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03434A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03434A
CN113503434A CN202110758973.1A CN202110758973A CN113503434A CN 113503434 A CN113503434 A CN 113503434A CN 202110758973 A CN202110758973 A CN 202110758973A CN 113503434 A CN113503434 A CN 1135034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face
motor
wal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589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03434B (zh
Inventor
张博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75897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034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03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34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034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34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42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with arrangement for propelling the support stands on whe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16M11/043Allowing transl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16M11/06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allowing pivoting
    • F16M11/08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allowing pivoting around a vertical axis, e.g. panoramic he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18Heads with mechanism for moving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20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 F16M11/24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changeable in height or length of legs, also for transport only, e.g. by means of tubes screwed into each other
    • F16M11/26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changeable in height or length of legs, also for transport only, e.g. by means of tubes screwed into each other by telescoping, with or without folding
    • F16M11/28Undercarriages for supports with one single telescoping pilla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2Matching criteria, e.g. proximity meas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箱,所述调节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支架,所述第一电机支架远离调节箱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伞齿轮,所述主动伞齿轮的表面啮合连接有从动伞齿轮。本发明在普通人工智能的基础上,设置了调节高度、旋转角度、放置物品和补光装置,解决了人工智能在对待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时检测不到位、在进行等待检测时待检测人员如果手提较重的物品的话会过于劳累和在一些比较昏暗的地方容易人脸识别不清晰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目前市场上的人工智能在进行身份验证过程中难以进行调节高度和角度,使得人工智能在对待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时检测不到位,难以适用不同身高的待检测人员,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在进行等待检测时待检测人员如果手提较重的物品的话会过于劳累,难以对一些较重的物品进行放置,在一些灯光不明的地方容易人脸识别不清晰,导致人脸识别不成功,影响待检测人员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对待检测人员进行补光。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具有调节高度、旋转角度、放置物品和补光功能解决了人工智能在对待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时检测不到位、在进行等待检测时待检测人员如果手提较重的物品的话会过于劳累和在一些比较昏暗的地方容易人脸识别不清晰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箱,所述调节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支架,所述第一电机支架远离调节箱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伞齿轮,所述主动伞齿轮的表面啮合连接有从动伞齿轮,所述从动伞齿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螺纹轴,所述螺纹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阻挡块,所述螺纹轴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阻挡块,所述调节箱远离底座的一侧开设有与螺纹管相对应的通孔,所述螺纹管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放置箱,所述调节箱远离底座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放置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支架,所述第二电机支架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表面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人脸识别装置,所述调节箱的两侧设有物品放置装置,所述放置箱的内壁设有补光装置,所述底座远离调节箱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腿,所述支撑腿远离凹槽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刹车式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导向杆远离限位块的一端均与放置箱靠近螺纹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与限位块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第一转杆的表面与放置箱的内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阻挡块位于从动伞齿轮的上方,所述第一阻挡块的直径与螺纹管的直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二阻挡块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所述限位块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物品放置装置包括第三电机支架、第三电机、第三转轴、蜗杆、蜗轮、防护箱、第二转杆、连接板、支撑板和支撑架,所述调节箱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支架,所述第三电机支架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均贯穿调节箱并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且第三转轴的表面与调节箱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表面均蜗轮蜗杆传动连接有蜗轮,所述调节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箱,且第三转轴远离第三电机的一端与防护箱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蜗轮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且第二转杆的表面与防护箱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调节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
优选的,所述补光装置包括电动推杆支架、电动推杆、挡板、固定板、固定杆和补光板,所述放置箱的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电动推杆支架,所述电动推杆支架远离放置箱内壁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靠近电动推杆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补光板,且补光板的一侧与挡板靠近电动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补光板呈倾斜式设计,所述挡板靠近电动推杆的一侧呈倒角设计。
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所述人脸识别装置身份验证方法包括人脸图像视频采集及检测模块、人脸图像预处理模块,人脸图像特征提取模块、人脸匹配与识别模块、数据对比模块、中央处理模块、数据库储存模块。
S1、人脸图像视频采集及检测模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人脸检测:在图像中准确标定出人脸的位置和大小,采集人脸图像中包含的模式特征十分丰富,如直方图特征、颜色特征、模板特征、结构特征及Haar特征等;另一部分为人脸采集:不同的人脸经过人脸识别装置进行采集下来,比如静态图像、动态图像、不同的位置、不同表情等方面。
S2、人脸图像预处理模块:然后在图像处理的早期阶段对它进行灰度校正、噪声过滤等图像预处理,对于人脸图像而言,其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人脸图像的光线补偿、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化、归一化、几何校正、滤波以及锐化等。
S3、人脸图像特征提取模块:然后对人脸特征进行提取,人脸识别系统可使用的特征通常分为视觉特征、像素统计特征、人脸图像变换系数特征、人脸图像代数特征等,人脸特征提取就是针对人脸的某些特征进行的。
S4、人脸匹配与识别模块与数据库储存模块:提取的人脸图像的特征数据与数据库中存储的特征模板进行搜索匹配,通过设定一个阈值,当相似度超过这一阈值,则把匹配得到的结果输出,人脸识别就是将待识别的人脸特征与已得到的人脸特征模板进行比较,根据相似程度对人脸的身份信息进行判断。
S5、人脸图像预处理模块、人脸图像特征提取模块、人脸匹配与识别模块、数据库储存模块都交由中央处理模块进行分析处理,然后通过数据对比模块进行对比,识别通过则允许通过,识别不通过则通过人脸识别装置发出警报。
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所述人脸识别装置的算法包括基于人脸特征点的识别算法、基于整幅人脸图像的识别算法、基于模板的识别算法、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识别的算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进行检测时,通过第一电机启动,带动第一转轴和主动伞齿轮进行转动,通过主动伞齿轮与从动伞齿轮的配合,带动从动伞齿轮、螺纹轴进行转动,通过设置第一阻挡块,防止螺纹管在进行下降的过程中对主动伞齿轮造成损害,通过螺纹轴与螺纹管的配合,带动放置箱进行上升或下降,从而带动人脸识别装置进行上升或下降,通过设置导向孔、导向杆和限位块进行导向上升或下降,然后通过启动第二电机,带动第二转轴和主动齿轮进行转动,通过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配合,带动第一转杆和人脸识别装置进行旋转调节角度,当需要进行放置物品时,通过启动第三电机,带动第三转轴和蜗杆进行转动,通过蜗杆与蜗轮的配合,带动第二转杆、连接板和支撑板进行九十度角度旋转,然后通过设置支撑架对支撑板进行支撑,然后将物品放置在支撑板上即可,在不进行放置时,通过再次启动第三电机,使支撑板贴合调节箱的两侧,减少空间占用,在灯光不明时,通过启动电动推杆,带动挡板、固定板、固定杆和补光板进行移动,通过设置固定板和固定杆对补光板进行支撑,然后通过打开补光板对待检测人员进行补光操作,使得人脸识别装置检测效果提高,便于人工智能在进行身份验证过程中进行调节高度和角度,提高人工智能在对待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时的检测效率,便于适用不同身高的待检测人员,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便于对一些较重的物品进行放置,减少待检测人员在等待检测时手提重物过于劳累,便于对待检测人员进行补光,提高人脸识别在灯光不明的地方的清晰度,提高人脸识别的概率,减少对待检测人员时间和精力的影响。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的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的结构正剖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的结构侧剖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的电动推杆结构侧剖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的结构俯剖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的导向杆结构正剖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中:1底座、2调节箱、3第一电机支架、4第一电机、5第一转轴、6主动伞齿轮、7从动伞齿轮、8螺纹轴、9第一阻挡块、10螺纹管、11第二阻挡块、12通孔、13放置箱、14导向孔、15导向杆、16限位块、17第二电机支架、18第二电机、19第二转轴、20主动齿轮、21从动齿轮、22第一转杆、23人脸识别装置、24第三电机支架、25第三电机、26第三转轴、27蜗杆、28蜗轮、29防护箱、30第二转杆、31连接板、32支撑板、33电动推杆支架、34电动推杆、35挡板、36固定板、37固定杆、38补光板、39凹槽、40支撑腿、41刹车式万向轮、42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8,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箱2,调节箱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支架3,第一电机支架3远离调节箱2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5,第一转轴5远离第一电机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伞齿轮6,主动伞齿轮6的表面啮合连接有从动伞齿轮7,从动伞齿轮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螺纹轴8,螺纹轴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阻挡块9,螺纹轴8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管10,螺纹管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阻挡块11,调节箱2远离底座1的一侧开设有与螺纹管10相对应的通孔12,螺纹管1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放置箱13,调节箱2远离底座1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导向孔14,导向孔14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导向杆15,导向杆1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6,放置箱1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支架17,第二电机支架1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9,第二转轴19远离第二电机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20,主动齿轮20的表面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21,从动齿轮2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22,第一转杆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人脸识别装置23,调节箱2的两侧设有物品放置装置,放置箱13的内壁设有补光装置,底座1远离调节箱2的一侧开设有凹槽39,凹槽3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腿40,支撑腿40远离凹槽39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刹车式万向轮41。
具体的,导向杆15远离限位块16的一端均与放置箱13靠近螺纹管10的一侧固定连接,导向杆15与限位块16的数量均为四个,第一转杆22的表面与放置箱13的内壁转动连接。
具体的,第一阻挡块9位于从动伞齿轮7的上方,第一阻挡块9的直径与螺纹管10的直径相同。
具体的,第二阻挡块11的直径大于通孔12的直径,限位块16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具体的,物品放置装置包括第三电机支架24、第三电机25、第三转轴26、蜗杆27、蜗轮28、防护箱29、第二转杆30、连接板31、支撑板32和支撑架42,调节箱2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支架24,第三电机支架2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25,第三电机25的输出轴均贯穿调节箱2并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26,且第三转轴26的表面与调节箱2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三转轴26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蜗杆27,蜗杆27的表面均蜗轮蜗杆传动连接有蜗轮28,调节箱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箱29,且第三转轴26远离第三电机25的一端与防护箱29的内壁转动连接,蜗轮28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30,且第二转杆30的表面与防护箱29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二转杆30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1,连接板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2,调节箱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42。
具体的,补光装置包括电动推杆支架33、电动推杆34、挡板35、固定板36、固定杆37和补光板38,放置箱13的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电动推杆支架33,电动推杆支架33远离放置箱13内壁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34,电动推杆3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35,挡板35靠近电动推杆3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6,固定板36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杆37,固定杆37远离固定板3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补光板38,且补光板38的一侧与挡板35靠近电动推杆34的一侧固定连接。
具体的,补光板38呈倾斜式设计,挡板35靠近电动推杆34的一侧呈倒角设计。
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人脸识别装置23身份验证方法包括人脸图像视频采集及检测模块、人脸图像预处理模块,人脸图像特征提取模块、人脸匹配与识别模块、数据对比模块、中央处理模块、数据库储存模块。
S1、人脸图像视频采集及检测模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人脸检测:在图像中准确标定出人脸的位置和大小,采集人脸图像中包含的模式特征十分丰富,如直方图特征、颜色特征、模板特征、结构特征及Haar特征等;另一部分为人脸采集:不同的人脸经过人脸识别装置23进行采集下来,比如静态图像、动态图像、不同的位置、不同表情等方面。
S2、人脸图像预处理模块:然后在图像处理的早期阶段对它进行灰度校正、噪声过滤等图像预处理,对于人脸图像而言,其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人脸图像的光线补偿、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化、归一化、几何校正、滤波以及锐化等。
S3、人脸图像特征提取模块:然后对人脸特征进行提取,人脸识别系统可使用的特征通常分为视觉特征、像素统计特征、人脸图像变换系数特征、人脸图像代数特征等,人脸特征提取就是针对人脸的某些特征进行的。
S4、人脸匹配与识别模块与数据库储存模块:提取的人脸图像的特征数据与数据库中存储的特征模板进行搜索匹配,通过设定一个阈值,当相似度超过这一阈值,则把匹配得到的结果输出,人脸识别就是将待识别的人脸特征与已得到的人脸特征模板进行比较,根据相似程度对人脸的身份信息进行判断。
S5、人脸图像预处理模块、人脸图像特征提取模块、人脸匹配与识别模块、数据库储存模块都交由中央处理模块进行分析处理,然后通过数据对比模块进行对比,识别通过则允许通过,识别不通过则通过人脸识别装置23发出警报。
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人脸识别装置23的算法包括基于人脸特征点的识别算法、基于整幅人脸图像的识别算法、基于模板的识别算法、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识别的算法。
本发明的使用原理及使用流程:在进行检测时,通过第一电机4启动,带动第一转轴5和主动伞齿轮6进行转动,通过主动伞齿轮6与从动伞齿轮7的配合,带动从动伞齿轮7、螺纹轴8进行转动,通过设置第一阻挡块9,防止螺纹管10在进行下降的过程中对主动伞齿轮6造成损害,通过螺纹轴8与螺纹管10的配合,带动放置箱13进行上升或下降,从而带动人脸识别装置23进行上升或下降,通过设置导向孔14、导向杆15和限位块16进行导向上升或下降,然后通过启动第二电机18,带动第二转轴19和主动齿轮20进行转动,通过主动齿轮20与从动齿轮21的配合,带动第一转杆22和人脸识别装置23进行旋转调节角度,当需要进行放置物品时,通过启动第三电机25,带动第三转轴26和蜗杆27进行转动,通过蜗杆27与蜗轮28的配合,带动第二转杆30、连接板31和支撑板32进行九十度角度旋转,然后通过设置支撑架42对支撑板32进行支撑,然后将物品放置在支撑板32上即可,在不进行放置时,通过再次启动第三电机25,使支撑板32贴合调节箱2的两侧,减少空间占用,在灯光不明时,通过启动电动推杆34,带动挡板35、固定板36、固定杆37和补光板38进行移动,通过设置固定板36和固定杆37对补光板38进行支撑,然后通过打开补光板38对待检测人员进行补光操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箱(2),所述调节箱(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支架(3),所述第一电机支架(3)远离调节箱(2)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5)远离第一电机(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伞齿轮(6),所述主动伞齿轮(6)的表面啮合连接有从动伞齿轮(7),所述从动伞齿轮(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螺纹轴(8),所述螺纹轴(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阻挡块(9),所述螺纹轴(8)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管(10),所述螺纹管(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阻挡块(11),所述调节箱(2)远离底座(1)的一侧开设有与螺纹管(10)相对应的通孔(12),所述螺纹管(1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放置箱(13),所述调节箱(2)远离底座(1)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导向孔(14),所述导向孔(14)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导向杆(15),所述导向杆(1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6),所述放置箱(1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支架(17),所述第二电机支架(1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9),所述第二转轴(19)远离第二电机(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20),所述主动齿轮(20)的表面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21),所述从动齿轮(2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22),所述第一转杆(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人脸识别装置(23),所述调节箱(2)的两侧设有物品放置装置,所述放置箱(13)的内壁设有补光装置,所述底座(1)远离调节箱(2)的一侧开设有凹槽(39),所述凹槽(3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腿(40),所述支撑腿(40)远离凹槽(39)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刹车式万向轮(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15)远离限位块(16)的一端均与放置箱(13)靠近螺纹管(10)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15)与限位块(16)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第一转杆(22)的表面与放置箱(13)的内壁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块(9)位于从动伞齿轮(7)的上方,所述第一阻挡块(9)的直径与螺纹管(10)的直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挡块(11)的直径大于通孔(12)的直径,所述限位块(16)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放置装置包括第三电机支架(24)、第三电机(25)、第三转轴(26)、蜗杆(27)、蜗轮(28)、防护箱(29)、第二转杆(30)、连接板(31)、支撑板(32)和支撑架(42),所述调节箱(2)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支架(24),所述第三电机支架(2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25),所述第三电机(25)的输出轴均贯穿调节箱(2)并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26),且第三转轴(26)的表面与调节箱(2)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26)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蜗杆(27),所述蜗杆(27)的表面均蜗轮蜗杆传动连接有蜗轮(28),所述调节箱(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箱(29),且第三转轴(26)远离第三电机(25)的一端与防护箱(29)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蜗轮(28)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30),且第二转杆(30)的表面与防护箱(29)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30)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1),所述连接板(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2),所述调节箱(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4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装置包括电动推杆支架(33)、电动推杆(34)、挡板(35)、固定板(36)、固定杆(37)和补光板(38),所述放置箱(13)的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电动推杆支架(33),所述电动推杆支架(33)远离放置箱(13)内壁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34),所述电动推杆(3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35),所述挡板(35)靠近电动推杆(3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6),所述固定板(36)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杆(37),所述固定杆(37)远离固定板(3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补光板(38),且补光板(38)的一侧与挡板(35)靠近电动推杆(34)的一侧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板(38)呈倾斜式设计,所述挡板(35)靠近电动推杆(34)的一侧呈倒角设计。
8.根据权利要求1-7建议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装置(23)身份验证方法包括人脸图像视频采集及检测模块、人脸图像预处理模块,人脸图像特征提取模块、人脸匹配与识别模块、数据对比模块、中央处理模块、数据库储存模块。
S1、人脸图像视频采集及检测模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人脸检测:在图像中准确标定出人脸的位置和大小,采集人脸图像中包含的模式特征十分丰富,如直方图特征、颜色特征、模板特征、结构特征及Haar特征等;另一部分为人脸采集:不同的人脸经过人脸识别装置(23)进行采集下来,比如静态图像、动态图像、不同的位置、不同表情等方面。
S2、人脸图像预处理模块:然后在图像处理的早期阶段对它进行灰度校正、噪声过滤等图像预处理,对于人脸图像而言,其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人脸图像的光线补偿、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化、归一化、几何校正、滤波以及锐化等。
S3、人脸图像特征提取模块:然后对人脸特征进行提取,人脸识别系统可使用的特征通常分为视觉特征、像素统计特征、人脸图像变换系数特征、人脸图像代数特征等,人脸特征提取就是针对人脸的某些特征进行的。
S4、人脸匹配与识别模块与数据库储存模块:提取的人脸图像的特征数据与数据库中存储的特征模板进行搜索匹配,通过设定一个阈值,当相似度超过这一阈值,则把匹配得到的结果输出,人脸识别就是将待识别的人脸特征与已得到的人脸特征模板进行比较,根据相似程度对人脸的身份信息进行判断。
S5、人脸图像预处理模块、人脸图像特征提取模块、人脸匹配与识别模块、数据库储存模块都交由中央处理模块进行分析处理,然后通过数据对比模块进行对比,识别通过则允许通过,识别不通过则通过人脸识别装置(23)发出警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装置(23)的算法包括基于人脸特征点的识别算法、基于整幅人脸图像的识别算法、基于模板的识别算法、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识别的算法。
CN202110758973.1A 2021-07-05 2021-07-05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 Active CN1135034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58973.1A CN113503434B (zh) 2021-07-05 2021-07-05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58973.1A CN113503434B (zh) 2021-07-05 2021-07-05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3434A true CN113503434A (zh) 2021-10-15
CN113503434B CN113503434B (zh) 2022-04-05

Family

ID=78011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58973.1A Active CN113503434B (zh) 2021-07-05 2021-07-05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0343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46080A (zh) * 2022-05-13 2022-09-13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图像识别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8925A (zh) * 2016-05-14 2016-07-27 浙江维融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银行网点实体机器人
WO2017014728A1 (en) * 2015-07-17 2017-01-2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Rotating platform for a computing device
CN108985270A (zh) * 2018-08-16 2018-12-11 安徽超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便捷的人脸识别装置
CN212110015U (zh) * 2020-05-28 2020-12-08 岳洪武 一种道路桥梁工程用测距仪
CN213089294U (zh) * 2020-06-07 2021-04-30 吉安智企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人脸识别设备固定支架
CN112733738A (zh) * 2021-01-12 2021-04-30 深圳市飞瑞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人脸识别数据比对的方法
CN213092338U (zh) * 2020-11-06 2021-04-30 六六智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测温人脸识别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14728A1 (en) * 2015-07-17 2017-01-2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Rotating platform for a computing device
CN105798925A (zh) * 2016-05-14 2016-07-27 浙江维融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银行网点实体机器人
CN108985270A (zh) * 2018-08-16 2018-12-11 安徽超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便捷的人脸识别装置
CN212110015U (zh) * 2020-05-28 2020-12-08 岳洪武 一种道路桥梁工程用测距仪
CN213089294U (zh) * 2020-06-07 2021-04-30 吉安智企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人脸识别设备固定支架
CN213092338U (zh) * 2020-11-06 2021-04-30 六六智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测温人脸识别机
CN112733738A (zh) * 2021-01-12 2021-04-30 深圳市飞瑞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人脸识别数据比对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46080A (zh) * 2022-05-13 2022-09-13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图像识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3434B (zh) 202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17104B (zh) 一种基于监控场景下的人脸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4008395B (zh) 一种基于人脸检索的不良视频智能检测方法
CN106339702A (zh) 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人脸识别方法
CN104866829A (zh) 一种基于特征学习的跨年龄人脸验证方法
CN109508700A (zh)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728225A (zh) 一种用于考勤的高速人脸搜索方法
CN103593654B (zh) 一种人脸定位的方法与装置
CN113503434B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
CN107066514A (zh) 老年人的情绪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09522853A (zh) 面向监控视频的人脸检测与搜索方法
CN101999900A (zh) 一种应用于人脸识别的活体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3310179A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最优姿态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6874877A (zh) 一种结合局部和全局特征的无约束人脸验证方法
CN106295524A (zh) 一种基于视觉词袋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
CN102411709A (zh) 一种虹膜分割识别方法
CN205540806U (zh) 一种三维人脸图像识别装置
CN105320948A (zh) 一种基于图像的性别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0495427C (zh) 复杂背景下的人耳检测及多信息融合的人耳识别方法
CN102945363A (zh) 一种可自动调整照射光强的手指静脉图像采集装置及其采集方法
CN107832696B (zh) 一种电力作业现场物体安全特征识别系统
CN106845362A (zh) 一种基于多尺度变换的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方法
CN204496500U (zh) 一种核验设备
CN106446822B (zh) 基于圆拟合的眨眼检测方法
CN106909880A (zh) 人脸识别中的人脸图像预处理方法
CN108288040A (zh) 基于面部轮廓的多参数人脸识别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