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68033B - 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68033B CN113568033B CN202010347735.7A CN202010347735A CN113568033B CN 113568033 B CN113568033 B CN 113568033B CN 202010347735 A CN202010347735 A CN 202010347735A CN 113568033 B CN113568033 B CN 1135680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ints
- point
- expected
- receiving
- im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4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0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003—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in general, e.g. survey desig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70—Other details related to process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地质任务要求,建立成像道集;根据成像道集,确定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对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进行稀疏采样处理,确定稀疏采样处理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对稀疏采样处理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进行稀疏变换和逆变检验,确定恢复图像;根据恢复图像与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确定接收点和激发点;根据接收点和激发点,建立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本发明可以实现在相同地震资料采集成本下获得更高质量的地震采集成像,或在不低于地震采集成像质量要求的条件下实现更低成本的地震资料采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维地震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三维地震采集进入“两宽一高”的时代。但是,由于一些无法抗拒的因素,如复杂的地形、众多的障碍物、确定的施工成本等,导致“两宽一高”三维地震采集技术无法实施。
近些年,基于非规则变换的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该技术进行非等间隔数据采样,通过非等间隔数学变换及相关处理,然后通过逆变换进行数据重构,实现资料成像精度的提高。基于非规则变换的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其实现包括关键部分是:如何实现接收点、激发点数量在满足成本要求的同时具有满足稀疏采样要求的分布,实现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设计。
现有技术中没有关于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实现了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快速准确建立,该方法包括:
根据地质任务要求,建立成像道集;
根据成像道集,确定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
对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进行稀疏采样处理,确定稀疏采样处理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
对稀疏采样处理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进行稀疏变换和逆变检验,确定恢复图像;
根据恢复图像与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确定接收点和激发点;
根据接收点和激发点,建立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装置,包括:
成像道集建立模块,用于根据地质任务要求,建立成像道集;
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成像道集,确定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
稀疏采样处理模块,用于对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进行稀疏采样处理,确定稀疏采样处理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
恢复图像确定模块,用于对稀疏采样处理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进行稀疏变换和逆变检验,确定恢复图像;
接收点和激发点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恢复图像与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确定接收点和激发点;
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点和激发点,建立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实现上述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和装置,利用成像道集确定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进行稀疏采样处理和基于非规则变换的稀疏变换和逆变检验,输出回复图像,将恢复图像与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进行对比,得出接收点和激发点,最终建立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在相同地震资料采集成本下获得更高质量的地震采集成像,或者在不低于地震采集成像质量要求的条件下实现更低成本的地震资料采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的成像道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的成像道集布设后的接收点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的成像道集布设后的接收点重复度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的稀疏采样后的接收点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的稀疏采样后的接收点重复度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的恢复图像示意图。
图8为运行本发明实施的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的计算机装置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示意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实现了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快速准确建立,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根据地质任务要求,建立成像道集;
步骤102:根据成像道集,确定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
步骤103:对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进行稀疏采样处理,确定稀疏采样处理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
步骤104:对稀疏采样处理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进行稀疏变换和逆变检验,确定恢复图像;
步骤105:根据恢复图像与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确定接收点和激发点;
步骤106:根据接收点和激发点,建立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利用成像道集确定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进行稀疏采样处理和基于非规则变换的稀疏变换和逆变检验,输出回复图像,将恢复图像与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进行对比,得出接收点和激发点,最终建立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在相同地震资料采集成本下获得更高质量的地震采集成像,或者在不低于地震采集成像质量要求的条件下实现更低成本的地震资料采集。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包括:
根据地质任务要求,建立成像道集;根据成像道集,确定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对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进行稀疏采样处理,确定稀疏采样处理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对稀疏采样处理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进行稀疏变换和逆变检验,确定恢复图像;根据恢复图像与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确定接收点和激发点;根据接收点和激发点,建立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的成像道集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时,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地质任务要求,建立成像道集,包括:
按照满足目的层信噪比和分辨率的要求,根据地质任务要求建立不同目的层成像道集。
实施例中,根据地质任务要求建立不同目的层成像道集,要求成像道集叠加后满足目的层的信噪比和分辨率的要求,根据需要其叠前属性也可以进一步满足地质解释、甚至油藏描述、储层预测等要求。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的成像道集布设后的接收点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的成像道集布设后的接收点重复度图。如图3和图4所示,在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时,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成像道集,确定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包括:
将成像道集按照目的层成像要求在各目的层上布设,生成各目的层对应的接收点在参考面投影位置和激发点在参考面投影位置、以及全部目的层对应的接收点在参考面投影位置和激发点在参考面投影位置;
统计参考面上每个接收点位置处接收点数量和激发点位置处激发点数量,作为接收点位置重复度和激发点位置重复度;
以参考面接收点的位置和接收点位置重复度为基础,生成接收点期望图像;
以参考面激发点的位置和激发点位置重复度为基础,生成激发点期望图像。
在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时,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统计参考面上每个接收点位置处接收点数量和激发点位置处激发点数量时,
当接收点和激发点重复度较低时,设定用于统计的圆半径,统计每个圆内点数作为每个接收点位置处的接收点位置重复度和激发点位置处的激发点位置重复度。
实施例中,将各目的层的成像道集按照目的层成像要求在各目的层上布设,生成各目的层对应的接收点在参考面投影位置和/或激发点在参考面投影位置、以及全部目的层对应的接收点在参考面投影位置和/或激发点在参考面投影位置。
统计参考面上每个接收点位置处接收点数量和/或激发点位置处激发点数量,作为点位置重复度;当接收点和/或激发点重复度较低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定用于统计的圆半径,统计每个圆内点数作为每个接收点位置处接收点重复度和/或激发点位置处激发点重复度。
以参考面接收点的位置(X、Y坐标)和接收点位置重复度为基础,生成接收点期望图像(即参考面接收点图像);
以参考面激发点的位置(X、Y坐标)和激发点位置重复度为基础,生成激发点期望图像(即参考面激发点图像)。
在具体实施时,通常可以海平面为参考面,也可以任意一水平面为参考面,上述两种方式均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的稀疏采样后的接收点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的稀疏采样后的接收点重复度图。如图5和图6所示,在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时,在一个实施例中,对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进行稀疏采样处理,确定稀疏采样处理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包括:
根据接收点期望图像,计算接收点重复度;
根据激发点期望图像,计算激发点重复度;
依据接收点位置和接收点重复度、激发点位置和激发点重复度,建立稀疏处理公式;
利用稀疏处理公式进行稀疏处理,确定实际获得稀疏采样点数;
在实际获得稀疏采样点数与期望获得稀疏采样点数间的差值满足设定稀疏误差时,完成稀疏采样处理,确定稀疏采样处理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
在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时,在一个实施例中,按如下方式,建立稀疏处理公式:
EP=CSP(N,Sxi,Syi,pi)
其中,EP为期望获得稀疏采样点数,CSP为稀疏处理函数,N为接收点和激发的期望点数,Sxi为第i个采样网格x方向的采样尺寸,Syi为第i个采样网格y方向的采样尺寸,pi为第i个采样网格的点重复度;
其中,Sx0为x方向最小采样网格尺寸,kx为x方向采样网格尺寸调节系数,p0i为为第i个采样网格的点重复度,Sy0为y方向最小采样网格尺寸,ky为y方向采样网格尺寸调节系数。
前述提到的建立稀疏处理公式的表达式为举例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实施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对上述公式进行一定形式的变形和添加其它的参数或数据,或者提供其它的具体公式,这些变化例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实施例中,对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或激发点期望图像计算其各自总的点重复度P,依据各自的点位置和点重复度,建立接收点和激发点各自的期望点数N、稀疏采样步长Sxi和Syi、重复度pi和期望稀疏采样处理后点数EP间函数关系:
EP=CSP(N,Sxi,Syi,pi) ①
EP为期望获得稀疏采样点数,CSP为稀疏处理函数,N为接收点和激发的期望点数,Sxi为第i个采样网格x方向的采样尺寸(通过如下的公式②计算得到),Syi为第i个采样网格y方向的采样尺寸(通过如下的公式③计算得到),pi为第i个采样网格的点重复度。
其中,Sx0为x方向最小采样网格尺寸,kx为x方向采样网格尺寸调节系数,p0i为为第i个采样网格(以最小采样网格尺寸建立的)的点重复度,Sy0为y方向最小采样网格尺寸,ky为y方向采样网格尺寸调节系数
采用公式①进行稀疏处理,当实际获得的稀疏采样处理点数和期望获得的稀疏采样点数EP间差值满足设定稀疏误差Err的要求时,即公式④:
一次稀疏采样处理完成。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的恢复图像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时,在一个实施例中,对稀疏采样处理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进行稀疏变换和逆变检验,确定恢复图像,包括:
对稀疏采样处理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进行稀疏变换,确定稀疏变换后的谱;
将稀疏变换后的谱进行逆变换生成恢复图像。
在实施例中,对稀疏采样处理完成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进行稀疏变换(例如:Wavelet变换、Curvelet变换、Dreamlet变换等),得到稀疏变换后的谱,将稀疏变换后的谱经处理后再进行逆变换生成采样点位置和点重复度组成的恢复图像。
在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时,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恢复图像与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确定接收点和激发点,包括:
对比恢复图像与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之间的输出误差;
在恢复图像与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之间的输出误差未满足设定要求时,以最小采样网格尺寸,对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稀疏采样处理进行迭代,直至恢复图像与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之间的输出误差满足设定要求,确定接收点和激发点。
在实施例中,对比恢复图像和其对应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或激发点期望图像;按照贪心算法,若恢复图像和其对应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或激发点期望图像间误差满足设定要求,稀疏采样处理正式完成;否则修改最小网格尺寸Sx0和Sy0,对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稀疏采样处理进行迭代,直至恢复图像和和其对应的期望接收点图像或激发点期望图像间误差满足要求。
在实施例中,根据接收点和激发点,建立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包括:利用接收点和激发点建立激发点和接收点间的关系,建立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非规则变换原理通过稀疏采样处理和基于非规则变换稀疏变换检验,最终生成稀疏采样后的激发点位置、接收点位置、以及它们间关系一种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本发明基于叠前成像、地质模型和非规则变换(稀疏采样)理论等创造的,主要实现步骤为:基于叠前成像要求建立期望成像道集;利用模型布设成像道集生成期望的接收点图像和(或)激发点图像;根据非规则变换(稀疏采样)理论对期望的接收点图像和(或)激发点图像进行稀疏采样处理,实现接收点数量和激发点数量满足成本要求;建立稀疏采样后激发点和接收点关系,从而建立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实现上述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9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装置示意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装置,具体实施时可以包括:
成像道集建立模块901,用于根据地质任务要求,建立成像道集;
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确定模块902,用于根据成像道集,确定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
稀疏采样处理模块903,用于对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进行稀疏采样处理,确定稀疏采样处理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
恢复图像确定模块904,用于对稀疏采样处理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进行稀疏变换和逆变检验,确定恢复图像;
接收点和激发点确定模块905,用于根据恢复图像与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确定接收点和激发点;
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建立模块906,用于根据接收点和激发点,建立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
在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装置时,在一个实施例中,成像道集建立模块,具体用于:
按照满足目的层信噪比和分辨率的要求,根据地质任务要求建立不同目的层成像道集。
在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装置时,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将成像道集按照目的层成像要求在各目的层上布设,生成各目的层对应的接收点在参考面投影位置和激发点在参考面投影位置、以及全部目的层对应的接收点在参考面投影位置和激发点在参考面投影位置;
统计参考面上每个接收点位置处接收点数量和激发点位置处激发点数量,作为接收点位置重复度和激发点位置重复度;
以参考面接收点的位置和接收点位置重复度为基础,生成接收点期望图像;
以参考面激发点的位置和激发点位置重复度为基础,生成激发点期望图像。
在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装置时,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确定模块,还用于:
在统计参考面上每个接收点位置处接收点数量和激发点位置处激发点数量时,
当接收点和激发点重复度较低时,设定用于统计的圆半径,统计每个圆内点数作为每个接收点位置处的接收点位置重复度和激发点位置处的激发点位置重复度。
在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装置时,在一个实施例中,稀疏采样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接收点期望图像,计算接收点重复度;
根据激发点期望图像,计算激发点重复度;
依据接收点位置和接收点重复度、激发点位置和激发点重复度,建立稀疏处理公式;
利用稀疏处理公式进行稀疏处理,确定实际获得稀疏采样点数;
在实际获得稀疏采样点数与期望获得稀疏采样点数间的差值满足设定稀疏误差时,完成稀疏采样处理,确定稀疏采样处理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
在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装置时,在一个实施例中,稀疏采样处理模块,还用于按如下方式,建立稀疏处理公式:
EP=CSP(N,Sxi,Syi,pi)
其中,EP为期望获得稀疏采样点数,CSP为稀疏处理函数,N为接收点和激发的期望点数,Sxi为第i个采样网格x方向的采样尺寸,Syi为第i个采样网格y方向的采样尺寸,pi为第i个采样网格的点重复度;
其中,Sx0为x方向最小采样网格尺寸,kx为x方向采样网格尺寸调节系数,p0i为为第i个采样网格的点重复度,Sy0为y方向最小采样网格尺寸,ky为y方向采样网格尺寸调节系数。
在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装置时,在一个实施例中,恢复图像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对稀疏采样处理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进行稀疏变换,确定稀疏变换后的谱;
将稀疏变换后的谱进行逆变换生成恢复图像。
在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装置时,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点和激发点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对比恢复图像与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之间的输出误差;
在恢复图像与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之间的输出误差未满足设定要求时,以最小采样网格尺寸,对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稀疏采样处理进行迭代,直至恢复图像与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之间的输出误差满足设定要求,确定接收点和激发点。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和装置,利用成像道集确定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进行稀疏采样处理和基于非规则变换的稀疏变换和逆变检验,输出回复图像,将恢复图像与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进行对比,得出接收点和激发点,最终建立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在相同地震资料采集成本下获得更高质量的地震采集成像,或者在不低于地震采集成像质量要求的条件下实现更低成本的地震资料采集。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地质任务要求,建立成像道集;
根据成像道集,确定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
对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进行稀疏采样处理,确定稀疏采样处理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
对稀疏采样处理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进行稀疏变换和逆变检验,确定恢复图像;
根据恢复图像与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确定接收点和激发点;
根据接收点和激发点,建立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
对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进行稀疏采样处理,确定稀疏采样处理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包括:
根据接收点期望图像,计算接收点重复度;
根据激发点期望图像,计算激发点重复度;
依据接收点位置和接收点重复度、激发点位置和激发点重复度,建立稀疏处理公式;
利用稀疏处理公式进行稀疏处理,确定实际获得稀疏采样点数;
在实际获得稀疏采样点数与期望获得稀疏采样点数间的差值满足设定稀疏误差时,完成稀疏采样处理,确定稀疏采样处理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
按如下方式,建立稀疏处理公式:
EP=CSP(N,Sxi,Syi,pi)
其中,EP为期望获得稀疏采样点数,CSP为稀疏处理函数,N为接收点和激发的期望点数,Sxi为第i个采样网格x方向的采样尺寸,Syi为第i个采样网格y方向的采样尺寸,pi为第i个采样网格的点重复度;
其中,Sx0为x方向最小采样网格尺寸,kx为x方向采样网格尺寸调节系数,p0i为第i个采样网格的点重复度,Sy0为y方向最小采样网格尺寸,ky为y方向采样网格尺寸调节系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地质任务要求,建立成像道集,包括:
按照满足目的层信噪比和分辨率的要求,根据地质任务要求建立不同目的层成像道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成像道集,确定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包括:
将成像道集按照目的层成像要求在各目的层上布设,生成各目的层对应的接收点在参考面投影位置和激发点在参考面投影位置、以及全部目的层对应的接收点在参考面投影位置和激发点在参考面投影位置;
统计参考面上每个接收点位置处接收点数量和激发点位置处激发点数量,作为接收点位置重复度和激发点位置重复度;
以参考面接收点的位置和接收点位置重复度为基础,生成接收点期望图像;
以参考面激发点的位置和激发点位置重复度为基础,生成激发点期望图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统计参考面上每个接收点位置处接收点数量和激发点位置处激发点数量时,
当接收点和激发点重复度较低时,设定用于统计的圆半径,统计每个圆内点数作为每个接收点位置处的接收点位置重复度和激发点位置处的激发点位置重复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稀疏采样处理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进行稀疏变换和逆变检验,确定恢复图像,包括:
对稀疏采样处理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进行稀疏变换,确定稀疏变换后的谱;
将稀疏变换后的谱进行逆变换生成恢复图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恢复图像与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确定接收点和激发点,包括:
对比恢复图像与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之间的输出误差;
在恢复图像与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之间的输出误差未满足设定要求时,以最小采样网格尺寸,对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稀疏采样处理进行迭代,直至恢复图像与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之间的输出误差满足设定要求,确定接收点和激发点。
7.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成像道集建立模块,用于根据地质任务要求,建立成像道集;
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成像道集,确定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
稀疏采样处理模块,用于对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进行稀疏采样处理,确定稀疏采样处理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
恢复图像确定模块,用于对稀疏采样处理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进行稀疏变换和逆变检验,确定恢复图像;
接收点和激发点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恢复图像与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确定接收点和激发点;
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点和激发点,建立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
稀疏采样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接收点期望图像,计算接收点重复度;根据激发点期望图像,计算激发点重复度;依据接收点位置和接收点重复度、激发点位置和激发点重复度,建立稀疏处理公式;利用稀疏处理公式进行稀疏处理,确定实际获得稀疏采样点数;在实际获得稀疏采样点数与期望获得稀疏采样点数间的差值满足设定稀疏误差时,完成稀疏采样处理,确定稀疏采样处理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
稀疏采样处理模块,还用于按如下方式,建立稀疏处理公式:
EP=CSP(N,Sxi,Syi,pi)
其中,EP为期望获得稀疏采样点数,CSP为稀疏处理函数,N为接收点和激发的期望点数,Sxi为第i个采样网格x方向的采样尺寸,Syi为第i个采样网格y方向的采样尺寸,pi为第i个采样网格的点重复度;
其中,Sx0为x方向最小采样网格尺寸,kx为x方向采样网格尺寸调节系数,p0i为第i个采样网格的点重复度,Sy0为y方向最小采样网格尺寸,ky为y方向采样网格尺寸调节系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成像道集建立模块,具体用于:
按照满足目的层信噪比和分辨率的要求,根据地质任务要求建立不同目的层成像道集。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将成像道集按照目的层成像要求在各目的层上布设,生成各目的层对应的接收点在参考面投影位置和激发点在参考面投影位置、以及全部目的层对应的接收点在参考面投影位置和激发点在参考面投影位置;
统计参考面上每个接收点位置处接收点数量和激发点位置处激发点数量,作为接收点位置重复度和激发点位置重复度;
以参考面接收点的位置和接收点位置重复度为基础,生成接收点期望图像;
以参考面激发点的位置和激发点位置重复度为基础,生成激发点期望图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确定模块,还用于:
在统计参考面上每个接收点位置处接收点数量和激发点位置处激发点数量时,
当接收点和激发点重复度较低时,设定用于统计的圆半径,统计每个圆内点数作为每个接收点位置处的接收点位置重复度和激发点位置处的激发点位置重复度。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恢复图像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对稀疏采样处理后的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进行稀疏变换,确定稀疏变换后的谱;
将稀疏变换后的谱进行逆变换生成恢复图像。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收点和激发点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对比恢复图像与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之间的输出误差;
在恢复图像与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之间的输出误差未满足设定要求时,以最小采样网格尺寸,对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稀疏采样处理进行迭代,直至恢复图像与接收点期望图像和激发点期望图像之间的输出误差满足设定要求,确定接收点和激发点。
13.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47735.7A CN113568033B (zh) | 2020-04-28 | 2020-04-28 | 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47735.7A CN113568033B (zh) | 2020-04-28 | 2020-04-28 | 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68033A CN113568033A (zh) | 2021-10-29 |
CN113568033B true CN113568033B (zh) | 2024-06-04 |
Family
ID=78157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347735.7A Active CN113568033B (zh) | 2020-04-28 | 2020-04-28 | 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56803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20091B (zh) * | 2022-02-22 | 2023-04-28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一种地质导向的非规则观测系统确定方法及系统 |
CN114415235B (zh) * | 2022-03-28 | 2022-06-17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一种基于正演模拟的非规则地震数据采集方法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134715A2 (en) * | 1983-08-22 | 1985-03-20 | Horizon Exploration Limited | Underwater seismic testing |
SU1728815A1 (ru) * | 1990-05-23 | 1992-04-23 | Южное Отделение Всесоюзного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ого Института Геофизических Методов Разведки | Способ площадной сейсморазведки |
CN1904643A (zh) * | 2005-07-26 | 2007-01-31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井间地震激发和接收互换反射波观测方法 |
CN104656126A (zh) * | 2015-02-26 | 2015-05-27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一种生成地震观测系统的方法 |
CN105388513A (zh) * | 2015-10-15 | 2016-03-09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和装置 |
CN106019360A (zh) * | 2016-05-19 | 2016-10-12 | 吉林大学 | 一种信息驱动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优化方法 |
CN108107474A (zh) * | 2018-02-02 | 2018-06-01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稀疏反演的混叠数据分离方法及装置 |
CN109407143A (zh) * | 2017-08-16 | 2019-03-01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基于压缩感知的地震勘探非规则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373C (zh) * | 2001-01-21 | 2003-11-19 | 周熙襄 | 用初至波对地震勘探资料进行短波长静校正处理的方法 |
US20050157589A1 (en) * | 2004-01-20 | 2005-07-21 | Andreas Laake | Survey design using earth observation data |
US8326537B2 (en) * | 2004-01-20 | 2012-12-04 | Westerngeco L.L.C. | Survey design using earth observation data |
WO2010077568A1 (en) * | 2008-12-17 | 2010-07-08 |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time-lapse monitor surveying using sparse monitor data |
US10871584B2 (en) * | 2013-06-17 | 2020-12-22 | Westerngeco L.L.C. |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
CN105549083B (zh) * | 2015-12-25 | 2018-03-13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一种确定地震观测系统重复性整体量度的方法和装置 |
-
2020
- 2020-04-28 CN CN202010347735.7A patent/CN11356803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134715A2 (en) * | 1983-08-22 | 1985-03-20 | Horizon Exploration Limited | Underwater seismic testing |
SU1728815A1 (ru) * | 1990-05-23 | 1992-04-23 | Южное Отделение Всесоюзного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ого Института Геофизических Методов Разведки | Способ площадной сейсморазведки |
CN1904643A (zh) * | 2005-07-26 | 2007-01-31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井间地震激发和接收互换反射波观测方法 |
CN104656126A (zh) * | 2015-02-26 | 2015-05-27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一种生成地震观测系统的方法 |
CN105388513A (zh) * | 2015-10-15 | 2016-03-09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和装置 |
CN106019360A (zh) * | 2016-05-19 | 2016-10-12 | 吉林大学 | 一种信息驱动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优化方法 |
CN109407143A (zh) * | 2017-08-16 | 2019-03-01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基于压缩感知的地震勘探非规则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
CN108107474A (zh) * | 2018-02-02 | 2018-06-01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稀疏反演的混叠数据分离方法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6)
Title |
---|
Determination of Source Parameters at Regional Distances With Three-Component Sparse Network Data;Donald V. Helmberger;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第98卷(第B5期);第8107-8125页 * |
基于压缩感知的地震数据采集实践;吕公河;邸志欣;霍守东;罗明秋;丁建强;石太昆;舒国旭;许建国;;石油物探;第57卷(第06期);第831-841页 * |
多道面波频散分析在实际大炮数据中的应用;姜福豪等;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第53卷(第01期);第17-24页 * |
宽方位三维地震采集设计技术及应用;吴安楚;;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16卷(第03期);第65-67页 * |
陇东黄土塬区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陈付;科技视界(第34期);第388-389页 * |
高分辨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研究;张云花;孟红星;;中国煤田地质(第S1期);第53-55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68033A (zh) | 2021-10-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77978B (zh) | 一种确定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3568033B (zh) | 一种三维非规则采样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和装置 | |
CN112013286B (zh) | 管道泄漏点的定位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 |
EP2567063A1 (en) | Artifact reduction in method of iterative inversion of geophysical data | |
US10345466B2 (en) | Memory efficient Q-RTM comput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ing seismic data | |
CN108446516B (zh) | 一种基于力源反演的构造断裂与地面沉降形变分解法 | |
CN116774292B (zh) | 一种地震波走时确定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443384B (zh) | 确定节点深度和水柱通过速度 | |
Diao et al. | Rapid kinematic finite-fault inversion for an M w 7+ scenario earthquake in the Marmara Sea: an uncertainty study | |
CN112379413B (zh) | 基于能量谱等效的非规则震源表征方法和装置 | |
CN107831536B (zh) | 沙漠地表地震资料处理浮动基准面建立方法 | |
Ye et al. | Comparison of methods for a 3-D density inversion from airborne gravity gradiometry | |
CN113608262B (zh) | 利用平动分量计算旋转分量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7169979B (zh) |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融合海底地形数据的重力异常反演方法 | |
Siahkoohi et al. | Velocity continuation with Fourier neural operators for accelerated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 |
CN117233858A (zh) | 基于聚类约束的隧道多源数据交叉梯度联合反演方法 | |
CN109581494B (zh) | 叠前偏移方法及装置 | |
CN115421195B (zh) | 地震探测中速度场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7452478A (zh) | 地震压缩采样数据的重构方法和装置 | |
CN115170428A (zh) | 一种声波远探测成像图的降噪方法 | |
CN104502972B (zh) | 三分量地震波积分偏移方法和装置 | |
CN115598700A (zh) | 一种地震剖面成像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2782758A (zh) | 稀疏采样观测系统的状态确定方法和装置 | |
CN112946736A (zh) | 一种三维观测系统重建方法及系统 | |
CN105242317A (zh) | 一种纵波速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