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39059A -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39059A
CN113539059A CN202010310044.XA CN202010310044A CN113539059A CN 113539059 A CN113539059 A CN 113539059A CN 202010310044 A CN202010310044 A CN 202010310044A CN 113539059 A CN113539059 A CN 1135390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module
display area
adjusting module
working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100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洋
王鹏
王枝泽
马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1004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3905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39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90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前者包括显示面板、第一显示模块、第二显示模块和调节模块;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模块对应设置于第一显示区的一侧,用于向第一显示区投射显示信息;第二显示模块对应设置于第一显示模块的背离显示面板的一侧;调节模块对应设置于显示面板的朝向第一显示模块的一侧;其中,第二显示模块能够在调节模块的作用下将显示信息投射于第二显示区。后者包括前者。调节模块能够将第二显示模块的显示信息投射于第二显示区,使该显示屏的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均可正常显示且第二显示区可以透射光线,能够使显示屏的屏占比更大。

Description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显示屏是电子产品中比较常见部件,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都具有显示屏。
以手机为例,随着手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者更青睐于手机显示屏的屏占比(可显示区域与整个屏幕比值)更大,而现有技术中的“全面屏”手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100%的屏占比,以现有技术中较为先进的“挖孔屏”手机为例,为了保证相机采光的正常采光,采取的方案是在显示屏上设置一个圆孔状的透明区,也正是这样,导致手机的屏幕的屏占比相对较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屏占比相对较小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屏包括显示面板、第一显示模块、第二显示模块和调节模块;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模块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一侧,用于向所述第一显示区投射显示信息;所述第二显示模块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模块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调节模块对应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朝向所述第一显示模块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二显示模块能够在所述调节模块的作用下将显示信息投射于所述第二显示区。
由于调节模块能够将第二显示模块的显示信息投射于第二显示区,从而实现该显示屏的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均可正常显示,以使显示面板可以全区域正常显示,实现了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可以使屏占比更大的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调节模块能够调节改变所述第二显示模块的投射光路,以使所述第二显示模块能够将显示信息投射于所述第二显示区。
将调节模块设置成光路调节器,无需改变第二显示模块的相对第二显示区的位置关系,可以具体通过光路调节器的反射、折射等方式改变第二显示模块的投射光路,以使位于第一显示模块下方的第二显示模块能够将显示信息投射于第二显示区,实现显示面板可以全区域显示的同时,还不影响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具有结构简单、不改变影响第二显示模块安装位置的优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调节模块通过驱动转轴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朝向所述第一显示模块的一侧;所述调节模块能够转动至第一工况或第二工况;在第一工况下,所述调节模块能够将所述第二显示模块的显示信息反射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在第二工况下,所述调节模块不能将所述第二显示模块的显示信息反射于所述第二显示区。
通过驱动转轴转动调整调节模块与第二显示模块的相对位置关系,依靠调节模块对光路的反射调节作用,使第二显示区能够在正常显示状态、正常透光状态之间灵活地切换,具有结构简单、能够调节灵活的优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驱动转轴设置于所述调节模块的中部或端部;在第一工况下,所述调节模块与所述第二显示模块之间形成反射锐角;在第二工况下,所述调节模块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平行。
当驱动转轴设置于调节模块的中部时,位于驱动转轴两侧的调节模块可以在转动时相互抵消重力产生的扭矩,使驱动电机能以更小的输出扭矩驱动调节模块转动;当驱动转轴设置于调节模块的端部时,此时驱动转轴可以设置于第一显示区或第二显示区的下方,使驱动转轴的设置方式更灵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驱动转轴设置于所述调节模块的端部;在第一工况下,所述调节模块与所述第二显示模块之间形成反射锐角;在第二工况下,所述调节模块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垂直。
当驱动转轴设置于调节模块的端部时,第二工况下,调节模块能够赚到至与第二显示区垂直。此时调节模块完全反射第二显示模块发出的显示信息,且调节模块可以位于第二显示区的下方,外界光线仅透射穿过第二显示区即可进入位于调节模块下方的采光元件,使调节模块完全不影响采光元件的采光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调节模块为半透半反射片或全反射片。
将调节模块设置成半透半反射片,通过驱动转轴仅需将半透半反射片转动即可实现调节模块在第一工况、第二工况之间切换,此时调节模块的预留的转动空间可以更小,采光元件可以在更靠近第二显示区,一方面能够增大采光元件有效采光视场角,另一方面能够使电子设备厚度尺寸更小。
将调节模块设置成全反射片,能够使调节模块在第二工况下完全不影响采光元件的采光效果,除此之外,当需要采光元件采集外界光线信息时,也无需将第二显示模块暂时关闭,而且不需要对采光元件的采光信息进行算法进行补偿还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调节模块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朝向所述第一显示模块的一侧;所述调节模块能够将所述第二显示模块的显示信息反射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以及将从所述第二显示区入射的光线透射穿过所述调节模块。
将调节模块固定设置于第二显示区下方,此时无需任何驱动装置调整调节模块与第二显示模块相对位置关系,能够起到结构、节省零部件的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调节模块为半透半反射棱镜。
将调节模块设置成上述固定设置的半透半反射棱镜,具有结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抗震抗冲击性能好的优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调节模块为菲涅尔透镜。
将调节模块设置成固定设置的菲涅尔透镜,同样具有结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抗震抗冲击性能好的优点,而且采光元件可以在更靠近第二显示区,一方面能够增大采光元件有效采光视场角,另一方面能够使电子设备厚度尺寸更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调节模块能够调节改变所述第二显示模块的位置,以使所述第二显示模块能够与所述第二显示区正对设置。
将调节模块设置为调节第二显示模块的位置,无需光学器件调整改变第二显示模块的透射光路,通过直接调整第二显示模块与第二显示模块的相对位置关系,实现显示面板可以全区域显示的同时,还不影响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具有结构简单、使第二显示模块能够直接正对第二显示区投射,改善第二显示模块显示效果的优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显示模块通过所述调节模块活动设置;所述调节模块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显示模块转动至第一工况或第二工况;在第一工况下,所述第二显示模块平行且正对所述第二显示区;在第二工况下,所述第二显示模块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将调节模块设置成能够驱动第二显示模块转动的方式,来改变第二显示模块与第二显示区的相对位置关系,具有驱动方式简单、第二显示模块能够在第一工况、第二工况灵活切换的优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显示模块通过所述调节模块活动设置;所述调节模块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显示模块移动至第一工况或第二工况;在第一工况下,所述第二显示模块平行且正对所述第二显示区;在第二工况下,所述第二显示模块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将调节模块设置成能够驱动第二显示模块平动的方式,可以使采光元件可以在更靠近第二显示区,一方面能够增大采光元件有效采光视场角,另一方面能够使电子设备厚度尺寸更小。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采光元件和上述的显示屏;其中,所述采光元件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朝向所述第一显示模块的一侧,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显示区采集外部光线信息。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屏由于调节模块能够将第二显示模块的显示信息投射于第二显示区,从而实现该显示屏的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同时正常显示,以使显示面板可以全区域正常显示,从而使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屏占比更大。
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显示屏,能够实现其所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而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以及附图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主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显示面板;
11-第一显示区;
12-第二显示区;
2-第一显示模块;
3-第二显示模块;
4-调节模块;
41-驱动转轴;
5-采光元件。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有多种类型,例如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屏(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无论哪种显示屏,由于显示屏的自身的结构特性,致使显示屏自身的透光率很低,如果将相机、采光元件等器件直接放置在显示屏的下方,就无法正常实现拍照、采光功能。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有的是将相机、采光元件置于显示屏外部、有的在显示屏中“挖空”设置一个透明的非显示区来对应设置相机、采光元件,但上述的两种方式都会影响电子设备屏幕的屏占比,使电子设备屏幕的屏占比较小。本申请实施例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采光元件5和显示屏1,采光元件5对应设置于第二显示区12的朝向第一显示模块2的一侧,并能够通过第二显示区12采集外部光线信息。第一显示区11可以是常规的显示区,第二显示区2可以是透光率较高的透明区,第二显示区12可以配合第一显示区11同时用于显示信息,使该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具有更大的屏占比;且由于第二显示区12具有较高的透光率,采光元件5可以设置于第二显示区12的下方正常采光。
该电子设备可以具体为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而且当采光元件5具体为相机时,当相机进行采光拍摄时,可以控制第二显示模块3先暂时暂停向第二显示区12投射显示信息,以避免对相机的采光拍摄效果造成影响。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该显示屏包括显示面板1、第一显示模块2、第二显示模块3和调节模块4;显示面板1包括第一显示区11和第二显示区12;第一显示模块2对应设置于第一显示区11的一侧,用于向第一显示区11投射显示信息;第二显示模块3对应设置于第一显示模块2的背离显示面板1的一侧;调节模块4对应设置于显示面板1的朝向第一显示模块2的一侧;其中,第二显示模块3能够在调节模块4的作用下将显示信息投射于第二显示区12。
该显示屏在使用时,可以将第一显示区11设置成常规的显示区,通过第一显示模块2正常向第一显示区11投射显示信息;第二显示区12可以设置成透光率较高的透明区,而且可以将第二显示模块3对应设置到第二显示模块3的下方,避免第二显示模块3影响第二显示区12的透光率。由于调节模块4能够将第二显示模块3的显示信息投射于第二显示区12,从而实现该显示屏的第一显示区11、第二显示区12均可正常显示且第二显示区12可以透射光线的功能。
该显示屏可以具体为液晶显示屏、有机发光二极管屏、柔性屏等,当作为电子设备的屏幕时,可以将电子设备中的采光元件5直接设置于显示面板1的第二显示区12的下方正常采光,而且显示面板1可以全区域正常显示,从而使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屏占比更大。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提供了显示屏中调节模块4的一种可选方案,调节模块4能够调节改变第二显示模块3的投射光路,以使第二显示模块3能够将显示信息投射于第二显示区12。
具体的,如图2、图5或图6所示,将调节模块4设置成具有光路调节功能,通过调节模块4调节改变第二显示模块3的投射光路,以使位于第一显示模块2下方的第二显示模块3能够将显示信息投射于第二显示区12。
调节模块4设置成上述方案,无需改变第二显示模块3的相对第二显示区12的位置关系,可以具体通过调节模块4的反射、折射等方式改变第二显示模块3的投射光路,以使位于第一显示模块2下方的第二显示模块3能够将显示信息投射于第二显示区12,实现显示面板1可以全区域显示的同时,还不影响第二显示区12的透光率,具有结构简单、不改变影响第二显示模块3安装位置的优点。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调节模块4通过驱动转轴41活动设置于第二显示区12的朝向第一显示模块2的一侧;调节模块4的能够转动至第一工况或第二工况;在第一工况下,调节模块4能够将第二显示模块3的显示信息反射于第二显示区12;在第二工况下,调节模块4不再将第二显示模块3的显示信息反射于第二显示区12。
具体的,如图2、图3或图4所示,可具体将调节模块4通过驱动转轴41活动设置于第二显示区12的正下方,通驱动转轴41转动改变调节模块4与第二显示模块3投射光路之间的夹角,当调节模块4的转动至第一工况时,显示模块3的显示信息光路经调节模块4反射后投射于第二显示区12,此时显示面板1为全区域正常显示;当调节模块4的转动至第二工况时,此时调节模块4不再将第二显示模块3的显示信息反射后投射于第二显示区12,第二显示区12可以正常透光,使设置于第二显示区12下方的采光元件5可以正常采光。
通过上述驱动转轴41转动调整调节模块4与第二显示模块3的相对位置关系,依靠调节模块4对光路的反射调节作用,不仅能够改变第二显示模块3的投射光路使第二显示区12显示信息,而且还能够改变第二显示模块3的投射光路使第二显示区12不显示信息,使第二显示区12能够在正常显示状态、正常透光状态之间灵活地切换,具有结构简单、能够调节灵活的优点。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的驱动转轴41可以具体沿水平方向设置于调节模块4的两侧,且两端分别与电子设备的框边连接。而且为了确保驱动转轴41转动的精确度,驱动转轴41可以通过减速齿轮组与步进电机传动连接,通过步进电机输出精准的步进角以及减速齿轮双重作用,确保调节模块4可以随驱动转轴41精准转动至第一工况或第二工况。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驱动转轴41设置于调节模块4的中部或端部;在第一工况下,调节模块4与第二显示模块3之间形成反射锐角;在第二工况下,调节模块4与第二显示区12平行。
具体的,如图2所示,具体可以将第二显示模块3与第一显示模块2垂直设置,将调节模块4与第二显示模块3呈45°倾斜的状态记为第一工况(图2中实线状态的调节模块4),此时调节模块4能够将第二显示模块3发出的显示信息反射后垂直投射于第二显示区12,这样无需对第二显示模块3发出的显示信息进行补偿调整,即可完全1:1比例的投射到第二显示区12;将调节模块4与第二显示区12平行的状态记为第二工况(图2中虚线状态的调节模块4),此时调节模块4完全不反射第二显示模块3发出的显示信息,外界光线可以更好的垂直透射穿过调节模块4进入位于调节模块4下方的采光元件5。
当驱动转轴41设置于调节模块4的中部时,位于驱动转轴41两侧的调节模块4可以在转动时相互抵消重力产生的扭矩,使驱动电机能以更小的输出扭矩驱动调节模块4转动;当驱动转轴41设置于调节模块4的端部时,此时驱动转轴41可以设置于第一显示区11或第二显示区12的下方,使驱动转轴41的设置方式更灵活。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驱动转轴41设置于调节模块4的端部;在第一工况下,调节模块4与第二显示模块3之间形成反射锐角;在第二工况下,调节模块4与第二显示区12垂直。
具体的,如图4所示,同样的,可以将第二显示模块3与第一显示模块2垂直设置,将调节模块4与第二显示模块3呈45°倾斜的状态记为第一工况(图4中实线状态的调节模块4),此时调节模块4能够将第二显示模块3发出的显示信息反射后垂直投射于第二显示区12,这样无需对第二显示模块3发出的显示信息进行补偿调整,即可完全1:1比例的投射到第二显示区12;将调节模块4与第二显示区12垂直的状态记为第二工况(图4中虚线状态的调节模块4),此时调节模块4完全反射第二显示模块3发出的显示信息,且调节模块4可以位于第二显示区12的下方,外界光线仅透射穿过第二显示区12即可进入位于调节模块4下方的采光元件5,使调节模块4完全不影响采光元件5的采光效果。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调节模块4为半透半反射片或全反射片。
具体的,如图3所示,由于半透半反射片自身具有反射透射的双特性,可以将半透半反射片的透射率和反射率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设置。例如,70%反射率+30%透射率、60%反射率+40%透射率、50%反射率+50%透射率等等,而且当第二工况下调节模块4与第二显示区12平行时,半透半反射片的自身的反射作用会使外界光线垂直透射穿过调节模块4进入采光元件5的过程中进行一部分的反射损失,此时可以在处理采光元件5的采光信息时可以通过一定算法进行补偿还原。
结合图3进一步说明,将调节模块4设置成半透半反射片,通过驱动转轴41仅需将半透半反射片转动45°即可实现调节模块4在第一工况、第二工况之间切换,此时调节模块4的预留的转动空间可以更小,采光元件5可以在更靠近第二显示区12,一方面能够增大采光元件5有效采光视场角,另一方面能够使电子设备厚度尺寸更小。
具体的,如图4所示,由于全反射片自身具有100%全反射的特性,此时的第二工况下仅能是调节模块4与第二显示区12垂直,此时全反射片可以将第二显示模块3发出的光线全部反射,而且外界光线仅透射穿过第二显示区12即可进入位于调节模块4下方的采光元件5。
将调节模块4设置成全反射片,能够使调节模块4在第二工况下完全不影响采光元件5的采光效果,除此之外,当需要采光元件5采集外界光线信息时,也无需将第二显示模块3暂时关闭,而且不需要对采光元件5的采光信息进行算法进行补偿还原。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调节模块4固定设置于第二显示区12的朝向第一显示模块2的一侧;调节模块4能够将第二显示模块3的显示信息反射于第二显示区12,以及将从第二显示区12入射的光线透射穿过调节模块4。
具体的,如图5或图6所示,可具体将调节模块4固定设置于第二显示区12的正下方,通过调节模块4自身的反射、透射特性,实现将第二显示模块3的显示信息反射于第二显示区12以及将从第二显示区12入射的光线透射穿过调节模块4的功能。
将调节模块4固定设置于第二显示区12下方,此时无需任何驱动装置调整调节模块4与第二显示模块3相对位置关系,能够起到结构、节省零部件的功能。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调节模块4为半透半反射棱镜。
具体的,如图5所示,具体可以将第二显示模块3与第一显示模块2垂直设置、将调节模块4设置成固定位于第二显示区12的正下方的半透半反射棱镜,半透半反射棱镜的反射透射层可具体设置成与第二显示模块3呈45°夹角,这样第二显示模块3发出的显示信息经半透半反射棱镜反射后能够垂直正投射于第二显示区12,无需对第二显示模块3发出的显示信息进行补偿调整,即可完全1:1比例的投射到第二显示区12;外界光线可以垂直透射穿过半透半反射棱镜进入位于调节模块4下方的采光元件5。
半透半反射棱镜的透射率和反射率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设置,而且由于半透半反射棱镜的反射作用会使外界光线垂直透射进入采光元件5的过程中进行一部分的反射损失,此时可以在处理采光元件5的采光信息时可以通过一定算法进行补偿还原。
将调节模块4设置成上述固定设置的半透半反射棱镜,具有结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抗震抗冲击性能好的优点。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调节模块4为菲涅尔透镜。
具体的,如图6所示,具体可以将第二显示模块3与第一显示模块2垂直设置、将调节模块4设置成固定位于第二显示区12的正下方的菲涅尔透镜,菲涅尔透镜的反射透射层可具体设置成与第二显示模块3呈大于45°的锐角,通过对菲涅尔透镜的反射透射层微结构角度设计,可以使反射透射层与第二显示模块3的夹角大于45°时依旧能够将第二显示模块3发出的显示信息垂直正投射于第二显示区12,且外界光线可以垂直透射菲涅尔透镜进入下方的采光元件5。
菲涅尔透镜的透射率和反射率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设置,而且由于菲涅尔透镜的反射作用会使外界光线垂直透射进入采光元件5的过程中进行一部分的反射损失,此时可以在处理采光元件5的采光信息时可以通过一定算法进行补偿还原。
将调节模块4设置成上述固定设置的菲涅尔透镜,同样具有结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抗震抗冲击性能好的优点,而且采光元件5可以在更靠近第二显示区12,一方面能够增大采光元件5有效采光视场角,另一方面能够使电子设备厚度尺寸更小。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还提供了显示屏中调节模块4的另一种方案,调节模块4能够调节改变第二显示模块3的位置,以使第二显示模块3能够与第二显示区12正对设置。
具体的,如图7或图8所示,将调节模块4设置成具有位置调节功能,通过调节改变第二显示模块3的位置,以使位于第一显示模块2下方的第二显示模块3能够与第二显示区12正对设置,以实现第二显示模块3将显示信息投射于第二显示区12的功能。
调节模块4上述的设置方式,无需光学器件调整改变第二显示模块3的透射光路,改为直接调整第二显示模块3与第二显示模块3的相对位置关系,实现显示面板1可以全区域显示的同时,还不影响第二显示区12的透光率,具有结构简单、使第二显示模块3能够直接正对第二显示区12投射,改善第二显示模块3显示效果的优点。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显示模块3通过调节模块4活动设置;调节模块4能够驱动第二显示模块3转动至第一工况或第二工况;在第一工况下,第二显示模块3平行且正对第二显示区12;在第二工况下,第二显示模块3位于第一显示区11的背离显示面板1的一侧。
具体的,如图7所示,此时调节模块4可以具体设置成上述的驱动转轴,将驱动转轴设置于第二显示模块3的靠近第一显示模块2的一端。第一工况时(图7中虚线状态的调节模块4),驱动转轴驱动第二显示模块3转动至平行且正对第二显示区12,此时第二显示模块3发出的显示信息可以垂直正投射于第二显示区12;第二工况时(图7中实线状态的调节模块4),驱动转轴驱动第二显示模块3转动至不再遮挡第二显示区12,此时外界光线可以直接穿过透明的第二显示区12进入采光元件5。
上述的第二显示模块3设置方式,通过调节模块4带动第二显示模块3转动,以使第二显示模块3在第一工况、第二工况之间来回切换,从而实现该显示屏的第二显示区12在正常显示、正常透光状态之间灵活地切换。
将上述的调节模块4设置成能够驱动第二显示模块3转动的方式,来改变第二显示模块3与第二显示区12的相对位置关系,具有驱动方式简单、第二显示模块3能够在第一工况、第二工况灵活切换的优点。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显示模块3通过调节模块4活动设置;调节模块4能够驱动第二显示模块3移动至第一工况或第二工况;在第一工况下,第二显示模块3平行且正对第二显示区12;在第二工况下,第二显示模块3位于第一显示区11的背离显示面板1的一侧。
具体的,如图8所示,此时调节模块4可以具体设置成平动驱动机构,例如“驱动电机+齿轮齿条”、“驱动电机+丝杠螺母”、“直线电机”等,通过调节模块4驱动第二显示模块3移动。第一工况时(图8中虚线状态的调节模块4)调节模块4驱动第二显示模块3平动至第二显示区12的正下方,此时第二显示模块3发出的显示信息可以垂直正投射于第二显示区12;第二工况时(图8中实线状态的调节模块4),驱动转轴驱动第二显示模块3平动至不再遮挡第二显示区12,此时外界光线可以直接穿过透明的第二显示区12进入采光元件5。
上述的第二显示模块3设置方式,通过调节模块4带动第二显示模块3平动,以使第二显示模块3在第一工况、第二工况之间来回切换,从而实现该显示屏的第二显示区12在正常显示、正常透光状态之间灵活地切换。
将上述的调节模块4设置成能够驱动第二显示模块3平动的方式,可以使采光元件5可以在更靠近第二显示区12,一方面能够增大采光元件5有效采光视场角,另一方面能够使电子设备厚度尺寸更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1),所述显示面板(1)包括第一显示区(11)和第二显示区(12);
第一显示模块(2),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1)的一侧,用于向所述第一显示区(11)投射显示信息;
第二显示模块(3),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模块(2)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1)的一侧;
调节模块(4),对应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的朝向所述第一显示模块(2)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模块(3)能够在所述调节模块(4)的作用下将显示信息投射于所述第二显示区(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块(4)为光路调节器;
所述调节模块(4)能够调节改变所述第二显示模块(3)的投射光路,以使所述第二显示模块(3)能够将显示信息投射于所述第二显示区(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块(4)通过驱动转轴(41)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12)的朝向所述第一显示模块(2)的一侧;
所述调节模块(4)能够转动至第一工况或第二工况;
在第一工况下,所述调节模块(4)能够将所述第二显示模块(3)的显示信息反射于所述第二显示区(12);
在第二工况下,所述调节模块(4)不能将所述第二显示模块(3)的显示信息反射于所述第二显示区(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轴(41)设置于所述调节模块(4)的中部或端部;
在第一工况下,所述调节模块(4)与所述第二显示模块(3)之间形成反射锐角;
在第二工况下,所述调节模块(4)与所述第二显示区(12)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轴(41)设置于所述调节模块(4)的端部;
在第一工况下,所述调节模块(4)与所述第二显示模块(3)之间形成反射锐角;
在第二工况下,所述调节模块(4)与所述第二显示区(12)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块(4)为全反射片或半透半反射片。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块(4)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12)的朝向所述第一显示模块(2)的一侧;
所述调节模块(4)能够将所述第二显示模块(3)的显示信息反射于所述第二显示区(12),以及将从所述第二显示区(12)入射的光线透射穿过所述调节模块(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块(4)为半透半反射棱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块(4)为菲涅尔透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块(4)能够调节改变所述第二显示模块(3)的位置,以使所述第二显示模块(3)能够与所述第二显示区(12)正对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模块(3)通过所述调节模块(4)活动设置;
所述调节模块(4)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显示模块(3)转动至第一工况或第二工况;
在第一工况下,所述第二显示模块(3)平行且正对所述第二显示区(12);
在第二工况下,所述第二显示模块(3)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1)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1)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模块(3)通过所述调节模块(4)活动设置;
所述调节模块(4)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显示模块(3)移动至第一工况或第二工况;
在第一工况下,所述第二显示模块(3)平行且正对所述第二显示区(12);
在第二工况下,所述第二显示模块(3)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1)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1)的一侧。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采光元件(5)和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
其中,所述采光元件(5)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12)的朝向所述第一显示模块(2)的一侧,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显示区(12)采集外部光线信息。
CN202010310044.XA 2020-04-20 2020-04-20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5390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0044.XA CN113539059A (zh) 2020-04-20 2020-04-20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0044.XA CN113539059A (zh) 2020-04-20 2020-04-20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9059A true CN113539059A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23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10044.XA Pending CN113539059A (zh) 2020-04-20 2020-04-20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3905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57622A1 (zh) * 2021-06-11 2022-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摄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和终端设备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99322Y (zh) * 2004-04-14 2005-05-11 苏尔古冷 多波段指纹观察仪
CN203825226U (zh) * 2014-05-21 2014-09-10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4018961U (zh) * 2014-08-22 2014-12-17 湖北三江航天红峰控制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共焦光路实现场镜焦平面定位的装置
CN106195766A (zh) * 2016-07-12 2016-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03816A (zh) * 2017-01-12 2018-07-20 江苏集萃智能液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显示功能的后视镜
WO2018196149A1 (zh) * 2017-04-25 2018-1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Lcd显示屏、电子设备及lcd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CN208509001U (zh) * 2018-08-29 2019-0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09599029A (zh) * 2017-09-30 2019-04-0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屏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597268A (zh) * 2017-09-30 2019-04-0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960103A (zh) * 2017-12-26 2019-07-02 广景视睿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3d成像系统及其装置
CN110211500A (zh) * 2019-06-27 2019-09-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显示模组、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90377858A1 (en) * 2015-06-18 2019-12-12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ptical sensing performance of under-screen optical sensor module for on-screen fingerprint sensing
CN110767691A (zh) * 2018-11-01 2020-02-0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终端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99322Y (zh) * 2004-04-14 2005-05-11 苏尔古冷 多波段指纹观察仪
CN203825226U (zh) * 2014-05-21 2014-09-10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4018961U (zh) * 2014-08-22 2014-12-17 湖北三江航天红峰控制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共焦光路实现场镜焦平面定位的装置
US20190377858A1 (en) * 2015-06-18 2019-12-12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ptical sensing performance of under-screen optical sensor module for on-screen fingerprint sensing
CN106195766A (zh) * 2016-07-12 2016-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03816A (zh) * 2017-01-12 2018-07-20 江苏集萃智能液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显示功能的后视镜
WO2018196149A1 (zh) * 2017-04-25 2018-1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Lcd显示屏、电子设备及lcd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CN109599029A (zh) * 2017-09-30 2019-04-0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屏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597268A (zh) * 2017-09-30 2019-04-0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960103A (zh) * 2017-12-26 2019-07-02 广景视睿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3d成像系统及其装置
CN208509001U (zh) * 2018-08-29 2019-0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10767691A (zh) * 2018-11-01 2020-02-0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终端
CN110211500A (zh) * 2019-06-27 2019-09-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显示模组、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57622A1 (zh) * 2021-06-11 2022-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摄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和终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97268B (zh) 显示装置
CN209930366U (zh) 摄像头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EP0933663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591291B (en) Double-sid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information equipment
US6940569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EP2036072B1 (en) Display stack-up for a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displays
CN101126853A (zh) 图像显示器
WO2019080627A1 (zh) 防偷窥装置、防偷窥显示器及控制方法
CN109599029B (zh) 显示屏、显示屏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50177565A1 (en) Transflective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08077119A (ja) デュアルライトユニットを利用した液晶表示装置
US6132048A (en) Single display assembly having selective reflectors to view indicia
JPS595269A (ja) マルテイプレツクス可能な液晶表示装置
KR10094535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4287436A (ja) デュアルフロントライトユニットを利用したデュアル液晶表示装置
US2008015864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electrochromic layer
CN113539059A (zh)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US4635128A (en) Pocket machinery cabinet
CN108968522B (zh) 物品展示装置
US20050264719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KR101999349B1 (ko) 표시장치
JPH08184821A (ja) 表示装置
US20200307458A1 (en) Selective display window for vehicle
CN112285958A (zh) 半穿反型镜
US20180088412A1 (en)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