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1911A -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和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和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1911A
CN113541911A CN202110835618.XA CN202110835618A CN113541911A CN 113541911 A CN113541911 A CN 113541911A CN 202110835618 A CN202110835618 A CN 202110835618A CN 113541911 A CN113541911 A CN 1135419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pbch
resource
subframe
cs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3561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41911B (zh
Inventor
示沢寿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83561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419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41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19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419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19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2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intra-user or intra-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pace frequency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6Acquisition of further OFDM parameters, e.g. bandwidth, subcarrier spac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2Mutual synchroniz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04W72/232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the control data signalling from the physical layer, e.g. DCI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终端设备、基站设备和通信方法。为了在基站设备与终端设备通信的通信系统中通过根据各种使用情况灵活地设计系统来显著地整体上提高通信系统的发送效率。一种终端设备具有:高层处理单元,通过来自基站设备的高层信令设置至少一个第一RAT和至少一个第二RAT;和接收单元,接收第一RAT中的发送信号和第二RAT中的发送信号。第一RAT中的发送信号被映射在基于一个或多个子帧中的每个子帧中的一个物理参数配置的资源元素上。第二RAT中的发送信号被映射在基于一个或多个子帧中的每个子帧中的一个或多个物理参数配置的资源元素上,并且被映射在每个子帧中所包括的预定资源中基于一个物理参数配置的资源元素上。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和通信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2月2日、名称为“终端设备、基站设备和通信方法”、申请号为201780023214.2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和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中复查了蜂窝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入方案和无线网络(以下也被称为长期演进(LTE)、LTE-Advanced(LTE-A)、LTE-Advanced Pro(LTE-A Pro)、新无线电(NR)、新无线电接入技术(NRAT)、演进通用地面无线接入(EUTRA)或进一步EUTRA(FEUTRA))。另外,在下面的描述中,LTE包括LTE-A、LTE-A Pro和EUTRA,并且NR包括NRAT和FEUTRA。在LTE和NR中,基站装置(基站)也被称为演进节点B(eNodeB),并且终端装置(移动站、移动站装置或终端)也被称为用户装备(UE)。LTE和NR是蜂窝通信系统,在该蜂窝通信系统中,由基站装置覆盖的多个区域被按照蜂窝形式布置。单个基站装置可管理多个小区。
作为LTE的下一代的无线接入方案,NR是不同于LTE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NR是能够处理各种使用情况的接入技术,包括增强移动宽带(eMBB)、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和超可靠低延时通信(URLLC)。为了与在这种使用情况下的使用场景、请求条件、放置场景等对应的技术框架的目的而复查NR。NR的方案或请求条件的细节被公开在非专利文献1中。
引用列表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Study on Scenarios and Requirementsfor Next Generation Access Technologies;(Release 14),3GPP TR 38.913V0.2.0(2016-02)。
<http://www.3gpp.org/ftp//Specs/archive/38_series/38.913/38913-020.zip>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无线接入技术中,优选地根据使用情况最佳地设计发送信号的参数(物理参数),诸如子载波间隔和码元长度。然而,在LTE扩展技术的复查中,从频率使用效率的角度,使用扩展技术的终端装置与相关技术的LTE的终端装置执行复用是很重要的。因此,在LTE中的扩展技术中,请求向后兼容性,并且限制能够被施加于扩展技术。作为结果,这种限制可能影响整个系统的发送效率。
考虑到前面的问题而设计本公开,并且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基站装置、终端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集成电路:能够通过在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通信的通信系统中根据各种使用情况灵活地设计来显著地提高整个系统的发送效率。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与基站装置通信的终端装置,所述终端站装置包括:高层处理单元,被配置为通过来自基站装置的高层的信令来设置至少一个第一RAT和至少一个第二RAT;和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第一RAT中的发送信号和第二RAT中的发送信号。第一RAT中的发送信号被映射到对每个子帧基于一个物理参数配置的资源元素。第二RAT中的发送信号被映射到对每个子帧基于一个或多个物理参数配置的资源元素,并且被映射到每个子帧中所包括的预定资源中基于一个物理参数配置的资源元素。
另外,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与终端装置通信的基站装置,所述基站装置包括:高层处理单元,被配置为通过高层的信令来对终端装置设置至少一个第一RAT和至少一个第二RAT;和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发送第一RAT中的发送信号和第二RAT中的发送信号。第一RAT中的发送信号被映射到对每个子帧基于一个物理参数配置的资源元素。第二RAT中的发送信号被映射到对每个子帧基于一个或多个物理参数配置的资源元素,并且被映射到每个子帧中所包括的预定资源中基于一个物理参数配置的资源元素。
另外,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在与基站装置通信的终端装置中使用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包括:通过来自基站装置的高层的信令来设置至少一个第一RAT和至少一个第二RAT的步骤;和接收第一RAT中的发送信号和第二RAT中的发送信号的步骤。第一RAT中的发送信号被映射到对每个子帧基于一个物理参数配置的资源元素。第二RAT中的发送信号被映射到对每个子帧基于一个或多个物理参数配置的资源元素,并且被映射到每个子帧中所包括的预定资源中基于一个物理参数配置的资源元素。
另外,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在与终端装置通信的基站装置中使用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包括:通过高层的信令来对终端装置设置至少一个第一RAT和至少一个第二RAT的步骤;和发送第一RAT中的发送信号和第二RAT中的发送信号的步骤。第一RAT中的发送信号被映射到对每个子帧基于一个物理参数配置的资源元素。第二RAT中的发送信号被映射到对每个子帧基于一个或多个物理参数配置的资源元素,并且被映射到每个子帧中所包括的预定资源中基于一个物理参数配置的资源元素。
发明的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可在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彼此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提高发送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效果不必是限制性的。除了以上效果之外或替代于以上效果,可实现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任何一种效果或可从本说明书理解的其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分量载波的设置的示例的示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分量载波的设置的示例的示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LTE的下行链路子帧的示例的示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LTE的上行链路子帧的示例的示图。
图5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与NR小区中的发送信号相关的参数集的示例的示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例的NR下行链路子帧的示例的示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例的NR上行链路子帧的示例的示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性方框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终端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性方框图。
图10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LTE的下行链路资源元素映射的示例的示图。
图11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NR的下行链路资源元素映射的示例的示图。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NR的下行链路资源元素映射的示例的示图。
图13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NR的下行链路资源元素映射的示例的示图。
图14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NR的资源元素映射方法的示例的示图。
图15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NR的资源元素映射方法的示例的示图。
图16是表示可应用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结构的第一示例的方框图。
图17是表示可应用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结构的第二示例的方框图。
图18是表示可应用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的智能电话900的示意性结构的示例的方框图。
图19是表示可应用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的汽车导航设备920的示意性结构的示例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需要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结构元素由相同的标号表示,并且省略这些结构元素的重复解释。另外,除非特别地另外指出,否则将要在以下描述的技术、功能、方法、结构和过程以及所有其它描述能够被应用于LTE和NR。
<本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系统至少包括基站装置1和终端装置2。基站装置1能够适应多个终端装置。通过X2接口,基站装置1能够与另一基站装置连接。另外,通过S1接口,基站装置1能够连接到演进分组核心(EPC)。另外,基站装置1能够通过S1-MME接口而连接到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并且能够通过S1-U接口而连接到服务网关(S-GW)。S1接口支持MME和/或S-GW和基站装置1之间的多对多连接。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基站装置1和终端装置2均支持LTE和/或NR。
<根据本实施的无线接入技术例>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装置1和终端装置2均支持一种或多种无线接入技术(RAT)。例如,RAT包括LTE和NR。单个RAT对应于单个小区(分量载波)。也就是说,在支持多个RAT的情况下,每个RAT对应于不同小区。在本实施例中,小区是下行链路资源、上行链路资源和/或sidelink的组合。另外,在下面的描述中,与LTE对应的小区被称为LTE小区,并且与NR对应的小区被称为NR小区。另外,LTE被称为第一RAT,并且NR被称为第二RAT。
下行链路通信是从基站装置1到终端装置2的通信。上行链路通信是从终端装置2到基站装置1的通信。Sidelink通信是从终端装置2到另一终端装置2的通信。
sidelink通信被定义用于终端装置之间的邻近直接检测和邻近直接通信。能够使用sidelink通信、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帧结构类似的帧结构。另外,sidelink通信能够局限于一些上行链路资源和/或下行链路资源(上行链路资源和/或下行链路资源的子集)。
基站装置1和终端装置2能够支持在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和/或sidelink中使用一个或多个小区的集合的通信。多个小区的集合也被称为载波聚合或双连接。将在以下描述载波聚合和双连接的细节。另外,每个小区使用预定频率带宽。所述预定频率带宽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可设置值能够被预先指定。
图1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分量载波的设置的示例的示图。在图1的示例中,设置一个LTE小区和两个NR小区。一个LTE小区被设置为主小区。两个NR小区被设置为主辅小区和辅小区。两个NR小区通过载波聚合而被集成。另外,LTE小区和NR小区通过双连接而被集成。需要注意的是,LTE小区和NR小区可通过载波聚合而被集成。在图1的示例中,NR可能不支持一些功能(诸如,执行独立通信的功能),因为连接能够由作为主小区的LTE小区辅助。执行独立通信的功能包括初始连接所需的功能。
图2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分量载波的设置的示例的示图。在图2的示例中,设置两个NR小区。所述两个NR小区分别被设置为主小区和辅小区,并且通过载波聚合而被集成。在这种情况下,当NR小区支持执行独立通信的功能时,不需要LTE小区的辅助。需要注意的是,所述两个NR小区可通过双连接而被集成。
<本实施例中的无线电帧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指定配置为具有10ms(毫秒)的无线电帧。每个无线电帧包括两个半帧。半帧的时间间隔是5ms。每个半帧包括5个子帧。子帧的时间间隔是1ms,并且由两个连续的时隙定义。时隙的时间间隔是0.5ms。无线电帧中的第i子帧包括第(2×i)时隙和第(2×i+1)时隙。换句话说,在每个无线电帧中指定10个子帧。
子帧包括下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特殊子帧、sidelink子帧等。
下行链路子帧是为下行链路发送保留的子帧。上行链路子帧是为上行链路发送保留的子帧。特殊子帧包括三个字段。所述三个字段是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wPTS)、保护时间(GP)和上行链路导频时隙(UpPTS)。DwPTS、GP和UpPTS的总长度是1ms。DwPTS是为下行链路发送保留的字段。UpPTS是为上行链路发送保留的字段。GP是不执行下行链路发送和上行链路发送的字段。另外,特殊子帧可仅包括DwPTS和GP,或者可仅包括GP和UpPTS。特殊子帧在TDD中被布置在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之间,并且用于执行从下行链路子帧到上行链路子帧的切换。sidelink子帧是为sidelink通信保留或设置的子帧。sidelink被用于终端装置之间的邻近直接通信和邻近直接检测。
单个无线电帧包括下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特殊子帧和/或sidelink子帧。另外,单个无线电帧仅包括下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特殊子帧或sidelink子帧。
支持多个无线电帧结构。无线电帧结构由帧结构类型指定。帧结构类型1能够被仅应用于FDD。帧结构类型2能够被仅应用于TDD。帧结构类型3能够被仅应用于许可辅助接入(LAA)辅小区的操作。
在帧结构类型2中,指定多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结构。在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结构中,一个无线电帧中的10个子帧中的每个子帧对应于下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和特殊子帧之一。子帧0、子帧5和DwPTS经常被保留用于下行链路发送。UpPTS和紧跟在特殊子帧之后的子帧经常被保留用于上行链路发送。
在帧结构类型3中,一个无线电帧中的10个子帧被保留用于下行链路发送。终端装置2将每个子帧视为空子帧。除非在某个子帧中检测到预定信号、信道和/或下行链路发送,否则终端装置2认为在子帧中不存在信号和/或信道。下行链路发送仅被一个或多个连续子帧占用。下行链路发送的第一子帧可从该子帧中的任何一个子帧开始。下行链路发送的最后一个子帧可完全仅被在DwPTS中指定的时间间隔占用,或者仅被在DwPTS中指定的时间间隔占用。
另外,在帧结构类型3中,一个无线电帧中的10个子帧可被保留用于上行链路发送。另外,一个无线电帧中的10个子帧中的每个子帧可对应于下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特殊子帧和sidelink子帧中的任何一个子帧。
基站装置1可在特殊子帧的DwPTS中发送物理下行链路信道和物理下行链路信号。基站装置1能够在特殊子帧的DwPTS中限制PBCH的发送。终端装置2可在特殊子帧的UpPTS中发送物理上行链路信道和物理上行链路信号。终端装置2能够在特殊子帧的UpPTS中限制一些物理上行链路信道和物理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
<本实施例中的LTE的帧结构>
图3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LTE的下行链路子帧的示例的示图。图3中示出的示图被称为LTE的下行链路资源网格。基站装置1能够在下行链路子帧中将LTE的物理下行链路信道和/或LTE的物理下行链路信号发送给终端装置2。终端装置2能够在下行链路子帧中从基站装置1接收LTE的物理下行链路信道和/或LTE的物理下行链路信号。
图4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LTE的上行链路子帧的示例的示图。图4中示出的示图被称为LTE的上行链路资源网格。终端装置2能够在上行链路子帧中将LTE的物理上行链路信道和/或LTE的物理上行链路信号发送给基站装置1。基站装置1能够在上行链路子帧中从终端装置2接收LTE的物理上行链路信道和/或LTE的物理上行链路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LTE物理资源能够被定义如下。一个时隙由多个码元定义。在每个时隙中发送的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由资源网格表示。在下行链路中,资源网格由沿频率方向的多个子载波和沿时间方向的多个OFDM码元定义。在上行链路中,资源网格由沿频率方向的多个子载波和沿时间方向的多个SC-FDMA码元定义。可根据小区的带宽决定子载波的数量或资源块的数量。一个时隙中的码元的数量由循环前缀(CP)的类型决定。CP的类型是正常CP或扩展CP。在正常CP中,构成一个时隙的OFDM码元或SC-FDMA码元的数量是7。在扩展CP中,构成一个时隙的OFDM码元或SC-FDMA码元的数量是6。资源网格中的每个元素被称为资源元素。使用子载波的索引(编号)和码元的索引(编号)识别资源元素。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OFDM码元或SC-FDMA码元也被简称为码元。
资源块被用于将某个物理信道(PDSCH、PUSCH等)映射到资源元素。资源块包括虚拟资源块和物理资源块。某个物理信道被映射到虚拟资源块。虚拟资源块被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一个物理资源块由时域中的预定数量的连续码元定义。一个物理资源块由频域中的预定数量的连续子载波定义。根据CP的类型、子载波间隔和/或小区中的高层基于参数集决定一个物理资源块中的码元的数量和子载波的数量。例如,在CP的类型是正常CP并且子载波间隔是15kHz的情况下,一个物理资源块中的码元的数量是7,并且子载波的数量是12。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物理资源块包括(7×12)个资源元素。物理资源块在频域中被从0开始编号。另外,与相同物理资源块编号对应的一个子帧中的两个资源块被定义为物理资源块对(PRB对或RB对)。
在每个LTE小区中,一个预定参数被用在某个子帧中。例如,所述预定参数是与发送信号相关的参数。与发送信号相关的参数包括CP长度、子载波间隔、一个子帧(预定时间长度)中的码元的数量、一个资源块(预定频带)中的子载波的数量、多址接入方案、信号波形等。
也就是说,在LTE小区中,在预定时间长度(例如,子帧)中使用一个预定参数产生下行链路信号和上行链路信号中的每一个。换句话说,在终端装置2中,假设利用预定时间长度利用一个预定参数产生将要从基站装置1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和将要被发送给基站装置1的上行链路信号中的每一个。另外,设置基站装置1,以使得利用预定时间长度利用一个预定参数产生将要被发送给终端装置2的下行链路信号和将要从终端装置2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中的每一个。
<本实施例中的NR的帧结构>
在每个NR小区中,一个或多个预定参数被用在某个预定时间长度(例如,子帧)中。也就是说,在NR小区中,在预定时间长度中使用一个或多个预定参数产生下行链路信号和上行链路信号中的每一个。换句话说,在终端装置2中,假设在预定时间长度中利用一个或多个预定参数产生将要从基站装置1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和将要被发送给基站装置1的上行链路信号中的每一个。另外,设置基站装置1,以使得利用预定时间长度使用一个或多个预定参数产生将要被发送给终端装置2的下行链路信号和将要从终端装置2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中的每一个。在使用所述多个预定参数的情况下,根据预定方法复用使用所述预定参数产生的信号。例如,所述预定方法包括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和/或空分复用(SDM)。
在NR小区中设置的所述预定参数的组合中,多种参数集能够被预先指定。
图5是表示与NR小区中的发送信号相关的参数集的示例的示图。在图5的示例中,参数集中所包括的发送信号的参数包括子载波间隔、NR小区中的每个资源块的子载波的数量、每个子帧的码元的数量和CP长度类型。CP长度类型是用在NR小区中的CP长度的类型。例如,CP长度类型1等同于LTE中的正常CP,并且CP长度类型2等同于LTE中的扩展CP。
对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能够个别地指定与NR小区中的发送信号相关的参数集。另外,对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能够独立地设置与NR小区中的发送信号相关的参数集。
图6是表示本实施例的NR下行链路子帧的示例的示图。在图6的示例中,使用参数集1、参数集0和参数集2产生的信号经受小区(系统带宽)中的FDM。图6中示出的示图也被称为NR的下行链路资源网格。基站装置1能够在下行链路子帧中将NR的物理下行链路信道和/或NR的物理下行链路信号发送给终端装置2。终端装置2能够在下行链路子帧中从基站装置1接收NR的物理下行链路信道和/或NR的物理下行链路信号。
图7是表示本实施例的NR上行链路子帧的示例的示图。在图7的示例中,使用参数集1、参数集0和参数集2产生的信号经受小区(系统带宽)中的FDM。图6中示出的示图也被称为NR的上行链路资源网格。基站装置1能够在上行链路子帧中将NR的物理上行链路信道和/或NR的物理上行链路信号发送给终端装置2。终端装置2能够在上行链路子帧中从基站装置1接收NR的物理上行链路信道和/或NR的物理上行链路信号。
<本实施例中的天线端口>
天线端口被定义,从而能够从在相同天线端口中传送另一码元的传播信道推断传送某个码元的传播信道。例如,能够认为通过相同传播信道发送相同天线端口中的不同物理资源。换句话说,对于某个天线端口中的码元,可根据天线端口中的参考信号估计和解调传播信道。另外,对于每个天线端口,存在一个资源网格。天线端口由参考信号定义。另外,每个参考信号能够定义多个天线端口。
利用天线端口编号指定或识别天线端口。例如,天线端口0至3是用来发送CRS的天线端口。也就是说,利用天线端口0至3发送的PDSCH能够被解调为与天线端口0至3对应的CRS。
在两个天线端口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所述两个天线端口能够被视为准共定位(QCL)。所述预定条件是:能够从在另一天线端口中传送码元的传播信道推断在一个天线端口中传送码元的传播信道的广域特性。广域特性包括延迟弥散、多普勒频散、多普勒频移、平均增益和/或平均延迟。
在本实施例中,可针对每个RAT不同地定义天线端口编号,或者可在RAT之间共同地定义天线端口编号。例如,LTE中的天线端口0至3是用来发送CRS的天线端口。在NR中,天线端口0至3能够被设置为用来发送与LTE的CRS类似的CRS的天线端口。另外,在NR中,像LTE一样用来发送CRS的天线端口能够被设置为与天线端口0至3不同的天线端口编号。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预定天线端口编号能够被应用于LTE和/或NR。
<本实施例中的物理信道和物理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物理信道和物理信号。
物理信道包括物理下行链路信道、物理上行链路信道和物理sidelink信道。物理信号包括物理下行链路信号、物理上行链路信号和sidelink物理信号。
在LTE中,物理信道和物理信号被称为LTE物理信道和LTE物理信号。在NR中,物理信道和物理信号被称为NR物理信道和NR物理信号。LTE物理信道和NR物理信道能够分别被定义为不同物理信道。LTE物理信号和NR物理信号能够分别被定义为不同物理信号。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LTE物理信道和NR物理信道也被简单地称为物理信道,并且LTE物理信号和NR物理信号也被简单地称为物理信号。也就是说,物理信道的描述能够被应用于LTE物理信道和NR物理信道中的任何一个。物理信号的描述能够被应用于LTE物理信号和NR物理信号中的任何一个。
物理下行链路信道包括物理广播信道(PB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指示信道(PHI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增强PDCCH(EPDCCH)、机器类型通信(MTC)PDCCH(MTC MPDCCH)、中继PDCCH(R-PDC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物理多播信道(PMCH)等。
物理下行链路信号包括同步信号(SS)、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L-RS)、发现信号(DS)等。
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PSS)、辅同步信号(SSS)等。
下行链路中的参考信号包括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与PDSCH关联的UE专用参考信号(PDSCH-DMRS:)、与EPDCCH关联的解调参考信号(EPDCCH-DMRS)、定位参考信号(PRS)、信道状态信息(CSI)参考信号(CSI-RS)、跟踪参考信号(TRS)等。PDSCH-DMRS也被称为与PDSCH关联的URS或简称为URS。EPDCCH-DMRS也被称为与EPDCCH关联的DMRS或简称为DMRS。PDSCH-DMRS和EPDCCH-DMRS也被简称为DL-DMRS或下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CSI-RS包括非零功率CSI-RS(NZP CSI-RS)。另外,下行链路资源包括零功率CSI-RS(ZP CSI-RS)、信道状态信息-干扰测量(CSI-IM)等。
物理上行链路信道包括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物理随机访问信道(PRACH)等。
物理上行链路信号包括上行链路参考信号(UL-RS)。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包括上行链路解调信号(UL-DMRS)、探测参考信号(SRS)等。UL-DMRS与PUSCH或PUCCH的发送关联。SRS不与PUSCH或PUCCH的发送关联。
物理sidelink信道包括物理sidelink广播信道(PSBCH)、物理sidelink控制信道(PSCCH)、物理sidelink发现信道(PSDCH)、物理sidelink共享信道(PSSCH)等。
物理信道和物理信号也被简单地称为信道和信号。也就是说,物理下行链路信道、物理上行链路信道和物理sidelink信道也分别被称为下行链路信道、上行链路信道和sidelink信道。物理下行链路信号、物理上行链路信号和物理sidelink信号也分别被称为下行链路信号、上行链路信号和sidelink信号。
BCH、MCH、UL-SCH和DL-SCH是发送信道。介质访问控制(MAC)层中使用的信道被称为发送信道。MAC层中使用的发送信道的单位也被称为发送块(TB)或MAC协议数据单元(MACPDU)。在MAC层中,对于每个发送块执行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的控制。发送块是MAC层向物理层发送(传送)的数据的单位。在物理层中,发送块被映射到码字,并且对于每个码字执行编码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和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也被简单地称为参考信号(RS)。
<本实施例中的LTE物理信道和LTE物理信号>
如上所述,物理信道和物理信号的描述也能够分别被应用于LTE物理信道和LTE物理信号。LTE物理信道和LTE物理信号被称为下面的术语。
LTE物理下行链路信道包括LTE-PBCH、LTE-PCFICH、LTE-PHICH、LTE-PDCCH、LTE-EPDCCH、LTE-MPDCCH、LTE-R-PDCCH、LTE-PDSCH、LTE-PMCH等。
LTE物理下行链路信号LTE-SS、LTE-DL-RS、LTE-DS等。LTE-SS包括LTE-PSS、LTE-SSS等。LTE-RS包括LTE-CRS、LTE-PDSCH-DMRS、LTE-EPDCCH-DMRS、LTE-RRS、LTE-CSI-RS、LTE-TRS等。
LTE物理上行链路信道包括LTE-PUSCH、LTE-PUCCH、LTE-PRACH等。
LTE物理上行链路信号包括LTE-UL-RS。LTE-UL-RS包括LTE-UL-DMRS、LTE-SRS等。
LTE物理sidelink信道包括LTE-PSBCH、LTE-PSCCH、LTE-PSDCH、LTE-PSSCH等。
<本实施例中的NR物理信道和NR物理信号>
如上所述,物理信道和物理信号的描述也能够分别被应用于NR物理信道和NR物理信号。NR物理信道和NR物理信号被称为下面的术语。
NR物理下行链路信道包括NR-PBCH、NR-PCFICH、NR-PHICH、NR-PDCCH、NR-EPDCCH、NR-MPDCCH、NR-R-PDCCH、NR-PDSCH、NR-PMCH等。
NR物理下行链路信号包括NR-SS、NR-DL-RS、NR-DS等。NR-SS包括NR-PSS、NR-SSS等。NR-RS包括NR-CRS、NR-PDSCH-DMRS、NR-EPDCCH-DMRS、NR-PRS、NR-CSI-RS、NR-TRS等。
NR物理上行链路信道包括NR-PUSCH、NR-PUCCH、NR-PRACH等。
NR物理上行链路信号包括NR-UL-RS。NR-UL-RS包括NR-UL-DMRS、NR-SRS等。
NR物理sidelink信道包括NR-PSBCH、NR-PSCCH、NR-PSDCH、NR-PSSCH等。
<本实施例中的物理下行链路信道>
PBCH被用于广播主信息块(MIB),主信息块(MIB)是专用于基站装置1的服务小区的广播信息。仅通过无线电帧中的子帧0发送PBCH。MIB能够被按照40ms的间隔更新。利用10ms的周期反复地发送PBCH。具体地讲,在满足下面的条件的无线电帧中的子帧0中执行MIB的初始发送,即通过将系统帧号(SFN)除以4而获得的余数是0,并且在所有其它无线电帧中的子帧0中执行MIB的重新发送(重复)。SFN是无线电帧号(系统帧号)。MIB是系统信息。例如,MIB包括指示SFN的信息。
PCFICH被用于发送与用于PDCCH的发送的OFDM码元的数量相关的信息。由PCFICH指示的区域也被称为PDCCH区域。通过PCFICH发送的信息也被称为控制格式指示器(CFI)。
PHICH被用于发送指示由基站装置1接收的上行链路数据(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的确认(ACK)或否认(NACK)的HARQ-ACK(HARQ指示器、HARQ反馈和响应信息)。例如,在接收到指示ACK的HARQ-ACK的情况下,对应上行链路数据不被重新发送。例如,在终端装置2接收到指示NACK的HARQ-ACK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通过预定上行链路子帧重新发送对应上行链路数据。某个PHICH发送用于某个上行链路数据的HARQ-ACK。基站装置1使用多个PHICH将每个HARQ-ACK发送给同一PUSCH中所包括的多条上行链路数据。
PDCCH和EPDCCH被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息位的映射被定义为DCI格式。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下行链路准许和上行链路准许。下行链路准许也被称为下行链路分派或下行链路分配。
PDCCH由一组的一个或多个连续控制信道单元(CCE)发送。CCE包括9个资源元素组(REG)。REG包括4个资源元素。在PDCCH由n个连续CCE构成的情况下,PDCCH开始于满足下面的条件的CCE:在CCE的索引(编号)i除以n之后的余数是0。
EPDCCH由一组的一个或多个连续增强控制信道单元(ECCE)发送。ECCE由多个增强资源元素组(EREG)构成。
下行链路准许被用于某个小区中的PDSCH的调度。下行链路准许被用于与发送下行链路准许的子帧相同的子帧中的PDSCH的调度。上行链路准许被用于某个小区中的PUSCH的调度。上行链路准许被用于从发送上行链路准许的子帧开始的第四子帧或稍后子帧中的单个PUSCH的调度。
循环冗余校验(CRC)奇偶校验位被添加到DCI。使用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CRC奇偶校验位被扰码。RNTI是能够根据DCI等的目的指定或设置的标识符。RNTI是在规范中预先指定的标识符、设置为专用于小区的信息的标识符、设置为专用于终端装置2的信息的标识符或设置为专用于终端装置2所属于的组的信息的标识符。例如,在监测PDCCH或EPDCCH时,终端装置2利用预定RNTI对添加到DCI的CRC奇偶校验位进行解扰,并且识别CRC是否正确。在CRC正确的情况下,DCI被理解为是用于终端装置2的DCI。
PDSCH被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另外,PDSCH也被用于发送高层的控制信息。
PMCH被用于发送多播数据(多播信道(MCH))。
在PDCCH区域中,多个PDCCH可根据频率、时间和/或空间而被复用。在EPDCCH区域中,多个EPDCCH可根据频率、时间和/或空间而被复用。在PDSCH区域中,多个PDSCH可根据频率、时间和/或空间而被复用。PDCCH、PDSCH和/或EPDCCH可根据频率、时间和/或空间而被复用。
<本实施例中的物理下行链路信号>
同步信号被用于终端装置2以在频域和/或时域中获得下行链路同步。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PSS)和辅同步信号(SSS)。同步信号被放置在无线电帧中的预定子帧中。例如,在TDD方案中,同步信号被放置在无线电帧中的子帧0、1、5和6中。在FDD方案中,同步信号被放置在无线电帧中的子帧0和5中。
PSS可被用于粗帧/定时同步(时域中的同步)或小区组识别。SSS可被用于更准确的帧定时同步或小区识别。换句话说,能够使用PSS和SSS执行帧定时同步和小区识别。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被用于终端装置2以执行物理下行链路信道的传播路径估计、传播路径校正、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CSI)的计算和/或终端装置2的定位的测量。
在子帧的整个频带中发送CRS。CRS被用于接收(解调)PBCH、PDCCH、PHICH、PCFICH和PDSCH。CRS可被用于终端装置2以计算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通过用于CRS的发送的天线端口发送PBCH、PDCCH、PHICH和PCFICH。CRS支持1、2或4的天线端口结构。通过天线端口0至3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发送CRS。
通过用于URS与之关联的PDSCH的发送的子帧和频带发送与PDSCH关联的URS。URS被用于URS与之关联的PDSCH的解调。通过天线端口5和7至14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发送与PDSCH关联的URS。
基于发送模式和DCI格式通过用于CRS或URS的发送的天线端口发送PDSCH。DCI格式1A被用于通过用于CRS的发送的天线端口发送的PDSCH的调度。DCI格式2D被用于通过用于URS的发送的天线端口发送的PDSCH的调度。
通过用于DMRS与之关联的EPDCCH的发送的子帧和频带发送与EPDCCH关联的DMRS。DMRS被用于DMRS与之关联的EPDCCH的解调。通过用于DMRS的发送的天线端口发送EPDCCH。通过天线端口107至114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发送与EPDCCH关联的DMRS。
通过设置的子帧发送CSI-RS。
发送CSI-RS的资源由基站装置1设置。CSI-RS被用于终端装置2以计算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终端装置2使用CSI-RS执行信号测量(信道测量)。CSI-RS支持天线端口1、2、4、8、12、16、24和32中的一些或全部天线端口的设置。通过天线端口15至46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发送CSI-RS。另外,可基于终端装置2的终端装置能力、RRC参数的设置和/或待设置发送模式决定将要被支持的天线端口。
ZP CSI-RS的资源由高层设置。ZP CSI-RS的资源被利用零输出功率发送。换句话说,不发送ZP CSI-RS的资源。在设置ZP CSI-RS的资源中不发送ZP PDSCH和EPDCCH。例如,ZP CSI-RS的资源被用于邻居小区以发送NZP CSI-RS。另外,例如,ZP CSI-RS的资源被用于测量CSI-IM。另外,例如,ZP CSI-RS的资源是不发送预定信道(诸如,PDSCH)的资源。换句话说,除了ZP CSI-RS的资源之外,所述预定信道被映射(以便速率匹配或打孔)。
CSI-IM的资源由基站装置1设置。CSI-IM的资源是用于测量CSI测量中的干扰的资源。CSI-IM的资源能够被设置为与ZP CSI-RS的一些资源交叠。例如,在CSI-IM的资源被设置为与ZP CSI-RS的一些资源交叠的情况下,在该资源中不发送来自执行CSI测量的小区的信号。换句话说,基站装置1不在由CSI-IM设置的资源中发送PDSCH、EPDCCH等。因此,终端装置2能够高效地执行CSI测量。
在用于PMCH的发送的子帧的整个频带中发送MBSFN RS。MBSFN RS被用于PMCH的解调。通过用于MBSFN RS的发送的天线端口发送PMCH。通过天线端口4发送MBSFN RS。
PRS被用于终端装置2以测量终端装置2的定位。通过天线端口6发送PRS。
TRS能够被仅映射到预定子帧。例如,TRS被映射到子帧0和5。另外,TRS能够使用与CRS的一部分或全部类似的结构。例如,在每个资源块中,能够使TRS被映射到的资源元素的位置与天线端口0的CRS被映射到的资源元素的位置一致。另外,能够基于通过PBCH、PDCCH、EPDCCH或PDSCH(RRC信令)设置的信息决定用于TRS的序列(值)。能够基于诸如小区ID(例如,物理层小区标识符)、时隙编号等的参数决定用于TRS的序列(值)。能够通过与用于天线端口0的CRS的序列(值)的方法(公式)不同的方法(公式)来决定用于TRS的序列(值)。
<本实施例中的物理上行链路信号>
PUCCH是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物理信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CSI)、指示对PUSCH资源的请求的调度请求(SR)和针对下行链路数据(发送块(TB)或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的HARQ-ACK。HARQ-ACK也被称为ACK/NACK、HARQ反馈或响应信息。另外,针对下行链路数据的HARQ-ACK指示ACK、NACK或DTX。
PUSCH是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的物理信道。另外,PUSCH可被用于与上行链路数据一起发送HARQ-ACK和/或信道状态信息。另外,PUSCH可被用于仅发送信道状态信息或仅发送HARQ-ACK和信道状态信息。
PRACH是用于发送随机访问前导的物理信道。PRACH能够被用于终端装置2以在时域中与基站装置1获得同步。另外,PRACH也被用于指示初始连接建立过程(处理)、越区切换过程、连接重新建立过程、用于上行链路发送的同步(定时调整)和/或对PUSCH资源的请求。
在PUCCH区域中,多个PUCCH被频率、时间、空间和/或代码复用。在PUSCH区域中,多个PUSCH可被频率、时间、空间和/或代码复用。PUCCH和PUSCH可被频率、时间、空间和/或代码复用。PRACH可被放置在单个子帧或两个子帧上。多个PRACH可被代码复用。
<本实施例中的物理上行链路信号>
上行链路DMRS与PUSCH或PUCCH的发送关联。DMRS被与PUSCH或PUCCH时间复用。基站装置1可使用DMRS执行PUSCH或PUCCH的传播路径校正。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PUSCH的发送还包括复用和发送PUSCH和DMRS。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PUCCH的发送还包括复用和发送PUCCH和DMRS。另外,上行链路DMRS也被称为UL-DMRS。SRS不与PUSCH或PUCCH的发送关联。基站装置1可使用SRS测量上行链路信道状态。
使用上行链路子帧中的最后一个SC-FDMA码元发送SRS。换句话说,SRS被放置在上行链路子帧中的最后一个SC-FDMA码元中。终端装置2能够在某个小区的某个SC-FDMA码元中限制SRS、PUCCH、PUSCH和/或PRACH的同时发送。终端装置2能够在上行链路子帧中在某个小区的某个上行链路子帧中使用不包括最后一个SC-FDMA码元的SC-FDMA码元发送PUSCH和/或PUCCH,并且使用上行链路子帧中的最后一个SC-FDMA码元发送SRS。换句话说,终端装置2能够在某个小区的某个上行链路子帧中发送SRS、PUSCH和PUCCH。
在SRS中,触发类型0SRS和触发类型1SRS被定义为具有不同触发类型的SRS。在与触发类型0SRS相关的参数由高层的信令设置的情况下,发送触发类型0SRS。在与触发类型1SRS相关的参数由高层的信令设置的情况下,发送触发类型1SRS,并且通过DCI格式0、1A、2B、2C、2D或4中所包括的SRS请求来请求发送。另外,对于DCI格式0、1A或4,SRS请求既被包括在FDD中又被包括在TDD中,并且对于DCI格式2B、2C或2D,SRS请求仅被包括在TDD中。在触发类型0SRS的发送和触发类型1SRS的发送发生在相同服务小区的相同子帧中的情况下,优先级被给予触发类型1SRS的发送。
<本实施例中的用于控制信道的物理资源>
资源元素组(REG)被用于定义资源元素和控制信道的映射。例如,REG被用于PDCCH、PHICH或PCFICH的映射。REG由四个连续资源元素构成,所述四个连续资源元素位于同一OFDM码元中并且未用于同一资源块中的CRS。另外,REG由某个子帧中的第一时隙中的第一至第四OFDM码元构成。
增强资源元素组(EREG)被用于定义资源元素和增强控制信道的映射。例如,EREG被用于EPDCCH的映射。一个资源块对由16个EREG构成。对于每个资源块对,每个EREG被分派0到15的数字。每个EREG由9个资源元素构成,所述9个资源元素不包括一个资源块对中用于与EPDCCH关联的DM-RS的资源元素。
<本实施例中的基站装置1的结构示例>
图8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1的结构的示意性方框图。如图3中所示,基站装置1包括高层处理单元101、控制单元103、接收单元105、发送单元107和收发天线109。另外,接收单元105包括解码单元1051、解调单元1053、解复用单元1055、无线接收单元1057和信道测量单元1059。另外,发送单元107包括编码单元1071、调制单元1073、复用单元1075、无线发送单元1077和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产生单元1079。
如上所述,基站装置1能够支持一种或多种RAT。图8中示出的基站装置1中所包括的一些或全部单元能够被根据RAT个别地配置。例如,接收单元105和发送单元107在LTE和NR中被个别地配置。另外,在NR小区中,图8中示出的基站装置1中所包括的一些或全部单元能够被根据与发送信号相关的参数集个别地配置。例如,在某个NR小区中,无线接收单元1057和无线发送单元1077能够被根据与发送信号相关的参数集个别地配置。
高层处理单元101执行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和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的处理。另外,高层处理单元101产生用于控制接收单元105和发送单元107的控制信息,并且将控制信息输出给控制单元103。
控制单元103基于来自高层处理单元101的控制信息控制接收单元105和发送单元107。控制单元103产生将要被发送给高层处理单元101的控制信息,并且将控制信息输出给高层处理单元101。控制单元103从解码单元1051接收解码信号,并且从信道测量单元1059接收信道估计结果。控制单元103将待编码信号输出给编码单元1071。另外,控制单元103被用于控制基站装置1的全部或一部分。
高层处理单元101执行与RAT控制、无线电资源控制、子帧设置、调度控制和/或CSI报告控制相关的处理和管理。
对于每个终端装置或对于连接到基站装置的终端装置共同执行高层处理单元101中的处理和管理。高层处理单元101中的处理和管理可仅由高层处理单元101执行,或者可被从更高节点或另一基站装置获取。另外,高层处理单元101中的处理和管理可被根据RAT个别地执行。例如,高层处理单元101个别地执行LTE中的处理和管理以及NR中的处理和管理。
在高层处理单元101的RAT控制下,执行与RAT相关的管理。例如,在RAT控制下,执行与LTE相关的管理和/或与NR相关的管理。与NR相关的管理包括与NR小区中的发送信号相关的参数集的设置和处理。
在高层处理单元101中的无线电资源控制中,执行下行链路数据(发送块)、系统信息、RRC消息(RRC参数)和/或MAC控制元素(CE)的产生和/或管理。
在高层处理单元101中的子帧设置中,执行子帧设置、子帧模式设置、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置、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置和/或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置的管理。另外,高层处理单元101中的子帧设置也被称为基站子帧设置。另外,能够基于上行链路通信量和下行链路通信量决定高层处理单元101中的子帧设置。另外,能够基于高层处理单元101中的调度控制的调度结果决定高层处理单元101中的子帧设置。
在高层处理单元101中的调度控制中,基于从信道测量单元1059等输入的传播路径的接收的信道状态信息、估计值、信道质量等决定物理信道被分配给的频率和子帧、编码率、调制方案和物理信道的发送功率等。例如,控制单元103基于高层处理单元101中的调度控制的调度结果产生控制信息(DCI格式)。
在高层处理单元101中的CSI报告控制中,终端装置2的CSI报告被控制。例如,与用于在终端装置2中计算CSI的CSI参考资源相关的设置被控制。
在来自控制单元103的控制下,接收单元105经收发天线109接收从终端装置2发送的信号,执行接收处理(诸如,解复用、解调和解码),并且将已经受接收处理的信息输出给控制单元103。另外,基于预先指定的设置或从基站装置1向终端装置2通知的设置执行接收单元105中的接收处理。
无线接收单元1057执行至中频的转换(下转换)、不必要的频率分量的去除、放大水平的控制以使得信号电平被合适地保持、基于接收的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正交解调、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保护间隔(GI)的去除和/或通过对经收发天线109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执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来实现的频域中的信号的提取。
解复用单元1055从从无线接收单元1057输入的信号分离上行链路信道(诸如,PUCCH或PUSCH)和/或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解复用单元1055将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输出给信道测量单元1059。解复用单元1055从从信道测量单元1059输入的传播路径的估计值补偿上行链路信道的传播路径。
解调单元1053使用调制方案(诸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16正交幅度调制(QAM)、64QAM或256QAM)解调上行链路信道的调制码元的接收信号。解调单元1053执行MIMO复用上行链路信道的分离和解调。
解码单元1051对解调的上行链路信道的编码位执行解码处理。解码的上行链路数据和/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被输出给控制单元103。解码单元1051对每个发送块的PUSCH执行解码处理。
信道测量单元1059从从解复用单元1055输入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测量传播路径的估计值、信道质量等,并且将传播路径的估计值、信道质量等输出给解复用单元1055和/或控制单元103。例如,通过UL-DMRS测量用于PUCCH或PUSCH的传播路径补偿的传播路径的估计值,并且通过SRS测量上行链路信道质量。
发送单元107在控制单元103的控制下对从高层处理单元101输入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下行链路数据执行发送处理(诸如,编码、调制和复用)。例如,发送单元107产生并且复用PHICH、PDCCH、EPDCCH、PDSCH和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并且产生发送信号。另外,基于预先指定的设置、从基站装置1向终端装置2通知的设置或通过通过相同子帧发送的PDCCH或EPDCCH通知的设置执行发送单元107中的发送处理。
编码单元1071使用预定编码方案(诸如,分组编码、卷积编码、turbo编码等)对从控制单元103输入的HARQ指示器(HARQ-ACK)、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下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单元1073使用预定调制方案(诸如,BPSK、QPSK、16QAM、64QAM或256QAM)调制从编码单元1071输入的编码位。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产生单元1079基于物理小区识别(PCI)、在终端装置2中设置的RRC参数等产生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复用单元1075复用调制码元和每个信道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并且在预定资源元素中布置所获得的数据。
无线发送单元1077执行诸如通过逆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来实现的至时域中的信号的转换、保护间隔的添加、基带数字信号的产生、模拟信号中的转换、正交调制、从中频的信号到高频的信号的转换(上转换)、额外频率分量的去除和来自复用单元1075的信号的功率的放大的处理,并且产生发送信号。通过收发天线109发送从无线发送单元1077输出的发送信号。
<本实施例中的基站装置1的结构示例>
图9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终端装置2的结构的示意性方框图。如图4中所示,终端装置2包括高层处理单元201、控制单元203、接收单元205、发送单元207和收发天线209。另外,接收单元205包括解码单元2051、解调单元2053、解复用单元2055、无线接收单元2057和信道测量单元2059。另外,发送单元207包括编码单元2071、调制单元2073、复用单元2075、无线发送单元2077和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产生单元2079。
如上所述,终端装置2能够支持一种或多种RAT。图9中示出的终端装置2中所包括的一些或全部单元能够被根据RAT个别地配置。例如,接收单元205和发送单元207在LTE和NR中被个别地配置。另外,在NR小区中,图9中示出的终端装置2中所包括的一些或全部单元能够被根据与发送信号相关的参数集个别地配置。例如,在某个NR小区中,无线接收单元2057和无线发送单元2077能够被根据与发送信号相关的参数集个别地配置。
高层处理单元201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块)输出给控制单元203。高层处理单元201执行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和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的处理。另外,高层处理单元201产生用于控制接收单元205和发送单元207的控制信息,并且将控制信息输出给控制单元203。
控制单元203基于来自高层处理单元201的控制信息控制接收单元205和发送单元207控制单元203产生将要被发送给高层处理单元201的控制信息,并且将控制信息输出给高层处理单元201。控制单元203从解码单元2051接收解码信号,并且从信道测量单元2059接收信道估计结果。控制单元203将待编码信号输出给编码单元2071。另外,控制单元203可被用于控制终端装置2的全部或一部分。
高层处理单元201执行与RAT控制、无线电资源控制、子帧设置、调度控制和/或CSI报告控制相关的处理和管理。基于预先指定的设置和/或基于从基站装置1设置或通知的控制信息的设置,执行高层处理单元201中的处理和管理。例如,来自基站装置1的控制信息包括RRC参数、MAC控制元素或DCI。另外,高层处理单元201中的处理和管理可被根据RAT个别地执行。例如,高层处理单元201个别地执行LTE中的处理和管理以及NR中的处理和管理。
在高层处理单元201的RAT控制下,执行与RAT相关的管理。例如,在RAT控制下,执行与LTE相关的管理和/或与NR相关的管理。与NR相关的管理包括与NR小区中的发送信号相关的参数集的设置和处理。
在高层处理单元201中的无线电资源控制中,管理终端装置2中的设置信息。在高层处理单元201中的无线电资源控制中,执行上行链路数据(发送块)、系统信息、RRC消息(RRC参数)和/或MAC控制元素(CE)的产生和/或管理。
在高层处理单元201中的子帧设置中,管理基站装置1和/或不同于基站装置1的基站装置中的子帧设置。子帧设置包括子帧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设置、子帧模式设置、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置、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置和/或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置。另外,高层处理单元201中的子帧设置也被称为终端子帧设置。
在高层处理单元201中的调度控制中,基于来自基站装置1的DCI(调度信息)产生用于控制接收单元205和发送单元207上的调度的控制信息。
在高层处理单元201中的CSI报告控制中,执行与针对基站装置1的CSI的报告相关的控制。例如,在CSI报告控制中,控制与用于由信道测量单元2059计算CSI的CSI参考资源相关的设置。在CSI报告控制中,基于DCI和/或RRC参数控制用于报告CSI的资源(定时)。
在来自控制单元203的控制下,接收单元205经收发天线209接收从基站装置1发送的信号,执行接收处理(诸如,解复用、解调和解码),并且将已经受接收处理的信息输出给控制单元203。另外,基于预先指定的设置或来自基站装置1的通知或设置执行接收单元205中的接收处理。
无线接收单元2057执行至中频的转换(下转换)、不必要的频率分量的去除、放大水平的控制以使得信号电平被合适地保持、基于接收的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正交解调、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保护间隔(GI)的去除和/或通过对经收发天线209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执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来实现的频域中的信号的提取。
解复用单元2055从从无线接收单元2057输入的信号分离下行链路信道(诸如,PHICH、PDCCH、EPDCCH或PDSCH)、下行链路同步信号和/或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解复用单元2055将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输出给信道测量单元2059。解复用单元2055从从信道测量单元2059输入的传播路径的估计值补偿上行链路信道的传播路径。
解调单元2053使用调制方案(诸如,BPSK、QPSK、16QAM、64QAM或256QAM)解调下行链路信道的调制码元的接收信号。解调单元2053执行MIMO复用下行链路信道的分离和解调。
解码单元2051对解调的下行链路信道的编码位执行解码处理。解码的下行链路数据和/或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被输出给控制单元203。解码单元2051对每个发送块的PDSCH执行解码处理。
信道测量单元2059从从解复用单元2055输入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测量传播路径的估计值、信道质量等,并且将传播路径的估计值、信道质量等输出给解复用单元2055和/或控制单元203。可基于由RRC参数和/或其它RRC参数设置的至少一种发送模式决定用于由信道测量单元2059执行的测量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例如,通过DL-DMRS测量用于对PDSCH或EPDCCH执行传播路径补偿的传播路径的估计值。通过CRS测量用于对PDCCH或PDSCH执行传播路径补偿的传播路径的估计值和/或用于报告CSI的下行链路信道。通过CSI-RS测量用于报告CSI的下行链路信道。信道测量单元2059基于CRS、CSI-RS或发现信号计算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并且将RSRP和/或RSRQ输出给高层处理单元201。
发送单元207在控制单元203的控制下对从高层处理单元201输入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上行链路数据执行发送处理(诸如,编码、调制和复用)。例如,发送单元207产生并且复用上行链路信道(诸如,PUSCH或PUCCH)和/或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并且产生发送信号。另外,基于预先指定的设置或从基站装置1设置或通知的设置执行发送单元207中的发送处理。
编码单元2071使用预定编码方案(诸如,分组编码、卷积编码、turbo编码等)对从控制单元203输入的HARQ指示器(HARQ-ACK)、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上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单元2073使用预定调制方案(诸如,BPSK、QPSK、16QAM、64QAM或256QAM)调制从编码单元2071输入的编码位。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产生单元2079基于在终端装置2中设置的RRC参数等产生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复用单元2075复用调制码元和每个信道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并且在预定资源元素中布置所获得的数据。
无线发送单元2077执行诸如通过逆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来实现的至时域中的信号的转换、保护间隔的添加、基带数字信号的产生、模拟信号中的转换、正交调制、从中频的信号到高频的信号的转换(上转换)、额外频率分量的去除和来自复用单元2075的信号的功率的放大的处理,并且产生发送信号。通过收发天线209发送从无线发送单元2077输出的发送信号。
<本实施例中的控制信息的信令>
基站装置1和终端装置2能够使用用于控制信息的信令(通知、广播或设置)的各种方法。能够在各种层(层)中执行控制信息的信令。控制信息的信令包括:物理层的信令,物理层的信令是通过物理层执行的信令;RRC信令,RRC信令是通过RRC层执行的信令;和MAC信令,MAC信令是通过MAC层执行的信令。RRC信令是用于向终端装置2通知特定控制信息的专用RRC信令或用于通知专用于基站装置1的控制信息的公共RRC信令。由比物理层高的层使用的信令(诸如,RRC信令和MAC信令)也被称为高层的信令。
通过传送RRC参数来实现RRC信令。通过传送MAC控制元素来实现MAC信令。通过传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来实现物理层的信令。使用PDSCH或PUSC发送RRC参数和MAC控制元素。使用PDCCH或EPDCCH发送DCI。使用PUCCH或PUSCH发送UCI。RRC信令和MAC信令被用于传送半静态控制信息,并且也被称为半静态信令。物理层的信令被用于传送动态控制信息,并且也被称为动态信令。DCI被用于PDSCH的调度或PUSCH的调度。UCI被用于CSI报告、HARQ-ACK报告和/或调度请求(SR)。
<本实施例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细节>
使用具有预先指定的字段的DCI格式,通知DCI。预定信息位被映射到在DCI格式中指定的字段。DCI通知下行链路调度信息、上行链路调度信息、sidelink调度信息、对非周期性CSI报告的请求或上行链路发送功率命令。
根据为每个服务小区设置的发送模式决定由终端装置2监测的DCI格式。换句话说,根据发送模式,由终端装置2监测的DCI格式的一部分能够不同。例如,设置下行链路发送模式1的终端装置2监测DCI格式1A和DCI格式1。例如,设置下行链路发送模式4的终端装置2监测DCI格式1A和DCI格式2。例如,设置上行链路发送模式1的终端装置2监测DCI格式0。例如,设置上行链路发送模式2的终端装置2监测DCI格式0和DCI格式4。
用于向终端装置2通知DCI的PDCCH所在的控制区域未被通知,并且终端装置2通过盲解码(盲检测)检测用于终端装置2的DCI。具体地讲,终端装置2监测服务小区中的一组候选PDCCH。该监测指示:对于所述组中的每个PDCCH,根据待监测的所有DCI格式,尝试解码。例如,终端装置2尝试对所有聚合等级、候选PDCCH和可能被发送给终端装置2的DCI格式进行解码。终端装置2将成功地解码(检测)的DCI(PDCCH)识别为用于终端装置2的DCI(PDCCH)。
循环冗余校验(CRC)被添加到DCI。CRC被用于DCI错误检测和DCI盲检测。使用RNTI对CRC奇偶校验位(CRC)进行扰码。终端装置2基于RNTI检测它是否是用于终端装置2的DCI。具体地讲,终端装置2使用预定RNTI对与CRC对应的位执行解扰码,提取CRC,并且检测对应DCI是否正确。
根据DCI的目的或用途指定或设置RNTI。RNTI包括cell-RNTI(C-RNTI)、半永久调度C-RNTI(SPS C-RNTI)、系统信息-RNTI(SI-RNTI)、寻呼-RNTI(P-RNTI)、随机访问-RNTI(RA-RNTI)、发送功率控制-PUCCH-RNTI(TPC-PUCCH-RNTI)、发送功率控制-PUSCH-RNTI(TPC-PUSCH-RNTI)、临时C-RNTI、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BMS)-RNTI(M-RNTI))和eIMTA-RNTI。
C-RNTI和SPS C-RNTI是专用于基站装置1(小区)中的终端装置2的RNTI,并且用作识别终端装置2的标识符。C-RNTI被用于在某个子帧中调度PDSCH或PUSCH。SPS C-RNTI被用于激活或解除用于PDSCH或PUSCH的资源的周期性调度。具有使用SI-RNTI扰码的CRC的控制信道被用于调度系统信息块(SIB)。具有使用P-RNTI扰码的CRC的控制信道被用于控制寻呼。具有使用RA-RNTI扰码的CRC的控制信道被用于调度对RACH的响应。具有使用TPC-PUCCH-RNTI扰码的CRC的控制信道被用于PUCCH的功率控制。具有使用TPC-PUSCH-RNTI扰码的CRC的控制信道被用于PUSCH的功率控制。具有使用临时C-RNTI扰码的CRC的控制信道由未设置或识别C-RNTI的移动站装置使用。具有使用M-RNTI扰码的CRC的控制信道被用于调度MBMS。具有使用eIMTA-RNTI扰码的CRC的控制信道被用于在动态TDD(eIMTA)中通知与TDD服务小区的TDD UL/DL设置相关的信息。另外,替代于以上RNTI,可使用新RNTI对DCI格式进行扰码。
调度信息(下行链路调度信息、上行链路调度信息和sidelink调度信息)包括用于以资源块或资源块组为单位进行调度的信息作为频率区域的调度。资源块组是连续资源块集合,并且指示分配给调度的终端装置的资源。根据系统带宽决定资源块组的大小。
<本实施例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细节>
使用控制信道(诸如,PDCCH或EPDCCH)发送DCI。终端装置2监测由RRC信令设置的一个或多个激活的服务小区的一组候选PDCCH和/或一组候选EPDCCH。这里,所述监测意味着:尝试对与将要被监测的所有DCI格式对应的所述组中的PDCCH和/或EPDCCH进行解码。
一组候选PDCCH或一组候选EPDCCH也被称为搜索空间。在搜索空间中,定义共享搜索空间(CSS)和终端专用搜索空间(USS)。可仅为PDCCH的搜索空间定义CSS。
公共搜索空间(CSS)是基于专用于基站装置1的参数和/或预先指定的参数设置的搜索空间。例如,CSS是多个终端装置共同使用的搜索空间。因此,基站装置1将多个终端装置公用的控制信道映射到CSS,并且因此,减少用于发送控制信道的资源。
UE专用搜索空间(USS)是使用专用于终端装置2的至少一个参数设置的搜索空间。因此,USS是专用于终端装置2的搜索空间,并且可分别发送专用于终端装置2的控制信道。由于这个原因,基站装置1能够高效地映射专用于多个终端装置的控制信道。
USS可被设置为被多个终端装置共同使用。由于在多个终端装置中设置公共USS,所以专用于终端装置2的参数被设置为在多个终端装置之中是相同值。例如,为多个终端装置之中的相同参数设置的单位是小区、发送点、一组预定终端装置等。
每个聚合等级的搜索空间由一组候选PDCCH定义。使用一个或多个CCE集合发送每个PDCCH。在一个PDCCH中使用的CCE的数量也被称为聚合等级。例如,在一个PDCCH中使用的CCE的数量是1、2、4或8。
每个聚合等级的搜索空间由一组候选EPDCCH定义。使用一个或多个增强控制信道单元(ECCE)集合发送每个EPDCCH。在一个EPDCCH中使用的ECCE的数量也被称为聚合等级。例如,在一个EPDCCH中使用的ECCE的数量是1、2、4、8、16或32。
基于至少搜索空间和聚合等级决定候选PDCCH的数量或候选EPDCCH的数量。例如,在CSS中,聚合等级4和8中的候选PDCCH的数量分别是是4和2。例如,在USS中,聚合1、2、4和8中的候选PDCCH的数量分别是6、6、2和2。
每个ECCE包括多个EREG。EREG被用于定义至EPDCCH的资源元素的映射。在每个RB对中定义16个EREG,所述16个EREG被分派0到15的数字。换句话说,在每个RB对中定义EREG0至EREG 15。对于每个RB对,针对除预定信号和/或信道被映射到的资源元素之外的资源元素,沿频率方向按照规则间隔优先地定义EREG 0至EREG 15。例如,对于与通过天线端口107至110发送的EPDCCH关联的解调参考信号被映射到的资源元素,未定义EREG。
在一个EPDCCH中使用的ECCE的数量取决于EPDCCH格式,并且基于其它参数而被决定。在一个EPDCCH中使用的ECCE的数量也被称为聚合等级。例如,基于一个RB对中能够被用于EPDCCH的发送的资源元素的数量、EPDCCH的发送方法等决定在一个EPDCCH中使用的ECCE的数量。例如,在一个EPDCCH中使用的ECCE的数量是1、2、4、8、16或32。另外,在一个ECCE中使用的EREG的数量基于子帧的类型和循环前缀的类型而被决定,并且是4或8。分布式发送和局部发送被支持作为EPDCCH的发送方法。
分布式发送或局部发送能够被用于EPDCCH。分布式发送和局部发送在ECCE到EREG和RB对的映射方面不同。例如,在分布式发送中,使用多个RB对的EREG配置一个ECCE。在局部发送中,使用一个RB对的EREG配置一个ECCE。
基站装置1在终端装置2中执行与EPDCCH相关的设置。终端装置2基于来自基站装置1的设置监测多个EPDCCH。能够设置终端装置2监测EPDCCH的一组RB对。所述一组RB对也被称为EPDCCH集合或EPDCCH-PRB集合。能够在一个终端装置2中设置一个或多个EPDCCH集合。每个EPDCCH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RB对。另外,能够对于每个EPDCCH集合分别执行与EPDCCH相关的设置。
基站装置1能够在终端装置2中设置预定数量的EPDCCH集合。例如,多达两个EPDCCH集合能够被设置为EPDCCH集合0和/或EPDCCH集合1。每个EPDCCH集合能够由预定数量的RB对构成。每个EPDCCH集合构成一组ECCE。基于设置为EPDCCH集合的RB对的数量和在一个ECCE中使用的EREG的数量决定在一个EPDCCH集合中配置的ECCE的数量。在一个EPDCCH集合中配置的ECCE的数量是N的情况下,每个EPDCCH集合构成ECCE 0至N-1。例如,在一个ECCE中使用的EREG的数量是4的情况下,由4个RB对构成的EPDCCH集合构成16个ECCE。
<本实施例中的信道状态信息的细节>
终端装置2向基站装置1报告CSI。用于报告CSI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由基站装置1控制。在终端装置2中,通过来自基站装置1的RRC信令执行与CSI相关的设置。在终端装置2中,在预定发送模式下设置一个或多个CSI处理。由终端装置2报告的CSI对应于CSI处理。例如,CSI处理是与CSI相关的控制或设置的单位。对于每个CSI处理,与CSI-RS资源、CSI-IM资源、周期性CSI报告(例如,报告的周期和偏移)和/或非周期性CSI报告相关的设置能够被独立地设置。
CSI包括信道质量指示器(CQI)、预编码矩阵指示器(PMI)、预编码类型指示器(PTI)、秩指示器(RI)和/或CSI-RS资源指示器(CRI)。RI指示发送层的数量(秩的数量)。PMI是指示预先指定的预编码矩阵的信息。PMI通过一条信息或两条信息来指示一个预编码矩阵。在使用两条信息的情况下,PMI也被称为第一PMI和第二PMI。CQI是指示预先指定的调制方案和编码率的组合的信息。CRI是指示在一个CSI处理中设置两个或更多个CSI-RS资源的情况下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CSI-RS资源选择的一个CSI-RS资源的信息(单个实例)。终端装置2向基站装置1报告CSI。终端装置2报告满足每个发送块(码字)的预定接收质量的CQI。
在CRI报告中,从待设置的CSI-RS资源选择一个CSI-RS资源。在报告CRI的情况下,基于报告的CRI计算(选择)待报告的PMI、CQI和RI。例如,在待设置的CSI-RS资源被预编码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报告CRI,从而报告适合终端装置2的预编码(波束)。
能够执行周期性CSI报告的子帧(报告实例)由由高层的参数(CQIPMI索引、RI索引和CRI索引)设置的报告期和子帧偏移决定。另外,能够在子帧集合中独立地设置高层的参数以测量CSI。在多个子帧集合中仅设置一条信息的情况下,能够对于所述子帧集合而言共同地设置该信息。在每个服务小区中,一个或多个周期性CSI报告由高层的信令设置。
CSI报告类型支持PUCCH CSI报告模式。CSI报告类型也被称为PUCCH报告类型。类型1报告支持终端选择子带的CQI的反馈。类型1a报告支持子带CQI和第二PMI的反馈。类型2、类型2b、类型2c报告支持宽带CQI和PMI的反馈。类型2a报告支持宽带PMI的反馈。类型3报告支持RI的反馈。类型4报告支持宽带CQI的反馈。类型5报告支持RI和宽带PMI的反馈。类型6报告支持RI和PTI的反馈。类型7报告支持CRI和RI的反馈。类型8报告支持CRI、RI和宽带PMI的反馈。类型9报告支持CRI、RI和PTI的反馈。类型10报告支持CRI的反馈。
在终端装置2中,从基站装置1设置与CSI测量和CSI报告相关的信息。基于参考信号和/或参考资源(例如,CRS、CSI-RS、CSI-IM资源和/或DRS)执行CSI测量。基于发送模式的设置等决定用于CSI测量的参考信号。基于信道测量和干扰测量执行CSI测量。例如,通过信道测量来测量预期小区的功率。通过干扰测量来测量除预期小区之外的小区的功率和噪声功率。
例如,在CSI测量中,终端装置2基于CRS执行信道测量和干扰测量。例如,在CSI测量中,终端装置2基于CSI-RS执行信道测量,并且基于CRS执行干扰测量。例如,在CSI测量中,终端装置2基于CSI-RS执行信道测量,并且基于CSI-IM资源执行干扰测量。
通过高层的信令,CSI处理被设置为专用于终端装置2的信息。在终端装置2中,设置一个或多个CSI处理,并且基于CSI处理的设置执行CSI测量和CSI报告。例如,在设置多个CSI处理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基于CSI处理独立地报告多个CSI。每个CSI处理包括用于小区状态信息的设置、CSI处理的标识符、与CSI-RS相关的设置信息、与CSI-IM相关的设置信息、为CSI报告设置的子帧模式、与周期性CSI报告相关的设置信息、与非周期性CSI报告相关的设置信息。另外,用于小区状态信息的设置可对于多个CSI处理而言是共同的。
终端装置2使用CSI参考资源执行CSI测量。例如,在使用由CSI参考资源指示的一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发送PDSCH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测量CSI。在通过高层的信令设置CSI子帧集合的情况下,每个CSI参考资源属于CSI子帧集合之一,并且不属于两个CSI子帧集合。
在频率方向上,CSI参考资源由与与测量的CQI的值关联的频带对应的一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定义。
在层方向(空间方向)上,CSI参考资源由RI和PMI定义,所述RI和PMI的条件由测量的CQI设置。换句话说,在层方向(空间方向)上,CSI参考资源由当测量CQI时采用或产生的RI和PMI定义。
在时间方向上,CSI参考资源由一个或多个预定下行链路子帧定义。具体地讲,CSI参考资源由在用于报告CSI的子帧之前的预定数量的有效子帧定义。基于发送模式、帧结构类型、待设置的CSI处理的数量和/或CSI报告模式决定用于定义CSI参考资源的子帧的所述预定数量。例如,在终端装置2中设置一个CSI处理和周期性CSI报告模式的情况下,在有效下行链路子帧之中,用于定义CSI参考资源的子帧的所述预定数量是最小值4或更大。
有效子帧是满足预定条件的子帧。在满足下面的条件中的一些或全部条件的情况下,服务小区中的下行链路子帧被视为有效。
(1)在设置了与ON状态和OFF状态相关的RRC参数的终端装置2中,有效下行链路子帧是在ON状态下的子帧;
(2)在终端装置2中,有效下行链路子帧被设置为下行链路子帧;
(3)在预定发送模式下,有效下行链路子帧不是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单频网络(MBSFN)子帧;
(4)有效下行链路子帧不被包括在在终端装置2中设置的测量间隔(测量间隙)的范围中;
(5)当在终端装置2中在周期性CSI报告中设置了CSI子帧集合时,有效下行链路子帧是链接到周期性CSI报告的CSI子帧集合的元素或一部分;和
(6)有效下行链路子帧是链接到与用于CSI处理的非周期性CSI报告中的上行链路DCI格式的对应CSI请求关联的下行链路子帧的CSI子帧集合的元素或一部分。在这些条件下,在终端装置2中设置预定发送模式、多个CSI处理和用于CSI处理的CSI子帧集合。
<本实施例中的多载波发送的细节>
为终端装置2设置多个小区,并且终端装置2能够执行多载波发送。终端装置2使用多个小区的通信被称为载波聚合(CA)或双连接(DC)。在本实施例中描述的内容能够被应用于在终端装置2中设置的多个小区中的每个小区或一些小区。在终端装置2中设置的小区也被称为服务小区。
在CA中,待设置的多个服务小区包括一个主小区(PCell)和一个或多个辅小区(SCell)。
能够在支持CA的终端装置2中设置一个主小区和一个或多个辅小区。
主小区是执行初始连接建立过程的服务小区、开始初始连接重新建立过程的服务小区或在越区切换过程中指示为主小区的小区。主小区利用主频率操作。在连接被构造或重构之后,能够设置辅小区。辅小区利用辅频率操作。另外,所述连接也被称为RRC连接。
DC是这样的操作:预定终端装置2消耗从至少两个不同网络点提供的无线电资源。网络点是主基站装置(主eNB(MeNB))和辅基站装置(辅eNB(SeNB))。在双连接中,终端装置2通过至少两个网络点建立RRC连接。在双连接中,所述两个网络点可通过非理想回程而连接。
在DC中,连接到至少S1-MME并且起到核心网络的移动锚点的作用的基站装置1被称为主基站装置。另外,不是向终端装置2提供另外的无线电资源的主基站装置的基站装置1被称为辅基站装置。与主基站装置关联的服务小区的组也被称为主小区组(MCG)。与辅基站装置关联的服务小区的组也被称为辅小区组(SCG)。
在DC中,主小区属于MCG。另外,在SCG中,与主小区对应的辅小区被称为主辅小区(PSCell)。与PCell(构成PCell的基站装置)等同的功能(能力和性能)可由PSCell(构成PSCell的基站装置)支持。另外,PSCell可仅支持PCell的一些功能。例如,PSCell可支持使用不同于CSS或USS的搜索空间执行PDCCH发送的功能。另外,PSCell可不断地处于激活状态。另外,PSCell是能够接收PUCCH的小区。
在DC中,可通过MeNB和SeNB分别分配无线电承载(数据无线电承载(DRB)和/或信令无线电承载(SRB))。可在MCG(PCell)和SCG(PSCell)中的每一个中分别设置双工模式。MCG(PCell)和SCG(PSCell)可不彼此同步。可在MCG(PCell)和SCG(PSCell)中独立地设置用于调整多个定时的参数(定时提前组(TAG))。在双连接中,终端装置2仅通过MeNB(PCell)发送与MCG中的小区对应的UCI,并且仅通过SeNB(pSCell)发送与SCG中的小区对应的UCI。在每个UCI的发送中,在每个小区组中应用使用PUCCH和/或PUSCH的发送方法。
仅通过PCell或PSCell发送PUCCH和PBCH(MIB)。另外,仅通过PCell或PSCell发送PRACH,只要不在CG中的小区之间设置多个TAG即可。
在PCell或PSCell中,可执行半永久调度(SPS)或不连续发送(DRX)。
在辅小区中,可执行与相同小区组中的PCell或PSCell相同的DRX。
在辅小区中,与MAC的设置相关的信息/参数基本上被与相同小区组中的PCell或PSCell共享。可为每个辅小区设置一些参数。一些定时器或计数器可被仅应用于PCell或PSCell。
在CA中,应用TDD方案的小区和应用FDD方案的小区可被聚合。在应用TDD的小区和应用FDD的小区被聚合的情况下,本公开能够被应用于应用TDD的小区或应用FDD的小区。
终端装置2将指示由终端装置2支持CA的频带的组合的信息发送给基站装置1。终端装置2将指示是否在每个频带组合的多个不同频带中在多个服务小区中支持同时发送和接收的信息发送给基站装置1。
<本实施例中的资源分配的细节>
基站装置1能够使用多个方法作为将PDSCH和/或PUSCH的资源分配给终端装置2的方法。资源分配方法包括动态调度、半永久调度、多子帧调度和跨子帧调度。
在动态调度中,一个DCI执行一个子帧中的资源分配。具体地讲,某个子帧中的PDCCH或EPDCCH执行该子帧中的PDSCH的调度。某个子帧中的PDCCH或EPDCCH执行在所述某个子帧之后的预定子帧中的PUSCH的调度。
在多子帧调度中,一个DCI分配一个或多个子帧中的资源。具体地讲,某个子帧中的PDCCH或EPDCCH执行在所述某个子帧之后的预定数量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中的PDSCH的调度。某个子帧中的PDCCH或EPDCCH执行在该子帧之后的预定数量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中的PUSCH的调度。所述预定数量能够被设置为零或更大的整数。所述预定数量可被预先指定,并且可基于物理层的信令和/或RRC信令而被决定。在多子帧调度中,连续子帧可被调度,或者具有预定时间段的子帧可被调度。待调度的子帧的数量可被预先指定,或者可基于物理层的信令和/或RRC信令而被决定。
在跨子帧调度中,一个DCI分配一个子帧中的资源。具体地讲,某个子帧中的PDCCH或EPDCCH执行在所述某个子帧之后的预定数量的一个子帧中的PDSCH的调度。某个子帧中的PDCCH或EPDCCH执行在该子帧之后的预定数量的一个子帧中的PUSCH的调度。所述预定数量能够被设置为零或更大的整数。所述预定数量可被预先指定,并且可基于物理层的信令和/或RRC信令而被决定。在跨子帧调度中,连续子帧可被调度,或者具有预定时间段的子帧可被调度。
在半永久调度(SPS)中,一个DCI分配一个或多个子帧中的资源。在通过RRC信令设置与SPS相关的信息并且检测到用于激活SPS的PDCCH或EPDCCH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基于与SPS相关的设置激活与SPS相关的处理并且接收预定PDSCH和/或PUSCH。在当SPS被激活时检测到用于解除SPS的PDCCH或EPDCCH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解除(禁用)SPS并且停止预定PDSCH和/或PUSCH的接收。可基于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执行SPS的解除。例如,在接收到预定数量的空发送数据的情况下,SPS被解除。用于解除SPS的数据空发送对应于包括零MAC服务数据单元(SDU)的MAC协议数据单元(PDU)。
与由RRC信令执行的SPS相关的信息包括作为SPN RNTI的SPS C-RNTI、与PDSCH被调度的时间段(间隔)相关的信息、与PUSCH被调度的时间段(间隔)相关的信息、与用于解除SPS的设置相关的信息和/或SPS中的HARQ处理的编号。仅在主小区和/或主辅小区中支持SPS。
<本实施例中的HARQ>
在本实施例中,HARQ具有各种特征。HARQ发送并且重新发送发送块。在HARQ中,使用(设置)预定数量的处理(HARQ处理),并且每个处理根据停等方案独立地操作。
在下行链路中,HARQ是异步的,并且自适应地操作。换句话说,在下行链路中,通过PDCCH不断地调度重新发送。通过PUCCH或PUSCH发送与下行链路发送对应的上行链路HARQ-ACK(响应信息)。在下行链路中,PDCCH通知指示HARQ处理的HARQ处理编号和指示发送是初始发送还是重新发送的信息。
在上行链路中,HARQ以同步或异步方式操作。通过PHICH发送与上行链路发送对应的下行链路HARQ-ACK(响应信息)。在上行链路HARQ中,基于由终端装置接收的HARQ反馈和/或由终端装置接收的PDCCH决定终端装置的操作。例如,在未接收到PDCCH并且HARQ反馈是ACK的情况下,终端装置不执行发送(重新发送),而是将数据保存在HARQ缓冲器中。在这种情况下,PDCCH可被发送以便重新开始重新发送。另外,例如,在未接收到PDCCH并且HARQ反馈是NACK的情况下,终端装置通过预定上行链路子帧非自适应地执行重新发送。另外,例如,在接收到PDCCH的情况下,终端装置基于通过PDCCH通知的内容执行发送或重新发送,而不管HARQ反馈的内容如何。
另外,在上行链路中,在满足预定条件(设置)的情况下,HARQ可仅按照异步方式操作。换句话说,不发送下行链路HARQ-ACK,并且可通过PDCCH不断地调度上行链路重新发送。
在HARQ-ACK报告中,HARQ-ACK指示ACK、NACK或DTX。在HARQ-ACK是ACK的情况下,它指示与HARQ-ACK对应的发送块(码字和信道)被正确地接收(解码)。在HARQ-ACK是NACK的情况下,它指示与HARQ-ACK对应的发送块(码字和信道)未被正确地接收(解码)。在HARQ-ACK是DTX的情况下,它指示与HARQ-ACK对应的发送块(码字和信道)不存在(未被发送)。
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的每一个中设置(指定)预定数量的HARQ处理。例如,在FDD中,多达八个HARQ处理被用于每个服务小区。另外,例如,在TDD中,HARQ处理的最大数量由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置决定。可基于往返时间(RTT)决定HARQ处理的最大数量。例如,在RTT是8个TTI的情况下,HARQ处理的最大数量能够是8。
在本实施例中,HARQ信息由至少新数据指示器(NDI)和发送块大小(TBS)构成。NDI是指示与HARQ信息对应的发送块是初始发送还是重新发送的信息。TBS是发送块的大小。发送块是发送信道(发送层)中的数据的块,并且能够是用于执行HARQ的单位。在DL-SCH发送中,HARQ信息还包括HARQ处理ID(HARQ处理编号)。在UL-SCH发送中,HARQ信息还包括发送块被编码的信息位和作为指定奇偶校验位的信息的冗余版本(RV)。在DL-SCH中的空间复用的情况下,其HARQ信息包括用于每个发送块的一组NDI和TBS。
<本实施例中的LTE下行链路资源元素映射的细节>
图10是表示本实施例中的LTE下行链路资源元素映射的示例的示图。在这个示例中,将描述在一个资源块和一个时隙中的OFDM码元的数量是7的情况下的一个资源块对中的一组资源元素。另外,在资源块对中沿时间方向的前一半的七个OFDM码元也被称为时隙0(第一时隙)。在资源块对中沿时间方向的后一半的七个OFDM码元也被称为时隙1(第二时隙)。另外,每个时隙(资源块)中的OFDM码元由OFDM码元编号0至6指示。另外,在资源块对中沿频率方向的子载波由子载波编号0至11指示。另外,在系统带宽由多个资源块构成的情况下,在系统带宽上分配不同子载波编号。例如,在系统带宽由六个资源块构成的情况下,使用被分配了子载波编号0至71的子载波。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资源元素(k,l)是由子载波编号k和OFDM码元编号l指示的资源元素。
由R 0至R 3指示的资源元素分别指示天线端口0至3的小区专用参考信号。以下,天线端口0至3的小区专用参考信号也被称为小区专用RS(CRS)。在这个示例中,描述CRS的数量是4的天线端口的情况,但其数量能够被改变。例如,CRS能够使用一个天线端口或两个天线端口。另外,CRS能够基于小区ID沿频率方向移动。例如,CRS能够基于通过将小区ID除以6而获得的余数沿频率方向移动。
由C1至C4指示的资源元素指示用于测量天线端口15至22的发送路径状态的参考信号(CSI-RS)。由C1至C4表示的资源元素分别指示CDM组1至CDM组4的CSI-RS。CSI-RS由使用沃尔什码的正交序列(正交码)和使用伪随机序列的扰码构成。另外,使用CDM组中的正交码(诸如,沃尔什码),CSI-RS被码分复用。另外,CSI-RS在CDM组之间被相互频分复用(FDM)。
天线端口15和16的CSI-RS被映射到C1。天线端口17和18的CSI-RS被映射到C2。天线端口19和20的CSI-RS被映射到C3。天线端口21和22的CSI-RS被映射到C4。
CSI-RS的多个天线端口被指定。
CSI-RS能够被设置为与天线端口15至22中的八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另外,CSI-RS能够被设置为与天线端口15至18中的四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另外,CSI-RS能够被设置为与天线端口15至16中的两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另外,CSI-RS能够被设置为与天线端口15中的一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CSI-RS能够被映射到一些子帧,并且例如,CSI-RS能够被映射到每两个或更多个子帧。为CSI-RS的资源元素指定多个映射模式。另外,基站装置1能够在终端装置2中设置多个CSI-RS。
CSI-RS能够将发送功率设置为零。具有零发送功率的CSI-RS也被称为零功率CSI-RS。独立于天线端口15至22的CSI-RS,设置零功率CSI-RS。另外,天线端口15至22的CSI-RS也被称为非零功率CSI-RS。
基站装置1通过RRC信令设置CSI-RS作为专用于终端装置2的控制信息。在终端装置2中,由基站装置1通过RRC信令设置CSI-RS。另外,在终端装置2中,能够设置作为用于测量干扰功率的资源的CSI-IM资源。终端装置2基于来自基站装置1的设置使用CRS、CSI-RS和/或CSI-IM资源产生反馈信息。
由D1至D2指示的资源元素分别指示CDM组1和CDM组2的DL-DMRS。使用使用沃尔什码的正交序列(正交码)和根据伪随机序列的扰码序列,构成DL-DMRS。另外,DL-DMRS对于每个天线端口而言是独立的,并且能够在每个资源块对内被复用。根据CDM和/或FDM,DL-DMRS在天线端口之间彼此处于正交关系。每个DL-DMRS根据正交码经受CDM组中的CDM。DL-DMRS在CDM组之间彼此经历FDM。相同CDM组中的DL-DMRS被映射到相同资源元素。对于相同CDM组中的DL-DMRS,在天线端口之间使用不同正交序列,并且正交序列彼此处于正交关系。用于PDSCH的DL-DMRS能够使用八个天线端口(天线端口7至14)中的一些或全部天线端口。换句话说,与DL-DMRS关联的PDSCH能够执行多达8个秩的MIMO发送。用于EPDCCH的DL-DMRS能够使用四个天线端口(天线端口107至110)中的一些或全部天线端口。另外,DL-DMRS能够根据关联的信道的秩的数量改变CDM的扩频码长度或待映射的资源元素的数量。
将要通过天线端口7、8、11和13发送的PDSCH的DL-DMRS被映射到由D1指示的资源元素。将要通过天线端口9、10、12和14发送的PDSCH的DL-DMRS被映射到由D2指示的资源元素。另外,将要通过天线端口107和108发送的EPDCCH的DL-DMRS被映射到由D1指示的资源元素。将要通过天线端口109和110发送的EPDCCH的DL-DMRS被映射到由D2表示的资源元素。
<本实施例中的NR的下行链路资源元素映射的细节>
以下,将描述NR中的预定资源的下行链路资源元素映射的示例。
这里,所述预定资源可被称为NR资源块(NR-RB),所述NR资源块(NR-RB)是NR中的资源块。能够基于与预定信道或预定信号(诸如,NR-PDSCH或NR-PDCCH)相关的分配的单位、定义所述预定信道或所述预定信号到资源元素的映射的单位和/或设置参数集的单位定义所述预定资源。
图11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NR的下行链路资源元素映射的示例的示图。图11表示在使用参数集0的情况下的所述预定资源中的一组资源元素。图11中示出的所述预定资源是由时间长度和频率带宽形成的资源,诸如LTE中的一个资源块对。
在图11的示例中,所述预定资源包括沿时间方向由OFDM码元编号0至13指示的14个OFDM码元和沿频率方向由子载波编号0至11指示的12个子载波。在系统带宽包括所述多个预定资源的情况下,在整个系统带宽上分配子载波编号。
由C1至C4指示的资源元素指示用于测量天线端口15至22的发送路径状态的参考信号(CSI-RS)。由D1和D2指示的资源元素分别指示CDM组1和CDM组2的DL-DMRS。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NR的下行链路资源元素映射的示例的示图。图12表示在使用参数集1的情况下的所述预定资源中的一组资源元素。图12中示出的所述预定资源是由与LTE中的一个资源块对相同的时间长度和频率带宽形成的资源。
在图12的示例中,所述预定资源包括沿时间方向由OFDM码元编号0至6指示的7个OFDM码元和沿频率方向由子载波编号0至23指示的24个子载波。在系统带宽包括所述多个预定资源的情况下,在整个系统带宽上分配子载波编号。
由C1至C4指示的资源元素指示用于测量天线端口15至22的发送路径状态的参考信号(CSI-RS)。由D1和D2指示的资源元素分别指示CDM组1和CDM组2的DL-DMRS。
图13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NR的下行链路资源元素映射的示例的示图。图13表示在使用参数集1的情况下的所述预定资源中的一组资源元素。图13中示出的所述预定资源是由与LTE中的一个资源块对相同的时间长度和频率带宽形成的资源。
在图13的示例中,所述预定资源包括沿时间方向由OFDM码元编号0至27指示的28个OFDM码元和沿频率方向由子载波编号0至6指示的6个子载波。在系统带宽包括所述多个预定资源的情况下,在整个系统带宽上分配子载波编号。
由C1至C4指示的资源元素指示用于测量天线端口15至22的发送路径状态的参考信号(CSI-RS)。由D1和D2指示的资源元素分别指示CDM组1和CDM组2的DL-DMRS。
例如,在NR中,可不发送与LTE中的CRS等同的参考信号。
<本实施例中的NR的资源元素映射方法的细节>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图11至13中示出的具有与发送信号相关的不同参数的物理信号能够在NR中通过FDM等而被复用。例如,使用预定资源作为单位执行所述复用。另外,即使在执行调度等的基站装置1识别所述复用的情况下,终端装置终端2也可能不识别所述复用。终端装置2可仅识别由终端装置2接收或发送的物理信号,或者可能不识别未由终端装置2接收或发送的物理信号。
另外,能够在至资源元素的映射中定义、设置或指定与发送信号相关的参数。在NR中,能够使用各种方法执行资源元素映射。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将参照下行链路描述NR的资源元素映射的方法,但其能够适用于上行链路和sidelink。
NR中的与资源元素映射相关的第一映射方法是在预定资源中设置或指定与发送信号相关的参数(物理参数)的方法。
在第一映射方法中,在所述预定资源中设置与发送信号相关的参数。在所述预定资源中设置的与发送信号相关的参数包括所述预定资源中的子载波的子帧间隔、所述预定资源中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所述预定资源中所包括的码元的数量、所述预定资源中的CP长度类型、所述预定资源中使用的多址接入方案和/或在所述预定资源中设置的参数。
例如,在第一映射方法中,能够利用所述预定资源定义NR中的资源网格。
图14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NR的资源元素映射方法的示例的示图。在图14的示例中,一个或多个预定资源能够在预定系统带宽和预定时间区域(子帧)中经受FDM。
所述预定资源中的带宽和/或所述预定资源中的时间长度能够被预先指定。例如,所述预定资源中的带宽对应于180kHz,并且所述预定资源中的时间长度对应于1毫秒。也就是说,所述预定资源对应于与LTE中的资源块对相同的带宽和时间长度。
另外,所述预定资源中的带宽和/或所述预定资源中的时间长度能够通过RRC信令而被设置。例如,基于经广播信道等发送的MIB或SIB中所包括的信息,所述预定资源中的带宽和/或所述预定资源中的时间长度被设置为专用于基站装置1(小区)。另外,例如,基于专用于终端装置2的控制信息,所述预定资源中的带宽和/或所述预定资源中的时间长度被设置为专用于终端装置2。
在第一映射方法中,在所述预定资源中设置的与发送信号相关的参数能够通过RRC信令而被设置。例如,基于经广播信道等发送的MIB或SIB中所包括的信息,所述参数被设置为专用于基站装置1(小区)。另外,例如,基于专用于终端装置2的控制信息,所述参数被设置为专用于终端装置2。
在第一映射方法中,基于至少一个下面的方法或定义,设置在所述预定资源中设置的与发送信号相关的参数。
(1)在所述预定资源中的每个预定资源中个别地设置与发送信号相关的参数。
(2)在所述预定资源的每个组中个别地设置与发送信号相关的参数。所述预定资源的所述组是沿频率方向连续的所述预定资源的集合。所述组中所包括的预定资源的数量可被预先指定,或者可通过RRC信令而被设置。
(3)设置某些参数的所述预定资源是基于指示开始预定资源和/或结束预定资源的信息决定的预定连续资源。所述信息能够通过RRC信令而被设置。
(4)设置某个参数的所述预定资源由关于位图的信息指示。例如,关于位图的信息中所包括的每个位对应于所述预定资源或一组所述预定资源。在关于位图的信息中所包括的位是1的情况下,设置与所述位对应的所述预定资源或所述一组所述预定资源中所述参数。所述关于位图的信息能够通过RRC信令而被设置。
(5)在预定信号或预定信道被映射到(发送)的所述预定资源中,使用预先指定的参数。例如,在发送同步信号或广播信道的所述预定资源中,使用预先指定的参数。例如,所述预先指定的参数对应于与LTE中的资源块对相同的带宽和时间长度。
(6)在包括所述预定信号或所述预定信道被映射到(发送)的所述预定资源的预定时间区域(也就是说,所述预定时间区域中所包括的所有所述预定资源)中,使用预先指定的参数。例如,在包括发送同步信号或广播信道的预定资源的子帧中,使用预先指定的参数。例如,所述预先指定的参数对应于与LTE中的资源块对相同的带宽和时间长度。
(7)在未设置参数的预定资源中,使用预先指定的参数。例如,在未设置参数的预定资源中,使用与发送同步信号或广播信道的所述预定资源相同的参数。
(8)在一个小区(分量载波)中,能够设置的参数受到限制。例如,对于能够在一个小区中设置的子载波间隔,所述预定资源中的带宽是这样的值:所述值是子载波间隔的整数倍。具体地讲,在所述预定资源中的带宽是180kHz的情况下,能够设置的子载波间隔包括3.75kHz、7.5kHz、15kHz、30kHz和60kHz。
NR中的与资源元素映射相关的第二映射方法是一种基于用于定义资源元素的子资源元素的方法。
在第二映射方法中,子资源元素被用于指定、设置或定义与与发送信号相关的参数对应的资源元素。在第二映射方法中,资源元素和子资源元素分别被称为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
换句话说,在第二映射方法中,基于与子资源元素相关的设置来设置与发送信号相关的参数(物理参数)。
例如,在预定资源中,设置一个资源元素中所包括的子资源元素的数量或子资源元素的图案。另外,所述预定资源能够被设置为与在本实施例中描述的所述预定资源相同。
例如,在第二映射方法中,能够利用预定数量的子资源元素定义NR中的资源网格。
图15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NR的资源元素映射方法的示例的示图。在图15的示例中,每个预定资源包括沿时间方向的28个子资源元素和沿频率方向的24个子资源元素。也就是说,在所述预定资源中的频率带宽是180kHz的情况下,子资源元素中的频率带宽是7.5kHz。
子资源元素中的带宽和/或子资源元素中的时间长度能够被预先指定。另外,例如,子资源元素对应于与LTE中的子资源元素相同的带宽(15kHz)和时间长度。
另外,子资源元素中的带宽和/或子资源元素中的时间长度能够通过RRC信令而被设置。例如,基于经广播信道等发送的MIB或SIB中所包括的信息,子资源元素中的带宽和/或子资源元素中的时间长度被设置为专用于基站装置1(小区)。另外,例如,基于专用于终端装置2的控制信息,子资源元素中的带宽和/或子资源元素中的时间长度被设置为专用于终端装置2。另外,在未设置子资源元素中的带宽和/或子资源元素中的时间长度的情况下,子资源元素能够对应于与LTE中的子资源元素相同的带宽(15kHz)和时间长度。
在第二映射方法中,能够基于至少一个下面的方法或定义设置一个资源元素中所包括的子资源元素。
(1)针对每个预定资源个别地执行设置。
(2)针对所述预定资源的每个组个别地执行设置。所述预定资源的所述组是沿频率方向连续的所述预定资源的集合。所述组中所包括的预定资源的数量可被预先指定,或者可通过RRC信令而被设置。
(3)对其执行设置的所述预定资源是基于指示开始预定资源和/或结束预定资源的信息决定的预定连续资源。所述信息能够通过RRC信令而被设置。
(4)对其执行设置的所述预定资源由关于位图的信息指示。例如,关于位图的信息中所包括的每个位对应于所述预定资源或一组所述预定资源。在关于位图的信息中所包括的位是1的情况下,对与所述位对应的所述预定资源或所述一组所述预定资源执行设置。所述关于位图的信息能够通过RRC信令而被设置。
(5)在预定信号或预定信道被映射到(发送)的所述预定资源中,一个资源元素中所包括的子资源元素被预先指定。例如,在发送同步信号或广播信道的所述预定资源中,一个资源元素中所包括的子资源元素被预先指定。例如,预先指定的子资源元素对应于与LTE中的资源元素相同的带宽和时间长度。
(6)在包括所述预定信号或所述预定信道被映射到(发送)的所述预定资源的预定时间区域(也就是说,所述预定时间区域中所包括的所有所述预定资源)中,一个资源元素中所包括的子资源元素被预先指定。例如,在包括发送同步信号或广播信道的所述预定资源的预定时间区域中,一个资源元素中所包括的子资源元素被预先指定。例如,预先指定的子资源元素对应于与LTE中的资源元素相同的带宽和时间长度。
(7)在不执行设置的所述预定资源中,一个资源元素中所包括的子资源元素被预先指定。例如,在不执行设置的所述预定资源中,一个资源元素中所包括的子资源元素是发送同步信号或广播信道的所述预定资源中使用的相同子资源元素。
(8)所述设置是一个资源元素中所包括的子资源元素的数量。设置沿频率方向和/或时间方向的一个资源元素中所包括的子资源元素的数量。例如,子资源元素被视为像图15中一样设置。在1个资源元素包括所述预定资源中的沿频率方向的2个子资源元素和沿时间方向的2个子资源元素的情况下,所述预定资源包括12个子载波和14个码元。这种结构(设置)与LTE中的资源块对中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和码元的数量相同,并且适合eMBB的使用情况。另外,在1个资源元素包括所述预定资源中的沿频率方向的4个子资源元素和沿时间方向的1个子资源元素的情况下,所述预定资源包括6个子载波和28个码元。这种结构(设置)适合URLLC的使用情况。另外,在1个资源元素包括所述预定资源中的沿频率方向的1个子资源元素和沿时间方向的4个子资源元素的情况下,所述预定资源包括24个子载波和7个码元。这种结构(设置)适合mMTC的使用情况。
(9)在前面的(8)中描述的一个资源元素中所包括的子资源元素的数量被预先图案化,并且指示所述图案的信息(索引)被用于设置。所述图案能够包括CP长度类型、子资源元素的定义、多址接入方案和/或参数集。
(10)在一个小区(分量载波)或一个时间区域(子帧)中,一个资源元素中所包括的子资源元素的数量是不变的。例如,在一个小区或一个时间区域中,像在前面的(8)中描述的示例中一样,一个资源元素中所包括的子资源元素的全部数量是4。也就是说,在该示例中,可配置一个资源元素中所包括的子资源元素的数量是4的带宽和时间长度的资源元素。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如上所述,所述预定资源已被用于NR中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或sidelink中的资源元素映射。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所述预定资源可被用于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和sidelink之中的两个或更多个链路中的资源元素映射。
例如,所述预定资源被用于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和sidelink中的资源元素映射。在某个预定资源中,预定数量的前码元被用于下行链路中的资源元素映射。在所述预定资源中,预定数量的后码元被用于上行链路中的资源元素映射。在所述预定资源中,所述预定数量的前码元和所述预定数量的后码元之间的预定数量的码元可被用于保护时间。在所述预定资源中,关于所述预定数量的前码元和所述预定数量的后码元,可使用相同物理参数,或者可使用独立地设置的物理参数。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和sidelink已被描述为NR中的独立地定义的链路,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和sidelink可被定义为共同链路。例如,定义在本实施例中描述的信道、信号、处理和/或资源等,而不考虑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和sidelink。在基站装置1或终端装置2中,基于预先指定的设置、通过RRC信令而执行的设置和/或物理层中的控制信息决定信道、信号、处理和/或资源等。例如,在终端装置2中,基于来自基站装置1的设置决定能够发送和接收的信道和信号。
<应用示例>
[基站的应用示例]
(第一应用示例)
图16是表示可应用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结构的第一示例的方框图。eNB 8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810和基站设备820。每个天线810和基站设备820可经RF线缆彼此连接。
每个天线810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构成MIMO天线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基站设备82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eNB 800可包括所述多个天线810,如图16中所示,并且所述多个天线810可例如对应于由eNB 800使用的多个频带。应该注意的是,尽管图16表示eNB 800包括所述多个天线810的示例,但eNB800可包括单个天线810。
基站设备820包括控制器821、存储器822、网络接口823和无线通信接口825。
控制器821可以是例如CPU或DSP,并且操作基站设备820的上层的各种功能。例如,控制器821从由无线通信接口825处理的信号中的数据产生数据包,并且经网络接口823传送产生的包。控制器821可通过捆绑来自多个基带处理器的数据来产生捆绑包,并且传送产生的捆绑包。另外,控制器821也可具有执行控制(诸如,无线电资源控制、无线电承载控制、移动性管理、许可控制和时间安排)的逻辑功能。另外,可与周围的eNB或核心网络节点协作地执行该控制。存储器8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控制器821执行的程序和各种控制数据(诸如,例如终端列表、发送功率数据和调度数据)。
网络接口823是用于将基站设备820连接到核心网络824的通信接口。控制器821可经网络接口823与核心网络节点或另一eNB通信。在这种情况下,eNB 800可通过逻辑接口(例如,S1接口或X2接口)连接到核心网络节点或另一eNB。网络接口823可以是有线通信接口或用于无线回程的无线通信接口。在网络接口823是无线通信接口的情况下,网络接口823可将比由无线通信接口825使用的频带高的频带用于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接口825支持蜂窝通信系统(诸如,长期演进(LTE)或LTE-Advanced),并且经天线810提供与位于eNB 800的小区内的终端的无线连接。无线通信接口825可通常包括基带(BB)处理器826、RF电路827等。BB处理器826可例如执行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复用/解复用等,并且对每个层执行各种信号处理(例如,L1、介质访问控制(MAC)、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替代于控制器821,BB处理器826可具有如上所述的逻辑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BB处理器826可以是包括存储有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用于执行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模块,并且通过更新程序,BB处理器826的功能可以是可改变的。另外,该模块可以是将要被插入到基站设备820的插槽中的卡或片或者安装在所述卡或片上的芯片。同时,RF电路827可包括混合器、滤波器、放大器等,并且经天线81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无线通信接口825可包括多个BB处理器826,如图16中所示,并且所述多个BB处理器826可例如对应于由eNB 800使用的多个频带。另外,无线通信接口825还可包括多个RF电路827,如图16中所示,并且所述多个RF电路827可例如对应于多个天线元件。需要注意的是,图16表示无线通信接口825包括所述多个BB处理器826和所述多个RF电路827的示例,但无线通信接口825可包括单个BB处理器826或单个RF电路827。
(第二应用示例)
图17是表示可应用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结构的第二示例的方框图。eNB 83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840、基站设备850和RRH 860。每个天线840和RRH 860可经RF线缆彼此连接。另外,基站设备850和RRH 860可通过高速线路(诸如,光纤光缆)而彼此连接。
每个天线840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构成MIMO天线的天线元件),并且用于RRH 86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eNB 830可包括多个天线840,如图17中所示,并且所述多个天线840可例如对应于由eNB 830使用的多个频带。需要注意的是,图17表示eNB830包括所述多个天线840的示例,但eNB 830可包括单个天线840。
基站设备850包括控制器851、存储器852、网络接口853、无线通信接口855和连接接口857。控制器851、存储器852和网络接口853类似于参照图16描述的控制器821、存储器822和网络接口823。
无线通信接口855支持蜂窝通信系统(诸如,LTE和LTE-Advanced),并且经RRH 860和天线840提供与位于与RRH 860对应的扇区中的终端的无线连接。无线通信接口855可通常包括BB处理器856等。除了BB处理器856经连接接口857连接到RRH 860的RF电路864之外,BB处理器856类似于参照图15描述的BB处理器826。无线通信接口855可包括多个BB处理器856,如图16中所示,并且所述多个BB处理器856可例如对应于由eNB 830使用的多个频带。需要注意的是,图16表示无线通信接口855包括所述多个BB处理器856的示例,但无线通信接口855可包括单个BB处理器856。
连接接口857是用于将基站设备850(无线通信接口855)连接到RRH 860的接口。连接接口857可以是用于将基站设备850(无线通信接口855)连接到RRH 860的高速线路上的通信的通信模块。
另外,RRH 860包括连接接口861和无线通信接口863。
连接接口861是用于将RRH 860(无线通信接口863)连接到基站设备850的接口。连接接口861可以是用于高速线路上的通信的通信模块。
无线通信接口863经天线84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863可通常包括RF电路864等。RF电路864可包括混合器、滤波器、放大器等,并且经天线84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863可包括多个RF电路864,如图17中所示,并且所述多个RF电路864可例如对应于多个天线元件。需要注意的是,图17表示无线通信接口863包括所述多个RF电路864的示例,但无线通信接口863可包括单个RF电路864。
图16和17中示出的eNB 800、eNB 830、基站装置820或基站装置850可对应于以上参照图3等描述的基站装置1。
[终端设备的应用示例]
(第一应用示例)
图18是表示作为可应用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的终端设备2的智能电话900的示意性结构的示例的方框图。智能电话900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装置903、外部连接接口904、照相机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装置909、显示装置910、扬声器911、无线通信接口912、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915、一个或多个天线916、总线917、电池918和辅助控制器919。
处理器901可以是例如CPU或片上系统(SoC),并且控制智能电话900的应用层和其它层的功能。存储器90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处理器901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存储装置903可包括诸如半导体存储器和硬盘的存储介质。外部连接接口904是用于将智能电话900连接到外部连接装置(诸如,存储卡和通用串行总线(USB)装置)的接口。
照相机906包括例如图像传感器(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并且产生捕获图像。传感器907可包括传感器组,所述传感器组包括例如定位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麦克风908将输入到智能电话900中的声音转换成音频信号。输入装置909包括例如检测显示装置910的屏幕被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小键盘、键盘、按钮、开关等,并且从用户接受操作或信息输入。显示装置910包括屏幕(诸如,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并且显示智能电话900的输出图像。扬声器911将从智能电话900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成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912支持蜂窝通信系统(诸如,LTE或LTE-Advanced),并且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12可通常包括BB处理器913、RF电路914等。BB处理器913可例如执行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复用/解复用等,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另一方面,RF电路914可包括混合器、滤波器、放大器等,并且经天线916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912可以是集成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的单芯片模块。无线通信接口912可包括多个BB处理器913和多个RF电路914,如图18中所示。需要注意的是,图18表示无线通信接口912包括多个BB处理器913和多个RF电路914的示例,但无线通信接口912可包括单个BB处理器913或单个RF电路914。
另外,除了蜂窝通信系统之外,无线通信接口912还可支持其它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短程无线通信系统、近场通信系统和无线局域网(LAN)系统,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无线通信接口912可包括用于每个无线通信系统的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
每个天线开关915在无线通信接口912中所包括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无线通信系统的电路)之中切换天线916的连接目的地。
每个天线916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构成MIMO天线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被无线通信接口912用于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智能电话900可包括多个天线916,如图18中所示。需要注意的是,图18表示智能电话900包括多个天线916的示例,但智能电话900可包括单个天线916。
另外,智能电话900可包括用于每个无线通信系统的天线916。在这种情况下,可从智能电话900的结构省略天线开关915。
总线917将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装置903、外部连接接口904、照相机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装置909、显示装置910、扬声器911、无线通信接口912和辅助控制器919彼此连接。电池918经在附图中作为虚线部分地示出的供电线路将电力提供给图18中示出的智能电话900的每个块。辅助控制器919例如在休眠模式下操作智能电话900的最少必要功能。
(第二应用示例)
图19是表示可应用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的汽车导航设备920的示意性结构的示例的方框图。汽车导航设备920包括处理器921、存储器922、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924、传感器925、数据接口926、内容播放器927、存储介质接口928、输入装置929、显示装置930、扬声器931、无线通信接口933、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936、一个或多个天线937和电池938。
处理器921可以是例如CPU或SoC,并且控制汽车导航设备920的导航功能和其它功能。存储器9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处理器921执行的程序和数据。
GPS模块924使用从GPS卫星接收的GPS信号测量汽车导航设备920的位置(例如,纬度、经度和高度)。传感器925可包括传感器组,所述传感器组包括例如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等。数据接口926例如经未示出的终端连接到车载网络941,并且获取在车辆侧产生的数据(诸如,车辆速度数据)。
内容播放器927再现存储在插入到存储介质接口928中的存储介质(例如,CD或DVD)中的内容。输入装置929包括例如检测显示装置930的屏幕被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钮、开关等,并且从用户接受操作或信息输入。显示装置930包括屏幕(诸如,LCD和OLED显示器),并且显示导航功能或再现的内容的图像。扬声器931输出导航功能或再现的内容的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933支持蜂窝通信系统(诸如,LTE或LTE-Advanced),并且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33可通常包括BB处理器934、RF电路935等。BB处理器934可例如执行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复用/解复用等,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另一方面,RF电路935可包括混合器、滤波器、放大器等,并且经天线937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是集成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的单芯片模块。无线通信接口933可包括多个BB处理器934和多个RF电路935,如图19中所示。需要注意的是,图19表示无线通信接口933包括多个BB处理器934和多个RF电路935的示例,但无线通信接口933可包括单个BB处理器934或单个RF电路935。
另外,除了蜂窝通信系统之外,无线通信接口933还可支持其它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短程无线通信系统、近场通信系统和无线LAN系统,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无线通信接口933可包括用于每个无线通信系统的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
每个天线开关936在无线通信接口933中所包括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无线通信系统的电路)之中切换天线937的连接目的地。
每个天线937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构成MIMO天线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被无线通信接口933用于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汽车导航设备920可包括多个天线937,如图19中所示。需要注意的是,图19表示汽车导航设备920包括多个天线937的示例,但汽车导航设备920可包括单个天线937。
另外,汽车导航设备920可包括用于每个无线通信系统的天线937。在这种情况下,可从汽车导航设备920的结构省略天线开关936。
电池938经在附图中作为虚线部分地示出的供电线路将电力提供给图19中示出的汽车导航设备920的每个块。另外,电池938积累从车辆提供的电力。
本公开的技术还可被实现为包括汽车导航设备920的一个或多个块、车载网络941和车辆模块942的车载系统(或车辆)940。车辆模块942产生车辆数据(诸如,车辆速度、引擎速度和故障信息),并且将产生的数据输出给车载网络941。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效果仅是说明性的或例示的效果,而非限制性的。也就是说,除了以上效果之外或替代于以上效果,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实现通过本说明书的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清楚的其它效果。
另外,本技术也可被如下构造。
(1)一种与基站装置通信的终端装置,所述终端站装置包括:
高层处理单元,被配置为通过来自基站装置的高层的信令来设置至少一个第一RAT和至少一个第二RAT;和
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第一RAT中的发送信号和第二RAT中的发送信号,
其中第一RAT中的发送信号被映射到对每个子帧基于一个物理参数配置的资源元素,以及
第二RAT中的发送信号被映射到对每个子帧基于一个或多个物理参数配置的资源元素,并且被映射到每个子帧中所包括的预定资源中基于一个物理参数配置的资源元素。
(2)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所述高层处理单元设置用于第二RAT中的发送信号的物理参数。
(3)如(1)或(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在未设置所述物理参数的情况下,基于预先指定的物理参数产生第二RAT中的发送信号。
(4)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所述物理参数是子载波间隔。
(5)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所述物理参数是码元长度。
(6)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所述物理参数是每个子帧中所包括的预定资源中的子载波的数量。
(7)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所述物理参数是每个子帧中所包括的预定资源中的码元的数量。
(8)如(1)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使用与所述物理参数对应的预定数量的子资源元素配置第二RAT中的发送信号被映射到的每个资源元素。
(9)如(8)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所述高层处理单元在所述预定资源中设置所述预定数量的子资源元素。
(10)一种与终端装置通信的基站装置,所述基站装置包括:
高层处理单元,被配置为通过高层的信令来对终端装置设置至少一个第一RAT和至少一个第二RAT;和
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发送第一RAT中的发送信号和第二RAT中的发送信号,
其中第一RAT中的发送信号被映射到对每个子帧基于一个物理参数配置的资源元素,以及
第二RAT中的发送信号被映射到对每个子帧基于一个或多个物理参数配置的资源元素,并且被映射到每个子帧中所包括的预定资源中基于一个物理参数配置的资源元素。
(11)一种在与基站装置通信的终端装置中使用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通过来自基站装置的高层的信令来设置至少一个第一RAT和至少一个第二RAT的步骤;和
接收第一RAT中的发送信号和第二RAT中的发送信号的步骤,
其中第一RAT中的发送信号被映射到对每个子帧基于一个物理参数配置的资源元素,以及
第二RAT中的发送信号被映射到对每个子帧基于一个或多个物理参数配置的资源元素,并且被映射到每个子帧中所包括的预定资源中基于一个物理参数配置的资源元素。
(12)一种在与终端装置通信的基站装置中使用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通过高层的信令来对终端装置设置至少一个第一RAT和至少一个第二RAT的步骤;和
发送第一RAT中的发送信号和第二RAT中的发送信号的步骤,
其中第一RAT中的发送信号被映射到对每个子帧基于一个物理参数配置的资源元素,以及
第二RAT中的发送信号被映射到对每个子帧基于一个或多个物理参数配置的资源元素,并且被映射到每个子帧中所包括的预定资源中基于一个物理参数配置的资源元素。

Claims (14)

1.一种用户装备,包括:
收发器;和
耦接到收发器的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
通过RRC信令接收:
第一信息,指示关于同步信号(SS)和物理广播信道(PBCH)的参数,
其中关于SS和PBCH的参数包括SS和PBCH共同的子载波间隔,以及
第二信息,指示发送SS和PBCH的资源的起始点;以及
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接收SS和PBCH,
其中发送SS和PBCH的资源是基于所述起始点决定的连续资源,以及
其中SS包括主同步信号(PSS)和辅同步信号(SSS)。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备,
其中,SS和PBCH共同的子载波间隔是配置用于一个小区的多个子载波间隔之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装备,
其中,对于配置用于所述一个小区的多个预定频率资源中的每一个,独立地配置SS和PBCH共同的子载波间隔。
4.一种基站设备,包括:
收发器;以及
耦接到收发器的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
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提供:
第一信息,指示关于同步信号(SS)和物理广播信道(PBCH)的参数,
其中关于SS和PBCH的参数包括SS和PBCH共同的子载波间隔,以及
第二信息,指示发送SS和PBCH的资源的起始点;以及
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发送SS和PBCH,
其中发送SS和PBCH的资源是基于起始点决定的连续资源,以及
其中SS包括主同步信号(PSS)和辅同步信号(SSS)。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设备,其中,所述基站设备是基站本身或与所述基站连接的远程无线电头(RRH)。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设备,
其中,SS和PBCH共同的子载波间隔是配置用于一个小区的多个子载波间隔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设备,
其中,对于配置用于所述一个小区的多个预定频率资源中的每一个,独立地配置SS和PBCH共同的子载波间隔。
8.一种用于用户装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RRC信令接收:
第一信息,指示关于同步信号(SS)和物理广播信道(PBCH)的参数,
其中关于SS和PBCH的参数包括SS和PBCH共同的子载波间隔,以及
第二信息,指示发送SS和PBCH的资源的起始点;以及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接收SS和PBCH,
其中发送SS和PBCH的资源是基于所述起始点决定的连续资源,以及
其中SS包括主同步信号(PSS)和辅同步信号(SSS)。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
其中,SS和PBCH共同的子载波间隔是配置用于一个小区的多个子载波间隔之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
其中,对于配置用于所述一个小区的多个预定频率资源中的每一个,独立地配置SS和PBCH共同的子载波间隔。
11.一种用于基站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提供:
第一信息,指示关于同步信号(SS)和物理广播信道(PBCH)的参数,
其中关于SS和PBCH的参数包括SS和PBCH共同的子载波间隔,以及
第二信息,指示发送SS和PBCH的资源的起始点;以及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发送SS和PBCH,
其中发送SS和PBCH的资源是基于所述起始点决定的连续资源,以及
其中SS包括主同步信号(PSS)和辅同步信号(SSS)。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站设备是基站本身或与所述基站连接的远程无线电头(RRH)。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
其中,SS和PBCH共同的子载波间隔是配置用于一个小区的多个子载波间隔之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
其中,对于配置用于所述一个小区的多个预定频率资源中的每一个,独立地配置SS和PBCH共同的子载波间隔。
CN202110835618.XA 2016-04-21 2017-02-02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和通信方法 Active CN1135419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5618.XA CN113541911B (zh) 2016-04-21 2017-02-02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和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85087 2016-04-21
JP2016-085087 2016-04-21
CN201780023214.2A CN109076550B (zh) 2016-04-21 2017-02-02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和通信方法
CN202110835618.XA CN113541911B (zh) 2016-04-21 2017-02-02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和通信方法
PCT/JP2017/003683 WO2017183252A1 (ja) 2016-04-21 2017-02-02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3214.2A Division CN109076550B (zh) 2016-04-21 2017-02-02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和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1911A true CN113541911A (zh) 2021-10-22
CN113541911B CN113541911B (zh) 2023-05-23

Family

ID=6011676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35618.XA Active CN113541911B (zh) 2016-04-21 2017-02-02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和通信方法
CN201780023214.2A Active CN109076550B (zh) 2016-04-21 2017-02-02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和通信方法
CN202310544617.9A Pending CN116567823A (zh) 2016-04-21 2017-02-02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和通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3214.2A Active CN109076550B (zh) 2016-04-21 2017-02-02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和通信方法
CN202310544617.9A Pending CN116567823A (zh) 2016-04-21 2017-02-02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和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11057883B2 (zh)
EP (3) EP3448103B1 (zh)
JP (1) JP7277140B2 (zh)
CN (3) CN113541911B (zh)
AU (1) AU2017252917A1 (zh)
BR (1) BR112018070999A2 (zh)
WO (1) WO20171832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2984B (zh) 2017-03-24 2021-09-2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公共控制信道的配置及接收方法、装置
US11658774B2 (en) * 2017-03-31 2023-05-23 Motorola Mobility Llc Determining a resource field that carries feedback information
US11246049B2 (en) 2017-05-05 2022-02-08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measurement report on a wireless network
JP6935516B2 (ja) * 2017-05-17 2021-09-15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情報の伝送方法及び関連製品
CN109150473B (zh) * 2017-06-16 2022-10-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和系统
WO2019066318A1 (ko) * 2017-09-29 2019-04-0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프리엠션의 지시 방법
US11324015B2 (en) * 2017-11-22 2022-05-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reporting for communication service priority types
US11812516B2 (en) * 2018-01-25 2023-11-07 Ntt Docomo, Inc User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a band combination that can be applied to dual connectivity
KR102616557B1 (ko) 2018-02-13 2023-12-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및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9193427A1 (en) * 2018-04-04 2019-10-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time domain allocation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796733B1 (en) * 2018-07-17 2023-03-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bs in nr v2x
CN112805954A (zh) * 2018-10-05 2021-05-14 苹果公司 考虑lte-nr dl共享的nr pdsch的附加dmrs
CN111511034B (zh) * 2019-01-31 2022-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请求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1000284A1 (en) * 2019-07-03 2021-0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 matching for spectrum sharing between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US11405129B2 (en) * 2020-07-02 2022-08-02 T-Mobile Usa, Inc. Uplink modulation mode based on UE conditions
WO2024031557A1 (en) * 2022-08-11 2024-02-15 Apple Inc. Dynamic waveform switching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03385A1 (en) * 2011-07-04 2014-01-02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Radio Resources for Data and Scheduling Information
CN103563277A (zh) * 2011-05-27 2014-02-05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多节点系统中发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3733560A (zh) * 2011-08-12 2014-04-16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无线系统中灵活的带宽操作的下行链路资源分配
CN104094549A (zh) * 2012-01-30 2014-10-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高发射功率的演进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中的循环前缀
US20150043491A1 (en) * 2013-08-11 2015-02-12 Coherent Logix, Incorporated Broadcast/Broadband Convergence Network
US20150264683A1 (en) * 2012-10-22 2015-09-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onfiguring wireless frame of user equipment and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wireless frame of bas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US20150304994A1 (en) * 2012-10-02 2015-10-22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Foundation Hanyang University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of downlink signal and channel, terminal thereof, and base stattion thereof.
US20150373668A1 (en) * 2012-09-16 2015-12-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6052017A1 (ja) * 2014-09-29 2016-04-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67203B2 (en) * 2008-07-11 2018-0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ous TDM-based communication in dominant interference scenarios
WO2012023819A2 (ko) * 2010-08-18 2012-02-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480531B1 (ko) * 2010-09-13 2015-01-0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부반송파 간격의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JP6496740B2 (ja) * 2013-09-26 2019-04-03 コーヒレント・ロジックス・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次世代放送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EP3076737B1 (en) * 2013-12-30 2021-09-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5359604B (zh) * 2014-02-28 2020-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非授权频谱通信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9888372B2 (en) * 2014-03-24 2018-02-06 Lg Electronics Inc.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in-vehic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5637964B (zh) * 2014-05-15 202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用户设备及通信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
US10630599B2 (en) 2014-09-19 2020-04-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18521525A (ja) * 2015-05-29 2018-08-02 インテル アイピー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最小システム情報送信
US10117199B2 (en) * 2015-09-24 2018-10-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0716020B2 (en) * 2016-02-23 2020-07-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ement reference signal
US10231198B2 (en) * 2016-03-31 2019-03-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eceiving downlink signal, and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signal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3277A (zh) * 2011-05-27 2014-02-05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多节点系统中发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20140003385A1 (en) * 2011-07-04 2014-01-02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Radio Resources for Data and Scheduling Information
CN103733560A (zh) * 2011-08-12 2014-04-16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无线系统中灵活的带宽操作的下行链路资源分配
CN104094549A (zh) * 2012-01-30 2014-10-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高发射功率的演进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中的循环前缀
US20150373668A1 (en) * 2012-09-16 2015-12-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20150304994A1 (en) * 2012-10-02 2015-10-22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Foundation Hanyang University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of downlink signal and channel, terminal thereof, and base stattion thereof.
US20150264683A1 (en) * 2012-10-22 2015-09-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onfiguring wireless frame of user equipment and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wireless frame of bas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US20150043491A1 (en) * 2013-08-11 2015-02-12 Coherent Logix, Incorporated Broadcast/Broadband Convergence Network
WO2016052017A1 (ja) * 2014-09-29 2016-04-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1-163262 UL grant in RAR v1"", 《3GPP TSG_RAN\WG1_RL1》 *
""R1-163262 UL grant in RAR v1"", 《3GPP TSG_RAN\WG1_RL1》, 6 April 2016 (2016-04-06) *
HUAWEI等: "R1-162156 "Scenario amp;amp; design criteria on flexible numerologie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4BIS R1-162156》》, 1 April 2016 (2016-04-01) *
LG ELECTRONICS: ""R1-162458 Remaining issues on NB-PDCCH"", 《3GPP TSG_RAN\WG1_RL1》 *
LG ELECTRONICS: ""R1-162458 Remaining issues on NB-PDCCH"", 《3GPP TSG_RAN\WG1_RL1》, 6 April 2016 (2016-04-06), pages 1 - 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98017A1 (en) 2021-09-23
CN109076550A (zh) 2018-12-21
EP3448103A1 (en) 2019-02-27
BR112018070999A2 (pt) 2019-04-16
CN109076550B (zh) 2023-09-26
US11057883B2 (en) 2021-07-06
WO2017183252A1 (ja) 2017-10-26
JPWO2017183252A1 (ja) 2019-02-21
AU2017252917A1 (en) 2018-10-25
CN116567823A (zh) 2023-08-08
EP4236614A3 (en) 2023-09-20
EP4236614A2 (en) 2023-08-30
EP3968557A1 (en) 2022-03-16
CN113541911B (zh) 2023-05-23
US20240015709A1 (en) 2024-01-11
US11818693B2 (en) 2023-11-14
EP3968557B1 (en) 2023-08-23
EP3448103B1 (en) 2023-07-26
EP3448103A4 (en) 2019-05-01
JP7277140B2 (ja) 2023-05-18
US20200305151A1 (en) 2020-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18693B2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according to a determined subcarrier spacing
US11582767B2 (en) User equipment that determines radio link failure using timer and radio link quality, and corresponding base station
CN108702752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9076465B (zh)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通信方法和程序
US20200413380A1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8141853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9565813B (zh)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程序
CN108605313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8293252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8781444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9565814B (zh)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JP7209456B2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466747B1 (ko) 통신 장치 및 통신 방법
CN108141861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8702741B (zh)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和通信方法
WO2017195479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