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51784A - 测温方法、测温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测温方法、测温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51784A
CN113551784A CN202110615136.3A CN202110615136A CN113551784A CN 113551784 A CN113551784 A CN 113551784A CN 202110615136 A CN202110615136 A CN 202110615136A CN 113551784 A CN113551784 A CN 113551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value
blackbody
measured temperature
surface area
target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1513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楼涛
潘武
徐狄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1513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517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51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17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测温方法、测温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该测温方法包括:在开启黑体测温功能后,识别当前时刻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黑体靶面区域;若识别成功,则获取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并将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若识别失败,则判断是否成功识别到在此之前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黑体靶面区域,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根据预设策略获取黑体的测量温度值,若判断结果为否,则发出报警信号;基于黑体的测量温度值和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差异,对当前时刻和/或后续时刻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目标对象的测量温度值进行补偿,得到目标对象的实际温度值。本申请所提供的测温方法能够增加黑体测温功能的易用性。

Description

测温方法、测温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温度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测温方法、测温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红外测温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当下,目前,红外测温系统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无黑体的红外测温系统,这种系统的主要问题点为红外测温稳定性不好,会随着时间发生漂移,误差较大;第二种是带黑体的红外测温系统,其中黑体的作用主要是为红外测温系统提供一个基准温度,减小温度的偏移。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现有带黑体的红外测温系统虽然能够减小温漂,但是其缺乏对黑体异常情况的分析,易用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测温方法、测温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增加黑体测温功能的易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测温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开启黑体测温功能后,识别当前时刻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黑体靶面区域;若识别成功,则获取所述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并将所述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若识别失败,则判断是否成功识别到在此之前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黑体靶面区域,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根据预设策略获取所述黑体的测量温度值,若判断结果为否,则发出报警信号;基于所述黑体的测量温度值和所述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差异,对所述当前时刻和/或后续时刻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目标对象的测量温度值进行补偿,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实际温度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测温装置,所述测温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通信电路,所述处理器分别耦接所述存储器、所述通信电路,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数据,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内的所述程序数据以实现上述方法中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能够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申请一方面能够考虑到黑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另一方面能够对目标对象的测量温度值进行校正,提高温度测量的精度,且在整个过程中,只要保证黑体在热成像设备的视野范围内即可,无其他要求,也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硬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测温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步骤S120中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步骤S160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测温方法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测温方法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测温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测温装置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计算机存储介质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测温方法由测温装置执行,该测温装置与热成像设备耦接,同时该热成像设备的视野范围内安装有一黑体,其中测温装置可以是电脑、手机等任一项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在此不做限制。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测温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110:在开启黑体测温功能后,识别当前时刻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黑体靶面区域。
其中,若识别成功,则进入步骤S120,若识别失败,则进入步骤S130。
具体地,测温装置的黑体测温功能可以被开启,也可以被关闭,且不管黑体测温功能是否被开启,测温装置均具有温度测量的功能。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黑体测温功能开启后,测温装置的测温精度会得到提高。
在开启黑体测温功能后,测温装置会对热成像设备当前采集的红外画面进行识别,以得到该红外画面中的黑体靶面区域,其中,黑体靶面区域为黑体的成像区域。
其中,测温装置可以是对热成像设备采集的每一张红外画面均进行识别,也可以是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对热成像设备采集的红外画面进行识别,例如,预设的时间间隔为1秒或者2秒等。
其中在识别时,可以将红外画面中温度均匀,形状为预设形状(该预设形状为黑体的形状,例如为方形)且四周有一圈金属边缘的特征的区域作为黑体靶面区域。
在一应用场景中,为了提高识别的效率,预先训练一收敛的识别模型对红外画面进行识别。其中,该识别模型对接收到的红外画面进行识别,输出该红外画面中黑体靶面区域的坐标位置。
在其他应用场景中,也可以利用预先建立的数据库对红外画面中的黑体靶面区域进行识别,在此不做限制。
S120:获取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并将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
具体地,当成功识别到当前时刻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黑体靶面区域时,表明黑体处于正常状态,此时直接获取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并将该测量温度值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
在一应用场景中,参阅图2,步骤S120中的获取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的步骤,包括:
S121:获取黑体靶面区域中所有像素点的灰度值。
S122:将所有像素点按照灰度值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S123:将第一个像素点的灰度值和排列在第一个像素点后面的预设数量的像素点的平均灰度值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得到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灰度值。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个像素点为灰度值最高的像素点。
具体地,计算排列在第一像素点后面的预设数量的像素点的平均灰度值,然后将第一个像素点的灰度值和计算得到的平均灰度值进行加权求平均处理,最终得到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灰度值。
通过步骤S123计算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灰度值可以减少灰度波动对最终结果的影响。
S124:根据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灰度值,得到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
具体地,根据测温算法将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灰度值转换为测量温度值。
下面结合实例对步骤S121至S124进行具体说明:
假设步骤S123中的预设数量为9,则在将所有像素点按照灰度值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后,计算第二个像素点至第十个像素点这九个像素点的灰度值的平均值,然后按照下面公式计算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灰度值:
Figure BDA0003097744460000051
其中,λ1、λ2为权重,且λ12=1,n1为第一个像素点的灰度值,n2为第二个像素点至第十个像素点这九个像素点的灰度值的平均值,m为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灰度值。
然后在得到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灰度值,根据测温算法将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灰度值转换为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应用场景中,也可以获取黑体靶面区域中任意一像素点的灰度值,然后将该灰度值作为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灰度值,或者,计算黑体靶面区域中所有像素点的灰度值的平均值,然后将平均值作为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灰度值,或者,将黑体靶面区域中的最大灰度值作为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灰度值,总而言之,如何计算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本申请不做限制。
S130:判断是否成功识别到在此之前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黑体靶面区域。
其中,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进入步骤S140,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步骤S150。
S140:发出报警信号。
S150:根据预设策略获取黑体的测量温度值。
具体地,当未能成功识别到红外画面中的黑体靶面区域时,表明黑体出现了异常,则进行进一步的判断,具体为判断是否成功识别到在此之前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黑体靶面区域,若判断结果为否,即从来没有成功识别到之前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黑体靶面区域,则说明黑体可能出现了未安装或者安装位置不正确的现象,则发出报警信号,若判断结果为是,即已经成功识别到之前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黑体靶面区域,则说明在此之前黑体并没有出现异常,而当前时刻未成功识别的原因可能是黑体出现了被遮挡的现象,则按照预设策略获取黑体的测量温度值,即此时并不认为黑体出现了异常。
其中,步骤S140中发出的报警信号可以包括声音报警信号、光亮报警信号中的至少一种。
S160:基于黑体的测量温度值和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差异,对当前时刻和/或后续时刻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目标对象的测量温度值进行补偿,得到目标对象的实际温度值。
具体地,黑体的基准温度值预先设置,该基准温度用于标定目标对象的测量温度。
在一应用场景中,如图3所示,步骤S160具体包括:
S161:计算黑体的测量温度值与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温度差值。
S162:将温度差值转换成补偿灰度值。
具体地,根据测温算法将温度差值转换成补偿灰度值。
S163:将目标对象的测量灰度值与补偿灰度值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目标对象的实际灰度值。
具体地,目标对象的测量灰度值的获取方法与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灰度值的获取方法类似,具体包括:首先识别画面中的目标对象区域,然后获取目标对象区域中所有像素点的灰度值,接着将所有像素点按照灰度值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最后将第一个像素点的灰度值和排列在第一个像素点后面的预设数量的像素点的平均灰度值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得到目标对象区域的测量灰度值,最终将目标对象区域的测量灰度值作为目标对象的测量灰度值。同样地,采用该方法获取目标对象的测量灰度值可以减小灰度波动对后续结果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应用场景中,也可以将目标对象区域的平均灰度值、最大灰度值或者任意像素点的灰度值作为目标对象的测量灰度值。
其中在识别目标对象时,为了提高识别效率,也可以预先训练一收敛的识别模型对画面进行识别。
同时步骤S162可以利用测温算法将温度差值转换为补偿灰度值,并在得到补偿灰度值后,将该补偿灰度值补偿到目标对象的测量灰度值上,得到目标对象的实际灰度值。
S164:将目标对象的实际灰度值转换成目标对象的实际温度值,实现对目标对象的测量温度值进行补偿。
具体地,利用测温算法将目标对象的实际灰度值转换成目标对象的实际温度值,该实际温度值即为最终显示的测量结果。
在另一应用场景中,步骤S160还可以是:计算黑体的测量温度值与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温度差值;获取目标对象的测量灰度值,并将目标对象的测量灰度值转换为目标对象的测量温度值;将温度差值与目标对象的测量温度值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目标对象的实际温度值,从而实现对目标对象的测量温度值进行补偿。
在一应用场景中,本实施方式中的目标对象为人或者人脸,此时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是人体表面的实际测量温度,此后为了获取人体内的温度,在得到人体表面的实际测量温度,可以根据当前环境温度的得到一补偿温度值,然后将人体表面的实际测量温度与该补偿温度值进行叠加处理,得到人体体内的温度。其中,根据当前环境温度的得到一补偿温度值的步骤,可以是:预先存储环境温度与补偿温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在保存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当前时刻的环境温度对应的补偿温度值。
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测温方法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201:在开启黑体测温功能后,识别当前时刻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黑体靶面区域。
其中,若识别成功,则进入步骤S202,若识别失败,则进入步骤S206。
S202:获取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
S203:判断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与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温度差值是否在第二预设范围内。
其中,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步骤S204,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进入步骤S205。
具体地,若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与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温度差值在第二预设范围内,则表明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在基准温度值附近,此时黑体处于正常状态,进入步骤S204;若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与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温度差值不在第二预设范围内,则表明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与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相差较大,此时黑体本身出现了异常,进入步骤S205。
S204:将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
S205:发出报警信号。
S206:判断是否成功识别到在此之前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黑体靶面区域。
其中,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步骤S207,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进入步骤S205。
S207:获取当前时刻采集的红外画面中预设区域的测量温度值。
其中,预设区域与最近一次成功识别到的黑体靶面区域重合。
具体地,获取上一次成功识别到的黑体靶面区域的位置,然后获取当前时刻采集的红外画面中同样位置区域的测量温度值。
其中,获取预设区域的测量温度值的过程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获取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的过程相同,具体可参见上述实施方式。
S208:判断预设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与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温度差值是否在第一预设范围内。
其中,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步骤S209,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进入步骤S210。
具体地,若预设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与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温度差值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则判定此时黑体出现了部分被遮挡的情况,此时进入步骤S209;若预设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与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温度差值不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则判定此时黑体出现了全部被遮挡的情况,此时进入步骤S210。
其中,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管预设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与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温度差值是否在第一预设范围内,直接将预设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
S209:将预设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
S210:将最近一次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的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再次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
具体地,此时认为没有成功识别黑体靶面区域的原因为黑体出现了全部被遮挡的现象,例如,人或物体从热成像设备与黑体之间经过,此时使用上一次成功识别时的数据,即将上一次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的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再次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
S211:基于黑体的测量温度值和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差异,对当前时刻和/或后续时刻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目标对象的测量温度值进行补偿,得到目标对象的实际温度值。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的其他步骤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步骤对应相同,具体可参见上述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测温方法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301:在开启黑体测温功能后,识别当前时刻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黑体靶面区域。
其中,若识别成功,则进入步骤S302,若识别失败,则进入步骤S306。
S302:获取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
S303:判断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与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温度差值是否在第二预设范围内。
其中,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步骤S304,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进入步骤S305。
S304:将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
S305:发出报警信号。
S306:判断是否成功识别到在此之前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黑体靶面区域。
其中,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步骤S307,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进入步骤S305。
S307:获取当前时刻采集的红外画面中预设区域的测量温度值。
S308:判断预设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与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温度差值是否在第一预设范围内。
其中,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步骤S309,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进入步骤S311。
S309:判断当前时刻与最近一次成功识别到黑体靶面区域的时刻的时间差值是否大于第一时间阈值。
其中,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步骤S305,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进入步骤S310。
S310:将预设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
S311:判断当前时刻与最近一次成功识别到黑体靶面区域的时刻的时间差值是否大于第二时间阈值。
其中,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步骤S305,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进入步骤S312。
S312:将最近一次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的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再次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
S313:基于黑体的测量温度值和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差异,对当前时刻和/或后续时刻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目标对象的测量温度值进行补偿,得到目标对象的实际温度值。
与图4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在执行步骤S310之前,还会执行步骤S309:判断当前时刻与最近一次成功识别到黑体靶面区域的时刻的时间差值是否大于第一时间阈值,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表明此时黑体出现部分被遮挡的现象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则发出报警信号,以提示用户及时调整,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310。
同时在执行步骤S312之前,还会执行步骤S311:判断当前时刻与最近一次成功识别到黑体靶面区域的时刻的时间差值是否大于第二时间阈值,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表明此时黑体出现全部被遮挡的现象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则发出报警信号,以提示用户及时调整,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31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时间阈值大于第二时间阈值,例如,第一时间阈值为5分钟,第二时间阈值为1分钟,也就是说,允许黑体被部分遮挡的时间大于被全部遮挡的时间。
同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303之前,还包括:分别判断黑体靶面区域的最高温度值、最低温度值和平均温度值与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温度差值是否在第三预设范围内,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步骤S303,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301中的识别当前时刻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黑体靶面区域。
具体地,黑体是一个温度均匀的物体,因此黑体的成像区域,也就是黑体靶面区域也应该是一个温度均匀的区域,因此分别判断黑体靶面区域的最高温度值、最低温度值和平均温度值与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温度差值是否在第三预设范围内,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说明黑体靶面区域是一个温度均匀的区域,执行步骤S303,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表明当前识别可能出错,进而对当前时刻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黑体靶面区域再次识别。
其中,获取黑体靶面区域的最高温度值、最低温度值和平均温度值的方法包括:分别获取黑体靶面区域的最大灰度值、最小灰度值和平均灰度值(所有像素点的灰度值的平均值),然后将该最大灰度值、最小灰度值和平均灰度值分别通过测温算法转换成温度值,得到最高温度值、最低温度值和平均温度值。
其中为了避免是黑体本身的异常导致黑体靶面区域的温度不均匀,本实施方式还会限制返回执行步骤S301的次数,即若返回执行步骤S301的次数超过了次数阈值,则发出报警信号。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判断出黑体靶面区域不是一个温度均匀的区域时,还可以认为是黑体本身出现了异常,此时直接发出报警信号,即不再返回执行步骤S301中的识别当前时刻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黑体靶面区域。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的其他步骤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步骤对应相同,具体可参见上述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本申请一方面能够考虑到黑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另一方面能够对目标对象的测量温度值进行校正,提高温度测量的精度,且在整个过程中,只要保证黑体在热成像设备的视野范围内即可,无其他要求,也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硬件。
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测温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测温装置200包括处理器210、存储器220以及通信电路230,处理器210分别耦接存储器220、通信电路230,存储器220中存储有程序数据,处理器210通过执行存储器220内的程序数据以实现上述任一项实施方式测温方法中的步骤,其中详细的步骤可参见上述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测温装置200可以是电脑、手机等任一项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在此不做限制。
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测温装置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测温装置300包括识别模块310、第一获取模块320、判断模块330、第二获取模块340、报警模块350以及补偿模块360。
识别模块310用于在开启黑体测温功能后,识别当前时刻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黑体靶面区域。
第一获取模块320与识别模块310连接,用于在成功识别黑体靶面区域时,获取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并将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
判断模块330与识别模块310连接,用于在未成功识别黑体靶面区域时,判断是否成功识别到在此之前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黑体靶面区域。
第二获取模块340与判断模块330连接,用于在判断模块330判定成功识别到在此之前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黑体靶面区域时,根据预设策略获取黑体的测量温度值。
报警模块350与判断模块330连接,用于在判断模块330判定未成功识别到在此之前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黑体靶面区域时,发出报警信号。
补偿模块360分别与第一获取模块320、第二获取模块340连接,用于基于黑体的测量温度值和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差异,对当前时刻和/或后续时刻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目标对象的测量温度值进行补偿,得到目标对象的实际温度值。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获取模块340具体用于获取当前时刻采集的红外画面中预设区域的测量温度值,其中,预设区域与最近一次成功识别到的黑体靶面区域重合,而后根据预设区域的测量温度值获取黑体的测量温度值。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获取模块340还具体用于判断预设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与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温度差值是否在第一预设范围内;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将预设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获取模块340还具体用于在判断预设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与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温度差值是否在第一预设范围内的结果为否时,将最近一次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的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再次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获取模块340在将预设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之前,还会判断当前时刻与最近一次成功识别到黑体靶面区域的时刻的时间差值是否大于第一时间阈值;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报警模块350发出报警信号;若判断结果为否,则第二获取模块340将预设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
同时第二获取模块340在将最近一次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的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再次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之前,还会判断当前时刻与最近一次成功识别到黑体靶面区域的时刻的时间差值是否大于第二时间阈值;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报警模块350发出报警信号;若判断结果为否,则第二获取模块340将最近一次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的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再次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其中,第一时间阈值大于第二时间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获取模块320在将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之前,还会判断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与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温度差值是否在第二预设范围内,若判断结果为是,则第一获取模块320将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报警模块350发出报警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获取模块320在判断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与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温度差值是否在第二预设范围内之前,还会分别判断黑体靶面区域的最高温度值、最低温度值和平均温度值与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温度差值是否在第三预设范围内;若判断结果为是,则第一获取模块320判断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与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温度差值是否在第二预设范围内,否则,识别模块310再次识别当前时刻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黑体靶面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获取模块320具体用于获取黑体靶面区域中所有像素点的灰度值,然后将所有像素点按照灰度值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接着将第一个像素点的灰度值和排列在第一个像素点后面的预设数量的像素点的平均灰度值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得到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灰度值,最后根据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灰度值,得到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
在一实施例中,补偿模块360具体用于:计算黑体的测量温度值与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温度差值;然后将温度差值转换成补偿灰度值;接着将目标对象的测量灰度值与补偿灰度值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目标对象的实际灰度值;最后将目标对象的实际灰度值转换成目标对象的实际温度值,实现对目标对象的测量温度值进行补偿。
其中,测温装置300可以是电脑、手机等任一项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在此不做限制。
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计算机存储介质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计算机存储介质400存储有计算机程序410,计算机程序410能够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任一项方法中的步骤。
其中,计算机存储介质400具体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410的装置,或者也可以为存储有该计算机程序410的服务器,该服务器可将存储的计算机程序410发送给其他设备运行,或者也可以自运行该存储的计算机程序410。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测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开启黑体测温功能后,识别当前时刻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黑体靶面区域;
若识别成功,则获取所述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并将所述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
若识别失败,则判断是否成功识别到在此之前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黑体靶面区域,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根据预设策略获取所述黑体的测量温度值,若判断结果为否,则发出报警信号;
基于所述黑体的测量温度值和所述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差异,对所述当前时刻和/或后续时刻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目标对象的测量温度值进行补偿,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实际温度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策略获取所述黑体的测量温度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当前时刻采集的红外画面中预设区域的测量温度值,其中,所述预设区域与最近一次成功识别到的所述黑体靶面区域重合;
根据所述预设区域的测量温度值获取所述黑体的测量温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设区域的测量温度值获取所述黑体的测量温度值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预设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与所述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温度差值是否在第一预设范围内;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将所述预设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作为所述黑体的测量温度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设区域的测量温度值获取所述黑体的测量温度值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若判断结果为否,则将最近一次作为所述黑体的测量温度值的所述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再次作为所述黑体的测量温度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将所述预设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作为所述黑体的测量温度值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当前时刻与最近一次成功识别到所述黑体靶面区域的时刻的时间差值是否大于第一时间阈值;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发出报警信号;
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所述将所述预设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作为所述黑体的测量温度值的步骤;
在所述将最近一次作为所述黑体的测量温度值的所述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再次作为所述黑体的测量温度值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当前时刻与最近一次成功识别到所述黑体靶面区域的时刻的时间差值是否大于第二时间阈值;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发出报警信号;
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所述将最近一次作为所述黑体的测量温度值的所述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再次作为所述黑体的测量温度值的步骤;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大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与所述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温度差值是否在第二预设范围内;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所述将所述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作为黑体的测量温度值的步骤;
若判断结果为否,则发出报警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所述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与所述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温度差值是否在第二预设范围内之前,还包括:
分别判断所述黑体靶面区域的最高温度值、最低温度值和平均温度值与所述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温度差值是否在第三预设范围内;
若判断结果为是,执行所述判断所述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与所述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温度差值是否在第二预设范围内的步骤;
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返回执行所述识别当前时刻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黑体靶面区域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黑体靶面区域中所有像素点的灰度值;
将所述所有像素点按照灰度值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将第一个像素点的灰度值和排列在所述第一个像素点后面的预设数量的像素点的平均灰度值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得到所述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灰度值;
根据所述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灰度值,得到所述黑体靶面区域的测量温度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黑体的测量温度值和所述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差异,对所述当前时刻和/或后续时刻采集的红外画面中的目标对象的测量温度值进行补偿,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实际温度值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黑体的测量温度值与所述黑体的基准温度值的温度差值;
将所述温度差值转换成补偿灰度值;
将所述目标对象的测量灰度值与所述补偿灰度值进行叠加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实际灰度值;
将所述目标对象的实际灰度值转换成所述目标对象的实际温度值,实现对所述目标对象的测量温度值进行补偿。
10.一种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通信电路,所述处理器分别耦接所述存储器、所述通信电路,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数据,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内的所述程序数据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能够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CN202110615136.3A 2021-06-02 2021-06-02 测温方法、测温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5517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5136.3A CN113551784A (zh) 2021-06-02 2021-06-02 测温方法、测温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5136.3A CN113551784A (zh) 2021-06-02 2021-06-02 测温方法、测温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1784A true CN113551784A (zh) 2021-10-26

Family

ID=78130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15136.3A Pending CN113551784A (zh) 2021-06-02 2021-06-02 测温方法、测温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5178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4002A (zh) * 2022-02-17 2022-05-27 深圳市同为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测温跳变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27478Y (zh) * 2003-07-03 2004-07-21 陕西省计量测试研究所 红外测温校验仪
US20070118324A1 (en) * 2005-11-21 2007-05-24 Sandeep Gulati Explosive device detection based on differential emissivity
CN110108364A (zh) * 2019-05-08 2019-08-09 武汉高德智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黑体定时补偿的可移动人体温度筛选方法及系统
CN111595457A (zh) * 2020-05-31 2020-08-28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供电局 一种采用双黑体校正提高机器人测温精度的方法
CN112067138A (zh) * 2020-09-09 2020-12-11 武汉高德智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探测器测温定标方法及测温定标装置
CN112161711A (zh) * 2020-09-28 2021-01-01 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 温度校正方法、装置、黑体、红外测温设备及系统
CN112432709A (zh) * 2020-10-28 2021-03-02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人体测温的方法和系统
CN112665727A (zh) * 2020-12-09 2021-04-16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热成像测温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27478Y (zh) * 2003-07-03 2004-07-21 陕西省计量测试研究所 红外测温校验仪
US20070118324A1 (en) * 2005-11-21 2007-05-24 Sandeep Gulati Explosive device detection based on differential emissivity
CN110108364A (zh) * 2019-05-08 2019-08-09 武汉高德智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黑体定时补偿的可移动人体温度筛选方法及系统
CN111595457A (zh) * 2020-05-31 2020-08-28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供电局 一种采用双黑体校正提高机器人测温精度的方法
CN112067138A (zh) * 2020-09-09 2020-12-11 武汉高德智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探测器测温定标方法及测温定标装置
CN112161711A (zh) * 2020-09-28 2021-01-01 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 温度校正方法、装置、黑体、红外测温设备及系统
CN112432709A (zh) * 2020-10-28 2021-03-02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人体测温的方法和系统
CN112665727A (zh) * 2020-12-09 2021-04-16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热成像测温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4002A (zh) * 2022-02-17 2022-05-27 深圳市同为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测温跳变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3587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alibrating a magnetic sensor
CN109345467B (zh) 成像畸变校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9001126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spacecraft attitude by tracking stars
CN113780466A (zh) 模型迭代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51784A (zh) 测温方法、测温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216968B2 (en) Face direction estimation device and face direction estimation method
CN108830184B (zh) 黑眼圈识别方法及装置
US11036974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312001A (zh) 一种图像检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928949B (zh) 热像测温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US20150042761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tereo camera for controlling image lightness
CN116952958A (zh) 缺陷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558719B (zh) 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8876809B (zh) 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tld图像跟踪算法
US20190325606A1 (en) Inspection apparatus
EP372179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acquiring biometrics using ppg sensor, and method therefor
US20180120934A1 (en)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alibration device, and calibration method
CN112052727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像识别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14332588A (zh) 一种智慧厨房的防火控制方法、系统
JP2009115765A (ja) 目標撮像探知装置
CN112710614A (zh) 用于生态环保的多源卫星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KR101886856B1 (ko) 이종센서 탐색기의 비정형 객체추적에 대한 데이터 결합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2462938A (zh) 基于遥控器体态变化的交互控制方法及装置
KR101567390B1 (ko) 잡음과 클러터에 강인한 적응적 표적 검출 방법
CN116385866B (zh) 基于sar图像的铁路沿线彩钢房变化检测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