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07216A - 隔离电路、开关电源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隔离电路、开关电源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07216A
CN113507216A CN202110709092.0A CN202110709092A CN113507216A CN 113507216 A CN113507216 A CN 113507216A CN 202110709092 A CN202110709092 A CN 202110709092A CN 113507216 A CN113507216 A CN 1135072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resistor
mos tube
isolation
micro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090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升辉
廖子桂
黄保柱
邹可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lu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lu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lu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lu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0909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072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07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72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02M3/3351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with digital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02M3/3352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with galvanic isolation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of both the power stage and the feedback loop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离电路、开关电源及电子设备,属于电路领域。本发明的隔离电路包括BUCK模块和隔离模块,BUCK模块用于输出直流电压信号;隔离模块用于连接BUCK模块;其中,隔离模块包括微控制器、第一MOS管、第二MOS管和变压器,微控制器分别连接第一MOS管的栅极和第二MOS管的栅极,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端,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二端;微控制器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MOS管的导通状态和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MOS管的导通状态。这种隔离电路的电路结构简单,设计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隔离电路、开关电源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离电路、开关电源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电表等电子设备进行隔离设计时,常常采用高频变压器连接RS485电路这一方式,这一方式往往电路结构复杂,会使得设计成本较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电路结构简单的隔离电路,降低设计成本,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隔离电路,电路结构简单,设计成本较低。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隔离电路的开关电源。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开关电源的电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隔离电路,包括:
BUCK模块,所述BUCK模块用于将交流高压信号转化为低压信号,并输出直流电压信号;
隔离模块,所述隔离模块用于连接所述BUCK模块,所述隔离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直流电压信号,并对所述直流电压信号进行隔离处理,得到隔离电压信号,并输出所述隔离电压信号;
其中,所述隔离模块包括微控制器、第一MOS管、第二MOS管和变压器,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一引脚用于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二引脚用于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
所述微控制器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MOS管的导通状态,所述微控制器还用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MOS管的导通状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隔离电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这种隔离电路通过BUCK模块将交流高压信号转化为低压信号,并输出直流电压信号,同时,隔离模块接收直流电压信号,隔离模块中的微控制器能够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MOS管的导通状态以及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MOS管的导通状态,这样能够通过微控制器控制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交替导通,从而实现对直流电压信号的隔离处理,得到隔离电压信号,电路结构简单,能够降低设计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离模块还包括:
桥式整流器,所述桥式整流器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输出负极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输出正极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输出负极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输出正极端;
所述桥式整流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和所述第四二极管对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整流处理,得到整流电压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离模块还包括:
稳压二极管,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所述输出正极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离模块还包括:
第一电解电容,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外部电源和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三端,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第二电解电容,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输出正极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离模块还包括:
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一引脚,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
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二引脚,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
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外部电源,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三端;
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用于对所述微控制器输出的驱动电流进行限流处理,所述第三电阻用于对所述外部电源的输出电流进行限流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离模块还包括:
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和接地;
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二引脚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和接地;
所述第四电阻和所述第五电阻用于在所述微控制器启动时控制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二MOS管的通断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BUCK模块包括:
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用于连接输入端;
第三电解电容,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输入端和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
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和外部电源;
第四电解电容,所述第四电解电容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四电解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BUCK模块还包括:
第五二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第四电解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控制芯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开关电源,包括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隔离电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开关电源,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这种电子设备采用上述隔离电路,通过BUCK模块将交流高压信号转化为低压信号,并输出直流电压信号,同时,隔离模块接收直流电压信号,隔离模块中的微控制器能够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MOS管的导通状态以及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MOS管的导通状态,这样能够通过微控制器控制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交替导通,从而实现对直流电压信号的隔离处理,得到隔离电压信号,电路结构简单,能够降低设计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开关电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这种电子设备采用上述开关电源,通过BUCK模块将交流高压信号转化为低压信号,并输出直流电压信号,同时,隔离模块接收直流电压信号,隔离模块中的微控制器能够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MOS管的导通状态以及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MOS管的导通状态,这样能够通过微控制器控制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交替导通,从而实现对直流电压信号的隔离处理,得到隔离电压信号,电路结构简单,能够降低设计成本。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隔离电路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隔离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BUCK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BUCK模块;110、第一控制芯片;120、第二控制芯片;200、隔离模块;210、微控制器;220、桥式整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第一方面,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隔离电路包括BUCK模块100和隔离模块200,BUCK模块100用于将交流高压信号转化为低压信号,并输出直流电压信号;隔离模块200用于连接BUCK模块100,隔离模块200还用于接收直流电压信号,并对直流电压信号进行隔离处理,得到隔离电压信号,并输出隔离电压信号;其中,隔离模块200包括微控制器210、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和变压器T1,微控制器210的第一引脚用于连接第一MOS管Q1的栅极,微控制器210的第二引脚用于连接第二MOS管Q2的栅极,第一MOS管Q1的漏极连接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端,第一MOS管Q1的源极接地,第二MOS管Q2的漏极连接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的第二端,第二MOS管Q2的源极接地;微控制器210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MOS管Q1的导通状态,微控制器210还用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MOS管Q2的导通状态。这样隔离电路通过BUCK模块100输出直流电压信号,同时,隔离模块200接收直流电压信号,隔离模块200中的微控制器210能够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MOS管Q1的导通状态以及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MOS管Q2的导通状态,这样能够通过微控制器210控制第一MOS管Q1和第二MOS管Q2交替导通,即在控制第一MOS管Q1导通时,控制第二MOS管Q2关断;在控制第一MOS管Q1关断时,控制第二MOS管Q2导通,在从而实现对直流电压信号的隔离处理,得到隔离电压信号,电路结构简单,能够降低设计成本。同时,当第一MOS管Q1和第二MOS管Q2都截止时,变压器T1中的电流减少,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会产生阻碍电流减少的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感应电流,通过微控制器210的PWM脉宽调制功能实现隔离DC-DC调节,同时,通过微控制器210的PWM脉宽调制以及元件参数的调节也能够实现隔离DC-DC所需要的不同的电压值;从而实现不同的电路功能。另外,这种隔离电路还可以满足小功率隔离电路的需求,例如,对RS485电路、计量隔离(例如,多锰铜方案)以及小功率RF模块的隔离,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模块200还包括桥式整流器220,桥式整流器220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输出负极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和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输出正极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输出负极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的第二端;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和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的第二端;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输出端;桥式整流器220用于通过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对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整流处理,得到整流电压信号。具体地,桥式整流器220通过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两两对接,在输入正弦波的正半周时,第一二极管D1和第四二极管D4导通,对第一二极管D1、第四二极管D4加正向电压,第一二极管D1、第四二极管D4导通;对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加反向电压,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截止;在输入正弦波的负半周时,对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加正向电压,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导通;对第一二极管D1和第四二极管D4加反向电压,第一二极管D1和第四二极管D4截止,这样能够通过桥式整流器220实现对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的电压进行整流处理,保证了电路的工作稳定性及工作安全性。
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模块200还包括稳压二极管D0,稳压二极管D0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稳压二极管D0的阴极分别连接输出正极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这样能够通过稳压二极管D0可以保证在负载处于开路状态时,隔离电路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即输出电流通路,保证了电路的工作稳定性及工作安全性。
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模块200还包括第一电解电容E1和第二电解电容E2,第一电解电容E1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外部电源VCC1和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的第三端,第一电解电容E1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解电容E2的第一端分别连接输出正极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和稳压二极管D0的阴极,第二电解电容E2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稳压二极管D0的阳极。通过第一电解电容E1和第二电解电容E2的充放电特性,可以对电路中的电压进行滤波处理,得到更为稳定的直流电压,能够保证电路的工作稳定性及工作安全性。
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模块200还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微控制器210的第一引脚,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MOS管Q1的栅极;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微控制器210的第二引脚,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MOS管Q2的栅极;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外部电源VCC1,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电解电容E1的第一端和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的第三端;其中,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用于对微控制器210输出的驱动电流进行限流处理,第三电阻R3用于对外部电源VCC1的输出电流进行限流处理。这样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对对微控制器210输出的驱动电流进行限流,同时,第三电阻R3也能够对外部电源VCC1的输出电流进行限流,保证电源电流不超过预设电流阈值,例如,预设电流阈值可以是50mA,从而实现电路的限流保护,保证了电路的工作稳定性及工作安全性。
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模块200还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微控制器210的第一引脚和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MOS管Q1的源极、第一电解电容E1的第二端、第二MOS管Q2的源极和接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微控制器210的第二引脚和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第一MOS管Q1的源极、第一电解电容E1的第二端、第二MOS管Q2的源极和接地;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用于在微控制器210启动时控制第一MOS管Q1和第二MOS管Q2的通断状态。这样在微控制启动时,能够通过第四电阻R4使得第一MOS管Q1处于关闭状态,通过第五电阻R5使得第二MOS管Q2也处于关闭状态,从而保证整个电路的启动稳定性。
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模块200还包括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解电容E2的第一端、输出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和稳压二极管D0的阴极,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二电解电容E2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稳压二极管D0的阳极;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外部电源VCC2,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微控制器210,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和微控制器210,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接地,这样通过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能够调整低电压差分信号的输入,能够保证微控制器210的启动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微处理器可以接收外部输入的低电压差分信号,并判断输入的低电压差分信号是否满足预设的启动条件,若满足预设的启动条件,微控制器210会经过预设时间之后将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设置为PWM定时器输出,从而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MOS管Q1的导通状态以及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MOS管Q2的导通状态,这样能够通过微控制器210控制第一MOS管Q1和第二MOS管Q2交替导通,即在控制第一MOS管Q1导通时,控制第二MOS管Q2关断;在控制第一MOS管Q1关断时,控制第二MOS管Q2导通,在从而实现对直流电压信号的隔离处理,得到隔离电压信号,电路结构简单,能够降低设计成本。
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BUCK模块100包括第一控制芯片110、第三电解电容E3、第一电感L1、第二控制芯片120和第四电解电容E4,第一控制芯片110用于连接输入端;第三电解电容E3的第一端分别连接输入端和第一控制芯片110,第三电解电容E3的第二端接地;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控制芯片110;第二控制芯片120分别连接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和外部电源VCC2;第四电解电容E4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和第二控制芯片120,第四电解电容E4的第二端接地。这样能够使得通过BUCK模块100输出较为稳定的直流电压信号。
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BUCK模块100还包括第五二极管D5,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第一控制芯片110,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分别连接第四电解电容E4的第一端、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和第二控制芯片120。BUCK模块100还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六二极管D6,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外部电源VCC2和第二控制芯片120的输入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外部电源VCC1和第二控制芯片120的输出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和第一控制芯片110,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控制芯片110和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和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接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第一控制芯片110和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和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这样能够进一步地使得通过BUCK模块100输出较为稳定的直流电压信号,提高电路的工作稳定性及工作安全性。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的开关电源,包括如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隔离电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开关电源,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这种开关电源采用上述隔离电路,通过BUCK模块将交流高压信号转化为低压信号,并输出直流电压信号,同时,隔离模块接收直流电压信号,隔离模块中的微控制器能够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MOS管的导通状态以及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MOS管的导通状态,这样能够通过微控制器控制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交替导通,从而实现对直流电压信号的隔离处理,得到隔离电压信号,电路结构简单,能够降低设计成本。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开关电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这种电子设备采用上述开关电源,通过BUCK模块将交流高压信号转化为低压信号,并输出直流电压信号,同时,隔离模块接收直流电压信号,隔离模块中的微控制器能够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MOS管的导通状态以及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MOS管的导通状态,这样能够通过微控制器控制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交替导通,从而实现对直流电压信号的隔离处理,得到隔离电压信号,电路结构简单,能够降低设计成本。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BUCK模块,所述BUCK模块用于将交流高压信号转化为低压信号,并输出直流电压信号;
隔离模块,所述隔离模块用于连接所述BUCK模块,所述隔离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直流电压信号,并对所述直流电压信号进行隔离处理,得到隔离电压信号,并输出所述隔离电压信号;
其中,所述隔离模块包括微控制器、第一MOS管、第二MOS管和变压器,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一引脚用于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二引脚用于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
所述微控制器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MOS管的导通状态,所述微控制器还用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MOS管的导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模块还包括:
桥式整流器,所述桥式整流器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输出负极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输出正极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输出负极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输出正极端;
所述桥式整流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和所述第四二极管对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整流处理,得到整流电压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模块还包括:
稳压二极管,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所述输出正极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模块还包括:
第一电解电容,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外部电源和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三端,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第二电解电容,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输出正极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模块还包括:
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一引脚,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
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二引脚,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
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外部电源,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三端;
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用于对所述微控制器输出的驱动电流进行限流处理,所述第三电阻用于对所述外部电源的输出电流进行限流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模块还包括:
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和接地;
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二引脚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和接地;
所述第四电阻和所述第五电阻用于在所述微控制器启动时控制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二MOS管的通断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BUCK模块包括:
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用于连接输入端;
第三电解电容,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输入端和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
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和外部电源;
第四电解电容,所述第四电解电容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四电解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BUCK模块还包括:
第五二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第四电解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控制芯片。
9.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隔离电路。
10.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电源。
CN202110709092.0A 2021-06-25 2021-06-25 隔离电路、开关电源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5072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9092.0A CN113507216A (zh) 2021-06-25 2021-06-25 隔离电路、开关电源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9092.0A CN113507216A (zh) 2021-06-25 2021-06-25 隔离电路、开关电源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7216A true CN113507216A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11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09092.0A Pending CN113507216A (zh) 2021-06-25 2021-06-25 隔离电路、开关电源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07216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056977U (zh) * 2012-12-18 2013-07-10 中科恒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升压隔离型dc-dc变换器
CN104753357A (zh) * 2015-04-21 2015-07-0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 一种宽输入电压隔离型开关电源的拓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6787780A (zh) * 2017-01-04 2017-05-31 广东百事泰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pfc与llc谐振的智能半桥修正波电压转换电路
CN206820659U (zh) * 2017-01-11 2017-12-29 广东百事泰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pfc交错反激的智能型半桥修正波电压转换电路
CN210839357U (zh) * 2019-12-09 2020-06-23 大峡谷照明系统(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隔离电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056977U (zh) * 2012-12-18 2013-07-10 中科恒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升压隔离型dc-dc变换器
CN104753357A (zh) * 2015-04-21 2015-07-0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 一种宽输入电压隔离型开关电源的拓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6787780A (zh) * 2017-01-04 2017-05-31 广东百事泰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pfc与llc谐振的智能半桥修正波电压转换电路
CN206820659U (zh) * 2017-01-11 2017-12-29 广东百事泰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pfc交错反激的智能型半桥修正波电压转换电路
CN210839357U (zh) * 2019-12-09 2020-06-23 大峡谷照明系统(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隔离电源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黄剑峰等: "Buck与推挽级联式DC/DC变换器的研究", 《电力电子技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5897B (zh) 隔离式变换器及应用其的开关电源
CN102263515B (zh) 一种ac-dc电源转换芯片及电源转换电路
CN103026794B (zh) 负载控制装置
CN107317491B (zh) 开关电源芯片及包括其的开关电源电路
CN103219877A (zh) 一种电容放电电路及变换器
CN102377358B (zh) 用于降低开关模式电源变换器的待机功耗的系统和方法
US10243455B2 (en)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CN101123399A (zh) 开关电源装置
EP3089316A1 (en) Online interactive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205319949U (zh) 一种新型简易开关电源
JP2014171313A (ja) Dc/dcコンバータ
EP2892135B1 (en) Power Supply and energy efficient Gate Driver
CN113507216A (zh) 隔离电路、开关电源及电子设备
CN202663314U (zh) 交流到直流开关电源转换器
CN109038804A (zh) 一种供电切换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2710148A (zh) 交流到直流开关电源转换器
CN112165266A (zh) 开关电源电路
CN220067227U (zh) Buck电路、电源变换装置及家电设备
CN109412398A (zh) 冲击电流抑制模组、方法和电源装置
CN216751544U (zh) 一种反激开关电源电路和电源设备
CN216390815U (zh) 供电电路及电源设备
CN218830706U (zh) 一种led驱动控制电路
CN220067210U (zh) 电源控制电路及家用电器
CN219227867U (zh) 一种高效率led驱动电路及灯管
CN215186465U (zh) 飞跨电容三电平boost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