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0734A - 一种耦合装置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耦合装置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0734A
CN113540734A CN202010322373.6A CN202010322373A CN113540734A CN 113540734 A CN113540734 A CN 113540734A CN 202010322373 A CN202010322373 A CN 202010322373A CN 113540734 A CN113540734 A CN 113540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cable
signal
section
coupl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223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40734B (zh
Inventor
温世议
蔡永宏
黄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2237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407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40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0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40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07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12Coupling devices having more than two ports

Landscapes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耦合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方法包括:耦合组件,线缆;所述线缆包括耦合段和非耦合段,所述耦合段与所述耦合组件存在耦合关系;所述线缆包括中心导线、绝缘层和屏蔽层,所述中心导线用于传输射频信号,所述绝缘层包裹于所述中心导线外侧,所述屏蔽层包裹于所述绝缘层外侧,所述非耦合段不包括所述屏蔽层。所述耦合组件用于与所述耦合段耦合并输出耦合信号,所述耦合信号与所述射频信号对应。使用线缆部分与耦合组件进行耦合,与采用连接杆与耦合组件进行耦合的方式相比,减少了连接杆这一零件,降低了耦合装置的制造要求,提高了方案的可实施性。

Description

一种耦合装置及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耦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学理论中,交变电流通过导体,导体周围会形成交流变化的电磁场,称为电磁波。当电磁波频率高于100千赫兹(kHz)时,电磁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并经大气层外缘的电离层反射,形成远距离传输能力,这种具有远距离传输能力的高频电磁波被称为射频信号。射频通信,即是利用了射频信号进行信息传输,是一种无线通信方式。射频信号存在频率、功率和带宽等属性参数。
射频通讯系统中,需对传输射频信号的线缆进行监测,监测过程一般由集成在PCB上的耦合组件完成。耦合组件与传输射频信号的线缆形成空间耦合关系。耦合组件通过耦合关系获取到与射频信号对应的耦合信号,并根据该耦合信号的功率等参数检测天线及信号传输线缆所连接的设备的性能状态。
为保证耦合组件与线缆之间的耦合关系稳定,耦合距离不发生变化,一般采用线缆中间接入连接杆,连接杆部分与耦合组件形成耦合关系,以生成稳定的耦合信号的办法,这样制成的耦合装置需要对传输耦合信号的线缆进行相应的处理。工艺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耦合装置,包括:
耦合组件,线缆;
所述线缆包括耦合段和非耦合段,所述耦合段与所述耦合组件存在耦合关系;
所述线缆包括中心导线、绝缘层和屏蔽层,所述中心导线用于传输射频信号,所述绝缘层包裹于所述中心导线外侧,所述屏蔽层包裹于所述绝缘层外侧,所述非耦合段不包括所述屏蔽层。
所述耦合组件用于与所述耦合段耦合并输出耦合信号,所述耦合信号与所述射频信号对应。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耦合段固定于耦合固定件表面,所述耦合固定件为金属材质。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射频信号采用时分双工模式传输。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耦合组件包括耦合片与耦合PCB。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耦合组件包括:信号引出线,所述信号引出线与所述耦合片连接,用于传输所述耦合信号。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耦合组件包括:隔离器,所述隔离器与所述耦合片连接。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耦合组件固定于耦合固定件上。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耦合片为耦合微带。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线缆一侧连接滤波器的无源腔,所述线缆的另一侧连接天线连接器。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耦合装置,滤波器及天线连接器,所述耦合装置的所述线缆一侧连接所述滤波器,所述线缆的另一侧连接所述天线连接器。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使用线缆部分与耦合组件进行耦合,与采用连接杆与耦合组件进行耦合的方式相比,减少了连接杆这一零件,降低了耦合装置的制造要求,提高了方案的可实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耦合装置实施例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耦合装置实施例中线缆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耦合装置实施例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电子学理论中,交变电流通过导体,导体周围会形成交流变化的电磁场,称为电磁波。当电磁波频率高于100千赫兹(kHz)时,电磁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并经大气层外缘的电离层反射,形成远距离传输能力,这种具有远距离传输能力的高频电磁波被称为射频信号。射频通信,即是利用了射频信号进行信息传输,是一种无线通信方式。射频信号存在频率、功率和带宽等属性参数。
射频通讯系统中,需对传输射频信号的线缆进行监测,监测过程一般由集成在PCB上的耦合组件完成。耦合组件与传输射频信号的线缆形成空间耦合关系。耦合组件通过耦合关系获取到与射频信号对应的耦合信号,并根据该耦合信号的功率等参数检测天线及信号传输线缆所连接的设备的性能状态。
为保证耦合组件与线缆之间的耦合关系稳定,耦合距离不发生变化,一般采用线缆中间接入连接杆,连接杆部分与耦合组件形成耦合关系,以生成稳定的耦合信号的办法,这样制成的耦合装置需要对传输耦合信号的线缆进行相应的处理。工艺较复杂。
基于上述考虑,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耦合装置,用于得出与射频信号对应的耦合信号。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耦合装置实施例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包括:耦合组件(101)和线缆(102)。
所述线缆包括耦合段(103)和非耦合段(104)和(105),所述耦合段与所述耦合组件存在耦合关系;
耦合段与非耦合段为所述线缆在长度方向上的分类,一般而言耦合段处于两段非耦合段之间,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耦合段与非耦合段属于功能上的区分,耦合段与非耦合段分布于一条线缆的不同位置。耦合组件与耦合段存在耦合关系;具体而言耦合关系可以为电容耦合、电感耦合或直接耦合等耦合关系。
线缆具体结构可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耦合装置实施例中线缆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包括耦合段(201)与非耦合段(202)和(203)。
所述线缆包括中心导线(204)、绝缘层(205)和屏蔽层(206),所述中心导线用于传输射频信号,所述绝缘层包裹于所述中心导线外侧,所述屏蔽层包裹于所述绝缘层外侧;
非耦合段为普通线缆结构,包括:中心导线(204)、绝缘层(205)和屏蔽层(206),中心导线用于传输射频信号,绝缘层包裹于中心导线外侧,绝缘层为绝缘材质,用以隔离中心导线和屏蔽层,防止中心导线所传输的射频信号泄露至屏蔽层,导致射频信号发生衰减。屏蔽层包裹于绝缘层外侧,屏蔽层为金属材质,一般为金属网状编织层,材料一般为红铜或者镀锡铜,设置屏蔽层的目的在于少外电磁场对电源或通信线路的影响,同时也起到防止中心导线向外辐射电磁能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绝缘层外侧还可以包括保护线缆完整性的保护套,以保证线缆物理结构的完整,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耦合段与非耦合段类似,包括中心导线(204)和绝缘层(205)但为保证耦合段与耦合组件的耦合关系,耦合段部分不包括屏蔽层部分,以保证耦合组件可以获取到中心导线所传输的耦合信号。
耦合组件用于与所述耦合段耦合并输出耦合信号,所述耦合信号与所述射频信号对应。耦合组件可根据耦合段的位置对应设置,以保证耦合组件的耦合度和插损要求。耦合组件通过与线缆之间的耦合关系输出耦合信号,以便于使用该耦合信号对线缆所传输的射频信号进行监控或检测。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使用线缆部分与耦合组件进行耦合,线缆为一体结构,无需复杂处理即可通过耦合组件输出耦合信号,降低了耦合装置的制造要求,提高了方案的可实施性。
请参阅图3,本申请耦合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耦合组件(301)和线缆(306)。所述耦合组件包括耦合片(302)、耦合PCB(303)、信号输出线(305)与隔离器(304),其中耦合片(302)位于耦合PCB(303)的表面与线缆(306)形成耦合关系,并在耦合片内生成与线缆传输的射频信号所对应的耦合信号。耦合PCB(303)用于固定耦合片。以使得耦合片与线缆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稳定。信号输出线(305)与耦合片(302)相互连接,并输出由耦合片产生的耦合信号。可以理解的是该耦合片也可为耦合微带,以便于将耦合微带集成于耦合PCB上,以降低耦合组件部分的工艺复杂程度,提升本方案的可实施性。隔离器(304)同样与耦合片(302)连接,用以保证输出的耦合信号稳定。信号输出线(305)与隔离器(304)都可集成于耦合PCB(303)上,以降低该装置的复杂性,降低装配难度,提高本方案的可实施性。
基于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在不同方面提供一些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以选择执行的技术方案。
一、耦合装置中的线缆设置于耦合固定件表面。
为保证线缆与耦合组件之间的耦合关系稳定,传输射频信号的线缆可固定于耦合固定件,耦合固定件部件为金属材质,用于固定线缆,以保证线缆不发生较大形变,具体固定方式可为可拆卸的固定于耦合固定件部件上也可以不可拆卸的形式固定于耦合固定件部件上。耦合固定件部件体积相对于线缆较大,且为刚性结构,易于保持位置稳定。同时耦合固定件部件为金属材质,同时线缆的耦合段布置于耦合固定件表面时可降低耦合段中心导线与耦合固定件表面之间的射频信号散射情况,减小耦合段中心导线的射频信号变化程度。提高耦合信号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在耦合装置中的线缆设置于耦合固定件表面情况下,耦合部件所包括的耦合PCB与耦合片也可固定于耦合固定件表面,具体而言可采用螺丝连接等机械连接方式连接耦合PCB与耦合固定件,以保证耦合PCB与耦合固定件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耦合PCB固定完成,则位于耦合PCB上的耦合片或耦合微带与耦合固定件之间也不会发生相对位移,保证了线缆耦合部与耦合组件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稳定。同时由于线缆的中心导线部分与耦合PCB部分直接耦合,与现有的采用连接杆方式相比,减少了耦合槽及耦合槽的槽壁部分组件,PCB板可与中心导线部分距离较近,以使得耦合片或耦合微带可获取到较多的耦合信号,在需获取的耦合信号一定的情况下,耦合片或耦合微带面积可相应减小,则耦合PCB部分的大小也可相应减小,降低了整个装置的材料用量,提高了本方案的可实施性。
二、耦合装置应用于通信设备。
该耦合装置可应用于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如上述部分所描述的耦合装置同时还包括滤波器及天线连接器,所述耦合装置的所述线缆一侧连接所述滤波器,所述线缆的另一侧连接所述天线连接器。具体而言耦合装置所包括的线缆一侧连接可滤波器的无源腔部分,线缆的另一侧可连接天线连接器的接头部分。射频信号可由外部天线结构传输至该通信设备的天线连接器,经过该耦合装置后传输至线缆另一侧连接的无源腔体滤波器的无源腔,以使得无源腔体滤波器对传输进来的射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同时耦合装置可通过经过线缆的射频信号获得相应的耦合信号,并可将该耦合信号传输至检测电路,以使得检测电路对耦合信号进行检测,保证输入无源腔体滤波器的射频信号的属性。同时信号也可以反向传输,由无源腔体滤波器的无源腔经过该耦合装置传输至天线连接器,进而使得该通信设备可向其他设备发送该耦合信号,耦合组件产生的耦合信号可用来监测该射频信号的属性,进而确定无源腔体滤波器的工作情况,保证信号传输过程顺利进行。同时由于该耦合组件具有可监测不同流向射频信号的能力,因此,可适用于时分双工系统,即线缆中传输的射频信号遵循时分双工模式,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是一种通信系统的双工方式,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分离接收与传送信道(或上下行链路)。TDD模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和传送是在同一信道的不同时隙,用时间不同来分离接收与传送信道TDD模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上下行信道用同样的频率,因而具有上下行信道的互惠性,提高了该通信设备的实用性,提高了本方案的适用范围。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第二反面与第一方面的使用形式不存在冲突,因此可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应用于第二方面所描述的场景,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以上内容时结合具体实施例方式对本申请做出的说明,不能认定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的变换与替换,此时都应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耦合组件,线缆;
所述线缆包括耦合段和非耦合段,所述耦合段与所述耦合组件存在耦合关系;
所述线缆包括中心导线、绝缘层和屏蔽层,所述中心导线用于传输射频信号,所述绝缘层包裹于所述中心导线外侧,所述屏蔽层包裹于所述绝缘层外侧,所述非耦合段不包括所述屏蔽层。
所述耦合组件用于与所述耦合段耦合并输出耦合信号,所述耦合信号与所述射频信号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段固定于耦合固定件表面,所述耦合固定件为金属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信号采用时分双工模式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组件包括耦合片与耦合PC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组件包括:信号引出线,所述信号引出线与所述耦合片连接,用于传输所述耦合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组件包括:隔离器,所述隔离器与所述耦合片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组件固定于耦合固定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所述的任一种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片为耦合微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一侧连接滤波器的无源腔,所述线缆的另一侧连接天线连接器。
10.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如权利1-9任一项所述的耦合装置,滤波器及天线连接器,所述耦合装置的所述线缆一侧连接所述滤波器,所述线缆的另一侧连接所述天线连接器。
CN202010322373.6A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耦合装置及通信设备 Active CN1135407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22373.6A CN113540734B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耦合装置及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22373.6A CN113540734B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耦合装置及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0734A true CN113540734A (zh) 2021-10-22
CN113540734B CN113540734B (zh) 2022-09-02

Family

ID=78123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22373.6A Active CN113540734B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耦合装置及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40734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20458A1 (de) * 1973-04-21 1974-11-07 Licentia Gmbh Breitseiten-richtkoppler in streifenleitungstechnik
EP1294044A2 (en) * 2001-09-12 2003-03-19 Radio Frequency Systems, Inc. Coplanar directional coupler for hybrid geometry
CN201075399Y (zh) * 2007-06-18 2008-06-18 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驻波检测耦合结构
CN203134951U (zh) * 2012-11-16 2013-08-14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谐耦合装置及射频通信装置
CN105375092A (zh) * 2014-08-19 2016-03-02 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腔体滤波器端口耦合结构
CN106575809A (zh) * 2015-05-29 2017-04-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及使用该线缆的高频器件
CN110931933A (zh) * 2019-12-30 2020-03-27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向耦合器
CN111029706A (zh) * 2019-12-30 2020-04-17 东莞鸿爱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耦合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20458A1 (de) * 1973-04-21 1974-11-07 Licentia Gmbh Breitseiten-richtkoppler in streifenleitungstechnik
EP1294044A2 (en) * 2001-09-12 2003-03-19 Radio Frequency Systems, Inc. Coplanar directional coupler for hybrid geometry
CN201075399Y (zh) * 2007-06-18 2008-06-18 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驻波检测耦合结构
CN203134951U (zh) * 2012-11-16 2013-08-14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谐耦合装置及射频通信装置
CN105375092A (zh) * 2014-08-19 2016-03-02 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腔体滤波器端口耦合结构
CN106575809A (zh) * 2015-05-29 2017-04-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及使用该线缆的高频器件
CN110931933A (zh) * 2019-12-30 2020-03-27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向耦合器
CN111029706A (zh) * 2019-12-30 2020-04-17 东莞鸿爱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耦合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赵广峰等: "一种新型的超宽带同轴定向藕合器", 《仪器仪表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0734B (zh) 2022-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88365B1 (en) Connector device and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JP6417329B2 (ja) コネクタ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EP2109180B1 (en) A directional coupler and a receiving or transmitting device
US9728904B2 (en) Method for connecting 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cable, 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cable and electric device
US9525450B2 (en) Transceiver arrangement
US20200196438A1 (en) Print circuit board, optical module,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equipment
JP6143971B2 (ja) 同軸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線路変換回路
CN105277816B (zh) 一种高功率微波耦合测量装置
CN103633400A (zh) 一种基于电磁混合耦合的微带双工器
EP3497743A1 (en) Dielectric groove waveguide
CN109494489A (zh) 滤波集成式基站天线
JP2018023088A (ja) ダイプレクサ及び送受信システム
CN216773484U (zh) 一种微带耦合器及电子装置
CN108808202B (zh) 基于射频同轴结构的高可靠强耦合定向耦合器
US9147925B2 (en) Antenna coupler
CN113540734B (zh) 一种耦合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0931933A (zh) 一种定向耦合器
JP2008271074A (ja) 高周波結合器
JP5556716B2 (ja) 電磁結合器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無線端末
CN102484506B (zh) 通信系统
CN103682540A (zh) 一种对称性可控的输入/输出耦合结构
CN108054511B (zh) 一种微带传输线与微带天线间耦合消除结构
WO2015052904A1 (ja) 導波管同軸変換装置及び送受信一体型分波器
CN105720332A (zh) 一种介质滤波器
US10116047B1 (en) Antenna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33000 building 4, national financial incubation Industrial Park, 17 Yannan Road, high tech Zone, Bengbu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Dafu Technology (Anhui)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floors of 101 and A4 in the third industrial zone A1, A2 and A3 of Shajing Industrial Company, Ho Xiang Road, Shaji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