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3263A -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3263A
CN113543263A CN202110393051.5A CN202110393051A CN113543263A CN 113543263 A CN113543263 A CN 113543263A CN 202110393051 A CN202110393051 A CN 202110393051A CN 113543263 A CN113543263 A CN 1135432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wireless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930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43263B (zh
Inventor
川田悠太
鹤见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543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32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43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32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4Selective release of ongoing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8Connection release triggered by tim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04W40/16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based on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由中继装置变更信道而造成的无线连接的切断的可能性降低的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与实施通过检测干扰条件从而变更无线连接的信道的变更处理的中继装置实施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具备确立与所述中继装置的所述无线连接的无线通信部、和通信控制部。所述通信控制部在基于被设定的超时时间的期间内,当由所述无线连接进行的与所述中继装置的通信中断时,实施切断所述无线连接的控制。而且,所述通信控制部在通过作为所述变更处理的对象的对象信道来实施所述无线连接的情况下,延长直至实施切断所述无线连接的控制为止的所述期间。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中继装置实施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无线通信装置,而使用有一种经由接入点而从主机装置接收印刷指示的打印机。打印机为了从多台主机装置接收印刷指示,从而采用如下方式,即,当从与接入点的链接被切断之后起经过规定的超时时间时,将实施切断无线连接的处理,从而能够从其它主机装置接收印刷指示。
此外,近年来的打印机具有支持5GHz频带的无线通信的机型。5GHz频带的无线通信以IEEE802.11h为基准。在此,IEEE为,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Engineers(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的简称。IEEE802.11h中所规定的无线LAN标准,要求尽到通过在气象雷达等中使用的特定频率的雷达电波的检测而变更为使用特定频率之外的信道的DFS的义务。在此,LAN为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的简称,DFS为DynamicFrequency Selection(动态频率选择)的简称。要求尽到DFS的义务,这是为了避免对主要作为气象观测用而使用的C波段雷达的恶劣影响。在5GHz频带中,W53以及W56的信道频带为DFS的对象。因此,在实施5GHz频带的无线通信的接入点使用W53以及W56的信道频带中所包含的信道的情况下,必须监视在雷达等中使用的频率的电波,并在实施特定频率的雷达电波的检测处理期间停止在无线通信中使用特定频率频带的信道。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如下的系统,在所述系统中,当作为母机的无线通信装置和作为子机的对向机中的至少一方检测出气象雷达等的雷达电波时,检测出的设备向另一个设备发送保持活动请求,从而使母机和子机实施保持活动处理。
在此,在具有如下功能、即在能够对超时时间进行设定并且与作为母机的中继装置的无线通信在超时时间这期间未被实施的情况下,自动地切断无线通信的连接的功能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在与中继装置正在进行无线连接时,如果在中继装置通过DFS功能而在一定时间的期间内实施特定频率的电波的检测处理,则存在无法与中继装置进行通信的时间超过超时时间,从而切断了与中继装置的无线连接的情况。
另外,上述这样的问题也存在于扫描仪或投影仪等的打印机以外的无线通信装置之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736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为,与实施通过检测干扰条件从而变更无线连接的信道的变更处理的中继装置实施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具有如下方式,即,具备:
无线通信部,其确立与所述中继装置的所述无线连接;
通信控制部,其在基于被设定的超时时间的期间内,当由所述无线连接进行的与所述中继装置的通信中断时,实施切断所述无线连接的控制,
所述通信控制部在通过作为所述变更处理的对象的对象信道来实施所述无线连接的情况下,延长直至实施切断所述无线连接的控制为止的所述期间。
此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为,与实施通过检测干扰条件从而变更无线连接的信道的变更处理的中继装置实施通信的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具有如下方式,即,包括:
无线通信工程,其确立与所述中继装置的所述无线连接;
通信控制工程,其在基于被设定的超时时间的期间内,当由所述无线连接进行的与所述中继装置的通信中断时,实施切断所述无线连接的控制,
在所述通信控制工程中,在通过作为所述变更处理的对象的对象信道来实施所述无线连接的情况下,延长直至实施切断所述无线连接的控制为止的所述期间。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表示包括无线通信装置在内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的图。
图2为示意性表示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3为示意性表示初始状态的超时时间的示例的图。
图4为示意性表示无线通信的信道的示例的图。
图5为示意性表示超时时间设定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6为示意性表示变更后的超时时间的示例的图。
图7为示意性表示无线通信系统的时序示例的图。
图8为示意性表示无线通信系统的时序的变形例的图。
图9为示意性表示超时时间设定处理的变形例的流程图。
图10为示意性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时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显然,以下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对本发明进行例示的方式,在实施方式中所示出的所有特征并不一定都成为发明的解决方法所必须的。
(1)本发明中所包含的技术的概要:
首先,参照图1~10中所示出的示例来对本发明中所包含的技术的概要进行说明。另外,本申请的附图为示意性地表示示例的图,在这些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方向放大率有时会有所不同,各个附图有时会不一致。显然,本技术的各个要素并未被限于由符号所表示的具体例。在“本发明中所包含的技术的概要”中,括号内的含义为紧前面的词语的补充说明。
方式1:
如图1、2所例示的那样,本技术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例如打印机1)为,与实施通过检测干扰条件(例如干扰电波300)从而变更无线连接的信道400的变更处理的中继装置(例如接入点100)实施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1),并且具备无线通信部U1以及通信控制部U2。所述无线通信部U1确立与所述中继装置(100)的所述无线连接。所述通信控制部U2在基于被设定的超时时间To的期间内,当由所述无线连接进行的与所述中继装置(100)的通信中断时,实施切断所述无线连接的控制。该通信控制部U2在通过作为所述变更处理的对象的对象信道410来实施所述无线连接的情况下,延长直至实施切断所述无线连接的控制为止的所述期间。
根据以上内容,在通过作为变更处理的对象的对象信道410来实施无线连接的情况下,直至无线连接被切断为止的期间变长。因此,在上述方式中,能够提供一种使由中继装置变更信道而造成的无线连接的切断的可能性降低的无线通信装置。
在此,在无线通信装置中,包括对图像进行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移动终端等。在图像处理装置中,包括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和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等。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喷墨打印机或电子照片式打印机这样的印刷装置、复印机、传真装置、具有被设置在这些装置中的功能的至少一部分的复合机、显示装置等。在图像读取装置中,包括扫描仪、传真装置、具有被设置在这些装置中的功能的至少一部分的复合机、摄像装置等。
另外,上述的附言也适用于以下的方式中。
方式2:
如图1所例示的那样,所述干扰条件也可以通过与DFS(Dynamic FrequencySelection:动态频率选择)相对应的特定频率的所述对象信道410来实施所述无线连接。如图5等中所例示的那样,所述通信控制部U2也可以在通过所述对象信道410来实施所述无线连接的情况下,使直至实施切断所述无线连接的控制为止的所述期间长于所述中继装置(100)所实施的干扰电波300的监视所需要的监视时间Tm。在本方式中,能够提供一种使由于中继装置因干扰电波的检测而进行的信道的变更所造成的无线连接的切断的可能性降低的无线通信装置。
另外,虽然在上述方式2中没有包括,但是对象信道的电波的拥挤为干扰条件的情况等也被包括在本技术中。
方式3:
如图3所例示的那样,所述超时时间To也可以被设定为第一时间T1。如图5等中所例示的那样,所述通信控制部U2也可以在通过所述对象信道410来实施所述无线连接的情况下,将所述超时时间To变更为长于所述第一时间T1的第二时间T2。在本方式中,能够提供一种使由中继装置变更信道而造成的无线连接的切断的可能性降低的优选的示例。
在此,本申请中的“第一”、“第二”、……为,用于对在彼此具有类似点的多个结构要素中包含的各个结构要素进行识别的用语,并没有顺序的意思。在多个结构要素之中,哪个结构要素适用于“第一”、“第二”、……,这是相对决定的。该附言也适用于以下的方式。
方式4:
此外,所述通信控制部U2也可以在通过所述对象信道410来实施所述无线连接的情况下,通过将DFS的处理所需要的规定时间(例如监视时间Tm)加在所述第一时间T1上,从而作为所述第二时间T2。在本方式中,能够提供一种使由中继装置变更信道而造成的无线连接的切断的可能性降低的更优选的示例。
方式5:
如图2所例示的那样,所述无线通信部U1也可以具备使用于图像处理的第一端口PO1、和不使用于所述图像处理的第二端口PO2。所述通信控制部U2可以在所述第一端口PO1被使用的情况下、且在通过所述对象信道410来实施所述无线连接的情况下,延长直至实施切断所述无线连接的控制为止的所述期间,也可以在所述第二端口PO2被使用的情况下,维持基于所述超时时间To的所述期间。在本方式中,能够提供使由中继装置变更信道而造成的无线连接的切断的可能性降低的优选的示例。
在此,在图像处理中,包括印刷、复印或显示这样的图像形成和扫描或摄像这样的图像读取等。该附言也适用于以下的方式。
方式6:
如图9等中所例示的那样,所述通信控制部U2可以在被设定的所述超时时间To短于规定时间(例如监视时间Tm)的情况下、且在通过所述对象信道410来实施所述无线连接的情况下,延长直至实施切断所述无线连接的控制为止的所述期间,也可以在被设定的所述超时时间To为所述规定时间(Tm)以上的情况下,维持基于所述超时时间To的所述期间。在本方式中,能够在抑制在被设定的超时时间To较长的情况下,长时间不切断无线连接的情况的同时,使由中继装置变更信道而造成的无线连接的切断的可能性降低。
方式7:
另外,如图5、7等中所例示的那样,本技术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为,与实施通过检测干扰条件(300)从而变更无线连接的信道400的变更处理的中继装置(100)实施通信的无线通信方法,并且包括无线通信工程ST1以及通信控制工程ST2。本无线通信方法在所述无线通信工程ST1中,确立与所述中继装置(100)的所述无线连接。本无线通信方法在所述通信控制工程ST2中,在基于被设定的超时时间To的期间内,当由所述无线连接进行的与所述中继装置(100)的通信中断时,实施切断所述无线连接的控制。本无线通信方法在所述通信控制工程ST2中,在通过作为所述变更处理的对象的对象信道410来实施所述无线连接的情况下,延长直至实施切断所述无线连接的控制为止的所述期间。因此,在本方式中,能够提供一种使由中继装置变更信道而造成的无线连接的切断的可能性降低的无线通信方法。
进一步地,本技术能够适用于包括上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在内的无线通信系统、用于该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通信方法、上述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控制程序、前述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控制程序、记录了前述的任意一个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介质等。上述的无线通信装置也可以由分散的多个部分构成。
(2)包括无线通信装置在内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具体例:
图1示意性地例示了包括作为本技术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示例的打印机1的无线通信系统SY1。图1中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SY1包括:接入点100、打印机1以及多台主机装置200。在主机装置200中,包括通过有线而与接入点100连接的主机装置201、以及通过无线而与接入点100连接的主机装置202。在图1中,在主机装置201的框内,主机装置201、202的结构以汇总的方式被示出。另外,在图1、7、8、10中所表示的AP为接入点的简称。
经由接入点100通过无线的方式而与打印机1和主机装置200连接的无线网络,能够进行例如以IEEE802.11h为基准的5GHz频带的无线通信。打印机1支持5GHz频带的无线通信,主机装置200也可以支持5GHz频带的无线通信。如上文所述那样,为了避免对主要作为气象观测用而使用的C波段雷达的恶劣影响,IEEE802.11h中所规定的无线LAN标准要求尽到通过雷达电波的检测而对无线LAN的信道进行变更的DFS的义务。图1所示的打印机1具备无线通信部U1和通信控制部U2等,并且基于来自主机装置200的印字数据而在被印刷物(print substrate)ME1上实施印刷。被印刷物为,对印刷图像进行保持的原材料。对于被印刷物而言,能够使用称为卷筒纸的连续纸、长方形的裁切纸、称为光盘的大致圆形介质、立体形状的介质等。被印刷物的材质并未被限定于包括热敏纸的纸,也可以为树脂、金属等。打印机1既可以像大型打印机那样被放置在设施中,也可以为可移动的印刷装置。
图1所示的接入点100具备:AP控制部101、AP无线通信部105、干扰电波检测部106、有线通信部107等。这些要素101、105~107等,通过电连接从而能够彼此输入输出信息。AP控制部101具备作为处理器的CPU102、作为半导体存储器的ROM103、作为半导体存储器的RAM104等。在此,CPU为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的简称、ROM为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的简称、RAM为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简称。CPU102通过在将RAM104作为工作区域来使用的同时执行被保持在ROM103中的程序,从而实施各种处理。
虽然没有进行图示,但接入点100对如下内容进行保持,所述内容为,为了唯一地识别自身而被物理性地分配的识别编号即MAC地址、接入点的识别名即SSID、与该SSID组合在一起的密码等。在此,MAC地址为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媒体存取控制位址)的简称、SSID为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符)的简称。AP无线通信部105为了与打印机1或主机装置202等这样的无线设备确立无线连接而使用自身的MAC地址、SSID与密码,从而依据规定的标准而与前述的无线设备实施无线通信。AP无线通信部105和无线设备不仅实施使用作为DFS的对象的信道的无线通信,而且还可以实施使用W52的信道频带中所包含的信道、2.4GHz频带中所包含的信道等的无线通信。
干扰电波检测部106针对于正在使用的信道,而实施对气象雷达或军事雷达等的雷达所发送的干扰电波300进行监视的处理。干扰电波检测部106在检测到由雷达发出的干扰电波300的情况下,将停止正在使用的信道的使用,并在规定的监视时间Tm的期间内,对在向作为干扰电波300的监视对象的其它信道进行转移时是不是没有检测出干扰电波300进行监视。监视时间Tm被规定为60秒。
有线通信部107依据规定的标准而与主机装置201这样的有线设备实施有线通信。
图1所示的主机装置200具备:作为处理器的CPU211、作为半导体存储器的ROM212、作为半导体存储器的RAM213、存储装置214、输入装置215、显示装置216、有线通信部217、无线通信部218等。这些要素211~218等通过电连接从而能够彼此输入输出信息。CPU211通过在将RAM213作为工作区域来进行使用的同时执行被保持在ROM212中的程序,从而实施各种处理。存储装置214对OS、打印机1的控制程序等进行存储。在此,OS为,操作系统的简称。在输入装置215中,能够使用指示设备、包括键盘在内的硬键、被贴附在显示面板的表面上的触摸面板等。在显示装置216中,能够使用液晶显示面板等。有线通信部217依据规定的标准从而与接入点100实施有线通信。无线通信部218依据上文叙述的无线LAN标准从而与接入点100实施无线通信。
在主机装置200中,能够使用个人电子计算机、智能手机或平板终端这样的移动终端、摄像机等。
图2示意性例示了打印机1的结构。具备印刷部10、作为通信控制部U2的示例的通信部20、存储部30以及作为无线通信部U1的示例的控制部40。图3示意性例示了初始状态的超时时间To。
图2所示的印刷部10具有驱动控制部11、印刷头12、主扫描部13以及供纸部14,并在由图1所示的被印刷物ME1上实施印刷。印刷头12在被印刷物ME1上实施印刷。在印刷头12中,能够使用喷墨头、热敏头等。主扫描部13具有主扫描用的电机,从而使印刷头12向与被印刷物ME1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前往方向以及返回方向进行移动。供纸部14具有供纸用的电机,从而使被印刷物ME1向输送方向进行移动。驱动控制部11依据来自控制部40的指示,从而对由印刷头12进行的印刷动作、主扫描部13的动作以及供纸部14的动作进行控制。
图2所示的通信部20具有:作为处理器的CPU21a、作为半导体存储器的ROM21b、作为半导体存储器的RAM21c、能够与接入点100的AP无线通信部105实施无线通信的输入输出部22等。通信部20依据规定的通信协议而确立与接入点100的无线连接。CPU21a通过在将RAM21c作为工作区域而进行使用的同时执行被保持在ROM21b中的程序,从而实施各种处理。输入输出部22具有与多个端口的每一个相对应的端口编号,并在从接入点100请求无线连接时,从多个端口编号中决定使用的端口编号并通知给控制部40。端口编号为,用于对在控制部40中被实施的处理进行指定的编号。
515号端口被使用于依据LPR的印刷中。在此,LPR为,Line Printer DaemonProtocol(行式打印机后台程序协议)的简称。
9100号端口被使用于印刷及打印机信息的取得以及设定中。打印机信息表示印刷部10在实施印刷时所依据的设定。打印机信息包括例如被印刷物ME1是卷筒纸还是裁切纸等这样的被印刷物ME1的种类、被印刷物ME1是A4尺寸还是B5尺寸等这样的被印刷物ME1的尺寸、是彩色印刷还是黑白印刷等这样的印刷模式等。打印机信息的取得的含义是指,向打印机1发送印字数据的外部装置取得打印机内的打印机信息的意思。打印机信息的设定的含义是指,向打印机1发送印字数据的外部装置对打印机内的打印机信息进行设定的意思。515号端口和9100号端口为,在图像处理中使用的第一端口PO1的示例。
80号端口被使用于依据打印机信息的HTTP的取得以及设定中,并不使用在印刷中。在此,HTTP为,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简称。443号端口被使用于依据打印机信息的HTTPS的取得以及设定中,并不使用在印刷中。在此,HTTPS为,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的简称。80号端口和443号端口为,在图像处理中不使用的第二端口PO2的示例。
图2所示的存储部30对固件FW1等进行存储。固件FW1包括对印刷部10的动作进行控制的程序、在与通信部20之间实施数据的输入输出的程序、实施图5所示的超时时间设定处理的程序等。
图2所示的控制部40具有:作为处理器的CPU41a、作为半导体存储器的ROM41b、作为半导体存储器的RAM41c、时钟电路41d等。此外,如图3所示那样,控制部40保持着针对每个端口而设定的超时时间To。超时时间To即可以被保存在RAM41c中,也可以被存储在存储部30中。除了由印刷部10实施的印刷的控制处理之外,控制部40还在基于被设定的超时时间To的期间内,在由无线连接实现的与接入点100的通信中断时,实施切断无线连接的控制。CPU41a通过在将RAM41c作为工作区域而使用的同时执行被保持在ROM41b中的程序以及固件FW1,从而实施各种处理。时钟电路41d能够对当前的时刻进行计时,并输出当前的时刻。
例如,当主机装置200经由接入点100而向打印机1无线发送了印刷指示时,通信部20将515号端口或者9100号端口选择为无线通信用,并且将所选择的端口编号通知给控制部40。控制部40从通信部20接受被选择的端口编号的通知,并基于被包含在印刷指示中的印刷数据而使印刷部10执行印刷。
如图3所示那样,在各个端口编号中,初始状态的超时时间To被设定为第一时间T1。虽然图3所示的第一时间T1全部为30秒,但是第一时间T1并未被限定于30秒,也可以为根据端口编号而不同的时间。
接下来,参照图4来对5GHz频带中所包含的无线通信的信道400进行说明。5GHz频带包括W52、W53、W56三个信道频带。W52的信道频带包括不是DFS的对象的四条信道即36、40、44、48信道。W53的信道频带包括作为DFS的对象的四条信道即52、56、60、64信道。W56的信道频带包括作为DFS的对象的十一信道即100、104、……、136、140信道。W53、W56的信道频带中所包含的十五信道为,通过干扰电波300的检测而变更的对象信道410。
(3)通信控制部的处理的具体例:
图5示意性例示了在打印机1的控制部40中被实施的超时时间设定处理。超时时间设定处理对应于通信控制工程ST2。图6示意性例示了变更后的超时时间To。
当通信部20确立了与接入点100的无线连接时,控制部40使超时时间设定处理开始。首先,在步骤S102中,控制部40取得确立了无线连接的端口的编号和信道的编号。以下,省略“步骤”的记载,在括号内示出各个步骤的符号。
接下来,控制部40基于所取得的端口编号,从而对确立了无线连接的端口是否为在印刷也就是图像处理中使用的第一端口PO1进行判断(S104)。例如,控制部40只需在所取得的端口编号为515或者9100的情况下判断为是第一端口PO1,在所取得的端口编号为80或者443的情况下判断为不是第一端口PO1即可。在确立了无线连接的端口是不使用于印刷的第二端口PO2的情况下,控制部40将处理前进至S110。
在确立了无线连接的端口为使用于印刷的第一端口PO1的情况下,控制部40基于所取得的信道编号,从而对确立了无线连接的信道是否为通过干扰电波300的检测而变更的对象信道410进行判断(S106)。例如,控制部40只需在所取得的信道编号为52~140中的任意一个的情况下判断为是对象信道410,在所取得的信道编号为52~140之外的情况下判断为不是对象信道410即可。在确立了无线连接的信道不是对象信道410的情况下,控制部40将处理前进至S110。
在确立了无线连接的信道为对象信道410的情况下,控制部40将确立了无线连接的端口的超时时间To设定为在默认的第一时间T1上加上监视时间Tm=60秒而得到的第二时间T2(S108)。
T2=T1+Tm…(1)
以此方式,在使用于印刷的第一端口PO1被使用的情况下、且在由通过干扰电波300的检测而变更的对象信道410实施无线连接的情况下,控制部40使超时时间To长于在干扰电波300的监视上所需的监视时间Tm。在S108的处理后,控制部40使超时时间设定处理结束。
在确立了无线连接的端口为不使用于印刷的第二端口PO2、或者确立了无线连接的信道不是对象信道410的情况下,控制部40作为确立了无线连接的端口的超时时间To而维持默认的第一时间T1(S110)。在S110的处理后,控制部40使超时时间设定处理结束。
例如,如图3所示那样,超时时间To的初始状态为第一时间T1=30秒的515号端口被使用于印刷。因此,在确立了无线连接的信道为对象信道410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那样,超时时间To被设定为长于监视时间Tm的第二时间T2=90秒。被使用于印刷的9100号端口也被设定为第二时间T2=90秒。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那样,超时时间To的初始状态为第一时间T1=30秒的80号端口不被使用于印刷。因此,即使确立了无线连接的信道为对象信道410,也如图6所示那样,作为超时时间To而维持初始状态的第一时间T1=30秒。不被使用于印刷的443号端口也维持第一时间T1=30秒。
可是,在没有实施超时时间设定处理的情况下、且在接入点在W53以及W56的信道频带中所包含的信道内转移的情况下,接入点和打印机的无线通信至少也要在监视时间Tm=60秒期间内停止。当在此期间内经过了超时时间To时,与主机装置的会话将被切断,从而印刷没有完成。
图10示意性表示了比较例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时序。在此,接入点和打印机设为使用作为DFS的对象的W53或者W56的信道频带的信道。接入点和主机装置既可以实施使用作为DFS的对象的信道的无线通信,也可以实施使用W52的信道频带或2.4GHz频带的信道的无线通信,还可以实施有线通信。
例如,在使用图2所示的多个端口中的任意一个的情况下,主机装置通过经由接入点的TCP通信而向打印机发出印刷指示。在此,TCP为,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的简称。
具体而言,首先,主机装置经由接入点而向打印机发送SYN数据包(S902)。SYN为synchronize(同步率)的简称,SYN数据包为,在通过TCP而确立连接时,从发送源的设备被送至发送目的地的设备的数据包。接收到SYN数据包的打印机经由接入点而向主机装置回复SYN/ACK数据包(S904)。也将其称为SYN/ACK数据包响应。ACK为acknowledgement(确认字符)的简称,并且SYN/ACK数据包为,将SYN标志和ACK标志这双方都设置为1的数据包。接收到SYN/ACK数据包的主机装置经由接入点而向打印机回复ACK数据包(S906)。也将此称为ACK数据包响应。ACK数据包为,建立了ACK标志的数据包。
通过S902~S906的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ing)处理,从而确立了会话。此时,在接入点和打印机中确立了无线连接。
在会话确立后,主机装置开始经由接入点而向打印机发送印字数据(S908)。接收到印字数据的发送数据包的打印机经由接入点而向主机装置回复ACK数据包(S910)。
设为如下情况,即,在主机装置发送印字数据的中途,接入点通过DFS功能而检测出干扰电波,从而开始进行在W53以及W56的信道频带之中向其它信道进行转移的处理(S912)。由于接入点将对在转移目的地的信道内是不是没有检测出干扰电波而进行监视时间Tm=60秒的时间的监视,因此在保持TCP通信为连接状态的至少60秒内,接入点与打印机之间的链接被切断了。在超时时间To为例如30秒且短于监视时间Tm的情况下,打印机实施在超时时间To经过时经由接入点而向主机装置发送RST数据包的处理(S914)。这是为了能够从其它主机装置接收印刷指示。在此,RST为reset(复位)的简称,RST数据包为,为了中断或拒绝TCP连接而将RST标志设置为1的数据包。发送RST数据包的处理为,切断无线连接的处理。通过该处理,从而无线连接被切断,印刷没有完成。
此外,虽然没有进行图示,但是也存在如下可能性,即,虽然主机装置200发送了所有的印字数据,但在无线连接正常结束之前,接入点和打印机之间的链接被切断了。在该情况下,打印机实施在接收到所有的印字数据之后,经由接入点而向主机装置发送FIN数据包的处理。FIN为finish(结束)的简称,FIN数据包为,为了通过TCP连接的结束而将FIN标志设为1的数据包。无线连接通过接收到FIN数据包的主机装置经由接入点而向打印机回复FIN数据包,从而正常结束。但是,由于接入点和打印机之间的链接被切断,因此将不实施由主机装置进行的FIN数据包的回复处理,从而无线连接没有结束。其结果为,或者是印刷没有完成,或者是产生超时时间To的待机,直至其它主机装置能够使用打印机为止。
另外,为了掌握信道转移时的链接切断而在打印机上设置了对干扰电波进行检测的电路,这使得打印机的成本上升。
图7示意性例示了本具体例的无线通信系统SY1的时序。接入点100和打印机1设为使用作为DFS的对象的W53或者W56的信道频带的对象信道410的打印机。虽然接入点100和主机装置200可以实施使用对象信道410的无线通信,但既可以实施使用W52的信道频带或2.4GHz频带的信道的无线通信,也可以实施有线通信。在图7中,S202~S206对应于确立与接入点100的无线连接的无线通信工程ST1。此外,S210~S214对应于在由通过干扰电波300的检测而变更的对象信道410实施无线连接的情况下,延长直至实施切断无线连接的控制为止的期间的通信控制工程ST2。
当主机装置200经由接入点100而向打印机1发送了SYN数据包时(S202),接收到SYN数据包的打印机1将经由接入点100而向主机装置200回复SYN/ACK数据包(S204)。接收到SYN/ACK数据包的主机装置200将经由接入点100而向打印机1回复ACK数据包(S206)。通过S202~S206的三次握手处理,从而确立会话。此时,在接入点100和打印机1中确立了无线连接。
在会话确立后,主机装置200开始经由接入点100而向打印机1发送印字数据(S208)。接收到印字数据的发送数据包的打印机1经由接入点100而向主机装置200回复ACK数据包(S210)。
设为如下情况,即,在主机装置200发送印字数据的中途,接入点100通过DFS功能而检测出干扰电波300,从而开始进行在W53以及W56的信道频带之中向其它信道410转移的处理(S212)。由于接入点100将对在转移目的地的对象信道410内是不是没有检测出干扰电波300而进行监视时间Tm=60秒的时间的监视,因此在保持TCP通信为连接状态的至少60秒内,接入点100与打印机1之间的链接被切断了。在本具体例中,由于超时时间To从初始状态的第一时间T1=30秒被变更为长于监视时间Tm=60秒的第二时间T2=90秒,因此打印机1维持无线连接,直至接入点100和打印机1之间的链接恢复为止。当主机装置200经由接入点100而向打印机1继续发送印字数据时(S214),接收到印字数据的发送数据包的打印机1经由接入点100而向主机装置200回复ACK数据包(S216)。以此方式,即使通过干扰电波300的检测而使接入点100和打印机1之间的链接在监视时间Tm内被切断了,也将继续进行印字数据的收发,从而完成印刷。因此,主机装置200能够在不考虑由干扰电波300的检测造成的接入点100和打印机1之间的链接切断的条件下,使打印机1执行印刷。从用户的观点来看,抑制了由于接入点100和打印机1之间的非意图性的链接切断而使印刷没有正常结束的现象。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在由通过干扰电波300的检测而变更的对象信道410来实施无线连接的情况下,直至无线连接被切断为止的期间长于监视时间Tm。因此,本具体例能够降低由接入点100因干扰电波300的检测而引起的信道400的变更所造成的无线连接切断的可能性。
(4)变形例:
本发明考虑有各种各样的变形例。
例如,可适用本技术的无线通信装置也可以为打印机以外的图像处理装置、移动终端等。图像处理装置也可以为打印机以外的图像形成装置、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等。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除了喷墨打印机或激光打印机这样的印刷装置之外,还包括复印机、传真机、具有这些功能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复合机、投影仪这样的显示装置等。在图像读取装置中,包括扫描仪、传真机、具有这些功能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复合机、摄像机这样的摄像装置等。
上述处理并未被限定于CPU执行的示例,也可以通过ASIC等这样的其它电子部件而被执行。在此,ASIC为,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的简称。显然,上述的处理既可以通过多个CPU进行协作而被实施,也可以通过一个以上的CPU和ASIC这样的电子部件进行协作而被实施。
打印机1中的通信控制部U2除了在控制部40中被实现以外,也可以在通信部20等中被实现。
上述处理可以进行调换顺序等的适当变更。例如,在图5所示的超时时间设定处理中,能够调换S104的判断处理和S106的判断处理的顺序。
在接入点中对无线连接的信道进行变更的干扰条件并不限于通过与DFS相对应的特定频率的对象信道实施无线连接,也可以为对象信道的电波的拥挤度等。例如,在中继装置中,具有具备信道自动选择功能的接入点。具备信道自动选择功能的接入点具有取得确立了无线连接的信道的电波的拥挤度的功能,从而当检测出所取得的拥挤度超过阈值时,将切换至拥挤度更低的其它信道。由于在信道的切换时接入点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链接会被暂时性地切断,因此在中继装置中使用具备信道自动选择功能的接入点的情况也可以适用本技术。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延长超时时间To时,将超时时间To变更为在默认的第一时间T1上加上监视时间Tm而得到的第二时间T2,但并未被限定于此。由于第二时间T2只要长于监视时间Tm即可,因此也可以将超时时间To变更为满足Tm<T2<T1+Tm的第二时间T2。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只限于在图像处理中使用的第一端口而在由通过干扰条件的检测而变更的对象信道实施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延长超时时间To,但并不限定于此。在本技术中还包括如下内容,即,在针对所有端口而由通过干扰条件的检测而变更的对象信道来实施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延长超时时间To。
在打印机具有信道搭接这样的捆绑多条信道的功能的情况下,也可以适用本技术。在该情况下,针对包含多条信道的信道束而设定超时时间To。如果在确立了无线连接的信道束中包含有至少一个通过干扰条件的检测而变更的对象信道,则也可以依据在图5中示出的超时时间设定处理,而使被设定在信道束中的超时时间To长于监视时间Tm。
如图8所例示那样,使直至实施切断无线连接的控制的期间加长的方法并未被限定于超时时间To的变更。图8示意性例示了在维持初始状态的超时时间To=T1的同时,即使发生了由干扰条件的检测造成的接入点100和打印机1之间的链接切断,也维持无线连接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时序。图8中所示的时序为,在图7所示的时序中加上了S222的处理。图8所示的时序的S202~S212、S214~S216为,与图7所示的时序的S202~S212、S214~S216相同。
当接入点100检测出干扰电波300,并开始进行在W53以及W56的信道频带之中向其它对象信道410进行转移的处理时(S212),在监视时间Tm=60秒期间内,接入点100和打印机1之间的链接被切断。虽然在此期间经过了超时时间To,但是打印机1在经过超时时间To时进一步实施维持会话监视时间Tm=60秒的处理(S222)。该处理的含义是,通过使RST数据包的发送延迟监视时间Tm,从而在链接切断被解除时继续进行印字数据的接收。通过S222的处理,从而打印机1维持了无线连接,直至接入点100和打印机1之间的链接切断被解除为止。当主机装置200经由接入点100而向打印机1继续发送印字数据时(S214),接收到印字数据的发送数据包的打印机1将经由接入点100而向主机装置200回复ACK数据包(S216)。以此方式,即使通过干扰电波300的检测而使接入点100和打印机1之间的链接在监视时间Tm的期间内被切断了,也会继续进行印字数据的收发,从而完成印刷。
如图9所例示的那样,也可以实施考虑了初始状态的超时时间To超过监视时间Tm的可能性的超时时间设定处理。图9所示的超时时间设定处理为,在图5所示的超时时间设定处理中附加了S302的判断处理。
当取得确立了无线连接的端口的编号和信道的编号时(S102),控制部40对超时时间To是否短于监视时间Tm进行判断(S302)。控制部40在超时时间To小于监视时间Tm的情况下将处理前进至S104,在超时时间To大于监视时间Tm的情况下将处理前进至S110。在为To<Tm的情况下,确立了无线连接的端口为被使用于印刷也就是图像处理的第一端口PO1,并且,如果确立了无线连接的信道为通过干扰电波300的检测而变更的对象信道410,则超时时间To被变更为第二时间T2=T1+Tm(S108)。在为To≥Tm情况下,作为确立了无线连接的端口的超时时间To而维持默认的第一时间T1(S110)。因此,控制部40在被设定的超时时间To短于规定的监视时间Tm的情况下、且在通过对象信道410而实施无线连接的情况下,延长直至实施切断无线连接的控制为止的期间,并且在被设定的超时时间To在规定的监视时间Tm以上的情况下,维持基于超时时间To的期间。
根据以上内容,由于如果初始状态的超时时间To在监视时间Tm以上则其不实施变更,从而本具体例能够抑制在初始状态的超时时间To较长的情况下,长时间不接受来自其它主机装置的印刷请求的情况。
(5)总结:
如上文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而提供一种使由中继装置变更信道而造成的无线连接的切断的可能性降低的无线通信装置等技术。显然,即使是仅由独立权利要求所涉及的结构要件所构成的技术,也能获得上述的基本的作用、效果。
此外,也可以实施将在上述的示例之中所公开的各个结构彼此进行置换或者变更组合而得到的结构、将在公知技术以及上述的示例之中所公开的各个结构彼此进行置换或者变更组合而得到的结构等。本发明也包括这些结构等。
符号说明
1…打印机;10…印刷部;20…通信部;22…输入输出部;30…存储部;40…控制部;100…接入点;200、201、202…主机装置;300…干扰电波;400…信道;410…对象信道;PO1…第一端口;PO2…第二端口;SY1…无线通信系统;T1…第一时间;T2…第二时间;Tm…监视时间;To…超时时间;U1…无线通信部;U2…通信控制部。

Claims (7)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为与实施通过检测干扰条件从而变更无线连接的信道的变更处理的中继装置实施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其具备:
无线通信部,其确立与所述中继装置的所述无线连接;
通信控制部,其在基于被设定的超时时间的期间内,当由所述无线连接进行的与所述中继装置的通信中断时,实施切断所述无线连接的控制,
所述通信控制部在通过作为所述变更处理的对象的对象信道来实施所述无线连接的情况下,延长直至实施切断所述无线连接的控制为止的所述期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干扰条件为,通过与动态频率选择相对应的特定频率的所述对象信道来实施所述无线连接,
所述通信控制部在通过所述对象信道来实施所述无线连接的情况下,使直至实施切断所述无线连接的控制为止的所述期间长于所述中继装置所实施的干扰电波的监视所需要的监视时间。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超时时间被设定为第一时间,
所述通信控制部在通过所述对象信道来实施所述无线连接的情况下,将所述超时时间变更为长于所述第一时间的第二时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控制部在通过所述对象信道来实施所述无线连接的情况下,通过将动态频率选择的处理所需要的规定时间加在所述第一时间上,从而作为所述第二时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无线通信部具备使用于图像处理的第一端口、和不使用于所述图像处理的第二端口,
所述通信控制部在所述第一端口被使用的情况下、且在通过所述对象信道来实施所述无线连接的情况下,延长直至实施切断所述无线连接的控制为止的所述期间,并且在所述第二端口被使用的情况下,维持基于所述超时时间的所述期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控制部在被设定的所述超时时间短于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且在通过所述对象信道来实施所述无线连接的情况下,延长直至实施切断所述无线连接的控制为止的所述期间,并且在被设定的所述超时时间为所述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维持基于所述超时时间的所述期间。
7.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为与实施通过检测干扰条件从而变更无线连接的信道的变更处理的中继装置实施通信的无线通信方法,其包括:
无线通信工程,其确立与所述中继装置的所述无线连接;
通信控制工程,其在基于被设定的超时时间的期间内,当由所述无线连接进行的与所述中继装置的通信中断时,实施切断所述无线连接的控制,
在所述通信控制工程中,在通过作为所述变更处理的对象的对象信道来实施所述无线连接的情况下,延长直至实施切断所述无线连接的控制为止的所述期间。
CN202110393051.5A 2020-04-16 2021-04-13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135432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73345 2020-04-16
JP2020073345A JP7468106B2 (ja) 2020-04-16 2020-04-16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3263A true CN113543263A (zh) 2021-10-22
CN113543263B CN113543263B (zh) 2023-05-26

Family

ID=78080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93051.5A Active CN113543263B (zh) 2020-04-16 2021-04-13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497080B2 (zh)
JP (1) JP7468106B2 (zh)
CN (1) CN11354326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7565A (zh) * 2008-06-30 2011-05-25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输出设备、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10170474A1 (en) * 2009-07-15 2011-07-14 Ji Tingfa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arent relay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US20130171986A1 (en) * 2010-09-17 2013-07-04 Fujitsu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elay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4167720A (zh) * 2014-08-12 2014-11-26 中北大学 自动检测用电装置和电网状态并可延时断电的节电控制器
US20180027412A1 (en) * 2016-07-20 2018-01-25 Dexcom,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glucose data
WO2019098917A1 (en) * 2017-11-15 2019-05-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nd node, relay nod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for handling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CN109862624A (zh) * 2017-09-29 2019-06-0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由其执行的方法和非瞬态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91857B (en) * 2011-06-14 2015-07-29 Sca Ipla Holding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JP6573391B2 (ja) 2015-10-07 2019-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738266B2 (ja) 2016-11-30 2020-08-12 株式会社 日立産業制御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7123594B2 (ja) 2018-03-23 2022-08-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724955B2 (ja) 2018-08-22 2020-07-15 ヤマハ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1451966B2 (en) * 2019-03-04 2022-09-20 Apple Inc. Wireless access protocol with collaborative spectrum monitoring
US11246187B2 (en) * 2019-05-30 2022-02-08 Industrial Scientific Corporation Worker safety system with scan mod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7565A (zh) * 2008-06-30 2011-05-25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输出设备、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10170474A1 (en) * 2009-07-15 2011-07-14 Ji Tingfa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arent relay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US20130171986A1 (en) * 2010-09-17 2013-07-04 Fujitsu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elay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4167720A (zh) * 2014-08-12 2014-11-26 中北大学 自动检测用电装置和电网状态并可延时断电的节电控制器
US20180027412A1 (en) * 2016-07-20 2018-01-25 Dexcom,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glucose data
CN109862624A (zh) * 2017-09-29 2019-06-0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由其执行的方法和非瞬态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WO2019098917A1 (en) * 2017-11-15 2019-05-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nd node, relay nod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for handling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正强,徐凯,刘志辉: "\"5G Wi-Fi 通信设备 DFS 认证测试要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29734A1 (en) 2021-10-21
CN113543263B (zh) 2023-05-26
JP2021170730A (ja) 2021-10-28
US11497080B2 (en) 2022-11-08
JP7468106B2 (ja) 202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92632B2 (en) Communicat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JP6011247B2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US9060082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gram
US20140153017A1 (en) Image processing systems,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storing instructions for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es
US9807271B2 (en) Function performing apparatus,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storing computer-readable instructions for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982031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10271368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having parallel wireless connec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9510912B (zh) 信息处理装置、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US10289941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that prints images received from a plurality of external apparatuse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543263B (zh)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9596367B2 (en) Function performing device,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computer-readable instructions for terminal device, and function performing system
US11048453B2 (en) Printer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nnection method
JP7016838B2 (ja)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237357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recording medium
US11108925B2 (en) Multi-function peripheral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6477804B2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JP7309937B2 (ja)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016839B2 (ja)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91749B2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US20230180119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preventing automatic direct connection from remote mobile devices
JP2006069008A (ja) 無線印刷システム
JP2007019601A (ja) 無線通信装置、送信制御方法、受信制御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JP2012095221A (ja) 無線通信装置、それを備えた周辺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