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1597A - 非球面延展焦深型人工晶状体 - Google Patents

非球面延展焦深型人工晶状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91597A
CN113491597A CN202010197142.7A CN202010197142A CN113491597A CN 113491597 A CN113491597 A CN 113491597A CN 202010197142 A CN202010197142 A CN 202010197142A CN 113491597 A CN113491597 A CN 1134915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raocular lens
spherical aberration
optical
aspheric
foc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971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Saimeish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Saimeish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Saimeishi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Saimeish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971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915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91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15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14Eye parts, e.g. lenses, corneal implants; Implanting 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tificial eyes
    • A61F2/16Intraocular lenses
    • A61F2/1613Intraocular lenses having special lens configurations, e.g. multipart lenses;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e.g. pseudo-accommodative lenses, lenses having aberration corrections, diffractive lenses, lenses for variably absorb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lenses having variable focus
    • A61F2/1637Correcting aberrations caused by inhomogeneities; correcting intrinsic aberrations, e.g. of the cornea, of the surface of the natural lens, aspheric, cylindrical, toric lenses
    • A61F2/164Aspheric len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14Eye parts, e.g. lenses, corneal implants; Implanting 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tificial eyes
    • A61F2/16Intraocular lenses
    • A61F2002/1681Intraocular lenses hav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lens, e.g. hap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10/00Particular material properti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球面延展焦深型人工晶状体。该人工晶状体包括具有前光学表面和后光学表面的光学部分和与所述光学部分相连接的数个支撑襻。所述前光学表面和/或后光学表面为非球面,其中在5毫米有效光学孔径下光线入射人工晶状体后,所述人工晶状体呈现的球差在‑0.1μm至+0.05μm的范围内并且具有至少0.54D的延展焦深。

Description

非球面延展焦深型人工晶状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晶状体,尤其地涉及一种弱非球面人工晶状体。
背景技术
在本节提供的技术描述用于总体上介绍本申请的背景内容,并且可能构成或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
人工晶状体是一种植入眼内的人工透镜,用来取代人眼的例如因白内障而变浑浊的自然晶状体,起到恢复视力的作用。
人工晶状体在手术时处于折叠状态,在通过大约1.8-3.0mm的手术切口植入人眼之后可自行舒展开,该过程不会影响人工晶状体的光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等。人工晶状体在被植入人眼中后通过支撑襻和人眼囊袋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维持在囊袋内的相对位置。根据植入位置的不同,人工晶状体有前房型、后房型、睫状沟植入型等。目前绝大多数的人工晶状体均植入到后房。
人眼的屈光系统主要由角膜、晶状体等共同组成。球差是屈光系统中影响成像质量较为重要的因素。一般地,人眼角膜呈现正球差,人工晶状体呈现负球差,用来平衡人眼角膜正球差以达到球差平衡状态,从而优化成像质量。通常认为,球面人工晶状体具有正球差,植入人眼会引起整个屈光系统的正球差增加,不利于成像质量的提升。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可提供负球差,然而大球差人工晶状体虽然能平衡人眼角膜大部分球差,但其对镜片放置倾斜和偏心的容忍度较差。
因此,本领域期望提供一种人工晶状体,其能够综合优化人眼的自然晶状体被人工晶状体置换后的人眼光学系统的总体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弱球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其能够平衡或补偿角膜的部分球差,提高成像质量,对偏心和倾斜的容忍度较高,并且起到延展焦深的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弱球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其使人眼光学系统保持正球差,且具有更大的延展焦深。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弱球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其具有大的有效光学孔径,且晶体边缘去镜面化,从而有利于抑制或消除杂散光影响成像质量。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非球面延展焦深型人工晶状体,所述人工晶状体包括具有前光学表面和后光学表面的光学部分和与所述光学部分相连接的数个支撑襻。所述前光学表面和/或后光学表面为非球面,其中在5毫米有效光学孔径下光线入射所述人工晶状体后,所述人工晶状体呈现的球差在-0.1μm至+0.05μm的范围内并且具有至少0.54D的延展焦深。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人工晶状体呈现的球差在-0.05μm至+0.05μm的范围内并且具有至少约0.7D的延展焦深。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人工晶状体呈现的球差在0μm至+0.05μm的范围内并且具有至少约0.8D的延展焦深。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人工晶状体呈现的球差为+0.03μm并且具有至少约0.9D的延展焦深。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人工晶状体由PMMA、硅胶、水凝胶、亲水性丙烯酸酯、交联聚烯烃或折射率大于1.50的疏水性丙烯酸酯制成。优选地,使用折射率大于1.55的疏水性丙烯酸酯制成。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人工晶状体的形状因子在0至0.2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人工晶状体的光学第二主平面的位置相对于所述支撑襻所在的平面的变化不大于0.08毫米,更优选地不大于0.06毫米。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人工晶状体提供从6.0D到34.0D的光焦度,并且具有5.5毫米或6.0毫米或6.5毫米的光学孔径。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人工晶状体的非球面由以下表达式来表征:
Figure BDA0002418035690000021
其中,c为光学表面曲率,k为圆锥系数,a2、a4、a6为非球面高阶系数,r表示透镜上的点偏离光轴的径向距离。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人工晶状体的球差为0μm,其中k在-30.82到-7.85之间,a2=a4=a6=0。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人工晶状体的球差为-0.05μm,其中k在-30.83到-8.66之间,a2=a4=a6=0。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人工晶状体的球差为-0.05μm,其中k=0,a2=0,a4在-2.386E-05到-4.4350E-05之间,a6在-9.00E-07到7.300E-07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人工晶状体的球差为-0.1μm,其中k=0,a2=0,a4在1.477E-04到3.215E-04之间,a6在-3.08E-06到-1.150E-06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人工晶状体的球差为+0.03μm,其中k在-25.06到-16.03之间,a2=a4=0,a6在-2.400E-06到-2.0820E-05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人工晶状体的球差为+0.05μm,其中k在-159.80到-69.27之间,a2=a4=0,a6在-2.0200E-05到-8.569E-05之间。
本发明内容既不意图识别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意图用来限制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应从下面的附图和描述来理解另外的实施例、形式、目标、特征、优点、方面以及益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阐述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的人工晶状体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中的人工晶状体的侧视图;
图3-图7示出不同球差的人工晶状体的离焦示意图;
图8示出偏心及倾斜对弱正球差人工晶状体MTF的影响;
图9示出偏心及倾斜对弱负球差人工晶状体MTF的影响;
图10示出偏心及倾斜对强负球差人工晶状体MTF的影响;
图11示出球差为-0.05μm的低阶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全程光焦度形状因子分布图;
图12示出球差为-0.05μm的低阶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全程光焦度第二主平面相对于支撑襻平面的位移分布;
图13示出球差为-0.05μm的高阶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全程光焦度第二主平面相对于支撑襻平面的位移分布;
图14示出球差为-0.1μm的高阶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全程光焦度形状因子分布;
图15示出球差为+0.03μm的高阶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全程光焦度第二主平面相对于支撑襻平面的位移分布。
图16示出球差为+0.05μm的高阶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全程光焦度第二主平面相对于支撑襻平面的位移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原理进行描述,这些具体示例本质上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人工晶状体通常具有光学部分1和支撑襻部分2,光学部分1和支撑襻2相连,一般由同种材料制成,其中光学部分包括前光学表面3和后学表面4,光学部分的厚度以附图标记5标识,光学孔径用标记6标识,其表示人工晶状体可通光的直径大小,通常有5.5mm、6.0mm、6.5mm等,如图2所示。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2个支撑襻,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支撑襻的个数不限于2,也可以是3个或4个甚至更多个。支撑襻用于人工晶状体植入人眼囊袋后对整个人工晶状体进行机械支撑。
人工晶状体屈光度/光焦度的大小主要由材料折射率、前光学表面的曲率半径、后光学表面的曲率半径及中心厚度决定,其中前光学表面和后光学表面的曲率半径起主要决定因素。
球差是影响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是人工晶状体的一项关键技术指标。球差主要与前光学表面和后光学表面的形状(面型)、形状因子有关。关于形状因子X,其由表达式X=(C1+C2)/(C2-C1)来定义,其中C1和C2分别表示前光学表面和后光学表面的曲率。对于同一屈光度的人工晶状体,前后光学表面可以有多种组合,例如双凸表面、等凸表面、平/凸表面、凸/平表面等,因此形状因子可以表征前光学表面和后光学表面的屈光度之间的相对组合。
通常,人眼的角膜对光线有大约42D的折射,平行光经角膜折射后汇聚在自然晶状体后方大约27-29mm处。人眼角膜的球差呈现正球差,大致分布在大约0.19μm-0.32μm之间的范围,平均角膜球差为大约0.21μm。人眼的自然晶状体具有负球差,因此本领域通常希望替代自然晶状体的人工晶状体同样具有负球差,来补偿人眼角膜的正球差,从而优化成像质量。球面人工晶状体具有正球差,植入人眼会引起整个屈光系统的正球差增加,尤其在大孔径(例如5毫米)下性能无法得到很好的优化,通常认为会不利于大孔径成像质量的提升和视觉质量的改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可提供负球差,然而大(强)负球差人工晶状体虽然能补偿人眼角膜大部分球差,但其对镜片放置倾斜和偏心的容忍度较差,而且不具有延展焦深的效果。
如在此所描述的,将球差设计成小于-0.2μm的人工晶状体称为强负球差人工晶状体,将球差设计在-0.12至0μm之间的人工晶体称为小(弱)负球差人工晶状体,以及将球差设计在0至+0.05μm之间的人工晶体称为小(弱)正球差人工晶状体。
本申请的发明人注意到,在5毫米有效光学孔径下光线入射人工晶状体后,人工晶状体呈现的球差为弱球差时,不仅能够平衡角膜的大部分球差,对人工晶状体因放置位置偏心/倾斜的容忍度较高,而且能够提高延展焦深,如将在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3-7,示出不同球差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离焦情况。具体地,以USAF分辨率板为成像对象,图3表示强负球差的人工晶状体(在该示例中球差为-0.27μm)在不同离焦位置处的分辨率板成像,其离焦量仅约为0.1D;图4示出-0.1μm球差的弱负球差人工晶状体在不同离焦位置处的分辨率板成像,其离焦量可达0.54D;图5表示-0.05μm球差的弱负球差人工晶状体在不同离焦位置处的分辨率板成像,其离焦量可达0.73D;图6表示0μm球差的人工晶状体在不同离焦位置处的分辨率板成像,其离焦量可达0.87D;图7表示弱正球差的人工晶状体(在该示例中球差为+0.03μm)在不同离焦位置处的分辨率板成像,其离焦量超过0.9D且可达0.94D。从图3-7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虽然弱负球差、零球差和弱正球差的人工晶状体在最佳聚焦位置处的成像没有完全校正球差的强负球差的人工晶状体成像质量好,但是其可以提供更好的延展焦深,这对于延展视觉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优势。尤其地,本申请的发明人注意到,随着眼系统的残余球差增大,延展焦深变得更大。在本领域中,焦深的延展通常意味着成像质量的一定牺牲,而且人工晶状体的球差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通常意味着成像质量的变化)将无助于焦深的延展。相反,本申请的上述发现却表明本申请设计的人工晶状体在球差为-0.1μm时获得了0.54D的离焦量,而在球差在-0.05μm时更是获得了焦深的重大延展,其离焦量惊人地达到0.7D以上(远超-0.1μm球差时获得的0.54D的离焦量),对于球差为0μm的人工晶状体来说获得的离焦量更是超过0.8D,达到0.87D。同时,本申请的发明人还惊奇地注意到,与传统的纯粹利用负球差人工晶状体来补偿角膜的正球差相比,采用弱正球差的人工晶状体可以在尤其大孔径(例如5毫米)下确保一定成像质量的同时,获得更大焦深的效果,如在上文所描述,球差为+0.05μm的弱正球差的人工晶状体能够获得超过约0.9D的离焦量。如在此和下文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采用这种弱正球差的人工晶状体可以综合优化人眼光学系统的总体性能,能够提供更好的延展视觉;事实上,这也与本领域通常认为采用球面人工晶状体因具有正球差而会劣化成像质量形成鲜明对比,因为传统的正球差人工晶状体在大孔径(5毫米)情形下对于成像性能无法得到很好的优化。
人工晶状体在植入囊袋后,通常会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和置位偏心,这会不利地影响成像质量。与强负球差人工晶状体相比,本申请设计的弱球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对于这种倾斜和偏心具有较高的容忍度。在本领域中,通常采用调制函数MTF(ModulationTransfer Function)来评价成像质量。MTF表征图像对比度在不同空间频率上从物到像的传输。MTF量值越高,晶体(镜片)的成像质量就越好。图8-图10分别示出了在同样的角膜和相同的光学孔径下,偏心及倾斜对弱正球差和弱/强负球差人工晶状体的调制函数MTF的影响。如图8所示,对于弱正球差(此处以0.03μm为例)人工晶状体,平均置位倾斜和偏心(3°倾斜和0.5mm偏心)时的MTF与无偏心且无倾斜时的MTF区别不大,这表明弱正球差的人工晶状体对于置位偏心和倾斜具有很强的容忍度。从图9可以看出,弱负球差人工晶状体在平均倾斜和偏心(3°倾斜和0.5mm偏心)时的MTF与无偏心且无倾斜时的MTF区别也不大;而从图10可以看出,对于强负球差人工晶状体来说,同样的平均置位倾斜和偏心(3°倾斜和0.5mm偏心)时的MTF与无偏心且无倾斜时的MTF相差巨大,这表明强负球差人工晶状体对于置位偏心和倾斜的容忍度较差。本领域技术人员从这里容易看出,强负球差人工晶状体对于置位偏心和倾斜的容忍度要比弱负球差及弱正球差人工晶状体更差,从而弱负球差及弱正球差人工晶状体在容忍置位偏心和倾斜方面有显著优势。
对于人工晶状体而言,其材料对于光焦度有着影响因素。根据制成材料的不同,人工晶状体可分为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硅胶、水凝胶、丙烯酸酯等材料类型的人工晶状体。丙烯酸酯又分为亲水型和疏水型两种。从设计角度来说,为了减小手术时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切口大小,达到小切口植入,需要减小人工晶状体的中心厚度以及产品体积和表面积。因此,本申请的人工晶状体可以采用高折射率材料,例如折射率大于1.50、更优选地大于1.55的疏水性丙烯酸酯等。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也可以采用适于人工晶状体的其它材料,例如,亲水性丙烯酸酯、PMMA、硅胶、水凝胶、交联聚烯烃。如前所述,本申请的人工晶状体采用非球面的人工晶状体,该非球面可以位于前光学表面,也可以位于后光学表面,亦或是前光学表面和后光学表面都是非球面。进一步地,该非球面可以是只含有圆锥常数的低阶非球面,亦或是含有非球面高阶系数的高阶非球面,如下文进一步描述并且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容易理解。整个人工晶状体的光学设计的目的是让人工晶状体自身球差降低,同时产生弱负球差或弱正球差,用于抵消或平衡角膜产生的正球差。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人工晶状体的光学表面的非球面特征可以由各种表达式来描述。在此,光学表面的非球面形状由下述表达式来表征:
Figure BDA0002418035690000071
其中,c为光学表面曲率,k为圆锥系数,a2,a4,a6…为偶次非球面高阶系数,r表示透镜上的点偏离光轴的径向距离。利用上述系数,便可以绘制出非球面的轮廓。
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可以在不同的眼模型中进行,根据要设计的不同球差的人工晶状体来选择不同球差的角膜,从而在更接近于人眼环境下,使得设计更加精确。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根据上文描述的非球面表达式在此设计具有五种弱球差的人工晶状体,球差值分别是-0.1μm、-0.05μm、0μm、+0.03μm和+0.05μm。
示例一:球差为0μm的人工晶状体,光焦度为10D至30D。人工晶状体的非球面位于后光学表面,采用等凸形式,使用低阶非球面设计,形状因子为0,全程光焦度范围内(10D-30D)中心厚度在0.45至0.92mm之间,圆锥系数k介于-30.82至-7.85,a2、a4、a6均为0,如表一所示出。这里使用低阶非球面的优点在于,相同条件下,低阶非球面对偏心和倾斜的容忍程度稍高于高阶非球面。
表一
Figure BDA0002418035690000081
Figure BDA0002418035690000091
Figure BDA0002418035690000101
示例二:球差为-0.05μm的人工晶状体,非球面位于后光学表面,采用低阶非球面设计,其中形状因子介于0至0.2之间,如图11所示,中心厚度在0.45至0.93mm之间,圆锥系数k介于-30.83至-8.66,a2、a4、a6均为0,如表二所示出。
表二
Figure BDA0002418035690000102
Figure BDA0002418035690000111
Figure BDA0002418035690000121
如前所述,形状因子介于0至0.2之间的狭窄范围区域,起到对人工晶状体的光学第二主平面的变化范围的控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第二主平面相对于支撑襻平面的移位影响人工晶状体被植入后光焦度的计算准确性。如图12所示,本示例中第二主平面相对于支撑襻平面的位移不大于0.08mm,这表明,本申请对于光学第二主平面的稳定控制可以实现人工晶状体被植入后光焦度的计算准确性。
示例三:球差同样为-0.05μm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非球面位于后光学表面,但采用六阶非球面设计,形状因子分布和示例二中的分布一致,中心厚度在0.45至0.93mm之间,圆锥系数k为0,a2为0,四阶系数a4介于-2.386E-05至4.4350E-05之间,六阶系数a6介于-9.0000E-07至7.3000E-07之间,如表三所示。第二主平面相对于支撑襻平面的位移小于0.06mm,如图13所示,如前述,这可以很好地保证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的光焦度的计算精确性。
表三
Figure BDA0002418035690000122
Figure BDA0002418035690000131
Figure BDA0002418035690000141
示例四:球差为-0.1μm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非球面位于后光学表面,采用高阶非球面设计,其中形状因子在约0.05至0.27之间,如图14所示,中心厚度在0.44至0.92mm之间,圆锥系数k为0,a2为0,四阶系数a4介于1.477E-04至3.215E-04之间,六阶系数a6介于-3.08E-06至-1.150E-06之间,如表四所示。
表四
Figure BDA0002418035690000142
Figure BDA0002418035690000151
Figure BDA0002418035690000161
示例5:球差为+0.03μm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非球面位于后光学表面,采用高阶非球面设计,其中,中心厚度在0.42至0.80mm之间,圆锥系数k介于-25.06至-16.03之间,a2和a4均为0,六阶系数a6介于-2.4000E-06至-2.0820E-05之间,如表五所示。第二主平面相对于支撑襻平面位移小于0.05mm,如图15所示。
表五
Figure BDA0002418035690000171
Figure BDA0002418035690000181
Figure BDA0002418035690000191
示例6:球差为+0.05μm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非球面位于后光学表面,采用高阶非球面设计,其中,中心厚度在0.42至0.79mm之间,圆锥系数k介于-159.80至-69.27之间,a2和a4均为0,六阶系数a6介于-2.0200E-05至-8.569E-05之间,如表六所示。第二主平面相对于支撑襻平面位移小于0.05mm,如图16所示。
表六
Figure BDA0002418035690000192
Figure BDA0002418035690000201
Figure BDA0002418035690000211
本发明的方案不限于上述所举实施方式,而是可以任意组合根据本发明的多个技术方案。例如,上述所举实施方式的非球面位于后光学表面,但是也可以位于前光学表面,或者前光学表面和后光学表面都为非球面。
虽然已在附图及前述描述中详细图示和描述了本申请,但应将其视为性质上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应理解的是,仅已示出和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在实质上不偏离本申请的情况下,许多修改在示例实施例中是可能的因此,所有此类修改意图被包括在如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非球面延展焦深型人工晶状体,所述人工晶状体包括:
具有前光学表面和后光学表面的光学部分;和
与所述光学部分相连接的数个支撑襻;
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光学表面和/或后光学表面为非球面,其中在5毫米有效光学孔径下光线入射所述人工晶状体后,所述人工晶状体呈现的球差在-0.1μm至+0.05μm的范围内并且具有至少0.54D的延展焦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晶状体呈现的球差在-0.05μm至+0.05μm的范围内并且具有至少约0.7D的延展焦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晶状体呈现的球差在0μm至+0.05μm的范围内并且具有至少约0.8D的延展焦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晶状体呈现的球差为+0.03μm并且具有至少约0.9D的延展焦深。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晶状体由PMMA、硅胶、水凝胶、亲水性丙烯酸酯、交联聚烯烃或折射率大于1.50的疏水性丙烯酸酯制成。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晶状体的形状因子在0至0.2之间。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晶状体的光学第二主平面的位置相对于所述支撑襻所在的平面的变化不大于0.08毫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晶状体的光学第二主平面的位置相对于所述支撑襻所在的平面的变化不大于0.06毫米。
9.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晶状体提供从6.0D到34.0D的光焦度,并且具有5.5毫米或6.0毫米或6.5毫米的光学孔径。
10.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球面由以下表达式来表征:
Figure FDA0002418035680000021
其中,c为光学表面曲率,k为圆锥系数,a2、a4、a6为非球面高阶系数,r表示透镜上的点偏离光轴的径向距离。
CN202010197142.7A 2020-03-19 2020-03-19 非球面延展焦深型人工晶状体 Pending CN1134915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7142.7A CN113491597A (zh) 2020-03-19 2020-03-19 非球面延展焦深型人工晶状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7142.7A CN113491597A (zh) 2020-03-19 2020-03-19 非球面延展焦深型人工晶状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1597A true CN113491597A (zh) 2021-10-12

Family

ID=77993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97142.7A Pending CN113491597A (zh) 2020-03-19 2020-03-19 非球面延展焦深型人工晶状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91597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9539A (zh) * 2007-10-29 2010-12-08 梁俊忠 老视眼屈光矫正的方法和器件
CN104490490A (zh) * 2015-01-09 2015-04-08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人工透镜及其制造方法
CN206102780U (zh) * 2016-06-01 2017-04-19 西安浦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非球面人工晶体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9539A (zh) * 2007-10-29 2010-12-08 梁俊忠 老视眼屈光矫正的方法和器件
CN104490490A (zh) * 2015-01-09 2015-04-08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人工透镜及其制造方法
CN206102780U (zh) * 2016-06-01 2017-04-19 西安浦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非球面人工晶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27865C2 (ru) Интраокулярные линзы с улучшенными внеосевыми визуальными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ами
AU2015315342B2 (en) Ophthalmic implants with extended depth of field and enhanc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
US8535376B2 (en) Aspheric lenses and lens family
JP4564061B2 (ja) 眼内レンズ
JP5453419B2 (ja) 瞳孔力学により疑似調節度合を高めた焦点深度拡張(edof)レンズ
AU2008293695B2 (en) Multizonal aspheric lens with extended depth of focus
Pieh et al. In vitro strehl ratios with spherical, aberration-free, average, and customized spherical aberration-correcting intraocular lenses
JP6041401B2 (ja) 拡張焦点深度眼内レンズを含む方法および装置
AU2007202516A1 (en) Correction of chromatic aberrations in intraocular lenses
JP2008517731A (ja) 複数の位相板を有する眼用レンズ
JP2015503977A (ja) 後眼房型眼内レンズ
CN111658232A (zh) 一种临床上耐偏心和倾斜的人工晶状体
CN108814770B (zh) 一种具有扩展景深性能的双区域非球面衍射型人工晶体
CN113491597A (zh) 非球面延展焦深型人工晶状体
CA3212291A1 (en) Intraocular lens providing extended depth of focus
WO2021007377A1 (en) Intraocular lens designs for optimal clinical outcome
EP3687448A2 (en) Intraocular lenses having an anterior-biased optical design
RU2785137C2 (ru) Интраокулярные линзы, имеющие смещенную вперед оптическую конструкцию
US20230404742A1 (en) Novel refractive edof intraocular lens for continuous vi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