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4939B - 光学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4939B
CN113514939B CN202110860389.7A CN202110860389A CN113514939B CN 113514939 B CN113514939 B CN 113514939B CN 202110860389 A CN202110860389 A CN 202110860389A CN 113514939 B CN113514939 B CN 1135149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imaging
imaging lens
equal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6038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14939A (zh
Inventor
董勇兵
宋立通
黄景鑫
戴付建
赵烈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6038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149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14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49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149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49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中的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在光轴上均具有空气间隔;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是玻璃材质透镜;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满足:Semi‑FOV>70°。

Description

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光学成像镜头的发展,光学成镜头在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光学成像镜头在智能检测、安防监控、视讯会议、智能手机以及汽车辅助驾驶等多种领域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各大领域的镜头生产商为了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开始不遗余力地在镜头性能的研发上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近年来,鱼眼镜头以其具有的短焦长以及超广角等特性越来越受到众多领域的关注。然而,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鱼眼镜头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成本较高、总长较大、畸变偏大、可见光与红外共焦性较差、像面较小以及温度特性较差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中的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在光轴上均具有空气间隔;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是玻璃材质透镜;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可满足:Semi-FOV>7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中至少有一个非球面镜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以及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可满足:5.0≤TTL/(T12+T23)≤7.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以及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BFL可满足:1.6≤(CT1+T12+CT3)/BFL≤2.7。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可满足:1.3≤f/f3×tan(Semi-FOV)≤2.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以及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可满足:-1.0≤(R7+R8+R9)/f≤1.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可满足:0.7≤f3/R7≤2.7。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可满足:0≤|R9/f5|≤1.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以及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可满足:4.5≤|(f2+f3)/f1|≤8.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以及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可满足:1.4≤(|f4|+|f5|)/|f1|≤2.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51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52可满足:0≤|(SAG51+SAG52)/(SAG51-SAG52)|≤0.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可满足:4.0≤ImgH/f×tan(Semi-FOV)≤11.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设置在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光阑,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与光阑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SD可满足:2.0≤TD/SD≤2.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以及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可满足:2.0≤f×tan(Semi-FOV)/R3≤4.5。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是玻璃材质透镜;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4<Δf4/Δf<8.0,其中,Δf是光学成像镜头在可见光波段中任意波长处的总有效焦距与光学成像镜头在红外波段中任意波长处的总有效焦距的差值;Δf4是第四透镜在可见光波段中任意波长处的有效焦距与第四透镜在红外波段中任意波长处的有效焦距的差值。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可满足:Semi-FOV>7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可满足:0.7≤f3/R7≤2.7。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以及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可满足:5.0≤TTL/(T12+T23)≤7.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以及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BFL可满足:1.6≤(CT1+T12+CT3)/BFL≤2.7。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以及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可满足:2.0≤f×tan(Semi-FOV)/R3≤4.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以及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可满足:-1.0≤(R7+R8+R9)/f≤1.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可满足:0≤|R9/f5|≤1.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以及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可满足:4.5≤|(f2+f3)/f1|≤8.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以及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可满足:1.4≤(|f4|+|f5|)/|f1|≤2.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51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52可满足:0≤|(SAG51+SAG52)/(SAG51-SAG52)|≤0.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可满足:4.0≤ImgH/f×tan(Semi-FOV)≤11.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设置在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光阑,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与光阑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SD可满足:2.0≤TD/SD≤2.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可满足:1.3≤f/f3×tan(Semi-FOV)≤2.6。
本申请采用了多片(例如,六片)透镜,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使得上述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大像面、小畸变、温度性能佳以及高成像质量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和图2B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A至图4B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A至图6B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A至图8B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至图10B分别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2A至图12B分别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包括六片透镜,分别是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这六片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中的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均可具有空气间隔。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像侧面可为凸面;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凸面;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第六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设置在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的光阑。可选地,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是玻璃材质透镜。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Semi-FOV>70°,其中,Semi-FOV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满足Semi-FOV>70°,有利于实现大角度分辨率,使得镜头在相同焦距段可以具有更大的视场角。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5.0≤TTL/(T12+T23)≤7.5,其中,TTL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12是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是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满足5.0≤TTL/(T12+T23)≤7.5,有利于减小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且有利于镜头的加工制造,优化镜头的配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6≤(CT1+T12+CT3)/BFL≤2.7,其中,CT1是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是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12是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BFL是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满足1.6≤(CT1+T12+CT3)/BFL≤2.7,既可以保证镜头的加工性能,又可以实现其超薄特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3≤f/f3×tan(Semi-FOV)≤2.6,其中,f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3是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Semi-FOV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满足1.3≤f/f3×tan(Semi-FOV)≤2.6,有利于使光学成像镜头具有较小的畸变。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0≤(R7+R8+R9)/f≤1.1,其中,f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R7是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是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是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满足-1.0≤(R7+R8+R9)/f≤1.1,可以合理地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各个视场的主光线在成像面上的入射角,以利于光学成像镜头满足设计主光线入射角度的要求。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7≤f3/R7≤2.7,其中,f3是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R7是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满足0.7≤f3/R7≤2.7,有利于镜头的加工制造,提升镜头的整体性能。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R9/f5|≤1.0,其中,R9是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f5是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满足0≤|R9/f5|≤1.0,有利于镜头的加工制造,提升镜头的整体性能。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4.5≤|(f2+f3)/f1|≤8.0,其中,f1是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是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3是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更具体地,f2、f3和f1进一步可满足:4.9≤|(f2+f3)/f1|≤7.7。满足4.5≤|(f2+f3)/f1|≤8.0,既可以使镜头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又可以降低镜头的工艺敏感性,提升镜头生产良率。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4≤(|f4|+|f5|)/|f1|≤2.5,其中,f1是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4是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5是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满足1.4≤(|f4|+|f5|)/|f1|≤2.5,既可以使镜头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又可以降低镜头的工艺敏感性,提升镜头生产良率。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SAG51+SAG52)/(SAG51-SAG52)|≤0.5,其中,SAG51是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52是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满足0≤|(SAG51+SAG52)/(SAG51-SAG52)|≤0.5,有利于提高第五透镜的加工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4.0≤ImgH/f×tan(Semi-FOV)≤11.2,其中,ImgH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f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Semi-FOV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满足4.0≤ImgH/f×tan(Semi-FOV)≤11.2,可以实现大口径以及超薄等特点。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2.0≤TD/SD≤2.5,其中,TD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SD是光阑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更具体地,TD和SD进一步可满足:1.3≤TD/SD≤1.7。满足2.0≤TD/SD≤2.5,可以通过调整光阑位置,以缩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同时可以保证感光元件接收影像的效率。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2.0≤f×tan(Semi-FOV)/R3≤4.5,其中,f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Semi-FOV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R3是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满足2.0≤f×tan(Semi-FOV)/R3≤4.5,有利于实现大口径等特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4<Δf4/Δf<8.0,其中,Δf是光学成像镜头在可见光波段中任意波长处的总有效焦距与光学成像镜头在红外波段中任意波长处的总有效焦距的差值,Δf4是第四透镜在可见光波段中任意波长处的有效焦距与第四透镜在红外波段中任意波长处的有效焦距的差值。例如,Δf可以是光学成像镜头在可见光波段中如540nm波长处的总有效焦距与光学成像镜头在红外波段中如1000nm波长处的总有效焦距的差值,Δf4可以是第四透镜在可见光波段中如540nm波长处的有效焦距与第四透镜在红外波段中如1000nm波长处的有效焦距的差值。满足0.4<Δf4/Δf<8.0,可以使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更好的可见光与红外共焦的特性。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六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使得光学成像镜头可具有例如大像面、小畸变、温度性能佳、可见光与红外共焦性好、成本低、总长较短以及良好的成像质量等特点。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进而改善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镜面。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六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镜头不限于包括六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至图2B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2.45mm,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5在光轴上的距离)为12.04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3.56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80.97°,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o为2.05。
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六透镜E6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2-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和A16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2 8.6441E-03 -6.9484E-03 8.5089E-03 -5.0657E-03 1.7670E-03 -3.2429E-04 2.4923E-05
S3 -2.2869E-02 -8.2454E-03 2.8829E-03 -1.8051E-03 1.1151E-03 -2.7992E-04 2.4123E-05
S4 -2.7332E-02 -4.4839E-03 2.8507E-03 -1.2008E-03 1.2047E-03 -4.3242E-04 5.0454E-05
S5 -6.3795E-05 2.3049E-04 -2.9421E-04 1.8321E-04 -6.0505E-05 1.0238E-05 -7.0473E-07
S6 8.5416E-05 -1.9313E-03 1.8397E-03 -1.1672E-03 3.3684E-04 -1.1686E-05 -8.2277E-06
S7 1.6106E-02 -1.1008E-02 1.0502E-02 -9.8626E-03 5.0010E-03 -1.3531E-03 1.3792E-04
S8 3.5403E-02 -4.7754E-02 2.1937E-02 -5.4498E-03 5.7377E-04 9.7085E-06 -6.2644E-06
S9 2.5356E-02 -2.8536E-02 8.0172E-03 -1.4297E-04 -2.3033E-04 3.8641E-05 -2.2696E-06
S10 -3.2620E-03 2.0569E-02 -1.6757E-02 7.7268E-03 -2.0948E-03 3.2475E-04 -2.1957E-05
S11 -3.7029E-02 1.5640E-02 -6.8251E-03 2.1506E-03 -4.4019E-04 4.9176E-05 -2.2114E-06
S12 -1.8933E-02 2.9005E-03 -9.2862E-04 2.4315E-04 -4.3379E-05 4.0017E-06 -1.4544E-07
表2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2A和图2B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3至图4B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2.31mm,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为12.04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3.56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80.39°,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o为2.06。
表3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3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2 9.5142E-02 -4.6512E-02 2.4152E-02 -8.8895E-03 2.1460E-03 -2.9493E-04 1.7747E-05
S3 -3.4051E-02 -4.5504E-03 -5.5631E-03 3.9097E-03 -6.9467E-04 2.0294E-05 3.1240E-06
S4 -6.7941E-03 -2.2860E-02 1.4916E-02 -8.9762E-03 3.9848E-03 -8.9024E-04 7.5637E-05
S5 1.3222E-02 5.9085E-05 4.4271E-03 -7.8876E-03 4.5170E-03 -1.1374E-03 1.0812E-04
S6 4.5765E-02 -3.0457E-02 2.1527E-02 -1.2190E-02 4.5633E-03 -9.5652E-04 8.4981E-05
S7 4.8962E-02 -6.0108E-02 4.8262E-02 -3.5224E-02 1.5659E-02 -3.6967E-03 2.6517E-04
S8 1.8355E-02 -1.8956E-02 2.1865E-02 -1.7438E-02 7.1115E-03 -1.4258E-03 1.0698E-04
S9 -1.8290E-02 5.0221E-03 1.7309E-02 -2.1139E-02 1.0017E-02 -2.1552E-03 1.7666E-04
S10 3.0709E-02 -2.4734E-03 4.4342E-03 -2.9129E-03 6.7734E-04 -2.2174E-05 -7.0719E-06
S11 -2.3504E-02 1.2707E-03 -1.6103E-04 9.3345E-05 -2.9384E-05 3.7616E-06 -1.8551E-07
S12 4.1581E-03 -4.8344E-03 1.2951E-03 -1.8879E-04 1.4273E-05 -4.4612E-07 -1.1199E-09
表4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4A和图4B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5至图6B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2.33mm,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为12.03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3.56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82.17°,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o为2.06。
表5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6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5
表6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6A和图6B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7至图8B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2.4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为12.03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3.56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73.19°,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o为2.06。
表7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8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7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2 5.7016E-02 -2.2554E-02 9.1273E-03 -2.6428E-03 5.2515E-04 -6.0677E-05 3.0637E-06
S3 3.4755E-03 -2.1410E-04 1.7168E-03 -7.0268E-04 1.7310E-04 -2.2386E-05 9.5020E-07
S4 2.0674E-02 -2.7716E-03 1.1059E-02 -9.6474E-03 4.5312E-03 -9.9145E-04 -3.7072E-05
S5 4.6305E-03 -6.0678E-03 1.5725E-02 -2.2528E-02 1.7412E-02 -7.0671E-03 1.1993E-03
S6 3.4088E-02 -1.3104E-03 -3.0139E-02 6.0228E-02 -5.0930E-02 2.1420E-02 -3.4592E-03
S7 3.2924E-02 -3.8698E-02 2.5760E-02 -1.2421E-02 3.2998E-03 -3.3788E-04 -8.4980E-06
S8 2.1121E-02 -5.6735E-02 6.2405E-02 -3.5783E-02 1.1023E-02 -1.7055E-03 1.0211E-04
S9 -1.5520E-02 -2.7325E-02 6.5126E-02 -4.7869E-02 1.6943E-02 -2.9431E-03 2.0139E-04
S10 3.3881E-02 -2.2620E-02 3.1567E-02 -1.7720E-02 4.9214E-03 -6.8571E-04 3.8369E-05
S11 -4.4950E-02 8.6166E-03 -1.1322E-03 1.1565E-04 -1.0729E-05 6.9253E-07 -1.8872E-08
S12 5.8942E-03 -6.1799E-03 1.7319E-03 -2.8281E-04 2.8634E-05 -1.6771E-06 4.2684E-08
表8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8A和图8B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5
以下参照图9至图10B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2.75mm,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为12.04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3.55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80.27°,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o为2.07。
表9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0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9
表10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10A和图10B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6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B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2.55mm,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为12.03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3.56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71.08°,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o为2.08。
表11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
表11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2 1.2362E-03 -3.3828E-03 8.7822E-03 -8.0453E-03 4.1972E-03 -1.2876E-03 2.3125E-04 -2.2376E-05 8.9479E-07
S3 2.5273E-03 -3.6630E-03 6.7859E-03 -3.9593E-03 1.2856E-03 -2.1698E-04 1.4176E-05 0.0000E+00 0.0000E+00
S4 7.4467E-03 4.4246E-03 1.7572E-03 -2.5204E-03 1.7183E-03 -6.3736E-04 4.4978E-05 0.0000E+00 0.0000E+00
S5 -3.0721E-03 -1.4264E-03 2.8083E-03 -5.6680E-03 4.2077E-03 -1.6172E-03 2.6064E-04 0.0000E+00 0.0000E+00
S6 6.1388E-03 5.9977E-03 -2.8659E-03 2.4851E-03 1.1192E-03 -1.4942E-03 4.7160E-04 0.0000E+00 0.0000E+00
S7 1.6153E-02 -1.7084E-02 1.3349E-02 -9.8275E-03 4.4641E-03 -1.1834E-03 1.3637E-04 0.0000E+00 0.0000E+00
S8 -2.4092E-02 2.3270E-02 -1.6555E-02 4.9684E-03 -4.0675E-04 -1.1658E-04 2.0967E-05 0.0000E+00 0.0000E+00
S9 -5.3305E-02 7.2228E-02 -4.8954E-02 1.8806E-02 -4.2506E-03 5.5954E-04 -3.4187E-05 0.0000E+00 0.0000E+00
S10 1.3911E-02 1.6623E-02 -8.4169E-03 1.6728E-03 -1.2428E-04 2.3194E-06 -4.3074E-07 0.0000E+00 0.0000E+00
S11 -2.5633E-02 1.8127E-03 -1.0553E-04 6.6134E-05 -1.5426E-05 8.6243E-07 1.8423E-08 0.0000E+00 0.0000E+00
S12 5.2927E-03 -7.5774E-03 2.0073E-03 -3.5132E-04 3.8993E-05 -2.4880E-06 6.5526E-08 0.0000E+00 0.0000E+00
表12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12A和图12B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6分别满足表13中所示的关系。
表13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光学成像镜头。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23)

1.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以及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的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在所述光轴上均具有空气间隔;
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是玻璃材质透镜;
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满足:Semi-FOV>70°;
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以及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满足:5.0≤TTL/(T12+T23)≤7.5;
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满足:4.5≤|(f2+f3)/f1|≤8.0;以及
所述光学成像镜头中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片数是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以及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BFL满足:1.6≤(CT1+T12+CT3)/BFL≤2.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2.0≤f×tan(Semi-FOV)/R3≤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以及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0≤(R7+R8+R9)/f≤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满足:0.7≤f3/R7≤2.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满足:0≤|R9/f5|≤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满足:1.4≤(|f4|+|f5|)/|f1|≤2.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SAG51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SAG52满足:0≤|(SAG51+SAG52)/(SAG51-SAG52)|≤0.5。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4.0≤ImgH/f×tan(Semi-FOV)≤11.2。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之间的光阑,
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D与所述光阑至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SD满足:2.0≤TD/SD≤2.5。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3≤f/f3×tan(Semi-FOV)≤2.6。
12.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以及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是玻璃材质透镜;
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4<Δf4/Δf<8.0,其中,
Δf是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在可见光波段中任意波长处的总有效焦距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在红外波段中任意波长处的总有效焦距的差值;以及
Δf4是所述第四透镜在可见光波段中任意波长处的有效焦距与所述第四透镜在红外波段中任意波长处的有效焦距的差值;
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以及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满足:5.0≤TTL/(T12+T23)≤7.5;
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满足:4.5≤|(f2+f3)/f1|≤8.0;以及
所述光学成像镜头中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片数是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以及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BFL满足:1.6≤(CT1+T12+CT3)/BFL≤2.7。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以及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满足:2.0≤f×tan(Semi-FOV)/R3≤4.5。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以及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满足:-1.0≤(R7+R8+R9)/f≤1.1。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满足:0≤|R9/f5|≤1.0。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满足:1.4≤(|f4|+|f5|)/|f1|≤2.5。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SAG51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SAG52满足:0≤|(SAG51+SAG52)/(SAG51-SAG52)|≤0.5。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满足:0.7≤f3/R7≤2.7。
20.根据权利要求12-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满足:4.0≤ImgH/f×tan(Semi-FOV)≤11.2。
21.根据权利要求12-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之间的光阑,
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D与所述光阑至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SD满足:2.0≤TD/SD≤2.5。
22.根据权利要求12-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满足:Semi-FOV>70°。
23.根据权利要求12-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满足:1.3≤f/f3×tan(Semi-FOV)≤2.6。
CN202110860389.7A 2021-07-23 2021-07-23 光学成像镜头 Active CN1135149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0389.7A CN113514939B (zh) 2021-07-23 2021-07-23 光学成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0389.7A CN113514939B (zh) 2021-07-23 2021-07-23 光学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4939A CN113514939A (zh) 2021-10-19
CN113514939B true CN113514939B (zh) 2023-07-18

Family

ID=78068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60389.7A Active CN113514939B (zh) 2021-07-23 2021-07-23 光学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149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6061B (zh) * 2022-03-14 2022-08-16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4879347B (zh) * 2022-07-01 2022-11-15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5236841B (zh) * 2022-09-22 2023-03-24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0415B (zh) * 2016-08-23 2018-07-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616677B (zh) * 2016-09-13 2018-03-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613482B (zh) * 2017-01-25 2018-02-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影像鏡片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703367B (zh) * 2018-02-08 2020-09-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CN213690086U (zh) * 2020-07-23 2021-07-13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4939A (zh) 2021-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82890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469669B (zh) 摄像镜头
CN109031628B (zh) 光学成像镜片组
CN113917661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9782418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9358414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3514939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542996B (zh) 光学成像透镜组
WO2019233143A1 (zh) 光学成像镜片组
CN110609376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9828346B (zh) 光学成像镜头
WO2020019796A1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0376720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3433665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290104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0426823B (zh) 光学成像透镜组
CN212675263U (zh) 光学成像透镜组
CN111399181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579864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1061763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9856782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9725406B (zh) 光学镜头
CN211669434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11086745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8919465B (zh) 光学成像镜片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