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5116A - 中继装置、程序、通信系统和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中继装置、程序、通信系统和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5116A
CN113545116A CN201980093680.7A CN201980093680A CN113545116A CN 113545116 A CN113545116 A CN 113545116A CN 201980093680 A CN201980093680 A CN 201980093680A CN 113545116 A CN113545116 A CN 1135451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device
relay
communication terminal
handover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36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45116B (zh
Inventor
大高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545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5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45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5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05Moving wireless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04W36/083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wherein at least one of the access points is a moving n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继装置、程序、通信系统和管理方法。提供对无线基站和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具备:中继功能管理部,基于规定条件的成立,将对无线基站和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功能从开启切换到关闭;以及信号发送部,在规定条件成立时,向与中继装置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的通信终端发送使通信终端执行向在规定条件成立之前确定的切换目标的切换的信号。

Description

中继装置、程序、通信系统和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继装置、程序、通信系统及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作为基站发挥功能的可移动的中继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299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期望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辅助中继装置的运用的技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对无线基站与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中继装置可以具备中继功能管理部,该中继功能管理部基于规定条件的成立将对无线基站和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功能从开启切换到关闭。中继装置可以具备信号发送部,信号发送部在规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向与中继装置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的通信终端发送使该通信终端执行向在规定条件成立之前确定的切换目标的切换的信号。
所述信号发送部可以在所述规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向与所述中继装置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的通信终端发送使所述通信终端在不进行正在接收的电波的测量报告的情况下向所述切换目标执行切换的信号。所述信号发送部可以发送包含所述切换目标的指定的无线资源控制层连接重配置消息(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所述信号发送部可以向所述通信终端发送执行将由所述中继装置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的无线基站作为所述切换目标的切换的信号。
所述中继装置可以搭载在移动体上。所述中继装置可以具备接收强度测量部,所述接收强度测量部测量来自不同于所述中继装置的多个可移动的中继装置的电波接收强度,并且所述信号发送部可以向所述通信终端发送使该通信终端执行将所述多个可移动的中继装置中所述电波接收强度较强的中继装置作为所述切换目标的切换的信号。所述中继装置可以具备变化判定部,所述变化判定部判定来自不同于所述中继装置的多个可移动的中继装置的电波接收强度的经时变化,并且所述信号发送部可以向所述通信终端发送使该通信终端执行将所述多个可移动的中继装置中所述电波接收强度较强且所述经时变化较小的所述中继装置作为所述切换目标的切换的信号。所述中继装置可以具备变化判定部,所述变化判定部判定来自不同于所述中继装置的多个可移动的中继装置的电波接收强度的经时变化,并且所述信号发送部可以向所述通信终端发送使该通信终端执行将所述多个可移动的中继装置中所述经时变化较小的所述中继装置作为所述切换目标的切换的信号。
所述中继装置可以具备推定部,所述推定部在所述中继功能开启的期间监视所述移动体的状态,并且推定所述中继功能被关闭的情况,并且所述信号发送部可以响应于由所述推定部推定为所述中继功能被关闭的情况,向与所述中继装置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的通信终端发送使该通信终端执行向所述切换目标的切换的信号。在所述移动体的移动速度满足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推定部可以推定所述中继功能被关闭。在所述移动体的移动速度比预定的速度慢的情况下,所述推定部可以推定所述中继功能被关闭。在检测到所述移动体的电源断开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推定部可以推定所述中继功能被关闭。所述移动体可以是车辆,并且在检测到所述车辆的点火关闭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推定部可以推定所述中继功能被关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用于使计算机作为上述中继装置发挥功能的程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可以具备中继功能管理单元,该中继功能管理单元基于规定条件的成立将对无线基站和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的中继功能从开启切换到关闭。通信系统可以具备确定单元,确定单元在规定条件成立之前确定通信终端从中继装置的切换目标。通信系统可以具备信号发送单元,信号发送单元在规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向与中继装置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的通信终端发送使该通信终端执行向由确定单元确定的切换目标的切换的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管理方法。管理方法可以包括中继功能管理步骤,中继功能管理步骤基于规定条件的成立,将对无线基站和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的中继功能从开启切换到关闭。管理方法可以确定步骤,确定步骤在规定条件成立之前确定通信终端从中继装置的切换目标。管理方法可以包括信号发送步骤,信号发送步骤当规定条件成立时,向与中继装置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的通信终端发送使该通信终端执行向在确定步骤中确定的切换目标的切换的信号。
另外,上述发明的概要并不列举本发明的所有必要特征。另外,这些特征的子组合也可以是发明。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通信系统10的示例。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通信系统10中的处理的流程的示例。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中继装置210的功能构成的示例。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中继装置210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示例。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中继装置210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示例。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中继装置210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示例。
图7示意性示出了作为中继装置210发挥功能的计算机1200的硬件构成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发明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以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所要求保护的发明。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组合并非全部都是本发明的解决手段所必须的。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通信系统10的示例。通信系统10包括对无线基站100和通信终端300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210。中继装置210可以搭载在移动体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中继装置210搭载在车辆200上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搭载有中继装置210的车辆200有时也被称为移动基站。通信系统10也可以包括车辆200。通信系统10也可以包括无线基站100。作为移动体的其他例子,例举无人机那样的无人驾驶飞行器。此外,中继装置210也可以并非搭载而是固定设置于在移动体上。
车辆200可以是汽车。只要具有无线通信功能,车辆200就可以是任何种类的汽车。车辆200可以是例如汽油车或所谓的环保车。作为环保车的类型,列举HV(Hybrid Vehicle;混合动力汽车)、PHEV/PHV(Plug-in Hybrid Vehicle;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EV(ElectricVehicle;电动汽车)和FCV(Fuel Cell Vehicle;燃料电池汽车)等。车辆200可以是用于任何目的的汽车。车辆200可以是例如私家车,或者可以是出租车和公共汽车等的商业车辆。
无线基站100可以遵循任意的移动通信方案。无线基站100遵循例如3G(3rdGeneration;第三代)通信方案。无线基站100例如遵循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通信方案。无线基站100可以是eNB(eNodeB;4G基站)。此外,无线基站100例如遵循5G(5th Generation;第五代)通信方案。无线基站100可以是gNB(gNodeB;5G基站)。无线基站100也可以遵循6G(6th Generation;第六代)通信方案之后的移动通信方案。这里,将主要描述无线基站100遵循LTE通信方案的情况作为示例。
例如,中继装置210接入于由无线基站100生成的无线通信区域102,并且执行与无线基站100的无线通信。中继装置210接入于由无线基站100生成的无线通信区域102可以表示中继装置210位于无线通信区域102中并且与无线基站100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
例如,中继装置210生成无线通信区域202,并执行与接入于无线通信区域202的通信终端300的无线通信。通信终端300接入于无线通信区域202可以表示通信终端300位于无线通信区域202中并且与中继装置210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另外,有时将通信终端300接入于中继装置210所生成的无线通信区域202记载为通信终端300接入于中继装置210。
中继装置210和通信终端300之间的移动通信方案可以与中继装置210和无线基站100之间的移动通信方案相同。此外,中继装置210与通信终端300之间的移动通信方案也可以不同于中继装置210与无线基站100之间的移动通信方案。
只要具有无线通信功能,通信终端300可以是任何通信终端。通信终端300例如是诸如智能电话的移动电话、平板终端、可穿戴终端和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等。另外,通信终端300也可以是IoT(Internet of Thing;物联网)终端。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210能够切换对无线基站100和通信终端300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功能的开闭。例如,中继装置210根据车辆200的乘员的操作来切换中继功能的开闭。
另外,例如,中继装置210的中继功能的开闭根据车辆200的动作状态而切换。例如,在车辆200是具有发动机的车辆并且具有断开状态、附件(有时记载为ACC)电源接通状态、点火(有时记载为IG)电源接通状态和发动机启动状态的情况下,当IG电源接通时,中继装置210的中继功能开启,并且当IG电源断开时,中继装置210的中继功能关闭。此外,例如,当发动机启动时,中继装置210的中继功能开启,并且当发动机停止时,中继装置210的中继功能关闭。此外,也可以是,当ACC电源接通时,中继装置210的中继功能开启,并且当ACC电源断开时,中继装置210的中继功能关闭。
此外,例如,当车辆200是电动车辆并且具有断开状态、一部分电气部件可用的ACC状态、所有电气部件可用的接通状态和可行驶状态时,当成为接通状态时,中继装置210的中继功能开启,并且当从接通状态切换到ACC状态或断开状态时,中继装置210的中继功能关闭。此外,例如,当成为可行驶状态时,中继装置210的中继功能开启,并且当从可行驶状态切换到接通状态、ACC状态或断开状态时,中继装置210的中继功能关闭。
此外,例如,当车辆200是电动车辆并且具有断开状态、电源接通状态和可行驶状态时,在成为电源接通状态时,中继装置210的中继功能开启,在从电源接通状态切换到断开状态时,中继装置210的中继功能关闭。此外,例如,在成为可行驶状态时,中继装置210的中继功能开启,在从可行驶状态切换到电源接通状态或断开状态时,中继装置210的中继功能关闭。
当在通信终端300接入于中继装置210的状态下中继装置210的中继功能切换成关闭时,通信终端300的无线通信连接被断开。当多个通信终端300接入于中继器210时,频繁发生重新连接。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210构成为在中继功能开启的状态下基于规定条件的成立将中继功能从开启切换到关闭,并且当该规定条件成立时,向与中继装置210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的通信终端300发送使通信终端300执行向在规定条件成立之前确定的切换目标的切换的信号。
规定条件例如是检测出车辆200的乘员进行的中继功能关闭操作。另外,例如,当车辆200是具有发动机的车辆并且具有断开状态、ACC电源接通状态、IG电源接通状态和发动机启动状态时,规定条件是IG电源断开、发动机关闭、ACC电源断开等。例如,当车辆200是电动车辆并且具有断开状态、ACC状态、接通状态和可行驶状态时,规定条件是从接通状态切换到ACC状态或断开状态、从可行驶状态切换到接通状态、ACC状态或断开状态等。此外,例如,当车辆200是电动车辆并且具有断开状态、电源接通状态和可行驶状态时,规定条件是从电源接通状态切换到断开状态、从可行驶状态切换到电源接通状态或断开状态等。
中继装置210可以包括确定部,该确定部在规定条件成立之前确定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的通信终端300从中继装置210的切换目标。并且,当规定条件成立时,中继装置210可以向通信终端300发送使通信终端300执行向由确定部确定的切换目标的切换的信号。
例如,当规定条件成立时,中继器210向通信终端300发送表示在规定条件成立之前由确定部确定的切换目标的信息和使通信终端300执行向该切换目标的切换的信号。另外,例如,中继装置210预先向通信终端300发送表示在规定条件成立之前由确定部确定的切换目标的信息,并且当规定条件成立时,向通信终端300发送使通信终端300执行向由该信息表示的切换目标的切换的信号。
另外,确定部可以不包括中继装置210。例如,无线基站100也可以具有确定部。此外,例如,核心网络20内的装置也可以具有确定部。在这种情况下,通信系统10可以具备具有确定部的该装置。
当规定条件成立时,中继装置210可以向通信终端300发送使通信终端300不进行由通信终端300接收的电波的测量报告而执行向在规定条件成立之前确定的切换目标的切换的信号。测量报告可以是所谓的Measurement Report(有时记载为MR)。有时将这种在不进行测量报告的情况下执行的切换记载为无测量切换。
在多个车辆200行驶的区域中,通信终端300接收的电波的状态时时刻刻在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执行包括通信终端300接收的电波的测量报告的通常的切换,则由于在测量时和切换时的情况发生变化,可能发生通信终端300不能进行切换的情况。由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装置210使通信终端300执行无测量切换,因此可以防止通信终端300由于测量时和切换时的状态差异而不能执行切换的情况的发生。
此外,由于无测量切换不执行通信终端300接收的电波的测量报告而指定切换目标,因此例如,如果结果指定了通信终端300不位于无线通信区域内的无线基站,则通信终端300有时不能执行切换。
而本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210例如使通信终端300执行将中继装置210所接入的无线电基站100为切换目标的无测量切换。由于中继装置210位于无线通信区域102中,因此接入于中继装置210的通信终端300也极有可能位于无线通信区域102中。因此,能够以非常高的概率使通信终端300的切换成功。
中继装置210可以测量来自其他多个中继装置210的电波接收强度,并使通信终端300执行将电波接收强度较强的中继装置210指定为切换目标的无测量切换。例如,最靠近某一车辆200的车辆200很可能像在同一道路的前后行驶的车辆200等这样位于比较近的位置。例如,当搭载在第一车辆200上的第一中继装置210测量了电波接收强度时,搭载了电波接收强度最高的中继装置210的第二车辆200很可能比较靠近第一车辆200,并且第一中继装置210的无线通信区域202和第二中继装置210的无线通信区域202大部分重叠。因此,由于接入于第一中继装置210的通信终端300很可能位于第二中继装置210的无线通信区域202中,因此能够以较高的概率使通信终端300的切换成功。
图2示意性示出了通信系统10中的处理的流程的示例。在此,说明在通信终端300接入于中继装置210的状况下,中继装置210关闭中继功能时的处理的流程。
在步骤(有时将步骤简写为S)102中,中继装置210受理车辆200的乘员进行的中继功能的关闭操作。在S104中,中继装置210判定规定条件成立,并且对通信终端300指示无测量切换。即,中继装置210向通信终端300发送使通信终端300不进行由通信终端300接收的电波的测量报告而向在规定条件成立之前确定的切换目标执行切换的信号。
例如,中继装置210向通信终端300发送信号,以使通信终端300执行指定中继装置210所接入的无线基站100或与中继装置210不同的中继装置210这样的无测量切换。中继装置210例如向通信终端300发送指定了切换目标的消息(例如,RRC 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在S106中,执行切换处理,并且通信终端300执行切换。通信终端300例如向中继装置210所接入的无线基站100或与中继装置210不同的中继装置210切换。
该切换处理的方式可以是任意的方式。例如,该切换处理是X2切换。在这种情况下,在S104中,中继装置210向通信终端300发送切换指令后,向切换目标发送切换请求。中继装置210通过X2接口将通信终端300的终端信息发送到切换目标,并且在通信终端300和切换目标之间执行同步处理。另外,从切换目标向核心网络20中的MME(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22发送路径的切换请求,并且MME22向核心侧通知切换目标。然后,通过核心侧进行路径的切换以完成切换。另外,该切换处理也可以是S1切换。
在S108中,在通信终端300的切换完成之后,中继装置210关闭中继功能。
图3示意性地示出中继装置210的功能构成的示例。中继装置210具备基站通信部212、终端通信部214、中继功能管理部216、接收强度测量部220、变化判定部222和推定部224。另外,中继装置210并非必须具备所有这些结构。
基站通信部212与无线基站100进行无线通信。终端通信部214与通信终端300进行无线通信。终端通信部214具有确定部215。确定部215确定接入于中继装置210的通信终端300从中继装置210的切换目标。例如,确定部215将中继装置210所接入的无线基站100确定为通信终端300从中继装置210的切换目标。当中继装置210接入于与接入的无线基站100不同的无线基站100时,确定部215可以将新的无线基站100重新确定为切换目标。
中继功能管理部216管理中继无线基站100与通信终端300之间的通信的中继功能。中继功能管理部216可以切换中继功能的开闭。在中继功能关闭的状态下,中继功能管理部216基于规定条件的成立将中继功能从关闭切换到开启。此外,在中继功能开启的状态下,中继功能管理部216基于规定条件的成立将中继功能从开启切换到关闭。
中继功能管理部216例如根据对中继装置210的操作来切换中继功能的开闭。例如,中继功能管理部216根据搭载有中继装置210的车辆200的乘员的操作来切换中继功能的开闭。作为具体示例,中继功能管理部216在中继功能关闭的状态下,响应于受理到车辆200的乘员进行的将中继功能开启的操作这一情况,将中继功能从关闭切换到开启。另外,在中继功能开启的状态下,中继功能管理部216响应于受理到车辆200的乘员进行的将中继功能关闭的操作这一情况,将中继功能从开启切换到关闭。
另外,例如,中继功能管理部216根据搭载有中继装置210的移动体的状态来切换中继功能的开闭。在中继功能关闭的状态下,中继功能管理部216基于针对移动体的状态的规定条件的成立,将中继功能从关闭切换到开启。此外,在中继功能开启的状态下,中继功能管理部216基于针对移动体的状态的规定条件的成立,将中继功能从开启切换到关闭。
当中继装置210搭载在具有发动机的车辆200上时,例如,当IG电源接通时,中继功能管理部216开启中继功能。中继功能管理部216也可以在发动机启动时开启中继功能。中继功能管理部216也可以在ACC电源接通时开启中继功能。中继功能管理部216可以也可以在IG电源被断开时关闭中继功能。中继功能管理部216也可以在发动机关闭时关闭中继功能。中继功能管理部216也可以在ACC电源断开时关闭中继功能。
当中继装置210搭载在具有断开状态、ACC状态、接通状态和可行驶状态的电动汽车上时,中继功能管理部216例如在接通状态下开启中继功能。中继功能管理部216也可以在成为可行驶状态时开启中继功能。中继功能管理部216也可以在成为ACC状态时开启中继功能。中继功能管理部216可以在从接通状态切换到ACC状态或断开状态时,关闭中继功能。中继功能管理部216也可以在从可行驶状态切换到接通状态、ACC状态或断开状态时关闭中继功能。中继功能管理部216也可以在从ACC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时,关闭中继功能。
当中继装置210搭载在具有断开状态、电源接通状态和可行驶状态的电动汽车上时,中继功能管理部216可以在成为电源接通状态时开启中继功能。中继功能管理部216也可以在成为可行驶状态时开启中继功能。中继功能管理部216可以在从电源接通状态切换到断开状态时,关闭中继功能。中继功能管理部216也可以在从可行驶状态切换到电源接通状态或断开状态时,关闭中继功能。
当用于将中继功能从开启切换到关闭的规定条件成立时,终端通信部214向接入于中继装置210的通信终端300发送使通信终端300执行向在规定条件成立之前确定的切换目标的切换的信号。终端通信部214可以是信号发送部的示例。可以在该规定条件成立之前由确定部215确定切换目标。此外,切换目标可以在该规定条件成立之前由无线基站100所具备的确定部确定并通知给中继装置210。
例如,当规定条件成立时,终端通信部214向通信终端300发送表示在规定条件成立之前确定的切换目标的信息和使通信终端300执行向该切换目标的切换的信号。此外,例如,终端通信部214预先向通信终端300发送表示在规定条件成立之前确定的切换目标的信息,并且当规定条件成立时,向通信终端300发送使通信终端300执行向由该信息表示的切换目标的切换的信号。
在规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终端通信部214可以向接入于中继装置210的通信终端300发送使通信终端300不进行通信终端300接收的电波的测量报告而向在规定条件成立之前确定的切换目标执行切换的信号。也就是说,当规定条件成立时,终端通信部214可以向通信终端300发送使通信终端300执行无测量切换的信号。终端通信部214例如向通信终端300发送包含切换目标的指定的消息(例如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终端通信部214可以向通信终端300发送用于执行向中继装置210所接入的无线基站100的切换的信号。例如,终端通信部214将指定了中继装置210所接入的无线基站100的小区ID作为切换目标的信号发送到通信终端300。此外,终端通信部214例如向通信终端300发送包含了作为切换目标的中继装置210所接入的无线基站100的小区ID的消息(例如,RRC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接收强度测量部220测量来自其它多个中继装置210的电波接收强度。确定部215可以将多个中继装置210中具有较强电波接收强度的中继装置210确定为通信终端300从中继装置210的切换目标。例如,确定部215将多个中继装置210中具有最强电波接收强度的中继装置210确定为切换目标。终端通信部214也可以向通信终端300发送使通信终端300执行向多个中继装置210中电波接收强度较强的中继装置210的切换的信号。例如,终端通信部214向通信终端300发送使通信终端300执行向多个中继装置210中具有最强电波接收强度的中继装置210的切换的信号。例如,终端通信部214向通信终端300发送将具有较强电波接收强度的中继装置210确定为切换目标的信号。另外,终端通信部214例如向通信终端300发送包含识别作为切换目标的电波接收强度较强的中继装置210的识别信息的消息(例如RRCConnectionRecon figuration)。中继装置210的识别信息可以是任何信息,只要该信息可以识别中继装置210即可。
变化判定部222判定来自其他多个中继装置210的电波接收强度的经时变化。变化判定部222可以从其他多个中继装置210中确定电波接收强度的经时变化较小的中继装置210。
例如,确定部215将多个中继装置210中电波接收强度的经时变化较小的中继装置210确定为通信终端300从中继装置210的切换目标。例如,确定部215将电波接收强度的经时变化最小的中继装置210确定为切换目标。例如,终端通信部214向通信终端300发送使通信终端300执行向多个中继装置210中电波接收强度的经时变化较小的中继装置210的切换的信号。例如,终端通信部214向通信终端300发送使通信终端300执行向电波接收强度的经时变化最小的中继装置210的切换的信号。例如,确定部215将电波接收强度较强且电波接收强度的经时变化较小的中继装置210确定为通信终端300从中继装置210的切换目标。例如,终端通信部214向通信终端300发送使通信终端300执行向电波接收强度较强并且电波接收强度的经时变化较小的中继装置210的切换的信号。
对于来自其他中继装置210的电波接收强度的经时变化小而言,该其他中继装置210不移动,或者即使其他中继装置210移动,移动速度也很低的可能性较高。因此,通过将通信终端300切换到电波接收强度的经时变化较小的中继装置210,可以使切换之后的通信终端300的通信稳定。
在中继功能开启的期间,推定部224监视搭载有中继装置210的移动体的状态,并推定中继功能被关闭。例如,在移动体的移动速度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推定部224推定中继功能被关闭。此外,例如,在移动体的移动速度比预定速度慢的情况下,推定部224推定中继功能被关闭。
例如,在中继装置210搭载在车辆200上的情况下,推定部224在车辆200的行驶速度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推定中继功能被关闭。例如,推定部224监视车辆200的行驶速度的变化,并且当判定车辆200停放的可能性高时,推定中继功能被关闭。例如,通过对表示行驶速度的变化和车辆200是否停放的多个数据执行机器学习来导出行驶速度的变化与车辆200是否停放之间的关系。
另外,当车辆200的行驶速度低于预定速度时,推定部224推定中继功能被关闭。当车辆200的行驶速度比预定速度慢时,可以认为车辆200保持停放状态,发动机、电源断开的可能性高,中继功能关闭的可能性高。
当推定部224推定中继功能被关闭时,终端通信部214可以判定用于将中继功能切换为关闭的规定条件成立。终端通信部214可以响应于推定部224推定中继功能被关闭这一情况,向接入于中继装置210的通信终端300发送使通信终端300执行切换到在推定中继功能被关闭之前确定的切换目标的信号。
基站通信部212可以是基站通信单元的示例。终端通信部214可以是终端通信单元的示例。终端通信部214可以是信号发送单元的示例。确定部215可以是确定单元的示例。在中继装置210不具备确定部215,而无线基站100等其他装置具备确定部的情况下,该其他装置具备的确定部可以是确定单元的一个示例。中继功能管理部216可以是中继功能管理单元的示例。接收强度测量部220可以是接收强度测量单元的示例。变化判定部222可以是变化判定单元的示例。推定部224可以是推定单元的示例。
图4示意性地示出中继装置210的处理的流程的示例。在此,示意性地示出在用于将中继功能切换为关闭的规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使接入于中继装置210的通信终端300切换后,将中继功能切换为关闭的处理流程。
在S202中,确定部215确定中继装置210所接入的无线基站100的小区ID。中继装置210所接入的无线基站100的小区ID可以由基站通信部212管理,并且确定部215可以从基站通信部212获取该小区ID。
在S204中,终端通信部214判定用于将中继功能切换为关闭的规定条件是否成立。当判定成立时,进入S206。另外,如果中继装置210在规定条件成立之前接入于与接入的无线基站100不同的无线基站100,则可以返回到S202。在S206中,终端通信部214向接入于中继装置210的通信终端300发送使通信终端300执行向根据在S202中确定的小区ID识别的无线基站100的无测量切换的信号。
在S208中,进行待机,直到接入于中继装置210的所有通信终端300进行切换为止。在所有的通信终端300都进行了切换的情况下,进入S210。在S210中,中继功能管理部216关闭中继功能。然后,结束处理。
在用于将中继功能切换为关闭的规定条件成立之前,终端通信部214也可以将在S202中确定的小区ID发送到接入于中继装置210的通信终端300。在这种情况下,通信终端300可以不根据小区ID的接收来执行切换,而响应于从中继装置210接收到用于执行向由小区ID识别的无线基站100的无测量切换的信号而执行无测量切换。
图5示意性地示出中继装置210的处理的流程的另一示例。这里,主要说明与图4的不同之处。
在S302中,接收强度测量部220测量来自其它多个中继装置210的电波接收强度。在S304中,变化判定部222判定来自其它多个中继装置210的电波接收强度的经时变化。
在S306中,确定部215从电波接收强度高于特定强度的中继装置210中确定电波接收强度随时间变化最小的中继装置210作为接入于中继装置210的通信终端300从中继装置210的切换目标。此外,确定部215也可以按照电波接收强度的降序确定预定数量的中继装置210,将所确定的中继装置210中电波接收强度随时间变化最小的中继装置210确定为切换目标。
在S308中,终端通信部214判断用于将中继功能切换为关闭的规定条件是否成立。当判定成立时,处理进行到S310。在S310中,终端通信部214向接入于中继装置210的通信终端300发送使通信终端300执行向在S306中确定的切换目标的无测量切换的信号。
在S312中,进行待机,直到接入于中继装置210的所有通信终端300进行切换为止。在所有的通信终端300都进行了切换的情况下,进入S314。在S314中,中继功能管理部216关闭中继功能。然后,结束处理。
图6示意性地示出中继装置210的处理的流程的例子。这里,将推定部224对搭载有中继装置210的移动体的状态进行监视的状态作为开始状态进行说明。另外,这里,假设接入于中继装置210的通信终端300从中继装置210的切换目标已经由确定部215确定来进行说明。
在S402中,推定部224获取搭载有中继装置210的移动体的状态。在S404中,推定部224基于在S402中获取的移动体的状态来推定中继功能是否被关闭。例如,在移动体的移动速度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推定部224推定中继功能被关闭。在推定中继功能被关闭的情况下,进入S406,在未推定中继功能被关闭的情况下,返回到S402。
在S406中,终端通信部214将使通信终端300执行向由确定部215确定的切换目标的无测量切换的信号发送到接入于中继装置210的通信终端300。在S408中,进行待机,直到接入于中继装置210的所有通信终端300进行切换为止。在所有的通信终端300都进行了切换的情况下,前进到S410。在S410中,中继功能管理部216关闭中继功能。然后,结束处理。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作为中继装置210发挥功能的计算机1200的硬件构成的示例。安装于计算机1200的程序能够使计算机1200作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单元”发挥功能,或能够使计算机1200执行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装置相关联的操作或该一个或多个“单元”,以及/或能够使计算机1200执行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处理或该处理的步骤。这样的程序为了使计算机1200执行与本说明书所述的流程图以及框图的功能块中的某些或全部相关联的特定的操作而可以被CPU1212执行。
本实施方式的计算机1200包括CPU1212、RAM1214、以及图形控制器1216,它们通过主控制器1210相互连接。计算机1200还包括通信接口1222、存储装置1224、DVD驱动器1226以及IC卡驱动器这样的输入输出单元,它们经由输入输出控制器1220与主控制器1210连接。DVD驱动器1226可以是DVD-ROM驱动器以及DVD-RAM驱动器等。存储装置1224可以是硬盘驱动器以及固体电路驱动器等。计算机1200还包括ROM1230以及触摸面板这样的传统的输入输出单元,它们经由输入输出芯片1240与输入输出控制器1220连接。
CPU1212按照ROM1230以及RAM1214内保存的程序工作,由此控制各单元。图形控制器1216在RAM1214内所提供的帧缓冲器等或其自身中获取由CPU1212生成的图像数据,并使图像数据在显示器设备1218上显示。计算机1200也可以不具备显示器设备1218,在这种情况下,图形控制器1216使得图像数据显示在外部的显示器设备上。
通信接口1222经由无线通信网络与其他的电子设备通信。存储装置1224保存由计算机1200内的CPU1212使用的程序以及数据。DVD驱动器1226将程序或数据从DVD-ROM1227等读取,并向存储装置1224提供。IC卡驱动器从IC卡读取程序以及数据,以及/或将程序以及数据写入IC卡。
ROM1230在其内部保存被激活时由计算机1200执行的启动程序等、以及/或依赖于计算机1200的硬件的程序。输入输出芯片1240还可以经由USB端口等,将各种输入输出单元与输入输出控制器1220连接。
程序由DVD-ROM1227或IC卡那样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提供。程序被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安装至也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例子的存储装置1224、RAM1214或ROM1230,并由CPU1212执行。这些程序内记载的信息处理被计算机1200读取,实现程序和上述各种类型的硬件资源之间的协作。装置或方法可以通过遵从计算机1200的使用而实现信息的操作或处理来构成。
例如,在计算机1200和外部设备之间执行通信的情况下,CPU1212可以执行加载到RAM1214的通信程序,基于通信程序中记述的处理,对通信接口1222指示通信处理。通信接口1222在CPU1212的控制下,对向RAM1214、存储装置1224、DVD-ROM1227或IC卡那样的记录介质内提供的发送缓冲处理区域中保存的发送数据进行读取,将读取的发送数据向网络发送,或将从网络接收的接收数据写入至向记录介质上提供的接收缓冲处理区域等。
另外,CPU1212可以使得存储装置1224、DVD驱动器1226(DVD-ROM1227)、IC卡等那样的外部记录介质中保存的文件或数据库的全部或所需的部分被读取至RAM1214,并对RAM1214上的数据执行各种类型的处理。CPU1212可以接着将被处理的数据写回至外部记录介质。
可以将各种类型的程序、数据、表格以及数据库那样的各种信息保存至记录介质,并受理信息处理。CPU1212可以对从RAM1214读取的数据执行本公开各处记载的、包含由程序的指令序列指定的各种操作、信息处理、条件判断、条件分支、无条件分支、信息的检索/置换等的各种处理,并将结果写回至RAM1214。另外,CPU1212可以检索记录介质内的文件、数据库等中的信息。例如,在分别具有与第2属性的属性值建立了关联的第1属性的属性值的多个项目被保存在记录介质内的情况下,CPU1212可以从该多个项目中检索指定了第1属性的属性值的与条件一致的项目,读取该项目内保存的第2属性的属性值,由此获取与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的第1属性建立了关联的第2属性的属性值。
以上说明的程序或软件模块可以保存至计算机1200上或计算机1200附近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另外,向与专用通信网络或互联网连接的服务器系统内提供的硬盘或RAM那样的记录介质可以作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来使用,由此将程序经由网络提供给计算机1200。
本实施方式中的流程图以及框图中的功能块可以表示执行操作的处理的阶段或具有执行操作的作用的装置的“单元”。特定的阶段以及“单元”可以由专用电路、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保存的计算机可读命令一起被供给的可编程电路、以及/或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保存的计算机可读命令一起被供给的处理器实现。专用电路可以包括数字以及/或模拟硬件电路,可以包含集成电路(IC)以及/或离散电路。可编程电路可以包含例如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以及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等那样的逻辑积、逻辑和、排他逻辑和、否定逻辑积、否定逻辑和以及其他的逻辑运算、触发器、寄存器、以及存储器元件的可重建的硬件电路。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含能够保存由适当的设备执行的指令的任意的有形设备,其结果,具有在此保存的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备包含为了实现用于执行流程图或框图中指定的操作的单元而能够执行的指令的产品。作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例子,可以包含电存储介质、磁存储介质、光存储介质、电磁存储介质、半导体存储介质等。作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含软盘(注册商标)、软磁碟、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用途盘(DVD)、蓝光(注册商标)光碟、存储棒、集成电路卡等。
计算机可读指令可以包含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委托指令、微码、固件指令、状态设定数据、或由包括Smalltalk(注册商标)、JAVA(注册商标)、C++等那样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以及“C”编程语言或同样的编程语言那样的以往的过程型编程语言在内的1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意的组合所记述的源代码或对象代码的任意一种。
对于计算机可读指令而言,为了生成通用计算机、特殊目的的计算机、或者其他的能够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可编程电路用于执行流程图或框图中指定的操作的单元而执行该计算机可读指令,可以经由本地或局域网(LAN)、互联网等那样的广域网(WAN)而被提供至通用计算机、特殊目的的计算机、或者其他的能够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可编程电路。作为处理器的例子,包含计算机处理器、处理单元、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
以上,利用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范围。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更或改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进行了这样的变更或改良的方式也能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示出的装置、系统、程序以及方法中的动作、流程、步骤以及阶段等的各处理的执行顺序而言,应注意没有特别明示“之前”、“先行”等,另外,只要不是将之前的处理的输出在之后的处理中使用,就可以以任意的顺序实现。对于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的动作流程而言,即使为了便利而使用了“首先”、“接着”等进行了说明,但并不意味着必须以这样的顺序来实施。
附图标记说明
10系统、20核心网络、22MME、100无线基站、102无线通信区域、200车辆、202无线通信区域、210中继装置、212基站通信部、214终端通信部、216中继功能管理部、220接收强度测量部、222变化判定部、224推定部、300通信终端、1200计算机、1210主控制器、1212 CPU、1214 RAM、1216图形控制器、1218显示器设备、1220输入输出控制器、1222通信接口、1224存储装置、1226 DVD驱动器、1227 DVD-ROM、1230 ROM、1240输入输出芯片。

Claims (16)

1.一种中继装置,对无线基站和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其中,具备:
中继功能管理部,基于规定条件的成立,将对所述无线基站和所述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功能从开启切换到关闭;以及
信号发送部,在所述规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向与所述中继装置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的通信终端发送使该通信终端执行向在所述规定条件成立之前确定的切换目标的切换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在所述规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所述信号发送部向与所述中继装置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的通信终端发送使所述通信终端在不进行正在接收的电波的测量报告的情况下向所述切换目标执行切换的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信号发送部发送包括所述切换目标的指定的无线资源控制层连接重配置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信号发送部向所述通信终端发送使该通信终端执行将由所述中继装置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的无线基站作为所述切换目标的切换的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中继装置搭载在移动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具备测量来自不同于所述中继装置的多个可移动的中继装置的电波接收强度的接收强度测量部,
所述信号发送部向所述通信终端发送使该通信终端执行将所述多个可移动的中继装置中的所述电波接收强度较强的中继装置作为所述切换目标的切换的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具备判定来自不同于所述中继装置的多个可移动的中继装置的电波接收强度的经时变化的变化判定部,
所述信号发送部向所述通信终端发送使该通信终端执行将所述多个可移动的中继装置中的所述电波接收强度较强且所述经时变化较小的所述中继装置作为所述切换目标的切换的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具备判定来自不同于所述中继装置的多个可移动的中继装置的电波接收强度的经时变化的变化判定部,
所述信号发送部向所述通信终端发送使该通信终端执行将所述多个可移动的中继装置中的所述经时变化较小的所述中继装置作为所述切换目标的切换的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具备在所述中继功能开启的期间监视所述移动体的状态并推定所述中继功能被关闭的推定部,
所述信号发送部响应于由所述推定部推定为所述中继功能被关闭的情况,向与所述中继装置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的通信终端发送使该通信终端执行向所述切换目标的切换的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在所述移动体的移动速度满足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推定部推定为所述中继功能被关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在所述移动体的移动速度比预定的速度慢的情况下,所述推定部推定为所述中继功能被关闭。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在检测出所述移动体的电源断开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推定部推定为所述中继功能被关闭。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体是车辆,
在检测到所述车辆的点火关闭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推定部推定为所述中继功能被关闭。
14.一种程序,其中,
用于使计算机作为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装置发挥功能。
15.一种通信系统,其中,具备:
中继功能管理单元,基于规定条件的成立,将对无线基站和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的中继功能从开启切换到关闭;
确定单元,其在所述规定条件成立之前确定所述通信终端从所述中继装置的切换目标;以及
信号发送单元,在所述规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向与所述中继装置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的通信终端发送使该通信终端执行向由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切换目标的切换的信号。
16.一种管理方法,其中,具有:
中继功能管理步骤,基于规定条件的成立,将对无线基站和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的中继功能从开启切换到关闭;
确定步骤,在所述规定条件成立之前,确定所述通信终端从所述中继装置的切换目标;以及
信号发送步骤,在所述规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向与所述中继装置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的通信终端发送使该通信终端执行向在所述确定步骤中确定的切换目标的切换的信号。
CN201980093680.7A 2019-03-29 2019-03-29 中继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信系统和管理方法 Active CN1135451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14244 WO2020202340A1 (ja) 2019-03-29 2019-03-29 中継装置、プログラム、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5116A true CN113545116A (zh) 2021-10-22
CN113545116B CN113545116B (zh) 2024-03-22

Family

ID=72667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3680.7A Active CN113545116B (zh) 2019-03-29 2019-03-29 中继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信系统和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503517B2 (zh)
JP (1) JP7085061B2 (zh)
CN (1) CN113545116B (zh)
WO (1) WO20202023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02341A1 (ja) * 2019-03-29 2020-10-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プログラム、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WO2021050737A1 (en) * 2019-09-10 2021-03-18 ShadowTech Labs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signal deprived environments
JP2022133821A (ja) * 2021-03-02 2022-09-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リレーノード及び基地局
JP2023031140A (ja) * 2021-08-24 2023-03-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87427A (ko) * 2009-01-28 2010-08-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동 중계기의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2070049A1 (en) * 2010-11-24 2012-05-31 Elta Systems Ltd. Various routing architectures for dynamic multi-hop backhauling cellular network and various methods useful in conjunction therewith
CN103167569A (zh) * 2013-03-01 2013-06-1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接力切换的td-lte通信系统的快速切换方法
JP2015029197A (ja) * 2013-07-30 2015-02-12 株式会社バッファロー インターネット接続システム、データ中継機能を有する携帯端末、サーバ装置、無線lan端末をインターネットに接続する接続方法、および、データ中継機能を有するコンピュータが実行する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20370A (ja) * 2003-04-15 2004-11-11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通信システム
JP2010081543A (ja) * 2008-09-29 2010-04-08 Kyocera Corp 無線通信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402946B2 (ja) * 2009-01-29 2014-01-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中継装置
JP5321319B2 (ja) 2009-07-27 2013-10-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482193B2 (ja) * 2009-12-25 2014-04-23 富士通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移動中継システム、移動中継局、移動中継方法
US9642050B2 (en) 2012-03-23 2017-05-02 Kyocera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EP2706782B1 (en) * 2012-09-10 2014-05-14 Fujitsu Limited Handover with mobile relays
JP5582238B2 (ja) 2013-09-03 2014-09-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中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87427A (ko) * 2009-01-28 2010-08-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동 중계기의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2070049A1 (en) * 2010-11-24 2012-05-31 Elta Systems Ltd. Various routing architectures for dynamic multi-hop backhauling cellular network and various methods useful in conjunction therewith
CN103167569A (zh) * 2013-03-01 2013-06-1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接力切换的td-lte通信系统的快速切换方法
JP2015029197A (ja) * 2013-07-30 2015-02-12 株式会社バッファロー インターネット接続システム、データ中継機能を有する携帯端末、サーバ装置、無線lan端末をインターネットに接続する接続方法、および、データ中継機能を有するコンピュータが実行する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5116B (zh) 2024-03-22
WO2020202340A1 (ja) 2020-10-08
US20230035316A1 (en) 2023-02-02
US20210168675A1 (en) 2021-06-03
JP7085061B2 (ja) 2022-06-15
JPWO2020202340A1 (ja) 2021-11-04
US11503517B2 (en) 202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45116B (zh) 中继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信系统和管理方法
CN112135240B (zh) 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信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JP2023126905A (ja) 中継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方法
US10965368B2 (en) Relay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a
US11805450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13728674A (zh) 控制装置、无线中继装置、程序和控制方法
CN111757502B (zh) 通信系统、管理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28724B (zh) 无线基站、通信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控制方法和无线通信装置
CN113545117B (zh) 中继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12153598B (zh) 通信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12135241A (zh) 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