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56425A - 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和系统、智能手表、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和系统、智能手表、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56425A
CN113556425A CN202010264347.2A CN202010264347A CN113556425A CN 113556425 A CN113556425 A CN 113556425A CN 202010264347 A CN202010264347 A CN 202010264347A CN 113556425 A CN113556425 A CN 1135564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alarm clock
wake
waking
ai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643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少健
黄洁静
李靖
黄振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6434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5642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2098 priority patent/WO202120395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556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64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094Interfacing with a device worn on the user's body to provide access to telephonic functionalities, e.g. accepting a call, reading or composing a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1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schedules, e.g. using calendar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和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终端设备监测到当前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执行第一叫醒操作,若在预设的第一时间段内没有收到延迟或者结束第一叫醒操作的指令,则终端设备将闹钟信息发送至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执行第二叫醒操作,所述第二叫醒操作包括气囊加压,通过由终端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当终端设备未能叫醒用户时,由可穿戴设备通过对气囊进行加压的方式对用户进行叫醒,通过以气囊加压的方式叫醒用户,避免了通过终端设备再次叫醒用户导致打扰其他用户休息等,从而实现叫醒用户的多样化,且满足用户的体验,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和系统、智能手表、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智能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和系统、智能手表、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智能终端慢慢的代替了老式的闹钟,利用智能终端例如手机可以更方便的对闹钟进行设置,比如:提醒时间点,闹钟提醒方式其中包括响铃震动等。
然而,闹钟以响铃或震动的方式进行叫醒用户时,难免由于用户的沉睡或者带着耳塞,闹钟距离远等因素而听不到手机的响铃或震动,因此会耽误重要的事情。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和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当前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时,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叫醒操作;
若在预设的第一时间段内没有收到延迟或者结束所述第一叫醒操作的指令,则将闹钟信息发送至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执行第二叫醒操作,所述第二叫醒操作包括气囊加压。
例如,用户在终端设备上设置了闹钟的时间(即为预设时间),终端设备可对时间进行监测,如果当前时间达到闹钟的时间,则终端设备执行叫醒用户的操作。如果在第一时间段内,终端设备没有接收到延迟第一叫醒操作的指令,也没有接收到结束第一叫醒操作的指令,即用户可能没有被叫醒,或者即便被叫醒,也没有对第一叫醒操作执行任何操作,则终端设备将闹钟信息发送至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执行叫醒用户的操作。其中,为了对终端设备执行叫醒用户的操作与可穿戴设备执行叫醒用户的操作进行区分,将终端设备执行叫醒用户的操作称为第一叫醒操作,将可穿戴设备执行叫醒用户的操作称为第二叫醒操作。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结合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共同叫醒用户的方式,避免了终端设备结束叫醒操作导致用户未在闹钟时间起床,耽误工作等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以气囊加压的方式叫醒用户,避免了通过终端设备再次叫醒用户导致打扰其他用户休息等问题,尤其是对于有心脏病或高血压的用户,避免了引起用户的身体不适等问题,从而实现叫醒用户的多样化,且满足用户的体验,提高用户的舒适度的技术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将闹钟信息发送至可穿戴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表征所述可穿戴设备对所述气囊加压的次数大于预设的次数阈值时,用户没有被叫醒;
获取预设的紧急联系人的信息,并通知所述紧急联系人。
其中,对气囊加压一次是指,对气囊进行加压,直到气囊内的压力达到某值时,对气囊进行减压至0。
例如,可穿戴设备对气囊加压的次数大于3次,用户依然没有被叫醒,则为了确保用户的人生安全,可穿戴设备生成并发送第一消息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获取紧急联系人的信息,并通知紧急联系人。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基于第一消息通知紧急联系人,可以实现提高人生安全的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闹钟信息发送至可穿戴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消息中携带体征数据,且用于表征通过终端设备延迟叫醒;
根据所述特征数据播放音乐和/或推送与所述体征数据对应的健康信息;
若当前时间达到延迟叫醒的时间,则执行所述所述第一叫醒操作。
其中,体征数据包括用于表征用户的身体状态的数据,如用户的心率和血压等。
例如,可穿戴设备获取了用户的体征数据,且用户通过可穿戴设备选择了由终端设备延迟叫醒,则可穿戴设备生成并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由于不同的体征数据对应用户不同的身体状态和/或生理状态,因此,终端设备根据体征数据播放音乐,和/或,根据体征数据推送健康信息。且终端设备对时间进行监测,如果当前时间达到延迟叫醒的时间,则终端设备执行第一叫醒操作。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根据体征数据播放音乐,和/或,根据体征数据推送健康信息,可以实现相关信息推送(如音乐和/或健康信息)的个性化,从而满足用户的体验,提高用户的舒适度的技术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将闹钟信息发送至可穿戴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其中,所述第三消息携带体征数据对应的分析信息,且用于表征用户没有被叫醒;
获取预设的紧急联系人的信息,通知并发送所述分析信息至所述紧急联系人。
例如,可穿戴设备对体征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分析信息,且用户没有被叫醒,则可穿戴设备生成并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为了确保用户的人生安全,终端设备获取紧急联系人的信息,通知并将分析信息发送至紧急联系人。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闹钟信息,其中,所述闹钟信息用于表征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没有收到延迟或者结束第一叫醒操作的指令;
若所述用户佩戴了所述智能手表,则执行第二叫醒操作,所述第二叫醒操作包括气囊加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执行第二叫醒操作包括:
若当前时间达到叫醒所述用户的时间,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
若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压力值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且接收到第一指令,对所述气囊进行减压,其中,所述第一指令用于表征停止所述第二叫醒操作。
例如,可穿戴设备对时间进行监测,如果当前时间达到叫醒用户的时间,则对气囊进行加压,在对气囊进行加压时,如果用向可穿戴设备发出停止第二叫醒操作的指令(即第一指令),则可穿戴设备对气囊进行减压,从而停止对用户进行叫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执行第二叫醒操作包括:
若所述压力值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没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对气囊进行减压,并在完成减压时,再次执行所述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步骤;
若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次数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且没有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生成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用于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表征所述用户没有被叫醒。
其中,第一阈值可以基于需求、经验和试验等进行设定,如130mmHg。第二阈值也可以基于需求、经验和试验等进行设定,如3次。
例如,可穿戴设备在对气囊加压的过程中,对气囊的压力值进行监测,如果气囊的压力值为130mmHg时,还没有接收到第一指令,为了确保用户的人生安全,可不再对气囊进行加压,而是对气囊进行减压,并在减压完成,即气囊的压力值为O时(此时,完成第一次气囊加压),再次对气囊进行加压。如果对气囊进行加压的次数大于3次,且没有接收到第一指令,则用户可能存在生命安全的隐患,则生成并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执行第二叫醒操作包括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的体征数据;
若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接收到第二指令,对所述气囊进行减压,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携带所述体征数据的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指令和所述第二消息均用于表征使用所述终端设备延迟叫醒;或者,
若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接收第三指令,执行所述若当前时间达到叫醒所述用户的时间,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步骤,其中,所述第三指令用于表征使用所述可穿戴设备延迟叫醒。
例如,若可穿戴设备监测到在气囊的压力值小于130mmHg时,用户发出了使用终端设备延迟叫醒的指令(即第二指令),则可穿戴设备向终端设备第二消息。
又如,若可穿戴设备监测到在气囊的压力值小于130mmHg时,用户发出了使用可穿戴设备延迟叫醒的指令(即第三指令),则可穿戴设备继续对时间进行监测,若监测到当前时间达到叫醒用户的时间,则对气囊进行加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压力值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没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指令和所述第三指令中的任意一种,对所述气囊进行减压,并在完成减压时,再次执行所述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步骤;
若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次数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没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指令和所述第三指令中的任意一种,确定所述特征数据的分析信息;
生成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携带所述分析信息的第三消息,其中,所述第三消息用于表征所述用户没有被叫醒。
例如,可穿戴设备在对气囊加压的过程中,对气囊的压力值进行监测,如果气囊的压力值为130mmHg时,还没有接收到第一指令、第二指令和第三指令中的任意一个,则对气囊进行减压,并在减压完成,即气囊的压力值为O时(此时,完成第一次气囊加压),再次对气囊进行加压,直到加压次数大于3次,则生成并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指令和所述第三指令包括用户预先设置的手势或位姿。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所述智能手表包括:表体,表带,和敷在所述表带上的气囊,所述表体包括处理器CPU、泵驱动电路、泵、阀、阀驱动电路、气囊、传感器、传感器驱动电路、和无线连接器,其中,
所述CPU用于,通过所述无线连接器与终端设备通信,并通过所述无线连接器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闹钟信息,并根据所述闹钟信息执行叫醒所述用户的叫醒操作,其中,所述叫醒操作包括所述CPU通过控制所述泵驱动电路和所述泵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所述CPU通过控制所述阀驱动电路和所述阀对所述气囊进行减压,所述CPU通过所述传感器驱动电路和所述传感器确定用户的体征数据;
所述CPU还用于,通过所述无线连接器将所述体征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第一叫醒模块,用于当前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时,执行叫醒操作;
第一通信模块,用于若在预设的第一时间段内没有收到延迟或者结束所述第一叫醒操作的指令,则将闹钟信息发送至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执行第二叫醒操作,所述第二叫醒操作包括气囊加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并获取预设的紧急联系人的信息,并通知所述紧急联系人,其中,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表征所述可穿戴设备对所述气囊加压的次数大于预设的次数阈值时,用户没有被叫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消息中携带体征数据,且用于表征通过终端设备延迟叫醒;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特征数据播放音乐和/或推送与所述体征数据对应的健康信息;
所述第一叫醒模块用于,若当前时间达到延迟叫醒的时间,则执行所述第一叫醒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并获取预设的紧急联系人的信息,通知并发送所述分析信息至所述紧急联系人,其中,所述第三消息携带体征数据对应的分析信息,且用于表征用户没有被叫醒。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
第二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闹钟信息,其中,所述闹钟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没有收到延迟或者结束第一叫醒操作的指令;
第二叫醒模块,用于若用户佩戴了所述可穿戴设备,则执行第二叫醒操作,所述第二叫醒操作包括气囊加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叫醒模块用于,若当前时间达到叫醒所述用户的时间,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若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压力值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且接收到第一指令,对所述气囊进行减压,其中,所述第一指令用于表征停止所述第二叫醒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叫醒模块用于,若所述压力值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没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对气囊进行减压,并在完成减压时,再次执行所述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步骤,若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次数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且没有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生成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表征所述用户没有被叫醒;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叫醒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体征数据,若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接收到第二指令,对所述气囊进行减压,并生成携带体征数据的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指令和所述第二消息均用于表征使用所述终端设备延迟叫醒;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消息;或者,
所述第二叫醒模块用于,若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接收到第三指令,执行所述若当前时间达到叫醒所述用户的时间,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步骤,其中,所述第三指令用于表征使用所述可穿戴设备延迟叫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叫醒模块用于,若所述压力值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没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指令和所述第三指令中的任意一种,对所述气囊进行减压,并在完成减压时,再次执行所述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步骤,若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次数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没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指令和所述第三指令中的任意一种,确定所述特征数据的分析信息,生成携带所述分析信息的第三消息,其中,所述第三消息用于表征所述用户没有被叫醒;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指令和所述第三指令包括用户预先设置的手势或位姿。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闹钟的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终端设备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可穿戴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和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终端设备的当前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时,执行第一叫醒操作,若在预设的第一时间段内没有收到延迟或者结束第一叫醒操作的指令,则将闹钟信息发送至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执行第二叫醒操作,第二叫醒操作包括气囊加压,通过由终端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当终端设备未能叫醒用户时,由可穿戴设备通过对气囊进行加压的方式对用户进行叫醒,一方面,通过结合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的方式叫醒用户,避免了终端设备结束叫醒操作导致用户未在闹钟时间起床,耽误工作等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以气囊加压的方式叫醒用户,避免了通过终端设备再次叫醒用户导致打扰其他用户休息等问题,尤其是对于有心脏病或高血压患者的患者用户,避免了引起患者用户的身体不适等,从而实现叫醒用户的多样化,且满足用户的体验,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其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智能手表的俯视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智能手表的仰视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智能手表的侧视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智能手表的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智能手表的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智能手表的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智能手表的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请参阅图1至3,图1至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智能手表的示意图,其中,图1为智能手表的俯视图,图2为智能手表的仰视图,图3为智能手表的侧视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智能手表包括:表体101和表带102,以及敷在表带102上的气囊103。
其中,表体101包括表盘9,表盘9用于将电子信息反射至人眼。
如图1所示,用户可通过滑动智能手表的显示界面,选择相应的功能,如图1中所述的“闹钟设备”功能和“血压监测”功能。当然,还可以包括血氧监测、心率监测和睡眠监测等功能,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可知,表体101还可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CPU1、泵驱动电路2、泵3、阀4、阀驱动电路5、传感器6、传感器驱动电路7和无线连接器8。
其中,CPU1用于,通过无线连接器8与终端设备通信,并通过无线连接器8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闹钟信息,并根据闹钟信息执行叫醒所述用户的叫醒操作,其中,叫醒操作包括CPU1通过控制泵驱动电路2和泵3对气囊103进行加压,CPU1通过控制阀驱动电路5和阀4对气囊103进行减压,CPU1通过传感器驱动电路7和传感器6确定用户的体征数据。
例如,传感器6用于对用户的心率和血压等进行测量,并通过传感器驱动电路7将测量的数据发送至CPU1。其中,传感器6包括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ACC传感器。
CPU1还用于,通过无线连接器8将体征数据发送至终端设备。其中,无线连接器8可以为蓝牙连接设备。
结合图4可知,表体还包括:存储器10、实时时钟(Real-time clock,RTC)RTC11和交互硬件12,其中,
CPU1将接受到的闹钟信息存储至存储器10,以便结合RTC11提供的时钟信号进行唤醒操作。交互硬件12包括但不限于按钮,以便控制智能手表的开关和模式更换等,当然,用户也可通过此交互硬件对智能手表进行的闹钟模式进行设置等。结合上述示例可知,表盘9是智能手表的I/O设备,用于将CPU处理后的电子信息显示到屏幕再反射到人眼。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一个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上述应用场景的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终端设备响应于当前时间达到用户设置的闹钟时间,基于用户设置的叫醒模式执行相应的叫醒操作。
其中,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和iPad,现以终端设备为手机为例进行阐述如下:
例如,用户设置并开启闹钟功能,且设置的闹钟时间为早上6点,叫醒模式为震动,则若当前时间为早上6点,则手机震动以便叫醒用户。
S102:若手机在预设的第一时间段内没有收到用户发出的延迟或者结束叫醒操作的指令,则将用户设置的闹钟信息发送至智能手表。
该步骤可具体包括:手机判断在第一时间段内,是否接收到用户发出的延迟或者结束叫醒操作的指令,如果否,则将用户设置的闹钟信息发送至智能手表;如果是,则停止叫醒操作,流程结束。
其中,第一时间段为闹钟持续提醒的时间段,且第一时间段可以为手机设置的默认时间段,也可为用户基于需求进行自定义设置的时间段,如1分钟等。
例如,若手机在持续提醒1分钟内,没有接收到用户发出的延迟或者结束叫醒操作的指令,则将闹钟信息发送至智能手表,以便由智能手表叫醒用户。
其中,闹钟信息包括叫醒时间、一次叫醒时长、两次叫醒之间的间隔,以及叫醒总时长等,如6点闹钟启动,闹钟的一次叫醒时长为10秒,间隔5秒后进行二次叫醒,直至叫醒总时长为1分钟,即叫醒操作执行至6点过1分。
S103:智能手表基于闹钟信息和用户预先设置的闹钟模式以气囊加压的方式叫醒用户。
其中,该步骤可具体包括:智能手表对时间进行监测,并根据闹钟信息确定当前时间是否达到叫醒用户的时间,如果当前时间达到叫醒用户的时间,则基于闹钟模式以气囊加压的方式叫醒用户;如果当前时间没有达到叫醒用户的时间,则继续对时间进行监测。
其中,闹钟模式可包括普通闹钟模式和自定义闹钟模式,普通闹钟模式为智能手表预先设置的模式,自定义闹钟模式为用户可选择或调整相应参数(如再响间隔参数等)的模式。
闹钟模式的设置及界面可参见图6。用户可通过点击6-1中的“闹钟设置”,进入到6-2。如6-2中所示,用户可选择被叫醒的方式,被叫醒的方式包括如图6-2中的手机叫醒、手表叫醒、手机和手表叫醒。用户可通过点击6-2中的“手表叫醒”(或者其他叫醒方式)进入到6-3。如6-3中所示,用户可选择相应的闹钟模式的开启和关闭。若用户点击的为“普通闹钟模式”的文字部分,则可显示普通闹钟模式对应的参数,并可对相应的参数进行选择,如6-4所示。若用户选择的为自定义闹钟模式,则点击“自定义闹钟模式”的文字部分时可显示自定义闹钟模式对应的参数,并可对参数进行选择或设置,如图6-5所示。
该步骤可包括:当接收到手机发送的闹钟信息时,检测用户是否佩戴了智能手表,如果检测到用户佩戴了智能手表,则将用于提示用户佩戴了智能手表的提示的信息发送给手机,并确定当前的闹钟模式,并以气囊加压的方式叫醒用户。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检测到用户没有佩戴智能手表,则向手机发送用于提示用户没有佩戴智能手表的提示信息,以便由手机继续叫醒用户。
其中,手机和智能手表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如通过蓝牙通信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结合终端设备和智能手表的方式叫醒用户,避免了结束叫醒操作导致用户未在闹钟时间起床,耽误工作等;另一方面,通过以气囊加压的方式叫醒用户,避免了通过手机再次叫醒用户导致打扰其他用户休息等,尤其是对于有心脏病或高血压患者的患者用户,避免了引起患者用户的身体不适等,从而实现叫醒用户的多样化,且满足用户的体验,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手机响应于当前时间达到用户设置的闹钟时间,基于用户设置的叫醒模式执行相应的叫醒操作。
其中,关于S201的描述可参见S101,此处不再赘述。
S202:若手机在预设的第一时间段内没有收到用户发出的延迟或者结束叫醒操作的指令,则将用户设置的闹钟信息发送至智能手表。
其中,关于S202的描述可参见S102,此处不再赘述。
S203:若智能手表根据闹钟信息确定当前时间达到叫醒用户的时间,则对气囊进行加压。
其中,该步骤可具体包括:智能手表根据闹钟信息确定叫醒用户的时间,并判断当前时间是否为叫醒用户的时间,如果是,则对气囊进行加压;如果不是,则继续判断下一时刻是否为闹钟时间,以此类推。
S204:若智能手表检测到在对气囊进行加压的压力值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时,接收到用户发送的用于停止叫醒的第一指令,则对气囊进行减压。
其中,第一阈值可基于需求进行设定,如130mmHg。
该步骤可具体包括:智能手表检测对气囊进行加压时的压力值,并检测压力值是否达到130mmHg,且检测是否有接收到用户发送的指令,如果当压力值小于130mmHg时,智能手表接收到了用户发送的第一指令,则对气囊进行加压。
其中,第一指令可以为用户对智能手表的表盘的选择操作,相应显示界面可参阅图8,当用户点击如图8所示的停止叫醒时,对气囊进行减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还可通过按压智能手表的启动按钮达到停止叫醒的目的。
S205:智能手表将用于提示停止叫醒的提示信息发送至手机。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1:手机响应于当前时间达到用户设置的闹钟时间,基于用户设置的叫醒模式执行相应的叫醒操作。
其中,关于S301的描述可参见S101,此处不再赘述。
S302:若手机在预设的第一时间段内没有收到用户发出的延迟或者结束叫醒操作的指令,则将用户设置的闹钟信息发送至智能手表。
其中,关于S302的描述可参见S102,此处不再赘述。
S303:若智能手表根据闹钟信息确定当前时间达到叫醒用户的时间,则对气囊进行加压。
其中,关于S303的描述可参见S203,此处不再赘述。
S304:若闹钟模式为普通闹钟模式,则智能手表响应于压力值等于第一阈值时没接收到第一指令,对气囊进行减压。
S305:智能手表在完成减压时,再次执行对气囊进行加压的步骤,即返回至S303中对气囊进行加压。
S306:若智能手表对气囊进行加压的次数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且没有接收到第一指令,则生成用于提示用户没有被叫醒的第一消息。
其中,第二阈值可基于需求进行设定,如3次。
示范性地,检测智能手表测压力值是否达到130mmHg,且检测是否接收到第一指令,当智能手表检测到压力值等于130mmHg时,没有接收到第一指令,则对气囊进行减压,以免由于继续加压造成用户身体上的不适,并再减压完成后再次对气囊进行加压,且继续检测是否接收到第一指令,如果对气囊的加压次数大于3,且未接收到第一指令,则智能手表生成第一消息
S307:智能手表将第一消息发送给手机。
S308:获取预设的紧急联系人的信息,并通知紧急联系人。
其中,紧急联系人可以为用户预先在手机上设置的,紧急联系人可以为用户通信录中的联系人,也可以为急救号码。
值得说明的是,智能手表以气囊加压的方式对用户进行叫醒,可能会叫醒用户,也可能没有叫醒用户。如果智能手表没有叫醒用户,则可能是用户身体出现状况等,则为了确保用户的生命安全,生成并发送第一消息给手机,手机可通过控制模块启动通信模块,从通信模块中获取紧急联系人的信息(如电话号码、微信号和QQ号等),并通知紧急联系人。
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该方法包括:
S401:手机响应于当前时间达到用户设置的闹钟时间,基于用户设置的叫醒模式执行相应的叫醒操作。
其中,关于S401的描述可参见S101,此处不再赘述。
S402:若手机在预设的第一时间段内没有收到用户发出的延迟或者结束叫醒操作的指令,则将用户设置的闹钟信息发送至智能手表。
其中,关于S402的描述可参见S102,此处不再赘述。
S403:若智能手表根据闹钟信息确定当前时间达到叫醒用户的时间,则对气囊进行加压。
其中,关于S403的描述可参见S203,此处不再赘述。
S404:若闹钟模式为自定义闹钟模式,则智能手表获取用户的体征数据。
其中,当通过气囊对用户进行加压时,可对用户的体征数据进行获取,如可通过传感器的方式进行获取。
其中,体征数据包括用于表征用户的身体状态的数据,如用户的心率和血压等。
S405:若智能手表对气囊进行加压的压力值小于第一阈值时,接收到用户发送的使用手机延迟叫醒用户的第二指令,则对气囊进行减压。
其中,该步骤可具体包括:智能手表检测压力值是否达到130mmHg,且检测是否接收到用户发送的第二指令,如果当压力值小于130mmHg时接收到第二指令,则对气囊进行减压,生成并发送第二消息给手机。
S406:智能手表向手机发送携带体征数据的第二消息。
S407:手机基于特征数据播放音乐和/或推送与体征数据对应的健康信息。
由于不同的体征数据表明不同的身体状态,因此基于特征数据为用户播放音乐可对用户的身体状态进行调节,以提高用户的体验。同理,基于特征数据为用户推送健康信息,以便用户基于健康信息进行身体状态的调节,以提高用户的体验。
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该方法包括:
S501:手机响应于当前时间达到用户设置的闹钟时间,基于用户设置的叫醒模式执行相应的叫醒操作。
其中,关于S501的描述可参见S101,此处不再赘述。
S502:若终端设备在预设的第一时间段内没有收到用户发出的延迟或者结束叫醒操作的指令,则将用户设置的闹钟信息发送至智能手表。
其中,关于S502的描述可参见S102,此处不再赘述。
S503:若智能手表根据闹钟信息确定当前时间达到叫醒用户的时间,则对气囊进行加压。
其中,关于S503的描述可参见S203,此处不再赘述。
S504:若闹钟模式为自定义闹钟模式,则智能手表获取用户的体征数据。
其中,当通过气囊对用户进行加压时,可对用户的体征数据进行获取,如可通过传感器的方式进行获取。
S505:若智能手表对气囊进行加压的压力值小于第一阈值时,接收到用户发送的使用智能手表延迟叫醒用户的第三指令,返回至S503。
其中,该步骤可具体包括:检测压力值是否达到130mmHg,且检测是否接收到用户发送的第三指令,如果当压力值小于130mmHg时接收到第三指令,则返回至S503。
其中,自定义闹钟模式的叫醒界面可参见图12。如图12所示,若用户选择“手机叫醒”,则相当于用户发送的第二指令,若用户选择“智能手表叫醒”,则相当于用户发送的第三指令,若用户选择的“停止叫醒”,则相当于用户发送的第一指令。
请参阅图13,图1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该方法包括:
S601:手机响应于当前时间达到用户设置的闹钟时间,基于用户设置的叫醒模式执行相应的叫醒操作。
其中,关于S601的描述可参见S101,此处不再赘述。
S602:若终端设备在预设的第一时间段内没有收到用户发出的延迟或者结束叫醒操作的指令,则将用户设置的闹钟信息发送至智能手表。
其中,关于S602的描述可参见S102,此处不再赘述。
S603:若智能手表根据闹钟信息确定当前时间达到叫醒用户的时间,则对气囊进行加压。
其中,关于S603的描述可参见S203,此处不再赘述。
S604:若闹钟模式为自定义闹钟模式,则智能手表获取用户的体征数据。
其中,当通过气囊对用户进行加压时,可对用户的体征数据进行获取,如可通过传感器的方式进行获取。
S605:若智能手表在压力值等于第一阈值时没接收到第一指令、第二指令和第三指令中的任意一种,则对气囊进行减压,并在完成减压时,再次执行对气囊进行加压。
其中,该步骤可具体包括:对压力值是否达到130mmHg进行检测,且检测是否接收到用户发送的第一指令、第二指令和第三指令中的任意一种,如果压力值等于130mmHg时,未曾收到第一指令、第二指令和第三指令中的任意一种,即当压力值等于130mmHg时,用户未对叫醒进行反馈,则对气囊进行减压,并当减压结束时,再次执行对气囊加压,且在该过程中,持续检测是否有接收到用户对叫醒的反馈,即检测是否有接收到用户发送的第一指令、第二指令和第三指令中的任意一种。
S606:若智能手表对气囊进行加压的次数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且没接收到第一指令、第二指令和第三指令中的任意一种,则确定特征数据的分析信息。
其中,分析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心率是否正常和血压是否正常。
例如,如果对气囊加压的次数大于3,且在这期间没有接收到用户发送的第一指令、第二指令和第三指令中的任意一种,则对特征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特征数据对应的分析信息。
S607:智能手表生成用于提示用户没有被叫醒且携带分析信息的第三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指令、第二指令和第三指令也可以为用户预先设置的手势或位姿。
其中,用户可对第一指令对应的手势(或位姿)、第二指令对应的手势(或位姿)、第三指令对应的手势(或位姿)进行设置,如当用户点击如图14中所示的“自定义手势”时,则可进入设置界面,设置界面可参见图。其中,用户可在通过在屏幕上输入手势或者从推荐手势中选择相应的手势。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用户在睡觉时,可能会转换睡觉姿势等,因此,为了防止用户在睡觉时的随意动作误触信号,因此,在用户设置自定义手势或位姿时,若用户设置的手势为用户在睡觉时可能执行的动作(如握拳等),则提示用户重新输入。
其中,可通过智能手表可通过传感器反馈的X轴,Y轴和Z轴方向的数据确定用户的手势或姿势,并将确定出的手势(或姿势)与预设的手势(或姿势)进行比对,并判定出确定出的手势(或姿势)对应的指令,如用户从躺的姿势变成坐立或者站立的姿势,则确定为第一指令,则闹钟停止。
S608:智能手表向手机发送第三消息。
S609:手机获取预设的紧急联系人的信息,并通知紧急联系人。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
请参阅图15,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如图15所示,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第一叫醒模块210,用于当前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时,执行第一叫醒操作;
第一通信模块220,用于若在预设的第一时间段内没有收到延迟或者结束所述叫醒操作的指令,则将闹钟信息发送至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执行第二叫醒操作,所述第二叫醒操作包括气囊加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220还用于,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并获取预设的紧急联系人的信息,并通知所述紧急联系人,其中,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表征所述可穿戴设备对所述气囊加压的次数大于预设的次数阈值时,用户没有被叫醒。
结合图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220用于,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消息中携带体征数据,且用于表征通过终端设备延迟叫醒;
处理模块230,用于根据所述特征数据播放音乐和/或推送与所述体征数据对应的健康信息;
所述第一叫醒模块210用于,若当前时间达到延迟叫醒所述用户的时间,则执行所述第一叫醒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220用于,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并获取预设的紧急联系人的信息,通知并发送所述分析信息至所述紧急联系人,其中,所述第三消息携带体征数据对应的分析信息,且用于表征用户没有被叫醒。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
请参阅图16,图16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示意图。
如图16所示,可穿戴设备包括:
第二通信模块110,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闹钟信息,其中,所述闹钟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没有收到延迟或者结束第一叫醒操作的指令;
第二叫醒模块120,用于若用户佩戴了所述可穿戴设备,则执行第二叫醒操作,所述第二叫醒操作包括气囊加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叫醒模块120用于,若当前时间达到叫醒所述用户的时间,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若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压力值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且接收到第一指令,对所述气囊进行减压,其中,所述第一指令用于表征停止所述第二叫醒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叫醒模块120用于,若所述压力值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没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对气囊进行减压,并在完成减压时,再次执行所述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步骤,若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次数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且没有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生成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表征所述用户没有被叫醒;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110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叫醒模块120用于,获取用户的体征数据,若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接收到第二指令,对所述气囊进行减压,并生成携带体征数据的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指令和所述第二消息均用于表征使用所述终端设备延迟叫醒;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110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或者,
所述第二闹钟叫醒模块120用于,若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接收到第三指令,执行所述若当前时间达到叫醒所述用户的时间,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步骤,其中,所述第三指令用于表征使用所述可穿戴设备延迟叫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叫醒模块120用于,若所述压力值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没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指令和所述第三指令中的任意一种,对所述气囊进行减压,并在完成减压时,再次执行所述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步骤,若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次数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没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指令和所述第三指令中的任意一种,确定所述特征数据的分析信息,生成携带所述分析信息的第三消息,其中,所述第三消息用于表征所述用户没有被叫醒;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110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指令和所述第三指令包括用户预先设置的手势或位姿。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闹钟的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终端设备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可穿戴设备。
请参阅图17,图17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其中,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公开的实现。
如图17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01、存储器502,以及用于连接各部件的接口,包括高速接口和低速接口。各个部件利用不同的总线互相连接,并且可以被安装在公共主板上或者根据需要以其它方式安装。处理器可以对在电子设备内执行的指令进行处理,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中或者存储器上以在外部输入/输出装置(诸如,耦合至接口的显示设备)上显示GUI的图形信息的指令。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若需要,可以将多个处理器和/或多条总线与多个存储器和多个存储器一起使用。同样,可以连接多个电子设备,各个设备提供部分必要的操作(例如,作为服务器阵列、一组刀片式服务器、或者多处理器系统)。图17中以一个处理器501为例。
存储器502即为本公开所提供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本公开所提供的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本公开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本公开所提供的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
存储器502作为一种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瞬时软件程序、非瞬时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5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02中的非瞬时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
存储器5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电子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5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瞬时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瞬时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5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5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电子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503和输出装置504。处理器501、存储器502、输入装置503和输出装置504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17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输入装置503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例如触摸屏、小键盘、鼠标、轨迹板、触摸板、指示杆、一个或者多个鼠标按钮、轨迹球、操纵杆等输入装置。输出装置504可以包括显示设备、辅助照明装置(例如,LED)和触觉反馈装置(例如,振动电机)等。该显示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和等离子体显示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设备可以是触摸屏。
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专用ASIC(专用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这些计算程序(也称作程序、软件、软件应用、或者代码)包括可编程处理器的机器指令,并且可以利用高级过程和/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和/或汇编/机器语言来实施这些计算程序。如本文使用的,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指的是用于将机器指令和/或数据提供给可编程处理器的任何计算机程序产品、设备、和/或装置(例如,磁盘、光盘、存储器、可编程逻辑装置(PLD)),包括,接收作为机器可读信号的机器指令的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信号”指的是用于将机器指令和/或数据提供给可编程处理器的任何信号。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公开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前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时,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叫醒操作;
若在预设的第一时间段内没有收到延迟或者结束所述第一叫醒操作的指令,则将闹钟信息发送至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执行第二叫醒操作,所述第二叫醒操作包括气囊加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闹钟信息发送至可穿戴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的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表征所述可穿戴设备对所述气囊加压的次数大于预设的次数阈值时,用户没有被叫醒;
获取预设的紧急联系人的信息,并通知所述紧急联系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闹钟信息发送至可穿戴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消息中携带体征数据,且用于表征通过终端设备延迟叫醒;
根据所述特征数据播放音乐和/或推送与所述体征数据对应的健康信息;
若当前时间达到延迟叫醒的时间,则执行所述第一叫醒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闹钟信息发送至可穿戴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其中,所述第三消息携带体征数据对应的分析信息,且用于表征用户没有被叫醒;
获取预设的紧急联系人的信息,通知并发送所述分析信息至所述紧急联系人。
5.一种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闹钟信息,其中,所述闹钟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没有收到延迟或者结束第一叫醒操作的指令;
若用户佩戴了所述可穿戴设备,则执行第二叫醒操作,所述第二叫醒操作包括气囊加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第二叫醒操作包括:
若当前时间达到叫醒所述用户的时间,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
若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压力值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且接收到第一指令,对所述气囊进行减压,其中,所述第一指令用于表征停止所述第二叫醒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第二叫醒操作包括:
若所述压力值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没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对气囊进行减压,并在完成减压时,再次执行所述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步骤;
若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次数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且没有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生成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表征所述用户没有被叫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第二叫醒操作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的体征数据;
若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接收到第二指令,对所述气囊进行减压,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携带所述体征数据的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指令和所述第二消息均用于表征使用所述终端设备延迟叫醒;或者,
若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接收到第三指令,执行所述若当前时间达到叫醒所述用户的时间,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步骤,其中,所述第三指令用于表征使用所述可穿戴设备延迟叫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压力值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没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指令和所述第三指令中的任意一种,对所述气囊进行减压,并在完成减压时,再次执行所述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步骤;
若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的次数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没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指令和所述第三指令中的任意一种,确定所述特征数据的分析信息;
生成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携带所述分析信息的第三消息,其中,所述第三消息用于表征所述用户没有被叫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指令和所述第三指令包括用户预先设置的手势或位姿。
11.一种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手表包括:表体,表带,和敷在所述表带上的气囊,所述表体包括处理器CPU、泵驱动电路、泵、阀、阀驱动电路、气囊、传感器、传感器驱动电路、和无线连接器,其中,
所述CPU用于,通过所述无线连接器与终端设备通信,并通过所述无线连接器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闹钟信息,并根据所述闹钟信息执行叫醒操作,其中,所述叫醒操作包括所述CPU通过控制所述泵驱动电路和泵对所述气囊进行加压,所述CPU通过控制所述阀驱动电路和阀对所述气囊进行减压,所述CPU通过所述传感器驱动电路和所述传感器确定用户的体征数据;
所述CPU还用于,通过所述无线连接器将所述体征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
12.一种智能闹钟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其中,
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所述可穿戴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5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5-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
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5-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264347.2A 2020-04-07 2020-04-07 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和系统、智能手表、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5564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64347.2A CN113556425A (zh) 2020-04-07 2020-04-07 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和系统、智能手表、电子设备
PCT/CN2021/082098 WO2021203954A1 (zh) 2020-04-07 2021-03-22 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和系统、智能手表、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64347.2A CN113556425A (zh) 2020-04-07 2020-04-07 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和系统、智能手表、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6425A true CN113556425A (zh) 2021-10-26

Family

ID=78022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64347.2A Pending CN113556425A (zh) 2020-04-07 2020-04-07 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和系统、智能手表、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56425A (zh)
WO (1) WO2021203954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8020A (zh) * 2011-09-28 2012-0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醒装置及采用该提醒装置提醒用户的方法
CN105791591A (zh) * 2016-04-29 2016-07-2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闹铃提醒方法及系统
CN107453779A (zh) * 2017-09-06 2017-12-08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938720A (zh) * 2019-03-29 2019-06-2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心率的提醒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26552A1 (ko) * 2015-08-11 2017-02-16 (주)참케어 손목 혈압계
CN107087077A (zh) * 2017-05-26 2017-08-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闹钟提醒无效时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8020A (zh) * 2011-09-28 2012-0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醒装置及采用该提醒装置提醒用户的方法
CN105791591A (zh) * 2016-04-29 2016-07-2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闹铃提醒方法及系统
CN107453779A (zh) * 2017-09-06 2017-12-08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938720A (zh) * 2019-03-29 2019-06-2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心率的提醒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03954A1 (zh) 2021-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0202367B2 (en) Providing priming cues to a user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US11738168B2 (en) Breathing sequence user interface
US11460901B2 (en) Method for displaying one or more graphical elements in a selected area of display while a portion of processor is in a sleep mode
KR102620178B1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WO2018119924A1 (zh) 一种调节用户情绪的方法及装置
US851983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nsory feedback
US1120989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13491512A (zh) 血压监测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1736934A (zh) 按摩提示方法和装置
EP373850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generating health information on basis of plurality of biosignals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for
WO2018116703A1 (ja)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WO2018211965A1 (ja) ウエアラブル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3556425A (zh) 智能闹钟的控制方法和系统、智能手表、电子设备
WO2019104779A1 (zh) 一种压力检测的方法及终端
US20220198401A1 (en) Attendance management system
KR102640049B1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디스플레이 구동 방법
WO2018211963A1 (ja) 情報表示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8057267A (zh) 处理神经肌肉信号以确认用户手势的发生的系统和方法
KR102376874B1 (ko)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녹음 제어 방법
CN118177759A (zh) 血压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189565A (zh) 数据显示方法、装置、智能佩戴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6327194A (zh) 用于使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保持连续获知他们相应的情绪状态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