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1438A - 一种电压力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压力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91438A CN113491438A CN202010267148.7A CN202010267148A CN113491438A CN 113491438 A CN113491438 A CN 113491438A CN 202010267148 A CN202010267148 A CN 202010267148A CN 113491438 A CN113491438 A CN 1134914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 coupler
- locking
- upper coupler
- outer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47J27/0804—Lock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压力锅,包括锅盖和锅体,锅盖具有外盖和设置在外盖上的锁合件,锁合件可相对外盖转动,锁合件在解锁位置和锁合位置之间运动,实现锅盖与锅体的解锁和锁合,锅盖与锅体之间设有耦合器,耦合器包括上下插接的上耦合器和下耦合器,上耦合器可活动地设置在外盖上,下耦合器设置在锅体上;锅盖设有在解锁位置和锁合位置之间运动的致动件,上耦合器设有滑扣,致动件上设有导轨,致动件与上耦合器作用时,导轨与滑扣相配合,以使上耦合器与下耦合器电连接。导轨滑扣可以使得上耦合器有效复位,使得上耦合器能够复位完全,不会加剧PIN针弯曲。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电压力锅而言,一般有两种控压方式,第一种为使用压力开关控压,该压力开关设置在锅体的底部,合盖后,锅盖的锁合结构锁扣在锅体的保温罩上,保温罩内侧放置有内胆,当锅内有压力时,内胆受压会向下微微变形,推动发热盘向下移动,从而使碟簧产生弹性形变,碟簧与压力开关顶杆接触,当到达一定的压力时,顶杆将压力开关弹开,而压力开关与发热盘串联连接,从而断开加热,达到控制压力的目的。另一种使用顶部测温控制内部温度,此时锅盖的锁扣结构可以锁扣在保温罩上,也可以设置在内胆上,而温度与压力有一定对应关系,从而达到控制压力的目的。锁扣在内胆上时,上压后,内胆也不会使得底部的结构产生弹性形变,在加上,通过电磁进行加热的IH线盘不能受压,容易破碎,所以一般在顶部测温的控压形式,能够实现IH加热,使用IH电磁加热技术比普通发热盘加热更均匀,效果更好,体验更佳。
目前的电压力锅等产品都有锅盖结构,一般有两种连接方式,分体和连体,由于分体的电压力锅,锅盖未供电,则不具备顶部测温的可能,多采用底部控压,锁合一般也锁保温罩,不锁胆,因此多为发热盘加热。连体的电压力锅,锅盖方便供电,具备顶部控温的可能,可实现顶部控压,锁合时,即可以锁保温罩,也可锁胆;即可采用发热盘,也可以采用IH加热。
为了实现分体电压力锅的顶部控压,一些电压力锅在锅盖与锅体之间设有电连接器,从而实现分体锅盖的供电,电连接器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无线式,这种连接器模组成本太高,供电效率低,信号传输麻烦,可靠性差;另一种为耦合式,这种连接器模组成本优势大,连接可靠,只要内部插针(PIN针)对接完全,可实现可靠的通讯和供电。
耦合式一般具有上下耦合式和周向耦合式两种,电压力锅不仅具有锅盖的开合动作,还具有锁扣的锁合动作,一般为了安全起见,应保证电压力锅在两个动作均完成后才开始烹饪上压,否则,容易出现高压下炸锅的风险,因此,不管上下式还是周向式,在通过耦合器供电时,都需要与锁合结构关联;电压力锅的锁合结构在完成锁合动作时,对于周向耦合式的插接方式,冲击力太大,所以寿命更难以控制;上下耦合式与上耦合器的活动式设计容易克服这部分冲击;通过上耦合器设置成活动式,锁合结构在锁合后控制上下耦合器之间电连,能有效保证耦合器的使用寿命;但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由于人在开盖时不可能完全沿着竖直方向平移,所以上下耦合式锅盖打开的过程中,容易扭伤插针,导致形变,进而无法完成供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压力锅,以解决设有耦合器的电压力锅在锅盖开启时损伤耦合器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压力锅,包括锅盖和锅体,所述锅盖具有外盖和设置在外盖上的锁合件,所述锁合件可相对所述外盖转动,所述锁合件在解锁位置和锁合位置之间运动,实现锅盖与锅体的解锁和锁合,所述锅盖与锅体之间设有耦合器,所述耦合器包括上下插接的上耦合器和下耦合器,所述上耦合器可活动地设置在外盖上,所述下耦合器设置在锅体上;所述锅盖设有在解锁位置和锁合位置之间运动的致动件,所述上耦合器设有滑扣,所述致动件上设有导轨,所述致动件与所述上耦合器作用时,所述导轨与所述滑扣相配合,以使所述上耦合器与下耦合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滑扣与所述上耦合器同步活动,所述导轨与所述致动件同步活动;所述滑扣与所述导轨相互配合时的第一动作区间,所述致动件在解锁位置和锁合位置运动的第二动作区间;所述第一动作区间不大于所述第二动作区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动作区间等于第二动作区间,所述滑扣包括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上限位部与下限位部之间的配合部。
优选地,所述锅体与所述外盖之间设有限位结构,以对所述外盖限位固定。
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柱和限位孔,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孔上下配合,所述限位柱和限位孔各设在所述锅体和外盖两者中的其一上。
优选地,所述外盖的旋转被所述锅体限位锁死时,所述上耦合器与所述下耦合器电连。
优选地,所述致动件具有导向部和限位部,所述上耦合器位于所述限位部处时,被限位固定在所述外盖的预定位置处,所述上耦合器在所述导向部作用下,变换预定位置。
优选地,所述导轨于所述上耦合器上下活动方向上的投影呈弧形。
优选地,所述导轨为开设在所述致动件上的滑槽;或设置在所述致动件上的滑轨。
优选地,所述致动件一端设有止转孔,所述外盖上设有止转结构,用于所述锅盖与锅体分离时,解锁位置下,所述止转孔与所述止转结构配合,防止所述致动件转动。
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导轨和滑扣,可以使得上耦合器能有效的复位,在致动件从锁合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的过程中,导轨与滑扣配合,从而使得上耦合器能在致动件的作用下上浮;如此,使得上耦合器能够复位完全,不会加剧PIN针的弯曲。
更多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详见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电压力锅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锁盖处于解锁位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锁盖处于解锁位置时的耦合器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锁盖处于锁合位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锁盖处于锁合位置时的耦合器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锅体上限位柱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锅盖上限位孔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的致动件与耦合器作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的关键零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锁盖处于锁合位置时导轨与滑扣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的锅盖脱离锅体时锁盖处于止转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的锅盖脱离锅体时锁盖处于止转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的锅盖盖合在锅体时锁盖处于可转动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的锅盖脱离锅体时锁盖处于止转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的锅盖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致动件由锁合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的过程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致动件由解锁位置运动至锁合位置的过程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上耦合器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致动件的侧视图。
图20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致动件的立体图。
标引:
100锅体,101锁扣结构,102限位柱。
200锅盖,201外盖,202锁盖,203锁合结构,204致动件,205限位孔,206导向部,207限位部,210止转结构,211止转孔,212止转部,213浮动杆,214把手,215螺钉,216支撑台阶,217支撑平台,218导轨,219水平段导轨,220倾斜段导轨,221倒角,227复位弹簧。
300耦合器,301下耦合器,302上耦合器,303连接器本体,304弹性件,305插针,306插孔,307固定耳,308固定凸起,309固定柱,310螺钉,311垫片,312滑扣,313上限位部,314配合部。
400内胆。
71第一限位平台、72第二限位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
参照以下附图,将描述非限制性和非排他性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除非另外特别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电压力锅,该烹饪器具包括锅盖200、内胆400和锅体100,所述锅盖200以完全可拆的形式盖合在所述锅体100上,所谓完全可拆,即可以将锅盖200整个从锅体100上取下,在需要的时候完成对锅盖200的冲洗,或放置在桌面或灶台上,避免锅盖200铰接或插接在锅体100上,影响用户对内胆400内食物的烹饪操作,也即分体式连接的电压力锅。
锅盖具有外盖201和设有锁合结构203的锁合件,本实施例中,锁合件为锁盖202,对于电压力锅而言,锅盖200与锅体100之间不是简单的盖合在一起的,为了有效上压,锅盖200具有锁合结构203,锁合结构203设在锁盖202上,锁盖202固定在外盖201上,而锅体具有锁扣结构101,对应的,锁合结构203一般为盖牙,锁扣结构101为锅牙,当锅牙与盖牙之间咬合时,处在锁合位置,锅盖200与锅体100之间实现锁合,锅牙与盖牙错开时,处在解锁位置,锅体100与锅盖200之间实现解锁。外盖为除锁合件之外的盖体部分,该部分位于锁合件之外,不随锁合件转动而转动。
为了实现分体式电压力锅的顶部测温,提高烹饪效果,在锅体100与锅盖200之间设有耦合器300实现电连,耦合器300包括上耦合器302和下耦合器301,上耦合器302设在锅盖200上,下耦合器301设在锅体100上,当锁合完成后,上下耦合器实现耦合,如此能够保证锅盖200锁合完全后,才能实现顶部测温,提高烹饪的安全性;具体的上下耦合器的其中之一可以采用浮动式或可活动式设置。
传统的分体式电压力锅,具有锁合结构203的锁盖202直接固定在锅盖上,锁盖202不能相对外盖201旋转,在锁合时或解锁时,需要通过旋转整个锅盖,从而带动锁合结构203,锁盖202才能旋转,以完成锁合,为了使得上耦合器302与下耦合器301能够耦合,设置在外盖201上的上耦合器302也需随锅盖的旋转而旋转,进而才能与锅体上的下耦合器301耦合。一般而言,下耦合器301设置在锅体的锁合位置处,而锅盖在盖合在锅体上时,上耦合器302处在解锁位置a,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弧度或角度间隔,上耦合器302需随锅盖的旋转而旋转,逐渐向下耦合器301快速移动,在锅盖锁合到位时,上耦合器302已经具有大小不定(有些用户旋合的力道大,有些力道小)的动能,与下耦合器301配合时,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致使耦合器的摩擦加剧,PIN针弯曲变形,从而降低使用寿命,最后使得上下耦合器之间接触不良,无法有效导电,甚至于打火等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锁盖202相对外盖201可转动地设置于外盖201内;如图2-3所示,所述锅盖盖合在所述锅体上,所述上耦合器302与所述下耦合器301上下插接配合,所述外盖201相对所述锅体限位固定,转动所述锁盖202,所述锁合结构203与锁扣结构101在解锁位置a和锁合位置b切换。
本实施例中,锅体的锁合位置b处依然设有下耦合器301,但具有锁合结构203的锁盖202可相对所述外盖201旋转设置,因此,上耦合器302将不用随锁合结构203的旋转而旋转,得以与锁合动作分离开,只参与到盖合动作中去,为此,可以简化分体式压力烹饪器具的盖合动作,即取消旋转动作,只进行上下盖合,从自由度上考虑,假设,锅体的高度方向为Z轴,那么传统的压力烹饪器具的锅盖在盖合时则具有两个自由度,一是沿Z轴方向的移动自由度,二是绕Z轴方向的旋转自由度,本实施例中,锁盖202与外盖201分体设置,因此,外盖201只需完成盖合即可,可以省去绕Z轴方向的旋转自由度,此时,在外盖201盖合时,上耦合器302也位于锁合位置b上,外盖201无需转动,只需将上下耦合器对位好,就可以完成上耦合器302与下耦合器301的配合,以使得上耦合器302与下耦合器301之间进行配合运动的距离比传统的配合方式大大缩小,得以解决压力烹饪器具的上下耦合器相对距离较远,动能过大的问题,所以能减缓耦合器之间的冲击。
盖合时,旋转锁盖202,使得锁合结构203处在解锁位置a,与所述锁扣结构101完成对位配合,从而保证,盖合完成后,锁盖202能够相对外盖201旋转至锁合位置b,以与所述锁扣结构101锁合完成锁合动作,由于上耦合器302与下耦合器301在盖合时完成了配合,而锁盖202在盖合后又还需要完成锁合动作,那么尽管锁盖202是可相对外盖201旋转设置的,但由于锁盖202仍然固定在锅盖上,所以锁合动作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力的相互作用关系,锁盖202旋转产生的扭矩将使得外盖201也受到相互作用力的影响,产生运动趋势,所以为了减小锁合动作对上耦合器302和下耦合器301的不良影响,在锅盖盖合时,外盖201即限位固定在锅体上,使得其转动限位锁死,从而保证,锁盖202在相对外盖201旋转的过程中,能够消除该运动趋势,避免由于该运动趋势使得上下耦合器之间受切向力导致的接触不良、PIN针形变的问题;综上,本实施例设置在锅盖与锅体的插接式耦合器,可以大大减小锅盖在锁合时的冲击,提高使用寿命。
在一些变通实施例中,锁合件还可以为锁圈,锁合结构203设置在锁圈上,锁盖202和锁圈为金属材质,能够承受压力,从而保证压力烹饪的安全进行,外盖201为注塑件,用于安装锁盖202。锁圈呈环状,中部空出。
本实施例中,锁合结构203与锁扣结构101锁合时,上耦合器302与下耦合器301电连。传统的压力烹饪器具,为了保证有压烹饪的安全进行,设有合盖检测的传感器来识别锅盖是否锁合到位,如在锅体的锁合位置b上设置干簧管,锅盖上设置磁铁,磁铁随锅盖的转动而转动,到达锁合位置b时,干簧管闭合,输出信号,此时,加热装置才能正常加热,以此保证烹饪的安全进行。
由于本实施例中,外盖201与锁合动作分离,不参与到锁合动作中去,所以使用的过程中,无法再通过外盖201位置检测来识别锁合结构203是否锁合到位,但由于设置了上下耦合器,所以可以通过上下耦合器的导通与断开来判断系统是否能够进行加热。因此,锁合结构203与锁扣结构101锁合时,上耦合器302与下耦合器301电连,从而保证锁合到位后,才能进行加热烹饪,以保证有压烹饪的安全进行。
本实施例中,锅盖200设有在解锁位置a和锁合位置b之间运动的致动件204,具体的,为了实现锁合结构203在锁合到位时与上耦合器302相关联,所述锁盖202设有致动件204,所述致动件204随所述锁盖202的旋转而移动;同时,所述上耦合器302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外盖201上,所述致动件204与所述上耦合器302作用,以使所述上耦合器302与下耦合器电连接。
如图3所示,由于上耦合器302可活动设置,所以外盖201在盖合时,上下耦合器实际上只是完成了对位配合,其内部的PIN针并没有完成插接,这使得上下耦合器之间抵抗冲击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因为在盖合时即使仍然会因为外盖201与锅体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存在一定的冲击力,但这部分冲击力将不会对耦合器的内部关键结构有实质的影响,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上下耦合器的使用寿命。
致动件204的设置能够实现锁合结构203与耦合器之间的相互关联,如图5所示,通过致动件204对上耦合器的作用,可以使得上耦合器302下压,当上耦合器302下压时,上耦合器302与下耦合器301之间相互插接,内部PIN针实现电连,此时,才完成锅体与锅盖之间的导电,锅体的加热装置只有在接收到上耦合器302与下耦合器301导通的信号后,才能正常加热烹饪,从而保证有压烹饪的安全进行。当上耦合器302上浮时,上耦合器302与下耦合器301之间相互断开,不再导通,此时,锅体的加热系统将不再继续加热,从而使得内胆内部的食物不再沸腾产生蒸汽,压力不会继续升高,进而保证烹饪的安全。
上耦合器302的下落与上浮,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上耦合器302通过弹性复位件可浮动地设置在外盖上,具体的,上耦合器302具有连接器本体303和弹性件304,连接器本体303通过弹性件304固定在外盖201上,当致动件204作用在上耦合器302上时,弹性件304将在致动件204的作用下压缩,从而使得连接器本体303下压,与锅体的下耦合器301实现电连。当致动件204不再作用在上耦合器302上时,弹性件304将驱动上耦合器302上浮,从而断开上耦合器302与下耦合器301的电连。
上耦合器302的连接器本体303内部具有实现插接的插针305(PIN针),下耦合器301的连接器本体303上具有插孔306,插针305与插孔306沿着锅体的上下方向插接配合,以实现锅体与锅盖的电连,插针305的数量本实施为2根,其中一根为正极,另一根为负极,正极即负责锅盖电能的供应,也负责信号的传输,采用两根插针305能够提高耦合器的抗冲击能力,插针305过多将不利于保证各个插针305都插接配合完全。当然,在一些变通实施中,插针305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如3根(增加地线),4根(增加地线、信号线)等,以数量越少越好,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上耦合器与下耦合器之间的电连接,可以是上耦合器的连接器本体和插针同步浮动,也可以是连接器本体部分固定不动,内部插针活动。
锅盖上具有插接孔,上耦合器302设置在插接孔内,可在插接孔内部上下浮动,上耦合器302两侧具有固定耳307,外盖201上和固定耳307上具有固定凸起308,弹性件304定位在固定凸起308上,被固定耳307限位在外盖201与上耦合器302之间,以使得上耦合器302能够上下浮动,外盖201上设有固定柱309,固定耳307通过螺钉310的垫片311限位在外盖201上,螺钉310与固定柱309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变通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固定方案来设置上耦合器302,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锅体与外盖201之间设有限位结构,以对外盖201的转动限位锁死。限位结构的存在,使得锅盖在盖合完全后,便不能够相对锅体转动,如此保证在锁合动作时,锁合结构203产生的运动趋势不会对上下耦合器造成不良影响。具体的,如图6、7和9所示,限位结构为限位柱102和限位孔205,所述限位柱102与所述限位孔205上下配合,可设置在外盖201上,也可设置在锅体上,即所述限位柱102和限位孔205各设在所述锅体和外盖201两者中的其一上,为了方便对位,以及为了锅盖方便取放,在限位柱102设置在锅体上,限位孔205设置在外盖201上,当然,在一些变通实施例中,限位孔205还可以设置在锅体上,限位柱102设置在外盖201上。
限位结构还可以是其他限位结构,如在外盖201与锅体之间通过磁吸定位结构,从而能够避免在锅体或外盖201上伸出或凹陷成型有相关结构,能够保持整个外盖201与锅体相互配合的部分表面平整,以方便清理。
根据上耦合器302与下耦合器30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定义上耦合器302预定位置,预定位置包括锁合结构203锁合时,如图4-5所示,上耦合器302与下耦合器301导通时的导通位置,以及锁合结构203解锁时,如图3-4所示,上耦合器302与下耦合器301断开的断开位置。一般而言,致动件204可以驱动上耦合器302在导通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切换,当然,一些实施例中,预定位置还可以更多。
如图5所示,为了使得上耦合器302在变换预定位置时,冲击力小,致动件204上具有导向部206和限位部207,所述上耦合器302位于所述限位部207处时,被限位固定在所述外盖201的预定位置处,所述上耦合器302在所述导向部206作用下,变换预定位置。导向部206的设置,能够使得上耦合器302在变换预定位置时,可以更加平稳,以减小冲击。
更为具体的,导向部206为导向斜面,限位部207为限位平台,限位平台相对水平面平行设置,导向斜面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倾斜的角度以45度为佳,此时分力相等,作用均匀,能够较小冲击,所以本实施例为45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倾斜的角度还可以为其他数值,如,以0-90度范围内自行选择;限位平台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限位平台71和第二限位平台72,第一限位平台71的高度位置高于第二限位平台72,相对应的,第一限位平台71对应于断开位置,第二限位平台72对应于导通位置,第一限位平台71与第二限位平台72之间为导向部206。
插接式的耦合器比其他类型的电连接器相比,通讯成本更低,供电方便,更容易控制。但同时,由于人在开盖时不可能完全沿着上下或竖直方向平移,所以上下耦合式锅盖打开的过程中,如果上下耦合器没有分离,则容易扭伤插针,导致形变,形变弯曲的PIN针致使上下耦合器的插接和分离变得不够顺畅,容易导致耦合器的损坏,进而无法正常烹饪。
为此,如图10所示,上耦合器302设有滑扣312,致动件204上设有导轨218,致动件204与上耦合器302作用时,导轨218与滑扣312相配合,以使上耦合器302下落或上浮。当电压力锅烹饪完成后,泄完压需要开盖时,首先将锁盖202从锁合位置b旋转至解锁位置a,再开启锅盖,若未设置滑扣312和导轨218,上耦合器302的上浮便需依靠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力复位,一旦PIN针形变弯曲,便存在上耦合器302无法复位的问题,此时,若开启锅盖,又会进一步加剧PIN针的弯曲,如此恶性循环,无需多久,便无法正常烹饪。通过设置导轨218和滑扣312,可以使得上耦合器302能有效的复位,在致动件204从锁合位置b运动至解锁位置a的过程中,导轨218与滑扣312配合,从而使得上耦合器302能在致动件204的作用下上浮;如此,使得上耦合器302能够复位完全,不会加剧PIN针的弯曲。
滑扣312与上耦合器302同步活动,与上耦合器302上下活动设置;导轨218与致动件204同步活动,与致动件204水平旋转;上耦合器302下落时,可以依靠致动件204本身,也可以依靠导轨218与滑扣312的相互作用,上耦合器302上浮时,可以部分依靠弹性复位件,也可部分依靠导轨218和滑扣312的相互作用,为此,滑扣312与导轨218相互配合时的第一动作区间,致动件204在解锁位置a和锁合位置b运动的第二动作区间;第一动作区间不大于第二动作区间。
当第一动作区间等于第二动作区间时,可以不设置弹性复位件,在致动件204运动至解锁位置a时,上耦合器302可依靠导轨218和滑扣312的配合,以上浮并限位至预定位置,下落时,可依靠导轨218和滑扣312的配合,以实现上下耦合器之间的电连;为此滑扣312包括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上限位部与下限位部之间的配合部,配合部可以是开设在滑扣312上的缺口,或位于上限位部与下限位部中间的部分,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可以为与滑扣312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是设置在滑扣312上的垫片等。配合部与导轨218相配合,当致动件204从锁合位置b运动至解锁位置a时,上限位部与导轨218作用,实现上耦合器302的上浮,当致动件204从解锁位置a运动至锁合位置b是,下限位部与导轨218作用,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实现上耦合器302的下落;无论致动件204在解锁位置a还是在锁合位置b,可通过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进行限位,以保证在锁合位置b时下耦合器能与上耦合器302有效电连;在解锁位置a时,上耦合器302能够与下耦合器分离,并不至于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
此外,当第一动作区间等于第二动作区间时,上耦合器302下落时,可以依靠致动件204的限位部和导向部来实现,此时,滑扣312可以不设置下限位部。此时,在解锁位置a时,则通过上限位部将上耦合器302限位在断开位置,在锁合位置b时,则通过致动件204的限位部和上限位部一起,保证上耦合器302能处在导通位置,与下耦合器有效电连。
当第一动作区间小于第二动作区间时,需要设置弹性复位件,即所述上耦合器302通过弹性复位件可浮动地设置在外盖上,如图2和3所示,此时,致动件204运动至解锁位置a时,滑扣312与导轨218脱离,上耦合器302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复位,上浮至外盖上的预定位置,防止上耦合器302下落;如图4和5所示,锁合位置b下,滑扣312与导轨218之间互相配合,如图16所示,当致动件204从锁合位置b向着解锁位置a运动时,此时导轨218将对滑扣312起作用,使得上耦合器302能够上浮,这时,即使弹性复位件没有使得上耦合器302上浮成功,滑扣312和导轨218将主动的将上耦合器302上浮,从而避免了上耦合器302与下耦合器之间卡死;如图18所示,为此滑扣312可仅设置上限位部313,以及设置在上限位部下侧的配合部314,而不用设置下限位部,此时,上耦合器302的下压依靠致动件204的导向部206和限位部207实现;当由解锁位置a朝锁合位置b运动时,致动件204使上耦合器302克服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力以下压。
当第一动作区间等于第二动作区间时,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弹性复位件,此时滑扣312与导轨218在解锁位置a下,即可依靠滑扣312和导轨218的配合防止上耦合器302下落,也可以依靠弹性复位件来实现,双重保护,提高结构的可靠性。
一般而言,锁盖202的旋转角度可以有30度左右,也即解锁位置a和锁合位置b之间的角度,这个区间即为第二动作区间;第一动作区间为:锁合位置b下,致动件204向着解锁位置a运动的过程中,导轨218与滑扣312之间配合的行程,在这个区间下,锁合位置b下,导轨218与滑扣312之间是配合的,是行程的起点。第一动作区间小于第二动作区间,也即小于30度,在致动件204未到达解锁位置a时,导轨218与滑扣312就脱离了配合,不再相互作用,在第一动作区间内,上耦合器302得以上浮,不至于卡死。
考虑到零件的加工精度,滑扣312与导轨218是通过零件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上耦合器302上浮和下落,加上,第二动作区间的区间行程很大,所以,本实施例采用第二种方案,即第一行程区间小于第二行程区间,保留弹性复位件,导轨218与滑扣312的相互作用,在锁合位置b处起辅助性提拉作用,下落主要依靠致动件204的限位部207和导向部206实现,上浮主要依靠弹性复位件进行复位。如此,致动件204更为小巧,能够降低产品的成本,避免滑扣312的配合部由于卡滞强行合盖而断裂的风险,提高方案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耦合器302的动作,如图19所示,导轨218至少包括与滑扣312配合以使所述上耦合器302上下活动的倾斜段导轨220,通过该倾斜段导轨220,使得致动件204周向旋转时,滑扣312与导轨218配合的过程中,能够产生的上下方向的分力。为了实现锁合位置b下,导轨218与滑扣312能够保持配合,因此导轨218还包括与所述滑扣312配合以使所述上耦合器302限位于预定位置的水平段导轨219,所述水平段导轨219与所述倾斜段导轨220连接。倾斜段导轨220的倾斜方向为上下方向延伸,以形成上下方向的分力。设有弹性复位件、且依靠限位部207和导向部206使得上耦合器302下压时,导轨218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导向部206上,形成倾斜段导轨220;当导轨218和滑扣312器辅助性作用时,倾斜段导轨220的长度小于导向部206的长度,从而使得解锁位置a下,导轨218与滑扣312能够脱离。
由于致动件204做周向运动,为了使得导轨218与滑扣312能够顺滑配合,导轨218于所述上耦合器302上下活动方向上的投影呈弧形。
由于本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导轨218与滑扣312的配合作用为辅助性的,所以导轨218为设置在所述致动件204上的滑轨,设置在致动件204的侧部,倾斜段导轨220位于导向部206的侧方,水平段导轨219位于第二限位平台的侧方,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变通实施例中,当导轨218和滑扣312的配合作用为使上耦合器302上浮或下落的主要因素时,可以将所述导轨218设置成槽孔的形式,如开设在所述致动件204上的滑槽。为了使脱离配合的导轨218和滑扣312重新配合,在解锁位置a运动至锁合位置b的过程中,通过在倾斜段导轨220的端部设有倒角221,从而保证滑扣312与导轨218配合顺利。
本实施例中,电压力锅的锅盖是分体式,分体式不同于连体式,锁合件(锁盖或锁圈)可相对外盖201独立旋转后,在锅盖的取放过程中,会导致取放不便的问题,具体的,连体式压力烹饪器具,由于其一侧铰接在锅体上,那么锅盖的开盖动作便相对简单,只需要绕铰接侧旋转即可,锅盖最终的放置状态唯一。分体式的烹饪器具,锅盖可完全脱离锅体,锅盖最终放置的状态不定,可能是侧立、平放、倒置、倚靠放置等,放置状态不唯一,这样锅盖在取放过程中的受力就较为复杂,容易使得锁盖或锁圈或外盖201转动,取放过程中锅盖的转动不利于锅盖的取放,不能按照用户的意愿,使得锅盖快速的处在想要的最终状态。
取放过程中的旋转,容易加剧锁圈或锁盖与外盖201之间的摩擦,使得相互的磨损加剧,同时,容易使得固定锁圈或锁盖的螺钉等紧固件松脱,以上都能降低锅盖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外盖201上设有止转结构210,所述外盖201脱离所述锅体时,所述止转结构210使所述锁盖或锁圈相对所述外盖201限位固定。
如此,外盖201脱离锅体时,止转结构210使锁盖或锁圈相对外盖201限位固定,使得锅盖从锅体上取下时,锁盖或锁圈不会独自相对外盖201旋转,或,外盖201不会独自相对锁盖或锁圈独自旋转,因此不会产生扭矩,晃动量小,用户体验好;同时,能够防止锁盖或锁圈与外盖201的旋转导致磨损的问题,能够提高使用寿命。
具体的,锁盖或锁圈设有止转限位部,止转限位部随锁盖或锁圈旋转而移动;止转结构210与止转限位部配合,以使锁盖或锁圈相对外盖201限位固定。
如图12所示,止转限位部可以是开设在锁盖或锁圈上的止转孔211,也可以是设在锁盖或锁圈上其他部件。本实施例中,止转限位部为设置在致动件204上,具体为开设在致动件204上的止转孔211,与止转限位部配合的止转结构210,设在外盖201上。
具体的,止转结构210包括止转部212和浮动杆213,所述外盖201设有浮动杆213,所述止转部212随所述浮动杆213的浮动而运动;浮动杆213通过复位弹簧227设在外盖201上,止转部212可与致动件204上的止转孔211配合,从而将锁盖限位锁死。止转结构210设在解锁位置a,这样,可以使得解锁后,锅盖脱离锅体时,锁合就能立刻锁死在便于再次盖合的位置。当用户再一次拿起锅盖向锅体上扣合时,可以方便锁扣结构101和锁合结构203的快速对位,节约了锁合结构203与锁扣结构101的对位时间。
由于在锅盖盖合在锅体上时,需要完成锁合动作,因此,盖合完成后就需要解除外盖201与锁盖202的自锁状态,为此,利用锅体上设置的限位结构,实现与浮动杆213的联动,可以实现自锁状态的解除。
如图13-14所示,为实现浮动杆213的联动,限位柱102设在锅体上,限位孔205设置在外盖201上,限位孔205内设有所述浮动杆213,如此,在外盖201盖合在锅体上时,锅体的限位柱102与外盖201的限位孔205配合,致使浮动杆213上浮,上浮的浮动杆213带动止转部212脱离致动件204上的止转孔211,从而食材自锁状态的解除。浮动杆213上浮状态时,处于上浮位置,此时复位弹簧227压缩;若外盖201从锅体上取下,浮动杆213将在复位弹簧227的作用下恢复止转位置。
如图15所示,锅盖上设有把手214,把手214通过螺钉215紧固在锁盖202上,将把手214紧固在锁盖202上,把手214可以直接驱动锁盖202旋转,在分体的压力烹饪器具中,锅盖上的把手214,除了用于完成解锁或锁合的功能外,同时,设置的把手214同样也能方便锅盖的取放,用户通过抓取把手214实现锅盖的取放,将提高用户的体验。当然,一些实施例中,把手214可以相对外盖201可旋转的形式固定在外盖201上,此时,锁合结构设在锁圈上,把手214上设有拨叉件,锁圈上具有与拨叉件配合的拨杆,拨叉件与拨杆配合,旋转把手214的过程中,拨叉件带动拨杆旋转,进而带动锁圈旋转。
本实施例中,锁盖202通过把手214吊装在外盖201上,通过把手214的支撑实现锁盖202的旋转,为了降低可可相对外盖201旋转的锁盖202的稳定性,降低锁盖202的晃动,把手214上设有支撑台阶216,外盖201上设有支撑平台217,支撑台阶216支撑在支撑平台217上,以降低把手214在外盖201的轴孔位置处的左右晃动,并增大旋转时的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提出的电压力锅是连体的,一般连体的电压力锅,走线都是从锅盖与锅体的铰接处进行走线,但存在导线磨损,弄断的问题,为此,可以通过增设耦合器来实现锅盖的供电,同样的,连体的电压力锅,也具备实施例一中所提到的问题,假如配合上下耦合器没有脱离,锅盖绕铰接侧翻起时,锅盖就容易将耦合器的PIN针损坏。因此,采用导轨218和滑扣312的连接能够解决这个技术问题。
Claims (10)
1.一种电压力锅,包括锅盖和锅体,所述锅盖具有外盖和设置在外盖上的锁合件,所述锁合件可相对所述外盖转动,所述锁合件在解锁位置和锁合位置之间运动,实现锅盖与锅体的解锁和锁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与锅体之间设有耦合器,所述耦合器包括上下插接的上耦合器和下耦合器,所述上耦合器可活动地设置在外盖上,所述下耦合器设置在锅体上;
所述锅盖设有在解锁位置和锁合位置之间运动的致动件,所述上耦合器设有滑扣,所述致动件上设有导轨,所述致动件与所述上耦合器作用时,所述导轨与所述滑扣相配合,以使所述上耦合器与下耦合器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扣与所述上耦合器同步活动,所述导轨与所述致动件同步活动;所述滑扣与所述导轨相互配合时的第一动作区间,所述致动件在解锁位置和锁合位置运动的第二动作区间;所述第一动作区间不大于所述第二动作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作区间等于第二动作区间,所述滑扣包括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上限位部与下限位部之间的配合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与所述外盖之间设有限位结构,以对所述外盖限位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柱和限位孔,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孔上下配合,所述限位柱和限位孔各设在所述锅体和外盖两者中的其一上。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的旋转被所述锅体限位锁死时,所述上耦合器与所述下耦合器电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具有导向部和限位部,所述上耦合器位于所述限位部处时,被限位固定在所述外盖的预定位置处,所述上耦合器在所述导向部作用下,变换预定位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于所述上耦合器上下活动方向上的投影呈弧形。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为开设在所述致动件上的滑槽;或设置在所述致动件上的滑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一端设有止转孔,所述外盖上设有止转结构,用于所述锅盖与锅体分离时,解锁位置下,所述止转孔与所述止转结构配合,防止所述致动件转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67148.7A CN113491438B (zh) | 2020-04-08 | 2020-04-08 | 一种电压力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67148.7A CN113491438B (zh) | 2020-04-08 | 2020-04-08 | 一种电压力锅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91438A true CN113491438A (zh) | 2021-10-12 |
CN113491438B CN113491438B (zh) | 2022-06-17 |
Family
ID=77995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67148.7A Active CN113491438B (zh) | 2020-04-08 | 2020-04-08 | 一种电压力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491438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523971U (zh) * | 2009-11-30 | 2010-07-14 | 东莞市步步高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 合盖到位与定时开关互锁的电压力锅 |
EP2698088A1 (de) * | 2012-08-16 | 2014-02-19 | Vorwerk & Co. Interholding GmbH | Elektrisch betriebene Küchenmaschine |
CN106937823A (zh) * | 2015-12-23 | 2017-07-11 | Seb公司 | 具有改进的安全性的压力烹饪器具 |
KR20170118366A (ko) * | 2016-04-15 | 2017-10-25 | (주)쿠첸 | 탑 커버의 응축수 유입 방지 구조체 |
CN207202707U (zh) * | 2017-03-28 | 2018-04-10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分体式压力锅 |
CN209284993U (zh) * | 2018-07-25 | 2019-08-23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压力烹饪器具 |
CN209733491U (zh) * | 2018-10-16 | 2019-12-06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分体式压力烹饪器具 |
CN209846893U (zh) * | 2019-03-08 | 2019-12-27 | 赵朋伦 | 一种压力锅及其锅盖 |
CN110778717A (zh) * | 2019-10-31 | 2020-02-11 | 合肥化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立式压力容器的筒盖锁定机构 |
-
2020
- 2020-04-08 CN CN202010267148.7A patent/CN11349143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523971U (zh) * | 2009-11-30 | 2010-07-14 | 东莞市步步高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 合盖到位与定时开关互锁的电压力锅 |
EP2698088A1 (de) * | 2012-08-16 | 2014-02-19 | Vorwerk & Co. Interholding GmbH | Elektrisch betriebene Küchenmaschine |
CN106937823A (zh) * | 2015-12-23 | 2017-07-11 | Seb公司 | 具有改进的安全性的压力烹饪器具 |
KR20170118366A (ko) * | 2016-04-15 | 2017-10-25 | (주)쿠첸 | 탑 커버의 응축수 유입 방지 구조체 |
CN207202707U (zh) * | 2017-03-28 | 2018-04-10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分体式压力锅 |
CN209284993U (zh) * | 2018-07-25 | 2019-08-23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压力烹饪器具 |
CN209733491U (zh) * | 2018-10-16 | 2019-12-06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分体式压力烹饪器具 |
CN209846893U (zh) * | 2019-03-08 | 2019-12-27 | 赵朋伦 | 一种压力锅及其锅盖 |
CN110778717A (zh) * | 2019-10-31 | 2020-02-11 | 合肥化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立式压力容器的筒盖锁定机构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王幼杰: ""具有自锁功能的锅盖可拆卸夹钳式压力锅"", 《科技成果》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91438B (zh) | 2022-06-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723888U (zh) | 一种排气自锁的电压力锅 | |
CN101990784B (zh) | 家庭用具的受控打开的门 | |
CN208876062U (zh) | 压力饭煲 | |
CN106820956B (zh) | 压力锅排气装置及具有其的压力锅 | |
CN107048991B (zh) | 一种用于压力锅的锅盖及具有其的压力锅 | |
US20220117439A1 (en) | Cooking appliance | |
CN111374527A (zh) | 烹饪器具 | |
CN113491438B (zh) | 一种电压力锅 | |
CN212438250U (zh) | 一种电压力锅 | |
US8667893B2 (en) | Side door switching mechanism for a toaster | |
CN212438248U (zh) | 一种电压力锅 | |
CN113491437B (zh) | 一种电压力锅 | |
CN205102189U (zh) | 微波炉 | |
CN203088712U (zh) | 电压力锅 | |
CN212438249U (zh) | 一种电压力锅 | |
KR19990070037A (ko) | 전기 압력밥솥의 뚜껑 잠금 및 잠금해제상태 감지장치 | |
CN211609209U (zh) | 一种分体压力烹饪器具 | |
CN211609210U (zh) | 一种分体压力烹饪器具 | |
CN112167968B (zh) | 一种分体压力烹饪器具 | |
CN203399968U (zh) | 用于压力锅的锅盖和具有该锅盖的压力锅 | |
CN103908150B (zh) | 一种电压力烹饪器具 | |
CN203749177U (zh) | 一种电压力烹饪器具 | |
US20070095817A1 (en) |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 comprising two heating sub-assemblies articulated on each other | |
CN111588263A (zh) | 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 | |
CN209331825U (zh) | 电饭煲开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