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59409A - 一种隔离环、复合触点、方向电极及方向电极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离环、复合触点、方向电极及方向电极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59409A
CN113559409A CN202110748043.8A CN202110748043A CN113559409A CN 113559409 A CN113559409 A CN 113559409A CN 202110748043 A CN202110748043 A CN 202110748043A CN 113559409 A CN113559409 A CN 1135594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contact
ring
contacts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480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大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ins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Pins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Pins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Pins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4804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594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59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94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5Electrodes for implantation or insertion into the body, e.g. heart electrode
    • A61N1/0526Head electrodes
    • A61N1/0529Electrodes for brain stimulation
    • A61N1/0534Electrodes for deep brain stimul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eur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Psych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隔离环、复合触点、方向电极及方向电极的制作方法,其中隔离环包括:环体,绝缘材质,具有中空内腔,适于套设;安装位,至少为一个,设置在所述环体上,适于安装片状触点。本发明的隔离环本身为绝缘材质,具有中空内腔,套设在电极的刺激段上后,不仅能够为片状触点提供定位固定,还可起到绝缘阻隔作用。使用本发明的隔离环,可以辅助片状触点的定位固定,可以降低片状触点在刺激段上的装配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隔离环、复合触点、方向电极及方向电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入式医疗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的隔离环、复合触点、方向电极及方向电极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脑深部电刺激(DBS)疗法是通过立体精确定位技术,将电极植入到人体大脑深部的特定核团区域,在脉冲发生器的控制下,通过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靶点的治疗技术。通过体外程控给与脉冲发生器一定的刺激参数,可以改变核团的兴奋性,实现调节神经功能。脉冲发生器可以调整诸如频率、脉冲宽度和电压等刺激参数,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DBS的神经调控功能。随着神经刺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症状被证明使用DBS是有效的,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或帕金森病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癫痫和强迫症等多种肢体和精神疾病在使用神经刺激疗法后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传统DBS产品主要调节的刺激参数为频率、脉冲宽度和电压。而实际临床中对电极刺激的方向也有一定的需求,因为在大脑中不仅对不同区域进行刺激的效果不同,在相同区域朝向不同的方向刺激也有不同的效果。传统电极刺激端为环形触点,刺激方向无法控制,难以实现精准刺激,不能得到最优化的调控。
中国专利文献CN105246542A公开了一种由具有凹部或穿孔的制备电极形成的分段电极(亦称为方向电极)引导件及其制造方法,其公开的制备电极包括通过连接材料接合在一起的单个分段电极触点。分段电极触点由多个形成一组,环绕在电极引导件的圆周上,可以控制刺激方向。然而,由于电极触点是通过研磨等方式移除连接材料形成的,制作工艺难度大,效率低,良率低、成本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研磨制备电极的方式制备方向电极触点导致的工艺难度大,制作效率低,良率低、成本高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方向电极制造难度的隔离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定位安装片状触点的复合触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复合触点的方向电极以及方向电极的制作方法。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隔离环,包括:
环体,绝缘材质,具有中空内腔,适于套设;
安装位,至少为一个,弹性可变形,设置在所述环体上,适于安装片状触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环体包括:
第一环体,位于所述环体的一端;
第二环体,位于所述环体的另一端;
连接条,连接所述第一环体和所述第二环体,并形成所述安装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条为1个、2个、3个、4个、5个、6个、7个或8个,从而在所述环体上形成1个、2个、3个、4个、5个、6个7个或8个所述安装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环体包括:
第一环体,位于所述环体的一端;
第二环体,位于所述环体的另一端;
第三环体,至少为一个,位于所述第一环体和所述第二环体之间;
连接条,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环体和所述第三环体,所述第二环体和所述第三环体,并形成所述安装位;在所述第三环体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还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环体,形成所述安装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合触点,包括:
片状触点;
隔离环,所述隔离环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隔离环,所述片状触点安装在所述安装位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方向电极,包括刺激段,所述刺激段包括:
芯轴,外壁上设有若干沿所述芯轴轴向延伸的通槽;
导线,具有若干条,穿设在所述通槽内部;
所述芯轴外侧套设有至少零个环形触点,和至少一个复合触点,所述复合触点为上述的复合触点;
若干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片状触点,或者与所述环形触点、所述片状触点电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方向电极,在多腔管的基础上制作而成,包括:
多腔管,内部设有若干沿所述多腔管轴向延伸且两端开口的通道;所述多腔管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段的两端,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的外层去除,露出所述通道,露出的所述通道形成通槽;
导线,布置在所述通道和所述通槽内部;
所述第一段上间隔套设有至少一个连接触点和至少零个绝缘环;所述连接触点与所述导线的一端电连接,从而形成连接段;
所述第三段上套设有至少零个环形触点和至少一个复合触点;所述片状触点,或者所述环形触点和所述片状触点与所述导线的另一端电连接,从而形成刺激段;所述复合触点为上述的复合触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套设在所述第一段上的连接触点与套设在所述第三段上的环形触点、片状触点通过所述导线一一对应地电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段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环形触点,且两个所述环形触点相邻设置时,在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环形触点中间还套设有绝缘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至少一条所述导线为标记导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方向电极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从多腔管的一端选取一定长度作为第一段,从多腔管的另一端选取一定长度作为第三段,位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中间的部分为第二段;
将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的外层去除,使所述内部通道的位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的部分外露,形成通槽;
将若干导线的一端与连接触点焊接,将连接触点或者连接触点和绝缘环套设在所述第一段上;
将导线从位于所述第一段的通槽穿入,经位于所述第二段的通道后从位于所述第三段的通槽穿出;
将若干导线的另一端与复合触点上的片状触点,或者环形触点、复合触点上的片状触点焊接,然后将所述第三段弯曲后穿过所述复合触点,或者所述环形触点和所述复合触点,或者所述环形触点、所述复合触点和绝缘环;使所述复合触点,或所述环形触点和所述复合触点,或所述环形触点、所述复合触点和所述绝缘环套设在所述第三段上;
或者,将若干导线的另一端与片状触点,或者环形触点、片状触点焊接;将所述第三段弯曲后穿过所述环形触点,使所述环形触点安装在所述第三段上;安装隔离环,或者隔离环和绝缘环,将所述片状触点安装在所述隔离环上;
或者包括如下步骤,
从多腔管的一端选取一定长度作为第一段,从多腔管的另一端选取一定长度作为第三段,位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中间的部分为第二段;
将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的外层去除,使所述内部通道的位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的部分外露,形成通槽;
将若干导线的一端与复合触点上的片状触点,或者环形触点、复合触点上的片状触点焊接,然后将所述复合触点,或者所述环形触点和所述复合触点,或者所述环形触点、所述复合触点和绝缘环套设在所述第三段上;
或者,将若干导线的一端与片状触点、或者环形触点、片状触点焊接;将所述环形触点套设在所述第三段上,使所述环形触点安装在所述第三段上;安装隔离环,或者隔离环和绝缘环,将所述片状触点安装在所述隔离环上;
将导线从位于所述第三段的通槽穿入,经位于所述第二段的通道后从位于所述第一段的通槽穿出;
将若干导线的另一端与连接触点焊接,将第一段弯曲后穿过所述连接触点,或者所述连接触点和绝缘环,使所述连接触点,或者所述连接触点和绝缘环套设在所述第一段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段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环形触点,且两个所述环形触点相邻设置时,还包括在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环形触点中间套设绝缘环的步骤。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通过热熔将所述复合触点或所述绝缘环与所述多腔管连接为一体的步骤。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在所述连接触点与所述多腔管之间,或在所述环形触点和所述多腔管之间,或在所述复合触点与所述多腔管之间注胶或植入填充物进行填充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隔离环,在环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位,用于安装片状触点;隔离环本身为绝缘材质,具有中空内腔,套设在电极的刺激段上后,不仅能够对片状触点进行定位固定,还能起到绝缘阻隔作用。使用本发明的隔离环,可以对片状触点辅助定位固定,降低片状触点在刺激段上的装配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2.本发明的隔离环,包括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和连接条,使用连接条连接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形成安装位;整体结构简单,由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和连接条形成的安装位具有弹性可变性,便于片状触点的安装。连接条可以设置1-8个,从而在环体上形成1-8个安装位用于安装片状触点。
作为变形,还可以在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第三环体,使用连接条连接相邻的两个环体,从而形成多组安装位。
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合触点,包括隔离环和安装在隔离环的安装位上的至少一个片状触点;本发明的复合触点,首先将片状触点与导线焊接,然后固定到隔离环上,最后再安装到电极的刺激段,这样就首先完成了片状触点的定位和固定,方便了后续的装配,因而可以提高制作效率。
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方向电极,包括连接段、延长段和刺激段,其中连接段在多腔管第一段的基础上套设连接触点形成,刺激段在多腔管第三段的基础上套设复合触点、环形触点形成,延长段内部用于容置导线,连通连接触点和复合触点,或者连通连接触点和环形触点;其中刺激段部分,片状触点定位安装到隔离环上形成复合触点后,其定位固定难度大大降低,因而可以降低制作成本,提高制作精度,提升制作效率。
5.本发明的方向电极,连接端的连接触点,与环形触点、复合触点中的片状触点,通过导线一一对应地电连接,可以为环形触点或复合触点中的片状触点提供互不冲突的刺激信号。导线一一对应地安装在相应位置的通槽内部,也可以避免相互干扰;另外,可以将其中的至少一条导线设置为标记导线,如将该标记导线的颜色设置为红色,从而作为一个方位提示;整个电极制作完成后,各个片状触点所在位置已经明确,在将电极植入到人体内部时,根据这一标记导线的方位指示,医护人员即可知晓每一片状触点的朝向,根据标记导线的方位指示,能够调整电极朝向,进而调整片状触点朝向目标刺激位置。
6.本发明的方向电极,芯轴中部设有通腔,通腔沿芯轴轴向延伸,两端开口,且不与通槽连通;由于芯轴材质柔软,刚性差,在完成电极制作后,在通腔内部可插入导丝(如不锈钢丝、钨丝等),起到增强硬度的作用,方便后续的植入操作。
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方向电极的制作方法,首先在多腔管上选出第一段和第三段,除去外层后,再安装连接触点和隔离环,或者环形触点和复合触点,分别形成连接段和刺激段;本发明的制作方法,电极制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隔离环的立体图。
图2是在图1的基础上安装片状触点所形成复合触点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例2中一种变形设计的隔离环的立体图。
图4是在图3的基础上安装片状触点所形成复合触点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例2中另一种变形设计的隔离环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例2中第三种变形设计的隔离环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方向电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多腔管的横截面图。
图9是多腔管第二段和除去外层后的第三段的结构图。
图10是图7中电极的横截面图。
图11是图10去除多腔管后的立体图。
图12是图7中连接段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图12去除多腔管后的立体图。
图14是标记导线在多腔管内穿设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复合触点包括三个片状触点且有一条标记导线的电极刺激段横截面图。
图16是复合触点包括四个片状触点且有一条标记导线的电极刺激段横截面图。
图17是复合触点包括三个片状触点且有两条标记导线的电极刺激段横截面图。
图18是复合触点包括两个片状触点且有两条标记导线的电极刺激段横截面。
附图标记:1、环形触点;2、片状触点;8、连接触点;3、隔离环;30、中空内腔;31、环体;32、安装位;33、第一环体;34、第二环体;35、连接条;36、第三环体;4、电极;41、连接段;42、刺激段;43、延长段;5、复合触点;6、导线;7、多腔管;70、通道;71、第一段;72、第二段;73、第三段;74、通槽;75、通腔;76、芯轴;81、绝缘环;82、显影环;92、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离环,如图1所示,包括:环体31,绝缘材质,具有中空内腔30,适于套设;安装位32,为三个,设置在所述环体31上,适于安装片状触点2。
上述隔离环3,其上设置的安装位32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调整,一般可以做到1-8个,目的在于在多个不同的位置朝向固定片状触点2,进而由控制脉冲发生器发出的刺激信号的刺激方向,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安装位32可以在隔离环3上均匀布置,也可以非均匀布置,具体的布置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参考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隔离环3,本身为绝缘材质,有弹性,可以做成透明或不透明,可以使用聚氨酯材料制成,具有中空内腔,可以套设在电极的刺激段42上,不仅能够对片状触点2进行定位固定,还可以起到绝缘阻隔的作用,能够代替现有技术中的绝缘环。在电极的制作中,使用本发明的隔离环,对片状触点2进行辅助定位固定,能够降低片状触点2的装配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的,所述环体31包括:第一环体33,位于所述环体31的一端;第二环体34,位于所述环体31的另一端;连接条35,连接所述第一环体33和所述第二环体34,并形成所述安装位32。本发明的隔离环,整体结构简单,且有第一环体33、第二环体34和连接条35形成的安装位弹性可变形,便于片状触点2的安装。
如图1所示,沿所述中空内腔30轴向,所述第一环体33的长度是所述第二环体34长度的1/2,同样参考图10所示,假定电极的刺激段42上依次布置有环形电极1、复合电极5(在隔离环3上安装片状电极2即形成复合电极5)、复合电极5和环形电极1,此时两个复合电极5的第一环体33相对紧靠,第二环体34布置在环形电极1和复合电极5、复合电极5和环形电极1之间,从而能够实现三个位置,同样距离的绝缘阻隔,并且可以避免绝缘环的使用(可以节省材料和工序)。
作为变形设计方案,第一环体33的长度可以是与第二环体34的长度相同,或者,第一环体33的长度可以是第二环体34长度的2倍,所起到的作用与上述类似,均是便于实现绝缘阻隔距离,且避免绝缘环的使用。第一环体33和第二环体34的长度主要受设计时触点轴向间距的影响,当两个隔离环相邻时,第一环体33和第二环体34的长度可以根据制作工艺进行组合,保证间距即可。
本实施例中,连接条35为3个,从而在环体31上形成有3个安装位32。
作为变形设计方案,所述连接条35也可以为1个、2个、4个、5个、6个、7个或8个,从而在所述环体31上形成1个、2个、4个、5个、6个7个或8个所述安装位3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离环,其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变形,如图3所示,区别在于:还包括一个第三环体36,设置在第一环体33和第二环体34之间;第一环体33和第三环体36之间通过3条连接条35连接,形成3个安装位32;第二环体34和第三环体36之间通过3条连接条35连接,形成3个安装位32。
本实施例提供的隔离环,具有两组安装位32,每一组安装位32的轴向位置相同,不同组安装位32的轴向位置不同。
本实施例的隔离环,可以对需要在两个不同的轴向位置安装的片状触点2进行定位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环体33和第三环体36之间可以通过1-8个连接条35连接(如图5所示的绝缘环即是各采用4个连接条35连接),不同连接条35的宽度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连接第一环体33和第三环体36的连接条35,与连接第二环体34和第三环体36的连接条35可以对称设置,也可以非对称设置。
作为变形设计,第三环体36的个数可以是2个或更多个,以2个为例说明,参考图6所示,隔离环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环体33、第三环体36、第三环体36、第二环体34,相邻两个环体之间通过连接条35连接,并形成安装位32。
变形设计后的隔离环,具有3组或更多组安装位32,每一个安装位32的轴向位置相同,不同组安装位32的轴线位置不同。变形设计后的隔离环,可以对需要在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轴向位置安装的片状触点2进行定位固定。
同样的,相邻两个环体之间可以通过1-8个连接条35连接,不同连接条35的宽度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轴向位置不同的连接条35可以对称设置,也可以非对称设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触点5,在隔离环3的安装位32上安装片状触点2即可形成复合触点5。
采用实施例1中的隔离环3时,所形成复合触点5的结构如图4所示;采用实施例2中的隔离环3时,所形成复合触点5的结构如图4所示。
将片状触点安装在隔离环3上形成复合触点5后再装配时,无需考虑每个片状触点2的定位及固定问题,装配程序简单,效率高。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方向电极,如图7所示,包括连接段41,延长段43和刺激段42;其中连接段41用于接收刺激信号,延长段43用于将刺激信号传输至刺激段42,刺激段42用于将刺激信号输出,刺激人体的特殊位置。
本实施例中电极的改进点在于刺激段42,如图9、11所示,其结构包括:芯轴76,外壁上设有若干沿芯轴76轴向延伸的通槽74;导线6,具有若干条,穿设在所述通槽74内部;所述芯轴76外侧套设有环形触点1和复合触点5,所述复合触点5为实施例3中所述的复合触点5;所述导线6的一端与环形触点1或片状触点2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芯轴76其实是有多腔管7加工而来,具体是将多腔管7一段的外层去除,将原本位于多腔管7内部的通道70外露,形成通槽74。
本实施例的电极,在刺激段42位置,采用了实施例3中的复合触点5结构,也即,本实施例的电极,在装配时可直接将复合触点5装配到芯轴76上,而由于片状触点2已经先一步在复合触点5上被定位安装,因而将复合触点5安装到芯轴76上后,片状触点2同时完成安装,装配效率高。
所述导线6与所述环形触点1或所述复合触点5中的片状触点2一一对应地电连接,从而可以为环形触点或复合触点中的片状触点提供互不冲突的刺激信号。所述导线6与所述通槽74一一对应地安装,可以避免相互干扰。
另外,至少一条所述导线6为标记导线,如将该标记导线的颜色设置为红色,从而作为一个方位提示;整个电极4制作完成后,各个片状触点2所在位置已经明确,在将电极4植入到人体内部时,根据这一标记导线的方位指示,医护人员即可知晓每一片状触点2的朝向,医护人员根据标记导线的方位指示,能够调整电极4朝向,进而调整片状触点2朝向目标刺激位置,提高了手术效率。如图15所示,片状触点2为三个,标黑色的为标记导线,为一条,其可以指示0°位置;图16中,片状触点2为四个,标黑色的为标记导线,为一条,其可以指示图示方向(240°);图17中,片状触点2为三个,标黑色的为标记导线,为2条,其可以指示图示240°方向;图18中,片状触点2为2个,标黑色的为标记导线,为3条,其可以指示图示方向。以上仅为举例说明,具体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非常灵活的设置标记导线的数量和位置。
所述芯轴76中部设有通腔75,所述通腔75沿所述芯轴76轴向延伸,两端开口,且不与所述通槽74连通。
由于芯轴76材质柔软(一般为聚氨酯、硅胶等材质),刚性差,在完成电极制作后,在通腔75内部可插入导丝(如不锈钢丝、钨丝等),起到增强硬度的作用,方便后续的植入操作。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方向电极,具体是在多腔管7的基础上制作而成,如图7-14所示,包括:多腔管7,内部设有若干沿多腔管7轴向延伸且两端开口的通道70;多腔管7包括第一段71、第二段72和第三段73,第一段71和第三段73分别位于第二段72的两端,多腔管7的第一段71和第三段73的外层去除,露出通道70,露出的通道70形成通槽74;导线6,布置在所述通道70和所述通槽74内部。
所述第一段71上间隔套设有8个连接触点8和8个绝缘环81;所述绝缘环81透明有弹性,一般为聚氨酯等材料制成;所述连接触点8与所述导线6的一端电连接,从而形成连接段41。
所述第三段73上套设有2个环形触点1和2复合触点5,每个复合触点5上具有3个片状触点,端部安装有堵头92;所述环形触点1和/或所述复合触点5中的片状触点2与所述导线6的另一端电连接,从而形成刺激段42;所述复合触点5为实施例3中所述的复合触点5。
本实施例以8个连接触点和2个环形触点、6个片状触点为例说明,实际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连接触点,多个环形触点、多个复合触点,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的电极,多腔管7整体分为三段,第一段71的外部套设有连接触点8和绝缘环81,形成连接段41;第三段73的外部套设有环形触点1和复合触点5,端部安装堵头92,形成刺激段42,第二段72连接连接段41和刺激段42,形成延长段43。本实施例的电极,在第三段73的外部可通过直接套设复合触点5的方式装配片状触点2,具有装配效率高的优点。
作为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如果第三段73上设有两个环形触点1,且两个环形触点1相邻设置时,在相邻设置的两个环形触点1中间还套设有绝缘环81,作为绝缘隔离之用。
套设在第一段71上的连接触点8与套设在第三段73上的环形触点1、片状触点2通过若干导线6一一对应地电连接。导线6安装在通道70和通槽74内部。连接端41插入脉冲发生器后,脉冲发生器发出的8路刺激信号,可以通过8条导线6各自独立地输送至刺激段42的环形触点1或片状触点2,互不干扰。上面所说的一一对应地电连接,是指一条导线6的一端与连接触点8连接,另一端与环形触点1连接;或者一条导线6的一端与连接触点8连接,另一端与片状触点2连接。
如图14所述,将多条导线6中的一条,设置为标记导线。同样道理,整个电极4制作完成后,各个片状触点2所在位置已经明确,在将电极4植入到人体内部时,根据这一标记导线的方位指示,医护人员即可知晓每一片状触点2的朝向,根据标记导线的方位指示,能够调整电极4朝向,进而调整片状触点2朝向目标刺激位置。
所述多腔管7中部设有通腔75,所述通腔75沿所述多腔管7轴向延伸,两端开口,且不与所述通道70连通。由于多腔管7材质柔软,刚性差,在完成电极制作后,在通腔75内部可插入导丝(如不锈钢丝、钨丝等),起到增强硬度的作用,方便后续的植入操作。
所述第二段72外壁上设有显影环82,显影环有方向性,用于确定那些电极片状触点在体内的径向指向,便于治疗中调整特定的刺激方向。显影环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方向电极的制作方法,先制作连接段41,再制作刺激段4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从多腔管7的一端选取一定长度作为第一段71,从多腔管7的另一端选取一定长度作为第三段73,位于所述第一段71和所述第三段73中间的部分为第二段72;
将第一段71和第三段73的外层去除,使多腔管7内部通道70的位于第一段71和第三段73的部分外露,形成通槽74;
制作连接段41;将导线6的一端与连接触点8焊接,将连接触点8和绝缘环81一一间隔排列套设在第一段71上;
将导线6从位于第一段71的通槽74穿入,经位于第二段72的通道70后从位于第三段73的通槽74穿出;
制作刺激段42;将导线6的另一端与环形触点1或复合触点5上的片状触点2焊接,然后将第三段73弯曲后穿过环形触点1或复合触点5;使环形触点1或复合触点5套设在第三段73上。
作为变形方案,制作刺激段42的步骤还可以是:将导线6的另一端与环形触点1或片状触点2焊接;将第三段73弯曲后穿过环形触点1;使环形触点1安装在第三段73上;安装隔离环3和绝缘环81,将片状触点2安装在所述隔离环3上。这种制作方法对复合触点5的自身强度要求较低,焊接难度低。
作为变形方案,本实施例还提供另外一种方向电极的制作方法,先制作刺激段42,再制作连接段41,具体的制作步骤包括:
从多腔管7的一端选取一定长度作为第一段71,从多腔管7的另一端选取一定长度作为第三段73,位于所述第一段71和所述第三段73中间的部分为第二段72;
将第一段71和第三段73的外层去除,使多腔管7内部通道70的位于第一段71和第三段73的部分外露,形成通槽74;
制作刺激段42;将导线6的一端与环形触点1或复合触点5上的片状触点2焊接,然后将环形触点1或复合触点5套设在第三段73上;
将导线6从位于第三段73的通槽74穿入,经位于第二段72的通道70后从位于第一段71的通槽74穿出;
制作连接段41;将导线6的另一端与连接触点8焊接,将第一段71弯曲后穿过连接触点8和/或绝缘环81,使连接触点8和/或绝缘环81一一间隔排列套设在所述第一段71上。
作为变形方案,制作刺激段42的步骤还可以是:将导线6的一端与环形触点1或片状触点2焊接;将环形触点1套设在第三段73上,使环形触点1安装在第三段73上;安装隔离环3和绝缘环81,将片状触点2安装在隔离环3上。
上述两种制作方式,均可实现电极的制作,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步骤并非确定不变,只要能够完成电极制作,上述步骤中的某一或某些顺序可以做调整。
第三段73上设有至少两个环形触点1,且两个环形触点1相邻设置时,还包括在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环形触点1中间套设绝缘环81的步骤。
还包括通过热熔将复合触点5或绝缘环81与多腔管7连接为一体的步骤。
还包括在连接触点8与多腔管7之间,或在环形触点1和多腔管7之间,或在复合触点5与多腔管7之间注胶或植入填充物进行填充的步骤。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隔离环,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体(31),绝缘材质,具有中空内腔(30),适于套设;
安装位(32),至少为一个,弹性可变形,设置在所述环体(31)上,适于安装片状触点(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31)包括:
第一环体(33),位于所述环体(31)的一端;
第二环体(34),位于所述环体(31)的另一端;
连接(35),连接所述第一环体(33)和所述第二环体(34),并形成所述安装位(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31)包括:
第一环体(33),位于所述环体(31)的一端;
第二环体(34),位于所述环体(31)的另一端;
第三环体(36),至少为一个,位于所述第一环体(33)和所述第二环体(34)之间;
连接条(35),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环体(33)和所述第三环体(36),所述第二环体(34)和所述第三环体(36),并形成所述安装位(32);在所述第三环体(36)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还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环体(36),形成所述安装位(32)。
4.一种复合触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片状触点(2);
隔离环(3),所述隔离环(3)为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离环(3),所述片状触点(2)安装在所述安装位(32)上。
5.一种方向电极,包括刺激段(42),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段(42)包括:
芯轴(76),外壁上设有若干沿所述芯轴(76)轴向延伸的通槽(74);
导线(6),具有若干条,穿设在所述通槽(74)内部;
所述芯轴(76)外侧套设有至少零个环形触点(1),和至少一个复合触点(5),所述复合触点(5)为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复合触点;
若干所述导线(6)的一端与所述片状触点(2),或者与所述环形触点(1)、所述片状触点(2)电连接。
6.一种方向电极,在多腔管(7)的基础上制作而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腔管(7),内部设有若干沿所述多腔管(7)轴向延伸且两端开口的通道(70);所述多腔管(7)包括第一段(71)、第二段(72)和第三段(73),所述第一段(71)和所述第三段(73)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段(72)的两端,所述第一段(71)和所述第三段(73)的外层去除,露出所述通道(70),露出的所述通道(70)形成通槽(74);
导线(6),布置在所述通道(70)和所述通槽(74)内部;
所述第一段(71)上间隔套设有至少一个连接触点(8)和至少零个绝缘环(81);所述连接触点(8)与所述导线(6)的一端电连接,从而形成连接段(41);
所述第三段(73)上套设有至少零个环形触点(1)和至少一个复合触点(5);所述片状触点(2),或者所述环形触点(1)和所述片状触点(2)与所述导线(6)的另一端电连接,从而形成刺激段(42);所述复合触点(5)为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复合触点(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向电极,其特征在于:套设在所述第一段(71)上的连接触点(8)与套设在所述第三段(73)上的环形触点(1)、片状触点(2)通过所述导线(6)一一对应地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向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段(73)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环形触点(1),且两个所述环形触点(1)相邻设置时,在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环形触点(1)中间还套设有绝缘环(81)。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向电极,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导线(6)为标记导线。
10.一种方向电极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从多腔管(7)的一端选取一定长度作为第一段(71),从多腔管(7)的另一端选取一定长度作为第三段(73),位于所述第一段(71)和所述第三段(73)中间的部分为第二段(72);
将所述第一段(71)和所述第三段(73)的外层去除,使所述内部通道(70)的位于所述第一段(71)和所述第三段(73)的部分外露,形成通槽(74);
将若干导线(6)的一端与连接触点(8)焊接,将连接触点(8)或者连接触点(8)和绝缘环(81)套设在所述第一段(71)上;
将导线(6)从位于所述第一段(71)的通槽(74)穿入,经位于所述第二段(72)的通道(70)后从位于所述第三段(73)的通槽(74)穿出;
将若干导线(6)的另一端与复合触点(5)上的片状触点(2),或者环形触点(1)、复合触点(5)上的片状触点(2)焊接,然后将所述第三段(73)弯曲后穿过所述复合触点(5),或者所述环形触点(1)和所述复合触点(5),或者所述环形触点(1)、所述复合触点(5)和绝缘环(81);使所述复合触点(5),或所述环形触点(1)和所述复合触点(5),或所述环形触点、所述复合触点(5)和所述绝缘环(81)套设在所述第三段(73)上;
或者,将若干导线(6)的另一端与片状触点(2),或者环形触点(1)、片状触点(2)焊接;将所述第三段(73)弯曲后穿过所述环形触点(1),使所述环形触点(1)安装在所述第三段(73)上;安装隔离环(3),或者隔离环(3)和绝缘环(81),将所述片状触点(2)安装在所述隔离环(3)上;
或者包括如下步骤,
从多腔管(7)的一端选取一定长度作为第一段(71),从多腔管(7)的另一端选取一定长度作为第三段(73),位于所述第一段(71)和所述第三段(73)中间的部分为第二段(72);
将所述第一段(71)和所述第三段(73)的外层去除,使所述内部通道(70)的位于所述第一段(71)和所述第三段(73)的部分外露,形成通槽(74);
将若干导线(6)的一端与复合触点(5)上的片状触点(2),或者环形触点(1)、复合触点(5)上的片状触点(2)焊接,然后将所述复合触点(5),或者所述环形触点(1)和所述复合触点(5),或者所述环形触点(1)、所述复合触点(5)和绝缘环(81)套设在所述第三段(73)上;
或者,将若干导线(6)的一端与片状触点(2)、或者环形触点(1)、片状触点(2)焊接;将所述环形触点(1)套设在所述第三段(73)上,使所述环形触点(1)安装在所述第三段(73)上;安装隔离环(3),或者隔离环(3)和绝缘环(81),将所述片状触点(2)安装在所述隔离环(3)上;
将导线(6)从位于所述第三段(73)的通槽(74)穿入,经位于所述第二段(72)的通道(70)后从位于所述第一段(71)的通槽(74)穿出;
将若干导线(6)的另一端与连接触点(8)焊接,将第一段(71)弯曲后穿过所述连接触点(8),或者所述连接触点(8)和绝缘环(81),使所述连接触点(8),或者所述连接触点(8)和绝缘环(81)套设在所述第一段(71)上。
CN202110748043.8A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隔离环、复合触点、方向电极及方向电极的制作方法 Pending CN1135594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8043.8A CN113559409A (zh)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隔离环、复合触点、方向电极及方向电极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8043.8A CN113559409A (zh)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隔离环、复合触点、方向电极及方向电极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9409A true CN113559409A (zh) 2021-10-29

Family

ID=78163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48043.8A Pending CN113559409A (zh)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隔离环、复合触点、方向电极及方向电极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5940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9980A (zh) * 2022-02-23 2022-03-22 杭州神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神经刺激电极及其制造方法、神经刺激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9980A (zh) * 2022-02-23 2022-03-22 杭州神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神经刺激电极及其制造方法、神经刺激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29193B (zh) 一种隔离环、复合触点、电极及电极的制作方法
EP3154625B1 (en) Leads with electrode carriers for segmented electrod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EP2552537B1 (en) Directional lead assembly
US10549088B2 (en) Structures and techniques for medical lead fabrication
EP2996765B1 (en) Tip electrodes for leads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s
AU2011345291B2 (en) Methods for making leads with segmented electrodes f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s
US8332046B2 (en) Neural interface system
US9364659B1 (en) Smart lead for deep brain stimulation
WO2011028809A1 (en) Medical leads with segmented electrode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on thereof
CN109157741A (zh) 具有分段电极的医疗引线
CN113559409A (zh) 一种隔离环、复合触点、方向电极及方向电极的制作方法
US20180042506A1 (en) Segmented electrode and method
US11167128B2 (en) Dire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lead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CN101708353B (zh) 脑刺激用多位点刺激电极阵列
WO2023072205A1 (zh) 一种电极导线及其制造方法
CN216963309U (zh) 可植入方向性刺激电极
US11738192B2 (en) Neurostimulation device
US20200061371A1 (en) Medical leads with segmented electrode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on thereof
CN112274775A (zh) 一种触点结构、方向电极装配方法及方向电极
CN113230535A (zh) 可植入方向性刺激电极及其制作方法
CN114602060A (zh) 智能电极及其制作方法
CN101708641B (zh) 脑刺激用多位点刺激电极阵列的灌塑模具
EP3673951A1 (en) Overmolded segmented electrode
CN117440596A (zh) 一种集成电路软板、电极导线及其制作方法
US10426947B2 (en) Implantable electrode with hollow cylindrical sheat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