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3740A - 一种微流控实验板及细胞共培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流控实验板及细胞共培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93740A
CN113493740A CN202010259471.XA CN202010259471A CN113493740A CN 113493740 A CN113493740 A CN 113493740A CN 202010259471 A CN202010259471 A CN 202010259471A CN 113493740 A CN113493740 A CN 1134937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cell culture
culture
cells
c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5947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宇涵
关一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dustrial U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dustrial U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dustrial U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dustrial U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025947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937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93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37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02Form or structure of the vessel
    • C12M23/16Microfluidic devices; Capillary tub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02Form or structure of the vessel
    • C12M23/08Flask, bottle or test tub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5/00Means for supporting, enclosing or fixing the microorganisms, e.g. immunocoatings
    • C12M25/02Membranes; Fil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35/00Means for application of stress for stimulating the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or the generation of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Means for electroporation or cell fusion
    • C12M35/04Mechanical means, e.g. sonic waves, stretching forces, pressure or shear stimuli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37/00Means for sterilizing, maintaining sterile conditions or avoiding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ntamination
    • C12M37/04Se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5/00Undifferentiated human, animal or plant cells, e.g. cell lines; Tissues; Cultivation or maintenance thereof;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5/0062General methods for three-dimensional cultu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Zo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mmunology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流控实验板及细胞共培养方法,该微流控实验板包括流道板、培养基入口、细胞培养杯卡槽、废液出口、背面流道、密封膜及细胞培养杯,其中,培养基入口、细胞培养杯卡槽及废液出口均上下贯穿流道板,背面流道依次与培养基入口、细胞培养杯卡槽及废液出口连通,密封膜从背面覆盖培养基入口、背面流道、细胞培养杯卡槽及废液出口,细胞培养杯具有顶部开口及底部开口,底部开口通过半透膜封闭,当细胞培养杯装设于细胞培养杯卡槽中后,半透膜与密封膜之间具有间隙。本发明的微流控实验板可作为两种及以上细胞共培养的标准化平台,操作方法简单,能够实现较高的实验重复性,并能够大批量工业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微流控实验板及细胞共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流控和生物制药领域,涉及一种微流控实验板及细胞共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细胞培养作为一种生理模型广泛的应用在药物筛选、新药测试和高等院校的生物学以及药学研究中。目前大多数的作为药物筛选生理模型应用的细胞培养方式都局限于单一细胞的单层二维培养,少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多种细胞的二维或三维成球培养作为生理模型或是病理模型的研究模型。然而,根据近几年各类文献发表的数据表明,仅单一细胞的二维培养所呈现出来生理指标和细胞在真实动物体内的生物学表现并不相同。这些文献说明了新药筛选是在通过常规细胞培养药物测试后进入临床人体实验的高失败率原因。须注意即使是动物实验结果(如小鼠、大鼠实验)也经常呈现与人体临床实验结果的高度违和率。此现象显示了常规的二维单一种类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皆非作为药物筛选和相关研究生理模型最合适的方法与途径。
器官芯片作为一种构建更接近人体组织生理模型的手段,其拥有仿真生理模型物理结构的能力,且具备搭建生理微环境的可能性,是比起常规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更有效率和参考性的平台,在作为药物测试和新药筛选的应用方面可有效缩短药物研发周期及评价个体差异以利于精准治疗,并可作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研究生理和病理模型时更先进的工具方法。然而,学术界的器官芯片多是按照特定器官研究需要临时设计加工的,并不具备通用性和稳定性。且由于很多人为操作上的差异(如每次细胞接种的数量分布和实验操作手法息息相关等因素)以及流速上的限制,学术界的器官芯片微环境条件经常跟生理实际值有较大差异,如经常见到剪切力微环境远小于生理实际值的设计,且每次实验之间批次差异大。这些都是由于每次实验包含不稳定的人为因素多和与生理值差距甚远的培养条件造成的。结果常常使生理模型参考性降低,得出的药筛结论不准确等。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流控实验板及细胞共培养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标准化的多细胞共培养工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流控实验板,包括:
流道板;
培养基入口,上下贯穿所述流道板;
细胞培养杯卡槽,上下贯穿所述流道板;
废液出口,上下贯穿所述流道板;
背面流道,设置于所述流道板背面,并依次与所述培养基入口、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及所述废液出口连通;
密封膜,设置于所述流道板背面,并覆盖所述培养基入口、所述背面流道、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及所述废液出口;
细胞培养杯,具有顶部开口及底部开口,所述底部开口通过半透膜封闭,当所述细胞培养杯装设于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中后,所述半透膜与所述密封膜之间具有间隙。
可选地,所述背面流道呈豆荚型,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的底面开口位于在所述背面流道的开口范围之内。
可选地,一条所述背面流道内至少设有两个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
可选地,所述培养基入口的顶面及所述废液出口的顶面均突出于所述流道板的正面,当所述细胞培养杯装设于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中后,所述细胞培养杯的顶面突出于所述流道板的正面。
可选地,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的内壁与所述细胞培养杯的外壁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细胞培养杯的外壁设有密封圈固定槽,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密封圈固定槽中。
可选地,所述半透膜与所述细胞培养杯之间通过双面胶或胶水粘合,或通过化学键合及热压键合中的任意一种方式结合。
可选地,所述密封膜包括医用压敏膜、不干胶膜及热压键合封口膜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细胞共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微流控实验板,分别在所述半透膜的两面接种细胞;
经由所述培养基入口通入培养基,进行所述半透膜双面细胞的共培养。
可选地,通过外接管道将所述培养基入口与泵体及培养基槽连接,以形成培养基供液的循环系统。
可选地,在进行所述半透膜双面细胞的共培养时,对位于所述半透膜外表面的细胞进行连续不断的剪切力刺激。
可选地,在进行所述半透膜双面细胞的共培养时,从所述半透膜面对所述背面流道的一侧进行给药,或者从所述细胞培养杯的的顶部开口一侧进行给药。
可选地,从所述细胞培养杯的的顶部开口一侧进行给药时,通过雾化方式给药,或通过滴加药物方式给药。
可选地,通过细胞生物打印方式于所述半透膜的外表面接种细胞,或通过滴加细胞悬浮液的方式于所述半透膜的外表面接种细胞,或通过所述背面流道引入细胞悬浮液的方式于所述半透膜的外表面接种细胞;通过从所述细胞培养杯的的顶部开口施加细胞悬浮液的方式于所述半透膜的内表面接种细胞。
可选地,所述细胞共培养方法用于仿真血管屏障、肺泡屏障或肠屏障。
可选地,所述半透膜外表面接种的细胞包括肝窦内皮细胞,所述半透膜内表面接种的细胞包括肝细胞。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微流控实验板提供了一种可用于两种及以上细胞共培养的标准化平台,包含一面可构建生理剪切力微环境的细胞培养腔室与静置培养的细胞培养腔室。本发明的微流控实验板可作为一种便于与细胞生物打印技术结合的细胞共培养标准化平台,可在组装的过程中将细胞以标准化、量化的手段接种至芯片上,实现较高的实验重复性,使每次实验结果更具参考性。同时,本发明的微流控实验板可作为一种可用于工业生产,大批量制造的稳定工艺器官芯片产品。本发明可用于仿真生理模型中的血管屏障,肺泡屏障,肠屏障等组织结构,并可作为相关生理模型物质传导研究的仿真工具与手段。某些生理结构如肺泡屏障,其模型为一面接触空气(肺泡内)、另一面接触血液(肺泡外),在此芯片设计上可实现。豆荚型流道可在所有细胞培养的半透膜范围内产生均匀且符合生理值的剪切力。本发明可外接蠕动泵或其它泵体以形成循环供液系统,用于产生接近生理值的血管血液流速与构建高剪切力微环境。本发明的微流控实验板可作为一种提供两种方式作给药测试的标准化平台:一种为从底部腔室(背面流道一侧)通入给药,另一种为从培养杯口直接滴加或以喷雾的形式进行给药。静止培养的细胞培养腔室具有可扩展性(数目,大小及条件),可单独培养或共培养,以及在不同条件下培养。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微流控实验板的结构正视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微流控实验板的结构背视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微流控实验板的结构侧视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微流控实验板中细胞培养杯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的微流控实验板中细胞培养杯近乎倒置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发明的微流控实验板中细胞培养杯的侧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流道板
2 培养基入口
3 细胞培养杯卡槽
4 废液出口
5 背面流道
6 密封膜
7 细胞培养杯
8 顶部开口
9 底部开口
10 半透膜
11 密封圈
12 密封圈固定槽
13 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1至图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微流控实验板,请参阅图1至图3,分别显示为该微流控实验板的正视图、背视图及侧视图,该微流控实验板包括流道板1、培养基入口2、细胞培养杯卡槽3、废液出口4、背面流道5、密封膜6及细胞培养杯7,其中,所述培养基入口2、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3及所述废液出口4均上下贯穿所述流道板1,所述背面流道5设置于所述流道板1背面,并依次与所述培养基入口2、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3及所述废液出口4连通,所述密封膜6设置于所述流道板1背面,并覆盖所述培养基入口2、所述背面流道5、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3及所述废液出口4,所述细胞培养杯7具有顶部开口8及底部开口9,所述底部开口9通过半透膜10封闭,当所述细胞培养杯7装设于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3中后,所述半透膜10与所述密封膜6之间具有间隙。
具体的,所述培养基入口2、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3、所述废液出口4、所述背面流道5及所述细胞培养杯7的数量均不限于一个。
作为示例,所述背面流道5呈豆荚型,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3的底面开口位于在所述背面流道5的开口范围之内,其中,一条所述背面流道5内可至少设有两个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3,豆荚型流道可在所有细胞培养的半透膜范围内产生均匀且符合生理值的剪切力。
作为示例,为了方便培养基输入、废液导出以及细胞培养杯的安放,如图3所示,所述培养基入口2的顶面及所述废液出口4的顶面均突出于所述流道板1的正面,当所述细胞培养杯7装设于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3中后,所述细胞培养杯7的顶面突出于所述流道板1的正面。
请参阅图4至图6,其中,图4显示为所述细胞培养杯7的立体结构图,图5显示为所述细胞培养杯7的近乎倒置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显示为所述细胞培养杯7的侧视图。
作为示例,为了防止液体由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3和所述细胞培养杯7之间渗出,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3的内壁与所述细胞培养杯7的外壁之间设有密封圈11。本实施例中,所述细胞培养杯7的外壁设有密封圈固定槽12,所述密封圈11套设于所述密封圈固定槽12中,且所述细胞培养杯7的顶部开口8处还设有凸缘13,以进一步方便所述细胞培养杯7的拿取。
作为示例,所述半透膜10与所述细胞培养杯7之间通过双面胶或胶水粘合,或通过化学键合及热压键合中的任意一种方式结合,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其中,所述半透膜10的内表面(位于所述细胞培养杯7内的一面)与所述半透膜10的外表面(位于细胞培养杯7外的一面)均作为细胞贴壁生长的表面,半透膜7的材料内部网络是两侧细胞通过细胞分泌物相互刺激的通道。
作为示例,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3中设有卡槽或卡点,所述细胞培养杯7通过卡固方式装设于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3中,可以实现方便的插拔。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细胞培养杯7也可通过紧固方式装设于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3中,例如,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3的内壁与所述细胞培养杯7的外壁设有相配合的螺纹。
作为示例,所述密封膜11包括医用压敏膜、不干胶膜及热压键合封口膜中的任意一种。
具体的,当所述细胞培养杯7装设于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3中后,所述半透膜10与所述密封膜6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构成下层腔室,所述细胞培养杯的内部空间构成上层腔室,两层腔室可以为半透膜10两面的细胞分别提供培养空间。
作为示例,所述培养基入口2可外接蠕动泵或其它泵体,以实现微流控连续供液功能,在进行双侧细胞共培养时,可实现对其中一侧的细胞进行连续不断且接近生理微环境值的剪切力刺激。
需要指出的是,细胞迁移侵袭试验板具有类似的可供在半透膜两面培养细胞的功能,但是细胞迁移侵袭试验板没有连续供液流道,仅能提供无剪切力的静态培养,且此类细胞侵袭试验板多半在两面分别接种不同细胞时操作困难,需要大量的细胞悬浮液浸泡造成浪费。而本发明能够克服这些问题。
另外,一般实验用的自制微流控器官芯片通常做成密闭的流道腔室,在细胞接种时不外乎是将细胞悬浮液流入后静置,使其任意贴壁。这样的不稳定且考验实验操作手法的方式容易导致每次实验间各批次的实验结果差异,甚至同样的实验条件换个人来操作就重复不出一样的结果,而本实施例的微流控实验板采用方便拆装的细胞培养杯,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合适的接种方式,例如除了通过背面流道引入细胞悬浮液的接种方式,还可以通过滴加细胞悬浮液,或采用生物打印的方式来接种细胞,以实现标准化、量化的细胞接种,从而实现较高的实验重复性,使每次实验结果更具参考性。
此外,一般实验用的自制芯片多用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制成,即一种公差很大,具伸缩性的聚合物材料,其缺点是无法标准化生产、且容易变形、吸附小分子物质,在高通量药筛与药物测试上有相当大的瓶颈。而本实施例的微流控实验板中,所述流道板1及所述细胞培养杯7可采用硬质塑料,包括但不限于PMMA(亚克力)、PC(聚碳酸酯)、COC(环烯烃共聚物)等,可在工业生产中大批量稳定制造。
本实施例的微流控实验板将微流控的供液控制与细胞培养整合并标准化,解决了这一整合中所遇到的所有结构和加工问题,可作为通用细胞共培养工具,并可适配现有生物打印技术进行标准化与可量化的稳定细胞接种与特殊结构的打印构建,形成标准化细胞接种的器官芯片平台。本实施例的微流控实验板具有方便拆装的细胞培养杯,这种可拆装的细胞培养杯与流道板搭配组合之后形成了上下两层腔室且带微流控连续供液功能的结构,在操作方法上,能够实现较方便的可插拔、可黏贴等简易操作,对实验室人员训练要求较低。另外,细胞培养杯的主结构聚合物材料与半透膜之间平整键合的工艺难点被良好解决。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细胞共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微流控实验板,分别在所述半透膜的两面接种细胞;
S2:经由所述培养基入口通入培养基,进行所述半透膜双面细胞的共培养。
具体的,所述半透膜的两面接种的细胞种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中,所述半透膜的外表面接种的细胞种类至少为一种,所述半透膜的内表面接种的细胞种类也至少为一种,且所述半透膜的外表面与内表面接种的细胞至少有一部分种类不同,从而实现多种细胞共培养。利用所述微流控实验板进行共培养细胞在半透膜两侧的培养,可以模拟不同细胞之间的细胞间质带,研究通过半透膜的细胞相互作用。
作为示例,细胞的接种有两种方法:1)可以在所述细胞培养杯组装到所述流道板前,在所述半透膜外表面以细胞生物打印的方式进行标准化、量化的细胞接种,或是手动滴上细胞悬浮液;2)或者先将所述细胞培养杯卡入所述流道板,然后通过所述背面流道引入细胞悬浮液。将细胞接种到所述半透膜外表面上后,为了保证细胞贴附在半透膜上,该表面需要朝上静置一小时以上(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待第一轮接种的细胞充分贴附在所述半透膜的外表面上,在保持所述背面流道内充满培养基的前提下,正置组装好的双面细胞培养的高通量微流控实验板,并从所述细胞培养杯的正面开口向所述细胞培养杯中滴加细胞悬浮液,以于所述半透膜的内表面接种细胞。待第二轮接种的细胞静置一小时后,由所述培养基入口通入培养基并培养细胞。
作为示例,在供液时,可通过外接管道将所述培养基入口与泵体及培养基槽连接,以形成培养基供液的循环系统,所述废液出口也可以与另一外接管道连接,所述泵体包括但不限于蠕动泵,所述外接管道包括但不限于软管。如此一来既可产生够快的流速(例如产生接近生理值的血管血液流速),在豆荚形设计的背面流道内和细胞生长的半透膜各处上能够最大限度地产生均匀且符合生理值大小的剪切力微环境,可实现对位于所述半透膜外表面的细胞进行连续不断的剪切力刺激。
作为示例,在进行所述半透膜双面细胞的共培养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给药:(1)从所述半透膜面对所述背面流道的一侧进行给药;(2)或者从所述细胞培养杯的的顶部开口一侧进行给药。其中,从所述细胞培养杯的的顶部开口一侧进行给药时,既可通过雾化方式给药,也可通过滴加药物方式给药。
本实施例的细胞共培养方法将实施例一中的微流控实验板作为通用细胞共培养工具,可仿真几种不同器官组织,在此细胞共培养结构上能够实现连续均一且接近生理质的高剪切力培养微环境,并实现该工具上共培养细胞在半透明薄膜两侧的培养,从而模拟不同细胞之间的细胞间质带。在进行双侧细胞共培养时,能够实现对其中一侧的细胞进行连续不断且接近生理微环境值的剪切力刺激,既可通过背面流道一侧进行给药,实现一些生理模型中具有屏障功能的组织在药物传递上的仿真,也可直接于开放一侧腔室(细胞培养杯开口一侧)给药,用于进行如雾化给药或是直接接触给药的细胞培养药物测试仿真。
作为示例,所述细胞共培养方法可用于仿真生理模型中的血管屏障、肺泡屏障、肠屏障等组织结构,并可作为相关生理模型物质传导研究的仿真工具与手段,某些生理结构如肺泡屏障,其模型为一面接触空气(肺泡内)、另一面接触血液(肺泡外),在此微流控实验板上可实现。
作为示例,所述半透膜外表面接种的细胞包括肝窦内皮细胞,所述半透膜内表面接种的细胞包括肝细胞。其中,肝细胞与肝窦内皮细胞可部分模拟体内肝脏环境,有利于肝细胞功能。在细胞共培养时,通过缺氧激活肝窦内皮细胞后,其促进肝细胞功能的能力增强,且不需使用外源的内皮细胞激活剂,减少外源物质的引入,有利于后续的细胞应用。可以采用细胞生物打印技术进行标准化的细胞接种,从而进行重复性高、稳定性好的血管内皮细胞与肝细胞共培养,透过对内皮细胞施加生理值的流体剪切力刺激,可更良好的仿真肝窦与血管内皮组合而成的屏障,在这样的结构下进行给药测试不仅可研究药物对肝细胞的作用,亦可厘清药物是否能够有效的穿过血管屏障进入肝细胞内产生毒性或疗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微流控实验板提供了一种可用于两种及以上细胞共培养的标准化平台,包含一面可构建生理剪切力微环境的细胞培养腔室与静置培养的细胞培养腔室。本发明的微流控实验板还可作为一种便于与细胞生物打印技术结合的细胞共培养标准化平台,可在组装的过程中将细胞以标准化、量化的手段接种至芯片上,实现较高的实验重复性,使每次实验结果更具参考性。同时,本发明的微流控实验板可作为一种可用于工业生产,大批量制造的稳定工艺器官芯片产品。本发明可用于仿真生理模型中的血管屏障,肺泡屏障,肠屏障等组织结构,并可作为相关生理模型物质传导研究的仿真工具与手段。某些生理结构如肺泡屏障,其模型为一面接触空气(肺泡内)、另一面接触血液(肺泡外),在此芯片设计上可实现。豆荚型流道可在所有细胞培养的半透膜范围内产生均匀且符合生理值的剪切力。本发明可外接蠕动泵或其它泵体以形成循环供液系统,用于产生接近生理值的血管血液流速与构建高剪切力微环境。本发明的微流控实验板可作为一种提供两种方式作给药测试的标准化平台:一种为从底部腔室(背面流道一侧)通入给药,另一种为从培养杯口直接滴加或以喷雾的形式进行给药。静止培养的细胞培养腔室具有可扩展性(数目,大小及条件),可单独培养或共培养,以及在不同条件下培养。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5)

1.一种微流控实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流道板;
培养基入口,上下贯穿所述流道板;
细胞培养杯卡槽,上下贯穿所述流道板;
废液出口,上下贯穿所述流道板;
背面流道,设置于所述流道板背面,并依次与所述培养基入口、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及所述废液出口连通;
密封膜,设置于所述流道板背面,并覆盖所述培养基入口、所述背面流道、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及所述废液出口;
细胞培养杯,具有顶部开口及底部开口,所述底部开口通过半透膜封闭,当所述细胞培养杯装设于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中后,所述半透膜与所述密封膜之间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实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流道呈豆荚型,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的底面开口位于在所述背面流道的开口范围之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实验板,其特征在于:一条所述背面流道内至少设有两个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实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入口的顶面及所述废液出口的顶面均突出于所述流道板的正面,当所述细胞培养杯装设于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中后,所述细胞培养杯的顶面突出于所述流道板的正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实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培养杯卡槽的内壁与所述细胞培养杯的外壁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细胞培养杯的外壁设有密封圈固定槽,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密封圈固定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实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膜与所述细胞培养杯之间通过双面胶或胶水粘合,或通过化学键合及热压键合中的任意一种方式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实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膜包括医用压敏膜、不干胶膜及热压键合封口膜中的任意一种。
8.一种细胞共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微流控实验板,分别在所述半透膜的两面接种细胞;
经由所述培养基入口通入培养基,进行所述半透膜双面细胞的共培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细胞共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外接管道将所述培养基入口与泵体及培养基槽连接,以形成培养基供液的循环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细胞共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半透膜双面细胞的共培养时,对位于所述半透膜外表面的细胞进行连续不断的剪切力刺激。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细胞共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半透膜双面细胞的共培养时,从所述半透膜面对所述背面流道的一侧进行给药,或者从所述细胞培养杯的的顶部开口一侧进行给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细胞共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细胞培养杯的的顶部开口一侧进行给药时,通过雾化方式给药,或通过滴加药物方式给药。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细胞共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细胞生物打印方式于所述半透膜的外表面接种细胞,或通过滴加细胞悬浮液的方式于所述半透膜的外表面接种细胞,或通过所述背面流道引入细胞悬浮液的方式于所述半透膜的外表面接种细胞;通过从所述细胞培养杯的的顶部开口施加细胞悬浮液的方式于所述半透膜的内表面接种细胞。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细胞共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共培养方法用于仿真血管屏障、肺泡屏障或肠屏障。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细胞共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膜外表面接种的细胞包括肝窦内皮细胞,所述半透膜内表面接种的细胞包括肝细胞。
CN202010259471.XA 2020-04-03 2020-04-03 一种微流控实验板及细胞共培养方法 Pending CN1134937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9471.XA CN113493740A (zh) 2020-04-03 2020-04-03 一种微流控实验板及细胞共培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9471.XA CN113493740A (zh) 2020-04-03 2020-04-03 一种微流控实验板及细胞共培养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3740A true CN113493740A (zh) 2021-10-12

Family

ID=77995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59471.XA Pending CN113493740A (zh) 2020-04-03 2020-04-03 一种微流控实验板及细胞共培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9374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69963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ell culture array
Kimura et al. Organ/body-on-a-chip based on microfluidic technology for drug discovery
Tehranirokh et al. Microfluidic devices for cell cultivation and proliferation
Zhang et al. Current advances in skin-on-a-chip models for drug testing
CN111218404A (zh) 一种仿生多器官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11807842B2 (en) Fluidic array systems and testing for cells, organoids, and organ cultures
RU2612904C1 (ru) Способ и микрофлюидный чип для культивирования клеток или клеточной модели
CN103981096A (zh) 一种两层细胞培养体系器官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US20210284944A1 (en) High-throughput multi-organ perfusion models
Yan et al. Organ-on-a-chip: A new tool for in vitro research
Vozzi et al. A flexible bioreactor system for constructing in vitro tissue and organ models
CN106811409A (zh)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多器官肿瘤靶向药物测试平台及其应用
CN109825437A (zh) 一种用于细胞培养的微流控芯片及培养方法
CN109517737A (zh) 一种微流控芯片和基于该芯片的肿瘤转移模型及模型构建方法和应用
CN109456890A (zh) 一种分层带状共培养4种肝细胞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
CN116445285A (zh) 一种类器官共培养芯片、构建方法及共培养方法
Cui et al. Pulsed microfluid force-based on-chip modular fabrication for liver lobule-like 3D cellular models
CN211972366U (zh) 一种微流控实验板
CN212077076U (zh) 一种微流控实验板
Bakhchova et al. On-a-chip-based sensitive detection of drug-induced apoptosis in polarized gastric epithelial cells
CN113493740A (zh) 一种微流控实验板及细胞共培养方法
CN113528334A (zh) 一种微流控实验板及细胞培养方法
CN112300930A (zh) 一种微流控实验板及双面细胞培养方法
US7029907B2 (en) Cell culture incub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Reddy Organ on Chips: A New Paradigm for Alternative Animal Model in Drug Develop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