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56129A -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56129A
CN113556129A CN202010325805.9A CN202010325805A CN113556129A CN 113556129 A CN113556129 A CN 113556129A CN 202010325805 A CN202010325805 A CN 202010325805A CN 113556129 A CN113556129 A CN 1135561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
cache
compressed
compress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258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强
娄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2580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5612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5998 priority patent/WO202121318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5561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61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7/00Conversion of a code where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given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to a code where the same, similar or subset of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different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 H03M7/30Compression; Expansion; Suppression of unnecessary data, e.g. redundancy reduction
    • H03M7/3068Precoding preceding compression, e.g. Burrows-Wheeler transformation
    • H03M7/3079Context model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7/00Conversion of a code where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given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to a code where the same, similar or subset of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different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 H03M7/30Compression; Expansion; Suppression of unnecessary data, e.g. redundancy red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发送端在向接收端发送压缩后的数据包时,可以一并向接收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以通过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发送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这样接收端在接收到该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可以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发送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哪一个压缩缓存,并采用该压缩缓存对应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保证了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为了有效提升业务传输速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通过数据压缩机制对在空口传输的数据包进行压缩,以降低空口实际传输的数据量。目前,比较常见的数据压缩方法包括上行数据压缩(uplink data compression,UDC),鲁棒头压缩(robustheader compression,RoHC),以太头压缩(ethernet header compression,EHC)等。
以UDC机制为例,发送端会对获取到的整个数据包,包括包头和载荷部分进行压缩处理;发送端和接收端均会维护一个缓存,发送端在发送数据包时,基于其维护的压缩缓存对数据包进行压缩,对应的,接收端在接收到压缩后的数据包后,会基于其维护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从而恢复出压缩前的数据。在半静态缓存中,以接收端指示发送端更新压缩缓存为例,若接收端已经指示发送端更新压缩缓存,但由于数据重传等原因,发送端并未及时接收到该指示信息,因此,在对当前数据包进行压缩时,仍会继续用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进行压缩。但是,由于接收端已经指示了更新压缩缓存,因此,接收端会采用更新后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这样会导致解压缩得到的数据包与发送端实际发送的数据包不一致,从而导致解压缩出现错误。
因此,在数据包传输过程中,如何保证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以提高解压缩的成功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在数据包传输过程中,保证了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
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
向接收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由此可见,发送端在向接收端发送压缩后的数据包时,可以一并向接收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以通过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发送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这样接收端在接收到该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可以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发送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哪一个压缩缓存,并采用该压缩缓存对应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保证了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压缩后的数据包中,这样可以将该第一指示信息与压缩后的数据包一并发送给接收端,使得接收端接收到该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可以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发送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哪一个压缩缓存,并采用该压缩缓存对应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保证了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压缩后的数据包的协议头中,或者,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压缩后的数据包的数据头中,通过数据包的协议头或者数据头将该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压缩后的数据包中,这样发送端在发送压缩后的数据包的同时,一并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无需额外占用其它网络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为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段。
若字段的取值与接收端接收到的与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字段的取值相同,则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若字段的取值与接收端接收到的与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字段的取值不同,则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这样接收端在接收到压缩后的数据包后,可以解析出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段的取值,并将该待发送数据包的字段的取值与接收端接收到的与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字段的取值进行比较,从而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发送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为待发送数据包中的校验和字段,校验和字段是根据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确定的,这样接收端在接收到压缩后的数据包后,同样可以解析出待发送数据包中的校验和字段的取值,并将该待发送数据包中的校验和字段的取值,分别与其根据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计算得到的校验和字段的取值,以及其根据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计算得到的校验和字段的取值进行比较。若该待发送数据包中的校验和字段的取值与接收端根据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计算得到的校验和字段的取值相同,则说明发送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若该待发送数据包中的校验和字段的取值与接收端根据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计算得到的校验和字段的取值相同,则说明发送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从而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发送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数据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从接收端接收控制消息;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更新压缩缓存;其中,控制消息包括更新后的压缩缓存、更新后的压缩缓存的标识、用于指示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字符串信息中的任意一种,以使发送端根据该控制消息中的更新的缓存内容的相关信息,确定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消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采用更新后的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使得发送端可以直接根据该第二指示信息确定对待发送数据包采用哪个压缩缓存进行压缩,这样发送端后续只需要将压缩后的数据包发送给接收端即可,无需再向接收端发送用于指示发送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第一指示信息,同样保证了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可以包括:
从接收端接收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压缩缓存的更新类型为半静态缓存更新。
根据第三指示信息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即实现了接收端显示地向发送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可以包括:
根据与待发送数据包的承载关联的无确认模式无线链路控制UM RLC实体,确定压缩缓存的更新类型为半静态缓存更新。
根据UM RLC实体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即实现了发送端可以隐式地确定其缓存更新类型为半静态缓存更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从接收端接收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送端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
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
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其中,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由此可见,发送端先接收接收端发送的用于指示发送端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的第二指示信息,并根据该第二指示信息确定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这样接收端在接收到压缩后的数据包之后,可以根据该压缩后的数据包的序列号,确定发送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哪一个压缩缓存,并采用该压缩缓存对应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保证了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可以包括:
若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则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若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则采用更新前的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这样发送端可以根据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和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确定对待发送数据包采用哪个压缩缓存进行压缩,同样保证了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从接收端接收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包括:
从接收端接收控制消息;其中,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更新压缩缓存,控制消息中包括第二指示信息,从而通过控制消息将第二指示信息发送给发送端,以使发送端可以根据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和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确定对待发送数据包采用哪个压缩缓存进行压缩,保证了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消息还包括更新后的压缩缓存、更新后的压缩缓存的标识、用于指示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字符串信息中的任意一种,以使发送端根据该控制消息中的更新的缓存内容的相关信息,确定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
从发送端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送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由此可见,接收端在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之前,通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使其可以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发送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哪一个压缩缓存,并采用该压缩缓存对应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保证了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压缩后的数据包中,这样接收端在接收该压缩后的数据包时,可以一并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使其可以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发送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哪一个压缩缓存,并采用该压缩缓存对应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保证了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压缩后的数据包的协议头中,或者,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压缩后的数据包的数据头中,通过数据包的协议头或者数据头将该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压缩后的数据包中,这样接收端可以在接收压缩后的数据包的同时,一并接收该第一指示信息,无需额外占用其它网络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为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段。
若字段的取值与接收端接收到的与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字段的取值相同,则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若字段的取值与接收端接收到的与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字段的取值不同,则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这样接收端在接收到压缩后的数据包后,可以解析出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段的取值,并将该待发送数据包的字段的取值与接收端接收到的与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字段的取值进行比较,从而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发送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为待发送数据包中的校验和字段,校验和字段是根据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确定的,这样接收端在接收到压缩后的数据包后,同样可以解析出待发送数据包中的校验和字段的取值,并将该待发送数据包中的校验和字段的取值,分别与其根据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计算得到的校验和字段的取值,以及其根据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计算得到的校验和字段的取值进行比较。若该待发送数据包中的校验和字段的取值与接收端根据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计算得到的校验和字段的取值相同,则说明发送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若该待发送数据包中的校验和字段的取值与接收端根据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计算得到的校验和字段的取值相同,则说明发送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从而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发送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数据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向发送端发送控制消息;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更新压缩缓存;其中,控制消息包括更新后的压缩缓存、更新后的压缩缓存的标识、用于指示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字符串信息中的任意一种,以使发送端根据该控制消息中的更新的缓存内容的相关信息,确定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消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采用更新后的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使得发送端可以直接根据该第二指示信息确定对待发送数据包采用哪个压缩缓存进行压缩,这样发送端后续只需要将压缩后的数据包发送给接收端即可,无需再向接收端发送用于指示发送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第一指示信息,同样保证了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数据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向发送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压缩缓存的更新类型为半静态缓存更新,并指示发送端根据第三指示信息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即实现了接收端显示地向发送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
向发送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送端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并指示发送端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其中,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由此可见,接收端通过向发送端发送用于指示发送端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的第二指示信息,使得发送端可以根据该第二指示信息确定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这样接收端在接收到压缩后的数据包之后,可以根据该压缩后的数据包的序列号,确定发送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哪一个压缩缓存,并采用该压缩缓存对应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保证了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则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若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则,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这样发送端可以根据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和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确定对待发送数据包采用哪个压缩缓存进行压缩,同样保证了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向发送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包括:
向发送端发送控制消息;其中,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更新压缩缓存,控制消息中包括第二指示信息,从而通过控制消息将第二指示信息发送给发送端,以使发送端可以根据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和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确定对待发送数据包采用哪个压缩缓存进行压缩,保证了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消息还包括更新后的压缩缓存、更新后的压缩缓存的标识、用于指示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字符串信息中的任意一种,以使发送端根据该控制消息中的更新的缓存内容的相关信息,确定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并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
发送单元,用于向接收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压缩后的数据包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压缩后的数据包的协议头中,或者,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压缩后的数据包的数据头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为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段,若字段的取值与接收端接收到的与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字段的取值相同,则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若字段的取值与接收端接收到的与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字段的取值不同,则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为待发送数据包中的校验和字段,校验和字段是根据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从接收端接收控制消息;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更新压缩缓存;其中,控制消息包括更新后的压缩缓存、更新后的压缩缓存的标识、用于指示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字符串信息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消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采用更新后的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接收端接收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压缩缓存的更新类型为半静态缓存更新。
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三指示信息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与待发送数据包的承载关联的无确认模式无线链路控制UM RLC实体,确定压缩缓存的更新类型为半静态缓存更新;并根据UM RLC实体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从接收端接收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通信装置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
处理单元,用于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并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其中,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用于若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则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若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则采用更新前的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用于从接收端接收控制消息;其中,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更新压缩缓存,控制消息中包括第二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消息还包括更新后的压缩缓存、更新后的压缩缓存的标识、用于指示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字符串信息中的任意一种。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
接收单元,用于从发送端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送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压缩后的数据包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压缩后的数据包的协议头中,或者,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压缩后的数据包的数据头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为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段,若字段的取值与通信装置接收到的与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字段的取值相同,则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若字段的取值与通信装置接收到的与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字段的取值不同,则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为待发送数据包中的校验和字段,校验和字段是根据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发送端发送控制消息;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更新压缩缓存;其中,控制消息包括更新后的压缩缓存、更新后的压缩缓存的标识、用于指示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字符串信息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消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采用更新后的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单元,还用于向发送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压缩缓存的更新类型为半静态缓存更新,并指示发送端根据第三指示信息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
发送单元,用于向发送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送端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并指示发送端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其中,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则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若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则,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向发送端发送控制消息;其中,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更新压缩缓存,控制消息中包括第二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消息还包括更新后的压缩缓存、更新后的压缩缓存的标识、用于指示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字符串信息中的任意一种。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五方面至第八方面的中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为通信装置本身,也可以是可配置于通信装置的部件(例如芯片、电路、模块或者单元)。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或者,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装置执行如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装置执行如第三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或者,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装置执行如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
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或者,用于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如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
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如第三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或者,用于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如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如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被实现;或者,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如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被实现。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如第三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被实现;或者,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如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被实现。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或者,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第三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或者,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第十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7-18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和上述权利要求21-22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或者,上述权利要求19-20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和上述权利要求23-2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或者,上述权利要求25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和上述权利要求26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或者,上述权利要求27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和上述权利要求28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发送端在向接收端发送压缩后的数据包时,可以一并向接收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以通过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发送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这样接收端在接收到该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可以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发送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哪一个压缩缓存,并采用该压缩缓存对应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保证了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携带字段U的PDCP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携带字段U的UDC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包处理过程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携带字段I的PDCP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携带字段I的UDC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包处理过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携带字段Indication的PDCP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携带字段Indication的UDC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或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系统,需要说明的是,当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应用于5G系统或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系统时,接收端和终端的名称可能发生变化,但这并不影响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实施。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在本申请的文字描述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采用Uu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系统,示例的,请参见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该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中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终端和一个网络设备,其中,终端和网络设备中一个为发送端,另一个为接收端,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采用Uu接口进行数据传输。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并不局限应用于采用Uu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系统,也可以应用于采用侧行链路(sidelink)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系统,示例的,请参见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该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中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终端,其中,两个终端中一个为发送端,另一个为接收端,两个终端之间采用sidelink接口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终端设备,又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一些终端设备的举例为: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具体可由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个芯片来执行。
网络设备是网络侧中一种用于发射或接收信号的实体,如新一代基站(generation Node B,gNodeB)。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NR系统中的gNodeB等。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为小区提供服务,终端设备通过该小区使用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或者说,频谱资源)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是网络设备(例如基站)对应的小区,小区可以属于宏基站,也可以属于小小区(small cell)对应的基站,这里的小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 cell)、微小区(microcell)、微微小区(pico cell)、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等,这些小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的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此外,在其它可能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是其它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网络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为方便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称为网络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具体可由网络设备中的至少一个芯片来执行。
在上述图1或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中,发送端在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包时,为了降低空口实际传输的数据量,发送端可以采用UDC机制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在半静态缓存更新机制下,以接收端指示发送端更新压缩缓存为例,若接收端已经指示发送端更新压缩缓存,但由于数据重传等原因,发送端并未及时接收到该指示信息,因此,仍会继续用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进行压缩。但是,由于接收端已经指示了更新压缩缓存,因此,接收端会采用更新后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这样会导致解压缩得到的数据包与发送端实际发送的数据包不一致,从而导致解压缩出现错误。
为了解决在UDC压缩机制中,当接收端指示发送端更新压缩缓存,但由于数据重传等原因,发送端未接到该指示信息,仍继续用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进行压缩,使得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不一致而导致的解压缩出现错误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下述至少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使得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解压缩的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UDC压缩机制中,发送端主动控制采用哪个压缩缓存(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压缩,并通知接收端其采用的压缩缓存。实现过程可以为:发送端在向接收端发送压缩后的数据包时,可以一并向接收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以通过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发送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这样接收端在接收到该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可以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发送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哪一个压缩缓存,并采用该压缩缓存对应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保证了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与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不同的是,在UDC压缩机制中,不再是发送端主动控制采用哪个压缩缓存(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压缩,而是接收端控制发送端采用哪个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压缩。实现过程可以为: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以通过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发送端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这样发送端在接收到该第二指示信息之后,可以根据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确定采用哪个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压缩,若当前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则发送端采用更新前的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若当前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则发送端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并向接收端发送压缩后的数据包,由于接收端已经通过第二指示信息与发送端协商,因此,接收端在接收到压缩后的数据包后,可以根据该压缩后的数据包的序列号确定对应的解压缩缓存,并采用该解压缩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同样保证了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UDC压缩机制中,发送端在采用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该压缩缓存可以理解为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的依据,其基本原理是:若待发送数据包中存在一段字符串和压缩缓存中的一段字符串内容相同,则利用压缩缓存中该字符串所处的位置信息以及长度信息替换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符串。例如,待发送数据包中存在一段字符串‘ABCD’,且压缩缓存中也存在字符串‘ABCD’,且该字符串在压缩缓存中保存的起始位置为第200字节,长度为4字节,则发送端可以用位置信息和长度信息<200,4>替换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符串‘ABCD’,从而实现对待发送数据包中字符串‘ABCD’的压缩。对应的,接收端采用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处理时,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压缩后的数据包中所指示的字符串的位置信息和长度信息,在解压缩缓存中取出对应字符串重建出原始数据包。例如,根据压缩后的数据包中携带的位置信息和长度信息<200,4>去解压缩缓存中寻找第200字节开始的连续4个字节,若解压缩缓存和压缩缓存一致,则解压缩缓存中第200字节开始的连续4个字节也会是字符串‘ABCD’,在确定字符串‘ABCD’之后,并用字符串‘ABCD’替换位置信息和长度信息,就可以恢复得到待发送数据包。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更新前的压缩缓存和更新后的压缩缓存所占用的是相同大小的缓存空间,之所以被描述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和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其原因在于:缓存空间中保存的内容在更新前和更新后发生了变化,因此,为了便于区分更新前的压缩缓存内容和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内容,将压缩缓存内容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描述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将压缩缓存内容更新后的压缩缓存描述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需要说明的是,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UDC机制中时,发送端在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采用的压缩内容为压缩缓存中的内容,即发送端可以采用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可应用于RoHC机制,对IP数据包进行压缩时,压缩缓存又被称为RoHC上下文,即发送端可以采用RoHC压缩上下文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接收端可以采用RoHC压缩上下文对应的RoHC解压缩上下文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恢复出原始数据包。在RoHC机制下,为了保证接收端采用的RoHC解压缩上下文与发送端采用的RoHC压缩上下文一致,以提高解压缩的成功率,同样可以通过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实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端主动控制采用哪个RoHC压缩上下文(更新前的RoHC压缩上下文或者更新后的RoHC压缩上下文)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压缩,并通知接收端其采用的RoHC压缩上下文;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不再是发送端主动控制采用哪个RoHC压缩上下文(更新前的RoHC压缩上下文或者更新后的RoHC压缩上下文)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压缩,而是接收端控制发送端采用哪个RoHC压缩上下文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压缩。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也可以应用于EHC机制,对以太数据包进行压缩时,压缩缓存又被称为EHC上下文,即发送端可以采用EHC压缩上下文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接收端可以采用EHC上下文对应的EHC解压缩上下文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恢复出原始数据包。在RoHC机制和EHC机制下,同样可以采用本申请中的方案实现半静态的压缩更新操作。在EHC机制下,为了保证接收端采用的EHC解压缩上下文与发送端采用的EHC上下文一致,以提高解压缩的成功率,同样可以通过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实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端主动控制采用哪个EHC上下文(更新前的EHC上下文或者更新后的EHC上下文)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压缩,并通知接收端其采用的EHC上下文;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不再是发送端主动控制采用哪个EHC上下文(更新前的EHC上下文或者更新后的EHC上下文)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压缩,而是接收端控制发送端采用哪个EHC上下文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压缩。可以理解的是,这两种机制下的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均分别与上述UDC机制中的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类似。在后续的描述中,将针对UDC机制下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详细地描述。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下面,本申请实施例将分别结合上述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后续在描述这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时,将以图1所示的场景中,发送端为终端,接收端为接收端为例进行说明,当然,在图1所示的场景中,发送端也可以为接收端,接收端也可以为终端,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端(终端)主动控制采用哪个压缩缓存(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压缩,并通知接收端(接收端)其采用的压缩缓存。示例的,请参见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S301、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
其中,半静态缓存更新可以理解为终端维护的压缩缓存和网络设备维护的解压缩缓存是变化的,但是相比于动态缓存更新,其缓存内容的变换频率较低。
不难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在为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之前,需要先获取终端的能力信息,该能力信息可以包括是否支持半静态压缩缓存更新,和/或,是否支持网络设备控制半静态压缩缓存更新。示例的,网络设备在获取终端的能力信息时,可以通过接收终端主动上报的能力信息,或者,网络设备可以从相邻网络设备获取终端的能力信息,在该种情况下,终端可以无需上报其能力信息。若终端只支持基于压缩缓存的上行数据传输压缩机制,即终端只支持UDC能力,则终端的能力信息包括终端支持UDC能力的能力信息;若终端支持UDC和基于压缩缓存的下行数据传输压缩机制(表示将UDC机制应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压缩)这两种数据压缩能力,则终端的能力信息包括终端支持这两种数据压缩能力的能力信息,且这两种数据压缩能力的能力信息可以分别单独上报;也可以一并上报,当然,也可以只上报一个能力信息,该能力信息表示终端支持UDC和基于压缩缓存的下行数据传输压缩机制这两种数据压缩能力,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网络设备在获取到终端的能力信息之后,可以基于终端的能力信息为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示例的,在为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时,可以通过至少两种可能的方式为终端配置半静态更新。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显示地向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在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终端可以隐式地确定其缓存更新类型为半静态缓存更新。
在第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当网络设备可以显示地向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时,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压缩缓存的更新类型为半静态缓存更新。示例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下述至少两种可能的方式向终端发送该第三指示信息。
方式1,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配置信令,若RRC配置信令中携带有半静态缓存更新(semistaticBufferUpdate)参数,则表示网络设备为待发送数据包使用的承载配置的是半静态缓存更新,相反的,若该RRC配置信令中未携带semistaticBufferUpdate参数,则表示网络设备为待发送数据包使用的承载配置的不是半静态缓存更新。在该方式1中,semistaticBufferUpdate参数可以理解为第三指示信息。
方式2,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RRC配置信令,即使该RRC配置信令中携带有semistaticBufferUpdate参数,也不能表示网络设备为待发送数据包使用的承载配置的是半静态缓存更新,而是需要进一步基于semistaticBufferUpdate参数的取值为待发送数据包使用的承载进行配置,例如,semistaticBufferUpdate={true}表示为待发送数据包使用的承载配置的是半静态缓存更新,semistaticBufferUpdate={false}表示为待发送数据包使用的承载配置的不是半静态缓存更新,而是其它类型的缓存更新,例如,动态缓存更新或者静态缓存更新;或者,semistaticBufferUpdate={0}表示为待发送数据包使用的承载配置的是动态缓存更新,semistaticBufferUpdate={1}表示为待发送数据包使用的承载配置的是半静态缓存更新,semistaticBufferUpdate={2}表示为待发送数据包使用的承载配置的是静态缓存更新,在该种方式2中,semistaticBufferUpdate={true}或者semistaticBufferUpdate={1}可以理解为第三指示信息,从而通过该第三指示信息,显示地向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可以看出,在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在显示地向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时,只是通过RRC配置信令中是否携带有semistaticBufferUpdate参数,或者携带有semistaticBufferUpdate参数时,通过该semistaticBufferUpdate参数的取值为待发送数据包使用的承载配置的缓存更新类型,从而根据为待发送数据包使用的承载配置的缓存更新类型确定为终端配置的缓存更新类型为例进行说明;当然,也可以通过RRC配置信令中是否携带有semistaticBufferUpdate参数,或者携带有semistaticBufferUpdate参数时,通过该semistaticBufferUpdate参数的取值,直接为终端配置缓存更新类型,其配置方法与为待发送数据包使用的承载配置缓存更新类型的方法类似,可参见上述为待发送数据包使用的承载配置缓存更新类型的相关描述,在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
在通过semistaticBufferUpdate参数或者semistaticBufferUpdate参数的取值为1向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时,还可以进一步限定该semistaticBufferUpdate参数的适用范围。示例的,当该semistaticBufferUpdate参数配置在承载配置信元,例如PDCP配置信元、DRB配置信元,或者一个承载对应的UDC配置信元中,则确定该半静态缓存更新只对该承载有效;当该semistaticBufferUpdate参数配置在小区组配置中,则确定该半静态缓存更新对该小区组对应的承载都有效,或者,配置对终端设备的所有承载都有效。
需要说明的是,在向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时,只是以携带的参数为semistaticBufferUpdate参数或者semistaticBufferUpdate参数的取值为1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做进一步地限制。
在第二种可能的方式中,当终端隐式地确定其缓存更新类型为半静态缓存更新时,终端可以判断与待发送数据包的承载关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PDCP实体,若与待发送数据包的承载关联的PDCP实体为无确认模式无线链路控制(Un-acknowledge mode radio link control)UM RLC实体,则可以确定终端压缩缓存的更新类型为半静态缓存更新。
可以理解的是,在通过上述任一种可能的方式为终端配置缓存更新类型时,若为该终端配置了UDC,则终端可以采用其维护的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并发送压缩后的数据包;若为该终端配置了基于压缩缓存的下行数据传输压缩机制,则表示将UDC机制应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压缩,发送端可以为网络设备,接收端可以为终端。终端可以采用其维护的解压缩缓存对网络设备发送的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以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了UDC为例,网络设备在确定更新压缩缓存时,可以向终端发送控制消息,以通过该控制消息指示终端更新压缩缓存,即执行下述S302:
S302、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控制消息。
其中,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更新压缩缓存。示例的,控制消息可以为RRC信令,也可以为PDCP控制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信令。控制消息可以包括更新的缓存内容的相关信息,例如更新后的压缩缓存、更新后的缓存的标识、用于指示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字符串信息中的任意一种。示例的,用于指示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字符串信息可以为标准中预定义的字典中的字符串信息,也可以为预先配置的字典中的字符串信息,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终端可能会同时维护有压缩缓存和解压缩缓存,网络设备在通过控制消息指示终端更新缓存时,除了通过控制消息直接指示终端更新的缓存内容相关的信息之外,还可以通过控制消息指示更新的是压缩缓存还是解压缩缓存。在该种情况下,需要在该控制消息中携带一个方向指示信息,该方向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更新压缩缓存。此外,网络设备在通过控制消息指示终端更新压缩缓存时,该控制消息还可以进一步携带一个用于指示终端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的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PDCP COUNT值,和/或,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PDCP SN值,使得终端根据该第二指示信息确定对待发送数据包采用哪个压缩缓存进行压缩,这样终端后续只需要将压缩后的数据包发送给网络设备即可,无需再向网络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终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第一指示信息,即下述图12所示的实施例,当然,当控制消息中携带有第二指示信息时,终端在将压缩后的数据包发送给网络设备的同时,也可以再向网络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终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第一指示信息,以使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中的任一种指示信息均可以确定终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哪一个压缩缓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更新压缩缓存,可以理解为对当前的压缩缓存进行更新,该当前的压缩缓存可以理解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以当前的压缩缓存为初始压缩缓存为例,该初始压缩缓存的内容可以为空,也可以为网络设备为其指示的字典内容或者直接指示初始压缩缓存的内容;当然,也可以为预定义的字典内容或者预定义的初始压缩缓存的内容,从而确定当前的压缩缓存。在确定当前的压缩缓存后,终端可以采用该当前的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对应的,网络设备在接收到压缩后的数据包后,也会采用该当前的压缩缓存对应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从而获取到终端发送的待发送数据包。但是,由于网络设备在为终端配置初始压缩缓存时,该网络设备可能与终端之间并无数据传输,使得该网络设备预先为终端设置的初始压缩缓存可能并不适用于当前传输的数据,因此,在数据传输一段时间之后,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传输的数据确定新的压缩缓存内容,并在确定新的压缩缓存内容后,向终端发送控制消息,以通过控制消息指示终端更新压缩缓存。
网络设备在通过控制消息指示终端更新压缩缓存时,可以一并指示终端如何更新当前的压缩缓存。示例的,在指示终端如何更新当前的压缩缓存时,可以将用于指示终端如何更新的更新后的压缩缓存、更新后的压缩缓存的标识、用于指示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字符串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携带在控制消息中发送给终端,以使终端根据该控制消息对其维护的压缩缓存进行更新。
S303、终端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
示例的,当用于指示更新压缩缓存的控制消息包括更新后的压缩缓存时,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直接将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发送给终端,这样终端可以直接将该更新后的压缩缓存作为后续即将采用的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当用于指示更新压缩缓存的控制消息包括更新后的压缩缓存的标识时,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不是直接将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发送给终端,而是将该更新后的压缩缓存的标识发送给终端,该更新后的压缩缓存标识可以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的名称或者更新后的压缩缓存的序列号,只要根据该更新后的压缩缓存的标识,可以唯一确定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即可,这样终端在接收到该更新后的压缩缓存的标识后,需要先根据该更新后的压缩缓存的标识找到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并将该更新后的压缩缓存作为后续即将采用的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当用于指示更新压缩缓存的控制消息包括用于指示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字符串信息时,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不是直接将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发送给终端,而是将用于指示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字符串信息发送给终端,这样终端在接收到该字符串信息后,需要先根据该字符串信息对当前的压缩缓存进行更新,以得到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并将该更新后的压缩缓存作为后续即将采用的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S304、终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
终端在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可以采用更新前的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也可以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
示例的,以终端采用更新前的压缩缓存为依据为例,若待发送数据包中存在一段字符串‘abcde’和更新前的压缩缓存中的一段字符串内容相同,且该字符串在更新前的压缩缓存中保存的起始位置为第100字节,长度为5字节,则终端可以用位置信息和长度信息<100,5>替换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符串‘abcde’,从而实现对待发送数据包中字符串‘abcde’的压缩。由于在对该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是终端主动控制的,网络设备无法获知,因此,为了保证网络设备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终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终端在向网络设备发送压缩后的数据包时,需要一并将用于指示终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第一指示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即执行下述S305:
S305、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该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该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示例的,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独立于压缩后的数据包发送给网络设备,也可以携带在压缩后的数据包中发送给网络设备。进一步地,当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压缩后的数据包中发送给网络设备时,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压缩后的数据包的协议头中,或者,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携带在压缩后的数据包的数据头中。
示例的,第一指示信息为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段或待发送数据包中的校验和字段。当第一指示信息为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段时,若该待发送数据包中字段的取值与接收端接收到的与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字段的取值相同,则表示终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若该待发送数据包中字段的取值与接收端接收到的与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字段的取值不同,则表示终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这样网络设备在接收到压缩后的数据包后,就可以解析出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段的取值,并将该待发送数据包的字段的取值与接收端接收到的与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字段的取值进行比较,从而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终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
当第一指示信息为待发送数据包中的校验和字段时,终端可以根据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计算得到校验和字段的取值,这样网络设备在接收到压缩后的数据包后,同样可以解析出待发送数据包中的校验和字段的取值,并将该待发送数据包中的校验和字段的取值,分别与其根据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计算得到的校验和字段的取值,以及其根据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计算得到的校验和字段的取值进行比较。
若该待发送数据包中的校验和字段的取值与网络设备根据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计算得到的校验和字段的取值相同,则说明终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若该待发送数据包中的校验和字段的取值与网络设备根据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计算得到的校验和字段的取值相同,则说明终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从而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终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
示例的,当第一指示信息为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段时,该字段可以包括M比特,该M比特的取值可以是协议规定的,或者可以是预定义(例如,终端和网络设备协商的)规定的,M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一个1比特的指示字段U,该字段U可以携带在PDCP header中,示例的,请参见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携带字段U的PDCP头的结构示意图,此外,该字段U也可以携带在压缩头中,示例的,请参见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携带字段U的压缩头的结构示意图。当字段U携带在PDCPheader中时,可以采用PDCP header中的一个预留bit作为字段U;当字段U携带在压缩头中时,以LTE压缩头为例,也可以采用LTE压缩头中的一个预留bit作为字段U。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该字段U的取值指示终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时,该字段U的取值是由协议规定的。
在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字段U的取值指示终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若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段U的取值与接收端接收到的与该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不考虑数据包的序列号发生翻转的情况)中字段U的取值相比未发生变化,则表示终端未更新压缩缓存,且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还是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若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段U的取值与接收端接收到的与该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字段U的取值相比发生了变化,则表示终端更新了压缩缓存,且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这样网络设备在接收到压缩后的数据包后,就可以解析出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段U的取值,并将该待发送数据包的字段U的取值与接收端接收到的与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字段U的取值进行比较,若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段U的取值与接收端接收到的与该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不考虑数据包的序列号发生翻转的情况)中字段U的取值相比未发生变化,则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终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若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段U的取值与接收端接收到的与该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字段U的取值相比发生了变化,则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终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在终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之后,就可以采用该压缩缓存对应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保证了网络设备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终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为了帮助理解翻转的含义,以SN长度为12bit为例,SN编号为从0到4095,SN=4095对应数据包的下一个数据包对应的SN=0,则认为SN发生了翻转。对于SN发生翻转的情形,SN=4095对应的数据包是SN=0对应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
示例的,可参见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包处理过程的示意图,假设终端在对序列号SN为100的数据包和序列号SN为101的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更新前的压缩缓存1分别对序列号SN为100的数据包和序列号SN为101的数据包进行压缩,且压缩后的序列号SN为100的数据包和序列号SN为101的数据包中字段U的取值均等于0;终端在对序列号SN为102的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2对序列号SN为102的数据包进行压缩,且压缩后的序列号SN为102的数据包中字段U的取值等于1;若后续对序列号SN为103的数据包以及之后的数据包进行压缩时,还是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2进行压缩,则且压缩后的序列号SN为103的数据包以及之后的数据包中字段U的取值未发生翻转,还是等于1。
网络设备在接收这些压缩后的数据包时,若压缩后的序列号SN为102的数据包发生了丢包,当其接收到压缩后的序列号SN为103的数据包时,可以将该压缩后的序列号SN为103的数据包中的字段U的取值,与其接收到的与SN为103的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压缩后的序列号SN为101的数据包中的字段U的取值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字段U的取值由0变成了1,发生了翻转,则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终端对序列号SN为103的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2,这样网络设备就可以采用该更新后的压缩缓存2对应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使得即使在丢包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网络设备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终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解压缩的成功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一个N比特的指示字段I,N大于等于1,该字段I可以携带在PDCP header中,示例的,请参见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携带字段I的PDCP头的结构示意图,此外,该字段I也可以携带在UDC header中,示例的,请参见图8所示。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携带字段I的UDC头的结构示意图。当字段I可以携带在PDCP header中时,可以采用PDCP header中的两个预留bit作为字段I;当字段U也可以携带在UDC header中时,以LTE UDC header为例,也可以采用LTE UDC header中的两个预留bit作为字段I。需要说明的是,字段I取值可以为0~3;初始值可以为0,若终端对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与对前一个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发生了变换,则字段I的取值累加1,超过最大值3则翻转为0,在通过该字段I的取值指示终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时,该字段I的取值是由协议规定的。
在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字段I的取值指示终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若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段I的取值与接收端接收到的与该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不考虑数据包的序列号发生翻转的情况)中字段I的取值相比未发生变化,则表示终端未更新压缩缓存,且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还是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若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段I的取值与接收端接收到的与该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字段U的取值相比发生了变化,则表示终端更新了压缩缓存,且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这样网络设备在接收到压缩后的数据包后,就可以解析出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段I的取值,并将该待发送数据包的字段I的取值与接收端接收到的与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字段I的取值进行比较,若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段I的取值与接收端接收到的与该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不考虑数据包的序列号发生翻转的情况)中字段I的取值相比未发生变化,则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终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若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段I的取值与接收端接收到的与该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字段I的取值相比发生了变化,则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终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在终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之后,就可以采用该压缩缓存对应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保证了网络设备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终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示例的,可参见图9所示,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包处理过程的示意图,假设终端在对序列号SN为100的数据包和序列号SN为101的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更新前的压缩缓存1分别对序列号SN为100的数据包和序列号SN为101的数据包进行压缩,且压缩后的序列号SN为100的数据包和序列号SN为101的数据包中字段I的取值均等于2;终端在对序列号SN为102的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2对序列号SN为102的数据包进行压缩,且压缩后的序列号SN为102的数据包中字段I的取值等于3。
若后续对序列号SN为103的数据包以及之后的数据包进行压缩时,还是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2进行压缩,则且压缩后的序列号SN为103的数据包以及之后的数据包中字段I的取值未发生翻转,还是等于3。网络设备在接收这些压缩后的数据包时,若压缩后的序列号SN为102的数据包发生了丢包,当其接收到压缩后的序列号SN为103的数据包时,可以将该压缩后的序列号SN为103的数据包中的字段I的取值,与其接收到与序列号SN为103的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压缩后的序列号SN为101的数据包中的字段I的取值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字段U的取值由2变成了3,发生了翻转,则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终端对序列号SN为103的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2,这样网络设备就可以采用该更新后的压缩缓存2对应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使得即使在丢包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网络设备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终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解压缩的成功率。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一个P比特的指示字段Indication,P大于等于1,该字段Indication可以携带在PDCP header中,示例的,请参见图10所示,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携带字段Indication的PDCP头的结构示意图,此外,该字段Indication也可以携带在压缩头中,示例的,请参见图11所示,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携带字段Indication的压缩头的结构示意图。当字段Indication可以携带在PDCP header中时,可以采用PDCP header中的两个预留bit作为字段Indication;当字段Indication也可以携带在压缩头中时,以LTE压缩头为例,也可以采用LTE压缩头中的两个预留bit作为字段Indication。需要说明的是,字段Indication的取值与上述字段U和字段I的取值不同,该字段Indication的取值不再是协议规定的,而是预定义规定的,例如,网络设备在通过控制消息控制终端更新压缩缓存时,可以将该字段Indication的取值携带在控制消息中一并发送给终端,使得终端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对数据包进行压缩时,可以将数据包中该字段Indication的取值修改为接收到的控制消息中包括的字段Indication的取值。
在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假设终端在对数据包1进行压缩时,采用更新前的压缩缓存1对该数据包1进行压缩,则压缩后的数据包中字段Indication为初始值0;网络设备在通过控制消息指示终端更新压缩缓存时,一并将字段Indication的取值1发送给终端;当终端执行更新压缩缓存后,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2对后续的数据包2进行压缩时,则压缩后的数据包中字段Indication变为1;网络设备在接收压缩后的数据包时,若压缩后的数据包中字段Indication为1,则可以确定终端对数据包2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2,这样网络设备就可以采用该更新后的压缩缓存2对应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保证了网络设备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终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字段FR,该字段FR也可以携带在UDC header中,当通过该原有字段FR指示终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时,该FR字段不再被定义为:字段FR=0表示压缩缓存没有重置,字段FR=1表示压缩缓存进行了重置,而是被重新定义为:字段FR的取值翻转,则表示压缩缓存更新,字段FR的取值没有翻转,则表示压缩缓存未更新,与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字段U类似。当通过字段FR指示终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时,其具体实现方式与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字段U指示终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具体实现方式类似,可参见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字段U指示终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相关描述,在此,对于如何通过字段FR指示终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
为了保证网络设备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终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终端在向网络设备发送压缩后的数据包时,可以通过上述几种可能的方式中,将用于指示终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第一指示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这样网络设备在接收到压缩后的数据包和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就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以得到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即执行下述S306。
S306、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
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可以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终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哪一个压缩缓存,具体确定方式可参见上述S305中的相关描述,并采用该压缩缓存对应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保证了网络设备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终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以终端采用压缩缓存的位置信息和长度信息<100,5>替换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符串‘abcde’,对待发送数据包中字符串‘abcde’的压缩为例,由于在对该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是终端主动控制的,网络设备无法获知。
因此,为了保证网络设备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终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终端在向网络设备发送压缩后的数据包时,需要一并将用于指示终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第一指示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后,可以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终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是哪一个压缩缓存,并根据压缩后的数据包中携带的位置信息和长度信息<100,5>去压缩缓存对应的解压缩缓存中寻找第100字节开始的连续5个字节,由于解压缩缓存和压缩缓存一致,则解压缩缓存中第100字节开始的连续5个字节也会是字符串‘abcde’,在确定字符串‘abcde’之后,并用字符串‘abcde’替换位置信息和长度信息,就可以恢复得到待发送数据包。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终端在向网络设备发送压缩后的数据包时,可以一并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以通过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终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这样网络设备在接收到该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就可以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终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哪一个压缩缓存,并采用该压缩缓存对应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保证了网络设备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终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上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保证网络设备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终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以提高解压缩的成功率,终端主动控制采用哪个压缩缓存(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压缩,并通知网络设备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技术方案。下面,将详细描述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保证网络设备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终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以提高解压缩的成功率,不再是终端主动控制采用哪个压缩缓存(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压缩,而是网络设备控制终端采用哪个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压缩的技术方案。示例的,请参见图12所示,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S1201、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
可以理解的是,在S1201中,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的方法与上述S301中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的方法类似,具体可以参见上述S301中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的相关描述,在此,对于网络设备如何为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
S1202、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控制消息。
其中,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更新压缩缓存,控制消息包括更新后的压缩缓存、更新后的压缩缓存的标识、用于指示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字符串信息中的任意一种。
可以理解的是,在S1202中,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控制消息的方法,且控制消息中包括的内容分别与上述S302中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控制消息的方法,及控制消息中包括的内容类似,具体可以参见上述S302中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控制消息的方法,及控制消息中包括的内容的相关描述,在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
S1203、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示例的,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PDCP COUNT值,和/或,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PDCP SN值。
网络设备在向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时,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独立于控制消息发送给终端,也可以携带中控制消息中发送给终端,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对于第二指示信息的发送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进一步地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指示信息携带中控制消息中发送给终端时,与上述S302中控制消息相比,控制消息除了包括更新后的压缩缓存、更新后的压缩缓存的标识、用于指示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字符串信息中的任意一种之外,还包括用于指示终端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的第二指示信息,以通过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终端采用哪个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
S1204、终端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
可以理解的是,在S1204中,终端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方法与上述S303中终端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方法类似,具体可以参见上述S303中终端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相关描述,在此,对于终端如何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
S1205、终端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
其中,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终端在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不再是终端主动控制采用哪个压缩缓存(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压缩,并通知网络设备其采用的压缩缓存,而是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确定对待发送数据包采用哪个压缩缓存进行压缩,在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会将该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与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进行比较,若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小于或者小于等于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则采用更新前的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若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大于或者大于等于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则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对于后续序列号大于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的数据包,若终端未接收到新的更新压缩缓存的控制消息和新的第二指示信息,则继续采用更新前的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
假设终端在对序列号SN为100的PDCP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更新前的压缩缓存1对序列号SN为100的PDCP数据包进行压缩,在对序列号SN为101的PDCP数据包进行压缩时,若终端接收到了网络设备发送的更新压缩缓存的控制消息和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为200,则终端继续采用更新前的压缩缓存1对序列号SN为101的PDCP数据包进行压缩,并采用更新前的压缩缓存1对序列号SN为102以及后续的PDCP数据包进行压缩,直至对序列号为200的PDCP数据包进行压缩时,则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2对序列号SN为200的PDCP数据包进行压缩,对于后续序列号大于序列号200的数据包,若终端未接收到新的更新压缩缓存的控制消息和新的第二指示信息,则继续采用更新前的压缩缓存对数据包进行压缩;这样网络设备在接收到压缩后的数据包后,可以根据该压缩后的数据包的序列号,确定终端对该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并采用该压缩缓存对应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使得即使在丢包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网络设备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终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解压缩的成功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在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不再是终端主动控制采用哪个压缩缓存(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压缩,而是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确定对待发送数据包采用哪个压缩缓存进行压缩,因此,终端在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之后,只需要将压缩后的数据包发送给网络设备即可,无需再向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终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第一指示信息,当然,也可以在将压缩后的数据包发送给网络设备的同时,一并在数据包中携带该第一指示信息,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本申请实施例只是以终端在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之后,只需要将压缩后的数据包发送给网络设备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代表本申请实施例仅局限于此。
S1206、终端将压缩后的数据包发送给网络设备。
S1207、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
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压缩后的数据包之后,会根据该压缩后的数据包的序列号,确定终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哪一个压缩缓存,并采用该压缩缓存对应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保证了网络设备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终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终端先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终端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的第二指示信息,并根据该第二指示信息确定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这样网络设备在接收到压缩后的数据包之后,可以根据该压缩后的数据包的序列号,确定终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哪一个压缩缓存,并采用该压缩缓存对应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保证了网络设备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终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可以看出,上述图3和图12所示的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都是以图1所示的场景为例进行说明的,其中,发送端为终端,接收端为网络设备,且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采用Uu接口进行数据传输。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图2所示的场景,可结合图2所示,发送端为两个终端中的一个终端,接收端为另一个为终端,为了便于区分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将发送端记为第一终端,接收端记为第二终端,该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采用sidelink接口进行数据传输。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图2所示的场景中,为了保证接收端第二终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第一终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以提高解压缩的成功率,同样可以通过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实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UDC压缩机制中,第一终端主动控制采用哪个压缩缓存(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压缩,并通知第二终端其采用的压缩缓存,可参见上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UDC压缩机制中,不再是第一终端主动控制采用哪个压缩缓存(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压缩,而是第二终端控制第一终端采用哪个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压缩,可参见上述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均可以保证第二终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第一终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下面,将结合图2所示的场景,以第二终端控制第一终端采用哪个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压缩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详细地描述。示例的,请参见图13所示,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S1301、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
可以理解的是,在S1301中,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的方法与上述S301中接收端为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的方法类似,具体可以参见上述S301中接收端为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的相关描述,在此,对于第二终端如何为第一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为第一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时,也可以由网络设备分别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当网络设备分别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时,网络设备分别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的方法与上述S301中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的方法类似,具体可以参见上述S301中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的相关描述,在此,对于网络设备如何分别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
S1302、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控制消息。
其中,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更新压缩缓存,控制消息包括更新后的压缩缓存、更新后的压缩缓存的标识、用于指示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字符串信息中的任意一种。
可以理解的是,在S1202中,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控制消息的方法,且控制消息中包括的内容分别与上述S302中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控制消息的方法,及控制消息中包括的内容类似,具体可以参见上述S302中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控制消息的方法,及控制消息中包括的内容的相关描述,在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
可以看出,在上述S1301-S1302中,都是由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并向第一终端发送控制消息,即第二终端为控制端,当然,在上述S1301-S1302中,也可以由第一终端为第二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并向第二终端发送控制消息,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本申请实施例只是以由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配置半静态缓存更新,并向第一终端发送控制消息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代表本申请实施例仅局限于此。
S1303、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示例的,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PDCP COUNT值,和/或,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PDCP SN值。
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时,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独立于控制消息发送给第一终端,也可以携带中控制消息中发送给第一终端,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对于第二指示信息的发送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进一步地限制。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指示信息携带中控制消息中发送给第一终端时,与上述S302中控制消息相比,控制消息除了包括更新后的压缩缓存、更新后的压缩缓存的标识、用于指示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字符串信息中的任意一种之外,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终端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的第二指示信息,以通过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终端采用哪个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
S1304、第一终端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
可以理解的是,在S1304中,第一终端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方法与上述S303中终端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方法类似,具体可以参见上述S303中终端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相关描述,在此,对于第一终端如何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
S1305、第一终端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
其中,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终端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的方法与上述S1205中终端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的方法类似,具体可以参见上述S1205中终端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的相关描述,在此,对于第一终端如何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在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由于是根据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确定对待发送数据包采用哪个压缩缓存进行压缩,因此,第一终端在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之后,只需要将压缩后的数据包发送给第二终端即可,无需再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第一指示信息,当然,也可以在将压缩后的数据包发送给第二终端的同时,一并在数据包中携带该第一指示信息,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本申请实施例只是以第一终端在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之后,只需要将压缩后的数据包发送给第二终端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代表本申请实施例仅局限于此。
S1306、第一终端将压缩后的数据包发送给接收端。
S1307、第二终端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
第二终端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压缩后的数据包之后,会根据该压缩后的数据包的序列号,确定第一终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哪一个压缩缓存,并采用该压缩缓存对应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保证了第二终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第一终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第一终端先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一终端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的第二指示信息,并根据第二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确定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这样第二终端在接收到压缩后的数据包之后,可以根据该压缩后的数据包的序列号,确定第一终端在对待压缩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哪一个压缩缓存,并采用该压缩缓存对应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保证了第二终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第一终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上述图3、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实施例,均可以解决在UDC压缩机制中,当接收端指示发送端更新压缩缓存时,由于数据重传等原因,发送端未接到该指示信息,仍继续用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进行压缩,使得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不一致而导致的解压缩出现错误的问题。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端主动控制采用哪个压缩缓存(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压缩,并通过第一指示信息通知接收端其采用的压缩缓存,以使接收端采用对应的解压缩缓存进行解压缩,保证了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具体可参见上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不再是发送端主动控制采用哪个压缩缓存(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压缩,而是接收端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控制发送端采用哪个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压缩,接收端采用对应的解压缩缓存进行解压缩,保证了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具体可参见上述图12或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当发送端指示接收端更新解压缩缓存时,由于数据重传等原因,接收端未接到该指示信息,仍继续用更新前的解压缩缓存进行数据解压缩,同样会导致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不匹配而导致的解压缩出现错误的问题。为了解决由于数据重传等原因,接收端未接到该更新解压缩缓存的指示信息,仍继续用更新前的解压缩缓存进行数据解压缩,同样会导致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不匹配而导致的解压缩出现错误的问题,同样可以通过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端主动控制接收端采用哪个解压缩缓存(更新前的解压缩缓存或者更新后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并通过一个指示信息控制接收端采用哪个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为上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即通过发送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隐式地指示接收端解压缩数据包时应该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上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发送端通过第一指示信息通知接收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方法类似,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这样就可以保证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当然,发送端主动控制接收端采用哪个解压缩缓存(更新前的解压缩缓存或者更新后的解压缩缓存)对数据包进行解压缩时,该指示信息也可以直接为接收端采用更新后的解压缩缓存进行解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示例的,该指示信息可以为PDCP COUNT值,和/或,该指示信息可以为PDCP SN值,与上述图12或者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接收端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控制发送端采用哪个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压缩的方法类似,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图12或者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这样就可以保证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端主动控制采用哪个解压缩缓存(更新前的解压缩缓存或者更新后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并通过一个指示信息控制发送端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示例的,该指示信息可以为PDCP COUNT值,和/或,该指示信息可以为PDCP SN值,与上述图12或者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接收端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控制发送端采用哪个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压缩的方法类似,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图12或者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这样就可以保证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结合上述图3、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实施例可以看出,上述实施例都是当终端支持UDC时,网络设备指示终端更新压缩缓存为例进行说明,当终端支持基于压缩缓存的下行数据传输压缩机制时,网络设备可以指示终端更新解压缩缓存。网络设备在指示终端更新解压缩缓存时,同样可以包括至少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主动控制终端采用哪个解压缩缓存(更新前的解压缩缓存或者更新后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并通过一个指示信息控制终端采用哪个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为上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即通过网络设备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隐式地指示终解压缩数据包时应该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上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终端通过第一指示信息通知网络设备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的方法类似,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
这样就可以保证接收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发送端采用的压缩缓存相匹配,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当然,网络设备主动控制终端采用哪个解压缩缓存(更新前的解压缩缓存或者更新后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时,该指示信息可以直接为终端采用更新后的解压缩缓存进行解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示例的,该指示信息可以为PDCP COUNT值,和/或,该指示信息可以为PDCP SN值,与上述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控制终端采用哪个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压缩的方法类似,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这样就可以保证终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网络设备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主动控制采用哪个解压缩缓存(更新前的解压缩缓存或者更新后的解压缩缓存)对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并通过一个指示信息控制网络设备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示例的,该指示信息可以为PDCP COUNT值,和/或,该指示信息可以为PDCP SN值,与上述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控制终端采用哪个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压缩的方法类似,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这样就可以保证终端采用的解压缩缓存与网络设备采用的压缩缓存一致,从而提高了解压缩的成功率。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14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40为发送端,示例的,请参见图14所示,该通信装置140可以包括:
处理单元1401,用于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并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
发送单元1402,用于向接收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压缩后的数据包中。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压缩后的数据包的协议头中,或者,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压缩后的数据包的数据头中。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为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段,若字段的取值与接收端接收到的与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字段的取值相同,则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若字段的取值与接收端接收到的与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字段的取值不同,则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为待发送数据包中的校验和字段,校验和字段是根据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确定的。
可选的,该通信装置140还可以包括:
接收单元1403,用于从接收端接收控制消息;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更新压缩缓存;其中,控制消息包括更新后的压缩缓存、更新后的压缩缓存的标识、用于指示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字符串信息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的,控制消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采用更新后的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
可选的,接收单元1403,还用于从接收端接收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压缩缓存的更新类型为半静态缓存更新。
处理单元1401,具体用于根据第三指示信息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
可选的,处理单元1401,具体用于根据与待发送数据包的承载关联的无确认模式无线链路控制UM RLC实体,确定压缩缓存的更新类型为半静态缓存更新;并根据UM RLC实体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通信装置140,可以执行上述任一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发送端的数据处理方法,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与发送端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实现原理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15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50为发送端,示例的,请参见图15所示,该通信装置150可以包括:
接收单元1501,用于从接收端接收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通信装置150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
处理单元1502,用于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并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其中,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可选的,处理单元1502,用于若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则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若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则采用更新前的压缩缓存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
可选的,接收单元1501,用于从接收端接收控制消息;其中,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更新压缩缓存,控制消息中包括第二指示信息。
可选的,控制消息还包括更新后的压缩缓存、更新后的压缩缓存的标识、用于指示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字符串信息中的任意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通信装置150,可以执行上述任一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发送端的数据处理方法,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与发送端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实现原理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16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60为接收端,示例的,请参见图16所示,该通信装置160可以包括:
处理单元1601,用于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
接收单元1602,用于从发送端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送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压缩后的数据包中。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压缩后的数据包的协议头中,或者,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压缩后的数据包的数据头中。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为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段,若字段的取值与通信装置160接收到的与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字段的取值相同,则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若字段的取值与通信装置160接收到的与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字段的取值不同,则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为待发送数据包中的校验和字段,校验和字段是根据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确定的。
可选的,该通信装置160还可以包括:
发送单元1603,用于向发送端发送控制消息;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更新压缩缓存;其中,控制消息包括更新后的压缩缓存、更新后的压缩缓存的标识、用于指示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字符串信息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的,控制消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采用更新后的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
可选的,发送单元1603,还用于向发送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压缩缓存的更新类型为半静态缓存更新,并指示发送端根据第三指示信息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通信装置160,可以执行上述任一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接收端的数据处理方法,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与接收端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实现原理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17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70为接收端,示例的,请参见图17所示,该通信装置170可以包括:
处理单元1701,用于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
发送单元1702,用于向发送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送端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并指示发送端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其中,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可选的,若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大于或大于等于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则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若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小于或小于等于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则,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可选的,发送单元1702,具体用于向发送端发送控制消息;其中,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更新压缩缓存,控制消息中包括第二指示信息。
可选的,控制消息还包括更新后的压缩缓存、更新后的压缩缓存的标识、用于指示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字符串信息中的任意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通信装置170,可以执行上述任一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接收端的数据处理方法,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与接收端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实现原理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18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1801和存储器1802,所述存储器1802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1801执行所述存储器18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装置执行上述任一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发送端的数据处理方法,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与发送端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实现原理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19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1901和存储器1902,所述存储器1902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1901执行所述存储器19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装置执行上述任一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接收端的数据处理方法,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与接收端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实现原理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
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上述任一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发送端的数据处理方法,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与发送端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实现原理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
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上述任一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接收端的数据处理方法,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与接收端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实现原理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发送端的数据处理方法,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与发送端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实现原理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接收端的数据处理方法,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与接收端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实现原理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如上述任一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发送端的数据处理方法被实现,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与发送端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实现原理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如上述任一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接收端的数据处理方法被实现,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与接收端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实现原理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上述图14所示的通信装置和图16所示的通信装置,或者,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上述图15所示的通信装置和图17所示的通信装置,或者上述图18所示的通信装置和图19所示的通信装置,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与上述任一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的实现原理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指令,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Claims (30)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
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
向接收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所述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所述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压缩后的数据包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段;
若所述字段的取值与所述接收端接收到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所述字段的取值相同,则所述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所述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若所述字段的取值与接收端接收到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所述字段的取值不同,则所述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所述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接收端接收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更新所述压缩缓存;其中,所述控制消息包括所述更新后的压缩缓存、所述更新后的压缩缓存的标识、用于指示对所述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字符串信息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消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采用所述更新后的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
6.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接收端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送端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
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
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其中,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包括:
若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大于或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则采用所述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
若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小于或小于等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则采用所述更新前的压缩缓存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接收端接收第二指示信息,包括:
从接收端接收控制消息;其中,所述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更新所述压缩缓存,所述控制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9.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
从发送端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所述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所述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压缩后的数据包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段;
若所述字段的取值与接收端接收到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所述字段的取值相同,则所述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所述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若所述字段的取值与接收端接收到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所述字段的取值不同,则所述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所述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发送端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更新所述压缩缓存;其中,所述控制消息包括所述更新后的压缩缓存、所述更新后的压缩缓存的标识、用于指示对所述压缩缓存进行更新的字符串信息中的任意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消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采用所述更新后的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
14.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
向发送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送端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并指示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其中,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大于或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则所述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若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小于或小于等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则,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发送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包括:
向所述发送端发送控制消息;其中,所述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更新所述压缩缓存,所述控制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并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
发送单元,用于向接收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所述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所述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段,若所述字段的取值与所述接收端接收到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所述字段的取值相同,则所述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所述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若所述字段的取值与接收端接收到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所述字段的取值不同,则所述压缩缓存为所述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1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从接收端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通信装置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
处理单元,用于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并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其中,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大于或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则采用所述更新后的压缩缓存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若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小于或小于等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则采用所述更新前的压缩缓存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
2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
接收单元,用于从发送端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所述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所述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待发送数据包中的字段,若所述字段的取值与通信装置接收到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所述字段的取值相同,则所述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所述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若所述字段的取值与通信装置接收到的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紧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中所述字段的取值不同,则所述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所述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2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对压缩缓存进行更新;
发送单元,用于向发送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送端采用更新后的压缩缓存进行压缩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并指示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对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其中,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或者,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大于或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则所述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前的压缩缓存;若所述待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小于或小于等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序列号,则,对所述待发送数据包进行压缩时采用的压缩缓存为更新后的压缩缓存。
2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或者,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2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9至13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或者,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4至1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2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
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或者,用于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2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
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9至13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或者,用于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4至1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29.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被实现;或者,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被实现;或者,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如权利要求9至13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被实现;或者,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如权利要求14至1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被实现。
30.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述权利要求26-3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和上述权利要求39-4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或者,上述权利要求35-38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和上述权利要求47-50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或者,上述权利要求51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和上述权利要求52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或者,上述权利要求53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和上述权利要求54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
CN202010325805.9A 2020-04-23 2020-04-23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35561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25805.9A CN113556129A (zh) 2020-04-23 2020-04-23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PCT/CN2021/085998 WO2021213186A1 (zh) 2020-04-23 2021-04-08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25805.9A CN113556129A (zh) 2020-04-23 2020-04-23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6129A true CN113556129A (zh) 2021-10-26

Family

ID=78101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25805.9A Pending CN113556129A (zh) 2020-04-23 2020-04-23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56129A (zh)
WO (1) WO202121318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36810B2 (en) * 2003-11-26 2009-12-22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memory compression with flexible in-memory cache
CN108347750A (zh) * 2017-01-25 2018-07-3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保持udc功能连续性的方法及设备
CN107094142B (zh) * 2017-04-28 2020-11-2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数据解压缩、压缩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42905B (zh) * 2017-11-28 2021-08-0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字典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用户终端
CN110139317B (zh) * 2018-02-02 2021-04-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压缩方法、解压缩方法、发送端及接收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13186A1 (zh) 2021-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94142B (zh) 一种上行数据解压缩、压缩的方法和装置
JP7327831B2 (ja) 通信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CN115022972A (zh) 用户终端的能力信息传输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3133055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8347468B (zh) 一种进行数据同步的方法及设备
CN1780296B (zh) 一种快速恢复压缩解压缩上下文的方法
CN113543217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2333769B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EP4013001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709812B (zh) 一种压缩处理方法、解压缩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EP3873050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3556129A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23005452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EP4311300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427103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139317A (zh) 一种数据压缩方法、解压缩方法、发送端及接收端
CN112187400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342462B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0958647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303355A (zh) 一种指示解压缩对象的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N112218390A (zh) 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WO2023102938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3678501B (zh) 一种以太网数据包头压缩方法、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KR20230037637A (ko) 데이터 압축 방법,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CN115515192A (zh) 会话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