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03998A - 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03998A
CN112803998A CN202110392282.4A CN202110392282A CN112803998A CN 112803998 A CN112803998 A CN 112803998A CN 202110392282 A CN202110392282 A CN 202110392282A CN 112803998 A CN112803998 A CN 1128039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pon
olt port
pon network
data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922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03998B (zh
Inventor
李龙威
葛鹏
陈彬
李全磊
赵金强
张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ass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ass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ass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ass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9228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039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03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039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039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03998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9500 priority patent/WO2022217786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169Flexible bus arrangements
    • H04L12/40176Flexible bus arrangements involving redundancy
    • H04L12/40189Flexible bus arrangements involving redundancy by using a plurality of bu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3Bus networks with centralised control, e.g. po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31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root cause analysis; using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notifications, alarms or events based on decision criteria, e.g. hierarchy, tree or time analys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系统,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系统包括网桥和PON网络,其中,网桥包括OLT端口,OLT端口包括第一OLT端口和第二OLT端口,PON网络包括第一PON网络和第二PON网络,第一PON网络与第一OLT端口对应,第二PON网络与第二OLT端口对应;该方法包括:通过网桥中的第一OLT端口接收数据帧,并将数据帧广播至第一PON网络;检测是否需要将数据帧传输至第二PON网络,若需要,则通过网桥中的第二OLT端口,将数据帧广播至第二PON网络。从而能够避免网络间的数据传输冲突,实现多个PON网络的互联通信。

Description

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光网络通信技术,光网络通信技术中的无源光纤网络(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不含有任何电子器件及电子电源,能够避免外部设备的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减少线路和外部设备的故障率,提高系统可靠性。典型的PON网络包括一个OLT光模块和多个ONU模块,并采用一条总线,下行采用广播的形式,上行采用分时复用的形式实现网络通信。
然而,典型的PON网络下行为广播的方式,当需要多个PON网络互联通信时,会引起网络间的数据传输冲突,无法实现多个PON网络的互联通信。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多个PON网络互联通信的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系统,所述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系统包括网桥和PON网络,其中,所述网桥包括OLT端口,所述OLT端口包括第一OLT端口和第二OLT端口,所述PON网络包括第一PON网络和第二PON网络,所述第一PON网络与所述第一OLT端口对应,所述第二PON网络与所述第二OLT端口对应;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网桥中的第一OLT端口接收数据帧,并将所述数据帧广播至所述第一PON网络;
检测是否需要将所述数据帧传输至所述第二PON网络,若需要,则通过所述网桥中的第二OLT端口,将所述数据帧广播至所述第二PON网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PON网络中的NC设备的ONU单元,检测所述PON网络与所述网桥中的OLT端口的网络链路状态;
当所述网络链路状态在连续预设数量的运行周期内均为断开状态时,则禁用所述NC设备的ONU单元对应的ONU端口,并将所述PON网络的连接端口由所述网桥中的OLT端口切换至所述NC设备的备用OLT端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是否需要将所述数据帧传输至所述第二PON网络之前,包括:
对所述第一PON网络和所述第二PON网络中的NC设备进行时间同步;
根据时间同步结果,对所述NC设备进行消息配置,当所述第一PON网络中的NC设备在预设时段向所述第二PON网络中的NT设备发送消息时,在所述预设时段内为所述第二PON网络中的NC设备配置空消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网桥中的第二OLT端口,将所述数据帧广播至所述第二PON网络,包括:
通过所述网桥将所述第一OLT端口接收到的数据帧转发至所述第二OLT端口;
通过所述第二OLT端口,将所述数据帧广播至所述第二PON网络。
一种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系统,所述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系统包括网桥和PON网络,其中,所述网桥包括OLT端口,所述OLT端口包括第一OLT端口和第二OLT端口,所述PON网络包括第一PON网络和第二PON网络,所述第一PON网络与所述第一OLT端口对应,所述第二PON网络与所述第二OLT端口对应;所述装置包括:
单网络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网桥中的第一OLT端口接收数据帧,并将所述数据帧广播至所述第一PON网络;
跨网络传输模块,用于检测是否需要将所述数据帧传输至所述第二PON网络,若需要,则通过所述网桥中的第二OLT端口,将所述数据帧广播至所述第二PON网络。
一种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网桥,所述网桥包括OLT端口,所述OLT端口包括第一OLT端口和第二OLT端口;
PON网络,所述PON网络包括第一PON网络和第二PON网络;所述第一OLT端口通过分光器连接所述第一PON网络,所述第二OLT端口通过分光器连接所述第二PON网络;
所述网桥用于通过第一OLT端口接收数据帧,并将所述数据帧广播至所述第一PON网络,以及检测是否需要将所述数据帧传输至所述第二PON网络,若需要,则通过所述网桥中的第二OLT端口,将所述数据帧广播至所述第二PON网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ON网络中的NC设备对应一个备用OLT端口,所述备用OLT端口通过所述分光器与对应的PON网络连接;所述NC设备用于当所述网络链路状态在连续预设数量的运行周期内均为断开状态时,通过所述备用OLT端口连接所述PON网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NC设备对应一个ONU端口,所述备用OLT端口通过所述分光器与所述NC设备的ONU端口连接。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上述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网桥中的第一OLT端口接收数据帧,将数据帧广播至第一PON网络,并在检测到需要将数据帧传输至第二PON网络时,通过第二OLT端口,将数据帧广播至第二PON网络,从而能够避免网络间的数据传输冲突,实现多个PON网络的互联通信。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离网通信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消息配置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时间同步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消息排布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为步骤S300的一种可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甚至可以为个,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在除了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系统,具体包括:
网桥,网桥包括OLT端口,OLT端口包括第一OLT端口和第二OLT端口;
PON网络,PON网络包括第一PON网络和第二PON网络;第一OLT端口通过分光器连接第一PON网络,第二OLT端口通过分光器连接第二PON网络;
网桥用于通过第一OLT端口接收数据帧,并将数据帧广播至第一PON网络,网桥检测是否需要将数据帧传输至第二PON网络,若需要,则通过网桥中的第二OLT端口,将数据帧广播至第二PON网络。
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系统包括一个网桥,以及多个与网桥连接的PON网络。其中,在网桥中设置有多个与PON网络连接的OLT(Optical LineTerminal,光线路终端)端口,网桥中的OLT端口通过分光器与对应的PON网络的中的NC(Network Controller,网络控制器)设备的ONU(Optical Network Unit,光网络单元)端口连接,以实现网桥与PON网络的连接。该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系统通过第一OLT端口接收数据帧,将数据帧广播至第一PON网络,并在需要将数据帧传输至第二PON网络时,通过网桥中的第二OLT端口,将数据帧广播至第二PON网络。
可选地,PON网络中的NC设备对应一个备用OLT端口,备用OLT端口通过分光器与对应的PON网络连接;NC设备用于当网络链路状态在连续预设数量的运行周期内均为断开状态时,通过备用OLT端口连接PON网络。
具体地,PON网络中的NC设备除可与网桥中的OLT端口连接外,还可以与NC设备中的备用OLT端口连接,当网桥中的OLT端口不可用或者不需要与网桥连接时,例如,网络链路状态在连续预设数量的运行周期内均为断开状态时,单个PON网络可以通过与备用OLT端口的连接,实现PON网络的正常运行。其中,单个PON网络运行时,可以使备用OLT端口通过分光器与对应的PON网络连接。可选地,NC设备对应一个ONU端口,备用OLT端口通过分光器与NC设备的ONU端口连接。从而实现PON网络的单独运行。
上述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系统,通过添加网桥的方式,能够实现多个PON网络的互联。同时,通过备用OLT端口的方式,可实现单个PON网络脱离整个网络后,在单个子网内正常运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通过网桥中的第一OLT端口接收数据帧,并将数据帧广播至第一PON网络。
步骤S200,检测是否需要将数据帧传输至第二PON网络,若需要,则通过网桥中的第二OLT端口,将数据帧广播至第二PON网络。
其中,网桥包括OLT端口,OLT端口包括第一OLT端口和第二OLT端口,PON网络包括第一PON网络和第二PON网络,第一PON网络与第一OLT端口对应,第二PON网络与第二OLT端口对应。
具体地,初始化网桥各个端口对应PON网络的地址段,对网桥中至少一个OLT端口对应的PON网络的地址段进行配置,建立OLT端口与各个PON网络之间的连接关系,使得PON网络中的第一PON网络与网桥中的第一OLT端口对应,第二PON网络与网桥中的第二OLT端口对应。在对网桥进行初始化后,当网桥中的第一OLT端口接收到下行数据帧后,第一OLT端口将数据帧广播至对应的第一PON网络,同时,检测是否需要将数据帧传输至第二PON网络,若不需要,则丢弃当前数据帧,若需要,则通过网桥,将数据帧转发至第二OLT端口,通过第二OLT端口,将数据帧广播至第二PON网络。
示例地,网桥OLT端口接收到FC帧后,将该FC帧广播到当前PON网络中,同时判断当前FC帧是否为传输到其他PON网络中的FC帧,若不是,则在将该FC帧广播到当前PON网络中后丢弃该FC帧。若当前FC帧是需要传输到其他PON网络中的FC帧,则在将FC帧转发到其他PON网络对应的OLT端口,FC帧通过OLT端口进入其他PON网络中。
上述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方法,通过网桥中的第一OLT端口接收数据帧,将数据帧广播至第一PON网络,并在检测到需要将数据帧传输至第二PON网络时,通过网桥中的第二OLT端口,将数据帧广播至第二PON网络,从而避免网络间的数据传输冲突,实现多个PON网络的互联通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离网通信方式,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0,通过PON网络中的NC设备的ONU单元,检测PON网络与网桥中的OLT端口的网络链路状态。
步骤S420,当网络链路状态在连续预设数量的运行周期内均为断开状态时,则禁用NC设备的ONU单元对应的ONU端口,并将PON网络的连接端口由网桥中的OLT端口切换至NC设备的备用OLT端口。
其中,预设数量的运行周期是预定数量的运行周期,可以为一个栈运行周期、三个栈运行周期、五个栈运行周期不等,链路状态为断开状态的时间达到预设数量的运行周期时,可认为PON网络已脱离网桥。
具体地,为PON网络中的NC设备设置ONU单元,通过ONU单元检测PON网络与网桥中的OLT端口的网络链路状态,当将网络链路状态判定为断开状态时,将PON网络的连接端口由网桥中的OLT端口切换至NC设备的备用OLT端口,使得NC设备通过备用OLT端口与NT(Network Terminal,网络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地,当网络链路状态为断开状态达到预设栈运行周期时,认为PON网络已脱离网桥,此时可禁用NC设备的ONU单元对应的ONU端口,并将PON网络的连接端口由网桥中的OLT端口切换至NC设备的备用OLT端口,使得NC设备通过备用OLT端口与NT(Network Terminal,网络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示例地,NC设备包含了一路备用OLT端口,该备用OLT端口连接到分光器的输入上,连接关系如图1所示。当PON网络和网桥断开连接后,NC设备的ONU单元在判断链路端口的三个周期后,禁用NC设备的ONU端口,将与网桥OLT端口的连接切换至备用OLT端口,使NC设备的备用OLT端口接入网内,由NC设备实现OLT单元的数据下行功能,NC设备通过备用OLT端口发送命令和接收NT设备的数据和状态。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PON网络中的NC设备的ONU单元,检测PON网络与网桥中的OLT端口的网络链路状态,当网络链路状态在连续预设数量的运行周期内均为断开状态时,则禁用NC设备的ONU单元对应的ONU端口,并将PON网络的连接端口由网桥中的OLT端口切换至NC设备的备用OLT端口。从而,可通过备用OLT端口的方式,实现单个PON网络脱离整个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系统后,能够在单个子网内正常运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消息配置方式,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对第一PON网络和第二PON网络中的NC设备进行时间同步。
步骤S302,根据时间同步结果,对NC设备进行消息配置,当第一PON网络中的NC设备在预设时段向第二PON网络中的NT设备发送消息时,在预设时段内为第二PON网络中的NC设备配置空消息。
具体地,对第一PON网络和第二PON网络中的NC设备进行时间同步。例如,网桥设备通过类1558流程对各个PON网络中FC-EA-1553的NC设备节点进行时间同步,同步流程由NC设备发起,如图5所示,为时间同步的流程示意图。
根据时间同步结果,对NC设备进行消息配置,当第一PON网络中的NC设备在预设时段向第二PON网络中的NT设备发送消息时,在预设时段内为第二PON网络中的NC设备配置空消息。例如,通过时间同步,使得各个NC设备的时间同步精度在微秒级,各NC设备根据时间同步结果进行排布消息。如图6所示,为消息排布的流程示意图。其中,PON1网络中的NC给PON N中的NT发消息时,PON N网络中的NC在相应时间段配置空消息,以保证当前网络中没有上行数据,避免上行数据冲突。
上述实施例中,对第一PON网络和第二PON网络中的NC设备进行时间同步,并根据时间同步结果,对NC设备进行消息配置,当第一PON网络中的NC设备在预设时段向第二PON网络中的NT设备发送消息时,在预设时段内为第二PON网络中的NC设备配置空消息。从而能够保证当前PON网络中没有上行数据,避免上行数据冲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为步骤S300的一种可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0,通过网桥将第一OLT端口接收到的数据帧转发至第二OLT端口。
步骤S320,通过第二OLT端口,将数据帧广播至第二PON网络。
具体地,在需要将数据帧传输至第二PON网络时,先通过网桥将第一OLT端口接收到的数据帧转发至第二OLT端口,再通过第二OLT端口将数据帧广播至对应的第二PON网络。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网桥将第一OLT端口接收到的数据帧转发至第二OLT端口,并通过第二OLT端口,将数据帧广播至第二PON网络。可以通过网桥实现对数据的转发,避免网络间的数据传输冲突,实现多个PON网络的互联通信。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7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7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装置,该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装置应用于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系统,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系统包括网桥和PON网络,其中,网桥包括OLT端口,OLT端口包括第一OLT端口和第二OLT端口,PON网络包括第一PON网络和第二PON网络,第一PON网络与第一OLT端口对应,第二PON网络与第二OLT端口对应;该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装置包括:单网络传输模块801和跨网络传输模块802,其中:
单网络传输模块801,用于通过网桥中的第一OLT端口接收数据帧,并将数据帧广播至第一PON网络;
跨网络传输模块802,用于检测是否需要将数据帧传输至第二PON网络,若需要,则通过网桥中的第二OLT端口,将数据帧广播至第二PON网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装置还包括网络切换模块,用于:通过PON网络中的NC设备的ONU单元,检测PON网络与网桥中的OLT端口的网络链路状态;当网络链路状态在连续预设数量的运行周期内均为断开状态时,则禁用NC设备的ONU单元对应的ONU端口,并将PON网络的连接端口由网桥中的OLT端口切换至NC设备的备用OLT端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装置还包括时间同步模块,用于:对第一PON网络和第二PON网络中的NC设备进行时间同步;根据时间同步结果,对NC设备进行消息配置,当第一PON网络中的NC设备在预设时段向第二PON网络中的NT设备发送消息时,在预设时段内为第二PON网络中的NC设备配置空消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跨网络传输模块802还用于:通过网桥将第一OLT端口接收到的数据帧转发至第二OLT端口;通过第二OLT端口,将数据帧广播至第二PON网络。
关于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9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运营商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通过网桥中的第一OLT端口接收数据帧,并将数据帧广播至第一PON网络;
检测是否需要将数据帧传输至第二PON网络,若需要,则通过网桥中的第二OLT端口,将数据帧广播至第二PON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通过PON网络中的NC设备的ONU单元,检测PON网络与网桥中的OLT端口的网络链路状态;当网络链路状态在连续预设数量的运行周期内均为断开状态时,则禁用NC设备的ONU单元对应的ONU端口,并将PON网络的连接端口由网桥中的OLT端口切换至NC设备的备用OLT端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对第一PON网络和第二PON网络中的NC设备进行时间同步;根据时间同步结果,对NC设备进行消息配置,当第一PON网络中的NC设备在预设时段向第二PON网络中的NT设备发送消息时,在预设时段内为第二PON网络中的NC设备配置空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通过网桥将第一OLT端口接收到的数据帧转发至第二OLT端口;通过第二OLT端口,将数据帧广播至第二PON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通过网桥中的第一OLT端口接收数据帧,并将数据帧广播至第一PON网络;
检测是否需要将数据帧传输至第二PON网络,若需要,则通过网桥中的第二OLT端口,将数据帧广播至第二PON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通过PON网络中的NC设备的ONU单元,检测PON网络与网桥中的OLT端口的网络链路状态;当网络链路状态在连续预设数量的运行周期内均为断开状态时,则禁用NC设备的ONU单元对应的ONU端口,并将PON网络的连接端口由网桥中的OLT端口切换至NC设备的备用OLT端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对第一PON网络和第二PON网络中的NC设备进行时间同步;根据时间同步结果,对NC设备进行消息配置,当第一PON网络中的NC设备在预设时段向第二PON网络中的NT设备发送消息时,在预设时段内为第二PON网络中的NC设备配置空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通过网桥将第一OLT端口接收到的数据帧转发至第二OLT端口;通过第二OLT端口,将数据帧广播至第二PON网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系统,所述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系统包括网桥和PON网络,其中,所述网桥包括OLT端口,所述OLT端口包括第一OLT端口和第二OLT端口,所述PON网络包括第一PON网络和第二PON网络,所述第一PON网络与所述第一OLT端口对应,所述第二PON网络与所述第二OLT端口对应;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网桥中的第一OLT端口接收数据帧,并将所述数据帧广播至所述第一PON网络;
检测是否需要将所述数据帧传输至所述第二PON网络,若需要,则通过所述网桥中的第二OLT端口,将所述数据帧广播至所述第二PON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PON网络中的NC设备的ONU单元,检测所述PON网络与所述网桥中的OLT端口的网络链路状态;
当所述网络链路状态在连续预设数量的运行周期内均为断开状态时,则禁用所述NC设备的ONU单元对应的ONU端口,并将所述PON网络的连接端口由所述网桥中的OLT端口切换至所述NC设备的备用OLT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是否需要将所述数据帧传输至所述第二PON网络之前,包括:
对所述第一PON网络和所述第二PON网络中的NC设备进行时间同步;
根据时间同步结果,对所述NC设备进行消息配置,当所述第一PON网络中的NC设备在预设时段向所述第二PON网络中的NT设备发送消息时,在所述预设时段内为所述第二PON网络中的NC设备配置空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网桥中的第二OLT端口,将所述数据帧广播至所述第二PON网络,包括:
通过所述网桥将所述第一OLT端口接收到的数据帧转发至所述第二OLT端口;
通过所述第二OLT端口,将所述数据帧广播至所述第二PON网络。
5.一种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系统,所述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系统包括网桥和PON网络,其中,所述网桥包括OLT端口,所述OLT端口包括第一OLT端口和第二OLT端口,所述PON网络包括第一PON网络和第二PON网络,所述第一PON网络与所述第一OLT端口对应,所述第二PON网络与所述第二OLT端口对应;所述装置包括:
单网络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网桥中的第一OLT端口接收数据帧,并将所述数据帧广播至所述第一PON网络;
跨网络传输模块,用于检测是否需要将所述数据帧传输至所述第二PON网络,若需要,则通过所述网桥中的第二OLT端口,将所述数据帧广播至所述第二PON网络。
6.一种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网桥,所述网桥包括OLT端口,所述OLT端口包括第一OLT端口和第二OLT端口;
PON网络,所述PON网络包括第一PON网络和第二PON网络;所述第一OLT端口通过分光器连接所述第一PON网络,所述第二OLT端口通过分光器连接所述第二PON网络;
所述网桥用于通过所述第一OLT端口接收数据帧,并将所述数据帧广播至所述第一PON网络,所述网桥检测是否需要将所述数据帧传输至所述第二PON网络,若需要,则通过所述网桥中的第二OLT端口,将所述数据帧广播至所述第二PON网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ON网络中的NC设备对应一个备用OLT端口,所述备用OLT端口通过所述分光器与对应的PON网络连接;所述NC设备用于当所述网络链路状态在连续预设数量的运行周期内均为断开状态时,通过所述备用OLT端口连接所述PON网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C设备对应一个ONU端口,所述备用OLT端口通过所述分光器与所述NC设备的ONU端口连接。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110392282.4A 2021-04-13 2021-04-13 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8039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92282.4A CN112803998B (zh) 2021-04-13 2021-04-13 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PCT/CN2021/109500 WO2022217786A1 (zh) 2021-04-13 2021-07-30 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92282.4A CN112803998B (zh) 2021-04-13 2021-04-13 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03998A true CN112803998A (zh) 2021-05-14
CN112803998B CN112803998B (zh) 2021-07-09

Family

ID=75816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92282.4A Active CN112803998B (zh) 2021-04-13 2021-04-13 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03998B (zh)
WO (1) WO202221778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83805A (zh) * 2021-11-15 2021-12-10 北京国科天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fc交换网络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WO2022217786A1 (zh) * 2021-04-13 2022-10-20 北京国科天迅科技有限公司 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09450A1 (en) * 2002-11-27 2004-06-10 Kang Ho Yong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CN101563893A (zh) * 2006-12-15 2009-10-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通信系统及其光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201726403U (zh) * 2010-07-21 2011-01-26 华北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输电线路状态监测数据传输体系架构
CN105357597A (zh) * 2015-09-29 2016-02-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光纤网络、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9656B (zh) * 2007-12-13 2012-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光网络汇聚节点设备、系统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02237941B (zh) * 2010-04-28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间同步系统及方法
JP2018207457A (ja) * 2017-06-09 2018-12-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端局装置、光終端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12803998B (zh) * 2021-04-13 2021-07-09 北京国科天迅科技有限公司 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09450A1 (en) * 2002-11-27 2004-06-10 Kang Ho Yong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CN101563893A (zh) * 2006-12-15 2009-10-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通信系统及其光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201726403U (zh) * 2010-07-21 2011-01-26 华北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输电线路状态监测数据传输体系架构
CN105357597A (zh) * 2015-09-29 2016-02-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光纤网络、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17786A1 (zh) * 2021-04-13 2022-10-20 北京国科天迅科技有限公司 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783805A (zh) * 2021-11-15 2021-12-10 北京国科天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fc交换网络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03998B (zh) 2021-07-09
WO2022217786A1 (zh) 2022-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87591B1 (en) Method for switching between active and standby units using IP swapping 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2803998B (zh) 多总线网络跨网通信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027723B (zh) 一种光线路终端及其主、从设备升级的方法
CN106533736A (zh) 一种网络设备重启方法和装置
CN113328916B (zh) Bfd检测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217658A (zh) 一种堆叠分裂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895469A (zh) 双机热备系统的升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4754070A (zh) 地址解析协议表项学习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12165429A (zh) 分布式交换设备的链路聚合收敛方法和设备
CN110958151B (zh) 保活检测方法、装置、节点、存储介质及通信系统
JP2002511993A (ja) 地上の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衛星の伝送容量の使用を制御するためのプロセスおよびシステム
KR20150104435A (ko) 라우팅 처리기의 동작 모드 천이 방법
CN106534758B (zh) 会议备份方法和装置
CN110324202B (zh) 一种探测线路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11153A (zh) Vlan状态的协商方法及边缘设备
CN103051484A (zh) 会话业务处理方法、系统和会话边缘控制器
CN115865654A (zh) 与服务器通信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61249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030754B (zh) 直放站、光纤直放站的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1344962B (zh) 光网络单元的网络接口切换方法及光网络单元
CN112532532B (zh) 业务返回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24950B (zh) 堆叠系统检测系统、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19111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9120520B (zh) 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2571430B (zh) 一种网络设备间的同步方法及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701, 7th Floor, Building 6, Courtyard 8, Kegu 1st Stree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asson 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9 room 01, 11 / F, building 6, courtyard A2, Xisanhuan North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ASSON TECHNOLOG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