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8778B - 一种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河道底泥的生物修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河道底泥的生物修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48778B CN113548778B CN202110952701.5A CN202110952701A CN113548778B CN 113548778 B CN113548778 B CN 113548778B CN 202110952701 A CN202110952701 A CN 202110952701A CN 113548778 B CN113548778 B CN 11354877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thode
- anode
- acidophilic
- bayonet
- heavy met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2—Biological treatment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06—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e.g. electro-oxidation or electro-osmosi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7—Contaminated open waterways, rivers, lakes or po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河道底泥的生物修复系统和方法,属于环境技术修复领域,所述系统包括定向驯化装置和原位修复装置,本发明通过定向驯化装置制备嗜酸性电活性菌,并将嗜酸性电活性菌、纳米铁基生物炭和产酸培养液加入到原位修复装置中,嗜酸性电活性菌快速发酵有机底物,促进底泥中毒性有机物的快速共代谢分解和重金属的沉降,对底泥进行修复。本发明能实现原位修复底泥,实现重金属与有机污染物的同步治理,且无二次污染,修复效率高,同时原位修复装置可以自维持运行,降低管理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技术修复领域,涉及一种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河道底泥的生物电化学原位修复装置和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大量含有毒性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流入湖泊、河流,沉积在水体中,形成水体沉积物。其中,人工合成的毒性有机物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重金属包括:Cu、Cd、Pb、Zn、As等。在河道中,人工合成毒性有机物和重金属容易富集在底泥中,这两类污染物具有低浓度、高毒性的特点,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威胁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
目前,底泥修复技术主要有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异位修复技术是将沉积物挖出异位处置,例如疏浚工程,但异位修复技术工程较大,投资成本高,且涉及后续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繁琐技术问题。原位修复技术目前主要有物化法和生物法。物化法主要通过投加化学药剂氧化降解底泥有机污染物,通过投加重金属稳定剂钝化底泥重金属。但该方法存在二次污染可能、环境风险高、成本高和无法从根本上去除底泥重金属,存在污染隐患等问题。生物法则通常利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菌剂进行底泥修复。水生植物可提取底泥中的重金属,利用植物根系微生物降解底泥有机污染物。但植物生长缓慢,重金属提取和有机污染物降解效率低,且涉及植物提取重金属后的后续处置等问题。而直接投加微生物菌剂则主要对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却难以降解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
因此,亟需开发能够高效治理富含毒性有机物和重金属的沉积物、且经济适用的修复技术,提高复合污染底泥治理效率和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河道底泥的生物修复方法和系统,该系统可同时处理重金属和有机物复合污染,同时无二次污染,修复效率高,施工成本低。
本发明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河道底泥的生物修复系统,包括:
定向驯化装置,包括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参比电极、恒电位、环壁超声装置、离心装置和菌体保存装置,所述环壁超声装置的上部为圆桶状结构,下部为锥桶状结构,其顶部设置有顶盖,侧壁开设有驯化装置入口;所述恒电位设置在所述环壁超声装置的上方;所述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分别设置在环壁超声装置内,三者互不接触,且分别与恒电位电连接,所述离心装置设于所述环壁超声装置内并固设于所述环壁超声装置底部,所述菌体保存装置设于所述环壁超声装置下方并与所述环壁超声装置底部固接,以存储驯化后的嗜酸性电活性菌落;
原位修复装置,包括菌体添加管、阳极、阴极、充放电装置和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由若干根固定杆组成,所述若干根固定杆互相垂直连接,组成固定框,且在固定框上还固设有卡口拉杆;所述阳极和阴极分别通过卡口拉杆固设在固定框内,并且可通过卡口拉杆调节距离;所述充放电装置分别连接到所述阳极和阴极;所述菌体添加管垂直设置在固定框侧边上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中的定向驯化装置的作用是培养驯化针对特征污染物的嗜酸性电活性菌,其采用三电极体系,筛选富集能以工作电极为电子受体的嗜酸性电活性菌;原位修复装置是用于底泥修复,将原位修复装置置入底泥中,然后将预先驯化得到的嗜酸性电活性菌和电解液通过菌体添加管加入到底泥中,对原位修复装置接入电源,提供电场,使嗜酸性电活性菌群以阳极为电子受体快速共代谢降解底泥中毒性有机物,并且促进底泥吸附的重金属解吸,并通过阴、阳极电场力驱动重金属离子扩散到阴极,并沉积在阴极表面,再通过替换阴极回收重金属,从而对底泥中毒性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同步强化去除,实现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河道底泥的原位修复。
进一步地,所述充放电设备包括太阳能极板、太阳能电池和继电器,所述太阳能极板包括上极板和下极板,所述上极板和下极板分别与所述太阳能电池并联;所述继电器设置在所述上极板和下极板和之间,以控制太阳能电池的充放电。本发明采用太阳能极板和太阳能电池组合向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动态电压,在白天时,太阳能极板直接转化太阳光能为电能在阴、阳极之间施加电压,夜晚没有太阳光时,白天充满电的太阳能电池放电继续在阴、阳极之间施加动态电压,使装置可全天候自维持运行,无需额外能耗。
进一步地,所述继电器由外设的计时器调控,控制继电器的开闭。计时器可根据地区变化、季节变化等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进行调节,灵活调节电路充放电时间,使得在阴阳极之间施加电压的太阳能极板和太阳能电池能够合理转换,维持装置的全天运作。
进一步地,所述卡口拉杆垂直设置在所述固定框上,且卡口拉杆的底部设置有固定锚,通过固定锚,方便将固定框固定在底泥中。优选地,本装置还设置有漂浮固定框,可以将原位修复装置阵列固定于漂浮固定框中,大面积修复底泥。
进一步地,所述环壁超声装置下部开设有排水口,用于排放培养液。驯化完成后,离心装置对菌体进行离心分离沉淀,菌落浓缩沉淀到菌体保存装置,上层培养液由排水口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电极为柔性环状碳毡,所述辅助电极为环状不锈钢网。
进一步地,所述阳极和阴极均采用柔性导电碳纤维材料。阴阳极采用柔性导电碳纤维材料,在充电时,阴阳极发散到四周,扩展底泥中的电场效应,扩大底泥的修复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环壁超声装置内部设置有固定轴,用于固定顶盖。
基于上述方案,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河道底泥的生物修复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定向驯化装置定向驯化嗜酸性电活性菌;
S2:制备纳米铁基生物炭;
S3:组装并放置原位修复装置:将阳极和阴极安装在卡口拉杆上,并调节卡口拉杆的位置,然后阳极和阴极电连接到充放电装置,最后将原位修复装置置入底泥中,嗜酸性电活性菌、纳米铁基生物炭和产酸培养液通过原位修复装置加入到底泥;
S4:底泥修复:接通电源,对底泥进行修复。
进一步地:步骤S1中,将细菌接种源和电解液共同置于嗜酸性电活性驯化装置中对菌群进行定向驯化,得到嗜酸性电活性菌。其中所述细菌接种源来自于污泥发酵液和待修复底泥浸出液;所述电解液为产酸培养基,成份为:葡萄糖10-100g/L、Na2HPO4·3H2O18.31g/L、 NaH2PO4 10.25g/L、NH4Cl 0.13g/L、KCl 0.31g/L、复合微量元素。
进一步地,步骤S2中,将生物炭、FeCl3·6H2O、去离子水按比例充分混合,进行超声处理后85℃水浴加热8h,然后将样品放入烘箱85℃烘至近干,而后转移至马弗炉500℃恒温条件下放置7h,冷却后进行研磨封装,得到纳米铁基生物炭。
本发明应用微生物电化学耦合原理,通过将预先驯化的嗜酸性电活性菌群和产酸培养液注入到阳极附近,嗜酸性电活性菌以阳极为电子受体快速发酵有机底物,以促进底泥中毒性有机物的快速共代谢分解。在此过程中,产酸培养液迅速产酸,降低阳极附近底泥的pH,纳米铁基生物炭一方面可直接吸附重金属,另一方面可促进底泥中微生物分泌胞外聚合物,促进微生物吸附重金属,同时还可以促进微生物的胞外电子传递,促进微生物对底泥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重金属在阳极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阴极移动,沉积于阴极表面,通过替换新的阴极回收重金属,实现底泥中毒性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同步强化去除。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修复方法属于原位修复,无需对底泥进行搬运,成本更低,在实现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同步治理的同时,无二次污染产生,修复效率高;而且在太阳能冲放电设备的作用下,实现装置的自维持运行,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定向驯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原位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原位修复装置阵列固定在漂浮固定框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说明,1-环壁超声装置;2-工作电极;3-辅助电极;4-参比电极;5-恒电位; 6-离心装置;7-低温菌体保存装置;8-顶盖;9-固定轴;10-菌体添加管;11-驯化装置入口; 12-阳极;13-阴极;14-第一固定杆;15-第二固定杆;16-卡口拉杆;17-充放电设备;171-太阳能上极板;172-太阳能下极板;173-太阳能电池;174-继电器;18-固定锚;19-漂浮固定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旨在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定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同样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的一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河道底泥的生物修复系统包括定向驯化装置和原位修复装置,定向驯化装置培养得嗜酸性电活性菌,通过原位修复装置对河道底泥进行修复。
如图1所示,定向驯化装置包括工作电极2、辅助电极3、参比电极4、恒电位5、环壁超声装置1、离心装置6和低温菌体保存装置7,工作电极1采用柔性环状碳毡,辅助电极3 采用环状不锈钢网,环壁超声装置1整体为桶状结构,上部为圆桶状结构,下部为锥桶状结构,顶部设有顶盖8,在环壁超声装置1的顶部侧壁上开设有驯化装置入口11;工作电极2、辅助电极3和参比电极4均设于环壁超声装置1上部的圆桶状结构中,辅助电极3固定在工作电极2的外侧,参比电极4位于工作电极2的内侧,三个电极互不接触,并分别与设于环壁超声装置1外部的恒电位5电连接,构成三电极体系,对菌体进行驯化;离心装置6固定在环壁超声装置1下部的锥桶状结构中,且与辅助电极3底部接触;低温菌体保存装置7设置在环壁超声装置1的下方,且与环壁超声装置1的底部固接。当驯化完成后,环壁超声装置1开启,将工作电极2上的菌体从工作电极2上分离,均匀分散到培养液中,离心装置6 对驯化后的菌体进行离心沉淀后,培养液从开设在离心装置附近的排水口61排出,菌体落入低温菌体保存装置7中。
在本实施例中,环壁超声装置1内还设置有固定轴9,用于固定环壁超声装置1和顶盖 8。
如图2所示,原位修复装置包括菌体添加管10、阳极12、阴极13、充放电设备17和固定框,固定框由多根固定杆相互搭接组成,本实施例中,固定杆包括第一固定杆14和第二固定杆15,第一固定杆14和第二固定杆15垂直固接,并与另一组的第一固定杆14和第二固定杆15形成固定框;此外,在第二固定杆15上设置有两根卡口拉杆16,卡口拉杆16的作用是固定阴阳极,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阳极12和阴极13之间的距离,其与两根第二固定杆15垂直设置,且其长度超过两根第二固定杆15的间距,阳极12和阴极13分别设置在卡口拉杆16上,并通过卡口拉杆16电连接到充放电设备17;菌体添加管10固设于阳极12 附近的第一固定杆14侧边,通向底泥。嗜酸性电活性菌群、纳米铁基(Fe2O3)生物炭和产酸培养基由菌体添加管10注入到底泥中。
其中,充放电设备17包括太阳能极板、太阳能电池173和继电器174,太阳能极板分为太阳能上极板171和太阳能下极板172,其中太阳能上极板171利用太阳光能转化电能在白天为原位修复装置提供电能,太阳能下极板172则为太阳能电池173充电,以供装置维持夜间运行;太阳能上级板171和太阳能下极板172与太阳能电池173并联设置,且共同连接阳极12和阴极13,继电器174连接在太阳能下极板172与太阳能电池173串联的线路上,控制太阳能电池173的供电。本实施例中,继电器174的开闭由外设的计时器控制,计时器根据实际昼夜长短,调节继电器174的开闭,控制电路充放电时间;白天时,太阳能上极板171 直接转化太阳光能为电能在阴极13、阳极12之间施加电压,夜晚没有太阳光时,白天充满电的太阳能电池173放电继续在阴极13、阳极12之间施加动态电压,使装置可全天候自维持运行,无需额外能耗。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卡口拉杆16的底端设置有固定锚17,方便将固定框置入底泥中。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为便于修复大面积底泥,原位修复装置还可阵列固定于漂浮固定框17中,对底泥进行修复。
本实施例中,原位修复装置的外框材料选用亚克力板,阳极12和阴极13均使用柔性碳纤维,可以扩展底泥中的电场效应,扩大底泥的修复范围。
实施例2
基于上述的定向驯化装置和原位修复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河道底泥的生物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定向驯化嗜酸性电活性菌:将餐厨垃圾发酵液和待修复底泥浸出液作为细菌接种源,产酸培养基(葡萄糖10-100g/L、Na2HPO4·3H2O 18.31g/L、NaH2PO4 10.25g/L、NH4Cl0.13 g/L、KCl 0.31g/L、复合微量元素)为电解液,共同置于定向驯化装置中,控制工作电极2 的电势范围在:-0.2-0.4V,以工作电极2为电子受体进行产酸代谢,筛选富集能在酸性环境下具有高电化学活性并同时能降解底泥特征有机污染物的嗜酸混合菌群;同时,根据需要处理的底泥中的特征有机污染物,将其加入到驯化装置中,使嗜酸性电活性菌适应在该特征污染物存在条件下生长,在同等驯化条件下,产生大量降解或处理该特征污染物的酶或胞外活性物质。通过以恒电位5记录的生物电流的大小和持续时间可重复性达到三个周期以上时,说明菌体驯化过程完成。
经高通量测序,该嗜酸混合菌群的优势菌种为变形菌Proteobacteria(35%)和厚壁菌 Firmicutes(41%)门细菌。
S2:制备纳米铁基生物炭:将椰壳生物炭粉碎后过100目筛,将生物炭、FeCl3·6H2O、去离子水按3:6:10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过30min超声后,置于85℃水浴锅水浴加热8h,将水分蒸发一部分后用85℃烘箱将样品烘至近干,而后转移至马弗炉500℃恒温条件下放置7h,冷却后进行研磨,封装。
S3:组装和放置原位修复装置:将阳极12和阴极13分别安装在卡口拉杆16上,并调节到合适位置,然后将原位修复装置置入底泥中,往菌体添加管10中加入驯化后的嗜酸性电活性菌群、纳米铁基(Fe2O3)生物炭和产酸培养液,注入到底泥中。其中嗜酸性电活性菌投加量为1-10mL/m3底泥。
S4:调整计时器控制继电器174,调节电路充放电时间,使装置自维持运行。
本发明的生物修复方法和修复系统是原位修复底泥,涉及到电化学-微生物耦合原理,通过将嗜酸性电活性菌群和产酸培养液沿菌体添加管注入到阳极12,嗜酸性电活性菌以阳极 12为电子受体快速发酵有机底物,促进底泥中毒性有机物的快速代谢分解,同时产酸培养液迅速产酸,降低阳极9附近底泥的pH,促进重金属从底泥中解吸,并在阳极9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阴极13移动,沉积于阴极13表面,并通过替换新的阴极13回收重金属,实现底泥有毒性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同步强化降解去除。
用以下实验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河道底泥的生物修复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S1:嗜酸性电活性菌定向驯化:按反应器总体积20%加入餐厨垃圾发酵液、珠江底泥浸出液作为接种菌体,同时加入产酸培养基(葡萄糖10-100g/L、Na2HPO4·3H2O 18.31g/L、 NaH2PO4 10.25g/L、NH4Cl 0.13g/L、KCl 0.31g/L、复合微量元素:0.001g/L EDTA-Na2、1.25g/L MgSO4·7H2O、0.03g/L NTAN(CH2COOH)3、0.002g/L FeSO4·7H2O、0.01g/L MnCl2·4 H2O、0.0035g/L ZnSO4·7H2O、0.0015g/L CaCl2、0.0035g/L AlK(SO4)2·12H2O、0.002g/LCoCl2·6H2O、0.0007g/L CaCl2·2H2O、0.02g/L NaCl、0.0002g/L CuSO4·5H2O、0.0002 g/LH3BO3、0.0003g/L NaSeO3、0.0005g/L NiCl2·6H2O、0.00025g/L NaMOO4·2H2O、0.0005 g/LNa2WO4·2H2O、0.00004g/L维生素H、0.000002g/L维生素B12、0.00004g/L叶酸、0.0001 g/L烟酸、0.0002g/L维生素B6、0.000002g/L DL-泛酸钙、0.0001g/L维生素B1、0.0001g/L 对氨基苯甲酸、0.0001g/L维生素B2,及加入特征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菲(1mg/L)。通过驯化装置向工作电极2施加0.2V电势驯化富集嗜酸性电活性菌,实时记录生物电流。当电流降至背景值时,排放80%体积溶液并重新添加等量底泥浸出液、产酸培养基和菲。如此循环驯化,28天后,菌体筛选富集和驯化成功。再通过环壁超声装置1超声震荡将菌体与电极表面分离,经过冷冻离心收集得到浓度为2.15g/L的嗜酸性电活性菌。
S2:纳米铁基(Fe2O3)生物炭制备:将粉碎后的椰壳生物炭过100目,称取30g生物炭和30gFeCl3.6H2O于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100mL充分搅拌,超声30min后,于85℃水浴锅水浴加热8h,将水分蒸发一部分,然后用85℃烘箱将样品烘至近干,最后转移至马弗炉500℃恒温放置7h,冷却后将生物炭研磨,封装备用。
S3:组装和放置原位修复装置:将阳极12和阴极13分别安装在卡口拉杆16上,并调节到合适位置,阳极12和阴极13的间距为2cm,然后将原位修复装置置入底泥中;将上述嗜酸性电活性菌体悬浮液和纳米铁基(Fe2O3)生物炭(1:1质量比)及含有5g/L葡萄糖的产酸培养液按1%(体积比)加入到含有1mg/kg菲和300mg/kg Pb的模拟污染底泥中。
S4:底泥修复:计时器控制继电器174打开,在阳极12和阴极13之间施加动态电压,驱动底泥中的嗜酸性电活性菌代谢产酸培养液和强化降解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整个过程中,重金属从阳极12附近底泥中脱附,并在电场力驱动下向阴极13附近移动,并沉积在阴极表面。
与上述实施例同时展开对比实验,以原始底泥、只加入嗜酸性电活性菌体和纳米Fe2O3- 生物炭的底泥作为对照组,30天后测试两种污染物浓度。
电化学+嗜酸性电活性菌体+纳米Fe2O3-生物炭+酸性培养基对菲的去除率达56%,而嗜酸性电活性菌体+纳米Fe2O3-生物炭和原始底泥中菲的去除率仅分别为42%和24%。电化学 +嗜酸性电活性菌体+纳米Fe2O3-生物炭阳极附近Pb浓度降低37%,阴极富集的Pb浓度增高28%,说明底泥中Pb被活化并迁移到阴极附近,可通过提取阴极Pb从底泥中去除。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河道底泥的生物修复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S1:嗜酸性电活性菌定向驯化:按反应器总体积20%加入餐厨垃圾发酵液、珠江底泥浸出液作为接种菌体,同时加入产酸培养基,本实施例的产酸培养基与实施例1相同。通过驯化装置向工作电极2施加0.2V电势驯化富集嗜酸性电活性菌,实时记录生物电流。当电流降至背景值时,排放80%体积溶液并重新添加等量底泥浸出液、产酸培养基和菲。如此循环驯化,28天后,菌体筛选富集和驯化成功。再通过环壁超声装置1超声震荡将菌体与电极表面分离,经过冷冻离心收集得到浓度为2.15g/L的嗜酸性电活性菌。
S2:纳米铁基(Fe2O3)生物炭制备:将粉碎后的椰壳生物炭过100目,称取30g生物炭和60gFeCl3.6H2O于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100mL充分搅拌,超声30min后,于85℃水浴锅8h将水分蒸发一部分,之后用85℃烘箱将样品烘至近干。转移至马弗炉500℃恒温放置7h,冷却后将生物炭研磨,封装备用。
S3:组装和放置原位修复装置:将阳极12和阴极13分别安装在卡口拉杆16上,并调节到合适位置,阳极12和阴极13的间距为1cm,将原位装置置入底泥中;将上述嗜酸性电活性菌体悬浮液和纳米铁基(Fe2O3)生物炭(2:1质量比)及含有10g/L产酸培养液按5% (体积比)加入到含有1mg/kg菲和300mg/kg Pb的模拟污染底泥中。
S4:底泥修复:计时器控制继电器174打开,在阳极12和阴极13之间施加动态电压,驱动底泥中的嗜酸性电活性菌代谢产酸培养液和强化降解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完成底泥的修复。
本实施例的电化学+嗜酸性电活性菌体+纳米Fe2O3-生物炭+酸性培养基对菲的去除率达 78%,比实施例1高22%,电化学+嗜酸性电活性菌体+纳米Fe2O3-生物炭阳极附近Pb浓度降低66%,比实施例1对Pb的去除率增加29%,阴极富集的Pb浓度增高58%,比实施例1中阴极Pb的富集率增加30%,说明底泥中更多的Pb被活化并大量迁移到阴极附近,可通过提取阴极Pb从底泥中去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定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做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河道底泥的生物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定向驯化装置定向驯化嗜酸性电活性菌:定向驯化装置筛选富集能在酸性环境下具有高电化学活性并同时能降解底泥特征有机污染物的嗜酸混合菌群;
S2:制备纳米铁基生物炭;
S3:组装并放置原位修复装置:原位修复装置包括菌体添加管、阳极、阴极、充放电装置和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由若干根固定杆组成,所述若干根固定杆互相垂直连接,组成固定框,在固定框上还设置有卡口拉杆;所述阳极和阴极分别通过卡口拉杆固设在固定框内,并且可通过卡口拉杆调节距离;所述充放电装置分别连接到所述阳极和阴极;所述菌体添加管垂直设置在固定框侧边上;将阳极和阴极安装在卡口拉杆上,并调节卡口拉杆的位置,然后阳极和阴极电连接到充放电装置,最后将原位修复装置置入底泥中,嗜酸性电活性菌、纳米铁基生物炭和产酸培养液通过原位修复装置加入到底泥;
S4:底泥修复:接通电源,对底泥进行修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将细菌接种源和电解液共同置于嗜酸性电活性驯化装置中对菌群进行定向驯化,得到嗜酸性电活性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将生物炭、FeCl3•6H2O、去离子水按比例充分混合,进行超声处理后水浴加热,然后将样品放入烘箱烘至近干,而后转移至马弗炉500℃恒温条件下放置7h,冷却后进行研磨封装,得到纳米铁基生物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52701.5A CN113548778B (zh) | 2021-08-19 | 2021-08-19 | 一种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河道底泥的生物修复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52701.5A CN113548778B (zh) | 2021-08-19 | 2021-08-19 | 一种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河道底泥的生物修复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48778A CN113548778A (zh) | 2021-10-26 |
CN113548778B true CN113548778B (zh) | 2022-07-26 |
Family
ID=78134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52701.5A Active CN113548778B (zh) | 2021-08-19 | 2021-08-19 | 一种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河道底泥的生物修复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54877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672968A (zh) * | 2022-11-11 | 2023-02-03 | 常州大学 | 一种超声强化电动修复菲污染土壤的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93854A (en) * | 1977-12-23 | 1980-03-18 | 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 | Heavy metal removal from wastewater sludge |
WO1996041689A2 (en) * | 1995-06-08 | 1996-12-27 | Geo-Kinetics International Inc. | Electrochemically-aided biodigestion of organic materials |
CN107413837A (zh) * | 2017-09-04 | 2017-12-01 | 西南石油大学 | 以电动‑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装置及应用 |
CN108018250A (zh) * | 2018-01-29 | 2018-05-11 | 武汉新禹智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株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
CN108503048A (zh) * | 2018-05-07 | 2018-09-07 | 钟华 | 一种利用产电微生物挂膜阳极生物电解净化河涌黑臭水体的方法 |
CN113000595A (zh) * | 2021-03-05 | 2021-06-22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用于降解污染物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降解土壤污染物的应用 |
CN113213719A (zh) * | 2021-06-18 | 2021-08-06 | 广东工业大学 | 导光导电纤维电极联合光-电活性微生物原位修复底泥的装置与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353002C (en) * | 2001-07-13 | 2009-12-01 | Teck Cominco Metals Ltd. | Heap bioleaching process for the extraction of zinc |
-
2021
- 2021-08-19 CN CN202110952701.5A patent/CN11354877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93854A (en) * | 1977-12-23 | 1980-03-18 | 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 | Heavy metal removal from wastewater sludge |
WO1996041689A2 (en) * | 1995-06-08 | 1996-12-27 | Geo-Kinetics International Inc. | Electrochemically-aided biodigestion of organic materials |
CN107413837A (zh) * | 2017-09-04 | 2017-12-01 | 西南石油大学 | 以电动‑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装置及应用 |
CN108018250A (zh) * | 2018-01-29 | 2018-05-11 | 武汉新禹智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株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
CN108503048A (zh) * | 2018-05-07 | 2018-09-07 | 钟华 | 一种利用产电微生物挂膜阳极生物电解净化河涌黑臭水体的方法 |
CN113000595A (zh) * | 2021-03-05 | 2021-06-22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用于降解污染物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降解土壤污染物的应用 |
CN113213719A (zh) * | 2021-06-18 | 2021-08-06 | 广东工业大学 | 导光导电纤维电极联合光-电活性微生物原位修复底泥的装置与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48778A (zh) | 2021-10-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74648B (zh) | 一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 |
CN103395891B (zh) | 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型立体组合生态浮床装置及应用 | |
Huang et al. | Cobalt recovery from the stripping solution of spent lithium-ion battery by a three-dimensional microbial fuel cell | |
CN201511037U (zh) | 电动植物复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装置 | |
CN107900095B (zh) | 一种自产电升流湿地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 | |
CN102560114B (zh) | 一种生物淋滤浸提废旧电池中有价金属离子的方法 | |
CN102276064A (zh) | 厌氧-好氧一体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废水处理系统 | |
CN107983762B (zh) | 一种太阳能光伏驱动的生物电化学土壤修复系统和方法 | |
CN202610083U (zh) | 一种耦合膜分离技术与动电技术的污泥重金属去除装置 | |
CN113000595B (zh) | 一种用于降解污染物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降解土壤污染物的应用 | |
CN108821439A (zh) | 原位修复地表水体中营养盐污染的浸没式微藻-微生物电化学系统及修复方法 | |
CN113548778B (zh) | 一种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河道底泥的生物修复方法 | |
CN107470339A (zh) | 类芬顿和微生物联用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和系统 | |
CN112676336A (zh) | 一种利用原电池驱动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 |
CN106630177A (zh) | 一种利用微生物电解池处理焦化废水并产氢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1646635B (zh) | 一种强化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性能的方法 | |
CN112939384A (zh) | 一种碱解-电解联用降解污泥中重金属的方法 | |
CN107855353A (zh) |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平面淋洗修复方法 | |
CN104668280A (zh) | 基于生物淋滤和电动力学修复土壤的方法 | |
CN110482808A (zh) | 电絮凝耦合电沉积强化污泥浓缩并同步脱除重金属的方法和装置 | |
CN214457153U (zh) | 一种治理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的生态浮床 | |
CN110395858B (zh) | 一种下行潜流人工湿地的电催化实验装置 | |
CN210394104U (zh) | 一种下行潜流人工湿地的电催化实验装置 | |
CN210825893U (zh) | 污泥处理系统 | |
CN113896329A (zh) | 人工湿地耦合生物电化学系统的水质净化系统和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