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6497A - 一种湿式除尘装置及除尘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湿式除尘装置及除尘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6497A
CN113546497A CN202110839432.1A CN202110839432A CN113546497A CN 113546497 A CN113546497 A CN 113546497A CN 202110839432 A CN202110839432 A CN 202110839432A CN 113546497 A CN113546497 A CN 1135464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ewage
dust
tank
dust remo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394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46497B (zh
Inventor
李晓配
侯志强
黄建华
曹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XCM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XCM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XCM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XCM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3943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464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46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64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464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64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5/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01D45/04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utilising inertia
    • B01D45/06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utilising inertia by reversal of direction of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6/00Filter circuits or combinations of filters with other separating devices
    • B01D36/04Combinations of filters with settling t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5/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01D45/04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utilising inertia
    • B01D45/08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utilising inertia by impingement against baffle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5/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01D45/04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utilising inertia
    • B01D45/08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utilising inertia by impingement against baffle separators
    • B01D45/1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utilising inertia by impingement against baffle separators which are wet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10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filter plates, sheets or pads having plane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7/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liquid as separating agent
    • B01D47/06Spray clean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eparation Of Particles Using Liqui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湿式除尘装置及除尘方法,包括除尘单元、控制系统,所述除尘单元包括波纹除尘部,所述波纹除尘部包括若干排并列设置的波纹结构单元,所述控制系统根据粉尘浓度的不同设置除尘单元的喷水量;所述波纹结构单元由若干个斜板组成,每个所述波纹结构单元均包括若干个波峰以及若干个波谷,所述波峰、所述波谷处设有用于喷射水雾的喷嘴,相邻的两个波纹结构单元的所述波峰与所述波谷均错开对齐设置;本发明可根据粉尘的浓度选择不同的喷雾方案,并将除尘装置的污水排入污水回收系统中循环利用,节约了用水量。

Description

一种湿式除尘装置及除尘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采矿除尘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到提供一种湿式除尘装置及除尘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矿用湿式除尘器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水与粉尘接触时间短,不能使粉尘充分润湿,且净化后的干净气体含有大量的水汽,尤其对于大风量的湿式除尘器,体积大,粉尘去除率低,用水量大,因此如何提高湿式除尘器去除粉尘的效率及减少用水量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20102506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矿用湿式除尘器,由外壳、喷雾器、粉尘过滤器、粉尘水收集器组成,外壳由钢板焊接而成,呈鼓形,一端为进风口,另一端为出风口;壳体内靠近进风口处,安装有D型多孔喷雾器;在壳体内壁和壳体中部,对称安装若干粉尘过滤器,粉尘过滤器未固定的一边设置有导流槽,粉尘过滤器的立面与水平面垂直,与进风方向保持一定角度,粉尘过滤器将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之”字形;导流槽的底部有“V”型集水箱。
现有技术申请号为CN201420406647.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于2014年12月10日公开了一种矿用湿式除尘风机,包含有一级筒体和二级筒体,一级筒体端部设置有集流器,所述集流器后部设置有一级叶轮,一级叶轮连接防爆电机,一级筒体连接二级筒体,二级筒体内部设置有与二级叶轮,二级叶轮连接防爆电机,二级叶轮与一级叶轮形成对旋轴流叶轮,二级筒体内部设置有连接对二级叶轮的导流器,二级筒体后部连接除尘器,所述一级叶轮前部设置有喷水器,所述除尘装置内部依次设置有除尘器和除雾器,除尘器内部设置有若干双N结构除尘板,除雾器附设波浪形结构的集水组件。该方案通过喷水器将粉尘气流加湿,并通过除尘器内部设置有若干双N结构除尘板对污水进行收集。
以上两件专利方案存在的共同缺陷为,但喷水器(喷雾器)与除尘器(粉尘过滤器)之间缺少配合关系,以达到高效除尘、并且节约水的目的,还有进一步的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湿式除尘装置及除尘方法,湿式除尘装置可根据粉尘的浓度选择不同的喷雾方案,并将除尘装置的污水排入污水回收系统中循环利用,节约了用水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湿式除尘装置,包括除尘单元、脱水单元、供水系统、污水循环系统、控制系统;
除尘单元用于对粉尘气流进行喷雾除尘,脱水单元设置于除尘单元后方的0.5~1m处,脱水单元用于对喷雾除尘后的空气进行水气分离,供水系统用于提供喷雾供水,污水循环系统用于收集喷雾除尘中的污水,处理后提供给供水系统再次利用,控制系统用于根据粉尘浓度的不同设置除尘单元的喷水量。
具体的,除尘单元包括前置除尘部、波纹除尘部,前置除尘部位于波纹除尘部的前侧,气流在前置除尘部中的直挡板和斜挡板的作用下被改变了三次方向,且在每次改变方向时均有喷嘴对其进行喷雾;波纹除尘部包括4~6排并列设置的波纹结构单元,每排波纹结构单元有3~5个波峰和2~4个波谷,气流在交替的波峰和波谷的作用下,其速度不断变化,在速度减小的扩张段喷射水雾;前置除尘部与波纹除尘部组合,增加了粉尘与水雾的接触时间,及粉尘和尘雾的结合粒子与挡板的碰撞,极大增加了除尘的效率。
波纹结构单元由若干个斜板组成,每个波峰和波谷相邻的两个斜板的夹角为120~150°,波峰、波谷处设有用于喷射水雾的喷嘴,位于所述波峰处的喷嘴向下喷射水雾,位于所述波谷处的喷嘴向上喷射水雾;相邻的两个波纹结构单元的所述波峰与所述波谷均错开对齐设置。
粉尘气流进入波纹除尘部时,气流在波峰-波谷的扩张段及波谷-波峰收缩段的作用下,其速度不断改变,在波峰-波谷的扩张段时,气流速度减小,并在该区段对气体进行喷雾降尘,有利于污染物的沉降。
进一步的,每个波谷相邻两斜板之间均存在缝隙,有利于排水,其缝隙的长度L3为1~3cm,最顶层波纹结构单元波峰处的喷嘴距除尘装置的顶部壳体的距离H1与最底层波纹结构单元波峰处的喷嘴距除尘装置的底部壳体的距离H2相等,取值范围在20~25cm;相邻两波峰处的喷嘴之间的距离L1和相邻两波谷处的喷嘴之间的距离L2相等,取值为40~50cm。
控制系统包括设于除尘单元的进风口处的粉尘浓度传感器,粉尘浓度传感器检测出除尘单元的进风口的粉尘浓度C,控制系统根据粉尘的浓度选择不同的喷雾除尘方案:
方案一:当粉尘浓度C≤a时,定义为低浓度,每排所述波纹结构单元只打开第一列和最后一列的波峰位置处的喷嘴;
方案二:当a<C<b时,定义为中浓度,每排波纹结构单元打开所有处于波峰位置处的喷嘴;
方案三:当C≥b时,定义为高浓度,每排波纹结构单元打开所有处于波峰和波谷位置处的喷嘴。
控制系统根据增加或减少喷嘴的开启数量、以及调整不同位置的喷嘴进行喷雾,适应不同浓度的粉尘气流,在C≥b时,粉尘气流行进至在波峰-波谷的扩张段,粉尘气流进行扩张运动,与此同时,位于上下临近两排的波纹结构单元的波峰和波谷位置处的喷嘴进行反向喷雾,从而达到高效的降尘效果。
或者,波纹结构单元由若干个水平挡板及斜板组成,水平挡板和斜板的夹角为120~150°,水平挡板均设置于波峰或者波谷处,水平挡板的前端均设有用于喷射水雾的喷嘴,位于波峰处的喷嘴向下喷射水雾,位于波谷处的喷嘴向上喷射水雾,每排波纹结构单元互相平行。
上述方案中,由于每排波纹结构单元互相平行,粉尘气流在上下两排波纹结构单元的间隔中进行多次改道,通过使水平挡板均设置于波峰或者波谷处,水平挡板的前端均设有用于喷射水雾的喷嘴,从而使粉尘气流每次改道均会有与其方向相反的喷嘴进行喷雾,达到高效降尘的目的。
前置除尘部由竖直的直挡板一、直挡板二和直挡板三,倾斜的斜挡板一、斜挡板二、斜挡板三、斜挡板四组成,且在各斜挡板的末端均连接喷嘴;斜挡板一和斜挡板二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45°,斜挡板三和斜挡板一平行,斜挡板四和斜挡板二平行;斜挡板一和斜挡板二的末端分别连接Y型支管,Y型支管一连接的喷嘴分别向上和水平向右喷射水雾,Y型支管二连接的喷嘴分别向下和水平向右喷射水雾;斜档板三和斜挡板四末端连接的喷嘴水平向左喷射水雾,直挡板三末端连接的喷嘴垂直向下喷射水雾,直挡板三距除尘器底面的距离为30~50cm。
上述方案中,直挡板一垂直于粉尘气流行进方向,使粉尘气流分为上下两道气流,分别沿斜挡板一和斜挡板二流动,然后在上路气流经过斜挡板一与斜档板三之间的间隔,下路气流流过斜挡板二与斜挡板四之间的间隔,上下两路气流汇合后从斜挡板三与斜挡板三之间流出;粉尘气流经过三次改道,并且在每次改道时,均有喷嘴喷射水雾进行降尘。
脱水单元包括梯形水雾过滤网,在梯形水雾过滤网的后面安装与其相互平行的反冲洗供水管,反冲洗供水管上布置有若干个Y型或直的反冲洗支管,梯形水雾过滤网包括若干个台阶结构,每个台阶结构的侧面均对应一个与之相垂直的反冲洗喷嘴,反冲洗喷嘴连接反冲洗支管的端部。
控制系统包括设于脱水单元后侧的压力传感器,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反冲洗喷嘴喷出水雾对梯形水雾过滤网的网丝进行反冲洗,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低于某一值时,结束反冲洗。
需要说明的是,梯形水雾过滤网,增加了水雾与网丝的接触面积,可提高去除水雾的效率;当空气含水量较大时,湿空气对压力传感器产生较大压力,使压力传感器读数超过设定值,当空气含水量较小时,对压力传感器造成的压力也相对较小;反冲洗即冲掉梯形水雾过滤网上的灰尘,避免灰尘堵住网丝,影响水气分离的效果。
供水系统包括与除尘单元连接的进水管道,进水管道设有流量传感器、流量调节阀,进水管道通过水泵与供水箱连接,供水箱一侧通过污水循环供水管连接污水循环系统,另一侧连接补给净水管,除尘单元的右下方安装有与污水循环系统连接的污水排放管。
控制系统根据流量传感器检测到的进水管道中水的流量,并根据每种喷雾方案所需的水量控制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喷雾降尘时,通过控制系统,使湿式除尘装置优先使用污水循环系统净化后的水,当流量传感器检测到的水量不足以供喷雾降尘时,由额外的净水通过补给净水管向供水箱供给。
污水循环系统包括污水沉淀箱、污水过滤装置、以及污水箱,并且污水沉淀箱用于收集除尘单元的污水并进行初步沉淀;污水过滤装置用于对污水沉淀箱内经过初步沉淀的污水进行进一步过滤,并将过滤后得到的净水排放到供水系统;污水箱用于收集污水沉淀箱处理污水后排放的污泥。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过滤装置的上方设有三级楔形过滤网,第一级过滤网的孔径为20~25μm,第二级过滤网的孔径为10~15μm,第三级过滤网的孔径为3~5μm,三级楔形过滤网的三层过滤网互相平行,且倾斜的角度为45~60°,每相邻两层网丝的间距为10~15cm,每层过滤网的上方均设有刮砂板,每层过滤网的下方通过污泥槽连接污水箱,污泥槽为光滑的陶瓷材料;所述三级楔形过滤网的下方为净水暂存区,净水暂存区内设有水质感应器一,所述净水暂存区通过污水回流管一与污水沉淀箱相连,所述污水回流管一内设置电磁阀二;所述净水暂存区的下方为净水箱,所述净水暂存区与净水箱之间设有电磁阀一,所述净水箱的右下方设有净水排放管,净水排放管与供水系统的污水循环供水管连接。
进一步的,污水沉淀箱设有与除尘单元连接的污水排入管道,污水沉淀箱的中间位置放置有水位感应器,污水过滤装置设有与供水系统连接的净水排放管,污水沉淀箱与污水过滤装置之间连接有污水管,污水管的出口在污水沉淀箱高度的1/2处,污水过滤装置与污水箱之间连接有污水回流管二;污水沉淀箱内设有水位感应器,污水箱内设有水质感应器二;污水沉淀箱右下方设有排污口一,污水箱右下方设有排污口二。
除尘单元的污水进入污水沉淀箱内,进行初沉淀,当污水沉淀箱内的水位感应器感应到污水达到一定高度时,启动污水循环系统,污水沉淀箱的上层较清澈的水进入污水过滤装置,经三级楔形过滤网处理后的水进入净水暂存区,水质感应器一检测净水暂存区的水质达标时,电磁阀一打开,水进入净水箱内,净水箱中的水通过净水排放管进入供水系统的供水箱中,当水质感应器一检测到水质不达标时,电磁阀一关闭,污水回流管一中的电磁阀二打开,净水暂存区中的水回流到污水沉淀箱内进行再次的过滤处理,同时启动刮砂板,对三级过滤网上的泥砂进行处理,并通过污泥槽排入污水箱中;当污水箱中的水质感应器二检测的水质小于设定浓度时,水通过污水回流管二进入污水过滤装置进行再次的过滤处理,当水质感应器二检测的数值大于设定浓度时,打开排污口二进行排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湿式除尘装置根据粉尘的浓度选择不同的喷雾方案,在保证高效除尘的情况下,节省了用水量;
2、本发明采用除尘单元包括前置除尘部、波纹除尘部,通过前置除尘部与波纹除尘部的结合,增加了粉尘与水雾的接触时间,及粉尘和尘雾的结合粒子与挡板的碰撞,极大增加了除尘的效率。
3、本发明在污水过滤装置内设置有三级楔形过滤网,将除尘装置的污水排入污水循环系统中循环利用,节约了用水量;
4、本发明脱水单元采用梯形水雾过滤网,可以减少净化后空气的含水率,并且自动反冲洗,避免粉尘堵塞网丝,提高了脱水效果;
5、本发明设置波纹除尘部,气流在波峰-波谷的扩张段及波谷-波峰收缩段的作用下,其速度不断改变,在波峰-波谷的扩张段时,气流速度减小,并在该区段对气体进行喷雾降尘,提升沉降效果,减少用水量;
6、本发明将上述优点进行集成应用,解决了现有湿式除尘器普遍存在的除尘效率低、体积大、用水量大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湿式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前置除尘部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波纹除尘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波纹除尘部的方案一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波纹除尘部的方案二的示意图;
图4c为本发明波纹除尘部的方案三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污水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波纹除尘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1、粉尘浓度传感器;2、前置除尘部;3、波纹除尘部;4、梯形水雾过滤网;5、反冲洗供水管;6、反冲洗支管;7、反冲洗喷嘴;8、压力传感器;9、进水管道;10、供水箱;11、水泵;12、流量调节阀;13、流量传感器;14、补给净水管;15、污水循环供水管;16、污水排放管;17、污水排入管道;18、污水沉淀箱;19、净水箱;20、污水箱;21、水位感应器;22、污水管;23、第一级过滤网;24、第二级过滤网;25、第三级过滤网;26、刮砂板;27、净水暂存区;28、水质感应器一;29、电磁阀一;30、污水回流管一;31、电磁阀二;32、污水回流管二;33、污泥槽;34、水质感应器二;35、净水排放管;36、排污口一;37、排污口二;2-1、直挡板一;2-2、斜挡板一;2-3、斜挡板二;2-4、直挡板二;2-5、直挡板三;2-6、斜挡板三;2-7、斜挡板四;2-8、Y型支管一;2-10、Y型支管二;3-1、斜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定义为粉尘气流的流向的前方和后方。
如图1所示,一种湿式除尘装置,包括除尘单元、脱水单元、供水系统、污水循环系统、控制系统;
除尘单元用于对粉尘气流进行喷雾除尘,脱水单元设置于除尘单元后方的0.5~1m处,脱水单元用于对喷雾除尘后的空气进行水气分离,供水系统用于提供喷雾供水,污水循环系统用于收集喷雾除尘中的污水,处理后提供给供水系统再次利用,控制系统用于根据粉尘浓度的不同设置除尘单元的喷水量。
具体的,除尘单元包括前置除尘部2、波纹除尘部3,前置除尘部2位于波纹除尘部3的前侧,气流在前置除尘部2中的直挡板和斜挡板的作用下被改变了三次方向,且在每次改变方向时均有喷嘴对其进行喷雾;波纹除尘部3包括4~6排并列设置的波纹结构单元,每排波纹结构单元有3~5个波峰和2~4个波谷,气流在交替的波峰和波谷的作用下,其速度不断变化,在速度减小的扩张段喷射水雾;前置除尘部2与波纹除尘部3组合,增加了粉尘与水雾的接触时间,及粉尘和尘雾的结合粒子与挡板的碰撞,极大增加了除尘的效率。
如图4a、4b、4c所示,图中,空心孔表示此处喷嘴为关闭状态,实心孔表示此处喷嘴为打开状态,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波纹结构单元由若干个斜板3-1组成,每个波峰和波谷相邻的两个斜板3-1的夹角为120~150°,波峰、波谷处设有用于喷射水雾的喷嘴,位于所述波峰处的喷嘴向下喷射水雾,位于所述波谷处的喷嘴向上喷射水雾;相邻的两个波纹结构单元的所述波峰与所述波谷均错开对齐设置。
粉尘气流进入波纹除尘部3时,气流在波峰-波谷的扩张段及波谷-波峰收缩段的作用下,其速度不断改变,在波峰-波谷的扩张段时,气流速度减小,并在该区段对气体进行喷雾降尘,有利于污染物的沉降。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每个波谷相邻两斜板3-1之间均存在缝隙,有利于排水,其缝隙的长度L3为1~3cm,最顶层波纹结构单元波峰处的喷嘴距除尘装置的顶部壳体的距离H1与最底层波纹结构单元波峰处的喷嘴距除尘装置的底部壳体的距离H2相等,取值范围在20~25cm;相邻两波峰处的喷嘴之间的距离L1和相邻两波谷处的喷嘴之间的距离L2相等,取值为40~50cm。
控制系统包括设于除尘单元的进风口处的粉尘浓度传感器1,粉尘浓度传感器1检测出除尘单元的进风口的粉尘浓度C,控制系统根据粉尘的浓度选择不同的喷雾除尘方案:
方案一:当粉尘浓度C≤a时,定义为低浓度,每排所述波纹结构单元只打开第一列和最后一列的波峰位置处的喷嘴;
方案二:当a<C<b时,定义为中浓度,每排波纹结构单元打开所有处于波峰位置处的喷嘴;
方案三:当C≥b时,定义为高浓度,每排波纹结构单元打开所有处于波峰和波谷位置处的喷嘴。
控制系统根据增加或减少喷嘴的开启数量、以及调整不同位置的喷嘴进行喷雾,适应不同浓度的粉尘气流,在C≥b时,粉尘气流行进至在波峰-波谷的扩张段,粉尘气流进行扩张运动,与此同时,位于上下临近两排的波纹结构单元的波峰和波谷位置处的喷嘴进行反向喷雾,从而达到高效的降尘效果。
如图6所示,空心孔表示此处喷嘴向上喷射水雾,实心孔表示此处喷嘴向下喷射水雾,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波纹结构单元由若干个水平挡板及斜板组成,水平挡板和斜板的夹角为120~150°,水平挡板均设置于波峰或者波谷处,水平挡板的前端均设有用于喷射水雾的喷嘴,位于波峰处的喷嘴向下喷射水雾,位于波谷处的喷嘴向上喷射水雾,每排波纹结构单元互相平行。
上述方案中,由于每排波纹结构单元互相平行,粉尘气流在上下两排波纹结构单元的间隔中进行多次改道,通过使水平挡板均设置于波峰或者波谷处,水平挡板的前端均设有用于喷射水雾的喷嘴,从而使粉尘气流每次改道均会有与其方向相反的喷嘴进行喷雾,达到高效降尘的目的。
如图2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前置除尘部2由竖直的直挡板一2-1、直挡板二2-4和直挡板三2-5,倾斜的斜挡板一2-2、斜挡板二2-3、斜挡板三2-6、斜挡板四2-7组成,且在各斜挡板的末端均连接喷嘴;斜挡板一2-2和斜挡板二2-3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45°,斜挡板三2-6和斜挡板一2-2平行,斜挡板四2-7和斜挡板二2-3平行;斜挡板一2-2和斜挡板二2-3的末端分别连接Y型支管,Y型支管一2-8连接的喷嘴分别向上和水平向右喷射水雾,Y型支管二2-10连接的喷嘴分别向下和水平向右喷射水雾;斜档板三2-6和斜挡板四2-7末端连接的喷嘴水平向左喷射水雾,直挡板三2-5末端连接的喷嘴垂直向下喷射水雾,直挡板三2-5距除尘器底面的距离为30~50cm。
上述方案中,直挡板一2-1垂直于粉尘气流行进方向,使粉尘气流分为上下两道气流,分别沿斜挡板一2-2和斜挡板二2-3流动,然后在上路气流经过斜挡板一2-2与斜档板三2-6之间的间隔,下路气流流过斜挡板二2-3与斜挡板四2-7之间的间隔,上下两路气流汇合后从斜挡板三2-6与斜挡板三2-7之间流出;粉尘气流经过三次改道,并且在每次改道时,均有喷嘴喷射水雾进行降尘。
如图1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脱水单元包括梯形水雾过滤网4,在梯形水雾过滤网4的后面安装与其相互平行的反冲洗供水管5,反冲洗供水管5上布置有若干个Y型或直的反冲洗支管6,梯形水雾过滤网4包括若干个台阶结构,每个台阶结构的侧面均对应一个与之相垂直的反冲洗喷嘴7,反冲洗喷嘴7连接反冲洗支管6的端部。
控制系统包括设于脱水单元后侧的压力传感器8,当压力传感器8检测到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反冲洗喷嘴7喷出水雾对梯形水雾过滤网4的网丝进行反冲洗,当压力传感器8检测到的压力低于某一值时,结束反冲洗。
需要说明的是,梯形水雾过滤网4,增加了水雾与网丝的接触面积,可提高去除水雾的效率;当空气含水量较大时,湿空气对压力传感器8产生较大压力,使压力传感器8读数超过设定值,当空气含水量较小时,对压力传感器8造成的压力也相对较小;反冲洗即冲掉梯形水雾过滤网4上的灰尘,避免灰尘堵住网丝,影响水气分离的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供水系统包括与除尘单元连接的进水管道9,进水管道9设有流量传感器13、流量调节阀12,进水管道9通过水泵11与供水箱10连接,供水箱10一侧通过污水循环供水管15连接污水循环系统,另一侧连接补给净水管14,除尘单元的右下方安装有与污水循环系统连接的污水排放管16。
控制系统根据流量传感器13检测到的进水管道9中水的流量,并根据每种喷雾方案所需的水量控制流量调节阀12的开度;喷雾降尘时,通过控制系统,使湿式除尘装置优先使用污水循环系统净化后的水,当流量传感器13检测到的水量不足以供喷雾降尘时,由额外的净水通过补给净水管14向供水箱10供给。
如图5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污水循环系统包括污水沉淀箱18、污水过滤装置、以及污水箱20,并且污水沉淀箱18用于收集除尘单元的污水并进行初步沉淀;污水过滤装置用于对污水沉淀箱18内经过初步沉淀的污水进行进一步过滤,并将过滤后得到的净水排放到供水系统;污水箱20用于收集污水沉淀箱18处理污水后排放的污泥。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过滤装置的上方设有三级楔形过滤网,第一级过滤网23的孔径为20~25μm,第二级过滤网24的孔径为10~15μm,第三级过滤网25的孔径为3~5μm,三级楔形过滤网的三层过滤网互相平行,且倾斜的角度为45~60°,每相邻两层网丝的间距为10~15cm,每层过滤网的上方均设有刮砂板26,每层过滤网的下方通过污泥槽33连接污水箱20,污泥槽33为光滑的陶瓷材料;所述三级楔形过滤网的下方为净水暂存区27,净水暂存区27内设有水质感应器一28,所述净水暂存区27通过污水回流管一30与污水沉淀箱18相连,所述污水回流管一30内设置电磁阀二31;所述净水暂存区27的下方为净水箱19,所述净水暂存区27与净水箱19之间设有电磁阀一29,所述净水箱19的右下方设有净水排放管35,净水排放管35与供水系统的污水循环供水管15连接。
进一步的,污水沉淀箱18设有与除尘单元连接的污水排入管道17,污水沉淀箱18的中间位置放置有水位感应器21,污水过滤装置设有与供水系统连接的净水排放管35,污水沉淀箱18与污水过滤装置之间连接有污水管22,污水管22的出口在污水沉淀箱18高度的1/2处,污水过滤装置与污水箱20之间连接有污水回流管二32;污水沉淀箱18内设有水位感应器21,污水箱20内设有水质感应器二34;污水沉淀箱18右下方设有排污口一,污水箱20右下方设有排污口二;污水管22和污水回流管二32均连接有抽水泵。
除尘单元的污水进入污水沉淀箱18内,进行初沉淀,当污水沉淀箱18内的水位感应器21感应到污水达到一定高度时,启动污水循环系统,污水沉淀箱18的上层较清澈的水进入污水过滤装置,经三级楔形过滤网处理后的水进入净水暂存区27,水质感应器一28检测净水暂存区27的水质达标时,电磁阀一29打开,水进入净水箱19内,净水箱19中的水通过净水排放管35进入供水系统的供水箱10中,当水质感应器一28检测到水质不达标时,电磁阀一29关闭,污水回流管一30中的电磁阀二31打开,净水暂存区27中的水回流到污水沉淀箱18内进行再次的过滤处理,同时启动刮砂板26,对三级过滤网上的泥砂进行处理,并通过污泥槽33排入污水箱20中;当污水箱20中的水质感应器二34检测的水质小于设定浓度时,水通过污水回流管二32进入污水过滤装置进行再次的过滤处理,当水质感应器二34检测的数值大于设定浓度时,打开排污口二37进行排污。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湿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尘单元、控制系统,所述除尘单元包括波纹除尘部,所述波纹除尘部包括若干排并列设置的波纹结构单元,所述控制系统根据粉尘浓度的不同设置所述除尘单元的喷水量;
所述波纹结构单元由若干个斜板组成,每个所述波纹结构单元均包括若干个波峰以及若干个波谷,每个所述波峰和所述波谷相邻的两个所述斜板的夹角为120~150°,所述波峰、所述波谷处设有用于喷射水雾的喷嘴,位于所述波峰处的喷嘴向下喷射水雾,位于所述波谷处的喷嘴向上喷射水雾;相邻的两个波纹结构单元的所述波峰与所述波谷均错开对齐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式除尘装置的除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于所述除尘单元的进风口处的粉尘浓度传感器,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检测出所述除尘单元的进风口的粉尘浓度C,所述控制系统根据粉尘的浓度选择不同的喷雾除尘方案:
方案一:当粉尘浓度C≤a时,定义为低浓度,每排所述波纹结构单元只打开第一列和最后一列的波峰位置处的喷嘴;
方案二:当a<C<b时,定义为中浓度,每排所述波纹结构单元打开所有处于波峰位置处的喷嘴;
方案三:当C≥b时,定义为高浓度,每排所述波纹结构单元打开所有处于波峰和波谷位置处的喷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单元包括设于所述波纹除尘部前侧的前置除尘部,所述前置除尘部用于阻缓粉尘气流,并使粉尘气流进行若干次迂回改道,所述前置除尘部包括若干个直挡板、若干个斜挡板,所述斜挡板或者所述直挡板的端部设有喷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脱水单元,所述脱水单元位于所述除尘单元的后方,所述脱水单元包括梯形水雾过滤网,在所述梯形水雾过滤网的后面安装与其相互平行的反冲洗供水管,所述反冲洗供水管上布置有若干个Y型或直的反冲洗支管,所述梯形水雾过滤网包括若干个台阶结构,每个台阶结构的侧面均对应一个与之相垂直的所述反冲洗喷嘴,所述反冲洗喷嘴连接所述反冲洗支管的端部;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于所述脱水单元后侧的压力传感器,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所述反冲洗喷嘴喷出水雾对所述梯形水雾过滤网的网丝进行反冲洗,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低于某一值时,结束反冲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水系统,所述供水系统包括与所述除尘单元连接的进水管道,进水管道设有流量传感器、流量调节阀,所述进水管道通过水泵与供水箱连接,所述供水箱一侧通过污水循环供水管连接污水循环系统,另一侧连接补给净水管,所述除尘单元的右下方安装有与污水循环系统连接的污水排放管;
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流量传感器检测到的进水管道中水的流量,并根据每种喷雾方案所需的水量控制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喷雾降尘时,通过所述控制系统,使湿式除尘装置优先使用污水循环系统净化后的水,当流量传感器检测到的水量不足以供喷雾降尘时,由额外的净水通过补给净水管向供水箱供给。
6.一种湿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尘单元、控制系统,所述除尘单元包括若干排并列平行设置的波纹结构单元,所述控制系统根据粉尘浓度的不同设置所述除尘单元的喷水量;
所述波纹结构单元由若干个水平挡板及斜板组成,水平挡板和斜板的夹角为120~150°,每个所述波纹结构单元均包括若干个波峰以及若干个波谷,水平挡板均设置于波峰或者波谷处,水平挡板的前端均设有用于喷射水雾的喷嘴,位于所述波峰处的喷嘴向下喷射水雾,位于所述波谷处的喷嘴向上喷射水雾;每排所述波纹结构单元之间互相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循环系统,所述污水循环系统包括污水沉淀箱、污水过滤装置、以及污水箱;所述污水沉淀箱用于收集所述除尘单元的污水并进行初步沉淀;所述污水过滤装置用于对所述污水沉淀箱内经过初步沉淀的污水进行进一步过滤,并将过滤后得到的净水排放到供水系统;所述污水箱用于收集所述污水沉淀箱处理污水后排放的污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湿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过滤装置的上方设有三级楔形过滤网,所述三级楔形过滤网的三层过滤网互相平行,且倾斜的角度为45~60°,每层过滤网的上方均设有刮砂板,每层过滤网的下方通过污泥槽连接所述污水箱;所述三级楔形过滤网的下方为净水暂存区,所述净水暂存区内设有水质感应器一,所述净水暂存区通过污水回流管一与所述污水沉淀箱相连,所述污水回流管一内设置电磁阀二;所述净水暂存区的下方为净水箱,所述净水暂存区与净水箱之间设有电磁阀一,所述净水箱的右下方设有与供水系统连接的净水排放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湿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沉淀箱设有与所述除尘单元连接的污水排入管道,所述污水沉淀箱的中间位置放置有水位感应器,所述污水过滤装置设有与所述供水系统连接的净水排放管,所述污水沉淀箱与所述污水过滤装置之间连接有污水管,所述污水过滤装置与所述污水箱之间连接有污水回流管二;所述污水沉淀箱内设有水位感应器,所述污水箱内设有水质感应器二;所述污水沉淀箱的右下方设有排污口一,所述污水箱右下方设有排污口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湿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单元的污水进入所述污水沉淀箱内,进行初沉淀,当所述污水沉淀箱内的水位感应器感应到污水达到预定高度时,所述污水沉淀箱的上层较清澈的水进入所述污水过滤装置,经三级楔形过滤网处理后的水进入净水暂存区,水质感应器一检测净水暂存区的水质达标时,电磁阀一打开,水进入净水箱内,净水箱中的水通过净水排放管进入供水系统的供水箱中,当水质感应器一检测到水质不达标时,电磁阀一关闭,污水回流管一中的电磁阀二打开,净水暂存区中的水回流到污水沉淀箱内进行再次的过滤处理,同时启动刮砂板,对三级过滤网上的泥砂进行处理,并通过污泥槽排入污水箱中;当污水箱中的水质感应器二检测的水质小于设定浓度时,水通过污水回流管二进入污水过滤装置进行再次的过滤处理,当水质感应器二检测的数值大于设定浓度时,打开排污口二进行排污。
CN202110839432.1A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湿式除尘装置及除尘方法 Active CN1135464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9432.1A CN113546497B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湿式除尘装置及除尘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9432.1A CN113546497B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湿式除尘装置及除尘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6497A true CN113546497A (zh) 2021-10-26
CN113546497B CN113546497B (zh) 2023-01-17

Family

ID=78132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39432.1A Active CN113546497B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湿式除尘装置及除尘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4649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0149A (zh) * 2021-12-30 2022-04-12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凿岩设备和凿岩方法
CN115400575A (zh) * 2022-11-01 2022-11-29 云南田野橡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气液混合喷淋箱及臭气处理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15958U (zh) * 2013-06-12 2013-12-04 路汉芝 除尘除雾装置
CN107998831A (zh) * 2016-10-31 2018-05-08 扬州华联涂装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水喷淋处理装置
CN208711324U (zh) * 2018-06-12 2019-04-09 秦皇岛鸿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亚微米水膜除尘器
CN110124418A (zh) * 2019-05-25 2019-08-16 张连波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工地喷淋降尘系统
CN210845674U (zh) * 2019-10-08 2020-06-26 重庆合才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幕除尘装置
CN213132525U (zh) * 2020-09-03 2021-05-07 郴州市清风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雾化除尘装置
CN112892141A (zh) * 2021-01-21 2021-06-04 韩占卫 一种工厂内粉尘多元净化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15958U (zh) * 2013-06-12 2013-12-04 路汉芝 除尘除雾装置
CN107998831A (zh) * 2016-10-31 2018-05-08 扬州华联涂装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水喷淋处理装置
CN208711324U (zh) * 2018-06-12 2019-04-09 秦皇岛鸿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亚微米水膜除尘器
CN110124418A (zh) * 2019-05-25 2019-08-16 张连波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工地喷淋降尘系统
CN210845674U (zh) * 2019-10-08 2020-06-26 重庆合才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幕除尘装置
CN213132525U (zh) * 2020-09-03 2021-05-07 郴州市清风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雾化除尘装置
CN112892141A (zh) * 2021-01-21 2021-06-04 韩占卫 一种工厂内粉尘多元净化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0149A (zh) * 2021-12-30 2022-04-12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凿岩设备和凿岩方法
CN115400575A (zh) * 2022-11-01 2022-11-29 云南田野橡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气液混合喷淋箱及臭气处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6497B (zh) 202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46497B (zh) 一种湿式除尘装置及除尘方法
CN108479368A (zh) 一种微旋流深度脱硫除尘吸收塔装置及工艺
CN110339663A (zh) 一种具有风向变轨技术的喷淋除尘设备
CN211799592U (zh) 一种多级隔板式脱硫除尘器
CN2413183Y (zh) 斜棒栅滤网水膜油烟净化器
CN217526889U (zh) 一种双层烟气协同净化塔
CN110237630A (zh) 一种大液气比多层梯级除尘除雾填料塔
CN2928207Y (zh) 定型机废气处理系统
CN201695076U (zh) 引流式锌锅烟雾回收除尘装置
CN206343039U (zh) 一种涂装生产线尾气、废气净化处理装置
CN210729053U (zh) 一种多功能净化系统
CN2547382Y (zh) 湿式除尘器
CN212001384U (zh) 一种楼房屋顶雨水收集过滤处理系统
CN208340389U (zh) 一种定型机废气除臭系统
CN210473247U (zh) 一种多级滚动式水过滤装置
CN209188491U (zh) 一种烟气脱硫吸收塔的结构
CN2791047Y (zh) 炼焦炉装煤出焦除尘设备
CN215311214U (zh) 管束除雾器
CN212166883U (zh) 一种分流除尘的除尘器
CN211725139U (zh) 一种水帘除尘装置
CN218573931U (zh) 一种钢渣处理烟气的湿式除尘装置
CN215085889U (zh) 一种空气过滤装置
CN220878213U (zh) 新型高效湿法除尘塔
CN217988771U (zh) 一种高效混合式湿法除尘器
CN214914540U (zh) 硅铁冶炼过程放散气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