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68047B - 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68047B
CN113568047B CN202010347744.6A CN202010347744A CN113568047B CN 113568047 B CN113568047 B CN 113568047B CN 202010347744 A CN202010347744 A CN 202010347744A CN 113568047 B CN113568047 B CN 1135680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ffset
stratum
determining
maximum
imaging gat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477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68047A (zh
Inventor
姜福豪
倪宇东
闫智慧
李志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34774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680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68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680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68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680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6Effe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rrections on records, e.g. correcting spread; Correlating seismic signals; Eliminating effects of unwanted energ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50Corrections or adjustments related to wave propagation
    • G01V2210/51Migration
    • G01V2210/512Pre-st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地质任务要求,确定各地层的覆盖次数;根据最大炮检距和地层深度,确定各地层顶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和各地层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根据稀疏采样要求、叠前偏移要求、各地层的覆盖次数、各地层顶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和各地层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确定各地层对应的炮检距分布;根据对称采样原则,将炮检距对应的接收点和激发点按照炮检距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布设;根据稀疏变换原理,确定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根据布设好的炮检距和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确定叠前成像道集。可以实现叠前成像道集的快速准确生成。

Description

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三维地震采集进入“两宽一高”的时代。但是,由于一些无法抗拒的因素,如复杂的地形、众多的障碍物、确定的施工成本等,导致“两宽一高”三维地震采集技术无法实施。
近些年,基于稀疏变换的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该技术以非等间隔数据采样,通过非等间隔数学变换处理,处理后进行逆变换,实现数据重构、达到提高资料成像精度目的。基于稀疏变换的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其实现包括的关键部分为:如何实现接收点、激发点数量在满足成本要求的同时具有满足稀疏采样要求的分布。
在采用叠前成像道集按照目的层成像点进行布设、通过稀疏变换原理进行稀疏采样、进而生成观测系统的稀疏采样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当中,成像道集的生成是基础保证。
现有技术中没有关于叠前成像道集生成的相关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实现了叠前成像道集的快速生成,该方法包括:
根据地质任务要求,确定各地层的覆盖次数;
根据最大炮检距和地层深度,确定各地层顶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和各地层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
根据稀疏采样要求、叠前偏移要求、各地层的覆盖次数、各地层顶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和各地层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确定各地层对应的炮检距分布;
根据对称采样原则,将炮检距对应的接收点和激发点按照炮检距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布设;
根据稀疏变换原理,确定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
根据布设好的炮检距和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确定叠前成像道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装置,包括:
各地层的覆盖次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地质任务要求,确定各地层的覆盖次数;
各地层顶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最大炮检距和地层深度,确定各地层顶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和各地层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
各地层对应的炮检距分布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稀疏采样要求、叠前偏移要求、各地层的覆盖次数、各地层顶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和各地层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确定各地层对应的炮检距分布;
炮检距布设模块,用于根据对称采样原则,将炮检距对应的接收点和激发点按照炮检距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布设;
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稀疏变换原理,确定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
叠前成像道集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布设好的炮检距和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确定叠前成像道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实现上述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和装置,根据地质任务要求,确定各地层的覆盖次数,然后根据最大炮检距和地层深度,确定各地层顶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和各地层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结合稀疏采样要求、叠前偏移要求、各地层的覆盖次数,确定各地层对应的炮检距分布,接着根据对称采样原则,将炮检距对应的接收点和激发点按照炮检距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布设,根据稀疏变换原理,确定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最后根据布设好的炮检距和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确定叠前成像道集;本发明实施例依据稀疏变换(稀疏采样)原理和要求生成叠成像道集,主要用于叠前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可以实现叠前成像道集的快速准确生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的炮检距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的炮检距方位角分布示意图。
图4为运行本发明实施的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的计算机装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示意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实现了叠前成像道集的快速生成,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根据地质任务要求,确定各地层的覆盖次数;
步骤102:根据最大炮检距和地层深度,确定各地层顶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和各地层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
步骤103:根据稀疏采样要求、叠前偏移要求、各地层的覆盖次数、各地层顶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和各地层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确定各地层对应的炮检距分布;
步骤104:根据对称采样原则,将炮检距对应的接收点和激发点按照炮检距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布设;
步骤105:根据稀疏变换原理,确定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
步骤106:根据布设好的炮检距和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确定叠前成像道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根据地质任务要求,确定各地层的覆盖次数,然后根据最大炮检距和地层深度,确定各地层顶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和各地层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结合稀疏采样要求、叠前偏移要求、各地层的覆盖次数,确定各地层对应的炮检距分布,接着根据对称采样原则,将炮检距对应的接收点和激发点按照炮检距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布设,根据稀疏变换原理,确定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最后根据布设好的炮检距和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确定叠前成像道集;本发明实施例依据稀疏变换(稀疏采样)原理和要求生成叠成像道集,主要用于叠前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可以实现叠前成像道集的快速准确生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包括:
根据地质任务要求,确定各地层的覆盖次数;
根据最大炮检距和地层深度,确定各地层顶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和各地层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
根据稀疏采样要求、叠前偏移要求、各地层的覆盖次数、各地层顶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和各地层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确定各地层对应的炮检距分布;
根据对称采样原则,将炮检距对应的接收点和激发点按照炮检距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布设;
根据稀疏变换原理,确定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
根据布设好的炮检距和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确定叠前成像道集。
在实施例中,前述的根据地质任务要求,确定各地层的覆盖次数,可以包括:
根据地质任务要求,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各地层的最大覆盖次数Fdi,i为地层编号。
在实施例中,前述的根据最大炮检距和地层深度,确定各地层顶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和各地层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可以包括:
依据最大炮检距和地层深度之间的关系,各地层顶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和各地层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i为地层编号,D1i为各地层顶对应的最大炮检距,D2i为各地层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
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稀疏采样要求,包括:各地层内对应的炮检距不能出现冗余。
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时,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述叠前偏移要求,包括:各地层内对应的炮检距均匀分布。
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时,在一个实施例中,按照如下方式,确定各地层对应的炮检距分布:
其中,Dij为第i个地层内第j个炮检距,j=1、2、3、…N,N=Fdi-Fdi-1,i为地层编号,Fdi为各地层的覆盖次数,D1i为各地层顶对应的最大炮检距,D2i为各地层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
前述提到的确定各地层对应的炮检距分布的表达式为举例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实施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对上述公式进行一定形式的变形和添加其它的参数或数据,或者提供其它的具体公式,这些变化例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具体实施时,根据稀疏采样要求,各地层内对应的炮检距不能出现冗余,或者说炮检距不能出现重复;此外,根据叠前偏移的要求,各地层内对应的炮检距需要分布均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的炮检距分布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中,前述的根据对称采样原则,将炮检距对应的接收点和激发点按照炮检距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布设,可以包括:按照炮检距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布设炮检距对应的接收点和激发点。根据对称采样原理,在一个方位上布设炮检距Di,在该方位的反向布设炮检距Di-1。当存在勘探意向方位时,优先沿着勘探意向方位布设炮检距,如存在构造倾向和走向时,优先沿着构造倾向和走向布设炮检距;或者当存在裂缝方向,优先垂直与裂缝方向布设炮检距。当不存在意向方位时、或者意向方位已完成布设时,开始剩余的方位布设炮检距,布设方法是:按照与上一次布设方位的正交方位进行布设炮检距,如果上一次布设方位已存在炮检距,则取该方位最近的无炮检距方位代替布设炮检距。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的炮检距方位角分布示意图,如图3所示,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时,在一个实施例中,按照如下方式,确定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
其中,θ为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FdM为最大覆盖次数。
前述提到的确定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的表达式为举例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实施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对上述公式进行一定形式的变形和添加其它的参数或数据,或者提供其它的具体公式,这些变化例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时,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布设好的炮检距和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确定叠前成像道集,包括:
利用构造倾向-走向和/或意向方向建立正交坐标系,计算每个正交方向上炮检距投影的累积误差,当所有正交方向上的炮检距投影的累积误差满足设定要求时,生成叠前成像道集。
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正交方向上炮检距投影,包括:
将每个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与正交坐标系中正交方向的夹角,确定为方位角与正交方向的夹角;
根据方位角与正交方向的夹角、布设好的炮检距,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确定正交方向上炮检距投影。
在实施例中,在计算计算每个正交方向上炮检距投影的累积误差之前,首先需要计算正交方向上炮检距投影,可以包括:在建立好正交坐标系的基础上,将每个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与正交坐标系中正交方向的夹角,确定为方位角与正交方向的夹角;根据方位角与正交方向的夹角、布设好的炮检距,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确定正交方向上炮检距投影。
在上述确定了正交方向上炮检距投影后,累计计算每个正交方向上炮检距投影,可以得到每个正交方向上炮检距投影的累积误差。
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时,在一个实施例中,按照如下方式,确定正交方向上炮检距投影:
S=D·cos(ω)
ω=θ-α
其中,S为正交方向上的炮检距投影,D为炮检距,θ为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α为方位角与正交方向的夹角。
前述提到的确定正交方向上炮检距投影的方位角的表达式为举例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实施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对上述公式进行一定形式的变形和添加其它的参数或数据,或者提供其它的具体公式,这些变化例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完成上述的炮检距分布和方位角分布,利用构造倾向-走向和/或意向方向建立正交坐标系,计算每个正交方向上炮检距投影的累积误差,当所有正交方向上的炮检距投影的累积误差满足要求时,即生成了需要的基于稀疏变换(稀疏采样)要求的叠前成像道集。
在基于稀疏变换原理的地震采集当中,考虑到可压缩性通常要求接收点和/或激发点尽可能在炮检距和方位角上分布均匀;同时考虑到稀疏性,要求接收点和/或激发点不存在冗余。结合常规三维地震采集对炮检距、方位角、空间对称采样的要求,建立了一种基于稀疏变换(稀疏采样)要求生成叠前成像道集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的一个实例中,以某区模型为例,按照上述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生成一种基于稀疏变换(稀疏采样)原理的叠前成像道集模型。
叠前成像道集模型各层深度及各地层覆盖次数信息见下表1:
表1
地层序 地层顶深度 地层底深度 地层最大覆盖次数
1 0 800 50
2 800 1800 90
3 1800 2400 120
4 2400 2800 130
5 2800 3600 150
6 3600 4000 160
叠前成像道集模型各地层内炮检距间隔信息见下表2:
表2
地层序 地层顶深度 地层底深度 各地层炮检距间隔(米)
1 0 800 16
2 800 1800 25
3 1800 2400 20
4 2400 2800 40
5 2800 3600 40
6 3600 4000 40
上表炮检距和地层深度间关系为:炮检距=地层深度
各炮检距间方位角θ=2*3.1415926/160=0.0392699=2.25°;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实现上述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一种海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5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装置示意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装置,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包括:
各地层的覆盖次数确定模块501,用于根据地质任务要求,确定各地层的覆盖次数;
各地层顶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确定模块502,用于根据最大炮检距和地层深度,确定各地层顶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和各地层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
各地层对应的炮检距分布确定模块503,用于根据稀疏采样要求、叠前偏移要求、各地层的覆盖次数、各地层顶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和各地层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确定各地层对应的炮检距分布;
炮检距布设模块504,用于根据对称采样原则,将炮检距对应的接收点和激发点按照炮检距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布设;
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确定模块505,用于根据稀疏变换原理,确定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
叠前成像道集确定模块506,用于根据布设好的炮检距和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确定叠前成像道集。
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装置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稀疏采样要求,包括:各地层内对应的炮检距不能出现冗余。
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装置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叠前偏移要求,包括:各地层内对应的炮检距均匀分布。
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装置时,在一个实施例中,炮检距布设模块,用于按照如下方式,确定各地层对应的炮检距分布:
其中,Dij为第i个地层内第j个炮检距,j=1、2、3、…N,N=Fdi-Fdi-1,i为地层编号,Fdi为各地层的覆盖次数,D1i为各地层顶对应的最大炮检距,D2i为各地层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
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装置时,在一个实施例中,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确定模块,用于按照如下方式,确定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
其中,θ为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FdM为最大覆盖次数。
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装置时,在一个实施例中,叠前成像道集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利用构造倾向-走向和/或意向方向建立正交坐标系,计算每个正交方向上炮检距投影的累积误差,当所有正交方向上的炮检距投影的累积误差满足设定要求时,生成叠前成像道集。
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装置时,在一个实施例中,叠前成像道集确定模块,还用于:
将每个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与正交坐标系中正交方向的夹角,确定为方位角与正交方向的夹角;
根据方位角与正交方向的夹角、布设好的炮检距,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确定正交方向上炮检距投影。
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装置时,在一个实施例中,叠前成像道集确定模块,还用于,按照如下方式,确定正交方向上炮检距投影:
S=D·cos(ω)
ω=θ-α
其中,S为正交方向上的炮检距投影,D为炮检距,θ为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α为方位角与正交方向的夹角。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和装置,根据地质任务要求,确定各地层的覆盖次数,然后根据最大炮检距和地层深度,确定各地层顶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和各地层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结合稀疏采样要求、叠前偏移要求、各地层的覆盖次数,确定各地层对应的炮检距分布,接着根据对称采样原则,将炮检距对应的接收点和激发点按照炮检距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布设,根据稀疏变换原理,确定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最后根据布设好的炮检距和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确定叠前成像道集;本发明实施例依据稀疏变换(稀疏采样)原理和要求生成叠成像道集,主要用于叠前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可以实现叠前成像道集的快速准确生成。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地质任务要求,确定各地层的覆盖次数;
根据最大炮检距和地层深度,确定各地层顶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和各地层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
根据稀疏采样要求、叠前偏移要求、各地层的覆盖次数、各地层顶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和各地层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确定各地层对应的炮检距分布;
根据对称采样原则,将炮检距对应的接收点和激发点按照炮检距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布设;
根据稀疏变换原理,确定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
根据布设好的炮检距和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确定叠前成像道集;
所述稀疏采样要求,包括:各地层内对应的炮检距不能出现冗余;
所述叠前偏移要求,包括:各地层内对应的炮检距均匀分布;
按照如下方式,确定各地层对应的炮检距分布:
其中,Dij为第i个地层内第j个炮检距,j=1、2、3、…N,N=Fdi-Fdi-1,i为地层编号,Fdi为各地层的覆盖次数,D1i为各地层顶对应的最大炮检距,D2i为各地层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方式,确定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
其中,θ为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FdM为最大覆盖次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布设好的炮检距和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确定叠前成像道集,包括:
利用构造倾向-走向和/或意向方向建立正交坐标系,根据布设好的炮检距和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计算每个正交方向上炮检距投影的累积误差,当所有正交方向上的炮检距投影的累积误差满足设定要求时,生成叠前成像道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每个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与正交坐标系中正交方向的夹角,确定为方位角与正交方向的夹角;
根据方位角与正交方向的夹角、布设好的炮检距,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确定正交方向上炮检距投影。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方式,确定正交方向上炮检距投影:
S=D·cos(ω)
ω=θ-α
其中,S为正交方向上的炮检距投影,D为炮检距,θ为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α为方位角与正交方向的夹角。
6.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各地层的覆盖次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地质任务要求,确定各地层的覆盖次数;
各地层顶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最大炮检距和地层深度,确定各地层顶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和各地层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
各地层对应的炮检距分布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稀疏采样要求、叠前偏移要求、各地层的覆盖次数、各地层顶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和各地层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确定各地层对应的炮检距分布;
炮检距布设模块,用于根据对称采样原则,将炮检距对应的接收点和激发点按照炮检距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布设;
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稀疏变换原理,确定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
叠前成像道集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布设好的炮检距和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确定叠前成像道集;
所述稀疏采样要求,包括:各地层内对应的炮检距不能出现冗余;
所述叠前偏移要求,包括:各地层内对应的炮检距均匀分布;
炮检距布设模块,用于按照如下方式,确定各地层对应的炮检距分布:
其中,Dij为第i个地层内第j个炮检距,j=1、2、3、…N,N=Fdi-Fdi-1,i为地层编号,Fdi为各地层的覆盖次数,D1i为各地层顶对应的最大炮检距,D2i为各地层底对应的最大炮检距。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确定模块,用于按照如下方式,确定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
其中,θ为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FdM为最大覆盖次数。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叠前成像道集确定模块,用于:
利用构造倾向-走向和/或意向方向建立正交坐标系,计算每个正交方向上炮检距投影的累积误差,当所有正交方向上的炮检距投影的累积误差满足设定要求时,生成叠前成像道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叠前成像道集确定模块,还用于:
将每个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与正交坐标系中正交方向的夹角,确定为方位角与正交方向的夹角;
根据方位角与正交方向的夹角、布设好的炮检距,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确定正交方向上炮检距投影。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叠前成像道集确定模块,还用于,按照如下方式,确定正交方向上炮检距投影:
S=D·cos(ω)
ω=θ-α
其中,S为正交方向上的炮检距投影,D为炮检距,θ为各地层炮检距对应的方位角,α为方位角与正交方向的夹角。
11.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方法。
CN202010347744.6A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35680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7744.6A CN113568047B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7744.6A CN113568047B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68047A CN113568047A (zh) 2021-10-29
CN113568047B true CN113568047B (zh) 2024-05-28

Family

ID=78157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47744.6A Active CN113568047B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6804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7455A (zh) * 2010-09-20 2011-01-26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三维保幅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CN104635266A (zh) * 2015-01-14 2015-05-2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偏移距-方位角域的多维道集显示方法以及系统
CN105301641A (zh) * 2015-10-30 2016-02-0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方位各向异性速度反演的方法及装置
CN106526667A (zh) * 2016-10-26 2017-03-2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和装置
CN109100795A (zh) * 2018-06-12 2018-12-2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面元的炮检点布设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04368B2 (en) * 2002-11-12 2005-06-07 Landmark Graphics Corporation Seismic analysis using post-imaging seismic anisotropy correction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7455A (zh) * 2010-09-20 2011-01-26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三维保幅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CN104635266A (zh) * 2015-01-14 2015-05-2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偏移距-方位角域的多维道集显示方法以及系统
CN105301641A (zh) * 2015-10-30 2016-02-0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方位各向异性速度反演的方法及装置
CN106526667A (zh) * 2016-10-26 2017-03-2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和装置
CN109100795A (zh) * 2018-06-12 2018-12-2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面元的炮检点布设方法、装置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三维地震共炮检距向量道集;李新祥;;石油物探(第06期);全文 *
基于共成像点道集评价的偏移速度建模;陈辉等;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全文 *
陆上高密度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分析;姜福豪等;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68047A (zh) 2021-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u et al. Common-azimuth seismic data fault analysis using residual UNet
CN109100795B (zh) 一种面元的炮检点布设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279790A (zh) 裂缝网络三维数字岩心建模方法
CN108254780A (zh) 一种微地震定位及各向异性速度结构层析成像方法
Maleika et al. Interpolation methods and the accuracy of bathymetric seabed models based on multibeam echosounder data
CN109459787B (zh) 基于地震槽波全波形反演的煤矿井下构造成像方法及系统
Agarwal et al. Survey of geodetic mapping methods: Geodetic approaches to mapp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to graph-based slam
Koulakov Out-of-network events can b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improving results of local earthquake tomography
Elias et al. Combined geodetic and seismological study of the December 2020 Mw= 4.6 Thiva (Central Greece) shallow earthquake
Karakonstantis et al. Tomographic imaging of the NW edge of the Hellenic volcanic arc
Fornasari et al. A Machine‐Learning Approach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Ground‐Shaking Fields in Real Time
CN106662665B (zh) 用于更快速的交错网格处理的重新排序的插值和卷积
CN113568047B (zh) 一种叠前成像道集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3568033A (zh) 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和装置
CN102736104A (zh) 近地表表层模型构建方法
CN111221038B (zh) 薄储层厚度定量预测的方法和装置
Yu et al. Imaging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s using the location and moment tensors of microseismic events
Pandolfi et al. Combining seismotectonic and catalog‐based 3D models for advanced smoothed seismicity computations
Waldhauser et al. Reference events for regional seismic phases at IMS stations in China
US20160216390A1 (en) Adaptive Structure-Oriented Operator
Gargula GPS Vector Network Adjustment in a Local System of Coordinates Based on Linear-Angular Spatial Pseudo-Observations
CN103576188B (zh) 一种消除速度误差影响的震源定位方法
CN110907987A (zh) 基于泰勒多边形约束的近地表模型建模方法及系统
US11994639B2 (en) Seismic velocity modeling
CN112130215A (zh) 电磁法勘探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