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5792B - 图模的智能复核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模的智能复核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5792B
CN113515792B CN202111071644.6A CN202111071644A CN113515792B CN 113515792 B CN113515792 B CN 113515792B CN 202111071644 A CN202111071644 A CN 202111071644A CN 113515792 B CN113515792 B CN 1135157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 model
axis
graph
network
geometric elem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716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15792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umi Yuntu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umi Yuntu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umi Yuntu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umi Yuntu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7164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157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15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57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157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5792B/zh
Priority to EP21957377.1A priority patent/EP4386610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41290 priority patent/WO2023040113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2Geometric CAD characterised by design entry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AD, e.g.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2Matching criteria, e.g. proximity meas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40Filling a planar surface by adding surface attributes, e.g. colour or text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7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u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or machine learning
    • G06V10/74Image or video pattern matching; Proximity measures in feature spaces
    • G06V10/761Proximity, similarity or dissimilarity meas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30/00Character recognition; Recognising digital ink; Document-oriented image-based pattern recognition
    • G06V30/40Document-oriented image-based pattern recognition
    • G06V30/42Document-oriented image-based pattern recogni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document
    • G06V30/422Technical drawings; Geographical ma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Image Gene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图模的智能复核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图模和对第一图模修改后的第二图模,根据第一图模及第二图模确定对位基点,利用对位基点将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对位到同一参考坐标系中;根据标准轴网确定第一图模及第二图模中的轴线向量,计算轴线向量之间的余弦值,根据余弦值对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旋转对位;将旋转对位后的第一图模中的线条和点以第一颜色进行显示,并将旋转对位后的第二图模中的线条和点以第二颜色进行显示,第一颜色与第二颜色之间属于不同的颜色,利用颜色混合的辨别方式对图模进行复核。本公开能够降低图模复核的工作量和耗时,帮助核查人员快速定位修改区域,提升图模复核的效率。

Description

图模的智能复核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图模复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模的智能复核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中,从建筑图纸设计到竣工阶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图模,有时需要根据实际施工需求对施工过程中的图模进行修改和调整,这种对图模所做的修改和调整统称为变更。在实际场景中,当图模修改完成之后,需要进一步核查设计师是否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修改,以及是否将修改落实到图模中,从而达到对图模复核的目的。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变更后的所有问题条目,需要人工手动对照图模进行核查,由于需要核查的问题较多,因此,需要核查人员依次比对修改前后的图模之间的差异,直至对整个图模核查一遍。由此可见,这种人工复核的方式极大的增加了工作量,复核耗时较长,容易出现遗漏和错误的问题,并且由于无法直观呈现修改前后的图模之间的差异,导致核查人员无法快速定位修改区域,降低了图模复核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模的智能复核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人工复核工作量大,复核耗时较长,无法快速定位修改区域,降低图模复核的效率的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模的智能复核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图模以及对第一图模进行修改后得到的第二图模,并根据第一图模以及第二图模确定对位基点;基于对位基点,将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对位到同一参考坐标系中,并在参考坐标系对应的图模中分别以不同的图层展示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根据预定的标准轴网确定第一图模及第二图模中对应的轴线向量,计算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对应的轴线向量之间的余弦值,并根据余弦值对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旋转对位;将旋转对位后的第一图模中的线条和点以第一颜色进行显示,并将旋转对位后的第二图模中的线条和点以第二颜色进行显示,第一颜色与第二颜色之间属于不同的颜色,利用颜色混合的辨别方式对图模进行复核。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图模的智能复核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图模以及对第一图模进行修改后得到的第二图模,并根据第一图模以及第二图模确定对位基点;基于对位基点,将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对位到同一参考坐标系中,并在参考坐标系对应的图模中分别以不同的图层展示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根据预定的标准轴网确定第一图模及第二图模中对应的轴线向量,计算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对应的轴线向量之间的第一余弦值,并根据第一余弦值对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旋转对位;对旋转对位后的第一图模以及第二图模中的几何元素依次进行遍历,以便计算每个几何元素的向量,基于几何元素的向量,分别计算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中距离最近的几何元素的向量之间的第二余弦值;将第二余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几何元素作为位置不同的几何元素,并对位置不同的几何元素进行渲染,根据渲染后的几何元素对图模进行复核。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图模的智能复核装置,包括: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第一图模以及对第一图模进行修改后得到的第二图模,并根据第一图模以及第二图模确定对位基点;对位模块,被配置为基于对位基点,将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对位到同一参考坐标系中,并在参考坐标系对应的图模中分别以不同的图层展示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旋转模块,被配置为根据预定的标准轴网确定第一图模及第二图模中对应的轴线向量,计算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对应的轴线向量之间的余弦值,并根据余弦值对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旋转对位;复核模块,被配置为将旋转对位后的第一图模中的线条和点以第一颜色进行显示,并将旋转对位后的第二图模中的线条和点以第二颜色进行显示,第一颜色与第二颜色之间属于不同的颜色,利用颜色混合的辨别方式对图模进行复核。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图模的智能复核装置,包括: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第一图模以及对第一图模进行修改后得到的第二图模,并根据第一图模以及第二图模确定对位基点;对位模块,被配置为基于对位基点,将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对位到同一参考坐标系中,并在参考坐标系对应的图模中分别以不同的图层展示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旋转模块,被配置为根据预定的标准轴网确定第一图模及第二图模中对应的轴线向量,计算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对应的轴线向量之间的第一余弦值,并根据第一余弦值对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旋转对位;计算模块,对旋转对位后的第一图模以及第二图模中的几何元素依次进行遍历,以便计算每个几何元素的向量,基于几何元素的向量,分别计算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中距离最近的几何元素的向量之间的第二余弦值;复核模块,被配置为将第二余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几何元素作为位置不同的几何元素,并对位置不同的几何元素进行渲染,根据渲染后的几何元素对图模进行复核。
本公开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获取第一图模以及对第一图模进行修改后得到的第二图模,并根据第一图模以及第二图模确定对位基点;基于对位基点,将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对位到同一参考坐标系中,并在参考坐标系对应的图模中分别以不同的图层展示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根据预定的标准轴网确定第一图模及第二图模中对应的轴线向量,计算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对应的轴线向量之间的余弦值,并根据余弦值对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旋转对位;将旋转对位后的第一图模中的线条和点以第一颜色进行显示,并将旋转对位后的第二图模中的线条和点以第二颜色进行显示,第一颜色与第二颜色之间属于不同的颜色,利用颜色混合的辨别方式对图模进行复核。本公开能够实现智能化图模复核,降低图模复核的工作量和耗时,避免出现遗漏和错误的问题,并且能够直观呈现修改前后的图模之间的差异,帮助核查人员快速定位修改区域,提升图模复核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对应技术方案的整体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图模的智能复核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轴线交点确定对位基点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轴线向量的余弦值实现旋转对位之后的图模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图模的智能复核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与实施例一的方法相对应的图模的智能复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与实施例二的方法相对应的图模的智能复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8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公开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公开。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公开的描述。
在建筑施工领域中,整个建筑施工的全流程操作中会涉及大量的图模(如图纸或模型),例如:设计图纸、施工图纸、竣工图纸等等,而且在建筑施工过程的每个阶段都可能涉及对图纸的审核修改,图纸的审核修改可以视为对图纸所做的变更。变更前后的图纸的局部区域内的几何图形将发生变化,因此,需要核查人员对修改前后的图纸进行复核,以检查设计师是否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修改,并落实到图纸或模型中,从而完成对图纸的复核。
在相关技术中,通常需要核查人员基于修改后的图纸对应的问题列表,人工打开图纸或模型,依据需要审核的问题列表,对修改前后的图纸中的几何图形依次进行比对,直至将所有的修改都核查一遍。但是,这种人工手动核查的方式,当审核的问题较多时,使得核查人员的工作量增大,复核一次可能需要几天时间,并且人工复核容易出现遗漏和错误的问题。另外,由于无法直观呈现修改前后的图模之间的差异,因此核查人员不能明显区分修改前后的图纸,更无法快速定位修改区域,降低了图模复核的效率。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智能化呈现修改前后的图模之间的差异,辅助核查人员快速定位修改区域,降低人工核查的工作量,降低图模复核耗时,避免人工核查出现遗漏和错误的问题,提升图模复核效率的图模智能复核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整体实现过程进行说明,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对应技术方案的整体处理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技术方案的整体流程具体可以包括:
获取修改前后的图纸,修改前后的图纸对应不同的版本,即图纸A是修改前的版本,而图纸B则是修改后的版本;首先,利用哈希运算计算两个图纸文件的哈希值(比如MD5值),将两个图纸的MD5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一致,当MD5值一致时,说明图纸没有修改过,即两个图纸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无需对这两个图纸做进一步地复核。
当MD5值不一致时,说明图纸B与图纸A之间不一致,即图纸B是经过对图纸A修改得到的图纸,因此,需要进一步判断图纸中的哪些区域和图形做了修改;利用基点将两个图纸的坐标定位到同一坐标系下面,即通过基点定位两个图纸的坐标系,使两个图纸的坐标系保持一致;进一步地,计算两个图纸中某一预设轴网的轴线向量,并基于轴线向量计算两个轴网的余弦相似度,通过轴网的余弦相似度判断两个轴网的位置是否对齐,如果没有对齐(即余弦值大于0),则根据余弦值将图纸A或者图纸B旋转一定的角度或弧度,使两个图纸的轴网对齐。
进一步地,基于轴网对齐之后的图纸A和图纸B,利用颜色混合的原理区分变化的位置,例如:图纸A中几何元素的颜色为红色,图纸B中几何元素的颜色为蓝色,当将图纸A与图纸B在同一图模下进行重叠之后,那么相同位置的几何元素将变成黄色,而不同位置的几何元素依然呈现原本的颜色。基于这种颜色的差异可以直观的呈现修改前后图模中位置发生改变的几何元素,可以帮助核查人员快速定位发生修改的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核查人员所使用的安装了图模审核系统的终端,例如,终端可以是诸如手机、平板、PC、智能手表等具有连网和展示功能的设备,本公开实施例的图模审核系统中包含用于渲染和展示图纸的软件或者图形引擎,以上对应用场景和执行主体的描述不构成对本方案的限定。
实施例一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图模的智能复核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的图模的智能复核方法可以由服务器或者终端执行,其中服务器可以是图模审核系统对应的后台服务器。如图2所示,该图模的智能复核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S201,获取第一图模以及对第一图模进行修改后得到的第二图模,并根据第一图模以及第二图模确定对位基点;
S202,基于对位基点,将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对位到同一参考坐标系中,并在参考坐标系对应的图模中分别以不同的图层展示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
S203,根据预定的标准轴网确定第一图模及第二图模中对应的轴线向量,计算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对应的轴线向量之间的余弦值,并根据余弦值对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旋转对位;
S204,将旋转对位后的第一图模中的线条和点以第一颜色进行显示,并将旋转对位后的第二图模中的线条和点以第二颜色进行显示,第一颜色与第二颜色之间属于不同的颜色,利用颜色混合的辨别方式对图模进行复核。
具体地,在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领域,图模可以认为是一些图模类文件,比如设计图模、施工图模、竣工图模、验收图模等,在实际应用中,图模既可以是二维图模文件,也可以是三维模型文件,即图模包括图纸和模型。第一图模(即修改前的原始图模文件)是利用制图软件或者图形引擎制作而成的,比如可以是采用AutoCAD软件所制作的施工图,导出的施工图模的初始格式就是DWG格式。图模的格式由制图软件或者图形引擎所决定的,比如DWG、RVT、SKP、3DS等格式的图模,其中,DWG格式对应的是二维图纸文件,RVT、SKP、3DS等格式对应的是三维模型文件。
进一步地,对位基点是指将两个图纸对准到同一坐标系时采用的基准坐标点,在实际应用中,对位基点可以采用第一图模或者第二图模中的坐标原点,也可以将第一图模或者第二图模中某一特定轴网对应的交点作为对位时的基点,当然也可以使用其它坐标点进行对位,只要保证对位基点能够使两个图模的坐标系实现对准即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对位基点不限于上述坐标点。
轴网是由建筑图纸中绘制的建筑轴线组成的网,轴网包括直线轴网、斜交轴网和弧线轴网等,轴网由定位轴线(如建筑结构中的墙或柱的中心线)、标志尺寸(如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大小)和轴号组成。轴网是建筑制图的主体框架,建筑物的主要支承构件按照轴网定位排列,达到井然有序的效果,轴号是对轴线所定义的编号。由于轴网是图纸中的不变量,是图纸设计的基础标尺,因此可以使用轴网作为统一参考系以及位置对齐的基准。
这里,第二图模是通过对第一图模进行修改后得到的完整的图模文件,因此,第二图模中不仅包含修改部分对应的几何图形,还包含未修改部分对应的几何图形,例如:仅对第一图模中的水渠图形进行修改,将第一图模中的水渠的排水坡度从5°修改为7°,此时,修改后得到的第二图模中直接显示的是坡度为7°的水渠,修改前的第一图模中仍然显示的是坡度为5°的水渠。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对位基点以及轴网的余弦值,将第一图模以及第二图模对位到同一坐标系下,并使轴网的位置重叠在一起,利用颜色混合的方式,使相同位置的图形呈现同一颜色,使不同位置的图形呈现各自原本的颜色,从而便于核查人员快速定位修改区域。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修改前后不同版本的图模进行分析,利用对位基点将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对位到同一参考坐标系下,以确保在同一坐标系下进行旋转对齐;之后根据标准轴网计算同一轴线在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中的轴线向量,基于轴向向量确定余弦值,根据余弦值将将第一图模以及第二图模中的轴网对齐,由于图纸修改前后轴网的位置是不会变的,因此轴网对齐也就表示图纸中重叠的部分在空间中无旋转量;最后,通过颜色混合的方式,使修改内容呈现差异化的颜色,能够帮助核查人员快速定位到修改的区域,提升图模复核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一图模以及第二图模确定对位基点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分别对第一图模以及第二图模执行哈希运算,得到与第一图模以及第二图模分别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和第二哈希值,并将第一哈希值与第二哈希值进行比较;当第一哈希值与第二哈希值之间不同时,对第二图模执行复核操作。
具体地,将第一图模以及第二图模保存为图纸文件,利用哈希运算分别计算第一图模文件和第二图模文件的哈希值,在实际应用中,哈希运算可以采用MD5算法。MD5(Message-Digest Algorithm 5),即信息-摘要算法5,MD5算法是计算机广泛使用的一种哈希算法,它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密码散列函数,可以产生出一个128位(16字节)的散列值(hash value),即每个图模文件都可以用MD5验证程序算出一个固定的MD5码,MD5值等同于图模文件的ID,MD5值是唯一的,如果图模文件被修改,其MD5值将发生变化。
这里,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计算第一图模以及第二图模的MD5值,并通过MD5值的一致性来判断图模是否被修改,如果MD5值一致则说明图模没有被修改,如果MD5值不一致则说明图模的内容发生了修改。MD5算法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四步:处理原文,设置初始值,循环加工,拼接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图模以及第二图模确定对位基点,包括:将第一图模或者第二图模中的坐标原点所对应的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点作为对位基点;或者,从第一图模或者第二图模中选择至少一个轴网作为对位轴网,将对位轴网中的轴线交点作为对位基点;其中,对位轴网与标准轴网之间为同一轴网或者不同轴网,对位轴网或者标准轴网中包含至少一组横轴和纵轴。
具体地,为了将原始版本的图模(即第一图模)与修改后版本的图模(即第二图模)进行对位,需要先将两个图模放在同一参考系中,由于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分别对应各自的坐标系,因此,需要通过对位基点使两个图模的坐标系重合,这样两个图模才能在同一坐标系下实现对位。
进一步地,在确定对位基点时,可以选择第一图模或者第二图模中的坐标原点作为对位基点,还可以将对位轴网中的轴线交点作为对位基点,其中,在将坐标原点作为对位基点时,先确定某一图模的坐标原点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将该坐标作为对位基点,然后将另一图模的坐标原点移动到对位基点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将对位轴网中的轴线交点作为对位基点时,基于对位基点,将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对位到同一参考坐标系中,包括:确定第一图模中第一轴线交点对应的坐标,并确定第二图模中第二轴线交点对应的坐标;根据第一轴线交点的坐标以及第二轴线交点的坐标,计算第一轴线交点与第二轴线交点之间的交点向量,交点向量用于表示将第一轴线交点与第二轴线交点之间进行对位时,第一图模或者第二图模所需移动的距离及方向;其中,第一轴线交点与第二轴线交点为具有相同轴号的轴线所形成的交点。
具体地,由于前后版本的图模之间的轴网是不变的,因此可以选择图模中的一个轴网作为对位用的轴网,将该对位轴网的轴线交点作为对位的基点,例如:可以选择轴网A-1作为对位轴网,那么横轴A与纵轴1之间的交点就是对位基点。
进一步地,在确定轴线交点之后,确定该轴线交点分别在两个图模中对应的坐标,基于轴线交点在两个图模中的坐标计算交点向量,利用交点向量移动第一图模或者第二图模。需要说明的是,假如以第一图模中的轴线交点到第二图模中的轴线交点的向量作为交点向量,那么此时交点向量表示的是将第一图模移动到第二图模时的距离及方向,相反地就是将第二图模移动到第一图模时的距离及方向。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轴线交点确定对位基点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轴线交点包括:根据第一图模或者第二图模中的轴网A-1确定对位基点,即将横轴A和纵轴1之间的交点作为对位基点,基于该对位基点,可以将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对位到同一参考坐标系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坐标系包括以下坐标系:将第一图模对应的图纸坐标系作为参考坐标系,或者,将第二图模对应的图纸坐标系作为参考坐标系,或者,将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之外的第三图模对应的图纸坐标系作为参考坐标系。
具体地,在基于对位基点进行图模对位时,可以将第一图模对应的图纸坐标系、第一图模对应的图纸坐标系或者其他图纸坐标系作为参考坐标系,以哪个图模的图纸坐标系作为参考坐标系,就是将其它图模的图纸移动到该图模的图纸中,并以不同的图层进行展示。也就是说,可以将一个图模按照对位基点移动到另一个图模中,并以不同的图层进行展示,还可以将两个图模同时移动到另外的图模中并以不同的图层进行展示。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图纸坐标进行对位,即通过图纸中的坐标原点或者轴线交点将两张图纸对位,从而将两个图纸的局部坐标系合在一起,实现了图纸的点对位,确保不同图纸中的几何图形能够在同一坐标系下进行比较,为后续计算轴线向量以及判断旋转量建立了统一坐标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预定的标准轴网确定第一图模及第二图模中对应的轴线向量,包括:根据预定的标准轴网对应的轴号,对第一图模及第二图模中的轴网进行遍历,将第一图模中与标准轴网的轴号相对应的轴网作为第一标准轴网,并将第二图模中与标准轴网的轴号相对应的轴网作为第二标准轴网;获取第一标准轴网与第二标准轴网中的横轴或者纵轴所分别对应的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根据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分别计算第一标准轴网与第二标准轴网中相同轴线对应的轴线向量。
具体地,在通过对位基点将两个图模对位到同一坐标系下之后,由于修改前后的图模可能发生了旋转,因此,需要进一步基于轴网判断图模的旋转量,从而实现相同图形的旋转对位。即将第一图模或者第二图模中的某一个轴网作为标准轴网,比如以轴网A-1作为标准轴网,那么该标准轴网对应的轴号为A和1。
进一步地,根据轴号遍历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中的所有轴网,确定标准轴网对应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中的坐标位置,之后,根据标准轴网中的某一个轴线(如横轴A或纵轴1)计算两个轴网之间的轴线向量。例如,以轴网A-1中的轴线A来计算轴向向量时,分别确定轴线A在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中的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根据轴线A的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计算轴线A分别在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中对应的轴线向量,即得到第一轴线向量和第二轴线向量。
在确定标准轴网分别在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中对应的轴线向量之后,基于这两个轴线向量计算轴线之间的旋转量,旋转量是通过计算两个轴线的余弦值来得到的,根据余弦值确定图模的旋转量,最终实现两个图模的轴网之间的位置对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对应的轴线向量之间的余弦值,并根据余弦值对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进行旋转对位,包括:根据第一标准轴网与第二标准轴网中相同轴线对应的轴线向量,计算轴线向量之间的余弦值;根据余弦值确定将第一标准轴网与第二标准轴网进行对位时,第一标准轴网或者第二标准轴网所需旋转的角度或弧度;其中,轴线向量之间的余弦值用于表示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的轴网之间的位置对齐程度,余弦值越小,轴网之间的位置越对齐。
具体地,通过两个轴网对应的轴线向量计算余弦值,当两个轴网之间存在余弦值,说明修改前后的图模的位置发生了偏转,即修改前后图模的轴网在空间中存在旋转量,同时,余弦值的大小也说明了旋转量的大小,余弦值越接近于0,说明轴网的旋转量越小,修改前后图模偏转的更少。
进一步地,由于通过基点对位已经实现了图模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对准,因此,通过计算标准轴网之间的向量,可以进一步判断两个图模在世界坐标系中的旋转量,即通过计算轴线向量之间的余弦值确定两轴网在同一空间下的旋转量,旋转量包括旋转角度或弧度,之后基于确定的旋转角度或弧度对第一标准轴网或者第二标准轴网进行旋转操作(对标准轴网的旋转就是对图模的旋转),使得两个图模能够实现空间位置上的对齐。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轴线向量的余弦值实现旋转对位之后的图模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该图模示意图中,通过标准轴网的轴线向量确定余弦值,根据余弦值判断轴网的旋转量,基于旋转量确定旋转的角度或弧度,将图模按照旋转的角度和弧度进行旋转对位,从而实现不同图层的图模中未修改的部分在空间中无旋转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以下公式计算轴线向量之间的余弦值:
Figure 946192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376036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轴线向量之间的余弦值,
Figure 617662DEST_PATH_IMAGE003
表示第一标准轴网对应的轴线向量,
Figure 564889DEST_PATH_IMAGE004
表示第二标准轴网对应的轴线向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旋转对位后的第一图模中的线条和点以第一颜色进行显示,并将旋转对位后的第二图模中的线条和点以第二颜色进行显示,第一颜色与第二颜色之间属于不同的颜色,利用颜色混合的辨别方式对图模进行复核,包括:当对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之间进行旋转对位之后,同一图模中具有相同位置的线条和点呈现第三颜色,同一图模中不同位置的线条和点分别呈现第一颜色或者第二颜色,基于线条和点所呈现出的统一颜色和差异颜色对图模进行复核;其中,第一颜色为红色,第二颜色为绿色,第三颜色为黄色。
具体地,在基于标准轴网的轴向向量的余弦值,对图模进行旋转对位之后,由于不同图模中几何图形(如线条和点)的颜色不同,比如第一图模中几何图形的颜色为红色,第二图模中几何图形的颜色为绿色,那么在将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实现旋转对位之后,相同位置的几何图形(即修改前后位置不变的几何图形)在重叠之后就会显示为黄色,不同位置的几何图形(即修改前后位置发生变化的几何图形)仍然显示各自对应的颜色。
进一步地,基于相同位置与不同位置的几何图形的颜色之间的这种差异性,即可快速区分哪些几何图形的位置在修改前后发生变化,而哪些几何图形的位置在修改前后未发生变化,位置发生变化说明对该几何图形或者几何元素进行了修改,位置未发生变化说明该几何图形或者几何元素未做修改。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几何元素所呈现的统一颜色和差异颜色对图模进行复核,包括:统一颜色用于表征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中具有相同位置和形状的几何元素,差异颜色用于表征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中具有不同位置和形状的几何元素;其中,统一颜色对应的几何元素在图模修改前后未发生改变,差异颜色对应的几何元素在图模修改前后发生改变,对发生改变的几何元素进行复核,以确定对发生改变的几何元素的修改是否符合修改要求。
具体地,基于这种颜色混合的原理,位置变化的几何元素呈现各自颜色,位置未变化的几何元素呈现同一颜色,基于这种颜色差异,可以帮助核查人员快速定位图模中的修改区域和位置,以便判断图模中的哪些图形被修改。在对图模中呈现各自颜色的部分进行复核时,核查人员需要根据修改前后的几何图形或几何元素判断对图模的修改是否满足要求。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计算图模文件的MD5值对图模的一致性进行判断,当判断为不一致时,利用对位基点使修改前后版本的图模能够在同一参考坐标系下实现基点对位,并利用标准轴网的轴线向量所确定的余弦值,使图模中相同部分的几何图形在空间中无旋转向量,实现轴网的位置对位,最后利用颜色混合原理的方式,使相同位置的几何图形呈现统一颜色,而不同位置的几何图形仍然保持原来的颜色,从而帮助核查人员快速定位发生修改的区域和位置,以便核查人员根据修改要求对图模的修改进行复核。本公开能够实现智能化图模复核,降低图模复核的工作量和耗时,避免出现遗漏和错误的问题,并且能够直观呈现修改前后的图模之间的差异,辅助核查人员快速定位修改区域,提升图模复核的效率。
上述实施例一是基于颜色混合的方式实现不同位置几何图形的差异化展示,本公开实施例二提供了另外一种方式可以判断哪些位置的几何元素发生了变化,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二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图模的智能复核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5的图模的智能复核方法可以由服务器或者终端执行,其中服务器可以是图模审核系统对应的后台服务器。如图5所示,该图模的智能复核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S501,获取第一图模以及对第一图模进行修改后得到的第二图模,并根据第一图模以及第二图模确定对位基点;
S502,基于对位基点,将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对位到同一参考坐标系中,并在参考坐标系对应的图模中分别以不同的图层展示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
S503,根据预定的标准轴网确定第一图模及第二图模中对应的轴线向量,计算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对应的轴线向量之间的第一余弦值,并根据第一余弦值对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旋转对位;
S504,对旋转对位后的第一图模以及第二图模中的几何元素依次进行遍历,以便计算每个几何元素的向量,基于几何元素的向量,分别计算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中距离最近的几何元素的向量之间的第二余弦值;
S505,将第二余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几何元素作为位置不同的几何元素,并对位置不同的几何元素进行渲染,根据渲染后的几何元素对图模进行复核。
具体地,在实施例二中步骤S501至步骤S503与实施例一中的步骤S201至步骤S203的内容一致,因此,在实施例二中不再对步骤S501至步骤S503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完整说明,该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请参照实施例一中对该步骤的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旋转对位后的第一图模以及第二图模中的几何元素依次进行遍历,以便计算每个几何元素的向量,包括:获取同一图模中不同图层所对应的第一图模的几何元素和第二图模的几何元素,根据几何元素的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依次遍历计算每个几何元素对应的向量;其中,几何元素为线条元素,线条元素包括直线、曲线、折线和虚线。
具体地,在利用标准轴网的轴线向量实现图模的旋转对位之后,通过依次遍历同一图模中不同图层下的几何元素,计算每个几何元素对应的向量,这里的几何元素是指线条类型的几何元素,也即依次遍历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中的每个线条,根据每个线条的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分别计算每个线条对应的几何向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坐标系中根据线条的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计算线条的几何向量是已知的技术,向量计算本身也不是本公开的核心发明点,因此,本公开未对向量计算的具体操作过程进行详细公开,向量的计算方式不构成对本方案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几何元素的向量,分别计算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中距离最近的几何元素的向量之间的第二余弦值,包括:确定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中每个几何元素对应的中心点坐标,根据中心点坐标之间的连线判断距离最近的几何元素,计算距离最近的几何元素的向量之间的第二余弦值。
具体地,为了确定计算图模中哪两个几何元素向量之间的余弦值,需要先根据每个图模中几何元素的中心点的坐标,确定几何距离最近的两个元素,中心点坐标越接近说明这两个几何元素在两个图模中重合的几率越大,即属于同一位置的几何元素的概率越大。当两个几何元素的中心点坐标之间的连线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则建立这两个几何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计算第二余弦值,这里的两个几何元素对应两个图模中的几何元素,而非同一图模中的不同几何元素。
进一步地,根据第二余弦值判断哪些几何元素的位置相同,哪些几何元素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即当第二余弦值为0时说明几何元素的位置相同,因此,修改前后的图模中该几何元素的位置和形状均未发生改变,当第二余弦值不等于0时说明几何元素的位置不同,因此,修改前后的图模中该几何元素的位置或者形状发生改变。基于第二余弦值可以判断修改前后具有相同位置的几何元素,以及具有不同位置的几何元素。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位置不同的几何元素进行渲染,根据渲染后的几何元素对图模进行复核,包括:将位置不同的几何元素渲染成为预设颜色的几何元素,预设颜色的几何元素用于表示在图模修改前后发生改变的几何元素,对发生改变的几何元素进行复核,以确定对发生改变的几何元素的修改是否符合修改要求。
具体地,在确定哪些几何元素发生了位置变化之后,即可确定哪些几何元素做了修改,将这些位置变化的几何元素进行颜色渲染,比如将这些几何元素渲染为红色,而位置没有改变的几何元素可以不被渲染或者被渲染为统一的颜色;基于这种颜色差异,可以帮助核查人员快速定位图模中的修改区域和位置,以便判断图模中的哪些图形被修改。在对图模中渲染为特定颜色的部分进行复核时,核查人员需要根据修改前后的几何图形或几何元素判断对图模的修改是否满足要求。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相比,在根据第一余弦值实现图模的旋转对位之后,通过进一步判断距离最近的几何元素,并计算这些几何元素之间的第二余弦值,基于第二余弦值判断哪些位置的几何元素发生了变化,并对位置变化的几何元素进行渲染,以便核查人员快速定位修改区域和位置,并根据修改要求对图模的修改进行复核。本公开能够实现智能化图模复核,降低图模复核的工作量和耗时,避免出现遗漏和错误的问题,并且能够直观呈现修改前后的图模之间的差异,辅助核查人员快速定位修改区域,提升图模复核的效率。
下述为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公开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与实施例一的方法相对应的图模的智能复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图模的智能复核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601,被配置为获取第一图模以及对第一图模进行修改后得到的第二图模,并根据第一图模以及第二图模确定对位基点;
对位模块602,被配置为基于对位基点,将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对位到同一参考坐标系中,并在参考坐标系对应的图模中分别以不同的图层展示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
旋转模块603,被配置为根据预定的标准轴网确定第一图模及第二图模中对应的轴线向量,计算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对应的轴线向量之间的余弦值,并根据余弦值对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旋转对位;
复核模块604,被配置为将旋转对位后的第一图模中的线条和点以第一颜色进行显示,并将旋转对位后的第二图模中的线条和点以第二颜色进行显示,第一颜色与第二颜色之间属于不同的颜色,利用颜色混合的辨别方式对图模进行复核。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6的比较模块605在根据第一图模以及第二图模确定对位基点之前,分别对第一图模以及第二图模执行哈希运算,得到与第一图模以及第二图模分别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和第二哈希值,并将第一哈希值与第二哈希值进行比较;当第一哈希值与第二哈希值之间不同时,对第二图模执行复核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6的获取模块601将第一图模或者第二图模中的坐标原点所对应的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点作为对位基点;或者,从第一图模或者第二图模中选择至少一个轴网作为对位轴网,将对位轴网中的轴线交点作为对位基点;其中,对位轴网与标准轴网之间为同一轴网或者不同轴网,对位轴网或者标准轴网中包含至少一组横轴和纵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将对位轴网中的轴线交点作为对位基点时,图6的对位模块602确定第一图模中第一轴线交点对应的坐标,并确定第二图模中第二轴线交点对应的坐标;根据第一轴线交点的坐标以及第二轴线交点的坐标,计算第一轴线交点与第二轴线交点之间的交点向量,交点向量用于表示将第一轴线交点与第二轴线交点之间进行对位时,第一图模或者第二图模所需移动的距离及方向;其中,第一轴线交点与第二轴线交点为具有相同轴号的轴线所形成的交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坐标系包括以下坐标系:将第一图模对应的图纸坐标系作为参考坐标系,或者,将第二图模对应的图纸坐标系作为参考坐标系,或者,将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之外的第三图模对应的图纸坐标系作为参考坐标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6的旋转模块603根据预定的标准轴网对应的轴号,对第一图模及第二图模中的轴网进行遍历,将第一图模中与标准轴网的轴号相对应的轴网作为第一标准轴网,并将第二图模中与标准轴网的轴号相对应的轴网作为第二标准轴网;获取第一标准轴网与第二标准轴网中的横轴或者纵轴所分别对应的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根据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分别计算第一标准轴网与第二标准轴网中相同轴线对应的轴线向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6的旋转模块603根据第一标准轴网与第二标准轴网中相同轴线对应的轴线向量,计算轴线向量之间的余弦值;根据余弦值确定将第一标准轴网与第二标准轴网进行对位时,第一标准轴网或者第二标准轴网所需旋转的角度或弧度;其中,轴线向量之间的余弦值用于表示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的轴网之间的位置对齐程度,余弦值越小,轴网之间的位置越对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以下公式计算轴线向量之间的余弦值:
Figure 208360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730477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轴线向量之间的余弦值,
Figure 459399DEST_PATH_IMAGE003
表示第一标准轴网对应的轴线向量,
Figure 475896DEST_PATH_IMAGE004
表示第二标准轴网对应的轴线向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6的复核模块604当对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之间进行旋转对位之后,同一图模中具有相同位置的线条和点呈现第三颜色,同一图模中不同位置的线条和点分别呈现第一颜色或者第二颜色,基于线条和点所呈现出的统一颜色和差异颜色对图模进行复核;其中,第一颜色为红色,第二颜色为绿色,第三颜色为黄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6的复核模块604统一颜色用于表征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中具有相同位置和形状的几何元素,差异颜色用于表征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中具有不同位置和形状的几何元素;其中,统一颜色对应的几何元素在图模修改前后未发生改变,差异颜色对应的几何元素在图模修改前后发生改变,对发生改变的几何元素进行复核,以确定对发生改变的几何元素的修改是否符合修改要求。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与实施例二的方法相对应的图模的智能复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图模的智能复核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701,被配置为获取第一图模以及对第一图模进行修改后得到的第二图模,并根据第一图模以及第二图模确定对位基点;
对位模块702,被配置为基于对位基点,将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对位到同一参考坐标系中,并在参考坐标系对应的图模中分别以不同的图层展示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
旋转模块703,被配置为根据预定的标准轴网确定第一图模及第二图模中对应的轴线向量,计算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对应的轴线向量之间的第一余弦值,并根据第一余弦值对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旋转对位;
计算模块704,对旋转对位后的第一图模以及第二图模中的几何元素依次进行遍历,以便计算每个几何元素的向量,基于几何元素的向量,分别计算第一图模与第二图模中距离最近的几何元素的向量之间的第二余弦值;
复核模块705,被配置为将第二余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几何元素作为位置不同的几何元素,并对位置不同的几何元素进行渲染,根据渲染后的几何元素对图模进行复核。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7的计算模块704获取同一图模中不同图层所对应的第一图模的几何元素和第二图模的几何元素,根据几何元素的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依次遍历计算每个几何元素对应的向量;其中,几何元素为线条元素,线条元素包括直线、曲线、折线和虚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7的计算模块704确定第一图模和第二图模中每个几何元素对应的中心点坐标,根据中心点坐标之间的连线判断距离最近的几何元素,计算距离最近的几何元素的向量之间的第二余弦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7的复核模块705将位置不同的几何元素渲染成为预设颜色的几何元素,预设颜色的几何元素用于表示在图模修改前后发生改变的几何元素,对发生改变的几何元素进行复核,以确定对发生改变的几何元素的修改是否符合修改要求。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8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实施例的电子设备8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以及存储在该存储器802中并且可以在处理器8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803。处理器801执行计算机程序803时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或者,处理器801执行计算机程序803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
示例性地,计算机程序803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存储器802中,并由处理器801执行,以完成本公开。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803在电子设备8中的执行过程。
电子设备8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电子设备。电子设备8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801和存储器80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仅仅是电子设备8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8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处理器8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802可以是电子设备8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电子设备8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802也可以是电子设备8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电子设备8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802还可以既包括电子设备8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8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电子设备所需的其它程序和数据。存储器802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的范围。
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计算机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计算机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计算机程序可以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图模的智能复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图模以及对所述第一图模进行修改后得到的第二图模,并根据所述第一图模以及所述第二图模确定对位基点;
基于所述对位基点,将所述第一图模与所述第二图模对位到同一参考坐标系中,并在所述参考坐标系对应的图模中分别以不同的图层展示所述第一图模和所述第二图模;
根据预定的标准轴网确定所述第一图模及所述第二图模中对应的轴线向量,计算所述第一图模与所述第二图模对应的所述轴线向量之间的余弦值,并根据所述余弦值对所述第一图模和所述第二图模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旋转对位;
将所述旋转对位后的第一图模中的线条和点以第一颜色进行显示,并将所述旋转对位后的第二图模中的线条和点以第二颜色进行显示,所述第一颜色与所述第二颜色之间属于不同的颜色,利用颜色混合的辨别方式对图模进行复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图模以及所述第二图模确定对位基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对所述第一图模以及所述第二图模执行哈希运算,得到与所述第一图模以及所述第二图模分别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和第二哈希值,并将所述第一哈希值与所述第二哈希值进行比较;
当所述第一哈希值与所述第二哈希值之间不同时,对所述第二图模执行复核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图模以及所述第二图模确定对位基点,包括:
将所述第一图模或者所述第二图模中的坐标原点所对应的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点作为所述对位基点;或者,
从所述第一图模或者所述第二图模中选择至少一个轴网作为对位轴网,将所述对位轴网中的轴线交点作为所述对位基点;
其中,所述对位轴网与所述标准轴网之间为同一轴网或者不同轴网,所述对位轴网或者所述标准轴网中包含至少一组横轴和纵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对位轴网中的轴线交点作为所述对位基点时,所述基于所述对位基点,将所述第一图模与所述第二图模对位到同一参考坐标系中,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图模中第一轴线交点对应的坐标,并确定所述第二图模中第二轴线交点对应的坐标;
根据所述第一轴线交点的坐标以及所述第二轴线交点的坐标,计算所述第一轴线交点与所述第二轴线交点之间的交点向量,所述交点向量用于表示将所述第一轴线交点与所述第二轴线交点之间进行对位时,所述第一图模或者所述第二图模所需移动的距离及方向;
其中,所述第一轴线交点与所述第二轴线交点为具有相同轴号的轴线所形成的交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坐标系包括以下坐标系:
将所述第一图模对应的图纸坐标系作为参考坐标系,或者,
将所述第二图模对应的图纸坐标系作为参考坐标系,或者,
将所述第一图模与所述第二图模之外的第三图模对应的图纸坐标系作为参考坐标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定的标准轴网确定所述第一图模及所述第二图模中对应的轴线向量,包括:
根据预定的所述标准轴网对应的轴号,对所述第一图模及所述第二图模中的轴网进行遍历,将所述第一图模中与所述标准轴网的轴号相对应的轴网作为第一标准轴网,并将所述第二图模中与所述标准轴网的轴号相对应的轴网作为第二标准轴网;
获取所述第一标准轴网与所述第二标准轴网中的横轴或者纵轴所分别对应的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根据所述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分别计算所述第一标准轴网与所述第二标准轴网中相同轴线对应的轴线向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第一图模与所述第二图模对应的所述轴线向量之间的余弦值,并根据所述余弦值对所述第一图模和所述第二图模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旋转对位,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标准轴网与所述第二标准轴网中相同轴线对应的轴线向量,计算所述轴线向量之间的余弦值;
根据所述余弦值确定将所述第一标准轴网与所述第二标准轴网进行对位时,所述第一标准轴网或者所述第二标准轴网所需旋转的角度或弧度;
其中,所述轴线向量之间的余弦值用于表示所述第一图模与所述第二图模的轴网之间的位置对齐程度,所述余弦值越小,所述轴网之间的位置越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轴线向量之间的余弦值:
Figure 417935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189582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所述轴线向量之间的余弦值,
Figure 327171DEST_PATH_IMAGE003
表示所述第一标准轴网对应的轴线向量,
Figure 209676DEST_PATH_IMAGE004
表示所述第二标准轴网对应的轴线向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旋转对位后的第一图模中的线条和点以第一颜色进行显示,并将所述旋转对位后的第二图模中的线条和点以第二颜色进行显示,所述第一颜色与所述第二颜色之间属于不同的颜色,利用颜色混合的辨别方式对图模进行复核,包括:
当对所述第一图模与所述第二图模之间进行旋转对位之后,同一所述图模中具有相同位置的线条和点呈现第三颜色,同一所述图模中不同位置的线条和点分别呈现所述第一颜色或者所述第二颜色,基于所述线条和点所呈现出的统一颜色和差异颜色对图模进行复核;
其中,所述第一颜色为红色,所述第二颜色为绿色,所述第三颜色为黄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线条和点所呈现出的统一颜色和差异颜色对图模进行复核,包括:
所述统一颜色用于表征所述第一图模和所述第二图模中具有相同位置和形状的线条和点,所述差异颜色用于表征所述第一图模和所述第二图模中具有不同位置和形状的线条和点;
其中,所述统一颜色对应的线条和点在图模修改前后未发生改变,所述差异颜色对应的线条和点在图模修改前后发生改变,对所述发生改变的线条和点进行复核,以确定对所述发生改变的线条和点的修改是否符合修改要求。
11.一种图模的智能复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图模以及对所述第一图模进行修改后得到的第二图模,并根据所述第一图模以及所述第二图模确定对位基点;
基于所述对位基点,将所述第一图模与所述第二图模对位到同一参考坐标系中,并在所述参考坐标系对应的图模中分别以不同的图层展示所述第一图模和所述第二图模;
根据预定的标准轴网确定所述第一图模及所述第二图模中对应的轴线向量,计算所述第一图模与所述第二图模对应的所述轴线向量之间的第一余弦值,并根据所述第一余弦值对所述第一图模和所述第二图模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旋转对位;
对所述旋转对位后的所述第一图模以及所述第二图模中的几何元素依次进行遍历,以便计算每个所述几何元素的向量,基于所述几何元素的向量,分别计算所述第一图模与所述第二图模中距离最近的所述几何元素的向量之间的第二余弦值;
将所述第二余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所述几何元素作为位置不同的几何元素,并对所述位置不同的几何元素进行渲染,根据所述渲染后的所述几何元素对图模进行复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旋转对位后的所述第一图模以及所述第二图模中的几何元素依次进行遍历,以便计算每个所述几何元素的向量,包括:
获取同一所述图模中不同图层所对应的第一图模的几何元素和第二图模的几何元素,根据所述几何元素的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依次遍历计算每个所述几何元素对应的向量;
其中,所述几何元素为线条元素,所述线条元素包括直线、曲线、折线和虚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几何元素的向量,分别计算所述第一图模与所述第二图模中距离最近的所述几何元素的向量之间的第二余弦值,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图模和所述第二图模中每个所述几何元素对应的中心点坐标,根据所述中心点坐标之间的连线判断距离最近的所述几何元素,计算距离最近的所述几何元素的向量之间的第二余弦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位置不同的几何元素进行渲染,根据所述渲染后的所述几何元素对图模进行复核,包括:
将所述位置不同的几何元素渲染成为预设颜色的几何元素,所述预设颜色的几何元素用于表示在图模修改前后发生改变的几何元素,对所述发生改变的几何元素进行复核,以确定对所述发生改变的几何元素的修改是否符合修改要求。
15.一种图模的智能复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第一图模以及对所述第一图模进行修改后得到的第二图模,并根据所述第一图模以及所述第二图模确定对位基点;
对位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对位基点,将所述第一图模与所述第二图模对位到同一参考坐标系中,并在所述参考坐标系对应的图模中分别以不同的图层展示所述第一图模和所述第二图模;
旋转模块,被配置为根据预定的标准轴网确定所述第一图模及所述第二图模中对应的轴线向量,计算所述第一图模与所述第二图模对应的所述轴线向量之间的余弦值,并根据所述余弦值对所述第一图模和所述第二图模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旋转对位;
复核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旋转对位后的第一图模中的线条和点以第一颜色进行显示,并将所述旋转对位后的第二图模中的线条和点以第二颜色进行显示,所述第一颜色与所述第二颜色之间属于不同的颜色,利用颜色混合的辨别方式对图模进行复核。
16.一种图模的智能复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第一图模以及对所述第一图模进行修改后得到的第二图模,并根据所述第一图模以及所述第二图模确定对位基点;
对位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对位基点,将所述第一图模与所述第二图模对位到同一参考坐标系中,并在所述参考坐标系对应的图模中分别以不同的图层展示所述第一图模和所述第二图模;
旋转模块,被配置为根据预定的标准轴网确定所述第一图模及所述第二图模中对应的轴线向量,计算所述第一图模与所述第二图模对应的所述轴线向量之间的第一余弦值,并根据所述第一余弦值对所述第一图模和所述第二图模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旋转对位;
计算模块,对所述旋转对位后的所述第一图模以及所述第二图模中的几何元素依次进行遍历,以便计算每个所述几何元素的向量,基于所述几何元素的向量,分别计算所述第一图模与所述第二图模中距离最近的所述几何元素的向量之间的第二余弦值;
复核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余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所述几何元素作为位置不同的几何元素,并对所述位置不同的几何元素进行渲染,根据所述渲染后的所述几何元素对图模进行复核。
CN202111071644.6A 2021-09-14 2021-09-14 图模的智能复核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5157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71644.6A CN113515792B (zh) 2021-09-14 2021-09-14 图模的智能复核方法及装置
EP21957377.1A EP4386610A1 (en) 2021-09-14 2021-12-24 Intelligent rechec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raph model
PCT/CN2021/141290 WO2023040113A1 (zh) 2021-09-14 2021-12-24 图模的智能复核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71644.6A CN113515792B (zh) 2021-09-14 2021-09-14 图模的智能复核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5792A CN113515792A (zh) 2021-10-19
CN113515792B true CN113515792B (zh) 2021-12-10

Family

ID=78063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71644.6A Active CN113515792B (zh) 2021-09-14 2021-09-14 图模的智能复核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386610A1 (zh)
CN (1) CN113515792B (zh)
WO (1) WO20230401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5792B (zh) * 2021-09-14 2021-12-10 深圳须弥云图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图模的智能复核方法及装置
CN117473633B (zh) * 2023-12-26 2024-04-02 合肥坤颐建筑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轴网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6456A (zh) * 2015-09-18 2015-11-11 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 一种基于gis的土地全生命周期智慧监管方法
CN106127859A (zh) * 2016-06-28 2016-11-16 华中师范大学 一种移动增强现实型涂鸦绘本的真实感生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62195A1 (en) * 2006-09-07 2008-03-13 Hans Fredrick Brown Method for coordinated drawing review of realted cad drawings
CN102929999A (zh) * 2012-10-25 2013-02-13 北京数码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比数据异同的方法及装置
US8832620B1 (en) * 2013-03-14 2014-09-09 Coventor, Inc. Rule checks in 3-D virtual fabrication environment
WO2018091100A1 (en) * 2016-11-17 2018-05-24 Toyota Motor Europe Method for comparing a first drawing with a second drawing by comparing their drawing elements
CN107045526B (zh) * 2016-12-30 2020-04-14 许昌学院 一种电子建筑施工图的图形识别方法
CN108694406A (zh) * 2017-04-08 2018-10-23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工程中的二维图吻合度比对的方法
US11417047B2 (en) * 2018-09-28 2022-08-16 Stratasys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ffusing color error into additive manufactured objects
CN109325214A (zh) * 2018-09-30 2019-02-12 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图纸标注方法及系统
CN111627099B (zh) * 2019-02-27 2024-01-26 上海捷规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钢结构非接触式实测实量方法和系统
CN111079218B (zh) * 2019-12-18 2022-11-08 卢娅 基于AutoCAD的设计图纸快速会签方法
CN111339588B (zh) * 2020-02-20 2023-02-28 广州易达建信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二维图纸与三维模型检查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831873B (zh) * 2020-06-24 2023-04-04 万翼科技有限公司 图纸审查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515792B (zh) * 2021-09-14 2021-12-10 深圳须弥云图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图模的智能复核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6456A (zh) * 2015-09-18 2015-11-11 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 一种基于gis的土地全生命周期智慧监管方法
CN106127859A (zh) * 2016-06-28 2016-11-16 华中师范大学 一种移动增强现实型涂鸦绘本的真实感生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BIM的装配式结构设计与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张超;《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 工程科技II辑》;20170315;第2017年卷(第3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86610A4 (en) 2024-06-19
EP4386610A1 (en) 2024-06-19
CN113515792A (zh) 2021-10-19
WO2023040113A1 (zh) 2023-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15792B (zh) 图模的智能复核方法及装置
CN111311650B (zh) 一种点云数据的配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072658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alibration
CN111815755A (zh) 虚拟物体被遮挡的区域确定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2100795B (zh) 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图纸的对比方法及装置
US20140244219A1 (en) Method of creating a pipe route line from a point cloud in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software
US10380769B1 (en) Arrangement of drawing objects along arbitrary paths
CN110163087A (zh) 一种人脸姿态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1724481A (zh) 对二维图像进行三维重构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982127B2 (en) Compu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three dimensional coordinate system using graphics
WO2021115061A1 (zh) 图像分割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WO2024060999A1 (zh) 多边形处理方法、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1127590B (zh) 一种二阶贝塞尔曲线绘制方法及装置
CN112819741B (zh) 一种图像融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94277B (zh) 一种物体的三维重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048643A1 (en) High-Precision Map Construc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2104681A1 (zh) 一种柱坐标系等值面提取方法
CN112419444B (zh) 服装板片绘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10512A (zh) 电子签章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TW202244850A (zh) 物件定位方法及物件定位系統
CN105320783A (zh) 一种集成电路设计工具中基于二维svg矢量图形的三维矢量对象表达方法
CN114943822B (zh) 旋转体对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191556B (zh) 一种从lod分页表面纹理模型提取栅格化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
CN111460624B (zh) 一种人体器官的数学建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503756B (zh) 基于地面控制点数据库建立地表纹理基准面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