向所述代理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所述第一MAC SDU,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AC SDU向所述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所述代理设备,还用于向所述信源基站发送所述第一MAC SDU,从所述信源基站接收第二MAC SDU;以及,向所述代理基站发送所述第二MAC SDU;
所述代理基站,还用于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第二MAC SDU;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4,所述MSG4包含所述第二MAC SDU。
实施例16、如实施例15所述的系统,所述第一消息还包含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AC SDU向所述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AC SDU向所述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实施例17、如实施例13所述的系统,所述MSG1包含随机接入前导码;
所述代理基站,还用于在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2之后,向代理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含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向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所述代理设备,用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向所述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实施例18、如实施例17所述的系统,所述第二消息还包含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向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包括: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向所述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实施例19、如实施例13-18任一所述的系统,所述代理基站和所述代理设备集成于同一块单板,所述单板耦合于所述信号拉远系统;或者,
所述代理基站和所述代理设备分别集成于两块单板,所述两块单板分别耦合于所述信号拉远系统;或者,
所述代理基站和所述代理设备分别为独立于所述信号拉远系统的硬件模块,所述代理基站和所述代理设备分别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信号拉远系统进行通信。
实施例20、如实施例13-19任一所述的系统,所述信号拉远系统为数字化室内分布式系统、直放站或数字化DAS。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单元和电路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的设计来实现或操作所描述的功能。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装置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核,或任何其它类似的配置来实现。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的设计中,本申请所描述的上述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三者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这些功能可以存储与电脑可读的媒介上,或以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形式传输于电脑可读的媒介上。电脑可读媒介包括电脑存储媒介和便于使得让电脑程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其它地方的通信媒介。存储媒介可以是任何通用或特殊电脑可以接入访问的可用媒体。例如,这样的电脑可读媒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它磁性存储装置,或其它任何可以用于承载或存储以指令或数据结构和其它可被通用或特殊电脑、或通用或特殊处理器读取形式的程序代码的媒介。此外,任何连接都可以被适当地定义为电脑可读媒介,例如,如果软件是从一个网站站点、服务器或其它远程资源通过一个同轴电缆、光纤电脑、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以例如红外、无线和微波等无线方式传输的也被包含在所定义的电脑可读媒介中。所述的碟片(disk)和磁盘(disc)包括压缩磁盘、镭射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英文:Digital Versatile Disc,简称:DVD)、软盘和蓝光光盘,磁盘通常以磁性复制数据,而碟片通常以激光进行光学复制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可以包含在电脑可读媒介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9)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代理基站从代理设备接收加扰标识,所述加扰标识来自信源基站;
所述代理基站从用户设备接收消息一MSG1;
所述代理基站响应于所述MSG1,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消息二MSG2,所述MSG2包含时间提前量和所述加扰标识,所述时间提前量是基于信号拉远系统的内部处理时延以及所述信号拉远系统与所述信源基站之间的时延得到的,所述信号拉远系统包括所述代理基站和所述代理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扰标识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或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TC-RNTI;
所述代理基站从用户设备接收MSG1之前,还包括:
所述代理基站从所述代理设备接收关键无线资源控制RRC信元,所述关键RRC信元来自所述信源基站;
所述代理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2之后,还包括:
所述代理基站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消息三MSG3;
所述代理基站响应于所述MSG3,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消息四MSG4,所述MSG4包含所述关键RRC信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扰标识为C-RNTI或TC-RNTI;
所述代理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2之后,还包括:
所述代理基站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MSG3,所述MSG3包含第一媒体接入控制MAC服务数据单元SDU;
所述代理基站向所述代理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所述第一MAC SDU,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AC SDU向所述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所述代理基站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第二MAC SDU,所述第二MAC SDU来自所述信源基站;
所述代理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4,所述MSG4包含所述第二MAC SDU。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包含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AC SDU向所述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AC SDU向所述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代理基站和所述代理设备集成于同一块单板,所述单板耦合于所述信号拉远系统;或者,
所述代理基站和所述代理设备分别集成于两块单板,所述两块单板分别耦合于所述信号拉远系统。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拉远系统为数字化室内分布式系统、直放站或数字化分布式天线系统DAS。
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从代理设备接收加扰标识,所述加扰标识来自信源基站,以及从用户设备接收消息一MSG1;
发送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MSG1,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消息二MSG2,所述MSG2包含时间提前量和所述加扰标识,所述时间提前量是基于信号拉远系统的内部处理时延以及所述信号拉远系统与所述信源基站之间的时延得到的,所述信号拉远系统包括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代理设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从用户设备接收MSG1之前,从代理设备接收关键无线资源控制RRC信元,所述关键RRC信元来自信源基站所述加扰标识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或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TC-RNTI;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2之后,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消息三MSG3;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响应于所述MSG3,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消息四MSG4,所述MSG4包含所述关键RRC信元。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扰标识为C-RNTI或TC-RNTI;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2之后,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MSG3,所述MSG3包含第一媒体接入控制MAC服务数据单元SDU;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代理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所述第一MACSDU,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AC SDU向所述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第二MAC SDU,所述第二MAC SDU来自所述信源基站;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4,所述MSG4包含所述第二MAC SDU。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包含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AC SDU向所述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AC SDU向所述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11.如权利要求8-10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代理设备集成于同一块单板,所述单板耦合于所述信号拉远系统;或者,
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代理设备分别集成于两块单板,所述两块单板分别耦合于所述信号拉远系统;或者,
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代理设备分别为独立于所述信号拉远系统的硬件模块,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代理设备分别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信号拉远系统进行通信。
12.如权利要求7-10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拉远系统为数字化室内分布式系统、直放站或数字化分布式天线系统DAS。
13.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代理基站和代理设备,所述代理设备为替代用户设备向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的设备;
所述代理基站,用于:从代理设备接收加扰标识,所述加扰标识来自信源基站;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MSG1;响应于所述MSG1,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MSG2,所述MSG2包含时间提前量和所述加扰标识,所述时间提前量是基于信号拉远系统的内部处理时延以及所述信号拉远系统与所述信源基站之间的时延得到的,所述信号拉远系统包括所述代理基站和所述代理设备。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代理设备,用于从所述信源基站接收关键无线资源控制RRC信元;以及向所述代理基站发送所述关键RRC信元,所述加扰标识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或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TC-RNTI;
所述代理基站,还用于在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MSG2之后,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MSG3;响应于所述MSG3,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4,所述MSG4包含所述关键RRC信元。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扰标识为C-RNTI或TC-RNTI;
所述代理基站,还用于在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2之后,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MSG3,所述MSG3包含第一媒体接入控制MAC服务数据单元SDU;向所述代理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所述第一MAC SDU,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ACSDU向所述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所述代理设备,还用于向所述信源基站发送所述第一MAC SDU,从所述信源基站接收第二MAC SDU;以及,向所述代理基站发送所述第二MAC SDU;
所述代理基站,还用于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第二MAC SDU;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MSG4,所述MSG4包含所述第二MAC SDU。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包含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AC SDU向所述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代理设备根据所述第一MAC SDU向所述信源基站发起随机接入。
17.如权利要求13-16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代理基站和所述代理设备集成于同一块单板,所述单板耦合于所述信号拉远系统;或者,
所述代理基站和所述代理设备分别集成于两块单板,所述两块单板分别耦合于所述信号拉远系统。
18.如权利要求13-16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拉远系统为数字化室内分布式系统、直放站或数字化分布式天线系统DAS。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调用时,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CN202010351593.1A 2020-04-28 2020-04-28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35734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11688.0A CN116074977A (zh) 2020-04-28 2020-04-28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2010351593.1A CN113573401B (zh) 2020-04-28 2020-04-28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20227041098A KR20230004778A (ko) 2020-04-28 2021-04-19 통신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PCT/CN2021/088117 WO2021218682A1 (zh) 2020-04-28 2021-04-19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1795776.0A EP4135424A4 (en) 2020-04-28 2021-04-19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18/050,206 US20230077110A1 (en) 2020-04-28 2022-10-27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1593.1A CN113573401B (zh) 2020-04-28 2020-04-28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11688.0A Division CN116074977A (zh) 2020-04-28 2020-04-28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3401A CN113573401A (zh) 2021-10-29
CN113573401B true CN113573401B (zh) 2022-12-06

Family

ID=7815813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11688.0A Pending CN116074977A (zh) 2020-04-28 2020-04-28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2010351593.1A Active CN113573401B (zh) 2020-04-28 2020-04-28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11688.0A Pending CN116074977A (zh) 2020-04-28 2020-04-28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77110A1 (zh)
EP (1) EP4135424A4 (zh)
KR (1) KR20230004778A (zh)
CN (2) CN116074977A (zh)
WO (1) WO20212186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69026B (zh) * 2022-03-01 2022-05-10 成都爱瑞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信号处理方法、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5141A (zh) * 2003-12-19 2004-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时分双工同步系统中实现灵活组网的装置和方法
CN103220813A (zh) * 2012-01-20 2013-07-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系统的随机接入方法及系统及终端及基站设备
WO2018223396A1 (zh) * 2017-06-09 2018-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的拉远装置、基站和随机接入方法
CN109565426A (zh) * 2018-11-02 2019-04-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时间提前量的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10431914A (zh) * 2017-04-20 2019-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用户设备终端能力的远程射频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98200B2 (en) * 2011-10-04 2015-11-24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for 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 on a secondary carrier
CN103533677B (zh) * 2013-10-08 2017-10-3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基站上行信号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EP3149867B1 (en) * 2014-05-27 2018-06-06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operating as a relay nod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CN104244397B (zh) * 2014-08-08 2018-11-13 厦门雷克通信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td-lte光纤拉远设备时延补偿的方法
WO2016090644A1 (zh) * 2014-12-12 2016-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装置、通信系统及基站协同管理方法
CN110913471B (zh) * 2019-12-17 2020-12-25 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基站的集中单元的射频拉远单元的同步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5141A (zh) * 2003-12-19 2004-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时分双工同步系统中实现灵活组网的装置和方法
CN103220813A (zh) * 2012-01-20 2013-07-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系统的随机接入方法及系统及终端及基站设备
CN110431914A (zh) * 2017-04-20 2019-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用户设备终端能力的远程射频头
WO2018223396A1 (zh) * 2017-06-09 2018-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的拉远装置、基站和随机接入方法
CN110663233A (zh) * 2017-06-09 2020-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的拉远装置、基站和随机接入方法
CN109565426A (zh) * 2018-11-02 2019-04-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时间提前量的设置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4977A (zh) 2023-05-05
US20230077110A1 (en) 2023-03-09
EP4135424A1 (en) 2023-02-15
KR20230004778A (ko) 2023-01-06
CN113573401A (zh) 2021-10-29
EP4135424A4 (en) 2023-10-11
WO2021218682A1 (zh) 2021-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39330C1 (ru) Произвольный доступ с переключением частей ширины полосы частот
WO2019120260A1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KR102478372B1 (ko) 랜덤 액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WO2019096150A1 (zh)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17028644A1 (zh) 一种mtc ue随机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KR20190029643A (ko) 차세대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유연한 ue 대역폭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220007426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TWI771369B (zh) 系統訊息的獲取方法及裝置
US2022032245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device
US20220015155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andom access respons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271256B (zh) 资源映射方法和装置
CA3100571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856267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20248944A1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TW201340759A (zh) 防止隨機存取回應碰撞的方法
CN113573401B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955685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2067614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757537B (zh) 随机接入方法和装置
WO2023198059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4026849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US20240163777A1 (en) Network slicing-based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4098212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2116093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WO2017113132A1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