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8333B - 数据透传方法、装置、蓝牙装置和ble芯片 - Google Patents

数据透传方法、装置、蓝牙装置和ble芯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8333B
CN113518333B CN202110519216.9A CN202110519216A CN113518333B CN 113518333 B CN113518333 B CN 113518333B CN 202110519216 A CN202110519216 A CN 202110519216A CN 113518333 B CN113518333 B CN 1135183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uetooth
connection mode
type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slav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192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18333A (zh
Inventor
程文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hai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Zhuhai Geehy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hai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Zhuhai Geehy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hai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Zhuhai Geehy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hai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1921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183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18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83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183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83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4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透传方法、装置、蓝牙装置和BLE芯片。针对基于低功耗蓝牙技术通信的蓝牙装置,该数据透传方法包括:获取从设备对应的通信接口的类型;根据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确定与所述从设备的连接模式,其中,所述连接模式包括蓝牙连接模式和蓝牙广播模式;基于所述连接模式,将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包发送至所述从设备,实现了基于接口类型自动确定连接模式,使得连接模式与接口匹配,提高了蓝牙装置数据传输的速度、稳定性,同时降低了功耗。

Description

数据透传方法、装置、蓝牙装置和BLE芯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蓝牙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透传方法、装置、蓝牙装置和BLE芯片。
背景技术
蓝牙技术联盟于2012年发布了蓝牙核心规格4.0版本,一般将蓝牙规范1.0,2.0和3.0下的BR/EDR(Basic Rate/Enhanced Data Rate,基础速率/增强速率)蓝牙称为传统蓝牙,而将蓝牙4.0规范下的LE(Low Energy,低功耗)蓝牙称为低功耗蓝牙(BLE,BluetoothLow Energy),随后又发布了蓝牙4.1、蓝牙4.2、蓝牙5.0,其核心部分都是低功耗蓝牙。低功耗蓝牙技术以较低的发送/接收功耗、快速连接等优势,得到广泛地应用。
当前基于低功耗蓝牙技术进行无线通信的主要过程为:主设备通过广播模式,周期性发送广播包至一个或多个从设备,或者主设备发送连接请求,基于该请求与从设备进行协商,协商成功后,与从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在上述通信过程中,主设备的工作模式或连接模式,广播模式和蓝牙连接模式,是由用户手动设定的,准确度较低,容易导致数据传输速度较低或者功耗过高,无法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透传方法、装置、蓝牙装置和BLE芯片,实现了基于通信接口类型自适应确定蓝牙装置的连接模式,提高了基于低功耗蓝牙技术的数据传输的速度、稳定性,同时降低了功耗。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透传方法,该数据透传方法包括:
获取从设备对应的通信接口的类型;根据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确定与所述从设备的连接模式,其中,所述连接模式包括蓝牙连接模式和蓝牙广播模式;基于所述连接模式,将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包发送至所述从设备。
可选的,根据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确定与所述从设备的连接模式,包括:
判断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是否属于预设接口类型;若属于,则确定所述连接模式为蓝牙连接模式;和/或,若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不属于所述预设接口类型,则确定所述连接模式为蓝牙广播模式。
可选的,在判断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是否属于预设接口类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各个所述预设接口类型。
可选的,当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不属于所述预设接口类型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是否属于第二接口类型;若属于,则确定所述连接模式为蓝牙广播模式。
可选的,在确定与所述从设备的连接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连接模式与所述从设备建立连接,并进行时钟同步;判断所述通信接口是否支持无线模式;若是,则封装所述通信接口对应的待传输射频数据,以得到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包。
可选的,当所述连接模式为蓝牙连接模式时,在确定与所述从设备的连接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蓝牙装置支持的链路参数以及所述从设备支持的链路参数,确定所述蓝牙装置与所述从设备的蓝牙链路的连接时隙和/或最大传输字节数。
可选的,所述链路参数包括最大数据包的字节数和物理层的编码方式。
基于上述数据透传方法,实现了基于通信接口类型自适应确定蓝牙装置的连接模式,提高了基于低功耗蓝牙技术的数据传输的速度、稳定性,同时降低了功耗。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透传装置,该装置包括:
接口类型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从设备对应的通信接口的类型;连接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确定与所述从设备的连接模式,其中,所述连接模式包括蓝牙连接模式和蓝牙广播模式;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连接模式,将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包发送至所述从设备。
可选的,连接模式确定模块,包括:
接口类型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是否属于预设接口类型;蓝牙连接单元,用于若信接口的类型属于预设接口类型,则确定所述连接模式为蓝牙连接模式;和/或,广播连接单元,用于若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不属于所述预设接口类型,则确定所述连接模式为蓝牙广播模式。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预设类型确定模块,用于在判断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是否属于预设接口类型之前,获取第一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各个所述预设接口类型。
可选的,广播连接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不属于所述预设接口类型时,判断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是否属于第二接口;若属于,则确定所述连接模式为蓝牙广播模式。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数据封装模块,用于在确定与所述从设备的连接模式之后,基于所述连接模式与所述从设备建立连接,并进行时钟同步;判断所述通信接口是否支持无线模式;若是,则封装所述通信接口对应的待传输射频数据,以得到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参数确定模块,用于在确定与所述从设备的连接模式之后,当连接模式为蓝牙连接模式时,根据所述蓝牙装置支持的链路参数以及所述从设备支持的链路参数,确定所述蓝牙装置与所述从设备的蓝牙链路的连接时隙和/或最大传输字节数。
对于应用到嵌入式设备,常用的接口包括UART、USART、I2C、SPI、CAN以及低速USB等通信接口,基于通信接口类型自适应确定蓝牙装置的连接模式的数据透传装置,可实现低速、近距离接口无线数据收发。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蓝牙装置,包括射频收发器、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其中,所述射频收发器用于接收和/或发送射频数据;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射频数据;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对应的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透传方法。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为微控制单元。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BLE芯片,包括射频收发器、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待传输的射频数据;所述处理器用于封装所述待传输的射频数据,以得到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包,以及用于获取从设备对应的通信接口的类型,根据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确定与所述从设备的连接模式,并生成第一发送指令,其中,所述连接模式包括蓝牙连接模式和蓝牙广播模式;所述射频收发器用于基于所述连接模式和所述第一发送指令,将封装后的所述射频数据包发送至所述从设备。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本申请第一方面对应的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透传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第一方面对应的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透传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透传方法、装置、蓝牙装置和BLE芯片,针对基于低功耗蓝牙技术进行通讯的蓝牙装置,根据从设定对应的通信接口的类型,自动确定合适的连接模式,从而基于该连接模式进行蓝牙装置和从设备的数据通信,将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发送至从设备,实现了基于接口类型自动确定连接模式,蓝牙连接模式或蓝牙广播模式,模式设置效率高,且基于接口类型确定连接模式,提高了连接模式的准确度,使得连接模式更贴合接口对应的协议,进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度、降低了数据通信的功耗。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透传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透传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透传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透传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透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解释: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透传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图,如图1所示,针对基于低功耗蓝牙技术的蓝牙装置,如主设备110和从设备120,在建立通信连接时,主设备110需要首先广播连接请求至从设备120,从设备120响应该连接请求,使得主设备110和从设备120基于双方支持的蓝牙协议进行蓝牙链路层的各个参数的协商,协商成功后,建立通信连接,以基于协商的参数进行数据通信。
在现有技术中,主设备110和从设备120的连接模式往往由主设备110的用户手动设置,可以为蓝牙连接模式或者蓝牙广播模式,从而当主设备110和从设备120建立通信连接之后,基于用户设置的连接模式进行数据通信。
上述连接模式确定的准确度受限于用户的专业程度,容易导致主设备110和从设备120采用不合适的连接模式进行通讯,如当通信接口的传输速度较快时,选择了蓝牙广播模式进行通信,导致数据通信速度慢、稳定性差;或者对于传输速度较慢的通信接口,选择了蓝牙连接模式进行通信,导致数据通信占用过多的资源,从而增加功耗。
为了提高连接模式确定的准确度,从而提高蓝牙数据通信的速度、稳定性以及降低功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透传方法的主要构思为:基于从设备对应的通信接口的类型,确定匹配的连接模式,使得连接模式与接口相匹配,从而提高数据通信的质量和速度,降低数据通信的功耗。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透传方法的流程图。该数据透传方法可以应用于基于蓝牙通信技术的主设备,该主设备为一种蓝牙装置,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透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获取从设备对应的通信接口的类型。
其中,从设备为一种蓝牙装置,可以与主设备建立连接,以进行数据通信。通信接口的类型可以为通信接口所支持的通信协议的类型,如可以为UART(Universal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出传输器)、USART(通用同步/异步串行接收/发送器,Universal Synchronous/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串行传输总线)、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以及低速USB(Universal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等对应的协议的类型。
具体的,可以由用户手动输入从设备的通信接口的类型。或者,可以根据主设备中预设节点对应的状态值,确定从设备的通信接口的类型。
可选的,主设备上还设置有预设数量的按键,从而基于按键的状态参数,确定从设备的通信接口的类型。
具体的,用户可以通过按下设定按键,从而主设备的处理器,基于被按下的设定按键的按键标识,确定从设备的通信接口的类型。
具体的,当按键被按下时,该按键输出的信号可以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或者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或者输出一个脉冲信号,从而主设备的处理器基于各个按键输出的信号,即状态参数,确定被用户按下按键的按键标识,进而基于该按键标识确定从设备的通信接口的类型。
其中,主设备的处理器可以通过不同的引脚与不同的按键连接,从而基于引脚的标号确定按键标识。
步骤S202,根据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确定与所述从设备的连接模式。
其中,所述连接模式包括蓝牙连接模式和蓝牙广播模式。
具体的,在蓝牙广播模式下,主设备又称为广播端,从设备又称为监听端,主设备按照设定周期广播射频数据包,每发送依次射频数据包,称为一次广播事件,主设备仅在广播事件期间才打开其射频模块,以广播射频数据包,而其余事件主设备处于空闲状态,因此,平均功耗较低。在蓝牙连接模式下,主设备与从设备建立蓝牙连接,两者可以基于所建立的蓝牙链路进行时钟同步和射频数据包的交互,蓝牙连接模式下,射频数据包的传输速度较快、稳定性高。
具体的,可以根据预先存储的查找表,查找与该通信接口的类型匹配的连接模式,进而确定该连接模式为主设备和从设备的连接模式。其中,该查找表可以存储于主设备的存储器中。
步骤S203,基于所述连接模式,将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包发送至所述从设备。
具体的,当确定连接模式之后,主设备对需要发送的射频数据包进行封装,进而基于该连接模式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将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包发送至从设备。
具体的,当连接模式为蓝牙广播模式时,主设备或广播端,按照设定周期广播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包,从设备或监听端开启射频接收功能,与主设备匹配成功之后,接收该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包,从而实现主设备和从设备这两个蓝牙装置之间的射频数据的通信。
具体的,当连接模式为蓝牙连接模式时,主设备与从设备基于所协商的链路参数,通过所建立的蓝牙链路进行射频数据包的交互。主设备将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包通过该蓝牙链路发送至从设备,从设备接收该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包并进行解析,从设备还可以发送响应数据包至主设备,其中,该响应数据包为主设备发送的射频数据包对应的数据包。
进一步地,当确定连接模式为蓝牙连接模式时,主设备首先发送连接请求至从设备,进行蓝牙链路的链路参数的协商,协商成功之后,主设备与从设备建立蓝牙连接,主设备与从设备进行时钟同步以及射频数据包的交互。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透传方法,针对基于低功耗蓝牙技术进行通讯的蓝牙装置,根据从设定对应的通信接口的类型,自动确定合适的连接模式,从而基于该连接模式进行蓝牙装置和从设备的数据通信,即将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发送至从设备,实现了基于接口类型自动确定连接模式,蓝牙连接模式或蓝牙广播模式,模式设置效率高,且基于接口类型确定连接模式,提高了连接模式的准确度,使得连接模式更贴合接口对应的协议,进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度、降低了数据通信的功耗。
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透传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透传方法是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步骤S202进行进一步细化,以及在步骤S202之后增加蓝牙链路的链路参数确定的步骤,以及在步骤S202之后增加时钟同步、无线模式判断以及数据封装相关的步骤,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透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获取从设备对应的通信接口的类型。
步骤S302,判断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是否属于预设接口类型。
其中,预设接口类型SPI类型和I2C类型中的一项或多项。预设接口类型对应的通信接口的传输速度较快,即其通信协议可以支持较快的传输速度。
具体的,可以判断各个预设接口类型中是否存在与通信接的类型匹配的预设接口类型,若是,则确定通信接口的类型属于预设接口类型。
可选的,在判断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是否属于预设接口类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各个所述预设接口类型。
其中,第一对应关系可以预先存储于主设备的存储器中,用于描述各种通信接口的类型是否属于预设接口类型,从而在确定通信接口的类型之后,基于通信接口的类型以及第一对应关系,确定该通信接口的类型是否属于预设接口类型。
表1第一对应关系表
示例性的,表1为是本申请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对应关系表,如表1所示,在第一对应关系中,通过统计各种现有的通信接口的类型,并确定属于预设接口类型的各种通信接口的类型,在表1中,预设接口类型包括:SPI和I2C两种类型。
步骤S303,若属于,则确定所述连接模式为蓝牙连接模式。
步骤S304,若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不属于所述预设接口类型,则确定所述连接模式为蓝牙广播模式。
可选的,当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不属于所述预设接口类型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是否属于第二接口类型;若属于,则确定所述连接模式为蓝牙广播模式。
其中,第二接口类型可以包括UART类型、USART类型、CAN类型和低速USB类型中的一项或多项。
具体的,当通信接口的类型不属于预设接口类型时,进一步判断通信接口的类型是否属于第二接口类型,若是,则确定连接模式为蓝牙广播模式。
进一步地,若通信接口的类型既不属于预设接口类型,也不属于第二接口类型,则确定与从设备连接失败。
步骤S305,当所述连接模式为蓝牙连接模式时,根据所述蓝牙装置支持的链路参数以及所述从设备支持的链路参数,确定所述蓝牙装置与所述从设备的蓝牙链路的连接时隙和/或最大传输字节数。
其中,链路参数包括最大传输单元、最大数据包的字节数和物理层的编码方式中的一项或多项,最大传输单元是用于表征蓝牙链路一次可传输的最大数据量的参数,其取值范围可以为48个字节至672个字节。物理层的编码方式可以由物理层比特率和加密模式确定,物理层比特率包括1Mbps、2Mbps、S2和S8四种物理层比特率,加密模式包括加密(Coded)方式和未加密(Uncoded)方式两种数据模式,则物理层的编码方式可以包括8中,即加密的1Mbps、2Mbps、S2和S8四种编码方式,以及未加密的1Mbps、2Mbps、S2和S8四种编码方式。连接时隙(Interval)又称为连接间隔,表示蓝牙链路在数据传输时,两个连续的连接事件的时间距离,取值范围为7.5ms~4s,必须为1.25ms的整数倍。最大传输字节数即主设备和从设备在一个连接时隙中传输的数据包的最大字节数。
具体的,主设备可以向从设备发送参数获取请求,从而从设备将其蓝牙链路层支持的链路参数发送至主设备或所述蓝牙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设备和从设备所采用的蓝牙协议为蓝牙5.0、蓝牙5.1或者其他BLE蓝牙技术对应的标准。
示例性的,主设备可以为计算机,从设备可以为打印机、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
具体的,可以根据所述蓝牙装置(主设备)和从设备的蓝牙链路层支持的最大传输单元,确定最大数据包,进而基于该最大数据包的字节数,计算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其中,第一时间TM-S为该最大数据包由主设备发送至从设备所占用的带宽时间,第二时间TS-M为该最大数据包由从设备发送至主设备所占用的带宽时间;进而基于该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确定所述蓝牙装置与从设备的蓝牙链路的连接时隙。
具体的,可以将主设备和从设备的蓝牙链路的连接时隙,确定为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之和的整数倍,即TInterval=N1(TM-S+TS-M),其中,N1可以为使得TInterval为1.25ms的整数倍的任意一个正整数。
进一步地,可以根据物理层的编码方式以及最大数据包的字节数,计算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
具体的,低功耗蓝牙技术对应的物理层的编码方式通常包括1Mbps、2Mbps、S2和S8四种物理层比特率对应的编码方式,不同的编码方式对应的理论传输速度不同,从而导致传输数据包所需的时间不同,在传输相同大小的数据包的情况下,不同编码方式对应的传输所需的时间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2Mbps、1Mbps、S2和S8。
进一步地,在确定连接时隙之后,进行所述蓝牙装置和从设备的蓝牙链路层的时隙同步,即将所述蓝牙装置和从设备的时隙修改为所确定的连接时隙,以基于该连接时隙进行射频数据的通信,以达到满带宽传输,即带宽利用率为100%,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和带宽利用率。
若时隙同步失败,如从设备不允许修改蓝牙链路层支持的时隙或者从设备蓝牙链路层支持的时隙修改失败,则获取从设备的初始时隙,该初始时隙为从设备的蓝牙链路层支持的原始的时隙,如625μs、312.5μs等;根据该初始时隙,确定所述蓝牙装置和从设备的蓝牙链路每次传输的数据包的最大传输字节数,以在建立通信连接后,使得所述主设备和从设备基于该最大传输字节数,通过所述蓝牙链路进行数据传输,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
进一步地,可以根据该初始时隙以及物理层的编码方式,确定最大传输字节数。
具体的,可以根据蓝牙装置和从设备的物理层的编码方式,确定有效数据占用时间Tdata;进而根据该有效数据占用时间Tdata和初始时隙T0,确定最大传输字节数N。
进一步地,在确定有效数据占用时间Tdata之后,可以根据主设备和从设备的蓝牙链路的初始时隙T0、时隙空闲时间Tidle和有效数据占用时间Tdata,计算主设备和从设备的蓝牙链路每次传输的数据包的最大传输字节数N。
示例性的,带宽利用率η的表达式为:
其中,
将使得带宽利用率η最大的字节数,确定为最大传输字节数N,从而得到每次传输的数据包的字节数的最优值。
步骤S306,基于所述连接模式与所述从设备建立连接,并进行时钟同步。
步骤S307,判断所述通信接口是否支持无线模式。
具体的,蓝牙装置的处理器可以根据通信接口的通信协议或类型,确定该通信接口是否支持无线模式。
具体的,可以预先确定支持无线模式的各种通信接口的类型,即第三接口类型,若通信接口属于该第三接口类型,则确定其支持无线模式。
其中,第三接口类型可以包括UART、USART、I2C、SPI、CAN以及低速USB等类型。
步骤S308,若是,则封装所述通信接口对应的待传输射频数据,以得到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包。
具体的,可以基于现有的任意一种封装算法,对待传输射频数据包进行封装。
步骤S309,基于所述连接模式,将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包发送至所述从设备。
具体的,在确定连接模式之后,蓝牙装置(主设备或广播端)将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包无线透传发送至从设备或监听端。从设备或监听端接收该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包并进行解包,当连接模式为蓝牙广播模式时,监听端根据解包后的射频数据包的序号判断是否发生丢包,若是,则监听端将丢包情况回复至广播端,以使广播端重新发送待传输射频数据包;当连接模式为蓝牙连接模式时,从设备判断通信接口是否支持所确定的链路参数,若是,则从设备回复ACK(Acknowledge character,确认字符)信号至蓝牙装置或主设备,以与主设备或蓝牙装置对应的接口建立相应的透传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属于预设接口类型的通信接口,确定蓝牙装置与从设备的连接模式为蓝牙连接模式,而针对属于第二接口类型的通信接口,确定蓝牙装置与从设备的连接模式为蓝牙广播模式,确定连接模式之后,进行时钟同步,并判断通信接口是否支持无线模式,若是,则基于所确定的连接模式进行数据通信,从而实现了基于不同类型的通信接口,采用不同的连接模式进行蓝牙通信,提高了蓝牙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以及稳定性,同时,基于广播模式进行数据传输,降低了功耗;同时,当连接模式为蓝牙连接模式时,还包括基于从设备和蓝牙设备的链路参数,自适应确定所建立的蓝牙链路的连接时隙和/或最大传输字节数,从而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透传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透传方法应用于主设备和从设备,该主设备和从设备是基于低功耗蓝牙技术的蓝牙装置,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透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根据从设备的通信接口的类型判断是否建立蓝牙连接模式;若是,则执行步骤S402;若否,即建立蓝牙广播模式,则执行步骤S409。
步骤S402,主设备和从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并同步双方时钟。
步骤S403,主设备判断通信接口的类型是否支持无线模式;若是,则执行步骤S404,若否,则主设备与从设备连接失败。
步骤S404,主设备的处理器封装该通信接口对应的射频数据包。
步骤S405,主设备的蓝牙模块将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包无线透传发送。
步骤S406,从设备的蓝牙模块无线接收该射频数据包并进行解包。
步骤S407,从设备判断其通信接口是否支持该射频数据包的通信。
步骤S408,若是,则从设备回复ACK信号至主设备,以与主设备对应的接口进行数据透传。
步骤S409,广播端周期同步广播,并同步主设备和从设备的时钟,建立定向广播-监听通道。
在蓝牙广播模式下,从设备被称为监听端,主设备被称为广播端。
步骤S410,广播端判断通信接口的类型是否支持无线模式;若是,则执行步骤S411,若否,则主设备与从设备连接失败。
步骤S411,广播端的处理器封装该通信接口对应的射频数据包。
步骤S412,广播端的蓝牙模块将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包无线透传发送。
步骤S413,监听端的蓝牙模块无线接收该射频数据包并进行解包。
步骤S414,监听端根据射频数据包的序号判断是否丢包;若是,则执行步骤S414。
步骤S415,监听端回复丢包情况至广播端,广播端重新发送该射频数据包。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透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透传装置包括:接口类型获取模块510、连接模式确定模块520和数据发送模块530。
其中,接口类型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从设备对应的通信接口的类型;连接模式确定模块520,用于根据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确定与所述从设备的连接模式,其中,所述连接模式包括蓝牙连接模式和蓝牙广播模式;数据发送模块530,用于基于所述连接模式,将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包发送至所述从设备。
可选的,连接模式确定模块520,包括:
接口类型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是否属于预设接口类型;蓝牙连接单元,用于若信接口的类型属于预设接口类型,则确定所述连接模式为蓝牙连接模式;和/或,广播连接单元,用于若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不属于所述预设接口类型,则确定所述连接模式为蓝牙广播模式。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预设类型确定模块,用于在判断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是否属于预设接口类型之前,获取第一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各个所述预设接口类型。
可选的,广播连接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不属于所述预设接口类型时,判断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是否属于第二接口;若属于,则确定所述连接模式为蓝牙广播模式。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数据封装模块,用于在确定与所述从设备的连接模式之后,基于所述连接模式与所述从设备建立连接,并进行时钟同步;判断所述通信接口是否支持无线模式;若是,则封装所述通信接口对应的待传输射频数据,以得到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参数确定模块,用于在确定与所述从设备的连接模式之后,当连接模式为蓝牙连接模式时,根据所述蓝牙装置支持的链路参数以及所述从设备支持的链路参数,确定所述蓝牙装置与所述从设备的蓝牙链路的连接时隙和/或最大传输字节数。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透传装置可执行本申请图2-图4对应的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透传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BLE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BLE芯片包括:射频收发器640、存储器610,处理器620以及计算机程序。
其中,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器610中,并被配置为由处理器620执行以实现本申请图2-图4所对应的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透传方法。该透传装置可以为上述主设备或从设备。
其中,存储器610和处理器620通过总线630连接。
相关说明可以对应参见图2-图4的步骤所对应的相关描述和效果进行理解,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具体的,处理器610用于存储待传输的射频数据;处理器620用于封装所述待传输射频数据,以得到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包,以及用于获取从设备对应的通信接口的类型,根据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确定与所述从设备的连接模式,并生成第一发送指令,其中,所述连接模式包括蓝牙连接模式和蓝牙广播模式;射频收发器640用于基于所述连接模式和所述第一发送指令,将封装后的所述射频数据包发送至所述从设备。
具体的,处理器620可以包括数据封装模块,可以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集成模块,以对射频数据,即待传输射频数据进行封装,还可以对封装后的射频数据进行解析。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20的具体形式为微控制单元(MCU,MicrocontrollerUnit)。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610中还存储有预设接口类型,从而,处理器620可以通过判断通信接口的类型是否属于该预设接口类型,确定连接模式。具体为:判断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是否属于预设接口类型;若属于,则确定所述连接模式为蓝牙连接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20还用于:若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不属于所述预设接口类型,则确定所述连接模式为蓝牙广播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不属于所述预设接口类型时,处理器620还用于:
判断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是否属于第二接口类型;若属于,则确定所述连接模式为蓝牙广播模式。
具体的,可以通过比较器、选择器等元器件组成模组,根据通信接口的类型,确定连接模式。即上述处理器所执行的各步骤均可以由纯硬件结构实现,本申请对实现上述步骤的硬件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
可选的,所述第二接口类型包括UART类型、USART类型、CAN类型和低速USB类型中的一项或多项。
可选的,所述预设接口类型包括SPI类型和I2C类型中的一项或多项。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有该BLE芯片的蓝牙装置或主设备上还设置有预设数量的按键,每个按键对应一种通信接口的类型,处理器620还用于:
读取所述按键的状态参数;根据所述状态参数,确定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610还用于存储第一对应关系,处理器620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各个所述预设接口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20还用于:
根据所述BLE芯片支持的链路参数以及所述从设备支持的链路参数,确定所述BLE芯片与所述从设备的蓝牙链路的连接时隙和/或最大传输字节数。
具体的,可以将确定连接时隙和/或最大传输字节数的关系式或对应关系,预先存储于存储器610中,进而将BLE芯片和从设备的实时的链路参数代入该关系式或对应关系,从而确定连接时隙和/或最大传输字节数。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BLE芯片的改进之处均可以通过硬件方式来实现。例如,不同的通信接口的类型对应的电平的值不同,从而通过比较器,确定电平值所处的范围,进而确定连接模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具体的硬件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图7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BLE芯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在图6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处理器620的结构进行进一步限定,结合图6和图7可知,该BLE芯片的处理器620包第一内核单元621和第二内核单元622。
其中,第一内核单元621用于确定蓝牙地址以及生成所述射频数据包的第一发送指令;第二内核单元622用于获取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并根据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确定与所述从设备的连接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内核单元621为CK802内核;第二内核单元为ARM Cortex M4内核。
图8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BLE芯片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7和图8可知,该BLE芯片还包括:时钟单元、蓝牙模块、调制解调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蓝牙模块为基于BLE 5.1的蓝牙芯片。
本申请图6-图8所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BLE芯片可以设置在上述主设备或广播端,对于从设备或监听端,其芯片的具体结构可以与主设备或广播端的相同,或者从设备或广播端的处理器仅包括一个内核单元。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本申请图2-图4所对应的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透传方法。
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透传装置的处理器执行以控制数据透传装置实现本申请图2-图4所对应的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透传方法。
其中,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1)

1.一种数据透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从设备对应的通信接口的类型;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为通信接口所支持的通信协议的类型;
根据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确定与所述从设备的连接模式,其中,所述连接模式包括蓝牙连接模式和蓝牙广播模式;其中,所述蓝牙连接模式包括与从设备基于所协商的链路参数,通过所建立的蓝牙链路进行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包的交互;
基于所述连接模式,将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包发送至所述从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确定与所述从设备的连接模式,包括:
判断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是否属于预设接口类型;
若属于,则确定所述连接模式为蓝牙连接模式;和/或,
若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不属于所述预设接口类型,则确定所述连接模式为蓝牙广播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是否属于预设接口类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各个所述预设接口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不属于所述预设接口类型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是否属于第二接口类型;
若属于,则确定所述连接模式为蓝牙广播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与所述从设备的连接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连接模式与所述从设备建立连接,并进行时钟同步;
判断所述通信接口是否支持无线模式;
若是,则封装所述通信接口对应的待传输射频数据,以得到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包。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与所述从设备的连接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连接模式为蓝牙连接模式时,根据蓝牙装置支持的链路参数以及所述从设备支持的链路参数,确定所述蓝牙装置与所述从设备的蓝牙链路的连接时隙和/或最大传输字节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参数包括最大数据包的字节数和物理层的编码方式。
8.一种数据透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口类型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从设备对应的通信接口的类型;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为通信接口所支持的通信协议的类型;
连接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确定与所述从设备的连接模式,其中,所述连接模式包括蓝牙连接模式和蓝牙广播模式;其中,所述蓝牙连接模式包括与从设备基于所协商的链路参数,通过所建立的蓝牙链路进行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包的交互;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连接模式,将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包发送至所述从设备。
9.一种蓝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
其中,所述射频收发器用于接收和/或发送射频数据;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射频数据;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透传方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蓝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为微控制单元。
11.一种BLE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射频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待传输的射频数据;
所述处理器用于封装所述待传输的射频数据,以得到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包,以及用于获取从设备对应的通信接口的类型,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为通信接口所支持的通信协议的类型,根据所述通信接口的类型,确定与所述从设备的连接模式,并生成第一发送指令,其中,所述连接模式包括蓝牙连接模式和蓝牙广播模式;其中,所述蓝牙连接模式包括与从设备基于所协商的链路参数,通过所建立的蓝牙链路进行封装后的射频数据包的交互;
所述射频收发器用于基于所述连接模式和所述第一发送指令,将封装后的所述射频数据包发送至所述从设备。
CN202110519216.9A 2021-05-12 2021-05-12 数据透传方法、装置、蓝牙装置和ble芯片 Active CN1135183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19216.9A CN113518333B (zh) 2021-05-12 2021-05-12 数据透传方法、装置、蓝牙装置和ble芯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19216.9A CN113518333B (zh) 2021-05-12 2021-05-12 数据透传方法、装置、蓝牙装置和ble芯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8333A CN113518333A (zh) 2021-10-19
CN113518333B true CN113518333B (zh) 2024-02-13

Family

ID=78064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19216.9A Active CN113518333B (zh) 2021-05-12 2021-05-12 数据透传方法、装置、蓝牙装置和ble芯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183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3641B (zh) * 2021-12-07 2022-05-0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15880817A (zh) * 2022-12-05 2023-03-31 深圳市凯迪仕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门锁控制方法、智能门锁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9092A (zh) * 2017-11-30 2018-04-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蓝牙设备通信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911871A (zh) * 2017-12-12 2018-04-1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蓝牙连接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控制设备、存储介质
US10464675B1 (en) * 2017-05-30 2019-11-05 Thales Avionics, Inc. In-flight entertainment systems that constrain Bluetooth connection setup through docking stations
WO2020146893A1 (en) * 2019-01-11 2020-07-16 Apple Inc. Sidelink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for collision avoidance, harq feedback, and csi acquisition
CN111726795A (zh) * 2020-06-30 2020-09-29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对智能终端的测试方法及设备
CN112311853A (zh) * 2020-09-28 2021-02-02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35284A1 (en) * 2011-06-10 2015-05-14 Aliphcom Automatic electronic device adoption with a wearable device or a data-capable watch ban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64675B1 (en) * 2017-05-30 2019-11-05 Thales Avionics, Inc. In-flight entertainment systems that constrain Bluetooth connection setup through docking stations
CN107889092A (zh) * 2017-11-30 2018-04-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蓝牙设备通信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911871A (zh) * 2017-12-12 2018-04-1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蓝牙连接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控制设备、存储介质
WO2020146893A1 (en) * 2019-01-11 2020-07-16 Apple Inc. Sidelink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for collision avoidance, harq feedback, and csi acquisition
CN111726795A (zh) * 2020-06-30 2020-09-29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对智能终端的测试方法及设备
CN112311853A (zh) * 2020-09-28 2021-02-02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8333A (zh) 2021-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18333B (zh) 数据透传方法、装置、蓝牙装置和ble芯片
AU201828490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ransport block size
RU2458408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US11489614B2 (en) High-speed audio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603408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9924558B2 (en) Digital radio communication
WO200602248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lock ack frame
CA3009575A1 (en) Feedback for data block transmission
JP2017533658A (ja) 情報処理方法、基地局および端末
CN109688555B (zh) 一种信号数据的实时采集与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13242539B (zh) 链路控制方法、装置、透传装置及ble芯片
CN101197742B (zh) 设备间通过以太网接口传递额外数据的系统及方法
CN104837207B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基站及通讯系统
US20240104046A1 (en) Spread spectrum clock negotiation method, and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 device and system
CN110099028B (zh) 一种串口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WO2022127448A1 (zh) 消息传输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2081383B (zh) 一种用于现场控制的安全网络协议的装置和方法
WO201900977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START-UP SIGNALS
CN114630368B (zh) 控制在多链路上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3000276A1 (zh) 功率校准量的确定方法、终端、介质、芯片、产品及程序
EP424701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ccessory device, and accessory device
KR100648774B1 (ko) 네트워크 전기 기기
KR100869569B1 (ko) 마스크를 이용한 무선 usb 시스템의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CN114760680A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设备、芯片、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17812671A (zh) 非连续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9000 room 105-68710, No.6 Baohua Road, Hengqin New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entralized office area)

Applicant after: Zhuhai Jihai Semiconductor Co.,Ltd.

Applicant after: Jihai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00 room 105-68710, No.6 Baohua Road, Hengqin New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entralized office area)

Applicant before: Zhuhai Jihai Semiconductor Co.,Ltd.

Applicant before: APEX MICROELECTRONICS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