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68040B - 一种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68040B CN113568040B CN202110820595.5A CN202110820595A CN113568040B CN 113568040 B CN113568040 B CN 113568040B CN 202110820595 A CN202110820595 A CN 202110820595A CN 113568040 B CN113568040 B CN 11356804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me
- data
- lapse seismic
- seismic acquisition
- acquis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59 neutralization-re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s 0.000 claims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679 ab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45 natura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09 petroleum deriva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87 quadratic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9 supple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409194 Rattus norvegicus Ppargc1b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22 bl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33 buria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213 extrap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35 sea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76 top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282—Application of seismic models, synthetic seismogram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1—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cross-sections or geo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方法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采集观测系统,并输出导航文件;建立勘探地区的地震速度模型,并根据导航文件,得到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根据勘探地区的采集作业历史数据中的炮点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分布,得到更新后的导航文件;针对建立的地震速度模型,根据更新后的导航文件,得到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得到勘探地区的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根据勘探地区的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对比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的成像剖面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的成像剖面,分析勘探地区的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的一致性,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探领域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方法及系统,属于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探领域。
背景技术
OBN(Ocean Bottom Node,海底节点)是一种放置在海底,可较长时间独立供电记录地震信号的多分量地震仪。OBN地震观测是一种将一定数量的地震仪通过水下机器人布放在海底,地震仪自备电池供电,震源船在海面航行单独承担震源激发任务的方法。当震源船完成所有炮点激发后,水下机器人回收海底地震仪,下载数据并进行处理与解释。OBN地震数据采集现今已进行了大量应用,尤其在油藏监测领域应用效果显著。
时移地震勘探利用油田开发前后两次采集地震数据之间的差异,揭示储层物性变化,预测剩余油的分布。时移地震要求两次地震采集处理保持很好的一致性,完成匹配处理后,非目的层的两次数据的差异一般接近于零,而差异主要集中在产油层。然而,受海上定位精度和风浪、洋流等环境因素影响,OBN采集施工过程中,实际放炮位置和海底节点的实际放置位置与采集设计时预定的位置之间总是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会降低时移地震基数据(油田开发前采集的地震数据或该地区前一次采集的地震数据)与监测数据(油田开发生产一段时间后再次采集的地震数据或该地区后一次采集的地震数据)的一致性。
因此,在海上时移地震OBN采集前后(采集设计和采集后评估)均需要分析评估炮点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带来的采集数据一致性影响。实际生产中,一般以储层上方标志层位的NRMS(normalized root-mean-square difference,归一化均方根差异)值小于0.1作为评判标准,NRMS值小于0.1表明时移地震基数据和监测数据的一致性较好,采集位置误差带来的数据一致性影响相对储层物性变化引起的数据差异很小;否则,则认为两次采集数据的一致性较差,会影响对储层物性变化的正确判断。
然而,目前实际生产中对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均是在基数据和监测数据都已实际采集后才能完成,它相当于已经完成油田时移地震资料的处理,处理难度(因为影响因素很多,例如观测系统、震源容量、船速、潮汐)和工作量均很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难度小且工作量小的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方法及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方法,包括:
建立采集观测系统,并输出导航文件;
建立勘探地区的地震速度模型,并根据导航文件,得到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
根据勘探地区的采集作业历史数据中的炮点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分布,得到更新后的导航文件;
针对建立的地震速度模型,根据更新后的导航文件,得到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
对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勘探地区的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
根据勘探地区的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对比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的成像剖面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的成像剖面,分析勘探地区的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的一致性。
进一步地,所述建立采集观测系统,并输出导航文件,包括:
将炮点和接收点规则布放;
确定炮点和接收点位置坐标以及炮点和接收点的对应关系,并输出导航文件。
进一步地,所述建立勘探地区的地震速度模型,并根据导航文件,得到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包括:
建立勘探地区的地震速度模型;
针对建立的地震速度模型,采用波动方程有限元数值解法,根据导航文件,将采集观测系统中炮点和接收点位置上采集的地震数据作为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勘探地区的采集作业历史数据中的炮点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分布,得到更新后的导航文件,包括:
获取勘探地区的采集作业历史数据中的炮点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分布;
根据获取的炮点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分布,产生随机排列的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并添加至建立的采集观测系统中,输出更新后的导航文件。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获取的炮点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分布,产生随机排列的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并添加至建立的采集观测系统中,输出更新后的导航文件,包括:
根据获取的炮点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分布,对应计算落在各误差范围分段中的炮点个数和接收点个数;
针对每一误差范围分段,产生该误差范围分段的误差范围内与炮点个数或接收点个数数量相同的位置误差值,对应得到全部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
对全部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分别进行随机排序;
将随机排列的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对应添加至输出的导航文件中。
进一步地,所述针对建立的地震速度模型,根据更新后的导航文件,得到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包括:
针对建立的地震速度模型,采用波动方程有限元数值解法,读取更新后的SPS导航文件,模拟包括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的时移地震采集地震数据,作为监测数据,其中,采用的波动方程有限元数值解法与得到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时采用的波动方程有限元数值解法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勘探地区的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对比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的成像剖面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的成像剖面,分析勘探地区的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的一致性,包括:
根据勘探地区的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对比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的成像剖面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的成像剖面,计算勘探地区储层上方标志层位的NRMS值;
根据计算的NRMS值,分析勘探地区的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的一致性,NRMS值越小则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的一致性越好。
一种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系统,包括:
系统建立模块,用于建立采集观测系统,并输出导航文件;
基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建立勘探地区的地震速度模型,并根据导航文件,得到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
导航文件更新模块,根据勘探地区的采集作业历史数据中的炮点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分布,得到更新后的导航文件;
监测数据获取模块,用于针对建立的地震速度模型,根据更新后的导航文件,得到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勘探地区的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
分析模块,用于根据勘探地区的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对比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的成像剖面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的成像剖面,分析勘探地区的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的一致性。
一种处理器,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方法对应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方法对应的步骤。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波动方程有限元解法等适应非规则网格的波动方程有限元数值解法,能够精确模拟采集观测系统采集时炮点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带来的数据的一致性影响,可以为海上时移地震采集的分析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2、本发明从勘探地区实际的采集作业历史数据中提取炮点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分布,在模拟采集时采用符合此概率分布的随机位置误差,使得分析结论更真实可信。
3、本发明采用NRMS值分析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的一致性,效率很高且成本低廉,可以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探领域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过G油田的纵波速度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采集观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产生的炮点随机位置误差示意图,其中,横坐标为炮点位置误差,纵坐标为炮点数;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产生的接收点随机位置误差示意图,其中,横坐标为接收点位置误差,纵坐标为接收点数;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采用三角形网格灵活处理非规则接收点距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基数据与含炮点位置误差的监测数据成像对比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基数据与含接收点位置误差的监测数据成像对比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基数据与含炮点和接收点位置误差的监测数据成像对比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G油田时移地震采集的NRMS分析结果示意图,其中,横坐标为NRMS值,纵坐标从上至下依次为炮点和接收点位置扰动、炮点位置扰动和接收点位置扰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方法及系统,针对海上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问题,根据SPS导航文件,通过数值模拟基数据采集(一般已实际采集)和监测数据(通常只是采集设计还并未实施)采集观测系统能否满足NRMS值小于0.1的重复性要求,从而为海上时移地震采集前和采集后的可重复性分析提供可靠依据,解决只有一次实际采集(基)数据的时移地震一致性分析难题。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OBN采集观测系统,并输出SPS导航文件,其中,OBN采集观测系统包括炮点坐标、接收点坐标以及炮点-接收点对应关系三个部分,与SPS导航文件中的*.x,*.s,*.r文件相对应,具体为:
1.1)将炮点和接收点规则布放,即名义炮间距为实际的炮间距,名义接收点间距为实际的接收点间距。
1.2)确定炮点和接收点位置坐标以及炮点和接收点的对应关系,并输出SPS导航文件,其中,SPS导航文件由炮线文件S、接收线文件R和炮-检关系文件X三种文件组成。建立的OBN采集观测系统是提供给后续模拟采集使用的,OBN采集观测系统可以是三维的,也可以是二维的,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2)建立勘探地区的地震速度模型,具体为:
在地震解释成果的层位解释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岩性解释数据、测井数据和时深关系,建立勘探地区的深度域三维速度体或二维速度剖面。
其中,当没有勘探地区的地震解释成果作为参考时,可以采用勘探地区的深度域或时间域的地震成像结果作为勘探地区的构造模型,并采用偏移速度填充为地震速度模型。时间域均方根速度转深度域层速度出现异常结果时,应简化勘探地区的构造模型并适度平滑填充速度,得到地震速度模型。在新的勘探地区,没有地震处理和解释成果作为参考时,也可以采用地质模式图充当勘探地区的地震速度模型,但要求储层的埋深和储层上方地层的填充速度大致准确。
3)针对建立的地震速度模型,采用波动方程有限元数值解法,根据SPS导航文件,将OBN采集观测系统中炮点和接收点位置上采集的地震数据作为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
模拟计算中采用三角形单元网格剖分步骤1)中建立的地震速度模型,地震波场和速度均是单元上的二次性函数,震源采用峰值频率为25Hz的Richer子波,将炮点置于海面以避免合成地震数据中出现鬼波和表面多次波,从而影响位置扰动所造成的不可重复性误差的准确评价。
4)获取勘探地区的采集作业历史数据中的炮点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分布,具体为:
勘探地区在采集作业时,OBN采集观测系统在海底的布放位置和炮点在海面的激发位置均伴有随机误差且影响因素较多(包括采集施工装备、施工季节、洋流、海况、海底地形、海水深度等)。通常,炮点和接收点位置误差是以统计表格或直方图的形式提供,使用前先进行数字化处理。
5)根据获取的炮点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分布,产生随机排列的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并添加至建立的OBN采集观测系统中,输出更新后的SPS导航文件,具体为:
5.1)根据获取的炮点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分布,对应计算落在预先设定的各误差范围分段中的炮点个数和接收点个数,其中,每一误差范围分段中的炮点个数等于总炮点个数乘以该误差范围分段的百分数占比,每一误差范围分段中的接收点个数等于总接收点个数乘以该误差范围分段的百分数占比。
5.2)针对每一误差范围分段,采用随机函数,产生该误差范围分段的误差范围内与炮点个数或接收点个数数量相同的位置误差值,对应得到全部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
5.3)对全部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分别进行随机排序。
5.4)将随机排列的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对应添加至步骤2)输出的SPS导航文件中,即将炮点位置误差添加至SPS导航文件的S文件中替换原S文件,R文件和X文件保持不变;将接收点位置误差添加至SPS导航文件的R文件中替换原R文件,S文件和X文件保持不变,得到更新后的SPS导航文件。
6)针对建立的地震速度模型,采用波动方程有限元数值解法,读取更新后的SPS导航文件,模拟包括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的时移地震采集地震数据,作为监测数据,其中,该步骤中采用的波动方程有限元数值解法必须与步骤2)中采用的波动方程有限元数值解法相同,二者除炮点和接收点位置存在细小差异外,其它数值模拟参数例如方程类型(声波|弹性波|时间)、网格类型(三角形|矩形|四面体|长方体|一阶|二阶|三阶|……)、外推时间步长(网格大小)、震源函数和边界条件等均需要完全一致。
引入随机排列的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后,会出现炮点或接收点不落在规则的计算网格上的情况,地震波场空间插值会带来较大的数值误差(尤其是当炮点不在计算网格上时),因此,例如有限差分和谱方法等规则离散网格的数值解法并不适用,推荐采用有限元或射线追踪等能够适应非规则网格的数值解法。
7)采用相同的处理流程和相同的处理参数,对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勘探地区的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其中,处理流程包括直达波切除、几何扩散补充、道集分选和叠前深度偏移等处理,处理参数包括切除线、能量补充因子、数据域、反假频算子和偏移孔径等参数。
8)根据勘探地区的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对比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的成像剖面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的成像剖面,计算勘探地区储层上方标志层位的NRMS值,并分析勘探地区的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的一致性,具体为:
勘探地区储层上方的标志层位不受储层物性变化影响,计算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成像剖面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成像剖面标志层位的NRMS值,评估两次采集地震数据的一致性,NRMS值是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与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的差的平均均方根振幅除以两数据的平均均方根振幅和,即:
其中,B为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M为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rms算子定义为:
其中,xi为时窗内的振幅,N为时窗里的样点个数。
NRMS值等于零,则说明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B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M完全相同;
NRMS值等于2,则说明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B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M完全相反;若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B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M均为随机噪声,则NRMS值为
NRMS值受相位和振幅差、时移误差和噪音的影响,值越小则说明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B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M的一致性越好。
实际生产中,一般以储层上方标志层位的NRMS值小于0.1作为评判标准,NRMS值小于0.1,则说明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B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M的一致性较好,采集位置误差带来的数据一致性影响相对储层物性变化引起的数据差异很小;否则,则认为两次采集的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B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M的一致性较差,会影响对储层物性变化的正确判断。
下面以海上G油田为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方法:
1)建立勘探地区的地震速度模型:
如图2所示,为过G油田的一条二维纵波速度剖面,它根据G油田内的一条二维叠前逆时偏移成像剖面建立构造格架,并填充深度域偏移速度而成。该地质模型东西向长15km,深3.5km,其中,海水层深度约100m,地层平坦,构造较简单,速度从浅到深逐渐增大,变化范围为1.5~4.9km/s,油藏储层位于模型中部地下约2.5km的位置。
2)如图3所示,建立OBN采集观测系统,并输出SPS导航文件:
在100m深海底从3km处开始放置360个海底节点,节点间名义间距为25m,覆盖9km范围。在海面从1.5km处开始放炮,炮点名义间距为12.5m,总共960炮激发,覆盖12km范围。炮点和接收点规则布放,即名义炮间距为实际的炮间距,名义接收点间距为实际的接收点间距,从首个炮点和接收点位置坐标,可以外推其余炮点、接收点的位置坐标,每次放炮360个海底节点同时接收。按照SPS格式输出OBN采集观测系统文件即SPS导航文件。
3)采用波动方程有限元数值解法,根据SPS导航文件,将OBN采集观测系统中炮点和接收点位置上采集的地震数据作为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
本实施例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二维声波方程,采用六节点三角形单元,单元上的地震波场和速度均为二次函数,名义网格距为3.125m,震源函数采用峰值频率30Hz的Richer子波,海面放炮,四周均设吸收边界条件。读取步骤2)输出的SPS导航文件,将采集观测系统中炮点和接收点位置上采集的地震数据作为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
4)获取勘探地区的采集作业历史数据中的炮点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分布,如下表1所示:
表1:G油田的采集作业历史数据
S Derr | <6m | 6~12m | 12~18m | 18~24m | >24m |
S Perc. | 82.68 | 16.26 | 0.99 | 0.05 | 0.02 |
R Derr | <5m | 5~8m | 8~10m | 10~15m | >15m |
R Perc. | 61.94 | 18.61 | 13.33 | 6.12 | 0.00 |
其中,S表示炮点,R表示接收点,Derr表示位置误差范围,Perc.表示百分量占比。可以看出,该地区的采集观测系统施工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
5)根据获取的炮点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分布,产生随机排列的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并添加至建立的OBN采集观测系统中,输出更新后的SPS导航文件,如图4所示为按照上述方法产生的炮点随机位置误差,如图5所示为按照上述方法产生的接收点随机位置误差,它们满足表1中炮点和接收点误差概率分布。
6)采用波动方程有限元数值解法,读取更新后的SPS导航文件,模拟包括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的时移地震采集地震数据,作为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
如图6所示,展示了有限元三角形网格对非规则接收点距的灵活处理。由于没有作插值近似处理,具有更高的数值精度。读取步骤5)输出的更新后的SPS导航文件,模拟包括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的时移地震采集地震数据,作为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针对G油田的采集观测系统,模拟了3种情况下的监测数据,分别是①接收点位置准确,炮点位置含有误差(dS);②炮点位置准确,接收点位置含有误差(dR);③炮点位置和接收点位置都含有误差(dS+dR)。
7)采用相同的处理流程和相同的处理参数,对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勘探地区的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
数值模拟时将炮点置于海面又采用吸收边界条件,地震数据中不含表面多次波,因此只需完成直到波能量切除和球面扩散补偿后即可结合速度模型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如图7~图9所示,为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和3种情况下采集的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①接收点位置准确,炮点位置含有误差(dS);②炮点位置准确,接收点位置含有误差(dR);③炮点位置和接收点位置都含有误差(dS+dR))的成像结果对比。可以看出,差剖面(Diff)中均只在浅层有少部分能量,这说明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与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炮点位置误差较接收点位置误差对数据的一致性影响小,而同时包含炮点和接收点位置误差的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一致性相对最差。
8)根据勘探地区的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对比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的成像剖面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的成像剖面,计算勘探地区储层上方标志层位的NRMS值,并分析勘探地区的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的一致性:
如图10所示,为G油田通过采集观测系统采集时,炮点、接收点以及二者同时包含位置误差的3种情况下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与准确位置的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之间的NRMS值比较。可以看出,在如图4、图5所示的位置误差控制情况下,炮点的位置误差影响最小,接收点位置误差影响稍大,炮点和接收点共同带来的一致性误差更大,但是NRMS值也小于0.032,这表明G油田时移地震采集设计中,对炮点和海底节点的位置控制很好(NRMS<0.1),因采集施工产生的位置误差扰动带来的数据一致性影响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系统建立模块,用于建立采集观测系统,并输出导航文件。
基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建立勘探地区的地震速度模型,并根据导航文件,得到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
导航文件更新模块,根据勘探地区的采集作业历史数据中的炮点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分布,得到更新后的导航文件。
监测数据获取模块,用于针对建立的地震速度模型,根据更新后的导航文件,得到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勘探地区的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
分析模块,用于根据勘探地区的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对比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的成像剖面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的成像剖面,分析勘探地区的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的一致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与本实施例1所提供的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方法对应的处理设备,处理设备可以是用于客户端的处理设备,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台式机电脑等,以执行实施例1的方法。
所述处理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总线,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通过总线连接,以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本实施例1所提供的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方法。
在一些实现中,存储器可以是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在另一些实现中,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各种类型通用处理器,在此不做限定。
实施例4
本实施例1的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方法可被具体实现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执行本实施例1所述的声音识别方法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组合。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制作工艺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Claims (6)
1.一种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OBN采集观测系统,并输出导航文件,包括:
将炮点和接收点规则布放;
确定炮点和接收点位置坐标以及炮点和接收点的对应关系,并输出导航文件;
建立勘探地区的地震速度模型,并根据导航文件,得到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包括:
建立勘探地区的地震速度模型;
针对建立的地震速度模型,采用波动方程有限元数值解法,根据导航文件,将采集观测系统中炮点和接收点位置上采集的地震数据作为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
根据勘探地区的采集作业历史数据中的炮点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分布,得到更新后的导航文件,包括:
获取勘探地区的采集作业历史数据中的炮点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分布;
根据获取的炮点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分布,产生随机排列的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并添加至建立的采集观测系统中,输出更新后的导航文件,包括:
根据获取的炮点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分布,对应计算落在各误差范围分段中的炮点个数和接收点个数;
针对每一误差范围分段,产生该误差范围分段的误差范围内与炮点个数或接收点个数数量相同的位置误差值,对应得到全部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
对全部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分别进行随机排序;
将随机排列的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对应添加至输出的导航文件中;
针对建立的地震速度模型,根据更新后的导航文件,得到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
对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勘探地区的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
根据勘探地区的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对比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的成像剖面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的成像剖面,分析勘探地区的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的一致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建立的地震速度模型,根据更新后的导航文件,得到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包括:
针对建立的地震速度模型,采用波动方程有限元数值解法,读取更新后的SPS导航文件,模拟包括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的时移地震采集地震数据,作为监测数据,其中,采用的波动方程有限元数值解法与得到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时采用的波动方程有限元数值解法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勘探地区的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对比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的成像剖面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的成像剖面,分析勘探地区的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的一致性,包括:
根据勘探地区的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对比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的成像剖面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的成像剖面,计算勘探地区储层上方标志层位的NRMS值;
根据计算的NRMS值,分析勘探地区的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的一致性,NRMS值越小则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的一致性越好。
4.一种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系统建立模块,用于建立OBN采集观测系统,并输出导航文件,包括:
将炮点和接收点规则布放;
确定炮点和接收点位置坐标以及炮点和接收点的对应关系,并输出导航文件;
基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建立勘探地区的地震速度模型,并根据导航文件,得到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包括:
建立勘探地区的地震速度模型;
针对建立的地震速度模型,采用波动方程有限元数值解法,根据导航文件,将采集观测系统中炮点和接收点位置上采集的地震数据作为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
导航文件更新模块,根据勘探地区的采集作业历史数据中的炮点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分布,得到更新后的导航文件,包括:
获取勘探地区的采集作业历史数据中的炮点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分布;
根据获取的炮点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分布,产生随机排列的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并添加至建立的采集观测系统中,输出更新后的导航文件,包括:
根据获取的炮点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分布,对应计算落在各误差范围分段中的炮点个数和接收点个数;
针对每一误差范围分段,产生该误差范围分段的误差范围内与炮点个数或接收点个数数量相同的位置误差值,对应得到全部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
对全部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分别进行随机排序;
将随机排列的炮点位置误差和接收点位置误差对应添加至输出的导航文件中;
监测数据获取模块,用于针对建立的地震速度模型,根据更新后的导航文件,得到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勘探地区的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
分析模块,用于根据勘探地区的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对比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的成像剖面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的成像剖面,分析勘探地区的时移地震采集基数据和时移地震采集监测数据的一致性。
5.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方法对应的步骤。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方法对应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20595.5A CN113568040B (zh) | 2021-07-20 | 2021-07-20 | 一种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20595.5A CN113568040B (zh) | 2021-07-20 | 2021-07-20 | 一种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68040A CN113568040A (zh) | 2021-10-29 |
CN113568040B true CN113568040B (zh) | 2024-01-26 |
Family
ID=78165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20595.5A Active CN113568040B (zh) | 2021-07-20 | 2021-07-20 | 一种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568040B (zh)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01245432A1 (en) * | 2000-03-03 | 2001-11-29 |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 Bulbous valve and stent for treating vascular reflux |
CN103645503A (zh) * | 2013-12-17 | 2014-03-19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一种三维时间域照明分析及振幅补偿方法 |
WO2014207229A2 (en) * | 2013-06-28 | 2014-12-31 | Cgg Services Sa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repeatability using base data |
CN105259570A (zh) * | 2015-11-12 | 2016-01-20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一种海上时移地震接收点位移校正方法 |
CN105301650A (zh) * | 2015-10-09 | 2016-02-03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一种海上拖缆采集的时移地震数据的质量监测方法和装置 |
CN105589102A (zh) * | 2016-02-25 | 2016-05-18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一种海上时移地震记录的潮汐校正方法 |
CN107942379A (zh) * | 2017-10-12 | 2018-04-2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复杂断块速度模型精度的方法 |
CN108680968A (zh) * | 2018-07-24 | 2018-10-19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复杂构造区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观测系统评价方法及装置 |
CN109917454A (zh) * | 2019-02-19 | 2019-06-21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双基准面的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及装置 |
CN110058309A (zh) * | 2018-12-13 | 2019-07-26 |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一种立体时移地震观测系统及方法 |
CN111538075A (zh) * | 2020-05-11 | 2020-08-14 |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 干热岩勘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760731B1 (ko) * | 2000-03-03 | 2007-10-04 | 엘렌 토르페 패트리샤 | 혈관 역류 치료용 구부 판막 및 스텐트 |
US20120140593A1 (en) * | 2009-09-17 | 2012-06-07 | Stoffa Paul L | Time-lapse seismic comparisons using pre-stack imaging and complex wave field comparisons to improve accuracy and detail |
US20140003191A1 (en) * | 2012-06-28 | 2014-01-02 | Chevron U.S.A.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valuating a time-lapse seismic signal recording using shifted normalized root mean square metric |
CN105549083B (zh) * | 2015-12-25 | 2018-03-13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一种确定地震观测系统重复性整体量度的方法和装置 |
US10768325B2 (en) * | 2016-10-27 | 2020-09-08 |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 Method to estimate 4D seismic acquisition repeatability specifications from high-resolution near-water-bottom seismic images |
US11016211B2 (en) * | 2017-03-24 | 2021-05-25 |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 4D time shift and amplitude joint inversion for obtaining quantitative saturation and pressure separation |
-
2021
- 2021-07-20 CN CN202110820595.5A patent/CN11356804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01245432A1 (en) * | 2000-03-03 | 2001-11-29 |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 Bulbous valve and stent for treating vascular reflux |
WO2014207229A2 (en) * | 2013-06-28 | 2014-12-31 | Cgg Services Sa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repeatability using base data |
CN103645503A (zh) * | 2013-12-17 | 2014-03-19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一种三维时间域照明分析及振幅补偿方法 |
CN105301650A (zh) * | 2015-10-09 | 2016-02-03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一种海上拖缆采集的时移地震数据的质量监测方法和装置 |
CN105259570A (zh) * | 2015-11-12 | 2016-01-20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一种海上时移地震接收点位移校正方法 |
CN105589102A (zh) * | 2016-02-25 | 2016-05-18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一种海上时移地震记录的潮汐校正方法 |
CN107942379A (zh) * | 2017-10-12 | 2018-04-2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复杂断块速度模型精度的方法 |
CN108680968A (zh) * | 2018-07-24 | 2018-10-19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复杂构造区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观测系统评价方法及装置 |
CN110058309A (zh) * | 2018-12-13 | 2019-07-26 |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一种立体时移地震观测系统及方法 |
CN109917454A (zh) * | 2019-02-19 | 2019-06-21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双基准面的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及装置 |
CN111538075A (zh) * | 2020-05-11 | 2020-08-14 |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 干热岩勘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Non-Patent Citations (8)
Title |
---|
Offshore time-lapse seismic acquisition design and repeatability analysis in L oilfield;Dongchuan X;《SEG 2020 Workshop: Broadband and Wide-azimuth Deepwater Seismic Technology》;第85页Method和Example部分 * |
Repeatability analysis of land time‐lapse seismic data: CO2CRC Otway pilot project case study;Pevzner, R., Shulakova, V., Kepic, A., & Urosevic, M;《Geophysical prospecting》;第59卷(第1期);66-77 * |
Time-lapse Seismic Receiver Motion Correc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Xue, D., & Zhu, Z;《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Conference》;729-732 * |
地震数学模型技术在煤矿采区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吴奕峰;张兴平;;《中国煤炭地质》;第21卷(第10期);50-53 * |
海上拖缆采集地震数据接收点位移校正;薛东川;朱振宇;王小六;何洋洋;;《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第52卷(第01期);1-3 * |
海上时移地震中潮汐校正应用研究;孙文博;朱振宇;张金淼;李艳青;王小六;张连群;;《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第51卷(第06期);1085-1087 * |
海上时移地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朱振宇;王小六;何洋洋;桑淑云;李丽霞;刘志鹏;陈剑军;;《中国海上油气》(第04期);80-89 * |
海洋地震垂直缆观测系统的射线照明分析;何勇等;《CT理论研究与应用》;第24卷(第5期);正文第1-3节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68040A (zh) | 2021-10-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95902B (zh) | 使用快速面向目标照明计算的地震成像系统及方法 | |
CN102305944B (zh) | 一种水下淤积量探测分析处理系统 | |
CN102027390B (zh) | 对地震数据的联合内插及消除虚反射 | |
CN102282481B (zh) | 基于地震能见度分析的数据采集和叠前偏移 | |
CA2964893C (en) | Structure tensor constrained tomographic velocity analysis | |
CA2940406C (en) | Characterizing a physical structure using a multidimensional noise model to attenuate noise data | |
CN105629298A (zh) | 确定地震节点位置的方法和计算机系统 | |
RU2433425C2 (ru) | Способ сейсмической разведки при поиске углеводородов и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залегания продуктивных на углеводороды пластов и сейсмическая станция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 |
US20160161620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repeatability using base data | |
US20200183034A1 (en) | Determining node depth and water column transit velocity | |
CN112883564A (zh) | 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水体温度预测方法及预测系统 | |
CN113015926A (zh) | 无源地震成像 | |
CN109459787B (zh) | 基于地震槽波全波形反演的煤矿井下构造成像方法及系统 | |
US9658354B2 (en) | Seismic imaging systems and methods employing correlation-based stacking | |
US20160377752A1 (en) | Method of Digitally Identifying Structural Traps | |
RU2738592C1 (ru) | Способ сбора массива сейсмических данных на исследуемом участке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ая система | |
US20220026593A1 (en) | Implicit property modeling | |
CN116559949B (zh) |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方法、系统及设备 | |
CN113568041B (zh) | 时移地震三维拖缆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方法及系统 | |
CN113568040B (zh) | 一种时移地震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方法及系统 | |
US10761228B2 (en) | Method to calculate acquisition illumination | |
US20160047925A1 (en) | Method of Determining Seismic Acquisition Aperture | |
US20080232195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Geophysical Information | |
CN111965705A (zh) | 地震单炮记录地质层位的标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2305594A (zh) | 非均质储层的油气分布确定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