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4293A - 一种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94293A
CN113494293A CN202110466354.5A CN202110466354A CN113494293A CN 113494293 A CN113494293 A CN 113494293A CN 202110466354 A CN202110466354 A CN 202110466354A CN 113494293 A CN113494293 A CN 1134942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chor
roadway
support
supporting
anchor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663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立新
刘毅
张占杰
杨培忠
周文中
赵晋军
赵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46635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942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94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42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9/00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1/00Lining tunnels, galleries or other underground cavities, e.g.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Linings therefor; Making such linings in situ, e.g. by assembl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1/00Lining tunnels, galleries or other underground cavities, e.g.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Linings therefor; Making such linings in situ, e.g. by assembling
    • E21D11/14Lining predominantly with metal
    • E21D11/15Plate linings; Laggings, i.e. linings designed for holding back formation material or for transmitting the load to main supporting members
    • E21D11/152Laggings made of grids or nett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20/00Setting anchoring-bol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9/00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E21D9/12Devices for removing or hauling away excavated material or spoil; Working or loading platfor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5/00Means or methods for preventing, binding, depositing, or removing dust; Preventing explosions or fires
    • E21F5/02Means or methods for preventing, binding, depositing, or removing dust; Preventing explosions or fires by wetting or spraying
    • E21F5/04Spraying barri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5/00Means or methods for preventing, binding, depositing, or removing dust; Preventing explosions or fires
    • E21F5/20Drawing-off or depositing du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方法,涉及煤巷掘进技术领域。该方法确定巷道支护设计方案,包括底抽巷支护参数设计和底抽巷支护设计校核;底抽巷支护参数设计中,采用“锚网+锚索”组合支护方式,包括巷道顶板支护参数设计和巷道两帮支护参数设计;采用割矸+架棚+锚索永久支护+滞后锚杆补强支护的底抽巷快速掘进工艺;快速掘进工艺的施工工序为:割矸→架棚+锚索永久支护→施工风筒侧顶角锚杆和帮角锚杆;平行作业:在二运后锚杆补强支护→回棚。本发明很好地利用底抽巷顶板的地质条件,充分利用掘进工作面的设备、时间和空间,将掘进各个工序最大限度地实现平行作业,缩短循环时间,增加日循环次数,极大地提高底抽巷的掘进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巷掘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高瓦斯高突出矿井煤巷瓦斯含量,消除突出危险,掩护煤巷正常掘进,掘进煤巷前需要预掘底抽巷,对底抽巷所在煤层进行瓦斯抽采。由于底抽巷掘进速度较低,会严重影响回采工作面的正常接续和可持续生产,一方面是矿井治理矿压投入人力物力影响,另一方面主要原因是煤巷抽放时间不足、抽放效果差等造成煤巷掘进效率低下。
因此提高掘进效率缓解衔接紧张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瓦斯问题,所以提前施工底抽巷为抽放提供战场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而提高底抽巷单进水平就成为解决衔接问题的突破点。为了提高底抽巷单进水平,需要开展底抽巷快速掘进技术研究,分析影响底抽巷快速掘进的各种因素,优化底抽巷支护设计,确定合理的支护参数,同时改进掘进工艺和施工工序,对于改善巷道维护效果,加快巷道掘进速度,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对于缓解矿井采掘衔接紧张,确保矿井安全、高效、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底抽巷掘进效率低,导致矿井采掘接续失调难题;底抽巷两帮为砂质泥岩,掘进期间帮部松动或大面积片帮;割矸期间巷道内粉尘大,能见度极低,滞后锚杆支护时看不清,操作缓慢;底抽巷作为煤巷掘进的主战场,需要多台普钻、千米钻机在巷道内施工钻孔,受巷道断面限制,抽放钻机占用了轨道空间,造成轨道线路无法延伸至工作面,导致运输困难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方法,很好地利用底抽巷顶板为灰岩的地质条件,充分利用掘进工作面的设备、时间和空间,将掘进各个工序最大限度地实现平行作业,缩短循环时间,增加日循环次数,极大地提高底抽巷的掘进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方法,包括采用理论分析、实验测试、数值计算和工程类比法,得出煤矿底抽巷空顶区顶板与周围岩体、支护结构之间的关系,空顶距离对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及塑性破坏范围的影响特征,揭示空顶区顶板稳定性的演化规律;采用“割矸+架棚+锚索永久支护+滞后锚杆补强支护”的底抽巷快速掘进工艺;根据底抽巷顶板为灰岩的地质条件,调整底抽巷的作业工序,使掘进各个工序最大限度地实现平行作业;
依据煤矿底抽巷的地质资料,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煤矿底抽巷的支护设计方案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底抽巷在采取支护设计方案后巷道围岩的应力和位移变化情况,检验底抽巷的支护设计效果;
综合底抽巷围岩结构、力学理论分析、工程类比法的经验数值及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确定巷道支护设计方案,包括底抽巷支护参数设计和底抽巷支护设计校核;
底抽巷支护参数设计中,采用“锚网+锚索”组合支护方式,包括巷道顶板支护参数设计和巷道两帮支护参数设计;
巷道顶板支护参数设计中包括以下参数的确定:锚杆型号和规格、锚杆配件、锚索型号和规格、锚索托盘、钢筋托梁规格、锚杆的布置、锚索的布置、网片规格及连接方式、锚固方式;
巷道两帮支护参数设计中包括以下参数的确定:锚杆型号和规格、锚杆配件、锚杆的布置、网片规格及连接方式、锚固方式;
底抽巷支护设计校核包括锚杆直径计算、锚杆长度计算、锚杆间排距计算、锚索长度计算以及校核锚索间、排距;
锚杆型号和规格的确定中,锚杆直径的取值应不小于根据《采矿工程设计手册》和《煤巷锚杆支护理论与成套技术》锚杆直径计算公式得到的数值,锚杆长度的取值应不小于锚杆长度计算公式得到的数值;
锚杆的布置中,锚杆间排距不应大于A1/2,A为悬顶面积;
锚索型号和规格的确定中,锚索的总长度为锚索深入到较稳定岩层的锚固长度、需要悬吊的不稳定岩层厚度、托板及锚具的厚度与外露张拉长度的总和,其中锚索深入到较稳定岩层的锚固长度的取值应不小于
Figure BDA0003044170550000021
其中,K为安全系数,d1为锚索直径,fa为锚索抗拉强度,fc为锚索与锚固剂的粘结强度;
锚杆的布置中,锚索间、排距应满足小于
Figure BDA0003044170550000022
G为锚索设计锚固力,k为安全系数, L2为锚索有效长度,γ为岩体容重;
在底抽巷采用“割矸+架棚+锚索永久支护+滞后锚杆补强支护”的快速掘进工艺,通过实现割矸与支护平行作业来增加割矸循环次数,达到提高单进水平的效果,快速掘进工艺的施工工序为:割矸→架棚+锚索永久支护→施工风筒侧顶角锚杆和帮角锚杆;平行作业:在二运后锚杆补强支护→回棚;
所述快速掘进工艺的时间要求为:(1)3小时割2排矸,1.5小时架2架棚,支护2根锚索、4根锚杆;(2)早班、中班平行进行滞后锚杆支护,每班4排;
割矸工序为:进刀→截割→修边→成形;割矸要求为:①严格执行掘进要求;②严格控制巷道断面成型情况,顶板必须为一平面,禁止出现超挖、欠挖现象,重点管理左、右两顶脚的成型情况;③若掘进过程中出现地质构造、顶板不完整、淋水和受采动影响时,及时采取缩小循环进度,缩小锚杆锚索间排距,进行锚杆锚索永久支护;
架棚+锚索永久支护工序为:返托梁器→抬π型梁上托梁器→上顶网和钢带并与π型梁联→升托梁器、固定π型梁、上两侧拉杆→π型梁两端升起单体柱→用托梁器临时支护升起第二排网片→施工顶部两根锚索→放下托梁器临时支护→铺设风筒侧帮网→施工风筒侧顶角锚杆和帮角锚杆→联顶网和帮网;
架棚+锚索永久支护要求为:①每次割矸2排,先进行架棚支护,架棚排距为1.2米,然后进行锚索支护,锚索间排距执行原作业规程;②采用“单体柱+π型梁+锚索”永久支护方式,顶部π型梁压经纬网,帮部只铺设风筒侧菱形网,临时联网间距均为300mm一道;③单体柱顶梁要受力均匀,若出现受力不均,两侧压弯梁的现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单体柱或π型梁上铺设柱帽或背板;④单体柱摆设角度要根据巷道坡度设立迎山角,迎山角为+1°,严禁出现过山、退山现象;⑤施工风筒侧顶角锚杆和帮角锚杆,锚杆打设位置见底抽巷架棚支护图,每次延伸风筒前必须施工完成;
滞后锚杆补强支护工序为:采用锚杆钻车支护,支护顶锚杆→施工行人侧帮角锚杆→铺设行人侧帮网→支护剩余帮锚杆,联网与支护平行作业;支护要求为:①补强支护距工作面迎头的距离不能超过50米;皮带距帮不小于0.5米,底角锚杆起锚高度不超过0.9米;永久抽放管路距工作面的距离不超过60米;②支护要求严格执行底抽巷断面支护图进行支护,横川、钻场交叉点支护执行交叉点支护设计;
回棚工序为:每天检修班利用锚杆钻车集中回棚,升起锚杆钻车临时支护与π型梁接实→拆除π型梁拉杆→将单体柱卸液→回收单体柱及柱鞋→降下临时支护和π型梁,离开顶板 100mm→升起钻车平台,距离π型梁1.5米→π型梁两侧各站2人、同时抬起π型梁→将π型梁放在指定地点;
回棚要求为:①在架棚前,将前一排的永久支护完毕后,撤去本排棚粱及单体柱,待工作面下一循环重复利用进行架棚支护;②回棚要安排专门观山人员,单体柱卸液后,先撤去两侧单体柱,再回收顶部π型梁;
所述快速掘进工艺对原设备的改进包括:将原有的皮带架改造成H架,底托辊,实现底皮带运料;每天检修班检查风筒质量,及时处理风筒破口的隐患,确保工作面风量足够;将永久抽采支管安装至距工作面迎头80m范围内,再通过4寸排水铁管将抽采系统接至工作面迎头5-10m范围内,保障工作面迎头始终有抽采系统;使用千米钻机在掘进后方向掘进方向未掘区域施工钻孔进行连抽;在滞后锚杆支护段至机组转载机之间安设2-3道捕尘网,距离捕尘网500mm范围安装降尘喷雾;对原风筒的悬挂位置进行调整,原则是司机位置与风筒布置在同一侧;
在底抽巷每隔150m布置一个钻场,打穿层钻孔进行瓦斯抽放;
钻场前后5米范围内,不实施快速掘进方案,按正常锚杆锚索支护进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方法,很好地利用底抽巷顶板为灰岩的地质条件,充分利用掘进工作面的设备、时间和空间,将掘进各个工序最大限度地实现平行作业,缩短循环时间,增加日循环次数,极大地提高底抽巷的掘进效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底抽巷掘进效率低,导致矿井采掘接续失调难题,提出了底抽巷掘进新工艺,最大限度地实现割矸和支护工序的平行作业,同时将滞后锚杆支护从人工施工支护转换成锚杆钻车支护,大大提高了单根锚杆的支护效率,大幅度缩短了支护时间,增加了日循环次数,将底抽巷月掘进效率提高了47%。
(2)底抽巷两帮为砂质泥岩,为防止掘进期间帮部松动或大面积片帮,在距掘进迎头 20m至滞后锚杆支护范围内的巷道帮部每2~3排打一根中部锚杆,加强帮部支护强度,同时加快滞后锚杆跟进速度,减少空帮时间,滞后锚杆支护距掘进工作面迎头的距离不能超过50 米。
(3)通过对原有的部分运输系统进行改进,将原有的皮带架改造成H架,底托辊,实现底皮带运料,有效地解决了掘进工作面长距离运料困难的难题。
(4)新工艺实现了割矸和锚杆支护的平行作业,通过在滞后锚杆支护段至机组转载机之间安设2-3道捕尘网,距离捕尘网500mm范围安装降尘喷雾,有效地降低了截割期间的粉尘,保障锚杆滞后支护的效率。
(5)新工艺很好地利用了底抽巷顶板为灰岩的特殊地质条件,巷道顶板K6灰岩完整性好,岩石致密坚硬,是实施新工艺的前提条件和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巷道围岩结构模型;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Timoshenko梁力学模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底抽巷支护设计图;其中,(a)为巷道断面支护设计图;(b) 为底抽巷顶板支护设计图;(c)为巷道左帮支护设计图;(d)为巷道右帮支护设计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底抽巷掘进工艺工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底抽巷架棚工序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底抽巷断面支护三视图;其中,(a)为正视图,(b)为俯视图,(c)为左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钻场支护布置示意图。
图中:1、钢筋托梁;2、锚索;3、第一托盘;4、第二托盘;5、锚杆;6、第一金属网; 7、第二金属网;8、W型钢带护板;9、锚杆钻车;10、皮带;11、综掘机;12、单体支柱; 13、巷道迎头;14、单体柱;15、π型梁;16、拉钩套筒;17、风筒;18、钢筋梯;19、永久支护;20、联锁拉钩;21、经纬网;22、菱形网;23、底抽巷;24、钻场;25、锁口锚索; 26、钢筋梯子梁;27、钢筋网网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方法,包括采用理论分析、实验测试、数值计算和工程类比法,得出胡底矿底抽巷空顶区顶板与周围岩体、支护结构之间的关系,空顶距离对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及塑性破坏范围的影响特征,揭示空顶区顶板稳定性的演化规律;采用“割矸+架棚+锚索永久支护+滞后锚杆补强支护”的底抽巷新型快速掘进工艺;根据底抽巷顶板为灰岩的地质条件,调整底抽巷的作业工序,合理的利用设备、时间和空间特点,使掘进各个工序最大限度地实现平行作业;
综合底抽巷围岩结构、力学理论分析、工程类比法的经验数值及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确定巷道支护设计方案,包括底抽巷支护参数设计和底抽巷支护设计校核。
根据巷道围岩的特点,建立锚杆(索)支护条件下的巷道围岩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图中梁结构为顶板岩层中的似连续体短梁、夹层梁或者层梁,垫层为梁结构与网之间的松软破碎岩体,垫层的完整性不冒落是控制前三区域不扩大的关键。
巷道在锚网索联合支护条件下,巷道顶板支护结构控顶范围内岩层可看作梁结构,考虑到岩层的岩性和构造特点,可用弹塑性理论求解。因此运用Timoshenko梁理论展开计算,建立锚杆(索)支护条件下梁的载荷力学计算模型如图2,图中竖向均布荷载为q,集中力为p1、 p2、p3、p4和p5,与集中力相对应的符号ξ1、ξ2、ξ3、ξ4和ξ5分别是该力作用于梁上点在X轴向上的坐标值。倾斜载荷p4和p5与梁轴线方向的夹角均为α。根据研究对象自身结构和受力条件的对称性特点,可定义边界力为Q0和M0。然后就不同载荷展开计算。经过计算分析可得知,设计锚网索支护方案必须考虑支护强度(或密度)和锚杆(索)布置方式两方面因素。
锚杆支护的实质就是锚杆和锚固区域的岩体相互作用而组成锚固体,形成统一的承载结构,相对于深部围岩的关键承载结构而言是围岩次生承载结构。巷道围岩锚固体强度提高后,可以减少巷道周围破碎区、塑性区的范围和巷道的周边位移,控制围岩破碎区、塑性区的发展,从而有利于保持巷道围岩的稳定。
巷道围岩支护参数确定原则如下:
(1)一次支护原则。锚杆支护应尽量一次支护就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避免二次或多次支护。一方面,这是矿井实现高效、安全生产的要求,为采矿服务的巷道和硐室等工程,需要保持长期稳定,不能经常维修;另一方面,这是锚杆支护本身的作用原理决定的。巷道围岩一旦揭露立即进行锚杆支护效果最佳,而在己发生离层、破坏的围岩中安装锚杆,支护效果会受到显著影响。
(2)高预应力和预应力扩散原则。预应力是锚杆支护中的关键因素,是区别锚杆支护是被动支护还是主动支护的参数,只有高预应力的锚杆支护才是真正的主动支护,才能充分发挥锚杆支护的作用。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给锚杆施加较大的预应力;另一方面,通过托板、钢带等构件实现锚杆预应力的扩散,扩大预应力的作用范围,提高锚固体的整体刚度与完整性。
(3)“三髙一低”原则。即高强度、高刚度、高可靠性与低支护密度原则。在提高锚杆强度(如加大锚杆直径或提高杆体材料的强度)、刚度(提高锚杆预应力、加长或全长锚固),保证支护系统可靠性的条件下,降低支护密度,减少单位面积上锚杆数量,提高掘进速度。
(4)临界支护强度与刚度原则。锚杆支护系统存在临界支护强度与刚度,如果支护强度与刚度低于临界值,巷道将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围岩变形与破坏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设计锚杆支护系统的强度与刚度应大于临界值。
(5)相互匹配原则。锚杆各构件,包括托板、螺母、钢带等的参数与力学性能应相互匹配,锚杆与锚索的参数与力学性能应相互匹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锚杆支护的整体支护作用。
(6)可操作性原则。提供的锚杆支护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井下施工管理和掘进速度的提高。
(7)在保证巷道支护效果和安全程度,技术上可行、施工上可操作的条件下,做到经济合理,有利于降低巷道支护综合成本。
底抽巷支护参数设计中,某煤矿底抽巷断面形状为为矩形断面,掘进宽度×掘进高度=4600mm×3200mm,净宽度×净高度=4400mm×3100mm;S=14.72m2,S=13.64m2,采用“锚网+锚索”组合支护方式。
(1)巷道顶板支护
锚杆型号和规格:Ф22×2400mm,MSGLW—500/22/2400高强度左旋无纵肋螺纹钢锚杆。
锚杆配件:采用强力锚杆螺母,配合高强度托盘调心球垫和尼龙垫圈,托盘采用高强度拱形托盘,规格为长×宽×厚=150×150×10mm钢板、400×280×4mm型W钢带护板。
锚索型号和规格:Ф22×6300mm,SKP22-1/1720-6300股高强度低松驰钢铰线锚索,头部设有树脂锚固剂搅拌头,尾部配有高强度锁具。
锚索托盘:长×宽×厚=300×300×16mm钢板。
钢筋托梁规格:采用Φ14mm的钢筋焊接而成,宽度为80mm,钢筋托梁长度4200mm,型号Φ14-4200-80-5(眼距1000mm)。
锚杆布置:排距1.2m,间距1.0m,每排5根锚杆,距帮0.3m开始布置,靠近巷帮的顶板锚杆安设角度与垂直线成15度角,其余与顶板垂直。
锚索布置:采用矩形布置,每排2根,排距为2.4m,间距2.0m,居中布置,距帮1.3m,锚索施工角度与顶板垂直。
网片规格及连接方式:网片规格为4600×1400mm,网格50×50mm,采用10#铁丝编织的金属菱形网;网与网采用搭接方式连接,搭接长度100mm,采用双股16#镀锌铅丝拧紧,至少拧3圈,将剩余联网丝扭成麻花状,并使之紧贴在所联网片上(联网丝剩余长度长时,且宜梳小辫)。顶帮铺设菱形金属网,顶网与帮网连接在一起。
锚固方式:树脂加长锚固。锚杆采用两支锚固剂,先放一支规格为MSK2335,再放一支规格为MSZ2360,钻孔直径为30mm,锚固长度不小于1200mm,锚固力不小于150KN,预紧力距不小于400N·m,外露长度为10-50mm;锚索采用四支锚固剂,两支规格为MSK2335,两支规格为MSZ2360(先放快速药卷MSK2335,后放两支中速药卷MSZ2360),钻孔直径 30mm,锚固长度不小于2416mm,外露长度锁具外150-250mm,预紧力不小于250KN。
(2)巷道两帮支护
锚杆型号和规格:Ф22×2400mm,MSGLW—500/22/2400高强度左旋无纵肋螺纹钢锚杆。
锚杆配件:采用强力锚杆螺母,配合高强度托盘调心球垫和尼龙垫圈,托盘采用高强度拱形托盘,规格为长×宽×厚=150×150×10mm钢板、400×280×4mm型W钢带护板。
锚杆布置:排距1.2m,间距1.1m,每排每帮3根锚杆,顶锚杆距顶板0.4m,安设角度与水平成向上10度角,底锚杆距底板0.6m,安设角度与水平成向下10度角,中部锚杆施工角度与巷帮垂直。
网片规格及连接方式:网片规格为3200×1400mm,网格50×50mm,采用10#铁丝编织的金属菱形网;网与网采用搭接方式连接,搭接长度100mm,采用双股16#镀锌铅丝捆扎,每隔150mm捆扎一道,拧结不少于3圈。
锚固方式:锚杆采用两支锚固剂加长锚固,先放一支规格为MSK2335,再放一支规格为 MSZ2360,锚固长度不小于1200mm,锚固力不小于150KN,预紧力距不小于400N·m,钻孔直径为30mm,外露长度为10-50mm。
巷道支护设计如图3所示。
底抽巷支护设计校核包括锚杆直径计算、锚杆长度计算、锚杆间排距计算、锚索长度计算以及校核锚索间、排距,具体如下:
(1)锚杆直径计算
根据《采矿工程设计手册》和《煤巷锚杆支护理论与成套技术》锚杆直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44170550000081
式中:d—锚杆直径,m;
Q—锚杆锚固力,取现场拉拔力试验数据的平均值或经验数据,根据作业规程资料,锚杆设计锚固力取150KN;
σt—锚杆抗拉强度,取值为630MPa。
将以上数据代入锚杆直径计算公式得:
d=0.0174m≈0.018
因此,锚杆直径取值应不小于18mm,根据矿井现有支护施工经验,锚杆直径取22mm,满足要求。
(2)锚杆长度计算
锚杆长度计算公式为:
l=l1+l2+l3
式中:l1—外露长度,取值0.1m;
l2—锚杆有效长度,m;
l3—锚杆深入老顶长度,m。
①锚杆有效长度计算
按经验公式计算锚杆长度L(加固拱理论)
l2=N(1.1+B/10)=1.0×(1.1+4.6/10)=1.56(m);
式中:l2—锚杆长度,m;
N—围岩稳定影响系数,取系数1.0;
B—巷道跨度,取4.6m。
②锚杆深入老顶长度计算
l3的长度计算有两种方法:
1)根据经验公式取值0.3~0.4m。
2)按照锚固粘结力与拉断承载力关系计算
Figure BDA0003044170550000091
式中:d—为锚杆直径,取值0.022m;
σt—为锚杆抗拉强度,材质为HRB500钢筋的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其值为630MPa;
τc—为粘结强度,取6MPa。
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
l3=0.022×630/(4×6)=0.578m
故l3的取值为0.578m。
根据以上计算,锚杆长度为:
l=l1+l2+l3=0.1+1.56+0.578=2.238m
因此,顶板锚杆长度取值应不小于2.238m,根据矿井现有支护施工经验,锚杆长度取 2.4m,满足要求。
(3)锚杆间排距计算
顶板悬顶面积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3044170550000092
式中:A—悬顶面积,m2
Q—锚杆设计锚固力,KN;
K—安全系数,一般取2.0;
r—被悬吊岩石容重,取28KN/m3
L2—冒落拱高度,取0.875m;
A=150/2.0*28*0.875=3.06m2
锚杆间排距为:
a=b=A1/2=1.75m
以上计算可以得出锚杆间排距不应大于1.75m,根据工程类比法,顶板较完整,锚杆间排距取0.8~1.2m,结合本矿现有支护施工经验,锚杆排距取1200mm,间距取1000mm,满足要求。
(4)锚索长度计算
锚索的长度应满足:
L=La+Lb+Lc+Ld
式中:L—锚索的总长度,m;
La—锚索深入到较稳定岩层的锚固长度,m;
Figure BDA0003044170550000101
式中:K—安全系数,取2.0;
d1—锚索直径,取21.8mm;
fa—锚索抗拉强度,取1720N/mm2
fc—锚索与锚固剂的粘结强度,10N/mm2
Lb—需要悬吊的不稳定岩层厚度2.4m;
Lc—托板及锚具的厚度,0.1m;
Ld—外露张拉长度,0.25m。
L=1.87+2.4+0.1+0.25=4.62m
根据工程类比法,参照本矿同类巷道支护情况,锚索长度取6.3m,满足要求。
(5)校核锚索间、排距:应满足
Figure BDA0003044170550000102
式中:a——锚索间、排距,m;
G——锚索设计锚固力,250KN/根;
k——安全系数,取2.0;(松散系数);
L2——有效长度(取b);
L2=b(锚索取围岩松动圈冒落高度);
Figure BDA0003044170550000111
式中:B——巷道掘宽(掘宽4.6m);
H——巷道掘高(3.2m);
f——顶板岩石普氏系数为4.8-8.56;(取4.8);
ω——两帮围岩的似内摩擦角,ω=arctan(f)。
将以上参数带入上式得:b=0.55m;
则L2=0.55m;
γ——岩体容重;28KN/m3
Figure BDA0003044170550000112
底抽巷设计锚索排距为2.4m,间距为2m,锚索参数能够满足锚索间排距校核要求。
在底抽巷采用“割矸+架棚+锚索永久支护+滞后锚杆补强支护”的新型快速掘进工艺,通过实现割矸与支护平行作业来增加割矸循环次数,达到提高单进水平的效果。
新型快速掘进工艺安全性分析如下:(1)顶板K6灰岩的稳定性;底抽巷以K6灰岩为顶板,平均厚度1.8m,深灰色灰岩,岩石致密坚硬,普氏系数约6-8,顶板完整性好,采用架棚工艺可以有效结实顶板,保证顶板受力均匀。(2)架棚支护的可靠性;采用“单体柱+π型梁”一梁两柱架棚支护,单体柱初撑力不下于12MPa,棚与棚之间采用拉钩联锁,每一列单体柱采用钢绞线联锁,每一根单体柱加设防倒绳,同时按照原设计每两排打两根
Figure BDA0003044170550000113
锚索,锚索预紧力不下于250KN,保证了架棚支护段的顶板安全。(3)滞后锚杆的及时性;滞后锚杆补强支护随掘进及时跟进,距迎头不超50米,确保了补强支护的及时性,保证顶板支护安全可靠。(4)矿压监测的准确性;掘进过程中每50米安装一组顶板离层仪、一块锚杆测力计和一块锚索测力计、一组十字位移测点,工作面50米范围每班进行观测,50米以外每周观测1-2次,通过矿压监测分析巷道围岩变化情况。目前底抽巷累计掘进2000米,通过矿压监测分析,架棚支护期间及回棚后巷道围岩变化不明显,说明了架棚支护工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新型快速掘进工艺施工工序为:割矸→架棚(锚索)永久支护→施工风筒侧顶角锚杆和帮角锚杆;平行作业:在二运后锚杆补强支护→回棚,如图4所示。
快速掘进工艺的时间要求为:
(1)3小时割2排矸,1.5小时架2架棚,支护2根锚索、4根锚杆;
(2)早班、中班平行进行滞后锚杆支护,每班4排。
割矸工序为:
(1)进刀→截割→修边→成形。
(2)割矸要求为:
①严格执行掘进要求,沿煤顶板,K6灰岩为顶板进行掘进;
②严格控制巷道断面成型情况,顶板必须为一平面,禁止出现超挖、欠挖等现象,重点管理左、右两顶脚的成型情况;
③若掘进过程中出现地质构造、顶板不完整等情况,及时采取缩小循环进度,缩小锚杆 (索)间排距,进行锚杆锚索永久支护。
架棚(锚索)永久支护工序为:
(1)返托梁器→抬π型梁上托梁器→上顶网(提前将钢带联在网片上)并与π型梁联2-3道→升托梁器、固定π型梁、上两侧拉杆→π型梁两端升起单体柱(初撑力达到12MP) →用托梁器临时支护升起第二排网片→施工顶部2根锚索→放下托梁器临时支护→铺设风筒侧帮网→施工风筒侧顶角锚杆和帮角锚杆→联顶网和帮网。
(2)架棚要求为:
①每次割矸2排,先进行架棚支护,架棚排距为1.2米,然后进行锚索支护,锚索间排距执行原作业规程;
②采用“单体柱+π型梁+锚索”永久支护方式,顶部π型梁压经纬网,帮部只铺设风筒侧菱形网,临时联网间距均为300mm一道(行人侧帮部菱形网补强支护时再铺设);
③单体柱顶梁要受力均匀,若出现受力不均,两侧压弯梁的现象,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单体柱或π型梁上铺设柱帽或背板;
④单体柱摆设角度要根据巷道坡度设立迎山角,迎山角为+1°,严禁出现过山、退山等现象;
⑤施工风筒侧顶角锚杆和帮角锚杆,锚杆打设位置见底抽巷架棚支护图,每次延伸风筒前必须施工完成。
滞后锚杆补强支护工序为:
(1)采用锚杆钻车支护,支护顶锚杆→施工行人侧帮角锚杆→铺设行人侧帮网→支护剩余帮锚杆,联网与支护平行作业。
(2)支护要求为:
①补强支护距工作面迎头的距离不能超过50米;皮带距帮不小于0.5米,底角锚杆起锚高度不超过0.9米;永久抽放管路距工作面的距离不超过60米;
②支护要求严格执行底抽巷断面支护图进行支护,横川、钻场交叉点支护执行交叉点支护设计;
回棚工序为:
(1)每天检修班利用锚杆钻车集中回棚,升起锚杆钻车临时支护与π型梁接实→拆除π型梁拉杆→将单体柱卸液→回收单体柱及柱鞋→降下临时支护和π型梁,离开顶板100mm→升起钻车平台,距离π型梁1.5米→π型梁两侧各站2人、同时抬起π型梁→将π型梁放在指定地点
(2)回棚要求为:
①在架棚往前(往工作面方向)一排的永久支护完毕后,可撤去本排棚粱及单体柱,待工作面下一循环重复利用进行架棚支护;
②回棚要安排专门观山人员,单体柱卸液后,先撤去两侧单体柱,再回收顶部π型梁。
底抽巷架棚工序流程如图5所示。
新工艺支护设备及材料如下:
(1)网片:顶网采用经纬网,顶网规格为:长4.6m×宽1.4m,网孔规格为38×38mm,搭接长度为100mm,初次联网450mm一道,后期补联150mm一道。帮部采用菱形网,规格为长2.9m×宽1.4m,网孔规格为50×50mm,搭接长度为100mm,初次联网300mm一道,后期补联150mm一道。
(2)π型梁:长4.5m,在梁上加设2根拉杆套筒,距离两端0.7m。
(3)单体柱:型号为DW35-30/100,单体柱必须穿专用柱鞋,架棚后单体柱要加防倒绳和联锁绳。
(4)拉杆:拉杆采用18号圆钢加工,拉杆长度为1100mm。
(5)乳化液泵:型号为BRW40/20,升单体柱时保证单体柱压力不小于90KN(12MP)。
(6)施工临时支护锚杆:迎头施工超前探孔时,可以平行施工风筒侧顶角锚杆和帮角锚杆,每次延伸风筒前必须施工到位。
(7)锚杆钻车:采用两臂锚杆钻车进行支护。
(8)锚索张拉泵:在锚杆钻车上加工锚索张拉装置。
(9)锚杆(索)材料、钢筋梯、间排距及支护工艺与原设计一致。
本实施例中的底抽巷断面支护三视图见图6。
根据底抽巷现场生产地质条件、支护现状和理论分析,提出三种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方案一采用“锚杆+长锚索”联合支护方式,方案二和方案三采用“短锚索+长锚索”联合支护方式,具体参数见表1。
表1设计方案表
Figure BDA0003044170550000141
根据对三种掘进新工艺方案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可知,方案二距掘进工作面迎头50m处,顶板最大下沉量为202.96mm,超出了200mm,不能满足要求;方案一与方案三均能满足生产和安全要求,方案一距掘进工作面迎头50m处,顶板最大下沉量为188.83mm;方案三距掘进工作面迎头50m处,顶板最大下沉量为187.56mm,都控制在200mm以内。方案一锚杆间排距与方案三全锚索相比较小,能够很好地抑制浅部岩层离层,裂隙张开,保持围岩的完整性,减少岩层弯曲引起的拉伸破坏改善岩层应力状态,防止间排距过大造成的浅部岩块松动掉落。方案三因全锚索预紧力较大,使围岩完全处于受压状态,抑制围岩弯曲变形、拉伸与剪切破坏的出现,使围岩成为承载的主体,在锚固区内形成刚度较大的预应力承载结构,阻止锚固区内围岩产生离层,同时改善了围岩深部的应力状态。
方案三长锚索采用三花布置,平均每1.0m布置一根长锚索,方案一长锚索采用矩形布置,平均每1.2m布置一根长锚索,从掘进效率考虑方案一优于方案三;另外从现场巷道施工经验考虑,顶板采用“锚杆+锚索”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支护方式,因此,建议底抽巷掘进工艺选用方案一。
掘进新工艺对原设备和技术改进如下:
(1)远距离运料设备的改进;
底抽巷作为煤巷掘进的主战场,需要多台普钻、千米钻机在巷道内施工钻孔,受巷道断面限制,抽放钻机占用了轨道空间,造成轨道线路无法延伸至工作面,导致运输困难,通过研究对原有的部分运输系统进行改进,将原有的皮带架改造成H架,底托辊,实现底皮带运料,有效地解决掘进工作面长距离运料困难难题。
(2)通风系统的改进;
每天检修班检查风筒质量,及时处理风筒破口等隐患,确保工作面风量足够。
(3)瓦斯管理的改进;
①将永久抽采支管安装至距工作面迎头80m范围内,再通过4寸排水铁管将抽采系统接至工作面迎头5-10m范围内,保障工作面迎头始终有抽采系统。
②使用千米钻机在掘进后方向掘进方向未掘区域施工钻孔进行连抽,减少瓦斯通过裂隙等方式向掘进工作面涌出,避免巷道瓦斯影响掘进效率。
(4)粉尘管理的改进;
新工艺实现了割矸和锚杆支护的平行作业,割矸期间巷道内粉尘大,能见度极低,滞后锚杆支护时看不清,操作缓慢,通过在滞后锚杆支护段至机组转载机之间安设2-3道捕尘网,距离捕尘网500mm范围安装降尘喷雾,有效地降低截割期间的粉尘,保障锚杆滞后支护的效率。
(5)风筒位置的调整;
为了减小掘进期间粉尘对机组司机视线的影响,对原风筒的悬挂位置进行调整,原则是:司机位置在哪边,风筒就布置在哪边,目的是让掘进机组司机掘进期间视线清楚,防治受割矸期间巷道内粉尘影响看不见巷道边界,从而影响掘进质量和掘进效率。如选用三一重工的机组,司机位置在左侧,风筒就布置在左侧;天地机组,司机位置在右侧,风筒就布置在右侧。
掘进新工艺技术要求如下:
(1)割矸不能破顶,才能保障顶梁接实顶板,提高支护强度;
(2)底板平整度要求高,才能保证柱腿支到实底,保障单体柱的初撑力;
(3)截割两帮平齐,确保裸露岩石是一个整体,可以有效防止风化片帮;
(4)割矸时将底板浮矸一次铲净,可以减少挖柱窝的时间,保障架棚效率。
(5)由于巷道帮部为砂质泥岩,空帮时间长容易导致岩石风化、离层,造成片帮,为了防止大面积片帮,工作面支护作业时帮部每3排打一根中部锚杆,加强帮部支护强度,同时加快滞后锚杆跟进速度,减少空帮时间。
为了降低瓦斯含量,消除突出隐患,在底抽巷每隔150m布置一个钻场,打穿层钻孔进行瓦斯抽放,钻场支护布置参数如图7所示。
由于钻场附近顶板揭露面积大,从而引起周围岩体内的应力重新分布,容易造成应力集中,为了有效控制钻场附近围岩变形和保证安全掘进,钻场前后5米范围内,不实施快速掘进方案,按正常锚杆锚索支护进行。
通过对某煤矿的某底抽巷1号测站和2号测站进行矿压监测,1号测站顶板锚杆工作阻力为79.2kN,帮锚杆工作阻力为63.2kN,锚索工作阻力为142.2kN;2号测站顶板锚杆工作阻力为76.4kN,帮锚杆工作阻力为65.2kN,锚索工作阻力为139.8kN,监测结果表明两个监测断面锚杆(索)受力处于合理状态,围岩处于稳定结构状态。该底抽巷1号测站断面顶板2m处深部位移为71mm,4m处深部位移为17mm,顶板总计下沉88mm;2号测站断面顶板 2m处深部位移为67mm,顶板4m处深部位移位16mm,顶板总计下沉83mm,监测结果表明巷道顶板松动离层值很小,巷道围岩控制效果较好。
本实施例很好地利用了底抽巷顶板为灰岩的地质条件,充分利用掘进工作面的设备、时间和空间,将掘进各个工序最大限度地实现平行作业,缩短了循环时间,增加了日循环次数,极大地提高了底抽巷的掘进效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底抽巷掘进效率低,导致矿井采掘接续失调难题,深入研究了底抽巷掘进效率低的主控因素和可能提效的途径,提出了底抽巷掘进新工艺,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割矸和支护工序的平行作业,将原掘进工艺两排支护22根锚杆、2根锚索施工与割矸顺序作业,优化为只有4根锚杆、2根锚索施工与割矸顺序作业,剩余的18根锚杆施工就实现了与掘进割矸等工序的平行作业,同时将滞后锚杆支护从人工施工支护转换成锚杆钻车支护,大大提高了单根锚杆的支护效率,大幅度缩短了支护时间,增加了日循环次数,将底抽巷月掘进效率提高了47%。
(2)底抽巷两帮为砂质泥岩,为防止掘进期间帮部松动或大面积片帮,在距掘进迎头 20m至滞后锚杆支护范围内的巷道帮部每2~3排打一根中部锚杆,加强帮部支护强度,同时加快滞后锚杆跟进速度,减少空帮时间,滞后锚杆支护距掘进工作面迎头的距离不能超过50 米。
(3)底抽巷作为煤巷掘进的主战场,需要多台普钻、千米钻机在巷道内施工钻孔,受巷道断面限制,抽放钻机占用了轨道空间,造成轨道线路无法延伸至工作面,导致运输困难,通过研究对原有的部分运输系统进行了改进,将原有的皮带架改造成H架,底托辊,实现了底皮带运料,有效地解决了掘进工作面长距离运料困难的难题。
(4)新工艺实现了割矸和锚杆支护的平行作业,割矸期间巷道内粉尘大,能见度极低,滞后锚杆支护时看不清,操作缓慢,通过在滞后锚杆支护段至机组转载机之间安设2-3道捕尘网,距离捕尘网500mm范围安装降尘喷雾,有效地降低了截割期间的粉尘,保障锚杆滞后支护的效率。
(5)新工艺很好地利用了底抽巷顶板为灰岩的特殊地质条件,巷道顶板K6灰岩完整性好,岩石致密坚硬,是实施新工艺的前提条件和保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采用理论分析、实验测试、数值计算和工程类比法,得出煤矿底抽巷空顶区顶板与周围岩体、支护结构之间的关系,空顶距离对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及塑性破坏范围的影响特征,揭示空顶区顶板稳定性的演化规律;采用“割矸+架棚+锚索永久支护+滞后锚杆补强支护”的底抽巷快速掘进工艺;根据底抽巷顶板为灰岩的地质条件,调整底抽巷的作业工序,使掘进各个工序最大限度地实现平行作业;
依据煤矿底抽巷的地质资料,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煤矿底抽巷的支护设计方案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底抽巷在采取支护设计方案后巷道围岩的应力和位移变化情况,检验底抽巷的支护设计效果;
综合底抽巷围岩结构、力学理论分析、工程类比法的经验数值及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确定巷道支护设计方案,包括底抽巷支护参数设计和底抽巷支护设计校核;
底抽巷支护参数设计中,采用“锚网+锚索”组合支护方式,包括巷道顶板支护参数设计和巷道两帮支护参数设计;
巷道顶板支护参数设计中包括以下参数的确定:锚杆型号和规格、锚杆配件、锚索型号和规格、锚索托盘、钢筋托梁规格、锚杆的布置、锚索的布置、网片规格及连接方式、锚固方式;
巷道两帮支护参数设计中包括以下参数的确定:锚杆型号和规格、锚杆配件、锚杆的布置、网片规格及连接方式、锚固方式;
底抽巷支护设计校核包括锚杆直径计算、锚杆长度计算、锚杆间排距计算、锚索长度计算以及校核锚索间、排距;
在底抽巷采用“割矸+架棚+锚索永久支护+滞后锚杆补强支护”的快速掘进工艺,通过实现割矸与支护平行作业来增加割矸循环次数,达到提高单进水平的效果,快速掘进工艺的施工工序为:割矸→架棚+锚索永久支护→施工风筒侧顶角锚杆和帮角锚杆;平行作业:在二运后锚杆补强支护→回棚;
在底抽巷每隔150m布置一个钻场,打穿层钻孔进行瓦斯抽放;
钻场前后5米范围内,不实施快速掘进方案,按正常锚杆锚索支护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抽巷支护设计校核具体包括:
锚杆型号和规格的确定中,锚杆直径的取值应不小于根据《采矿工程设计手册》和《煤巷锚杆支护理论与成套技术》锚杆直径计算公式得到的数值,锚杆长度的取值应不小于锚杆长度计算公式得到的数值;
锚杆的布置中,锚杆间排距不应大于A1/2,A为悬顶面积;
锚索型号和规格的确定中,锚索的总长度为锚索深入到较稳定岩层的锚固长度、需要悬吊的不稳定岩层厚度、托板及锚具的厚度与外露张拉长度的总和,其中锚索深入到较稳定岩层的锚固长度的取值应不小于
Figure FDA0003044170540000021
其中,K为安全系数,d1为锚索直径,fa为锚索抗拉强度,fc为锚索与锚固剂的粘结强度;
锚杆的布置中,锚索间、排距应满足小于
Figure FDA0003044170540000022
G为锚索设计锚固力,k为安全系数,L2为锚索有效长度,γ为岩体容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掘进工艺的时间要求为:(1)3小时割2排矸,1.5小时架2架棚,支护2根锚索、4根锚杆;(2)早班、中班平行进行滞后锚杆支护,每班4排;
割矸工序为:进刀→截割→修边→成形;割矸要求为:①严格执行掘进要求;②严格控制巷道断面成型情况,顶板必须为一平面,禁止出现超挖、欠挖现象,重点管理左、右两顶脚的成型情况;③若掘进过程中出现地质构造、顶板不完整、淋水和受采动影响时,及时采取缩小循环进度,缩小锚杆锚索间排距,进行锚杆锚索永久支护;
架棚+锚索永久支护工序为:返托梁器→抬π型梁上托梁器→上顶网和钢带并与π型梁联→升托梁器、固定π型梁、上两侧拉杆→π型梁两端升起单体柱→用托梁器临时支护升起第二排网片→施工顶部两根锚索→放下托梁器临时支护→铺设风筒侧帮网→施工风筒侧顶角锚杆和帮角锚杆→联顶网和帮网;
架棚+锚索永久支护要求为:①每次割矸2排,先进行架棚支护,架棚排距为1.2米,然后进行锚索支护,锚索间排距执行原作业规程;②采用“单体柱+π型梁+锚索”永久支护方式,顶部π型梁压经纬网,帮部只铺设风筒侧菱形网,临时联网间距均为300mm一道;③单体柱顶梁要受力均匀,若出现受力不均,两侧压弯梁的现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单体柱或π型梁上铺设柱帽或背板;④单体柱摆设角度要根据巷道坡度设立迎山角,迎山角为+1°,严禁出现过山、退山现象;⑤施工风筒侧顶角锚杆和帮角锚杆,锚杆打设位置见底抽巷架棚支护图,每次延伸风筒前必须施工完成;
滞后锚杆补强支护工序为:采用锚杆钻车支护,支护顶锚杆→施工行人侧帮角锚杆→铺设行人侧帮网→支护剩余帮锚杆,联网与支护平行作业;支护要求为:①补强支护距工作面迎头的距离不能超过50米;皮带距帮不小于0.5米,底角锚杆起锚高度不超过0.9米;永久抽放管路距工作面的距离不超过60米;②支护要求严格执行底抽巷断面支护图进行支护,横川、钻场交叉点支护执行交叉点支护设计;
回棚工序为:每天检修班利用锚杆钻车集中回棚,升起锚杆钻车临时支护与π型梁接实→拆除π型梁拉杆→将单体柱卸液→回收单体柱及柱鞋→降下临时支护和π型梁,离开顶板100mm→升起钻车平台,距离π型梁1.5米→π型梁两侧各站2人、同时抬起π型梁→将π型梁放在指定地点;
回棚要求为:①在架棚前,将前一排的永久支护完毕后,撤去本排棚粱及单体柱,待工作面下一循环重复利用进行架棚支护;②回棚要安排专门观山人员,单体柱卸液后,先撤去两侧单体柱,再回收顶部π型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掘进工艺的实施需要对原设备进行改进,包括:将原有的皮带架改造成H架,底托辊,实现底皮带运料;每天检修班检查风筒质量,及时处理风筒破口的隐患,确保工作面风量足够;将永久抽采支管安装至距工作面迎头80m范围内,再通过4寸排水铁管将抽采系统接至工作面迎头5-10m范围内,保障工作面迎头始终有抽采系统;使用千米钻机在掘进后方向掘进方向未掘区域施工钻孔进行连抽;在滞后锚杆支护段至机组转载机之间安设2-3道捕尘网,距离捕尘网500mm范围安装降尘喷雾;对原风筒的悬挂位置进行调整,原则是司机位置与风筒布置在同一侧。
CN202110466354.5A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方法 Pending CN1134942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6354.5A CN113494293A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6354.5A CN113494293A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4293A true CN113494293A (zh) 2021-10-12

Family

ID=77997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66354.5A Pending CN113494293A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94293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2519A (zh) * 2013-01-31 2013-10-2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煤巷安全快速掘进方法
CN103485795A (zh) * 2013-10-10 2014-01-01 河南理工大学 煤矿巷道快速掘进连续支护作业的方法
CN104564089A (zh) * 2014-12-31 2015-04-29 闫振东 一种冲击破碎式岩巷掘进机的岩巷快速掘进工艺
CN106812532A (zh) * 2016-03-30 2017-06-09 六盘水师范学院 一种高瓦斯突出矿井薄煤层半煤岩切顶巷道快速掘进系统
CN106837333A (zh) * 2017-01-17 2017-06-13 济宁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霄云煤矿 一种综采工作面预掘巷道式过断层方法
CN109655400A (zh) * 2018-12-26 2019-04-19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巷道塑性区分析方法
CN111022058A (zh) * 2019-12-11 2020-04-17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掘锚一体化的特厚煤层中巷道快速掘进与支护方法
WO2021007960A1 (zh) * 2019-07-15 2021-01-21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基于裂隙演化的沿空掘巷窄煤柱合理宽度确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2519A (zh) * 2013-01-31 2013-10-2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煤巷安全快速掘进方法
CN103485795A (zh) * 2013-10-10 2014-01-01 河南理工大学 煤矿巷道快速掘进连续支护作业的方法
CN104564089A (zh) * 2014-12-31 2015-04-29 闫振东 一种冲击破碎式岩巷掘进机的岩巷快速掘进工艺
CN106812532A (zh) * 2016-03-30 2017-06-09 六盘水师范学院 一种高瓦斯突出矿井薄煤层半煤岩切顶巷道快速掘进系统
CN106837333A (zh) * 2017-01-17 2017-06-13 济宁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霄云煤矿 一种综采工作面预掘巷道式过断层方法
CN109655400A (zh) * 2018-12-26 2019-04-19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巷道塑性区分析方法
WO2021007960A1 (zh) * 2019-07-15 2021-01-21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基于裂隙演化的沿空掘巷窄煤柱合理宽度确定方法
CN111022058A (zh) * 2019-12-11 2020-04-17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掘锚一体化的特厚煤层中巷道快速掘进与支护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邢立?;: "高瓦斯矿井底抽巷快速掘进技术及其应用", 矿业装备, no. 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16941B (zh) 一种破碎围岩及软岩巷道u型钢套棚支护方法
CN104061001B (zh) 沿空留巷开采支护工艺方法
CN109098714A (zh) 一种高瓦斯三软极不稳定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方法
CN105971606A (zh) 一种巨厚煤层长壁工作面开采方法
CN102852528A (zh) 一种反底拱锚固梁控制底鼓的方法
CN102425422B (zh) 主巷不间断运输条件下全煤特大断面交岔硐室施工方法
CN113250745A (zh) 内置玄武岩纤维土工格栅增强结构的人工假顶施工方法
CN111425205B (zh) 急倾斜极薄矿体采矿支护方法
CN210948737U (zh) 薄煤层倾斜小断面半煤岩巷的高效快速掘进巷道支护设施
CN111425247B (zh) 内置预制金属网加固结构的下向进路充填体假顶及其施工方法
CN107939419A (zh) 一种巷道u型钢套棚支护结构
CN107859532A (zh) 一种贯穿近距离上下煤层回采工作面的废弃立井井筒处理方法
CN105156111B (zh) 大采高巷式充填条带开采的支护方法
CN113494293A (zh) 一种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方法
CN110552731A (zh) 一种放顶煤回采巷道注浆锚索支护结构及其超前支护方法
CN114087016A (zh) 一种崩落转充填开采隔离顶柱预控支护方法
CN115247573A (zh) 筋网单元、分段采场充填体内筋网结构及假顶构筑方法
RU2384708C2 (ru) Способ демонтажа механизированных комплексов очистных забоев
CN114810163A (zh) 深部高应力薄层坚硬顶板底抽巷支护工艺
CN211370422U (zh) 用于防治巷道底鼓的三维桁架结构
CN210152690U (zh)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巷道沿底板岩层布置及支护装置
CN113700489A (zh) 一种煤矿底抽巷快速掘进施工工艺
CN106761749A (zh) 大倾角煤层破碎顶板炮采转综采工艺
CN113250715A (zh) 一种煤矿下分层开采沿空留巷方法
CN206280089U (zh) 大倾角煤层炮采转综采开切眼支护设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