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1206B - 一种供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供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1206B
CN113541206B CN202111083266.3A CN202111083266A CN113541206B CN 113541206 B CN113541206 B CN 113541206B CN 202111083266 A CN202111083266 A CN 202111083266A CN 113541206 B CN113541206 B CN 1135412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power
power generation
energy
energ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832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41206A (zh
Inventor
郭国伟
陆志欣
陈法文
李春晖
区永恒
吴婉媚
索智勇
杨智诚
刘益军
罗永润
陈健卯
刘鹏祥
刘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UIYING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Fosh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UIYING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Fosh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UIYING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Fosh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rp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UIYING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8326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412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41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12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412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12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6Schedu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generators, e.g.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generators to meet a given deman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4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wherein a plurality of decentralised, dispersed or local energy generation technologies are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供电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供电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供电系统包括发电能源单元、始端电能表、第一标记器、第一标记识别器、第二标记器、第二标记识别器、供电网络、终端电能表和用户负载。所述控制方法中对输电电流和供电电流进行标记,并与对应的发电能源单元匹配,使得输入用户负载的电能来源可视化,当分布式能源供电出现波动时,可以采用稳定的发电能源单元补充或替换,从而可以维持配电网络的供电稳定性;所述供电系统还能根据分布式能源波动的实际情况,自动调整多个发电能源单元的电气连接关系,分布式能源的供电使用率进一步提高,也让配电网的调度控制操作更加智能化,有助于提高供电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供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电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供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发电能源以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为主,随着新能源技术发展,出现了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等分布式发电能源。由于分布式发电能源的电源功率需要依赖自然环境,且分布比较分散,所以分布式发电能源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将分布式发电能源并入现有配电网中容易出现供电不稳定,且合并形成的配电网无法实现多个发电能源的自动切换,导致分布式能源利用率不高,导致能源浪费和供电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供电系统及控制方法,其能使得配电网供电稳定,分布式能源能实现自动切换供电,利用率更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包括如下内容:
A.根据各用户供电区用电量历史数据,在电力调度系统中预设供电调整上限值和反馈警告下限值。
B.电力调度系统采集始端电能表、终端电能表、第一标记器、第二标记器、第一标记识别器和第二标记识别器的参数信息;分析得出各个发电能源单元的有效供电量。
C.电力调度系统采集所述有效供电量、供电调整上限值和反馈警告下限值,并进行分析;当有效供电量在供电调整上限值和反馈警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以内,返回步骤B;
D.当所述有效供电量超出供电调整上限值,所述电力调度系统主动切换发电能源单元与供电设备的电气连接关系,将有效供电量降低至供电调整上限值以下;
E.当所述有效供电量低于反馈警告下限值时,所述电力调度系统向对应发电能源单元发出供电调整信息,并经过设定调整时间段后,重复检测该发电能源单元有效供电量;
如果该发电能源单元的有效供电量依旧低于反馈警告下限值时,断开该发电能源单元与配电网络的电气连接,并切换至稳定的发电能源单元;
如果切换后的发电能源单元的有效供电量高于警告下限值时,返回B步骤;
如果切换后的发电能源单元的有效供电量低于警告下限值时,返回E步骤。
更优的,所述B步骤中分析得出各个发电能源单元的有效供电量时包括如下内容:
B1.始端电能表实时检测各个发电能源单元输出电量,电力调度系统将输出电量与发电能源单元匹配,得到电力输出检测信息。
B2.第一标记器在各个发电能源单元的输出的电流中加载一级能源标识;所述第一标记识别器用于在供电设备的输入口识别一级能源标识,并将供电设备和发电能源单元匹配。
B3.所述第二标记器在供电设备输出的电流中加载二级能源标识,所述第二标记识别器在用户负载的输入端识别二级能源标识,终端电能表在用户负载输入端实时检测输入电量,电力调度系统将输入电量和发电能源单元匹配,得到电力输入检测信息。
B4.电力调度系统根据电力输出检测信息和电力输入检测信息中各个发电能源单元同一时间段内输出电量和输入至用户负载的电量的差值,进而分析得出该发电能源单元对该用户负载在单位时间段内的有效供电量。
更优的,所述第一标记器为载波通讯装置,所述载波通讯装置包括电容器和控制开关;所述B2步骤中所述第一标记器在发电能源单元的输出电流加载一级能源标识的步骤具体如下:采用电力载波通讯技术按照每个发电能源单元不同载波电压信号的要求为发电能源单元的输出电流加载指定通讯信息;所述电容器和控制开关串联后并接在发电能源单元的输出线路上,且每个发电能源单元的输出线路上设有电容器规格不同;控制开关闭合,电容器接通,此时发电能源单元的输出线路上的电压会升高;间隔设定时间之后,控制开关断开,电容器切除,此时发电能源单元的输出线路上的电压会降低并恢复正常;使得所述载波通讯装置为不同发电能源单元设置不同电压变化规律的所述一级能源标识。
更优的,所述第二标记器也为载波通讯装置,所述B3步骤中所述第二标记器在供电设备的输出电流加载二级能源标识的步骤具体如下:采用电力载波通讯技术按照每个供电设备不同载波信号的要求为供电设备的输出电流加载指定通讯信息;所述电容器和控制开关串联后并接在供电设备的输出线路上,且每个供电设备的输出线路上设有电容器规格不同;控制开关闭合,电容器接通,此时供电设备的输出线路上的电压会升高;间隔设定时间之后,控制开关断开,电容器切除,此时供电设备的输出线路上的电压会降低并恢复正常;使得所述载波通讯装置为不同发供电设备设置不同电压变化规律的所述二级能源标识。
更优的,所述B步骤中发电能源单元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水力发电、燃气发电和火力发电;所述E步骤中所述的稳定的发电能源单元为水力发电、燃气发电或火力发电。
更优的,所述A步骤中还包括如下内容:
根据各用户供电区用电量历史数据中对应时间段内,最低用电量与该用户供电区存储电量差值及供电调整余量得出反馈警告下限值;
根据各用户供电区用电量历史数据中对应时间段内,平均用电量与该用户供电区存储电量差值及供电调整余量得出供电调整上限值;
所述供电调整余量为供电所根据用户供电区用电量调研设置的电量预留调整值。
更优的,所述D步骤中当所述有效供电量超出供电调整上限值,所述电力调度系统主动切换发电能源单元与供电设备的电气连接关系,具体包括如下内容: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作为分布式能源单元,将燃气发电和火力发电作为调度能源单元;当所述有效供电量超出供电调整上限值,进一步对比各个分布式能源单元的有效供电量超出值,根据该超出值降低所述调度能源单元的发电量,并用分布式能源单元对用户供电区进行补充供电;当首次检测出所述有效供电量低于反馈警告下限值,进一步对比各个分布式能源单元的有效供电量缺口值,根据该缺口值提高所述调度能源单元的发电量对用户供电区进行补充供电;当再次检测出所述有效供电量低于反馈警告下限值,完全断开分布式能源单元,完全由调度能源单元供电。
一种供电系统,包括沿着供电电能输送方向依次电气连接的发电能源单元、供电网络和用户负载;所述发电能源单元和供电网络之间串联设有所述始端电能表、第一标记器和第一标记识别器;所述始端电能表用于统计所述发电能源单元输出的电量;所述第一标记器对所述发电能源单元输出的电能标记一级能源标识;所述供电网络中设有若干供电设备和电力调度系统;所述供电设备与用户负载电气连接;所述供电设备用于将输入至供电网络中的电能分配至用户供电区;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一标记识别器;所述第一标记识别器用于识别所述一级能源标识;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端设有第二标记器;第二标记器对所述供电设备输出的电能标记二级能源标识;所述用户负载的输入端设有终端电能表和第二标记识别器;所述终端电能表用于统计输入用户负载的电量;第二标记识别器用于识别所述二级能源标识;所述电力调度系统包括:信息采集模块、分析模块和调整控制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发电能源单元、始端电能表、终端电能表、第一标记器、第二标记器、第一标记识别器和第二标记识别器的参数信息;所述分析模块用于根据电力调度设置信息对参数信息进行分析,进而向所述调整控制模块发出控制指令,以实现切换发电能源单元与供电设备的电气连接关系;所述调整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控制指令,向发电能源单元反馈供电调整信息,或用于将发电能源单元和供电网络电气连接或断开。
更优的,所述第一标记器和所述第二标记器均包括电容器和控制开关;
所述第一标记器中所述电容器和控制开关串联后并联连接在发电能源单元输出的线路上,且每个发电能源单元输出的线路上设有电容器规格不同;
所述第二标记器中所述电容器和控制开关串联后并联连接在供电设备输出的线路上,且每个供电设备输出的线路上设有电容器规格不同。
更优的,所述供电设备为变压器,多个所述供电设备共用一个用户供电区的配电所,所有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均设有第一标记识别器,每个所述变压器每次只能采用一种一级能源标识的发电能源单元的电能供电。
具体的,所述发电能源单元为:风力发电、燃气发电、水力发电、光伏发电和火力发电。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所述供电系统,所述控制方法中对输电电流和供电电流进行标记,并于对应的发电能源单元匹配,使得输入用户负载的电能来源可视化,当分布式能源供电出现波动时,可以采用稳定的发电能源单元补充或替换供电,从而可以维持配电网络的供电稳定性;此外,所述供电系统还能根据分布式能源波动的实际情况,自动调整多个发电能源单元的电气关联关系,使得分布式能源作为优选供电能源,分布式能源的供电使用率进一步提高,也实现了配电网的调度控制操作更加智能化,有助于提高供电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分析得出各个发电能源单元的有效供电量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包括如下内容:
A.根据各用户供电区用电量历史数据,在电力调度系统中预设供电调整上限值和反馈警告下限值。
B.电力调度系统采集始端电能表、终端电能表、第一标记器、第二标记器、第一标记识别器和第二标记识别器的参数信息;分析得出各个发电能源单元的有效供电量;当有效供电量在供电调整上限值和反馈警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以内,返回步骤B。
C.电力调度系统采集所述有效供电量、供电调整上限值和反馈警告下限值,并进行分析;具体分析步骤包括:D.当所述有效供电量超出供电调整上限值,所述电力调度系统主动切换发电能源单元与供电设备的电气连接关系,将有效供电量降低至供电调整上限值以下;E.当所述有效供电量低于反馈警告下限值时,所述电力调度系统向对应发电能源单元发出供电调整信息,并经过设定调整时间段后,重复检测该发电能源单元有效供电量;如果该发电能源单元的有效供电量依旧低于反馈警告下限值时,断开该发电能源单元与配电网络的电气连接,并切换至稳定的发电能源单元;如果切换后的发电能源单元的有效供电量高于警告下限值时,返回B步骤;如果切换后的发电能源单元的有效供电量低于警告下限值时,返回E步骤。
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所述供电系统,所述控制方法中对输电电流和供电电流进行标记,并于对应的发电能源单元匹配,使得输入用户负载的电能来源可视化,当分布式能源供电出现波动时,可以采用稳定的发电能源单元补充或替换供电,从而可以维持配电网络的供电稳定性;此外,所述供电系统还能根据分布式能源波动的实际情况,自动调整多个发电能源单元的电气关联关系,使得分布式能源作为优选供电能源,分布式能源的供电使用率进一步提高,也实现了配电网的调度控制操作更加智能化,有助于提高供电效益。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B步骤中分析得出各个发电能源单元的有效供电量时包括如下内容:
B1.始端电能表实时检测各个发电能源单元输出电量,电力调度系统将输出电量与发电能源单元匹配,得到电力输出检测信息。
B2.第一标记器在各个发电能源单元的输出的电流中加载一级能源标识;所述第一标记识别器用于在供电设备的输入口识别一级能源标识,并将供电设备和发电能源单元匹配。
B3.所述第二标记器在供电设备输出的电流中加载二级能源标识,所述第二标记识别器在用户负载的输入端识别二级能源标识,终端电能表在用户负载输入端实时检测输入电量,电力调度系统将输入电量和发电能源单元匹配,得到电力输入检测信息。
B4.电力调度系统根据电力输出检测信息和电力输入检测信息中各个发电能源单元同一时间段内输出电量和输入至用户负载的电量的差值,进而分析得出该发电能源单元对该用户负载在单位时间段内的有效供电量。例如,当先通过始端电能表的电量数据得到一天内发电能源单元输出电量,在同步通过终端电能表的电量数据得到一天内供给用户负载的电量,该电量即为有效电量,始端电能表的电量数据和终端电能表的电量数据差值即为指定发电能源单元向特定用户负载的供电损耗值,进一步的可以根据一级能源标识和二级能源标识与发电能源单元的匹配关系,可以精准得出各个发电能源单元一天内实际提供给用户负载的电量值;进一步的,在后续发电能源单元开始向之前用户负载输送电力时,可以立即用始端电能表的电量数据及供电损耗值的差值,即可分析预测出今后单位时间内,该发电能源单元向之前用户负载送电力的有效供电量。
发电能源单元在输送电能至用户负载时会因为线损导致电能损失,而且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发电能源单元由于输电线电压、长度和环境不同,出现的线损也不同;本实施例中采用所述始端电能表和终端电能表实时检测电量变化,可以精准得出电能从始端至终端的线损;此外,由于整个供电系统中会设置多个供电设备,且供电设备会对电流进行变压操作,因此需要在特定的位置设置所述第一标记器、第二标记器和第一标记识别器和第二标记识别器;让供电系统的整个配电网络中都能在任意节点提取识别出电能对应的发电能源单元;所述第一标记器、第二标记器和第一标记识别器和第二标记识别器为可以从市场直接采购电器元件或产品。将电能与发电能源单元、有效供电量及线损匹配后,可以让所述供电系统的电力调度更加快速和精准,也能充分保证供电系统的供电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第一标记器为载波通讯装置,所述载波通讯装置包括电容器和控制开关;所述B2步骤中所述第一标记器在发电能源单元的输出电流加载一级能源标识的步骤具体如下:采用电力载波通讯技术按照每个发电能源单元不同载波信号的要求为发电能源单元的输出电流加载指定通讯信息;所述电容器和控制开关串联后并接在发电能源单元的输出线路上,且每个发电能源单元的输出线路上设有电容器规格不同;控制开关闭合,电容器接通,此时发电能源单元的输出线路上的电压会升高;间隔设定时间之后,控制开关断开,电容器切除,此时发电能源单元的输出线路上的电压会降低并恢复正常;使得所述载波通讯装置为不同发电能源单元设置不同电压变化规律的所述一级能源标识。所述一级能源标识为供电电压升高并降低的变化过程信息,不同的发电能源单元配置不同的电容器,通过设定电容器的大小控制发电能源单元输出的线路上电流得电压升降的幅度,使每一个发电能源单元具有唯一的标识,使得所述载波通讯装置为不同发电能源单元设置不同电压变化规律的所述一级能源标识。
具体的,所述第二标记器也为载波通讯装置,所述B3步骤中所述第二标记器在供电设备的输出电流加载二级能源标识的步骤具体如下:采用电力载波通讯技术按照每个供电设备不同载波信号的要求为供电设备的输出电流加载指定通讯信息;所述电容器和控制开关串联后并接在供电设备的输出线路上,且每个供电设备的输出线路上设有电容器规格不同;控制开关闭合,电容器接通,此时供电设备的输出线路上的电压会升高;间隔设定时间之后,控制开关断开,电容器切除,此时供电设备的输出线路上的电压会降低并恢复正常。所述二级能源标识为供电电压升高并降低的变化过程信息,不同的供电设备配置不同的电容器,通过设定电容器的大小控制供电设备电压升降的幅度,使每一个供电设备具有唯一的标识,使得所述载波通讯装置为不同供电设备设置不同电压变化规律的所述二级能源标识。所述B步骤中发电能源单元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水力发电、燃气发电和火力发电;所述E步骤中所述的稳定的发电能源单元为水力发电、燃气发电或火力发电。所述发电能源单元中分布式能源和传统发电能源可以根据供电稳定性和供电收益需要,进行灵活调整配合使用。
所述A步骤中还包括如下内容:根据各用户供电区用电量历史数据中对应时间段内,最低用电量与该用户供电区存储电量差值及供电调整余量得出反馈警告下限值;即将最低用电量减去用户供电区储存电量后得到需要被供应的电量,需要被供应的电量加上供电调整余量既可以得到所述反馈警告下限值;根据各用户供电区用电量历史数据中对应时间段内,平均用电量与该用户供电区存储电量差值及供电调整余量得出供电调整上限值;即将平均用电量减去用户供电区储存电量后得到需要被供应的电量,需要被供应的电量加上供电调整余量既可以得到所述供电调整上限值;所述供电调整余量为供电所根据用户供电区用电量调研设置的电量预留调整值。所述电量预留调整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调研结果和应用场景设定和调整。
所述D步骤中当所述有效供电量超出供电调整上限值,所述电力调度系统主动切换发电能源单元与供电设备的电气连接关系,具体包括如下内容: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作为分布式能源单元,将燃气发电和火力发电作为调度能源单元;当所述有效供电量超出供电调整上限值,进一步对比各个分布式能源单元的有效供电量超出值,根据该超出值降低所述调度能源单元的发电量,并用分布式能源单元对用户供电区进行补充供电;当首次检测出所述有效供电量低于反馈警告下限值,进一步对比各个分布式能源单元的有效供电量缺口值,根据该缺口值提高所述调度能源单元的发电量对用户供电区进行补充供电;当再次检测出所述有效供电量低于反馈警告下限值,完全断开分布式能源单元,完全由调度能源单元供电。当所述供电系统中同时设有所述分布式发电能源和所述调度能源时,一旦通过检测得知分布式发电能源出现波动,所述供电系统会先给对应的分布式发电能源一定时间的调整期限,如果在该期限内仍然无法根据供电调整信息及时调整,所述供电系统会再次检测出分布式发电能源的波动情况,为了保证供电系统的整体供电稳定性,所述供电系统将出现波动的分布式发电能源切断,采用稳定性可能性更高的调度能源单元。这样的控制设置,可以在分布式发电能源出现不可及时调整的供电波动情况时,能及时采用稳定的传统发电能源进行供电,从而能保证供电系统的供电稳定性。
应用在上述控制方法中的所述供电系统,其包括沿着供电电能输送方向依次电气连接的发电能源单元、供电网络和用户负载;所述发电能源单元和供电网络之间串联设有所述始端电能表和第一标记器;所述始端电能表用于统计所述发电能源单元输出的电量;所述第一标记器对所述发电能源单元输出的电能标记一级能源标识;所述供电网络中设有若干供电设备和电力调度系统;所述供电设备与用户负载电气连接;所述供电设备用于将输入至供电网络中的电能分配至用户供电区;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入端设置有述第一标记识别器;所述第一标记识别器用于识别所述一级能源标识;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端设有第二标记器;第二标记器对所述供电设备输出的电能标记二级能源标识;所述用户负载的输入端设有终端电能表和第二标记识别器;所述终端电能表用于统计输入用户负载的电量;第二标记识别器用于识别所述二级能源标识;所述电力调度系统包括:信息采集模块、分析模块和调整控制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发电能源单元、始端电能表、终端电能表、第一标记器、第二标记器、第一标记识别器和第二标记识别器的参数信息;所述分析模块用于根据电力调度设置信息对参数信息进行分析,进而向所述调整控制模块发出控制指令,以实现切换发电能源单元与供电设备的电气连接关系;其中,电力调度设置信息为根据实际电力调度管理需要预先设置的调度管理控制策略,比如可以是上述的供电调整上限值和反馈警告下限值等,具体分析方式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灵活调整,比如可以按照上述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记载的相关内容;所述调整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控制指令,向发电能源单元反馈供电调整信息,或用于将发电能源单元和供电网络电气连接或断开。
具体的,所述第一标记器和所述第二标记器均包括电容器和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标记器中所述电容器和控制开关串联后并联连接在发电能源单元输出的线路上,且每个发电能源单元输出的线路上设有电容器规格不同;所述第二标记器中所述电容器和控制开关串联后并联连接在供电设备输出的线路上,且每个供电设备输出的线路上设有电容器规格不同。
更优的,所述供电设备为变压器,多个所述供电设备共用一个用户供电区的配电所,所有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均设有第一标记识别器,每个所述变压器每次只能采用一种一级能源标识的发电能源单元的电能供电。
具体的,所述发电能源单元为:风力发电、燃气发电、水力发电、光伏发电和火力发电。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
A.根据各用户供电区用电量历史数据,在电力调度系统中预设供电调整上限值和反馈警告下限值;
B.电力调度系统采集始端电能表、终端电能表、第一标记器、第二标记器、第一标记识别器和第二标记识别器的参数信息;分析得出各个发电能源单元的有效供电量;
C.电力调度系统采集所述有效供电量、供电调整上限值和反馈警告下限值,并进行分析;当有效供电量在供电调整上限值和反馈警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以内,返回步骤B;
D.当发电能源单元的有效供电量超出供电调整上限值,所述电力调度系统主动切换发电能源单元与供电设备的电气连接关系,将有效供电量降低至供电调整上限值以下;
E.当所述有效供电量低于反馈警告下限值时,所述电力调度系统向对应发电能源单元发出供电调整信息,并经过设定调整时间段后,重复检测该发电能源单元有效供电量;
如果该发电能源单元的有效供电量依旧低于反馈警告下限值时,断开该发电能源单元与配电网络的电气连接,并切换至稳定的发电能源单元;
如果切换后的发电能源单元的有效供电量高于警告下限值时,返回B步骤;
如果切换后的发电能源单元的有效供电量低于警告下限值时,返回E步骤;
所述B步骤中分析得出各个发电能源单元的有效供电量时包括如下内容:
B1.始端电能表实时检测各个发电能源单元输出电量,电力调度系统将输出电量与发电能源单元匹配,得到电力输出检测信息;
B2.第一标记器在各个发电能源单元的输出的电流中加载一级能源标识;所述第一标记识别器用于在供电设备的输入口识别一级能源标识,并将供电设备和发电能源单元匹配;
B3.所述第二标记器在供电设备输出的电流中加载二级能源标识,所述第二标记识别器在用户负载的输入端识别二级能源标识,终端电能表在用户负载输入端实时检测输入电量,电力调度系统将输入电量和发电能源单元匹配,得到电力输入检测信息;
B4.电力调度系统根据电力输出检测信息和电力输入检测信息中,各个发电能源单元同一时间段内输出电量和输入至用户负载的电量的差值,分析得出该发电能源单元对该用户负载在单位时间段内的有效供电量;
所述B步骤中发电能源单元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水力发电、燃气发电和火力发电;所述E步骤中所述的稳定的发电能源单元为水力发电、燃气发电或火力发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记器和所述第二标记器均为载波通讯装置,所述载波通讯装置包括电容器和控制开关;
所述B2步骤中所述第一标记器在发电能源单元的输出电流加载一级能源标识的步骤具体如下:采用电力载波通讯技术按照每个发电能源单元不同载波电压信号的要求为发电能源单元的输出电流加载指定通讯信息;
所述电容器和控制开关串联后并接在发电能源单元的输出线路上,且每个发电能源单元的输出线路上设有电容器规格不同;控制开关闭合,电容器接通,此时发电能源单元的输出线路上的电压会升高;间隔设定时间之后,控制开关断开,电容器切除,此时发电能源单元的输出线路上的电压会降低并恢复正常,使得所述载波通讯装置为不同发电能源单元设置不同电压变化规律的所述一级能源标识;
所述B3步骤中所述第二标记器在供电设备的输出电流加载二级能源标识的步骤具体如下:采用电力载波通讯技术按照每个供电设备不同载波电压信号的要求为供电设备的输出电流加载指定通讯信息;
所述电容器和控制开关串联后并接在供电设备的输出线路上,且每个供电设备的输出线路上设有电容器规格不同;控制开关闭合,电容器接通,此时供电设备的输出线路上的电压会升高;间隔设定时间之后,控制开关断开,电容器切除,此时供电设备的输出线路上的电压会降低并恢复正常;使得所述载波通讯装置为不同供电设备设置不同电压变化规律的所述二级能源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骤中还包括如下内容:
根据各用户供电区用电量历史数据中对应时间段内,最低用电量与该用户供电区存储电量差值及供电调整余量得出反馈警告下限值;
根据各用户供电区用电量历史数据中对应时间段内,平均用电量与该用户供电区存储电量差值及供电调整余量得出供电调整上限值;
所述供电调整余量为供电所根据用户供电区用电量调研设置的电量预留调整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步骤中当所述有效供电量超出供电调整上限值,所述电力调度系统主动切换发电能源单元与供电设备的电气连接关系,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作为分布式能源单元,将燃气发电和火力发电作为调度能源单元;
当所述有效供电量超出供电调整上限值,进一步对比各个分布式能源单元的有效供电量超出值,根据该超出值降低所述调度能源单元的发电量,并用分布式能源单元对用户供电区进行补充供电;
当首次检测出所述有效供电量低于反馈警告下限值,进一步对比各个分布式能源单元的有效供电量缺口值,根据该缺口值提高所述调度能源单元的发电量对用户供电区进行补充供电;当再次检测出所述有效供电量低于反馈警告下限值,完全断开分布式能源单元,完全由调度能源单元供电。
5.一种供电系统,包括沿着供电电能输送方向依次电气连接的发电能源单元、供电网络和用户负载;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电能源单元和供电网络之间串联设有始端电能表、第一标记器和第一标记识别器;
所述始端电能表用于统计所述发电能源单元输出的电量;
所述第一标记器对所述发电能源单元输出的电能标记一级能源标识;
所述供电网络中设有若干供电设备和电力调度系统;所述供电设备与用户负载电气连接;
所述供电设备用于将输入至供电网络中的电能分配至用户供电区;
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一标记识别器;
所述第一标记识别器用于识别所述一级能源标识;
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端设有第二标记器;
第二标记器对所述供电设备输出的电能标记二级能源标识;
所述用户负载的输入端设有终端电能表和第二标记识别器;
所述终端电能表用于统计输入用户负载的电量;
第二标记识别器用于识别所述二级能源标识;
所述电力调度系统包括:信息采集模块、分析模块和调整控制模块;
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发电能源单元、始端电能表、终端电能表、第一标记器、第二标记器、第一标记识别器和第二标记识别器的参数信息;
所述分析模块用于根据电力调度设置信息对参数信息进行分析,进而向所述调整控制模块发出控制指令,以实现切换发电能源单元与供电设备的电气连接关系;
所述调整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控制指令,向发电能源单元反馈供电调整信息,或用于将发电能源单元和供电网络电气连接或断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记器和所述第二标记器均包括电容器和控制开关;
所述第一标记器中所述电容器和控制开关串联后并联连接在发电能源单元输出的线路上,且每个发电能源单元输出的线路上设有电容器规格不同;
所述第二标记器中所述电容器和控制开关串联后并联连接在供电设备输出的线路上,且每个供电设备输出的线路上设有电容器规格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为变压器,多个所述供电设备共用一个用户供电区的配电所,所有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均设有第一标记识别器,每个所述变压器每次只能采用一种一级能源标识的发电能源单元的电能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能源单元为:风力发电、燃气发电、水力发电、光伏发电和火力发电。
CN202111083266.3A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供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5412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3266.3A CN113541206B (zh)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供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3266.3A CN113541206B (zh)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供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1206A CN113541206A (zh) 2021-10-22
CN113541206B true CN113541206B (zh) 2021-12-28

Family

ID=78123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3266.3A Active CN113541206B (zh)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供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412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93006B (zh) * 2022-06-01 2022-07-29 天津市普迅电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型电力系统的配电储能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87082B2 (en) * 2013-12-06 2017-10-10 Eaton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the trip characteristics of a circuit breaker
CN111834994B (zh) * 2019-04-18 2024-02-0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电源并网的电能优化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12636385A (zh) * 2020-11-20 2021-04-09 嘉兴恒创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多能流互补控制的微电网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1206A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ryan et al. Decentralized generator scheduling in a nanogrid using DC bus signaling
US8779720B2 (en) Charging station for electric vehicles with network stabilization
CN105357017B (zh) 稳定poe供电电压的系统及方法
CN100483894C (zh) 不间断电源系统,电压调节器和操作方法
CN103094947B (zh) 控制系统、控制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EP2084801B1 (d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niederspannungsnetzes
EP3046200A1 (en) Control device, electricity storage device, battery control system, battery control device, control method, battery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9081407B2 (en) Voltage regu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5703374B (zh) 一种基于新型城镇化的低电压治理措施优选方法
KR20160081067A (ko) 저전압 직류 배전시스템 및 배전방법
CN113541206B (zh) 一种供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2646984A (zh) 实现变电站电压及无功功率实时自动补偿的方法及系统
CN108683245B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学习的户外照明直流供电系统
CN106505577A (zh) 一种配电网低电压调压方法
CN209419310U (zh) 用于软交换设备的电源监控系统
CN105977992B (zh) 一种基于负载变化智能调节无功输出的配电系统
EP3796504B1 (en) Electrical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uch a system
CN107040125A (zh) 一种开关电源系统及其电流控制方法
CN106786754A (zh) 分布式能源的协同控制装置及系统
CN110531680A (zh) 一种智能电力监测偏向供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565525B (zh) 一种能源交换设备监测和保护系统
CN105977997B (zh) 一种可智能无功补偿配电系统的运行方法
CN206920526U (zh) 一种多端直流测试系统
CN105977993B (zh) 一种基于负载的智能配电系统的无功补偿方法
CN110266103A (zh) 一种5g通信电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