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03581A - 一种用于供热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供热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03581A
CN113503581A CN202110609530.6A CN202110609530A CN113503581A CN 113503581 A CN113503581 A CN 113503581A CN 202110609530 A CN202110609530 A CN 202110609530A CN 113503581 A CN113503581 A CN 1135035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econdary side
water supply
heat exchang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0953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雪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60953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035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03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35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 F24D19/101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using a valve or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20/00Components of central heating installations excluding heat sources
    • F24D2220/02Fluid distribution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供热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分别获取一次侧供水管道和二次侧供水管道的相关数据;步骤(2):根据获取到的数据构建关于一次侧供水管道上调节阀的开度变化关系模型;步骤(3):根据预设优化目标对所述开度变化关系模型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的开度变化关系模型;步骤(4):根据所述优化后的开度变化关系模型生成开度变化曲线,根据所述开度变化曲线对所述调节阀进行开度控制。本发明仅通过对一次侧供热循环系统的调节阀的开度进行调节便可改变热用户的流量,最终实现各热用户室内温度稳定一致。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供热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热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供热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随着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持续建设,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智能、绿色、集约的新型城市模式的形成。城市集中供热作为关乎民生的一项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其智能化水平是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集中供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供热规模越来越大,供热半径越来越长。然而,国内的供热运行调控水平却发展滞后,智能化水平较低,存在高能耗、低效率、热量不均衡等诸多缺点,与目前所提倡的智慧城市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力发展,需要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算法运用到供热系统的综合控制中,以实现对供热系统的实时化、智能化调节,最终达到降能耗、曾效率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供热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仅通过对一次侧供热循环系统的调节阀的开度进行调节便可改变热用户的流量,最终实现各热用户室内温度稳定一致。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供热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分别获取一次侧供水管道和二次侧供水管道的相关数据;
步骤(2):根据获取到的数据构建关于一次侧供水管道上调节阀的开度变化关系模型;
步骤(3):根据预设优化目标对所述开度变化关系模型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的开度变化关系模型;
步骤(4):根据所述优化后的开度变化关系模型生成开度变化曲线,根据所述开度变化曲线对所述调节阀进行开度控制。
所述步骤(1)还包括:对获取到的数据进行零点与异常点的删失与补充。
所述步骤(2)中开度变化关系模型的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95078180000021
其中,Oopening为调节阀的开度,
Figure BDA0003095078180000022
T2g为二次侧供水温度,T2h为二次侧回水温度,T'2g为二次侧供水设计温度,T'2h为二次侧回水设计温度,T1g为一次侧供水温度,T1h为一次侧回水温度,Tw为室外温度,||T'w||为单位时间内的室外温差的2范数,Kf为换热站换热能力系数且
Figure BDA0003095078180000023
K1F1为换热站中任一换热器的换热能力系数,b为换热站中的换热器特性参数,Cs为补偿水的热力损失,ρ为热传递介质。
所述步骤(3)具体为:采集一天时间内一次侧供水管道和二次侧供水管道的相关数据,以一次侧回水温度T1h和二次侧供水温度T2g恒定作为预设优化目标,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所述开度变化关系模型中的换热站换热能力系数Kf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的开度变化关系模型。
所述二次侧供水温度T2g满足:
Figure BDA0003095078180000024
其中,Ti为热用户室内温度,Ti'为热用户室内温度设计值,Tw为室外温度,T'w为单位时间内的室外温差,T'2h为二次侧回水温度设计值,T'2g为二次侧供水温度设计值,b为换热器特性参数;
Figure BDA0003095078180000025
为换热站二次侧管网相对流量。
所述二次侧回水温度T2h满足:
Figure BDA0003095078180000026
其中,Ti为热用户室内温度,Ti'为热用户室内温度设计值,Tw为室外温度、T'w为室外温度设计值,T'2h为二次侧回水温度设计值,T'2g为二次侧供水温度设计值,b为换热器特性参数;
Figure BDA0003095078180000027
为换热站二次侧管网相对流量。
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发明通过构建开度变化关系模型,并对开度变化关系模型中的换热站换热能力系数进行优化得到适用于实际环境的开度变化关系模型;本发明仅通过对一次侧供热循环系统的调节阀的开度进行调节便可改变热用户的流量,最终实现各热用户室内温度稳定一致;本发明具有智能化、实时化、可人机交互、抗环境干扰性强、通用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供热系统的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天室外温度的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用于供热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请参阅图1,具体包括:
步骤1:在一次侧供水管道中添加温度、压力等监测装置;在二次侧供水管道中添加温度、压力、流量等监测装置,详见图2,采集到的参数如下:
(1)一次侧供水温度T1g
(2)一次侧回水温度T1h
(3)二次侧供水温度T2g
(4)二次侧回水温度T2h
(5)一次侧供水压力P1g
(6)一次侧回水压力P1h
(7)二次侧进水压力P2g
(8)二次侧回水压力P2h
(9)调节阀(电动调节阀)开度Of
步骤2:采用相关数据预处理方法对上述获取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完成数据中零点与异常点的删失与补充。
步骤3:通过对整个换热过程的分析可知,其主要是将热水直接一次供水,在换热器的板换内部实现将一次供水的能量传递到二次侧的供水环境里,从而实现热量的转换与传递。这个传递过程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大,其主要是基于系统热力工况特性的,它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温度调节法的调节标准是各个换热站的二次侧供水、回水温度或供水、回水平均温度的一致与否,依据实际供热系统的运行状态,来改变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以此来改变热用户的流量,最终实现各热用户室内温度稳定一致。
当供热系统在稳定工况下运行时,依据能量守恒定律,系统此时的供热量与散热器的散热量以及建筑物的耗热量都要相等。此时,便可以得到二次侧管网供水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关系,满足下式:
Figure BDA0003095078180000041
Figure BDA0003095078180000042
将上述两个式子联立便可得到二次侧供水、回水的平均温度,如下式所示:
Figure BDA0003095078180000043
以上各式中,T2g为二次侧供水温度,T'2g为二次侧供水温度设计值;T2h为二次侧回水温度,T'2h为二次侧回水温度设计值;Ti、Ti'分别为热用户室内温度及其设计值;Tw、T'w分别为室外温度及其设计值,需要注意室外温度是同一时间内的室外温度;b为换热器特性参数;
Figure BDA0003095078180000045
为换热站二次侧管网相对流量,单位为1。
由上式可知,二次侧管网供水、回水平均温度T可视为热用户室内温度Ti的函数,即:
Figure BDA0003095078180000044
因此,对于本实施方式所需要达到的技术目标,只需要合理调节一次侧管网上的电动调节阀的开度来确保各个换热站二次供水、回水平均温度的一致性,最终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以下进行一次侧管网流量设计值的确定,过程如下:
由热平衡方程:
散热方程:
Figure BDA0003095078180000051
供热方程:
Figure BDA0003095078180000052
耗热方程:Q=KwFw(Ti-Tw)
即散热方程=供热方程=耗热方程。
上述三个式子中,KF为所有换热器的总换热能力系数,KwFw为建筑物向室外的散热能力系数,G2为二次侧管网流量,ρ为热传递介质,水的密度为1;Cp为换热损失系数。
由以上三个热平衡的方程可得下述公式,具体计算过程为:由耗热方程计算出Ti,代入散热方程,然后计算出Q,代入供热方程,就可以推导出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3095078180000053
Figure BDA0003095078180000054
其中,ζ是换热器将热水的热量传送到热用户室内时的等效传热系数,对于那些换热站间接连接的换热站,可以引入一个换热器传热方程及一次侧管网的热平衡方程:
Figure BDA0003095078180000055
Q2=G1Cpρ(T1g-T1h)
以上式子中,T1g为一次侧供水温度,T1h为一次侧回水温度,K1F1为换热站中任一换热器的换热能力系数,如果一个换热站就一个换热器,则KF=K1F1;G1为一次侧管网流量,ρ为热传递介质,水的密度为1;Cp为换热损失系数。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假设一次侧供水温度T1g为恒定值的情况下,开度变化是与一次侧回水温度T1h、二次侧供水温度T2g、二次侧回水温度T2h有关,即在不考虑一次侧供水温度的条件下,假设一次侧供水温度T1g为恒定值,通过调节一次侧供水的电动调节阀,控制一次侧供水的水流量,实现对热能耗的控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二次侧管网流量G2、一次侧管网流量G1均和开度变化存在一定关系,但是本实施方式考虑到计算量和分析难度,并未将二次侧管网流量G2和一次侧管网流量G1引入下述的开度变化关系模型中。
因此,以室外温度Tw、一次侧供水温度T1g、一次侧回水温度T1h、二次侧供水温度T2g、二次侧回水温度T2h、二次侧供水温度设计值T'2g、二次侧回水温度设计值T'2h等参数作为输入,设计开度变化关系模型,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3095078180000061
其中,Oopening为调节阀的开度,
Figure BDA0003095078180000062
Tw为室外温度,||T'w||为单位时间内的室外温差的2范数,Kf为换热站换热能力系数且
Figure BDA0003095078180000063
Kf可以通过数据仿真测算出来,Kf越大表示其换热能力越强,Kf越小表示换热能力较小;b为换热站中的换热器特性参数,一般取0.45;Cs为补偿水的热力损失;ρ为热传递介质,水的密度为1。
步骤4:系统仿真建模,以采集到一天时间内的数据为原始数据,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将得到的数据输入到模型中,计算相应的开度值大小,如果设计的开度值不符合相应的目标,需要调整相应的系数,以期达到相应的技术目标,从而完成系统建模。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采集到的室外温度如图3所示,同时,获取了该时段的各种参数,包括一次侧供水温度、回水温度、一次侧供水流量、供水压力、二次侧供水温度、回水温度、二次侧供水流量、供水压力、补水流量等。
(1)假设在二次侧区域内,没有水力损失,即补偿水的热力损失Cs为0,在室外温度Tw为-16℃的环境下,设置二次侧供水温度T2g、回水温度T2h的设计值T'2g为70℃、T'2h为25℃,一次侧供水温度T1g为85℃时,对一次侧供水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动态调节,采集到的参数如表1所示。
表1参数表
Figure BDA0003095078180000071
(2)根据(1)中获取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以一次侧回水温度、二次侧供水温度恒定为目标,建立粒子群优化模型,对换热站换热能力系数Kf进行优化,结果为9.26*e(-4)。
(3)依据(2)中获取到的换热站换热能力系数Kf后,可以完成智能化控制模型的建模。
步骤5:通过步骤4得到的控制模型,设采样频率为1Hz,可以设计以1小时的时间周期,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到算法模型,计算下时刻需要调节的电动阀的开度值,并赋值给电动阀的控制机构,完成调动的动态调节,从而实现对供热系统的智能化、精准化、实时化的控制,达到节能降耗的功能。
由此可见,本发明通过构建开度变化关系模型,并对开度变化关系模型中的换热站换热能力系数进行优化得到适用于实际环境的开度变化关系模型;本发明仅通过对一次侧供热循环系统的调节阀的开度进行调节便可改变热用户的流量,最终实现各热用户室内温度稳定一致。

Claims (6)

1.一种用于供热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分别获取一次侧供水管道和二次侧供水管道的相关数据;
步骤(2):根据获取到的数据构建关于一次侧供水管道上调节阀的开度变化关系模型;
步骤(3):根据预设优化目标对所述开度变化关系模型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的开度变化关系模型;
步骤(4):根据所述优化后的开度变化关系模型生成开度变化曲线,根据所述开度变化曲线对所述调节阀进行开度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供热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还包括:对获取到的数据进行零点与异常点的删失与补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供热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开度变化关系模型的公式为:
Figure FDA0003095078170000011
其中,Oopening为调节阀的开度,
Figure FDA0003095078170000012
T2g为二次侧供水温度,T2h为二次侧回水温度,T′2g为二次侧供水设计温度,T′2h为二次侧回水设计温度,T1g为一次侧供水温度,T1h为一次侧回水温度,Tw为室外温度,||T′w||为单位时间内的室外温差的2范数,Kf为换热站换热能力系数且
Figure FDA0003095078170000013
K1F1为换热站中任一换热器的换热能力系数,b为换热站中的换热器特性参数,Cs为补偿水的热力损失,ρ为热传递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供热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为:采集一天时间内一次侧供水管道和二次侧供水管道的相关数据,以一次侧回水温度T1h和二次侧供水温度T2g恒定作为预设优化目标,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所述开度变化关系模型中的换热站换热能力系数Kf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的开度变化关系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供热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侧供水温度T2g满足:
Figure FDA0003095078170000014
其中,Ti为热用户室内温度,Ti'为热用户室内温度设计值,Tw为室外温度,Tw'为单位时间内的室外温差,T′2h为二次侧回水温度设计值,T′2g为二次侧供水温度设计值,b为换热器特性参数;
Figure FDA0003095078170000021
为换热站二次侧管网相对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供热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侧回水温度T2h满足:
Figure FDA0003095078170000022
其中,Ti为热用户室内温度,Ti'为热用户室内温度设计值,Tw为室外温度、T′w为室外温度设计值,T′2h为二次侧回水温度设计值,T′2g为二次侧供水温度设计值,b为换热器特性参数;
Figure FDA0003095078170000023
为换热站二次侧管网相对流量。
CN202110609530.6A 2021-06-01 2021-06-01 一种用于供热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35035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9530.6A CN113503581A (zh) 2021-06-01 2021-06-01 一种用于供热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9530.6A CN113503581A (zh) 2021-06-01 2021-06-01 一种用于供热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3581A true CN113503581A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08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09530.6A Pending CN113503581A (zh) 2021-06-01 2021-06-01 一种用于供热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0358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9708A (zh) * 2022-05-16 2022-08-16 陕西拓普索尔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无线智能阀控调控室温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57303A1 (ja) * 2007-11-02 2009-05-07 Panasonic Corporation 給湯システム
JP2012032034A (ja) * 2010-07-29 2012-02-16 Hitachi Appliances Inc 液体供給装置
CN204478251U (zh) * 2015-02-15 2015-07-15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一种可采集或接收气象局综合气象参数的供暖调节用气候补偿器
CN105910169A (zh) * 2016-04-27 2016-08-31 常州英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机理模型预测控制的城市供热系统热网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07726442A (zh) * 2017-10-18 2018-02-23 烟台华蓝新瑞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网平衡调控方法
JP2018044721A (ja) * 2016-09-15 2018-03-22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熱供給システム
KR20190077725A (ko) * 2017-12-26 2019-07-04 린나이코리아 주식회사 보일러 환수온도를 이용한 각방제어 시스템의 난방온도 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1473407A (zh) * 2020-04-10 2020-07-31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模型的集中供热系统按需精准调控方法
CN111578371A (zh) * 2020-05-22 2020-08-25 浙江大学 一种数据驱动的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精准调控方法
CN112344072A (zh) * 2020-11-06 2021-02-09 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节水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57303A1 (ja) * 2007-11-02 2009-05-07 Panasonic Corporation 給湯システム
JP2012032034A (ja) * 2010-07-29 2012-02-16 Hitachi Appliances Inc 液体供給装置
CN204478251U (zh) * 2015-02-15 2015-07-15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一种可采集或接收气象局综合气象参数的供暖调节用气候补偿器
CN105910169A (zh) * 2016-04-27 2016-08-31 常州英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机理模型预测控制的城市供热系统热网调节方法及系统
JP2018044721A (ja) * 2016-09-15 2018-03-22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熱供給システム
CN107726442A (zh) * 2017-10-18 2018-02-23 烟台华蓝新瑞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网平衡调控方法
KR20190077725A (ko) * 2017-12-26 2019-07-04 린나이코리아 주식회사 보일러 환수온도를 이용한 각방제어 시스템의 난방온도 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1473407A (zh) * 2020-04-10 2020-07-31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模型的集中供热系统按需精准调控方法
CN111578371A (zh) * 2020-05-22 2020-08-25 浙江大学 一种数据驱动的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精准调控方法
CN112344072A (zh) * 2020-11-06 2021-02-09 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节水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连众: "供暖系统采用阀门与分布泵调控的动态仿真",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
董浩雨等: "换热站热量自动调节分析", 《科学家》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9708A (zh) * 2022-05-16 2022-08-16 陕西拓普索尔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无线智能阀控调控室温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88164B (zh) 一种建筑空调制冷站系统预测控制方法
CN111473407B (zh) 一种基于模型的集中供热系统按需精准调控方法
WO2018130231A1 (zh) 一种基于热网和房屋热惯性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方法
WO2021232734A1 (zh) 一种热泵与电蓄热设备自适应优化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1536583B (zh) 二次网垂直与水平失调平衡调控方法
CN110070460A (zh) 多套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电负荷优化调度系统
CN103064285B (zh) 一种基于模型的热泵供暖多目标优化控制方法
CN105588179A (zh) 一种基于模糊pid算法的热网控制回路
CN213577745U (zh) 一种集中供热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
CN113446661B (zh) 一种智能高效的热网运行调节方法
CN110794775B (zh) 多台锅炉负荷智能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3439941A (zh) 一种燃气内燃机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优化运行方法
CN109028274A (zh) 一种用于分布式pid供热系统的温度补偿方法
CN107860057B (zh) 一种热电联产供暖系统热负荷经济优化调度方法
CN102252364A (zh) 一种集中供热热网采暖温度补偿调节方法
CN110110416B (zh) 一种基于图论的分布式能源冷网供冷优化方法
CN113159983B (zh) 离网型光气热电联产综合能源系统协调控制方法
CN114484582A (zh) 一种集中供热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CN205678767U (zh) 换热站智能控制装置
CN102252366B (zh) 一种基于水工、热工平衡的换热站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9028275A (zh) 一种用户侧楼宇多能源优化调度方法
CN113503581A (zh) 一种用于供热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
CN111473408A (zh) 一种基于气候补偿的供热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9539359B (zh) 分工况pid+自适应前馈补偿的相变电蓄热供暖系统及方法
Qi et 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ntrol system of heat recovery in thermal power pla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