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66605A - 一种工业生产氮气处理降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业生产氮气处理降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66605A
CN113566605A CN202110887516.2A CN202110887516A CN113566605A CN 113566605 A CN113566605 A CN 113566605A CN 202110887516 A CN202110887516 A CN 202110887516A CN 113566605 A CN113566605 A CN 1135666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ll
thick bamboo
section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875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幸中文
陈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Zhongju Air Separ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Zhongju Air Separ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Zhongju Air Separ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Zhongju Air Separ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8751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666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66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666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using the cooling effect of natural or forced evaporation
    • F28D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using the cooling effect of natural or forced evaporation in which the evaporating medium flows in a continuous film or trickles freely over the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3/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 F28F13/06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affecting the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a
    • F28F13/12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affecting the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a by creating turbulence, e.g. by stirring, by increasing the force of circulation
    • F28F13/125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affecting the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a by creating turbulence, e.g. by stirring, by increasing the force of circulation by stir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生产氮气处理降温装置,涉及到气体降温技术领域,包括降温箱,所述降温箱的一边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降温箱内壁的两侧转动安装有转动筒,所述转动筒的内壁安装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搅拌叶。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有驱动组件、搅拌叶和转动筒,将进入筒与相关气体运输设备进行连接,氮气进入到转动筒内,且与水冷管相接触,水冷管内的水循环流动,将氮气中的热量带走,驱动组件内的第一伺服电机使主动轮进行转动,主动轮通过从动环转动,从动环使转动筒转动,因为多个等距离分布的搅拌叶呈螺旋分布在转动筒内部上,对氮气进行螺旋搅拌,此时冷热氮气不断与水冷管进行交换接触,提高降温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工业生产氮气处理降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降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业生产氮气处理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氮气,化学式为N2,为无色无味气体,氮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在高温高压及催化剂条件下才能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在放电的情况下才能和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即使Ca、Mg、Sr和Ba等活泼金属也只有在加热的情形下才能与其反应,氮气的这种高度化学稳定性与其分子结构有关,2个N原子以叁键结合成为氮气分子,包含1个σ键和2个π键,因为在化学反应中首先受到攻击的是π键,而在N2分子中π键的能级比σ键低,打开π键困难,因而使N2难以参与化学反应。
在现有技术中,我们需要对生产出来的氮气进行降温处理,一般氮气运输的过程中采用水冷处理,但是水冷的过程中,氮气靠近水冷设置的温度容易被带走,这样会使得的降温效率降低,因此,我们公开了一种工业生产氮气处理降温装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生产氮气处理降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使氮气可以充分与水冷管接触,提高水冷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生产氮气处理降温装置,包括降温箱,所述降温箱的一边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降温箱内壁的两侧转动安装有转动筒,所述转动筒的内壁安装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搅拌叶,所述转动筒的一侧转动安装有进入筒,所述进入筒的底部插接安装有第一固定管,所述第一固定管的内壁安装有水冷管,所述水冷管位于所述转动筒内部的中部,所述驱动组件可以让所述转动筒转动。
借由上述结构:将进入筒与相关气体运输设备进行连接,氮气进入到转动筒内,且与水冷管相接触,水冷管内的水循环流动,将氮气中的热量带走,驱动组件使转动筒转动,因为多个等距离分布的搅拌叶呈螺旋分布在转动筒内部上,对氮气进行螺旋搅拌,此时冷热氮气不断与水冷管进行交换接触,提高降温效率。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伺服电机,所述转动筒的外侧壁安装有从动环,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降温箱的一边,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套接安装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外侧壁和所述从动环的外侧壁套接安装有传动带。
进一步的,第一伺服电机使主动轮进行转动,主动轮通过从动环转动,从动环使转动筒转动。
优选的,所述降温箱的底部插接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内壁的底部安装有制冷器。
进一步的,制冷器是现有技术中存有的,这里不进行详细的工作原理阐述,制冷器主要对吸收过后热量的水进行降温处理。
优选的,所述水箱的一侧部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套接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壁安装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搅拌板。
进一步的,第二伺服电机使转动杆转动,转动杆上的搅拌板对吸收过热量的水进行搅拌,加快水的流动,使制冷器对水制冷效率提高。
优选的,所述水箱的一侧部安装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输入端套接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插接安装在所述水箱的一侧部。
进一步的,循环泵是现有技术中存有的,这里不进行详细的工作原理阐述,循环泵可以使水冷管内进行强制循环。
优选的,所述转动筒的一侧部转动安装有出气筒,所述出气筒的顶部插接安装有第二固定管,所述水冷管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管的内壁,所述水冷管顶部套接安装有软管,所述降温箱内壁的顶部安装有水分布器,所述水分布器的各个分支插接安装有喷头,所述软管的一端插接安装在所述水分布器的主端。
进一步的,这里喷头为雾化喷头,因为雾化喷头可以将水进行雾化成颗粒,可以增大水转动筒接触面积,提高降温效率。
优选的,所述降温箱的一边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边设置有S形槽,所述软管的外侧壁安装在所述S形槽的内壁,所述固定板的一边安装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一边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安装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内壁的两侧安装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一边的中部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套接安装有扇叶,所述固定筒的一边安装有通风板。
进一步的,电动机使扇叶旋转,扇叶产生吸风力将S形槽内软管上的热量快速排出。
优选的,所述转动筒的外侧壁安装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散热鳍。
进一步的,散热鳍可以增大转动筒与水接触面积,同时增大转动筒的散热面积。
综上,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有驱动组件、搅拌叶和转动筒,将进入筒与相关气体运输设备进行连接,氮气进入到转动筒内,且与水冷管相接触,水冷管内的水循环流动,将氮气中的热量带走,驱动组件内的第一伺服电机使主动轮进行转动,主动轮通过从动环转动,从动环使转动筒转动,因为多个等距离分布的搅拌叶呈螺旋分布在转动筒内部上,对氮气进行螺旋搅拌,此时冷热氮气不断与水冷管进行交换接触,提高降温效率;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散热鳍、电动机、扇叶、水分布器、喷头、搅拌板、转动杆和第二伺服电机,散热鳍可以增大转动筒与水接触面积,同时增大转动筒的散热面积;电动机使扇叶旋转,扇叶产生吸风力将S形槽内软管上的热量快速排出;喷头为雾化喷头,因为雾化喷头可以将水进行雾化成颗粒,可以增大水转动筒接触面积,提高降温效率;第二伺服电机使转动杆转动,转动杆上的搅拌板对吸收过热量的水进行搅拌,加快水的流动,使制冷器对水制冷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工业生产氮气处理降温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的正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降温箱;2、传动带;3、从动环;4、主动轮;5、第一伺服电机;6、进入筒;7、第一固定管;8、水冷管;9、循环泵;10、连接管;11、第二伺服电机;12、水箱;13、通风板;14、出气筒;15、第二固定管;16、固定支架;17、固定板;18、软管;19、固定筒;20、搅拌板;21、转动杆;22、水分布器;23、喷头;24、散热鳍;25、转动筒;26、制冷器;27、搅拌叶;28、电动机;29、支撑件;30、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参考图1-4所示的一种工业生产氮气处理降温装置,包括降温箱1,降温箱1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的箱形结构,比如金属箱。
降温箱1的一边设置有驱动组件,降温箱1内壁的两侧转动安装有转动筒25,转动筒25的内壁安装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搅拌叶27,多个搅拌叶27呈螺旋分布,使多个搅拌叶27螺旋分布在转动筒25内部上,可以对氮气进行螺旋搅拌,使冷热氮气不断与水冷管8进行交换接触。
转动筒25的一侧转动安装有进入筒6,进入筒6的底部插接安装有第一固定管7,第一固定管7的内壁安装有水冷管8,水冷管8位于转动筒25内部的中部,水冷管8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的管形结构,比如金属管,水冷管8为传热介质,驱动组件可以让转动筒25转动。
借由上述结构:将进入筒6与相关气体运输设备进行连接,氮气进入到转动筒25内,且与水冷管8相接触,水冷管8内的水循环流动,将氮气中的热量带走,驱动组件使转动筒25转动,因为多个等距离分布的搅拌叶27呈螺旋分布在转动筒25内部上,对氮气进行螺旋搅拌,此时冷热氮气不断与水冷管8进行交换接触,提高降温效率。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伺服电机5,转动筒25的外侧壁安装有从动环3,第一伺服电机5安装在降温箱1的一边,第一伺服电机5的输出轴套接安装有主动轮4,主动轮4的外侧壁和从动环3的外侧壁套接安装有传动带2,第一伺服电机5使主动轮4进行转动,主动轮4通过从动环3转动,从动环3使转动筒25转动。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降温箱1的底部插接安装有水箱12,水箱12内壁的底部安装有制冷器26,制冷器26是现有技术中存有的,这里不进行详细的工作原理阐述,制冷器26主要对吸收过后热量的水进行降温处理。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水箱12的一侧部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1,第二伺服电机11的输出轴套接安装有转动杆21,转动杆21的外侧壁安装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搅拌板20,第二伺服电机11使转动杆21转动,转动杆21上的搅拌板20对吸收过热量的水进行搅拌,加快水的流动,使制冷器26对水制冷效率提高。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水箱12的一侧部安装有循环泵9,循环泵9的输入端套接安装有连接管10,连接管10的一端插接安装在水箱12的一侧部,循环泵9是现有技术中存有的,这里不进行详细的工作原理阐述,循环泵9可以使水冷管8内进行强制循环。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转动筒25的一侧部转动安装有出气筒14,出气筒14的顶部插接安装有第二固定管15,水冷管8安装在第二固定管15的内壁,水冷管8顶部套接安装有软管18,降温箱1内壁的顶部安装有水分布器22,水分布器22的各个分支插接安装有喷头23,软管18的一端插接安装在水分布器22的主端,这里喷头23为雾化喷头,因为雾化喷头可以将水进行雾化成颗粒,可以增大水转动筒25接触面积,提高降温效率。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降温箱1的一边安装有固定板17,固定板17的一边设置有S形槽,软管18的外侧壁安装在S形槽的内壁,固定板17的一边安装有固定支架16,固定支架16的一边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壁安装有固定筒19,固定筒19内壁的两侧安装有支撑件29,支撑件29一边的中部安装有电动机28,电动机28的输出轴套接安装有扇叶30,固定筒19的一边安装有通风板13,电动机28使扇叶30旋转,扇叶30产生吸风力将S形槽内软管18上的热量快速排出。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转动筒25的外侧壁安装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散热鳍24,散热鳍24可以增大转动筒25与水接触面积,同时增大转动筒25的散热面积。
本发明工作原理:
将进入筒6与相关气体运输设备进行连接,氮气进入到转动筒25内,且与水冷管8相接触,水冷管8内的水循环流动,将氮气中的热量带走,驱动组件内的第一伺服电机5使主动轮4进行转动,主动轮4通过从动环3转动,从动环3使转动筒25转动,因为多个等距离分布的搅拌叶27呈螺旋分布在转动筒25内部上,对氮气进行螺旋搅拌,此时冷热氮气不断与水冷管8进行交换接触,提高降温效率。
散热鳍24可以增大转动筒25与水接触面积,同时增大转动筒25的散热面积;电动机28使扇叶30旋转,扇叶30产生吸风力将S形槽内软管18上的热量快速排出;喷头23为雾化喷头,因为雾化喷头可以将水进行雾化成颗粒,可以增大水转动筒25接触面积,提高降温效率;第二伺服电机11使转动杆21转动,转动杆21上的搅拌板20对吸收过热量的水进行搅拌,加快水的流动,使制冷器26对水制冷效率提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工业生产氮气处理降温装置,包括降温箱(1),所述降温箱(1)的一边设置有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箱(1)内壁的两侧转动安装有转动筒(25),所述转动筒(25)的内壁安装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搅拌叶(27),多个所述搅拌叶(27)呈螺旋分布,所述转动筒(25)的一侧转动安装有进入筒(6),所述进入筒(6)的底部插接安装有第一固定管(7),所述第一固定管(7)的内壁安装有水冷管(8),所述水冷管(8)位于所述转动筒(25)内部的中部,所述驱动组件可以让所述转动筒(25)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生产氮气处理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伺服电机(5),所述转动筒(25)的外侧壁安装有从动环(3),所述第一伺服电机(5)安装在所述降温箱(1)的一边,所述第一伺服电机(5)的输出轴套接安装有主动轮(4),所述主动轮(4)的外侧壁和所述从动环(3)的外侧壁套接安装有传动带(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生产氮气处理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箱(1)的底部插接安装有水箱(12),所述水箱(12)内壁的底部安装有制冷器(2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工业生产氮气处理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2)的一侧部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1),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1)的输出轴套接安装有转动杆(21),所述转动杆(21)的外侧壁安装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搅拌板(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工业生产氮气处理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2)的一侧部安装有循环泵(9),所述循环泵(9)的输入端套接安装有连接管(10),所述连接管(10)的一端插接安装在所述水箱(12)的一侧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生产氮气处理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筒(25)的一侧部转动安装有出气筒(14),所述出气筒(14)的顶部插接安装有第二固定管(15),所述水冷管(8)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管(15)的内壁,所述水冷管(8)顶部套接安装有软管(18),所述降温箱(1)内壁的顶部安装有水分布器(22),所述水分布器(22)的各个分支插接安装有喷头(23),所述软管(18)的一端插接安装在所述水分布器(22)的主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工业生产氮气处理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箱(1)的一边安装有固定板(17),所述固定板(17)的一边设置有S形槽,所述软管(18)的外侧壁安装在所述S形槽的内壁,所述固定板(17)的一边安装有固定支架(16),所述固定支架(16)的一边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安装有固定筒(19),所述固定筒(19)内壁的两侧安装有支撑件(29),所述支撑件(29)一边的中部安装有电动机(28),所述电动机(28)的输出轴套接安装有扇叶(30),所述固定筒(19)的一边安装有通风板(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生产氮气处理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筒(25)的外侧壁安装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散热鳍(24)。
CN202110887516.2A 2021-08-03 2021-08-03 一种工业生产氮气处理降温装置 Pending CN1135666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87516.2A CN113566605A (zh) 2021-08-03 2021-08-03 一种工业生产氮气处理降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87516.2A CN113566605A (zh) 2021-08-03 2021-08-03 一种工业生产氮气处理降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66605A true CN113566605A (zh) 2021-10-29

Family

ID=78170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87516.2A Pending CN113566605A (zh) 2021-08-03 2021-08-03 一种工业生产氮气处理降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66605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90888A (en) * 1944-03-13 1947-07-31 George Fletcher And Company Lt Improvements in heat interchangers
JPH0650677A (ja) * 1992-07-28 1994-02-25 Abb Gadelius Kk 粉粒体冷却装置
US20120180992A1 (en) * 2010-08-13 2012-07-19 Koplow Jeffrey P Axial flow heat exchanger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heat transfer using axial flow devices
CN107050897A (zh) * 2017-04-26 2017-08-18 安徽瑞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液氨与盐水换热系统
CN107764106A (zh) * 2017-09-22 2018-03-06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旋转式叶片换热器
CN108225047A (zh) * 2018-01-23 2018-06-29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搅拌式自动降温装置
CN108519013A (zh) * 2018-03-30 2018-09-11 宁波金名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废热回收装置
CN108613571A (zh) * 2018-05-16 2018-10-02 苏州尚梵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食品加工的膏状液加热系统及其方法
CN208398670U (zh) * 2018-05-31 2019-01-18 江苏高群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回收蒸发水的冷却塔
CN210602928U (zh) * 2019-06-28 2020-05-22 河南源欣丰坤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功能型有机肥生产用冷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90888A (en) * 1944-03-13 1947-07-31 George Fletcher And Company Lt Improvements in heat interchangers
JPH0650677A (ja) * 1992-07-28 1994-02-25 Abb Gadelius Kk 粉粒体冷却装置
US20120180992A1 (en) * 2010-08-13 2012-07-19 Koplow Jeffrey P Axial flow heat exchanger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heat transfer using axial flow devices
CN107050897A (zh) * 2017-04-26 2017-08-18 安徽瑞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液氨与盐水换热系统
CN107764106A (zh) * 2017-09-22 2018-03-06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旋转式叶片换热器
CN108225047A (zh) * 2018-01-23 2018-06-29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搅拌式自动降温装置
CN108519013A (zh) * 2018-03-30 2018-09-11 宁波金名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废热回收装置
CN108613571A (zh) * 2018-05-16 2018-10-02 苏州尚梵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食品加工的膏状液加热系统及其方法
CN208398670U (zh) * 2018-05-31 2019-01-18 江苏高群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回收蒸发水的冷却塔
CN210602928U (zh) * 2019-06-28 2020-05-22 河南源欣丰坤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功能型有机肥生产用冷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68271B2 (ja) 冷却塔
CN101166409A (zh) 液冷式散热装置
CN113566605A (zh) 一种工业生产氮气处理降温装置
CN213821994U (zh) 一种冷敷热敷设备用散热装置
CN216205525U (zh) 一种降温装置
RU2301389C2 (ru) Тягодутьевое реверсив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вективного нагрева или охлаждения металла в термической печи
JP2004293872A (ja) ヒートポンプ及び熱利用装置
CN210400037U (zh) 一种高效冷凝器
CN208090841U (zh) 一种空调外机用高效翅片式冷凝器
KR100540811B1 (ko) 나선형 마이크로채널 튜브로 이루어진 열교환기
CN112427591A (zh) 一种金属加工用冷镦装置
CN220227290U (zh) 一种不锈钢变频增压水泵
US4578961A (en) Absorption apparatus for use with absorption heat pumps
CN213811807U (zh) 一种凝汽机的冷凝水快速冷凝循环装置
CN216347334U (zh) 一种有机硅合成工艺冷却装置
CN213421901U (zh) 一种节水消雾型闭式冷却塔
CN213811830U (zh) 一种环保型防白烟冷却塔
RU2053458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агрева воздуха
CN219640750U (zh) 一种节能冷却机构
KR20010088583A (ko) 자체순환 냉각시스템 진공펌프
RU2766504C1 (ru) Вихревой теплообменный аппарат
CN220931276U (zh) 一种室内外冷热交换器
CN214949484U (zh) 一种节能空调高效冷却机组
CN218846504U (zh) 喷淋式空调冷凝器
CN112815737B (zh) 高效冷却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