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56213B - 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56213B
CN113556213B CN202010328700.9A CN202010328700A CN113556213B CN 113556213 B CN113556213 B CN 113556213B CN 202010328700 A CN202010328700 A CN 202010328700A CN 113556213 B CN113556213 B CN 1135562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rto
network
throughput
data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287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56213A (zh
Inventor
徐威旺
胡新宇
程剑
张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2870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56213B/zh
Priority to EP21793181.5A priority patent/EP4123938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89098 priority patent/WO202121348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556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6213A/zh
Priority to US17/971,315 priority patent/US20230047532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56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62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7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func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29Packet loss
    • H04L43/0835One way packet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88Throughpu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8Protocol analy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2Traffic shaping
    • H04L47/225Determination of shaping rate, e.g. using a moving win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6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explicit feedback to the source, e.g. choke packets
    • H04L47/267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explicit feedback to the source, e.g. choke packets sent by the destination end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8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 H04L47/283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in response to processing delays, e.g. caused by jitter or round trip time [RT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04L43/0864Round trip de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方法包括:传输设备向网络分析器发送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网络吞吐量,网络吞吐量用于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RTO;网络分析器获取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第一网络吞吐量;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网络分析器向传输设备发送第一RTO;传输设备接收网络分析器发送的第一RTO。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有助于提高数据包丢包重传的效率。

Description

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接收设备接收到上一个数据包之后,接收设备即刻发送上一个数据包对应的确认字符(Acknowledge character,ACK)给发送设备;如果下一个数据包在从发送设备至接收设备的传输过程中丢失,那么发送设备将会接收到三个重复的上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此时发送设备认为下一个数据包丢包,并立即重传下一个数据包。或者,在网络状态很差的情况下,接收设备发送的ACK无法保证能够被发送设备接收到,如果发送设备一直等待三个重复的上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可能会浪费很多时间,此时发送设备设置一个超时重传时间(Rertansmission Timeout,RTO)(比发送设备接收到三个重复的上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的时长稍微大一些);如果发送设备超过设置的RTO未接收到接收设备发送的下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那么发送设备立即重传下一个数据包。由于设置的RTO是固定的,无法满足数据包的实时传输状态,因此导致数据包丢包重传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用于提高数据包丢包重传的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方法,应用于网络分析器,方法包括:
网络分析器获取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第一网络吞吐量;
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
网络分析器向传输设备发送第一RTO。
可以看出,相较于发送设备超过设置的RTO未接收到接收设备发送的下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立即重传下一个数据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分析器基于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第一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向传输设备发送第一RTO,进而传输设备基于第一RTO判断其传输的若干个数据包是否丢包,如果某个数据包丢包,那么传输设备立即重传某个数据包。由于第一RTO是基于网络吞吐量计算的,能够满足数据包的实时传输状态,因此有助于提高数据包丢包重传的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网络分析器向传输设备发送第一RTO之后,方法还包括:
网络分析器接收传输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的往返时延RTT和第二数据包的丢包信息,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均是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的数据包,且传输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时间早于传输第二数据包的时间,第二数据包为根据第一RTO确定的发生丢包的数据包;
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数据包的RTT和第一RTO确定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丢包类型包括拥塞丢包和随机丢包;
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
可以看出,相较于发送设备超过设置的RTO未接收到接收设备发送的下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立即重传下一个数据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网络分析器基于第一数据包的RTT和第一RTO确定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然后基于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进而向传输设备发送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传输设备基于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调整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传输设备通过传输设备的拥塞窗口重传第二数据包。由于第一RTO是基于网络吞吐量计算的,能够满足数据包的实时传输状态,因此有助于提高数据包丢包重传的效率。由于调整后的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能够保持最大程度的传输数据包,因此有效的增加网络吞吐量,最大程度的利用网络资源。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是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相继发送的两个数据包。
可见,在本示例中,由于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是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相继发送的两个数据包,因此基于第一数据包的RTT和第一RTO确定的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更加准确。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之后,方法还包括:
网络分析器向传输设备发送降窗幅度。
可见,在本示例中,网络分析器向传输设备发送降窗幅度,进而传输设备基于降窗幅度调整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传输设备通过传输设备的拥塞窗口重传第二数据包。由于第一RTO是基于网络吞吐量计算的,能够满足数据包的实施传输状态,因此有助于提高数据包丢包重传的效率。由于调整后的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能够保持最大程度的传输数据包,因此有效的增加网络吞吐量,最大程度的利用网络资源。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包括:
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网络吞吐量、第二RTO和第二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第二RTO为网络分析器在计算第一RTO之前针对第一通信连接计算的最新RTO,第二网络吞吐量为网络分析器计算第二RTO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
可见,在本示例中,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网络吞吐量、第二RTO和第二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由于第一RTO是基于第一网络吞吐量、第二RTO和第二网络吞吐量计算的,能够满足数据包的实时传输状态,因此有助于提高数据包丢包重传的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网络吞吐量、第二RTO和第二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包括:
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二RTO、以及第一网络吞吐量相对于第二网络吞吐量的变化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
可见,在本示例中,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二RTO、以及第一网络吞吐量相对于第二网络吞吐量的变化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由于第一RTO是基于第二RTO和网络吞吐量的变化趋势计算的,能够满足数据包的实时传输状态,因此有助于提高数据包丢包重传的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网络吞吐量、第二RTO和第二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包括:
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二RTO、以及第一网络吞吐量相对于第二网络吞吐量的变化率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
可见,在本示例中,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二RTO、以及第一网络吞吐量相对于第二网络吞吐量的变化率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由于第一RTO是基于第二RTO、以及第一网络吞吐量相对于第二网络吞吐量的变化率计算的,能够满足数据包的实时传输状态,因此有助于提高数据包丢包重传的效率。同时,基于第二RTO、以及第一网络吞吐量相对于第二网络吞吐量的变化率计算的第一RTO更加准确。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RTO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N次计算的RTO,第二RTO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N-1次计算的RTO,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网络吞吐量、第二RTO和第二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包括:
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超时重传时间公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
第一超时重传时间公式为:
RTOn=RTOn-1×[1+α×(Throughputn-Throughputn-1)/Throughputn-1],
RTOn为第一RTO,RTOn-1为第二RTO,α为预设RTO系数,Throughputn为第一网络吞吐量,Throughputn-1为第二网络吞吐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数据包的RTT和第一RTO确定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包括:
网络分析器计算当前RTO与第一数据包的RTT的时长差值;
若时长差值大于等于预设时长,则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拥塞丢包;或者,
若时长差值小于预设时长,则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随机丢包。
可见,在本示例中,如果时长差值较大,那么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拥塞丢包;如果时长差值较小,那么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随机丢包,进而网络分析器基于不同的丢包类型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向传输设备发送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传输设备基于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调整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传输设备通过传输设备的拥塞窗口重传第二数据包。由于第一RTO是基于网络吞吐量计算的,因此有助于提高数据包丢包重传的效率。由于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是网络分析器基于不同的丢包类型确定的,使得调整后的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能够保持最大程度的传输数据包,因此有效的增加网络吞吐量,最大程度的利用网络资源。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包括:
若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拥塞丢包,则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不为零;或者,
若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随机丢包,则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为零。
可见,在本示例中,如果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拥塞丢包,那么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不为零;如果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随机丢包,那么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为零;进而网络分析器向传输设备发送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传输设备基于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调整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这样实现了传输设备合理调整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使得调整后的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能够保持最大程度的传输数据包,有效的增加网络吞吐量,最大程度的利用网络资源。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不为零,包括:
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二降窗幅度、以及第三网络吞吐量相较于第四网络吞吐量的变化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第二降窗幅度为网络分析器在计算第一降窗幅度之前针对第一通信连接计算的最新降窗幅度,第三网络吞吐量为网络分析器计算第一降窗幅度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第四网络吞吐量为网络分析器计算第二降窗幅度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
可见,在本示例中,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二降窗幅度、以及第三网络吞吐量相较于第四网络吞吐量的变化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由于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是基于第二降窗幅度和网络吞吐量的变化趋势计算的,基于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调整的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能够保持最大程度的传输数据包,因此有效的增加网络吞吐量,最大程度的利用网络资源。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不为零,包括:
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二降窗幅度、以及第三网络吞吐量相较于第四网络吞吐量的变化率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第二降窗幅度为网络分析器在计算第一降窗幅度之前针对第一通信连接计算的最新降窗幅度,第三网络吞吐量为网络分析器计算第一降窗幅度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第四网络吞吐量为网络分析器计算第二降窗幅度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
可见,在本示例中,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二降窗幅度、以及第三网络吞吐量相较于第四网络吞吐量的变化率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由于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是基于第二降窗幅度、以及第三网络吞吐量相较于第四网络吞吐量的变化率计算的,基于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调整的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能够保持最大程度的传输数据包,因此有效的增加网络吞吐量,最大程度的利用网络资源。同时,基于第二降窗幅度、以及第三网络吞吐量相较于第四网络吞吐量的变化率计算的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更加准确。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降窗幅度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次计算的降窗幅度,第二降窗幅度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1次计算的降窗幅度,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三网络吞吐量、第二降窗幅度和第四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包括:
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降窗幅度公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
第一降窗幅度公式为:
Am=Am-1×[1+β×(Throughputm-Throughputm-1)/Throughputm-1],
Am为第一降窗幅度,Am-1为第二降窗幅度,β为预设降窗幅度系数,Throughputm为第三网络吞吐量,Throughputm-1为第四网络吞吐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
若降窗幅度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一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则降窗幅度是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通信连接所在传输链路的最小RTT计算的;或者,
若降窗幅度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二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则降窗幅度是网络分析器根据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一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和预设降窗幅度系数计算的;或者,
若降窗幅度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则降窗幅度是网络分析器根据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1次计算的降窗幅度、第五网络吞吐量和第六网络吞吐量计算的,M为大于2的整数,第五网络吞吐量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次计算降窗幅度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第六网络吞吐量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1次计算降窗幅度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
可见,在本示例中,针对第一通信连接不同次计算的降窗幅度采用不同的降窗幅度计算方式,进而向传输设备发送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传输设备基于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调整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传输设备通过传输设备的拥塞窗口重传第二数据包。由于调整后的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能够保持最大程度的传输数据包,因此有效的增加网络吞吐量,最大程度的利用网络资源。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网络分析器向传输设备发送网络吞吐量请求,网络吞吐量请求用于指示传输设备按照预设学习周期大小向网络分析器上报网络吞吐量。
可见,在本示例中,网络分析器向传输设备发送网络吞吐量请求,进而传输设备按照预设学习周期大小向网络分析器上报网络吞吐量。由于第一RTO是基于传输设备向网络分析器周期性上报的网络吞吐量计算的,能够满足数据包的实时传输状态,因此有助于提高数据包丢包重传的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方法,应用于传输设备,方法包括:
传输设备向网络分析器发送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网络吞吐量,网络吞吐量用于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RTO;
传输设备接收网络分析器发送的RTO。
可以看出,相较于发送设备超过设置的RTO未接收到接收设备发送的下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立即重传下一个数据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传输设备向网络分析器发送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网络吞吐量,然后传输设备接收网络分析器发送的RTO,进而传输设备基于RTO判断其传输的若干个数据包是否丢包,如果某个数据包丢包,那么传输设备立即重传某个数据包。由于第一RTO是基于网络吞吐量计算的,能够满足数据包的实时传输状态,因此有助于提高数据包丢包重传的效率。除此之外,相较于如果最后一个数据包在发送设备至接收设备的传输过程中丢失,此时接收设备无法接收到最后一个数据包,那么接收设备不会向发送设备发送最后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产生尾部丢包的问题,由于传输设备重传最后一个数据包无需接收到最后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因此有助于解决尾部丢包的问题。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传输设备根据RTO确定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的第二数据包发生丢包;
传输设备向网络分析器发送第一数据包的往返时延RTT和第二数据包的丢包信息,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均是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的数据包,且传输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时间早于传输第二数据包的时间,RTT和丢包信息用于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
可以看出,相较于发送设备超过设置的RTO未接收到接收设备发送的下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立即重传下一个数据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传输设备根据RTO确定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的第二数据包发生丢包,然后传输设备向网络分析器发送第一数据包的往返时延RTT和第二数据包的丢包信息,进而传输设备接收网络分析器发送的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传输设备基于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调整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传输设备通过传输设备的拥塞窗口重传第二数据包。由于第一RTO是基于网络吞吐量计算的,能够满足数据包的实时传输状态,因此有助于提高数据包丢包重传的效率。除此之外,相较于如果最后一个数据包在发送设备至接收设备的传输过程中丢失,此时接收设备无法接收到最后一个数据包,那么接收设备不会向发送设备发送最后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产生尾部丢包的问题,由于传输设备重传最后一个数据包无需接收到最后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因此有助于解决尾部丢包的问题。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传输设备接收网络分析器发送的降窗幅度;
传输设备根据降窗幅度调整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
可见,在本示例中,首先传输设备接收网络分析器发送的降窗幅度,然后传输设备根据降窗幅度调整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进而传输设备通过传输设备的拥塞窗口重传第二数据包。由于第一RTO是基于网络吞吐量计算的,能够满足数据包的实时传输状态,因此有助于提高数据包丢包重传的效率。由于调整后的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能够保持最大程度的传输数据包,因此有效的增加网络吞吐量,最大程度的利用网络资源。除此之外,相较于如果最后一个数据包在发送设备至接收设备的传输过程中丢失,此时接收设备无法接收到最后一个数据包,那么接收设备不会向发送设备发送最后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产生尾部丢包的问题,由于传输设备重传最后一个数据包无需接收到最后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因此有助于解决尾部丢包的问题。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传输设备向网络分析器发送第一数据包的往返时延RTT和第二数据包的丢包信息之后,方法还包括:
传输设备通过传输设备的拥塞窗口重传第二数据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传输设备接收网络分析器发送的网络吞吐量请求,网络吞吐量请求用于指示传输设备按照预设学习周期大小向网络分析器上报网络吞吐量。
可见,在本示例中,传输设备接收网络分析器发送的网络吞吐量请求,进而传输设备按照预设学习周期大小向网络分析器上报网络吞吐量。由于第一RTO是基于传输设备向网络分析器周期性上报的网络吞吐量计算的,能够满足数据包的实时传输状态,因此有助于提高数据包丢包重传的效率。由于调整后的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能够保持最大程度的传输数据包,因此有效的增加网络吞吐量,最大程度的利用网络资源。除此之外,相较于如果最后一个数据包在发送设备至接收设备的传输过程中丢失,此时接收设备无法接收到最后一个数据包,那么接收设备不会向发送设备发送最后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产生尾部丢包的问题,由于传输设备重传最后一个数据包无需接收到最后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因此有助于解决尾部丢包的问题。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应用于网络分析器,装置包括:
获得单元,用于获取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第一网络吞吐量;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第一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传输设备发送第一RTO。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应用于传输设备,装置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网络分析器发送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网络吞吐量,网络吞吐量用于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RTO;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分析器发送的RTO。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装置包括相互耦合的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其中:
处理器,用于获取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第一网络吞吐量;
处理器,还用于根据第一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
通信接口,用于向传输设备发送第一RTO。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装置包括相互耦合的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其中:
通信接口,用于向网络分析器发送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网络吞吐量,网络吞吐量用于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RTO;
通信接口,还用于接收网络分析器发送的RTO。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计算机程序被硬件(例如处理器等)执行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由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执行的任意一种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各方面的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电子设备实现以上各方面的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数据包丢包重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数据包丢包重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分析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E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请参见图1A,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方法应用于网络分析器和传输设备,该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方法包括步骤101-105,具体如下:
101、传输设备向网络分析器发送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网络吞吐量,网络吞吐量用于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RTO。
传输设备可以包括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应用路由器(AppliedRouter,AR)等。
无线接入点,俗称“热点”,主要有路由交换接入一体设备和纯接入点设备,路由交换接入一体设备执行接入和路由工作,纯接入点设备只负责无线客户端的接入,纯接入点设备通常用作无线网络拓展使用,与其他无线接入点或者主无线接入点连接,以扩大无线覆盖范围,而路由交换接入一体设备一般是无线网络的核心。
应用路由器是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的硬件设备,在网络间起网关的作用,是读取每一个数据包中的地址然后决定如何传送的专用智能性的网络设备。它能够理解不同的协议,例如某个局域网使用的以太网协议,因特网使用的TCP/IP协议。这样,路由器可以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网络传来的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把非TCP/IP网络的地址转换成TCP/IP地址,或者反之;再根据选定的路由算法把各数据包按最佳路线传送到指定位置,所以路由器可以把非TCP/IP网络连接到因特网上。
网络分析器是具有发现并解决各种故障特性的硬件或软件设备,这些特性包括特殊协议包的解码、特殊的编程前的故障测试、包过滤和包传输,安装在网络中用以确保整个网络不受恶意活动侵犯。网络分析器可以用来加强防火墙、反病毒软件以及间谍软件的检测。
第一通信连接可以是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连接、流控制传输协议(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SCTP)等。
网络中的数据是由一个个数据包组成,防火墙对每个数据包的处理要耗费资源。
102、网络分析器获取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第一网络吞吐量。
103、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包括:
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网络吞吐量、第二RTO和第二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第二RTO为网络分析器在计算第一RTO之前针对第一通信连接计算的最新RTO,第二网络吞吐量为网络分析器计算第二RTO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
可见,在本示例中,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网络吞吐量、第二RTO和第二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由于第一RTO是基于第一网络吞吐量、第二RTO和第二网络吞吐量计算的,能够满足数据包的实时传输状态,因此有助于提高数据包丢包重传的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网络吞吐量、第二RTO和第二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包括:
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二RTO、以及第一网络吞吐量相对于第二网络吞吐量的变化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
如果第一网络吞吐量相较于第二网络吞吐量的变化为增大,且第二RTO相较于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与第二RTO相邻的上一个RTO的变化为增加,那么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相较于第二RTO的变化为增加。
如果第一网络吞吐量相较于第二网络吞吐量的变化为增大,且第二RTO相较于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与第二RTO相邻的上一个RTO的变化为减少,那么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二RTO相较于第二RTO的变化为减少。
如果第一网络吞吐量相较于第二网络吞吐量的变化为减小,且第二RTO相较于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与第二RTO相邻的上一个RTO的变化为增加,那么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相较于第二RTO的变化为减少。
如果第一网络吞吐量相较于第二网络吞吐量的变化为减小,且第二RTO相较于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与第二RTO相邻的上一个RTO的变化为减少,那么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相较于第二RTO的变化为增加。
可见,在本示例中,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二RTO、以及第一网络吞吐量相对于第二网络吞吐量的变化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由于第一RTO是基于第二RTO和网络吞吐量的变化趋势计算的,能够满足数据包的实时传输状态,因此有助于提高数据包丢包重传的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网络吞吐量、第二RTO和第二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包括:
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二RTO、以及第一网络吞吐量相对于第二网络吞吐量的变化率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
可见,在本示例中,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二RTO、以及第一网络吞吐量相对于第二网络吞吐量的变化率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由于第一RTO是基于第二RTO、以及第一网络吞吐量相对于第二网络吞吐量的变化率计算的,能够满足数据包的实时传输状态,因此有助于提高数据包丢包重传的效率。同时,基于第二RTO、以及第一网络吞吐量相对于第二网络吞吐量的变化率计算的第一RTO更加准确。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网络分析器在第N次计算RTO(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时,具体可以采用第一超时重传时间公式计算该RTO;
第一超时重传时间公式为:
RTOn=RTOn-1×[1+α×(Throughputn-Throughputn-1)/Throughputn-1],
RTOn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N次计算的RTO(如上述第一RTO),RTOn-1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N-1次计算的RTO(如上述第二RTO),α为预设RTO系数,Throughputn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N次计算RTO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如上述第一网络吞吐量),Throughputn-1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N-1次计算RTO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如上述第二网络吞吐量)。
α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换句话说,专业人员可以基于历史测量数据对α进行人为设置,α的取值范围可以是-0.5~0.5。
此处引入[(Throughputn-Throughputn-1)/Throughputn-1]修正α的目的在于,当网络吞吐量变化较大时,改变RTO的动作幅度可以大一些;当网络吞吐量变化较小时,改变RTO的动作幅度可以小一些,这样可以快速达到收敛值。强化学习更新RTO的时间可以改变,当网络吞吐量变化较大时,迭代周期小;当网络吞吐量变化较小时,迭代周期大,如此可以快速适应网络变化且在网络状态稳定时节约计算开销。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
若第一RTO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一次计算的RTO,则第一RTO是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通信连接所在传输链路的最小RTT计算的;或者,
若第一RTO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二次计算的RTO,则第一RTO是网络分析器根据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一次计算的RTO和预设RTO系数计算的;或者,
若第一RTO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N次计算的RTO,则第一RTO是网络分析器根据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N-1次计算的RTO、第七网络吞吐量和第八网络吞吐量计算的,N为大于1的整数,第七网络吞吐量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N次计算RTO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第八网络吞吐量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N-1次计算RTO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
RTT的中文名称是往返时延,RTT的英文全称是Round Trip Time,RTT表示从发送设备(如该传输设备)发送数据包开始,到发送设备接收到来自接收设备的ACK(接收设备接收到该数据包立即发送该数据包对应的ACK),总共经过的时间。
网络分析器将针对第一通信连接所在传输链路的最小RTT与设定时长的和确定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一次计算的RTO,设定时长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换句话说,专业人员可以基于历史测量数据对设定时长进行人为设置,设定时长的取值范围可以是0至第一通信连接所在传输链路的最小RTT的一半。
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二超时重传时间公式计算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二次计算的RTO。
第二超时重传时间公式为:
RTO2=RTO1×(1+α),
RTO2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二次计算的RTO,RTO1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一次计算的RTO,α为预设RTO系数,α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换句话说,专业人员可以基于历史测量数据对α进行人为设置,α的取值范围可以是-0.5~0.5。
网络分析器根据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N-1次计算的RTO、第七网络吞吐量和第八网络吞吐量计算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N次计算的RTO可参见上述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二RTO、以及第一网络吞吐量相较于第二网络吞吐量的变化率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在此不再叙述。
可见,在本示例中,第一RTO是网络分析器进行半预测得到的,无需传输设备计算即可得到第一RTO,这样有助于降低传输设备的部署成本。
104、网络分析器向传输设备发送第一RTO。
105、传输设备接收网络分析器发送的第一RTO。
可以看出,相较于发送设备超过设置的RTO未接收到接收设备发送的下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立即重传下一个数据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分析器基于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第一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向传输设备发送第一RTO,进而传输设备基于第一RTO判断其传输的若干个数据包是否丢包,如果某个数据包丢包,那么传输设备立即重传某个数据包。由于第一RTO是基于网络吞吐量计算的,能够满足数据包的实时传输状态,因此有助于提高数据包丢包重传的效率。除此之外,相较于如果最后一个数据包在发送设备至接收设备的传输过程中丢失,此时接收设备无法接收到最后一个数据包,那么接收设备不会向发送设备发送最后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产生尾部丢包的问题,由于传输设备重传最后一个数据包无需接收到最后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因此有助于解决尾部丢包的问题。
请参见图1B,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数据包丢包重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包丢包重传方法应用于网络分析器和传输设备,该数据包丢包重传方法包括步骤111-118,具体如下:
111、传输设备向网络分析器发送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网络吞吐量,网络吞吐量用于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RTO。
步骤111可参见上述步骤101的描述,在此不再叙述。
112、网络分析器获取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第一网络吞吐量。
113、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
步骤103可参见上述步骤103的描述,在此不再叙述。
114、网络分析器向传输设备发送第一RTO。
115、传输设备接收网络分析器发送的第一RTO。
116、传输设备根据第一RTO确定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的第二数据包发生丢包。
从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第二数据包开始,如果传输设备在第一RTO内没有接收到接收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包对应的ACK,那么传输设备确定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的第二数据包发送丢包,便会向网络分析器发送第一数据包的RTT和第二数据包的丢包信息。
117、传输设备向网络分析器发送第一数据包的往返时延RTT和第二数据包的丢包信息,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均是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的数据包,且传输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时间早于传输第二数据包的时间,RTT和丢包信息用于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
第一数据包的RTT表示从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第一数据包开始,到传输设备接收到来自接收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对应的ACK,总共经过的时间。
第二数据包的丢包信息可以是第二数据包在传输设备到接收设备的传输过程中丢失。
如果数据包从设备A发出,依次经过设备B和设备C,到达设备D,那么传输设备可以是设备A、设备B和设备C中的任意一个设备,即第一通信连接上除目的设备之外的任意一个设备;如果传输设备是设备B,那么设备B将数据包转发至数据C;如果传输设备是设备C,那么设备C将数据包转发至设备D;第一数据包的RTT指的是从传输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开始,到传输设备接收到设备D的ACK(设备D接收到第一数据包立即发送第一数据包对应的ACK),总共经过的时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是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相继发送的两个数据包。
可见,在本示例中,由于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是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相继发送的两个数据包,因此基于第一数据包的RTT和第一RTO确定的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更加准确。
118、传输设备通过传输设备的拥塞窗口重传第二数据包。
可以看出,相较于发送设备超过设置的RTO未接收到接收设备发送的下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立即重传下一个数据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分析器基于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第一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向传输设备发送第一RTO,传输设备基于第一RTO确定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的第二数据包发生丢包,传输设备向网络分析器发送第一数据包的往返时延RTT和第二数据包的丢包信息,传输设备通过传输设备的拥塞窗口重传第二数据包。由于第一RTO是基于网络吞吐量计算的,能够满足数据包的实时传输状态,因此有助于提高数据包丢包重传的效率。除此之外,相较于如果最后一个数据包在发送设备至接收设备的传输过程中丢失,此时接收设备无法接收到最后一个数据包,那么接收设备不会向发送设备发送最后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产生尾部丢包的问题,由于传输设备重传最后一个数据包无需接收到最后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因此有助于解决尾部丢包的问题。
请参见图1C,图1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数据包丢包重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包丢包重传方法应用于网络分析器和传输设备,该数据包丢包重传方法包括步骤121-134,具体如下:
121、传输设备向网络分析器发送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网络吞吐量,网络吞吐量用于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RTO。
步骤121可参见上述步骤101的描述,在此不再叙述。
举例来说,如图1D所示,图1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分析器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分析器具有强化学习RTO模块、丢包分类模块、强化学习降窗模块和第一交互接口。
举例来说,如图1E所示,图1E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传输设备具有网络处理器、拥塞窗口模块、计时器、第二交互接口和网络接口。
网络处理器是一种可编程器件,它特定的应用于通信领域的各种任务,比如包处理、协议分析、路由查找、声音/数据的汇聚、防火墙、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等。
获得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网络吞吐量可以是通过传输设备的网络接口完成的。
向网络分析器发送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网络吞吐量可以是通过传输设备的第二交互接口完成的。
122、网络分析器获取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第一网络吞吐量。
获取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第一网络吞吐量可以是通过网络分析器的第一交互接口完成的。
123、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
步骤123可参见上述步骤103的描述,在此不再叙述。
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可以是通过网络分析器的强化学习RTO模块完成的。
可选的,在传输设备按照预设学习周期大小向网络分析器上报网络吞吐量的情况下,若降窗幅度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N次计算的RTO,则第一RTO是网络分析器根据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N-1次计算的RTO、第九网络吞吐量和第十网络吞吐量计算的,N为大于2的整数,第九网络吞吐量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N次计算RTO时,传输设备在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N次计算RTO对应的学习周期上报的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第十网络吞吐量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N-1次计算RTO时,传输设备在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N-1次计算RTO对应的学习周期上报的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
124、网络分析器向传输设备发送第一RTO。
向传输设备发送第一RTO可以是通过网络分析器的第一交互接口完成的。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方法还包括:
网络分析器向传输设备发送网络吞吐量请求,网络吞吐量请求用于指示传输设备按照预设学习周期大小向网络分析器上报网络吞吐量。
向传输设备发送网络吞吐量请求可以是通过网络分析器的第一交互接口完成的,向网络分析器上报网络吞吐量可以是通过传输设备的第二交互接口完成的。
网络分析器向传输设备发送网络吞吐量请求的时刻可以是在网络分析器向传输设备发送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一次计算的RTO的过程中。
预设学习周期大小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换句话说,专业人员可以基于历史测量数据对预设学习周期大小进行人为设置,预设学习周期大小的取值范围可以是0~2s。
传输设备按照预设学习周期大小向网络分析器上报网络吞吐量表示传输设备每隔预设学习周期大小的时长向网络分析器上报一次网络吞吐量。
可见,在本示例中,网络分析器向传输设备发送网络吞吐量请求,进而传输设备按照预设学习周期大小向网络分析器上报网络吞吐量。由于第一RTO是基于传输设备向网络分析器周期性上报的网络吞吐量计算的,能够满足数据包的实时传输状态,因此有助于提高数据包丢包重传的效率。除此之外,相较于如果最后一个数据包在发送设备至接收设备的传输过程中丢失,此时接收设备无法接收到最后一个数据包,那么接收设备不会向发送设备发送最后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产生尾部丢包的问题,由于传输设备重传最后一个数据包无需接收到最后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因此有助于解决尾部丢包的问题。
125、传输设备接收网络分析器发送的第一RTO。
接收网络分析器发送的第一RTO可以是通过传输设备的第二交互接口完成的。
126、传输设备根据第一RTO确定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的第二数据包发生丢包。
步骤126可参见上述步骤116的描述,在此不再叙述。
根据第一RTO确定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的第二数据包发生丢包可以是通过传输设备的计时器完成的。
127、传输设备向网络分析器发送第一数据包的往返时延RTT和第二数据包的丢包信息,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均是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的数据包,且传输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时间早于传输第二数据包的时间,RTT和丢包信息用于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
步骤127可参见上述步骤117的描述,在此不再叙述。
向网络分析器发送第一数据包的RTT和第二数据包的丢包信息可以是通过传输设备的第二交互接口完成的。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是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相继发送的两个数据包。
步骤124可参见上述步骤114的描述,在此不再叙述。
128、网络分析器接收传输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的RTT和第二数据包的丢包信息。
接收传输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的RTT和第二数据包的丢包信息可以是通过网络分析器的第一交互接口完成的。
129、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数据包的RTT和第一RTO确定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丢包类型包括拥塞丢包和随机丢包。
根据第一数据包的RTT和第一RTO确定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可以是通过网络分析器的丢包分类模块完成的。
拥塞丢包是传输设备由于负载太大、队列太长等导致的数据包丢包;随机丢包是在发送设备到接收设备的传输过程中,由于传输链路问题、无线传输损失等造成的数据包丢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数据包的RTT和第一RTO确定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包括:
网络分析器计算第一RTO与第一数据包的RTT的时长差值;
若时长差值大于等于预设时长,则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拥塞丢包;或者,
若时长差值小于预设时长,则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随机丢包。
预设时长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换句话说,专业人员可以基于历史测量数据对预设时长进行人为设置,预设时长的取值范围是第一通信连接所在传输链路的最小RTT的四分之一至第一通信连接所在传输链路的最小RTT的一半。
可见,在本示例中,如果时长差值较大,那么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拥塞丢包;如果时长差值较小,那么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随机丢包,进而网络分析器基于不同的丢包类型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向传输设备发送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传输设备基于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调整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传输设备通过传输设备的拥塞窗口重传第二数据包。由于第一RTO是基于网络吞吐量计算的,因此有助于提高数据包丢包重传的效率。由于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是网络分析器基于不同的丢包类型确定的,使得调整后的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能够保持最大程度的传输数据包,因此有效的增加网络吞吐量,最大程度的利用网络资源。除此之外,相较于如果最后一个数据包在发送设备至接收设备的传输过程中丢失,此时接收设备无法接收到最后一个数据包,那么接收设备不会向发送设备发送最后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产生尾部丢包的问题,由于传输设备重传最后一个数据包无需接收到最后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因此有助于解决尾部丢包的问题。
130、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数据包的RTT和第一RTO确定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
根据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可以是通过网络分析器的强化学习降窗模块完成的。
可以看出,相较于发送设备超过设置的RTO未接收到接收设备发送的下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立即重传下一个数据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网络分析器基于第一数据包的RTT和第一RTO确定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然后基于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进而向传输设备发送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传输设备基于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调整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传输设备通过传输设备的拥塞窗口重传第二数据包。由于第一RTO是基于网络吞吐量计算的,能够满足数据包的实时传输状态,因此有助于提高数据包丢包重传的效率。由于调整后的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能够保持最大程度的传输数据包,因此有效的增加网络吞吐量,最大程度的利用网络资源。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包括:
若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拥塞丢包,则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不为零;或者,
若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随机丢包,则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为零。
可见,在本示例中,如果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拥塞丢包,那么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不为零;如果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随机丢包,那么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为零;进而网络分析器向传输设备发送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传输设备基于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调整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这样实现了传输设备合理调整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使得调整后的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能够保持最大程度的传输数据包,有效的增加网络吞吐量,最大程度的利用网络资源。除此之外,相较于如果最后一个数据包在发送设备至接收设备的传输过程中丢失,此时接收设备无法接收到最后一个数据包,那么接收设备不会向发送设备发送最后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产生尾部丢包的问题,由于传输设备重传最后一个数据包无需接收到最后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因此有助于解决尾部丢包的问题。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不为零,包括:
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二降窗幅度、以及第三网络吞吐量相较于第四网络吞吐量的变化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第二降窗幅度为网络分析器在计算第一降窗幅度之前针对第一通信连接计算的最新降窗幅度,第三网络吞吐量为网络分析器计算第一降窗幅度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第四网络吞吐量为网络分析器计算第二降窗幅度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
如果第三网络吞吐量相较于第四网络吞吐量的变化为增大,且第二降窗幅度相较于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与第二降窗幅度相邻的上一个降窗幅度的变化为增加,那么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相较于第二降窗幅度的变化为增加。
如果第三网络吞吐量相较于第四网络吞吐量的变化为增大,且第二降窗幅度相较于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与第二降窗幅度相邻的上一个降窗幅度的变化为减少,那么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相较于第二降窗幅度的变化为减少。
如果第三网络吞吐量相较于第四网络吞吐量的变化为减小,且第二降窗幅度相较于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与第二降窗幅度相邻的上一个降窗幅度的变化为增加,那么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相较于第二降窗幅度的变化为减少。
如果第三网络吞吐量相较于第四网络吞吐量的变化为减小,且第二降窗幅度相较于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与第二降窗幅度相邻的上一个降窗幅度的变化为减少,那么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相较于第二降窗幅度的变化为增加。
可见,在本示例中,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二降窗幅度、以及第三网络吞吐量相较于第四网络吞吐量的变化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由于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是基于第二降窗幅度和网络吞吐量的变化趋势计算的,基于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调整的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能够保持最大程度的传输数据包,因此有效的增加网络吞吐量,最大程度的利用网络资源。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不为零,包括:
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二降窗幅度、以及第三网络吞吐量相较于第四网络吞吐量的变化率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第二降窗幅度为网络分析器在计算第一降窗幅度之前针对第一通信连接计算的最新降窗幅度,第三网络吞吐量为网络分析器计算第一降窗幅度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第四网络吞吐量为网络分析器计算第二降窗幅度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
可见,在本示例中,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二降窗幅度、以及第三网络吞吐量相较于第四网络吞吐量的变化率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由于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是基于第二降窗幅度、以及第三网络吞吐量相较于第四网络吞吐量的变化率计算的,基于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调整的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能够保持最大程度的传输数据包,因此有效的增加网络吞吐量,最大程度的利用网络资源。同时,基于第二降窗幅度、以及第三网络吞吐量相较于第四网络吞吐量的变化率计算的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更加准确。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网络分析器在第M次计算降窗幅度(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时,具体可以采用第一降窗幅度公式计算该降窗幅度;
第一降窗幅度公式为:
Am=Am-1×[1+β×(Throughputm-Throughputm-1)/Throughputm-1],
Am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如上述第一降窗幅度),Am-1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1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如上述第二降窗幅度),β为预设降窗幅度系数,Throughputm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次计算降窗幅度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如上述第三网络吞吐量),Throughputm-1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1次计算降窗幅度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如上述第四网络吞吐量)。
β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换句话说,专业人员可以基于历史测量数据对β进行人为设置,β的取值范围可以是-0.5~0.5。
此处引入[(Throughputm-Throughputm-1)/Throughputm-1]修正β的目的在于,当网络吞吐量变化较大时,改变降窗幅度的动作幅度可以大一些;当网络吞吐量变化较小时,改变降窗幅度的动作幅度可以小一些,这样可以快速达到收敛值。强化学习更新降窗幅度的时间可以改变,当网络吞吐量变化较大时,迭代周期小;当网络吞吐量变化较小时,迭代周期大,如此可以快速适应网络变化且在网络状态稳定时节约计算开销。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
若降窗幅度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一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则降窗幅度是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通信连接所在传输链路的最小RTT计算的;或者,
若降窗幅度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二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则降窗幅度是网络分析器根据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一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和预设降窗幅度系数计算的;或者,
若降窗幅度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则降窗幅度是网络分析器根据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1次计算的降窗幅度、第五网络吞吐量和第六网络吞吐量计算的,M为大于2的整数,第五网络吞吐量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次计算降窗幅度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第六网络吞吐量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1次计算降窗幅度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
RTT的中文名称是往返时延,RTT的英文全称是Round Trip Time,RTT表示从发送设备(如该传输设备)发送数据包开始,到发送设备接收到来自接收设备的ACK(接收设备接收到该数据包立即发送该数据包对应的ACK),总共经过的时间。
网络分析器获取预存的RTT与降窗幅度的映射关系;网络分析器根据RTT与降窗幅度的映射关系获得针对第一通信连接所在传输链路的最小RTT对应的降窗幅度;网络分析器将第一通信连接所在传输链路的最小RTT对应的降窗幅度确定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一次计算的降窗幅度。
RTT与降窗幅度的映射关系可以是专业人员基于历史测量数据确定的,RTT与降窗幅度的映射关系如下表1所示:
表1
RTT 降窗幅度
第一RTT 第一降窗幅度
第二RTT 第二降窗幅度
第三RTT 第三降窗幅度
…… ……
RTT与降窗幅度一一对应;如果RTT为第一RTT,那么降窗幅度为第一降窗幅度;如果RTT为第二RTT,那么降窗幅度为第二降窗幅度;如果RTT为第三RTT,那么降窗幅度为第三降窗幅度;RTT与降窗幅度成正相关关系,换句话说,如果RTT越大,那么降窗幅度越大。
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二降窗幅度公式计算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二次计算的降窗幅度。
第二降窗幅度公式为:
A2=A1×(1+β),
A2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二次计算的降窗幅度,A1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一次计算的降窗幅度,β为预设降窗幅度系数,β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换句话说,专业人员可以基于历史测量数据对β进行人为设置,β的取值范围可以是-0.5~0.5。
网络分析器根据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1次计算的降窗幅度、第五网络吞吐量和第六网络吞吐量计算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可参见上述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二降窗幅度、以及第三网络吞吐量相较于第四网络吞吐量的变化率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在此不再叙述。
可选的,在传输设备按照预设学习周期大小向网络分析器上报网络吞吐量的情况下,若降窗幅度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则降窗幅度是网络分析器根据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1次计算的降窗幅度、第十一网络吞吐量和第十二网络吞吐量计算的,M为大于2的整数,第十一网络吞吐量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次计算降窗幅度时,传输设备在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次计算降窗幅度对应的学习周期上报的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第十二网络吞吐量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1次计算降窗幅度时,传输设备在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1次计算降窗幅度对应的学习周期上报的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
可见,在本示例中,针对第一通信连接不同次计算的降窗幅度采用不同的降窗幅度计算方式,进而向传输设备发送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传输设备基于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调整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传输设备通过传输设备的拥塞窗口重传第二数据包。由于调整后的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能够保持最大程度的传输数据包,因此有效的增加网络吞吐量,最大程度的利用网络资源。除此之外,相较于如果最后一个数据包在发送设备至接收设备的传输过程中丢失,此时接收设备无法接收到最后一个数据包,那么接收设备不会向发送设备发送最后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产生尾部丢包的问题,由于传输设备重传最后一个数据包无需接收到最后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因此有助于解决尾部丢包的问题。
131、网络分析器向传输设备发送降窗幅度。
向传输设备发送降窗幅度可以是通过网络分析器的第一交互接口完成的。
如果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随机丢包,那么网络分析器向传输设备发送降窗幅度为零,或者,网络分析器不向传输设备发送降窗幅度。
可见,在本示例中,网络分析器向传输设备发送降窗幅度,进而传输设备基于降窗幅度调整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传输设备通过传输设备的拥塞窗口重传第二数据包。由于第一RTO是基于网络吞吐量计算的,能够满足数据包的实施传输状态,因此有助于提高数据包丢包重传的效率。由于调整后的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能够保持最大程度的传输数据包,因此有效的增加网络吞吐量,最大程度的利用网络资源。除此之外,在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随机丢包的情况下,降窗幅度为0,因此可以有效的避免随机丢包造成的无效降窗。
132、传输设备接收网络分析器发送的降窗幅度。
接收网络分析器发送的降窗幅度可以是通过传输设备的第二交互接口完成的。
133、传输设备根据降窗幅度调整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
根据降窗幅度调整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可以是通过传输设备的拥塞窗口模块完成的。
可选的,传输设备获取预设涨窗函数;传输设备根据降窗幅度和预设张窗函数调整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
预设涨窗函数可以是预先存储在传输设备中;或者,预设涨窗函数可以是预先存储在网络分析器中,网络分析器向传输设备发送预设涨窗函数的时刻可以是在网络分析器向传输设备发送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一次计算的RTO的过程中。
预设涨窗函数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换句话说,专业人员可以基于历史测量数据对预设涨窗函数进行人为设置,预设涨窗函数可以是Cubic涨窗函数。
134、传输设备通过传输设备的拥塞窗口重传第二数据包。
传输设备的拥塞窗口指的是调整后的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
可以看出,相较于发送设备超过设置的RTO未接收到接收设备发送的下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立即重传下一个数据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分析器基于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第一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向传输设备发送第一RTO;传输设备基于网络分析器发送的第一RTO确定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的第二数据包发生丢包,向网络分析器发送第一数据包的往返时延RTT和第二数据包的丢包信息;网络分析器基于第一数据包的RTT和第一RTO确定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基于第一数据包的RTT和第一RTO确定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向传输设备发送降窗幅度;传输设备基于降窗幅度调整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通过传输设备的拥塞窗口重传第二数据包。由于第一RTO是基于网络吞吐量计算的,能够满足数据包的实时传输状态,因此有助于提高数据包丢包重传的效率。由于调整后的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能够保持最大程度的传输数据包,因此有效的增加网络吞吐量,最大程度的利用网络资源。除此之外,相较于如果最后一个数据包在发送设备至接收设备的传输过程中丢失,此时接收设备无法接收到最后一个数据包,那么接收设备不会向终端发送最后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产生尾部丢包的问题,由于传输设备重传最后一个数据包无需接收到最后一个数据包对应的ACK,因此有助于解决尾部丢包的问题。
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该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应用于网络分析器,该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200包括获得单元210、计算单元220和第一发送单元230,其中:
获得单元210,用于获取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第一网络吞吐量;
计算单元220,用于根据第一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
第一发送单元230,用于向传输设备发送第一RTO。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该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200还包括第一接收单元240,其中:
第一接收单元240,用于接收传输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的往返时延RTT和第二数据包的丢包信息,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均是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的数据包,且传输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时间早于传输第二数据包的时间,第二数据包为根据第一RTO确定的发生丢包的数据包;
获得单元210,还用于根据第一数据包的RTT和第一RTO确定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丢包类型包括拥塞丢包和随机丢包;
获得单元210,还用于根据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是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相继发送的两个数据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
第一发送单元230,还用于向传输设备发送降窗幅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一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方面,计算单元220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网络吞吐量、第二RTO和第二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第二RTO为网络分析器在计算第一RTO之前针对第一通信连接计算的最新RTO,第二网络吞吐量为网络分析器计算第二RTO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一网络吞吐量、第二RTO和第二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方面,计算单元220具体用于:
根据第二RTO、以及第一网络吞吐量相对于第二网络吞吐量的变化率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RTO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N次计算的RTO,第二RTO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N-1次计算的RTO,在根据第一网络吞吐量、第二RTO和第二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方面,计算单元220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超时重传时间公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
第一超时重传时间公式为:
RTOn=RTOn-1×[1+α×(Throughputn-Throughputn-1)/Throughputn-1],
RTOn为第一RTO,RTOn-1为第二RTO,α为预设RTO系数,Throughputn为第一网络吞吐量,Throughputn-1为第二网络吞吐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一数据包的RTT和第一RTO确定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方面,获得单元210具体用于:
计算第一RTO与第一数据包的RTT的时长差值;
若时长差值大于等于预设时长,则确定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拥塞丢包;或者,
若时长差值小于预设时长,则确定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随机丢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方面,获得单元210具体用于:
若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拥塞丢包,则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不为零;或者,
若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随机丢包,则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为零。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不为零方面,获得单元210具体用于:
根据第二降窗幅度、以及第三网络吞吐量相较于第四网络吞吐量的变化率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第二降窗幅度为网络分析器在计算第一降窗幅度之前针对第一通信连接计算的最新降窗幅度,第三网络吞吐量为网络分析器计算第一降窗幅度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第四网络吞吐量为网络分析器计算第二降窗幅度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降窗幅度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次计算的降窗幅度,第二降窗幅度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1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在根据第三网络吞吐量、第二降窗幅度和第四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方面,获得单元210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降窗幅度公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
第一降窗幅度公式为:
Am=Am-1×[1+β×(Throughputm-Throughputm-1)/Throughputm-1],
Am为第一降窗幅度,Am-1为第二降窗幅度,β为预设降窗幅度系数,Throughputm为第三网络吞吐量,Throughputm-1为第四网络吞吐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
若降窗幅度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一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则降窗幅度是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通信连接所在传输链路的最小RTT计算的;或者,
若降窗幅度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二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则降窗幅度是网络分析器根据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一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和预设降窗幅度系数计算的;或者,
若降窗幅度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则降窗幅度是网络分析器根据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1次计算的降窗幅度、第五网络吞吐量和第六网络吞吐量计算的,M为大于2的整数,第五网络吞吐量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次计算降窗幅度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第六网络吞吐量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1次计算降窗幅度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
第一发送单元230,还用于向传输设备发送网络吞吐量请求,网络吞吐量请求用于指示传输设备按照预设学习周期大小向网络分析器上报网络吞吐量。
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该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应用于传输设备,该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300包括第二发送单元310和第二接收单元320,其中:
第二发送单元310,用于向网络分析器发送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网络吞吐量,网络吞吐量用于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RTO;
第二接收单元320,用于接收网络分析器发送的RTO。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该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300还包括获得单元330,其中:
获得单元330,用于根据RTO确定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的第二数据包发生丢包;
第二发送单元310,用于向网络分析器发送第一数据包的往返时延RTT和第二数据包的丢包信息,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均是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的数据包,且传输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时间早于传输第二数据包转发的时间,RTT和丢包信息用于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该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300还包括调整单元340,其中:
第二接收单元320,还用于接收网络分析器发送的降窗幅度;
调整单元340,用于根据降窗幅度调整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该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300还包括重传单元350,其中:
重传单元350,用于通过传输设备的拥塞窗口重传第二数据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
第二接收单元320,还用于接收网络分析器发送的网络吞吐量请求,网络吞吐量请求用于指示传输设备按照预设学习周期大小向网络分析器上报网络吞吐量。
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该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400包括相互耦合的处理器410、通信接口420和存储器430;例如存储器430、通信接口420和处理器410通过总线440耦合。
存储器430可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等等,该存储器430用于存储相关指令及数据。
处理器410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410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处理器410用于读取存储器43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与通信接口420配合执行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由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400执行的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处理器410,用于获取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第一网络吞吐量;
处理器410,还用于根据第一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
通信接口420,用于向传输设备发送第一RTO。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
通信接口420,还用于接收传输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的往返时延RTT和第二数据包的丢包信息,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均是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的数据包,且传输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时间早于传输第二数据包的时间,第二数据包为根据第一RTO确定的发生丢包的数据包;
处理器410,还用于根据第一数据包的RTT和第一RTO确定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丢包类型包括拥塞丢包和随机丢包;
处理器410,还用于根据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是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相继发送的两个数据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
通信接口420,还用于向传输设备发送降窗幅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一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方面,处理器410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网络吞吐量、第二RTO和第二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第二RTO为网络分析器在计算第一RTO之前针对第一通信连接计算的最新RTO,第二网络吞吐量为网络分析器计算第二RTO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一网络吞吐量、第二RTO和第二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方面,处理器410具体用于:
根据第二RTO、以及第一网络吞吐量相对于第二网络吞吐量的变化率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RTO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N次计算的RTO,第二RTO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N-1次计算的RTO,在根据第一网络吞吐量、第二RTO和第二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方面,处理器410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超时重传时间公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
第一超时重传时间公式为:
RTOn=RTOn-1×[1+α×(Throughputn-Throughputn-1)/Throughputn-1],
RTOn为第一RTO,RTOn-1为第二RTO,α为预设RTO系数,Throughputn为第一网络吞吐量,Throughputn-1为第二网络吞吐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一数据包的RTT和第一RTO确定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方面,处理器410具体用于:
计算第一RTO与第一数据包的RTT的时长差值;
若时长差值大于等于预设时长,则确定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拥塞丢包;或者,
若时长差值小于预设时长,则确定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随机丢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方面,处理器410具体用于:
若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拥塞丢包,则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不为零;或者,
若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随机丢包,则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为零。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不为零方面,处理器410具体用于:
根据第二降窗幅度、以及第三网络吞吐量相较于第四网络吞吐量的变化率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第二降窗幅度为网络分析器在计算第一降窗幅度之前针对第一通信连接计算的最新降窗幅度,第三网络吞吐量为网络分析器计算第一降窗幅度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第四网络吞吐量为网络分析器计算第二降窗幅度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降窗幅度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次计算的降窗幅度,第二降窗幅度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1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在根据第三网络吞吐量、第二降窗幅度和第四网络吞吐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方面,处理器410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降窗幅度公式计算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
第一降窗幅度公式为:
Am=Am-1×[1+β×(Throughputm-Throughputm-1)/Throughputm-1],
Am为第一降窗幅度,Am-1为第二降窗幅度,β为预设降窗幅度系数,Throughputm为第三网络吞吐量,Throughputm-1为第四网络吞吐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
若降窗幅度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一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则降窗幅度是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通信连接所在传输链路的最小RTT计算的;或者,
若降窗幅度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二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则降窗幅度是网络分析器根据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一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和预设降窗幅度系数计算的;或者,
若降窗幅度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则降窗幅度是网络分析器根据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1次计算的降窗幅度、第五网络吞吐量和第六网络吞吐量计算的,M为大于2的整数,第五网络吞吐量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次计算降窗幅度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第六网络吞吐量为针对第一通信连接第M-1次计算降窗幅度时,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
通信接口420,还用于向传输设备发送网络吞吐量请求,网络吞吐量请求用于指示传输设备按照预设学习周期大小向网络分析器上报网络吞吐量。
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该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500包括相互耦合的处理器510、通信接口520和存储器530;例如存储器530、通信接口520和处理器510通过总线540耦合。
存储器530可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等等,该存储器530用于存储相关指令及数据。
处理器510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510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处理器510用于读取存储器53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与通信接口520配合执行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由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500执行的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通信接口520,用于向网络分析器发送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网络吞吐量,网络吞吐量用于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RTO;
通信接口520,还用于接收网络分析器发送的RTO。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
处理器510,用于根据RTO确定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的第二数据包发生丢包;
通信接口520,还用于向网络分析器发送第一数据包的往返时延RTT和第二数据包的丢包信息,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均是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的数据包,且传输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包的时间早于传输第二数据包的时间,RTT和丢包信息用于网络分析器确定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
通信接口520,还用于接收网络分析器发送的降窗幅度;
处理器510,还用于根据降窗幅度调整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
通信接口520,还用于通过传输设备的拥塞窗口重传第二数据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
通信接口520,还用于接收网络分析器发送的网络吞吐量请求,网络吞吐量请求用于指示传输设备按照预设学习周期大小向网络分析器上报网络吞吐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计算机程序被硬件(例如处理器等)执行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由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执行的任意一种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以上各方面的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请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芯片系统600可包括:处理器610,以及耦合于处理器610的一个或多个接口620。示例性的:
处理器610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实现中,处理器610可主要包括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示例性的,控制器主要负责指令译码,并为指令对应的操作发出控制信号。运算器主要负责执行定点或浮点算数运算操作、移位操作以及逻辑操作等,也可以执行地址运算和转换。寄存器主要负责保存指令执行过程中临时存放的寄存器操作数和中间操作结果等。具体实现中,处理器610的硬件架构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架构、无互锁管道阶段架构的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without interlocked piped stages architecture,MIPS)架构、进阶精简指令集机器(advanced RISC machines,ARM)架构或者NP架构等等。处理器610可以是单核的,也可以是多核的。
示例性的,接口620可用于输入待处理的数据至处理器610,并且可以向外输出处理器610的处理结果。具体实现中,接口620可以是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 purpose inputoutput,GPIO)接口,可以和多个外围设备(如显示器(LCD)、摄像头(camara)、射频(radiofrequency,RF)模块等等)连接。接口620通过总线630与处理器610相连。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处理器610可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方法和数据包丢包重传方法在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侧的实现程序或者数据,使得该芯片可以实现前述图1A所示的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方法,以及图1B和图1C所示的数据包丢包重传方法。存储器可以和处理器610集成在一起,也可以通过接口620与芯片系统600相耦合,也就是说存储器可以是芯片系统600的一部分,也可以独立于该芯片系统600。接口620可用于输出处理器610的执行结果。本申请中,接口620可具体用于输出处理器610的译码结果。关于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方法和数据包丢包重传方法可参考前述各个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全部或部分功能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软件加硬件的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38)

1.一种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分析器,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网络分析器获取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第一网络吞吐量;
所述网络分析器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吞吐量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
所述网络分析器向所述传输设备发送所述第一RTO;
所述网络分析器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吞吐量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包括:
所述网络分析器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吞吐量、第二RTO和第二网络吞吐量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所述第二RTO为所述网络分析器在计算所述第一RTO之前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连接计算的最新RTO,所述第二网络吞吐量为所述网络分析器计算所述第二RTO时,所述传输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分析器向所述传输设备发送所述第一RTO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分析器接收所述传输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的往返时延RTT和第二数据包的丢包信息,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均是所述传输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的数据包,且所述传输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时间早于传输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时间,所述第二数据包为根据所述第一RTO确定的发生丢包的数据包;
所述网络分析器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的RTT和所述第一RTO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所述丢包类型包括拥塞丢包和随机丢包;
所述网络分析器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是所述传输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相继发送的两个数据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分析器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分析器向所述传输设备发送所述降窗幅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分析器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吞吐量、第二RTO和第二网络吞吐量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包括:
所述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二RTO、以及所述第一网络吞吐量相对于第二网络吞吐量的变化率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TO为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第N次计算的RTO,所述第二RTO为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第N-1次计算的RTO,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网络分析器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吞吐量、第二RTO和第二网络吞吐量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包括:
所述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超时重传时间公式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
所述第一超时重传时间公式为:
RTOn=RTOn-1×[1+α×(Throughputn-Throughputn-1)/Throughputn-1],
所述RTOn为所述第一RTO,所述RTOn-1为所述第二RTO,所述α为预设RTO系数,所述Throughputn为所述第一网络吞吐量,所述Throughputn-1为所述第二网络吞吐量。
7.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分析器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的RTT和所述第一RTO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包括:
所述网络分析器计算所述第一RTO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的RTT的时长差值;
若所述时长差值大于等于预设时长,则所述网络分析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拥塞丢包;或者,
若所述时长差值小于所述预设时长,则所述网络分析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随机丢包。
8.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分析器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包括:
若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拥塞丢包,则所述网络分析器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不为零;或者,
若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随机丢包,则所述网络分析器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为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分析器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不为零,包括:
所述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二降窗幅度、以及第三网络吞吐量相较于第四网络吞吐量的变化率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所述第二降窗幅度为所述网络分析器在计算所述第一降窗幅度之前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连接计算的最新降窗幅度,所述第三网络吞吐量为所述网络分析器计算所述第一降窗幅度时,所述传输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所述第四网络吞吐量为所述网络分析器计算所述第二降窗幅度时,所述传输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窗幅度为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第M次计算的降窗幅度,所述第二降窗幅度为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第M-1次计算的降窗幅度,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三网络吞吐量、第二降窗幅度和第四网络吞吐量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包括:
所述网络分析器根据第一降窗幅度公式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
所述第一降窗幅度公式为:
Am=Am-1×[1+β×(Throughputm-Throughputm-1)/Throughputm-1],
所述Am为所述第一降窗幅度,所述Am-1为所述第二降窗幅度,所述β为预设降窗幅度系数,所述Throughputm为所述第三网络吞吐量,所述Throughputm-1为所述第四网络吞吐量。
11.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降窗幅度为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第一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则所述降窗幅度是所述网络分析器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所在传输链路的最小RTT计算的;或者,
若所述降窗幅度为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第二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则所述降窗幅度是所述网络分析器根据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第一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和预设降窗幅度系数计算的;或者,
若所述降窗幅度为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第M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则所述降窗幅度是所述网络分析器根据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第M-1次计算的降窗幅度、第五网络吞吐量和第六网络吞吐量计算的,所述M为大于2的整数,所述第五网络吞吐量为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第M次计算降窗幅度时,所述传输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所述第六网络吞吐量为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第M-1次计算降窗幅度时,所述传输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5、9、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分析器向所述传输设备发送网络吞吐量请求,所述网络吞吐量请求用于指示所述传输设备按照预设学习周期大小向所述网络分析器上报网络吞吐量。
13.一种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传输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传输设备向网络分析器发送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网络吞吐量,所述网络吞吐量用于所述网络分析器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RTO;
所述传输设备接收所述网络分析器发送的所述RTO;
所述传输设备根据所述RTO确定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的第二数据包发生丢包;
所述传输设备向所述网络分析器发送第一数据包的往返时延RTT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丢包信息,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均是所述传输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的数据包,且所述传输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时间早于传输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时间,所述RTT和所述丢包信息用于所述网络分析器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传输设备接收所述网络分析器发送的所述降窗幅度;
所述传输设备根据所述降窗幅度调整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设备向所述网络分析器发送第一数据包的往返时延RTT和第二数据包的丢包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传输设备通过所述传输设备的拥塞窗口重传所述第二数据包。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设备向所述网络分析器发送第一数据包的往返时延RTT和第二数据包的丢包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传输设备通过所述传输设备的拥塞窗口重传所述第二数据包。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传输设备接收所述网络分析器发送的网络吞吐量请求,所述网络吞吐量请求用于指示所述传输设备按照预设学习周期大小向所述网络分析器上报网络吞吐量。
18.一种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分析器,所述装置包括:
获得单元,用于获取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第一网络吞吐量;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吞吐量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传输设备发送所述第一RTO;
在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吞吐量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方面,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吞吐量、第二RTO和第二网络吞吐量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所述第二RTO为所述网络分析器在计算所述第一RTO之前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连接计算的最新RTO,所述第二网络吞吐量为所述网络分析器计算所述第二RTO时,所述传输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接收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传输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的往返时延RTT和第二数据包的丢包信息,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均是所述传输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的数据包,且所述传输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时间早于传输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时间,所述第二数据包为根据所述第一RTO确定的发生丢包的数据包;
所述获得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的RTT和所述第一RTO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所述丢包类型包括拥塞丢包和随机丢包;
所述获得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是所述传输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相继发送的两个数据包。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传输设备发送所述降窗幅度。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吞吐量、第二RTO和第二网络吞吐量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方面,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第二RTO、以及所述第一网络吞吐量相对于第二网络吞吐量的变化率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
23.根据权利要求18或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TO为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第N次计算的RTO,所述第二RTO为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第N-1次计算的RTO,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在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吞吐量、第二RTO和第二网络吞吐量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方面,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超时重传时间公式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
所述第一超时重传时间公式为:
RTOn=RTOn-1×[1+α×(Throughputn-Throughputn-1)/Throughputn-1],
所述RTOn为所述第一RTO,所述RTOn-1为所述第二RTO,所述α为预设RTO系数,所述Throughputn为所述第一网络吞吐量,所述Throughputn-1为所述第二网络吞吐量。
24.根据权利要求19-2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的RTT和所述第一RTO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方面,所述获得单元具体用于:
计算所述第一RTO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的RTT的时长差值;
若所述时长差值大于等于预设时长,则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拥塞丢包;或者,
若所述时长差值小于所述预设时长,则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随机丢包。
25.根据权利要求19-2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方面,所述获得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拥塞丢包,则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不为零;或者,
若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丢包类型为随机丢包,则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为零。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不为零方面,所述获得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第二降窗幅度、以及第三网络吞吐量相较于第四网络吞吐量的变化率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所述第二降窗幅度为所述网络分析器在计算所述第一降窗幅度之前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连接计算的最新降窗幅度,所述第三网络吞吐量为所述网络分析器计算所述第一降窗幅度时,所述传输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所述第四网络吞吐量为所述网络分析器计算所述第二降窗幅度时,所述传输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窗幅度为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第M次计算的降窗幅度,所述第二降窗幅度为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第M-1次计算的降窗幅度,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在根据第三网络吞吐量、第二降窗幅度和第四网络吞吐量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方面,所述获得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降窗幅度公式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降窗幅度;
所述第一降窗幅度公式为:
Am=Am-1×[1+β×(Throughputm-Throughputm-1)/Throughputm-1],
所述Am为所述第一降窗幅度,所述Am-1为所述第二降窗幅度,所述β为预设降窗幅度系数,所述Throughputm为所述第三网络吞吐量,所述Throughputm-1为所述第四网络吞吐量。
28.根据权利要求19-2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降窗幅度为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第一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则所述降窗幅度是所述网络分析器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所在传输链路的最小RTT计算的;或者,
若所述降窗幅度为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第二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则所述降窗幅度是所述网络分析器根据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第一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和预设降窗幅度系数计算的;或者,
若所述降窗幅度为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第M次计算的降窗幅度,则所述降窗幅度是所述网络分析器根据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第M-1次计算的降窗幅度、第五网络吞吐量和第六网络吞吐量计算的,所述M为大于2的整数,所述第五网络吞吐量为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第M次计算降窗幅度时,所述传输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所述第六网络吞吐量为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第M-1次计算降窗幅度时,所述传输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
29.根据权利要求18-22、26、2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传输设备发送网络吞吐量请求,所述网络吞吐量请求用于指示所述传输设备按照预设学习周期大小向所述网络分析器上报网络吞吐量。
30.一种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传输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网络分析器发送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网络吞吐量,所述网络吞吐量用于所述网络分析器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RTO;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网络分析器发送的所述RTO;
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RTO确定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的第二数据包发生丢包;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网络分析器发送第一数据包的往返时延RTT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丢包信息,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均是所述传输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的数据包,且所述传输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时间早于传输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时间,所述RTT和所述丢包信息用于所述网络分析器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调整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分析器发送的所述降窗幅度;
所述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降窗幅度调整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调整单元和重传单元,其中:
所述重传单元,用于通过所述传输设备的拥塞窗口重传所述第二数据包。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调整单元和重传单元,其中:
所述重传单元,用于通过所述传输设备的拥塞窗口重传所述第二数据包。
34.根据权利要求30-3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分析器发送的网络吞吐量请求,所述网络吞吐量请求用于指示所述传输设备按照预设学习周期大小向所述网络分析器上报网络吞吐量。
35.一种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相互耦合的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传输设备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第一网络吞吐量;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吞吐量、第二RTO和第二网络吞吐量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第一RTO,所述第二RTO为网络分析器在计算所述第一RTO之前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连接计算的最新RTO,所述第二网络吞吐量为所述网络分析器计算所述第二RTO时,所述传输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最新网络吞吐量;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向所述传输设备发送所述第一RTO。
36.一种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相互耦合的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其中: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向网络分析器发送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进行通信的网络吞吐量,所述网络吞吐量用于所述网络分析器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对应的RTO;
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分析器发送的所述RTO;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RTO确定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的第二数据包发生丢包;
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向所述网络分析器发送第一数据包的往返时延RTT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丢包信息,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均是传输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传输的数据包,且所述传输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时间早于传输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时间,所述RTT和所述丢包信息用于所述网络分析器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拥塞窗口的降窗幅度。
3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以及权利要求13-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8.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装置实现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以及权利要求13-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328700.9A 2020-04-23 2020-04-23 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Active CN1135562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28700.9A CN113556213B (zh) 2020-04-23 2020-04-23 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EP21793181.5A EP4123938A4 (en) 2020-04-23 2021-04-22 METHOD OF DETERMINING RE-TRANSMISSION TIMEOUT (RTO) AND RELATED DEVICE
PCT/CN2021/089098 WO2021213482A1 (zh) 2020-04-23 2021-04-22 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US17/971,315 US20230047532A1 (en) 2020-04-23 2022-10-21 Retransmission timeout determining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28700.9A CN113556213B (zh) 2020-04-23 2020-04-23 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6213A CN113556213A (zh) 2021-10-26
CN113556213B true CN113556213B (zh) 2022-12-06

Family

ID=78101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28700.9A Active CN113556213B (zh) 2020-04-23 2020-04-23 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47532A1 (zh)
EP (1) EP4123938A4 (zh)
CN (1) CN113556213B (zh)
WO (1) WO20212134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2892B (zh) * 2022-01-17 2024-05-31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CoAP的物联网重传超时更新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7375776A (zh) * 2023-10-18 2024-01-09 中科驭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超时重传方法及加速单元
CN117835317A (zh) * 2023-10-19 2024-04-05 湖北星纪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短距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2803A (zh) * 2012-10-11 2013-01-16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丢包和时延的混合拥塞控制方法
CN104640155A (zh) * 2013-11-11 2015-05-20 西南科技大学 基于灰色吞吐量预测的无线Ad Hoc网络TCP拥塞避免机制
CN108322401A (zh) * 2017-01-17 2018-07-24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传输拥塞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14793B2 (ja) * 2003-02-19 2009-01-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サーバ、基地局、移動端末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再送タイムアウト時間決定方法
EP1920565B1 (en) * 2005-08-25 2015-03-04 Nxp B.V. Method and circuit for calculating a timeout parameter in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JP5284997B2 (ja) * 2010-02-17 2013-09-1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Tcp再送タイムアウト値動的変更機能を有する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ならびにその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JP6051939B2 (ja) * 2013-02-27 2016-12-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帯域測定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674297B2 (en) * 2015-02-09 2017-06-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andling packet reordering at a network adapter
CN105991462B (zh) * 2015-03-02 2019-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协议tcp数据包的发送方法、发送装置和系统
CN106130693B (zh) * 2016-07-08 2019-04-23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udp的可靠传输方法
CN108718226B (zh) * 2018-05-08 2020-12-11 天津大学 一种水下长延时传感器网络传输层数据传输方法
KR20210019307A (ko) * 2019-08-12 2021-0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상태 보고를 이용하여 신호 재전송을 수행하는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동작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2803A (zh) * 2012-10-11 2013-01-16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丢包和时延的混合拥塞控制方法
CN104640155A (zh) * 2013-11-11 2015-05-20 西南科技大学 基于灰色吞吐量预测的无线Ad Hoc网络TCP拥塞避免机制
CN108322401A (zh) * 2017-01-17 2018-07-24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传输拥塞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6213A (zh) 2021-10-26
US20230047532A1 (en) 2023-02-16
EP4123938A1 (en) 2023-01-25
WO2021213482A1 (zh) 2021-10-28
EP4123938A4 (en) 2023-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56213B (zh) 超时重传时间rto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US9380635B2 (en) Dynamic TCP layer optimization for real-time field performance
Ludwig et al. The Eifel retransmission timer
US954893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ed TCP performance over mobile data networks
US965500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wireless interface aggregation
US6697331B1 (en) Link layer acknowledgement and retransmission for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EP1698087B1 (en) Transparent optimization for tcp flow control
JP4574014B2 (ja) パケット交換通信ネットワーク内における改良されたデータ伝送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と方法
US7394764B2 (en) Technique for improving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performance in lossy networks
JP4377326B2 (ja) 送信ウィンドウサイズの計算方法
US20040015591A1 (en) Collective TCP control for improved wireless network performance
JP5867160B2 (ja)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07022349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a TCP session for a wireless network
US2006020983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imating average bandwidth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based on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EP2938032A1 (en)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program therefor
CN113014505B (zh) 一种高动态拓扑卫星网络中时延区分的传输控制方法
CN108432287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Tsaoussidis et al. Wave & wait protocol (WWP): an energy-saving transport protocol for mobile IP-devices
JP2013085135A (ja) ネットワーク端末装置およびデータ伝送方法
JP7111162B2 (ja) 通信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7676695A (zh) Tcp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EP1968244A2 (en) Relay apparatus, relay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Tan et al. A statistic procedure to find formulae for buffer size in MPTCP
US20200145478A1 (en)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handling congestion of data transmission
WO2019146563A1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