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2624B - 一种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72624B
CN113572624B CN202010349160.2A CN202010349160A CN113572624B CN 113572624 B CN113572624 B CN 113572624B CN 202010349160 A CN202010349160 A CN 202010349160A CN 113572624 B CN113572624 B CN 1135726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lement
ring
hub
network elements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491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72624A (zh
Inventor
洪威
陈辉
张满
宋公建
陈梦妮
王晓义
王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Zhe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Zhe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491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726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72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2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72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26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5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involving simulating, designing, planning or modelling of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2Loop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网元数据,所述获取的数据包括当前层的多个网元;基于上一层的Hub对及所述获取的数据确定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基于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组环结果,所述环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网元;若当前还存在未进行组环的网元时,将所述未进行组环的网元下挂到所述环中。通过上述方式,通过逐层确定每个网元的归属并进行组环约束,由上而下建立网元面结构,可提高DRAN模式下的传输接入层规划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同时5G标准的冻结,5G基站建设已在全国各地开展,5G基站光缆网络同步规划部署,5G光缆的建设策略,综合业务接入区的规划实施,已成为当下的探讨热点。本文结合综合业务接入区规划,分析光网网络现状,5G光缆的建设策略,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探讨5G光缆建设过程过渡期方案,抛砖引玉,助力当前5G光缆的规划建设,并为后续的5G建设更加便利快捷。
光缆接入网主要有星型、链型和环型三种基本结构。主干层光缆原则上采用环形拓扑结构,为主干层节点提供环形保护或双路由保护,节点保障等级高。对于农村等业务非密集区,光缆路由不具备成环条件的,主干光缆也可暂不成环,采用链型结构。配线层光缆对于业务安全性较高的区域,应采用环型结构;考虑到建设成本和路由限制,难于成环组网时,可采用星/树型结构。引入层光缆负责末梢用户接入,一般采用星型结构接入配线节点,重要用户可采用双路由接入以提高业务安全性。引入层光缆负责末梢用户接入,一般均为按需建设;主干层、配线层光缆一般需提前规划,适当超前建设,供后期用户陆续接入。
光缆接入包括D-RAN模式,现有的D-RAN模式下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是通过人工完成的,工程师借助google地球完成接入环光缆路由规则,借助胶片完成逻辑网络设计,但由于无法直观看到逻辑组网与物理光路之间的关系,无法针对规划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一旦汇聚机房规划结果发生变更,或者组环规则发生变更,无法快速修复接入环规划结果。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及装置,克服了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网元数据,所述获取的数据包括当前层的多个网元;基于上一层的Hub对及所述获取的数据确定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基于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组环结果,所述环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网元;若当前还存在未进行组环的网元时,将所述未进行组环的网元下挂到所述环中。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基于上一层的Hub对及所述获取的数据确定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包括:基于所述上一层的Hub对及第一最小距离法得到每一所述网元所属的Hub对;若存在所述Hub对下挂的网元数量超容,将所述Hub对下挂的目标数量的网元转移到未超容的Hub对中,得到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所述目标数量等于所述Hub对当前下挂的网元数量与所述Hub对的容量之间的差值。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Hub对包括两个节点,所述基于所述上一层的Hub对及第一最小距离法得到每一所述网元所属的Hub对,包括:对于每一所述网元,计算所述网元到每一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的距离之和,将最小距离之和对应的Hub对作为所述网元所属的Hub对;重复上述步骤得到每一所述网元所属的Hub对。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基于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组环结果,包括:根据所述网元及对应Hub对建立路径邻接矩阵,得到预设邻接矩阵;对于每一所述Hub对,根据预设环配置数据统计所述Hub对的下挂网元对应的环的数量;基于所述网元所在位置及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所在位置为每一所述环确定一网元;若所述Hub对的下挂网元中还有未被确定的网元时,基于所述预设邻接矩阵及第二最小距离法将未被确定的网元挂到对应环上,直到遍历完所有网元,得到组环结果。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基于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组环结果,包括:对于每一所述Hub对,将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连接形成一直线;将所述Hub对的下挂网元沿着所述直线分成两组,得到两组网元;对于每一组所述网元,计算每一所述网元到两个所述节点之间连线所形成的夹角,按照夹角大小对所述一组网元进行排序;将所述排序后的一组网元进行分组,得到至少两个子网元组;对于每一所述子网元组,基于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所在位置及所述一子网元组中的网元所在位置进行组环,得到对应的组环结果。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基于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组环结果,包括:基于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采用第一处理方法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第一组环结果;基于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采用第二处理方法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第二组环结果;将所述第一组环结果与所述第二组环结果进行比较,输出与比较结果对应的组环结果。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所述基于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采用第一处理方法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第一组环结果,包括:根据所述网元及对应Hub对建立路径邻接矩阵,得到预设邻接矩阵;对于每一所述Hub对,根据预设环配置数据统计所述Hub对的下挂网元对应的环的数量;基于所述网元所在位置及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所在位置为每一所述环确定位于一网元;若所述Hub对的下挂网元中还有未被确定的网元时,基于所述预设邻接矩阵及第二最小距离法将未被确定的网元挂到对应环上,直到遍历完所有网元,得到组环结果;
所述基于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采用第二处理方法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第二组环结果,包括:对于每一所述Hub对,将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连接形成一直线;将所述Hub对的下挂网元沿着所述直线分成两组,得到两组网元;对于每一组所述网元,计算每一所述网元到两个所述节点之间连线所形成的夹角,按照夹角大小对所述网元进行排序;将所述排序后的一组网元进行分组,得到至少两个子网元组;对于每一所述子网元组,基于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所在位置及所述一子网元组中的网元所在位置进行组环,得到对应的组环结果。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所述预设邻接矩阵规则为:采用最短路径法确定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路径,将所述Hub对及对应的下挂网元组成路径邻接矩阵;所述将所述第一组环结果与所述第二组环结果进行比较,输出较优的组环结果,包括:采用预设公式分别计算所述第一组环结果与第二组环结果,输出较小数值对应的组环结果作为规划结果,所述预设公式为:光缆总长度+杆井重复出现的总次数*N,其中,所述N为不同环之间的路由交叉或重叠的容忍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网元数据,所述获取的数据包括当前层的多个网元;确定模块,用于基于上一层的Hub对及所述获取的数据确定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组环模块,用于基于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组环结果,所述环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网元;处理模块,用于若当前还存在未进行组环的网元时,将所述未进行组环的网元下挂到所述环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逐层确定每个网元的归属并进行组环约束,由上而下建立网元面结构,可提高DRAN模式下的传输接入层规划速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的步骤S2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的一优选方案的步骤S3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的另一优选方案的步骤S3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5a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的另一优选方案的网元与Hub对之间的夹角示意图;
图5b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的另一优选方案的组网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的另一优选方案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图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网元数据;
具体地,获取网元数据,该数据可以包括:当前层的多个网元(包括网元所在位置、标号等)。
本实施例中,在进行传输接入层规划前,需要确定那些网元属于接入网元、那些网元属于普通汇聚、那些网元数据骨干汇聚、那些网元属于核心网元,可以根据设备的型号来区分接入设备,由技术人员指定核心网元及骨干网元,其余的为汇聚网元。另外,还需要确定光缆,光缆辅助线、参数配置等,其中,光缆包括上层网元互联组环逻辑关系,物理组环路径等,光缆辅助线包括利旧光缆段、利旧设施段、新建管道、新建杆路等,参数配置包括“成环率(只针对接入环)、单个上层网元下挂PTN上限、单个环上网元上限(即单个环的容量)。
步骤S2,基于上一层的Hub对及获取的数据确定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
具体地,根据上一层的Hub对及获取的数据确定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如根据Hub对的两个节点所在位置、网元所在位置来确定该网元属于那个Bub对,即将当前层的网元进行分组,每一组网元对应一个上层的Hub对。
步骤S3,基于每一网元的归属及上一层的Hub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组环结果;
具体地,根据每一网元的归属及上一层的Hub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至少一个环,即利用前述确定的网元的归属得到每一Hub对的下挂网元,通常为多个下挂网元,然后对该下挂网元进行组环,得到组环结果,该结果是包括至少一个环。
步骤S4,若当前还存在未进行组环的网元时,将未进行组环的网元下挂到环中;
具体地,在实际场景中,可能存在着无法组环的网元,例如与Hub对的距离太远(超过组环条件)、或者该网元与相邻的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超过该Hub对的两个节点(两个网元组成一Hub对)之间的距离的预设倍(如5倍)且该距离超过预设距离(如5公里),则该网元不适合组环,只能将其变成链。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若组环之后,存在只有一个网元的环时,需要将该环拆掉,也通过链挂接。例如,当前组环结果满足成环率时,可以将只有一个网元的环拆掉,而将该网元通过链挂接。其中,所述成环率=成环网元数/总网元数。不同的应用场景(如客户要求不同),有的成环率指标为90%,有的成环率指标为95%。若当前组环结果的成环率低于成环率指标时,需要通过增加管道、光缆等资源让链变成环。
在本实施例中,若存在上述的无法组环或者不适合组环的网元A时,根据该网元所在位置,寻找离该网元A最近的在环网元B,判断该在环网元B所在的环是否超容(即超过该环的容量),若未超则将该网元A挂到在环网元B下。若该环超容时,寻找该网元A第二近的在环网元C,进一步寻找是否可以挂到在环网元C下,以此类推,同理,将所有无法组环或不适合组环的网元A通过短链挂到相应的在环网元下,即通过短链下挂到接入环下。其中,该网元A到在环网元B的距离小于所述网元A到在环网元C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逐层确定每个网元的归属并进行组环约束,由上而下建立网元面结构,可提高DRAN模式下的传输接入层规划速度。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例子中,见图2,该步骤S2具体包括:
步骤S21,基于上一层的Hub对及第一最小距离法得到每一网元所属的Hub对;
具体地,根据上一层确定的Hub对及第一最小距离法得到每一网元所属的Bub对,该第一距离法指的是计算网元与该Hub对的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之和,选择最小距离之和对应的Hub对作为距离最近的Hub对,该距离最近的Hub对为该网元所属的Hub对。重复此过程,得到每一网元所属的Hub对,于是初步得到每一Hub对的下挂网元,即将网元(如接入设备)映射到某个Hub对汇聚下面。
步骤S22,若存在Hub对下挂的网元数量超容,将Hub对下挂的目标数量的网元转移到未超容的Hub对中,得到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
具体地,在初步得到每一Hub对的下挂网元时,统计每一Hub对的下挂网元数量,与Hub对的容量比较,若超过容量则认为该Hub对超容,于是需要将目标数量(下挂的网元数量-容量)的网元转移到未超容的Hub对中,得到每一网元的归属(最终归属),于是得到最终的Hub对的下挂网元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目标数量对应的网元可以是随机,或者根据距离,挑选与所述Hub对距离最远的网元(可以用到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之和或者距离平均值来比较距离远近),将其转移到其他未超容的Hub对中。
在本实施例中,该步骤S21具体为:对于一网元,计算网元到每一Hub对的两个节点的距离之和,将最小距离之和对应的Hub对作为网元所属的Hub对;
例如:已知上层(leveN层)所有的hub对组合(A1-B1,A2-B2,A3-B3…),对所有LeveN-1层的网元分组:对每个下层网元,按照到上述各Hub对上两个节点所在路由的距离之和,取最小值,找到最近的Hub对,N为大于1的自然数。
例如:又例如:上层有Hub对组合(A1-B1,A2-B2…An-Bn),对于每个Hub对组合建立集合,用于存储下挂网元,该组合为:(C1,C2…Cn),对于每个网元M,根据距离和计算公式得到最小距离和对应的Hub对(An,、Bn),将网元M放入集合Cn中,该距离和计算公式为:(Ca.size+Cb.size+Cc.size…Cn.size)/2,得到下挂网元数量之和,其中,Ca.size、Cb.size、Cc.size…Cn.size分别表示每一下挂网元,将其与Hub对地容量比较,,未超过则完成该层网元的归属确定,若超过则认为超容,然后统计该层网元(M1,M2…Mn),计算每一网元到其他不超容Hub对的距离之和(与前述距离计算方法一致),选择最小距离之和对应的Hub对作为目标Hub对,将该网元转移该该目标Hub对的下挂网元集合内,一致循环到An下挂网元不超容为止,该预设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设,例如5个、6个或者是其他数值,此处对此不作限制。例如:分别统计M1、M2、M3到不超容汇集Hub对的距离,分别统计M1对应的最小距离之和、M2对应的最小距离之和、M3对应的最小距离之和,然后分别将M1、M2、M3转移到最小距离之和对应的Hub对中,n为大于0的自然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例子中,如图3所示,该步骤S3具体包括:
步骤S31,根据网元及对应Hub对建立路径邻接矩阵,得到预设邻接矩阵;
具体地,建立所有n+2个网元之间最短路径的邻接矩阵,即对每个网元,通过无向图,寻找其他n+1个网元的最短路径,并保存,以提高算法效率,以减少计算量,选择最短路径可以缩短光缆总长度。
步骤S32,对于每一Hub对,根据预设环配置数据统计Hub对的下挂网元对应的环的数量;
具体地,对于每一Hub对,根据根据预设环配置数据统计Hub对的下挂网元对应的环的数量;该预设环配置数据可包括:环的容量(即环可放置的网元数量)、环径等,优选地,根据环的类型设置环的容量,接入环的容量为8,汇聚环的容量为6,还可以是其他数值,此处对此不作限制。根据该预设环配置数据来统计每一Hub对的下挂网元对于的环的数量。
例如:假设Hub对为网元A与网元B,下挂网元数为n(a1,a2,a3…an),每个环的容量(不包括Hub对)为m,根据n/m取整得到需要的环的数量s。
步骤S33,基于网元所在位置及Hub对的两个节点所在位置为每一环确定一网元。
具体地,基于网元所在位置及Hub对的两个节点所在位置为每一环确定一网元,根据网元所在的位置及Hub对的两个节点所在位置确定位于每一环的网元,即先为每一环配置一个网元。
例如:寻找距离Hub对(A,B)最远的网元a1,将该网元a1作为环1上的节点,寻找距离(A,B,a1)总距离最大的网元a2,作为环2上的点,…同理寻找所有的环,每个环均带有该层的一个网元。其中,该距离指的是距离之和,例如,寻找距离(A,B,a1)总距离最大的网元a2指的是网元a2分别到节点(网元)A、B、a1之间的距离之和,或者还可以是网元a2分别到节点(网元)A、B、a1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最远指的是距离最大。此时确定每一环的网元相当于为每一环定位。
步骤S34,若Hub对的下挂网元中还有未被确定的网元时,基于预设邻接矩阵及第二最小距离法将未被确定的网元挂到对应环上,直到遍历完所有网元,得到组环结果;
具体地,由于前述步骤中为每一环确定一个网元,此时应该还有未被确定的网元,则基于预设邻接矩阵及第二最小距离法将未被确定的网元挂到所述环上,直到遍历完所有网元,得到组环结果。
例如:对于未被确定的网元,计算该网元离每一前述环中的所有网元的距离平均值(分别计算该网元到该环的每一网元的距离,并计算所有距离的平均值),并比较到每一个环的距离平均值,取最小距离平均值对应的环作为该网元需要下挂的环,于是将该网元挂到该环上,重复前述过程遍历每一网元,得到每一网元需要下挂的环(理想情况下)。即根据就近原则将未被确定所在环的网元配置环,将该网元下挂到对应的环中,于是形成至少一个环。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定位环之和,再将其余网元下挂到合适的环中,进而形成环。该第二最小距离法指的是取网元与环中的所有网元之间的距离之和的平均值。
组环的过程为:基于前述的预设邻接矩阵,已知Hub对(A,B),以节点A为起点,以节点A为终点,总共有四个接入网元(节点),b1,b2…bx,以A为起点,从起点寻找最近的若干个(可配置,数字越大寻找次数越多,但相对速度越慢)个网元(例如三个),从起点开始寻路(即确定网元间的物理光缆是否连通),如果寻到路,则继续以该网元作为起点继续寻路,以此类推,最后一个网元可以成功寻路到终点B时,表示组环完成,得到一个环。如果未寻到路,则回退。
例如:总共4个接入网元,分别为b1,b2,b3,b4,起点为A、终点为B,开始寻路,若A---》b1成功,b1---》b2失败,回一步,选择b1到b3的寻路,若b1--->b3成功,继续b3到b4的寻路,若b3---》b4失败,回一步发现b3没其他可选的继续回退,从新回到b1,从b1到b4寻路,若b1---->b4成功,且b4----》b2成功,b2----》b3成功,b3----》B成功,则可以完成组环。
需要说明的是,从起点,选择哪一个网元来开始寻路是可以选择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设,本实施例中,优先尝试与起点距离最近的网元开始寻路,直到最后一个网元寻路到终点,完成组环。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优选方案中,如图4所示,该步骤S3具体包括:
步骤S301,对于每一Hub对,将Hub对的两个节点连接形成一直线;
具体地,对于每一Hub对,将该Hub对的两个节点连成直线,如图5a所示,A,B分别表示Hub对的两个节点,ax1、ax2、、、ax5分别为网元。
步骤S302,将Hub对的下挂网元沿着直线分成两组,得到两组网元;
具体地,基于前述获取的Hub对的下挂网元按所在位置沿着所述直线分成两组。
步骤S303,对于每一组网元,计算每一网元到两个所述节点之间连线所形成的夹角,按照夹角大小对该组网元进行排序;
具体地,分别对每一组网元统计该组网元中的每一网元到两个节点之间的连线所成的夹角,得到该一组网元中每一网元对应的夹角,对每一组网元执行此操作,得到对应的夹角,并根据夹角大小对该组网元进行排序,如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的顺序,此处对此不作限制,优选地,采用夹角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步骤S304,将排序后的一组网元进行分组,得到至少两个子网元组;
具体地,并对排序后的所述一组网元进行分组,得到至少两个子网元组,如排列顺序为a1,a2,a3,a4,a5,a6,a7,a8,a9,…然后根据预设数量(例如预先设定的环的容量)对排列后的一组网元进行分组,得到至少两个子网元组,如:组1:a1–a6;组2:a7–a12…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按夹角的大小由小到大对该组网元进行排序,然后按照顺序对该组网元进行分组。还可以按夹角的大小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然后再分组,此处对此不作限制。
步骤S305,对于每一子网元组,基于Hub对的两个节点所在位置及该子网元组中的网元所在位置进行组环,得到至组环结果;
具体地,对于每一子网元组,基于Hub对的两个节点所在位置及该子网元组中的网元所在位置进行组环,得到组环结果,对每一子网元组执行上述操作,得到对应的组环结果;
例如,该Hub对的两个节点为A,B,以A为起点,B为终点,中间经过网元节点a1,a2…ax,从起点A寻找最近的若干个网元节点(如三个),然后进行寻路(从可能的路由上删掉这段路,确保不回缆),若能寻到路,则以该网元为起点继续寻找离该网元最近的三个网元节点,依次类推,如果最后一个网元可以成功寻路到终点B,则表示组环完成,得到组环结果。
例如:总共4个接入网元,分别为a1,a2,a3,a4,起点为A、终点为B,开始寻路,若A---》a1成功,a1---》a2失败,往回一步,选择a1到a3的寻路,若a1--->a3成功,继续a3到a4的寻路,若a3---》a4失败,回一步发现a3没其他可选的继续回退,从新回到a1,从a1到a4寻路,若a1---->a4成功,且a4----》a2成功,a2----》a3成功,a3----》B成功,则可以完成组环。
需要说明的是,从起点,选择哪一个网元来开始寻路是可以选择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设,本实施例中,优先尝试与起点距离最近的网元开始寻路,直到最后一个网元寻路到终点,完成组环规划,效果如图5b所示,小黑点代表网元。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同环之间需要尽量规避交叉,则每次完成一个环规划时,将该环的路径的weight(带权重的长度)增加预设倍(如100倍),可以避免其他路由重复走该路径,可避免交叉。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较优方案中,见图6,该步骤S3具体包括:
步骤S61,基于每一网元的归属及上一层的Hub采用第一处理方法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第一组环结果;
步骤S62,基于每一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采用第二处理方法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第二组环结果;
步骤S63,将第一组环结果与所述第二组环结果进行比较,输出较优的组环结果;
具体地,该步骤S61的具体实现过程与上述步骤S31-S34的过程一致,得到第一组环结果,具体可参看上述步骤S31-S34的描述,该步骤S62的具体实现过程与上述步骤S301-S305的过程一致,得到第二组环结果,具体可参看上述步骤S301-S305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该步骤S63的具体过程如下:分别对前述两个组环结果进行分析,路由较少,光缆长度越短则说明组环结果较优,优选地,采用预设公式分别计算所述第一组环结果与第二组环结果,输出较小数值对应的组环结果作为规划结果,所述预设公式为:光缆总长度+杆井重复出现的总次数*N,其中,所述N为不同环之间的路由交叉或重叠的容忍度。对于不同类型的环,对应的容忍度不一样,如汇聚环的容忍度N为10000,接入环的容忍度为1000。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61的组环方案适用于光缆管道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或者区域面积很大的场景。这种场景可以将汇聚网元尽可能近的进行组合,但可能会在骨干节点附近有同路由的情况。步骤S62的组环方案适用于城区,光缆管道资源相对丰富,区域面积相对小些,可以做到汇聚环上网元相对较近的同时,尽可能规避不同环之间的物理同路由。
在本发明中,通过逐层确定每个网元的归属并进行组环约束,由上而下建立网元面结构,可提高DRAN模式下的传输接入层规划速度。
其次,配置不同的组环方案,可供不同需求,提高实用性。
图7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71、与获取模块71连接的确定模块72、与确定模块72连接的组环模块73、与组环模块73连接的处理模块74,其中:
获取模块71,用于获取网元数据;
具体地,获取网元数据,该数据可以包括:当前层的多个网元(包括网元所在位置、标号等)。
本实施例中,在进行传输接入层规划前,需要确定那些网元属于接入网元、那些网元属于普通汇聚、那些网元数据骨干汇聚、那些网元属于核心网元,可以根据设备的型号来区分接入设备,由技术人员指定核心网元及骨干网元,其余的为汇聚网元。另外,还需要确定光缆,光缆辅助线、参数配置等,其中,光缆包括上层网元互联组环逻辑关系,物理组环路径等,光缆辅助线包括利旧光缆段、利旧设施段、新建管道、新建杆路等,参数配置包括“成环率(只针对接入环)、单个上层网元下挂PTN上限、单个环上网元上限(即单个环的容量)。
确定模块72,用于基于上一层的Hub对及获取的数据确定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
具体地,根据上一层的Hub对及获取的数据确定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如根据Hub对的两个节点所在位置、网元所在位置来确定该网元属于那个Bub对,即将当前层的网元进行分组,每一组网元对应一个上层的Hub对。
组环模块73,用于基于每一网元的归属及上一层的Hub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组环结果;
具体地,根据每一网元的归属及上一层的Hub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至少一个环,即利用前述确定的网元的归属得到每一Hub对的下挂网元,通常为多个下挂网元,然后对该下挂网元进行组环,得到组环结果,该结果是包括至少一个环。
处理模块74,用于若当前还存在未进行组环的网元时,将未进行组环的网元下挂到环中;
具体地,在实际场景中,可能存在着无法组环的网元,例如与Hub对的距离太远(超过组环条件)、或者该网元与相邻的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超过该Hub对的两个节点(两个网元组成一Hub对)之间的距离的预设倍(如5倍)且该距离超过预设距离(如5公里),则该网元不适合组环,只能将其变成链。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若组环之后,存在只有一个网元的环时,需要将该环拆掉,也通过链挂接。例如,当前组环结果满足成环率时,可以将只有一个网元的环拆掉,而将该网元通过链挂接。其中,所述成环率=成环网元数/总网元数。不同的应用场景(如客户要求不同),有的成环率指标为90%,有的成环率指标为95%。若当前组环结果的成环率低于成环率指标时,需要通过增加管道、光缆等资源让链变成环。
在本实施例中,若存在上述的无法组环或者不适合组环的网元A时,根据该网元所在位置,寻找离该网元A最近的在环网元B,判断该在环网元B所在的环是否超容(即超过该环的容量),若未超则将该网元A挂到在环网元B下。若该环超容时,寻找该网元A第二近的在环网元C,进一步寻找是否可以挂到在环网元C下,以此类推,同理,将所有无法组环或不适合组环的网元A通过短链挂到相应的在环网元下,即通过短链下挂到接入环下。其中,该网元A到在环网元B的距离小于所述网元A到在环网元C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逐层确定每个网元的归属并进行组环约束,由上而下建立网元面结构,可提高DRAN模式下的传输接入层规划速度。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例子中,该确定模块72具体包括:第一确定单元及语气连接的第二确定单元,其中: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上一层的Hub对及第一最小距离法得到每一网元所属的Hub对;
具体地,根据上一层确定的Hub对及第一最小距离法得到每一网元所属的Bub对,该第一距离法指的是计算网元与该Hub对的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之和,选择最小距离之和对应的Hub对作为距离最近的Hub对,该距离最近的Hub对为该网元所属的Hub对。重复此过程,得到每一网元所属的Hub对,于是初步得到每一Hub对的下挂网元,即将网元(如接入设备)映射到某个Hub对汇聚下面。
第二确定单元,若存在Hub对下挂的网元数量超容,用于将Hub对下挂的目标数量的网元转移到未超容的Hub对中,得到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
具体地,在初步得到每一Hub对的下挂网元时,统计每一Hub对的下挂网元数量,与Hub对的容量比较,若超过容量则认为该Hub对超容,于是需要将目标数量(下挂的网元数量-容量)的网元转移到未超容的Hub对中,得到每一网元的归属(最终归属),于是得到最终的Hub对的下挂网元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目标数量对应的网元可以是随机,或者根据距离,挑选与所述Hub对距离最远的网元(可以用到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之和或者距离平均值来比较距离远近),将其转移到其他未超容的Hub对中。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对于一网元,计算网元到每一Hub对的两个节点的距离之和,将最小距离之和对应的Hub对作为网元所属的Hub对;
例如:已知上层(leveN层)所有的hub对组合(A1-B1,A2-B2,A3-B3…),对所有LeveN-1层的网元分组:对每个下层网元,按照到上述各Hub对上两个节点所在路由的距离之和,取最小值,找到最近的Hub对。
例如:又例如:上层有Hub对组合(A1-B1,A2-B2…An-Bn),对于每个Hub对组合建立集合,用于存储下挂网元,该组合为:(C1,C2…Cn),对于每个网元M,根据距离和计算公式得到最小距离和对应的Hub对(An,、Bn),将网元M放入集合Cn中,该距离和计算公式为:Distance(M,Ax)+Distance(M,Bx),对于每个Hub对,统计下挂网元的数量,由于接入设备是双规的,统计数量时一个接入设备算半个,计算数量公式为:(Ca.size+Cb.size+Cc.size…Cn.size)/2,得到下挂网元数量之和,其中,Ca.size、Cb.size、Cc.size…Cn.size分别表示每一下挂网元,将其与Hub对地容量比较,未超过则完成该层网元的归属确定,若超过则认为超容,然后统计该层网元(M1,M2…Mn),计算每一网元到其他不超容Hub对的距离之和(与前述距离计算方法一致),选择最小距离之和对应的Hub对作为目标Hub对,将该网元转移该该目标Hub对的下挂网元集合内,一致循环到An下挂网元不超容为止,该预设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设,例如5个、6个或者是其他数值,此处对此不作限制。例如:分别统计M1、M2、M3到不超容汇集Hub对的距离,分别统计M1对应的最小距离之和、M2对应的最小距离之和、M3对应的最小距离之和,然后分别将M1、M2、M3转移到最小距离之和对应的Hub对中。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例子中,该组环模块73包括第一组环单元,其中:
第一组环单元,用于根据网元及对应Hub对建立路径邻接矩阵,得到预设邻接矩阵;
具体地,建立所有n+2个网元之间最短路径的邻接矩阵,即对每个网元,通过无向图,寻找其他n+1个网元的最短路径,并保存,以提高算法效率,以减少计算量,选择最短路径可以缩短光缆总长度。
还用于对于每一Hub对,根据预设环配置数据统计Hub对的下挂网元对应的环的数量;
具体地,对于每一Hub对,根据根据预设环配置数据统计Hub对的下挂网元对应的环的数量;该预设环配置数据可包括:环的容量(即环可放置的网元数量)、环径等,优选地,根据环的类型设置环的容量,接入环的容量为8,汇聚环的容量为6,还可以是其他数值,此处对此不作限制。根据该预设环配置数据来统计每一Hub对的下挂网元对于的环的数量。
例如:假设Hub对为网元A与网元B,下挂网元数为n(a1,a2,a3…an),每个环的容量(不包括Hub对)为m,根据n/m取整得到需要的环的数量s。
还用于:基于网元所在位置及Hub对的两个节点所在位置为每一环确定一网元。
具体地,基于网元所在位置及Hub对的两个节点所在位置为每一环确定一网元,根据网元所在的位置及Hub对的两个节点所在位置确定位于每一环的网元,即先为每一环配置一个网元。
例如:寻找距离Hub对(A,B)最远的网元a1,将该网元a1作为环1上的节点,寻找距离(A,B,a1)总距离最大的网元a2,作为环2上的点,…同理寻找所有的环,每个环均带有该层的一个网元。其中,该距离指的是距离之和,例如,寻找距离(A,B,a1)总距离最大的网元a2指的是网元a2分别到节点(网元)A、B、a1之间的距离之和,或者还可以是网元a2分别到节点(网元)A、B、a1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最远指的是距离最大。此时确定每一环的网元相当于为每一环定位。
还用于若Hub对的下挂网元中还有未被确定的网元时,基于预设邻接矩阵及第二最小距离法将未被确定的网元挂到对应环上,直到遍历完所有网元,得到组环结果;
具体地,由于前述步骤中为每一环确定一个网元,此时应该还有未被确定的网元,则基于预设邻接矩阵及第二最小距离法将未被确定的网元挂到所述环上,直到遍历完所有网元,得到组环结果。
例如:对于未被确定的网元,计算该网元离每一前述环中的所有网元的距离平均值(分别计算该网元到该环的每一网元的距离,并计算所有距离的平均值),并比较到每一个环的距离平均值,取最小距离平均值对应的环作为该网元需要下挂的环,于是将该网元挂到该环上,重复前述过程遍历每一网元,得到每一网元需要下挂的环(理想情况下)。即根据就近原则将未被确定所在环的网元配置环,将该网元下挂到对应的环中,于是形成至少一个环。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定位环之和,再将其余网元下挂到合适的环中,进而形成环。该第二最小距离法指的是取网元与环中的所有网元之间的距离之和的平均值。
组环的过程为:基于前述的预设邻接矩阵,已知Hub对(A,B),以节点A为起点,以节点A为终点,总共有四个接入网元(节点),b1,b2…bx,以A为起点,从起点寻找最近的若干个(可配置,数字越大寻找次数越多,但相对速度越慢)个网元(例如三个),从起点开始寻路(即确定网元间的物理光缆是否连通),如果寻到路,则继续以该网元作为起点继续寻路,以此类推,最后一个网元可以成功寻路到终点B时,表示组环完成,得到一个环。如果未寻到路,则回退。
例如:总共4个接入网元,分别为b1,b2,b3,b4,起点为A、终点为B,开始寻路,若A---》b1成功,b1---》b2失败,回一步,选择b1到b3的寻路,若b1--->b3成功,继续b3到b4的寻路,若b3---》b4失败,回一步发现b3没其他可选的继续回退,从新回到b1,从b1到b4寻路,若b1---->b4成功,且b4----》b2成功,b2----》b3成功,b3----》B成功,则可以完成组环。
需要说明的是,从起点,选择哪一个网元来开始寻路是可以选择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设,本实施例中,优先尝试与起点距离最近的网元开始寻路,直到最后一个网元寻路到终点,完成组环。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优选方案中,该组环模块73包括第二组环单元,其中:
第二组环单元,用于对于每一Hub对,将Hub对的两个节点连接形成一直线;
具体地,对于每一Hub对,将该Hub对的两个节点连成直线,如图5a所示。
还用于将Hub对的下挂网元沿着直线分成两组,得到两组网元;
具体地,基于前述获取的Hub对的下挂网元按所在位置沿着所述直线分成两组。
还用于对于每一组网元,计算每一网元到两个所述节点之间连线所形成的夹角,按照夹角大小对该组网元进行排序;
具体地,分别对每一组网元统计该组网元中的每一网元到两个节点之间的连线所成的夹角,得到该一组网元中每一网元对应的夹角,对每一组网元执行此操作,得到对应的夹角,并根据夹角大小对该组网元进行排序,如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的顺序,此处对此不作限制,优选地,采用夹角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还用于将排序后的一组网元进行分组,得到至少两个子网元组;
具体地,并对排序后的所述一组网元进行分组,得到至少两个子网元组,如排列顺序为a1,a2,a3,a4,a5,a6,a7,a8,a9,…然后根据预设数量(例如预先设定的环的容量)对排列后的一组网元进行分组,得到至少两个子网元组,如:组1:a1–a6;组2:a7–a12…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按夹角的大小由小到大对该组网元进行排序,然后按照顺序对该组网元进行分组。还可以按夹角的大小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然后再分组,此处对此不作限制。
还用于对于每一子网元组,基于Hub对的两个节点所在位置及该子网元组中的网元所在位置进行组环,得到至组环结果;
具体地,对于每一子网元组,基于Hub对的两个节点所在位置及该子网元组中的网元所在位置进行组环,得到组环结果,对每一子网元组执行上述操作,得到对应的组环结果;
例如,该Hub对的两个节点为A,B,以A为起点,B为终点,中间经过网元节点a1,a2…ax,从起点A寻找最近的若干个网元节点(如三个),然后进行寻路(从可能的路由上删掉这段路,确保不回缆),若能寻到路,则以该网元为起点继续寻找离该网元最近的三个网元节点,依次类推,如果最后一个网元可以成功寻路到终点B,则表示组环完成,得到组环结果。
例如:总共4个接入网元,分别为a1,a2,a3,a4,起点为A、终点为B,开始寻路,若A---》a1成功,a1---》a2失败,往回一步,选择a1到a3的寻路,若a1--->a3成功,继续a3到a4的寻路,若a3---》a4失败,回一步发现a3没其他可选的继续回退,从新回到a1,从a1到a4寻路,若a1---->a4成功,且a4----》a2成功,a2----》a3成功,a3----》B成功,则可以完成组环。
需要说明的是,从起点,选择哪一个网元来开始寻路是可以选择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设,本实施例中,优先尝试与起点距离最近的网元开始寻路,直到最后一个网元寻路到终点,完成组环规划,效果如图5b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同环之间需要尽量规避交叉,则每次完成一个环规划时,将该环的路径的weight(带权重的长度)增加预设倍(如100倍),可以避免其他路由重复走该路径,可避免交叉。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较优方案中,该组环模块73具体包括:第三组环单元、与所述第三组环单元连接的第四组环单元、比较单元,其中:
第三组环单元,用于基于每一网元的归属及上一层的Hub采用第一处理方法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第一组环结果;
第四组环单元,用于基于每一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采用第二处理方法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第二组环结果;
比较单元,用于将第一组环结果与所述第二组环结果进行比较,输出较优的组环结果;
具体地,该第三组环单元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与上述第一组环单元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一致,该第四组环单元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与上述第二组环单元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一致,具体可参看前述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比较单元具体用于:
分别对前述两个组环结果进行分析,路由较少,光缆长度越短则说明组环结果较优,优选地,采用预设公式分别计算所述第一组环结果与第二组环结果,输出较小数值对应的组环结果作为规划结果,所述预设公式为:光缆总长度+杆井重复出现的总次数*N,其中,所述N为不同环之间的路由交叉或重叠的容忍度。对于不同类型的环,对应的容忍度不一样,如汇聚环的容忍度N为10000,接入环的容忍度为1000。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三组环单元适用于光缆管道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或者区域面积很大的场景。这种场景可以将汇聚网元尽可能近的进行组合,但可能会在骨干节点附近有同路由的情况。第四组环单元适用于城区,光缆管道资源相对丰富,区域面积相对小些,可以做到汇聚环上网元相对较近的同时,尽可能规避不同环之间的物理同路由。
在本发明中,通过逐层确定每个网元的归属并进行组环约束,由上而下建立网元面结构,可提高DRAN模式下的传输接入层规划速度。
其次,配置不同的组环方案,可供不同需求,提高实用性。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
可执行指令具体可以用于使得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网元数据,所述获取的数据包括当前层的多个网元;
基于上一层的Hub对及所述获取的数据确定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
基于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组环结果,所述环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网元;
若当前还存在未进行组环的网元时,将所述未进行组环的网元下挂到所述环中。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基于所述上一层的Hub对及第一最小距离法得到每一所述网元所属的Hub对;
若存在所述Hub对下挂的网元数量超容,将所述Hub对下挂的目标数量的网元转移到未超容的Hub对中,得到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所述目标数量等于所述Hub对当前下挂的网元数量与所述Hub对的容量之间的差值。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Hub对包括两个节点,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对于每一所述网元,计算所述网元到每一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的距离之和,将最小距离之和对应的Hub对作为所述网元所属的Hub对;
重复上述步骤得到每一所述网元所属的Hub对。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所述网元及对应Hub对建立路径邻接矩阵,得到预设邻接矩阵;
对于每一所述Hub对,根据预设环配置数据统计所述Hub对的下挂网元对应的环的数量;
基于所述网元所在位置及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所在位置为每一所述环确定位于一网元;
若所述Hub对的下挂网元中还有未被确定的网元时,基于所述预设邻接矩阵及第二最小距离法将未被确定的网元挂到对应环上,直到遍历完所有网元,得到组环结果。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对于每一所述Hub对,将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连接形成一直线;
将所述Hub对的下挂网元沿着所述直线分成两组,得到两组网元;
对于每一组所述网元,计算每一所述网元到两个所述节点之间连线所形成的夹角,按照夹角大小对所述一组网元进行排序;
将所述排序后的一组网元进行分组,得到至少两个子网元组;
对于每一所述子网元组,基于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所在位置及所述一子网元组中的网元所在位置进行组环,得到对应的组环结果。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基于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采用第一处理方法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第一组环结果;
基于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采用第二处理方法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第二组环结果;
将所述第一组环结果与所述第二组环结果进行比较,输出与比较结果对应的组环结果。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所述网元及对应Hub对建立路径邻接矩阵,得到预设邻接矩阵;
对于每一所述Hub对,根据预设环配置数据统计所述Hub对的下挂网元对应的环的数量;
基于所述网元所在位置及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所在位置为每一所述环确定位于一网元;
若所述Hub对的下挂网元中还有未被确定的网元时,基于所述预设邻接矩阵及第二最小距离法将未被确定的网元挂到对应环上,直到遍历完所有网元,得到组环结果;
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对于每一所述Hub对,将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连接形成一直线;
将所述Hub对的下挂网元沿着所述直线分成两组,得到两组网元;
对于每一组所述网元,计算每一所述网元到两个所述节点之间连线所形成的夹角,按照夹角大小对所述网元进行排序;
将所述排序后的一组网元进行分组,得到至少两个子网元组;
对于每一所述子网元组,基于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所在位置及所述一子网元组中的网元所在位置进行组环,得到对应的组环结果。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所述预设邻接矩阵规则为:采用最短路径法确定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路径,将所述Hub对及对应的下挂网元组成路径邻接矩阵;
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采用预设公式分别计算所述第一组环结果与第二组环结果,输出较小数值对应的组环结果作为规划结果,所述预设公式为:光缆总长度+杆井重复出现的总次数*N,其中,所述N为不同环之间的路由交叉或重叠的容忍度。
图8示出了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并不对设备的具体实现做限定。
如图8所示,该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802、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804、存储器(memory)806、以及通信总线808。
其中:处理器802、通信接口804、以及存储器806通过通信总线808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信接口804,用于与其它设备比如客户端或其它服务器等的网元通信。处理器802,用于执行程序810,具体可以执行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的相关步骤。
具体地,程序810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处理器802可能是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设备包括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是同一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以及一个或多个ASIC。
存储器806,用于存放程序810。存储器806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程序810具体可以用于使得处理器802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网元数据,所述获取的数据包括当前层的多个网元;
基于上一层的Hub对及所述获取的数据确定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
基于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组环结果,所述环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网元;
若当前还存在未进行组环的网元时,将所述未进行组环的网元下挂到所述环中。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程序810使所述处理器802执行以下操作:
基于所述上一层的Hub对及第一最小距离法得到每一所述网元所属的Hub对;
若存在所述Hub对下挂的网元数量超容,将所述Hub对下挂的目标数量的网元转移到未超容的Hub对中,得到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所述目标数量等于所述Hub对当前下挂的网元数量与所述Hub对的容量之间的差值。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Hub对包括两个节点,所述程序810使所述处理器802执行以下操作:
对于每一所述网元,计算所述网元到每一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的距离之和,将最小距离之和对应的Hub对作为所述网元所属的Hub对;
重复上述步骤得到每一所述网元所属的Hub对。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程序810使所述处理器802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所述网元及对应Hub对建立路径邻接矩阵,得到预设邻接矩阵;
对于每一所述Hub对,根据预设环配置数据统计所述Hub对的下挂网元对应的环的数量;
基于所述网元所在位置及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所在位置为每一所述环确定一网元;
若所述Hub对的下挂网元中还有未被确定的网元时,基于所述预设邻接矩阵及第二最小距离法将未被确定的网元挂到对应环上,直到遍历完所有网元,得到组环结果。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程序810使所述处理器802执行以下操作:
对于每一所述Hub对,将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连接形成一直线;
将所述Hub对的下挂网元沿着所述直线分成两组,得到两组网元;
对于每一组所述网元,计算每一所述网元到两个所述节点之间连线所形成的夹角,按照夹角大小对所述一组网元进行排序;
将所述排序后的一组网元进行分组,得到至少两个子网元组;
对于每一所述子网元组,基于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所在位置及所述一子网元组中的网元所在位置进行组环,得到对应的组环结果。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程序810使所述处理器802执行以下操作:
基于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采用第一处理方法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第一组环结果;
基于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采用第二处理方法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第二组环结果;
将所述第一组环结果与所述第二组环结果进行比较,输出与比较结果对应的组环结果。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程序810使所述处理器802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所述网元及对应Hub对建立路径邻接矩阵,得到预设邻接矩阵;
对于每一所述Hub对,根据预设环配置数据统计所述Hub对的下挂网元对应的环的数量;
基于所述网元所在位置及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所在位置为每一所述环确定位于一网元;
若所述Hub对的下挂网元中还有未被确定的网元时,基于所述预设邻接矩阵及第二最小距离法将未被确定的网元挂到对应环上,直到遍历完所有网元,得到组环结果;
所述程序810使所述处理器802执行以下操作:
对于每一所述Hub对,将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连接形成一直线;
将所述Hub对的下挂网元沿着所述直线分成两组,得到两组网元;
对于每一组所述网元,计算每一所述网元到两个所述节点之间连线所形成的夹角,按照夹角大小对所述网元进行排序;
将所述排序后的一组网元进行分组,得到至少两个子网元组;
对于每一所述子网元组,基于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所在位置及所述一子网元组中的网元所在位置进行组环,得到对应的组环结果。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预设邻接矩阵规则为:采用最短路径法确定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路径,将所述Hub对及对应的下挂网元组成路径邻接矩阵;
所述程序810使所述处理器802执行以下操作:
采用预设公式分别计算所述第一组环结果与第二组环结果,输出较小数值对应的组环结果作为规划结果,所述预设公式为:光缆总长度+杆井重复出现的总次数*N,其中,所述N为不同环之间的路由交叉或重叠的容忍度。
在本发明中,通过逐层确定每个网元的归属并进行组环约束,由上而下建立网元面结构,可提高DRAN模式下的传输接入层规划速度。
其次,配置不同的组环方案,可供不同需求,提高实用性。
在此提供的算法或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发明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除有特殊说明外,不应理解为对执行顺序的限定。

Claims (9)

1.一种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网元数据,所述获取的数据包括当前层的多个网元;
基于上一层的Hub对及所述获取的数据确定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包括:基于所述上一层的Hub对及第一最小距离法得到每一所述网元所属的Hub对;若存在所述Hub对下挂的网元数量超容,将所述Hub对下挂的目标数量的网元转移到未超容的Hub对中,得到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所述目标数量等于所述Hub对当前下挂的网元数量与所述Hub对的容量之间的差值;第一距离法指的是计算网元与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之和;
基于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组环结果,所述环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网元;基于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对进行组环处理为:利用网元的归属得到每一Hub对的下挂网元,对所述下挂网元进行组环,得到组环结果;
若当前还存在未进行组环的网元时,将所述未进行组环的网元下挂到所述环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ub对包括两个节点,所述基于所述上一层的Hub对及第一最小距离法得到每一所述网元所属的Hub对,包括:
对于每一所述网元,计算所述网元到每一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的距离之和,将最小距离之和对应的Hub对作为所述网元所属的Hub对;
重复上述步骤得到每一所述网元所属的Hub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组环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网元及对应Hub对建立路径邻接矩阵,得到预设邻接矩阵;
对于每一所述Hub对,根据预设环配置数据统计所述Hub对的下挂网元对应的环的数量;
基于所述网元所在位置及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所在位置为每一所述环确定一网元;
若所述Hub对的下挂网元中还有未被确定的网元时,基于所述预设邻接矩阵及第二最小距离法将未被确定的网元挂到对应环上,直到遍历完所有网元,得到组环结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组环结果,包括:
对于每一所述Hub对,将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连接形成一直线;
将所述Hub对的下挂网元沿着所述直线分成两组,得到两组网元;
对于每一组所述网元,计算每一所述网元到两个所述节点之间连线所形成的夹角,按照夹角大小对所述一组网元进行排序;
将所述排序后的一组网元进行分组,得到至少两个子网元组;
对于每一所述子网元组,基于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所在位置及所述一子网元组中的网元所在位置进行组环,得到对应的组环结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组环结果,包括:
基于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采用第一处理方法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第一组环结果;
基于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采用第二处理方法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第二组环结果;
将所述第一组环结果与所述第二组环结果进行比较,输出与比较结果对应的组环结果。
6.如权利要求5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采用第一处理方法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第一组环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网元及对应Hub对建立路径邻接矩阵,得到预设邻接矩阵;
对于每一所述Hub对,根据预设环配置数据统计所述Hub对的下挂网元对应的环的数量;
基于所述网元所在位置及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所在位置为每一所述环确定位于一网元;
若所述Hub对的下挂网元中还有未被确定的网元时,基于所述预设邻接矩阵及第二最小距离法将未被确定的网元挂到对应环上,直到遍历完所有网元,得到组环结果;
所述基于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采用第二处理方法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第二组环结果,包括:
对于每一所述Hub对,将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连接形成一直线;
将所述Hub对的下挂网元沿着所述直线分成两组,得到两组网元;
对于每一组所述网元,计算每一所述网元到两个所述节点之间连线所形成的夹角,按照夹角大小对所述网元进行排序;
将所述排序后的一组网元进行分组,得到至少两个子网元组;
对于每一所述子网元组,基于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所在位置及所述一子网元组中的网元所在位置进行组环,得到对应的组环结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邻接矩阵规则为:采用最短路径法确定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路径,将所述Hub对及对应的下挂网元组成路径邻接矩阵;
所述将所述第一组环结果与所述第二组环结果进行比较,输出较优的组环结果,包括:
采用预设公式分别计算所述第一组环结果与第二组环结果,输出较小数值对应的组环结果作为规划结果,所述预设公式为:光缆总长度+杆井重复出现的总次数*N,其中,所述N为不同环之间的路由交叉或重叠的容忍度。
8.一种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网元数据,所述获取的数据包括当前层的多个网元;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上一层的Hub对及所述获取的数据确定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包括:基于所述上一层的Hub对及第一最小距离法得到每一所述网元所属的Hub对;若存在所述Hub对下挂的网元数量超容,将所述Hub对下挂的目标数量的网元转移到未超容的Hub对中,得到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所述目标数量等于所述Hub对当前下挂的网元数量与所述Hub对的容量之间的差值;第一距离法指的是计算网元与所述Hub对的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之和;
组环模块,用于基于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对进行组环处理,得到组环结果,所述环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网元;基于每一所述网元的归属及所述上一层的Hub对进行组环处理为:利用网元的归属得到每一Hub对的下挂网元,对所述下挂网元进行组环,得到组环结果;
处理模块,用于若当前还存在未进行组环的网元时,将所述未进行组环的网元下挂到所述环中。
9.一种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的步骤。
CN202010349160.2A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5726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9160.2A CN113572624B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9160.2A CN113572624B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2624A CN113572624A (zh) 2021-10-29
CN113572624B true CN113572624B (zh) 2023-07-14

Family

ID=78157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49160.2A Active CN113572624B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726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14906A (zh) * 2022-08-09 2022-11-0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3453B (zh) * 2009-12-23 2013-02-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传送网环网的组网方法
CN105634763B (zh) * 2014-10-28 2019-02-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的呈现方法及装置
CN106789408B (zh) * 2016-12-06 2020-02-1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 一种ipran网络接入层设备成环率计算方法
CN109842520B (zh) * 2018-12-27 2021-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拓扑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661666B (zh) * 2019-09-29 2022-02-1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传送网的环网资源建立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2624A (zh) 2021-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 Marco et al. Asynchronous deterministic rendezvous in graphs
US8914491B2 (en) Assigning telecommunications nodes to community of interest clusters
US8861506B2 (en) Shortest path determination for large graphs
CN1167554A (zh) 通信网络中的路由选择
CN106302172A (zh) 同时支持哈希查找和路由查找的存储、查找方法和装置
CN105677447B (zh) 分布式云中基于聚类的时延带宽极小化虚拟机部署方法
CN102891872B (zh) 一种对等网络中数据存储和查询的方法及系统
CN113572624B (zh) 一种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08337170A (zh) 分布式资源查找方法和系统
CN117135108B (zh) 路由路径规划方法、路由请求处理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2985443B (zh) 路径规划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6611229A (zh) 一种求解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的改进扰动方式的迭代局部搜索算法
JP2003087311A (ja) 経路探索装置
CN108551403B (zh) 传输网络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04869044A (zh) 一种虚拟网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17176638A (zh) 一种路由路径确定方法及相关组件
Hespe et al. More hierarchy in route planning using edge hierarchies
CN111131028B (zh) 基于度约束最小生成树的域间路由恢复方法
CN111881327A (zh) 基于顶点重排序与优先缓存的大数据处理能力测试方法
Premkumar et al.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design—Comparison of alternative approaches
CN113393009A (zh) 传输管线的路径规划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Shahin Memetic elitist Pareto evolutionary algorithm for virtual network embedding
CN115460096B (zh) 网络基础资源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836388B (zh) 一种海上风电场集电线路设计方法
CN110324087A (zh) 综合业务接入区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