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8024B - 一种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8024B
CN113518024B CN202110785270.8A CN202110785270A CN113518024B CN 113518024 B CN113518024 B CN 113518024B CN 202110785270 A CN202110785270 A CN 202110785270A CN 113518024 B CN113518024 B CN 1135180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ology change
target node
port
node
address 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852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18024A (zh
Inventor
石鑫
刘辉
宁一冰
盛瑛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8527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180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18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80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180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80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2Loop networks
    • H04L12/437Ring fault isol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计算机网络领域,提供了一种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其中,上述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应用于上联以太网环网中的目标节点,目标节点配置有位于上联以太网环网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上述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检测目标节点的第二端口是否接收到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若目标节点未从第二端口接收到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则不对目标节点的地址表进行刷新。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减少无效的地址表刷新,避免某个以太网环网发生的拓扑变化时对多环组网拓扑中其他以太网环网造成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计算机网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ERPS(Ethernet Ring Protection Switching,以太网保护倒换)技术是一种以太网环网保护技术,该技术通过将故障链路迁移至环保护链路,可在50ms以内实现故障恢复。在以太网环网的链路故障后,故障两侧的节点会检测到故障链路,并根据以太网保护倒换技术的协议发送故障通知报文以通知该链路故障,以太网环网内的各个节点在接收到故障通知报文后,RPL(Ring Protection Link,环保护链路)节点将开放阻塞端口并刷新地址表,从而实现链路的切换,其中,RPL节点是指环保护链路所属的节点。
在以太网环网组成的多环组网拓扑中,如果某个以太网环网中发生链路故障,则发生链路故障的以太网环网中所有节点需要刷新地址表。此外,发生链路故障的以太网环网需要告知其上联以太网环网发生拓扑变化,以使上联以太网环网的节点刷新地址表。
当前以太网保护倒换技术的协议要求互联节点在其所在的以太网环网发生拓扑变化时,将拓扑变化报文从位于上联以太网环网上的端口发送至上联以太网环网上的各个节点;上联以太网环网上的各个节点在接收到拓扑变化报文后将刷新自己的地址表;最终,出现故障的以太网环网和其上联以太网环网中的所有节点都将刷新地址表。
但是,在地址表被刷新时,由于旧地址将被删除,节点接收到目的地未知的数据包之后将进行广播,造成网络流量拥塞,延长了以太网环网的收敛时长。因此,为了降低刷新地址表对网络的影响,应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地址表刷新。
目前提出的节点地址表刷新的控制方案,是通过预先设置的地址刷新暂停定时器时间来控制地址表刷新次数,或者,通过缓存拓扑变化报文的故障标识来控制刷新次数。其实现的原理是在设定的定时时间内仅进行一次地址表刷新,或者仅根据故障标识与缓存中的故障标识不同的拓扑变化报文进行刷新。
这些方案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地址表重复刷新的次数,但采用这种方案仍然会存在一些无效的地址表刷新,因此无法避免某个以太网环网发生的拓扑变化时对其上联以太网环网造成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装置、目标节点和存储介质,可以减少无效的地址表刷新,避免某个以太网环网发生的拓扑变化时对其上联以太网环网造成的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应用于上联以太网环网中的目标节点,所述目标节点配置有位于所述上联以太网环网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为所述目标节点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并且由所述上联以太网环网的互联节点在接收到下联以太网环网的链路故障消息后生成的拓扑变化报文,所述下联以太网环网与所述上联以太网环网通过所述互联节点连接;
检测所述目标节点的第二端口是否接收到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
若所述目标节点未从所述第二端口接收到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则不对所述目标节点的地址表进行刷新。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节点的地址表刷新装置,配置于上联以太网环网中的目标节点,所述目标节点配置有位于所述上联以太网环网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节点的地址表刷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为所述目标节点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并且由所述上联以太网环网的互联节点在接收到下联以太网环网的链路故障消息后生成的拓扑变化报文,所述下联以太网环网与所述上联以太网环网通过所述互联节点连接;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目标节点的第二端口是否接收到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
刷新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节点未从所述第二端口接收到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则不对所述目标节点的地址表进行刷新。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终端执行时实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接收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检测目标节点的第二端口是否接收到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并在目标节点未从第二端口接收到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时,不对目标节点的地址表进行刷新,可以在下联以太网环网中发生链路故障时,剔除掉上联以太网环网中不需要刷新地址表的节点。也即,当目标节点为不需要刷新地址表的节点时,目标节点将不会从第二端口接收到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也就不会对自身的地址表进行刷新。因此,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可以减少无效的地址表刷新,避免某个以太网环网发生的拓扑变化时对其上联以太网环网造成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环组网拓扑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简化网络拓扑结构的第一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简化网络拓扑结构的第二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环组网拓扑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环组网拓扑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5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环组网拓扑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402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点的地址表刷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
ERPS技术是一种以太网环网保护技术,该技术通过将故障链路迁移至环保护链路,可在50ms以内实现故障恢复。在以太网环网的链路故障后,故障两侧的节点会检测到故障链路,并根据以太网保护倒换技术的协议发送故障通知报文以通知该链路故障,以太网环网内的各个节点在接收到故障通知报文后,RPL节点将开放阻塞端口并刷新地址表,从而实现链路的切换,其中,RPL节点是指环保护链路所属的节点。
在以太网环网组成的多环组网拓扑中,如果某个以太网环网中发生链路故障,则发生链路故障的以太网环网中所有子环节点需要刷新地址表。此外,发生链路故障的以太网环网需要其上联以太网环网发生拓扑变化,以使上联以太网环网上的节点刷新地址表。
当前以太网保护倒换技术的协议要求互联节点在其所在的以太网环网发生拓扑变化时,将拓扑变化报文从位于上联以太网环网上的端口发送至上联以太网环网中的各个节点;上联以太网环网中的各个节点在接收到拓扑变化报文后将刷新自己的地址表;最终,出现故障的以太网环网和所有上联以太网环网上的所有节点都将刷新地址表。
但是,在地址表被刷新时,由于旧地址将被删除,节点接收到目的地未知的数据包之后将进行广播,造成网络流量拥塞,延长了以太网环网的收敛时长。因此,为了降低刷新地址表对网络的影响,应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地址表刷新。
目前提出的节点地址表刷新的控制方案,是通过预先设置的地址刷新暂停定时器时间来控制地址表刷新次数,或者,通过缓存拓扑变化报文的故障标识来控制刷新次数。其实现的原理是在设定的定时时间内仅进行一次地址表刷新,或者仅根据故障标识与缓存中的故障标识不同的拓扑变化报文进行刷新。
这些方案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地址表重复刷新的次数,但多环组网拓扑中发生链路故障的以太网环网的上联以太网环网上的所有节点都会进行一次刷新;即,根据以太网保护倒换技术的协议要求,发生链路故障的以太网环网发生故障后,互联节点会向所有上联以太网环网发送拓扑变化报文,每个上联以太网环网上的所有节点均能接收到该拓扑变化报文并刷新地址表。但实质上,特定以太网环网的拓扑变化仅会导致其上联以太网环网上部分节点的地址表无效,而并不需要刷新其上联以太网环网上所有节点的地址表。
例如,如图1所示的多环组网拓扑中,由以太网环网环1、环2和环3组成。每个环有RPL节点,正常状态下RPL节点阻塞来保证每个环不会构成环路。如果其中任一个以太网环网环发生链路故障,不仅该以太网环网需要刷新地址表,该以太网环网的上联以太网环网中的部分节点也需要刷新地址表。
例如,当环2的节点10和节点11间发生链路故障,RPL节点12将开放阻塞端口。链路切换将导致通信拓扑变化,环2的节点之间的互相通信,由于节点11的网络位置发生变化,环2上的所有节点(节点0、8、10、11、12、13)地址表均无效。基于环2的互联节点与环1上节点的通信,环1上的节点0、9、8地址表也将无效;综上,需要刷新节点0、8、9、10、11、12、13的地址表。
在节点10和节点11间发生链路故障后,环2的节点会生成R-APS(SF)消息(链路故障消息)告知环2上的其他节点进行地址表刷新。为了通知环2的上联以太网环网的节点,协议要求互联节点8和互联节点0在接收到环2的链路故障消息后生成R-APS(EVENT)消息(拓扑变化报文)注入到环2的上联以太网环网(环1和环3);环2的上联以太网环网接收到拓扑变化报文后将刷新地址表。
而在现有的方案中,如图1所示,互联节点8和互联节点0可以从各自的端口1收到链路故障消息,并生成拓扑变化报文分别发往端口2、3。最后,环1、环2和环3的所有节点将接收到拓扑变化报文并刷新他们的地址表。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只有节点0、8、9、10、11、12、13需要刷新地址表,环1、环2和环3上的所有节点都进行了刷新地址表操作。而在地址表被刷新时,由于旧地址将被删除,节点接收到目的地未知的数据包之后将进行广播,造成网络流量拥塞,不仅环1内所有节点的通信将影响,与本次拓扑变化无关的环3也将受到影响。
因此,采用现有的方案仍然会存在一些无效的地址表刷新,无法避免某个以太网环网发生的拓扑变化时对其上联以太网环网造成的影响。
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能够找到一个刷新节点数量最小化的刷新地址表方案。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下联以太网环网是指多环组网的以太网网络中发生链路故障的某个以太网环网,上联以太网环网是多环组网拓扑中相对于该下联以太网更高层级的环网。
例如,办公室内各个计算机组成一个下联以太网环网,则办公室所在楼层中能够与该办公室的计算机通过链路连通的各个路由设备所组成的环网可以称为该下联以太网环网的上联以太网环网。
如图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个简化网络拓扑结构的示意图,该网络拓扑结构由一个逻辑环和许多树组成。其中,上述逻辑环是由发生链路故障的下联以太网环网自己的环段(即图2中实线所示实环段)和下联以太网环网对应的部分上联以太网环网构成的虚环段(即图2中虚线所示)组成的。根据上联以太网环网中阻塞位置的不同,逻辑环上虚环段的物理拓扑可以有所不同。假设逻辑环中的下联以太网环网发生了链路故障,这个链路故障只影响逻辑环内包含的拓扑结构。换而言之,链路故障时应该刷新逻辑环中的节点的地址表,即刷新实环段上的节点的地址表以及虚环段上的节点的地址表,而非虚环段(即即图2中树形部分所示)上的节点不需要进行地址表刷新。
如前所述,在下联以太网环网发生链路故障后,互连节点将生成拓扑变化报文并注入到下联以太网环网对应的上联以太网环网中。如图3所示,互连节点18和互连节点19将分别向各自在上联以太网环网上的左右端口发送拓扑变化报文,由于非虚环段(即树)上存在阻塞端口,拓扑变化报文将被该阻塞端口拦截。因此,除实环段以外,仅有虚环段上的节点(例如节点20)能在两个不同端口都收到拓扑变化报文。在这种情况下,地址表刷新将仅发生在两个不同端口都接收到拓扑变化报文的节点上。
基于此,为了解决上述无效地址表刷新导致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由节点识别是否从不同端口接收到内容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实现对虚环段上节点进行刷新,得到一个刷新节点数量最小化的刷新地址表方案,能够减少无效的地址表刷新,避免某个以太网环网发生的拓扑变化时对其上联以太网环网造成的影响。
为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联以太网环网中的目标节点,目标节点上配置有位于所述上联以太网环网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可适用于需减少无效的地址表刷新的情形。
其中,上述目标节点可以为支持环网协议的设备,例如可以为支持环网协议的智能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且上述目标节点可以为上联以太网环网中的任意一个节点。
具体的,本申请的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401至步骤S403。
步骤S401,接收第一拓扑变化报文。
其中,上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为目标节点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并且由上联以太网环网的互联节点在接收到下联以太网环网的链路故障消息后生成的拓扑变化报文。上述下联以太网环网与上述上联以太网环网通过互联节点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当下联以太网环网发生链路故障时,下联以太网环网上的节点将生成链路故障消息,并在下联以太网环网内传输链路故障消息。上联以太网环网中与发生链路故障的下联以太网环网连接的互联节点在接收到链路故障消息之后,可以生成第一拓扑变化报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可以携带有用于标识链路故障的故障标识、保护实例、有效时长等信息,其中,故障标识可以包括下联以太网环网的环标识。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拓扑变化报文可以在上联以太网环网中传输,用于通知上联以太网环网上的节点进行地址表刷新。上联以太网环网中的目标节点在接收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之后,可以确认自身是否需要对地址表进行刷新。其中,目标节点接收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的端口为第一端口。
以图1所示的多环组网拓扑为例进行说明,上述目标节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环1上的节点9、环1上的节点2以及环3上的节点17。当下联以太网环网中节点10和节点11间发生链路故障,则互联节点8和互联节点0从各自的端口1收到链路故障消息,并生成第一拓扑变化报文分别发往端口2、3。此时,上联以太网环网中的目标节点将会接收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
步骤S402,检测目标节点的第二端口是否接收到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
其中,上述第二端口为目标节点上与第一端口不同的端口。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同样为上联以太网环网的互联节点在接收到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链路故障消息后生成的拓扑变化报文。
基于前述说明可知,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地址表刷新需发生在两个不同端口都接收到拓扑变化报文的节点上。因此,在目标节点从第一端口接收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之后,上述目标节点可以检测目标节点的第二端口是否接收到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上联以太网环网中存在的阻塞端口,目标节点可以确定出能够接收到拓扑变化报文的端口,并且,基于上联以太网环网中阻塞端口的不同,同一个节点能够接收到拓扑变化报文的端口可以不同。
例如,图5a、图5b和图5c分别示出了上联以太网环网中存在不同的阻塞端口的情况。如图5a所示,节点21将只能从下侧端口接收到拓扑变化报文;如图5b所示,节点21将可以从下侧端口和右侧端口接收到拓扑变化报文;如图5c所示,节点21将可以从左侧端口和右侧端口接收到拓扑变化报文。
因此,基于上联以太网环网中存在的阻塞端口,以及接收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的第一端口,即可知道第二端口是目标节点上的哪一个端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可以为在接收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之前目标节点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拓扑变化报文,也可以为在接收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之后目标节点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拓扑变化报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上述检测目标节点的第二端口是否接收到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可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601至步骤S603。
步骤S601,检测目标节点是否存储有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
具体的,上述目标节点可以在每次接收到拓扑变化报文之后对拓扑变化报文或拓扑变化报文的信息进行存储,例如目标节点可以将接收到的拓扑变化报文存储在目标节点的缓存中,以使目标节点在接收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之后,可以检测目标节点是否存储有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
具体的,目标节点存储的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可以是指基于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链路故障得到的拓扑变化报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可以携带有下联以太网环网的第一故障标识。其中,上述第一故障标识可以包括发生链路故障的下联以太网环网的环标识、链路故障的故障类型标识、故障原因标识和/或故障位置标识等。
上述检测目标节点是否存储有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可以具体包括:检测目标节点是否存储有第二故障标识与第一故障标识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
其中,第二故障标识为目标节点已存储的拓扑变化报文携带的对应的故障标识。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若目标节点存储有第二故障标识与第一故障标识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则说明该拓扑变化报文和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是基于同一位置发生的链路故障生成的报文。因此,在目标节点存储有第二故障标识与第一故障标识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时,可以确认目标节点存储有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
相应的,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若目标节点未存储有第二故障标识与第一故障标识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则可以确认目标节点未存储有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
步骤S602,若目标节点存储有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则检测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的接收端口是否与第一端口相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目标节点为不需要刷新地址表的节点时,由于目标节点所在上联以太网环网上存在阻塞端口,因此,目标节点仅能从同一个端口(也即第一端口)收到拓扑变化报文,此时,目标节点存储的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也是目标节点从第一端口接收到的拓扑变化报文。这种情况下,目标节点为图2或图3中非虚环段上的节点。结合图1进行说明,目标节点可以为节点1,由于环1上节点6和节点7之间的端口是阻塞端口,节点1仅可以通过节点1的端口1接收到互联节点8和互联节点0生成的拓扑变化报文。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目标节点为需要刷新地址表的节点时,目标节点可以从不同端口(也即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收到拓扑变化报文,此时,如果目标节点存储的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是目标节点从第二端口接收到的拓扑变化报文,则需要目标节点刷新地址表。这种情况下,目标节点为图2或图3中虚环段上的节点。结合图1进行说明,目标节点可以为节点9,节点9可以通过节点9的端口1接收到互联节点8生成的拓扑变化报文,并通过节点9的端口2接收到互联节点0生成的拓扑变化报文,这两个拓扑变化报文分别对应第一拓扑变化报文以及目标节点存储的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
因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若目标节点存储有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则目标节点需要检测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的接收端口是否与第一端口相同,从而确定目标节点是否为需要刷新地址表的节点。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目标节点在每次接收到拓扑变化报文时,可以记录接收端口的标识号。在接收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之后,目标节点可以将第一端口的标识号和目标节点存储的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的接收端口的标识号进行比对,确定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的接收端口是否与第一端口相同。
步骤S603,若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的接收端口与第一端口不相同,则确认目标节点从第二端口接收到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若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的接收端口与第一端口不相同,则说明目标节点存储的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是目标节点从第二端口接收到的拓扑变化报文,可以确认目标节点从第二端口接收到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
相应的,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若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的接收端口与第一端口相同,则说明目标节点存储的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不是目标节点从第二端口接收到的拓扑变化报文,可以确认目标节点未从第二端口接收到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
步骤S403,若目标节点未从第二端口接收到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则不对目标节点的地址表进行刷新。
基于前述说明可知,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当目标节点未从第二端口接收到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时,说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可能是目标节点第一次收到与链路故障消息对应的拓扑变化报文,或者,说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和第二拓扑变化报文为目标节点从同一端口接收到的拓扑变化报文,此时目标节点还不需要对地址表进行刷新。基于此,若目标节点未从第二端口接收到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则目标节点可以不对自身的地址表进行刷新。
相应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检测目标节点的第二端口是否接收到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之后,还可以包括:若目标节点从第二端口接收到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则可以根据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或所述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对目标节点的地址表进行刷新。
基于前述说明可知,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目标节点未从第二端口接收到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时,则说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和第二拓扑变化报文为目标节点从不同端口接收到的拓扑变化报文,此时,第一拓扑变化报文和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分别为不同的互联节点生成的报文,目标节点是上联以太网环网中需要刷新地址表的节点。基于此,若目标节点从第二端口接收到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则目标节点可以根据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或所述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对自身的地址表进行刷新。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接收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检测目标节点的第二端口是否接收到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并在目标节点未从第二端口接收到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时,不对目标节点的地址表进行刷新,可以在下联以太网环网中发生链路故障时,剔除掉上联以太网环网中不需要刷新地址表的节点。也即,当目标节点为不需要刷新地址表的节点时,目标节点将不会从第二端口接收到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也就不会对自身的地址表进行刷新。因此,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可以减少无效的地址表刷新,避免某个以太网环网发生的拓扑变化时对其上联以太网环网造成的影响。
例如,将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环1中的各个节点,则环1中的节点9将可以从节点9的端口1和端口2分别接收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和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并根据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或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对自身的地址表进行刷新。环1中的节点1、2、3、4、5、6、7接收到的第一拓扑变化报文和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均是从同一个端口接收到的,因此不会对自身的地址表进行刷新。
实际应用中,目标节点可能在较长时间之前从第二端口接收到另一拓扑变化报文,该拓扑变化报文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对应的链路故障位置、链路故障类型等均相同,但链路故障的发生时间不相同。而在两次链路故障发生的期间,上联以太网环网中阻塞节点可能发生变更,使得目标节点从第一端口接收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由于目标节点存储有在较长时间之前接收到的拓扑变化报文,在接收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之后,目标节点存储的在较长时间之前接收到的拓扑变化报文可能被认为是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因此,目标节点将进行地址表刷新。而实际上目标节点只接收到了一次由互联节点在第二次发生的链路故障之后生成的拓扑变化报文,此时,目标节点实际可能不是需要刷新地址表的节点。
因此,为了避免较长时间之前从第二端口接收到拓扑变化报文对本次链路故障引起的节点地址表刷新造成影响,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拓扑变化报文可以携带有自身对应的有效时长。当目标节点从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接收的拓扑变化报文的时间差在有效时长内,则认为从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接收的拓扑变化报文是同一次链路故障对应的拓扑变化报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有效时长可以由工作人员根据链路故障的故障类型和当前的网络状态设定。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携带有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的有效时长。在根据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或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对目标节点的地址表进行刷新之前,可以包括:获取接收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的第一时间戳和接收到第二拓扑变化报文的第二时间戳;检测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之间的接收时间差。若接收时间差小于或等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的有效时长,则根据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或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对目标节点的地址表进行刷新。
其中,目标节点可以在每次接收到拓扑变化报文时存储对应的接收时间戳,则在根据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或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对目标节点的地址表进行刷新之前,目标节点可以获取已存储的接收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的第一时间戳和接收到第二拓扑变化报文的第二时间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当从第一端口接收到的第一拓扑报文和从第二端口接收到的第二拓扑报文之间的接收时间差小于或等于有效时长时,认为第一拓扑报文和第二拓扑报文为同一次链路故障对应的拓扑变化报文。基于此,目标节点可以根据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或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对目标节点的地址表进行刷新。
相应的,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若上述接收时间差大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的有效时长,则认为第一拓扑报文和第二拓扑报文不是同一次链路故障对应的拓扑变化报文。基于此,目标节点可以将目标节点中存储的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的接收时间戳更新为接收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的第一时间戳。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检测所述目标节点是否存储有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之后,目标节点未存储有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则目标节点可以存储第一拓扑变化报文,并存储接收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的第一时间戳作为第一拓扑变化报文对应的接收时间戳。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检测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的接收端口是否与第一端口相同之后,若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的接收端口与第一端口相同,则认为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已过期,该拓扑变化报文为无效报文,基于此,目标节点可以将目标节点中存储的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的接收时间戳更新为接收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的第一时间戳。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已缓存信息中不存在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时,在已缓存信息中记录第一拓扑变化报文,并记录接收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的第一时间戳作为第一拓扑变化报文对应的接收时间戳,然后,在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的接收端口与第一端口相同时,或者在第一拓扑变化报文和第二拓扑变化报文之间的接收时间差大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的有效时长时,对接收时间戳进行更新,可以防止已超时的无效报文对本次链路故障引起的节点地址表刷新造成的影响,提高地址表刷新的可靠性。
而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根据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或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对目标节点的地址表进行刷新之后,可以包括:删除目标节点中存储的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刷新地址表之后删除目标节点中存储的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可以减少目标节点中存储的已刷新地址表对应的信息,从而在减轻缓存压力的同时,提高在下一次接收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后,检测目标节点是否存储有与下一次接收到的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的速度。
并且,如果下一次在同一处链路出现相同的故障,通过删除目标节点中存储的与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同样可以防止已超时的无效报文对本次链路故障引起的节点地址表刷新造成的影响。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目标节点各个端口已接收到的拓扑变化报文的有效时长,上述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还可以包括:删除目标节点中存储的已接收时长大于对应的有效时长的拓扑变化报文。
其中,目标节点中存储的已接收时长大于对应的有效时长的拓扑变化报文即为已超时的无效报文,因此,目标节点可以自行根据已接收时长和对应的有效时长,删除目标节点中存储的已接收时长大于对应的有效时长的拓扑变化报文,以防止已超时的无效报文对本次链路故障引起的节点地址表刷新造成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根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进行。
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点的地址表刷新装置7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节点的地址表刷新装置700配置于上联以太网环网中的目标节点,所述目标节点配置有位于所述上联以太网环网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具体的,所述节点的地址表刷新装置700可以包括:
接收单元701,用于接收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为所述目标节点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并且由所述上联以太网环网的互联节点在接收到下联以太网环网的链路故障消息后生成的拓扑变化报文,所述下联以太网环网与所述上联以太网环网通过所述互联节点连接;
检测单元702,用于检测所述目标节点的第二端口是否接收到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
刷新单元703,用于若所述目标节点未从所述第二端口接收到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则不对所述目标节点的地址表进行刷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检测单元702可以具体用于:检测所述目标节点是否存储有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若所述目标节点存储有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则检测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的接收端口是否与所述第一端口相同;若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的接收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口不相同,则确认所述目标节点从所述第二端口接收到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刷新单元703可以具体用于:若所述目标节点从第二端口接收到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则根据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或所述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对所述目标节点的地址表进行刷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携带有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的有效时长,上述节点的地址表刷新装置700还可以包括时间差检测单元,用于:获取接收到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的第一时间戳和接收到所述第二拓扑变化报文的第二时间戳;检测接收到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的第一时间戳和接收到所述第二拓扑变化报文的第二时间戳之间的接收时间差;相应的,上述刷新单元703可以具体用于:若所述接收时间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的有效时长,则根据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或所述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对所述目标节点的地址表进行刷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节点的地址表刷新装置700还可以包括删除单元,用于:删除所述目标节点中存储的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所述第二拓扑变化报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检测单元702可以具体用于:检测所述目标节点是否存储有第二环标识与所述第一环标识相同,且第二故障标识与所述第一故障标识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节点的地址表刷新装置700还可以包括更新单元,用于:若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对应的接收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口相同,则将所述目标节点中存储的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的接收时间戳更新为接收到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的第一时间戳。
需要说明的是,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节点的地址表刷新装置700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图1至图6所述方法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示意图。其中,该终端800可以为上述目标节点。
该终端800可以包括:处理器80、存储器8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8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8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82,例如节点的地址表刷新程序。所述处理器8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82时实现上述各个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3。或者,所述处理器8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8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7所示的接收单元701、检测单元702和刷新单元703。
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8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8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终端中的执行过程。
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接收单元、检测单元和刷新单元。
各单元具体功能如下: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为所述目标节点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并且由所述上联以太网环网的互联节点在接收到下联以太网环网的链路故障消息后生成的拓扑变化报文,所述下联以太网环网与所述上联以太网环网通过所述互联节点连接;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目标节点的第二端口是否接收到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刷新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节点未从所述第二端口接收到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则不对所述目标节点的地址表进行刷新。
所述终端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80、存储器8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仅仅是终端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终端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8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81可以是所述终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81也可以是所述终端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8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8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终端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8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存储器81可以用于存储终端已接收到的拓扑变化报文。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各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上联以太网环网中的目标节点,所述目标节点配置有位于所述上联以太网环网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为所述目标节点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并且由所述上联以太网环网的互联节点在接收到下联以太网环网的链路故障消息后生成的拓扑变化报文,所述下联以太网环网与所述上联以太网环网通过所述互联节点连接;
检测所述目标节点的第二端口是否接收到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
若所述目标节点未从所述第二端口接收到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则不对所述目标节点的地址表进行刷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目标节点的第二端口是否接收到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包括:
检测所述目标节点是否存储有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
若所述目标节点存储有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则检测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的接收端口是否与所述第一端口相同;
若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的接收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口不相同,则确认所述目标节点从所述第二端口接收到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所述目标节点的第二端口是否接收到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之后,包括:
若所述目标节点从第二端口接收到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则根据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或所述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对所述目标节点的地址表进行刷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携带有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的有效时长;
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或所述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对所述目标节点的地址表进行刷新之前,包括:
获取接收到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的第一时间戳和接收到所述第二拓扑变化报文的第二时间戳;
检测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接收到所述第二时间戳之间的接收时间差;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或所述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对所述目标节点的地址表进行刷新,包括:
若所述接收时间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的有效时长,则根据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或所述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对所述目标节点的地址表进行刷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或所述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对所述目标节点的地址表进行刷新之后,包括:
删除所述目标节点中存储的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所述第二拓扑变化报文。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携带有所述下联以太网环网的第一故障标识;
所述检测所述目标节点是否存储有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包括:
检测所述目标节点是否存储有第二故障标识与所述第一故障标识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
若所述目标节点存储有第二故障标识与所述第一故障标识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则确认所述目标节点存储有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的接收端口是否与所述第一端口相同之后,包括:
若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对应的接收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口相同,则将所述目标节点中存储的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拓扑变化报文的接收时间戳更新为接收到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的第一时间戳。
8.一种节点的地址表刷新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于上联以太网环网中的目标节点,所述目标节点配置有位于所述上联以太网环网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节点的地址表刷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拓扑变化报文;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为所述目标节点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并且由所述上联以太网环网的互联节点在接收到下联以太网环网的链路故障消息后生成的拓扑变化报文,所述下联以太网环网与所述上联以太网环网通过所述互联节点连接;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目标节点的第二端口是否接收到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
刷新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节点未从所述第二端口接收到与所述第一拓扑变化报文相同的第二拓扑变化报文,则不对所述目标节点的地址表进行刷新。
9.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0785270.8A 2021-07-12 2021-07-12 一种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5180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5270.8A CN113518024B (zh) 2021-07-12 2021-07-12 一种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5270.8A CN113518024B (zh) 2021-07-12 2021-07-12 一种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8024A CN113518024A (zh) 2021-10-19
CN113518024B true CN113518024B (zh) 2022-07-05

Family

ID=78067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85270.8A Active CN113518024B (zh) 2021-07-12 2021-07-12 一种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1802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5953A (zh) * 2008-12-09 2009-05-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环网的地址更新方法和网络节点
CN101895454A (zh) * 2010-07-19 2010-11-2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多层子环的地址刷新方法
CN102546410A (zh) * 2011-12-30 2012-07-04 北京格林伟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环网的保护方法
CN104158715A (zh) * 2014-09-05 2014-11-1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环网上节点mac地址表刷新优化方法
WO2015117465A1 (zh) * 2014-08-22 2015-08-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环形网络中fdb刷新方法、装置、节点及系统
CN106817254A (zh) * 2017-01-05 2017-06-09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址刷新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8734B (zh) * 2010-02-05 2015-10-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防止以太环网节点地址表重复刷新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5953A (zh) * 2008-12-09 2009-05-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环网的地址更新方法和网络节点
CN101895454A (zh) * 2010-07-19 2010-11-2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多层子环的地址刷新方法
CN102546410A (zh) * 2011-12-30 2012-07-04 北京格林伟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环网的保护方法
WO2015117465A1 (zh) * 2014-08-22 2015-08-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环形网络中fdb刷新方法、装置、节点及系统
CN104158715A (zh) * 2014-09-05 2014-11-1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环网上节点mac地址表刷新优化方法
CN106817254A (zh) * 2017-01-05 2017-06-09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址刷新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lush optimization in Ethernet ring protection network》;Kyusang Lee等;《ICTC 2011》;20110930;全文 *
王斌等.《一种基于区域地址刷新的以太环网保护方法》.《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8024A (zh) 2021-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4481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recovery from multiple link failures
CN112214441B (zh) 基于串行总线轮询协议的通信切换方法、设备和系统
US2015036532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ynamically switching gateway of distributed resilient network interconnect
RU2587407C2 (ru) Многокольцевая сеть ethernet и способ ее защиты
CN113271238B (zh) Epa系统的链路检测方法、epa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CN111083049A (zh) 一种用户表项恢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6383232B2 (ja) 中継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イッチ装置
CN113518024B (zh) 一种节点的地址表刷新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2803998A (zh) 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3414591A (zh) 一种端口故障恢复时的快速收敛方法和系统
CN109450765B (zh) 一种拓扑信息的收集方法及装置
CN111698157A (zh) 一种链路管理方法、板卡及交换机
CN112187646A (zh) 报文表项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328954B (zh) 一种阻断限制源端传输业务数据包的方法
CN115152192B (zh) Pce受控网络可靠性
EP1537682A1 (en) Systems for protection link supervision
CN112532532B (zh) 业务返回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01324A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CN101645840B (zh) 一种转发报文的方法、系统及路由设备
CN115914087A (zh)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5052308A (zh) 故障弱化的处理方法、基站、集群终端及通信系统
CN111682978A (zh) 一种网络通信增强方法及系统
CN111064593A (zh) 网络拓扑冗余通信系统和网络拓扑冗余通信方法
CN113114403B (zh) 一种链路检测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11107006B (zh) 路由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