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2114A - 路由配置方法和路由配置装置 - Google Patents

路由配置方法和路由配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2114A
CN113542114A CN202010312764.XA CN202010312764A CN113542114A CN 113542114 A CN113542114 A CN 113542114A CN 202010312764 A CN202010312764 A CN 202010312764A CN 113542114 A CN113542114 A CN 1135421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network device
network
segment
routing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127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42114B (zh
Inventor
赵孟凯
徐国其
刘颂
胡志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1276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42114B/zh
Priority to CN202211340216.3A priority patent/CN115733793A/zh
Priority to EP21792571.8A priority patent/EP4120632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88055 priority patent/WO202121330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5421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2114A/zh
Priority to US17/969,247 priority patent/US20230044639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421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21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42Centralised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3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by updating link state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80Ingress point selection by the source endpoint, e.g. selection of ISP or P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1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by minimising 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5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based on throughput or bandwid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路由配置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方法应用于通信网络中,该通信网络包括第一网络分片和第二网络分片,该第一网络分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一路径,该第二网络分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二路径,该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关联关系,该关联关系包括该第一路径与该第二路径之间的关联关系;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该关联关系生成该第一网络设备与该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路由信息,该第一路由信息用于:该第一网络设备通过该第一路径向该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并且当满足跨分片条件时,该第一网络设备通过该第二路径向该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

Description

路由配置方法和路由配置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由配置方法和路由配置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算法(flexible algorithm,FlexAlgo)是通过算法定义的方式,将分段路由网络(segment routing,SR)分割为多个网络分片,从而根据业务需求控制报文的转发路径。
目前,第一网络设备在发布到达某个目标网络设备的路由信息时,在该路由信息中携带目标网络分片所包括的第二网络设备至该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目标路径的信息。这样,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该路由信息后,该第二网络设备通过该目标路径向该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
由上述方案可知,该第二网络设备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的可用路径只有该目标路径,可用路径的选择较为单一,导致网络传输性能较差。例如,当该目标路径不可达或者该目标路径的负载较大时,报文将无法转发至目的地,导致报文传输失败,降低了网络传输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配置方法和路由配置装置,用于提高报文的传输成功率,提高网络传输的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路由配置方法,该方法应用于通信网络中,该通信网络包括第一网络分片和第二网络分片,该第一网络分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一路径,该第二网络分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二路径,该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关联关系,该关联关系包括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之间的关联关系;然后,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该关联关系生成该第一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路由信息,该第一路由信息用于:该第一网络设备通过该第一路径向该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并且当满足跨分片条件时,该第一网络设备通过该第二路径向该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
本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可用路径包括跨网络分片的多条路径,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一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并且当满足跨分片条件时,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二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从而提升网络传输的性能。例如,当第一路径不可达时,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二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使得报文能够成功转发至目标网络设备,从而提高报文的传输成功率,提高网络传输的性能。通过该方法,能够实现特定条件下的跨分片转发,在保留分片理念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多个分片内的资源,提升网络性能。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关联关系用于指示第二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故障保护,该跨分片条件包括该第一路径不可达。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该关联关系配置第二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故障保护,这样当第一路径不可达时,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二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从而提高报文的传输成功率,提高网络传输的性能。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关联关系用于指示第二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负载分担,该跨分片条件包括第一路径的负载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该第一网络设备接收至少两条待传输的数据流,该至少两条待传输的数据流的目的地址为该目标网络设备。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该关联关系配置第二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负载分担,这样当第一路径的负载量较大时,或者,当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多条目的地址为目标网络设备的待传输的数据流时,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从而避免由于第一路径的报文拥塞导致报文传输失败的问题,提高网络传输性能。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关联关系携带在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路由信息中,该第二路由信息用于指示通过第一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爱关联关系生成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路由信息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二路由信息生成第一路由信息。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关联关系的携带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提升了方案的可行性。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关联关系携带在针对第一路径的配置信息中;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该关联关系生成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路由信息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根据配置信息携带的关联关系和第二路由信息生成第一路由信息,该第二路由信息用于指示通过第一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另一种具体的关联关系的携带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提升了方案的多样性和可行性。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关联关系包括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该第一标签用于在第一网络分片中标识目标网络设备,该第一标签对应于该第一路径,该第二标签用于在该第二网络分片中标识该目标网络设备,该第二标签对应于该第二路径。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第一标签与第二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来体现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之间的关联关系,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实现手段,提高了方案的可实现性。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标签为第一虚拟专用网络分段标签(virtualprivate network segment identity,VPNSid),所述第二标签为第二VPNSid,所述第一VPNSid与所述第二VPNSid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在所述第二路由信息的前缀分段标签属性类型长度值(prefix segment identity Attribute type length value,Prefix-SIDAttribute TLV)字段中,或者,所述第二路由信息的基于第六版本的网络协议的分段路由服务类型长度值(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6 segment routing services typelength value,SRv6 Services TLV)字段中。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的一种具体形式,且提供了第一VPNSid与第二VPNSid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具体携带位置。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标签为第一定位器Locator,该第二标签为第二Locator,该第一Locator与该第二Locator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在该配置信息的定位器类型长度值(locator type length value,Locator TLV)字段中;或者,该第一标签为第一前缀SID,该第二标签为第二前缀SID,该第一前缀SID与该第二前缀SID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在该配置信息的前缀分段标签类型长度值(prefix segment identity type lengthvalue,Prefix-SID TLV)字段中。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的两种可能的形式,且提供了第一Locator与第二Locator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具体携带位置和第一前缀SID与第二前缀SID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具体携带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路由配置方法,该方法应用于通信网络中,该通信网络包括第一网络分片和第二网络分片,该第一网络分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一路径,该第二网络分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二路径,该方法包括: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关联关系,该关联关系包括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之间的关联关系,该关联关系用于指示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该关联关系生成第一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路由信息,该第一路由信息用于: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一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并且当满足跨分片条件时,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二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
本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之间的关联关系,该关联关系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该关联关系生成第一路由信息,该第一路由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一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并且当满足跨分片条件时,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二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由此可知,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可用路径包括跨网络分片的多条路径,提高了网络传输的性能。例如,当第一路径不可达时,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二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使得报文能够成功转发至目标网络设备,从而提高报文的传输成功率,提高网络传输的性能。通过该方法,能够实现特定条件下的跨分片转发,在保留分片理念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多个分片内的资源,提升网络性能。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关联关系用于指示第二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故障保护,该跨分片条件包括该第一路径不可达。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该关联关系配置第二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故障保护,这样当第一路径不可达时,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二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从而提高报文的传输成功率,提高网络传输的性能。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关联关系用于指示第二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负载分担,该跨分片条件包括第一路径的负载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该第一网络设备接收至少两条待传输的数据流,该至少两条待传输的数据流的目的地址为该目标网络设备。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该关联关系配置第二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负载分担,这样当第一路径的负载量较大时,或者,当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多条目的地址为目标网络设备的待传输的数据流时,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从而避免由于第一路径的报文拥塞导致报文传输失败的问题,提高网络传输性能。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关联关系包括: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路由信息,该第二路由信息携带该关联关系,该第二路由信息用于指示通过第一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关联关系的携带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提升了方案的可行性。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关联关系包括: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针对该第一路径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携带该关联关系。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另一种具体的关联关系的携带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提升了方案的多样性和可行性。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关联关系包括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该第一标签用于在第一网络分片中标识目标网络设备,该第一标签对应于该第一路径,该第二标签用于在该第二网络分片中标识该目标网络设备,该第二标签对应于该第二路径。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第一标签与第二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来体现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之间的关联关系,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实现手段,提高了方案的可实现性。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标签为第一VPNSid,第二标签为第二VPNSid,该第一VPNSid与第二VPNSid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在第二路由信息的Prefix-SID AttributeTLV字段中,或者,在该第二路由信息的SRv6 Services TLV字段中。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的一种具体形式,且提供了第一VPNSid与第二VPNSid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具体携带位置。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标签为第一Locator,该第二标签为第二Locator,该第一Locator与该第二Locator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在该配置信息的LocatorTLV字段中;或者,该第一标签为第一前缀SID,该第二标签为第二前缀SID,该第一前缀SID与该第二前缀SID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在该配置信息的Prefix-SID TLV字段中。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的两种可能的形式,且提供了第一Locator与第二Locator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具体携带位置和第一前缀SID与第二前缀SID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具体携带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路由配置装置,该路由配置装置应用于通信网络中,该通信网络包括第一网络分片和第二网络分片,该第一网络分片包括该路由配置装置至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一路径,该第二网络分片包括该路由配置装置至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二路径,该路由配置装置包括: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关联关系,该关联关系包括该第一路径与该第二路径之间的关联关系;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该关联关系生成该路由配置装置与该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路由信息,该第一路由信息用于:该路由配置装置通过该第一路径向该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并且当满足跨分片条件时,该路由配置装置通过该第二路径向该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关联关系用于指示该第二路径用于对该第一路径进行故障保护,该跨分片条件包括该第一路径不可达。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关联关系用于指示该第二路径用于对该第一路径进行负载分担,该跨分片条件包括该第一路径的负载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该路由配置装置接收至少两条待传输的数据流,该至少两条待传输的数据流的目的地址为该目标网络设备。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关联关系携带在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路由信息中,该第二路由信息用于指示通过该第一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该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接收到的该第二路由信息生成该第一路由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关联关系携带在针对该第一路径的配置信息中;该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该配置信息携带的关联关系和第二路由信息生成该第一路由信息,该第二路由信息用于指示通过该第一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关联关系包括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该第一标签用于在该第一网络分片中标识该目标网络设备,该第一标签对应于该第一路径,该第二标签用于在该第二网络分片中标识该目标网络设备,该第二标签对应于该第二路径。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标签为第一VPNSid,该第二标签为第二VPNSid,该第一VPNSid与该第二VPNSid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在该第二路由信息的Prefix-SIDAttribute TLV字段中,或者,该第二路由信息的SRv6 Services TLV字段中。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标签为第一Locator,该第二标签为第二Locator,该第一Locator与该第二Locator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在该配置信息的LocatorTLV字段中;或者,该第一标签为第一前缀SID,该第二标签为第二前缀SID,该第一前缀SID与该第二前缀SID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在该配置信息的Prefix-SID TLV字段中。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路由配置装置,该路由配置装置应用于通信网络中,该通信网络包括第一网络分片和第二网络分片,该第一网络分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一路径,该第二网络分片包括该第一网络设备至该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二路径,该路由配置装置包括:收发模块,用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关联关系,该关联关系包括该第一路径与该第二路径之间的关联关系,该关联关系用于指示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该关联关系生成该第一网络设备与该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路由信息,该第一路由信息用于:该第一网络设备通过该第一路径向该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并且当满足跨分片条件时,该第一网络设备通过该第二路径向该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关联关系用于指示该第二路径用于对该第一路径进行故障保护,该跨分片条件包括该第一路径不可达。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关联关系用于指示该第二路径用于对该第一路径进行负载分担,该跨分片条件包括该第一路径的负载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该第一网络设备接收至少两条待传输的数据流,该至少两条待传输的数据流的目的地址为该目标网络设备。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收发模块具体用于:
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路由信息,该第二路由信息携带该关联关系,该第二路由信息用于指示通过该第一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收发模块具体用于:
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针对该第一路径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携带该关联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关联关系包括第一标签与第二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该第一标签用于在该第一网络分片中标识该目标网络设备,该第一标签对应于该第一路径,该第二标签用于在该第二网络分片中标识该目标网络设备,该第二标签对应于该第二路径。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标签为第一VPNSid,该第二标签为第二VPNSid,该第一VPNSid与该第二VPNSid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在该第二路由信息的Prefix-SIDAttribute TLV字段中,或者,在该第二路由信息的SRv6 Services TLV字段中。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标签为第一Locator,该第二标签为第二Locator,该第一Locator与该第二Locator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在该配置信息的LocatorTLV字段中;或者,该第一标签为第一前缀SID,该第二标签为第二前缀SID,该第一前缀SID与该第二前缀SID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在该配置信息的Prefix-SID TLV字段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路由配置装置,该路由配置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以及总线;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处理器在执行该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时,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处理器在执行该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时,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
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分别与该总线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路由配置装置,该路由配置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以及总线;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处理器在执行该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时,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处理器在执行该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时,用于实现如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分别与该总线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的实现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实现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第九方面提供一种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包括如第三方面中的路由配置装置和如第四方面中的路由配置装置;或者,该网络系统包括如第五方面中的路由配置装置和如第六方面中的路由配置装置。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由上述方案可知,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下发的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之间的关联关系,第一网络分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路径,第二网络分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二路径;然后,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该关联关系生成第一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路由信息,使得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一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并且当满足跨分片条件时,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二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由此可知,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可用路径包括跨网络分片的多条路径,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一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并且当满足跨分片条件时,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二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从而提升网络传输的性能。例如,当第一路径不可达时,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二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使得报文能够成功转发至目标网络设备,从而提高报文的传输成功率,提高网络传输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路由配置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路由配置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路由配置方法的一个网络场景示意图;
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路由配置方法的另一个网络场景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路由配置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路由配置方法的另一个网络场景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路由配置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路由配置装置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路由配置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路由配置装置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网络系统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配置方法和路由配置装置,用于提高报文的传输成功率,提高网络传输的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是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场景示意图。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适用的协议包括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和边界网关协议(bordergateway protocol,BGP)等。首先,从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为基于BGP的私网路由的应用场景的角度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运营商边缘(provider edge,PE2)在该基于BGP的私网中可以使用基础分片、网络分片128和网络分片129进行路由。其中,用户边缘(customeredge,CE2)对应基础分片的Locator为2000::/64,CE2对应网络分片128的Locator为3000::/64,CE2对应网络分片129的Locator为3001::/64。
PE2在发布到达CE2的私网路由信息时,PE2生成关联关系,并携带在私网路由信息中。该关联关系包括:第一VPNSid与第二VPNSid之间的关联关系,和/或,第一VPNSid与第三VPNSid之间的关联关系。第一VPNSid为CE2对应网络分片128的VPNSid,第二VPNSid为CE2对应基础分片的VPNSid的关联关系,第三VPNSid为CE2对应网络分片129的VPNSid。其中,第一VPNSid指示网络分片128所包括的PE1至CE2之间的第一路径,第二VPNSid指示基础分片所包括的PE1至CE2之间的第二路径,第三VPNSid指示网络分片129所包括的PE1至CE2之间的第三路径。第二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故障保护。第三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负载分担。即通过CE2对应不同网络分片的路径的VPNSid之间的关联关系来体现不同网络分片的路径之间的关联关系。每个VPNSid有对应的网络分片的Locator,例如,CE2对应网络分片128的VPNSid对应Locator 3000::/64,CE2对应基础分片的VPNSid对应Locator 2000::/64,CE2对应网络分片129的VPNSid对应Locator 3001::/64。
然后,PE1接收该PE2发送的私网路由信息,PE1根据该私网路由信息携带的关联关系生成PE1至CE2之间的第一路由信息,该第一路由信息用于:PE1通过第一路径向CE2发送报文;当网络分片128所包括的PE1至CE2的路径不可达时,PE1通过第二路径向CE2发送报文;可选的,该第一路由信息还用于当网络分片128所包括的PE1至CE2的路径的负载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或者,PE1接收到至少两条目的地址为CE2的待传输数据流时,PE1通过第三路径向CE2发送报文。
其中,该关联关系可以通过私网路由信息中的Prefix-SID Attribute TLV字段中或私网路由信息中的SRv6 Services TLV字段中携带,也可以是通过定义新的TLV字段来携带该关联关系,具体本申请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适用于SR网络或SRv6网络,具体本申请不做限定。其次,在上述图1所示的BGP私网为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ayer 2virtual privatenetwork,L2VPN)、三层虚拟专用网络(layer 3virtual private network,L2VPN)、或以太网虚拟专用网络(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EVPN),具体本申请不做限定。
下面从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为基于IGP的网络路由的应用场景的角度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该基于IGP的网络路由适用于IGP公网路由或IGP私网路由。PE2在该基于IGP的网络中可以使用基础分片、网络分片128和网络分片129进行路由。其中,CE2对应基础分片的Locator为2000::/64,CE2对应网络分片128的Locator为3000::/64,CE2对应网络分片129的Locator为3001::/64。
PE2生成关联关系,并在发布CE2对应网络分片的Locator时发布该关联关系。该关联关系包括:第一Locator与第二Locator的关联关系,和/或,第一Locator与第三Locator的关联关系。第一Locator为CE2对应网络分片128的Locator,第二Locator为CE2对应基础分片的Locator,第三Locaotr为CE2对应网络分片129的Locator。第一Locator指示网络分片128所包括的PE1至CE2之间的第一路径,第二Locator指示基础分片所包括的PE1至CE2之间的第二路径,第三Locator指示网络分片129所包括的PE1至CE2之间的第三路径。第二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故障保护,第三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负载分担。即通过CE2对应不同网络分片的路径的Locator之间的关联关系来体现不同网络分片的路径之间的关联关系。
然后,PE2广播该关联关系,PE1接收该PE2广播的关联关系。PE2发布到达CE2的第二路由信息,该第二路由信息指示第一路径为到达CE2的路径。PE1接收到该第二路由信息,PE1根据该第二路由信息和该关联关系生成第一路由信息,该第一路由信息用于:PE1通过第一路径向CE2发送报文;当网络分片128所包括的PE1至CE2的路径不可达时,PE1通过第二路径向CE2发送报文;可选的,该第一路由信息还用于当网络分片128所包括的PE1至CE2的路径的负载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或者,PE1接收到至少两条目的地址为CE2的待传输数据流时,PE1通过第三路径向CE2发送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适用于SR网络或SRv6网络,具体本申请不做限定。其次,上述基于IGP的网络中,IGP为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ntermediate system tointermediate system,ISIS)协议或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协议,具体本申请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路由配置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在图2中,该方法包括:
201、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关联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通信网络中,该通信网络设备包括第一网络分片和第二网络分片,该第一网络分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路径,该第二网络分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二路径。该关联关系包括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之间的关联关系。
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网络分片为网络分片128,第二网络分片为基础分片。网络分片128包括PE1至CE2之间的第一路径,即第一路径为PE1-运营商骨干(provider,P2)路由器-PE2。基础分片包括PE1至CE2之间的第二路径,即第二路径为PE1-P1-PE2。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为跨分片的两条路径。
其中,该关联关系的携带方式包括以下任一种:
1、该关联关系携带在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路由信息中;
其中,该第二路由信息用于指示通过第一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
2、该关联关系携带在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针对该第一路径的配置信息。
上述两种携带方式对应步骤201的两种具体的应用场景,具体结合图3A和图4A所示的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关联关系用于指示该第二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故障保护。
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网络分片为网络分片128,第二网络分片为基础分片。当网络分片128所包括的PE1至CE2的第一路径不可达时,PE1通过基础分片所包括的PE1至CE2的第二路径向CE2发送报文,从而实现报文的成功传输,即基础分片所包括的PE1至CE2的第二路径起到对网络分片128所包括的PE1至CE2的第一路径进行故障保护的作用。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关联关系用于指示第二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负载分担。
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网络分片为网络分片128,第二网络分片为网络分片129。当网络分片128所包括的PE1至CE2的第一路径的负载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当PE1接收至少两条目的地址为CE2的待传输数据流时,PE1通过网络分片129所包括的PE1至CE2的第二路径向CE2发送报文,从而避免报文拥塞导致报文传输失败的问题,提高网络传输性能。即网络分片129所包括的PE1至CE2的第二路径起到分担网络分片128所包括的PE1至CE2的第一路径的负载的作用。
其中,第一网络设备为路由器、交换机等,例如,PE路由器。而第二网络设备为控制器、交换机或者路由器,例如,PE路由器。目标网络设备为路由器,例如,CE路由器。
本实施例中,第一路径不可达包括以下任一种或任多种:
1、第一路径中的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链路发生故障;
例如,第一路径为PE1-P2-PE2,PE1与P2之间的连接链路发生故障。
2、第一路径中的节点设备发生故障。
例如,第一路径为PE1-P2-PE2,节点设备P2发生故障。
可选的,该关联关系包括第一标签与第二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该第一标签用于在第一网络分片中标识该目标网络设备,该第一标签对应于该第一路径,该第二标签用于在第二网络分片中标识该目标网络设备,该第二标签对应于第二路径。
具体的,通过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来体现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的具体形式应当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来体现,具体在后续图3A和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该关联关系用于指示该第二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故障保护的方式,可选的,该关联关系还用于指示第三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负载分担。其中,第三网络分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三路径。
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网络分片为网络分片128,第二网络分片为基础分片,第三网络分片为网络分片129。第三路径为网络分片129所包括的PE1至CE2的路径,即第三路径为PE1-P3-PE2。PE1通过网络分片128所包括的PE1至CE2的第一路径向CE2发送报文;当第一路径不可达时,PE1通过基础分片所包括的PE1至CE2的第二路径向CE2发送报文;当第一路径的负载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当PE1接收至少两条目的地址为CE2的待传输数据流时,PE1通过网络分片129所包括的PE1至CE2的第三路径向CE2发送报文。
由此可知,针对网络分片128所包括的第一路径,既配置有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故障保护的第二路径,又配置有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负载分担的第三路径。避免由于第一路径不可达时报文传输失败的问题,同时也避免由于第一路径的报文拥塞导致报文传输失败或报文传输速率较低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报文传输的成功率,提高网络传输的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分片、第二网络分片和第三网络分片中的任一个或任多个网络分片为FlexAlgo分片,即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应用于FlexAlgo场景下的FlexAlgo分片之间的跨分片转发报文的场景,也适用于其他场景下的其他类型的网络分片之间的跨分片转发报文的场景,还适用于FlexAlgo分片与其他类型的网络分片之间的跨分片转发报文的场景,具体本申请不做限定。例如,第一网络分片和第三网络分片为FlexAlgo分片,而第二网络分片为基础分片,该基础分片所使用的协议为IGP协议或者BGP协议,具体视实际应用场景。因此,只要在其他场景下网络分片之间存在类似的技术问题时,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均可适用。在后续的实施例中,以第二网络分片为基础分片,第一网络分片和第三网络分片为FlexAlgo分片为例进行说明。
202、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该关联关系生成该第一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路由信息。
其中,第一路由信息用于: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一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并且当满足跨分片条件时,该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二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关联关系用于指示第二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故障保护时,该跨分片条件包括第一路径不可达。
如图1所示,第一网络分片为网络分片128,第二网络分片为基础分片。当网络分片128所包括的PE1至CE2的第一路径不可达时,PE1通过基础分片所包括的PE1至CE2的第二路径向CE2发送报文,从而实现报文的成功传输,提高报文的传输成功率,以提高网络传输性能。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关联关系用于指示第二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负载分担时,该跨分片条件包括第一路径的负载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第一网络设备接收至少两条目的地址为目标网络设备的待传输数据流。
其中,第一预设阈值的设定参考以下因素任一个或任多个:第一路径的带宽、时延、数据流的性能要求。
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网络分片为网络分片128,第二网络分片为网络分片129。当网络分片128所包括的PE1至CE2的第一路径的负载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当PE1接收至少两条目的地址为CE2的待传输数据流时,PE1通过网络分片129所包括的PE1至CE2的第二路径向CE2发送报文,从而避免报文拥塞导致报文传输失败的问题,提高网络传输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多条待传输的数据流时,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平分方式或者结合第一路径的负载情况由第二路径分担这些数据流的传输。
例如,如图1所示,当PE1接收两条目的地址为CE2的待传输数据流时,PE1可以通过第一路径向CE2发送其中一个待传输数据流的数据,PE1可以通过第三路径向CE2发送另外一个待传输数据流的数据。
基于该关联关系用于指示第二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故障保护的方式,第一路由信息用于:当第一路径不可达时,该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二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可选的,第一路由信息还用于:当第一路径的负载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第一网络设备接收至少两条目的地址为目标网络设备的待传输数据流时,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三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发布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之间的关联关系,第一网络分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路径,第二网络分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二路径;第一网络设备接收该关联关系,并根据该关联关系生成第一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路由信息,使得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一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并且当满足跨分片条件时,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二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因此,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可用路径包括跨网络分片的多条路径,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一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并且当满足跨分片条件时,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二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从而提升网络传输的性能。例如,当第一路径不可达时,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二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使得报文能够成功转发至目标网络设备,从而提高报文的传输成功率,提高网络传输的性能。通过该方法,能够实现特定条件下的跨分片转发,在保留分片理念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多个分片内的资源,提升网络性能。
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201具有具体的应用场景,下面通过图3A和图4A所示的应用场景进行举例介绍。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未示出且具有类似需求或相同需求的场景同样适用,本申请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3A,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路由配置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路由配置方法应用于基于BGP的私网路由场景。在图3A中,第二网络设备在发布第二路由信息的过程中发布该关联关系。在图3A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
301、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路由信息。
其中,该第二路由信息用于指示通过第一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该第二路由信息携带关联关系,该关联关系包括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第一路径为第一网络分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路径,第二路径为第二网络分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路径。
其中,该关联关系所指示的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之间的两种可能的关联关系具体请参阅前述步骤201的相关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该关联关系包括第一标签与第二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而该第一标签用于在第一网络分片中标识该目标网络设备,该第一标签对应于该第一路径,该第二标签用于在第二网络分片中标识该目标网络设备,该第二标签对应于第二路径。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来体现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之间的关联关系。第一标签为第一VPNSid,第二标签为第二VPNSid,第一VPNSid为目标网络设备所对应的第一网络分片的VPNSid且第一VPNSid对应第一网络分片的第一路径。第二VPNSid为目标网络设备所对应的第二网络分片的VPNSid且第二VPNSid对应第二网络分片的第二路径。
可选的,该第一VPNSid与第二VPNSid之间的关联关系携带在第二网设备发送的第二路由信息中的Prefix-SID Attribute TLV字段中,或者,在该第二路由信息中的SRv6Services TLV字段中。
下面结合图3B和图3C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B和图3C中,以第二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故障保护,第三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负载分担为例介绍该关联关系。其中,第三路径为第三网络分片所包括的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路径,第三VPNSid为目标网络设备所对应的第三网络分片的VPNSid,且第三VPNSid对应第三网络分片所包括的PE1至CE2之间的第三路径。该关联关系包括第一VPNSid与第二VPNSid的关联关系和第一VPNSid与第三VPNSid的关联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基于BGP的私网路由场景,具体可以为基于BGP的L2VPN或L3VPN,或者为基于BGP的EVPN,具体本申请不做限定。下面结合图3B和图3C分别进行介绍。
如图3B所示,在基于BGP的L2VPN或L3VPN中,PE2上配置在该基于BGP的L2VPN或L3VPN中可以使用基础分片、网络分片128和网络分片129进行路由。其中,CE2对应基础分片的Locator为2000::/64,CE2对应网络分片128的Locator为3000::/64,CE2对应网络分片129的Locator为3001::/64。
PE2在发布到达CE2的第二路由信息时,PE2生成该关联关系,并携带在该第二路由信息。具体的,PE2通过该第二路由信息中的TLV字段携带该关联关系。PE2生成SRv6Services TLV或Prefix-SID Attribute TLV,这里以SRv6 Services TLV为例进行说明,PE2在该SRv6 Services TLV字段中携带该关联关系。
该SRv6 Services TLV分别携带有CE2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1.1.1.1)和CE2对应网络分片128的第一VPNSid 3000::1,并且第一VPNSid指示网络分片128的第一路径(PE1-P2-PE2)。
在该SRv6 Services TLV的一个子TLV中携带CE2的IP地址(1.1.1.1)、CE2对应基础分片的第二VPNSid 2000::1和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二VPNSid指示基础分片的第二路径(PE1-P1-PE2),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二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故障保护,例如,该第一指示信息在该子TLV的Flag字段中。
在该SRv6 Services TLV的另一个子TLV携带CE2的IP地址(1.1.1.1)、CE3对应网络分片129的第三VPNSid 3001::1和第二指示信息中,其中,该第三VPNSid指示网络分片128的第三路径(PE1-P3-PE2)。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三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负载分担,例如,该第二指示信息在子TLV的Flag字段中。
其中,每个VPNSid有对应的网络分片的Locator,第一VPNSid对应网络分片128的Locator 3000::/64,第二VPNSid对应基础分片的Locator 2000::/64,第三VPNSid对应网络分片129的Locator 3001::/64。
然后,PE1接收PE2发布的该SRv6 Services TLV,并通过该SRv6 Services TLV确定:第二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故障保护,第三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负载分担,第一VPNSid为CE2对应网络分片128的VPNSid,即SID(128)为3000::1。第二VPNSid为CE2对应基础分片的VPNSid,即SID(0)为2000::1。第三VPNSid为CE2对应网络分片129的VPNSid,即SID(129)为3001::1。
图3C中基于BGP的EVPN场景发布关联关系与图3B中基于BGP的L2VPN或L3VPN场景发布关联关系类似,不同的地方在于,在图3B中,PE2发布CE2的第二路由信息时携带的是CE2的IP地址,例如,CE2的IP地址为1.1.1.1。而当图3C中,PE2发布CE2的第二路由信息时携带的是CE2的EVPN地址,例如,CE2的EVPN地址为1::48:0001-0001-0001:0.0.0.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路由信息可以为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到达目标网络设备的私网路由信息。
302、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二路由信息生成该第一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路由信息。
其中,第一路由信息与前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路由信息类似,具体请参阅前述的相关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图3B所示的基于BGP的L2VPN或L3VPN场景下,PE1接收到PE2发送的到达CE2的第二路由信息时,PE1通过迭代VPNSid生成到达1.1.1.1的第一路由信息。具体如图3B所示,PE1确定到达CE2(IP地址:1.1.1.1)的第一路由信息为:SID(128):3000::1,对应PE2的Locator为3000::,SID(129):3001::1,PE2对应的Locator为3001::,SID(0):2000::1,PE2对应的Locator为2000::。那么,PE1可以通过SID(128)所对应的第一路径向CE2发送报文;当第一路径不可达时,PE1通过SID(0)所对应的第二路径向CE2发送报文;当第一路径的负载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当PE1接收多条目的地址为CE2的待传输数据流时,PE1通过SID(129)所对应的第三路径向CE2发送报文。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图3C所示的基于BGP的EVPN场景下,PE1接收到PE2发送的到达CE2的第二路由信息时,PE1通过迭代VPNSid生成到达1::48:0001-0001-0001:0.0.0.0的第一路由信息。具体如3C所示的,PE1确定到达CE2(EVPN地址:1::48:0001-0001-0001:0.0.0.0)的第一路由信息为:SID(128):3000::1,对应PE2的Locator为3000::,SID(129):3001::1,PE2对应的Locator为3001::,SID(0):2000::1,PE2对应的Locator为2000::。那么,PE1可以通过SID(128)所对应的第一路径向CE2发送报文;当第一路径不可达时,PE1通过SID(0)所对应的第二路径向CE2发送报文;当第一路径的负载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当PE1接收多条目的地址为CE2的待传输数据流时,PE1通过SID(129)所对应的第三路径向CE2发送报文。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基于BGP的私网路由场景下,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路由信息,该第二路由信息携带第一VPNSid和第二VPNSid之间的关联关系;然后,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VPNSid与第二VPNSid的关联关系生成该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路由信息,以使得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一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并且当满足跨分片条件时,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二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从而提升网络传输的性能。例如,当第一路径不可达时,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二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使得报文能够成功转发至目标网络设备,从而提高报文的传输成功率,提高网络传输的性能。通过该方法,能够实现特定条件下的跨分片转发,在保留分片理念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多个分片内的资源,提升网络性能。
请参阅图4A,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路由配置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路由配置方法应用于基于IGP的网络路由,例如,基于IGP的公网路由或基于IGP的私网路由。例如,在基于IGP的SR网络中,第二网络设备在发布目标网络设备所对应的网络分片的前缀SID时发布该关联关系;而在基于IGP的SRv6网络中,第二网络设备在发布目标网络设备所对应的网络分片的Locator时发布该关联关系。该方法包括:
401、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针对第一路径的配置信息。
其中,该针对第一路径配置信息携带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第一路径为第一网络分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路径,第二路径为第二网络分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路径。
其中,该关联关系所指示的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之间的两种可能的关联关系具体请参阅前述步骤201的相关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该关联关系包括第一标签与第二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而该第一标签用于在第一网络分片中标识该目标网络设备,该第一标签对应于该第一路径,该第二标签用于在第二网络分片中标识该目标网络设备,该第二标签对应于第二路径。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来体现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之间的关联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基于IGP的SR网络中,第一标签为第一前缀SID,第二标签为第二前缀SID。第一前缀SID为目标网络设备所对应的第一网络分片的前缀SID,且该第一前缀SID对应第一网络分片的第一路径。第二前缀SID为目标网络设备所对应的第二网络分片的前缀SID,且该第二前缀SID对应第二网络分片的第二路径。那么,在该方式下,第一前缀SID与第二前缀SID之间的关联关系携带在该配置信息中的Prefix-SID TLV字段中。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基于IGP的SRv6网络中,第一标签为第一Locator,第二标签为第二Locator。第一Locator为目标网络设备所对应的第一网络分片的Locator且该第一Locator对应第一网络分片的第一路径。第二Locator为目标网络设备所对应的第二网络分片的Locator,且该第二Locator对应第二网络分片的第二路径。那么,在该方式下,第一Locator与第二Locator之间的关联关系携带在该配置信息中的Locator TLV字段中。
下面以基于IGP的SRv6网络为例介绍该关联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图4B以第二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故障保护,第三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负载分担为例说明该关联关系。其中,该目标网络设备对应第三网络分片的第三Locator,且第三Locator对应第三网络分片所包括的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三路径。该关联关系包括第一Locator与第二Locator的关联关系和第一Locator与第三Locator的关联关系。
请参阅图4B,PE2在该基于IGP的SRv6网络中可以使用基础分片、网络分片128和网络分片129进行路由。PE2生成该关联关系,并在发布PE2所对应的网络分片128的Locator发布时该关联关系。具体的,PE2通过配置信息中的Locator TLV字段发布该关联关系。
如图4B所示,PE2发布CE2所对应的网络分片128的Locator128时,生成对应的Locator TLV。其中,Locator128指示网络分片128所包括的PE1至CE2之间的第一路径(PE1-P2-PE2)。此时,在该Locator TLV下定义有两个子TLV,第一个子TLV携带CE2所对应的基础分片的Locator0和第一指示信息,该Locator0指示基础分片所包括的PE1至CE2之间的第二路径(PE1-P1-PE2),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二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故障保护,例如,该第一指示信息在该第一子TLV的Flag字段中。
第二个子TLV携带CE2所对应的网络分片129的Locator129和第二指示信息,该Locator129指示网络分片129所包括的PE1至CE2之间的第三路径(PE1-P3-PE2),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该第三路径用于对第一路径进行负载分担。例如,该第二指示信息在该第二个子TLV的Flag字段中。其中,CE2所对应的基础分片的Locator0为2000::/64,CE2所对应的网络分片128的Locator128为3000::/64,CE2所对应的网络分片129的Locator129为3001::/64。而对于网络分片129的Locator129和基础分片的Locator0的发布方式则按照现有流程进行发布,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使用现有流程中的子TLV(例如,Locator TLV的子TLV)来发布该子Locator,也可以是通过定义新的TLV来发布子Locator,具体本申请不做限定。
402、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路由信息。
其中,该第二路由信息指示通过第一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例如,如图4B所示,在基于IGP的SRv6网络中,CE2的IP地址为1.1.1.1,PE2发布到达1.1.1.1的第二路由信息,该第二路由信息指示通过网络分片128所包括的PE1至CE2的第一路径向CE2发送报文,具体可以是PE2发布CE2所对应的IP地址(1.1.1.1)和CE2对应网络分片128的EndSid3000::1来体现,即该第二路由信息携带该CE2所对应的IP地址(1.1.1.1)和CE2对应网络分片128的EndSid 3000::1。
403、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二路由信息和配置信息中携带的关联关系生成第一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路由信息。
其中,第一路由信息与前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202的第一路由信息类似,具体请参阅前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202的相关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例如,结合图4B所示的基于IGP的SRv6网络中,PE1接收PE2发送的到达CE2的第二路由信息,该第二路由信息携带CE2所对应的IP地址(1.1.1.1)和CE2对应网络分片128的EndSid 3000::1。PE1通过该CE2对应网络分片128的EndSid 3000::1确定CE2对应网络分片128的Locator128,并且通过关联关系确定Locator128关联Locator129和Locator0;然后,PE1根据该关联关系和该第二路由信息生成到达1.1.1.1的第一路由信息。
具体的,PE1接收到该关联关系和第二路由信息之后,PE1通过路由学习确定PE2对应网络分片128的Locator128为3000::,PE2对应网络分片129的Locator129为3001::,PE2对应基础分片的Locator0为2000::。那么,结合CE2所对应的网络分片128的Lcator128与CE2所对应的基础分片的Locator0以及CE2所对应的网络分片129的Locator129之间的关联关系,PE1生成到达1.1.1.1的第一路由信息如图4B所示,针对到达IP地址(1.1.1.1)的路由信息:EndSid为3000::1,Locator128为3000::,该Locator128有两个子Locator,分别为subLocator129 30001::和subLocator0 2000::,subLocator0用于对网络分片128所包括的PE1至CE2的第一路径进行故障保护,subLocator129用于对网络分片128所包括的第一路径进行负载分担,其中,subLocator0对应第二路径,subLocator129对应第三路径。
那么,PE1通过第一路径向CE2发送报文,当第一路径不可达时,PE1通过基础分片所包括的PE1至CE2的第二路径向CE2发送报文;当第一路径的负载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当PE1接收多条目的地址为CE2的待传输数据流时,PE1通过网络分片129所包括的PE1至CE2的第三路径向CE2发送报文。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基于IGP的网络路由场景下,以基于IGP的SRv6网络路由为例,第一网络设备在发布目标网络设备所对应的第一网络分片的第一Locator时发布该关联关系,该关联关系包括第一Locator与第二Locator的关联关系,第一Locator为目标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网络分片的Locator且第一Locator对应第一网络分片的第一路径,该第二Locator为目标网络设备对应第二网络分片的Locator且第二Locator对应第二网络分片的第二Locator,该第一Locator与第二Locator的关联关系用于指示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之间的关联关系。然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路由信息,该第二路由信息指示通过第一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该关联关系和第二路由信息生成第一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路由信息,以使得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一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并且当满足跨分片条件时,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二网络分片所包括的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二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从而提高报文的传输成功率,提高网络传输的性能。例如,当第一路径不可达时,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二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使得报文能够成功转发至目标网络设备,以提高报文的传输成功率,提高网络传输的性能。通过该方法,能够实现特定条件下的跨分片转发,在保留分片理念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多个分片内的资源,提升网络性能。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路由配置方法进行了介绍,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由配置装置进行介绍。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路由配置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理解为图5所示的路由配置装置,该路由配置装置可以实现图2、图3A和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功能。该路由配置装置包括收发模块501和处理模块502,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的相应的功能。该收发模块501用于支持路由配置装置执行前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图3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1和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401和步骤402;该处理模块502用于执行路由配置装置装置执行前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2、图3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2和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403,和/或本文所描述的技术中第一网络设备执行的其他过程。例如,收发模块501,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执行的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关联关系,该关联关系包括该第一路径与该第二路径之间的关联关系;处理模块502,用于根据该关联关系生成该路由配置装置与该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路由信息,该第一路由信息用于:该路由配置装置通过该第一路径向该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并且当满足跨分片条件时,该路由配置装置通过该第二路径向该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具体请参阅前述实施例中的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路由配置装置。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路由配置装置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第二网络设备可以理解为图6所示的路由配置装置,该路由配置装置可以实现图2、图3A和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二网络设备的功能。该路由配置装置包括收发模块601,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的相应的功能。该收发模块601用于支持路由配置装置执行前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图3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1和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401和步骤402,和/或本文所描述的技术中第二网络设备执行的其他过程。例如,该收发模块601,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关联关系。具体请参阅前述实施例中的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路由配置装置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为理解为图7所示的路由配置装置700;该路由配置装置700包括:处理器701、存储器702、输入输出设备703、总线704。其中,处理器701、输入输出设备703以及存储器702通过总线704相互连接;总线704可以是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7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该路由配置装置700可以实现图2、图3A和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功能。该输入输出设备703用于支持前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图3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1和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401和步骤402;处理器701用于支持前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2、图3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2和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403。存储器702,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在实现图5所示实施例的情况下,且图5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单元为通过软件实现的情况下,执行图5中的处理模块502功能所需的软件或程序代码存储在存储器701中。具体执行过程请参考上述图2、图3A和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相应的步骤的详细描述,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路由配置装置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为理解为图8所示的路由配置装置800;该路由配置装置800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输入输出设备803、总线804。其中,处理器801、输入输出设备803以及存储器802通过总线804相互连接;总线804可以是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该路由配置装置800可以实现图2、图3A和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二网络设备的功能。该输入输出设备803用于支持前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图3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1和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401和步骤402。存储器802,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具体执行过程请参考上述图2、图3A和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相应的步骤的详细描述,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包括路由配置装置;可选的,该网络系统包括如图5所示的路由配置装置和如图6所示的路由配置装置,或者,该网络系统包括如图7所示的路由配置装置和如图8所示的路由配置装置。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网络系统的一个结构示意图,该网络系统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具体的,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为如图5所示的路由配置装置,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如图6所示的路由配置装置;或者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为如图7所示的路由配置装置,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如图8所示的路由配置装置。其中,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2、图3A和图4A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执行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该第二网络设备可以用于执行2、图3A和图4A所示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执行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图2、图3A和图4A所示的实施例的路由配置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图2、图3A和图4A所示的实施例的路由配置方法。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等字样用于对作用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应理解,“第一”、“第二”、“第n”之间不具有逻辑或时序上的依赖关系,也不对数量和执行顺序进行限定。还应理解,尽管以下描述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素,但这些元素不应受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只是用于将一元素与另一元素区别分开。例如,在不脱离各种所述示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图像可以被称为第二图像,并且类似地,第二图像可以被称为第一图像。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都可以是图像,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是单独且不同的图像。
本申请中术语“至少一个”的含义是指一个或多个,本申请中术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第二报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报文。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经常可互换使用。
应理解,在本文中对各种所述示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示例,而并非旨在进行限制。如在对各种所述示例的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形式“一个(“a”“,an”)”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示。
还应理解,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且涵盖相关联的所列出的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项目的任何和全部可能的组合。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的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各个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还应理解,术语“包括”(也称“includes”、“including”、“comprises”和/或“comprising”)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指定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素、和/或部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素、部件、和/或其分组。
还应理解,术语“如果”可被解释为意指“当...时”(“when”或“upon”)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根据上下文,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被解释为意指“在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在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意味着与实施例或实现方式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9)

1.一种路由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通信网络中,所述通信网络包括第一网络分片和第二网络分片,所述第一网络分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一路径,所述第二网络分片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至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二路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关联关系,所述关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路径与所述第二路径之间的关联关系;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路由信息,所述第一路由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路径向所述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并且当满足跨分片条件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向所述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径用于对所述第一路径进行故障保护,所述跨分片条件包括所述第一路径不可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径用于对所述第一路径进行负载分担,所述跨分片条件包括所述第一路径的负载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至少两条待传输的数据流,所述至少两条待传输的数据流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目标网络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携带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路由信息中,所述第二路由信息用于指示通过所述第一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路由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路由信息生成所述第一路由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携带在针对所述第一路径的配置信息中;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路由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携带的关联关系和第二路由信息生成所述第一路由信息,所述第二路由信息用于指示通过所述第一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包括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第一标签用于在所述第一网络分片中标识所述目标网络设备,所述第一标签对应于所述第一路径,所述第二标签用于在所述第二网络分片中标识所述目标网络设备,所述第二标签对应于所述第二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签为第一虚拟专用网络分段标签VPNSid,所述第二标签为第二VPNSid,所述第一VPNSid与所述第二VPNSid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在所述第二路由信息的前缀分段标签属性类型长度值Prefix-SID Attribute TLV字段中,或者,所述第二路由信息的基于第六版本的网络协议的分段路由服务类型长度值SRv6 Services TLV字段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签为第一定位器Locator,所述第二标签为第二Locator,所述第一Locator与所述第二Locator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在所述配置信息的定位器类型长度值Locator TLV字段中;或者,
所述第一标签为第一前缀SID,所述第二标签为第二前缀SID,所述第一前缀SID与所述第二前缀SID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在所述配置信息的前缀分段标签类型长度值Prefix-SIDTLV字段中。
9.一种路由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通信网络中,所述通信网络包括第一网络分片和第二网络分片,所述第一网络分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一路径,所述第二网络分片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至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二路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关联关系,所述关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路径与所述第二路径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路由信息,所述第一路由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路径向所述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并且当满足跨分片条件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向所述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径用于对所述第一路径进行故障保护,所述跨分片条件包括所述第一路径不可达。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径用于对所述第一路径进行负载分担,所述跨分片条件包括所述第一路径的负载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至少两条待传输的数据流,所述至少两条待传输的数据流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目标网络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关联关系,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路由信息,所述第二路由信息携带所述关联关系,所述第二路由信息用于指示通过所述第一路径向所述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关联关系,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第一路径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携带所述关联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包括第一标签与第二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第一标签用于在所述第一网络分片中标识所述目标网络设备,所述第一标签对应于所述第一路径,所述第二标签用于在所述第二网络分片中标识所述目标网络设备,所述第二标签对应于所述第二路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签为第一虚拟专用网络分段标签VPNSid,所述第二标签为第二VPNSid,所述第一VPNSid与所述第二VPNSid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在所述第二路由信息的前缀分段标签属性类型长度值Prefix-SID AttributeTLV字段中,或者,在所述第二路由信息的基于第六版本的网络协议的分段路由服务类型长度值SRv6 Services TLV字段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签为第一定位器Locator,所述第二标签为第二Locator,所述第一Locator与所述第二Locator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在所述配置信息的定位器类型长度值Locator TLV字段中;或者,
所述第一标签为第一前缀SID,所述第二标签为第二前缀SID,所述第一前缀SID与所述第二前缀SID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在所述配置信息的前缀分段标签类型长度值Prefix-SIDTLV字段中。
17.一种路由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配置装置应用于通信网络中,所述通信网络包括第一网络分片和第二网络分片,所述第一网络分片包括所述路由配置装置至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一路径,所述第二网络分片包括所述路由配置装置至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二路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配置装置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关联关系,所述关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路径与所述第二路径之间的关联关系;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路由信息,所述第一路由信息用于:所述路由配置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路径向所述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并且当满足跨分片条件时,所述路由配置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向所述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路由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径用于对所述第一路径进行故障保护,所述跨分片条件包括所述第一路径不可达。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路由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路径用于对所述第一路径进行负载分担,所述跨分片条件包括所述第一路径的负载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所述路由配置装置接收至少两条待传输的数据流,所述至少两条待传输的数据流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目标网络设备。
20.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路由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携带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路由信息中,所述第二路由信息用于指示通过所述第一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路由信息生成所述第一路由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路由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携带在针对所述第一路径的配置信息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携带的关联关系和第二路由信息生成所述第一路由信息,所述第二路由信息用于指示通过所述第一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路由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包括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第一标签用于在所述第一网络分片中标识所述目标网络设备,所述第一标签对应于所述第一路径,所述第二标签用于在所述第二网络分片中标识所述目标网络设备,所述第二标签对应于所述第二路径。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路由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签为第一虚拟专用网络分段标签VPNSid,所述第二标签为第二VPNSid,所述第一VPNSid与所述第二VPNSid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在所述第二路由信息的前缀分段标签属性类型长度值Prefix-SIDAttribute TLV字段中,或者,所述第二路由信息的基于第六版本的网络协议的分段路由服务类型长度值SRv6 Services TLV字段中。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路由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签为第一定位器Locator,所述第二标签为第二Locator,所述第一Locator与所述第二Locator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在所述配置信息的定位器类型长度值Locator TLV字段中;或者,
所述第一标签为第一前缀SID,所述第二标签为第二前缀SID,所述第一前缀SID与所述第二前缀SID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在所述配置信息的前缀分段标签类型长度值Prefix-SIDTLV字段中。
25.一种路由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配置装置应用于通信网络中,所述通信网络包括第一网络分片和第二网络分片,所述第一网络分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至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一路径,所述第二网络分片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至所述目标网络设备的第二路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配置装置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关联关系,所述关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路径与所述第二路径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路由信息,所述第一路由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路径向所述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并且当满足跨分片条件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向所述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路由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具体用于:
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路由信息,所述第二路由信息携带所述关联关系,所述第二路由信息用于指示通过所述第一路径向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报文。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路由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具体用于:
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第一路径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携带所述关联关系。
28.一种网络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7-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路由配置装置和如权利要求25-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路由配置装置。
2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312764.XA 2020-04-20 2020-04-20 路由配置方法和路由配置装置 Active CN1135421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2764.XA CN113542114B (zh) 2020-04-20 2020-04-20 路由配置方法和路由配置装置
CN202211340216.3A CN115733793A (zh) 2020-04-20 2020-04-20 路由配置方法和路由配置装置
EP21792571.8A EP4120632A4 (en) 2020-04-20 2021-04-19 ROUTER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ROUTER CONFIGURATION DEVICE
PCT/CN2021/088055 WO2021213308A1 (zh) 2020-04-20 2021-04-19 路由配置方法和路由配置装置
US17/969,247 US20230044639A1 (en) 2020-04-20 2022-10-19 Rout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Route Configuration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2764.XA CN113542114B (zh) 2020-04-20 2020-04-20 路由配置方法和路由配置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40216.3A Division CN115733793A (zh) 2020-04-20 2020-04-20 路由配置方法和路由配置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2114A true CN113542114A (zh) 2021-10-22
CN113542114B CN113542114B (zh) 2022-11-11

Family

ID=7812360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40216.3A Pending CN115733793A (zh) 2020-04-20 2020-04-20 路由配置方法和路由配置装置
CN202010312764.XA Active CN113542114B (zh) 2020-04-20 2020-04-20 路由配置方法和路由配置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40216.3A Pending CN115733793A (zh) 2020-04-20 2020-04-20 路由配置方法和路由配置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44639A1 (zh)
EP (1) EP4120632A4 (zh)
CN (2) CN115733793A (zh)
WO (1) WO202121330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7691A1 (zh) * 2022-10-28 2024-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8169B (zh) * 2022-08-24 2023-09-22 大陆汽车研发(重庆)有限公司 用于车载网关的路由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09191A2 (en) * 1998-12-07 2000-06-14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Network path protection
CN101651630A (zh) * 2009-09-29 2010-02-1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链路故障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1753464A (zh) * 2010-01-22 2010-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由收敛方法、运营商边缘设备及虚拟专用网系统
CN101800702A (zh) * 2010-02-20 2010-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接口链路切换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2164085A (zh) * 2011-04-22 2011-08-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的隧道组保护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3780482A (zh) * 2012-10-22 201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内容方法及用户设备、缓存节点
CN107005469A (zh) * 2015-06-30 201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的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7395425A (zh) * 2017-07-31 2017-11-24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以太网1+1保护倒换实现方法
WO2018019131A1 (zh) * 2016-07-27 2018-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WO2018076908A1 (zh) * 2016-10-25 2018-05-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备用路径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8965027A (zh) * 2018-08-10 2018-12-07 杭州依赛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ces业务无损传送方法
WO2019105066A1 (zh) * 2017-12-01 2019-06-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路由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20190200286A1 (en) * 2016-09-28 2019-06-27 Kddi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program
CN110752993A (zh) * 2019-10-24 2020-02-04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0752952A (zh) * 2019-10-25 2020-02-0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故障定位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0049577A1 (en) * 2018-09-07 2020-03-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node, first node, second nod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by for routing a packet through a pat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71242A1 (en) * 2001-03-01 2002-09-12 Akamai Technologies, Inc. Optimal route selection in a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US6965775B2 (en) * 2002-05-15 2005-11-15 Nokia Corporation Service-oriented protection scheme for a radio access network
US8111616B2 (en) * 2006-09-08 2012-02-07 Cisco Technology, Inc. Constructing a repair path in the event of failure of an inter-routing domain system link
CN101232436A (zh) * 2007-01-26 2008-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路径反向数据传输方法和网络系统、移动终端以及接入网
EP2242215B1 (en) * 2009-04-16 2017-01-11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client data transmission through a packet switched provider network
CN105247823B (zh) * 2013-09-13 2018-10-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整链路开销的方法和装置
US10506489B2 (en) * 2015-09-18 2019-12-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s for network slice reselection
CN112165725B (zh) * 2016-06-15 2024-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US11178032B2 (en) * 2017-05-12 2021-11-1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nnectivity monitoring for data tunneling between network device and application server
EP3777305B1 (en) * 2018-04-04 2023-09-27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Selecting a network connection based on a media type
CN113285876B (zh) * 2020-02-19 2024-04-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由方法、路由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09191A2 (en) * 1998-12-07 2000-06-14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Network path protection
CN101651630A (zh) * 2009-09-29 2010-02-1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链路故障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1753464A (zh) * 2010-01-22 2010-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由收敛方法、运营商边缘设备及虚拟专用网系统
CN101800702A (zh) * 2010-02-20 2010-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接口链路切换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2164085A (zh) * 2011-04-22 2011-08-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的隧道组保护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3780482A (zh) * 2012-10-22 201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内容方法及用户设备、缓存节点
CN107005469A (zh) * 2015-06-30 201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的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WO2018019131A1 (zh) * 2016-07-27 2018-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US20190200286A1 (en) * 2016-09-28 2019-06-27 Kddi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program
WO2018076908A1 (zh) * 2016-10-25 2018-05-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备用路径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7395425A (zh) * 2017-07-31 2017-11-24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以太网1+1保护倒换实现方法
WO2019105066A1 (zh) * 2017-12-01 2019-06-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路由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73760A (zh) * 2017-12-01 2019-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路由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8965027A (zh) * 2018-08-10 2018-12-07 杭州依赛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ces业务无损传送方法
WO2020049577A1 (en) * 2018-09-07 2020-03-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node, first node, second nod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by for routing a packet through a path
CN110752993A (zh) * 2019-10-24 2020-02-04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0752952A (zh) * 2019-10-25 2020-02-0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故障定位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姜靖: "《基于MPLS流量工程的快速重路由机制研究与实现》",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7691A1 (zh) * 2022-10-28 2024-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13308A1 (zh) 2021-10-28
EP4120632A1 (en) 2023-01-18
CN113542114B (zh) 2022-11-11
CN115733793A (zh) 2023-03-03
EP4120632A4 (en) 2023-08-23
US20230044639A1 (en) 2023-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43846B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packet
US10050809B2 (en) Adaptive load balancing for single active redundancy using EVPN designated forwarder election
US9094335B2 (en) Packet switching label assignment across multiple packet switching forwarding groups
EP2751958B1 (en) Installing and using a subset of routes
EP3016326B1 (en) Label-switched packets with device-independent labels
US8867363B2 (en) Resilient forwarding of packets with a per-customer edge (per-CE) label
US7953097B2 (en) Neighbour discovery protocol mediation
US9124511B2 (en) Determining backup forwarding paths based on route distinguisher correlation values
CN112511418A (zh) 报文指示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EP3389234B1 (en) Label management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data stream
US20230044639A1 (en) Rout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Route Configuration Apparatus
CN110278155B (zh) 用于具有多归属和局部偏置的辅助复制的方法和设备
JP2021530158A (ja) Bgpメッセージ送信方法、bgpメッセージ受信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CN110300057B (zh) 一种用于代理通告的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和提供商边缘设备
AU202037107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EP3018866A1 (en) Signaling aliasing capability in data centers
US8072908B2 (en) Partitioned forwarding of packets originated on a broadcast link among layer 2 forwarding devices of different adjacency networks
EP432577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lecting designated forwarder (df)
EP3481010B1 (en)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label-switched path for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CN112291234A (zh) 流量回注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853881B2 (en) Autonomous system border router (ASBR) advertising routes with a same forwarding label
WO2021135472A1 (zh) 一种路由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EP4290811A1 (en) Message forward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6346533A (zh) 具有减少的报头信息的vpn业务的传输
CN115460107A (zh) 路由检测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