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57751A - 空气泵吸换能器及结合到空气泵吸换能器的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泵吸换能器及结合到空气泵吸换能器的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57751A
CN113557751A CN202080020336.8A CN202080020336A CN113557751A CN 113557751 A CN113557751 A CN 113557751A CN 202080020336 A CN202080020336 A CN 202080020336A CN 113557751 A CN113557751 A CN 1135577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ducer
air
sensor
image sensor
direct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03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57751B (zh
Inventor
闵丙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inbow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ainbow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inbow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Rainbow Softwa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557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77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577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77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04R9/046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2Investigating particle size or size distribution
    • G01N15/0205Investigating particle size or size distribution by optical means
    • G01N15/0211Investigating a scatter or diffraction patter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47Scattering, i.e. diffuse refl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4Investigating contamination, e.g. du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16Mounting or tensioning of diaphragms or cones
    • H04R7/18Mounting or tensioning of diaphragms or cones at the periphery
    • H04R7/20Securing diaphragm or cone resiliently to support by flexible material, springs, cords, or str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空气泵吸换能器(100)包括:换能器外壳(13),其上表面形成有空气透过区域;隔膜(10),其两侧固定在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侧壁,并且其中央部上下移动;音圈(11),其一侧固定在所述隔膜,为了使所述换能器外壳(13)的内部的空气向外部移动或使空气从所述外部向所述换能器外壳(13)的内部移动,通过泵吸用电信号而使所述隔膜(10)在第1变形状态(10a)和第2变形状态(10b)之间反复变形,其中,所述第1变形状态(10a)为所述中央部向下方移动的状态,所述第2变形状态为所述中央部向上方移动的状态;及磁铁(12),其与所述音圈(11)分开而配置,通过所述泵吸用电信号而将所述音圈(11)推开或拉近。在此,所述音圈(11)通过声波用电信号而使所述隔膜(10)进行振动,以生成声波。

Description

空气泵吸换能器及结合到空气泵吸换能器的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泵吸换能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产业化,环境污染成为严重的问题。众所周知,根据粒子的直径而分类的微尘或细颗粒物会引发呼吸道疾病。另一方面,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这样的有害气体对人体带来致命的损坏。这样的污染物质可通过传感器来测出。近年来,检测污染物质的传感器被内置于空调或空气净化器等空调设备。检测污染物质的传感器根据传感方式或精密度而研发成各种各样。污染物质检测传感器可通过使空气人为地或自然地流动的方式来检测空气中的污染物质。这样的方式容易适用到占有相当大的空间的空调设备,但难以适用于小型电子装置例如智能手机等。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要提供一种可适用于小型电子装置的用作空气泵的微型扬声器及适用于该微型扬声器的传感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泵吸换能器。空气泵吸换能器包括:换能器外壳,其上表面形成有空气透过区域;隔膜,其两侧固定在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侧壁,且中央部上下移动;音圈,其一侧固定在所述隔膜,为了使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的空气向外部移动或使空气从所述外部向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移动,通过泵吸用电信号使所述隔膜在第1变形状态和第2变形状态之间反复变形,其中,所述第1变形状态为所述中央部向下方移动的状态,所述第2变形状态为所述中央部向上方移动的状态;及磁铁,其与所述音圈分开配置,通过所述泵吸用电信号将所述音圈推开或拉近。在此,所述音圈通过声波用电信号使所述隔膜进行振动,以生成声波。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泵吸用电信号的频率小于所述声波用电信号的频率,所述泵吸用电信号的振幅大于所述声波用电信号的振幅。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音圈通过所述泵吸用电信号,在所述第1变形状态时使所述隔膜的中央部向下方最大限度地移动,在所述第2变形状态时使所述隔膜的中央部向上方最大限度地移动。
作为一个实施例,空气泵吸换能器还包括:光源,其配置在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将直射光照射到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及光电二极管,其以受光面相对于所述直射光倾斜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检测被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的空气中漂浮的粒子反射的直射光而输出传感信号。
作为一个实施例,空气泵吸换能器还包括:光源,其照射直射光;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其具备朝向在所述直射光经过的空间进行定义的检测区域的受光面,在所述直射光的行进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检测区域的前方;及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其具备朝向所述检测区域的受光面,在所述直射光的行进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检测区域的后方。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的视场和所述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的视场在同一个轴上。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检测通过细颗粒物散射的直射光而生成前方散射图像,所述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检测通过微尘散射的直射光而生成后方散射图像。
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泵吸换能器。空气泵吸换能器包括:换能器外壳,其上表面形成有空气透过区域;隔膜,其两侧固定在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侧壁,为了使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的空气向外部移动或使空气从所述外部向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移动,通过泵吸用电信号使所述隔膜在第1变形状态和第2变形状态之间反复变形,其中,所述第1变形状态是所述隔膜的中央部向下方移动的状态,所述第2变形状态是所述中央部向上方移动的状态;光源,其配置在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将直射光照射到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及光电二极管,其以受光面相对于所述直射光倾斜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检测被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的空气中漂浮的粒子反射的直射光来输出传感信号。在此,所述隔膜通过声波用电信号而生成声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泵吸换能器。空气泵吸换能器包括:换能器外壳,其上表面形成有空气透过区域;隔膜,其两侧固定在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侧壁,为了使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的空气向外部移动或使空气从所述外部向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移动,通过泵吸用电信号使所述隔膜在第1变形状态和第2变形状态之间反复变形,其中,所述第1变形状态是所述隔膜的中央部向下方移动的状态,所述第2变形状态是所述中央部向上方移动的状态;光源,其配置在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将直射光照射到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其具备朝向在所述直射光所经过的空间进行定义的检测区域的受光面,在所述直射光的行进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检测区域的前方;及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其具备朝向所述检测区域的受光面,在所述直射光的行进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检测区域的后方。在此,所述隔膜通过声波用电信号而生成声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侧面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尘检测传感器。微尘检测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外壳;光源,其配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的内部,照射直射光;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其配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的内部,具备朝向在所述直射光经过的空间进行定义的检测区域的受光面,在所述直射光的行进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检测区域的前方;及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其配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的内部,具备朝向所述检测区域的受光面,在所述直射光的行进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检测区域的后方。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微尘检测传感器以可实现空气连通的方式结合到空气泵吸换能器。
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微尘检测传感器的侧壁形成有传感器通孔,在所述空气泵吸换能器的侧壁形成有换能器通孔,所述微尘检测传感器和所述空气泵吸换能器以所述传感器通孔和所述换能器通孔的至少一部分一致的方式实现结合。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微尘检测传感器配置在第一侧面的空气泵吸换能器的上表面。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的视场和所述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的视场在同一个轴上。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检测通过细颗粒物散射的直射光来生成前方散射图像,所述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检测通过微尘散射的直射光来生成后方散射图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作空气泵的微型扬声器适用于不具有发生空气流动的足够的空间的小型电子装置。因此,在小型电子装置中也能够安装检测空气中的污染物质的传感器。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图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在整个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要件赋予相同的符号。在附图中所图示的结构是为了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例示性地记载的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特别地,在附图中,为了帮助理解发明,将一部分构成要件多少放大而表示。附图为用于理解发明的手段,因此附图中所示的构成要件的宽度或厚度等可在实际体现时会有所不同。
图1是概略性地说明空气泵吸换能器的驱动原理的图。
图2是例示性地说明驱动图1中图示的空气泵吸换能器的方式的图。
图3是概略性地说明空气泵吸换能器的驱动电路的图。
图4是表示将微尘检测传感器适用于空气泵吸换能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5是例示性地表示在空气泵吸换能器中驱动微尘检测传感器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概略性地说明图像方式的微尘检测原理的图。
图7是表示将图6的微尘检测传感器适用于空气泵吸换能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8是表示将图6的微尘检测传感器适用于空气泵吸换能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9是表示将图6的微尘检测传感器适用于空气泵吸换能器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将图6的微尘检测传感器适用于空气泵吸换能器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将图6的微尘检测传感器适用于空气泵吸换能器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将图6的微尘检测传感器适用于电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实现各种变更,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在此将特定实施例图示于附图中,并通过详细的说明而对此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特定的实施形态,可包括本发明的思想及技术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均等物乃至代替物。特别地,下面参照附图而说明的功能、特征、实施例既可以单独地实现或也可以与另一个实施例结合而实现。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所附的附图所示的形态。
另一方面,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用语中“实质上”、“几乎”、“约”等这样的表述是考虑在实际体现时适用的余量或可发生的误差的表述。例如,对于“实质上90度”,可解释为包括能够期待与在90度时的效果相同的效果的角度在内的意思。作为另一例,“几乎不存在”是指,即便稍微存在,但也能够忽略的程度的意思。
另一方面,在未特别提及的情况下,“侧面”或“水平”用于表示图的左右方向,“垂直”用于表示图的上下方向。另外,在未特别定义的情况下,角度、入射角等以垂直于附图中所示的水平面的假想的直线为基准。
在全部的附图中,对于相同或类似的要件使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
图1是概略性地说明空气泵吸换能器的驱动原理的图。
空气泵吸换能器100将外部空气强制地吸入到内部,将内部空气强制地排出到外部。空气泵吸换能器100利用通过电信号动作的隔膜10而吸入或排出空气。另一方面,隔膜10将电信号变换成声波。隔膜10在空气中产生疎密波而产生可听波段的声波。空气泵吸换能器100利用安装于便携用电子装置例如智能手机的微型扬声器(Micro speaker)来体现。
空气泵吸换能器100包括换能器外壳13、隔膜10、音圈11及磁铁12。换能器外壳13对空气泵吸换能器100的内部空间(换能器腔)进行定义,将隔膜10、音圈11及磁铁12收纳于内部。形成有使空气通过的一个以上的气孔14的空气透过区域形成于换能器外壳13的上表面。换能器腔通过隔膜10而分为上部腔15和下部腔16,在两腔之间空气可移动或不可移动。追加地,防止液体的流入的液体防止膜配置在空气透过区域的上部或下部。
隔膜10是至少一部分固定在换能器外壳13的内侧壁的薄膜。音圈11的一侧固定于隔膜10,另一侧位于从固定部分实质上垂直的下部。磁铁12以不与音圈11相接的方式配置在音圈11的内部或音圈11的相对的两个面之间。例如,圆柱或方柱形态的音圈11被挂在隔膜10的下部,音圈11沿着磁铁12的侧面而上下移动。
空气泵吸换能器100通过所施加的电信号而将外部空气吸引到上部腔15。通过音圈11与磁铁12之间的相互作用,音圈11向垂直的下方移动时,隔膜10成为第1变形状态10a。第1变形状态10a是隔膜10的中央部向垂直下方移动距离d1的状态。距离d1以没有信号时的隔膜10的位置为基准。当隔膜10为第1变形状态10a时,上部腔15被扩张,由此在上部腔15内发生负压。负压起到使外部的空气移动到上部腔15的作用。
空气泵吸换能器100通过施加的电信号而将上部腔15内的空气放出到外部。当向音圈11施加与空气流入时相反极性的电信号时,音圈11向垂直的上方移动距离d2而使隔膜10变成第2变形状态10b。距离d2是隔膜10从第1变形状态10a变成第2变形状态10b时隔膜10的中央部移动的距离。当隔膜10成为第2变形状态10b时,上部腔15缩小,由此在上部腔15内发生正压。正压起到使上部腔15内部的空气移动到外部的作用。
图2是例示性地说明驱动图1中图示的空气泵吸换能器的方式的图,图2的(a)表示空气泵吸,(b)表示声波变换。
参照图2的(a),空气泵吸换能器100通过泵吸用电信号而进行空气泵吸动作。作为一个实施例,泵吸用电信号为模拟形态的信号,例如为交流信号。向音圈11施加泵吸用电信号而使音圈11向垂直方向移动。由此,隔膜10反复实现第1变形状态10a和第2变形状态10b。关于泵吸用电信号的最大值Vcoil_max及最小值Vcoil_min即振幅,可在不损坏隔膜10的范围内选择。例如,第1变形状态10a及第2变形状态10b为隔膜10变形最大的状态。另一方面,泵吸用电信号的至少一部分区间的频率实质上相同。例如,泵吸用电信号的一部分区间的频率为约20Hz以下。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泵吸用电信号是最大值Vcoil_max及最小值Vcoil_min反复的球形波。在一个周期中,最大值Vcoil_max及最小值Vcoil_min的比率实质上相同或不同。与模拟形态的情况同样地,球形波的频率在至少一部分区间实质上相同。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泵吸用电信号是阶梯式地增加或减少的斜坡信号。
参照图2的(b),空气泵吸换能器100通过声波用电信号而进行空气泵吸动作。声波用电信号为模拟音频信号,将各种频率的交流信号合成而生成。声波用电信号的频率在约20Hz至约20,000Hz之间,声波用电信号的振幅为泵吸用电信号的约50%以下。当施加声波用电信号时,音圈11使隔膜10进行振动而发生声波。
图3是概略性地说明空气泵吸换能器的驱动电路的图。
空气泵吸换能器100用作便携用电子装置的扬声器。作为便携用电子装置的一例,智能手机由各种部件构成,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说明,在图3中仅图示了与空气泵吸换能器的空气泵吸及声波变换相关的结构。空气泵吸及声波变换是通过处理器(AP;250)而控制的动作。空气泵吸换能器100的空气泵吸可通过各种方法来体现。空气泵吸换能器100在持续时间的整个区间期间通过模拟信号而驱动或在持续时间的整个区间期间通过非模拟信号来驱动或在一部分区间通过模拟信号来驱动,在剩余区间通过非模拟信号来驱动。在此,非模拟信号为球形波或斜坡信号。
处理器250将音频数据提供给数字-模拟转换器240,数字-模拟转换器240将音频数据变换成模拟信号241。变换的模拟信号241被输入到驱动电路200的放大器210。放大器210将模拟信号241放大而输出泵吸用电信号211。作为一个实施例,音频数据为模拟信号241的采样信息。另一方面,音频数据包括生成模拟信号241时所需的信息,例如振幅、频率、持续时间。在此,持续时间是将泵吸用电信号211、221持续地输出到空气泵吸变换器100的时间段。在将放大器210的放大率Gain固定为N的情况下,数字-模拟转换器240在持续时间期间生成模拟信号241,以振幅达到(Vcoil_max-Vcoil_min)/2N。作为另一个实施例,音频数据包括模拟信号241的频率,放大器210的放大率N可变。放大率N调整为输出的泵吸用电信号211的最大值不大于Vcoil_max,最小值不小于Vcoil_min。另一方面,空气泵吸换能器100将声波用电信号变换成声波。
驱动电路200还包括非模拟信号发生器220。非模拟信号发生器220利用由处理器250提供的非模拟信号数据而生成泵吸用电信号221。非模拟信号数据包括生成泵吸用电信号221所需的信息例如占空比、频率、持续时间。作为一个实施例,泵吸用电信号221可以是Vcoil_max和Vcoil_min交替出现的信号。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泵吸用电信号221是使Vcoil_max与Vcoil_min之间阶梯式地增加或减少的信号。非模拟形态的泵吸用电信号221用于以累积的方式增加在上部腔15中发生的负压或正压。例如,非模拟形态的泵吸用电信号221将隔膜10从第1变形状态10a变更为第2变形状态10b时所需的时间和从第2变形状态10b变更为第1变形状态10a时所需的时间设定为不同。
追加地,驱动电路200还包括传感器驱动器230。传感器驱动器230驱动安装在空气泵吸换能器100的内部或结合到空气泵吸换能器100的外部的传感器。传感器例如为图像传感器。在该情况下,传感器驱动器230控制图像传感器的驱动并处理图像传感器所输出的像素信号而输出图像。在传感器为用于检测微尘浓度的传感器的情况下,传感器驱动器230分析图像而输出微尘浓度。另一方面,图像提供给处理器250,处理器250利用图像而算出微尘浓度。
图4是表示将微尘检测传感器适用于空气泵吸换能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图4的(a)是结合到空气泵吸换能器100的微尘检测传感器260的垂直截面图,(b)是沿着I-I'而切开的微尘检测传感器260的水平截面图。
微尘检测传感器260配置在空气泵吸换能器100的换能器外壳13。在图4的(a)所图示的结构中,微尘检测传感器260配置在上部腔15。在图4的(b)中所图示的结构中,光源261配置在上部腔内的一侧壁13L,光电二极管264以受光面朝向直射光262通过的一部分区域即检测区域263的方式配置。光源261及光电二极管264以朝向换能器外壳13的内部的方式配置在侧壁13L、13U的内部。光源261从一侧壁13L向另一侧壁13R的方向连续地或以脉冲形态照射直射光262。在此,光源261是激光二极管或红外线/近红外线LED。当通过微尘及/或细颗粒物而反射的光入射到向光电二极管264可入射光的视场265时,光电二极管264输出传感信号。传感信号包括逻辑高(探测微尘/细颗粒物时)及逻辑低(未探测时)。表示微尘/细颗粒物的浓度或空气的清洁度的指标(以下,统称为浓度)是利用保持逻辑低的时间而算出的。
图5是例示性地表示在空气泵吸换能器中驱动微尘检测传感器的过程的流程图,是可适用于图4及图7至11中的例示性的驱动方式。
参照图5,在20,将泵吸用电信号施加到空气泵吸换能器100。处理器250根据从外部输入的空气质量检测命令而控制驱动电路200来使驱动电路200生成泵吸用电信号并施加到空气泵吸换能器100。通过空气泵吸,使外部空气流入上部腔15。
在21,在空气泵吸的同时或经过规定时间之后,打开微尘检测传感器300。光源310照射直射光311,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及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成为根据捕捉信号而获得图像的状态。
在22中,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及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生成前方散射图像及后方散射图像。实质上可同时获得前方散射图像及后方散射图像,可以规定的时间间隔来获得多个前方散射图像及后方散射图像。
在23,利用前方散射图像及后方散射图像来算出微尘及/或细颗粒物浓度。
图6是概略性地说明图像方式的微尘检测原理的图。
微尘检测传感器300利用根据粒子的直径而不同的光的散射效果。空气中漂浮的粒子根据直径而区分为微尘20及细颗粒物21。微尘20具备10um以下的直径,细颗粒物21具备2.5um以下的直径。直射的光通过微尘20和细颗粒物21而进行不同的散射。假设光从左侧向右侧行进时,将微尘20和细颗粒物21从左侧即从后方观察时的亮度和从右侧即从前方观察时的亮度彼此不同。在微尘20的情况下,从前方观察时的亮度比从后方观察时的亮度暗。相反地,在细颗粒物21的情况下,从前方观察时的亮度比从后方观察时的亮度更亮。因此,微尘检测传感器300通过图像来检测根据观察的方向来产生的亮度差异。
微尘检测传感器300包括光源310、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及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光源310照射实质上直行的直射光311。光源310例如包括激光二极管。追加地,光源310还包括使由激光二极管生成的光集中而提高直射光311的直行性的透镜。
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及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以指向在直射光通过的空间进行定义的检测区域312的方式配置。例如,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及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对称地配置。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配置在检测区域312的前方(图6中的右侧),在检测区域内检测通过微尘20及/或细颗粒物21而实现的前方散射。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配置在检测区域312的后方(图6中的左侧),在检测区域内检测通过微尘20及/或细颗粒物21而实现的后方散射。
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和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的视场(Field of view(FOV);321、331)在检测区域312重叠。视场321、331根据由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和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检测的光的入射角而决定。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和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的视场321、331例如通过中空型引导而定义。两个视场321、331在直射光311通过的区域重叠,重叠区域为检测区域312。在直射光311所通过的区域中检测区域的第1后方区域321a仅属于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的视场321,第2后方区域331a仅属于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的视场331。因此,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无法获得第2后方区域331a的微尘20及/或细颗粒物21的图像,同样地,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无法获得第1后方区域321a的图像。随着视场321、331之间的角度θ增加,检测区域312的体积增加,能够更明确地区分前方散射和后方散射。
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及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是单色图像传感器。例如,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及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可输出灰度图像322、332。
微尘20及/或细颗粒物21是利用通过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而生成的第1前方散射图像322和通过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而生成的第1后方散射图像332而识别的。第1前方散射图像322表现存在于检测区域312及第1后方区域321a的微尘20及细颗粒物21,第1后方散射图像332表现存在于检测区域312及第2后方区域331a的微尘20及细颗粒物21。
作为一个实施例,第1前方散射图像322用于检测细颗粒物21,第1后方散射图像332用于检测微尘20。第1前方散射图像322表现存在于检测区域312及第1背后区域321a的微尘20及/或细颗粒物21,第1后方散射图像332表现存在于检测区域312及第2背后区域331a的微尘20及/或细颗粒物21。当算出在第1前方散射图像322中相对亮的区域的面积时,可获得细颗粒物21的浓度,当算出在第1后方散射图像332中相对亮的区域的面积时,可获得微尘20的浓度。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考虑到第1前方散射图像322和第1后方散射图像332的相关关系而算出微尘20及/或细颗粒物21的浓度。检测在第1前方散射图像322中的暗的区域和在第1后方散射图像332中的亮的区域而计算微尘20的浓度,检测在第1前方散射图像322中的亮的区域和在第1后方散射图像332中的暗的区域而计算细颗粒物21的浓度。可利用直射光311的截面积、视场321、331的截面积及角度θ而计算检测区域312及后方区域321a、331a的体积。
作为又一个实施例,考虑第1前方散射图像322和第1后方散射图像332的相关关系而算出微尘20及/或细颗粒物21的浓度。微尘20及细颗粒物21存在于三维空间即检测区域312及后方区域321a、331a内,因此在第1前方散射图像322和第1后方散射图像332中表现的位置彼此不同。识别配置在三维空间内的物体的技术是公知的,因此对第1前方散射图像322和第1后方散射图像332进行比较,由此可识别仅存在于检测区域312的微尘20及细颗粒物21或存在于检测区域312及后方区域321a、331a内的所有微尘20及细颗粒物21。假设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及直射光311实质上位于相同的平面且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和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的受光面实质上垂直于其平面而配置。例如,关于在第1前方散射图像322和第1后方散射图像332中相同的微尘20及/或细颗粒物21的识别,通过比较从各个图像的上端到微尘20及/或细颗粒物21为止的距离而实现。第2前方散射图像323及第2后方散射图像333可表现存在于检测区域312的微尘20及/或细颗粒物21。
图7是表示将图6的微尘检测传感器适用于空气泵吸换能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参照图7,微尘检测传感器300和空气泵吸换能器100可一体地形成。图7的(a)是在空气泵吸换能器100中体现的微尘检测传感器300的垂直截面图,(b)及(c)是沿着II-II'而切开的微尘检测传感器300的水平截面图。
微尘检测传感器300配置在空气泵吸换能器100的换能器外壳13。在图7的(a)所图示的结构中,微尘检测传感器300配置在隔膜10的上部,但只要音圈11的形状不干涉直射光311及视场321、331,也可以配置在隔膜10的下部。在图7的(b)所图示的结构中,光源310及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配置在上部腔15内的一侧壁13L,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配置在与一侧壁13L相对的另一侧壁13R。但是,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及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可配置在相同的侧壁例如水平壁13U。光源310、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及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以朝向换能器外壳13的内部的方式配置在侧壁13L、13R的内部。光源310从一侧壁向另一侧壁方向照射直射光311。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和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以朝向直射光311通过的一部分区域即检测区域312的方式倾斜地配置。因此,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的视场321和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的视场在检测区域312交叉。
另一方面,图7的(c)表示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的视场321和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的视场331实质上配置在同一个轴上的结构。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和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配置在另一侧壁13R及一侧壁13L,以视场321、331倾斜于直射光311的方式相对。与(b)比较时,仅出现在任一个图像传感器的背后区域实质上不存在,因此利用前方散射图像和后方散射图像而进行的微尘/细颗粒物浓度检测中所需的运算量大幅减少。
图8是表示将图6的微尘检测传感器适用于空气泵吸换能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图。
参照图8,将微尘检测传感器301和空气泵吸换能器101独立地制作之后进行结合。图8的(a)是结合的空气泵吸换能器101及微尘检测传感器301的垂直截面图,(b)是沿着III-III'而切开的结合的空气泵吸换能器101及微尘检测传感器301的水平截面图,(c)是例示性地表示空气泵吸换能器101与微尘检测传感器301之间的结合结构的立体图。
微尘检测传感器301以可实现空气连通的方式结合到空气泵吸换能器101。微尘检测传感器301包括传感器外壳301C、配置在传感器外壳301C的内部空间(传感器腔)的光源310、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及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换能器通孔13a形成于空气泵吸换能器101的一侧壁13L,传感器通孔301a形成于传感器外壳301C的另一侧壁301R。传感器外壳301C的另一侧壁301R以传感器通孔301a和换能器通孔13a至少一部分一致的方式结合到空气泵吸换能器101的一侧壁13L。空气通过由至少一部分一致的传感器通孔301a和换能器通孔13a构成的空气通道而在换能器腔与传感器腔之间移动。光源310配置在一侧壁301L,朝向另一侧壁301R而照射直射光。在图示的结构中,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配置在另一侧壁301R,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配置在一侧壁301L。虽然未图示,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及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例如配置在水平壁301B。
作为一个实施例,微尘检测传感器301检测细颗粒物,空气泵吸换能器101检测微尘及细颗粒物。图4中微尘检测传感器260配置在空气泵吸换能器101的上部腔15,阻止微尘的传感器腔侧的移动的过滤器(未图示)配置在空气通道。
图9是表示将图6的微尘检测传感器适用于空气泵吸换能器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图。
参照图9,将微尘检测传感器302和空气泵吸换能器102独立地制作之后进行结合。图9的(a)及(b)是结合的空气泵吸换能器102及微尘检测传感器302的垂直截面图,(c)是例示性地表示空气泵吸换能器102与微尘检测传感器302之间的结合结构的立体图。
微尘检测传感器302以可实现空气连通的方式结合到空气泵吸换能器102的上部腔15及下部腔16。微尘检测传感器302包括对传感器腔进行定义的传感器外壳302C、配置在传感器腔的光源310、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及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第1换能器通孔13a及第2换能器通孔13b形成于空气泵吸换能器102的一侧壁13L,第1传感器通孔302a及第2传感器通孔302b形成于传感器外壳301C的另一侧壁301R。在此,第1换能器通孔13a形成于上部腔15侧,第2换能器通孔13b形成于下部腔16侧。传感器外壳302C的另一侧壁302R以第1传感器通孔302a和第1换能器通孔13a至少一部分一致,第2传感器通孔302b和第2换能器通孔13b至少一部分一致的方式结合到空气泵吸换能器101的一侧壁13L。
空气通过由第1传感器通孔302a和第1换能器通孔13a构成的第1空气通道而在上部腔15与传感器腔之间移动,通过由第2传感器通孔302b和第2换能器通孔13b构成的第2空气通道而在下部腔16与传感器腔之间移动。当隔膜10向上方变形时,上部腔15的空气中的一部分空气被排出到空气泵吸换能器102的外部,剩余一部分空气向传感器腔移动,传感器腔的空气中的一部分空气向下部腔16移动。相反地,当隔膜10向下方变形时,下部腔16的空气向传感器腔移动,传感器腔的空气向上部腔15移动,空气从外部流入上部腔15。
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和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以受光面彼此不相对的方式配置或以受光面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在图9的(a)中,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倾斜地配置在一侧壁302L的下端附近,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倾斜地配置在另一侧壁302R的下端附近。在该配置中,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和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的受光面以指向通过光源310而照射的直射光所经过的检测区域的方式倾斜。检测区域位于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与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之间,因此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和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的受光面彼此不相对。另一方面,在图9的(b)中,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倾斜地配置在一侧壁302L的下端附近,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倾斜地配置在另一侧壁302R的上端附近。在该配置中,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和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的受光面以指向通过光源310而照射的直射光经过的检测区域的方式倾斜。检测区域位于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与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之间,因此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和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的受光面彼此相对。
图10是表示将图6的微尘检测传感器适用于空气泵吸换能器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图。
参照图10,将微尘检测传感器303和空气泵吸换能器103独立地制作之后进行结合。图10的(a)是结合的空气泵吸换能器103及微尘检测传感器303的垂直截面图,(b)是沿着IV-IV'切开的微尘检测传感器303的水平截面图,(c)是例示性地表示空气泵吸换能器103与微尘检测传感器303之间的结合结构的立体图。
微尘检测传感器303以可实现空气连通的方式结合到空气泵吸换能器103的上部腔15。微尘检测传感器303包括第1传感器外壳303-1、第2传感器外壳303-2、配置在第1传感器外壳303-1的光源310及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及配置在第2传感器外壳303-2的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第1换能器通孔13a及第2换能器通孔13d形成于空气泵吸换能器103的一侧壁13L,第3换能器通孔13e形成在空气泵吸换能器103的另一侧壁13R。第1至第3换能器通孔13a、13d、13e形成在上部腔15侧。第1传感器孔303a及第2传感器孔303d形成于第1传感器外壳303-1,第3传感器孔303e形成于第2传感器外壳303-2。第1外壳303-1以第1传感器孔303a和第1换能器通孔13a至少一部分一致,第2传感器孔303d和第2换能器通孔13e至少一部分一致的方式结合到空气泵吸换能器101的一侧壁13L。第2外壳303-2以第3传感器孔303e和第3换能器通孔13e至少一部分一致的方式结合到空气泵吸换能器101的另一侧壁13R。第2换能器通孔13d和第2传感器孔303d相对一侧壁13L倾斜地形成,第3换能器通孔13e和第3传感器孔303e相对另一侧壁13R倾斜地形成。光源310配置在第1传感器孔303a内,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配置在第3传感器孔303e,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配置在第2传感器孔303d内。
图11是表示将图6的微尘检测传感器适用于空气泵吸换能器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图。
参照图11,将微尘检测传感器304和空气泵吸换能器104独立地制作之后进行结合。图11的(a)是结合的空气泵吸换能器104及微尘检测传感器304的垂直截面图,(b)是沿着V-V'切开的微尘检测传感器304的水平截面图,(c)是例示性地表示空气泵吸换能器104与微尘检测传感器304之间的结合结构的立体图。
微尘检测传感器304结合到空气泵吸换能器104的上表面13T。微尘检测传感器304包括传感器外壳304C、配置在传感器外壳304C的光源310、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及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传感器外壳304C露出形成在空气泵吸换能器104的上表面13T的空气透过区域,并结合到空气透过区域的周边。第1传感器孔304a及第2传感器孔304b形成在传感器外壳304C的一侧壁304L,第3传感器孔304c形成在传感器外壳304C的另一侧壁304R。第2传感器孔304b相对一侧壁13L倾斜地形成,第3传感器孔304c相对另一侧壁13R倾斜地形成。光源310配置在第1传感器孔304a内,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配置在第3传感器孔304c,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配置在第2传感器孔304b内。
图11中图示的微尘检测传感器304配置在空气泵吸换能器104的外部,在流入上部腔15或从中排出的空气中检测微尘及/或细颗粒物。为此,微尘检测传感器304配置在空气泵吸换能器104与电子装置外壳之间。
图12是表示将图6的微尘检测传感器适用于电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参照图12,微尘检测传感器400内置于便携用电子装置500。便携用电子装置500由内置电子及机械性构成要件的外壳520及结合到外壳520的上部的保护玻璃510构成。微尘检测装置400配置在外壳520的内部,通过保护玻璃510而与外部隔离。
微尘检测传感器400包括外壳410、配置在外壳410的内部的光源310、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及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外壳410的上部的至少一部分被开放。在外壳410的上部配置有至少一部分区域在光学上透明的盖子420。在此,盖子420作为外壳410的一部分而构成或者是便携用电子装置500的保护玻璃510。下面,以作为外壳410的一部分的情况为主进行说明。盖子420上形成有供直射光311通过的第1透过区域421、与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的视场321对应的第2透过区域422及与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的视场331对应的第3透过区域423。第1至第3透过区域(421至423)在光学上透明而使直射光311通过(第1透过区域)或使从检测区域312射出的光通过(第2及第3透过区域)。
检测区域312位于便携用电子装置500的外部。光源310朝向第1透过区域421而配置。直射光311通过第1透过区域421而向外部行进。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及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接收分别通过第2透过区域422及第3透过区域423而入射的光而生成前方散射图像及后方散射图像。光源310以一定的周期或特定波长照射激光或红外线而将由周边光引起的影响最小化。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20及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330在光源310驱动时进行动作而生成前方散射图像及后方散射图像。追加地,为了减少由周边光产生的影响,第2透过区域422及第3透过区域423可以是仅使与直射光311实质上相同的波长的光透过的过滤器。
上述的本发明的说明仅为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变更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的情况下,可以变形为其他的具体的形态。因此,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仅为例示,本发明不限于此。特别地,参照附图而说明的本发明的特征不限于特定附图中图示的结构,可独立地或结合到其他特征而体现。
与上述详细的说明相比,本发明的范围更根据后述的权利要求书而定义,从权利要求书的意思及范围并且从其均等概念导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形的形态均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空气泵吸换能器,其包括:
换能器外壳,其上表面形成有空气透过区域;
隔膜,其两侧固定在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侧壁,且其中央部上下移动;
音圈,其一侧固定在所述隔膜,为了使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的空气向外部移动或使空气从所述外部向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移动,通过泵吸用电信号使所述隔膜在第1变形状态和第2变形状态之间反复变形,其中,所述第1变形状态为所述中央部向下方移动的状态,所述第2变形状态为所述中央部向上方移动的状态;及
磁铁,其与所述音圈分开配置,通过所述泵吸用电信号将所述音圈推开或拉近,所述音圈通过声波用电信号使所述隔膜进行振动,以生成声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泵吸换能器,其中,
所述泵吸用电信号的频率小于所述声波用电信号的频率,所述泵吸用电信号的振幅大于所述声波用电信号的振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泵吸换能器,其中,
所述音圈通过所述泵吸用电信号,在所述第1变形状态时使所述隔膜的中央部向下方最大限度地移动,在所述第2变形状态时使所述隔膜的中央部向上方最大限度地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泵吸换能器,其还包括:
光源,其配置在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将直射光照射到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及
光电二极管,其以受光面相对于所述直射光倾斜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并检测被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的空气中漂浮的粒子反射的直射光而输出传感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泵吸换能器,其还包括:
光源,其照射直射光;
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其具备朝向在所述直射光经过的空间进行定义的检测区域的受光面,并且在所述直射光的行进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检测区域的前方;及
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其具备朝向所述检测区域的受光面,并且在所述直射光的行进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检测区域的后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泵吸换能器,其中,
所述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的视场和所述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的视场在同一个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泵吸换能器,其中,
所述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检测通过细颗粒物散射的直射光而生成前方散射图像,
所述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检测通过微尘散射的直射光而生成后方散射图像。
8.一种微尘检测传感器,其包括:
传感器外壳;
光源,其配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的内部,照射直射光;
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其配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的内部,具备朝向在所述直射光所经过的空间进行定义的检测区域的受光面,并且在所述直射光的行进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检测区域的前方;及
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其配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的内部,具备朝向所述检测区域的受光面,并且在所述直射光的行进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检测区域的后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尘检测传感器,其中,
所述微尘检测传感器以可实现空气连通的方式结合到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泵吸换能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尘检测传感器,其中,
在所述微尘检测传感器的侧壁形成有传感器通孔,在所述空气泵吸换能器的侧壁形成有换能器通孔,所述微尘检测传感器和所述空气泵吸换能器以所述传感器通孔和所述换能器通孔至少一部分一致的方式实现结合。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尘检测传感器,其中,
所述微尘检测传感器配置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泵吸换能器的上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尘检测传感器,其中,
所述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的视场和所述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的视场在同一个轴上。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尘检测传感器,其中,
所述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检测通过细颗粒物散射的直射光来生成前方散射图像,
所述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检测通过微尘散射的直射光来生成后方散射图像。
14.一种空气泵吸换能器,其包括:
换能器外壳,其上表面形成有空气透过区域;
隔膜,其两侧固定在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侧壁,为了使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的空气向外部移动或使空气从所述外部向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移动,通过泵吸用电信号使所述隔膜在第1变形状态和第2变形状态之间反复变形,其中,所述第1变形状态是所述隔膜的中央部向下方移动的状态,所述第2变形状态是所述中央部向上方移动的状态;
光源,其配置在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将直射光照射到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及
光电二极管,其以受光面相对于所述直射光倾斜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检测被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的空气中漂浮的粒子反射的直射光来输出传感信号,
所述隔膜通过声波用电信号而生成声波。
15.一种空气泵吸换能器,其包括:
换能器外壳,其上表面形成有空气透过区域;
隔膜,其两侧固定在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侧壁,为了使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的空气向外部移动或使空气从所述外部向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移动,通过泵吸用电信号使所述隔膜在第1变形状态和第2变形状态之间反复变形,其中,所述第1变形状态是所述隔膜的中央部向下方移动的状态,所述第2变形状态是所述中央部向上方移动的状态;
光源,其配置在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将直射光照射到所述换能器外壳的内部;
前方散射图像传感器,其具备朝向在所述直射光所经过的空间进行定义的检测区域的受光面,在所述直射光的行进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检测区域的前方;及
后方散射图像传感器,其具备朝向所述检测区域的受光面,在所述直射光的行进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检测区域的后方,
所述隔膜通过声波用电信号而生成声波。
CN202080020336.8A 2019-03-13 2020-03-12 空气泵吸换能器 Active CN1135577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28820 2019-03-13
KR1020190028820A KR102294094B1 (ko) 2019-03-13 2019-03-13 에어 펌핑 트랜스듀서 및 에어 펌핑 트랜스듀서에 결합된 센서
PCT/IB2020/020012 WO2020183247A1 (ko) 2019-03-13 2020-03-12 에어 펌핑 트랜스듀서 및 에어 펌핑 트랜스듀서에 결합된 센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7751A true CN113557751A (zh) 2021-10-26
CN113557751B CN113557751B (zh) 2023-08-15

Family

ID=72426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0336.8A Active CN113557751B (zh) 2019-03-13 2020-03-12 空气泵吸换能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2) KR102294094B1 (zh)
CN (1) CN113557751B (zh)
WO (1) WO2020183247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12328A (ko) * 1997-05-08 2001-02-15 도날드 디. 먼둘 트랜듀서 다이아프램의 변위를 검출하는 광검출기를가지는 음향 트랜듀서 및 방법
CN1525790A (zh) * 2003-02-28 2004-09-01 星精密株式会社 电声变换器装置
US20060138327A1 (en) * 2002-09-30 2006-06-29 Novel Tech Solutions Ltd. Photoacoustic detector
US20060232773A1 (en) * 2005-04-14 2006-10-19 The Boeing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erosol
KR20070018557A (ko) * 2005-08-10 2007-02-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진동 스피커를 사용한 사운드 및 진동 출력장치에서 진동세기 조정방법
US20160025628A1 (en) * 2014-07-24 2016-01-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bile device which senses particulate matter and method of sensing particulate matter with the mobile device
CN105549357A (zh) * 2014-10-23 2016-05-04 株式会社理光 粉体检测装置、显色剂剩余量检测装置以及粉体检测方法
US20170006382A1 (en) * 2015-06-30 2017-01-05 Apple Inc. Graphene composite acoustic diaphragm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88294B2 (ja) * 2013-06-28 2016-03-16 有限会社ZenTec 圧電スピーカーの製造方法
KR20180076195A (ko) * 2016-12-27 2018-07-05 (재)한국나노기술원 초미세먼지 측정장치
KR20180082076A (ko) * 2017-01-10 2018-07-1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유속 제어 기능을 갖는 먼지센서
KR101976058B1 (ko) * 2017-04-07 2019-08-28 주식회사 엑스엘 초박형 미세먼지 측정 센서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12328A (ko) * 1997-05-08 2001-02-15 도날드 디. 먼둘 트랜듀서 다이아프램의 변위를 검출하는 광검출기를가지는 음향 트랜듀서 및 방법
US20060138327A1 (en) * 2002-09-30 2006-06-29 Novel Tech Solutions Ltd. Photoacoustic detector
CN1525790A (zh) * 2003-02-28 2004-09-01 星精密株式会社 电声变换器装置
US20060232773A1 (en) * 2005-04-14 2006-10-19 The Boeing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erosol
KR20070018557A (ko) * 2005-08-10 2007-02-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진동 스피커를 사용한 사운드 및 진동 출력장치에서 진동세기 조정방법
US20160025628A1 (en) * 2014-07-24 2016-01-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bile device which senses particulate matter and method of sensing particulate matter with the mobile device
CN105549357A (zh) * 2014-10-23 2016-05-04 株式会社理光 粉体检测装置、显色剂剩余量检测装置以及粉体检测方法
US20170006382A1 (en) * 2015-06-30 2017-01-05 Apple Inc. Graphene composite acoustic diaphrag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430203B1 (ko) 2022-08-05
WO2020183247A1 (ko) 2020-09-17
KR20210106944A (ko) 2021-08-31
KR20200109579A (ko) 2020-09-23
KR102294094B1 (ko) 2021-08-25
CN113557751B (zh) 2023-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86493B2 (en) Sound sources separation and monitoring using directional coherent electromagnetic waves
US20070172076A1 (en) Moving object equipped with ultra-directional speaker
US9084057B2 (en) Compact acoustic mirror array system and method
TWI724386B (zh) 微粒偵測裝置
US956044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location of moving body, lighting apparatus,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security apparatus, and parking lot management apparatus
JP2019203877A (ja) 作動検知モジュール
KR102605920B1 (ko) 차량용 광학 장치
CN104205873A (zh) 扬声器装置及其运行方法和用于噪声补偿的装置
CN109991150A (zh) 用于微型颗粒物传感器模块的微型气流发生器
TW202035968A (zh) 微粒偵測裝置
US11543397B2 (en) Air detection system
CN208621468U (zh) 微粒检测模块
CN113557751B (zh) 空气泵吸换能器
KR20140121623A (ko) 복수의 음향통과홀을 구비한 멤스 마이크로폰
KR20170115225A (ko) 지문인식모듈과, 이것이 적용된 전자기기, 그리고 이를 위한 음파제어부재의 제조방법
US9233395B2 (en)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 device, and measurement system
KR100808370B1 (ko) 비대칭 지향각을 갖는 초음파센서
KR20180025375A (ko) 감시 카메라
EP1150547A1 (en) Optical microphone portable telephone
KR101976058B1 (ko) 초박형 미세먼지 측정 센서
CN109254293B (zh) 超声波测距装置和方法、使用该装置的结构光设备及终端
CN113960169A (zh) 一种基于超声波的多层石墨烯检测系统
CN207556754U (zh) 基于超声波的容器密封性数字检测仪
CN112078824A (zh) 微型检测装置
JP2012220433A (ja) 光学デバイスユニット、検出装置及び検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