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39113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39113A
CN113539113A CN202110870573.XA CN202110870573A CN113539113A CN 113539113 A CN113539113 A CN 113539113A CN 202110870573 A CN202110870573 A CN 202110870573A CN 113539113 A CN113539113 A CN 113539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sub
display device
gear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705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39113B (zh
Inventor
冯鹤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7057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391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39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91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391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91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6Hermetically-sealed casings
    • H05K5/069Other details of the casing, e.g. wall structure, passage for a connector, a cable, a sh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和位于背离柔性显示面板出光面一侧的壳体;显示装置可沿弯折轴做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壳体包括位于显示装置的弯折轴两侧且相互独立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转轴包括容置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转轴和容置于第二壳体内的第二转轴;拉紧件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固定连接,在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中,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相互铰接;其中,拉紧件始终处于拉伸状态,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拉紧固定。本发明可以在设备多次弯折过程中避免外界灰尘进入,保证设备内部机构密闭性,提高设备使用寿命,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度。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诸如移动电话、媒体播放器、游戏机、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及可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即用户一方面希望电子设备的收纳体积尽可能小以便于携带,另一方面,又希望电子设备的可视化效果,例如显示屏幕的面积不会因为电子设备的收纳体积的减小而降低。因此,业内亟需实现可折叠式显示装置以在确保电子设备折叠收纳后体积减小,并可在伸展后确保优异的可视化效果,例如大面积的显示屏幕。因此,具有折叠式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折叠屏可以在使用时展开,以提供更大的显示面积,而在不使用时切换到折叠状态,方便用户携带,改善了显示装置的便携性。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折叠显示设备弯折区部分在多次弯折过程中会有灰尘干扰,影响设备内部机构密闭性,进而会影响显示效果,影响使用体验,并降低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因此,提供一种可以在设备多次弯折过程中避免外界灰尘进入,保证设备内部机构密闭性,提高设备使用寿命,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度的显示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可折叠显示设备在弯折区部分多次弯折过程中密闭性不好、防尘效果差,导致机构配合紧密度、灵活度较差,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和位于背离柔性显示面板出光面一侧的壳体;显示装置可沿弯折轴做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壳体包括位于显示装置的弯折轴两侧且相互独立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转轴,包括容置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转轴和容置于第二壳体内的第二转轴;拉紧件,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固定连接,在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中,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相互铰接;其中,拉紧件始终处于拉伸状态,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拉紧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在其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中,通过拉紧件将分别位于弯折轴相对两侧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始终拉靠在一起,可以防止显示装置在折叠或展开过程中的应力使得显示装置散架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始终保持拉伸状态的拉紧件,使得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相对位置基本不变,仅部分区域内的第一壳体在第一转轴上做卷绕展开运动、部分区域内的第二壳体在第二转轴上做卷绕展开运动,即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始终拉紧固定,保证第一壳体的部分区域与第二壳体的部分区域始终紧密接触,可以在显示装置的多次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中有效保证显示装置内部机构密闭性,避免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出现缝隙导致外界灰尘进入,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进而提升用户体验度。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经过折叠运动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经过展开运动后的拉紧件与显示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区域拉紧件拆分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转轴位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端部与拉紧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端部与垫片、拉紧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驱动工作连接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在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经过折叠运动后的另一种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经过展开运动后的拉紧件与显示装置的另一种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经过折叠运动后的另一种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经过展开运动后的拉紧件与显示装置的另一种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和图13中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2中的显示装置未设置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经过折叠运动后的另一种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经过展开运动后的拉紧件与显示装置的另一种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6中的显示装置未设置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6中第一壳体上第三轮齿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8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1中D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11中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请结合参考图1-图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经过折叠运动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经过展开运动后的拉紧件与显示装置的拆分(为了清楚示意出转轴)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区域拉紧件拆分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1中转轴位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000,包括:柔性显示面板10和位于背离柔性显示面板10出光面E一侧的壳体20;
显示装置000可沿弯折轴K做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壳体20包括位于显示装置000的弯折轴K两侧且相互独立的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
转轴30,包括容置于第一壳体201内的第一转轴301和容置于第二壳体202内的第二转轴302;
拉紧件40,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固定连接,在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中,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相互铰接;其中,拉紧件40始终处于拉伸状态,使第一壳体201与第二壳体202之间拉紧固定。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000为可折叠显示装置,显示装置000可沿弯折轴K做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可以理解的是,弯折轴K为显示装置000虚拟结构,并不表示显示装置000实际存在的部件,图中是以虚线示意弯折轴K所在位置不表示弯折轴K的形状,仅表示显示装置000可沿该弯折轴K折叠展开,即显示装置000在折叠运动过程中,可通过沿该弯折轴K折叠形成如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000的最终折叠收纳状态;显示装置000在展开运动过程中,可通过沿该弯折轴K展开形成如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000的最终展开状态)。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000包括柔性显示面板10和位于背离柔性显示面板10出光面E一侧的壳体20,其中,壳体20不仅可以用于承载柔性显示面板10的各膜层结构,还可以起到保护整个可柔性显示面板10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壳体20包括位于显示装置000的弯折轴K两侧且相互独立的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即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本身虽然为两个相互分离的结构,但是通过转轴30和拉紧件40的连接结构可以实现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的紧密接触。即显示装置000还包括转轴30和拉紧件40,其中转轴30包括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第一转轴301容置于第一壳体201内,且第一转轴301与拉紧件40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转轴302容置于第二壳体202内,且第二转轴302与拉紧件4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显示装置000的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由图1状态运动至图2状态的过程,或由图2状态运动至图1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通过拉紧件40相互铰接,即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相互独立但通过拉紧件40实现具有一定自由度的连接。本实施例设置在显示装置000的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中,拉紧件40始终处于拉伸状态,从而使得本身相互独立的第一壳体201与第二壳体202之间可以通过转轴30和拉紧件40的连接结构始终实现拉紧固定,保持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的紧密接触,使壳体20整体保持密闭,从而防止显示装置000在多次展开和折叠过程中外界灰尘掉入显示装置000内部。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第一转轴301容置于第一壳体201内,且在显示装置000的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中,第一壳体201从最靠近第二壳体202一侧的端部卷绕于第一转轴301上,即第一转轴301容置于第一壳体201的靠近第二壳体202的端部位置;第二转轴302容置于第二壳体202内,且在显示装置000的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中,第二壳体202从最靠近第一壳体201一侧的端部卷绕于第二转轴302上,即第二转轴302容置于第二壳体202的靠近第一壳体201的端部位置,又由于拉紧件40的两端端部分别与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固定连接,可以在显示装置000的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中,使得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通过拉紧件40相互铰接,保证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始终通过拉紧件40保持拉紧状态,因此本实施例将第一转轴301卷绕套接于第一壳体201靠近第二壳体202的端部,第二转轴302卷绕套接于第二壳体202靠近第一壳体201的端部,可以使得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两者的最靠近部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尽可能通过拉紧件40的拉紧保持不变,保证密闭效果,还可以避免第一转轴301容置于第一壳体201的其他位置、第二转轴302容置于第二壳体202的其他位置时,无法使得拉紧件40始终处于拉伸状态的情况发生。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000,在其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中,通过拉紧件40将分别位于弯折轴K相对两侧的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始终拉靠在一起,可以防止显示装置000在折叠或展开过程中的应力使得显示装置000散架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始终保持拉伸状态的拉紧件40,使得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的相对位置基本不变,仅部分区域内的第一壳体201在第一转轴301上做卷绕展开运动、部分区域内的第二壳体202在第二转轴302上做卷绕展开运动,即第一壳体201与第二壳体202之间始终拉紧固定,保证第一壳体201的部分区域与第二壳体202的部分区域始终紧密接触,可以在显示装置000的多次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中有效保证显示装置000内部机构密闭性,避免第一壳体201与第二壳体202之间出现缝隙导致外界灰尘进入,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进而提升用户体验度。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000的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的驱动方式可以为手动或电动。若为手动,可以在壳体20外设置与转轴30关联手动开关;若为电动,可在显示装置000转轴30上安装驱动电机,如显示装置000可以还设置有容置于第一壳体201内的第一电机和容置于第二壳体202内的第二电机,第一转轴301连接有第一电机(图中未示意),第一电机控制第一转轴301转动,第二转轴302连接有第二电机(图中未示意),第二电机控制第二转轴302转动,在第一壳体201内安装与第一电机匹配的感应器件(图中未示意),在第二壳体202内安装与第二电机匹配的感应器件(图中未示意),如感应旋转距离、角度等参数的传感器,以对显示装置000的折叠和展开过程实时监控,监测到的数据可以实时反馈到存储器,通过存储器比对程序设定的数据并计算调整转轴30的转动偏差,最终输出结果到驱动器,驱动器分别给对应的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施加驱动力,使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根据设定程序的参数运动,使得传感器监测到的转轴30的转动圈速与壳体20的运动距离始终匹配,保证拉紧件40能够始终通过其自身的拉伸状态将第一壳体201与第二壳体202拉紧,即第一壳体201与第二壳体202之间不会有缝隙。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对于通过存储器和感应器件使得传感器监测到的转轴30的转动圈速与壳体20的转动距离始终匹配的原理、过程以及设置位置不作具体限定,仅需满足通过本实施例的结构设计与程序控制能够实现拉紧件40将第一壳体201与第二壳体202始终拉紧固定即可。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拉紧件40的制作材料为弹性材料,从而可以保证拉紧件40具有弹性拉伸性能,使得显示装置000在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中,拉紧件40因其本身的弹性始终处于拉伸状态,保证第一壳体201与第二壳体202之间拉紧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000有且但不局限于包括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还可以包括其他能够实现显示功能和折叠效果的结构,如柔性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显示功能层,壳体20可以包括支撑结构等,具体实施时,可参考相关技术中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结构进行理解,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图4和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端部与拉紧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沿第一转轴301的长度方向Y,第一转轴301的端部包括第三凹槽301A,沿第二转轴302的长度方向(第一转轴301的长度方向Y与第二转轴302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二转轴302的端部包括第四凹槽302A;拉紧件40的两端分别包括第一插接轴401和第二插接轴402,拉紧件40的一端通过第一插接轴401插接于第三凹槽301A内与第一转轴301的端部固定,拉紧件4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插接轴402插接于第四凹槽302A内与第二转轴302的端部固定。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通过在第一转轴301的端部开设第三凹槽301A、同时在拉紧件40的一端设置第一插接轴401,在第二转轴302的端部开设第四凹槽302A、同时在拉紧件40的另一端设置第二插接轴402,通过将第一插接轴401插接于第三凹槽301A内、将第二插接轴402插接于第四凹槽302A内,实现拉紧件40的一端与第一转轴301的端部固定,拉紧件40的另一端与第二转轴302的端部固定,进而实现在显示装置000的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由图1状态运动至图2状态的过程,或由图2状态运动至图1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通过拉紧件40相互铰接,即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相互独立但通过拉紧件40实现具有一定自由度的连接,保证拉紧件40将第一转轴301与第二转轴302的紧密拉靠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对于第一转轴301的端部开设的第三凹槽301A的深度、第二转轴302的端部开设的第四凹槽302A的深度不作具体限定,仅需满足沿第一转轴301的长度方向Y,第一转轴301的端部开设的第三凹槽301A的深度与拉紧件40的一端设置的第一插接轴401的长度相匹配,沿第二转轴302的长度方向Y,第二转轴302的端部开设的第四凹槽302A的深度与拉紧件40的另一端设置的第二插接轴402的长度相匹配,从而可以通过第一插接轴401插接于第三凹槽301A内、第二插接轴402插接于第四凹槽302A内实现拉紧件40的一端与第一转轴301的端部固定,拉紧件40的另一端与第二转轴302的端部固定的效果即可。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图5仅是示意第一转轴301的一端和第二转轴302的一端(在其长度延伸方向上属于同一侧的一端)设置有凹槽和插接轴的连接结构,具体实施时,第一转轴301的一端和第二转轴302的另一端也可以设置拉紧件40将第一转轴301与第二转轴302拉紧固定,以进一步增强拉紧固定效果,其凹槽与插接轴的结构可参考图5示意的一端的结构进行理解,本实施例不作赘述。
可选的,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设置在拉紧件40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接轴401和第二插接轴402,第一插接轴401和第二插接轴402可以为刚性结构,拉紧件40可以为弹性结构,从而可以在保证拉紧件40与转轴30的插接稳固效果的同时,还可以保证拉紧件40具有弹性拉伸性能。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图5和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端部与垫片、拉紧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转轴30与拉紧件40之间包括垫片50,垫片50的两端分别包括第一通孔501和第二通孔502,第一通孔501套接于第一插接轴401上,第二通孔502套接于第二插接轴402上。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转轴30与拉紧件40之间还可以包括垫片50,垫片50通过两端分别开设的第一通孔501套接于第一插接轴401上、开设的第二通孔502套接于第二插接轴402上,实现与拉紧件40和转轴30的套接固定,由于垫片50相比于插接轴而言具有较大的面积,因此可以增加转轴30与拉紧件40之间的缓冲面积,避免第一插接轴401插接固定于第三凹槽301A内、第二插接轴402插接固定于第四凹槽302A内时拉紧件40与转轴30的接触面积过小,从而有利于增强两者的固定效果,提高缓冲力。本实施例在转轴30与拉紧件40之间还设置垫片50,还可以使得弹性材料制作的拉紧件40在垫片50的延伸方向(第一通孔501指向第二通孔502的方向)上做拉伸运动,有利于保证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的运动方向,提高显示装置000的折叠和展开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图4和图7,图7是图2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01包括至少部分卷绕于第一转轴301的第一子部2011,第二壳体202包括至少部分卷绕于第二转轴302的第二子部2021;在折叠运动过程中,随着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的转动,第一子部2011从第一转轴301上展开,第二子部2021从第二转轴302上展开;在展开运动过程中,随着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的转动,第一子部2011进一步卷绕于第一转轴301上,第二子部2021进一步卷绕于第二转轴302上;
卷绕于第一转轴301上的第一子部2011朝向第二转轴302的一侧与卷绕于第二转轴302上的第二子部2021朝向第一转轴301的一侧始终部分贴合接触。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第一壳体201包括至少部分卷绕于第一转轴301的第一子部2011,第二壳体202包括至少部分卷绕于第二转轴302的第二子部2021。显示装置000在折叠运动过程(由图2示意的状态进行折叠后最终形成图1示意的状态的过程)中,随着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的转动(第一转轴301沿图2中的转动方向G1转动,第二转轴302沿图2中的转动方向G2转动),第一壳体201的第一子部2011从第一转轴301上慢慢展开,第二壳体202的第二子部2021从第二转轴302上慢慢展开,最终形成图1示意的折叠状态,并且在此折叠运动过程中,卷绕于第一转轴301上的第一子部2011朝向第二转轴302的一侧与卷绕于第二转轴302上的第二子部2021朝向第一转轴301的一侧,两者通过拉紧件40的拉靠始终保持部分贴合接触(如图3所示),从而在折叠运动过程中保证了壳体20的整体密闭性。最终形成的图1所示的折叠状态下,由于第一子部2011和第二子部2021的展开部分可以释放出部分冗余空间,因此可以减少对柔性显示面板10的拉扯。而且由于第一子部2011和第二子部2021的展开部分可以释放出部分冗余空间,使得柔性显示面板10的弯折部分有足够容纳空间,避免柔性显示面板10在折叠过程中产生过多的折痕,进而还有利于提升显示效果。
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000在展开运动过程(由图1示意的状态进行展开后最终形成图2示意的状态的过程)中,随着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的转动(第一转轴301沿图1中的转动方向G3转动,第二转轴302沿图1中的转动方向G4转动),第一壳体201的第一子部2011进一步慢慢卷绕于第一转轴301上,第二壳体202的第二子部2021进一步慢慢卷绕于第二转轴302上,最终形成图2示意的展开状态,并且在此展开运动过程中,卷绕于第一转轴301上的第一子部2011朝向第二转轴302的一侧与卷绕于第二转轴302上的第二子部2021朝向第一转轴301的一侧,两者通过拉紧件40的拉靠始终保持部分贴合接触(如图7所示),从而在展开运动过程中也保证了壳体20的整体密闭性。并且最终形成的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下,由于第一子部2011和第二子部2021进一步卷绕后各自收回一部分,因此可以保持柔性显示面板10的紧绷状态,进而有利于保证显示平整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000的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的相互靠近的一端可以分别在其对应的转轴30上展开或者缠绕,且利用拉紧件40使第一壳体201的第一子部2011、第二壳体202的第二子部2021相对的两端始终相互贴合接触,形成具有一定弹性的密闭空间,可以减少对柔性显示面板10拉扯的同时避免冗余空间(柔性显示面板10与壳体20不接触的空间)内落入灰尘,影响显示效果和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拉紧件40使第一壳体201的第一子部2011、第二壳体202的第二子部2021相对的两端始终相互贴合接触,第一子部2011和第二子部2021接触的表面可以相对光滑,可以使得两接触面的摩擦力小于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的卷绕力,进而能够避免第一子部2011和第二子部2021表面紧密接触影响转轴30的转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显示装置000的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的驱动方式可以为手动或电动。若为手动,可以在壳体20外设置与转轴30关联手动开关;若为电动,可在显示装置000转轴30上安装驱动电机。如图8所示,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驱动工作连接框图,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000可以包括容置于第一壳体201内的第一电机301B和容置于第二壳体202内的第二电机302B,第一转轴301连接有第一电机301B,第一电机301B控制第一转轴301转动;第二转轴302连接有第二电机302B,第二电机302B控制第二转轴302转动;
第一子部2011与第二子部2021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距离传感器30D,或第二子部2021与第一子部2011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距离传感器30D,或第一子部2011与第二子部2021接触的表面、第二子部2021与第一子部2011接触的表面均设置有距离传感器30D;
第一转轴301连接有第一转速传感器301C,第一转速传感器301C与第一电机301B电连接;第二转轴302连接有第二转速传感器302C,第二转速传感器302C与第二电机302B电连接;
距离传感器30D与第一转速传感器301C电连接,距离传感器30D与第二转速传感器302C电连接。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卷绕于第一转轴301上的第一子部2011朝向第二转轴302的一侧即第一子部2011与第二子部2021接触的表面可以设置有距离传感器30D,或者卷绕于第二转轴302上的第二子部2021朝向第一转轴301的一侧即第二子部2021与第一子部2011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距离传感器30D,或者卷绕于第一转轴301上的第一子部2011朝向第二转轴302的一侧与卷绕于第二转轴302上的第二子部2021朝向第一转轴301的一侧均设置有距离传感器30D(图8仅以第一子部2011与第二子部2021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距离传感器30D为例进行示例说明),距离传感器30D用于感测两接触面(其中,两接触面指的是卷绕于第一转轴301上的第一子部2011朝向第二转轴302的一侧与卷绕于第二转轴302上的第二子部2021朝向第一转轴301的一侧相接触的两表面)的距离,当两接触面之间存在空隙即拉紧件40没有拉紧时,距离传感器30D反馈给第一转速传感器301C和第二转速传感器302C,并通过第一转速传感器301C和第二转速传感器302C的反馈转速数据来调整第一电机301B和第二电机302B的转速,实现第一转轴301与第二转轴302之间的实时拉紧,始终保证壳体20的整体密闭性。
可选的,距离传感器30D和第一转速传感器301C、第二转速传感器302C还可以连接存储器30E,将监测到的两接触面的距离数据、第一转轴301的转速、第二转轴302的转速实时反馈到存储器30E,通过存储器30E来比对程序设定的数据并计算,进而通过再通过存储器30E将所需调整的数据传输给第一电机301B和第二电机302B,来调整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的转动偏差,保证拉紧件40能够始终通过其自身的拉伸状态将第一壳体201与第二壳体202拉紧,即第一壳体201与第二壳体202之间不会有缝隙。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对于存储器30E、距离传感器30D、第一转速传感器301C、第二转速传感器302C的设置位置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中传感器的设置方式进行理解,仅需满足通过本实施例的结构设计与控制程序能够实现拉紧件40将第一壳体201与第二壳体202始终拉紧固定即可。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图4、图7和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在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000在其展开状态下包括弯折区WA和位于弯折区WA相对两侧的第一非弯折区NWA1和第二非弯折区NWA2;
第一壳体201还包括第三子部2012,第三子部2012位于第一非弯折区NWA1,第三子部2012与第一非弯折区NWA1的柔性显示面板10贴合固定;第二壳体202还包括第四子部2022,第四子部2022位于第二非弯折区NWA2,第四子部2022与第二非弯折区NWA2的柔性显示面板10贴合固定;
第一子部2011和第二子部2021位于弯折区,第一子部2011和第二子部2021均与弯折区WA的柔性显示面板10不接触;
第一子部2011和第二子部2021为弹性结构,第三子部2012与第四子部2022为刚性结构。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位于背离柔性显示面板10出光面E一侧的壳体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的部分区域可以与柔性显示面板10贴合固定。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000在其展开状态下包括弯折区WA和位于弯折区WA相对两侧的第一非弯折区NWA1和第二非弯折区NWA2,第一壳体201包括位于弯折区WA的第一子部2011和位于第一非弯折区NWA1的第三子部2012,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子部2011与弯折区WA的柔性显示面板10不接触,从而可以在显示装置000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中在第一转轴301上展开或缠绕,且不会对柔性显示面板10造成拉扯;而第三子部2012与第一非弯折区NWA1的柔性显示面板10贴合固定,从而可以使得第一壳体201与柔性显示面板10固定贴合;可选的,第一子部2011和第三子部2012可以在平行于柔性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方向上固定连接,以实现第一壳体201的整体稳固性。第二壳体202包括位于弯折区WA的第二子部2021和位于第二非弯折区NWA2的第四子部2022,其中,如图2所示,第二子部2021与弯折区WA的柔性显示面板10不接触,从而可以在显示装置000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中在第二转轴302上展开或缠绕,且不会对柔性显示面板10造成拉扯;而第四子部2022与第二非弯折区NWA2的柔性显示面板10贴合固定,从而可以使得第二壳体202与柔性显示面板10固定贴合;可选的,第二子部2021和第四子部2022可以在平行于柔性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方向上固定连接,以实现第二壳体202的整体稳固性。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第一子部2011和第二子部2021为弹性结构,即位于弯折区WA的第一子部2011和第二子部2021的制作材料为弹性材料(本实施例对于具体为何种弹性材料不作具体限定,可参考相关技术中弹性结构的可选材料进行理解),从而可以通过至少部分第一子部2011卷绕于第一转轴301或至少部分第一子部2011在第一转轴301上展开、至少部分第二子部2021卷绕于第二转轴302或至少部分第二子部2021在第二转轴302上展开,来实现显示装置000的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保证弯折区WA的壳体20的弯折性能。而本实施例的第三子部2012与第四子部2022为刚性结构,从而可以保证与柔性显示面板10贴合部分的壳体20的刚性,避免软性或弹性材质的第三子部2012与第四子部2022在显示装置000的展开运动和折叠运动过程中对柔性显示面板10造成拉扯,影响使用寿命和显示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仅以显示装置000在其展开状态下包括一个弯折区WA和两个非弯折区,两个非弯折区对称地位于一个弯折区WA的相对两侧,两个非弯折区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两个非弯折区的形状和尺寸可以不同,或者,显示装置000在其展开状态下还可以包括多个弯折区WA和多个非弯折区,如弯折区WA的数量为两个,非弯折区的数量为三个等,且弯折区WA位于相邻两个非弯折区之间,多个非弯折区的形状和尺寸可以互不相同也可以相同,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置。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9、图10、图11,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经过折叠运动后的另一种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经过展开运动后的拉紧件与显示装置的另一种拆分(为了清楚示意出转轴)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000包括弯折区WA和位于弯折区WA相对两侧的第一非弯折区NWA1和第二非弯折区NWA2;第一子部2011和第二子部2021为弹性结构且位于弯折区WA;
还包括支撑板60,支撑板60位于壳体20和柔性显示面板10之间;支撑板60包括位于第一非弯折区NWA1的第一支撑板601和位于第二非弯折区NWA2的第二支撑板602;
第一壳体201还包括位于第一非弯折区NWA1的第三子部2012,第二壳体202还包括位于第二非弯折区NWA2的第四子部2022;
第一支撑板601的一端与第一非弯折区NWA1的柔性显示面板10贴合固定,另一端与第三子部2012贴合固定;第二支撑板602的一端与第二非弯折区NWA2的柔性显示面板10贴合固定,另一端与第四子部2022贴合固定。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位于背离柔性显示面板10出光面E一侧的壳体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的部分区域可以通过支撑板60与柔性显示面板10贴合固定。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000在其展开状态下包括弯折区WA和位于弯折区WA相对两侧的第一非弯折区NWA1和第二非弯折区NWA2,第一壳体201包括位于弯折区WA的第一子部2011和位于第一非弯折区NWA1的第三子部2012,其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子部2011与弯折区WA的柔性显示面板10不接触,从而可以在显示装置000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中在第一转轴301上展开或缠绕,且不会对柔性显示面板10造成拉扯;而第三子部2012与第一非弯折区NWA1的柔性显示面板10之间通过第一支撑板601贴合固定,即第一支撑板601朝向柔性显示面板10一侧表面与第一非弯折区NWA1的柔性显示面板10贴合固定,第一支撑板601朝向第一壳体201的第三子部2012的一侧表面与第三子部2012贴合固定,从而可以通过第一支撑板601的结构使得第一壳体201与柔性显示面板10固定贴合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第一支撑板601的厚度保证弯折区WA的柔性显示面板10和第一子部2011之间具有足够空间,从而可以为部分第一子部2011能够在该空间内卷绕于第一转轴301上提供保障,减少对柔性显示面板10的拉扯,使得柔性显示面板10的弯折部分有足够容纳空间。可选的,第一子部2011和第三子部2012可以在平行于柔性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方向上固定连接,以实现第一壳体201的整体稳固性。可选的,第一支撑板601与柔性显示面板10可以通过光学胶层贴合固定,光学胶层为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可以利用光学胶层的低模量、高弹性、应力阻滞等特点,有效减缓显示装置000弯折时第一支撑板601的应力传递,有利于提高柔性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和使用寿命。第二壳体202包括位于弯折区WA的第二子部2021和位于第二非弯折区NWA2的第四子部2022,其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子部2021与弯折区WA的柔性显示面板10不接触,从而可以在显示装置000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中在第二转轴302上展开或缠绕,且不会对柔性显示面板10造成拉扯;而第四子部2022与第二非弯折区NWA2的柔性显示面板10之间通过第二支撑板602贴合固定,即第二支撑板602朝向柔性显示面板10一侧表面与第二非弯折区NWA2的柔性显示面板10贴合固定,第二支撑板602朝向第二壳体202的第四子部2022的一侧表面与第四子部2022贴合固定,从而可以通过第二支撑板602的结构使得第二壳体202与柔性显示面板10固定贴合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第二支撑板602的厚度保证弯折区WA的柔性显示面板10和第二子部2021之间具有足够空间,从而可以为部分第二子部2021能够在该空间内卷绕于第二转轴302上提供保障,减少对柔性显示面板10的拉扯,使得柔性显示面板10的弯折部分有足够容纳空间。可选的,第二子部2021和第四子部2022可以在平行于柔性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方向上固定连接,以实现第二壳体202的整体稳固性。可选的,第二支撑板602与柔性显示面板10可以通过光学胶层贴合固定,可以利用光学胶层的低模量、高弹性、应力阻滞等特点,有效减缓显示装置000弯折时第二支撑板602的应力传递,有利于提高柔性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和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第一子部2011和第二子部2021为弹性结构,即位于弯折区WA的第一子部2011和第二子部2021的制作材料为弹性材料(本实施例对于具体为何种弹性材料不作具体限定,可参考相关技术中弹性结构的可选材料进行理解),从而可以通过至少部分第一子部2011卷绕于第一转轴301或至少部分第一子部2011在第一转轴301上展开、至少部分第二子部2021卷绕于第二转轴302或至少部分第二子部2021在第二转轴302上展开,来实现显示装置000的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保证弯折区WA的壳体20的弯折性能。本实施例的支撑板60可以为刚性结构,从而可以起到较好的支撑柔性显示面板10的同时,还可以避免软性或弹性材质的支撑板60在显示装置000的展开运动和折叠运动过程中对柔性显示面板10造成拉扯,影响使用寿命和显示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仅以显示装置000在其展开状态下包括一个弯折区WA和两个非弯折区,两个非弯折区对称地位于一个弯折区WA的相对两侧,两个非弯折区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两个非弯折区的形状和尺寸可以不同,或者,显示装置000在其展开状态下还可以包括多个弯折区WA和多个非弯折区,如弯折区WA的数量为两个,非弯折区的数量为三个等,且弯折区WA位于相邻两个非弯折区之间,多个非弯折区的形状和尺寸可以互不相同也可以相同,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壳体20和柔性显示面板10之间设有支撑板60,则对于壳体20的材料不作具体限定,仅需满足其第一子部2011和第二子部2021为弹性结构能够在转轴30上卷绕和展开即可。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9、图12、图13和图14,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经过折叠运动后的另一种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经过展开运动后的拉紧件与显示装置的另一种拆分(为了清楚示意出转轴)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2和图13中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在显示装置000的展开后的展平状态(如图13所示)下,第一支撑板601包括朝向第二支撑板602的第一侧面601A,第一侧面601A设置有第一齿轮轴701,第一齿轮轴70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转轴301的延伸方向相同;沿第一齿轮轴701的延伸方向(即第一转轴301的长度方向Y),第一齿轮轴701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一齿轮7011(如图14所示,图14中以第一齿轮轴701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齿轮7011为例进行示例说明),第一齿轮7011上包括多个第一轮齿70111;
在显示装置000的展开后的展平状态(如图13所示)下,第二支撑板602包括朝向第一支撑板601的第二侧面602A,第二侧面602A设置有第二齿轮轴702,第二齿轮轴70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转轴302的延伸方向相同;沿第二齿轮轴702的延伸方向(即第二转轴302的长度方向Y),第二齿轮轴702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二齿轮7021(如图14所示,图14中以第二齿轮轴702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齿轮7021为例进行示例说明),第二齿轮7021上包括多个第二轮齿70211;
在显示装置000的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由图12状态运动至图13状态的过程,或由图13状态运动至图12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轮齿70111与第二轮齿70211相互啮合。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在弯折区WA范围内,由于柔性显示面板10与壳体20的第一子部2011和第二子部2021不接触,为柔性显示面板10的弯折提供了冗余空间以保证柔性显示面板10的弯折部分有足够容纳空间的同时,还可以在该空间内设置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轴。具体为,在显示装置000的展开后的展平状态下,第一支撑板601包括朝向第二支撑板602的第一侧面601A,在第一支撑板601的第一侧面601A设置有第一齿轮轴701,第一齿轮轴70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转轴301的延伸方向相同;沿第一齿轮轴701的延伸方向(即第一转轴301的长度方向Y),第一齿轮轴701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一齿轮7011,第一齿轮7011上包括多个第一轮齿70111;并且在显示装置000的展开后的展平状态下,第二支撑板602包括朝向第一支撑板601的第二侧面602A,在第二支撑板602的第二侧面602A设置有第二齿轮轴702,第二齿轮轴70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转轴302的延伸方向相同;沿第二齿轮轴702的延伸方向(即第二转轴302的长度方向Y),第二齿轮轴702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二齿轮7021,第二齿轮7021上包括多个第二轮齿70211;可选的,第一齿轮轴701和第二齿轮轴702的形状、结构、大小可以相同,以保证两者的同步稳固性,并且通过设置第一齿轮轴701和第二齿轮轴702的大小位置,使得在显示装置000的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由图12状态运动至图13状态的过程,或由图13状态运动至图12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轮齿70111与第二轮齿70211始终保持相互啮合,从而可以尽可能保证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的同步运转,进而可以使得显示装置000在折叠展开过程中柔性显示面板10均匀受力,有利于提升显示效果和使用寿命。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9、图12-图14和图15,图15是图12中的显示装置未设置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面601A包括第一凹槽6011,第一齿轮轴701通过嵌合于第一凹槽6011内与第一支撑板601活动卡接;
第二侧面602A包括第二凹槽6021,第二齿轮轴702通过嵌合于第二凹槽6021内与第二支撑板602活动卡接。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通过在第一支撑板601朝向第二支撑板602的第一侧面601A开设第一凹槽6011,第一凹槽6011的深度和形状与第一齿轮轴701的外围形状匹配(如图14和图15所示),从而可以通过将第一齿轮轴701嵌合于第一凹槽6011内使得第一齿轮轴701与第一支撑板601活动卡接,第二支撑板602朝向第一支撑板601的第二侧面602A开设第二凹槽6021,第二凹槽6021的深度和形状与第二齿轮轴702的外围形状匹配(如图14和图15所示),从而可以通过将第二齿轮轴702嵌合于第二凹槽6021内使得第二齿轮轴702与第二支撑板602活动卡接,保证在显示装置000的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由图12状态运动至图13状态的过程,或由图13状态运动至图12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轮齿70111与第二轮齿70211始终相互啮合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第一齿轮轴701与第一支撑板601、第二齿轮轴702与第二支撑板602的连接稳固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9、图14、图16、图17、图18和图19,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经过折叠运动后的另一种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经过展开运动后的拉紧件与显示装置的另一种拆分(为了清楚示意出转轴)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6中的显示装置未设置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图16中第一壳体上第三轮齿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在显示装置000的展开后的展平状态(如图17所示)下,第一子部2011朝向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包括多个沿第一非弯折区NWA1指向弯折区WA的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三轮齿20111,第三轮齿20111的凸起方向朝向第一齿轮7011;在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中,第三轮齿20111与第一轮齿70111相互啮合(如图16和图17所示);
第二子部2021朝向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包括多个沿第二非弯折区NWA2指向弯折区WA的方向依次排列的第四轮齿20211,第四轮齿20211的凸起方向朝向第二齿轮7021;在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中,第四轮齿20211与第二轮齿70211相互啮合。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在显示装置000的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由图12状态运动至图13状态的过程,或由图13状态运动至图12状态的过程)中,通过第一轮齿70111与第二轮齿70211始终保持相互啮合,从而可以尽可能保证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的同步运转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在显示装置000的展开后的展平状态(如图17所示)下,设置第一子部2011朝向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包括多个沿第一非弯折区NWA1指向弯折区WA的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三轮齿20111,设置第二子部2021朝向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包括多个沿第二非弯折区NWA2指向弯折区WA的方向依次排列的第四轮齿20211,第三轮齿20111和第四轮齿20211的凸起方向均朝向柔性显示面板10,在显示装置000的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中,第三轮齿20111与第一轮齿70111相互啮合,第四轮齿20211与第二轮齿70211相互啮合,从而可以进一步通过第一齿轮轴701上的第一轮齿70111与第一壳体201上的第三轮齿20111相互啮合、第二齿轮轴702上的第二轮齿70211与第二壳体202上的第四轮齿20211相互啮合,进一步使得显示装置000在折叠展开过程中保证第一子部2011和第二子部2021的同步卷绕和展开,还使得柔性显示面板10均匀受力,更加有利于提升显示效果和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的各个轮齿的形状仅以片状进行示例说明,但不局限于此形状,相互啮合的轮齿的形状还可以为其他带坡度的块状等,仅需能够满足在第一齿轮7011和第二齿轮7021转动、第一子部2011卷绕于第一转轴301时、第二子部2021卷绕于第二转轴302上时,第一轮齿70111与第二轮齿70211相互啮合、第三轮齿20111与第一轮齿70111相互啮合、第四轮齿20211与第二轮齿70211相互啮合,保证折叠和展开过程中整个显示装置000的同步性即可。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结合参考图9、图14、图16-图19,本实施例中,在显示装置000的展开后的展平状态(如图17所示)下,在第一非弯折区NWA1指向弯折区WA的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三轮齿20111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一轮齿70111的厚度;
在第二非弯折区NWA2指向弯折区WA的方向上,相邻两个第四轮齿20211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二轮齿70211的厚度。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通过设置在显示装置000的展开后的展平状态(如图17所示)时,在第一非弯折区NWA1指向弯折区WA的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三轮齿20111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一轮齿70111的厚度,相邻两个第四轮齿20211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二轮齿70211的厚度,从而可以在折叠和展开运动过程中,保证第三轮齿20111与第一轮齿70111相互啮合、第四轮齿20211与第二轮齿70211相互啮合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出现相邻两个第三轮齿20111之间咬合两个第一轮齿70111、相邻两个第四轮齿20211之间咬合两个第二轮齿70211的情况,有利于更好的保证啮合的同步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图19和图20,图20是图18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一子部2011与第二子部2021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硅胶缓冲层80(如图20所示);或者,第二子部2021与第一子部2011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硅胶缓冲层80(未附图示意);或者,第一子部2011与第二子部2021接触的表面、第二子部2021与第一子部2011接触的表面均设置有硅胶缓冲层80(未附图示意)。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在第一子部2011与第二子部2021接触的表面设置有一层硅胶缓冲层80(如图20所示),该硅胶缓冲层80的材料可以为具有弹性的硅胶材料,从而可以增加第一子部2011和第二子部2021接触表面的密闭性能,保证整个壳体20的密闭效果。可选的,硅胶缓冲层80还可以设置在第二子部2021与第一子部2011接触的表面,或者第一子部2011与第二子部2021接触的表面、第二子部2021与第一子部2011接触的表面均设置有硅胶缓冲层80,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置硅胶缓冲层80的位置。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9、图10、图11和图21、图22,图21是图11中D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22是图11中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沿第一转轴301的延伸方向Y,第一转轴301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三齿轮3011,第三齿轮3011上包括多个第五轮齿30111;
沿第二转轴302的延伸方向Y,第二转轴302的至少一端设有第四齿轮3021,第四齿轮3021上包括多个第六轮齿30211;
在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中,第五轮齿30111与第六轮齿30211相互啮合。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在通过始终保持拉伸状态的拉紧件40,使得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之间始终拉紧固定,保证第一壳体201的第一子部2011与第二壳体202的第二子部2021在卷绕和展开的过程中始终紧密接触,有效保证显示装置000内部机构密闭性,避免第一壳体201与第二壳体202之间出现缝隙导致外界灰尘进入。并且本实施例还在第一转轴301的至少一端设置包括多个第五轮齿30111的第三齿轮3011,在第二转轴302的至少一端设置包括多个第六轮齿30211的第四齿轮3021,在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中,通过拉紧件40使得卷绕于第一转轴301上的第一子部2011和卷绕于第二转轴302上的第二子部2021始终紧密贴合接触的同时,使得第一转轴301端部的第五轮齿30111与第二转轴302端部的第六轮齿30211相互啮合,用以保证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的折叠和展开的过程同步性。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在其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中,通过拉紧件将分别位于弯折轴相对两侧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始终拉靠在一起,可以防止显示装置在折叠或展开过程中的应力使得显示装置散架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始终保持拉伸状态的拉紧件,使得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相对位置基本不变,仅部分区域内的第一壳体在第一转轴上做卷绕展开运动、部分区域内的第二壳体在第二转轴上做卷绕展开运动,即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始终拉紧固定,保证第一壳体的部分区域与第二壳体的部分区域始终紧密接触,可以在显示装置的多次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过程中有效保证显示装置内部机构密闭性,避免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出现缝隙导致外界灰尘进入,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进而提升用户体验度。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5)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和位于背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出光面一侧的壳体;
所述显示装置可沿弯折轴做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所述显示装置的弯折轴两侧且相互独立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转轴,包括容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转轴和容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转轴;
拉紧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在所述折叠运动和所述展开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相互铰接;其中,所述拉紧件始终处于拉伸状态,使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拉紧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至少部分卷绕于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子部,所述第二壳体包括至少部分卷绕于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子部;在所述折叠运动过程中,随着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转动,所述第一子部从所述第一转轴上展开,所述第二子部从所述第二转轴上展开;在所述展开运动过程中,随着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转动,所述第一子部进一步卷绕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子部进一步卷绕于所述第二转轴上;
卷绕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所述第一子部朝向所述第二转轴的一侧与卷绕于所述第二转轴上的所述第二子部朝向所述第一转轴的一侧始终部分贴合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弯折区和位于所述弯折区相对两侧的第一非弯折区和第二非弯折区;
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三子部,所述第三子部位于所述第一非弯折区,所述第三子部与所述第一非弯折区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合固定;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第四子部,所述第四子部位于所述第二非弯折区,所述第四子部与所述第二非弯折区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合固定;
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位于所述弯折区,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均与所述弯折区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不接触;
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为弹性结构,所述第三子部与所述第四子部为刚性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弯折区和位于所述弯折区相对两侧的第一非弯折区和第二非弯折区;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为弹性结构且位于所述弯折区;
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之间;所述支撑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非弯折区的第一支撑板和位于所述第二非弯折区的第二支撑板;
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非弯折区的第三子部,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非弯折区的第四子部;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非弯折区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合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子部贴合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非弯折区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合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子部贴合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一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转轴的延伸方向相同;沿所述第一齿轮轴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齿轮轴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上包括多个第一轮齿;
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设置有第二齿轮轴,所述第二齿轮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转轴的延伸方向相同;沿所述第二齿轮轴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齿轮轴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上包括多个第二轮齿;
在所述折叠运动和所述展开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一轮齿与所述第二轮齿相互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部朝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非弯折区指向所述弯折区的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三轮齿,所述第三轮齿的凸起方向朝向所述第一齿轮;在所述折叠运动和所述展开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三轮齿与所述第一轮齿相互啮合;
所述第二子部朝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非弯折区指向所述弯折区的方向依次排列的第四轮齿,所述第四轮齿的凸起方向朝向所述第二齿轮;在所述折叠运动和所述展开运动过程中,所述第四轮齿与所述第二轮齿相互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非弯折区指向所述弯折区的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三轮齿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一轮齿的厚度;
在所述第二非弯折区指向所述弯折区的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四轮齿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二轮齿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面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齿轮轴通过嵌合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活动卡接;
所述第二侧面包括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齿轮轴通过嵌合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与所述第二支撑板活动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二子部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硅胶缓冲层;和/或,
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第一子部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硅胶缓冲层。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容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电机和容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控制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控制所述第二转轴转动;
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二子部接触的表面和/或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第一子部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距离传感器;
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有第一转速传感器,所述第一转速传感器与所述第一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有第二转速传感器,所述第二转速传感器与所述第二电机电连接;
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所述第一转速传感器电连接,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所述第二转速传感器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转轴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转轴的端部包括第三凹槽,沿所述第二转轴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部包括第四凹槽;所述拉紧件的两端分别包括第一插接轴和第二插接轴,所述拉紧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插接轴插接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与所述第一转轴的端部固定,所述拉紧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插接轴插接于所述第四凹槽内与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部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与所述拉紧件之间包括垫片,所述垫片的两端分别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套接于所述第一插接轴上,所述第二通孔套接于所述第二插接轴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件的制作材料为弹性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容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电机和容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控制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控制所述第二转轴转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一转轴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转轴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上包括多个第五轮齿;
沿所述第二转轴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转轴的至少一端设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上包括多个第六轮齿;
在所述折叠运动和所述展开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五轮齿与所述第六轮齿相互啮合。
CN202110870573.XA 2021-07-30 2021-07-30 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5391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0573.XA CN113539113B (zh) 2021-07-30 2021-07-30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0573.XA CN113539113B (zh) 2021-07-30 2021-07-30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9113A true CN113539113A (zh) 2021-10-22
CN113539113B CN113539113B (zh) 2023-03-17

Family

ID=78121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70573.XA Active CN113539113B (zh) 2021-07-30 2021-07-30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3911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0187A (zh) * 2021-10-27 2022-0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及其显示控制方法和车载显示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48450B1 (en) * 2014-12-31 2016-05-24 Lg Displa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apparatus
CN107731100A (zh) * 2017-10-25 2018-02-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式显示设备
CN108428408A (zh) * 2018-05-16 2018-08-21 深圳市天珑移动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屏幕的折叠机构、可折叠显示器及电子设备
CN109461383A (zh) * 2018-12-13 2019-03-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设备
CN110225161A (zh) * 2019-06-18 2019-09-10 东莞市环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外侧柔性屏手机结构
CN110719346A (zh) * 2018-07-13 2020-01-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0769109A (zh) * 2018-07-27 2020-0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式移动终端
CN210694021U (zh) * 2019-12-13 2020-06-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2160978A (zh) * 2020-09-17 2021-01-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内折机构及显示装置
CN112392850A (zh) * 2019-08-16 2021-02-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铰链装置、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13114804A (zh) * 2021-04-02 2021-07-13 上海富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折柔性屏的折叠结构
CN113163030A (zh) * 2021-03-19 2021-07-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支架结构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48450B1 (en) * 2014-12-31 2016-05-24 Lg Displa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apparatus
CN107731100A (zh) * 2017-10-25 2018-02-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式显示设备
CN108428408A (zh) * 2018-05-16 2018-08-21 深圳市天珑移动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屏幕的折叠机构、可折叠显示器及电子设备
CN110719346A (zh) * 2018-07-13 2020-01-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0769109A (zh) * 2018-07-27 2020-0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式移动终端
CN109461383A (zh) * 2018-12-13 2019-03-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设备
CN110225161A (zh) * 2019-06-18 2019-09-10 东莞市环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外侧柔性屏手机结构
CN112392850A (zh) * 2019-08-16 2021-02-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铰链装置、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和移动终端
CN210694021U (zh) * 2019-12-13 2020-06-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2160978A (zh) * 2020-09-17 2021-01-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内折机构及显示装置
CN113163030A (zh) * 2021-03-19 2021-07-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支架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13114804A (zh) * 2021-04-02 2021-07-13 上海富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折柔性屏的折叠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0187A (zh) * 2021-10-27 2022-0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及其显示控制方法和车载显示装置
CN113990187B (zh) * 2021-10-27 2024-03-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及其显示控制方法和车载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9113B (zh) 2023-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95424B2 (en) Rotating mechanism and foldable terminal
CN113411420B (zh) 移动终端
US10701824B2 (en) Bending module and folding display device
WO2020220417A1 (zh) 柔性显示装置
WO2021237852A1 (zh) 显示装置
US20200383219A1 (en)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Folding Expandable Displays
WO2021104024A1 (zh) 电子设备
WO2021129728A1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0006739B (zh) 用于柔性装置的测试设备
WO2021237851A1 (zh) 显示装置
WO2021129730A1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23548784A (ja) 電子機器
US2024012632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3539113B (zh) 显示装置
CN113284422B (zh) 电子设备
EP3712875B1 (en) Structure of extending-type display screen
JP2017536760A (ja) フレキシブルスクリーンを備える電子装置
WO2021238848A1 (zh) 电子设备
WO2023103439A1 (zh) 柔性屏支撑装置及显示设备
CN114283697B (zh) 折叠装置及显示设备
CN113938543A (zh) 折叠组件、折叠显示终端
CN113037893B (zh) 电子设备
WO2022001309A1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6457743A (zh) 显示设备
CN113849038A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